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角练形意拳的小说脊柱痛?

水木-内家拳-zz如何敛气入骨+如何治疗腰部疾病---谈我对心意形意的理解系列
主题文章列表
下一页&共1页&
zz如何敛气入骨+如何治疗腰部疾病---谈我对心意形意的理解系列
发信人:&surpassit&(开心每一天),&信区:&NeiJiaQuan
标&&题:&zz如何敛气入骨+如何治疗腰部疾病---谈我对心意形意的理解系列
发信站:&水木社区&(Fri&Mar&&8&19:39:36&2013),&站内
本文尝试从心意形意的历史传承发展,谈一谈现在人们练的是什么样的“心意拳”,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心意形意拳由山西传到河南,再由河南北上传到河北,南下传到蚌埠(宋门心意六合拳),上海(十大形)。&&南下还有荆州心意拳,关于这一支我了解不多,再此不敢多家评述。
先说发源地山西的心意拳,&基本上是动身不动手,请大家注意,是不动手!!&&请大家上网去看山西戴氏心意拳的视频。&&内行看门道,&请大家注意演练者的肘部,&基本上是不太离开身体的,也就是说基本不扬肘。既然不动手,那是在炼什么???&关于这个问题,民国时期的一些武术书籍中都有提到。&高降衡在他写的形意拳基本行功秘法中曾经指出,内家拳的基本功就是四个字“丹田内气”。&
&&&&&也就是说有丹田内气,就有基本功,没有丹田内气就没有基本功,即使你练了30年,会100个套路,还是没有基本功。弯腰劈叉,翻跟头,那是杂技演员的基本功。&&至于气沉丹田的内容,请大家参考我博客中之前的文章,即有一个具体形象的认知。&&&
&&&&&在戴氏心意拳中,练习者要站三年蹲毛猴,目的就是养出三丹之气。并形成一气循环的小周天。达到小周天之后,要下一个阶段要练习的是敛气入骨。注意这里的骨,首先是指脊柱。大家注意戴氏心意拳在练习时身体好像一直在蠕动,这其实就是在活动脊柱,在加上将之前练出的丹田内气活动起来,尽量往脊柱上和脊柱内收,使得人的脊柱日益强健,这就是敛气入骨。&&&
&&&&&&敛气入脊骨。关于这一点,征得老师同意,结合自己的经验给大家说一个例子:一般人的腰骨是向内凹陷的,首放到腰眼上可以感觉是一个很明显的凹陷,洞,也就是到道家所说的后天亏损。&这个其实是由于脊柱在腰部向内弯曲造成的。大家如果能做到我之前说的第一步气沉丹田的话,你一吸气就可以吧肚子鼓起来,这个是因为内在气体的膨胀给了肚皮一个向外的作用力,&这才使得肚子凸起来,对吧。&&那如果现在你把这股气往腰眼处收缩,这股气就给了弯曲的脊柱一个向后的力,这个力会使得这个弯曲消失,是你的脊柱变直,从而使你腰上的那个凹陷消失。&&&&&
&&&&&所以戴氏心意拳之所以不动手,就是抛弃哪些不必要的外在动作,最直接最高效的实现上述的两个步骤目标:练出三丹之气,敛气入骨。&&完成这两步骤以后,接下来还要进行第三步,
《五心归一》
.cn/s/blog_c28d859d.html
&&&&&接上文,这第三步功夫目的就是将身体内部的气灌注到四肢。&这一步最不好练。&因为有两个关口堵着,所以气很难达到手指和脚趾,这两个关口就是肩和胯。&&&而内家拳一开始就让你放松,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让你打通肩和胯,实现气在体内和四肢的贯通。&&
&&&&&&现在社会上练拳的人的问题是,他体内根本就没有内气,他就没有练过这个基本功。所以他感觉放松不了。即使感觉放松了,四肢也没有气劲的反映。对于这些人,在你碰到需要和别人打斗的时候,建议你千万别放松,能使多大劲就使多大劲打吧,说不定还不会吃亏。否则,在你放松了,想从体内调动更强大的内气来运用的时候,却发现自己体内没有这个基本功,那就惨了。&&就好像拔出枪却发现没有子弹。&&倒不如抡起枪托直接砸算了。&&&&
&&&&&&而是不是要等到肩胯完全松了以后才能开始练武术呢,不是这样,因为松肩胯是一辈子的事,要不停锻炼,这里面就是体现功力的问题了,日久功深。松肩胯的时候,想要把内气更好的更快地达到四肢,需要练习五心归一的功法。本人这里对于意念想象这些东西尽量不提,尽量说一些初学者可以操作的东西。&&所谓五心归一,是在你有了丹田基本功之后需要继续提高的一个步骤。(丹田内气基本功部分请参考我之前写的博文)通过丹田内功我们实现了内气在体内的调动,由小肚子调到头顶,周而复始。而五心归一功就是要把丹田内气调动到手心和脚心。而把内心,2个手心,2个脚心都收到丹田,这就叫做,五心归一。&&&如果说你还不明白,我再说的简单点,当你练丹田基本功的时候,随着内气的吸和吐,肚子也会随之鼓起来和凹陷下去,&&在练习五心归一功法的时候,你的手心和脚心就当做是你的肚子,吸气的时候手心脚心向内收。收到肚子里,下丹田,吐气的时候向外凸。&&这才是为什么所有内家拳都要求你手心要内涵,五个脚趾要抓地的真正原因。&&只告诉学生用脚趾头使劲扣住地面的老师是不负责任的,或者说他自己也不懂得这个道理。现在吧这个秘诀说出来,希望大家有所体会。&&&
&&&&经过这个步骤的练习,你已经学会了,全身4点有弹簧,即手心和脚心。&再通过相应的功法,&大家可以去练习8点弹簧,10点弹簧,N点弹簧。&&现在你对于“全身无处不弹簧”&&这句非常神秘的话应该有些头绪了吧。&
&&&&这以上这几篇文章说的都是一些内家拳的绝密。跟在老师身边几十年都不一定会知道,而且有些所谓的老师自己都没有弄明白。更具自己的体验我还会说一些相关的功法和经验,欢迎大家交流,指导。
※&修改:·surpassit&于&Mar&&8&19:41:10&2013&修改本文·[FROM:&59.66.123.*]
※&来源:·水木社区&http://newsmth.net·[FROM:&59.66.123.*]
Re: zz如何敛气入骨+如何治疗腰部疾病---谈我对心意形意的理解
发信人:&leqianshan&(肥小叶),&信区:&NeiJiaQuan
标&&题:&Re:&zz如何敛气入骨+如何治疗腰部疾病---谈我对心意形意的理解系
发信站:&水木社区&(Sat&Mar&&9&13:04:23&2013),&站内
这个必须顶
※&来源:·水木社区&http://www.newsmth.net·[FROM:&111.161.8.*]
Re: zz如何敛气入骨+如何治疗腰部疾病---谈我对心意形意的理解
发信人:&stono&(大杂烩),&信区:&NeiJiaQuan
标&&题:&Re:&zz如何敛气入骨+如何治疗腰部疾病---谈我对心意形意的理解系列
发信站:&水木社区&(Tue&Mar&12&15:24:30&2013),&站内
这个要支持!!!
【&在&surpassit&(开心每一天)&的大作中提到:&】
:&本文尝试从心意形意的历史传承发展,谈一谈现在人们练的是什么样的“心意拳”,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心意形意拳由山西传到河南,再由河南北上传到河北,南下传到蚌埠(宋门心意六合拳),上海(十大形)。&&南下还有荆州心意拳,关于这一支我了解不多,再此不敢多家评述。
:&先说发源地山西的心意拳,&基本上是动身不动手,请大家注意,是不动手!!&&请大家上网去看山西戴氏心意拳的视频。&&内行看门道,&请大家注意演练者的肘部,&基本上是不太离开身体的,也就是说基本不扬肘。既然不动手,那是在炼什么???&关于这个问题,民国时期的一些武术书籍中都有提到。&高降衡在他写的形意拳基本行功秘法中曾经指出,内家拳的基本功就是四个字“丹田内气”。&
:&...................
※&来源:·水木社区&http://newsmth.net·[FROM:&61.233.14.*]
下一页&共1页&[原创]练武网友痛批《一代宗师》 八卦掌形意拳比不上自由搏击[已拜读]
导读:[quote user="windstamp163 在第3楼"]其实我看完了整部片子,倒是觉得这部片子没有像《叶问》一样,将咏春拳拔高到无敌的境界。
根据剧情描述,宫小姐的父亲融汇形意与八卦两大武学。而宫小姐的六十四手取其八卦掌,马三则学会了霸道的形意拳。至于张震饰演的角色,八级拳的刚猛也让我粗见端倪。
要是能在加上太极,那内家三大武学也就齐全了。[/quote]
看过,更练过。
恕本人眼拙,子弹哥那部打得倒是十足的咏春味;这部墨镜王版在武戏上,除了宫二、叶不羞的拳架子(造型?)像那么一
&以下是引用windstamp163 在第3楼的发言:其实我看完了整部片子,倒是觉得这部片子没有像《叶问》一样,将咏春拳拔高到无敌的境界。根据剧情描述,宫小姐的父亲融汇形意与八卦两大武学。而宫小姐的六十四手取其八卦掌,马三则学会了霸道的形意拳。至于张震饰演的角色,八级拳的刚猛也让我粗见端倪。要是能在加上太极,那内家三大武学也就齐全了。看过,更练过。恕本人眼拙,子弹哥那部打得倒是十足的咏春味;这部墨镜王版在武戏上,除了宫二、叶不羞的拳架子(造型?)像那么一回事,打出去简直一塌糊涂。太极木有。五行那意简直像自由搏击都是赞美了,熊臂龙腰、虎豹雷音什么的反正我是一个没看出来,鸡腿子成了功夫片烂大街的‘无影脚’这是显而易见的。八卦更别提了,趟泥步、游龙掌的拳意能打出如此古典舞美,本人不得不吐槽老张真是个不可多得的天才舞者……至于张震,本人是彻底崩溃了;宫二、叶不耻好歹还有个架子;这位是最最根本的无极桩活变成了《街头之王》,就差‘我打,我打,我打’一类哇哇大叫配音,就走出了山寨大虫哥戏路。总而言之一句话,墨镜王拍出的动作片最好合作动作指导是钢丝谢。本文内容为我个人原创作品,申请原创加分
点击加载更多从医学解读国术养生的奥秘---寿关顺老师再谈孙氏形意拳
从医学解读国术养生的奥秘---寿关顺老师再谈孙氏形意拳
寿关顺老师&讲述&&&施勇&整理
按:2006年初,我笔录了一些寿关顺老师浅谈孙氏形意拳的内容,本来仅想在同学之间留记备忘,但依同学们建议整理成文(《寿关顺老师谈孙氏形意拳》)共享在网络上后,没想到得到很多反响,亦有外省市同门与我联系希望更多探讨交流,可惜工作繁忙不及回复者多矣。而每周日上海中山公园寿老师教学时也常有爱好者和同道因阅《寿关顺老师谈孙氏形意拳》前来参学,能在学习孙氏三拳的过程中,与更多的朋友相识,增益见识和友情,也足以令人庆幸。
寿关顺老师在骨伤科方面深有造诣,除了通晓医理之外,孙氏形意拳的坚实功夫和太极拳的轻灵令其诊治手法妙不可言,坚实则劲力直透其内,轻灵则拿捏筋骨经脉分毫不差,看过就知道古代有关点穴的神奇故事也许确有其事。
为更深入地学习探究孙禄堂先生的武学,对前文很多提过但未详述的养生问题进行一番注释讲解,同时解答一些学生的问题,在卯辰际会时节再请寿关顺老师能以医理来开示孙氏形意拳的意趣,以飨各位同学及爱好者。
孙禄堂形意拳自问世以来已有百年,其武学价值和哲学价值我就不再多谈了,孙禄堂祖师在上世纪初所出的五本巨著《形意拳学》、《八卦拳学》、《太极拳学》、《拳意述真》、《八卦剑学》堪称国宝,其价值如同中医世界中《黄帝内经》、《难经》、《伤寒论》一样。有缘者应该珍视。
今天重点谈谈孙禄堂形意拳的养生保健价值和锻炼要领。
之所以谈这个问题,是由于我们这个时代,像形意拳这样技击性很强的武学,它的格斗功能在生活中不常用了,这和晚清民国时期或更古老的时代不同,那时武艺是生存技能,战场上可以杀敌卫国,社会上可以赢得职业和声誉(1920-30年代北洋政府以及后来国民党政府举行的全国国术大赛,优胜者很多都可以进入体制内如军队教务部门或国术馆,那时的国术盛况堪比现在的世界杯都不逊色)现在不同了,像孙氏形意拳这样的学术应该可以在保健养生、开发生理机能、教育方面发挥作用,但这并不是说我们不要学孙氏形意拳技击的内容,为什么呢?因为它的锻炼方法中还保留着增强内脏功能、增强神经敏锐度和心智的内容。总之,最为普遍的价值,不管男女老少,通过孙氏形意拳的锻炼,都能改善身体体质、提升气质格调、完善精神世界。
今天在座各位,练习孙氏形意拳已经多有时日了,每人都有一定心得,现在正是冬令季节,中医讲冬季是肾的当令,我们也正好谈谈拳的锻炼和五脏保养的话题,算是应景了。
很多同学体质相比刚来初学时大为改观,原来身体虚弱精力不足的,肾虚气虚浮肿的,失眠精神萎靡的,我们知道,人的虚弱根本上是肾的虚弱,肾精上注脑髓,外充骨骼,内定气息。
既然谈到肾,就以中医角度讲一下它的情况,《黄帝内经》讲肾主骨生髓,主水,主藏精纳气,为“作强之官”,清代张志聪注解内经讲:“肾藏志,志立则强于作用,能作用于内,则技巧施于外矣。”,意思是肾是人们做事业时精力体能和脑力才干的来源。
肾处人身下极,下元之根本,气息的根蒂,人的呼吸看似是肺在作用,其实呼吸的老板是肾,肺像气球能看得到空气的盈虚,而肾就像气筒。临终的人气息都只在喉咙口,俗话讲只有出气没有进气,就是肾气将绝,呼气的根子断了,肾亏必定下元虚损,呼吸浅浮不能深沉,动则气喘。
肾主骨生髓,就是人身上凡是骨头关节都是肾做主,因此肾亏,必定看到骨骼难以承受重力,表现为双腿无力,膝盖酸软,腰脊弯折,亏损至极者甚至走路脚跟虚浮不点地(脚跟是骨节中承受全身体重)。
肾脏的作用是收藏脏腑精气,收藏满了或者因男女之事消耗,或者补充脊髓、骨髓直至脑髓,这也是中国道家修炼的一般观点,中国人讲一样东西好,往往说是“精髓”,其实古语中就是认为肾精即骨髓脑髓之元,是人体中的重要精华,精与髓也是人体活动的原动力,男童肾精充满肾气纯足未遗漏前,一天到晚顽皮也不觉疲惫,成年后因各种原因肾精损耗则变得易疲惫精力不足,肾为先天之本。也就是人的生命之本,精力之源,因此强健身体的基础是补肾健肾,补肾除了饮用食物药物,还要注意房事的节制以保养肾精肾气。
但仅仅通过食物药物补益是不够的,还需要特别的方法来健肾。打两个比方,食物药物就像汽油,一辆汽车只给加油但发动机出问题了,&一样跑不起来,所以很多人以为肾不好单单靠吃东西就能养好是片面的认识,一定要把“发动机”修理好才行。再一个比方,肾有藏精的功能,就是五脏六腑的营养精华最后需要肾脏来收藏,健康的肾能像海绵吸水一样收藏精气,肾不健康则不能收制脏腑精气水液,而这些水液便游溢在肌肤之间,出现浮肿的病态。
曾经有个学生某因为肾虚,常吃六味地黄丸,但也不见改善,还常常造成胃部不适,这是因为肾是胃的关卡,《黄帝内经》讲肾者,胃之关也,关门不利,故聚水而从其类也。肾关失利,消化也受影响。同时六味地黄丸性味滋腻,吃下去后脏腑无力运化成有用的物质反而阻滞体内的气机。
后来某经过基础易骨功夫和钻拳学的锻炼体格坚实起来,精神精力旺盛了许多,对练时也经得起碰撞。这是孙氏形意拳的初步是明劲易骨功夫也是健肾的效果,《黄帝内经》所讲的肾主骨生髓的道理,肾强自然骨壮,骨壮则不易衰老,现在很多人都会作体检,其中一项骨密度可以说明人的衰老情况,年老肾虚则骨头疏松,反之骨质则紧密。
大家现在虽不能说完全达到了易骨的程度(身体如铁石),但依照孙氏形意拳“九要”要领锻炼,健肾壮骨并不困难,尤其一些年龄偏大的同学,经过锻炼,体力也大有恢复年轻的感受,值得欣喜,但希望大家能坚持锻炼。
孙氏形意拳能使体弱者转为强健,也可以使人有恢复年轻的感觉和效验,是因为孙氏形意拳的锻炼方法符合生理和医学的道理,有很多养生的大法则在其中起作用,能够提高人们的抗病和抗衰老的机能。如童旭东先生著文提到孙禄堂祖师七十余岁时经德国医生体检发现各项生理指标都胜过二十岁左右的青年人,还记录了很多孙老先生学生种种奇妙的身体机能,不知者觉得不可思议,实际依照孙氏形意拳要领锻炼完全可以预期。
其中的奥妙何在,首先我们从《形意拳学》中一个重要篇章开始讲,《形意拳学.无极学》中提到:
“世人不知有逆运之理,但斤斤于天地自然顺行之道,气拘物蔽,昏昧不明,以致体质虚弱,阳极必阴,阴极必死。于此摄生之术,概乎未有谙也。惟圣人独能参透逆运之术,揽阴阳、夺造化、转乾坤、扭气机,于后天中返先天,复初归元”
我们用中医的理念来说,普通人的生理过程遵循生老病死的自然顺行的规律,从出生开始,完美的生理平衡被打破,一方面被外界的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邪所侵袭(伤气),一方面被饮食过度的五味,酸甜苦辣咸所损伤(伤精),还因七情六欲造成戕害(伤神),在整个人生历程中,精气神耗尽终归于老病死。
而懂得“逆运”规律的人,却可以改造这个进程,通过特定的法则和方式,以具体外在的事物恢复人体先天本有的生命力。
那锻炼的原则和具体的锻炼方法是怎样的呢?我以刚才健肾的事例说明。
原则就是上面《形意拳学.无极学》提到的:于后天中返先天。
什么是先天?身体是先天的范畴,本来就有的,也可解释为先天父母遗传的。后天指的是什么,就是以身体为基础的一切活动,借用哲学的话,先天是本体,后天是现象和作用。先天决定后天,后天再造先天。
对于人体而言,五脏(心肝脾肺肾)是先天,肢体(筋骨皮肉血管)是后天,世上只有五脏充实然后四肢筋骨才能丰满健壮的事,而不可能有四肢强健有力而五脏精气反而亏虚的人。这是因为内在决定外在的道理,所以肾精满则壮骨,肝脾调则筋肉丰硕,心之精气足则血管畅达,肺之精华满则皮肤嫩滑白皙。当五脏的精华充实后自然向筋骨皮肉血管(通过经络)扩散流布,最远就达到手指脚趾,因此五脏气血旺盛,五指指甲上就会显现“小月亮小太阳”(指甲盖根部的半圆形白色区域)。
形意拳中所谓后天返先天即指通过肢体运动反过来改善人的内脏功能。
原理何在?以练习为例,初学者必须双拳握紧,重心必须坐在脚跟上,脚趾也用力捻住地面,因为人体十二正经,发端或者终点都在手足上,根据全息医学的观点,也是《易经》的原理,锻炼手掌足部相当于锻炼全身,手指脚趾是五脏六腑的“分支机构”。前面讲到过五脏精华充满就沿着经络向四肢扩散,而反过来强烈的锻炼手指脚趾和掌根脚跟,相当于回收这些分支机构的钱款,将散在筋骨皮肉中的精气逆向传递给五脏六腑这个“总部”,好像总部有资金时分发给各个分部,总部财务紧张时,分部留存的资金也可以回流总部一样。
人身的肢体筋骨肌肉中巡行着经络,经络的根据地是五脏六腑,通过经络延展逐渐达到体表肌肤,再与外界沟通气血,所以好的中医师,只要看病人肌肤气色在何处有异常,便可以知道哪个脏腑有病患,针灸推拿各种治疗也就可以应手而愈了;面诊的道理也是一样,面部的粉刺痤疮所发的位置也提示哪个脏腑存在湿热邪气。
与治疗不同的是,医术是外来的,人体是被动接受它的影响,自身的精气神动员甚少;而当肢体主动运动时,肌肤筋肉的紧张舒张也刺激经络和穴位的气血活动,精气神的动员很多,并反作用到内脏上,形成内脏和肢体的良性互动。
怎么进行肢体运动是最能改善内脏功能的呢?这就涉及到具体锻炼方法了。
孙氏形意拳的基本要领是“九要”,9个要领,相当于一国的宪法,是根本的法则。今天先讲其中“塌腰”一项,特别能强壮肾脏,为什么呢?《黄帝内经》讲:腰为肾之府。塌腰的要领做到,相当于加固肾脏的大本营,塌腰的同时,“命门”穴即被关闭,好像守卫森严不令精气外泄。(寿老师两侧腰脊坚韧如革包铁,手指竟抓抠不进。)
另一个重点,“坐满足跟”也是强肾的秘密之处,骨是肾精的凝结,骨架支撑人体重量,其中足跟承受全体之重,是肾精的在骨骼上最为密集之地。《内经》讲骨伤则内动肾,道理也是这样,骨骼受力必然刺激肾脏,适度地让骨节锻炼就是强肾的方法。“坐满足跟”能有效强健肾脏机能,这是“后天返先天”的法则。
再有,通过拳架运动来锻炼强化肾脏,在孙氏形意拳里,钻拳学是针对肾脏进行锻炼的。《形意拳学.钻拳学》里提到:
钻拳者,属水,是一气之曲曲流行,无微不至也。钻上如水在地中忽然突出,亦如泉水之上翻似闪。在腹内则属肾,在拳中即为钻。所谓钻拳似闪属水是也。其气和则肾足,其气乖则肾虚,肾虚则清气不能上升,浊气不能下降矣。其拳不顺,真劲即不能长,而拙劲亦不能化矣。学者当知之。
练习钻拳时,可以站定一个地方,顶头挺拔身体,两腿并拢略屈,重心要不偏不倚落在两个脚跟,此时略用力塌腰,姿势如同坐在高椅上。
此时切忌重心落到脚前掌处,因为重心前移,脚跟就虚浮,重心就踮起了,好像踮脚走路不一会就出现气喘疲劳一样,重心落在脚跟呼吸就容易深沉,这点要注意。
站定后便可开始练习钻拳了,练习时要领悟动作有“水”从地涌出的意象,两拳交替自身体中线向前上钻出,同时腰脊随之旋转并左右上下相错运动,这样能强烈地刺激两肾。
一般认真锻炼半月左右,可明显感到腰背有力,精神旺盛,腰部有劳损的可以缓解疼痛,腰椎有些小错位也可以逐渐整复,由于肾水渐渐充实而脑髓渐渐饱满,诸如脑力工作者过劳造成头痛头晕头胀也可以减轻好转。
再补充一点,现代的男子很多都发生了不育症,多是现代人饮酒嗜欲、情志内伤引起,如加上先天不足就更难医治了。从中医的角度看是肾精不足,或肝失疏泄,肾也主管生殖功能,肾关不固不能储藏精气,则发生难以生育的问题,这种情况下即使服用药物像五子衍宗丸、金锁固精丸等往往也难以达到效果,反而这些中成药中还有升高血压的作用,通常还是需要通过特别的锻炼来消化这些药物。
如前面提到的“塌腰”这个要领,详细讲来,塌腰同时就会运动到尾椎骨和骨盆底部,尾椎骨是脊椎的终点站,旁边的有人体重要的穴位“长强”,督脉的起点,意思是强健不息,是主治遣精,阳痿等肾精不足的要穴,中医讲究内病外取,上病下取,长强穴的另一端是脑部,所谓首尾相应,塌腰使长强穴的气机发动,西医所谓的神经冲动,作用沿着脊椎骨向上传导,最后刺激脑部的生理活动,能改善脑部功能。
另一面,塌腰后,骨盆底部的肌肉群收紧,会阴穴关闭,使任脉经气不致外泄,向上归于小腹,相当于西医讲的会阴神经丛神经冲动对于盆腔和生殖系统的生理产生良性作用,盆腔底部的肌肉群松紧也促进盆腔内的血液循环,对于生殖系统的康复也有积极的影响。
“塌腰”在《形意拳学》里是要义之首,是督脉之理,督脉总理一身之阳,简单讲和人体的免疫力关系很大。人体的抗病能力也和督脉两旁的足太阳膀胱经关系甚大,也就是脊椎两边的肌肉群,“塌腰”能使脊椎旁筋肉坚实,使足太阳膀胱经的经气畅利,令人更加能够耐受风寒风热等气候变化。
由于“塌腰”“坐满足跟”等要领能强肾,肾的健康能促进骨髓更好地制造血细胞,对于人体的造血机能也是一种助理,健肾直接强精,间接是补血,所谓“精血同源”,血细胞中的杀灭细菌病毒的白细胞、淋巴细胞等也能高效适量地产生并分化,提高了免疫力。
孙氏形意拳的“九要”之中,第二项是“顶”,包括头顶,舌顶,手顶的要领,简单讲一下,舌顶是指舌头顶住上颚,中医和道家修炼理论,舌头抵住上颚(上牙龈根部“龈交穴”)就是将督脉的终点和任脉的起点连接起来,而刚才讲到的“塌腰”提尾椎是将任脉的终点与督脉的起点连接起来。两条经络就是通过这些形意拳的要领联通了,也就是中医家所讲的“打通任督二脉,百病不生”。
其次,舌尖上顶,舌根就下降,舌根下系心络,配合&“九要”中的“扣胸”的要领,能刺激到迷走神经,使心率减缓从而宁心安神。另外舌根发硬的人要注意是否心络有淤血阻滞(冠心病可能),
督脉在阳面(背部)主动作,任脉在阴面(胸腹部),巡行路线上多植物神经,两经脉沟通后,整个神经系统形成良性的回环,再依照孙氏形意拳其他要领和方法锻炼,很多神经衰落如失眠以及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如心慌心悸等都能改善。
督脉走在背部中央脊椎一线,是人体中枢神经的公路,而每个脊椎的接口处都有神经分叉出来,延展到身体各个部位,一旦人长期处于不良的身体姿态中,如歪身久坐在沙发或习惯歪着身体站着躺着,脊柱形成侧弯或因外力扭曲,脊椎骨之间的空间变窄从而压迫到了神经血管,或椎骨之间压力增大造成椎间盘突出,腰疼腿痛活动不便等等。
最为严重的情况是颈椎病,因为现代人从事文化知识工作多,从事体力活动少,昼夜坐着看书看电脑,又由于坐着时喜爱弯腰靠在椅背或沙发上,腰肌松弛,侧面看像个“C”字型蜷曲,使得背颈部肌肉需要为腰肌肉代劳,才能使头目平视,常年累月颈部筋骨劳损加剧最终形成颈椎病(根据压迫的部位和程度可分为椎动脉型,神经根性颈椎病等等)。
如何防治?就要头顶与塌腰配合,一上一下两端用劲将脊椎骨一线拉伸开来,减缓每节脊椎骨和椎间盘的压力,从椎间分叉出来的神经血管没了压迫,很多疾病症状如初发的颈椎病可以不药而愈。这个脊柱的状态在孙氏形意拳中称之为“虎抱头”,是一种符合仿生学的身体状态,因猫科动物身体灵活,动作迅猛,全都是依赖脊柱的柔韧和坚强,我们日常生活中常常可以看见猫儿伸懒腰时脊柱可以拉长,这其中就是个养生的道理,人的脊椎如能节节拉伸相当于返老还童,与头顶塌腰练法相似的方法在印度瑜伽和中国的易筋经里也有,道理是一样的。
孙氏形意拳中能锻炼到脊柱,康复颈椎腰椎劳损的还有“蛇形”,蛇形动作简单易学,也是依据仿生学原理,令脊椎骨模仿蛇盘,加大脊柱周围肌肉韧带等软组织的质量,椎管锥孔的血液循环优化,也就改善了神经系统的运作。
同时练蛇形动作时,腰际锻炼强度比较大,是补益肾阳的妙招,如有人按要领练习,秋季开练,到冬季则绝无手脚冰冷之患,按医理来说,肾阳与命门火通,一身阳气的根源,肾阳饱足,四肢余蓄自然温暖,有被多年手足冰冷困扰的人不妨练习,一定会知道孙氏形意拳的养生效用是立竿见影的。
我们谈了孙氏形意拳锻炼与强肾壮骨、防治颈椎、腰椎疾病的关系,你们练习时也要注意形意拳要领和医学养生之间的关系,一定要在符合人体生理的前提下科学锻炼,切忌不要做违反人体生理的锻炼。
多年来我一直提醒你们,练习形意拳,锻炼量不要超过自己的承受能力,练到八分为好,万不能长时间满载用功,要自己知道适量,《易·系辞》讲:“德薄而位尊,知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鲜不及也。”力所不能而勉强,无不受伤。用古话说,就是火候。好比烧菜,微火烧不熟,猛火烧焦,只有火力适中才能出美味佳肴。
与火候原则联系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呼吸,说起来容易,呼吸人人都会,但呼吸的秘密却并非人人了解,借用《易》的一句话:百姓日用而不知。
回到孙氏形意拳的锻炼上来讲,呼吸与拳的配合至关重要,称之为“内三合”。普通人练拳喜欢手舞足蹈表现猛烈刚劲,不知与气息同步,久而久之,气力不合,体力消耗甚大但体质未见改观,难免越练越疲惫失望。
我们之所以谈呼吸问题,其实是最重要问题,也是像孙氏形意拳这类国术锻炼的最有价值和独特的地方,就是一切运动养生的形式有一个核心难题。
这个难题简单讲是个矛盾:有强度的锻炼才能改善体质,但有强度的锻炼易造成心肺的压力和损害。心肺的过劳使体质转弱。
人体运动时,心跳不应超过每分钟200跳,年纪越大这个限度越低,到60岁就不宜超过160跳;呼吸不能太过短促,否则易缺氧。
怎样保持呼吸和心脏搏动的稳定运动,同时加大锻炼强度是一个难题。
孙氏形意拳初步练习时,老师就会提醒学生注意呼吸,要求动作缓慢,与太极拳悠缓无异,凡是用力要和伸懒腰一样,不可以屏气鼓肺,孙氏形意拳是讲求健康的学问,对练习中有害习惯的总结有三个主要方面,也就是《八卦拳学》中提到的“三害”---努气、拙力、挺胸提腹。用现代语言讲即是---屏气、过度肌肉紧张、胸式呼吸。
我们普通运动或体力劳作时很容易触犯这三项有害的习惯,三害具体有什么危害呢?
人体肢体动作习惯是求快速有力,用力负重时还习惯憋住一口气,令胸廓抬高,这是因为憋住气时胸腔会由于肺部充满气压而更稳固,从而可以承受重压,就像皮球充足气更耐压一样;而肌肉也鼓足力气不放松,胸廓抬高是收紧肋骨之间的肌肉有利于胸式呼吸。
但憋气同时造成肺泡毛细血管被压瘪,这样肺泡缺血缺氧就发生了,肌肉持续紧张挤压血管令血液在静脉中阻滞,故身体的缺氧令血液更加显得深红,从外表看,负重的人往往面部鼓胀得通红,而负重去除后,肌肉顿时松弛,四肢血液便大量回流肺泡毛细血管去排除CO2换取O2,面部因血液回流就显得刷白,心脏肺脏瞬间血氧交换的工作压力暴增,实际破坏肺泡组织和功能。这个被俗话称为“炸肺”的现象在普通的体力或体育运动中比比皆是。​
为避免不良的呼吸和用力造成的身体伤害,孙氏形意拳提出不犯三害,即不努气(不屏气),不可凝紧肌肉不放松(不可拙力),采用腹式呼吸进行锻炼(不可挺胸提腹)。
采用腹式呼吸有很多好处,有心了解可以参考各种材料。
对于锻炼而言,腹式呼吸能够大大增加氧气的吸入量,我们知道,腹式呼吸时膈的上下运动幅度增大,膈形状似钟罩,静止时向上隆起,位于胸腔和腹腔之间,相当于肺的底盘。膈肌收缩时,隆起的中心下移,从而增大了胸腔的上下径,胸腔和肺容积增大,产生吸气。
由于胸廓呈圆锥形,肺在其中横截面积上部较小,下部明显加大,因此,腹式呼吸时,膈降一分就可使胸腔容积增加十分,深吸气时,膈下移可达一个手掌宽,从而吸入的空气量也大大增加,这样也避免缺氧。
影响呼吸的另一要素是胸廓,胸廓的位置会影响肺的容量,胸廓在运动时会随之移动,尤其剧烈运动时胸廓的大幅内收外扩会造成呼吸的阻力,这是现代体育运动中最常见的现象,大家也有经历,无论跑跳攀登,一旦胸廓被牵引,呼吸即开始紊乱。
呼吸的急迫与养生保健的目标总是背离的,所以刚才说这一矛盾也是运动养生的一个核心难题。
而在形意拳中,祖先已发现了剧烈运动缺氧和胸廓位置需要稳定的矛盾。
练习孙氏形意拳时呼气一贯平稳不得喘息,即使运动强度很大,可以通过腹式呼吸来应对,仍然需要使胸廓稳定,从而保障呼吸时肺容量的稳定。
怎么才能做到腹式呼吸时,胸廓相对稳定呢?
还是要回到孙氏形意拳“九要”来看,“九要”是解决运动保健的钥匙,九类要领总揽人体运动的法则,在其中我们再发掘解决呼吸问题的答案。
前面我们反复提到过的“头顶”、“塌腰”,加上“松”—“松肩”,使肩胛骨向下松落内合,这三要做到相当于加固了胸廓的后方。
九要之一--扣胸,使胸骨运动位置稳定;九要之“垂”—垂肘,使肋骨运动位置稳定。
好象我们用集装箱装货物比布袋装东西结构要稳定得多。
按九要的要领做,我们可以看到胸廓稳固了,但又不必屏气影响气血循环,既能够承受运动强度又不影响呼吸,有效化解的上面所说的难题。
呼吸是养生保健锻炼中很大的问题,甚至是个核心问题,我们看古往今来几乎所有关于生命修养的门类,佛家道教也好、瑜伽冥想也好都离不开这个,以后我们在练习中也要更注意它。
孙氏形意拳学的体系精深严密,哪怕是一根手指,一个手掌都有细致要求,一指一掌虽小,但小是大的缩影,也是大的机关,细小之处的点滴影响的可能是全局,手足是调理经络阴阳的开关。
我举一例,按朱丹溪所讲:阳常有余,阴常不足。人很容易阴虚阳亢,心阴虚则烦闷失眠,肝阴虚则易眩晕昏厥(高血压、中风等等),从经络来看就是三阴经走得慢易阻塞,三阳经走得快超速行驶,很多富贵病与此有关。
孙氏形意拳三体式锻炼时,按照“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道德经》)的法则,要求“平腕竖掌”“二指挑眉”,这个要领是和手三阴三阳经调理有关的。“平腕竖掌”“二指挑眉”自然拉伸手三阴,收紧手三阳,帮助心肺、心包经的气血调顺,有利于强心舒肺;收紧手三阳则控制大肠、小肠、三焦经气血行进,达到阴阳平衡。
中医讲五指应五脏,如食指反应肝,肝病者食指青筋异常显露,而通过孙氏形意拳三体式中手指的要领“二指挑眉挑肩”锻炼能反过来调理五脏,令内脏充实,病邪不害。(寿老师手指运力时如同钢钎,掰之不动,指骨充实,叩在桌面上声音就像铁条磕到)。
《黄帝内经》讲:骨正筋柔,气血以流,腠理以密,谨道如法,长有天命。人的骨和骨关节要正位才能健康,软组织像韧带肌腱筋膜血管要柔韧,气血要流畅,这样才能长寿安康。而筋骨气血的锻炼修养,在孙氏形意拳中是特别擅长的了。孙禄堂祖师的《拳意述真》辑录了清代以来近两百年的国术养生强身的经验,并将形意拳的境界功夫分为易骨、易筋、易髓三步,分明标示筋骨气血的锻炼是主题项目,有专门的方法来告诉我们骨如何正,筋如何柔、气血如何流。你们应当在九要和三体式中亲身验证才对。
今天时间不早了,我们谈到这里,其实要讲的还有很多,希望你们自己要用心探究,要注意基本的东西,孙氏武学的体系,外在的程序(孙氏形意拳学)是三体式、五行、十二形体用,内在的规范有:九要、三害、三根(掌根、脚跟、耳根的要领)、三尖(指尖、脚尖、鼻尖的要领)、四正八柱、一气含四象(鸡腿、龙身、熊膀、虎抱头的仿生学要领),学习的内容很多,但不外乎人体生理本能发挥而已,所以学起来自然而然,保健养生的效果也快。
我在二十年前写的《形意拳术讲义》中把支燮堂老师(孙禄堂祖师的弟子)所教的孙氏形意拳锻炼的原理、规矩以及效应都讲了一遍,你们很多人也按《讲义》在学习,但要知道,光学理论不实践没有用,好比听别人讲赚钱自己不能发财,所以要亲身练习才好。
还要将孙禄堂祖师的五部著作读熟,能够和医学和生理知识结合起来,能够和科学和经验结合起来,和自己本身的体质结合起来,这是孙老先生所谈的拳与道合的具体的实践方法。
把自己的身体调养好,再逐渐深入学习其中生命修养的内容,以后还要推己及人,指导自己的家人朋友来学习,将一人的健康和智慧推及大家才是孙氏武学的本意和精神。
&&&&&&&&&&&&&&&&&&&&&&&&&&&&&&&&&&&&&&&&&&&&&&&&整理于上海闵行
&&&&&&&&&&&&&&&&&&&&&&&&&&&&&&&&&&&&&&&&&&&&&&&&&&&&&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形意拳需要练什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