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好医生兑换时间怎么没有兑换产品就扣除健康金了呢

陆金所、壹钱包、平安好医生:从三个产品看平安怎么拥抱互联网金融_中国风险投资论坛-爱微帮
&& &&& 陆金所、壹钱包、平安好医生:从三个产品看…
关注中国风险投资论坛(CVCF)官方微信号:cvcf2003,感谢您的关注及分享,我们将会为您推送最新行业资讯一方面可以说平安集团是成功的,因为它已经用几年时间打拼出了数张传统金融机构没有的“好牌”;也可以说平安集团压根不成功,因为这些互联网创新产品都还没有实现盈利,更有可能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速朽。  自2013年余额宝诞生以来,已经用互联网技术做了十多年电子银行业务的银行们突然发现,通过互联网与用户打交道的前线眼睁睁就要被互联网公司们夺走了。  其实又何止银行,基金、保险、证券等一切需要直接与用户打交道的金融机构都被卷进了这场变革之中,零售金融从未如此迫切地试图拥抱互联网。  传统金融机构将如何应对这场变局呢?本文以平安集团为样本,通过陆金所、壹钱包和平安好医生三个互联网产品,导出未来零售金融竞争局势会发生怎样天翻地覆的改变。  2013年的陆金所:传统金融机构的优势在哪里  平安集团董事长马明哲有个很有趣的习惯,他会在每年1月1日发布一篇元旦致辞,除了总结前一年的工作,还会对当年的重点工作进行部署。这给了旁观者一个非常好的机会,去看看平安集团这些年做对了什么,又做错了什么。  在日元旦致辞中,主要强调的成绩仍然是“保险、银行、投资”三大传统支柱业务,此时甚至还没有专门提及互联网,他判断未来方向时的措辞是“科技引领综合金融”。  在互联网金融已经风生水起的2015年回头看这篇三年前的行动纲领,文中并没有什么全新的概念。我猜想,虽然马明哲已经在这一年做出了很多互联网金融相关的实质性工作,但恐怕他自己也并没有把握,未来到底会是什么样子。  例如,马明哲在致辞中这样说到,“让我们牢牢把握时代脉搏,大胆运用科技进步之力,为客户提供极致的金融消费体验,为平安综合金融创新发展插上新科技的翅膀”。这种正确漂亮却空洞的内容,即便到了2015年仍然大量出现在传统金融机构领导们的讲话中,可在实际行动和新产品的更新上依然跟不上互联网用户体验的步伐。  事实证明,传统金融机构在2013年的互联网金融布局中,只有平安集团的布局取得了成功。这个产品就是元旦致辞中由“积极成果”四字评价一笔带过的“陆家嘴金融资产交易市场业务”——也就是现在的陆金所。  陆金所已经成为互联网金融领域的标杆。曾经有评级机构对市场上的P2P进行风险预警,却被整个行业嘲笑不专业,其原因就是该预警列表中居然包括陆金所。陆金所的成功是因为科技创新和用户体验吗?这几乎是所有成功互联网产品必备的基础要素。但回顾陆金所被用户广泛信赖的过程,更重要的因素是它赖以起家的P2P产品是由平安集团旗下的担保公司进行担保。正是平安集团作为传统金融机构的资产实力,才成为陆金所区别于其它P2P平台的标签。  从陆金所的成功经验看,当科技创新和用户体验成为行业内普遍标准的时候,反而是传统金融机构长期积累的资产优势能够成为更加核心的要素。毕竟,零售金融中理财产品的决定性要素是安全性和高收益。传统金融机构在用户体验上的落后,并不意味着其它优势不能弥补这项短板。  最终,始于2012年的陆金所,在2015年以2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平安集团旗下拥有700个门店、3万名员工和600亿元贷款余额的平安易贷,成为“线上陆金所+线下平安普惠”的新组合。这种发展思路正确与否姑且不论,发展不过三年的互联网新业务能够用20亿美元反向整合传统业务,是其他传统金融机构都没有做到的。  在2014年元旦致辞中,马明哲评价2013年是“平安25年来危机感最强、经营作风转变最大的一年”。现在来看,很多金融机构在被余额宝震醒两年之后,仍然没有抱以足够的危机感去转变经营风格。  2014年的壹钱包:一个从失败开始的成功产品  与一年前的元旦致辞相比,马明哲在这一年的底气显然更足了。开篇仍然是从“保险、银行、投资”三大传统支柱业务开始,之后却专门用一段文字总结了过去一年“科技引领综合金融”取得的成绩。  接下来,马明哲用大段文字为“壹钱包”这个新推出的互联网金融产品布置工作。当时,微信的江湖地位还没有到只能仰望的程度,2014年初,平安壹钱包、阿里来往和网易易信这三个产品都在试图从微信手中抢回用户的社交关系链。马明哲为此下的心血不可谓不大,这是三年元旦致辞中唯一一次单独为集团内单个产品布置工作,实际推广中更是下了硬指标要求所有平安员工必须邀请若干位朋友使用壹钱包。  无需多言,大家已经知道这场即时通讯APP大战的结果,那些试图和微信竞争的产品没有取得任何预想中的效果。壹钱包这款APP在2014年初推出的时候,本文作者为了帮助朋友完成推广任务,也有过第一时间的使用体验,评价是界面和功能简陋到令人发指,仿佛一款两三年没有更新过的陈旧产品。如此错误的产品和方向,即便马明哲亲自指挥发力也肯定不会成功。  这样的失败在传统金融机构中并不少见。例如民生银行参与的民生电商项目,资金、人员和声势比平安壹钱包更大,在遇挫后彻底沉沦下来不见声响。壹钱包这个例子的意义在于,当平安集团在董事长年初亲自部署的社交方向遭遇失败后,却可以在半年内彻底推翻原有构想重来一次。  在元旦之后不到半年时间,壹钱包的2.0版本彻底把马明哲在年初强调的产品方向改了个底朝天。之前和微信竞争的社交功能彻底消失,主打功能彻底回归理财和保险,还设计了强调轻松胜利的“懒星人”卡通形象,马明哲甚至自己化身卡通财神招揽用户。可以说,壹钱包进攻社交领域遭到彻底失败之后,又回归平安集团最擅长的综合金融服务。  表面上看这是非常简单的人事变动和产品改革,可是熟悉银行工作流程的读者,应该明白半年内彻底改变一把手年初刚刚布置的工作方向,是一件多么困难的事情。壹钱包未来发展好坏姑且不论,这样遭遇市场失败后从上到下彻底改变发展方向的能力,是一个组织及其领导人工作弹性的具体表现。  壹钱包初期的失败在追求快速试错和迭代的互联网市场中经常遇到,但显然在传统金融机构内鲜有所闻。如果囿于组织内领导的威信硬干一年,或遭遇失败后整个组织崩溃难以再次发力,根本不可能跟上互联网发展速度,遑论用户体验了。  在零售金融互联网转型的这几年中,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真的没有想过解决用户体验难题吗?细看每家银行更新手机银行的最初版本,都有很多可圈可点之处,最终落后于微信支付、支付宝的原因并不是起点处的差距,而是在漫长的快速迭代过程中缺乏应变的组织弹性,跟不上互联网的发展节奏。零售金融是面对用户需求的漫长马拉松,不能指望靠孤注一掷的百米冲刺解决问题。  在一年后(即2015年)的致辞中,马明哲评价2014年是“是平安为未来新十年、新征程奠基的一年,是非常辛苦也极不平凡的一年”。对于实力强大的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最大的差距并不是资本和人力,而是像平安壹钱包那样自我否定的组织弹性。  2015年的平安好医生:未来的零售金融没有边界  来到马明哲在2015年的元旦致辞,其中涉及互联网的产品突然间多了很多,平安试图同时覆盖“医、食、住、行、玩”各方面的用户需求。其中,平安好医生是针对“医”这个需求的APP,用户可以在上面咨询医生和购买药品,除此之外这个团队也在雇佣医生和自建医院为用户提供线下服务。  那么问题来了,平安好医生是提供医疗服务的,与本文所谈的零售金融有什么关系呢?从没听说有哪家银行会创立医院给用户看病。  没错,眼下的平安好医生是与传统意义上的零售金融无关,平安集团同期推出的平安好房、平安好车等一系列产品同样如此。问题是,我们凭什么肯定这些与用户紧密相连的服务,在未来永远与零售金融无关?就像余额宝诞生之前,有多少金融机构能意识到货币基金具有如此大的爆发能量?  其实,银行的传统零售业务提供的服务同样早已突破金融的边界。诸如自驾车故障救援、候机贵宾厅、收藏品鉴别等每家银行都有的高端客户服务,其中的逻辑是可以借助客户需求增加客户黏性,是否与金融相关无法构成零售金融的边界。  以平安好医生这款互联网产品为例,当用户去选择健康类保险的时候,能够提供求医问药额外服务的平安保险是不是会更加有吸引力呢?反过来看,拥有大量保险客户理赔需求和健康数据的平安保险,又可以通过平安好医生这样的互联网创新项目提供更多的高附加值服务,让自己和其它保险公司区别开来,是不是也会更有竞争力呢?  同样的逻辑也发生在平安集团布局在“医、食、住、行、玩”这些领域中的其它互联网产品。这些产品中会诞生下一个陆金所吗?起码从现在来看,这些花在互联网创新上的钱都没有取得盈利,也很可能遭遇壹钱包初期的方向性失败。可是如果没有这些主动试错去自我革命,就有可能在未来被别的公司革命。在零售金融领域中墨守成规仍然可以舒服很多年,但是这些自我设定的边界只能降低金融机构自身的适应能力,完全不会阻挡互联网跨界竞争的铁蹄。  不知道马明哲会在2016年元旦致辞中,如何评价自家这些数量众多的互联网产品。他在接受秦朔的一次采访中,说99%的互联网金融公司都是“皇帝的新衣”,并且把平安互联网金融模式划分为1.0至3.0三个阶段。这个过程对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最有价值的经验并非产品细节或成败,而是如何让自身体系架构能适应这些不安分的主动试错和自我革命。  上述零售金融拥抱互联网的样本,可不可以说平安集团很“平安”呢?一方面可以说平安集团是成功的,因为它已经用几年时间打拼出了数张传统金融机构没有的“好牌”;也可以说平安集团压根不成功,因为这些互联网创新产品都还没有实现盈利,更有可能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速朽。  希望本文能够超越“褒”和“贬”的藩篱,从平安集团三年来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中回归零售金融业务的根源——千变万变,用户不变。至于最终能留住用户的是传统金融,亦或互联网金融,都不过是短暂的口舌之争罢了,两者根本没有分开讨论的必要,它们都只是留住客户的手段。(本文来源:零售银行杂志)
点击展开全文
中国风险投资论坛服务平台 2016(第十八届)中国风险投资论坛官网: /forum/2016/sz/ 新浪微博:@中国风险投资研究院
您的【关注和订阅】是作者不断前行的动力
本站文章来自网友的提交收录,如需删除可发送邮件到 bang@ 或联系QQ ,
(C)2014&&版权所有&&&|&&&
京ICP备号-2&&&&京公网安备34平安好医生兑换奖品 是免费的嚒 我兑的怎么要自己付款啊_百度知道
平安好医生兑换奖品 是免费的嚒 我兑的怎么要自己付款啊
我认为是个坑
有和我一样的没!我今天也兑换来的?,余额30多兑换面膜加运费28,操作完只有三种付款方式:支付宝 壹钱吧 还有一个什么东西,就是没有用余额付款,没操作是啊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好医生的相关知识
其他1条回答
是的!请重新仔细看看!不要付款!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陆金所、壹钱包、平安好医生:从三个产品看平安怎么拥抱互联网金_理财人 - 互联网金融新锐媒体_深圳德一资本有限公司
陆金所、壹钱包、平安好医生:从三个产品看平安怎么拥抱互联网金
作者:理财人
陆金所、壹钱包、平安好医生:从三个产品看平安怎么拥抱互联网金融,一方面可以说平安集团是成功的,因为它已经用几年时间打拼出了数张传统金融机构没有的“好牌”;也可以说平安集团压根不成功,因为这些互联网创新产品都还没有实现盈利,更有可能在未来的市
  自2013年余额宝诞生以来,已经用互联网技术做了十多年电子银行业务的银行们突然发现,通过互联网与用户打交道的前线眼睁睁就要被互联网公司们夺走了。
  其实又何止银行,基金、保险、证券等一切需要直接与用户打交道的金融机构都被卷进了这场变革之中,零售金融从未如此迫切地试图拥抱互联网。
  传统金融机构将如何应对这场变局呢?本文以平安集团为样本,通过陆金所、壹钱包和平安好医生三个互联网产品,导出未来零售金融竞争局势会发生怎样天翻地覆的改变。
  2013年的陆金所:传统金融机构的优势在哪里
  平安集团董事长马明哲有个很有趣的习惯,他会在每年1月1日发布一篇元旦致辞,除了总结前一年的工作,还会对当年的重点工作进行部署。这给了旁观者一个非常好的机会,去看看平安集团这些年做对了什么,又做错了什么。
  在日元旦致辞中,主要强调的成绩仍然是“保险、银行、投资”三大传统支柱业务,此时甚至还没有专门提及互联网,他判断未来方向时的措辞是“科技引领综合金融”。
  在互联网金融已经风生水起的2015年回头看这篇三年前的行动纲领,文中并没有什么全新的概念。我猜想,虽然马明哲已经在这一年做出了很多互联网金融相关的实质性工作,但恐怕他自己也并没有把握,未来到底会是什么样子。
  例如,马明哲在致辞中这样说到,“让我们牢牢把握时代脉搏,大胆运用科技进步之力,为客户提供极致的金融消费体验,为平安综合金融创新发展插上新科技的翅膀”。这种正确漂亮却空洞的内容,即便到了2015年仍然大量出现在传统金融机构领导们的讲话中,可在实际行动和新产品的更新上依然跟不上互联网用户体验的步伐。
  事实证明,传统金融机构在2013年的互联网金融布局中,只有平安集团的布局取得了成功。这个产品就是元旦致辞中由“积极成果”四字评价一笔带过的“陆家嘴金融资产交易市场业务”——也就是现在的陆金所。
  陆金所已经成为互联网金融领域的标杆。曾经有评级机构对市场上的P2P进行风险预警,却被整个行业嘲笑不专业,其原因就是该预警列表中居然包括陆金所。陆金所的成功是因为科技创新和用户体验吗?这几乎是所有成功互联网产品必备的基础要素。但回顾陆金所被用户广泛信赖的过程,更重要的因素是它赖以起家的P2P产品是由平安集团旗下的担保公司进行担保。正是平安集团作为传统金融机构的资产实力,才成为陆金所区别于其它P2P平台的标签。
  从陆金所的成功经验看,当科技创新和用户体验成为行业内普遍标准的时候,反而是传统金融机构长期积累的资产优势能够成为更加核心的要素。毕竟,零售金融中理财产品的决定性要素是安全性和高收益。传统金融机构在用户体验上的落后,并不意味着其它优势不能弥补这项短板。
  最终,始于2012年的陆金所,在2015年以2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平安集团旗下拥有700个门店、3万名员工和600亿元贷款余额的平安易贷,成为“线上陆金所+线下平安普惠”的新组合。这种发展思路正确与否姑且不论,发展不过三年的互联网新业务能够用20亿美元反向整合传统业务,是其他传统金融机构都没有做到的。
  在2014年元旦致辞中,马明哲评价2013年是“平安25年来危机感最强、经营作风转变最大的一年”。现在来看,很多金融机构在被余额宝震醒两年之后,仍然没有抱以足够的危机感去转变经营风格。
  2014年的壹钱包:一个从失败开始的成功产品
  与一年前的元旦致辞相比,马明哲在这一年的底气显然更足了。开篇仍然是从“保险、银行、投资”三大传统支柱业务开始,之后却专门用一段文字总结了过去一年“科技引领综合金融”取得的成绩。
  接下来,马明哲用大段文字为“壹钱包”这个新推出的互联网金融产品布置工作。当时,微信的江湖地位还没有到只能仰望的程度,2014年初,平安壹钱包、阿里来往和网易易信这三个产品都在试图从微信手中抢回用户的社交关系链。马明哲为此下的心血不可谓不大,这是三年元旦致辞中唯一一次单独为集团内单个产品布置工作,实际推广中更是下了硬指标要求所有平安员工必须邀请若干位朋友使用壹钱包。
  无需多言,大家已经知道这场即时通讯APP大战的结果,那些试图和微信竞争的产品没有取得任何预想中的效果。壹钱包这款APP在2014年初推出的时候,本文作者为了帮助朋友完成推广任务,也有过第一时间的使用体验,评价是界面和功能简陋到令人发指,仿佛一款两三年没有更新过的陈旧产品。如此错误的产品和方向,即便马明哲亲自指挥发力也肯定不会成功。
  这样的失败在传统金融机构中并不少见。例如民生银行参与的民生电商项目,资金、人员和声势比平安壹钱包更大,在遇挫后彻底沉沦下来不见声响。壹钱包这个例子的意义在于,当平安集团在董事长年初亲自部署的社交方向遭遇失败后,却可以在半年内彻底推翻原有构想重来一次。
  在元旦之后不到半年时间,壹钱包的2.0版本彻底把马明哲在年初强调的产品方向改了个底朝天。之前和微信竞争的社交功能彻底消失,主打功能彻底回归理财和保险,还设计了强调轻松胜利的“懒星人”卡通形象,马明哲甚至自己化身卡通财神招揽用户。可以说,壹钱包进攻社交领域遭到彻底失败之后,又回归平安集团最擅长的综合金融服务。
  表面上看这是非常简单的人事变动和产品改革,可是熟悉银行工作流程的读者,应该明白半年内彻底改变一把手年初刚刚布置的工作方向,是一件多么困难的事情。壹钱包未来发展好坏姑且不论,这样遭遇市场失败后从上到下彻底改变发展方向的能力,是一个组织及其领导人工作弹性的具体表现。
  壹钱包初期的失败在追求快速试错和迭代的互联网市场中经常遇到,但显然在传统金融机构内鲜有所闻。如果囿于组织内领导的威信硬干一年,或遭遇失败后整个组织崩溃难以再次发力,根本不可能跟上互联网发展速度,遑论用户体验了。
  在零售金融互联网转型的这几年中,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真的没有想过解决用户体验难题吗?细看每家银行更新手机银行的最初版本,都有很多可圈可点之处,最终落后于微信支付、支付宝的原因并不是起点处的差距,而是在漫长的快速迭代过程中缺乏应变的组织弹性,跟不上互联网的发展节奏。零售金融是面对用户需求的漫长马拉松,不能指望靠孤注一掷的百米冲刺解决问题。
  在一年后(即2015年)的致辞中,马明哲评价2014年是“是平安为未来新十年、新征程奠基的一年,是非常辛苦也极不平凡的一年”。对于实力强大的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最大的差距并不是资本和人力,而是像平安壹钱包那样自我否定的组织弹性。
  2015年的平安好医生:未来的零售金融没有边界
  来到马明哲在2015年的元旦致辞,其中涉及互联网的产品突然间多了很多,平安试图同时覆盖“医、食、住、行、玩”各方面的用户需求。其中,平安好医生是针对“医”这个需求的APP,用户可以在上面咨询医生和购买药品,除此之外这个团队也在雇佣医生和自建医院为用户提供线下服务。
  那么问题来了,平安好医生是提供医疗服务的,与本文所谈的零售金融有什么关系呢?从没听说有哪家银行会创立医院给用户看病。
  没错,眼下的平安好医生是与传统意义上的零售金融无关,平安集团同期推出的平安好房、平安好车等一系列产品同样如此。问题是,我们凭什么肯定这些与用户紧密相连的服务,在未来永远与零售金融无关?就像余额宝诞生之前,有多少金融机构能意识到货币基金具有如此大的爆发能量?
  其实,银行的传统零售业务提供的服务同样早已突破金融的边界。诸如自驾车故障救援、候机贵宾厅、收藏品鉴别等每家银行都有的高端客户服务,其中的逻辑是可以借助客户需求增加客户黏性,是否与金融相关无法构成零售金融的边界。
  以平安好医生这款互联网产品为例,当用户去选择健康类保险的时候,能够提供求医问药额外服务的平安保险是不是会更加有吸引力呢?反过来看,拥有大量保险客户理赔需求和健康数据的平安保险,又可以通过平安好医生这样的互联网创新项目提供更多的高附加值服务,让自己和其它保险公司区别开来,是不是也会更有竞争力呢?
  同样的逻辑也发生在平安集团布局在“医、食、住、行、玩”这些领域中的其它互联网产品。这些产品中会诞生下一个陆金所吗?起码从现在来看,这些花在互联网创新上的钱都没有取得盈利,也很可能遭遇壹钱包初期的方向性失败。可是如果没有这些主动试错去自我革命,就有可能在未来被别的公司革命。在零售金融领域中墨守成规仍然可以舒服很多年,但是这些自我设定的边界只能降低金融机构自身的适应能力,完全不会阻挡互联网跨界竞争的铁蹄。
  不知道马明哲会在2016年元旦致辞中,如何评价自家这些数量众多的互联网产品。他在接受秦朔的一次采访中,说99%的互联网金融公司都是“皇帝的新衣”,并且把平安互联网金融模式划分为1.0至3.0三个阶段。这个过程对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最有价值的经验并非产品细节或成败,而是如何让自身体系架构能适应这些不安分的主动试错和自我革命。
  上述零售金融拥抱互联网的样本,可不可以说平安集团很“平安”呢?一方面可以说平安集团是成功的,因为它已经用几年时间打拼出了数张传统金融机构没有的“好牌”;也可以说平安集团压根不成功,因为这些互联网创新产品都还没有实现盈利,更有可能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速朽。
  希望本文能够超越“褒”和“贬”的藩篱,从平安集团三年来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中回归零售金融业务的根源——千变万变,用户不变。至于最终能留住用户的是传统金融,亦或互联网金融,都不过是短暂的口舌之争罢了,两者根本没有分开讨论的必要,它们都只是留住客户的手段。
        理财人(Licairen.net)是服务于互联网金融网贷行业财经资讯媒体,致力于打造中国P2P网贷理财领域具影响力p2p新闻媒体,成为互联网金融投资理财人群专属理财资讯平台,需了解更多等相关信息,请关注理财人。
理财人官方交流群:
本文由作者授权理财人发表。转载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理财人」及本页链接。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关注微信公众号,了解最新精彩内容实测”平安好医生“:看病距离“在线化”还有一段路要走_第一财经
实测”平安好医生“:看病距离“在线化”还有一段路要走
一财网王莹 18:02
当衣服在网络平台上售卖时,人们纷纷质疑,如何才能够更改人们“试穿后才购买”的习惯。但随着物流、支付的发展,以及穿戴设备标准化、规格化之后,这一产业呈现了“爆炸式”增长。
马云带来的不仅仅是一个淘宝,而是一个全行业触网的理念。
如今,无论成功与否,想要将自己的产业搬到网络平台、手机平台的产业已经慢慢从商品业转向服务业,而转向服务业的所有领域中除金融外,还有另一技术“壁垒”较高的医疗业。
国际医疗卫生会员组织HIMSS给出“移动医疗”的定义为,mHealth,就是通过使用移动通信技术——例如PDA、移动电话和卫星通信来提供医疗服务和信息,具体到移动互联网领域,则以基于安卓和iOS等移动终端系统的医疗健康类App应用为主。
马明哲再次“大手笔”开辟了移动医疗新天地,推出最新医疗APP——健康管家。
但是在开篇,小Y就想“评论”几句“健康管家”这个名字。
随着商业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知道“品牌”的重要性,否则logo、域名、商标就不会拥有如此大的利润空间,同样一个移动医疗app,一个是平安开发的,一个是某知名度不高的企业开发的,在投入市场之后,用户流量、用户假设性心里、使用频率相信会呈现天壤之别。
相信小Y明白的道理,平安会理解的更透彻。诚然,在小Y测试该应用之后的一段时间,平安遵循着“快速迭代”的思维,已经对版本一更再更。今天小Y赫然发现,应用的名字已经改成“平安健康管家”了,当然一成不变的还是“平安橙”。
于是乎小Y跑来修稿子了,现在将案例换成普世吧,各位创业者、开发者、产品研发者以及品牌塑造者,不要小看应用名称这几个字,不然的话,王老吉和加多宝也不至于打的热火朝天了。
本期实测产品:平安移动医疗app——平安健康管家
由于是朋友推荐,所以按照朋友提供的操作方式,在手机浏览器地址栏里输入“”,项下浏览手机页面,点选就可以直接下载,不用去app store中另行搜索选择。虽然这种方式与当下流行的手机移动应用下载的方式不尽相同,但是小Y隐隐地觉得这是未来的趋势,一方面这种下载方式将更精准地定位到商家想要推广的移动客户端,不会因为“名字相同”、“logo相似”而误下载的情况。此外,浏览器呈现的内容扩展至整个页面,感觉更为“清爽”。当然按照传统习惯去appstore下载也是行得通的,条条大路通罗马。
但是也不乏弊端,评论、版本开发、支持系统、相关软件等在小Y看来具有一定含金量的信息统统消失不见了,在手机移动应用市场混杂,质量参差不齐的阶段,这些信息对于用户来说具有一定的参考度。
一、曾经15:30就下班的在线家庭医生
在平安健康医生移动应用上共有三大板块,第一个问诊大厅,即可以一对一家庭问诊,也可以公开在大厅问诊,如果你认为自己的问题隐私性不是那么强的话,科室方面分为儿科、妇科、内科、外科等较为细致的分类,令小Y惊讶的是,居然设置了报告解读,其中分为基因解读和体检报告解读。当看到“基因”两个字的时候,小Y惊呆了一下。第二个板块为消息,即与问诊过医生对话记录,以及相应的系统消息。第三,类论坛式的社区,包含育儿、健身、美容、两性等一些列常规话题。最后就是个人设置板块。
在两个月前,小Y测试第一个板块时,小Y大致了解了一下汤大伟医生的记录,并没有马上展开对话,而是进一步了解其他板块,想带整体样貌了解后再行聊天,但是当小Y仔细地体验了所有版块,在下午15:46分想展开聊天时,发现一行小字赫然呈现在小Y面前:“给我留言,我会在上班后第一时间给您回复。”
Ps:图片为两个月前测试平安健康管家时的移动应用页面截图。
如果是在实体医院门诊,常年的经验让小Y也就忍了,医生下班早,这是所有人公知的事情。但是这里是在线,是手机移动,相信所有推出手机app时,推广词中都不会缺少“便捷”、“24小时在线”、“随时随地”等这些概念。但是概念能否“梦想成真”似乎成了考验。15:30就下班的用户体验与最初小Y的设想真的相距甚远。
小Y辗转通过蜿蜒渠道,了解到一个劲爆消息,家庭医生模块是为平安人寿的保险客户定制的增值服务,明年即2015年开始只出现在平安人寿定制的版本中,向平安人寿的保险客户提供服务,普通用户下载的版本中是没有这个模块的。距离“明年”,仅剩下一天的时间。
时间推移至两个月之后,在迭代版本更新之后,平安健康管家再次向小Y输送了“大道消息”,以后15:30下班的事情不会再有了。
二、问诊实例:虽即时回复,但时间略短
如果说其他版块是医院这一功能设施在移动端的扩展,那么问诊就是完全复制医院的核心功能:看病。
根据医院的科目设置,在移动app上也推出了相应的诊室,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挂不同的号。
但是,在app开发之初,还存在着没办法将所有门诊同时开放、推进的弊端。平安每天会着重推出一个版块,让有需求的用户来问诊。
在小Y体验的这一天刚好是“乳腺疾病防治咨询专场”,此时的小Y是否应该庆幸自己是一个女人呢。点入该医生之后,手机页面的左侧会显示“提问”两个字,再行点击后,页面会弹出确认咨询的字样,并提示用户,本次将消耗6点(原600点)/15分钟的字样。
这样小Y领略到两点,第一并非免费看诊,而是要花钱的,第二,不是无时限看诊,而是有时间限制的。每一次只能15分钟,所以用户在问诊前想好自己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问。
此处,小Y的蜿蜒渠道信息源再次发声了,消耗点数兑换问诊时间的消费模式将在明年取消,医疗咨询推全免费模式。
在两个月之后的今天,也就是距离明年还有1天的时间,小Y发现问诊需要的点数非降反增了。已经从6点增加至100点,但时间不变,还是15分钟。
在确定之后,首先要对自己做一个简单的描述,虽然平安健康官家页面提示:尽可能详细地描述症状、疾病和身体状况同时可以添加以往的问诊检查情况、体检报告。
填写完毕后,页面会向在医院、银行拿号一样,提示前面还有几个人在排队。说实话,安全感极低的小Y在应体验之前的预期是该版块没有人应答。但是耐心等候了几分钟之后,发现医生真的在一对一的问我问题,这样小Y表示很兴奋,“居然真的有人!”。
在几番对话下来,小Y有如下感受:
1、医生真的针对我的个人情况来解答,由于之前没有在医院看过相关科目,所以通过提问小Y基本上了解到医生会从哪些方面来了解病情。
2、但是医生的很多问题,让小Y有一丝地困惑,因为小Y不知道是应该推荐用户,先去医院做一些简单检查,类似拍片、让医生专业触摸等通过健康管家app无法完成的事情后,再同医生进一步聊病情;还是应该在先同医生了解后,再去医院,这样可以大致了解医院的医生会让你进行哪些检查,你可以如何有针对性地在实体门诊问问题。
由于这些内容是相辅相成的,因此,在健康管家上医生提问的一些问题小Y表示不知如何回答外,还对很多需要确定性的答案给予了模棱两可的回复。
在这次看诊体验之后,小Y认真思索着,这样的在线一对一问诊适应哪类人群,后来小Y个人得出一个结论,更为适合这样的人群:
她们对自己的病情有一定了解并且去医院做过专业检查,同时在日常生活中,对自己的病情需要每天更新,在这样的情况下跑医院的时间、精力成本均较高,可以通过移动app不出户在线解决。
三:健康社区:潜移默化地培养健康概念
不知道是小Y的错觉还是怎样,无论是基金、理财、新闻客户端还是第三方信息整合,类论坛的社区、观点集合地、聊天阵地已经成为移动应用的标配。形式相同,只是主题不同罢了。
平安健康管家中包含了育儿、瘦身、美容、运动、慢病和良性六大类话题,不同的话题均设置了两位在线医生,以及不同的群组织,但是从首页上的群小Y发现,只有200人可以容纳,多了就无法进入了,于是小Y挑了一些不是很感兴趣当尚未满的群,进去了,点进后发现,群的顺子瞬时上跳一位,但是却不知道如何推出,于是数字永远摆在哪里,小Y想,那岂不是有些群永远进不去,而且这样的群会越来越多。
在话题设定上,虽然有些主题是“心灵鸡汤”类型的,但是偶尔的点选还是能够培养用户注重健康的心里意识,这并非是一次性的“功能性”产品,而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理念、文化的培育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
在两个月前小范围更新这篇测评的时候,小发现社区的帖子已经有所更新,而除了常规性的内容外,在热门话题中,多了一个“【埃博拉】,一张图读懂埃博拉”。
前段时间小Y刚巧有机会出境了两趟,在数次过海关的过程中,是否去过中东地区,是否有嫌疑携带“埃博拉”成了海关重点排查对象,当时小Y对埃博拉一无所知,仅仅隐约知道这是一种病菌,可能会造成大面积的传染。
今天当看到这个话题之后,小Y迫不及待地点开来看,虽然小Y知道,这些内容,度娘也会告诉我,但是一直没有一个“提醒点”,如果不是今天看到这个话题,不知道什么时候当小Y突然看到相关新闻,或者在某个场景下回忆起出境的镜像才会去“百度一下”。
四、我的设置
在我的设置板块中,有几项与健康相关的门类,其中包含健康习惯、健康测评和健康档案、健康点等内容。从字面小Y顺利地理解了健康测评和健康点的内容。但是健康习惯和健康档案有些“朦胧”。
所以小Y顺序点开了健康习惯。经几次点选,几秒钟小Y就明白了这是一个“小闹钟”,这样“小而美”的功能博得了小Y在赞赏。伴随着生活节奏的不断提升,“养成好的习惯”这句话在实施起来到底有多难,小Y彻底理解了。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每天坚持的一个细微动作就能为你的未来打造一个强而有力的身体。而这些习惯往往因为你的不经意而被忽略掉。闹钟的概念往往会让自己“惊醒”,当然,不能提示太多的内容,否则会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当只有一项的时候你会每天坚持,当有10项的时候,你的动作不是去喝水、舒展而是,而是反射性地关掉闹钟。
而健康档案,即用户每次问诊后,医生为你的病情所下的结论以及给出的建议,集合起来就是你的个人健康档案。
由于职业病的关系,小Y对测评一类的东西十分感兴趣,因为这样的内容一方面代表者问题设置背后的逻辑关系,另一方面则意味着根据每一个主题,用户点选之下所形成的“小数据”,每一类小数据背后都可以发现无数令你或认同或惊奇的社会现象。
在乳腺癌、抑郁、前列腺增生、老年痴呆和小宝宝性格等测试中,小Y选择了当前80、90后在社会高压下最被常提起的词:郁闷。
在做问卷之前,小Y已经心里有预期会问那些问题,并且从小Y对自己的了解来看,或许能够预测到答案,在经过一番实践后小Y发现,自己的预测是正确的。
但是对于这一版块,小Y还是充分认可的,一方面,平安可以开发出更多,更有意思的内容,随着数据的积累,除了设置问卷外,还可以适当披露根据数据所得出的研究报告,相信其中一定会有一些“意料之外”的结论,更改着人们对这个世界的看法。同时也让app开发者更好地了解用户,顺应大数据时代的客户心里开发更多的版块,并对现有内容进行合理调整。
于是乎,在两个月之后的今天,小Y发现测试中出现了这样一些话题:哪个屁股属于你的童年?你的读心能力有多强?寿命计算器、绝世好女人。由于小Y多次听到保险相关高层人士提到寿命计算器这个神奇的东西,于是乎,小Y去试了一试,结论是,我可以活106岁。
淘宝、京东、天猫……这些电子商务时代脱颖而出的宠儿,让人们产生了可以将任何事物搬到网上的幻想,总管这些平台售卖的产品可以发现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可以标准化、流程化并且定价统一化的商品。
如今,在大众点评、携程、嘀嘀快的打车的蜂拥而出下,移动应用的下一个蓝海似乎在隐约成型,那就是服务业。
相比商品触网,服务业触网要面临更多的障碍和困难。想要将这些困难一一破除,似乎还有一段路要走,但是不论这段路有多长,总是要开始的。
小Y细细地思索了一下,这些困难有哪些,包括如何让部分服务标准化、如何让个性化的一对一,更为个性化、如何覆盖实体之外由于网络呈现方式而出现的额外成本、如何精准定位客户、如何培养这些客户的忠实度、如何通过网络、移动应用等特殊的方式在弥补传统服务中的弊端的同时有良好地避开网络上的诸多“灰色地带”。
这些问题似乎没有办法在短时间内给出一个完美的整体解决方案,对于推出者来说,只能“边走边看”。
如今,马明哲将目光聚焦在了多年受民众诟病的服务业之一:医疗。
虽然医改在中国已经进行多年,但是“越改越贵”的呼声今年来已经愈发响亮,医患关系也愈发紧张。当下,想要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距离公众的期待还有一段距离,平安此次大手笔推出“健康管家”是否能够助该公共事业一臂之力还在观察之中。
无论结论是怎样的,平安的土豪范已经赤裸裸的体现出来了,在移动互联网端砸10个亿,全职招聘300名医生,自建平安健康管家医生团队。就这一项估计就已经傲视江湖了。
但是小Y在此,依旧想给平安健康管家一个个人建议:不要奢望将医院的所有功能都搬到网络上,想要顺利开发移动终端,更好的办法是集中解决一个问题,比如定期推出某科室的专业问诊,那么就将科室的排班表定下来,让人们形成习惯。索性重点推出几个品牌科室,真正做到网络化的24小时在线,真正将网络特性融合在一起,当明星产品打响后,再求大求全。
编辑:群硕系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平安好医生健康卡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