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说要炸掉中间的赵县石塔中学,我把石佛像炸了,也没有任务,请指教

格位大师好我房间里有一张阿弥陀佛的照片没开关。每一次睡觉时,脚对的佛像因为家里太小了没地方放,我妈_百度知道
格位大师好我房间里有一张阿弥陀佛的照片没开关。每一次睡觉时,脚对的佛像因为家里太小了没地方放,我妈
格位大师好我房间里有一张阿弥陀佛的照片没开关。每一次睡觉时,脚对的佛像因为家里太小了没地方放,我妈又不懂不太会拜
我有更好的答案
把脏了佛像带回家,清理干净一个人想发财,心诚就好。这要看心识的层面。这就是心识的层面!结果也不同。佛像请回家,因该如法供奉。而很多把佛像供在家里的人,却没有得到很大福报,这是为什么?这就是上面心的作用了,能想到自己是世界首富。但光是想而不做,财是发不了的,贴在家里。结果这个婆婆后来得大福报,一个人做了好事!记得有个婆婆,在垃圾堆了看到八十八佛像,念念不忘,一个人做了同样好事,当下就忘,如不能可送往寺院,切勿怠慢。照理说佛菩萨也不会因为你如何如何来惩罚你,但因果自做,谁也帮不了。到头来,可能一件事而误了此生。很多说讨论心善就行
采纳率:94%
可以买一块黄布,平时遮盖起来,或者送到庙里。
不好意思送回寺庙因为我是丛寺庙里请回来的,
那就买块黄布,平时盖着。
怎么带啊是挂在墙上的。
用透明胶布贴在相框上
没关系,心诚就好
尽量不要这样,万法皆受因果支配
学佛贵在一颗善心
其他2条回答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0017|回复: 35
微信扫一扫 转发朋友圈
&“资中三子”
资中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很多,以数字相勾连的有“三山九庙、四观八景”、“一个宰相双状元、二十四名大乡贤”等。至于“资中三子”,却是鲜为人知。所谓“三子”,是资中境内的龙江、阳鸣、文江渡三个乡镇,它们的“人文景观”是“龙江出癞子,阳鸣出矮子、文江渡出左拐子”。龙江是个镇,与安岳周礼镇接壤,解放前癞子特别多。为了遮丑,染上癞疾的人便在头上缠上一块白布帕子,每到三、六、九的逢场之日,狭窄的街道上熙熙攘攘,人流如潮,而半数以上的赶场之人头上都包缠着布帕,形成一道令人心酸的“奇观”。然而“茅屋出公卿”,在这片广出癞子的地方也出过一名杰出的人物——郭有守。此人系“筹安会六君子”的“首席君子”杨度的女婿,相继任过国民政府教育部秘书长,四川省教育厅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组长。他毕生从事教育事业,为国家培养了大量人才,是个极其受人尊敬的忠直爱国之士。1966年,经周总理周密安排,由外交部副部长王炳南直接运作,将他从巴黎接回了北京,得以家庭团聚,乐享天年。1978年无疾而终,葬于八宝山革命公墓。离郭有守老家不远有个名叫石桐镇的村庄,是隋唐时期月山县的旧址,当地农民经常都在土中挖到一些铜钱、玉器、陶罐、瓦当等一类古物。1985年,一位姓向的农民挖到一个小铜印、一个绘有莲花图案的宋代瓷碗、还有一面镌有蹴■图的宋代铜镜,当时的月山公社叫他把这些古物交给国家,他便要求“农转非”,即将他的农业户口转为非农业户口,就可以象居民那样“吃商品粮”了,多么心酸的“奢望”啊!这儿还有座名曰龙兴寺的古庙,为资中和安岳两县共有。1985年两县农民出资对庙宇进行维修。庙后石岩上有尊“释迦说法图”,高约两米,也是两县共有。因为清代划分两县的区域是以这尊石佛的肚脐眼为界:肚脐眼以北为安岳,肚脐眼以南为资中,叫做“一佛管二县”。或许是这座石佛的灵气所致吧,才使诞生在这块土地上的农家之子郭有守成为一位国际名人。更怪的是:周围都是癞疾为患,唯独这儿癞子最少,乡民们便说这是佛祖爷显圣,保佑了大家的脑壳不生疮。其实真正“显圣”除疾的是人民政府。1956年,资中县政府派出医疗队到龙江镇突击治疗,对患者用药水洗头、擦药,在生活用具上灭菌、还组织“头癣病”培训班,大力宣传卫生和防治知识。通过二十余年坚持不懈的努力工作,这一顽疾终于被彻底根除。现在龙江镇三十岁之内的年轻人,全是一头黑油油的秀发,所谓“龙江出癞子”的贫穷落后面貌,万劫不复,再也不会出现了。资中的另一“独特景观”是“阳鸣出矮子”。阳鸣是个只有一百多人的小村庄,却绝大部分都是身高不到一米的小矮人。由于身材矮小,他(她)们到地里掰包谷要搭板凳,割麦子不用弯腰、睡觉可以在床上横着睡。上车船要请人帮忙抱……有一次内江专区去了个农业检察团,进入村内,一个人都没有,感到十分纳闷,放声高喊:“有人没有?人在哪里去了?我们是来慰问你们的,给你们送肥料来了!”听说是来慰问的,社员们便象变魔术似的,忽然从菜花摇曳的油菜土里钻了出来。村长说:“我们以为又来征收猪儿税了,好吓人呀,所以全都躲了起来”。对于阳鸣村的矮人现象,中国科学院和省市科研单位多次前往考察,从水质、土壤、食物等多方面进行分析研究,至今尚未得出结论,成为一件尚待破解的“巴蜀之谜”。写到这里,还得特别一提的是:在这被新闻记者称为“世界第一奇庄”的“矮人国”里,竟然出了一个非同凡响的“反革命黑秀才”。此人名叫罗修文,身高只有一米二,但读书的时候品学皆优,为资中县学生联合会秘书长,考入四川大学中文系,毕业后分配到天津一所中学教书,“文革”之前向《北京晚报》写过几篇杂文,受到老作家廖沫沙的器重。1965年,他调回资中母校二中任教,次年”文革”爆发,全国声讨邓拓、吴晗、廖沫沙的“三家村”,罗修文是廖沫沙的弟子,又在“三家村”的刊物上发表过文章,自然首当其冲,指为“三家村派到资中的联络员”。大会批、小会斗,还给他做了顶比他的身躯还高的高帽子,逼着他戴上给伟大领袖毛主席请罪,他愤怒地抗议:“士可杀不可辱!”当天晚上,这位“矮子村”哺育出来的优秀儿子投入沱江,用生命来捍卫了他的尊严,体现了他那高贵的“士”的价值!俱往矣!随着岁月的变迁,时代的进步,龙江的癞子早已绝迹了,阳鸣的矮子也有减无增,为数不多了,但文江渡的左拐子却是生机勃勃,分外妖娆。文江渡是个小乡场,这儿濒临沱江,水秀山青,景色宜人。人文科学的自然规律是:奇秀的山水,必然蕴育出杰出俊彦,南宋孝宗朝的宰相赵雄就是在这儿出生的;辛亥革命的“炸弹大王”喻培伦也是在这儿读了六年书之后才远赴日本的。当然,这两位杰出人物是否左拐子,无从知道,但文江渡的左拐子特别多,却是千真万确的。引起我关注这一现象的起因是1984年,那年9月17日,中国的第六颗返回式卫星掉入这儿的沱江里面。为了打捞这颗卫星,发射控制中心的总设计师林华宝,在四川省军区领导的陪同下亲临现场,还调来了海军青岛舰队的一个潜水班、陆军派来了舟桥连,空军也调来了直升飞机,一时之间河滩两岸人欢马叫,尘土飞杨,甚至将特异功能大师张宝胜都请来了,发了内功发外功,开了天眼又开地眼,劳累了一个星期,都未找到那颗卫星,最后还是当地一位姓史的打鱼郎,驾着一条简陋的打鱼船打捞起来的。为了表彰他的功劳,国防工科委奖励了一千元人民币,还将他请到北京,享受了庆祝国庆35周年登上天安门观礼的殊荣。我在采访他的时候,发现他抽烟、喝茶、掏耳朵……都是用的左手,便问他打捞卫星用的哪只手,他自然而习惯地把左手举了起来。我握住那只手看了又看,除了看到手掌上的“爱情线”特别发达之外,并无多少特异之处,为啥又比无所不能的气功大师还更厉害呢?为此,我专程去到文江渡住了几天,深入到各个农家小院,对那儿的男女老少进行了颇为细致的观察,得到的统计数字是:“文江渡出左拐子”名不虚传,至少有10%的人都是“天生左派”。左拐子又名“左撇子”,医学上称为“左利手”。据科学家研究:左拐子智商高、能干、性格外向,观察力强,富有想象力和进取精神,好些杰出的天才人物都是左拐子,如达芬奇、爱因斯坦、维多利亚女皇、毕加索、卓别林等;美国总统肯尼迪、福特、布什和克林顿,也是左拐子。中国有无这一方面的杰出人物,无人统计过,但联想到文江渡在改革开放的时代大潮中弄潮儿特别多,成功的大老板、企业家也特别多,由此而印证科学家对“左利手”的科学论断,没错!【君可见漫天落霞*名利息间似雾化】
资中有三座古塔,一在高山观,一在笔架山,一在唐明渡。这三座塔都与状元有关。高山观的古塔名曰“三元塔”,建于清代嘉庆二十年(1816),共7层,高28米,下宽6米,呈四方形,面江开门,门上用碎瓷片嵌着“三元塔”三字,门内有59级砖阶盘旋而上,每一层的四面都有窗洞,往外浏览山光水色,气象万千。此塔为砖砌,每块塔砖长36公分,宽21.5公分,内中有十余块的砖身上刻着“联捷三元”的文字,东一块西一块地毫无规则地混在那些没有文字的普通塔砖之中,让人寻找,谁找得快、找得多,谁就功名有望,就能考上秀才、举人、进士,乃至状元。在清代,每年农历二月举行县试的时候,参加考试的童生们就要三五成群地从城内顺着河边春游五里,来到这风光旖旎的三元塔前,从那数千块塔砖中寻找那只有十来块的神秘之砖。相传骆成骧也同着一群莘莘学子前去寻找过,他一口气就找到九块,后来在县试中考上第一名,为“案首”;省试中考上第三名,为“经魁”;殿试中光绪皇帝钦点第一名,为“状元”,成为联捷三元的“小三元”(大三元是省试第一名的解元,会试第一名的会元,殿试第一名的状元)。离三元塔不远有几个农家院落,其中一家是当代著名女诗人傅天琳的故居。傅天琳的外侄王小鸥的青少年时代也是在这里度过的,他的诗歌也写得很好,大概都是受了三元塔的灵气所致吧!笔架山上的塔是石塔,塔身上刻着“文峰塔”三字。笔架山原为三个沿着沱江南岸并排而立的山峰,形状很像搁放毛笔的笔架。相传宋代有个反穿狗皮衣服的狗皮道人,常年栖息在半山腰的一个山洞里,每当见到贵人就要“汪汪汪”地作狗叫。有一次他见到一位身材矮胖,脸上有几颗麻斑的少年在山顶上盘膝而坐,向着山下江面上的打鱼船吹洞箫,他便像狗儿似的向着麻面少年摇头摆尾,又跳又叫。少年用洞箫往他头上轻轻一敲,说道:“我又没有肉骨头,你守着我叫什么?”狗皮道人说:“现在没有,以后会有。不仅有肉骨头,还会有宫廷液,琼林宴。”接着又疯疯癫癫地唱道:“毓秀三峰笔架山,魁星点斗连三元。大江后浪推前浪,浪出金鳌七百年。”少年说:“照你这样说来,我能考中状元,但是要七百年之后才能独占鳌头,我活得到那么久吗?”狗皮道人笑而不答,在地上打了七个滚就跑了。那麻面少年名叫赵逵,数年之后金榜夺魁,中了状元,这时人们才领悟到资中七百年后还要出个状元。可是七百年过去了,一直没有动静,人们便对狗皮道人的预言产生了怀疑,直到光绪二十年(1894),成都来了个莽老道,看了笔架山的山形,连称“好风水!”当时的资州学政是南溪宿儒包弼臣,将狗皮道人的预言没有应验的事情告诉了他,他说:“可在笔架山的三个峰尖上修建三座石塔,必见奇效。”包弼臣依言而行,建了三座小巧玲珑的石塔,中间一座叫“文峰塔”,东面一座叫“文秀塔”,西面一座叫“文瑞塔”。三塔修好之后,第二年就文运大开,资中人骆成骧独领风骚,中了状元,破了大清朝没有四川人摘取状元桂冠的天荒。为此,国画大师张大千还在《资中八胜》的组画图中画了幅《三峰毓秀》,在画面上写道:“三峰在珠江南岸,青乌家言:当建三塔象笔架,必出状头。塔成明年,骆公骕大魁天下。”遗憾的是:三峰的三塔现在只剩下中间的一峰一塔,另外的两峰两塔在1951年修筑成渝铁路的时候被炸掉,开成路基了。中间留下的石塔为方形,四层,塔上临江一面刻着“雁塔峰”,背面刻着“山岳钟灵”。第三座与状元有关的古塔在唐明渡,建于光绪二十九年(1903),是骆状元的父亲骆文廷为纪念儿子高中状元修建的。塔呈圆形,白色,五层,高约10米,塔名”苍颉塔”,由包弼臣题写。苍颉是我国轩辕黄帝的史宫,汉字就是他创造的,作为文章魁首的骆成骧,对于文化鼻祖的造字之功自然是顶礼膜拜的。【君可见漫天落霞*名利息间似雾化】
我国清代中叶出了个名闻遐迩的“扬州八怪”,民国末期,资中城“乱世出英雄”,又冒出个“资州八怪”,叫做“勤、骑、输、话、愚、翘、跟、毒”,与古代文人墨客津津乐道的琴棋书画、渔樵耕读之“雅趣”谐音。“勤”,名叫林逢春,身任实验小学校长,国民党县党部委员和县参议员,算是资中的一名上层人物。这位人物的与众不同之处是:每次在县里开会,总是第一个最先到达,一到就手忙脚乱,在会议室扫地、抹桌子、擦板凳、倒开水,累得满头大汗。这些粗活本是“下人”干的,他以校长和“委座”之尊,不耻鄙贱,深得上司好感,呼之为“勤人”。“骑”,姓周,名子谷,家世以骑术见长,其表亲林云根作师长,他以骑术精良任该师副官,专门训马。林师长有匹名叫“八百花”的坐骑,他每天下午都要牵在城内招摇过市。此马在他的训练下参加四川马赛,获得二等奖,大受青睐,被林云根委任他为资中烟酒局局长,世人即以“骑士”呼之。“输”,张孟筠,资中县商会会长。此人豪爽重情,处事公正,获得社会好评。他最爱赌钱,又十赌九输,有时偶而蠃一点,只要赌家的佣人们说一声“大老爷今天赢了!”他就会乐呵呵地说:“对!对!对!老爷今天手红,你们通通有赏!”便将身上所有的钱,连本带利全部赏给佣人,所以他是“赢了也是输”。若是输了,只要佣人说一声“大老爷今天玩得高兴!”他马上就说:“高兴!高兴!大家都高兴!”便把剩余的钱全部甩给佣人,笑嘻嘻地空手而归。他祖上遗下二千多担田土,不到十年,全部输光。“话”,名叫曾介白,曾任县政府民政科代理科长和水南镇镇长。此人善谈,只要话匣子一打开便滔滔不绝,时而古今中外,天南海北;时而街谈巷议,轶闻野史,一谈就是半天,谁都插不上嘴,他又不分场合,有时别人在谈正事,他照样一走拢就高谈阔论,离题万里地胡扯一通,令人讨厌,但若是空闲的时候,却又人人都喜欢听他瞎吹,便奉他一个“话家”的雅号。“愚”,指的毛肇尧。此人早年曾任营长,不会捞钱,两手空空回到家中,用祖业在中街开了个广货铺。他最爱听人说恭维活,只要顾客夸他能干、货好,他就乐不可支,八折收费;若是熟人,多恭维几句,他更高兴,就只收半价,有时甚至全部奉送。他的口头掸是“图名不图利”,因而不到一年,就把生意做垮了。之后,又在西街经营文具店,照样如此,把一千多担祖业;全部搞光。他擅长书法;其字如少女窥人,妩媚多姿,深受时人喜爱,纷纷向他求字,他则有求必应,又不收润笔费,别人拿给他都不要,认为“黄金有价字无价”,收了钱就是有辱斯文。有些贫苦无告的人掌握了他的习性,只要一看到他在为别人写字,就高喊“毛老爷,今天我还没有吃饭”。他就停下笔来,呆气十足地问:“哪么连饭都不吃?不饿吗?”回答没有钱,他就算帐:吃一个“帽儿头”,六百钱;喝四两酒,八百钱;二两下酒菜,一吊二;烧个汤,一吊六,总共四吊二,够了!转身便向请他写字的人借,借了又记不住还。如果单是一个人还不要紧,有时连着来上四、五人,那就难以招架了,所以后来向他求字的人也就日渐少了。有一次,他坐着滑竿到乡场去向兄弟借钱,兄弟留他耍两天,他叫抬滑竿的也跟着耍两天。抬滑竿的说:“我们要找吃,耍不起”。他说:“不要怕,你们耍一天,我就照你一天抬四十里路的来回拿工钱给你们”。到了晚上,他又把兄弟给他安的床铺让给抬滑竿的睡,他自己则蜷着身子在滑竽上睡了一夜。次日早上,兄弟知道了,气得发抖,骂他是天下最大的傻瓜,他说:“你没有下过力,不晓得下力人的苦处,要是他们着了凉,抬不起滑竿,全家人都要饿饭,多可怜啊!”平心而论,这是个心地善良而又极富同情心的正直之士,但是在那苦难的社会里,又有多少人能够理解呢?可惜这样的“迂夫子”、“傻瓜”、“愚人”,太少了!“翘”,这个字在四川方言里是“搁不平”的意思。那时资中有个肖裕光,是县上的参议员,又是大糖商,仗着有财有势,每逢在县上开会解决事情,只要有他参加,什么事情都搁不平,不管有理无理,他都要故意大唱对台戏,闹得不欢而散,使人大伤脑筋。他的“翘劲”,在整个资中专区都是出了名的。“跟”,名叫唐哲明,是个爱钱如命的大地主,对佃农极其刻毒,但是对于专员和县长却极力巴结,自动充当他们的义务跟班,成天跟在屁股后面东跑西跑,专员和县长也把他当作跟班使用,连打水、扫地、点烟一类事情都叫他做,他不仅唯命是从,反而感到这是长官对他的信任和重用,非常荣耀。为此,人人鄙视,就送了个“跟”的徽号给他,叫“跟屁虫”。“毒”,共有五个,什么跳蚤李伯镛、臭虫陈修业、狗皮蛇王兰波,还有“蚊子”、“蜈蚣虫”。在这“五毒”之中,最为出名的是王兰波。此人早年作过一届征收局长,大肆盘剥,中饱私囊,累资钜万,在资中开了个裕丰电灯厂。这是独家经营,社会各界都要巴结他,否则,马上断电,是十足的电霸。他发的电由于电压太低,使得电灯光线微弱,有时连油灯都不如,当时便有人出了个灯谜:“王兰波的电灯——《桃花源记》一句破”。人们便把《桃花源记》找来研读,原来是“仿佛若有光”,讽刺得典雅贴切,入木三分。以上所记,已是半个世记之前的事情了。流光荏苒,岁月沧桑,名噪一时的“资州八怪”。早已作古,但他们的鲜明个性却是很好的小说素材,倘若加以虚构夸张,是足以衍化为一部长篇小说的。【君可见漫天落霞*名利息间似雾化】
资中牌坊拾遗
牌坊是明、清两代特有的装饰性建筑,是由汉代的阙和唐、宋时代的乌头门和棂星门演变而成。中国最早的牌坊是明成祖永乐七年(1408)在昌平修建的长陵石牌楼;牌坊建得最多的地方是安徽歙县,保护得比较好的地方是四川隆昌,现在全县还有17座,成为“国保”单位,令人眼馋死了!资中是历史文化名城,又是州府所在地,已有两千余年历史,为啥没有获得此种殊荣呢?其实资中的牌坊并不少,仅民国十一年修撰的《资中县续修资州志》统计即有79座(隆昌有史可考的石牌坊只有69座),它们是资中县城北门口的“苌弘故里坊”,西门口的“王褒故里坊”,北门外的“五贤故里坊”(纪念王褒、王廷世、董钧、赵旂、杜抚),北门外的“状元宰相坊”(纪念南宋状元赵逵和宰相赵雄),东门外高山观的“状元故里坊”(纪念赵逵),“宋卫国公赵雄故里坊”(在新安铺东大路上),孝子坊(两座,一在西门外孝子街为宋朝孝子龙海孙建;一在北门外十里为孝子史全忠建),“古资中治坊”(在瀛州阁边),“凤跃旧迹坊”(在北门外),“候节坊”在凤凰岭),“天宠崇封坊”(在正东街,为敕封太常寺博士周全建),“绅维正气坊”(在大东街,为明朝御史周冕建),“世恩坊”(在西街,为明朝御史孙宏轼建),“恩荣坊”(在清禅寺,为明朝御史张元电建),“天空海阔坊”(在西街,明代状元杨升庵题),“江风山月”坊(在西门外,为明代巡按扬廷芳立),“书香清远”坊(在西街,明御史张元电立),“石峯草堂”坊(在西门外,明御史张元电立),“文献世家”坊(在西街),“西昌山斗”坊(在后西街林家祠,鲁原曾千撰题),“天高海阔”坊(北门外,)“专城第”坊(在西街,为明代知州何效建立),“元魁继世”坊(在后西街,为明代解元何伟一家立),“清虚一览”坊(在东皋寺),“桂堂题名”坊(在南门三元山文昌庙前),“三公美基”坊(在栖云寺下),“灵岩泉韵”坊(在君子泉),“玉虚宫”坊(在重龙山),“节承天宠”坊(在西门外,为王朝佐妻李氏立),“寅宾桥”坊(小东门外),“镇东桥”坊(大东门外),“冰霜足式”坊(东门外,为吴克传妻饶氏立),“两间正气”坊(在杨泗滩,为张鹏翼妻饶氏立),“节寿坊”(在石笋泗,为雷起微妻刘氏立),“光昭日月”坊(在都溪口,为雷世儒妻蔡氏立),“节孝可风”坊(在三块石大路上,)“冰霜金石”坊(在金紫铺,为舒星明妻孙氏立),“玉壶秋月”坊(在李官坝,为李子藩妻詹氏立),“海屋长春”坊(在西街),“升平人瑞”坊(在武陵井为百岁老人曾友仁立),“松心竹节”坊(在玉带桥,为谭正璜妻李氏立),“百岁”坊(在狮子山,清道光十七年为林鸿轼妻宋氏百岁建立),“挺节冰霜”坊(在下五里店,清道光二十九年为何万信妻庐氏立),“濯魄冰壶”坊,北门外,清咸丰元年为张莲青妻康氏立),“节凛冰霜”坊(北门外,清咸丰元年为增生凌恺妻秦氏立),“画荻延熙”坊(北门外,清咸丰元年为何维清妻陈氏立),“五世同堂”坊(在东门外,清咸丰三年为邱土秀百四岁立),“节孝坊(在登瀛岩,清咸丰四年为林生芳妻刘氏立),“节孝”坊(在狮子山,清咸丰六年为刘宝英之妻卓氏立),“德政”坊,(在下五里店,清咸丰六年为明刺史觉罗恒公立),“节孝贞烈”总坊(在北门外,清同治四年建),“寿坊”(在县北二十里双才铺,清光绪元年为官如桂妻孙氏建),“节孝”坊在五里店东大路上,清光绪三年为清诰封奉直大夫张运升妻何氏立),“节烈”坊(在凤凰岭,清光绪元年为州牧罗廷权女虞年氏立),“瑶池冰雪坊”(在五里店东大路,光绪三年为邹恒乾妻牛氏立),“百岁”坊,(在罗泉镇,光绪五年为薛万兴百岁立),“节励冰霜坊”(在狮子山,光绪六年为刘承焕妻杨氏立),“节孝贞烈”坊,(在狮子山,光绪壬辰年为周德襄妻余氏立),“贞烈”坊在狮子山,光绪壬辰年为周德襄妻余氏立,)“贞烈”坊(在狮子乡场首,光绪十三年为宋兴镗妻魏氏立),“德政”坊(在北门外两路口,光绪十三年为高培谷立),“节孝”坊(在双石铺,光绪丁末年为曾雨田妻刘氏立),“节孝”坊,在罗泉镇,光绪十七年为李显白妻韩氏立。“五世同堂”坊(在唐明渡,为黄皓明建),节孝坊,在北门外,为林淑道妻黄氏立。“节孝”坊(在北门外,为赖明芳妻张氏立),“德政”坊(在北门外,为盛一晋立),“贞烈”坊(在舒家桥,为刘贤裔之女荣英立),“三节一门”坊(在狮子山,为游定然妻蓝氏,游定乾妻李氏、游光恒妻陈氏立),“老人”坊(在高楼场,为百岁老人刘永盛立),“节孝”坊(在高楼场,为徐土彤妻周氏立),“节孝”坊,(在双石铺,为廖元昭妻周氏立),“彤管扬辉”坊(在金李井,为罗岱忠妻曾氏立),“礼门义路”坊(在罗泉镇,为宋代状元赵逵之故第,有古坊,镌此四字),“五世同堂”坊(在球溪镇,为肖星亮,肖星祥弟兄建),“贯日凌霜”坊(在银山镇,为陈明政之妻罗氏立),“五世同堂”坊(在球溪镇石板凹,为谢元明妻刘氏建),“双百岁”坊(在球溪镇三江口,为黄延凤原配陈氏夫妇双百岁而建),“重龙古迹”坊(在重龙山),“资州衙门”坊(在鼓楼坝)。屈指算来,共有80座牌坊。如果加上各个场镇的祠堂和寺庙的牌坊,足有两百多座。解放后的五十年代,单是北门外的状元街口到两路口就有19座之多,这段路不到三华里,平均每隔50来米就有一座,巍然挺立,千姿百态,蔚为壮观,可惜1958年修筑资安公路的时候被拆除了16座,现在全县幸存未毁的牌坊还有31座,它们是:1、龙结镇茶店子“普贤禅林”,建于明代正德二年(1517)。此坊十分精致,坊柱两边刻有清末状元骆成骧的对联“俎豆有古法,林园无俗情”。还有著名画师杨春梯题撰的“万里曾携孤剑往,一生好为名山游”。2、走马场李庆光进士坊,建于明代嘉靖五年(1526)。3、陈家场的“碾盘寺”坊,建于明代嘉靖七年(1548)。4、甘露镇甘露寺之“资中第一禅林”坊,建于明代嘉靖二十七年(1548)。5、重龙山“玉虚宫”坊,建于明代嘉靖三十八年(1559)。6、东皋山(前进中学后面)的“静觉禅林”坊,建于明代万历三年(1575),此坊的背面横额为“清虚一览”,还有“文林郎知资事庐陵周冕”等文字。7、大东街万寿宫前面的“文命诞敷”木牌坊,建于清代乾隆年间,此坊现已搬迁于重龙山永庆寺山门前。8、石家冲之焦氏“节孝坊”建于清代乾隆二十四年(1759)。9、朱家场“全兼孝义”坊,建于清代乾隆三十六年(1771),坊上的对联是:“巴妇到今,凡人试问他丹穴台前谁自卫?梁媛过后,此心终算得清风岭上是吾家”。石家冲的周郭氏“节孝坊”,建于乾隆五十七年(1792)。11、陈家场的“黄连桥”坊,建于乾隆六十年(1795)。12、双河乡葫芦寺村“紫云古刹”坊,建于乾隆六十年(1795)。13、重龙山永庆寺山门“重龙古迹”坊,建于嘉庆六年(1901),坊上两旁石柱刻着两副对联,一副是“双鹤横江,缅仙吏遗踪,百尺楼头寻鹤驾;重龙绕郭,踵名贤旧趾,三台渡口望龙门”。另外一联是:“镜影远从天上落,岚光晴向日边开”。石坊背面的横额是:“西蜀名刹”,对联是“倚汉凌云,洵是西方法界;闻香掬水,分明胜地曹溪。”14、走马场庙湾村“李氏宗祠”坊,建于清代嘉庆二十一年(1816)。15、龙江镇天竺村“金石冰霜”节孝坊,横额为“两间正气”,联语为“仙露明珠方行朗润;松风水月比其清华”,另一面的横额是“金石冰霜”,联语为“清心励节乾坤老,画荻和丸闾里香”。此坊建于嘉庆年间,具体年份因字迹模糊而难以辩识。16、建于道光十三年(1833)的银山镇“寿世祯祥”坊。17、金李井之“节孝成性”坊,建于清代道光十六年(1836)。18、茅庵八字墙村之“节孝”坊,建于道光二十四年(1844)。19、太平镇七根松村之“金垂香宇”节孝坊,建于道光二十六年(1846)。20、板栗垭郑家沟村之“福寿”坊,坊上的对联是:“基木呈祥图开百忍;山花献瑞庆祝三多”,此坊建于咸丰四年(1854)。21、北门外何家公馆“天恩世场”坊,对联是:“三代荣封叨凤诰;九重环赏锡鸿铭。”此坊建于光绪六年(1880)。22、马沿宝庄寺村“同结善缘”坊,建于光绪十年(1884)23、陈家乡拥共村陈焕章之“五世同堂百岁”坊,建于光绪十一年(1885)。24、北门外两路口纪念资州州牧高培谷之德政坊,正面横额“道洽政治”,背面横额“治亚龚黄”对联是:“岂惟二千石可持之才,龚勃海、黄颖川、公直追海代循良,频书上考;其在亿万姓以诚相感,召甘棠,郇膏黍,我殊愧楚邦政绩,无补群生。”此联为华阳拔贡罗湘撰书。另一联是“字妖”包弼臣撰书的“四属颂神君,资中旧有王褒笔;重来增治谱,益部新镌史弼碑”,另外还写有“阖州市民恭颂,包汝谐书”,的文字。还有副对联是资中书法家邱正达写的“教养兼施,万家生佛;刚柔并用,一路福星”,此坊建于光绪十三年(1887)。25、文庙口村“节凛冰霜”坊,对联是“两世抚雏孤,历尽冰霜昭苦节;九天颂凤诏,隆沾雨露表亭衢”。此坊建于清代,具体年份已风化,难以辩认,26、石家冲“利涉”坊,建于清代,字迹模糊,年份不详。27、走马场“五灵孚应”坊,建于清代,具体年份不详。28、铁佛镇王家祠“宗祠”坊,建于清代光绪年间。29、银山镇金紫铺之“贞洁”牌坊,建于光绪年间。30、同川庙李氏“宗祠”坊,建于乾隆年间。31、君子泉“西昌山斗”坊,始建于明代“万历丁亥年(1587)孟春”,“大清道光十三年癸已岁仲春吉日重修”。上面的文字有“长山衍派,双阙流芳”,“海屋长春家传孝弟”,“西昌山斗世笃忠贞”,“济南林氏祠”,“鲁原曾千撰题”。石坊上还有著名诗人王体诚撰著的对联:“山斗风华余石阙,冰雪春涨泛船城”。“龙出看翚飞,重檐近距江天阁;莺迁使鹤还,勒石长怀山斗祠”。“山绕晴岚,北郭横青招鹤降;翠流雅韵,东坡浮白唤鱼来。”“挹彼高风绵峨日,永钦亮节纪长林”。屈指算来,资中现存的牌坊明代的有8座,清代的23座,全县各个乡镇写漏了的还有十多座。这些东西都是非常宝贵的历史文物,可不能再去“破旧立新”,又给历史和后人留下遗憾,沉痛的教训不能忘怀啊!【君可见漫天落霞*名利息间似雾化】
清朝道光年间,资中西门外城墙边住着一个年轻寡妇,与报恩寺的一个和尚有私情,每天二更(晚上九点)之后,和尚就要前来幽会。报恩寺到寡妇家有三里多路,城边有条河沟,一年四季水流不断,那时没有修桥,来往行人只有踩水而过,和尚也不例外,每晚走到河边都要脱下鞋袜,虽然水不深,但很不方便,特别是冬天,冰凉的溪水冷得人钻心透骨。但和尚“忠于爱情”,不管刮风下雨,严寒酷暑,都要按时而去,若是有时因事未去,寡妇就会失魂落魄,茶饭不思,卧床不起。寡妇有个年约十五六岁的儿子,小名金哥,看到和尚同他母亲偷情,十分反感,见到和尚总是怒目而视,和尚同他谈话也从不搭理。然而奇怪的是:他如此仇恨和尚,却又每天晚上都脱了鞋袜,涉水而过去到对岸等待和尚,和尚来了,他一言不发,背起和尚就走,一直走到家门。就这样,天天背,年年背,一直背了五六个年头,后来他又喂了几头大肥猪,将猪卖了,修了条简易的石板桥。因为是卖猪儿来的钱,便将石桥取名为卖猪桥(即现在的桃源酒家后楼下面)。金哥长到二十二三岁的时候,他母亲病逝。和尚很是悲痛,前来念经,超度亡灵。金哥表面上不露声色,暗中却将菜刀磨得锋快,趁和尚不注意,一刀下去,把和尚的光头砍了下来。其余的和尚见他白昼杀人,将他扭送官府,要求严惩。里长(相当于现在的居民委员会主任)也说他罪大恶极,一方面帮助母亲乱搞男女关系,另一方面又蓄谋杀人,是罪上加罪。州官也感到他的行为不可思议,叫他从实招来,否则大刑侍候。他却只是痛哭,也不争辩,直到州官追得急了,他才要求把纸笔给他,伏在地上写了两句供词:“搭桥顺毋意,杀僧报父仇”。州官问他这是什么意思,他说:“母亲生前喜欢和尚,我如果反对,就是对母亲的不孝,所以我只好顺从她老人家的意愿,每天背和尚过河,还卖了猪儿搭桥,方便和尚。但是,和尚对母亲再好,也是我父亲的仇人,所以母亲一死,我就要杀他,为我死去的父亲报仇。这就是‘母在顺母意,母死报父仇’的本意。”听了这番表述,州官将惊堂木一拍,高声赞叹:“好一个敬父顺母的大孝子!”不仅不问罪,反而申报朝廷将他举为孝廉,卖猪桥头的那条街也叫孝子街(百世街对面,现已改建为市场)。这就是孝子街名的来历。[ 本帖最后由 碧水烟雨 于
13:34 编辑 ]【君可见漫天落霞*名利息间似雾化】
&薛涛与君子泉
薛涛是我国中晚唐时期一位著名的女诗人。她才华横溢而身世坎坷,大部份时间都是在成都度过的,但是很少有人知道,这位才女在资中也生活了几年。唐德宗贞元年间,薛涛的丈夫郑纲任资州刺史,她便随夫到了资州,过着夫唱妇随的闲逸生活。郑纲同她一样,酷爱吟诗作赋,著有五言十三韵的古风,刻于资州唐明渡和北崖的石壁上;又在北崖的积翠泉(即现在之君子泉)建有折柳亭一座,夫妻二人常来此处诗酒唱和,其乐融融。贞元十七年(公元801),西川节度使韦皋第五次征战吐蕃,调各路军马出征。韦皋建了支“安夷军”,屯于资州,用以“维制诸蛮”。在这次决战中,郑纲奉令率军参战。离别之际,薛涛含着热泪,题诗一首,为夫饯行:《送郑资州》雨暗眉山江水流,离人掩袂立高楼。双旌千骑骈东陌,独有罗敷望上头。丈夫出征之后,薛涛孤身一人,寂守空房,又写了几首情真意切的怀念之诗:西风忽报雁双双,人世心形两自降。不为鱼肠有真诀,谁能夜夜立清江。芙蓉新落蜀山秋,锦字开缄到是愁。闺阁不知戎马事,月高还上望夫楼。扰弱新蒲叶又齐,春深花发塞前溪。知君未转秦关骑,月照千门掩袖啼。这最后一首诗是首悼亡诗。据《唐书》记载,韦皋镇蜀共二十一年,先后同吐蕃进行过五次大战,贞元十七年是最后的一次,也是规模最大、战果最为辉煌的一次。这次大战中歼灭了蕃兵二十多万,活捉了主帅论莽热,但郑纲却在疆场上壮烈牺牲了。“月照千门掩袖啼”,女诗人悲痛欲绝。资州城边重龙山腰有个苍崖壁环的幽深石潭,当时名叫北山池,又叫积翠泉。郑刚生前最爱偕同妻子到此游玩;郑纲死后,薛涛也时常来到这里转游,见物思情,缅念夫君。郑纲之后的资州刺史为羊士谔。此人原是朝中的监察御史,因弹劾宰相李吉甫,触怒了宪宗帝,斥责他拉帮结党,诬告不实,贬为资州刺史。此人雅好诗文,颇多吟咏,久仰薛涛芳名,为之倾慕不已,他得知薛涛爱到北山池散步,便轻装简从,前去与她攀谈。薛涛知道他是新任刺史,对他的态度不卑不亢,不冷不热,后来接触多了,见他温文儒雅,谈吐不凡,才产生了好感,引为知己。北山池是个半月形的天然石潭,高约八丈,宽约五丈,山崖上有十余股涓涓清泉注入潭内,各股泉水大小不同,流速不同,高度和方位也不同,有的滴在石阶上,有的落入水潭中,发出的声音便有大小和轻重之别,只听叮叮咚咚,噼噼叭叭,恰似无形的音乐家在那里弹奏古琴。羊士谔道:“眼前这番景致,很象白居易在他的《琵琶行》中描写的‘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意境。今天是寒食节,我写了一首小诗,敬请夫人指正。”寒食宴城北山池别馆青山郭,游人折柳行。落花径上己,细雨带清明。鶗鴂流芳暗,鸳鸯曲水平。归心何处醉?宝瑟有馀声。对于这首诗的弦外之意,薛涛假装没有听懂而故意把话题岔开,说道:“要是在这水潭中埋几个金盆,泉水发出的声音就更象‘大珠小珠落玉盘’了。”这句话本是薛涛信口而谈的无心之言,羊土谔却从中受到启发,连称“好主意,好主意!”后来他果真在水池中悄悄地埋了八个金盆,使得各股泉水滴人潭中发出金声玉振的共鸣声,宛如仙乐,从而成为资中八景之一,人称“滴水弹琴”,又叫“灵崖泉韵”。那一天是寒食节,古人按惯例在这三天之内不能生火做饭,羊士谔所谓的“寒食宴”实际上只是一些瓜果凉菜而已,并不丰盛,但酒是有的。薛涛酒量不大,那天与羊士谔谈诗论文,心情舒畅,多喝了两杯,便感到昏昏沉沉,周身无力,索性双目一闭,靠在亭柱上小憩片刻。薛涛不仅是诗人,也是美人,醉了之后更是美艳撩人。羊士谔本来早就钟情于她,于今心上人就在身边,妩媚婀娜如雨后海棠,不由欲火焚心,浑身热燥,一时控制不住,猛地扑身而上,抱住薛涛狂吻。这番粗暴的举动使薛涛从酒醉状态中清醒过来,睁眼一看,马上就明白了是怎么回事,奋力挣扎,无奈周身软绵绵的,毫无力气,反而被羊士谔搂得更紧,不由珠泪夺眶而出,那泪水注入泉中,引来泉水中的游鱼争相吞食,羊士谔惊奇不已。薛涛泣不成声地说:“郑郎!你在哪里?我好苦啊!”听到这声惨叫,羊士谔像被雷电击了一下,失控的理智重新恢复过来。他将薛涛的腰肢缓缓地松开,喃喃自语道:“郑郎,郑纲,郑拾遗(郑钢在朝中任过拾遗)!我好糊涂!好无礼!干的啥子事情啊!我真的寡廉鲜耻,禽兽不如!你血战疆场,为国捐躯,我却欺负你的孀妻,羞煞人也!我对不起你呀,郑公!”接着又向薛涛长揖赔罪,连称酒后失礼,恳请夫人宽恕。这一戏剧性的变化,反而使薛涛哭笑不得,连忙擦去泪痕,整了整衣装,静下神来,说道:“大人深明大义,醉而不乱,真松柏襟怀,君子高风也!”羊士谔更加羞愧不已。薛涛又说:“此处名曰积翠泉,依我之见不如称为君子泉,以证大人之美德卓行,不知大人意下如何?”羊士谔连称“不敢当!不敢当!”内心却十分乐意,从此之后人们便将这里叫做“君子泉”。后来羊士谔打点盘缠,派人将薛涛送到了成都,居于浣花溪。羊士谔和薛涛饮的酒是用积翠泉的泉水酿制的,名曰“翠泉春”,积翠泉更名为君子泉之后,便改称君子泉酒了。此酒甘洌清纯,回味悠长,成为历代文人雅士最为喜爱的杯中之物。从唐代羊士谔、薛涛、冯铢,宋代程区、公谨、宋京、刘大任、明代胡学文、张鉴到清代的苟洵、夏茂枝、杨锐、吴之英、宋育仁等,都爱来到君子泉下饮酒赋诗,并将诗文镌刻于君子泉的石壁之上,如戊戌六君子之一的杨锐在资州艺风书院讲学的时候就有一段石刻至今犹存:“大清光绪八年壬午(1882)中秋,丹徙国璋颜锡蕃、归安吴焴、华阳范溶、邹履和成都胡延、绵竹杨锐、开州陈夔锡、贵筑刘庆松、周瑞锦、高培谷暨弟培芝、培勋、修文袁思毕同游北岩,会饮于此。培谷时为州刺史,属思毕书古北岩三字刻于后,并题识之。”这段题记说的是光绪八年中秋佳节资州刺史高培谷领着杨锐、吴之英等一群巴蜀名士同游君子泉,“会饮于此”,使得佳泉佳酿更加名声大振。清末民初,张善子、张大千弟兄二人师从于山水画家杨春梯,前后三年多,师徒们结庐泉下,饮酒绘画,极尽林泉之趣。张大千成名之后,周游全国,多次回到资中,流连于重龙山麓,徜徉于君子泉下,并将眷恋之情凝于笔端,绘成《滴水弹琴图》,巡回展览于法国巴黎、新加坡、日本、台北,引起巨大轰动。名人绘名泉、名泉酿名酒、名酒馥名城、名城蕴文化,文名远扬,名不虚传也。2005年9月,君子泉酒被四川省质监局和四川省工商局授予“民荣企业质量工作先进单位”,并成为资中县人民政府和内江市人民政府指定接待用酒,南来北往之佳宾、贵客品饮之后无不交口赞誉,赞不绝口。2004年,旅居西安的资中籍著名诗人邓康安饮了此酒,不由心潮澎湃,写了首《君子泉酒礼赞》:君子立德,诚信、勇敢、睿智、宽容。冷静中思考,负重中专注。在豪迈自信中展示理想人格,君子泉酒,扬品德、观念、智慧、勤劳。横看大千世界,纵览古今沧桑,在挑战、执着、追求中诠释君子文化,巴蜀君子泉,礼待天下客!去年秋天,四川省楹联学会副会长冯修齐来到资中考察木棉袈裟和君子泉摩崖石刻,饮了君子泉酒,连称“美酒!美酒!”当即撰题对联一副:佳酿佳泉,状元故里多君子;美仑美奂,糖酒之乡醉大千!醉吧!“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尽情地陶醉吧![ 本帖最后由 碧水烟雨 于
13:36 编辑 ]【君可见漫天落霞*名利息间似雾化】
UID42&帖子2013&精华TOP
&张大千的资中情结
资中,山川毓秀、地灵人杰,为一代国画宗师张大干毕生萦怀的地方。少儿时代,他曾两次就学于资中;成名之后,又多次到资中故地重游;晚年侨居海外,更是魂牵梦绕,绘下了感人至深的《资中八胜册》。张大千第一次到资中只好十来岁。当时资中有个名叫杨春梯的老画家,其作品在沱江流域久负盛名,张大千的二哥张善子便同另外几个爱好美术的青年刘采臣、邱特澄、陈行愚等人从内江去到资中,拜在杨春梯门下,学习国画的运笔、用墨、着色、题款、钤印等基本技法和常识。内江到资中九十里,那时没有汽车火车,几位学子每次到资中都是步行。张大干排行第八,同张善子等人的年龄相差二十来岁,但小孩子好玩,每次都要扭着一起到资中,恰好杨春梯又最为喜爱这个“小胖娃”,每次都要留他多耍几天,除了教他临习芥子园画谱外,还经常带他到江边捕鱼。杨春梯自号“珠江钓叟”,有一套相当高明的垂钓本领。他吃鱼的方法也很奇特,能够不用烟火锅碗,将钓到的鱼儿用指甲划破肚皮,去掉肠肝肚腑,放入豆办、酸菜等一类作料,然后将鱼埋入沙滩上的白眼沙中,利用太阳热能将沙粒晒得发烫的温度,只需抽支叶子烟的功夫就把鱼儿烘烤熟了,吃起来特别鲜嫩可口。后来张大千在敦煌临摹壁画,经常都用这种方法在沙漠上烘烤牛羊肉吃。张大千第二次到资中就学是辛亥革命爆发的1911年,他12岁,其四哥张文修在资中富商张孟筠办的宗祠学堂教书;顺便把张大干也带在身边,教他《三字经》,临写字贴,住了半年多的时间。此事张大干在他画的《倒挂琵琶》上是这样写的:“辛亥春,家四兄文修,授业资中张孟筠,予亦就读其家数月,课余尝侍四兄眺郡诸胜,忽忽已是四十余年前事,真如隔世矣!”张大千成年之后又两次到过资中:第一次是1940年,由资中籍画家,时任四川省参议员的林君默和时任成都中央银行行长的杨孝慈陪同,还有他的三哥张丽诚,在七贤街翠丰堂郭谷初(林君默的妹夫)家中住了十余天,造访资中名士张岷泉、阮甸韩、潘孟驹、杨乡如等人。杨乡如是扬春梯的长孙,家中还有一点少量的祖父遗墨,内中有幅《风雨夜沽图》;画一白发老翁戴笠披蓑,携灯提壶,在风雨中踽踽而行。画上还题了首打油诗,十分风趣:“风大雨声吼,提壶去沽酒。半条猪腿骨,回家逗老狗。灯被风吹熄,只好摸起走。幸喜我年轻,才满九十九。”看到这首妙趣横生的诗和画,张大干乐得呵呵大笑。杨乡如说:“既然你这么喜欢,这幅画就送给你吧。”他大喜过望,连声称谢,并当场挥毫,画了一幅佛像回赠。这时的张大千早已是名满天下的大画师了,来到资中,向他讨画的人自然很多,都被他婉言谢绝,道是不敢在朝政大师的梓里班门弄斧(杨春梯字朝政)。不过话虽这样说,他在临走之前还是给郭谷初的女儿郭满芬画了张肖像画,极为传神。资中有座始建于汉代建安五年(200)的古庙宁国寺,是保唐禅派的祖庭。民国年间这里的禅风虽然不及往时之辉煌,但是却以禅茶和素筵席闻名于世,张大千一行四人便去品饮游览。当时的宁国寺住持是昌绪法师,领着张大千等人观看了寺内的宋人壁画和藏经阁中珍藏的智诜禅师撰著的《虚融观》、《般若心疏》等诸多佛经,并请他们品饮禅茶。禅茶的茶叶是龙王沟侧边盘石山上栽种的一种绿茶,名叫“盘石茶”,又叫“和尚茶”。这种茶茶味清苦醇厚,耐冲泡,与其它的茶叶并无多少特异之处,但是在饮用的时候却有一整套高雅庄重的茶道礼仪,共有十二道程序,第一道是“礼佛”,在昌绪法师的带领下,全庙僧众都要叩拜佛祖,念诵佛经;第二道是“净手”,要用皂角水把双手洗得干干净净;第三道是“焚香”,要在香案中点燃三柱清香,使得香烟缭绕,空气清新;第四道是“备器”,将茶壶、茶碗拿出来,洗涤干净,排列整齐;第五道是“放盐”,这种茶要在茶具中放少量的食盐;第六道是“投茶”,即将茶叶投放于茶具之中;第七道是“煮茶”,别的茶叶用开水冲泡就可以喝了,这种茶却要用火来煮,但火不能烧得太猛;第八道是“分茶”,茶煮好了,分别斟入排列有序的茶杯之中;第九道是“敬茶”,将茶杯中的茶水礼敬佛祖,然后按官阶或年龄、名望分敬各位茶客;第十道是“闻茶”,各人接到茶杯之后,要用鼻子先在热气腾腾的茶杯上闻一遍,让那芬芳的香味沁入心脾;第十一道是“饮茶”,饮的方法是小口小口用嘴去嘬,要做出尝到了琼浆玉液的样子,连称“好茶!”“好茶”!绝对不能大口大口地喝,那不叫品茗,那叫“牛饮”;第十二道是“谢茶”,茶客饮了禅茶之后,要斯文之极地举起茶杯向着佛祖顶礼膜拜,感谢阿弥陀佛大慈大悲,使自己饮茶除垢,清心寡欲,大利大吉。这就是禅茶,那十二道仪式与韩国人和日本人的“茶道”极为相似,虽然显得有点烦琐,但张大千是出过家的人,一点也不感到繁难,有礼有性地饮得津津有味,然后便是进食素筵席。宁国寺的素筵席是以面粉、黄豆、菜油为主要原料,以四季蔬菜瓜果和花生、竹笋、木耳、磨菇、香菌、芝麻为辅料,用以制作出“鸡”、“鸭”、“鱼”、“肉”、“烧白”、“香肠”、“糖醋排骨”、“清蒸团鱼”、“鱼香肉片”、“宫保鸡丁”、“五香板鸭”……看起来同真的荤菜一模一样,但实际上全是没有骨头的素菜,吃起来鲜香细嫩,清爽可口,与荤宴席有异曲同工之妙。张大千等人吃得舔嘴咂舌,赞不绝口,便要求看一看这些足可乱真的“鸡、鸭、鱼、兔”究竟是怎么搞出来的。昌绪法师便将他们带到斋堂,指着两个推磨的厨僧说:“我们首先把黄豆磨成豆浆,然后用纱布帕子把豆渣虑了,再放入锅中熬炼,提取豆筋、豆油皮,再用面粉加盐水揉制,提取面筋,做出鸡腿腿、猪蹄子、鸭脚板、回锅肉等各种荤菜的样子,用煎、炒、蒸、煮、油炸、凉拌等各种方式,可以烹调出一百多道菜肴,这叫‘素菜荤做,荤形素质’。”一席话使得张大千等人恍然大悟,张大千还亲手用面筋做了几条猪尾巴和鸡脚爪爪,比厨僧还做得好。张大千一行四人吃了素筵席之后,便到了离宁国寺约十来里路的西岩。西岩又名天谷山、御河沟,是韩国高僧无相禅师苦修杜多之行的地方。五代十国后期,后蜀被赵匡胤派兵六万分水陆两路征伐,后蜀国灭亡,后蜀主孟昶之王叔孟处进逃到资中,在这里隐居了很长一段时间,于是人们又将这里称为“孟岩”;他是王叔,所以又叫“御河沟”。北宋地理志《图经》上载有“孟处进即昶之叔,蜀亡入京,岩即所居也。”他还在石岩上留有题刻,张大千等人便去访古揽胜,只见山道两旁长满了刺桐树,“婆娑可爱”,林君默感慨万端地说:此地古韵盎然,“有营丘遗意”。张大千便将这一景色画了张《刺桐图》,并在图上写了一大段款识:“去年元月,林君默兄邀杨孝慈及予三兄丽诚,往游资中宁国寺观宋人壁画,还周西岩寻王蜀题名,道旁刺桐婆娑可爱,君默叹为有营丘遗意”。此画长81.5公分,宽43公分,现为四川省博物馆收藏。张大千最后一次到资中是1948年,仍由林君默陪同,住在郭谷初家,将他在敦煌得到的一帧经卷赠送给杨乡如,又为张岷泉画了一幅隐士图。张岷泉是同盟会员,与“炸弹大王”喻培伦一道在日本成城学校留学,回国后任过四川军事教育总监府编译局长、靖国第一军顾问等职。因不满军阀混战,于1924年便弃政回乡,创办学校和医院,成了一名不问政事的“隐士”,故尔张大千特画一幅“隐士图”相赠。可惜此图解放初期被农协会抄家搜查,一火焚之!张大千的“资中情节”除了高雅的亲朋故旧特别多之外,这儿的风味小吃和秀丽山川,也是他眷恋不已的重要因素。资中的风味小吃很多,他最爱吃的是蒸笼水粉和羊肉汤锅,有一次吃多了拉肚子,人都瘦了一圈,他仍然照吃不误,还幽默地说:“只要能够一快朵颐,我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也!”最使张大千流连陶情的是号称“资中八景”的风光景物,他在童年时代就在四哥的带领下经常游览那些胜景,留下了极其深刻的美好记忆。1956年他在巴黎举办画展,住在中国派驻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教育组长郭有守家中。郭有守字子杰,资中人,同他是表亲,他那著名的《资中八胜册》就是这时画的。此图一共八幅,张大干在跋浯中写道:“丙申五月,来法京巴黎,住子杰中表家,每话故乡之胜,辄为唏嘘,为写资中八景,以慰羁情。”这段文字和八幅画图对于研究张大千的艺术和思想非常重要,那牵肠挂肚的爱乡爱国之情,任何人看了都会为之动容,难怪有人称他为爱国画家,并非溢美之词。《资中八胜册》是一组款式奇特的“书画合壁”之作,也是大千先生自视甚佳的得意之作,除了在巴黎展出之外,又于1976年送到新加坡展出,1983年在台北展出。台北的展出是他有生之年的最后一次画展,展览厅的第一厅陈列的展品就是这专门描绘资中的八大胜景,可见老先生的“资中情结”结得多么深沉!1999年5月10目是大干先生的百年诞辰之日,他生前那么厚爱资中、资中人也对他分外亲切,一位八十八岁的老诗人王体诚撰写的一副楹联就深情地表达了资中人的缅怀和纪念:能画不能归,半世江南蕉鹿梦;长眠抱长恨,三春台北杜鹃魂。[ 本帖最后由 碧水烟雨 于
13:38 编辑 ]【君可见漫天落霞*名利息间似雾化】
UID42&帖子2013&精华TOP
&断代的资中儿歌
儿歌是民俗文化的“初级阶段”。人生中假如没有儿歌,就象柳枝上只有绿叶而没有嫩叶,缺少生机。因此,越是文化发达的地方,儿歌也必然发达。资中的文化是相当发达的,五十年前流传于资中城乡的儿歌就非常的丰富多彩,并且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最古老的“张打铁、李打铁”可以上溯到明代天启年间,流行了三百多年。儿歌不同于现代社会的儿童歌曲,它的特点是押韵、没有条理、东拉西扯,随意性特别强,比顺口溜还溜得顺,至于要问它有什么意义,却又几乎一点意义都没有。然而奇怪的是:这些不事雕琢的“娃娃腔”却又蕴藏着一种自然流露的文学语言和说不清、道不明的朦胧美、幼稚美,生命力也特别强,令人垂老之年都还对它倍感亲切。这种返老还童的文化功能,很是值得研究。下面是笔者搜集整理到的已经断代了将近半个世纪的部分资中儿歌:△排排坐,吃果果,你一个,我一个,妹妹睡了留一个。△新娘子,坐轿子,掉下来,成驼子。△雁鹅扯长,扯烂衣裳;回去补起,又来扯长。△卷巴郎,喝米汤。打烂碗、怪婆壤。△推磨磨,赶晌午,娃娃不吃冷豆腐。罐罐煨,罐罐煮,打烂罐罐牛屎补。△斗虫虫,虫虫飞。飞到家婆菜园里,检个簸箕蛋,拿给家婆下稀饭。△洋娃娃,睡洋床,莫得铺盖盖衣裳。妈妈问我哭啥子?我要吃点米花糖。△打金板,过金桥,问你大老爷饶不饶?不饶不饶就不饶!△抽中中,打洋皮。洋皮落到潲缸里,拈又拈不起,夹又夹不起,倒转打你二百几。△噼噼拍,噼噼拍,大家来打麦。麦子打得多,明天吃馍馍;麦子打得少,明天起个早。△红萝卜,蜜蜜甜,看到看到就过年。过年又好耍,瓢羹舀汤汤,筷子拈戛戛。△蝈蝈阳,蝈蝈阳,有钱莫接后妈娘。前娘杀鸡留鸡腿,后娘杀鸡留鸡肠。△一二三,爬上山;四五六,拍皮球;七八九,翻筋斗;伸出两只手,十个小指头。△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老虎打不到,打到小老鼠。老鼠有几只?让我数一数:一二三四五。△摩登摩登假洋盘,一嫁嫁给蒋委员。讲声要打仗,哭都哭不完。△大脑壳,炖补药,炖不■,摔了它。△黄斯蚂蚂,快来吃戛戛。大妈不来小妈来,吹吹打打一路来,△丁丁猫,海娃子。头上不戴帽子,身上不穿裤子,外公外婆笑死你。△天上星星亮晶晶,一闪一闪眨眼睛。我同姐姐抬头望,一颗两颗数星星。星星密,星星多,数来数去数不清。△那个娃儿不要脸,耗儿咬到肚脐眼。我不说,要咬脱;我不讲,要咬痒;我不喊,要咬惨;我不医,要生蛆,我不看,要咬烂,呜叽呐喊惊叫唤!△前头前,当状元;中间中,当外公;后头后,当幺舅。△叮叮当,卖麻糖。麻糖甜,好过年;麻糖香,结婆孃。麻糖蚀了本,回去按到婆孃整。△王子点兵,点齐五更。五更鸡公叫,王子放大炮。咚!一炮;咚!二炮;咚!咚!咚!放三炮。△高高山上一根藤,节节藤上挂铜铃。风吹藤动铜铃动,风停藤停铜铃停。△车上放着一个盆,乎里拿着一个瓶。砰砰响,响砰砰,不知是盆碰瓶,还是瓶碰盆。
△二娃二娃,不吃豆芽;放点猪油,大夹大夹;拈根酸菜,落到地下。摔一筋斗,莫得下巴。△王大娘,奶奶长,奶奶扯齐大堰塘。大堰塘,好阴凉,奶奶底下好歇凉。△王婆婆,快烧茶,三个观音来吃茶。后花园,三匹马,两个童儿打一打,王婆婆,骂一骂,隔壁子幺姑说闲话。△爬山豆,藤藤长,爬山爬地去看娘。娘又远,路又长,姐姐是个黑心肠,不认爹,不认娘,二天嫁跟黄鼠狼,△张打铁、李打铁,打把剪刀送姐姐。姐姐留我歇,我不歇,姐姐床上有个大狗虱,把我耳朵咬个大缺缺。张补锅、李补锅,快来补我的烂耳朵。△癞儿癞,爱打牌。打到三更半夜不回来。鸡一叫,狗一咬,扯脱癞毛就开跑。快点香、快点蜡,保佑癞儿生头发。生一根,落一根,落得癞儿光零零;生一鬈、落一鬈,落得癞儿光板板。△脚儿■■,■上南街。南街有位,金银宝贝。金鼎锅、银鼎锅,草鞋儿子顶波啰。猪蹄、牛蹄,四马全蹄。新官上任,老官退台。热茶热酒,吃了就快走!△千担公,快舂米,免得婆婆打死你。舂一升,喂鸭青;舂一箩,喂鸡婆。糯米舂得烹烹香,骑起马儿接婆孃。婆孃脚又小,出门踩到癞疙宝。癞疙宝,呱呱叫,小脚婆孃吓一跳。△铁线草,红根根,我是家婆亲外孙。我走家婆门前过,家婆喊我进屋坐。端根板凳没脚脚,抓把胡豆是壳壳。倒碗茶,冷冰冰,下碗面,几根根。家婆喊我多吃点,气得舅娘鼓眼睛,△胖娃儿胖嘟嘟,骑马上成都。成都又好耍,胖娃儿骑白马。白马跳得高,胖娃儿耍弯刀。弯刀耍得圆,胖娃儿当状元。△癞疙宝、麻又麻,喊我上街去买麻。买回麻来你不搓,反而怪我不买锅;买到锅来你不煮,反而怪我不买鼓;买回鼓来你不敲,反而怪我不买刀;买回刀来你不磨,反而怪我不买鹅;买回鹅来你不喂,尽是你对我不对。△月儿光光,姐妹烧香,烧死麻大姐,气死幺姑娘,幺姑娘,会包脚,一包包个弯牛角。牛角弯,弯上天;天又高,好耍刀,刀又快,好切菜;切到手,不要怪。△天老爷,快落雨,保佑娃娃吃白米。天老爷,快吹风,过年跟你杀个大鸡公。太阳快过去,阴凉快过来。又出太阳又落雨,皇帝娘娘嫁幺女。△月亮走,我也走,我跟月亮打烧酒。烧酒辣,卖黄蜡;黄蜡苦,卖豆腐;豆腐薄,卖棱角;棱角尖,尖上天;天又高,好耍刀;刀又快,好切菜;菜又青,好点灯;灯又亮,好算帐,一算算到大天亮,桌子底下有个小和尚。△莫奈何、莫奈何,结个婆孃歪又恶。要我跟她洗裹脚,臭得狗儿满山跑,臭得猫儿钻鸡窝;鱼儿臭死几十个,虾子臭死几条河。龙王老爷不依我,叫我挑水洗大河。天老爷,快快落雨洗大河,洗了大河洗裹脚,免得婆孃那么恶。△干螺蛳,快出来,有人偷你的青杠柴。我跟你逮到,你快出来。△红鸡公,爱唱歌,先生我,后生哥,生了妈妈生婆婆。妈妈嫁,我抬盒,抬到外婆门前过,外婆还在坐箩箩,舅舅还在摇外婆。△早晨出门打酱油,鞋子穿到脚里头。路上遇到撵脚狗,捡砣狗去打石头。石头含到狗就走,粪凼掉进狗里头。△三十晚夕大月亮,贼娃子起来偷尿缸。聋子听到脚步响,瞎子看到翻院墙,■子跟到撵一趟,哑巴高声喊得■;抓手一把来抓住,呆子升堂问端详。△红甘蔗,节节甜,欢欢喜喜过新年。张大哥,来拜年,长得活象温利元。妈呀妈,年庚八字开给他。妹儿小,快点嫁,梳个鬈鬈才酒杯大。△天晴好打沟,落雨好栽苕。幺姑回来了,顿顿吃红苕。△磨刀磨刀,磨来做啥子?磨来杀羊子。杀羊子做啥子?它要吃麦子。吃了好多?吃了半山坡。还你金子,不要;还你银子,不要;还你狗屎砣砣,不要。你要啥子?我要杀羊子。△丁丁猫,海扒子,婆婆带个幺娃子。公公好欢喜,婆婆留来吆鸭子。鸭子下田打哈哈,鸡公下土啄枇杷。枇杷叶子翠,活象王幺妹。幺妹生得白,嫁给张家客。银子二百两,爹妈舍不得。轿子打回转,二回又来接。接到燕儿窝,又杀鸡、又杀鹅,梳妆打扮见公婆。公婆不吃油炒饭,打鸡蛋、打鸭蛋,打倒锅儿团团转。公一碗、婆一碗,两个幺姑大半碗。只有哥儿不争气,打烂家公红花碗。△一斗麦子一斗糠,一走走到王家庄。王家庄上有条狗,把我咬得莫路走。东一走,西一走,走到王婆婆大门口:王婆婆,快开门,(打不开)磨子转,(转不开),天上一把锁,地下一把锁,是哪个的?(是我的),请你打开。(吱嗄)我来挑根狗儿。(你挑嘛)挑金狗、挑银狗,挑到一根不吃屎的瘟丧狗!△大月亮、小月亮,哥哥起来学木匠。嫂嫂起来打鞋底,婆婆起来舂糯米。糯米舂得喷喷香,敲锣打鼓结婆孃,婆孃下河点高梁。高梁不结籽,扯了高梁栽茄子;茄子不开花,扯了茄子栽冬瓜;冬瓜不生毛,扯了冬瓜栽红苕;红苕不牵藤,家中有个大懒人。△天上星星排对排,地下幺妹好人才。手上拿的花帕子,脚上穿的绣花鞋。走到路上逗人爱,走到堂屋引客来。堂屋门前一窝藤,牡丹花开十二层。哥哥喊我摘来戴,嫂嫂骂我掐坏藤。哥哥爱我亲妹妹,嫂嫂恨我外头人。△月亮走,我也走,走到我娘家门口。我娘倒杯油,大姐梳个分分头,二姐梳个妹妹头;只有三姐不会梳,黄毛辫子甩悠悠。大姐嫁到顺河场,二姐嫁到桃花岗;只有三姐不会嫁,嫁给一个放牛郎。大姐回来睡金床,二姐回来睡银床,只有三姐最倒霉,拖根扁担搭凉床。长的长,短的短,拖床蓑衣搭脚杆。△麻雀子,尾巴长,打把伞,接姑娘。姑娘脚又小,一脚踩到癞疙宝。癞疙宝,呱呱叫,把你姑娘吓一跳。姑娘嘿多,嫁结鹦哥;鹦哥嘴尖,嫁给犁辕;犁辕拱背,嫁给衣柜;衣柜不走,嫁给毛狗;毛狗骚臭,嫁给幺舅;幺舅嫌她,嫁给田家;田家孝子,嫁给鹞子;鹞子翻身,嫁给天灯;天灯点亮,嫁给和尚,和尚打鼓,嫁给老虎;老虎要吃她,嫁给黄泥巴。黄泥巴,笑哈哈,别个不要她我要她!△说日白来就日白,日个白未了不得:我三岁走成都,四岁走川北;五岁下重庆,六岁到外国。外国有条蛇,我一刀砍成三半节。外国有只鬼顶哥,咬到个虱子九斤多。捡到一个棒棒糖,一路吃到金带场;捡到一节花洋布,一扯扯到金带铺;布上有只鹅,飞到球溪河;挟了二两泡泡肉,办了酒席十八桌,吃得象个偷油婆,个个胀断裤带索。[ 本帖最后由 碧水烟雨 于
13:40 编辑 ]【君可见漫天落霞*名利息间似雾化】
去年夏天(2005),笔者同资中县文管所和佛教协会几位同仁普查全县的寺庙和摩崖石刻,发现了几尊与众不同的“怪佛”。物以稀为贵,这些怪怪的佛爷们在荒山野岭中隐匿了好几百个年头,还是请他们现出神秘的法身,让我们这些六根不净的凡夫俗子感受一下神灵的光泽吧。龙洞河摩崖造像龙洞河位于资中县城西北27公里的甘露镇般若村,是一段通往沱江的河谷,河谷西面悬崖陡壁上有两龛石刻佛像和古人题记:第一龛刻于唐朝天宝十年(751),里面有弥勒佛、阿弥陀佛、释迦牟尼佛和两个胁侍菩萨、两个弟子,一共七尊造像。第二龛刻于北宋天圣二年(1024),里面有药师佛一尊、胁侍菩萨二尊、力士二尊、供养人两名,共七尊造像。两个佛龛里面都有石刻题记,第一龛刻的是:“三世佛一龛,资阳郡月山县录事王惟什、李知耀,蜀郡客宋元贞□□□□□□智泉等奉为开元天地大宝圣文神武厅□□□□□□□□□□□□诸王公主郡县官竂,历劫师僧、父母过往光亡,三途八难、六趣四生及□□法界苍生普同供养。天宝十载岁次辛卯六月壬子十一日已巳□□朝议郎行月山县令上柱国江元礼、承奉郎行主薄张敬、朝议郎行丞成茂筠、文林郎行慰王承晓。”“□□□□□舍财装彩阿弥陀佛□□□本郡陈留宣郎”。第二龛的石刻题记是:“右造作弟子,军院杨宗颜同现在母亲勾龙氏,同发心愿给补重妆銮修,功德齐备,内有三世佛一龛,内有药师佛一龛,乞一家大小无灾□□□□时以甲子天圣二年五月四日庆瓒记耳□□□”。这两个佛龛中最不寻常的是第一龛的三世佛。所谓“三世佛”,是指“过去佛燃灯”、“现在佛释迦”、“未来佛弥勒”。在别的石龛和寺庙中,都是以“现在佛”释迦牟尼居中,“过去佛”燃灯古佛居左,“未来佛”弥勒佛居右,而这个石龛却是以“未来佛”弥勒佛居中,阿弥陀佛成了“过去佛”,居左,“现在佛”释迦牟尼反而放在次要地位,无精打采地坐在右边,是谁把他从正中的显要地位排挤到旁边去的呢?资中的三世佛石刻较多,仅重龙山北岩石窟便有十多龛,其中一龛第80号凿建于唐德宗建中四年(783),是北岩石刻中年代最早的一个佛龛,而龙洞河的三世佛却是建于天宝十年,早了32年,资中再也找不出比它更早的佛像了。2004年4月,北岩的三世佛被人盗走,三个珍贵的佛头被齐崭崭地身首异处,不知去向,此案至今未破,不知是谁干的。可能文物盗窃分子还不知道龙洞河深山藏宝,还有更加稀奇古怪的怪佛,才未到此作孽,万幸!龙洞河还有三处题记也很珍贵;一是清代嘉庆七年资州州牧赵遵律题写的“仙迹宛然”和“云泉”,署名“河南赵遵律”。另一处是署名“山风子”书刻的一首六言诗:“无价明珠一颗,光吞法界尘沙。圣凡人物天地,流通点滴何差。”“山风子”是明代道教的一代宗师张三丰的别称,他在资中住了一年多,留下了好几处遗迹和诗句,这首六言诗是缅怀春秋时期“碧血化珠”的资中人苌弘的,原来龙洞河是苌弘的读书养晦之处,张三丰的诗句印证了这位孔子之师的乡籍。秦家岩大佛秦家岩在北门外采金田附近,岩上有尊高约六米的大佛,大佛左上方的岩壁上则是“十六尊者”,刻的十六个罗汉。大佛始凿于南宋开禧三年(1207),据说是当地一家姓秦的财主因为争夺宁国寺的庙产采金田而打官司,官司打输了,为了谢罪,也为了纪念新罗国高僧金和尚而修造这尊大佛的。此佛为释迦像,头顶宝盖、饰螺髻,左手曲胸,右手上举作说法状,衣着双领下垂式袈裟,赤足立于莲台上,从造型上来看并无奇特之处,它的与众不同是佛身两边石壁上的浮雕装饰。在其它佛龛的饰纹上,无外是云朵、火焰、飞天、菩提树、舟形身光、桃形火焰纹背光等一类浮雕,奇怪的是秦家岩大佛的佛身两边却是一样图形都没有,其装饰“图形”竟是十多行长约4米的文字,字为篆体,每字大约拳头,写着“若能称诵大悲咒,淫欲火灭邪心除……”原来这是刻的《大悲咒》,用这种方法来装饰佛龛,真是匠心独运,妙趣天成!我将它称为“怪佛”,不会是哗众取宠吧?拈花微笑佛此佛在东门外罗汉洞,佛像身高5.2米,赤足立于莲台之上,左手曲肘平胸,右手拈着一朵金波罗花,面含微笑,俯首前倾,看着左下方。左下方的龛壁上是释迦的弟子摩诃迦叶,双手合十,抬头望着师尊,发出会心的微笑。这师徒二人都在笑,笑什么呢?原来这是表述的一桩佛国公案:据《释氏嵇古略》记载:“释迦牟尼在灵山会上,大梵天王献上金色波罗,释迦即‘拈花示众’。众人不解其意,唯有摩诃迦叶微笑回答。”又据《联灯会要》载:“世尊在灵山会上,拈花示众,众皆默然,唯迦叶破颜微笑。世尊云:‘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法妙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诃迦叶’”。这就是禅宗的起源。在我国成千上万的佛教石刻中有许许多多的《世尊说法图》,资中罗汉洞这一龛实际上也是表述的“世尊说法”,但与众不同的是:别的如来佛不管是站像或是坐像,都是端正站立或端庄正坐,不苟言笑,表情严肃,唯有资中这尊佛像是侧身而立,笑吟吟的,手中还拈着一朵花,造形之奇特,举世罕见,因而人称“拈花微笑的世尊讲法图”。大佛岩拈花佛北门外文庙口村大佛岩也有一龛“拈花佛”,但比罗汉洞那一尊高大(约8米),姿势也是相反的,罗汉洞那尊佛像是面向左下方,这一尊是面向右下方,并且脸上没有笑容,整个造型显得有点粗糙。石岩上面有三处文字:一处刻着“海阔天空”。另一处刻着“发心装佛,信士同缘,信好黄氏,万历拾柒年月日已丑吉”(1589)。另一处刻着“尝闻仁者不忍挤人于□而自乐康庄,昔人谓修数百年崎岖之路,诚□与人共平平也。古母刘氏每见人于此祈佛,苦斯路滑□难进,嘱长子□募修,仰蒙众善乐捐,此途是以建成,兹□功告峻,谨将各善金名勒石,以垂不朽云。光绪丁未年……”(1907)。从这些题记可以看出此佛始于明代,维修于清代。关于此佛的经历在当地还流传着一则颇为有趣的民间传说:说是明朝万历年间,这里有个姓黄的年轻石匠,看了罗汉洞的“拈花佛”,便照着那个样子,用了五年时间,在自家屋边的石岩上也刻了一龛,但是刻得要像不像,姿势也是反起的,他却十分满意。后来,黄石匠外出做工,走了很多地方,参了很多师傅,手艺大为提高,十余年后回到家乡,看到当年自己刻的佛像,感到好些地方都应当修改,完善,便拿起工具,进行打磨,谁知他一动工便受到那些烧香拜佛的善男信女们的阻拦,不准他“伤害”佛祖,他说这尊佛是他敬造的,自己是为了使他更加完美而进行修饰,决无“伤害”之意。那些信众们根本不听他的,仍然不准他“胡来”,他又坚持要干,双方发生冲突,而对方人多势众,将他扭送官府。明朝的时候资州降格为资县,县大老爷听了双方的陈述,“顺从民意”,将石匠打了四十大板,逐出县境。他忍着伤痛,到了成都大慈寺,找到方丈大德法师哭诉自己的冤屈,大德法师说:“你挨了打吗?该挨嘛!你才挨四十板子,若是我来,最少都要打你八十大板!你不想想,佛陀的法相是千变万化的,你当初敬造成什么模样就是什么模样,人们接受了他,他就具有了神的尊严,就成了不可侵犯的神灵,神灵都能随便改造吗?你不挨打,谁挨?”一席话说得石匠恍然大悟,便削发为僧,拜大德法师为师,法名修利。修利和尚晚年回到家乡,在大佛岩下搭了个茅舍,每天向着他自己打造的“怪佛”顶礼膜拜,非常虔诚。“怪佛”也大显神通,保佑他活了103岁。[ 本帖最后由 碧水烟雨 于
13:42 编辑 ]【君可见漫天落霞*名利息间似雾化】
&百年沧桑母子酿
清代乾隆年间,资州七贤街有位姓毛的落魄文人,名翰章,雅好诗词歌赋,以墨客骚人自况而自号“毛骚”。此公才华横溢却文星不显,累试不第,迫不得已而团馆教书,到离城十余里路的牛寨溪李家花园教私学。毛先生嗜好杯中之物,教书时也是一面授课一面饮酒,颇具名士风度。他的学生中有个胖子娃儿名叫曹俊堂,经常都用瓦罐装些酒来,送给老师喝。那酒色泽金红,酸甜适度,香气芬芳,回味悠长。毛先生平时精神不振,记性不好,爱打瞌睡,喝了此酒便神清气爽。他越喝越上瘾,问学生是哪里买的,学生说是自己家中酿制的。他要拿钱给学生,学生说这是他母亲叫他送来给先生提神醒脑的,不收钱。毛先生便亲自登门致谢,见是一个烧酒作坊,家中只有母子二人,其母孀居多年,祖无恒产,却继承了曹家祖传的酿酒秘法。她要求毛先生给此酒取个名字,先生说:“普天之下,芸芸众生,只有你母子二人有此绝招,就叫‘母子酒’吧!”并赋诗一首:“烟波渺渺雾飘飘,富贵神仙国舅曹。母子辛劳酿玉液,开怀一醉红毛骚!”母子二人连声称谢,并将毛先生写的这首诗装裱后悬挂于烧坊之中,从此人们便将此酒称为“母子酒”,又叫“红毛骚”,后来又喊成“红茅烧”、“富贵酒”,在文人雅士和殷实富户中备受青睐。光绪年间,被慈禧太后称为“字妖”的川南名士包弼臣在资州任学政(相当于地区教育局长)。此人嗜酒如命,对母子红茅烧情有独钟,常将酒液装入紫砂壶内,随时都要啜几口。他爱写字,但是没有喝酒便无精打采的,写的字也软绵绵的,毫无神韵;一旦喝了红茅烧酒,他便神采飞扬,写的字龙飞凤舞,笔酣墨畅,力透纸背。他学生名叫骆成骧,一天早上向他请安的时候,他正在饮酒写字,见到得意门生来了,便即兴在宣纸上写了“巴蜀红茅烧赤壁”,作为上联,叫学生作对,骆成骧便对以“曹刘煮酒论英雄”,包弼臣听了连声叫好,夸赞学生才思敏捷,必成大器。后来骆成骧果然独步鳌头,大魁天下,中了状元。光绪二十一年,状元公回乡省亲,资州州牧高培谷和学正包弼臣为之设宴接风,包弼臣叫曹家专门精酿了两坛红茅烧相庆,在宴会上推杯换盏,喝得精光,使得母子红茅烧更加盛名远扬。民国初年,骆成骧被推选为四川省议会会长,客居成都,与赵熙、林山腴、徐子休等十二位社会名流结为“五老七贤”,经常聚在一起诗酒唱和,讥评时政,而每次聚会都是以状元公从家乡带去的母子红茅烧助兴。赵熙说:“这酒很怪,最合我们这些酸文人的口味。包夫子是字妖,写的字是妖字;我们这些老朽被人视为怪物,就喝这种怪酒吧。”但曹俊堂母子二人的后辈恪守“祖规”,将其酿酒秘法定为“传儿不传女,传媳不传婿”,还限制产量,使得此酒益发珍贵,成为富贵人家之奢侈品。母子红茅烧供不应求,便有许多烤酒作坊冒名顶替,甚至连仁寿、井研、荣县、内江、安岳等周边各县也争相仿造,一时间“红茅烧”成了酒的代名词,而原汁原味之正宗母子红茅烧则只有资州曹氏一家。解放后,曹俊堂母子的后人已经传到第八代,在上世纪的五十年代小打小唱地在乡间生产了一段时间,后来便受到“文革”风暴“割资本主义尾巴”的冲击,一度停产,其技艺也几近失传。改革开放后,由红茅烧第九代传人发起,以技术作为投资,与原资中县重龙酒厂主管生产和技术的副厂长李建平等人联合,组建了“四川母子酒业有限公司”,产品一问世便声誉鹊起,好评如潮。古人曰:“劝君更尽一杯酒”,“与尔同消万古愁”,当年毛骚公开怀一醉,明月清风,几多概叹;于今红茅烧再展风姿,蜀水巴山,尽占风流![ 本帖最后由 碧水烟雨 于
13:50 编辑 ]【君可见漫天落霞*名利息间似雾化】
资中地处巴蜀腹地,却鬼使神差,与两位文化名人的砚台结下了一段奇缘。这两方砚台一是苏东坡用过的端砚,一是曹雪芹用过的脂砚。苏东坡的砚台长33厘米,宽22厘米,厚4厘米。砚台正面的上端是浮雕的龙马图,只见波涛滚滚,龙马奔腾,但龙马的背上不是背的洛书,而是以阴阳太极图取而代之。砚台的边壁刻了一行小字:“鹤田处士之贻,东坡宝之。绍圣元年。”
砚台的背面刻了一幅苏东坡的像:头戴斗笠、手扶竹杖,作行走状。像的左边有段跋文:“端州石研,东坡先生携至海南,元符三年自儋耳移至廉州之琼,持以赠余为别。岁月迁流返往,先生言论邈不可即,倩工镌先生造像。为瓣香之奉云尔。崇宁元年十二月十九日琼州姜君弼谨识。”从这些文字记载可以看出:这方砚台最先是让雅号“鹤田处士”的高人于绍圣元年(1094)送给苏东坡的。元符三年(1100),苏东坡从儋耳移至廉州,又将此砚转蹭给门生姜君弼。次年,东坡去世,姜君弼见物思情,写下了这段跋文。斗转星移,苏东坡去世已经八百多个年头了,此砚风风雨雨,更换了多少主人,飘流了多少地方,是难以想象的。此砚后来飘到了四川省资阳县,现在又归藏于资中。我的朋友姜公醉,资中人,30年前在资阳糖厂工作,用一件厂里发的工作服同别人交换到一本清拓龙门二十品的字帖;后来,又用此贴与人交换到一幅张善子画的老虎图;再后来,又用“老虎”同一个资阳人换到这方砚台。幸好他没有再换了,要不,这件珍贵的文物不知又会飘列什么地方去了。姜公醉,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现为内江书画院二级美术师。苏东坡800年前将此砚送给一个姓姜的。800年后又依旧落到姜姓人的手里,莫非天意?另一方名砚是曹雪芹用过的,其遭遇更富传奇色彩。此砚最初出现在苏州街头一个地摊上,为明代万历年间的著名文人王犀登所得,转赠给秦淮名妓薛素素,还在砚上刻了一首古风。后来,薜素素人老珠黄,此砚即离开了香巢,在一些江南文士中辗转流传,传到清朝康熙年间,曹雪芹的祖父曹寅任江南织造,权势显赫,此砚便轻而易举地传到了他的手中,取名“脂砚”,雍正初年,曹氏两次抄家,唯有脂砚无人问津,曹雪芹便带回北京,在他“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地写作《红楼梦》的时候,脂砚与他朝夕相伴,因而他的书房除了名曰“悼红轩”之外,又叫“脂砚斋”,《红楼梦》的最早评点者还以此作为“笔名”,成为著名的“脂评本”。曹雪芹死后,时过境迁,此砚又落入了晚清文物搜藏家端方之手。1911年,端方奉旨入川,到了资中,当时武昌起义已经成功,他在资中陷于困境,为了疏通赵尔丰和四川有关人士的关节,便委托总文案夏寿田、文案刘师培、朱三等人选了几挑碑帖字画和秦砖汉瓦、宋椠元刻等一类名贵礼品,送往成都。可是这些人走后不久,端方就在资中天上宫被鄂军杀了,那些珍贵的古董也就下落不明了。在这三个文案中,名气最大的是刘师培(字申叔,号左庵),章太炎对他的评价是“此人若死,中国读书种子绝矣!”足见其声望之高。可是,这“读书种子”后来又攀附袁世凯,为“筹安六君子”之一,于是人们在谴责他政治投机的同时,又连带指斥他的个人品德,说他“谋”了端方的宝,所谋的宝物中就有脂砚。其实,刘师培受了冤枉,因为事隔三十来年之后。此砚再次流入地摊,在重庆化龙桥出现,被白申甫购得,带往北京,后来又被张白驹买去,几经周折.解放后归于国家;现珍藏在吉林省博物馆。水流千遭归大海,饱经沧桑的古砚啊,你终于得其所哉![ 本帖最后由 碧水烟雨 于
13:52 编辑 ]【君可见漫天落霞*名利息间似雾化】
板板楼是个集餐、茶、旅于一体的客栈,早在宋朝就已经有了,是资中最为古老的一家千年老店。据《通志外纪》记载:“赵逵生于南渡之后,性聪明,身矮而麻,尚质朴,好读书。年八岁,随父自内江徙资中盘石县北街居住,夏日夜凉,常绕街吹笛为戏。是年时疫流行,一日逵吹笛至北街茶肆,老妪与言:‘近有五人来店吃茶,见吹笛过,各迴避,自后疫遂止,疑即五瘟使者’。又一秀士,貌类炳灵公,入茶店嘱老妪云:‘赵逵有济贫之心,必获善果。’言讫忽不见。后日逵至店,老妪具述其言,逵闻径赴庙谢空中云:‘来年转对大廷,必魁天下,三年当入相,后为获府尚书。’”这是一个神奇的故事,说的是赵逵青少年之时爱在夏天晚上乘凉的时候在街上吹箫,北街茶馆里有五个吃茶的,一见到他吹箫而来便像见到什么大人物似的,连忙回避了,当时资中正在瘟疫流行,那五个人走了之后瘟疫也停止了,原来那五个茶客竟是五瘟神,知道赵逵今后要当状元,是贵人,所以回避。文中所说的“北街茶肆”便是后来的板板楼客栈,它像马房街的栈房一样,非常出名,虽然不能停放车马,但位处城中,又兼营餐馆、茶馆、酒店,从北门进城的行客都喜欢在这里住宿,但是人员冗杂,既有发迹之前外出求学赴考的李石、赵雄、周冕、骆成骧等文人学士,也有浪迹江湖卖艺谋生的三教九流。清朝光绪十年(1884),南溪县来了个“叙州三杰”之一的饱学之士包弼臣,到资州任学正。由于初来乍到,州官老爷高培谷暂时没有给他解决住房问题,便临时住在板板楼的上官房。他听人说了赵状元吹箫驱鬼的故事,感慨系之,便在学署门前写了副对联:假胜地作诗寮,倘子渊有灵,当吹起洞箫,助予叠韵;得诸生为雅友,问郑虔何事,只斟满斗酒,与尔消愁。他的“雅友”中有个骆成骧,特别的聪明好学,看了这幅对联,说道:“老师写得实在是好,但只写了王褒,没有写赵雄,未免美中不足。”于是包弼臣便为板板楼客栈也写了一副:纯而后肆,读制策万言,重文艺尤先器识;正以祛邪,听长笛三弄,为芦生即动鬼神。此联由板板楼老板刻成木牌,挂于茶肆,生意更加兴旺。光绪十二年(1886),成都来了两个歌妓,一个叫花相,一个叫花君,住在板板楼,艳帜高张。这时包弼臣早就住到官署去了,但他生性豁达,经常都要到两个“花姑娘”的寓所去“小红低唱我吹箫”,怡性陶情一番。有一次包大人心血来潮,把骆成骧也带起去了,骆成骧不由心慌意乱,面红耳赤地说:“你是老师,为人师表,怎么把我带到这里来了?”又向花相姑娘说:“小生乃一介寒士,尚望小姐海涵。”花相姑娘说:“你们这些读书人最爱装穷叫苦了,口口声声自称寒士,难道还要我来施舍几个给你济贫是不是?”包弼臣笑着说:“今天是老夫办招待,你分文不出,尽管开心地玩吧。”两位“花姑娘”听说骆成骧是包夫子的学生,便扭着要他题诗相赠。他说“老师在此,学生哪敢放肆?”包弼臣说:“写两副对联吧,我们一人写一副。”二位姑娘连忙铺纸磨墨,包夫子提起笔来,略加思索,写了副集句嵌名联,上联是“花开堪折直须折”;下联是“相见时难别亦难”。花相乐得拊掌而笑,在包夫子的老脸上美美地亲了一口。接着轮到骆成骧了,他无可奈何,连称“献丑了!”便在纸上也写了一句“花开堪折直须折”,花君姑娘很不高兴地嚷道:“跟着你老师写,算什么本事?”骧成骧笑了笑:继续写道:“君问归期未有期”。此言一出,连包夫子都连声叫绝。民国年间,板板楼仍然长盛不衰,茶馆里高朋满座,每天都有打围鼓的,打金钱板的,讲评书的,说说唱唱,热闹非凡;旅馆里面则是做小生意的,看相算命的,卖药治病的,杂耍卖艺的……样样人物都有,内中不乏奇人异士。有个“莽老道”,外地来的(不知是什么地方的人),一年四季都穿件破棉衣,打双光脚板,卖药为人治病。他的药有两种,一种是治病的草草药,一种是麻醉猪狗的“三步倒”。此药是搓成胡豆大小的药丸,外面裹点碎肉,丢给狗儿吃,狗儿一吞下去,走不出三步路就四肢无力,咚地一声倒在地上,烂醉如泥,狗事不醒了。猪儿要用三颗,走上五步便会醉倒,不动不哼,任随盗狗、盗猪贼摆弄,所以此药卖价较高,也不轻易卖出。他本人经常都要炖狗肉吃,可能就是用他的“三步倒”麻醉到的野狗。他治病的方法也与众不同,那些药物大多是金银花、铁线草、鱼鳅串、兔儿草一类普普通通的草草药,竟然治好了很多疑难杂症。更奇的是他有时连药都不用,别人向他求治时,他便在脏兮兮的身子上东搓西搓,搓下很多污秽之物,捏成一个小团,叫来人拿回去冲水喝,喝了就好。来人半信半疑,回去试着喝了下去,果然病就好了,使得很多人都将他视为活神仙。后来他住到了君子泉的观音阁,但白天仍然爱到板板楼喝茶、喝酒。他酒量颇大,有一次他同九和尚在君子泉吃狗肉汤,九和尚带了五瓶泸州老窖与他划拳,他故意“拳风不顺”,一输再输,输一拳就喝一杯酒,喝了一杯又一杯,直到第五瓶酒都要喝光了九和尚才发觉上了当,把酒瓶抢了过去,看到里面只剩下小半瓶了,连忙一口喝下肚去,然后将空酒瓶向着一株黄桷树甩去,酒瓶便像飞镖一样,栽进了树身里面。莽老道笑了笑,用筷子夹了一块狗肉丢进口里,然后反手一甩,将两只筷子像箭杆一样齐唰唰地射入了酒瓶子的瓶口之中,九和尚惊呆了,好半天才回过神来,倒身拜在莽老道面前,连称小子有眼无珠,要求拜他为师。他却哈哈大笑,疯疯颠颠地跑到重龙山山顶上的永庆寺去了。从此之后人们才知道这个奇怪老道不仅会医,还会武。莽老道俗姓李,在资中住了十多个年头,快到解放的时候忽然没了踪影,不知混到哪里去了。在板板楼客栈住宿的众多客人中,还有一种“脚夫”,又叫“安岳棒”。这些人成群结队,到资中收骨头,各个糖坊挑漏杆水,酒坊收酒糟、甑脚水,晚上便到板板楼住宿,睡在没有床的“地铺”上面,第二天天一见亮便挑着那些资中人不要了的东西离开栈房,从双龙、骑龙、孟塘、龙江、周礼、石湍到安岳。这些人身穿土布长衫、吊裆裤,头上包块长长的白帕子,足蹬草鞋,腰杆后面吊一个“棒槌”布包,里面装着煮熟了的沙梗子红苕,饿了就在路边的幺花店要点热开水,啃两口红苕喝一口水,以此充饥。“阔气”一点的就到商店里买点麦子粑儿就着“跟锅汤”吃。所谓“跟锅汤”,实际上是炒了菜之后的洗锅水,里面有点油珠珠,使这些痨肠寡肚的脚夫们沾点“油荤”。据说陈希同的曾祖父就是一个如此穷苦的下力人。板板楼旅馆现在还在,但面目全非,从前的木瓦建筑变成了钢筋水泥建筑,并且只有旅馆,没有餐馆、茶馆了。[ 本帖最后由 碧水烟雨 于
13:53 编辑 ]【君可见漫天落霞*名利息间似雾化】
TOP&苏东坡非议孔子坐椅榻
苏东坡是一代大儒,敬孔子若神明,却对文庙中的孔子塑像坐在椅子上面提出非议,说道:“古者坐于席,故笾豆之长短,篮簋之高下,适与人均。今土木之像既已巍然其上,而列器皿于地,使鬼神不享,则不可知:若其享之,则是俯伏匍匐而就也。”这是什么意思呢?原来孔夫子生活的春秋时代我们的老祖宗还没有将凳子椅子发明出来,人们只能“席地而坐”,即坐在用“缁布”织成的席子上面,论道言事。这种缁席长约八尺,如果与客人交谈,便另铺一张客席,席与席之间相距一丈左右,交谈和走动都很方便。顾炎武《日知录》说:“古人席地而坐,引身而起则为长跪,首至手则为拜手,手至地则为拜,首至地则为稽首。此礼之等也。”古人的坐姿也与现代人的坐法不同,他们是将双膝跪在地上,臀部贴在脚后跟上,这才是“坐”;若是双膝着地,挺直腰身,双股不挨脚跟,是“跪坐”;跪而挺腰耸身,便叫“跽坐”。概而言之:古人的“坐”就是“跪”,只是跪法略有不同而已。如果谁要臀部着地,双足前伸,那不叫坐,而叫“箕踞”,是一种放诞无礼傲视对方的表示,如荆轲刺杀秦始皇不成,身被八创,“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古人不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是绝不会如此“无礼之极”的。古人的“席地而坐”还有一种讲究是“虚坐尽后,食坐尽前”。就是说在与人言谈的时候尽量把身子坐在后面一点,以示虚怀若谷,谦恭有礼;在就食进餐的时候便要尽量把身子往前面挪一点,以免汤汤水水把席子搞脏了,因为盛食的器皿长短高下都是与宴饮者的间距相均衡的,既繁缛,又方便,所以苏东坡幽默地揶揄那些“巍然其上”的土木之像,若要享受人们的供品,只能“俯伏匍匐”才能就之,那有辱斯文的“吃相”该是多么的狼狈,多么的滑稽可笑啊!苏东坡是如此的讥讽嘲笑,另一位儒学大师朱熹也毫不客气的说:“夫子像设置于椅子上已不是,又复置于台上,到春秋释奠,却乃陈篮簋笾豆于地,是甚义理?某几番说要塑宣圣坐于地上,如设席模样,祭时却自席地,此有甚不可处?每说与人,却道差异,不知如何……宣圣本不当设像,春秋祭时只设主祭可也。今不可行,只得设像坐于地,方始是礼!”由此可见:将孔子圣像坐于椅上是违礼的,只有将孔圣人跪坐于地,才合礼仪。朱熹的观点难以被人接受,推行不开,他便只好在白鹿书院塑了一尊孔圣人的跪坐之像,这才是真正的尊重孔子、尊重历史。其实塑造孔子跪坐之像并非朱熹一人,岳飞的孙子岳珂在其《愧郯录》中记道:“少时闻之先人云尝至郑州谒列子祠,见塑像席地而坐,则并以告之,以为必不得已,而塑像则当仿此,以免于苏子‘俯伏匍匐’之讥。”又说:“闻成都府学有汉室礼殿,诸像皆席地而跪坐,文翁犹是,当时琢石所为,尤足据信。”他还嘱同僚杨玉休在四川帮他“并得先圣三师三像,木刻精巧,视其坐后两蹠,隐然见于帷裳下,然后审其所以坐者,果为跪而无疑也。”除了岳珂说的郑州和成都那些众多的跪坐之像外,资中也有一尊“另类”。资中文庙的孔子塑像非常特殊,他既不跪,也不坐,而是站,免得跪也不是,坐也不是,受人非议。这种创意在全国都是独一无二的,并且是有根有据,理直气壮的,因为诸多史料记载“孔子师郯子、苌弘”,孔子适周,“学乐于苌弘”……而苌弘又恰恰是资中人(《史记》、《左传》、《四川通志》、《资州州志》等十余种典籍均有记载)。孔子毕生提倡尊师重教,在老师的故里,他自然要身体力行,站而不坐了。资中的孔子站像取自唐代画圣吴道子绘的“至圣先师图”恭立作揖之式,古人作揖的方法有多种,《周礼》、《夏官司士》写道:“孤卿特揖:大夫以其等,旅揖:士,旁三揖。”“特揖”是一个一个地作揖;“旅揖”是按等级分别作揖;“旁三揖”是对许多人笼统地作揖三下。《周礼》、《秋官司仪》又写道:“士揖庶姓,时揖异姓,天揖同姓。”(参见邓拓《燕山夜话》)“士揖”是手前伸而稍向下;“时揖”是手向前平伸;“天揖”是手前伸而稍上举。资中文庙孔子站像取的是“天揖”,生动地再现了作为万世师表的孔夫子彬彬有礼、尊师重教而平易近人的圣洁丰姿。【君可见漫天落霞*名利息间似雾化】
《红楼梦》梦结东元寺
1911年11月27日,“小河沟里翻大船”。清室重臣,时任粤汉、川汉铁路督办大臣的端方,在远离京畿的四川资州城内被湖北新军身首异处,一时朝野震惊。两年之后,资州忽然冒出一个谁也没有见过的神奇人物,此人衣衫褴褛,状如乞丐,到处游逛,像个幽灵。他姓甚名谁,干啥的,从哪里来?谁也不知道,因为他只会“哇啦哇啦”地指手画脚,是个哑巴。他虽然走街串巷,行踪诡秘,却又循规蹈矩,不偷不抢,久而久之,人们也就见惯不惊了。奇怪地是,这“哑巴”后来竟然开口说话了!他自称姓王,名叫照心,祖籍湖广麻城县孝感乡,一生下地就是哑巴,但他自幼信佛,父母亡后,他就到峨眉山和普陀山烧香、许愿,经一位老和尚指点,叫他到资州广结善缘,必有善果,果然前几天就梦见了观音菩萨,用杨柳枝蘸了三滴净瓶中的圣水,点入他的口中,醒来之后就能说话了。当时的资州人是很憨厚的,对于这番胡言乱语,几乎深信不疑,尤其是那些观音菩萨的善男信女们,更是兴奋万分,将此事添枝加叶,广为流传,越传越远,越传越神,似乎显圣的不是观音,而是他这能够说话了的“哑巴”。于是那些大户人家的太太奶奶们,都想见他一面。他也趁机四处游说,用自己声哑能说话的亲身经历,宣扬“人有诚心,神有感应”,劝人行善。不久,他就募集到一笔资金,在离城20里的苏家湾修了个小巧精致的琴泉寺,自任龛师。后来他又在紧靠城边的东元山上修了个东元寺,搞得更加有声有色,香火鼎盛。东元寺分前后两个大殿,分别供奉着观音菩萨、眼光菩萨、十八罗汉、燃灯古佛,还有使小娃娃们最为喜爱而又敬畏的“二十四孝”盒装塑像;此外,寺内还有个小佛堂和客厅,陈列着王摩诘写的“人到蓬莱第一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奥尔德.石塔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