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苹果5.突然像素就不清楚啦 擦拭了镜头擦拭法也不清楚

我怎么感觉我的苹果5像素不清晰,和别人对比了一下,我得照片发黄发亮_百度知道
我怎么感觉我的苹果5像素不清晰,和别人对比了一下,我得照片发黄发亮
我有更好的答案
设置的参数不对,也可能别人的是处理过的
参数怎么设置
打开相机设置啊
用美颜相机会好些
你是不是用了滤镜啊
找不到呀,哪有什么滤镜
没有,啥都没用
镜头的问题吧
看起来不清晰
还行啊。。你是不是没聚焦啊
和别人的对比,别人的暗,显的清晰,我得就发亮
你是不是调了亮度对比度什么的啊
下载一个美颜相机
可能是用久了的缘故吧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为什么许多使用 1300 万、2100 万像素的手机,综合表现不如使用 800 万像素的 iPhone 手机?
截至IP6发布,苹果仍然使用的是800万像素的摄像头,虽然外界对此多有不满,但是在大多数消费者眼中,苹果的800万像素镜头仍然为他们提供了最好的拍照效果。为什么尼康佳能的顶级单反的像素最高一般也不会超过2000万,而那么多的厂商要在小小的一颗手机摄像头上去追求这么高的像素参数?像素高,是否就代表能够提高成像品质呢?相关问题:
按投票排序
173 个回答
首先声明,这是一个纯粹的技术问题,我将和
共同回答这个问题,希望能非常粗略的回答这个问题。首先,第一部分关于sensor,这里讲的将是800w像素的摄像头成像质量也会如此巨大,这里面有多少可以play的空间,而不是讲apple如何做,因为这是谁也不可能知道或者讲出来的绝对商业机密。我们先来看看Image Sensor(图像传感器)如何工作。毫不客气的说,手机和单反里面的Imaging Sensor是设计难度最低的Imaging Sensor,核心技术几乎完全是工艺的问题。因为手机的Imaging Sensor全部采用4T结构的设计。什么是4T结构?一张图解决问题:首先,这个是日本和美国发明的,所以现在行业内做的最好的依然是日本和美国公司。首先,这个是日本和美国发明的,所以现在行业内做的最好的依然是日本和美国公司。几乎所有的手机相机,低到200w,高到2300W,几乎无一例外全部是这样的结构。因为这样的结构相比较6T,7T的结构,Fill Factor(感光率)高很多,支持Global Reset(全局重置)并且如果使用一些特殊技术,也可以实现Global Shutter(全局快门),虽然绝大多是sensor受制于frame rate和on chip ADC的限制,都使用rolling shutter。那么什么决定了一个Image Sensor的好坏呢?那就是感光器件的核心——Photo Diode(感光二极管),Photo Diode的工作原理是利用特殊掺杂的硅,让照射进来的光子激发出电子空穴对,然后利用Transfer Gate(传输门TX)读出。工作原理是很简单的,但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就难了。首先,具体到硅基上的Photo Diode尺寸,究竟该如何设计?设计成什么形状?这几乎没有任何设计工具可以依赖,完全是一次次的实验,而这种实验是以千万美金计算的研发费用。除了Photo Diode的设计之外,感光部分的硅基如何掺杂形成特殊势能,Transfer Gate如何平衡传输电子的势能差和降低噪声,这都十分影响一个Image Sensor的功能。感光质量的好坏,最基本地可以用以下三个指标来衡量:解析力,线性度,和 Dynamic Range。我们经常谈及的所谓800W像素,可以影响的就是解析力,但是解析力并不只依赖于有多少的pixel(像素点)。现在pixel已经小到1-2um的时代,Cross Talk(串扰)和Micro lens的质量才是解析力的关键。如果在总面积一定的情况下,1300W像素的成像质量很可能差于800W。线性度的问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器件的工艺和读取电路的设计,但是常规的image sensor并不是很关心INL。Dynamic Range影响了我们究竟可以拍出多亮的白色和多暗的黑色,最好的体现就是夜间和强光下拍摄的质量。这一项,首先取决于Charge Well的面积,越大则越好。所以小的感光芯片,比如说手机,是没有任何可能拍出好夜景的,这也就是为什么全幅单反都那么大。除了Charge Well的面积,Dynamic Range很大程度上也受工艺和使用时温度的影响和有没有使用Local sensor来校准。所以暗光拍摄的质量和像素的多少,没有很大的关系。如此可以继续得出,发热大的手机,也部分影响成像质量。首先,iphone的摄像头,历来是Sony为其定制的,或者说是apple自己深度参与研发的。Sony最好的工艺(也就是全世界最好的工艺)一定会用在这上面,而我私以为,Apple和Sony在这一部分上是有排他协议的。也就是说,Apple的摄像头,用的工艺是不同的,或者可能是Apple深度参与设计的,依赖起点就比较高。其次,由于高度保密,我们无法知道iphone的pixel究竟是如何设计,Micro lens是什么排布。虽然官网上很笼统的标注了pixel的大小是1.5um,但是pixel里Photo Diode的形状和面积,尤其是在面积一定的情况下,如何和Charge Well进行trade off. Transfer Gate如何layout,所有这些关键参数,我们根本无法知道。除了上面所说的这些,在硬件上,一个良好的读取电路对保证成像的线性度和低噪声是很重要的,而这一部分,Apple也下了大工夫。几年前ISSCC做ADC的best paper得主现在就在Apple工作。而且在整机设计,比如说消除串扰,散热方面,Apple也做到了业界最好同样是1.5um的pixel,表现出的成像特性也会千差万别。所以直接用Apple精心定制的800w和其他手机的800w相比较,是比较业余的做法。除了Image Sensor,影响相机成像的还有DSP,而Apple在这一方面,是领域内的专家,如何做一个好的ISP(Image Signal Processing) ,Apple是很有信心的。甚至我认为Sensor部分和ISP的设计是一体的,这个概念是法国人提出的可计算电路,就是在电路层面实现一部分固定的算法,这个技术现状主要使用在核成像上。所谓的算法,其实就是说,针对某个画面,该用什么样的曝光参数,用什么样的白平衡,哪部分需要提亮,哪部分应该压暗等等,这些都是由手机通过计算分析决定的。这方面的程序就是算法。说白了,就是手机对于摄影的理解能力。之所以说算法才是手机厂商们最终决战的战场,是因为我们手机摄影拍的是jpg,能如实体现照相设备实力的raw文件,在手机摄影这个强调便捷和随意的随手拍市场里(几乎)并不存在。所以我认为,硬件很难拉开的差距,在软件上就完全不一样了。个人之前答过一个类似问题,由于关注该问题的旁友不多,特此怒转相关片段以阐述个人观点:可能有些童鞋还不知道,jpg格式的图片并不会如实地记录了捕捉到的光影,而是经过了相机内部的优化的,raw文件才是相对原始而完整的素材。然而能如实体现照相设备实力的raw文件,在手机摄影这个强调便捷和随意的随手拍市场里(几乎)并不存在。一是因为大多数手机不支持raw格式输出,直接生产jpg文件,所以jpg直接代表着该设备的最终成像质量;二是从市场定位来看,大多数用手机摄影的用户对图片精细度和真实度的需求并不高,因此即使提供了又大又原始的raw格式,人家也不爱用。所以,对于需要将各种光影原始数据直接加工为jpg并保存的手机来说,处理器与算法方面的影响非常大。要知道,在拍摄时,一旦你的测光有问题,导致某些场景过曝或欠曝,高光或阴影部分的细节就会大量损失,画面整体的饱和度和对比度也会明显下降,这时候你的硬件再牛,照片不美观,又有什么用呢?总不能指望随手拍用户各个懂得白加黑减曝光补偿之类的技巧吧。而如果白平衡不准,导致某些照片的色彩偏色,比如白云偏红,绿叶偏黄,美食偏蓝,出现这种破坏意境的偏色,即便你硬件再牛,照片不美观,又有什么用呢?难道指望随手拍用户各个都懂得调色温?手机的色温选择还那么少。再比如说,如果你的降噪处理算法不太聪明,导致夜景拍摄时噪点涂得少,细节损失大,那么硬件上建立起来的优势还会有吗?有些厂商就是这么矛盾。就个人实际使用体验而言(个人接触过iPhone4、4S、5,盖世3、4,Lumia920等旗舰级手机),iPhone在白平衡、测光方面的准确度以及对图片原始素材的处理与加工上是做得非常出色的。这也是iPhone能赢得许多摄影爱好者的芳心的一大原因。空口无凭,我在这里只说算法如何如何,肯定不够直观,也没什么说服力,幸好之前有一组很火的历代苹果手机摄影对比,特此提出来,聊一聊,大家不妨一起看看:首先是微距。可以看到,自3gs开始,iPhone强化了微距功能。这组照片的环境比较理想,因此图片间的差异很微弱,但还是请注意看3gs是否有些欠曝呢?4的饱和度是否太高呢?而同样是800万像素,5的草莓是否比4s的更鲜艳更诱人呢?首先是微距。可以看到,自3gs开始,iPhone强化了微距功能。这组照片的环境比较理想,因此图片间的差异很微弱,但还是请注意看3gs是否有些欠曝呢?4的饱和度是否太高呢?而同样是800万像素,5的草莓是否比4s的更鲜艳更诱人呢?请注意看这组逆光照,通过对比我们不难发现,苹果大概是在4s开始比较明显地针对这类逆光场景应用了请注意看这组逆光照,通过对比我们不难发现,苹果大概是在4s开始比较明显地针对这类逆光场景应用了自动亮度优化(或者更早就有,只不过可能限于硬件或者软件,程度十分有限),因此4s之前的手机拍摄的照片有着大面积的过曝和欠曝,而4s的图片明显比之前的照片动态范围更广,也就是高光和阴影区域保留了更多的细节。但4s还不够精确,因此天空过曝了,毫无细节。之后,5又强调了高光细节的保留,于是照片里有了太阳,但由于后期过大幅度地调整了亮度,但饱和度却不够准确,照片发灰,因此在5S里又针对这类逆光场景调整了饱和度。这组照片是最具有代表性的,能够十分明显地看到苹果手机摄影算法的优化,进化,突破。这张图片也能够明显地看出苹果不断追求白平衡和曝光参数的准确,完美。这张图片也能够明显地看出苹果不断追求白平衡和曝光参数的准确,完美。同样能看到肤色是越来越红润,整体影调不断变暖,亮度优化程序的不断调整,也使背景越来越明亮。冷调的人像虽然清新,但用作肖像,并不是特别耐看的(小清新者除外),毕竟暖调人像更有温度,更让人感到舒服,亲切。值得一提的是这里4白平衡出现了问题,原因不明,可能是智能识别程序判断错误,没有切换到肖像风格的影调上去。这里我们不妨把它看做反例,然后思考这么一个问题:如果拍照时白平衡出现这样的问题,即便它是4000万像素,又能如何?喜欢拍照的都知道,自动白平衡是很容易出错的。如果不注重相机的算法,在某些场合白平衡一旦出错,林志玲很可能就被拍成了暗夜精灵。而往相机上堆再多的像素,也无法将暗影精灵变回林志玲。分辨率再高的暗夜精灵,也只是一只暗影精灵。标题是sunset,也就是黄昏。黄昏就应该是黄的,我们可以看到3gs开始,黄昏才有了黄昏该有的色调。而在4s之后,我们可以看到水面部分是提亮了的。不要小看了这点进步,为了保证准确,程序员们不得不往手机中塞入大量的场景和代码,让相机通过比较分析明白,“啊,这里是日落,光线要黄”,“啊,这里是雪景,要比默认曝光再提高了1ev”,“啊,这是个妹子,肤色要白嫩,prpr…”等等。标题是sunset,也就是黄昏。黄昏就应该是黄的,我们可以看到3gs开始,黄昏才有了黄昏该有的色调。而在4s之后,我们可以看到水面部分是提亮了的。不要小看了这点进步,为了保证准确,程序员们不得不往手机中塞入大量的场景和代码,让相机通过比较分析明白,“啊,这里是日落,光线要黄”,“啊,这里是雪景,要比默认曝光再提高了1ev”,“啊,这是个妹子,肤色要白嫩,prpr…”等等。可以看到相比之下iPhone6的表现非常惊艳,其实从5s开始进步就已经非常明显。控噪方面影响的因素太多,通过算法进行降噪,也是数码相机时代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由于咱没法得到iPhone6的原始raw,所以不好说这里究竟主要得益于哪方面。但低照度下白平衡越来越准确是显而易见的。可以看到相比之下iPhone6的表现非常惊艳,其实从5s开始进步就已经非常明显。控噪方面影响的因素太多,通过算法进行降噪,也是数码相机时代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由于咱没法得到iPhone6的原始raw,所以不好说这里究竟主要得益于哪方面。但低照度下白平衡越来越准确是显而易见的。不得不说,苹果是个懂摄影的公司。它不但有自己的图片处理软件,懂得如何让相片变得好看,而且还在不断优化自己的各种算法。通过上面的组图不难发现,苹果对细节的追求,对极致的追求,是值得尊敬的。Apple把提升成像质量的工作都做在了消费者不容易看见的地方,而不是一味提高像素这种噱头上,这是一种认真,求实的工程态度。尤其是Apple这几年一直在Image sensor方面招兵买马,已经形成了一个实力非常强悍的团队。从sensor到ISP,Apple可以说是下了大功夫的。如果说Apple唯一无法突破的领域,只可能是Apple不像samsung一样有自己的foundry,在technology上没有自主权。所以,iphone 800w像素的高成像质量是事实,这背后体现的是Apple整个公司整个系统超高的工程实力和品质把控,是一个多因素影响的复杂工程。这是真正的硬实力和情怀。-------------------------------------------------------------------------------------------------------------------------------------------最后,鉴于有些朋友略微捉急的阅读理解能力,我强调一下,我并没说apple 800w是最好的,但是和其他普通的800w还有部分1300w比起来,还是有优势的。Apple也不是不升级,你看6 plus不也上浮动镜组了嘛。。。
比起作战性能,我国的大部分军迷还是简单地在对比炮管多粗,能装几枚导弹的初级水平————张召忠(太上局座)语录
很多大神都说手机硬件是多么多么的屌,其实相机程序也很重要啊!前期Lumia Camera拍摄和Camera 360 sight的后期就非常强大!当然俺的是lumia 1020像素比较屌!ps.魅族mx4相机程序真心渣!
友情提示:多图慎点。首先需要澄清,尼康和佳能的中高端单反目前的像素数都在2000万以上了,只不过3000万以上的目前佳能还没有,尼康和索尼都已经有了。高像素无疑会提升照片的解像力,提升细节表现。不过说到像素数就不得不说边际效应,对于35mm相机的cmos来说,2000万肯定不算多,但对于1/2.3甚至更小的cmos来说,这个就很不好说了。不多展开,各位根据使用经验自行判断吧。然后开始答题。开门见山,先抛出一个个人观点。个人认为,手机拍照表现力的关键,并不在硬件上(当然硬件烂得匪夷所思肯定也不行),尽管苹果的硬件也算得上一流水准的。为什么呢?首先,去花钱投广告说要跟苹果PK摄影的,那肯定不会买很烂的感光元件,至少也是一线产品,怎么会有很大的差距呢?而且我觉得吧,大家同样是小弟兰花指,顶级的cmos能比普通的cmos少多少噪点?能高多少档动态范围?十分有限。用过相机大概都会有这么一种感受:只要相机的画幅是一样的,比如1寸和1寸的对比,m43和m43的对比,apsc的和apsc的对比,35mm的和35mm的对比,那么高端机型与低端机型在画质上的差异其实是很小的,小到弄个双盲测试出来保证气死一批器材党和键盘摄影师。因此我认为对于普通用户来说,这些方面的影响都是微不足道的。说到这里有人该问了,既然同尺寸感光元件带来的影像差异微不足道,那不也说明苹果在拍照上的优势只不过是一批果粉的心理作用吗?别急!还有很重要的一个因素没有说,那就是——算法!算法是啥?所谓的算法,其实就是说,针对某个画面,该用什么样的曝光参数,用什么样的白平衡,哪部分需要提亮,哪部分应该压暗等等,这些都是由手机通过计算分析决定的。这方面的程序就是算法。说白了,就是手机对于摄影的理解能力。之所以说算法才是手机厂商们最终决战的战场,是因为我们手机摄影拍的是jpg,能如实体现照相设备实力的raw文件,在手机摄影这个强调便捷和随意的随手拍市场里(几乎)并不存在。所以我认为,硬件很难拉开的差距,在软件上就完全不一样了。个人之前答过一个类似问题,由于关注该问题的旁友不多,特此怒转相关片段以阐述个人观点:可能有些童鞋还不知道,jpg格式的图片并不会如实地记录了捕捉到的光影,而是经过了相机内部的优化的,raw文件才是相对原始而完整的素材。然而能如实体现照相设备实力的raw文件,在手机摄影这个强调便捷和随意的随手拍市场里(几乎)并不存在。一是因为大多数手机不支持raw格式输出,直接生产jpg文件,所以jpg直接代表着该设备的最终成像质量;二是从市场定位来看,大多数用手机摄影的用户对图片精细度和真实度的需求并不高,因此即使提供了又大又原始的raw格式,人家也不爱用。所以,对于需要将各种光影原始数据直接加工为jpg并保存的手机来说,处理器与算法方面的影响非常大。要知道,在拍摄时,一旦你的测光有问题,导致某些场景过曝或欠曝,高光或阴影部分的细节就会大量损失,画面整体的饱和度和对比度也会明显下降,这时候你的硬件再牛,照片不美观,又有什么用呢?总不能指望随手拍用户各个懂得白加黑减曝光补偿之类的技巧吧。而如果白平衡不准,导致某些照片的色彩偏色,比如白云偏红,绿叶偏黄,美食偏蓝,出现这种破坏意境的偏色,即便你硬件再牛,照片不美观,又有什么用呢?难道指望随手拍用户各个都懂得调色温?手机的色温选择还那么少。再比如说,如果你的降噪处理算法不太聪明,导致夜景拍摄时噪点涂得少,细节损失大,那么硬件上建立起来的优势还会有吗?有些厂商就是这么矛盾。就个人实际使用体验而言(个人接触过iPhone4、4S、5,盖世3、4,Lumia920等旗舰级手机),iPhone在白平衡、测光方面的准确度以及对图片原始素材的处理与加工上是做得非常出色的。这也是iPhone能赢得许多摄影爱好者的芳心的一大原因。空口无凭,我在这里只说算法如何如何,肯定不够直观,也没什么说服力,幸好之前有一组很火的历代苹果手机摄影对比,特此提出来,聊一聊,大家不妨一起看看:首先是微距。可以看到,自3gs开始,iPhone强化了微距功能。这组照片的环境比较理想,因此图片间的差异很微弱,但还是请注意看3gs是否有些欠曝呢?4的饱和度是否太高呢?而同样是800万像素,5的草莓是否比4s的更鲜艳更诱人呢?首先是微距。可以看到,自3gs开始,iPhone强化了微距功能。这组照片的环境比较理想,因此图片间的差异很微弱,但还是请注意看3gs是否有些欠曝呢?4的饱和度是否太高呢?而同样是800万像素,5的草莓是否比4s的更鲜艳更诱人呢?请注意看这组逆光照,通过对比我们不难发现,苹果大概是在4s开始比较明显地针对这类逆光场景应用了请注意看这组逆光照,通过对比我们不难发现,苹果大概是在4s开始比较明显地针对这类逆光场景应用了自动亮度优化(或者更早就有,只不过可能限于硬件或者软件,程度十分有限),因此4s之前的手机拍摄的照片有着大面积的过曝和欠曝,而4s的图片明显比之前的照片动态范围更广,也就是高光和阴影区域保留了更多的细节。但4s还不够精确,因此天空过曝了,毫无细节。之后,5又强调了高光细节的保留,于是照片里有了太阳,但由于后期过大幅度地调整了亮度,但饱和度却不够准确,照片发灰,因此在5S里又针对这类逆光场景调整了饱和度。这组照片是最具有代表性的,能够十分明显地看到苹果手机摄影算法的优化,进化,突破。这张图片也能够明显地看出苹果不断追求白平衡和曝光参数的准确,完美。这张图片也能够明显地看出苹果不断追求白平衡和曝光参数的准确,完美。同样能看到肤色是越来越红润,整体影调不断变暖,亮度优化程序的不断调整,也使背景越来越明亮。冷调的人像虽然清新,但用作肖像,并不是特别耐看的(小清新者除外),毕竟暖调人像更有温度,更让人感到舒服,亲切。值得一提的是这里4白平衡出现了问题,原因不明,可能是智能识别程序判断错误,没有切换到肖像风格的影调上去。这里我们不妨把它看做反例,然后思考这么一个问题:如果拍照时白平衡出现这样的问题,即便它是4000万像素,又能如何?喜欢拍照的都知道,自动白平衡是很容易出错的。如果不注重相机的算法,在某些场合白平衡一旦出错,林志玲很可能就被拍成了暗夜精灵。而往相机上堆再多的像素,也无法将暗影精灵变回林志玲。分辨率再高的暗夜精灵,也只是一只暗影精灵。标题是sunset,也就是黄昏。黄昏就应该是黄的,我们可以看到3gs开始,黄昏才有了黄昏该有的色调。而在4s之后,我们可以看到水面部分是提亮了的。不要小看了这点进步,为了保证准确,程序员们不得不往手机中塞入大量的场景和代码,让相机通过比较分析明白,“啊,这里是日落,光线要黄”,“啊,这里是雪景,要比默认曝光再提高了1ev”,“啊,这是个妹子,肤色要白嫩,prpr…”等等。标题是sunset,也就是黄昏。黄昏就应该是黄的,我们可以看到3gs开始,黄昏才有了黄昏该有的色调。而在4s之后,我们可以看到水面部分是提亮了的。不要小看了这点进步,为了保证准确,程序员们不得不往手机中塞入大量的场景和代码,让相机通过比较分析明白,“啊,这里是日落,光线要黄”,“啊,这里是雪景,要比默认曝光再提高了1ev”,“啊,这是个妹子,肤色要白嫩,prpr…”等等。可以看到相比之下iPhone6的表现非常惊艳,其实从5s开始进步就已经非常明显。控噪方面影响的因素太多,通过算法进行降噪,也是数码相机时代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由于咱没法得到iPhone6的原始raw,所以不好说这里究竟主要得益于哪方面。但低照度下白平衡越来越准确是显而易见的。可以看到相比之下iPhone6的表现非常惊艳,其实从5s开始进步就已经非常明显。控噪方面影响的因素太多,通过算法进行降噪,也是数码相机时代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由于咱没法得到iPhone6的原始raw,所以不好说这里究竟主要得益于哪方面。但低照度下白平衡越来越准确是显而易见的。不得不说,苹果是个懂摄影的公司。它不但有自己的图片处理软件,懂得如何让相片变得好看,而且还在不断优化自己的各种算法。通过上面的组图不难发现,苹果对细节的追求,对极致的追求,是值得尊敬的。这才是情怀。当然,最后特别强调一点,像素的数量虽然没有提升,但不代表cmos工艺水准没有提升。发言完毕。
小厂商之所以单纯追求高像素,不过是因为绝大多数消费者对于相机好坏的判断办法还停留在像素高低。
更新一点东西,iPhone6的cmos大小是4.8*6.1,来源 chipworks家的拆解,这个大小接近1/2了,比之前大了接近一倍(看错了),实际区别不大。因此目前我对iPhone6的拍照水平暂时持观望态度,等待chipworks接下来的分析。-------------------------------------------------------------------------------题主说我答非所问,那我先简单粗暴的给出结论再细说吧。拍照效果苹果并非最好,而是综合体验最好,包括但不限于对焦速度,直出色彩,降噪算法,存储速度等。顶级单反题主指的是速度机,而画质机一般像素都较高,更不用说后背了。iPhone6的体验提升留给下面具体说了。先说下 错误的地方:光学防抖是诺基亚先开始使用的。。国产xshot和iuni U3也有光学防抖模组,都比iPhone早,并且人家金立没凸出来。魅族的CMOS是1/2.3而不是1/2.5的,像素间距也弄错了,魅族是1.2um堆叠式,并且也算错了。微单级已经很多人吐槽过了,宾得让魅族有了微单级画质,这个梗我要
你个宾得黑写的文案。堆叠式的进步巨大。像素大小得按平方比较。苹果的效果已经不是最好的了。D600系列也就是掉渣被吐槽多,而宽容度比5D3高两档。D800系列基本是最好的风景机。1DX D4S这种机器是速度机,而非画质机,当然贵在全方面的提升,像素低是为连拍速度做出的牺牲。手机的微距牛,是来自于小底带来的大景深。当然,静物摄影嘛,光线布好了怎么都能拍。来张数毛李卓大师的黑科技,功率不够时间来凑。他可能对前几年的技术比较了解,但不要抱着过时的局限的知识来评判现在的东西。这几年来手机拍照硬件软件上的进步都是巨大的。他可能对前几年的技术比较了解,但不要抱着过时的局限的知识来评判现在的东西。这几年来手机拍照硬件软件上的进步都是巨大的。吐槽完毕。下面是正文本文首发于煮机网:Focus Pixels 自动对焦苹果把这个名字叫的很高大上,直接翻译就是福克斯皮克斯,两大公司名字都在这里了。但根据苹果的视频现场演示,这个自动对焦其实就是加入了摄影界耳熟能详的相位对焦。目前市面上除了即将上市的 iPhone 6 和为数不多几款采用三星 ISOCELL 技术 CMOS 的手机以外,其他的手机都是反差式对焦,或者叫做对比对焦。(单反在使用光学取景器取景时,对焦方式为相位对焦)对于这两个名词,我们仅稍加解释,因为相关内容在网上也有很多。通俗点讲反差对焦就是对焦过程中,对焦镜片来回移动,移动过程中,ISP每秒对几十张到几百张图像进行分析,找出对比度最高的那张,对焦结束。而相位对焦则是通过相位对焦模块直接判断物距,然后将镜片移动到相应位置,对焦结束。看起来还是比较复杂,对吧?我们来做一个实验简单说明一下:拿两支笔,取下笔盖,两手各拿一支,笔尖相向,闭上一只眼睛,讲两支笔由远及近,并让笔尖对上笔尖。再睁开你刚才闭上的眼睛,再次让笔尖对笔尖。多试几次,看看成功率。两只眼睛能够通过视觉上的不同判断距离,即可理解为相位对焦;一只眼睛的情况下只能通过与旁边对比判断距离,即可理解为反差式对焦;笔尖对上,其实就是对焦对上了。当然,iPhone 这次的对焦并不像单反,而是 CMOS 内嵌相位对焦点的方式。对焦速度方面,手机中可以参考三星 S5;而如果想要感受区别,可以去试试索尼 NEX-7 和 A6000,同样一块 CMOS,有无相位对焦点的区别。最后,我们简单粗暴的给出结论:iPhone6 比以前 iPhone 对焦更快。(诶诶诶,你们别打我啊)能带来什么好处?拍照方面我们就不说了,这里我们说说拍摄视频。由于反差式对焦需要反复比对,因此不管是在拍照还是在拍视频方面,都会出现「呼吸效应」,也就是模糊-清晰-模糊反复几次,而加入了相位对焦,可以直接对焦对上,对于拍摄视频中主体的来回移动,不易出现「呼吸效应」,从而使视频看起来更舒服,实际效果也更好。这里加一点不负责任的猜测,800W是为了相位对焦,由于目前CMOS上相位对焦点受光线条件影响较大,因此更大的像素点有利于在弱光下也能相位对焦。光学防抖关于光学防抖,技术方面笔者已经在中简单粗暴的给大家讲述了。但如果我们把目光放的更大一点,我们会发现,这么有用的技术,在手机上用的并不多。近年来,在手机上大规模使用并宣传光学防抖的是诺基亚的 lumia 系列的一部分机型,但由于刚上市那段时间诺基亚的算法和优化问题,导致 lumia920 的成像当时被戏称为「晚上一条龙,白天一条虫」,也让不少人对手机上的光学防抖第一印象不太好。事实上,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手机拍照的最重要性质是记录。在这个前提下,夜景拍摄中,光学防抖远比大光圈来的实在得多,其他条件相同情况下,费尽心思做到 F1.8 光圈很可能还不如 F2.4 光圈带光学防抖夜景效果好。但由于种种原因,搭载光学防抖的机器,并不算多。iPhone 6 plus 的光学防抖,将带来的是手机界高端机器的全面光学防抖,小编认为原因有二:一是「苹果800W光学防抖,我们1300W光学防抖」;二是「苹果都摄像头突出了,我们摄像头突出也没关系,反正王自如和老罗都认为苹果是地球最好的手机。」这样对于各方都有利,手机厂商多了一个卖点,也不担心被批外形;消费者能够在实际使用中有更好的效果。其他简述:720P 下的 240FPS 主要和 CMOS 特性有关,苹果有这个需求索尼就做得出来。未加入 4k 视频拍摄可能也与苹果要求有关,目前来看 1080p 也暂时够用,苹果暂时有魄力拒绝索尼 4k 方面的推广。800W 像素是槽点,预计白天画质与 iPhone 5s 甚至 iPhone 5 区别不大,精细程度不一定比得上其他厂家一票高像素旗舰机型。延时摄影主要需要担心的是手机被盗。以下是小编继续简单粗暴的总结:更快的对焦速度,更好的夜景效果,iPhone 6 依然是这个世界上拍照最易用的手机之一,但如果仅论画质,将有不少手机超越 iPhone 6,我们有了更丰富的选择。而在 iPhone 6 的推动下,光学防抖会在接下来的一年时间里,在各品牌中高端手机中慢慢普及,对厂商和消费者都是利好消息。接着是我个人吐槽部分:其实就画质而言xshot花大价钱买来的算法以及IMX214和镜头防抖模组,在画质方面,比iPhone强,无疑。魅族MX4从样张上来看,宽容度比iPhone强,精细程度不弱于iPhone。三星1600W像素的机器,也不会弱于iPhone6.iPhone只是综合表现好。800W带来的是更快速度的保存,更方便的连拍,以及好那么一丢丢甚至已经看不出多少优势的高感。好处在于,拍完以后都说“哎呀,这个图就是我想要的效果”,一方面是脑补,另一方面也来自于苹果的色彩管理。但真就画质而言,真不算最好的。如果题主还要固执的觉得iPhone画质最好,松下CM1秒iPhone三条街差不多吧。
原因很简单,影响拍照表现的因素很多,但基本上来说不包括像素数量——除非你要打印很大张的照片或者海报。一般用户的显示器或者手机,也就是200万像素,就算是的显示器也不到400万,要全屏显示一张800万的照片也需要做个下采样。因此对于在手机或者普通电脑显示器上看照片的人来说,800万还是1300万还是更高,真的没区别。这些不断变大的数字,只是厂家的营销词语罢了。所以对于任意一个厂家来说,都可以这么说,800万的拍出来的效果不一定比1300万、2100万的差。真正影响成像质量的是“像素尺寸”,像素尺寸越大,噪声越少,成像质量越好。单反相机的夜间成像远胜于普通数码相机和手机,最主要的就是这个原因。当然这里说的“尺寸越大噪声越少”是针对同一代的sensor技术来说,随着技术进步,新一代的sensor能更小的尺寸下表现出相同或相近的性能。另外,影响相机画质的因素还有2大重要因素,镜头和后期图像处理技术。镜头方面我不觉得苹果的会比别人的强多少。因此,如果说苹果的拍照效果比其他家的好,个人觉得最主要的是苹果的图像处理技术比较强。
单就手机显示而言 在几英寸的屏幕上 800万和2k万的区别只有放大后在边缘涂抹能看得出来手机上决定照片成像质量的因素有很多 好的摄像头是基础 最重要得是系统的算法 包括色温 平衡白 噪点等等。这些都是在设计系统时候厂家调教的 都是看不见的 不是光堆硬件就能比的了的这就是苹果的牛逼之处
这个只是大部分而已,本来价钱就不一样,哪来的这么多钱优化,不过放到一些牛逼机器800万强于1300w或者2000w就不成立了。比如NOKIA 1020。抓拍虽然不如ip6,画质特别是细节能力秒掉包括ip6p在内的一切手机。这还是两年前的东西,可见诺记在照相上领先众人多少年了,大众不买账而已。画质好不好看专业原片,缩略图其实看不大出来。看你画质包括不包括细节,个人认为画质应该包括细节,不然30w像素和200w像素有什么进步?
内行文章看着晕,俺给你提供个外行答案:像素不是一切。像素是电子“底片”的颗粒度,就是说,它一张照片最大能容纳800万个像素,而不是说它每张照片都有800万个像素。一张照片像素的多少,取决于镜头的解像力,还有光线的强弱,还有光电转换器的处理能力,过了这三关,才落实到图片上来。这三关里任何一关低于800万,照片都不可能达到800万。因此,在以前使用胶片的时候(胶片的“像素”是碘化银分子,可以概略地视为无限像素),相机最注重的就是镜头口径和品牌,简单说就是镜头越粗,拾光能力越强,镜片越纯净,解像能力越好,即镜头决定图片的质量。如今图片都被限定在800万一千万这样玩闹级的尺寸了,火柴头大的针眼镜头都能胜任,所以大家对镜头不再关注。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相机镜头用什么擦拭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