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微子和反物质和暗物质有关联吗?

2010年6月,科学家在地球内部深处发现奇特的反物质粒子。这些反物质粒子叫做“反中微子_百度知道
2010年6月,科学家在地球内部深处发现奇特的反物质粒子。这些反物质粒子叫做“反中微子
被认为是地球放射性衰变的产物,是由与正常物质的属性相反的反物质构成的. 人们在实践中不断创造新的物质D. 世界的本质并非是物质B。从哲学上看,这一发现表明A. 人类可以有意识地改造自然C2010年6月。这些反物质粒子叫做“反中微子”,科学家在地球内部深处发现奇特的反物质粒子
我有更好的答案
C的说法是错误的,B不符合题目的要求。A答案D本题考查的是客观存在的物质性,反物质粒子的出现正说明了整个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中微子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反中微子是什么?反物质又是什么?
腐姐控骚年0698
是中微子的反粒子.  其质量、电荷、自旋和磁矩与中微子的自旋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反中微子的自旋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同;它们与物质相互作用的性质不同.中微子只有左旋,反中微子只有右旋.  1930年,奥地利物理学家泡利提出存在中微子的假设.1965年,柯温(C.L.Cowan)和莱茵斯(F.Reines)利用核反应堆产物的β衰变产生反中微子.反物质是一种假想的物质形式,在粒子物理学里,反物质是反粒子概念的延伸,反物质是由反粒子构成的,如同普通物质是由普通粒子所构成的.物质与反物质的结合,会如同粒子与反粒子结合一般,导致两者湮灭,且因而释放出高能光子或伽玛射线.1932年由美国物理学家卡尔·安德森在实验中证实了正电子的存在.随后又发现了负质子和自旋方向相反的反中子.反质子、反中子和反电子如果像质子、中子、电子那样结合起来就形成了反原子.由反原子构成的物质就是反物质.当你照镜子时,镜中的那个你如果真的存在,并出现在你面前,会怎么样呢?科学家们已经考虑过这个问题,他们把镜中那个你叫做“反你”.科学家想象很远的地方有个和我们的世界很像的世界,它将是一个由反恒星、反房子、反食物等所有的反物质构成的反世界.反物质正是一般物质的对立面,而一般物质就是构成宇宙的主要部分.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反中微子是中微子的反粒子。其质量、电荷、自旋和磁矩与中微子的自旋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反中微子的自旋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同;它们与物质相互作用的性质不同。中微子只有左旋,反中微子只有右旋。反物质正电子——带正电荷(而不是负电荷)的电子。反质子——带有负电荷(而不是通常的正电荷)的质子。当反物质与普通物质接触后,这两种质量相等但性质相反的粒子会互相碰撞,在产生爆炸的同时发出纯辐射,向外辐射速度能达到光速。...
扫描下载二维码中国公众科普网-我国科学家发现新中微子振荡有助研究反物质
中国公众科普网-平阳科协 科技 科技产品 科技企业 企业展台 科普 科普知识 科普创作 农业科普 信息技术 电脑读物 科普视频 VOD点播 生活科普 心理健康 心理测试 Flash qq秘籍 mp3 免费电影 音乐 科普小说 游戏 下载 温州 科学家的故事 在线游戏 在线做实验 课件 生物资源 科学资源 鸟类图谱 昆虫图谱 环境保护 电脑作品 电脑绘画 学生网页 获奖作品 手抄报 电脑动画
您的位置:→
我国科学家发现新中微子振荡有助研究反物质
作者:佚名&&
浏览:293&&字号选择〖&&&&〗&
推荐科普企业:
推荐科普产品:
  新浪科技讯 3月8日消息,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国际合作组发言人王贻芳在北京宣布,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发现了一种新的中微子振荡,并测量到其振荡几率。介绍该结果的论文已于3月7日送交美国物理评论快报(Physical Review Letters)发表,其预印本也已在网上发表。
  中微子是一种不带电,质量极其微小的基本粒子,共有三种类型,即电子中微子、μ中微子和τ中微子,在目前已知的构成物质世界的12种基本粒子中,占了四分之一,在微观的粒子物理和宏观的宇宙起源及演化中同时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中微子有一个特殊的性质,即它可以在飞行中从一种类型转变成另一种类型,通常称为中微子振荡。原则上三种中微子之间相互振荡,两两组合,应该有三种模式。其中两种模式自60年代起即有迹象,当时称作“太阳中微子之谜”和“大气中微子之谜”。1998年日本的超级神冈实验正式发现大气中微子振荡,随后太阳中微子振荡也被多个实验证实。第三种振荡则一直未被发现,甚至有理论预言其根本不存在(即其振荡几率为零)。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的科研人员2003年提出设想,利用我国大亚湾核反应堆群产生的大量中微子,来寻找中微子的这第三种振荡,其振荡几率用sin22θ13表示。中国高能物理学会理事长赵光达院士表示,“θ13不仅是物理学中的一个基本参数,其数值的大小也对未来中微子物理的发展方向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如果它足够大,我们就能进行下一代实验来测量中微子振荡中的宇称和电荷对称性(CP)破坏,以理解宇宙中物质-反物质不对称现象,即宇宙中‘反物质消失之谜’。否则我们就不知道如何进行下一代实验”。
  大亚湾中微子实验位于深圳市区以东约50公里的大亚湾核电站群附近的山洞内,地理位置优越,紧邻世界上最大的核反应堆群之一的大亚湾核电站与岭澳核电站,并且紧邻高山,有天然的宇宙线屏蔽。高能所的科研人员于2003年提出了实验和探测器设计的总体方案,2006年获得批准立项,2007年10月破土动工。整个实验计划建设总长3公里的隧道和3个地下实验大厅,其中两个近厅各放置两个中微子探测器,远厅放置4个探测器,共8个全同的中微子探测器。每个探测器5米高,5米直径,重110吨,均置于10米深的水池中。中国科学院数理学部主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沈文庆院士表示,“大亚湾实验采用了一系列创新性的设计思想,其设计指标和精度国际最高,设计方案和研制工艺先进,在探测器模块化、可移动、采用反射板、掺钆液体闪烁体等多项设计与技术方面具有独创性,达到和超过了世界先进水平”。
  用反应堆中微子测量θ13科学意义重大,国际上在2003年左右先后有7个国家提出了8个实验方案,最终进入建设阶段的共有3个,包括中国的大亚湾实验,法国的Double Chooz实验和韩国的RENO实验。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大亚湾实验采取了多种措施,克服了重重困难,终于在2010年12月完成核电站附近的全部爆破任务,2011年中逐步完成了探测器的建造与安装,2011年8月开始近点取数,12月24日开始远近点同时运行。
  为抢在竞争对手之前获得物理结果,科研人员将实验分为两个阶段,这次报告的结果就来自第一阶段的数据,自日起至日结束,只用了6个中微子探测器,其中2个在大亚湾近厅,1个在岭澳近厅,3个在远厅。经过大家夜以继日的努力,完成了实验数据的获取、质量检查、刻度、修正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sin22θ13为9.2%,误差为1.7%,以超过5倍的标准偏差确定sin22θ13不为零,首次发现了这种新的中微子振荡模式。中国物理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副院长詹文龙院士评价说,“大亚湾实验的结果具有极为重要的科学意义。它不仅使我们更深入了解了中微子的基本特性,也使我们知道未来的中微子物理发展有一个光明的前景:我们可以较为容易地建造下一代中微子实验来寻找中微子振荡中的CP破坏,并搞清楚不同种类的中微子的质量顺序。大亚湾中微子项目是以我为主的国际合作,也是美国能源部基础研究领域对外投资第二大的国际合作(第一是与CERN的合作),希望大亚湾项目能进一步发展,成为下一代我国大型国际科学研究装置的候选项目之一”。
  大亚湾反应堆中微子实验项目得到了科技部、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基金委和广东省、深圳市和中国广东核电集团的共同支持,同时也得到了美国能源部及其它境外机构的支持,是我国基础科学领域最大的国际合作项目。现任中科院院长的白春礼曾在2007年的开工仪式上指出,“大亚湾中微子实验项目对于加强基础研究领域的国际合作、提高我国在该领域的原始性创新能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并亲自与美国能源部和国内相关部门、地方等协调,推进项目建设,开创了国际、国家、地方政府及企业共同支持基础研究的先例,成为协同创新的典范。目前,共有100多位来自中科院高能所、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山东大学、中国原子能研究院等国内科研单位的学者和100多位来自美国、俄国、捷克及我国香港、台湾地区的科学家参加。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及时来信告知,我站将于第一时间删除。
推荐科普信息
同类信息排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反物质和暗物质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