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 山夫手机分期付款公司司

马里战火:文明冲突还是资源需求?
法国直接出兵介入马里内战多日,并且直接触发了阿尔及利亚的血腥人质劫持事件之后,《费加罗报》1月21日的头版评论标题是《马里:法国卷入一场长期战争》。
  在国际上,法国的北约盟国纷纷表示支持法国对马里的军事干预,并且在后勤上予以不同程度的支持。但是穆斯林世界的反应却相当不同,埃及总统穆尔西在阿拉伯经济峰会上发表讲话,谴责了法国的军事行动,具有相当的代表性。
  虽然法国军事打击的主要目标──把持马里北部地区的塔利班式伊斯兰极端组织,受到穆斯林各国政治主流的普遍反对,法国的军事干预不仅带有很大的新殖民主义色彩,更凸显了又一个西方基督教国家出兵打击伊斯兰力量的文明冲突。
  在西方世界里,唯独法国动员大量兵员,率先进军马里,而其他北约盟国尤其美国的反应相对低调,除了应景的后勤援助点缀,大都表明不会派出地面部队参战。再回顾2011年北约军事干预利比亚,也是法国最为积极打头阵。这些事例说明北非马格里布地区,至今仍然是当年殖民宗主国法兰西当仁不让的地盘。
  《费加罗报》引用一份阿尔及利亚的报纸评论说得好:这次法国军事干预行动的代号是Serval并非偶然,因为Serval(薮猫)是一种非洲野生猫科动物,每个钟头会撒尿三十多次,以尿味标记它的个体领域,不容它猫踏足。法国这次名为“薮猫”军事行动,正像薮猫撒尿那样来标记自己的地盘,即便说不上名正言顺,至少也名副其实。
  说到底,西方殖民时代毕竟一去不返,为何从右翼的萨科齐到左翼的奥朗德政府,法国对马格里布地区的“吾家故物”还是如此敏感?甚至不惜冒陷入类似阿富汗泥沼这样的长年风险?光是从金钱角度,《费加罗报》根据派驻阿富汗的兵员费用估算,法国向马里派遣2500名军人每年耗费超过2亿欧元。
  从政治角度,奥朗德总统以“反恐”名义出兵马里并非虚言。按照各种估计,法国穆斯林人口的比率已经达到一成,居西欧各国之首,是英国的两倍。法国穆斯林绝大多数来自马格里布地区的前法国殖民地。如果基地组织(卡伊达)或类似伊斯兰极端组织在北非建立根据地,再近水楼台向法国穆斯林社区渗透,巴黎不免患上膏肓之疾。
  但是欧洲当代最出名的穆斯林学者、“穆斯林兄弟会”创建者的外孙拉马丹教授(Tariq
Ramadan,目前在牛津大学执教)近日却撰文指出法国出兵马里的重要经济考虑:介于撒哈拉沙漠和非洲南部草原之间的萨赫勒(Sahel)地区的巨大矿物资源,特别是新近发现的石油储藏。这一油气资源分布在毛里塔尼亚、马里、尼日尔以及阿尔及利亚等国。
  拉马丹特别引用法国石油巨头道达尔集团(Total,全球六大超级石油公司之一)北非总管阿利吉·德·卡萨诺瓦(Arrighi de
Casanova),形容这一资源是“新金山”(nouvel
Eldorado)。阿尔及利亚的西方人质劫持案发生在油气设施,绝非偶然。
  由此也可以解释法国前总统萨科齐带头干预重要石油出产国利比亚,然而先后两个法国政府对同是前法国“托管地”的叙利亚动乱,至今却只有口头文章。这里也揭示西方各国对伊斯兰极端主义养虎遗患的责任。正如英语《亚洲时报》指出:马里北部的伊斯兰极端力量,并不是存在多年的本地世俗主义分离运动,而是曾经受到北约支持的利比亚造反力量,一如在班加西杀死美国驻利比亚大使的恐怖分子。马里动乱的主要武器来源,也是来自利比亚。
  更讽刺性的事实,是马里乱局的起源,乃是美国多年培养训练的马里军人发动武装政变推翻民选政府。再看叙利亚内战,受到西方各国支持的反阿萨德造反力量,日益被与基地组织有关联的逊尼派激进分子掌控。不提基地组织和阿富汗塔利班组织都是西方曾经全力支持的反苏“圣战者”的衍生物,法国情报组织与北非极端分子的多年关系,也有人比喻为巴基斯坦三军情报局与塔利班的关系。
  有鉴于此,拉马丹教授提出制造动乱的伊斯兰极端组织,事实上成为西方世界干预穆斯林国家的口实。无心插柳还是有意为之?
作者从事科研工作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公司购车分期付款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