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所示是示

16. (16分)解:(1)物体通过B点时作圆周运动则有: (2分) 解得: (2分)
(2)物理由静止释放到B点,利用动能定理
(2分) (1分)
(3)滑块从B点开始运动后机械能守恒,设滑块到达P处时速度为,
则(2分) 解得 (1分)
滑块穿过P孔后再回到平台的时间 (2分)
要想实现题述过程,需满足 (1分)
其他类似试题
(2016模拟)预警雷达探测到敌机在20000m上空水平匀速飞行,立即启动质量m=100kg的防空导弹,导弹的火箭发动机在制导系统控制下竖直向下喷气,使导弹由静止以a=10g(g=10m/s2)的加速度竖直向上匀加速上升至5000m高空,喷气方向立即变为与竖直方向成θ角(cosθ=1/11)斜向下,导弹做曲线运动,直至击中敌机。假设导弹飞行过程中火箭推力大小恒定,且不考虑导弹质量变化及空气阻力,导弹可视为质点。试求:
(1)火箭喷气产生的推力;
(2)导弹从发射到击中敌机所用的时间;
(3)导弹击中敌机时的动能。
(2016模拟)如图所示,倾角为α=30°的光滑固定斜面,斜面上相隔为d=8m的平行虚线MN与PQ间有大小为B=0.1T的匀强磁场,方向垂直斜面向下,一质量m=0.1kg,电阻R=0.2Ω,边长L=1m的正方向单匝纯电阻金属线圈,线圈cd边从距PQ上方x=2.5m处由静止释放沿斜面下滑进入磁场,且ab边刚要离开磁场时线圈恰好做匀速运动。重力加速度g=10m/s2。求:
(1)cd边刚进入磁场时线圈的速度v1;
(2)线圈进入磁场的过程中,通过ab边的电量q;
(3)线圈通过磁场的过程中,ab边产生的热量Q。
(2016模拟)为了“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现提供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
(1)以下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将木板不带滑轮的一端适当垫高,使小车在砝码及砝码盘的牵引下恰好做匀速运动
B.调节滑轮的高度,使细线与木板平行
C.先接通电源后释放小车
D.实验中小车的加速度越大越好
在实验中,得到一条如图乙所示的纸带,已知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T=0.1S,且间距x1、x2、x3、x4、x5、x6已量出分别为3.09cm、3.43cm、3.77cm、4.10cm、4.44cm、4.77cm,则小车的加速度a= m/s2(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3)有一组同学保持小车及车中的砝码质量一定,探究加速度a与所受外力F的关系,他们在轨道水平及倾斜两种情况下分别做了实验,得到了两条a―F图线,如图丙所示。
图线 是在轨道倾斜情况下得到的(填“①”或“②”);小车及车中砝码的总质量m= kg。 丙
(2016模拟)10.如图(a)所示,质量相等的a、b两物体,分别从斜面上的同一位置A由静止下滑,经B点的水平面上滑行一段距离后停下。不计经过B点时的能量损失,用传感器采集到它们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b)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在斜面上滑行的加速度比b的大
B.a在水平面上滑行的距离比b的短
C.a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比b的小
D.a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比b的大
更多相识试题
Copyright ? 2011-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17教育网站 版权所有 备案号:
站长:朱建新Hi~亲,欢迎来到题谷网,新用户注册7天内每天完成登录送积分一个,7天后赠积分33个,购买课程服务可抵相同金额现金哦~
意见详细错误描述:
教师讲解错误
错误详细描述:
当前位置:>>>
(2012湖北随州)如图所示,在盛有某液体的圆柱形容器内放有一木块A,在木块的下方用轻质细线悬挂一体积与之相同的金属块B,金属块B浸没在液体内,而木块漂浮在液面上,液面正好与容器口相齐。某瞬间细线突然断开,待稳定后液面下降了h1;然后取出金属块B,液面又下降了h2;最后取出木块A,液面又下降了h3。由此可判断A与B的密度比为(  )A.h3∶(h1+h2)B.h1∶(h2+h3)C.(h2-h1)∶h3D.(h2-h3)∶h1
主讲:李邦彦
【思路分析】
当细线断开后,木块受到的浮力减小,减小的浮力等于金属块B的重力与金属块B所受浮力之差;根据此关系列出等式;木块在液体中最后漂浮,受到的浮力等于自身重力,根据此关系列出等式,二式相比较即可得出结论.
【解析过程】
容器的底面积为S,细线断开后,木块减小的浮力;所以;当木块漂浮在液面上时,浮力等于重力,;所以.
本题考查物体密度的大小比较,关键是对AB进行受力分析,找出AB所受浮力与液面降低的关系,这是本题的难点.
给视频打分
电话:010-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新街口外大街28号B座6层601
扫一扫有惊喜!
COPYRIGHT (C)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题谷教育 版权所有
京ICP备号 京公网安备(2)B1>8B0/3
(3)L=nPP1=4na(n=1,2,3,……)【解析】试题分析:(1)设粒子在OF上方做圆周运动的半径为R,由几何关系知:R=5a由牛顿第二定律:,联立解得:(2)当粒子恰好不从AC边界飞出时,设粒子在OF下方做圆周运动的半径为r1,由几何关系得:,而cosθ=3/5,所以,根据,解得:当B1>8B0/3时,粒子不会从AC边界飞出(3)当B=3B0时,粒子在OF下方的运动半径为r=5a/3,设粒子的速度方向再次射入磁场时的速度方向一致时的位置为P1,则P与P1的连线一定与OF平行,根据几何关系PP1=4a,所以若粒子最终垂直DE边界飞出,边界DE于AC间的距离为L=nPP1=4na(n=1,2,3,……)考点:本题考查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
请在这里输入关键词: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学年山东省日照市高三12月校际联合检测物理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如图所示,质量为的木块在质量为M的长木板上受到水平向右的拉力F作用向右滑行,长木板处于静止状态。已知木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木板受到地面的摩擦力的大小一定是B.木板受到地面的摩擦力的大小一定是C.当时,木板发生运动D.无论怎样改变F的大小,木板都不可能运动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学年山东省泰安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如图,用OA、OB两根轻绳将花盆悬于两竖直墙之间,开始时OB绳水平。现保持O点位置不变,改变OB绳长使绳右端由B点缓慢上移至B’点,此时OB’与OA之间的夹角θ& 90°。设此过程OA、OB绳的拉力分别为FOA、FOB,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FOA一直减小
B.FOA一直增大C.FOB一直减小
D.FOB先减小后增大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学年山东省泰安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如图,AB为竖直面内半圆的水平直径。从A点水平抛出两个小球,小球l的抛出速度为v1、小球2的抛出速度为v2。小球1落在C点、小球2落在D点,C、D两点距水平直径分别为圆半径的0.8倍和l倍。小球l的飞行时间为t1,小球2的飞行时间为t2。则(
)A.t1 = t2
B.t1 & t2 C.v1: v2 =4:
D.v1 :v2=3: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学年浙江宁波鄞州高级中学高三理综第二次物理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R1、R2、R3和R4皆为定值电阻,R5为可变电阻,电源电动势为E,内阻为r.记电流表的读数为I,电压表的读数为U,当R5的滑动触点向上移动时(
)A. I变大,U变小B. I变大,U变大C. I变小,U变大D. I变小,U变小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学年浙江宁波鄞州高级中学高三理综第二次物理卷(解析版)
题型:计算题
冰壶赛场在比赛前需要调试赛道的冰面情况。设冰壶质量为m,冰壶与合格冰道的动摩擦因数为μ。调试时,测得冰壶在合格赛道末端速度为初速度的0.9倍,总耗时为t。假设冰道内有一处冰面出现异常,导致冰壶与该处冰面的动摩擦因素为2μ,且测出冰壶到达赛道末端的速度为初速度的0.8倍,设两次调试时冰壶初速度均相同。求:(1)冰壶的初速度大小和冰道的总长度;(2)异常冰面的长度;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学年浙江省高三1月阶段检测物理卷(解析版)
题型:计算题
如图所示,一质量为1 kg的小球套在一根固定的直杆上,直杆与水平面夹角θ为30°。现小球在F=20N的竖直向上的拉力作用下,从A点静止出发向上运动,已知杆与球间的动摩擦因数?为。试求:(1)小球运动的加速度大小;(2)若F作用1.2s后撤去,小球上滑过程中距A点最大距离;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学年云南省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图中a、b、c、d为四根与纸面垂直的长直导线,其横截面积位于正方形的四个顶点上,导线中通有大小相等的电流,方向如图所示。O点磁感应强度的方向 (
)A.沿oa向上
B.沿oc向下
C.沿ob向右
D.沿od向左欢迎来到21世纪教育网题库中心!
如图所示,质量M,中空为半球型的光滑凹槽放置于光滑水平地面上,光滑槽内有一质量为m的小铁球,现用一水平向右的推力F推动凹槽,小铁球与光滑凹槽相对静止时,凹槽圆心和小铁球的连线与竖直方向成α角。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铁球受到的合外力方向水平向左* X; G$ `7 c9 K. Z4 bB.凹槽对小铁球的支持力为$ b. @! H/ N! f8 L6 V7 HC.系统的加速度为a= gtanα1 j6 D* O0 i# O+ ?' i* FD.推力F= Mgtanα* R, @0 ?: T% T
解析试题分析:由于小球与凹槽相对静止,所以小球的加速度与整体加速度相同,其合外力应该为水平向右。根据小球受力情况如图.可以求得加速度,所以C正确,B错误。整体分析得,所以D错误。考点:整体法、正交分解求加速度点评:此类题型考察根据对小球受力分析从而求出其加速度然后利用整体法求出整体的受力情况。这种根据隔离法、整体法求解情况在习题中经常出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佐伯俊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