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做2016年互联网金融融,选哪一家?

本人2016年应届毕业,已应聘上一家互联网金融公司实习,在考虑要不要去?求各位大神(过来人)给点意见?
本人就读普通三本金融专业,基本相关的证都拿到了(证券从业,会计从业等。)马上要实习了,是去互联网金融公司呢,还是去相对传统的证券,银行等行业呢,又或是其他类的呢?
实习随意啦,想去哪去哪。
去吧,互联网金融现在人气高呀博傻好博
第一关键是你去的平台怎么样,第二你做什么岗位,第三你的爱好是什么
去这类机构,就问你,对金钱狂热热爱吗??基本上新人进去就是打cold call 就是打骚扰电话,推销产品,提成很不错。如果你热爱金钱,每天坚持下来打电话,你的收入是同期毕业的同学的四五倍;如果你一直被拒绝就沮丧了,没动力了,去普通银行证券吧
如果能拿到银行,证券的实习就去啊,拿不到就去公司了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2016我为什么更加看好互联网金融行业?
来源:众筹家 作者:赵予
对于互联网金融活力与乱象丛生的现实,暂停注册,整顿监管都是具体操作,而最终是要形成完善的评价体系才能真正实现规范、高效的行业运转。
刚过去的周末,互联网金融行业发生两件意义非凡的大事。京沪叫停互联网金融新增注册北京于1月9日发布《关于在全市范围内暂停投资类企业登记的通知》,核心内容有:暂停核准包含“投资”、“资产”、“资本”、“控股”、“基金”、“财富管理”、“融资租赁”、“非融资性担保”等字样的企业和个体户名称;暂停登记“项目投资”、“股权投资”、“投资管理”、“投资咨询”、“投资顾问”、“资本管理”、“资产管理”、“融资租赁”、“非融资性担保”等投资类经营项目。同样是上周末,有主流媒体称,从2016年1月4日起,上海市工商局就已暂停互联网金融公司的注册。一些注册代理公司称,只要是经营范围里有“金融”、“外包”等字眼的注册,都无法得到批准。众筹家试图联系上海市黄浦区金融办有关负责人,但截至发文,尚未得到确切答复。又有1月8日,北京市工商局已下发通知,要求各区级下架所有跟民间融资相关的广告,包括但不限于P2P、理财广告等等。如果平台不希望下架的,需要征得区以上级别金融办的同意。消息一出,行业炸了。暂停注册登记引发行业巨震。互联网金融未来将走向何方?这一问题如达摩克利斯之剑高悬在行业头顶。有人跟我说,P2P怎么办啊?众筹怎么办?我惊呆了,为啥要急着迷茫悲观呢,完全不必!明显的政治信号回顾一下2015年年底,2016年初的政治信号,可以获得信心之外或许能够帮助更好的了解政策意图。习大大:发展网络经济2015年12月的世界互联网大会,习大大在大会开幕式上表示,发展网络经济,推进信息惠民。“十三五”时期,中国要拓展网络经济空间,促进互联网和经济社会融合发展。李克强:依托互联网的四众支持创新1月8日,总理表示,要通过财税金融政策、种子基金、风险投资等方式,支持创新型小微企业加快成长。近几年,依托互联网的众创、众包、众扶、众筹迅速兴起,大大拓展了科技创新空间,大幅增加了科技创新主体。证监会、银监会的动作证监会的股权众筹融资试点2015年12月25日,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明确提出,2016年将开展。银监会的P2P监管细则征求意见稿12月28日由银监会牵头制定的《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正式对外公布,作为网贷行业的监管细则,亮点包括网贷机构将施行备案制;强调事中事后监管等。从最高层释放的信号来看,互联网金融的地位被重视,且越来越被重视。互联网金融要不要推进?坚决要推进!而从主管部门的口径来看,互联网金融一定要搞,但是一定是谨慎的搞!有了这个基本的理解与信心,就不必产生恐慌。那么互联网金融行业的监管会有什么动作,并会给行业带来怎样的变化,往下看。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先关门上海、深圳等地的地方金融办是行业监管方向的风向标。两地率先出台规定暂停互联网金融公司的注册,或将是重要的信号,很可能接下来就是全国各地相继出台类似的监管规则,暂停新增互联网金融公司的注册。无论是不约而同还是统一行动,这种先关上门的做法的确存在一刀切的色彩,但是面对互联网金融平台频繁暴露风险,此举确实能防范新增平台给投资者带来更多风险,也方便集中审查与监管。打扫屋子e租宝曾在央视新闻联播前黄金时段播放广告,翼龙贷更是以3.7亿元的投入成央视新“标王”,最终e租宝出事,翼龙贷涉嫌违规。虚假宣传,给P2P行业乱象火上浇油。北京市要求各区级下架所有跟民间融资相关的广告。此外,如宁波等地也叫停了互联网金融及线下理财平台广告。叫停广告,无疑旨在相关监管规则未正式出台前,打扫屋子让行业更清朗一点。同时,各地暂停新增平台注册后,监管部门将对现有平台进行调研、审查,展开摸底整顿,并会要求平台进行自查。整顿内容大体包括:自融和资金池;提供担保或者承诺保本保息;非实名制注册用户宣传或推介融资项目;突破200人限制等。由此带来的结果,我们认为必然是一些有问题的平台将被责令整改,且涉嫌违法的或将关门。通过关上门,打扫屋子阶段的准备,能够较快总结互联网金融行业示范性经验,最终生成合理的监管模式和可推广的互联网金融运作模式。这一阶段可能与一些行业的试点重合,并将完善监管规则的制定。开门请客最终,屋子打扫干净后,P2P、众筹等互联网金融行业最终的监管规则落地。到这个阶段,互联网金融企业的注册必然将放开。届时,行业将真正迎来规范发展:经过大换血的阵痛,不合规、能力弱的现有互联网金融企业将消亡,而在各项行业门槛设置与监管等均完善后新加入的必然是更加理性的参与者。而投资者经过这个调整规范的过程,也将更为理性并具备更强的自我保护能力。但这个时间可能并不会太短。理由基于如下考虑,P2P监管细则征求意见稿中提到平台实行先照后备案,大量的P2P平台在地方金融监管机构进行备案即可运营,地方金融监管机构的监管能力受到挑战,而与其他监管部门的协调也将成为重大考验,都还需要从头理清思路。股权众筹行业则更甚,我们此前提出,股权众筹是资本市场的供给侧改革,应建立统一的交易市场,并将其作为金融的基础设施。而这绝不能一蹴而就。由此,可预测到的行业景象平台成为重要的壳资源各地都会开始暂停注册,并在短时间内很可能不会开放新增注册。互联网金融平台数量不会再增加但现有平台仍可以继续开展业务,而社会对互联网金融的需求日趋迫切的现实下,现有平台(包括第三方)将成为比现在更加稀缺资源,由此,平台或将成为价值珍贵的壳。暂停注册不放开,平台的价值将水涨船高。看好行业前景的资本很可能将着手买壳布局。互联网金融评价体系将建立对于互联网金融活力与乱象丛生的现实,暂停注册,整顿监管都是具体操作,而最终是要形成完善的评价体系才能真正实现规范、高效的行业运转,其中包括建立投融资双方的征信体系、项目评价指标体系、平台风控体系、大数据等等。而评价体系建立后,对互联网金融需进行的常态监控与检测,为投融资双方提供最全面的动态评价与交易数据,互金行业的同样呼唤“大智慧”。除了监管部门、平台和投融资方参与之外,行业第三方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谁将扮演“大智慧”互金领域的“大智慧”还没诞生,但是这显然是迟早的事,众筹家为代表的第三方将扮演起这种角色:为行业评价体系的建立提供评价标准与数据支撑。而在禁止广告,过滤虚假宣传的时候,特别需要客观的分析与数据为投资人的投资决策提供可信参考,此时,第三方的作用尤其将凸显。
1. 众筹家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众筹家"的文章,版权均属上海善筹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众筹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众筹家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已经众筹家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众筹家
和相关作者,违者众筹家将依《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实施条例》、《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等追究相关责任。
2. 凡众筹家注明"来源:××× "的文/图等稿件,众筹家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有任何问题,请致电:400-060-5533
95%的朋友还会对以下文章感兴趣:
400-060-5533
客服邮箱:
服务时间:9:00 - 18:00
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2016年 互联网金融会如何演化?
来源:财经综合报道
作者:周天
原标题:2016 年,互联网金融会如何演化?
  “互联网金融就是民间借贷线上化和消费次贷在中国的重演,通过庞氏机制可以迅速起量”,这是一位投资人的悲观看法。不过,通过TalkingData近期发布的《2015年移动互联网年度盘点》,我们观察到一些还未被重视的趋势,同时走访了大量业内人士,形成一个基本的判断:把握某些趋势,2016年还能找到风口。
  根据这份报告,移动金融理财领域的用户规模目前超过8.2亿,这在12.8亿的总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中占比超过60%,用户渗透率还在持续升高。
  从用户行为上看,这份报告显示,金融理财和通讯社交的安装应用数量和打开数量都并列第一,遥遥领先于餐饮、旅游、出行、医疗等行业,也表明,金融服务越来越成为用户日常的刚需服务。越是高端移动设备,安装的金融类应用越多,且地区集中于北上广深和江浙地区。这同时可能还说明,广大三四线城市,渗透率低,仍然是一片蓝海。
  TalkingData把安装了一些特定金融APP且所用手机价格高于4000元的人群定义为高端金融人群,发现这个人群的早起活跃度高,工作日早晨是全天活跃的峰值,就连休息日的上午,活跃度也比其他人群更强。
  我推测,背后的原因在于,一方面交易时间大多集中在上午,另一方面繁忙的金融人士没有时间睡懒觉,毕竟“金钱永不眠”。这可能也意味着,互联网金融企业可以把广告资源更多地投放在上午这个时间段。
  当年余额宝开启了民智,为80后和90后们开辟了简单易用的理财渠道,让这个人群都意识到,原来理财不是高净值人士的专利,自此,互联网金融在中国一发不可收拾,移动终端用户的理财意识越来越强,投资金额也越来越大,根据36氪观察,市场上的产品也有从二级市场转向一级市场,从债权投资渐渐渗透到股权投资的势头。
  比如,在宜人贷上市后,其内部人士对36氪透露,宜信目前已在渐渐缩减P2P的业务规模,转而开始搭建一个立体的理财平台,囊括了香港保险、海外房产投资等领域,其中,在针对高端人士的项目中,就有通过建立一支母基金投资高榕资本等几家VC的方式参与股权类投资,百万起投,甚至还有投资Uber中国的项目。不过业务开拓不易,所以给业务员的提成在1%,远高于银行业务员的提成。
  另一种形式是懒投资推出的群星计划,以可转债的形式与成熟的创业公司合作,某个借款人以其持有的股权的未来收益作为还款来源,未来企业上市后,在固定收益的基础上,还会有上浮空间,让投资者分享资本的红利,其投资期限在2-4年,固定收益的保底是大股东回购。据我所知,其他企业也在开发类似产品。
  人群分化在加速,大众习惯被动投资,而中产有主动投资的需求,投资人成熟度也在渐渐提高,从单纯追求高收益率和高流动性,到现在更追求长期回报。这一年明显可以观察到,针对中产阶级和白领的项目正在逐步增多,有一个年底获得创新工厂投资的创业项目U+优财,就打算建立一个平台,笼络基金经理,降低投资门槛,让此前是高净值人群享有的资产配置服务错位对接到原本是招行金葵花所服务的中产人群,帮他们进行证券投资。
  传统金融加速布局
  一方面是互联网金融在扩张版图,另一方面,传统银行也积极在移动互联网开辟疆土,他们不仅致力于提升自身的系统和功能应用,开发更适合移动互联网的产品,同时,他们和互联网公司的合作也越来越紧密了。
  目前中国建设银行的用户覆盖率居于首位,达到了4.8%,表明建行对移动互联网领域的积累比较深厚,这一点从其最早和支付宝合作就能看出。这个榜单上排在其后的是工行手机银行和招商银行。
  传统银行深入移动互联网的另一标志性事件发生在最近,招商银行投资滴滴2亿美金,还利用线下网点帮助滴滴司机进行现场注册。作为回报,滴滴会给招行的汽车分期业务进行导流,招行信用卡也可以接入滴滴的支付。
  通过投资滴滴,招行得到了出行这个高频小额的移动支付场景,招行副行长赵驹表示:“这是招行第一次进入移动支付场景,目前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占据了主动地位,招行要迎头赶上。”招商银行移动端两大app也都将为滴滴开辟入口,赵驹介绍,目前招行手机银行用户数量超过3000万,信用卡app掌上生活用户超过2000万。
  在信用卡应用上,招商银行的掌上生活用户覆盖率最高,为2.28%,但整体来看,信用卡应用的用户覆盖率较低,这可能表明,在移动互联网用户人群中,信用卡的覆盖率还偏低,这个空白也成为诸多以“XX分期”为名的消费金融创业公司的机会。
  据我了解,国内不少商业银行,也都在试图投资一些从事消费分期业务的创业公司,从而将低成本的资金实现“批发转零售”,目前有一家已经敲定,但还未公布。也有银行直接通过与创业公司合作的形式来进行资产端的开发,比如北京银行就在通过保理为选择租房分期的租客提供资金,又比如招行、建行也在通过一些互联网保理公司为一些中小电商供应链上的企业提供资金。
  平台“去P2P化”成趋势
  在P2P网贷应用中,借贷宝以2.05%的用户覆盖率排在第一名,这也与借贷宝20亿大手笔的推广有关,据其高管透露,目前借贷宝的注册用户已经破亿,至于活跃用户如何积累,九鼎方面人士透露,借贷宝会转变成一个综合的理财平台,慢慢来盘活平台上的注册用户。
  排第二的陆金所亦是P2P公司向综合理财平台转型的一个代表,现在已是估值千亿人民币的互联网金融平台。2015年3月,陆金所正式启动平台化战略,自身将不再提供自有产品,而是独立于资产提供方和投资方,建立公开市场平台,提供金融资产交易服务,比如提供资产组合管理及推荐功能。
  未来陆金所平台上将聚合个人网络借贷(P2P)、非标的金融资产(如资管计划)和标准的金融产品(如基金、寿险等)三类产品。
  拉新和维持留存率是网贷平台们都非常“走心”的一件事,业内人士表示,目前整个行业每获得一名活跃用户的成本在600元到1500元,各个渠道的价格相比以前都变得十分昂贵。目前看来,早期低成本地通过微信KOL获得的用户黏度最高,复购率高,维持好老用户成为一些平台的重心。
  P2P典型的成长路径是融到钱后,给用户补贴8%的利率,资金端很快就起来了,而互联网金融是资产端和资金端的“翘翘板”,还必须去找资产端,但很多公司不具备批量化稳定获得多品类资产的能力,有一单是一单,结果就卡住了。
  有业内人士认为,一些用重金推广的P2P平台以几十元的代价获得的一名注册用户,很难全部转换成实际发生交易的活跃用户,如果资产端没跟上,成为低频app,资金端还会回到其他理财平台。
  尤其是到了春节前后,用户消费会增加,这时候会出现大量赎回,维持资金规模并不容易。而受“e租宝事件”叠加的影响,用户流失加快,不少平台的交易量下降了20%,一些依赖于P2P作为资金端的平台,开始纷纷谋求城商行、农商行的合作。
  大象如何跳舞?
  对于巨头而言,本身不缺乏用户基础,现在考验的是促成交易的能力。蚂蚁金服和微众银行,目前都在进行新一轮融资,微众的融资额超过4.5亿美元,估值也超过50亿美元。不过,微众拉新的效果并不出众,拥有6亿的微信和QQ活跃用户,却只转化出来几百万的微众注册用户,主要问题有两点,一是远程开户受限,二是社交数据不利于做风控。
  央行新规虽然于不久前出台,明确了远程开户的银行帐户的权限,但用网络银行高管的话说,远程开户只是开出了一条“门缝”,离真正的网络银行账户还太远,微众银行和网商银行的定位也终于被明确为直销银行。
  虽然来之不易的银行牌照含金量降低,但微信和支付宝内置的理财和借贷功能都愈发成熟了,产品线日趋丰富,产品体验也更加简洁流畅,这种app内的改进还无法体现在上述外部数据上。有牌照有流量,数亿量级的用户等着盘活,跑马圈地的空间仍旧广阔,这种生态系统一旦形成,才是对传统金融最具冲击力的一支力量。
  现在各个互联网巨头做风控,有优势,也有短板。一位征信业高管表示,“社交类做征信,劣势比较明显,而电商类做征信,有一定优势,是高频发生交易的场所,可以来识别信用能力。不过,百度就很难想象该怎么做,因为搜索引擎不识别任何个人的身份信息,只能看到搜索关键词,通过这个来判断个人信用会很难。小米就更难了,做智能设备,采集个人习惯,也不容易判断。”
  在互联网金融的产业链上,以前的同质化竞争越来越不可取,两千多家P2P大浪淘沙,留下的终将只是少数,而在细微领域或产业链的某一环节占据位置,或许会成为未来创业突破的方向。比如一位金融从业人士表示,“像悟空保这类企业,只做产品研发,像一个独立的“设计室”,定制一些传统保险公司无法提供的特定险种和服务,帮助互联网公司提升用户的体验和粘性,毛利会比较高,也不需要烧钱去做量。”
  一位投资人表示,现在巨头当道,渠道已经越来越强化,再去充当渠道,经营流量,机会已经不多。将来,只有成为产业链上的稀缺品,才会变成渠道争抢的对象。(来源:36氪)
(责任编辑:魏 UF023)
&&&&&&</div
搜狐财经致力遇汇集变革力量,评出“中国最具变革力人物&#8226;公司”[]
图解财经:
今日主角: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聊聊2016上半年互联网金融圈的那些事儿_第一舆情_第一网贷
聊聊2016上半年互联网金融圈的那些事儿
作者:十一月落花
2016已过半,上半年中国的互联网金融可谓风起云涌,短短半年时间,随着银监会不断发文,制度环境的不断完善,互联网金融的监管日趋严格,行业格局正在悄悄变化中。那么,2016上半年互联网发生了哪些大事呢?1. 百度架构重组,发力互联网金融2016年上半年,互联网金融最大的事情,就是百度开始发力互联网金融。2015年底,百度成立金融服务事业群组(FSG)。百度证券等互金业务势头很猛,百度钱包也在春节红包大战中展现了强转化能力。除此之外,百信银行和百安保险以及未来更多的金融服务在一定程度上充当了消费保障和理财的任务,再加上百度的信贷服务,百度金融在整体战略架构层面上已经十分完善。2016年4月,百度又做了一次架构重组,把百度搜索独立出来,李彦宏亲自来抓互联网金融和人工智能,把互联网金融放到了战略高度。在公开信中,李彦宏把互联网金融视作百度的新征程。可以预计,以百度金融为代表的百度系、以蚂蚁金服为代表的阿里系、以财付通(微信支付为其代表产品)为代表的腾讯系将在互联网金融市场形成逐鹿之势。2. 苹果Apple Pay入华 未来趋势难预测2016年2月份,苹果ApplePay正式进入中国市场。2月18号上线当天绑定银行卡就达到3800万张,而数据显示,到2015年底,大中华地区销售的iPhone 6以上机型才8219万台。也就是说,Apple Pay刚进入中国市场后就有大约三分之一的用户尝试。然而,4个多月过去了,出门刷单随见的招牌依旧是支付宝和微信二维码,Apple Pay似乎没淹没在已经被支付宝和微信占领的市场里。,毕竟只有苹果设备可用限制了消费数量,商家的热情也不高。Apple Pay要冲击支付宝任重道远。3. 蚂蚁金服完成新一轮破纪录融资,互联网金融前景广阔2016年4月底,蚂蚁金服对外宣布已完成B轮融资,融资额为45亿美元,这是全球互联网行业迄今为止最大的单笔私募融资,意味着互联网金融的中国模式已经领先全球。蚂蚁金服旗下拥有支付宝、余额宝、招财宝、小贷业务、众安保险等多个品牌,此外,还有网商银行、芝麻信用等新兴互联网业态,并正向低线市场和国际市场开拓。本轮融资后,蚂蚁金服市值突破600亿美元,仅次于优步的620亿美元,成为全球市值第二大的私人科技公司。这一巨额融资表明,新一轮真正发挥互联网大数据等优势的互联网金融的春天才开始。4. 小米控股捷付睿通,支付牌照成为争夺焦点2016年2月,有人发现第三方支付企业捷付睿通股份有限公司的法人由武军,变更为小米CEO雷军,变更时间为日。小米科技有限公司持股65%。小米通过收购曲线获得了第三方支付牌照。而独立的美团却因为没有第三方支付牌照却开办业务,成为被举报的对象,一时焦头烂额。随着国家对支付牌照审批的收紧,已经发放的支付牌照开始变得炙手可热,成为新的争夺焦点。5. P2P跑路潮起,政府加强互联网金融监管e租宝事件后, 2016年P2P的跑路潮愈演愈烈。据统计,在有案可查的2600家P2P中,已跑路的P2P平台达705家,问题平台达1407家。这种乱象让一行三会开始了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管风暴。理财、P2P,众筹,保险,信托,消费信贷都成为重点整治对象。联网金融的监管缺位一度让草根崛起,大量传统骗局披上互联网金融的外衣逃避监管,绕开许可,造成了大量损失,如今监管归位,互联网金融将迎来新的时代。6. 传统金融业高管投奔互联网企业,爆发离职潮2016年5月,中国光大银行资产管理部总经理张旭阳即将入职百度金融。原建行电子银行部总经理黄浩出任蚂蚁金服副总裁;兴业银行前行长李仁杰离职后出任联合董事长……据不完全统计,上半年就有30位银行高管跳槽到互联网金融行业。在互联网金融的冲击下,银行业的效益开始被冲击,各个级别的收入都有所下降。今年来开始执行的央企“限薪令”则成了跳槽的动力。传统金融行业人才正在快速流动到互联网金融。7.互联网金融进入楼市,众筹首付引发一线城市房价暴涨2016年上半年,中国一线城市房价进入了又一轮暴涨潮,上海房价,深圳房价都飞到了天上。而在这次房价上涨的背后,互联网金融成为推手。P2P的首付贷款和众筹首付,让购房者事实上获得了零首付的机会,购房者只要准备一段时间的还款额,就敢于做抵押贷款,赌房价继续上涨。一旦房价下跌,购房者就可以选择放弃抵押物,跑路、逃避责任,让银行去处置价格虚高的房产。这会让银行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甚至引发金融危机。事实上的零首付,还让很多没有能力购房的人参与到房屋争夺之中,推动了一线城市房价的快速上涨。所以,监管层很快叫停首付贷款与众筹首付。8. 票房造假引发互联网众筹信任危机2016年3月,电影业传来《叶问3》票房造假的消息,而有意思的时候,《叶问3》背后居然是一个金融产品,投资方快鹿集团从一开始就预期票房为保证,发行了多支与之相关的基金,还通过苏宁金融众筹平台做了众筹。快鹿集团围绕《叶问3》的金融产品做了各种衍生交易,把P2P、众筹、股市、基金、理财产品联系到了一起。而一损俱损,票房造假引发连锁效应,快鹿集团随即陷入兑付危机。这件事情让原本就有争议的互联网众筹陷入现任危机。回顾2016年上半年互联网金融大事件,我们可以隐隐感觉到未来几年中国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大趋势。2016年,互联网金融经过一段野蛮生长,草根崛起之后,风险开始慢慢暴露出来。P2P的大量跑路,百亿级别的骗局让监管层对互联网金融开始警惕。可以预见,未来中国互联网金融行业的草根和小企业的生存会遇到挑战。目前,百度、阿里、腾讯、苹果、京东、小米等企业都在发力互联网金融。百度与阿里都把互联网金融视为未来的第二个主业。阿里手中有电商基础,有大数据和云计算,蚂蚁金服抢先了一步,已经获得了很高的估值,进入了收获期。百度虽然2016年才发力,但是有O2O作为基础,除了有大数据和云计算,百度手中还有领先的人工智能技术以及以此作为依托发展起来的智能金融,底蕴更足,前景同样不可小觑。未来的互联网消费金融一定是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对于传统银行来说,他们缺乏线上消费场景,但对于线上消费金融平台来说,他们又离不开银行的支撑,未来二者之间的结合则能够把整个消费金融市场蛋糕做得更大,并刺激和带动整个国内的经济发展。尾图.jpg (71.13 KB, 下载次数: 0)下载附件保存到相册 09:38 上传大消费金融将成为2016年互联网金融热点?--百度百家
[转载]大消费金融将成为2016年互联网金融热点?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来看银监会的一组数据:
截至去年11月末,金融机构消费类贷款余额达亿元,比去年年末新增32214.76亿元。值得一提的是,消费类贷款在住户贷款中的比例从去年1月份的66.62%上升至去年11月末的69.62%。
同时,从同比增长幅度来看,消费类信贷的规模增长速度保持加快的增长趋势。年中国消费信贷规模依然将维持19.5%的复合增长率,预计2019年将达到37.4万亿元,是2010年的5倍,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市场空间。
毫无疑问,对于未来几年这一块总量达到40万亿的消费金融市场而言,各个主体都在准备用自身的业务体系来做适当的产品植入。不论是传统银行的零售信贷产品,还是消费金融公司的分期付款、按揭产品,还是互联网巨头开始以综合金融布局的角度来切入C端的消费金融市场,以花呗、白条等信用透支产品来满足用户的信用消费需要,还有一些P2P平台针对小微和个人的消费金融融资服务等。可以说,大消费金融这个概念已经成为了未来几年各个背景的金融细分产业都在争夺的市场。
为什么消费金融会如此大热?难道仅仅是因为消费金融具有较好的真实用户交易背景和小额、零散易于做风控审核吗?或者是消费金融可以用大数法则来实现对违约和不良的覆盖?从本质上而言,消费金融最开始是银行零售业务为延伸的,主要是针对个人端的买房、买车、医疗、教育、装修等所有与消费者相关的行为,特别是在近几年电商交易习惯逐渐成为用户行为趋势的背景下,c端的电商购物也成为消费金融一个很重要的场景。
从这么几个原因看,消费金融可以成为未来互联网金融最具有价值的一个着力点:
其一,符合国家整体经济形势导向。从以往单纯的投资和基建、出口拉动型,到转型为需求为导向的内部驱动型,消费金融从内涵上已经基本满足了国家内需导向型的经济发展策略,从很多二手车交易平台,二手房交易以及装修、旅游、购物、消费等各个方面的金融服务配套来看,未来针对个人端的综合性消费金融服务必然会成为整体内需导向型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这里还可以举一个例子,截至2015年末,银行业资产总额194.2万亿元,比2010年末增长1.1倍;各项贷款余额98.1万亿元,而消费类贷款余额18-19万亿左右,也就是说,目前消费类贷款余额已经占到了总体贷款余额的20%左右,如果再加上还没有纳入统计口径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在消费类贷款中的投入,那么未来几年占比有可能进一步提高。这也从侧面说明这个行业发展的较大前景。
其二,对于互联网金融产业而言,消费金融是一个最佳的,也是未来市场空间较大的嵌入点。目前主流的互联网金融模式主要是在线理财、支付、电商小贷、P2P、众筹、征信等,但是大多可以分为融资角度和理财角度,而且很大程度上是利用了互联网这个便捷、差异化的渠道和数据分析能力。
但是从整个互联网金融的产业链环节来看,目前还都难以脱离传统金融的辅助,包括风控、资产、合规以及周边服务等。因为前期的互联网金融,在资产审核,风险控制以及市场定位上都有点浓厚的传统金融色彩,这也是为了满足前期快速壮大的需要。
不过,随着后期监管的逐步严格,特别是近期接连下发了《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和《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其中都明确规定了互联网金融要在严格定义自身服务范围和能力的情况下做好金融服务,特别是P2P行业,更应该做好期限与资金匹配的,不建立资金池的,不做信用中介的纯信息撮合和交易平台,而这种定位和消费金融的融资需求就具有很好的匹配性。
长期以来,像P2P这样的产业之所以乱象频发,除了缺乏监管以后,更为重要的是很多平台在信息不透明,不公开的情况下以互联网金融P2P的概念来进行了很多传统金融不方便从事的金融行为,比如没有杠杆的资产交易,资产证券化,拆分与期限错配,甚至是做一些不良资产处置业务。原则就只有一个,只要能够产生有一定利润空间,可以销售的资产包,就拿去包装。
相对而言,消费金融这个实体背景则是一个很好的细分市场依托。目前很多的互联网金融概念平台也已经朝着这个方向在做,其特征是平台标的是小额、分散、有严格期限匹配的消费类金融借贷和理财服务,并且这些消费类的金融服务是依托于一些具体的行业和产业,这样做起来就可以做到批量降低成本,同时做好行业性风控。
最后,消费金融目前已经在一些互联网巨头中逐步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力,并且顺利实现了对外部传统金融机构资产端的输出。大家都知道,目前主流的互联网金融平台并不能自己产生资产,而像阿里小贷、京东金融这样的平台已经通过小微企业借款和白条资产等的证券化实现了标准化资产输出,这其实是一个很大的进步,标志着互联网金融可以从只做渠道进入到资产的生成这个阶段。
消费金融实则已经成为了互联网金融监管趋紧趋势下一个最好的避风港,期限较长,可以分期,风险控制手段可以技术化,平台化,加上目前国内消费热潮开始兴起,新中产以及老中产阶级更新换代需求,改善生活类需求不断爆发,这都将为来年互联网金融话题带来更多的内涵。消费金融,最开始是银行不愿意去做,到现在是大家都抢着做,嵌入场景,找到行业人群,开始订制产品,或许这就是未来的趋势:找到生态、行业,匹配消费金融服务。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还可以输入250个字
推荐文章RECOMMEND
热门文章HOT NEWS
作为行业内少有的亿级用户规模的公司,沪江的用户数据也验证了这一...
首席发言者
老胡说科技
百度新闻客户端
百度新闻客户端
百度新闻客户端
扫描二维码下载
订阅 "百家" 频道
观看更多百家精彩新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16互联网金融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