人民银行 互联网支付时代,非银行支付的手段有哪些

电子支付与结算考试要点:_百度知道
电子支付与结算考试要点:
提问者采纳
已用邮箱发给你了!
提问者评价
符合要求,基本上是考试的内容!满分!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电子支付与结算的相关知识
其他4条回答
在能查到,上百度文库也能查到
1、电子交易面临的问题:政策的统一和组织协调问题、税收与洗钱问题跨国电子交易中的货币兑换问题、网上支付工具的效力问题、中国网上交易的制约因素
电子货币急需解决的问题:支付方式的统一问题;电子货币对国家金融政策的影响;电子货币的立法问题;电子支付系统的风险防范问题;网上银行系统的安全问题:支付信息的安全性、银行网站和电子商务网站的安全性、用户端的安全。
2、所谓电子货币,就是在通信网络或金融网络中流通的“金钱”,可能是“金钱”的电子形式的代币,也可能是控制“金钱”流向的指令。
电子货币发展中的一些问题:安全性问题(安全性:身份验证问题、信誉问题;真实性:伪造电子货币;匿名性;可分性)标准化问题、法律纠纷、审计问题。
电子银行的体系结构:现代的电子银行体系,...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无所不能 健康点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互联网金融时代,银行业该如何站位
  许一鸣 王宇成|文
  作者任职于中国建设银行
  面对发展浪潮,难免产生焦虑感。一些应用技术,例如微信社交、小额支付,在某些领域以极快的速度发展,让人感觉稍慢一点就有出局的危险。但就社会、行业的系统性应用来看,他们的发展往往会受到许多因素制约,光靠技术很难单兵突进。这又让人觉得变化的方向、动力不知在哪。事实上这不单是银行的感觉,也是所有行业面临的困局——即使风头正健的互联网企业也不例外。微信已经问世5年,拥有5亿多用户,但至今没有明确的产业模式。打车应用软件,乘客很受益,但出租车行业却极力抵制。第三方支付发展很快,而整个银行业怎么变,却难有答案。技术进步进而带动社会变革,是各种力量博弈进化的结果。就某个行业或企业来说,要适应和利用技术进步,必须选择好出发点和路径,以求进可攻退可守,因势而变。选择又与自身优势相关。
  面对互联网,银行具有什么优势?
  网络资源。银行天然是网络。除覆盖面巨大的结算网络、业务处理网络、现金管理网络等系统网络外,数以万计的员工、数以亿计的客户、网点、ATM、POS都是网络节点,都是可开发的网络资源。很多互联网企业在烧钱做业务。有的电商巨头2014年出现50亿元巨亏,为保证“当天下单当天到货”,每单送货平均成本达27元。滴滴为推广快车直接拿出10亿元进行补贴。为什么?都是要做大自己的网络。银行网络背后还有庞大的数据资源: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财务数据,结算交易背后的企业资金流向,个人住房贷款背后的客户资产和月供还款,信用卡刷卡数据……在大数据时代这都是宝藏。
  经营对象特殊。银行经营的对象是货币、账户和虚拟产品,易与互联网技术融合,因而电子化、网络化成本较低。而实体生产经营和服务行业,经营对象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难以虚拟化,如汽车制造、服装生产、百货和餐饮,互联网化的成本很高。上述特点决定了:银行必须利用互联网;你自己做有优势,你不做别人会替代你。
  信誉与安全。信誉是社会的粘合剂,是降低交易成本的无影工具。在多数人心目中,银行仍然是最可靠的。即使微信和支付宝很便利,很多人对绑定银行卡还是有顾虑,面对大额的收入支出更是首选银行。近期发布的《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中设置了交易限额。为什么?就是要防范互联网支付的风险,确保资金安全。再比如投资,你可以投资P2P产品,但可能天天担心老板跑路。2014年有270多家P2P平台出问题。银行存款利息低,为什么还有很多人存钱,就是为了保本、放心。像中石油、中石化这类大型企业,数以亿计的存款、贷款和结算服务,目前只有银行能够为其提供。信誉建立犹如针挑土,破坏犹如浪淘沙。银行信誉是长期建立起来的,不是某个企业一朝一夕可以拥有的。
  线下服务。互联网金融一般擅长提供理财等标准化的线上产品,但线上服务始终无法完全取代线下服务。除了面对面的洽谈,需要实地办理的业务外,像债券承销、养老金、造价咨询、综合融资等非标准化的融智类业务,单笔金额大,综合化程度高,业务处理需要相当的专业知识,需要针对客户“量体裁衣”,也都主要靠线下来做。
  基于这些优势,银行应对互联网竞争,利用互联网技术,应坚持以下几点:
  以我为主做“银行+互联网”。对任何专门行业来说,互联网只是工具。银行提供给客户的一定不只是一个连接,一个网络,而是实实在在的资金、信用和问题解决方案。银行只有利用互联网技术,深耕自己的专业,才不会本末倒置。目前银行主要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扩展营销渠道、创新产品、优化业务流程、提高运营效率。比如:将风险可控的贷款业务搬到线上去。客户在线上申请,线上支用。后台系统根据客户资产、信用情况等自动授信放款;像百度一样,建立整理和搜索内部规章和知识的系统;围绕自己的客户链建立电商平台,配套上银行产品。“以我为主”另一层意思是要看大势,不能有新技术就跟。银行的特质是稳健。有生命力的技术应用必须形成生态,相互协同,而不是越先进越好。互联网时代创新很快,有很多新东西难成气候或是难以移植。基于网点的智慧银行怎么样?很新颖,但实际效果有待观察。因为移动终端发展很快,而这类智慧银行会受物理地点的限制。
  以开放的态度谋求合作性竞争。互联网对银行的冲击不是单纯的技术问题,还会带来企业文化的巨变。互联网的精神是开放。互联网时代,合作与竞争必定是重叠的,只有开放、合作才能共赢。好比电话机,孤立的一部电话是没用的,只有入网的电话越多,效率才会越高。同样,银行的网络开放给各类企业,银行与各种结算场景连起来,让各银行之间的系统连起来,对客户来说等于多了很多网点,提供了更多便利,对社会来说降低了交易成本。银行系统曾就ATM互连进行过讨论,有人担心大银行为小银行打工。实际情况怎样?某大银行2014年本行的ATM代他行卡交易和他行ATM为本行卡交易均接近9亿笔,收单收入大幅增加,既方便了客户,也增加了收入。“银医通”是典型的三方共赢业务:客户可通过银行卡挂号,极大节省了排队时间;医院排队的人少了,就诊环境好了;银行提升了客户粘性,获取更多客户资源,带动支付、结算、存款等业务发展。银行的开放应是全方位的,包括各类对手和业务。银行还可与互联网公司合作,为他们提供开户、资金存管、支付清算及信贷等配套服务;与他们合作开发数据应用;尝试相互嵌入产品,好比很多人都在玩手游,要花钱买虚拟装备,银行可将支付系统和手游产品连接起来,既可帮助游戏软件提升客户体验,也可获取结算业务。
  以客户体验至上为宗旨设计产品提供服务。银行总在说以客户为中心,但流程、产品设计、销售并没有真正做到。为什么银行没有真的以客户为中心、没有重视客户体验,还能留住客户?一个重要原因是客户在不同银行间转换的成本较高,对某家银行的服务不满意,但开户、代发工资、存款都在这里,要换一家银行办业务不仅要到网点新开户、转账等,还要缴纳不少费用。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互联网企业有能力帮助客户降低转换成本。我们已经看到,随着银行业务线上化、电子化,第三方支付的发展,客户的银行转换成本正在降低,他们只需拖动鼠标点CCB或是ICBC的图标就能到不同银行办业务。这样,客户给银行的“第二次机会”也就越来越少。
  以明晰的权力边界来处理好集中与分散的关系。互联网时代,每一个个体、群体、机构都可以是信息节点,都可以接收和发送信息,整个社会趋于分布式结构。这样的结构使得社会、个人应对外部变化更为灵活、更为多变。银行要适应这种变化,人力资源必须多元化,组织机构必须扁平化,权力结构必须灵活化。这样才能让部门、条线、上下级行、渠道、产品、母子公司、境内外、线上线下、银行和客户等联动起来,让离散的市场信息能及时汇总,让统领全局的决策能及时下达,让面对市场的各类主体具有足够的灵活性,真正做到“唯快不破”。多年来我们的大型银行就像政府管理体制一样,经常出现“一放就乱,一收就死”的尴尬,管理效率不高,市场反应不快。问题出在哪?就是没有持续不断的去梳理哪些该统一规范,哪些该由分支机构差异化操作。出了状况眉毛胡子一把抓,不是强调集中,就是要求分权。在任何组织结构中,权力的集中与分散永远是相对的,不存在绝对的好与坏。理想状态是该收的收,该放的放。什么该收,什么该放?没有统一答案,只能靠摸索积累。上层是指挥机构,要把握大方向,做好战略规划、市场研判、安全规范、流程管理、产品研发等事关全局性的决策和管理;基层面向市场面向客户,营销产品、提供服务,必须有相机决策行动的能力。好比公司类客户定价授权,客户价格需求和敏感度差别很大,时效性要求很高,市场机会稍纵即逝。总行不可能逐一审批。总行制定价格策略、模型和参数,明晰授权规则及考核方式,将具体价格选择权给基层行,通过风险和财务约束引导、技术手段支持基层行定价。基层行则结合当地市场情况、客户贡献度等综合算账,自主定价。
  当下银行该做什么?
  不断结网扩网。银行不是拥有庞大的网络资源吗?要做的就是不断把自己的网织牢拓宽。如将结算网与特定的交易场景和社交场景结合起来。其实银行已经在这样做了。比如ETC业务实际上是将通行费结算接口搬到了高速路收费站。又如金融社保卡的应用推广,除社保中心,还与医院、药店相连,甚至拓展到市民日常缴费等。再比如有的银行将POS与餐饮企业点餐系统对接,提供点餐、出票、结算一体化服务。类似的业务做多了,结算网就扩大了许多,像学校、企事业单位财务系统、大型超市、政府招投标系统等,只要有资金流转需求,银行都可以连接。设想一下,一个银行如果有一张“汇通天下”的大网,涵盖了几乎所有的行业应用和用户场景,连接了无数超市、影院、餐厅、医院、学校等等,客户只需要一部手机就能够随时随地完成所有交易支付,那它将是多么强大。低成本的结算资金和有价值的客户信息都来了。
  以移动终端为渠道建设主体。法国兴业银行经营10年在线银行业务才达成每月2,000万网络客户的目标,但通过移动互联网,仅18个月就实现了同等客户规模。这一趋势在国内毫不逊色,刷手机支付的人群日益壮大,未来客户将更多通过移动智能终端,包括手机、手表、PAD、甚至眼镜等穿戴设备,随时随地办理银行业务,与银行沟通。银行只有将业务搬到移动终端中,沿着移动化方向创新和研发产品,成为客户身边的 “金融管家”、“购车助理”、“买房顾问”、“旅行之友”之类的角色,才能得到客户亲睐。在这种趋势下,银行网点、ATM、POS,甚至包括网银都会退居次要地位;银行卡将成为手机里的一个APP或者应用程序;网点将主要成为现金交易、产品展示、客户咨询的场所;ATM及自助设备的作用将变得单一,只解决现金存取。这会带来一系列资源配置方式的变化。如ATM更新换代不宜追求功能创新与复杂化;后台产品、渠道、权限及数据必须整合,做到“前台活,后台合”。
  利用线下发展线上,实现线上线下互补。线上线下各有优势和特点。二者只有结合协同,才能优势互补。将理财、基金、保险等金融产品搬到网络平台上;把ETC电子标签送到客户手里,装到车上,开通激活;通过网银盾技术,解决身份认证和签名法律效力问题,帮助客户在网上办理商事登记;通过营销演示、开通接口、辅导等将企业公积金、养老金、社保金、学杂费、交通罚款缴纳等搬到网络银行上;内部管理线上化,如将风险授信所需的纸质材料通过电子渠道完成,进行后台审批等等,都需要线下支持,都有赖于网点和客户经理。一些互联网企业正在寻找这样的线下资源。一号店与中石化合作,利用其2.3万个门店试点包裹自提业务;接着沃尔玛又全资收购一号店。以网络购物和配送日常生活用品为主要业务的过日子网,为便捷商品配送,降低配送成本,已经开始布局实体社区便利店,让客户线上购买,线下领取,并与当地社区银行合作,共用营业网点。阿里巴巴与苏宁达成战略协议,整合双方资源,打通线上线下渠道,届时阿里巴巴线上体系与苏宁1,600多家门店、3,000多个售后服务网点或将无缝对接。京东投资永辉超市,微信与家乐福达成战略协议,都是为了布局O2O,实现线上线下资源互补。相对他们,银行众多网点,如能与线上协同,将是一笔巨大的资源。
  不分大小抓客户。过去拓展客户,讲究“二八”原则,注重抓大客户。主要因为抓小客户的成本太高。随着互联网技术发展,客户与银行做常规交易,用手机银行、网络银行、PAD银行及微信银行,用的空间和时间,花的流量和电费都是客户的。银行的客户服务和维护的边际成本大大降低。所谓长尾效应就是这样产生的。客户基础越庞大,价值挖掘机会也越多。银行必须“勿以善小而不为”,不仅仅要通过传统方式抓集团客户、私人银行客户,更要通过批量化、技术化方式抓小微企业客户、个体工商客户以及中低收入的个人客户。只有这样才能形成良好的客户生态圈,形成资金内部循环。尤其是“互联网+”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政府机构,行业和个人都会加入到变革中来。如美团、唯品会、大众点评、惠租车、回家吃饭、惠民网等与百姓衣食住行密切相关的互联网企业雨后春笋般兴起。这些公司看起来不大,但发展很快,合作商机很多。出于发展需要,它们急需在交易清算上与银行直连,开通快捷支付。有的银行与美团网直连,日均交易达22万笔,占美团网总交易笔数的56%。有的银行与去哪儿网合作,将其机票、火车票、景点门票与旅游度假业务植入手机银行客户端,服务开展仅3个月,交易笔数已突破18万笔,交易金额达到3,494万元,也成功提升了手机银行的客户使用率。
  以便捷实用和有趣为主旨设计开发产品。未来银行产品对客户来说一定是便捷、实用、有趣的,产品的开发要从客户需求和体验入手。好比手机银行,小额支付能否不输入验证码、序列号,通过扫一扫就付钱。又如农贸市场,集中收银系统与银行系统相连,客户进入农贸市场,在任意摊位买菜,电子称将购买数量和金额直接传送集中收银系统,客户出来后统一用银行卡或手机银行支付,减少使用现金的麻烦。现在的停车场,大多数都是现金支付,能否建个系统,像ETC一样快捷高效支付。自助设备终端、柜员操作界面能否做得更有趣味,等等。
  抓住机会发展融智类业务。银行信誉和综合化服务能力,是网络无法取代的。养老金管理、资产托管、跨境人民币、债券承销、财务顾问等非标准化、融智类业务银行都有优势。举个投资托管的例子。2014年末,我国P2P网贷平台的累计成交资金已经超过2,500亿元、平台企业超过1,500家,但存在信息不对称,难以监管资金具体投向等问题。银行就可以考虑提供P2P资金存管服务。
  以客户满意度和贡献度为核心改进考核体系。现在的医疗系统,为什么总是看病贵,总有医患纠纷?根本问题不在医生,而在考核。有人分析说“我们怎么评价一个医院院长干的好坏?他来了,医院收入高了,他干的就好!”医院要的是利润,考核的是收入,医生能为病人着想?现在的银行也有这个毛病。当你考核存款时,客户经理见了客户就要存款,考核中收,客户经理见了客户就推荐收费服务。让客户的感觉不好,粘性很难提高。如果银行能以网络化的方式批量抓客户、存款、中收,利润越来越稳定,考核重心就可以改为客户的满意度和贡献度,让银行真正以客户为中心,让客户成为银行的粉丝。包括组织管理架构、计划管理、资源配置,都将以客户为中心来改造。
  提高数据分析能力。大数据分析是银行推动产品创新、重塑业务流程、支持科学决策、更好地选择客户、规避经营风险的关键,是未来银行竞争的重要战场。目前,受数据质量、分析手段等影响,大数据分析的深度和广度有限,但是银行必须重视这个事情。好比征信,目前主要依据人行征信系统,开放性较差。互联网公司通过大数据分析,从用户信用历史、行为偏好、履约能力、身份特质、人脉关系等维度对用户进行信用评估。银行也可以利用类似的分析技术或者和相关互联网公司合作,使用征信结果。
  重视网络媒体的广告效应。2014年我国电视平均收视率降至64%,也就是说近40%的人不再收看电视,15-34岁的人群中约50%不看电视;而移动电话使用户数近13亿,手机网民数量近6亿。既然大家看电视少了,又为何花大价钱在电视上投放广告?用手机投放广告可能既便宜又有针对性。想象一下,不久的未来,当你需要换房子,在手机银行上可以查看到很多二手房信息,同时又会直接向您推送需要的贷款产品广告,并按照您的信用、资产总额和承受能力,计算出贷款利率和月供金额。这样的广告一定更有效率。在互联网时代,“酒香不怕巷子深”,口碑会通过社交网络迅速传播,成为最好的广告。为用户提供良好的服务体验,或许比任何广告投入的效果都要来得好。银行可以将投放广告的钱来用于重视社交媒体,将企业网站连接到社交媒体上,来与公众沟通互动,与他们融合,获得他们的关注。利用社交媒体企业账号作投资者关系管理,持续关注公众需求,定期提供信息,体现社会责任,招聘员工,接待和反馈客户。
  加强内部协同联动。在互联网的推动下,交易边际成本趋向于零。社会协同共享的模式越来越现实。海尔将企业集团小企业化、微型化,就是在利用这一趋势。银行受其内部体系严密性的约束,很难走海尔的道路,但必须加强内部协同。企业之所以存在就是因为内部协同比社会交易的成本低。面对协同共享的社会发展环境,如果企业这一功能发挥不好,它将变得毫无优势和竞争力可言。怎么加强协同联动?除了调整组织结构,改变权力结构,改进考核等等,大力倡导协同文化的建设十分重要。人的最大动力来自于成就感和责任心。脑力劳动者的贡献更依赖于自觉,积极向上协同作战的企业文化将使银行产生巨大的竞争力。■
责任编辑:张帆 | 版面编辑:邵超
财新传媒版权所有。如需刊登转载请点击右侧按钮,提交相关信息。经确认即可刊登转载。
苹果客户端
安卓客户端
千里财缘一线牵
caixinenergy
caixin-enjoy
caixin-life
全站点击排行榜
全站评论排行榜
热词推荐:
新媒体实验群您有好的观点和精彩的文章,欢迎投稿。投稿邮箱:.cn 。
微信扫一扫,在这里读懂互联网金融——专业视角,全方位精准资讯服务。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中国电子银行网官方微信(微信号:cfca-cebnet)
11:53 08/18
11:01 08/18
09:55 08/18
09:29 08/18
08:36 08/18
周围人都在搜
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乌镇举行,主题是:互联互通·共享共治 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Copyright 中国电子银行网 2009,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号—2. 京公网安备号如何看待《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对互联网金融的影响?
按时间排序
从热度来说,互联网金融的企业数量以及融资额度都像极了之前的团购,一开始都是低门槛地准入,牛鬼蛇神都出来声称自己是做互联网金融的,尤其是很多之前多民间借贷甚至是高利贷的,都快速的包装成互联网金融。当然,不否认互联网金融对金融业发展的推动,以及对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帮助,同时对于敢为先的用户尝到了互联网金融的红利,甚至有的企业通过资金池或者融资贴补维系高额的年化收益。但最终还是要引来规范化发展和监管的,大浪淘沙时,必然会有很多死在沙滩上。只是,当最后通牒没来到之前,都觉得自己能等来黎明的曙光。
日前,央妈再次(准确说是第四次)公开对《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各大媒体反应与上次征求时如出一辙,一边倒集体唱空、甚至公开声称“网购5000块限额”。作为从业人员,小编感觉有责任为大家简单解释一下。先说结论,《意见》影响的,不是老百姓,而是支付平台。小编用“三句话”简单解释一下。第一句:对咱老百姓“没啥影响”纵观各大媒体发声,大多存在三个误读,包括限制网购、限制转账、限制互联网金融发展等。误读一:限制网购(一般人没资格用、要用U盾、限定5000块限额)来源《办法》第九条、第十五条(三)、第二十八条,主要意思:开户要交叉验证、超200块支付要银行授权、不符条件的账户只能支付5000甚至1000块。误读二:取消转账(用户相互之间不能转账)来源《办法》第十六条(二)、第十七条,主要意思:不符条件的账户只能转账至本人银行账户、银行转给支付账户须同人、支付账户转给银行须同户。误读三:停办互联网金融(支付平台不能干理财业务)来源《办法》第八条、第十三条,主要意思:支付机构不能办理泛理财业务(存取款、理财、担保等一大堆);不能为泛金融机构开户(P2P洗牌之说源于此条)。其实,这些对老百姓没啥影响!,因为,这些规矩,管的都是支付平台给咱们开的“充值账户!”(比如支付宝的余额、微信的零钱等),而大家经常使用的“快捷支付”啥的都“不受影响!”。第二句:支付平台“很受伤“央妈不敢不管了!6月份,股市在17天内暴跌30%,不少人质疑,HOMS系统的分仓功能是重要原因之一。恒生电子的HOMS系统的伞形分仓功能,导致券商的实名认证体系名存实亡。要知道,这也是金融创新的“成果”啊。同样,支付领域也因为金融创新导致风险。P2P携款跑路的事件便是例证。不少P2P公司,将其资金托管到第三方支付,使其有可能利用虚拟账户挪用资金(汇付天下托管的P2P平台超过700家。)因此,对于第三方支付的管理必然将逐步加强,让支付平台们很受伤,怪只能怪那些不听话的P2P了~~受伤一:定位限定“通道”《意见》的核心是:延续了互联网金融办法的宗旨,进一步明确第三方支付的定位就是“通道”。主要手段分析如下:1.限制充值账户。提出各种使用限制,包括使用限额、转账对象等等。
2.提高管理成本。大大提高验证、风控等成本,以交叉验证为例,目前每个验证渠道费用在几块钱上下,每个综合账户开立成本要十几块,上亿用户可就……3.共享用户信息。银行们轻松得到客户信息,银行从前头疼搞不清楚客户在网上买什么、投资什么,央妈帮忙搞定了,以后这些信息第三方支付都要给你们。4.限定业务范围。不得直接办理非支付业务,意思就是要与传统金融机构合作。受伤二:要好多银子意见要求全部“充值账户”都需要经过交叉验证,超过5个交叉验证的“综合账户”才能直接购买理财产品。目前,支付平台普遍引入了“宝宝类”理财,并于“充值账户”开通了自动申赎功能,这些账户都属于“综合账户”。因此,平台要么取消宝宝类理财产品的相关功能,就要花大笔银子补充验证信息。受伤三:现金“红包”别想发了现金红包的惯用手法大致是:平台为发送人开立一个“充值账户A”——发送人通过快捷支付将钱转到“充值账户A”——平台向其他用户发送邀请——抢到红包的用户默认自动开立一个“充值账户B”——平台自动将对应金额转至“充值账户B”从以上流程可以看出,自动开立账户、开立账户无需验证、不同人之间转账等明显违反了意见要求。受伤四:“银行梦”悲剧了支付平台已经积累了大量客户,不满足于支付通道业务,纷纷想干银行。主要手段就是将“充值账户”当做客户的基本银行账户,并基于这个账户开展转账、理财、信贷、担保等,实现资金体内循环并形成“资金池”,俨然就是一个个“虚拟银行”。意见通过对“充值账户”的管理,极大限制了这种“虚拟银行”模式的发展空间(一个客户几十块钱的成本、繁琐的管理手续、只能最多转账20万限额,很不划算)。第三句话:三大方向,互联网金融“真正风口”即将来临大家都喜欢赚“容易钱”~~这是“虚拟银行”成为当前互联网金融主流的原因,谁不喜欢用钱赚钱呢?但这不是互联网金融的理想选择,风险高、监管重、非平台化,显然背离了互联网本质。所谓“赛翁失马焉知非福”。意见出台正好推动互联网金融回归到该干的事儿上,有做产品、做特色、做标准三个方向,小编曾经在之前博文中已经说明(见《当“风口”遇到“乱流”》),在此简单补充一下。方向一:做“产品”,改造“产品和流程”金融给人的感觉是复杂,本质根本是产品复杂。因此,互联网金融的第一个机会就是“对现有金融产品进行改造和整合”,余额宝给大家做了很好的示范(虽然P2P名声不好,但是一个好的方向),未来还有很多产品创新的空间。成功关键,在于平台能否适合自身特点、用户的喜好,对产品和流程进行适当改造,并与自有场景完美结合。方向二:做“特色”,打造“金融场景”金融给人的二个感觉是高深,但它再玄乎也只是个工具,用来解决用户的痛点。因此,平台的第二个机会是“将金融融入场景,使其贴近用户需求”。成功的关键,是平台能否将金融嵌入或融入到自己的业务场景中,用客户熟悉的方式,定位痛点、解决需求。如社交金融、搜索金融、智能资产配置、O2O金融等。方向三:做“标准”,改变“商业模式”金融给人的三个感觉是太多,包括产品多、公司多。多如牛毛的公司和产品相互竞争,之间形成天然壁垒,导致不少领域缺乏统一标准,例如保险,一千个产品一千个形态,用户无法比较、不知道价格是否划算。这是互联网的最大机会所在,建立标准、输出标准、掌握数据,第三方支付本身就是很好的例子。这样,短期内能够“输出产品”、长期则能够实现“智慧金融”(智能评估、智能推荐、配置),接近完美互联网金融形态。互联网金融“真正风口”即将来临——互联网理财平台研究报告(2)作者:山石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互联网时代的支付变革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