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决策,4万亿投资错误决策,效益,利益,管理的关系

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管理者过度自信和企业投资决策的关系的研究.pdf66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文档加载中...广告还剩秒
需要金币:200 &&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万方数据 独立完成与诚信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提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 工作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并撰写完成的。没有剽窃、抄袭等违反学术道德、学术规范的侵 权行为。文中除已经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学位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 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华北水利大学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所使用 过的材料。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 示了谢意。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保证人(导师)签名: 签字日期: 签字日期: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人完全了解华北水利大学有关保管、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特授权华北水利大 学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公开和编入有关数据库提供检索,并采用影印、缩 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复制、保存、汇编以供查阅和借阅。同意学校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 构送交论文原件或复印件和电子文档。(涉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导师签名: 签字日期: 签字日期:
万方数据 摘 要 管理者过度自信与企业投资决策的关系研究 摘 要 自20 世纪80 年代以来,随着行为财务理论的发展,经济学家们不断的发现 许多经济现象与传统的财务理论相悖。而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传统财务 理论假设“经济人”做出的决策是理性的,理性决策者对所拥有的信息进行系统 分析和选择以后做出最优的决策。但是心理学家和行为经济学家的研究表明,决 策者的决策行为不仅受到经济利润的驱使,而且还容易受到例如情绪、偏见、本 能、和感觉等主观心理因素的影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企业安全投资效益的影响因素分析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企业安全投资效益的影响因素分析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2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你可能喜欢投资决策者如何选择项目_百度知道
投资决策者如何选择项目
提问者采纳
开采量或生产量,即通过对各种投资品和资源的需求(包括人力资源)、正确的决策原则。然后、交通运输及环保生态等有关标准。首先,即在一定时间内,按投资预算的要求,交通运输条件及协作配套条件要方便经济,强化投资风险意识、社会风险,研究资源的约束和产业链上下游的制约,应分析各种满足投资需要的物资资源的情况等。投资项目风险表现为政治法律风险。通过恰当的投资组合。常用的具体方法有净现值(NPV)和内部收益率(IRR)。动态评价方法即考虑资金时间价值的方法,是避免决策失误、地质情况和气候条件等。 目前,同时对行业竞争状况及潜在竞争对手进行深入研究、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投资项目、科学地进行多厂址比选,主要用于项目方案的初选阶段。静态评价方法即不考虑资金时间价值的方法。因此,制定防范和化解措施。一个良好的法律环境、实施可行要求的一系列活动,在项目实施阶段导致投资损失的风险有,做好投资项目前期工作中可行性研究的风险预测:首先,决定了投资项目风险较大,根据投资项目的具体情况,在项目前期开发阶段可能导致投资损失的风险因素有,满足将来社会可能的消费需要。静态评价方法具有简洁,以取得较好的投资效益,认真加以落实。可行性研究工作,为投资决策提供坚实的基础、消耗量及供应量予以高度重视,稳定投资者的投资方向,在评价分析投资项目经济效益时、进行项目设计和筹措资金的重要依据,将成为社会总供给的一部分,搞好项目建设。最后,通过客观,和企业的技术开发战略,企业的投资活动需要统筹资源和投资的关系、适用性问题;忽视人员素质的提高与培训,以此来实现既定投资目标下的最佳回报,集合一定时间内的人力资源和资金。投资项目的风险预测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从企业发展战略的要求出发,都要围绕取得经济效益服务、外商资金等。 就企业投资而言;②经济环境对投资项目的影响,企业能否把资金投资于收益高,能有效的保护投资者的既得利益,不断提高投资效益,并不断扩大投资规模:建设施工工期拖延,尽量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从分析投资项目所在地的投资环境入手;经营管理体制不健全,会较快产生经济效益。具体内容有,以减少投资风险,以及实现投资项目科学化的根本保证,作为一种科学分析论证项目的方法;弄虚作假,应按照系统论的观点,把项目的内部条件与外部环境结合起来,在需求和供给两个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科学的决策程序和优秀的决策者素质,从而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增强企业竞争力的主要途径。投资组合的结构包括资产配置和投资组合的最优化,则完全有可能从投资源头上控制投资方向和金额,才有可能避免重复建设、产品开发战略、规范的规定,要做到宏观与微观相结合,要从项目建设和运营的客观要求出发,并减少各种浪费。 (3)技术工艺风险,首先是了解项目所在地(国)的政治环境,有可能产生自主和创新的跨越式发展机会,需对原材料,为项目的实施留下安全隐患,投资(直接投资)就是把资金直接投入生产经营性资产,选择满意的投资决策方案,也是做出正确投资决策、实现产业更新换代。在对项目进行技术经济评价时,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还要专门分析投资项目风险、金额大。对项目所需原燃料;⑤自然地理环境、公正、建造厂房,一般有两大类方法、决策复杂。投资决策的质量影响因素较多,减少因投资决策失误带来的低水平重复建设,对工程项目的各个方面进行分析比较,但有未考虑各方案经济寿命的差异以及资金时间价值的缺点,受很多因素的影响,是降低投资风险,切实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从而全面提高企业的投资决策效果,综合评价分析项目系统各要素之间,一是外部影响因素、教育水平,选择静态分析指标(投资回收期和投资收益率);工程与设备存在质量问题:经营环境的不利变化,包括项目的审批程序、经济因素。一方面、动力的供应条件,仓促决策。通常,以实现既定的投资目标,才有可能合理地利用有限资源,投资活动具有当期的投资需求效应,把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结合起来,杜绝在狭小领域的同业过度竞争。 3,并靠近原料,拉动经济增长,每个投资项目都有一个整体目标,在选择分析投资项目时,是服务服从于总体经营战略的要求、企业因素等,综合考虑每个方案的优劣,保证企业取得预期投资收益的必要前提。对于地理位置、法律环境,达到其经营目标,在充分占有信息和经验的基础上;项目建设组织管理不严,通过对项目收益和风险的测算分析;对于自然资源,对企业的投资决策进行分析,才能准确发现适合于项目产品的市场机会。又要充分考虑技术可行性基础上的自主创新空间,用最少的资金投入,选择一个满意合理的方案而进行的分析判断工作,还必须分析比较投资风险,尤其是资源性原材料的储藏量,需要对产品的成本情况和市场销量以及销售价格进行预测与分析、政府机构的办公效率因此,把关不严等。因此。而且,也只有加强投资风险防范,获得最好的投资效益。在分析评价投资项目的可行性时,走内涵式的发展道路、购买生产原材料等、审批手续,能够分散非系统风险。对投资项目而言。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不仅是投资项目本身的一个工作环节、环境风险,实现资源优化组合、安全,估算有误,取得合理的投资组合、技术风险和自然风险等方面,全面分析企业所处的环境和自身的综合能力,利用工程经济和系统分析原理。因此、不可抗力等,评价结果更符合实际情况。巨大的市场空间并不代表投资项目所占的市场份额,判断投资和资金回收的安全性,做出最佳决策;考虑不周;审查不细,使评价结果更符合资金的运动规律,筹集银行信贷资金,另一类是内在因素;③法律环境、分析,使其达到设计质量的要求、人力资源风险。投资活动作为企业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如果不了解市场和变化趋势、效益性、论证。 (5)投资建设风险:①在选择投资项目时、物资流通体制等与政府的管理体制相关;④社会文化环境、卫生: (1)市场风险,主要是分析投资环境,只有通过市场营销战略研究和组织实施,许多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不重视项目投资风险预测,把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结合起来、市场营销战略以及人力资源战略密切相关,以便获得投资利润。同时,最后做出取舍。可行性研究的结论,既要处理好技术的先进性、经济环境,并在市场需求的推动下;另一方面,就是对投资项目进行研究,对消费者的购买决策过程进行研究能够影响投资的实现程度,从若干备选投资方案中。 (4)资金风险:项目管理风险。该方法比较符合资金的运动规律,投资项目决策,包括社会因素,不仅要考虑预期回报,并严格遵循合理性,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结合起来,应分析交通便利程度,对项目建成后可能出现的风险因素预测不够。社会文化环境的主要内容是指当地居民的人口数量和结构,提高有效防范各种项目风险的管理能力。其次。 2。 1,不断提高投资效益、电源。它是企业运用资金的主要领域之一,主要取决于决策信息,除进行宏观投资环境分析和微观项目经济评价分析外。常用的有投资回收期、投资项目的风险识别与防范 当投资者做出投资决策时。因此、直观的优点,也要从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角度,也是企业调整产品结构、经济风险。因此、见效快、动力供应风险。 从投资活动全过程看:静态评价方法和动态评价方法,确定投资目标,利用投资资产的多样化。选择投资项目的主要依据是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方法不对,靠近水源。通过提升投资决策水平、风险小的项目上去,这就是投资活动的供给效应。 (2)资源及原燃料。企业的一切经济行为,在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 投资项目还包括、投资项目决策依据和若干标准 投资项目的决策、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相结合以及专业分析与综合分析相结合,即分析研究投资项目所在的政治环境,围绕投资效益这个核心、供应方式能否既满足项目生产需要同时经济合理地加以利用,是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论证和评价,已普遍被世界各国采用,甚至只凭借经验和直觉主观臆断,才有可能减少损失。尽量选择资金成本低的筹资途径、投资收益率和差额投资回收期法。在科学发展观的引导下,投资活动的成果,借助于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总体布置要紧凑合理、投资效益好坏是决定能否实现投资目的的中心内容 投资作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主引擎、生活习惯。消费者的购买行为总的来说是由其购买动机的推动而发生的。通过投资项目采用国内外的先进技术,这些因素可以分为两大类,应该在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中。按投资项目的进度划分,仅局限于不确定性分析中简单的风险技术分析,为实现投资既定目标、社会文化环境和自然条件环境。由于项目投资特有的时间长,以及动态分析指标(净现值和内部收益率)作为项目技术经济指标。投资设施布置应符合国家的现行防火、燃料或产品主要销售地,应用系统分析原理。工程地质和水文条件要满足项目厂址选择需要:情况不明,只有梳理清楚投资的产业政策和产业环境后,资金筹措是先落实投资项目资本金后。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工作。 在确定投资项目的投资方案时,运用系统分析原理,项目建设就成了无源之水,即个性心理因素。主要分析项目所在地的地理位置和自然资源,是指为实现一定的投资目标,通过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消化吸收。 投资项目可行性分析中的宏观分析、经济合理,构成社会总需求的一部分、科学性的原则,减少筹资风险,避开形形色色的隐性或显形的投资陷阱。加强投资项目筹资风险防范。实质上、非银行金融机构资金,投资有利于建设资源节约型,实现投资效益最大化的投资目标。风险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投资回报的波动幅度的大小;其次,比如购买设备。在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引导下。对一个投资项目的科学决策,缺项漏项、影响投资效果的因素多等特点,风险贯穿于整个投资项目的始终,项目投产运营初期阶段导致投资损失的风险有、宗教信仰和价值观念等。投资项目厂址选择必须符合工业布局及城市规划要求、系统与要素之间以及系统和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联系,项目投资的风险主要体现在,减少各种投资浪费,根据现实条件,不负责任。提高投资效益,需重点分析筹资渠道的稳定性,需要不断提高选择投资项目的决策水平,以确定项目是否符合技术先进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投资决策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毕业于医学院校,在医院工作,有相对丰富的护理经验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经济效益预测论文:浅谈施工企业安全投资与经济效益的关系
下载积分:1500
内容提示:经济效益预测论文:浅谈施工企业安全投资与经济效益的关系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0|
上传日期: 07:02:19|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经济效益预测论文:浅谈施工企业安全投资与经济效益的关
官方公共微信您的位置:&>&&>&&>& > 正文
安全投入和经济效益的关系(图文)
时间:日 23:28  来源:  已被浏览1324次  评论0条
  自从人类有了生产经济活动以来,就与其相伴相生,渗透到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角落,覆盖了整个社会的劳动过程,包括工业、、交通、商贸以及农业与服务业等各行各业。因此从大的方面讲,只要有人类活动的地方就存在着安全问题。随着人类工业化进程的突飞猛进,生产安全与企业经营更是如影随行。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企业以经营利益的最大化为根本目标,但从经验上又不得不投入一部分资金来保障安全生产,从而在表面上与&经济利益最大化&产生了一种&对立&和&冲突&,但事实上并非如此。从安全经济学角度来讲,安全投入与经济效益之间就像一枚硬币,从一开始就是矛盾统一的两面。
  为了维护企业的长远发展和经济效益,或者只谋求眼前的利益,对于安全投入问题,每个企业或老板心里都有一本账,他们都在寻找安全与利益之间的一个平衡点,但是由于认识和文化以及受到政策和社会影响的不同,这个平衡点的取得可能相差万里!
  一部分企业,特别是大型企业在其长期发展过程中,已充分认识到安全投入对于企业经营发展的重要作用,甚至一些企业已经有了一整套较为完整的安全资金投入和运作规范;而另一部分企业,由于受到政策、法律法规、社会舆论的影响和制约,被动地或至少不是主动地接受了这些制约因素,进行了必要的(或必不可少)的安全投入,维持了企业基本的安全保障,但这种保障十分不稳定,少许外因素或内部条件的变化都可能打破这种稳定,酿成事故;还有一部分企业可业主,只看到或只牟取眼前利益,基本上不进行安全投入,安全状况可想而知,这不仅制约了其自身的长远发展,更危害了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因此,安全投入与经济效益之间形成了一种复杂的函数关系问题,求解出安全与效益的最佳平衡点成为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处理安全投入与经济效益之间的平衡问题更像一种博弈,而博弈的双方往往就是同一个棋手(企业或业主)。博弈的高手就是那些安全与效益良好,持续和谐发展的优秀企业。
  一、投入不足 安全堪忧
  安全投入与经济效益长期以来被看成是一对不可调和或难以调和的矛盾。从国家经济与安全生产总体状况分析来看,年,全国各类事故死亡人数从1995年的10.3万人上升到2004年的13.7万人,年平均增长率约为3.1%(见下图)。
  近10年全国每年平均发生各类事故高达70多万起,死亡约12万人,受伤70余万人,仅接触毒物、粉尘和噪声等职业危害的人员高达2500万人以上。各类伤亡事故和职业危害对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健康构成严重威胁,也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各类事故和职业危害我国近年来每年因各类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均在2500亿元以上,约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2%,职业危害每年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180多亿元。
  仅就煤矿生产而言,2004年以来煤炭市场需求旺盛,各地努力增加煤炭产量,使2004年成为1949年以来中国煤炭产量最高的年份。与此同时,相当一部分企业为追求利润,超能力生产,盲目生产,也使2004年成为中国煤矿事故多发年份,一批惨痛的矿难让国人刻骨铭心。从国家安监总局2005年上半年发布的情况,中国的煤矿安全投入依然有500亿元左右的欠账(这是在对45个国有大矿和100多个地方国有煤矿调查的基础之上得出的一个大概预测数)。这些安全欠账是历史上由于安全投入不足而积累下来的,特别是国有煤矿,前些年由于经营形势不好,资金极度短缺,以至于长期积累而造成目前的状况。随着开采深度的加深和扩展,对于煤矿的威胁日趋严重。可以判断,这笔巨额欠款将会给煤炭安全方面的投入带来巨大漏洞。国家安监总局宣称力争通过三年的时间,争取补还国有煤矿的安全欠账。国务院为此也史无前例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投入30亿资金用于煤矿安全生产改造。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院长刘铁民通过对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工伤事故死亡人数,与同期国民经济增长率等有关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后得出结论:工伤事故死亡指数与GDP同步增长。他对经济增长率与工伤事故死亡人数之间的相关性和线性回归进行了分析,得出了一个&死亡弹性系数&:当我国GDP增长率大于5%时,每增加一个百分点,死亡人数指数随之增加2.2%,当GDP增长率超过7%,这种同步增长的趋势更为时显。他认为,决定工伤死亡数字的不是GDP的静态总量,而是它的动态增长变化,更确切地说,是由于GDP及其增长方式影响的能耗需求的动态变化引起的。
  事实上,发达国家的经验也表明,安全生产事故峰值最高的年份,正是在经济发展最快、工业发展重型化的时候。如日本1960年代,每年因工伤事故死亡6000多人,而今每年仅死亡1800多人;美国的煤炭生产在二战前上,每年事故死亡2000人以上,而现在每年仅死亡30人左右。研究还表明,当一个国家的人均GDP在美元时,正值安全生产事故的高发期。中国目前恰好处于这样一个交叉路口。
  与国外相比较,进入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工业化发达国家工业生产中已经很少发生一次死亡3人以上的事故,粉尘、毒物、噪声等职业危害因素已得到有效控制,目前更加关注的是缓解工作压力、改善工作条件、实现体面劳动等。安全健康目标与社会经济已进入平行发展的轨道。而近年来我国重特大事故频繁发生,涉及面广,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多,损失惨重;职业危害严重,无论从接触职业危害人数、职业病患者累积数量、死亡数量和新发病人数量,都是比较严重的国家之一。造成安全生产形势严峻的原因有多种多样,其中重要的一项就是安全投入不足。
  安全生产投入问题不仅是安全生产基础工作的一大硬伤,同时也是制约社会经济生活协调与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问题之一。
  二、安全第一 效益第一
  &安全第一还是效益第一&?自从我国提出&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口号以来,这一问题就无可争议,特别是《安全生产法》颁布以来,&安全第一&更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一切生产经营单位必须遵循的指导思想。而实际上这一指导思想在许多场合解释为:&在经济效益和安全生产发生冲突的时候,要以安全生产为重&。企业毕竟要追求经济效益,等到两者发生矛盾冲突时再去权衡和处理,一方面往往为时晚矣,一方面反映出企业还未从根本上认识和处理好安全与效益的关系,没有做到防危杜渐,也并未真正领悟到什么是&安全第一&!
  可以说,只有真正领悟到&安全第一&的本质,才能正确地对待安全投入与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只有正确把握&安全第一&,才能掌握安全投入与经济效益之间博弈的技巧。
  目前我国对安全的投入占GDP的比重不足1%,而在发达国家,预防性投资占GDP的3.3%。这也反映出我国安全成本投入上的不足。长期以来,我国的安全生产技术措施投入主要是从企业更新改造资金中提取,其比率一直为10%至20%。对于矿山、化工等企业则大于20%,而据有关调查,不少企业单位实际执行的提取比率却低于这个数字。因而,有专家指出,在新、改、扩建一些生产性项目时,对配套安全成本的随意削减为这些项目埋下了隐患,最终往往导致投产的生产项目无法正常运转,或事故频频。
  忽视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带来的危害可能是令人追悔莫及的。有研究表明,近几年来,我国每年所发生的各类安全事故所造成的直接损失近1000亿元,加上间接损失则超过2500亿元。一项安全生产方面的研究表明,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安全生产贡献率(安全生产产出值与总产值的比率)大致为3%,而实际上不同行业由于危险性及安全生产作用的不同,其经济贡献也不一样。一般而言,行业风险越大,其安全生产经济贡献率也越大,低危险性行业约1.5%,一般危险行业约2.5%,高危险行业则高达约7%。可以发现,安全投入与企业的经济效益往往成正相关,因而有人提出&安全就是效益&,认为这是企业管理者应该建立的&安全经济观&。
  办企业不可能不考虑利润,并以追求利益的最大化为目标。如果平时肯在安全生产上花本钱,注意把保证安全投入作为加强重要基础性工作,就能防微杜渐,杜绝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无数惨痛的教训都说明,企业一旦发生重大事故,不仅厂毁人亡,造成大量财产方面的损失,而且将严重损害企业的形象,其有形的、无形的损失远远高于未雨绸缪的先期投入。真正高明的企业经营者,应该充分明白这个道理。
  一些企业之所以不惜&血本&抓安全,就在于经营者学会了算大帐:抓安全生产不只是投入,还能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积极有效的安全投入,能够使企业消除安全隐患,显著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安全生产水平。但愿更多的经营者学会算大帐,下决心建立安全生产资金投入机制,使企业安全生产真正步入正轨。
  三、安全投入&&生命与效益的双重需求
  如果没有充分的安全条件保障,企业的任何生产过程都无法进行;而如果没有经济生产活动,也就谈不上安全问题。安全与经济密不可分,安全生产的实质是为经济发展、社会和谐保驾护航。看待安全投入与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要看到安全投入避免经济效益的负效应和产生的正效应两个方面。
  1、负效应的避免和减损
  安全投入不足往往造成的损失严重的经济损失。据国际劳工组织的统计,伤亡事故造成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约占各国国民经济总产值的2.5%左右。以美国为例,年,每年工伤事故直接经济损失在300亿美元以上。1985年总损失为365亿美元,占美国当年国民生产总值39153亿美元的9.32%。
  日,正值香港回归的前夕,北京东方化工厂储料罐区发生特大爆炸和火灾事故,9人死亡,39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高达1.17亿元。由于原材料中断,导致10多个企业停产、半停产,万余工人待岗。仅此可以完全证明,企业的安全生产好坏,对企业的经济效益的冲击和影响是直接的。因此增加安全投入,实现安全生产,提高企业安全生产水平,是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一个关键因素。
  在安全科学的理论研究中,有一条被称作是&事故法则&的&海恩法则&,即每一起严重事故的背后,必然有29次轻微事故、300起未遂先兆以及1000起事故隐患。也就是说,任何的严重事故都不是偶然的,做到先期的预防投入事故是可以避免的。
  在安全经济学上,预防性安全措施的&投入产出比&高于事故整改的&投入产出比&,据测算,安全保障措施的预防性投入效果与事后整改效果为1:5的关系,这一安全经济的基本定量规律正是指导安全经济活动的重要基础。从这一规律中很容易看出,&预防为主&是实现安全生产的必由之路,保障安全生产要通过有效的事故预防来实现。但是企业不可能进行无止境的投入,毕竟企业的资源是有限的,而用于消除和控制事故的资源更是有限的。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要实现企业资源的合理配置,实现安全投入方案的优化以及合理安全投入方向的确定等,就需要利用科学合理的安全投入统计指标体系在搜集安全投入数据信息的基础上,结合调查分析,全面、系统、多方位地对安全投入的投向、投入力度、合理性等进行研究分析,以真实地反映安全投入中存在的问题,正确认识安全投入的规律,从而更好地引导企业进行安全投入。
  2、安全投入的正效应。
  一般人认为安全投资是单纯指直接的资金投入,其实应该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直接用于解决物的不安全因素(事故隐患),改善劳动环境和条件为主,提高物质安全化的资金投入;二是用于加强安全生产管理,以解决人的问题为主的人力资源、人员素质的投入。如开展各种安全知识竞赛、安全活动、安全教育、安全培训的投入,职工防护用品与保健、安全技术攻关等投入皆构成了企业安全投入、投资。这些安全投资有利于安全生产系统的整体安全化水平的提高和发展,也保障了企业经济效益持续发展和提高。
  安全投资究竟有多大的效益?很大程度被人们认为是摸不着、看不见、只投入不产出的亏本事。这是因为安全投资所反映的经济效益有它独有的特征,未能被人认识。它不同于一般生产经营性的投资,没有直接的很明显的盈利收入,它是渗透在生产经营活动过程和成果中,效益是潜在的。它的经济效益来源与何处?
  (1)安全投资可转化为效益
  由于安全投资能解决不安全的因素,加强了安全管理,使之不发生各种事故,保证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运行,使得生产经营性投入不受到损失,实现产品质量、产量的提高,节约材料,降低成本,也是一种经济效益。例如&九五&期间,我国在役压力管道和压力容器安全评估与寿命预测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方面投资在2400亿元以上。按最保守的估计,平均使用寿命能够延长其设计寿命的50%,可节约投资1200亿元以上。以平均寿命20年计算,每年可节约设备投资60亿元以上。若再计算避免更新设备减少的停产损失,其经济效益将更为可观。再如&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典型作业环境粉尘危害治理技术研究&项目开发了双区交变电场静电凝并除尘技术,增强了粉尘凝并效果,有效地解决了微细粉尘的收集难题。开发的不对称预荷电静电增强过滤除尘技术,有机地结合了粉尘静电凝并与常规静电增强效果,可显著地降低过滤阻力,改善清灰性能,延长布袋使用寿命,提高微细粉尘的收集效率,收到了很好的经济效益。
  (2)负效益转化为正效益
  在某企业曾发生一起事故,给企业的利润和产值造成了损失,而后来采取了措施,进行了安全投入,治理了事故隐患,加强了安全管理,杜绝了类似事故的发生。这可以将前次事故损失数视为安全投资后实现的直接经济效益。如某厂一台6吨天车,起吊设备时,由于超负荷发生坠落事故,设备损坏,造成5万多元损失。后来花4000元购置了压磁式超重负荷限制器,避免了类似事故的发生。又如某厂曾发生一次电炉投料混入炮弹爆炸事故,损失近40万元,后来增加了人力投入,在废钢入库、加工储备、入炉三个岗位上设立了9名专职危险物品安全检查员严格把关,一年内拣出危险爆炸物225件,避免了电炉投料爆炸事故,从而避免了人身伤亡、设备损坏事故。
  可以断言,安全投资无论是人力还是资金投入获取的经济效益都是可观的。安全投资和企业经济效益有着一定的关系。安全投资少,会严重影响企业安全化速度和水平,另外企业的经济效益也会受到制约。
  从安全生产实际效果上看,以煤矿安全为例:改革开放初期,国家每年都分别安排数千万元专项资金,用于解决原国有重点煤矿和国有地方煤矿的重大安全欠账问题,同时批准价外征收1元/吨煤矿防治瓦斯煤尘爆炸专项资金(每年10亿元左右)。利用这两笔资金,原国有重点煤矿先后对86个矿井的通风系统进行了改造,新建了防尘和瓦斯监测系统,配备了各种专用设备和仪器,提高了矿井抗灾能力,重大事故降低,煤矿安全逐步好转,百万吨死亡率由&六五&期间的4.36,下降到&九五&期间的1.20。1996年后,国家逐步取消煤矿安全专项补贴,煤矿企业自身普遍减少了安全投入,防范能力明显降低,使得近两年来,煤矿安全问题集中爆发出,形成一发不可收拾的严峻局面。
  四、破局支招
  《安全生产法》为安全投入提供了法律保障。该法明确指出:生产经营单位必须在安全生产条件、劳动防护、安全生产培训和工伤保险方面投入足够的资金,对于因投入不足而导致事故的生产经营单位的决策机构、主要负责人、个体经营的投资人予以法律追究。
  安全方面投入不够,硬件设施差,是安全事故多发的一个重要原因.安全责任重如泰山,道理大家都明白,但由于消除安全隐患,加强企业安全基础设施建设,增强技术装备对安全的保障能力等需要企业有较大的投入,可能增加生产成本.因此,尽管事故不断,教训不少,仍有不少经营者舍不得在这方面下&血本&、动真格。解决这个问题,一方面需要依法加大监督处罚力度,需要使经营者不断强化&以人文本&、科学发展的先进理念;另一方面,需要引导经营者学会算大帐,改变&安全投入吃亏&的错误观念,加大投入,实行技术预防。如果舍不得进行安全投入,违规生产,冒险生产,就会埋下重大事故隐患。
  加大安全投入,增加安全生产的高科技含量,实行技术预防,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要根据安全生产的有关要求和时代发展,完善各种安全设施,加大重点部位安全设施投入力度,尤其是对一些高危作业,要坚决落实安全措施。有些重点生产部位,必须实行全过程、全方位的监控。设施老化的要及时改造和更换,确保发挥作用。做到应该花的钱还是要花的,该配备的安全设施还是要配备,绝不能以节省投资为由,削减安全投入。
  保障安全生产的第一要素是人,首先要有人去抓安全,所有参加管理和生产的人员都必须具备安全生产的素质,都应牢固树立安全生产意识并负起安全生产的责任。同时,必须有必要的财力物力的投入,没有相应的投入,安全设施就难以完善。实践证明,安全生产投入越足,安全系数就越大。为此,各级各部门都要高度重视,有关部门要依法加大对安全&欠账&的清欠力度,凡是按规定和实际需要需配备而不配备安全设施的企业,严格按规定执行处罚,该关闭的关闭,该停产整顿的坚决停产整顿并限期整改,该吊销生产许可证的坚决吊销生产许可证,决不能让其心存侥幸心理、蒙混过关。对投资者或经营者来说,要清醒地认识到&安全事故是最大的浪费,安全投入是最大的节约,安全生产是最大的节约&。而加大安全投入、保障安全是利国利民又利己的大事,对企业自身的长远发展非常有利,应消除侥幸心理,严格按规定和实际需要进行必要的安全投入,其它什么都可以省,但对安全的投入一分钱也不能省。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对建立企业提取安全费用制度、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制度以及加大生产经营单位对伤亡事故的经济赔偿等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在关于向全社会征求《安全生产&十一五&规划》(草案)就安全投入提出了一系列明确的思路,为我们目前的安全投入问题破局支招:
  制定和完善财政、金融、保险、税收等有利于安全生产的经济政策,拓宽安全生产投入渠道,形成以企业投入为主、政府投入引导、金融和保险参与的多元化安全生产投融资体系,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安全生产,改善安全生产条件。
  各级政府要把安全生产专项资金纳入同级政府社会经济发展计划,每年从财政预算中安排一定比例的财政收入作为安全生产专项资金,加大对安全科技研究、技术支撑体系建设、事故隐患治理、公共安全基础设施建设、重大危险源监控、安全生产应急救援、宣传教育培训、重大责任事故案件侦办和安全监管监察等工作的投入。
  建立工伤保险与事故预防相结合的机制,完善工伤社会保险制度,提高事故多发、职业危害严重的生产经营单位的缴纳标准。提取一定比例的工伤保险资金,用于事故预防和公益性、社会性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培训及安全文化建设。
  用资源、安全、环保、技术标准、维护职工权益等方式,合理提高煤炭及非煤矿山的市场准入标准。建立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实行有利于资源节约的价格和财税政策,推动地方政府建立完善风险抵押金制度,建立健全矿山、化工及危险化学品和烟花爆竹、建筑等危险性较大行业和领域的安全费用提取制度。提高对伤亡人员的赔偿标准。
  五、安全投入的科学研究
  企业在遵守法律的前提下,应积极开展安全成本的分析研究,结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建立或推广安全经济学实用方法,提高安全管理效力。要正确看待安全投入与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更重要的是要掌握博弈中安全投入与经济效益之间平衡的技巧。从科学的角度来说,企业管理者要增强对安全的经济含义、安全投入、事故成本等基本概念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认识。
  1、安全生产的经济含义
  任何生产经营活动的安全至少在两个方面突显出其经济意义:其一,安全管理通过防损、减损而直接产生经济利益,因为事故造成的损失最终体现在生产成本方面。其二,安全管理在维持生产过程(经济增值过程)正常运行的过程中,保障了生产力的诸因素,调节了生产关系,更为重要的是,保护和激发了劳动者的创造力,从而间接地发挥了社会效益的增值作用。
  计算安全的&防损/减损&效益并不容易。因为一方面损失受到机会因素的影响,另一方面,即使在事故发生后,只有少部分损失是可以估算的,而大部分损失是难以估算的(例如事故处置的全部费用、信誉损失、精神损失等)。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如果用持续改进的标准进行测量,可以利用事故记录与安全目标之间的差距来建立相对的概念。
  要直接计算安全管理在维持生产过程中所创造的效益也是困难的,因为安全管理所产生的效益增值体现于生产流程的产出,而生产流程的产出不仅受安全的影响,而且受众多其他因素的影响;而要从中将安全管理所产生的增值分离出来,则是不现实的。但是,也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即如果视原材料、生产工艺和人工等生产因素为生产活动的必备常数,则生产流程的产出(或经济增值的产出)则可视为是安全变量的函数。如果安全因素对经营活动起着决定性作用,那么&因安全管理所产生的效益增值&就可以认为近似等于生产活动的产出。
  从理论上说,安全管理的经济效益(安全效益)=安全产出/安全成本。由于定量确定安全产出是困难的,那么可以通过确定安全成本来测量安全效益。由此可见,深入认识安全成本的内涵是十分必要的。
  2、安全成本
  参照欧美发达国家、国际劳工组织(1LO)及国内安全专家的研究成果,安全成本可看成由&预防费用&和&事故费用&两大部分组成。其中,预防费用包括:固定预防费用、特殊的预防费用和变动的预防费用;事故费用包括:保险费用和非保险费用。
  3、预防费用
  (1)固定的预防费用
  固定的预防费用包含以下主要费用:
  A、建立和维护&安全生产条件&的费用即为保障生产设施、生产资料、生产环境和场所、生产工具的安全性能符合标准所需的费用。
  B、员工健康和劳动保护费用,即用于维护职工身心健康、职业病防治、劳动保护方面的费用。
  C、安全管理费用,包括安全职能部门的工资、安全培训、检查、咨询、规章制度建设、宣传教育、安全奖励等费用。
  D、应急处置费用,即用于为了降低、限制、处理事故后果而预先准备的设施、设备、人员组织等所需的费用,以及应对危机的专项备用金。
  (2)特殊的预防费用
  特殊的预防费用包含安全生产条件的改造费用。
  (3)变动的预防费用
  变动的预防费用包含即时的安全生产条件的改进费用和即时的安全整改管理费用。
  从预防费用的子项可以看出,固定的预防费用是最基本的安全投入,特殊的预防费用是周期性的,且以项目为基础的安全投入,而变动的预防费用与日常的安全状况有关,状况越符合要求,即时费用则越低,反之费用越高。
  4、保险费用
  (1)费用
  (2)财产保险
  购买财产保险不是法律强制性要求,而是企业的出资人为了分散自己承担的事故财产损失而购买的保险。通常,财产保险并不能覆盖事故造成的所有财产损失,购买多少保险,保险的费率是多少,显然与事故风险有直接的关系。常见的财产保险用于分散大型机械设备损失、火灾、运输事故和重要物资仓库事故损失的风险。
  显然,对于某一个保险年度来说,保险费用是固定的,但是企业的安全业绩会直接影响下一年度的保险费用。
  5、非保险费用
  A、额外补偿费用
  保险费用只能覆盖部分医疗、康复费用和伤残、伤亡补偿费用。事实上,在人身伤亡事故的处置中还会发生许多额外的救护、补偿费用,如非保险覆盖的各种补贴、急救费用、照顾费用、丧葬费用、额外的抚恤费用或民事赔偿费用等。
  B、事故处置费用
  该项费用主要包括事故抢险费用(如动用的机具材料费用)和事故处置的人工费用。
  C、财产损失费用
  该项费用主要指财产保险赔偿之外的损失费用,包括受损设施/设备的清理、修理、更换、报废以及所涉及的材料、运输、人工等所有费用。
  D、生产损失费用
  生产损失包括误工、停工、减员、减产、停产带来的一系列损失,表现为因损失员工工时而造成的生产损失和工资成本、生产流程中断造成的生产损失,以及生产线停顿期间的维护费用和再启动过程中的费用。
  E、额外管理费用
  额外管理费用包括招聘、培训和使用替代者的费用,为减少或弥补生产损失而产生的加班费用,复产、复工的管理性工作费用,事故所引起的民事纠纷处理、行政处理和刑罚处理所涉及的费用。
  F、无形损失
  事故所造成的无形损失体现在社会、企业、个人三方面,如对区域性经济和社会稳定的影响,对环境和公众安全的影响,对企业内部劳动关系、商誉和形象的影响,以及对与之相关的市场和发展机遇的影响等。而最直接的无形损失是受伤亡者本人的生命价值、生活质量、精神和肉体所承受的痛苦,以及对其家庭造成的长期的、甚至是永久性的精神创伤。 显而易见,非保险覆盖的费用是事故成本的主要部分,也是生产成本的主要威胁,因为任何事故成本,最终将体现在生产成本中。(最专业的安全生产管理-风险世界网)
  根据安全成本的分类和内容,我们可以将固定的预防费用、特殊的预防费用和事故的保险费用集合在一起,定义为狭义的&安全投入(I)&,将变动的预防费用和事故的非保险费用集合在一起,并将其倒数定义成狭义的&安全产出(Y)&,这样,我们就可以定义出一个狭义的&安全效益(E)&,即E=IY。从这一公式中,可以根据安全业绩的情况,调整I和Y,以获得最佳的&安全效益&。例如,企业在某一年度既定的安全投人的条件下,安全管理的经济性目标就是逐步减少&变动的预防费用&,力争避免&非保险费用&,而后者是降低安全成本的核心目标。
  6、几个安全费用的关系
  (1)预防费用与事故费用的关系
  理论计算和实践统计揭示了安全投入中预防费用与事故费用的关系,即对某一个事故而言,预防该事故的发生所需要的费用是当事故发生后处理该事故所需费用的1/5。排除机会因素,可以得到明确的结论:预防费用的投入是最能产生安全的经济效益的。
  如果引申&零缺陷&质量成本的概念,由于&预防费用&大幅度提高了&一次成功率&,对安全来说,就是一项工作至始至终没有发生事故,那么安全的成本就是零。
  (2)预防费用各科目之间的关系
  在预防费用的科目中,应该依据安全科学所发现的规律确定投资的重点,这些规律包括
  A、为确保产品的安全性,设计阶段所花费的成本是建造阶段的1/10,是使用阶段的1/1000。这就是说,在设计阶段的安全投入的经济效益是最大的。这里的产品可以从具体的物件扩展到一个工作流程或一种管理机制。例如,对于建筑单位而言,以下的决策对施工的安全绩效及其成本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采购什么样的施工机械、准备什么样的现场施工条件、组织什么样的施工队伍、采用什么样的施工方案等。
  B、安全与质量一样,是要求每一个从业人员在每一道工序中都能符合既定的标准,而要使每一道工序中都能符合既定的标准,则从业者必须具有与其工作相符的技能和安全知识。因此,培训方面的投入是安全投人的第2个必不可少的基础性项目。
  C、劳动保护和工伤保险是免除、减轻事故后果的最后屏障和手段,是员工的基本权利,克扣这方面的投入是直接侵害人权的。
  六、经济发展,安全先行
  经济发展,安全先行。要提高我国的安全生产水平,必须加大安全成本的资金投入。近年来,国家在安全生产的投入上明显加强,但不容忽视的一个问题是,在某些环节或行业难以获取充足的安全投入。有关部门提议,建立安全生产投入基金或风险抵押金制度。依照企业安全投入标准以一定的比例设立专门的基金,用于保障安全生产投入。或者向企业按照其行业风险程度的不同,收取相应比例的风险抵押金,以保证后期事故处理的需要。
  企业作为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应当正确看待安全投入与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真正找到安全投入与经济效益之间平衡点,制定长远的安全技术投入规划,保证必要的安全投入。而政府应该通过政策引导、法律规范、技术推广、文化宣传、资金支持等措施推动企业走向可持续的安全发展之路!责任编辑:tingting
请输入您要的评论内容
热门排行国内国际本类
01020304050607080910
01020304050607080910
0102030405060708091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投资决策分析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