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都不没有一个人是一座孤岛岛,每个人都是那广袤大陆的一部分,都是

难民不是一座可以袖手旁观的孤岛|难民|叙利亚_凤凰资讯
难民不是一座可以袖手旁观的孤岛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上万叙利亚难民抵达德国,入境者高举默克尔照片。”类似的新闻标题,已成为人们关注欧洲的一个聚焦点——因为一些欧盟国家,正在为饱受战火的叙利亚难民提供人道救助。
原标题:难民不是一座可以袖手旁观的孤岛“上万叙利亚难民抵达德国,入境者高举默克尔照片。”类似的新闻标题,已成为人们关注欧洲的一个聚焦点——因为一些欧盟国家,正在为饱受战火的叙利亚难民提供人道救助。事实上,促成社会舆论关注此次难民救助的一个直接因素,来自于一个3岁的男童。上周三,在土耳其海滩上,一名难民幼童陈尸沙滩的照片震撼了全世界,这名幼童是在9月2日偷渡欧洲的叙利亚移民所乘船只沉没中遇难的。这张令人伤感的照片和之后一名救援人员将幼童尸体抱起后的照片,引发了全球媒体的广泛报道和社交网站上的热议。而更大的数据显示,由于西亚、北非等地区战乱国家大批难民试图偷渡入境欧洲,欧洲正遭遇自二战以来最严重的难民潮。而在偷渡地中海的过程中,沉船的惨剧几乎每天都在发生。到目前为止,今年至少有2500人葬身地中海。难民本身的悲剧色彩,经过偷渡丧生这样更为悲剧的经历,使得社会舆论普遍对一贯持保守和逃避态度的欧洲,给予强烈的指责。媒体报道,几乎在事件发生的第二天,英国所有报纸的头条都是丧生的小男孩,给了政府极大的压力。4日,英国首相卡梅伦松口称,英国将接受数千名叙利亚难民。尽管英德法等国家,此前一直保持着适度的难民救助,但历经舆论责问后,欧洲对难民的救助力度明显加大。不管怎样,人们依旧透过那张陈尸海滩的照片,看到了这个世界的冷漠以及冷战后建立起来的世界新秩序的尴尬与无能。从大多数人的惯常认知中,每个国家都有自己面临的经济和社会问题,大量涌入的难民必将对各国国内的稳定造成极大的冲击,成为社会的不稳定因素;每个国家都有自身的移民政策……诸如此类的理由有很多,但这些理由与制造战争的理由如出一辙,绝大多数考量所依据的不过都是囿于一个实体国界的政治来出发的。以此逻辑便能清晰看到战争难民葬身于偷渡路上的惨剧原因。造成不断发生的沉船惨案的直接因素,是偷渡团伙。但是偷渡团伙之所以存在,是因为欧洲国家没有采取措施有效地接纳难民。但要说的是,政治所背负的依旧是人道危机,或者更为准确的是人性冷漠。这就如同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愤怒地说:“淹死在地中海里的,不只是难民,而是人性,是人性!”犹记得,每年的世界难民日之所以引起人们的关注,不就是试图动用人性的力量,来铭记战火的苦难和更大程度的救助难民吗?于是,在9月14日将召开的欧盟28国内政部长紧急会议商讨难民问题时,应当适度地抛开地缘政治,重新回归到人道主义和人性的温情怀抱之内。但是更长远的解决之道,需要整个国际社会都参与进来,不光是欧洲国家,美国和其他世界强国都应该加入进来,结束叙利亚的人道主义危机。更为迫切的是,所有人,应当放下政治的借口去反思,我们在家里、在媒体上、在演讲中去捍卫人类共同的价值是不够的,还必须付之于行动,至少面对难民的时候,不能袖手旁观、不能无动于衷。就像英国诗人约翰·堂恩那首著名的诗,“谁都不是一座孤岛,自成一体;每个人都是广袤大陆的一部分,都是无边大海的一部分,如果海浪冲刷掉一个土块,欧洲就少了一点;如果一个海角,如果你朋友或你自己的庄园被冲掉,也是如此。任何人的不幸都使我受到损失,因为我包孕在人类之中。”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播放数:226062
播放数:248866
播放数:256514
播放数:5808920
48小时点击排行雪中情:你如何理解约翰堂恩的诗句诗句:“谁都不是一座孤岛,自成一体;每个人都是广袤大陆的一部分,都是无边大海的一部分.任何人的不幸都使我受到损失,因为我包孕在人类之中.”
:“谁者不是一座与世隔绝的岛屿,自成一体,每个人都是那广袤大陆的一部分;如果海浪冲掉一块,欧洲就会少了一点,如果是一个海角,如果你朋友或你自己的庄园被冲掉,也是如此.任何人的不幸都使我受到损失,因为我包孕在人类中.所以别去打听丧钟为谁而鸣,它为你而敲响.写得多好啊.其实人是一个有感情的高级动物,三人为一众,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应该好好与人为善,打交道的.不和别人往来,那是一种天大的错误.谁都不是一座孤岛 自成一体
,人群中还有爱,冷漠中,还有温暖.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苏祖祥:我看台湾文学的本土化|人格模式|本土化_凤凰文化
苏祖祥:我看台湾文学的本土化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台湾本土化是历史、地理、文化及主体意识的运动,主张“以全球为架构思考,以在地为关怀行动。对时间产生的沧桑感,是艺术对生命、文化、历史、时间的礼赞。
台湾本土化是强调在地的历史、地理、文化及主体意识的一种运动,主张&以全球为架构思考,以在地为关怀行动。&这一运动对消弭外省人与原住民之间的争端,对止息统独之争和意识形态的分歧,对调和主体意识与外在世界、传统文化与异域文化之间的矛盾,都起到巨 1983年,罗大佑借用台湾小说家吴浊流的小说名《亚细亚的孤儿》,作为自己一首歌的歌名。颇具悲情意识的凄怆吟唱和不得其解的迷惘发问,相信曾经是台湾不少人的心态流露: 亚细亚的孤儿在风中哭泣/黄色的脸孔有红色的污泥/黑色的眼珠有白色的恐惧 亚细亚的孤儿在风中哭泣/没有人要和你玩平等的游戏/每个人都想要你心爱的玩具/亲爱的孩子你为何哭泣 多少人在追寻那解不开的问题/多少人在深夜里无奈地叹息/多少人的眼泪在无言中抹去/亲爱的母亲这是什么道理/亲爱的母亲这是什么真理 这首歌所表达的孤儿心态,说到底其实就是对自身地位、本土文化、生存空间的种种思考。罗大佑另一首名曲《鹿港小镇》也反映出对本土化和城市化的困惑。然而,&谁都不是一座孤岛,每个人都是那广袤大陆的一部分&。台湾的艺术家和文学家以其敏感的体悟,痛苦的探索,与全岛2300万人一起走出一条本土化和世界化相结合的道路,热情拥抱世界主流文明,敏感地把捉住如火如荼的信息文明时代的到来,与电子化、信息化文明时代同呼吸、共命运,并在文化心理上逐渐摆脱历史叙述中的受虐心态,消除偏处一隅的悲情意识,显示出汉语文明&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别样风度。从罗大佑到电影《海角七号》里的新生代歌手范逸臣,标志着敏感的歌者与年长的茂伯、正读国小的大大一起,在历史和现实层面上,在肉身和精神层面上,重新发现&太晴朗的国境之南&是安身立命之所。 传统的本土化观念往往与主客尊卑、排外欺生联系在一起,与&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华夷之辨联系在一起,与天朝上国、中心边缘联系在一起。今天,本土化又称为本地化(外来者融入当地)、在地化(本地者归返乡土),而台湾本土化则是强调在地的历史、地理、文化及主体意识的一种运动,主张&以全球为架构思考,以在地为关怀行动。&(参见维基百科:本地化词条)这一运动对消弭外省人与原住民之间的争端,对止息统独之争和意识形态的分歧,对调和主体意识与外在世界、传统文化与异域文化之间的矛盾,都起到巨大作用。基于此,本文把《国文》的本土化理解为:文化上对汉语所产生的凝聚感,空间上对宝岛所产生的归宿感,历史上对时间所产生的沧桑感,人格模式上对人文传统所产生的承续感,因应时代上对世界大势所产生的融入感。 文化上对汉语所产生的凝聚感&&汉语的凝聚力和辐射力,是一个毋庸置疑的事实。虽然有观点认为汉字的表意化特点有裹足不前、缺乏进化之嫌,但汉语成为华人无可争议的精神纽带和文化基因,就像一个人与生俱来的胎记一样。两岸之间那一湾浅浅的海峡,不可能阻挡具有同一精神血脉的华人产生强烈的认同感。 张晓风的散文被余光中称许为&亦秀亦豪&,有一股卓然不群的英气,能够融合知性和感性。《给我一个解释》可以理解为作者对运用语言作出解释的耽迷,对寻根究底的天性的嗜好,对与童年记忆有关的故事背后的&四十年来家国,八千里地山河&故乡情怀的无可忘怀。文中写道:&四十年后,我才知道,当年感动我的是什么&&是那弟弟娓娓的解释,那言语间有委曲、有温柔、有慈怀和悲悯。或者,照儒者的说法,是有恕道。&张晓风藉由汉语这座桥梁,体会到人心细微、兄弟情深、悲悯慈怀、仁者爱人的恕道。更深层的体悟还有随着时间的流逝、空间的转换所萌发的故园之思。南京,徐州,石榴,方言,故人,故事,这些由地名、空间、物象、人物、汉语所组成的密码,应该是作家破解家国之谜的不二法门。汉语里有关故园之思的典故比比皆是,而这种思念无不通过语言来得以显现&&钟仪&乐操土风,不忘旧也&,庄舄&病中思故,犹尚越声&,于是王粲在《登楼赋》里写道:&钟仪幽而楚奏兮,庄舄显而越吟。&张翰因&莼鲈之思&而&命驾便归&,于是辛弃疾在《水龙吟》中写道:&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文中那&浑圆艳红、密密实实、闪烁生光&的石榴,就是张晓风的楚奏、越吟、莼菜、鲈鱼。无穷乡思就像石榴爆裂一样,蛊惑着漂泊在外的游子。散文家由此发散开去,进一步写有关&飞来柳絮片片红&的联句、女儿天性浑厚、管鲍之交,并归结为第一部分的一句话,也是文末再次出现的一句话:&给我一个解释,我就可以再相信一次人世,我就可以再接纳历史,我就可以义无反顾拥抱这荒凉的城市。&这句话可以看作是本文的中心,蕴含着&解释&揭示出宇宙的因果关系,语言赋予这个世界以意义,我们因为这些解释而相信这个世界有了秩序,正如文中所说:&有了好的解释,宇宙为之端正,万物因而含情。& 空间上对宝岛所产生的归宿感&&读张晓风的散文,还有另一个强烈的感受,那就是她能融合知性和感性,是不事张扬、行云流水的博学(不像为人造作、为文造情的余秋雨)。其实不光是张晓风,余光中、琦君、李黎、蒋勋、陈列等人无不如此。这些作家既有笃定深挚的乡土情怀和家国意识,又有行万里路的丰富经历。有人说过,如果没有读万卷书而去行万里路,只不过是一个邮差而已,意思是说,丰富的经历建基于广博的阅读之上,才会有&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时空意识,才会有&纳须弥于芥子&的胸怀和气度。身有所系,心有所嘱,即使走遍三山五岳、纵横五洲四海,作家和诗人念兹在兹的,仍是那方生于兹、长于兹、歌哭于斯的难离的故土。张晓风纵横捭阖,大开大合,风行水上,&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人类学、考古学、神话学、化学、历史,中外经典,涉笔成趣。知性框架支撑起来的,是其中的赤子情怀、感恩之心、乡邦情结、解释之嗜所形成的丰满的血肉。这些情感赋予知性以人间气息。宅兹中国,与这方土地的风花雪月、生老病死、光荣耻辱不分彼此,水乳交融,盐溶于水。陈列的《玉山去来》以攀登、考察台湾最高峰、也是东北亚最高峰玉山(海拔3952米)的行踪为经,以作者的观感、体认为纬,织出大好河山与博大胸怀的大块文章。时间和空间意识是作者无时不有的坐标原点: &仿佛是史前地球上的一个跋涉者。& &山顶山那种宇宙洪荒般诡谲的气象,刹那间将我完全震慑住了。& &一片洪荒初始的景象。& 嶔奇孤绝,冷肃硬毅,嶙峋磅礴,是陈列对玉山的精神的描述,也是对他(曾因政治原因入狱五年)自己以及所有台湾同胞的风骨的描述。不仅如此,作者还将这种情怀升华为&一种对天地的恋慕情怀,一种台湾故乡的骄傲感&,这种体认&自我心深处汩汩流出,一次深似一次&。《石头记》对石头的恋慕是古典文化对陈列的精神濡染,本土情怀和开放眼光是天地精神与宇宙意识的神秘天启,于是天地造化,钟灵毓秀,堆叠出嶙峋礧硗的玉山,熏陶出温润硬气的性情。 历史上对时间所产生的沧桑感&&余光中的代表作《白玉苦瓜》,是艺术对生命、文化、历史、时间的礼赞,是&独特的文化意识与故国情怀&的展现,是有限生命试图&与永恒拔河&的沧桑感。这首诗首先给人韵律流转的审美享受,也是诗歌最先打动人的艺术魅力:如第一节前四句转换韵脚,里、寐押i韵,熟、苦押u韵;较多的诗句大体遵循西洋诗的押韵方式,后面的韵脚是莹、抱、尽、浆、饱、胀、萄,是abacbcb的押韵格式。其次是音步的整齐:大体每句诗是四个音步,停顿的节奏使吟诵充满汉字的抑扬顿挫,又有西洋诗歌的轻重和音节所产生的纡徐回环之美,还有闻一多等人所开创的新格律诗整饬中蕴含活泼的特点(一个饶有趣味的细节是:我曾经在电视里看余光中在复旦大学演讲,清癯健谈、笑意盈盈的诗人朗诵他的另一首代表作《秦俑》,朗诵到诗经里的句子&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完全是老派私塾先生半吟半唱的吟诵,沉醉之情溢于言表);如下列诗句的节奏可以这样划分&& 茫茫|九州|只缩成|一张舆图 小时候|不知道|将它|叠起 一任|摊开那|无穷|无尽 硕大|似记忆母亲|,她的|胸脯 你便|向那片|肥沃|匍匐 用蒂|用根|索她的|恩液 苦心的|悲慈|苦苦|哺出。 当然,时间意识、历史沧桑感更使这首诗充满了无尽的意蕴。&千年的大寐&,&哪一年的丰收&,&古中国喂了又喂的乳浆&,这是有关民族记忆的宏大叙事;&小时候不知道将它叠起&,&硕大似记忆母亲,她的胸脯&,&索她的恩液&,这是个体体验的私人叙事;&皮靴踩过,马蹄踩过&,&重吨战车的履带踩过&,这是史不绝书的战争叙事;&为你换胎的那手,那巧腕&,&千眄万睐巧将你引渡&,这是化白玉为苦瓜的艺术叙事;&一只苦瓜,不再是涩苦&,&咏生命曾经是瓜而苦&,这是痛苦与生命如影随形的生命叙事。这些叙事共同构成温润如玉、坚硬含蓄、含辛茹苦、甘苦自知的民族体验,成为乡土意识、故国情怀的表征。 人格模式上对人文传统所产生的承续感&&简媜的散文《河川证据》,其实是藉河川作为小女孩成长的证据,个体心智成熟的证据,个性丰富的人格模式的证据,河岸两旁受惠于河川的民众之民生、民俗的证据,动植物得到河川滋养的证据,河川如同慈爱胖祖母荫庇后人的证据,贪婪和物欲摧毁家园的证据。古语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河川证据》写山写水,山水相依,山川相缪。拟人化的河川和河川哺育出来的人民,既有仁者的悲愍慈怀,又有智者的灵动多姿,还有勇者的无畏不羁、桀骜不驯以及沛然莫之能御的性情。不妨说,河川是两岸人生的影子,两岸人生是河川的镜像,二者二而一,一而二。菩萨的悲愍之眼泪眼婆娑,&溪声潺潺仿佛诵读禅宗公案&,&鲑即归隐暗示着这条小溪看破红尘的决心&,&这么奇特的河永远带着哪吒性格&,&一望无际的平原竟有一种孤寂之美&&&仅从这些句子就可以看出,简媜对河川两岸的人格模式的描述,既有本乡本土的乡民特点,又有人文传统的深深烙印;既有闽南禁忌、儒家信条、佛家慈悲、禅宗机锋、道家隐逸、小说家野语的无声濡染,又有宝岛人民壁立千仞无依倚的独立人格。林文月《温州街到温州街》里所刻画的两位老先生&&郑蹇和台静农,则带有中国士大夫气息的老一辈学人的风范,是传统人格模式的典范。他们相互尊重、欣赏,可谓君子之交淡若水;看重精神追求,诗风清雅隽永,颇有古仁人之风。方苞《左忠毅公逸事》、顾炎武《廉耻》,也意在宣示这种古仁人之风。正是他们言传身教,承续人文传统,一代一代的君子之风才得以赓续。 因应时代上对世界大势所产生的融入感&&龙应台《在迷宫中仰望星斗》的演讲中提到:&在我们的历史里,不论是过去还是眼前,不以人为本的政治人物可太多了啊。&这句话可谓击中肯綮。一个民族,一种文明,能否走出黑暗,走向光明,端赖其政治是否能逐渐去除黑箱化,摆脱丛林原则,消除权力崇拜。政治文明是所有文明的公因数,直接决定思想文明、制度文明、器物文明的发育程度。如何因应时代潮流,融入主流文明,用权利制衡权力,很大程度上要看政治人物的人文素养程度。龙应台特别区分了人文知识和人文素养。纳粹有丰富的人文知识和艺术修养,但却缺乏人文素养,于是就有纳粹军官强迫犹太人拉着小提琴送他们的同胞进入毒气房的疯狂之举。人文素养的核心是真诚恻怛,亦即人心深处的悲悯情怀,把每一个人都当人看的同理心。其次是价值判断,要弄清何者是普世价值,如何进行判断。再次是根据什么来进行判断。文学会让人关注心灵和精神,而不仅仅是根据物质世界去进行判断;历史会提供过去、现在、未来的不同坐标体系,帮助人根据多个维度去进行判断;哲学会帮助人辨明方向,走出迷宫。当年孙中山有言:&天下大势,浩浩汤汤;顺之者昌,逆之者亡。&龙应台的演讲正是对天下大势的敏感把握,而台湾的实践正是中华文明能够融入主流文明的明证。 本土化立足传统文化,拥抱普世文明,培育出自信、自尊、自强、自立的人格模式。这种健全人格在范逸臣演唱的《无乐不作》里得到了完美的诠释: 想搜集夏天的热 穿越叫幸福的河 想做吞大象的蛇 不自量力说真的又有何不可 我想写歌 当天是空的地是干的 我要为你倒进狂热 让你疯狂让你渴 让全世界知道你是我的 天气疯了海水滚了 所以我要无乐不作 不要浪费每一刻快乐 当梦的天行者
[责任编辑:冯婧]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04/13 08:36
04/13 08:36
04/13 08:38
04/13 08:37
04/13 08:37
04/13 15:44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8
04/13 09:21
04/13 10:23
04/13 08:14
04/13 08:48
04/13 08:48
04/13 08:14
04/13 10:30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22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9:21
凤凰文化官方微信
播放数:226062
播放数:248866
播放数:256514
播放数:5808920
48小时点击排行2016年高考全国名校模拟作文题(345):江苏省无锡市重点中学
10:03:13  来源:冠华作文网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美国诗人约翰·堂恩说:谁都不是一座孤岛,每个人都是那广袤大陆的一部分,都是无边大海的一部分。鲁迅也说:无尽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哲学家说:世界的本质是关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立意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