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荒股票是否在中山民政局建立商场

股票/基金&
腾讯不相认监管层喊停 中山证券“零佣通”下架
作者:林巧
  本报记者 林巧 深圳报道
  3月27日火热上线的“零佣通”,并没有熬过28日的夕阳。
  中山证券号称“带您迈入零佣金时代”的“零佣通”,从上线到下架,不到48小时。
  在28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中山证券近期推出的“零佣通”服务涉嫌违规,证监会已叫停。有关情况,证监会将进一步核查,并视核查结果依法处理。
  对此,中山证券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暂无回应,但公司的产品是合法合规的。”
  但是,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旋即发现,中山证券官网已找不到“零佣通”的痕迹。
  业内人士表示,“零佣金”一直是行业最忌讳的称谓,监管部门喊停是情理之中。尽管中山证券“零佣通”目前首发失败,但至少给行业敲响一记警钟―经纪业务的转型已经刻不容缓。
  “零佣通”夭折
  上周四欢喜上线的“零佣通”,周五先是差点成为“无人认领”的孩子,然后更是直接被证监会“灭了”。
  对于“零佣通”的坎坷身世,业内人士表示,一方面是来自同业的压力;另一方面是来自监管的压力。
  上周五日间,市场还在对“零佣通”热议不已之际,腾讯自选股的相关澄清更让市场大跌眼镜。
  腾讯在声明中表示,与中山证券的合作仅限于在腾讯手机客户端“自选股”中提供交易入口,后端服务完全由中山证券自行提供,与腾讯公司无关。报道所涉及的“零佣通”与“小贷通”均为中山证券自行研发运营的产品,与腾讯公司无关。
  “证券公司有百来家,腾讯只有一家。”深圳一家中型电子人士认为,证券公司对于腾讯、等互联网大腕而言,就是一个进军金融领域的切口,很难成为战略合作伙伴的关系。对于的尝试,前者基本是由上至下全员出动去做,而后者接洽的只是其中一个部门,甚至是一个小团队。
  “互联网公司对我们的客户数量根本看不上眼,更别谈什么为他们引进增量客户,反而是我们对他们的客户垂涎三尺。”上述券商人士称。
  实际上,中山证券与腾讯的“合作”一直也是犹抱琵琶半遮面。
  “我们早就知道是腾讯了,他们一直宣称是"某互联网巨头"。”广东一家老牌券商经纪业务总部人士认为,“零佣通”确实是针对通过“腾讯?自选股手机移动终端”开户的客户享受零佣金特权,腾讯的自选股平台也确实为其开放了接入口。这样的关系在其眼中就是“合作”关系。“对于腾讯今日的声明,有点让人摸不着头脑,不过关键要看大家对"合作"的定义是什么了?什么样的程度才叫"合作"。”上述人士表示。
  被腾讯否认后,证监会也在周五下午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予以叫停,将进一步核查,并视核查结果依法处理。
  “光看到"零佣金"三个字,我就觉得不妙。”内地一家大型券商经纪业务人士认为,尽管近年来,券商之间经过多次佣金战后,佣金费率已降至“地板价”。在上海、北京、深圳等一线城市,佣金费率早就降到基本无利可图。其间,“零佣金”也曾出现过,但马上被监管部门喊停。“枪打出头鸟!降价甚至是赔本买卖,在行业都是不可否认的事实,但要低调。上述人士称。
  2013年下半年伊始,从(,)推出的“万三”非现开户、(,)推出的“万二”佣金宝后,也曾被爆出将推出网上、手机开户,近似“零佣金”的尝试。尽管国金为此曾受到行业自律组织“接见”,德邦证券也否认推出“零佣金”,但证券公司确实一直在试探行业佣金费率的底线。
  “零佣金”趋势不可逆
  几乎在腾讯自选股否认与“零佣通”有关的同时,腾讯自选股APP发布安卓3.0 版本,新版本中增加股票交易功能,首批接入的七家证券公司为国金、中山、中信、海通、同信、民族和湘财。
  对国金证券“万二”的佣金宝,证监会发言人邓舸表示,“属公司自主行为”;对中山证券的“零佣通”,证监会发言人则指出,“涉嫌违规,证监会已经叫停”。两者同属佣金费率降价促销的行为,监管部门的态度迥异。
  一位接近中山证券的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零佣通”的定价实际上没有超出相关监管要求。
  该人士认为,根据相关规定,“证券公司向客户收取的佣金(包括代收的证券交易监管费和证券交易所手续费等)不得高于证券交易金额的3‰也不得低于代收的证券交易监管费和证券交易所手续费等。”
  而证券交易所网站公示的收费标准也规定“不得高于成交金额的0.3%,也不得低于代收的证券交易监管费和证券交易经手费”。
  2014年期间,证监会机构部巡视员欧阳昌琼在首场证券系统代表委员记者见面会上表示:“到目前为止,具体规定佣金收取标准的只有2002年证监会与原来的国家计委、国家发布的《证券公司佣金收取标准的通知》,规定证券公司收取佣金的标准上限不得超过千分之三,下面设了底不得低于收取监管费用以及交给交易所登记结算机构相关费用。
  “意味着,"零佣通"的佣金标准下限只要涵盖规费就是符合以上通知及交易所相关规定,就不触及违规。”上述人士指出。
  “还是"零佣通"的名字太敏感了。”内地一家上市券商深圳分公司经纪业务人士认为,尽管行业认为经纪业务的通道费用很快免费,“零佣金”的趋势已基本确立。但这个趋势是渐变的过程,不可能一步到位。
  “越来越多券商牵手互联网企业,互联网最明显的特征就是能快速减低成本。”一家中型券商互联网金融事业部人士表示,互联网的规模经济作用下,券商的佣金成本直线下降,行业佣金费率的平衡也会受到巨大冲击。“我们已经做好"零佣金"的心理准备了,目前正在抓紧金融产品、投顾服务的相关升级工作。”
  着眼创造“有价值”服务
  该人士认为,当经纪业务不能从通道收费后,一定要创造“有价值”的服务增收。
  业内人士表示,中山证券本次试水“零佣通”,主要是互联网时代对传统金融经营模式冲击的体现。尽管“零佣通”目前存在合规与否的争议,也与国金证券的“佣金宝”存在问题相似,部分业务还需临柜办理,老客户销户尚需回原营部办理,手机客户已指定营业部造成异地客户办理需临柜的业务困难等。但这些问题都只是政策的变动问题,未来只要监管进一步放开,就不存在业务障碍。
  对于证券公司经纪业务而言,已经到了转型的最关键时刻。无论中山证券“零佣金”是否就此停滞,都给行业敲响了一记警钟。
  值得一提的,在中山、国金、德邦等券商纷纷试图“刷新”行业佣金费率之际,北京、深圳等地一些大型券商则表示,“暂时没有要做互联网的打算”、“不会降价,以服务为主”等。
  华泰证券研究员华莎在相关中指出,与大型国有券商相比,中小尤其是民营券商具有拥抱互联网的天然优势。主要体现在,证券行业佣金水平的持续下滑,严重地侵蚀了中小券商的盈利能力,大券商可以通过资本业务和资本中介业务进行对冲,而中小券商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借助外部力量完成转型具有现实意义。再者,中小券商规模偏小,营业部数量也少,进行互联网化改革不仅阻力较小,而且改革的成本较低。此外,民营券商往往对科技潮流较为敏感,愿意尝试新鲜事物。
  尽管“零佣通”目前被喊停,但业内人士认为离下一个“零佣金”相关的产品已经不远。(编辑 卜坚)
暂无专家推荐本文
同时转发到我的微博
将自动提交到和讯看点,
请输入您的观点并提交。
请输入您的观点 168字以内
同时转发到我的微博置顶我的观点
每日要闻推荐
社区精华推荐
精彩专题图鉴
网上投洽会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手绘大连,我的记忆地图,大连
&&&&&&大连像是胶东半岛丢在东北南端的飞地。1904年日俄战争爆发后东北全面开禁,而早在半世纪前,中原百姓已开始"闯关东",胶东半岛的山东人则选择越过浅浅的海峡来到170公里外、当年被称作"青泥洼"的地方。多数人稍作休整、继续北上,少部分人则留了下来。老大连管海峡南边的胶东叫"海南家",那些漂洋过海的移民则被称为"海南丢儿"。
&&&&&&&日俄战争后,整整40年,地图上的大连被涂成日系的颜色,大连成了日本的关东州。作为侵华的桥头堡,日本人投入巨大精力经营这个城市。"二战"后,日本把向西方全面学习的成果留给了大连。无论中山广场的公共建筑群,还是南山、高尔基路、黑石礁的日本别墅区,甚至像东关街、北京街这样的中国人区,多少都能看到西化的影子。
"海南丢儿"的粗犷率真,加上和风欧式的建筑外观,半个世纪的殖民岁月留给大连的是一座海蛎子味儿十足的远东巴洛克滨海小城。而它留给我的记忆,却是在这幅历史庞杂的地图上十分个人的生活细节,是敲了红点的枣馒头、码头长鸣的汽笛声、四月烟台街的香椿芽、以及无数次被父亲领着画遍城市的街巷……
市政厅:大连近代史的起点
这片区域是大连最早开发的城区;而那有着灰绿色坡顶、文艺复兴风格的市政厅对我而言,却全是关于海洋生物的记忆。
到24日,为纪念大连市与日本北九州结为友好城市5周年,“世界的昆虫”特别展览在大连自然博物馆举行。展品由北九州市自然史博物馆提供,门票3毛钱。那段日子,胜利桥和博物馆之间的团结街走满了大人和孩子,那是老自然博物馆最后的辉煌。11年后,烟台街1号的大连自然博物馆旧馆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又3年,新馆矗立在滨海的黑石礁。
毗邻黄、渤两海的大连,它的博物馆自然是以海洋生物为特色。昏暗的灯光、略带惊悚的清冷、酱色的木框玻璃展柜、浓重的防腐剂气味,庞大的鲨翅鲸骨……旧馆的一切至今令我思恋不已。
这座有着灰绿色坡顶的文艺复兴风格博物馆,是大连近代史上里程碑式的建筑。它建成于俄占时期的1900年,曾为“达里尼”市政厅,那是沙俄统治大连的最高行政机关。“达里尼”俄语意为“远方”,这是殖民者在远东的怀乡之所。俄国人在1905年日俄战争结束前焚毁了整栋建筑,但日本人将它修复如初,并改为满蒙资源馆。
满蒙资源馆取代了市政厅,预示着这条今天名为“俄罗斯街”的市政区刚刚兴起就逐渐走向沉默。日本人占领大连后,极为认可俄国人的规划,这一切要归功那位工程师出身的市长萨哈罗夫。可随着城市发展,这片靠近港口的区域不能再满足日本人的需求,所有的主要行政机构逐渐南迁至城市腹地后,整条街被纳入“满铁”的势力范围。今天只有临街的船舶技术学校是当年的老建筑,其余皆是臆造品,甚至作为这一带地标的艺术展览馆也是拆除重建的。真正的好东西其实是隐藏在后面的海洋街、烟台街、光辉巷的满铁职员住宅。
小编指点:胜利桥北俄式建筑群
中东铁路是沙皇俄国营造大连城的雏形,大连就位于中东铁路的最南端,以港建市。1899年“达里尼”市建立,到1905年日俄战争前,巴洛克式的城市已初具雏形。如今以俄罗斯建筑为主的胜利桥北建筑群,是沙俄殖民在大连最为集中的一处遗迹,很值得看看。
①达里尼市政厅:位于烟台街1号。曾是大连自然博物馆旧址,但目前已荒废多年,不对外开放,建筑后半部有小部分被拆除。
②满铁总裁官邸:位于团结街1号。作为达里尼市政厅官邸修建,随着日俄战结束,日本将它作为新成立的满铁总裁公馆,到日先后有17任总裁居住于此。首任总裁后藤新平以“生物学原则”经营台湾闻名,他在20个月的任期内,有16个月是在这栋官邸中度过。现为船舶技术学校。
③沙俄东清轮船会社:位于胜利街35号。这栋富有人情味的德式小楼是我心中大连最美的建筑,抢眼的深色大屋顶和白石衬托的红砖墙,使得这栋日耳曼民居风格建筑始终是胜利桥一带的地标。遗憾的是,1996年,该建筑被拆除重建,改作了艺术展览馆,并在2002年成为大连市第一批保护建筑。
④满铁职员住宅群:位于烟台街、海洋街、光辉巷。这一带的住宅并不打眼,但毕竟是早期建筑,比起大连别处洋房更纯粹。2010年底政府已开始清理附属建筑,要去看请趁早。
⑤罗锅桥:位于火车站北。它是大连最早的钢结构桥梁,1931年由日本人建造。桥北头是黑嘴子码头,当年闯关东的“海南丢儿”大多在这里上岸,所以从黑嘴子到北岗桥之间的地区形成了一处集散市场——大菜市。在我小时候,桥面还是花岗岩条石铺就的,车行在桥上咯噔咯噔的。
小编指点:欧罗巴区:成为地标的圆形广场
大连最著名的中山广场就位于俄国人规划的欧罗巴区中心;小时候,父亲常领着我在广场周围写生,那时,广场跟周围街道、居民的联系是非常紧密的。
1898年沙俄强租旅大后,迅速以大连港为起点进行了市区规划。为了便于运输,中东铁路从大连站向东铺设了一条通往海港的专线通道。这段铁路利用天然沟壑将城市划分为北部的行政区与南部的欧罗巴区,两区之间惟一的通道是一架名为露西亚街的木桥,桥南北两侧各形成一个扇形广场。日俄战争后,木桥被拆除,取而代之的是一架名为日本桥的钢筋水泥五跨拱桥。1945年,为庆祝光复改称胜利桥。小时候,父亲常领着我从桥上走过,或在桥下写生。我记得桥南总是竖立着两块高大的手绘广告牌,上面造型夸张、色调绚烂的海洋生物令我敬畏、又充满遐想。如今父亲已60岁了,他总怅惘地道:那样的时光再也没有喽!
胜利桥是个天然的分水岭,把市政厅南部与高级居住区给分开了。
胜利桥南上海路的尽头是大连最著名的中山广场,它就是俄国人规划的欧罗巴区的中心,在俄、日时代分别被冠以“尼古拉广场”、“大广场”的名字。与其并行分布着6个广场,每个广场皆以自身为圆心,向周遭发射出多条大街与其它广场连接,从而构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网。中山广场有10条放射大街,至1935年,广场周围已矗立起10座经典的公共建筑:正金银行、大和旅馆、大连民政署、关东递信局、英国领事馆……除了英国领事馆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被拆除改建为金融大厦外,其余都保存完好。这10座建筑风格强烈,暗合着近代世界建筑风格的演变,审美和历史价值都非常高。我在翻看家庭相册时发现,当年的广场跟周围街道、居民的联系是非常紧密的。正金银行拜占庭式穹顶还是厚重的草绿色,广场中心老派的石质水池尚未拆除,退休老人聚成一堆堆地打着牌,游人慵懒地坐在树下的木质长椅上发呆,在城市西部的星海广场建好之前,各种节庆活动也常选择这里……而如今已成为区域性金融中心的中山广场,带给我的只有隔离感。
中山广场西侧数百米高坡上的友好广场在60多年前被称作“小广场”,它只有7条放射状街道。与中山广场不同的是,这里一直是一个交通广场。上世纪80年代以前,叮当作响的有轨电车从这里驶向中山广场。打我记事起,这里已是一丛花坛,后来上面立起一对花岗石雕像,印象中是一个骑在海马上的非洲女人。我还曾坐在石像下画广场北边的基督教堂,那时它已被改作文化馆。上世纪90年代中期,大连的父母官从欧洲取经回来在这里下了一个“蛋”,就是如今的水晶球。虽然粗笨,却也使友好广场有了一个鲜明的标志。
那时的友好广场小且温馨,和附近的天津街、中山路一同构成了大连的文化中心。新新照相馆、朝鲜族文化馆、进步电影院、中山区文化馆、友好电影院分列广场四周。广场西南角新新照相馆的橱窗里常年挂着笑容灿烂的照片,它西边是一家摄影器材商店,父亲在那里花125块钱买下了他的第一台相机:北京产的长城牌——年轻的他省吃俭用,终于在结婚前一天把它买下来。
小编指点:胜利桥+欧罗巴区
中山广场共向四周辐射出10条道路,大连地标建筑有相当一部分集中于此。中山广场与友好广场之间可步行,中山广场东侧为鲁迅路。
①胜利桥:位于长江路134号。如今在桥西并排修了一架新桥来缓解交通压力。即便是今天,这里仍是大连最美的桥。桥下是火车站通往大连港的铁轨,很怀念小时候跟父亲站在桥上看码头的吊车和桥下的火车头。透过胜利桥观看桥北的大连艺术展览馆曾是大连一景。
②大连邮便局旧址:位于胜利桥南广场东南角。有高台阶,可俯瞰中山广场。它曾长期作为大连市邮政局办公楼使用,现在为网通营业厅。
③中山广场十大建筑:可重点游览正金银行(中国银行)、大和旅馆(大连宾馆)、大连民政署(花旗银行)、朝鲜银行(工商银行)、玉光街教堂等。
④满铁建筑:满铁的历史几乎就是一部大连的近代史,最值得寻访的有:满铁总部(沈铁大连车辆段)、满铁图书馆(大连图书馆鲁迅路分馆)和铁路医院。此外,附近的李经方故居(鲁迅路4号)、进步电影院、友好电影院、基督长老会堂(现为肯德基餐厅)都值得一看。
天津街:曾经繁华的商业文化中心
从欧罗巴区的圆形广场,到天津街,再到青泥洼桥,是这个城市早期规划的日本人高级居住区,现在则是繁华的商业文化中心;而我最爱的,是天津街上集中了一批老书店。
位于大连火车站东南、赭红色的九州饭店是上世纪90年代中期的大连第一高楼,老大连仍记得它当年的气派和成堆日本人入住的场面,而如今却被周遭的水泥森林压迫得像个侏儒。与九州饭店一同衰落的,是它东侧的天津街。1945年之前,这条街和当时大连许多地方一样也有一个很日范儿的名字:浪速町。天津街对于大连人就相当于北京的王府井、上海的南京路。上世纪80年代的大连,天津街人流密度大、店铺多,建筑物也没有压迫感,虽然漫长,却不断转弯与一些小路交叉,去往友好广场、中山路、上海路都很方便。在这里不单有天津街百货商店(新中国的第一家大型国有百货商场),而且散布着众多本埠老字号:群英楼、山水楼、苏扬饭店、狗不理包子、糯米香饭店、大连市文物店、新华书店、少儿书店、人民浴池、文化用品商店、虹霓电影院、丽字眼镜店、大连摄影社、天津街食品店、妇女儿童用品商店……
天津街及其周边是大连的文化中心,这里集中了一批书店:大连最大的新华书店;常年充满霉味的古旧书店(我人生第一次自己买书便是在这里,书名是《荣宝斋画谱:叶浅予人物》);专贩艺术图书的艺术书店、外文书店(二楼书架居然有日本原版漫画,但价格极贵);铺着木地板的少儿书店(每逢岁尾,墙壁、天棚垂下来一挂挂年画,挂历充满了整个书店);特价书店(屋里大桌子上永远堆满均价图书)。此外,距离天津街不远的民康街还有一家民康书店,其实我没在那儿买过几本书,但你们不知道我多么怀念它!这是一家私营书店,小、拥挤,店主是位戴眼镜的瘦弱阿姨。民康以出售艺术图书为主,专业程度比起新华书店不知要高明多少!上世纪90年代中期随着城市改造,这个温情的小书店永远地消失了。我家里的《戴敦邦新绘旧上海百多图》、《英国水彩画》都是购自民康书店。
那会儿的大连文物店多质朴啊,位于闹市区,一抬脚就能进去,也不怕人抢。我见过老奶奶领着小孙子拿着一把铜子儿希望能卖个好价钱,趿着布鞋像老猫一样的店员斜了几眼道:“这东西我们库房一缸一缸的。”我这才知道宝贝多了都要用大缸盛,我们家大缸都是来装酸菜的。
天津街入口把头第一家是摄影器材店。上世纪80年代初,在空军16厂试飞站上班的老爸决定利用自己的摄影技术致富,于是翻书学做了一台洗相机。镜头是飞机的照相枪镜头,求人用铝锭车了灯箱,又花了7.2元买了两块放大镜,最后再去摄影器材店买些显影粉、定影液、相纸。为了节省成本,老爸用的多是2元一斤的边角余料,一斤能裁出2、300张3寸左右的相片。从那以后,每个周末都有一个人从友谊街出发,踏着自行车沿海岸线奔赴北郊各村镇:盐岛子、羊圈子、三道沟、大连湾……那时大连郊区一片荒芜,农民相当纯朴。老爸拿着一个镜框,里面装满了亲戚在各地的照片,冒充是为自己的作品开展业务。一张底板洗3张要6毛钱,拍完之后记下姓名地址,下次再来送。农民照次相不容易,送相片的时候,全村人像过节一样。
至于青泥洼桥,百年前,这一带还是一片淤泥漫滩。俄国人选择在这里建造港口城市,从此拉开了大连城市建设的序幕。如今的青泥洼桥是本地头一号的商圈。位于青泥洼西端的渤海饭店建于1974年,这座当年大连第一高楼有12层。因违反中央停建楼台馆所的决定,革委会主任刘德才下了台。正门由本地书法家于植元手书巨匾“宾至如归”,那是我最早认识的繁体字。如今这里被一家平价连锁酒店占据,万幸的是没给染成那个连锁酒店的黄颜色,现在它在青泥洼可谓鸡立鹤群。
小编指点:天津街+青泥洼桥
现在的天津街因为城市改造已衰落多年,只是在其与上海路交汇处的段落能稍微感受到昔日的风光。从中山广场出发沿上海路步行或从友好广场沿友好路步行均可到天津街。大连火车站以北的繁华地带即为青泥洼桥。
①天津街百货商店:位于天津街199号。这家有着架空天桥的商场是新中国第一家大型国有百货商场,曾在上世纪90年代在全国率先提出无条件退货的承诺,但几年前却倒闭了,现在由5个温州人收购成为“新天百”。天百是天津街繁华地段的终点。
②大连市新华书店:位于同兴街69号。书店是1999从天津街搬来的,共5层楼,关于大连历史的图书和地图算是这里的特色。
③交通银行旧址:位于上海路5号。在大连老建筑群未破坏前,这里并不是那么惹眼。谁能想到这栋有80年历史的老建筑,其设计师竟是中国近代建筑泰斗庄俊。
④大连饭店:位于上海路6号。黑森林蛋糕般的大连饭店自上到下充满理性严谨的现代气息。大厦建于1930年,靠近天津街一侧原为妇女儿童用品商店、天津街副食品商店,如今副食店还在,那是妈妈级人物常去的地方。
⑤大连火车站:1935年参照东京上野火车站而建。两侧引桥可直通二楼远眺胜利广场。
⑥常盘桥市场(大连商场北楼):大连人管它叫“大商”,现在整个青泥洼桥地区有名的商场差不多都被大商吞并。大商北楼虽贴了新墙面,但还可以辨认出来老样子。这里一层的食品商场把大连特产一网打尽,游客在这里买特产是可以保证质量的。
⑦三越洋行大连支店(秋林公司):二战后,前苏联占领旅顺大连,1950年代初,面向驻军、专家的秋林公司开张了,主要出售来自前苏联的商品。苏军撤离后,这里就逐渐成为普通的中国商店。
⑧连锁街(胜利广场以西的老建筑群):作为曾经的东大连与西大连之间的过渡地带,这处以日本平民小本经营的商业区,曾经不单单是普通日本市民的购物区,住在西岗的中国人也会走进这里买上几样便宜的日本货。
东关街:大连市民文化的起源地
在城市早期规划中,日本人居住区往西是中国人居住区,住着普通的大连市民;而我印象最深的,是20多年前热闹非凡的西岗市场和破烂儿市场。
日本人占领大连后,中国人都被撵到青泥洼西边的小岗子落户,因为地处西部,这里被称作“西岗”。如今的西岗不单是街名,而且是驻扎着大连市政府的西岗区。
东关街桥洞是这一带的低洼处,每逢大雨,此处都会泛滥成灾。北京街则是制高点,蜿蜒的铁轨一路下坡通往火车站,东眺可见绿山和山下的青泥洼以及大连港。进入上世纪90年代,青泥洼一带高楼逐渐拔起,北京街却还是一派旧时代的面孔,海市蜃楼般的迷离顿然升起。到了90代末,城市改造波及到北京街、大同街一带,站在这里,目光穿越坡下市场街、东关街等逐渐衰落的街区遥望青泥洼,一股巨大反差将两处从心灵隔绝起来。
小编指点:从东关街到北京街
①北京街基督教承恩堂:位于长江路605号。丹麦宣教士外德劳牧师筹资于1914年竣工落成,青砖绿瓦,造型平直朴素,局部造型吸取了中国样式。
②西岗市场、东关街市场:这曾经是该区域老百姓最重要的市场,甚至站名专门称作“市场街”,如今却都破烂不堪。喜欢怀旧的人不妨一访。
③东关街老建筑群:这个区域是大连为数不多、成片的没有现代化痕迹的老街区。如果拍摄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影片,这里几乎不必整修。站在第二人民医院楼上可以鸟瞰这个区域。
④北岗桥:位于大连汽车站西北,桥头共有四根残破的带凹槽的立柱,桥下通火车。这一带过去叫北岗子,写过《半夜鸡叫》的那位高玉宝便是这里人。现在旧桥并排建了一座新桥,旧桥专为行人桥。
方格广场:城市中心逐步西移
城市西部的方格形广场位于中国人居住区以南,有个平庸的名字:人民广场,但老大连还是爱称它为斯大林广场;而我则把它称为方格广场。
中国人居住区南缘的黄河路是一道中国百姓心灵上的分水岭。
1937年7月,关东州厅自旅顺迁至大连市区黄河路南侧的长者广场。这里原是片低洼地,与东部圆形广场不同的是,它是个方格形的广场。直到今天这里一直是这座城市的行政中心,大连的重心也是这时逐渐西移的。随着日本战败以及新中国的建立,这里先后改称政府广场、斯大林广场。1993年的“去苏联化”后,它又多了一个平庸的名字:人民广场。
尽管带有浓厚的时代特征和政治痕迹,但老大连们还是乐意喊它“斯大林广场”。直到上世纪70年代,有轨电车每天还沿横跨广场的中山路东西往返。那时候,这座大连最气派的广场南侧还威严地矗立着苏军烈士纪念塔。数十年风吹雨淋,上面的铜质的苏军战士像已被侵蚀成黑色。我有个伙伴叫生慧琳,她在1985年上小学时,才被父母从胶东老家接来大连。当她坐在车上第一眼看到纪念塔时,激动地拽住妈妈,用浓重的胶东话喊:“妈妈!快看那个大黑人!”
而对于当年居住在宏济街的王林来说,人民广场是离家最近的绿地,但只有表现好的时候才能由妈妈带着哥哥和他去。大铜像后边的五四路有个夜市,吃的穿的都卖!棉花糖、小豆冰棍、锅巴蚕豆,还有肥肉炸的油渍勒……他第一次看顶在头上飞刀削面也是在那里——那时候的大连很少见到外地小吃。
具有地标性质的纪念塔于1999年迁至旅顺苏军烈士陵园,其旧址上重修了座欧式环形柱廊。
小编指点:人民广场周边
人民广场周边值得一访的建筑有关东州厅、关东地方法院、关东州厅警察部。值得一提的是,在这里还能看到女骑警巡逻。女骑警成立于1994年底,是一支以礼仪、展示为主的骑警大队。巡逻时间:每天上午9:30-10:30。
①关东州厅旧址:现为大连市人民政府,大楼平直朴素,不单是人民广场的核心建筑,70年来也一直是大连的政治中心。
②关东地方法院旧址:现为大连市中级人民法院,赭黄色的钢骨造大楼于1930年建成,建筑师不圆贞助用几何元素处理细节,楼体呈三阶梯攀升,外形酷似审判座,有种压倒一切的威严感。这栋大楼造型跟东京审判时“远东国际法庭”驻地陆军部大厦风格非常接近,只是关东地方法院显得更加挺拔。
③关东州厅警察部旧址:现为大连市公安局,建于1936年,建筑风格与人民法院相似,但少了许多细节,墙面如今被涂成暗朱砂色,显得晦暗。它身后白色的交警支队大楼像白帆一样屹立在中山路旁,但被认为是香港中银大厦的模仿之作。
甘井子区:城市北郊的工业遗产
在市区西部和北部有个甘井子区,有些类似城乡结合部,东连黄海,西接渤海,其面积超过市内其余三区总和的4倍。我父母就曾在这一片生活过,他们在上世纪70年代来到空军16厂时,才二十出头。那时候,军事化管理的16厂比其他厂的待遇都好,在全市都有名!年轻人结了婚就能分到房,单位在北大荒有农场,每年打下来的米面运来给大家分。别的单位职工每月拿39块钱,而他们是40.48元。别小看了这1块4毛8,在当时可以购买以下物品——1斤8两猪肉、14斤国光苹果、50-60斤大白菜、29斤海红、37张有轨电车票、半张开往烟台的船票……
在甘井子区,类似空军16厂这样的老国企还有很多:石油七厂、523
厂、大连化工厂、大连钢厂、大连纺织厂、水泥厂等等。随着计划经济时代的谢幕以及市区的扩张,这些“老大哥”或停产,或北迁西移。今年5月,在大连钢厂(现已改名为东北特钢集团)工作了将近40年的陈磊退休了。早在4年前,大钢就已经逐步搬迁到偏远的登沙河镇,陈磊和一些快退休的老员工继续留守在甘井子区的南厂房。今年7月11日,大钢搬迁全部竣工。但这个地区依然居住着无数像陈磊一样的退休职工和他们的家属。大钢虽然搬走了,但它的气息仍将留存在金三角、东方路相当一段时间。
而这些企业在这一区域经营百年留下了许多工业时代的遗产,作为一个从这里走出的孩子,那些富有强烈时代特征的厂房、烟囱、铁轨、机车、码头、住宅区、医院构成了我童年的天际线,将永久地锁在我的记忆中。
旅行家指点:甘井子区
甘井子区位于大连市区的西部和北部,值得一访的有:523旧厂区、大纺旧厂区、金家街大钢家属区、老甘井子日本时代家属区等。
&#旧厂区(在甘井子站乘704路可到523厂):1949年初,淮海战役胜利后,粟裕感慨道:“感谢山东老乡的小推车和大连的大炮弹”,当时叫做建新公司的523厂就是“大炮弹”产地。523厂位于甘井子区东北角的海滨,站在俱乐部的位置便可望见海水。这个乌托邦式的厂区是计划经济时代人人羡慕的去处,被称为“中国的保尔&柯察金”的吴运铎是解放初期那里的领导者。如今523厂已不复存在,接替它的是宝源核设备公司,大片旧厂房和家属区仍遗留山坡上。
②大纺旧厂区(6路、410路周家街站路南):前身是1924年日本人建立的满洲福岛纺织株式会社。现已搬迁,老厂区大部分为新建小区覆盖,只有东纬路东段保留一部分厂房。
③金家街大钢家属区(6、408路金家街下车路北):位于金家街公园小山下,这一区域南部位于三岔路口。金家街一直是甘井子的繁华地带之一,很多苏式楼都有五六十年历史。金家街公园是甘井子工业区不多的几个公园之一,那里居然还遗存一个铁质红黄相间的转盘,转盘上面焊着“大化”二字——大化是这一区域著名的化工企业。
④东方路北侧老房子(6路、408路椒房下车路北):这片区域统称“椒房”,是大化、大钢等几家老国企的地盘。多次在影视作品中出现的大化俱乐部是建国初由前苏联援建,红砖拱形建筑。企业经济的不景气,让这一区域存留至今。
⑤老甘井子日本时代家属区:老甘井子指的是过去甘井子区政府所在的区域,随着政府西迁,老甘井子一派萧条,在开发建设未全面铺开之际,北明街、北风街、北秀街等老街道还保存着许多解放前的老房子,因为建造时代久远,到有着与工业区其他地方不一样的味道。
城南滨海公园:坐着电车看大海
坐电车去星海公园看海,是大连人的集体回忆;还未到星海街,天际线下粼粼波光和淡淡的海腥味便会让人莫名激动。
&&&&&&&&1908年,大连第一条电车道从电气游园铺设到码头。鼎盛时的1939年有10条线路运营,1974年起大规模拆除轨道,至上世纪80年代中期,尚有3条轨道在运行,分别是201、202、203。如今201和203已合并为201,整个大连就剩这两条线了。
若想怀旧一把,最好的线路就是坐着电车看大海。20年前,大连市内有两处著名的海滨:东南的老虎滩和西南的星海公园,两处都有电车前往。老虎滩是自由河的入海口,丘陵起伏,地势复杂,无天然沙滩。本地人则更喜欢去地势宽阔、水浅沙暖的星海公园。如今前往星海公园的202路电车仍在运行。
星海公园前身是1909年由南满铁路建造的“星个浦游园”,南满铁路首任总裁后藤新平铜像曾竖立在公园内。从兴工街登上202路有轨电车,叮当声中驶过解放广场一路南行,跨越马栏河后,景色就突然秀美起来。未到星海街,天际线下粼粼波光和淡淡的海腥味便将人拢了进去,海边人每闻到这种气味便十分激动。星海街一带跟南山、高尔基路一带同样也是和风欧式建筑的集中地,由于接近海湾,它们可被视为“海景房”。可惜如今靠近电车道的老房子越来越少,只有地理逼仄和一些部队使用的幸存到了今天。在那里,日本时代的电杆、标牌、井盖仍随处可见。
小编指点:老虎滩+星海公园
老虎滩和星海公园是大连最著名的两处海滨公园。去星海公园可在兴工街乘202路有轨电车,沿途轨道北侧有很多老房子。去老虎滩的102路电车已被公车取代,可在青泥洼桥乘2路公交车前往。
①老虎滩:从青泥洼桥出发,这一段路景相当幽雅,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和风欧式建筑依山而建,而大连最美的的街巷名字都集中在这里:葵英街、青云街、小龙街、岭前街、白云街、秀月街……解放路沿线老建筑保存最完好的是劳动公园东侧的南山北麓:昆明街、南山路、枫林街、五五路、延安路。推荐重点寻访:南山建筑群(孙传芳别墅、大连税关长官官邸、德国驻大连领事馆、河本大作旧居、大连宪兵队本部旧址、孟天成旧居、八七疗养院已被列为市重点保护建筑)、东本愿寺(大连京剧团)、弥珍池公园(大连植物园和映松池)、明泽湖、解放路沿线老建筑群(白云街、青云街、桃源街)。
②星海公园:推荐重点寻访:星海一街、星海二街、星海街老房子、星个浦大和旅馆旧址、星海广场、现代博物馆、大连自然博物馆、黑石礁建筑群(潘复旧居、张宗昌别墅、金碧东府邸)、黑石礁湿地。
坐着火车去旅顺:伤感的远东俄式小城
这座充满了战争痕迹略带伤感的小城至今仍作为军港发挥着作用;而于我印象最深的,却是坐着绿皮火车一路向北,那年夏天,咸湿的风。
大连民谚:先有旅顺口,后有大连市。旅顺像是辽东半岛伸向大海的龙头,西边的洪水湾与东边的老虎尾便是这个龙头上的犄角。老虎尾半岛呈反“S”形甩向东边黄金山,几乎将面向渤海的港湾围合,航道最窄处仅91米。这处半封闭的海湾因其形似狮子张口,故名狮子口。1371年,朱元璋派将镇守辽东,在此登陆,因旅途平顺,遂改狮子口为旅顺口。19世纪下半叶的洋务运动催生了中国的现代海军,旅顺口的位置、结构被李鸿章相中,将北洋水师的维护、修理基地设置于此,与刘公岛总部形成对京畿地区的钳形防卫网。
所以,看大连,不可不到旅顺。在一切讲求实效的当下,坐上一列开往旅顺的绿皮车是件悖乎潮流却又极度契合那个小城精神的举动。火车出大连市区一路向北,在南关岭与哈大铁路分道扬镳,独自沿北部丘陵边缘折向西南——这是当年中东铁路的支线。在丘陵行进,转弯坡道很多,车速慢。读过汪曾祺描写云南铁路的,会有同感。很早前,车厢还是木条座椅和老式茶几,烟灰缸紧贴窗框下缘,夏天的海风咸湿而凉快。铁路距海岸线远不过几公里,夏家河子更几乎贴海而行。那是大连惟一的天然沙滩,滩清水浅,走上1公里都不会没膝。因为票价便宜,挎果篮的农民常年是这趟列车的主人。而到了盛夏,脚踏凉鞋斜挎泳圈、提着食物的大人孩子便会挤满车厢。
车过长岭子以后,开始南行,过水师营后就可以望见旅顺的地标:白玉山塔。最后这段路是与注入旅顺口的龙河并行,白玉山塔越来越大,旅顺到了。1903年投入运营的旅顺站是一座木质绿顶俄式建筑,从这一刻起,你会感受到旅顺的不同:神秘的远东俄式小城。
龙河入海口的解放桥是新城、旧城的分界线。桥东包括军港、白玉山塔、万忠墓在内的街区属于老旅顺——甲午海战后旅顺大屠杀的重灾区。桥西太阳沟一带是殖民者重新规划的新市区。关东军司令部、旅顺博物馆、肃亲王府、关东州厅等重要建筑均在这里。
作为北洋水师的基地,至今旅顺很多地名与此相关:水师营、南子弹库、东港、西港、黄金山、白玉山。登白玉山巅,整个旅顺口尽收眼底,山下的港湾曾是俄军海军基地。1907年,日军大将乃木希典为纪念兵士亡灵在白玉山南麓修建表忠塔,2年5个月后,66米呈炮弹状的表忠塔竣工,百年来,始终是压在中国人心上的地标。
日俄战争时,最激烈的战场便在这里,203高地、东鸡冠山、老铁山炮台、电岩炮台这几处山地是重要的争夺地点。俄军舰队主力覆灭后,在乃木希典指挥下,日军向西部制高点203高地进攻。这是一架东方绞肉机,乃木的两个儿子先后战死,大将儿玉源太郎取代乃木指挥,在第4次强攻后登上203高地时,俄军堡垒中只有一个活着的兵士。随着203高地陷落,俄军防御迅速崩溃。战后,乃木将此地易名为与203谐音的“尔灵山”。1991年夏天,我曾随父亲单位的老年团登上了203高地,泛着幽幽绿光的尔灵塔是由炮弹残片铸造的,直到今天仍可在山上捡到当年的子弹壳。那天午饭被安排在塔下的小饭店,几个老人推说自己胃痛不肯进去,坐在树荫下掏出干粮默默地啃,他们活到今天该有八九十岁了吧!
日俄战争后,夹在老城区和203高地间的“新旅顺”最终在日本人手中形成了规模。百年时光流去,如今的新旅顺却要比老旅顺旧不少,街巷的名字也带着浓厚的前苏联痕迹:列宁街、斯大林路、友谊路……新旅顺最大的看点就是太阳沟一带的老房子,这些精美的洋房大多修建日本殖民的40年里。在当年,居住在这个区域的非显即贵:满洲“建国之父”本庄繁、策划9&18事变的板垣征四郎、清逊帝溥仪、国学大师罗振玉、图谋复辟的肃亲王耆善、日本间谍川岛芳子、伪满总理郑孝胥……如今都能在此找到他们当年的居所。我读高中时曾来这里写生,就住在列宁街215医院。老旅顺都知道一句笑话:“215大墙倒了,你跑出来了!”——215是座精神病院,由当年的旅顺师范学堂、满蒙物产馆分馆、沙俄尼克巴基赛旅馆合并而成。
列宁街东边是太阳沟的核心:大名鼎鼎的关东军在9&18事变前的20余年中一直蛰伏此处。与之面对的旅顺博物馆是1917年由未完工的沙俄军官俱乐部改造而成。成立初,这里的藏品五花八门:动植物、矿物标本、民俗物品。这种情况在上世纪30年代中期被改变了。1933年,大谷光瑞移居大连,他不单是宗教领袖和皇亲国戚,也是一位中亚佛教考古的专家,曾以本愿寺名义三次资助探险队赴中亚考古。1914年辞去法主后,其大部收集品寄存在关东军统治下的旅顺。在他影响下,旅顺博物馆成为一所专业的历史博物馆。那些新疆文物已是这里的镇馆之宝,可惜很少露面。但仅从那些雅致的文物陈列柜也可感受到这所博物馆的品味,它是我心目中中国最美的博物馆。
这座充满了战争痕迹略带伤感的小城至今仍作为军港发挥着作用,马路上可以看到成队的海军,还能透过高音喇叭听到军号声。因为驻军的关系,旅顺老城幸运地远离城市改造的吞噬,这里是中国近代史的活化石,也是日、俄军人后裔的精神故乡。
小编指点:新老旅顺
每天有两班火车从大连火车站发车,分别是-8:25)和K-15:55),返程为6332和K7330。也可乘汽车去,分为南北两路:火车站北广场和黑石礁车站走旅顺南路,5分钟一趟,票价7元(快车30-40分钟可到);周水子汽车站走旅顺北路,都是慢车,站站停。旅顺口区不大,交通便利,乘坐1路、3路、6路、12路可贯穿新老旅顺。
①白玉山:可上白玉山鸟瞰军港,白玉山塔门票38元,索道15元,海军兵器博物馆15元。建议去山下参观老虎尾半岛狮子口的军港公园,虽然狭小且收门票,但里面的青铜巨狮雕像还是值得一看。此外,旅顺火车站位于白玉山西侧山下,站内有国内保存最完整的欧式站台。
②万忠墓+日俄监狱旧址:万忠墓位于九三路23号,甲午海战后旅顺大屠杀遇难者埋骨处,全国重点文保,距旅顺汽车站很近。日俄监狱旧址位于向阳街139号,门票25元。大连人管这里叫“旅顺大狱”。这两处地方是当地中小学生必去的教育基地。
③旅顺博物馆:位于列宁街42号,分主馆和分馆,主馆门票20元。刨除陈列品不算,单是那些陈列柜可以构成一个近代家具之旅。此外,博物馆对面就是关东军司令部旧址,米黄色墙面,白色转角,赭红色屋顶,清新得让人很难将它与关东军联系起来,门票20元。附近还有一座友谊塔,1956年为纪念中苏友谊而建。
④太阳沟老建筑群:以太阳沟为中心东起解放桥、西至太阳桥、北起革新街、南至海岸,约5平方公里的区域有着成片原生态的老建筑群。下面所列仅仅是名人故居和公共建筑,环绕它们的还有大片老式民居和火炬松:旅顺博物馆(列宁街42号)、关东州厅(友谊路59号)、旅顺师范学堂(列宁街24号)、大和旅馆(文化街30号)、关东局职员新旅顺购买组合(文化街14号)、美商徳泰号店员宿舍(文化街28号)、大谷光瑞旧居(靠山街87号)、罗振玉旧居(洞庭街一巷1号)、肃亲王府(新华大街9号)、将校集会所(新华大街23号)、关东军司令部(万乐街10号)、俄清银行(万乐街33号)、俄商尼克巴基赛旅馆(斯大林路58号)、旅顺高等公学校(斯大林路西段2号)、关东宪兵司令部(东明街36号)、警官练习所(解放街与中央大街交汇处)、沙俄陆防司令康特拉琴科官邸(宁波街47号)、土地调查部(潮海街1号)、旅顺工科大学校长井上禧之助官邸(五四街
代购化妆品,奢侈品,NB鞋。请加Tengteng&988632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山区民政局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