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烦哪位大神有直驱式风力发电风能捕获效率的SIMULINK仿真给一份924398840@qq.com

基于Matlab/Simulink直驱式永磁风力发电系统的建模与仿真--《农业网络信息》2011年02期
基于Matlab/Simulink直驱式永磁风力发电系统的建模与仿真
【摘要】:直驱式风力发电系统不需要电励磁、噪声小、维护费用低、控制简单,在风力发电系统中越来越受到欢迎。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下,建立了直驱式永磁同步发电机的风力发电系统仿真模型,模型通过对风速、风力机、永磁同步发电机、全功率变流器进行理论分析实现模型搭建,最终建成整个风力发电系统模型。仿真结果表明,系统能够在不同风速下稳定运行,最终输出的电压波形近似正弦,谐波含量小。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TM315【正文快照】:
风能作为一种无污染、可持续发展的能源越来越受到人类的重视。风力发电作为一种风能的主要利用形式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风力发电代替传统能源发电的比例正逐步上升,并在电力系统受越来越受到欢迎和重视[1-2]。大型永磁同步风力发电机组具有直接驱动、结构简单、效率高等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上官璇峰;杨慧敏;;[J];电子世界;2013年03期
李游;成怡;;[J];天津工业大学学报;2012年05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曾波;[D];青岛大学;2012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胡书举;李建林;许洪华;;[J];电力自动化设备;2008年04期
尹明;李庚银;张建成;赵巍然;薛轶峰;;[J];电网技术;2007年15期
赵群;王永泉;李辉;;[J];机电工程;2006年12期
包能胜,陈庆新,姜桐;[J];太阳能学报;1997年01期
王素霞;;[J];大众用电;2007年05期
王久和,李华德;[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5年16期
薛玉石;韩力;李辉;;[J];电机与控制应用;2008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陈瑶;[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孙建锋;[D];清华大学;2004年
刘雪菁;[D];太原理工大学;2006年
林霞;[D];太原理工大学;2006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唐芬;金新民;周啸;童亦斌;;[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11年05期
王久和;尹虹仁;张金龙;李华德;;[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8年01期
赵栋利;胡书举;赵斌;许洪华;;[J];变频器世界;2009年02期
方蒽;宋金梅;;[J];变频器世界;2010年04期
王斌;张杰;王峰;刘毅;;[J];变频器世界;2011年09期
付光杰;崔海龙;冉璇;郑连亮;;[J];吉林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11年05期
肖飞;王颢雄;陈明亮;刘勇;;[J];船电技术;2010年01期
朱兴林;李山;王强钢;周念成;刘述喜;;[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3期
黄科元;佘峰;黄守道;孙延昭;;[J];电力科学与技术学报;2008年02期
黄瑛;孙宝龙;李先允;;[J];东北电力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周雪松;李超;马幼捷;李季;于阳;;[A];第二十九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10年
;[A];第二十九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10年
;[A];中国自动化学会控制理论专业委员会C卷[C];2011年
包能胜;陈庆新;姜桐;;[A];1997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李喜兰;王大光;宾雪;李虎军;涂芳芳;;[A];2008中国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田春筝;李琼林;宋晓凯;;[A];中国高等学校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第二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杨晓萍;段先锋;冯帆;;[A];中国高等学校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第二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李梅;孙冠群;张松慧;;[A];中国高等学校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第二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安忠良;[D];沈阳工业大学;2011年
刘颖明;[D];沈阳工业大学;2011年
张洪阳;[D];沈阳工业大学;2011年
汪令祥;[D];合肥工业大学;2011年
蔚兰;[D];上海大学;2011年
刘子建;[D];中南大学;2010年
郑征;[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年
谷鑫;[D];天津大学;2010年
任海军;[D];重庆大学;2011年
李辉;[D];重庆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小素;[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金长生;[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陶磊;[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王黎;[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孔德宁;[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付长江;[D];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
冯其塔;[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0年
刘姣;[D];浙江大学;2011年
尚磊;[D];浙江大学;2011年
刘小林;[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王翠娟;赵巧娥;张强;;[J];电力学报;2010年05期
石磊;梁晖;;[J];电力电子技术;2009年09期
李建林;高志刚;胡书举;付勋波;许洪华;;[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8年05期
刘其辉;李万杰;;[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1年01期
魏自聪;章国宝;;[J];电力自动化设备;2010年12期
王丰收;沈传文;刘伟;;[J];电气传动自动化;2006年05期
舒鑫东;庄圣贤;关晓明;刘思佳;梁英;;[J];电气传动;2009年12期
尹明;李庚银;张建成;赵巍然;薛轶峰;;[J];电网技术;2007年15期
谢运祥,卢柱强;[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1期
赵群;王永泉;李辉;;[J];机电工程;2006年1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磊;[D];兰州交通大学;2011年
佘峰;[D];湖南大学;2009年
李扬;[D];燕山大学;2010年
郑平;[D];北京化工大学;2010年
马威;[D];兰州理工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刘文洲;[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3期
王久和,李华德,李正熙;[J];电工电能新技术;2004年03期
田淳,胡育文;[J];电工技术学报;2002年01期
赵振波,李和明,董淑惠;[J];电工技术学报;2004年01期
赵仁德,贺益康,黄科元,卞松江;[J];电工技术学报;2004年06期
何亮;方宇;李吉;邢岩;;[J];电工技术学报;2006年10期
刘雁飞;;[J];电工技术学报;2007年05期
吴加林;[J];电工技术杂志;2003年02期
许善椿,王文举;[J];大电机技术;1996年05期
王晓磊;赵克友;;[J];电机与控制学报;2007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雷亚洲;[D];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2001年
迟永宁;[D];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艾斯卡尔;[D];河海大学;2004年
陆城;[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电工研究所);2004年
孙建锋;[D];清华大学;2004年
王星华;[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张兆强;[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杨传伟;[D];北京交通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邓秋玲;谢秋月;黄守道;姚建刚;;[J];微电机;2008年06期
邓秋玲;黄守道;肖锋;;[J];湘潭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08年02期
邓秋玲;彭磊;;[J];电气应用;2009年17期
姚兴佳;马晓岩;鲍洁秋;;[J];沈阳工业大学学报;2009年01期
薛玉石;韩力;李辉;;[J];电机与控制应用;2008年04期
张岳;王凤翔;周浩;张国卫;;[J];电工技术学报;2009年06期
姚骏;廖勇;李辉;刘刃;;[J];电机与控制学报;2010年06期
马诗洋;周兵;;[J];变频器世界;2011年08期
胡双,马志云,周理兵,陶桂林;[J];电工技术杂志;2003年08期
毛晓英,罗文广;[J];东北电力技术;2004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宁世国;叶林;;[A];纪念中国农业工程学会成立30周年暨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CSAE 2009)论文集[C];2009年
张智轶;金钊;敖卫东;陈洪文;;[A];重庆市电机工程学会2010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陈堂贤;谢波;杨孔;王仁明;;[A];第二十七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8年
周谦;李建林;李亚西;刘剑;赵斌;;[A];2006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力电子学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贾华;崔军辉;李海军;李俊彪;;[A];全国冶金自动化信息网2009年会论文集[C];2009年
朱光华;;[A];福建省第十一届水利水电青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马永明;陈平;刘万超;祝成;孙佳佳;;[A];中国高等学校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第二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敬晓刚;李辉;徐利梅;;[A];’2004系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刘晓;施俊;唐永春;;[A];2004年全国直线电机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陈春;张磊;张志宝;;[A];第十七届全国煤矿自动化学术年会、中国煤炭学会自动化专业委员会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N];科技日报;2002年
沙兆华 通讯员
宁登科;[N];湖南日报;2010年
记者 董山峰、李海秀;[N];光明日报;2002年
何旭;[N];人民铁道;2010年
张子瑞 实习生
闫占菁;[N];中国能源报;2010年
汤兆宏 通讯员
谭朝稳;[N];中国电力报;2010年
庄云锋;[N];济南日报;2010年
本报记者 彭航海 罗斌;[N];湘潭日报;2010年
彭亮文;[N];科技日报;2000年
;[N];科技日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强;[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郑申白;[D];北京科技大学;2006年
陈瑶;[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李杰;[D];上海大学;2009年
王海英;[D];长安大学;2003年
耿强;[D];天津大学;2012年
陈毅东;[D];燕山大学;2012年
刘颖明;[D];沈阳工业大学;2011年
葛俊旭;[D];浙江大学;2010年
闫士杰;[D];东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余宏峰;[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宋耀东;[D];郑州大学;2007年
彭彦;[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张建斌;[D];西北大学;2009年
杨杰;[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8年
舒刚;[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王晋;[D];天津大学;2004年
赵玉霞;[D];大连理工大学;2005年
潜立标;[D];浙江工业大学;2006年
姜东红;[D];西北工业大学;2006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基于simulink的直驱式永磁同步风力发电机组建模
上午袁牛带了篇文献过来,要按照其中的内容,搭建一个直驱式永磁同步风力发电机组的模型,看了一下文献,觉得思路不是很清晰,前面的子模型介绍和后面的整体框图有点对应不上,该说的东西没有说清楚,不过相对很多国内的文献瞎忽悠,还是好了很多,至少认真分析一下还是可以把模型再现的,昨晚宿舍还讨论了一下,说是国外的文献复现性很高,都有相应的代码和参数,条理很清晰,就像给刚入门的新手看的,国内就不行,搞的很高深,对应的参数什么的都不给出,你也不知道他的这个文献到底是做出来没有。
&&&&现在想想刚开始就看子模块搭建模型不是很好的思路,应该根据最后的总体框图搭建,这样可以把握全局,注意到各个模块之间的联系。文献所给的总体框图如图1所示。我们主要根据图1进行各个子模块的搭建。关于子模块的搭建,之前的博客已有说明,现在再说一下,就是先拖出Subsystem,然后确定输入输出个数,完成相应的内部连接。
图1 文献中D_PMSG模型及其控制框图
好了,根据图1首先开始进行SC模块的搭建。图2是文献中转速控制器(Rotational speed
controller的)控制策略图,所用到的控制器为PI,这里要说明一下,我们常用的PID控制器模块是Simulink
Extras下的Additional Linear中的PID
Controller模块。图3为我们所搭建的转速控制器模块,与图1中的SC模块相比,增加了电角频率We输入端口。
图2 文献转速控制SC模型
图3 所搭转速控制SC模型
然后进行PMSG模块的搭建,主要根据文献中的图4和图5进行模型的搭建。由于Ld=Lq=L,所以图4中的前半部分可以省略。根据图5分析,图1的PMSG模块的输入端口还需要添加发电机转子转速Wg,同时图5中仅仅有3个输出,还需一个输出Te,从图4可以看出Te=1.5*ro*np(1),ro是永磁体的磁链,我们得到PMSG的模型如图6所示。
图4 文献转动系统模型(model of the drive train)
图5 发电机模型(model of the generator)
图6 所搭PMSG模型
图7 所搭PMSG子模块引脚图
然后进行传统系统模型DT模块的搭建,原理图如图4所示,根据图1,DT模块为两个输入Te、Tw,两个输出Wg、Pe,因此需对图4进行相应的修改。Wg可以根据图4直接计算出,据式子Pw=Tw*Ww(2),我推测Pe=Te*We(3),同时,We=np*Wg=np*Ww(4),从而搭建如图8所示的DT模块。
图8 所搭DT模块
接着进行风力机模型WT(model of wind
turbine)模块的搭建。主要根据文献中的图8和图9。图9中的max模块在Math
Operations模块中,Kv是比例控制参数,r=Ww*R/Vw(5),Vw是实际风速,额定风速为VwN。图8中的式子10为:Weref=Vw*r*np/R(6),图8中的式子1为:Tw=0.5*p空气密度*pi*(Vw)^3*Cp/r,(7),图8中的式子2为:Cp=0.22*(116/b-0.4*sin-5)*exp(-12.5/b),(8),图8中的式子3为b=1/(1/(r+0.08*sin)-0.035/(sin^3+1)),以上各式中,Cp为和浆距角sin和叶尖速比r有关的功率系数,R为风力机转子半径。搭建出来的浆距角控制器模块如图10所示,搭建出来的WT模块如图11所示,与图1相比,所搭建的WT模块多了实际风速Vw输入端口,这个应该是我们所输入的常量或者变化的数值。
风力机模型图(model of wind
turbine)&&&&&&&
图9 浆距角控制器(pitch angle controller)
图10 所搭浆距角控制器模块
图11 所搭WT模块
图12 所搭WT模块引脚图
至此,系统所有的子模块已经完成,我们将各个模块组合在一起,就构成了完成的D_PMSG模型,如图13所示。需要输入的量有d轴电流给定量和实际风速Vw。
图13 所搭D_PMSG模型
模型建好以后,在仿真之前要进行仿真算法的设置,如图14所示。主要设置的有步长、过零点限制、求解器之类的,根据以前电机仿真查的文献知道,对于电机仿真一般可用ode23tb和ode15s,可能是速度比较快。
图14 仿真算法的设置
在仿真过程中碰到一个问题,出现了代数环algebraic
loop,查了半天资料,说是可能出现了输入和输出直接相连的情况,可以用memory模块或者积分模块的state
port解决,搞了半天还是出错,后来在主窗口中发现提示图11中的公式1除数为0,我修改了一下,将图11中的公式1变为u(1)^2*u(2)/(u(4)+eps),最后运行通过了,具体的参数什么的留给袁牛细调了。
在解决代数环问题的时候,发现一个操作,就是simulink的tools菜单下的Simulink
Debugger可以进行模型检查之类的。
尹明,李庚银,张建成,赵巍然,薛轶峰.直驱式永磁同步风力发电机组建模及其控制策略[J].电网技术,):61-65.
邱杰,原渭兰.数字计算机仿真中消除代数环问题的研究[J].计算机仿真,-35,40.
日晚上于njust&10系 310房间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基于Matlab-Simulink的直驱式永磁风力发电系统的建模与仿真.pdf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14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基于Matlab/Simulink的直驱式永磁风力发电系统的建模与仿真 -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基于Matlab/Simulink的直驱式永磁风力发电系统的建模与仿真
【作者基本信息】
电气工程,
【摘要】 最近几年,因为环境和资源问题渐渐严重,可再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越来越得到重视,风能作为一种技术成熟的可再生能源,利用其发电的方式得到了快速发展,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变速恒频双馈风力发电系统具有齿轮箱,与其相比,同步直驱风力发电系统省去了该环节,减小了因为齿轮箱带来的机械损耗和设备的不稳定性,具有转换效率高、可靠性高、控制灵活等优点,发展较好。通过研究风力机和永磁同步发电机各自的特性和运行机理,建立了永磁直驱风力发电系统的数学模型。具体包括风速模型、风力机模型、永磁同步发电机模型和控制系统模型。本文讨论比较了当前不同的风力发电系统的优缺点;分析永磁同步发电机基本工作原理,在此基础上建立该电机在定子a-b-c坐标系以及转子d-q-O坐标系下的数学模型;给出常用风力发电系统变流器的拓扑结构,并选用双PWM变换器作为风力发电系统的并网接口;讨论设计了双PWM变换器的控制模型,采用电压空间矢量控制策略对其进行控制,并对电机侧d、q轴电流控制策略进行对比,分析不同电流控制策略应用于直驱风力发电系统的情况。最后,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下建立风力发电并网系统模型,采用简化风速模型,调试并验证控制策略的有效性、可行性,证明所搭模型的正确性。
【关键词】 ;
【网络出版投稿人】
【分类号】TM614;TP391.9
【被引频次】2
【下载频次】1660
本文链接的文献网络图示:
本文的引文网络基于Matlab_Simulink直驱式永磁风力发电系统的建模与仿真_图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基于Matlab_Simulink直驱式永磁风力发电系统的建模与仿真
上传于||文档简介
&&不​错​哦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5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1页未读,继续阅读
你可能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永磁直驱风力发电机组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