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和霾的分散质微粒直径相不相同 英文

湖北省八校2015届高三第二次联考理综试卷 word版含答案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高中精品题库
最新高考模拟题
名校精品试卷
湖北省八校2015届高三第二次联考理综试卷 word版含答案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1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19页未读,继续阅读
你可能喜欢溶液中分散质粒子直径小于1-100nm;悬浊液、乳浊液中分散质粒子直径大于1-100nm;胶体中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100nm之间,所以A正确;故选:A.
请在这里输入关键词: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从海水中可以得到NaCl,电解熔融NaCl的工业可称为“氯碱工业”B.BaSO4在医学上用作钡餐,Ba2+对人体无毒C.作为相对原子质量标准的碳原子:CD.鸡蛋清能产生丁达尔现象,鸡蛋清属胶体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填空题
(1)为了降低汽车尾气对大气的污染,有关部门拟用甲醇替代液化石油气作为公交车的燃料。已知:在25℃10kPa下,10g甲醇燃烧生成CO2和液态水时放热226.8kJ。请写出表示甲醇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2)&某些化学反应可用下式表示:A& +& B &C& +& D& + H2O请回答下列问题:①若A、D均可用于消毒,且C是家家户户的厨房必备的调味品之一,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②若A为水垢的主要成分之一,B是日常生活常见有机物(厨房用品),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③若C、D均为气体且都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只用&&&&&&&&&&&&&或&&&&&&&&&&(任写两种试剂的名称)就可以鉴别C、D两种气体。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判断题
(4分)液化石油气已进入城镇居民家中。(1)有时由于一些原因会出现液化石油气大量外喷的情况。外喷的液化石油气溅洒在皮肤上可能会发生皮肤冻伤事故,请解释原因。(2)若液化石油气不慎泄漏起火,干粉是极有效的灭火剂。着火时,用手抓一把干粉灭火剂朝火焰方向抛洒,它遇火燃烧后迅速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起到隔绝空气的作用。问该灭火剂的主要成分可能是____________。A.NaHCO3B.CaCO3C.Na2CO3D.NH4HCO3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填空题
(15分)工业上常产生大量的废气、废水、废渣、废热,如果处理不好,随意排放,会造成污染,而如果科学回收,可变废为宝。(1) 一座大型硫酸厂同时又是一座能源工厂,硫酸厂生产过程中的余热若能充分回收利用,不仅不需要外界供应能源,而且还可以向外界输出大量的热能。硫酸厂产生余热的主要设备有________。(2)硫酸厂产生的大量烧渣(硫铁矿煅烧后的灰渣)的用途是________(写一种即可);写出电解精炼铜阳极泥的一种用途________。(3) 工业制硫酸的尾气中含有的少量SO2,可先用氨水吸收,再用稀硫酸处理。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②这样处理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4)干熄焦技术是将炼焦炉推出的约1 000℃的赤热焦炭,在熄焦室中被其逆流的冷惰性气体(主要成分是氮气,温度在170~190℃)熄灭,被加热到700~800℃的惰性气体经除尘后进入余热锅炉,产生的过热蒸气送往汽轮发电机发电。干熄1 t焦炭可产生500 kg过热蒸气,可折合成46 kg标准煤。举出两例采用逆流原理的化工设备或化学仪器________、________。(5)下图表示石灰-石膏法吸收SO2的工艺流程,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实验题
【化学与技术】工业上制取硝酸铵的流程图如下,请回答下列问题:(1)在上述工业制硝酸的生产中,B设备的名称是&&&&&&&&&&&&&,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此生产过程中,N2与H2合成NH3所用的催化剂是&&&&&&&&&&&。1909年化学家哈伯在实验室首次合成了氨,2007年化学家格哈德·埃特尔在哈伯研究所证实了氢气与氮气在固体催化剂表面合成氨的反应过程,示意图如下:分别表示N2、H2、NH3。图⑤表示生成的NH3离开催化剂表面,图②和③的含义分别是&&&&&&&&&&、&&&&&&&&&&&&&。(3)在合成氨的设备(合成塔)中,设置热交换器的目的是&&&&&&&&&&;在合成硝酸的吸收塔中通入空气的目的是&&&&&&&&&&&&。(4)生产硝酸的过程中常会产生一些氮的氧化物,可用如下两种方法处理:碱液吸收法:NO+NO2+2NaOH=2NaNO2+H2ONH3还原法:8NH3+6NO2催化剂△ 7N2+12H2O(NO也有类似的反应)以上两种方法中,符合绿色化学的是&&&&&&&&&&&&&&。(5)某化肥厂用NH3制备NH4NO3。已知:由NH3制NO的产率是96%、NO制HNO3的产率是92%,则制HNO3所用去的NH3的质量占总耗NH3质量(不考虑其它损耗)的 &&&&&&%。(6)硝酸铵是一种常用的氮肥,在贮存和使用该化肥时,应注意的事项及理由是:&注意事项理由①&&②&&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下列物质的制备,符合工业生产实际的是(& )A.将氯气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制漂白粉B.用离子交换膜法电解饱和食盐水制备烧碱、氢气和氯气C.将氢气和氯气混合后点燃,产物用水吸收制备盐酸D.将SO2和O2的混合气加高压后,通过接触室,制备SO3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为了同时施用分别含氮、磷、钾三种元素的化肥,对于提供的化肥:①K2CO3、②KCl、③Ca(H2PO4)2、④(NH4)2SO4、⑤氨水,最适宜的组合是(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③④⑤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生活、生产中的某些问题,常常涉及到化学知识,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苯酚有杀菌和止痛作用,药皂中也掺有少量苯酚,所以我们可以用苯酚对环境消毒或直接涂抹于皮肤上进行消毒B.为了消除碘缺乏病,卫生部规定食盐必须加碘,其中碘以I- 的形式存在C.二氧化硫能够杀灭霉菌和细菌,可用作食物和干果的防腐剂D.在铁器上电镀铜的实验过程中,电镀液(CuSO4溶液)的pH逐渐升高欢迎来到高考学习网,
免费咨询热线:010-
今日:3848套总数:5495344套专访:3104部会员:270765位
当前位置:
& 2014届高考化学三轮冲刺考点突破:第2章 第1讲 元素与物质分类(共计23页,含答案解析)
2014届高考化学三轮冲刺考点突破:第2章 第1讲 元素与物质分类(共计23页,含答案解析)
资料类别: /
所属版本: 通用
上传时间:
下载次数:89次
资料类型:备课课件
文档大小:1.51M
所属点数: 2点
【下载此资源需要登录并付出 2 点,】
资料概述与简介
第1讲 元素与物质分类
[考纲要求] 1.了解分类法在化学科学研究和化学学习中的重要作用,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2.了解分散系的概念、分类方法,掌握胶体的概念、重要性质及应用,掌握Fe(OH)3胶体的制备方法。3.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考点一 元素与物质的关系
1.元素、物质及微粒间的关系
(1)宏观上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微观上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
(2)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3)元素与物质的关系
(4)元素在物质中的存在形态
①游离态:元素以单质形式存在的状态。
②化合态:元素以化合物形式存在的状态。
(5)元素、微粒及物质间的关系图
2.同素异形体
(1)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叫同素异形体。同素异形体的形成有两种方式:①原子个数不同,如O2和O3;②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如金刚石和石墨。
(2)同素异形体之间的性质差异主要体现在物理性质上,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属于化学变化。
1.下列元素①Na ②Mg ③Al ④Fe ⑤Cu ⑥C ⑦Si ⑧O ⑨S ⑩N P Cl H He
在自然界中,
(1)只以化合态存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2)只以游离态存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3)既以化合态存在又以游离态存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①②③④⑤⑦ (2) (3)⑥⑧⑨⑩
2.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若不正确,说出理由。
①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有原子、分子或离子
②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离子和原子不可以再分
③同一种元素可能有多种不同原子,同一种原子也可能形成不同的离子
④原子与该原子形成的离子相对原子质量几乎相等
⑤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同一种物质
⑥物质的化学性质一定是由分子保持的
⑦质子数、中子数和电子数都相同的粒子一定是同一种粒子
答案 ①正确;②错误,在化学变化中复合离子如NH等可以再分;③正确;④正确;⑤错误,金刚石、石墨均是由C元素组成,但不是同一种物质,互为同素异形体;⑥错误,如Fe是由原子构成的,化学性质由铁原子保持;⑦错误,如N2和CO。
1.下列各组物质能真实表示物质分子组成的是(  )
A.NO、C2H5OH、HNO3、I2
B.CaO、N2、HCl、H2O
C.NH3、H2S、Si、CO
D.CO2、SiO2、CH3COOH、H2SO4
解析 CaO是离子化合物,不存在分子;而Si和SiO2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纯净物只由一种元素组成,而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
B.纯净物只由一种原子组成,而混合物由多种原子组成
C.只由一种分子组成的物质一定为纯净物,组成混合物的物质可能只有一种元素
D.只由一种元素的阳离子与另一种元素的阴离子组成的物质一定为纯净物
解析 D项,可能为混合物,如Na2O、Na2O2。
3.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一组是(  )
①冰水混合物 ②爆鸣气 ③铝热剂 ④普通玻璃 ⑤水玻璃 ⑥漂白粉 ⑦二甲苯 ⑧TNT ⑨溴苯 ⑩C5H10含氧40%的氧化镁 花生油 福尔马林 密封保存的NO2气体 CuSO4·5H2O KAl(SO4)2·12H2O
(17)聚氯乙烯 液氯
A.②③④⑥
C.①⑧⑨D.①④⑧⑨
解析 ①的组成是水分子;⑦有邻、间、对之分;⑩存在同分异构体;中NO2和N2O4共存;结晶水合物、复盐均为纯净物。
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别
纯净物 混合物
有固定的组成和结构 无固定的组成和结构
有一定的熔、沸点 无一定的熔、沸点
保持一种物质的性质 保持原有物质各自的性质
常见混合物:①分散系(如溶液、胶体、浊液等);②高分子(如蛋白质、纤维素、聚合物、淀粉等);③常见特殊名称的混合物:石油、石油的各种馏分、煤、漂白粉、碱石灰、福尔马林、油脂、天然气、水煤气、铝热剂、氨水、氯水、王水等。
考点二 物质的分类
1.简单分类法概述
(1)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一种常用科学方法。
(2)分类应依据事先设定的“标准”进行,“标准”不同,分类方法也不相同。
2.熟记常见无机化合物的分类
无机化合物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若不正确,请简述理由。
①非金属氧化物一定是酸性氧化物
②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
③金属氧化物一定是碱性氧化物
④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
⑤Na2O和Na2O2均能与H2O反应生成NaOH,故二者都是碱性氧化物
⑥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一定是碱性氧化物
⑦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一定是酸性氧化物
⑧溶于水呈酸性的是酸,呈碱性的是碱
⑨HCOOH含有两个氢,所以是二元酸
⑩盐一定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
答案 ①错误,如NO、CO是不成盐氧化物。②正确。③错误,如Mn2O7是酸性氧化物。④正确。⑤错误,Na2O2与H2O反应除生成NaOH外,还生成O2,不符合碱性氧化物的定义。⑥、⑦错误,如Al2O3是两性氧化物。⑧错误,如Na2CO3溶液呈碱性,AlCl3溶液呈酸性。⑨错误,应按照电离出的H+划分酸的元数,HCOOH应为一元酸。⑩错误,NH4Cl、(NH4)2SO4等也为盐。
正确理解“一定”、“不一定”,规避概念失分点
(1)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但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Mn2O7为酸性氧化物、Al2O3为两性氧化物、Na2O2为过氧化物)。
(2)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如Mn2O7);非金属氧化物也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CO、NO)。
(3)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不一定都能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酸、碱(如SiO2、Fe2O3)。
(4)酸性氧化物都是对应酸的酸酐,但酸酐不一定都是酸性氧化物,如乙酸酐[(CH3CO)2O]。
(5)酸(或碱)的水溶液一定呈酸(或碱)性,但呈酸(或碱)性的溶液不一定是酸(或碱)。
(6)一个一元酸分子一定能电离出一个H+,电离出一个H+的不一定是一元酸(如NaHSO4)。
(7)盐中一定有酸根离子,有酸根离子的不一定为盐(如H2SO4)。
1.下表中每组均有4个选项,请从中挑出1个选项,它跟另3个选项属于不同的分类,请将挑出的选项的序号及挑选依据填入下表:
组别 备选项 挑出选项序号 挑选依据
(1) A.S2- B.I- C.Fe D.SO
(2) A.HCl B.CO2 C.NH3 D.CaO
(3) A.蒸馏 B.分液C.蒸发 D.中和
(4) A.KMnO4 B.Al2(SO4)3C.KClO3  D.K2HPO4
答案 (1)C 游离态 (2)D 固态 (3)D 化学变化
(4)C 含有中间价态元素
解析 (1)中A、B、D项均为离子,而C为原子,属于游离态。(2)A、B、C从状态上看,均为气态,D为固态。(3)从变化性质的不同进行分析,D为化学变化,而A、B、C为物理变化;或从实验操作上分析,A、B、C用于物质的分离,而D一般不用于分离物质。(4)KClO3中含有中间价态元素。
2.下图是依据一定的分类标准,根据某些物质与水反应的情况进行的分类。请根据你所学的知识,按要求填空:
(1)上述第一级分类标准(分成A、B组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D组物质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3)C组物质中某一物质在常温时能与水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F组物质中某一物质的水溶液呈弱碱性,用电离方程式解释其水溶液呈弱碱性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D组中的某一物质与E组中的某一物质在水中反应生成两种强酸,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是否与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或化合反应)
(2)Cl2、Na2O2、NO2
(3)2Na+2H2O2NaOH+H2↑
(4)NH3·H2O??NH+OH-
(5)Cl2+SO2+2H2O2Cl-+SO+4H+
解析 (1)分析两组物质与水的反应情况可知,第一级分类标准为是否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或化合反应)。
(2)根据题目提供的信息可知,Cl2、Na2O2、NO2与H2O反应时,H2O既不作氧化剂也不作还原剂。
(3)Na是活泼金属,常温下与H2O反应生成NaOH、H2,其化学方程式为2Na+2H2O2NaOH+H2↑。
(4)NH3溶于水生成氨水,氨水是弱碱,其电离方程式为NH3·H2O??NH+OH-。
(5)SO2和Cl2在水溶液中发生反应生成硫酸、盐酸,其离子反应方程式为Cl2+SO2+2H2O2Cl-+SO+4H+。
明晰分类标准是对物质正确分类的关键
考点三 物质的性质与变化
1.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根据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辨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应注意:升华、萃取、分液、蒸馏(分馏)、吸附、盐析、金属导电、焰色反应、电离等都归为物理变化,脱水、蛋白质变性、水解、同素异形体互变、电解、熔融盐导电、电解质溶液导电等都归为化学变化。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重点内容如下图所示。
2.化学反应的分类
3.物质变化中的“三馏”、“四色”、“五解”和“十八化”归类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三馏 蒸馏、分馏 干馏
四色 焰色反应 显色反应、颜色反应、指示剂变色反应
五解 潮解 分解、电解、水解、裂解
十八化 溶化、汽化、液化、酸化、 氢化、氧化、水化、风化、炭化、钝化、催化、皂化、歧化、卤化、硝化、酯化、裂化、油脂的硬化
1.判断正误,正确的划“√”,错误的划“×”
(1)臭氧变成氧气是物理变化(  )
(2)将蓝色的硫酸铜晶体放入浓硫酸属于物理变化(  )
(3)冰变成水是物理变化(  )
(4)通电发光是物理变化(  )
(5)煤的“气化”、煤的“液化”、煤的“干馏”都是物理变化(  )
(6)分馏、蒸馏、蒸发、萃取、分液、过滤都属于物理变化(  )
(7)加热I2,固体从试管底部跑到上部属于物理变化(  )
(8)加热NH4Cl晶体,固体从试管底部跑到上部属于物理变化(  )
(9)向蛋白质溶液中滴加CuSO4溶液产生沉淀属于化学变化(  )
(10)向蛋白质溶液中滴加Na2SO4溶液产生沉淀属于化学变化(  )
(11)紫色石蕊试液中加入活性炭褪色是化学变化(  )
(12)用铂丝蘸取NaCl溶液进行焰色反应是化学变化(  )
答案 (1)× (2)× (3)√ (4)√ (5)× (6)√(7)√ (8)× (9)√ (10)× (11)× (12)×
2.化学变化中一定存在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有化学键断裂或形成的变化是否一定是化学变化?
答案 有化学键断裂或形成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金属熔化、NaCl溶于水、NaCl晶体从溶液中析出、从浓盐酸中挥发出HCl气体等中虽有化学键断裂或形成但仍属于物理变化。
3.核裂变、核聚变均有新物质生成,是否是化学变化?
答案 不是。化学变化研究的前提是原子核不变,核变化虽有新物质生成,但由于原子核发生了变化,所以不是化学变化。
4.化学变化不能实现的是________。
①一种原子变成另一种原子 ②一种离子变成另一种离子
③一种分子变成另一种分子 ④一种单质变成另一种单质
⑤一个质子变成一个中子 ⑥混合物变成纯净物 ⑦有毒有污染的物质变成无毒无污染的物质 ⑧金属变成非金属
答案 ①⑤⑧
1.能实现下列物质间直接转化的元素是(  )
单质氧化物酸或碱盐
解析 SiO2与水不能反应,A错误;铜和铁对应的氧化铜、氧化铁不能直接和水反应,C、D错误;SSO2H2SO3Na2SO3,B正确。
2.根据Na、S单质及其化合物的类别,完成下列标号的化学方程式。
上述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4Na+O22Na2O
②Na2O+H2O2NaOH
③S+O2SO2
④SO2+H2O??H2SO3
⑤2NaOH+H2SO3Na2SO3+2H2O
⑥Na2O+SO2Na2SO3
⑦2Na+SNa2S
⑧Na2SO3+2HCl2NaCl+H2O+SO2↑
3.下列各组物质依次满足如图所示转化关系的是(图中箭头表示一步转化)
① Si SiO2 H2SiO3 Na2SiO3
② Al AlCl3 Na[Al(OH)4] Al(OH)3
③ Cu CuO Cu(OH)2 CuSO4
④ Na NaOH Na2CO3 NaHCO3
B.②③C.③④
解析 根据图中物质转化关系判断。硅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硅,但是二氧化硅不能直接与水反应生成硅酸,只能通过硅酸盐与强酸反应生成硅酸,同时硅酸钠也不能直接转化成二氧化硅,①错误;铝与盐酸或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铝,氯化铝与过量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四羟基合铝酸钠,四羟基合铝酸钠与足量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四羟基合铝酸钠溶液中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碳生成氢氧化铝,氯化铝与氨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氢氧化铝与盐酸(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铝(四羟基合铝酸钠),②正确;铜在空气中加热生成氧化铜,氧化铜不能直接转变成氢氧化铜,③错误;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氢氧化钠与少量(过量)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钠与氢氧化钡反应生成氢氧化钠,碳酸钠与足量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氢钠,碳酸氢钠与氢氧化钠反应(或碳酸氢钠固体加热)得到碳酸钠,碳酸氢钠与足量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钠,④正确。
熟记常见物质的转化关系
(1)连续氧化转化:ABC,若A为无机物单质,则其可能为C、S、N2、Na等;若A为常见有机物,则其可能为CH3CH2OH。
(2)三角转化:
(3)交叉转化:
考点四 分散系 胶体
(1)概念: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
①按照分散质粒子的大小
②按照分散质和分散剂的状态
2.三种分散系比较
分散系 溶液 胶体 浊液
分散质微粒直径大小 100_nm
分散质微粒成分 离子或小分子 大分子或离子集合体 巨大分子或离子集合体
外观特征 均匀、透明 均匀、透明或半透明 不均匀、不透明
稳定性 稳定,静置无沉淀 较稳定 不稳定,静置有沉淀
分散质能否透过滤纸 能 能 不能
分类 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固溶胶、液溶胶、气溶胶 悬浊液、乳浊液
实例 食盐水、蔗糖溶液 Fe(OH)3胶体 泥水
3.Fe(OH)3胶体的制备
向沸水中逐滴加入FeCl3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液体呈红褐色,停止加热,即制得Fe(OH)3胶体,化学方程式为FeCl3+3H2OFe(OH)3(胶体)+3HCl。
1.胶体是否一定是液态?胶体的丁达尔效应、电泳现象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答案 分散质粒子直径介于1~100 nm之间的分散系称为胶体,与存在状态无关,如云、雾、烟都是胶体。胶体的丁达尔效应是胶体粒子对可见光散射而形成的,是物理变化;胶体的电泳现象是胶体粒子发生定向移动,是物理变化。
2.怎样用简单的方法区分溶液和胶体?
答案 因为胶体粒子的直径在1~100 nm之间,该粒子能对光产生散射现象,所以利用丁达尔效应区分胶体和溶液。
题组一 胶体的性质
1.下列关于溶液和胶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溶液是电中性的,胶体是带电的
B.通电时,溶液中的溶质粒子分别向两极移动,胶体中的分散质粒子向某一极移动
C.溶液中溶质粒子的运动有规律,胶体中分散质粒子的运动无规律,即布朗运动
D.一束光线分别通过溶液和胶体时,后者会出现明显的光带,前者则没有
解析 A项,胶体粒子带电荷,而胶体是电中性的;B项,通电时,溶液中的阴、阳离子分别向两极移动,而不是溶质粒子分别向两极移动;C项,溶液中溶质粒子的运动是没有规律的。
2.500 mL 2 mol·L-1 FeCl3溶液和500 mL 2 mol·L-1明矾溶液分别滴入沸水中,加热制成分散系甲、乙,经测定,甲分散系中分散质的粒子直径大小在1~100 nm之间,乙分散系中分散质的粒子直径大小在10-9~10-7 m之间。下列关于甲、乙分散系的判断合理的是(  )
A.在暗室里用一束明亮的“强光”照射甲、乙,发现甲有丁达尔效应,乙没有丁达尔效应
B.向甲、乙中分别滴加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现象都是“先聚沉,后溶解”
C.向甲、乙中分别滴加过量的氢碘酸,最终现象分别是深褐色溶液、无色溶液
D.蒸干、灼烧FeCl3溶液和明矾溶液会得到对应的固体盐
解析 由题意可知,甲、乙分散系都是胶体,A项错误;氢氧化铝溶于氢氧化钠溶液,而氢氧化铁不溶,B项错误;铁盐能氧化I-生成I2,I2溶于水呈深褐色,C项正确;蒸干并灼烧氯化铁溶液得到氧化铁,蒸干明矾溶液得到KAl(SO4)2,D项错误。
题组二 胶体性质的应用
3.下列事实与胶体性质无关的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土壤中离子的吸附和交换过程,有保肥作用
B.由肾功能衰竭等疾病引起的血液中毒,可利用血液透析进行治疗
C.水泥厂和冶金厂常用高压直流电除去大量烟尘,减少对空气的污染
D.明矾可用作净水剂
E.臭氧、Cl2均可用于水的消毒净化
解析 臭氧、Cl2用于水的消毒净化是因为臭氧、Cl2和H2O反应生成的HClO均具有强氧化性,与胶体的性质无关。
4.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接近于2.5×10-6 m的颗粒物,下列有关PM2.5说法不正确的是(  )
A.PM2.5表面积大能吸附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
B.PM2.5在空气中形成气溶胶
C.实施绿化工程,可以有效地防治PM2.5污染
D.研制开发燃料电池汽车,降低机动车尾气污染,某种程度上可以减少PM2.5污染
解析 胶体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小在1~100 nm之间,而PM2.5的颗粒物的直径接近于2 500 nm,B错误。
胶体知识“6”提醒
(1)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分散质颗粒直径大小(1~100 nm)。
(2)胶体微粒一般是离子、分子或难溶物的聚集体,但有些高分子化合物,如淀粉、蛋白质,因其分子非常大,其相对分子质量通常为几万、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千万,因此一个分子就是一个胶体微粒,它们的溶液是胶体。
(3)区分胶体和其他分散系的最简便方法是利用丁达尔效应。
(4)胶体具有介稳性的主要原因是胶体粒子可以通过吸附而带有电荷,且同种胶体粒子的电性相同。
(5)在Fe(OH)3胶体中,Fe(OH)3胶体粒子的数目要远远小于原FeCl3溶液中Fe3+的数目。
(6)掌握净水剂及其作用原理
胶体粒子的直径一般在1~100 nm之间,它决定了胶体粒子具有较大的表面积,吸附力很强,能在水中吸附悬浮固体或毒素形成沉淀,从而达到净化水的目的,这就是胶体净水的原理。能在水中自然形成胶体,并且对水质无明显副作用的物质有KAl(SO4)2·12H2O、FeCl3·6H2O等,这样的物质被称为净水剂,其形成胶体的化学原理是Al3+、Fe3+发生水解反应生成Al(OH)3、Fe(OH)3胶体。
探究高考 明确考向
1.判断正误,正确的划“√”,错误的划“×”
知识点一 胶体的性质
(1)稀豆浆、硅酸、氯化铁溶液均为胶体(  )
(2013·四川理综,2B)
(2)H+、K+、S2-、Br-能在Fe(OH)3胶体中大量共存(  )
(2013·安徽理综,9C)
(3)向沸水中逐滴加入少量饱和FeCl3溶液,可制得Fe(OH)3胶体(  )
(2012·山东理综,8B)
(4)向污水中投放明矾,生成能凝聚悬浮物的胶体:Al3++3H2O??Al(OH)3(胶体)+3H+(  )
(2011·北京理综,9C)
(5)沸水中滴加适量饱和FeCl3溶液,形成带电的胶体,导电能力增强(  )
(2012·重庆理综,10D)
(6)“血液透析”利用了胶体的性质(  )
(2012·四川理综,6C)
(7)葡萄糖注射液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不属于胶体(  )
(2011·山东理综,9D)
答案 (1)× (2)× (3)√ (4)√ (5)× (6)√ (7)√
知识点二 概念的判断与理解
(1)黑火药由硫黄、硝石、木炭三种物质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  )
(2013·新课标全国卷Ⅰ,7D)
(2)SO2、SiO2、CO均为酸性氧化物(  )
(2013·四川理综,2A)
(3)烧碱、冰醋酸、四氯化碳均为电解质(  )
(2013·四川理综,2C)
(4)福尔马林、水玻璃、氨水均为混合物(  )
(2013·四川理综,2D)
(5)BaSO4的水溶液不易导电,故BaSO4是弱电解质(  )
(2013·天津理综,1D)
(6)KClO3和SO3溶于水后能导电,故KClO3和SO3为电解质(  )
(2013·重庆理综,2A)
(7)石油是混合物,其分馏产品汽油为纯净物(  )
(2012·山东理综,7D)
(8)金属氧化物均为碱性氧化物(  )
(2012·山东理综,7B)
(9)HClO是弱酸,所以NaClO是弱电解质(  )
(2012·山东理综,8A)
(10)HCl溶液和NaCl溶液均通过离子导电,所以HCl和NaCl均为离子化合物(  )
(2012·山东理综,8C)
答案 (1)√ (2)× (3)× (4)√ (5)× (6)×(7)× (8)× (9)× (10)×
知识点三 物质的性质和用途
(1)可用蘸浓盐酸的棉棒检验输送氨气的管道是否漏气(  )
(2013·新课标全国卷Ⅰ,7B)
(2)用SO2漂白纸浆和草帽辫(  )
(2013·广东理综,11A)
(3)用硫酸清洗锅炉中的水垢(  )
(2013·广东理综,11B)
(4)用Na2S作沉淀剂,除去废水中的Cu2+和Hg2+(  )
(2013·广东理综,11D)
(5)石英只能用于生产光导纤维(  )
(2013·福建理综,6A)
答案 (1)√ (2)√ (3)× (4)√ (5)×
2.(2013·江苏,4)下列有关物质性质的应用正确的是(  )
A.液氨汽化时要吸收大量的热,可用作制冷剂
B.二氧化硅不与强酸反应,可用石英器皿盛放氢氟酸
C.生石灰能与水反应,可用来干燥氯气
D.氯化铝是一种电解质,可用于电解法制铝
解析 A项,液氨汽化时吸收大量热,能使环境温度降低,可作制冷剂,正确;B项,石英的成分是SiO2,SiO2能与氢氟酸反应:SiO2+4HFSiF4↑+2H2O,错误;C项,氯气是酸性气体,不能用碱性干燥剂干燥,错误;D项,AlCl3是共价化合物,熔融状态不导电,错误。
3.(2013·四川理综,1)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硫可广泛用于食品的增白
B.葡萄糖可用于补钙药物的合成
C.聚乙烯塑料制品可用于食品的包装
D.次氯酸钠溶液可用于环境的消毒杀菌
解析 A项,SO2对人体有害,属有毒物质,错误;B项,葡萄糖可用于合成补钙药物如葡萄糖酸钙,正确;C项,聚乙烯塑料是常见的食品包装材料,正确;次氯酸钠具有强氧化性,可用作消毒剂,如84消毒液的主要成分就是次氯酸钠,正确。
4.(2012·重庆理综,6)化学工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下列生产过程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氮肥厂用氢气和氮气合成氨
B.钢铁厂用热还原法冶炼铁
C.硫酸厂用接触法生产硫酸
D.炼油厂用分馏法生产汽油
解析 化学变化的实质是有新物质生成,工业合成氨、钢铁冶炼、接触法制硫酸是三种工业制备,涉及化学变化,炼油厂对石油这种混合物控制不同的温度范围得到各沸点范围内的馏分,是一种混合物的分离过程,是物理变化。
5.(2012·天津理综,1)根据下列物质的化学性质,判断其应用错误的是(  )
A.酒精能使蛋白质变性,可用于杀菌消毒
B.CaO能与SO2反应,可作工业废气的脱硫剂
C.明矾水解时产生具有吸附性的胶体粒子,可作漂白剂
D.镧镍合金能大量吸收H2形成金属氢化物,可作储氢材料
解析 酒精可以杀菌消毒的原因就是其能够使蛋白质变性,A对;CaO能与SO2反应,可以吸收工业废气中的SO2,CaO+SO2CaSO3,B对;明矾水解生成的Al(OH)3胶体可作净水剂,但是不能作漂白剂,C错;因为镧镍合金可以吸收H2,故可以用作储氢材料,D对。
6.(2011·福建理综,9)下列各选项中,不能利用置换反应通过Y得到W的一组化合物是(  )
化合物 A B C D
Y CO2 Fe2O3 C2H5OH FeCl3
W MgO Al2O3 C2H5ONa CuCl2
解析 通过Mg在CO2中燃烧可制得MgO;通过铝热反应可制得三氧化二铝;通过乙醇和钠发生置换反应可制得乙醇钠;氯化铁溶液和铜反应能生成氯化铜,但不是置换反应。
7.(2009·江苏,3)下列所列各组物质中,物质之间通过一步反应就能实现如图所示转化的是(  )
选项 a b c
A Al AlCl3 Al(OH)3
B HNO3 NO NO2
C Si SiO2 H2SiO3
D CH2CH2 CH3CH2OH CH3CHO
解析 A中的Al(OH)3无法通过一步反应制得Al,A错误;HNO3(稀)NO,NONO2,NO2HNO3,B正确;SiO2不溶于水,无法通过一步反应制得H2SiO3,C错误;CH3CHO无法通过一步反应制得乙烯,D错误。
1.下列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
碱     酸    盐    碱性氧化物  酸性氧化物
A.Na2CO3H2SO4  NaOH  SO2   CO2
解析 A项,Na2CO3属于盐,NaOH属于碱,SO2属于酸性氧化物;B项,NO属于不成盐氧化物;D项,Na2O2不是碱性氧化物。
2.下列有关物质分类一定正确的是(  )
A.强电解质:盐酸、氢氧化钡、明矾
B.弱电解质:甲酸、纯碱、醋酸铵
C.非电解质:液氨、二氧化硫、苯
D.同系物:CH2O2、C2H4O2、C3H6O2
解析 A项,盐酸属于混合物;B项,纯碱、醋酸铵均属于强电解质;D项,C2H4O2、C3H6O2除可代表羧酸外,还可代表酯类。
3.下列逻辑关系图中正确的是(  )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物质的分类标准。根据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而气溶胶属于胶体的一种,A错误;氧化还原反应与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分类标准不同,B错误;钾盐与钠盐是根据盐中的阳离子进行分类的,碳酸盐是根据盐中的阴离子进行分类的,C错误。
4.下列诗句或谚语都与化学现象有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水乳交融,火上浇油”前者包含物理变化,而后者包含化学变化
B.“落汤螃蟹着红袍”肯定发生了化学变化C.“滴水石穿,绳锯木断”不包含化学变化
D.“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包含了多种化学变化
解析 “水乳交融”时形成乳浊液,是物理变化,“火上浇油”指燃烧,包含化学变化,A项正确;“落汤螃蟹着红袍”生成了红色的新物质,发生了化学变化(或者说蛋白质在高温下的变化就属于化学变化),B项正确;“滴水石穿”伴随化学反应CaCO3+CO2+H2OCa(HCO3)2,而“绳锯木断”不包含化学反应,C项错误;D项,包含了燃烧、植物生长过程中的多种变化。
5.化学家将研究气体与固体(或液体)在界面上所发生的物理化学现象的科学称为表面化学。对下列现象的研究不属于表面化学范畴的是(  )
A.氯化银在水中的溶解平衡
B.氢氧燃料电池中电极上的反应
C.铁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
D.氮气与氢气在铁触媒作用下化合
6.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剩饭变馊
B.自行车生锈
C.牛奶变酸
D.电灯发光
解析 剩饭变馊、自行车生锈、牛奶变酸均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
7.下列变化不能说明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变化时有电子的得失或共用电子对的形成
B.变化时释放出能量
C.变化过程中有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形成
D.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没有改变,分子种类增加了
解析 水的气化、液化均有能量变化,但属于物理变化。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明矾和漂白粉常用于自来水的净化和杀菌消毒,两者的作用原理相同
B.通过化学变化可以实现235U与238U的相互转化
C.煤经气化、液化和干馏三个物理变化过程,可变为清洁能源
D.石油裂解、煤的气化、海水制镁等过程中都包含化学变化
9.近来雾霾频现,“PM2.5”数据监测纳入公众视野。“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细小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A.雾霾有可能产生丁达尔现象
B.近来雾霾的形成与工业排放的烟气有关系
C.“PM2.5”没有必要纳入空气质量评价指标
D.雾霾天气严重危害人体健康
解析 “PM2.5”不是胶体,胶体粒子直径为1~100 nm之间。
10.下表所列各组物质中,物质之间通过一步反应能实现如图所示转化的是(  )
① Cu CuO Cu(OH)2
② CH3CH2OH CH3CHO CH2===CH2
③ S SO3 H2SO4
④ NO NO2 HNO3
⑤ FeCl2 Fe FeCl3
解析 ①中,氧化铜不能一步转化为氢氧化铜,氢氧化铜也不能一步转化为铜,故不符合;②中,乙醛不能一步转化为乙烯,故不符合;③中,硫与三氧化硫之间不能一步相互转化,故不符合;综上所述应选A。
11.(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60周年国庆阅兵车HQE顶级红旗采用全铝车身,铝的氧化物属于碱性氧化物
B.用热的纯碱溶液洗涤沾有油污的器具时发生的主要是化学变化
C.英国华裔科学家高锟因在“光在纤维中的传输应用于光学通信方面”做出了突破性成就,而获得了200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光纤制品的基本原料为SiO2
D.液氨、液氯、液态氯化氢都是非电解质
E.丁达尔效应可用于区别溶液与胶体,云、雾均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F.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分子数目也不变
(2)人们对酸碱的认识,已有几百年的历史,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由低级到高级的认识过程。
①1887年阿仑尼乌斯提出电离理论。
②1923年丹麦化学家布朗斯特和英国化学家劳莱提出了质子论。凡是能够释放质子(氢离子)的任何含氢原子的分子或离子都是酸;凡是能与质子(氢离子)结合的分子或离子都是碱。按质子理论,下列粒子的水溶液既可看作酸又可看作碱的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H2O B.NH C.OH- D.HCO
E.CH3COO- F.Cl-
③1923年路易斯(Lewis)提出了广义的酸碱概念:凡是能给出电子对而用来形成化学键的物质是碱;凡是能和电子对结合的物质都是酸。如
酸(电子对接受体) 碱(电子对给予体) 反应产物
H+   +  [OH]- ―→ HOH
试指出下列两个反应中的酸或碱:
H3BO3+H2OH++[B(OH)4]-
该反应中的碱是________(填“H3BO3”或“H2O”);
CuCl2+4NH3[Cu(NH3)4]2++2Cl-
该反应中的酸是________(填“CuCl2”或“NH3”)。
答案 (1)ADF (2)②AD ③H2O CuCl2
解析 (1)A项Al2O3属于两性氧化物;B项热的纯碱溶液水解程度大,碱性强,其溶解油脂的能力强,是化学变化;D项中液氯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液态氯化氢是电解质,其水溶液能导电,错误;F项化学变化前后虽然原子种类和原子个数不变,但其分子数可能改变,错误,故选A、D、F。
(2)②H2O结合H+为H3O+,又可给出H+为OH-;NH可给出质子但不能结合H+;OH-、CH3COO-、Cl-只能结合H+,可看成碱;D项HCO可结合H+变为H2CO3,又能给出H+变为CO,故可视为酸又可视为碱。
③在H3BO3+H2OH++[B(OH)4]-中,H2O给出电子对,故为碱;在CuCl2+4NH3[Cu(NH3)4]2++2Cl-中,CuCl2中的Cu2+结合电子对形成[Cu(NH3)4]2+,故为酸。
12.对于数以千万计的化学物质和为数更多的化学反应,分类法的作用几乎是无可替代的。
(1)现有下列六种物质:SO2、SiO2、CaO、MgO、Fe2O3、Na2O2,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它们中有一种物质与其他五种有明显的不同,请找出这种物质,并写出分类的依据(至少要写出两种分类方法)。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反应中有无离子参加,可以将化学反应分为离子反应和非离子反应。Na2O2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反应中__________,可以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从上述物质中分别找出两种能相互反应的物质,各写一个非氧化还原反应的方程式和氧化还原反应的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虽然分类的方法不同,但离子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关系,请用简单的图示方法表示二者之间的关系。
答案 (1)①SO2,常温常压下是气体,其余为固体
②Na2O2,是过氧化物,其余为酸性氧化物或碱性氧化物
(2)2Na2O2+2H2O4Na++4OH-+O2↑ 有无电子转移 CaO+SiO2CaSiO3(或MgO+SO2MgSO3等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Na2O2+SO2Na2SO4
(意思正确、能表示二者的交叉关系即可)
解析 (1)Na2O2不是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或两性氧化物,SO2、SiO2是酸性氧化物,CaO、MgO、Fe2O3是碱性氧化物。(2)Na2O2具有强氧化性,SO2具有还原性,两者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硫酸钠。
13.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按照下面的实验方法制备氢氧化铁胶体:首先取少量蒸馏水于洁净的烧杯中,用酒精灯加热至沸腾,向烧杯中逐滴滴加饱和的FeCl3溶液继续煮沸,至液体呈透明的红褐色。
FeCl3+3H2OFe(OH)3(胶体)+3HCl
(1)判断胶体制备是否成功,可利用胶体的____________。
(2)在做制备氢氧化铁胶体的实验时,有些同学没有按要求进行,结果没有观察到胶体,请你预测其现象并分析原因:
①甲同学没有选用饱和氯化铁溶液,而是将稀氯化铁溶液滴入沸水中,结果没有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乙同学在实验中没有使用蒸馏水,而是用自来水,结果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丙同学向沸水中滴加饱和氯化铁溶液后,长时间加热,结果会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丁同学按要求制备了Fe(OH)3胶体,但是他又向Fe(OH)3胶体中逐滴加入了稀H2SO4溶液,结果出现了一系列变化。
①先出现红褐色沉淀,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随后沉淀溶解,此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答案 (1)丁达尔效应
(2)①红褐色液体 FeCl3溶液太稀,生成的Fe(OH)3太少
②生成红褐色沉淀 自来水中含有电解质,胶体发生聚沉
③生成红褐色沉淀 长时间加热胶体发生聚沉
(3)①电解质H2SO4使Fe(OH)3胶体聚沉而产生沉淀
②Fe(OH)3+3H+Fe3++3H2O
解析 (2)①若用稀FeCl3溶液,则水解产生的Fe(OH)3量太少,看不到红褐色液体。②自来水中含有较多的电解质,使胶体聚沉。③长时间加热,胶体发生聚沉。(3)加入稀H2SO4后,Fe(OH)3会聚沉而产生红褐色沉淀,随后H2SO4会与Fe(OH)3发生中和反应。
14.在如图所示的有关物质转化关系中,各物质均是我们中学化学所学的物质。C为一种黑色粉末,D为一种气体。
请根据框图中物质的转化关系及相关信息,用化学式填写下列空白:
(1)若F为可溶性碱,G为蓝色沉淀,则A为________,D可能为________。
(2)若G为蓝色沉淀,H为难溶性盐,则I为________。
(3)若G、H都属于盐,且G为蓝色溶液,则I可能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F可能为__________。
答案 (1)Cu H2或CO (2)H2SO4 (3)HCl或H2SO4 AgNO3或BaCl2
解析 由题中框图关系可知,黑色粉末与一种气体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A、B两种物质,应为氧化铜被还原。因为D点燃可生成B,若D为氢气,B为水,若D为CO,B为CO2,C为CuO,A为Cu。因CuO可与酸反应,所以I为酸,E为铜盐,当G为蓝色沉淀Cu(OH)2时,F应为可溶性碱,H为盐。若H为难溶性盐,则F为Ba(OH)2,H为BaSO4,I为H2SO4。若G、H都属于盐,且G为蓝色溶液,则根据复分解反应的规律H为难溶性盐,若I为HCl,则E为CuCl2,F为AgNO3,G为Cu(NO3)2,H为AgCl;若I为H2SO4,则E为CuSO4,F为BaCl2,G为CuCl2,H为BaSO4。
高考学习网-中国最大高考学习网站 | 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其他相关资源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06 - 2015 高考学习网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100390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js判断数组元素不相同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