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亲,我想知道怎样才能把自己的如何将产品推销出去去,让更多的人知道,从而达到订单翻倍的效果,,谢谢

有多少人成为一名健身教练是为了赚钱?那么你认为健身教练是一个赚大钱的行业吗?中国的健身行业起步于90年代末,快速发展于03年非典之后。截止2010年国家体育总局的官方调查表明国内有100万个体育场地,有3.4亿人保持运动的习惯。在如此激烈的竞争中,你作为一名健身教练,不单单要有丰富的专业技能,还要成功的将自己营销出去。在2014年健身114网曾经做过一份调查,在全国范围内对1000名健身教练进行了采访,调查结果显示:在专业上做10分努力在销售上做6分努力在营销上做4分努力在商业上做2分努力你们赚到的钱一样多。所以看看你的四周的那些健身教练,是不是有些人看起来没有做什么,但是他却比你赚得多。最可气的是那些最赚钱的,是不是还不如你努力程度的一半?现在你知道为什么了吧付出,努力,也是有层次之分的。如何成为一名成功的健身教练掌握知识是健身教练工作中很重要的一部分,这不仅指要掌握最时尚的健身知识而且意味着你必须拥有一些资格证书以及资质。 首先,有资格证书更容易进入健身俱乐部;因为一些俱乐部不允许无证教练员授课。学生也更加相信拥有资格证的健身教师。另外,它还能为你增添更多的自信。资质是对你作为一名健身教练的一种肯定,同时也是一种荣誉,上文中提到了健身教练要学会营销自己,现在又说要资质,其实这都不麻烦也不复杂,你可以同时做到这两点。为提升私教服务水平,树立正确的职业观,规范服务与技术,健身114网特举办“中国星级好教练”活动,评选出获得星级评定的优秀教练,通过制定有效、客观的考核标准,对教练进行线上、线下评定,旨在进一步激发教练工作积极性与创造性,提高工作效率和职业素质,是对优秀教练的工作成绩的认可,也是对健身教练的资质证明,从而提高在健身俱乐部的工作效能。可是这样就只有资质,而没有营销啊?不是说都可以做到吗?不要急,为加大星级教练的扩散,健身114网在微信公众平台,每天都会公布一名星级教练的详细资料。同时凡是获得星级称号的健身教练,都可以直接在搜狗,百度等主流搜索引擎上直接搜索到您的详细资料,让更多人了解你,让更多人看到你。虽然不一定每一名成功的教练都参与过星级教练的评选,但是每一名星级教练一定是成功的好教练。-----------------------------------------------------关注健身114网微信公众号(jianshen114_00),或登录及时获取精彩健身知识!
健身114为您搜罗全球最新鲜资讯、健身知识、运动攻略等,时刻为你的健康准备着...这是一个值得小伙伴们关注的帐号。
专注为爱减肥、减脂、瘦身、塑形的朋友提供健身计划
ACTrainer分享最靠谱、最专业的健身资讯,针对大众提供最专业的健身服务。
专业的瑜伽信息资讯平台
减脂也好,增肌也罢,哪怕强身健体,无论你在坚持什么,你都会从这找到动力!
聚好玩的人,干有趣的事,旗下拥有高人气社群雅痞瘦身兴趣小组
(C) 2016 今日头条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
公司名称:北京字节跳动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字节跳动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产品100 » 产品运营
最真实的产品经理学习网站
Wed, 25 May :06 +0000
http://wordpress.org/?v=4.2.2
莆田系的医疗营销是怎么做产品运营的?
/archives/62934
/archives/62934#comments
Mon, 23 May :02 +0000
本文由产品100为你推荐并呈现
文章来源:类类有话说
文章作者:类类
友情提示:
若出处标注错误,请联系QQ:及时更正,感谢理解和支持!
少年关注我们的官方微博和微信订阅号:chanpin100ghsd,有惊喜哦!
/archives/56196/feed
关于魏则西事件,作为产品经理的几个看法
/archives/58778
/archives/58778#comments
Wed, 04 May :36 +0000
<![CDATA[【文章摘要】作为产品经理,或者运营,或者技术,我们离作恶其实并不远。
【相关推荐】
仅从我作为产品经理的角度,说几点看法。
我对快播的王欣所说的「技术无罪」一直心有存疑。提供流媒体服务自然称不上有罪,但快播官方在很清楚自己靠什么爆红的前提下,还把产品做得非常适合传播盗版和淫秽视频,这样总有点怪怪的。
最近百度的事又引起一波热议,这次似乎看得更明白些了。技术是无罪的,搜索 + 广告的商业模式也没错,产品设计上,抓的浅层次需求没问题,也无非就是患者需要就医,而我这里有信息渠道,医院可以来放广告。跟淘宝的直通车也是道理相通的,这是营销工具,提供展示位,赚 CPC 或者 CPA 的钱。
但者不会意识不到,自己的产品痛点在哪里,就是深层次看,解决的是什么问题、满足的是什么需求。百度的产品设计者们肯定明白,他们赚的就是病人的钱,他们也不可能没听说过莆田系的那些幺蛾子。
且不说善恶黑白,这样的商业模式注定是不健康的。百度能以莆田系广告作为自己收入的大头,究其根源就是莆田系本身是暴利的。百度从这里面赚的钱,倒不是踏实不踏实的问题,是跟他们自己广告的价值并不匹配的问题。
作为平台,好的商业模式是两端价值匹配,我需要找到我想要的医院,医院也需要找到我,我需要我想要的商品,卖家也希望推荐给我。就跟滴滴打车或者快车一样,我跟司机对这次服务和它产生的价值是共同认可的。如果我用滴滴每次打到黑车,司机赚了几倍的暴利,滴滴每天入账可能也多很多倍。但这种模式能玩多久呢?
百度迄今为止,所有的产品变现中,唯有广告是大获成功的,糯米和外卖过得很艰难。今年第一季度财报当中,158.21 亿的营收有 149.31 亿是在线营销的收入。这里面,莆田系和卖贴吧,绝对是重点。单从产品上说,百度搜索依然做得领先竞品一个 level,但商业模式和战略布局上,它是巨头中最不清楚的。这也是它路子已经走歪了的原因吧。
做产品做到一定程度,就要考虑价值观的事了,肯定跑不了。
产品方案是贯彻了老板或者高层管理者的价值观的。做淘宝,到底是卖家重要还是买家重要?这是价值观。到底该赚什么样的钱?是不是给钱多的卖家就让他多赚钱?这也是价值观。做微信,到底什么是第一位的,是流量、是用户价值还是平台活跃度,这也是价值观。
如果没有价值观,产品变得臃肿以后,就肯定会迷失。
比如贴吧,活跃度遇到了瓶颈,什么都想做,做经验值系统,也想做一些大 V 明星出来,现在都做起了直播。变现也是先试品牌广告、效果广告,发现数据并不好,眼看着大流量不知道怎么赚钱,就干脆卖起了贴吧。给人的感觉就是,自始至终没搞清楚产品的核心价值在哪里。
如果没有价值观,那大公司里,一件事做成,前后环节多,雪片就不会意识到自己造成了雪崩。大领导在蓝天白云落地窗的办公室里,偶尔读读佛经,看看哲学,是接触不到血淋淋的众生乱象的。中层的 leader 们想的是完成指标,看年中能不能晋升。底层干活的,合作不谈下来这个月绩效就没了,想到房车女朋友都没着落,哪有心情去想还有多少魏则西。老板既然说了,那就做吧。
作为,或者运营,或者技术,我们离作恶其实并不远。
传统行业的作恶,你能看到受害者。他们就在你面前,或者在你身边。你是销售,卖的房子漏水又漏风,你骗人的时候,是有心理成本的。你是卖注水猪肉的,看到对方是老人小孩可能也有些心悸。
但做互联网产品,你在电脑屏幕后面,只是画画图、做做方案、写写代码,心想,都是赚钱嘛,乌鸦一般黑。
所以我们看到,某招聘产品的工程师,拿到竞品的账号密码,就随手把它们的 APP 下了架。所以我们看到,很多公司的营销方案,最喜欢拿热点消费,不管是不是对当事人造成伤害。所以我们看到,有外卖平台的地推和运营,靠黑作坊来追 KPI 刷单量。
在你写下文档里的每句话时、想到方案里的每条步骤时,再多三思一下吧。我可能没法讲出什么大道理来说服你,不过但凡是这样的事,无非都在透支消耗你,不管是物质上还是心理上。等额度用完,恶果还得自己尝。
百度这次绝逼不是躺枪。百度这个靶子逍遥很久了,现在才终于中弹了而已。
本文由产品100为你推荐并呈现
文章来源:公众号:刘言飞语(liufeinotes)
文章作者:刘飞
友情提示:
若出处标注错误,请联系QQ:及时更正,感谢理解和支持!
少年关注我们的官方微博和微信订阅号:chanpin100ghsd,有惊喜哦!
/archives/58778/feed
未来的人才公司,将颠覆传统招聘模式
/archives/57554
/archives/57554#comments
Wed, 04 May :18 +0000
<![CDATA[【文章摘要】互联网所带来的分享经济是一桩美谈,但就目前形势看来,互联网+在招聘领域资源共享方面的进展不尽如人意。而企业相互之间激烈的竞争、争相“抢人”,让人才共享更加成了奢谈。
现有的各大招聘网站通过聚合招聘信息、应聘者登记报名,完成了企业和人才的对接,在较大程度上解决了招聘信息发布和人才搜索问题。这种早期的轻模式形态,若植入人才共享理念依然有极大的改进空间和潜力。
我们不妨来列一列现有招聘方式的痛点。
(1)招聘成本高
以校园招聘为例,企业完成一次校园招聘,招聘团队需要到全国各大高校进行巡讲,支出费用包括:招聘网站入驻费、场地使用费(宣讲会、笔试/机试/面试)、招聘团队差旅及工资、其他线上线下宣传费用。下图可以看出超过一半企业的校招投入在6-50万之间。
再从招聘成本系数(招聘总投入/新入职员工的月工资总和)来分析,也能够看出招聘成本在企业人才支出所占的比重是非常高的。
例如,某互联网企业的招聘成本系数是0.177,一年共招到100人,人均月工资1万元,那么单单招募这些员工就花了17.7万元,还不包括后期的培养费用。对于广大的中小企业,这个成本不算低。
(2)人力不足面试官不专业
首先,为什么说人力不足。一次招聘从宣传、简历筛选、笔试机试、性格测评、几轮面试(群面、技术面、HR面、专家面、Boss面),最后到签订三方协议,这一套流程走下来需要的人力和周期,大部分企业实际上压力是非常大的。
每年校招之后,大量求职者在互联网上吐槽企业招聘效率低、沟通混乱、简历筛选太随机,包括不少上市企业[3][4],更何况普通中小企业。
再如,由于研发人员不足或无法脱离岗位,不少企业通过远程电话或视频这种折中的方式完成技术面。本人求职的时候,就有两场的技术面是电话完成,而且也都顺利拿到了offer(分别是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和国家高性能集成电路(上海)设计中心)。这些现象背后仍然是人力不足问题的反馈。
其次,为什么说面试官不专业。这可不是我瞎说的,这是应聘者普遍的心声。HR的专业素养暂且搁置不谈,单论技术面试官,一般由企业研发人员临时担任。虽说他们懂技术,但这不代表就能够胜任技术面试的工作。
即使是技术面试官在现场,他也只能考察他所熟悉的领域。应聘技术岗的童鞋一定有这样的经历:如果你说的项目经历,不是技术面试官所擅长的领域,他一定没有耐心继续听下去,因为他不懂,怕被你忽悠。遇到这种情况,面试官会立即转移到他所熟悉的领域。这样,原本可以考察出应聘者的技术实力的项目情况就被忽略了。
长此以往,容易造成一种局面:会忽悠的人拿了大offer,那些虽然技术不错,但跟面试官不对嘴的童鞋失落而归。由于误判,不少千里马就这样从伯乐的手中溜走,哦不对,是伪伯乐。
(3)招聘浪费
一方面,未通过招聘的应聘者被企业浪费了。企业在招人的时候,一般会最大化他们的宣传影响力,张开一个较大的口子,然后用漏斗模型不断筛除,最后得到金子。这背后存在招聘效率的问题。那些未被录用的应聘者的评测结果,直接被企业丢弃,更谈补上复用,实在太可惜。
以腾讯校招为例,从收到10份网申,到最终1000+签订三方协议,整个过程将会刷掉99%的应聘者。
假如这99%的应聘者的测评结果能够被加以复用、共享给其他企业参考,那么将大大降低不少互联网企业的招聘成本。(当然这涉及到应聘者隐私,推荐给哪些企业,应由应聘者自行决定)。
另一方面,求职者缺乏诚信意识也造成不少浪费,这方面则让企业非常头疼。接到笔面试通知不去,接到Offer拒绝,高校内甚至以拒绝Offer数量和能力为豪,随意地拒绝Offer和毁约,他们可能未曾想过这种行为给企业带来多么大的麻烦。
(1)重复被评测
仍然拿校园秋招举例,一个应聘者前后可能会参加20~30场笔面试,同时,自己的一个项目经历也可能会跟不同的面试官讲上一二十遍,讲到最后应聘者自己的耳朵都长茧了,你说这是不是在浪费生命,这背后是企业和应聘者之间的信任成本在作祟,如果应聘者不说,如何取信于HR。
(2)缺乏职业教育
职业教育高校不教,也缺少宣传,所以学生不仅缺乏,而且忽视。部分学校组织的职业规划也难免沦为形式。缺乏有效的职业规划,学生对人生鲜有清晰的定位,求职极易跟风。在求职过程中通过大量尝试和笔面试,求职者才逐渐形成自己的求职目标和定位,所以先广撒网再重点培养成了许多求职者的基本套路。但这个过程拒绝Offer和违约的概率居高不下,加大企业招聘的负担。
(3)分身乏术
招聘季抢人大潮,企业密集出现。宣讲会时间冲突、笔面试时间冲突,企业之间不可能去商定一个不冲突的时间。有不少宣讲会冷冷清清,原因其实不是学生不愿意来,而是当天有更大牌的宣讲会与之撞车了。另一方面,为了听宣讲会,应聘者四处奔波赶场,旅途劳累不说,顾不上吃饭睡觉亦是常有的事情。刚刚投递完一个简历,回头一看,笔面试已经排满了日程表。
太密集不好,拉开了学生也不喜欢。学生拿到Offer后,总想再找几个对比挑个最好的。由于Offer有效期的限制,不可能一直拖着,不少没有担当的求职者大大方方与企业签订了三方协议,一段时间找到了“更好的”岗位之后,又不红不骚地向HR把三方协议要回去,这可害苦了HR。应验那句古话:人心不足蛇吞象。
三、现有解决方案
现阶段,采用集中化招聘模式是人才共享的一种有效解决方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人才招聘的社会成本、提高招聘效率。例如各地就业指导中心组织的大型人才招聘市场、中小企业联合人才供需会。这些方式只是粗糙地实现了企业和应聘者在同一个时空点的汇聚,应聘者仍然需要挨家挨户地去投递简历并分别完成笔面试,不可能只参加一次评测,就可供所有雇主做决策。
集中化招聘,市场上的尝试还有招聘流程外包RPO(Recruitment Process Outsourcing)。相比传统招聘方式,RPO是企业将部分或全部招聘流程交付给外包机构完成,不仅仅是招聘信息发布和简历搜集。目前国内的市场,约有不到三分之一的企业表示使用过RPO。
可以看出,RPO市场潜力巨大,但仍有近七成的雇主未采用RPO,不由得去反思,这其中一定有某些原因,使得RPO未能够满足企业的需求。
猎头公司也是一种较好的尝试,但主要针对高端人才,费用也高得惊人,不适用于普通员工招聘。
以上方案虽占据一定市场,但始终没有跳出旧有招聘方式的框架,共享理念未得到教好的体现,也远未达到颠覆传统模式的程度。未来的方式需要让共享的理念扎根于整个招聘系统的设计中。
举一个Windows和Linux操作系统的区别作为例子:在Windows中,一个软件安装完之后是一个独立的文件夹,就如围墙一般,其中的程序只有软件本体有权限调用,而在Linux操作系统中,一个软件安装完成后,会四处散落在文件系统的各个角落,它的程序可随时被其他所有具有权限的软件调用,这样做的好处是最大化利用现有资源。同样安装视频播放器和解码器,Windows需要分别给每个视频播放器安装解码器,而Linux下只需安装一个解码器就可供所有视频播放器共用。
四、未来的方案
没错,未来的方案很可能是Linux版的人才招聘系统。不过,光喊口号并没有什么实际用处。如此庞大的系统,它不是一个简单的招聘信息发布网站,也不是单一的测评工具,要如何才能落地?
1.怎么落地?
首先,谈战略。要把共享的精神和理念贯彻到系统每一个部件的设计之中,以期达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其次,谈战术。在专业领域上:从单一垂直领域切入,从容易处理的专业领域切入,逐步向全领域覆盖。地域空间上:从单个地区切入,逐步向全地域覆盖。
最后,谈结果。针对人才进行模块化评测,通过对人才进行高纬度、多角度、全方位的建模,立体展示应聘者的学识、技术技能、能力素养和人格价值观,让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系统可根据不同企业、不同岗位的需求进行模块化匹配。那具体又该怎么操作?
2.分几步走?
第一步,共享招聘评价
(1)共享测评机构结果
市面上提供人才测评服务的第三方公司有几百家,绝大多数都是企业的私家工具,更谈不上人才共享。例如:同一个老王分别去两家企业应聘,都使用了同一套测评系统,但老王仍然需要进行两次独立的测评。如果基于分享理念,系统可以将一家企业对老王的测评结果共享给另一家企业参考,企业节省了成本,老王节省了时间,这是一个双赢的局面。
(2)共享笔试/机试/面试结果和评价
除了共享专业机构的测评结果,企业还可以将考察人才的笔试、机试、面试等结果以及面试官对应聘者的评价共享给其他企业参考。
第二步,组建评测联盟
(1)联合面试
由各家企业贡献面试官,组成评测联盟,共同评测共享结果。
(2)集中化人才评测中心
在联合面试的基础之上,逐渐建立一个地理位置集中、企业资源汇聚的集中化人才评测中心,有望实现一次评测,应聘者收割N个Offer。
第三步,人才交易平台
以人为本,围绕人才,建立人才交易平台。人才成为一种商品,可交易、可被半公开评价。通过不断透明化人才交易过程,建立健全公开化诚信档案,将求职者违约等诚信行为纳入到人才评测中作为重要参考依据。
云南昆明学院在淘宝网上开的人才店是一次很新颖的尝试。
最终,这个系统将与职业教育接轨,围绕人才打造闭环服务,形成集人才的培养、评测、交易一体化的人才孵化生态园。
我们常常讲互联网+就是要去中介化,但很多时候生硬地去中介化也常常带来混乱和无秩序。高效的中介模块能够在提高效率、共享资源的同时,最小化对交易双方的干涉,从而降低整个社会的成本。换一句话说就是,让专业的人来做专业的事儿。
五、盈利模式
此处不宜再展开论述,可从人才交易佣金、职前教育、职场培训、企业大学等角度考虑盈利。
六、风险防范
1.企业的私心
企业为什么愿意共享手头的剩余人才资源,如果这么做,节省了竞争对手的成本,岂不是在提高对手的竞争力嘛?这个问题值得深思。
有人还问,被某企业拒绝了的人才,其他企业还会要么,这个问题其实不存在。首先,被拒不一定是因为不好,有可能是万人挤独木桥,精英+运气通过了,未通过的仍有不少是精英。其次,大企业不要的人才中小企业仍旧抢着要。
2.企业安全感
自己要招的人还是自己来面试、甄选最靠谱。倘若人才把握在别人的手里,不能和应聘者面对面对接,就如把柄被别人捏在手里一样,令企业缺乏安全感。
3.市场派企业的经营理念
在市场派企业眼中,品牌的价值和影响力比人才招聘重要得多。他们信奉招聘的本质是企业的自我推广。宁愿提高预算扩大影响力,也不愿意错过如此绝佳的宣传机会。其次,企业宣传和共享招聘理念并不矛盾,该宣传的依旧可以继续宣传。
即使有这么多的风险,我们仍然坚信,人才共享是大势所趋,心里打小算盘的企业是无法阻挡滴。
六、结束语
理想很美好,现实很骨感,哪天能够等到这个人才孵化生态园实现还真不好说。但梦想还是要有的,假如真有一天实现了呢?当然,我们也欣喜地看到已经有初创企业在这方面进行尝试了[11]。
那这么牛逼的一家人才服务企业你认为应该叫什么名字呢?大家可以打开脑洞尽情发挥。我的微信号是jshixing,欢迎指导、交流,请备注“”,谢谢!
参考数据来源:
[1]诺姆四达集团
[2]前程无忧
[3]知乎网友吐槽校招
[4]知乎网友吐槽校招
[6]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8]智享会2015企业校园招聘实践调研报告
[9]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网
[10]淘宝网
[11]投资潮
本文由@金师兴 原创投稿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产品100并附带本文链接
产品100非常欢迎产品界的各路大神、人神、女神、男神、土豪、屌丝来稿!
共同分享爱,明天会更好,小编等你来稿:
少年关注我们的官方微博和微信订阅号:chanpin100ghsd,有惊喜哦!
/archives/57554/feed
300块想涨100万粉的土老板们,你们的新媒体小编还安好吗?
/archives/58453
/archives/58453#comments
Tue, 03 May :29 +0000
<![CDATA[【文章摘要】一般的互联网企业,特别是以媒体通道为入口的企业,对内容的要求较高,通常情况下会根据内容量配备原创内容团队,会将采编分离,并配有专门的后台运营服务人员。
这个故事是这样的&#8230;
小编赶紧打电话给正在吃黄焖鸡的普哥(亿欧网创始人),“普哥普哥,快告诉我300块怎么快速涨到100万粉啊”,普哥那边电话静默了两秒,“傻逼”。
通常情况下,老板们心里想的是
“我想要100万粉,但是我不想投广点通”
“我想要100万粉,但是我不想请更强的内容团队”
“我想要100万粉,但是我不想给预算做活动。”
新媒体小编心里想的是
总结来说,新媒体运营是一个廉价且没有尊严的工作……吗?
然后小编拿起手机问了问在做的小伙伴们:
“大家做新媒体有没有什么想吐槽的啊”
&*¥%……&¥%&……&*%@#¥#%¥&&*%…¥!@#¥!#¥%¥%&…*…&…&%…¥%@#¥#%
几秒钟以后,小编的手机卡了……
以下截取部分甲方或者乙方做微信运营小伙伴们的吐槽
以微信公众号运营为例,大致有以下几种类型
1.互联网企业
2.传统企业
3.传统转型互联网企业
4.自媒体人
出于公众号运营目的的不一致,各大板块的运营人员的配置也不一致。
一般的互联网企业,特别是以媒体通道为入口的企业,对内容的要求较高,通常情况下会根据内容量配备原创内容团队,会将采编分离,并配有专门的后台运营服务人员。
虽然在传统企业里,微信公众号的运营不乏成功案例,比如大家非常熟悉的小杜杜(不过杜杜前几天3个小时全程无亮点的视频直播简直像营销团队换人了)以及媒体人都很推崇的澎湃和界面。
然而对大多数中小企业而言,是一个“别人都有,我们也要有“的东西。
“要显示出我们跟得上这个时代的变化”
“宣传一下我们的企业”
“反正也花不了几个钱”
“你就随便写写”
说到这里,有多少人是从完全不懂新媒体到生拉硬拽兼职新媒体主编?
&资产分配方式改变
不同于以往以资产来分配股权的形式,现当下已逐渐转化为人才分配式,大多数互联网创业公司,都以人才为驱动力,而非完全的资产分配驱动。这也是为什么内容创业火的一塌糊涂,重度垂直的领域能够在资本市场分得一杯羹。因为内容本身就是人才价值的一种输出方式。
而那些执着在阅读量和粉丝数的企业,并非说真的就是舍不得在内容制造上花钱,只是本质上并没有理解内容对于企业的作用,更没法把这个付出和价值回报算清楚。
&内容并非直接盈利模式
表面上看,新媒体的运营是件吃力而不讨好的事,对于传统企业来讲简直就是自己造了一个媒体,而媒体本身又是最无法盈利的,这无疑是给自己挖坑埋钱。因此也就出现不愿意把钱花在养这样不能带来营收的内容团队上。
还是以小杜杜为例,杜蕾斯近几年借事件营销上省了不知道广告费,自身超强的内容团队使得杜蕾斯的几个新媒体渠道变成一个专为自身品牌发声的媒体。
从2011年“北京大雨鞋子套避孕套可避雨”借势营销事件,到光大乌龙事件“光大是不行的”,以及借势薄XX的“薄,迟早是要出事的”……韩寒《后会无期》,杜蕾斯打出如下海报,总是能打得一手好牌。
这个势能的积累结果是,杜蕾斯不仅获得了极大的好感和曝光度,自带连公关也做了。
&新媒体投入回报率
然而这笔账不是一般传统企业老板能算的过来的。传统意义上眼所能见的广告投入方式,公关费用,已经随着传播工具和受众接受信息习惯的改变发生了变化。曾经花在电视、杂志、广告公司上的大量广告费用,到互联网快速更迭的今天,报价不减的情况下,到达率和回馈率已经大不如从前了。
聪明的传统企业选择在原有业务的基础上打通自己的新媒体渠道,将部分广告公关投入费用转接培养内容团队,提高自身影响力。
曾经需要在第一时间向媒体纰漏自己某个重大消息的宣传方式,到人人都是自媒体的今天已经完全转换。顺丰小哥被打事件,顺丰总裁王卫朋友圈的发声成为第一新闻现场,迅速登上当天微博头条,为顺丰的品牌形象塑造做了一次免费的事件营销。
&为什么土老板叫土老板
说土老板土,实际并没有从外在攻击的意思,不好意思,小编攻击的是内在。大多数传统企业成功的路径依赖的是资源垄断优势,或者是市场份额的稳定,这也导致了在互联网时代到来之际,从来都以销售前置的老板们完全不能理解流量的概念,只是慌张的发现小鲜肉们涌入职场,大家张口闭口都在新媒体和微信号,大佬们天真的认为做这些就对了,有这些人就对了。
于是不可避免的做成毫无体系的眼球大战和硬推,“我不管,这个号必须每天推到5k阅读量”。小编们挖空心思在朋友圈里小心翼翼求推广求扩散,零花钱都发了红包还被朋友们嫌弃成了小气的微商。老板们对于互联网的美好图景的展望完全属于自己的意淫。
&新媒体小编:坚定自己,改变老板
老板提出要求时,新媒体小编要做的不是一味应承,更多的需要拿出数据据理力争,以往的增长量和目前的增加率,大概能达到一个怎样的效率。阅读量和粉丝数不能代表真正的流量,精准度和回馈率才是微信公号存在的意义。
没有预算的情况下用怎样的方法提高自己的曝光度, 动动自己聪明的小脑袋找一些同品类公号互推,热点事件出来跟着借势营销做热点,后台与粉丝互动时保持独立的人格,形成固定人格的印象,都是促使文章转发并提高自己曝光度的形式。
以上,传统企业需清晰认识互联网思维下的流量意义,小编们在夹缝中也要带着点自己的小小骄傲~~
本文由为你推荐并呈现
文章来源:猎掌门
文章作者:严小寒
友情提示:
若出处标注错误,请联系QQ:及时更正,感谢理解和支持!
少年关注我们的官方微博和微信订阅号:chanpin100ghsd,有惊喜哦!
/archives/58453/feed
看我如何从一个安卓小白到第一个APP?
/archives/58539
/archives/58539#comments
Tue, 03 May :20 +0000
<![CDATA[【文章摘要】当你觉得你似乎具有超强的开发能力的时候,兴致满满地想去做开发,找各种项目去做,去提高自己的开发能力。但是你觉得你开发能力强的时候,请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你实现的功能,人家是如何去实现的,人家的性能怎样。
一次装X的讨论:
在一次团队讨论中,我提出了一个很好的想法,做一个眼科病患社区的,旨在加强医生与患者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这里的患者都是医生曾经的病人。就是这么一个简单的APP。怪就怪自己,B装大了,讲得太好了,团队的成员个个都踊跃地提出自己想做的部分。
”我做后台,数据要什么格式“
”我做IOS,我最近刚装了黑苹果“
”我做APP的设计图吧,来点新鲜的“
”我做网页前端吧,这是我的长项“
卧槽,这帮同学,都把自己熟悉的,擅长的都抢了,剩下一个Android端了,然而剩我一个了。没办法,”自己装的B,怎么都要说:‘我可以的’ “。没学过Java(学的是C#),更不懂A呢Android。我都不知道我哪来的勇气。故事就是这么开始的。
我真的可以。
讨论结束后,我自己一个人走在会宿舍的路上,我一直在想:”我真的可以吗?这是零基础,做不出来是不是很没面子啊。“,相信很多人想入门Android开发的人都有过这样的想法,认为自己没基础,入门会很困难。但是我的老师曾经跟我说:”做任何事情,光想是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动手才能去真正地去思考“。
暴力一点讲:”能动手尽量别BB“。我这个人就是这样”雷厉风行“- -。当天晚上就下载了“某某博客Android快速入门视频教程全集.ZIP”。我当时根本就没想过要去看Java相关的书和视频,因为我学的是C#,我觉得他们都是相似的。
用成就掩盖无知,获得前进的动力:
看完了Android的四大组件之后,我感觉到了无聊,然后就去睡觉了。
我喜欢这样,遇到烦心的事情就去睡觉,毕竟四大组件的内容太多了,第一次接触这些完全不熟悉的东西,一时接受不了,感觉自己什么都不会而且有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去动手,看着视频中的老师,敲代码的架势。总是在YY,自己什么时候也像他们一样。这属于典型的“编程挫败感”。
面对这样的挫败感,睡觉只是让自己冷静下来,真正战胜“编程挫败”,那当然是用成就感去战胜它。
1.用一个精美的布局,赢回自己的自信。Android是MVC的架构,所以做界面并不需要写太多的逻辑代码就能装出一个好B。我当时模仿的是QQ空间的布局。一定要真机调试(截屏)。边做边发朋友圈,对!就是要这么装。渐渐的你就会觉得有动力了。
2.获得是最有成就感的。如果你觉得仅仅做一层什么都没有的界面,满足不了你(卧槽,你想怎样),那做个能动的,然后发朋友圈,这个B必须装啊。我当时做的是一个简单的天气预报。获取数据+界面显示。界面当然没问题,朋友圈的赞不是自己点的- -。
然而是我太天真,在做数据获取的时候,我居然不会写代码,是一行都不会写,Java如何Get都不会写。万恶的HttpUrlConnect。我又再次陷入了这个“编程挫败”。
3.用别人的成就来满足自己。没办法,自己没学过Java,也不懂Android,写代码必然懵逼。其实一开始不会写,没关系的。于是我又想起了一句经典:“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卧槽,我居然那么有文化),暴力一点讲:“兄弟可不可以借你的作业来抄一下”。
我呸!是参考一下。编程就是这样子,你要学习别人的代码才能生产自己的。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我都是这样子的。机智的我,在网上一搜:“Android http请求获取数据”。呵呵,Ctrl+C结合Ctrl+V,这样就写了200行代码,真爽。
4.享受孤独的调试过程,这才是真正的成就。看着这200行代码,然后写了一条输出语句,run!心里暗爽,成功就去吃宵夜!“你的XXXdemo运行已停止”,闪退!直接懵逼了。看着那些红色的Logcat。我又陷入了“编程挫败”,老规矩,睡觉。
但是我睡不着,我似乎感觉到了,我已经离入门不远了,必须学会调试。对于广大的新手来说,看到Logcat懵逼的大有人在。我用一句话总结这个技巧:“找到你认识的那几行,就是出错的地方”。简单不!
终于,在这1,2,3,4步的反复循环中,我做好了第一个自认为很好的天气预报,朋友圈都被我炸爆了。此时,我收到了同学的警告:“能不能有点新鲜的,每天都是这个”。友谊的小船。。这种评论你能忍吗,然后我给他回了一个“哦”。显然,不能有点成就就发朋友圈了,来点高端的。
用第三方SDK,铸就装B的城墙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看到了我舍友手机的一个天气预报APP,然后我就打开了自己做的APP。卧槽我的太Low了,功能也简单,界面也丑。顿时明白了朋友圈的唾弃。没办法,自己又不会做。那怎么办?别忘记了,上面说过的&#8221;用别人的成就来满足自己&#8221;。
机智如我,然后我就找到了百度地图的SDK,分享的SDK。你懂的,根据当前的定位获取天气信息。至于为什么要做分享,不要问我为什么,一切为了装B。方便发朋友圈啊。“大神,说一下集成的套路吧。“,朕!准了。
1.到官网注册开发者,很简单,QQ登陆就好了。
2.创建应用获取AppId,写代码的时候要用的。
3.下载官方Demo,最好原封不动地拿过来。
只要3步高大上的功能就实现了,暗爽。然后一条朋友圈底部还有个&#8221;来自XXX应用&#8221;,瞬间觉得自己要上天了。
用开源类库,拯救烂代码
像我这么帅的人,必须给团队的小伙伴晒一下啊。然后我们开会了,这必须是一个装B的好时刻。在交流的过程中。
IOS的同学问我:“你们Android是用什么库的,我们IOS的库很强大的。我在GitHub看到了很多,但是不会用”
瞬间懵逼啊,什么库,什么GItHub,我都没听过。然后我是这么回答他的:“一开始初学,我想自己写,这样提高会快一点。”
IOS的同学:”哦“。(程序猿~~)
会议结束后,我问了度娘,GitHub是谁(不知道的可以去问问),也问了度娘,Android有什么库。我顿时觉得自己要上天了,我看到了另外一个不同的世界,开源社区!这里是一群前辈,一大波优秀代码,一堆类库。我好像看到了什么”20行代码实现Http get操作“。200和20的区别,我没忍住,直接就点进去了,折腾了一晚上。呵呵,我成功了。从这一刻起,我接受了一种新的思维——开源。
相信这对于很多新手来说都是个疑惑,自己写还是用别人呢?我的看法是,如何你想提高,那就用别人的。我认为:“学习是从模仿开始的“。开源类库是必须会用的,它将会减少很多你写的烂代码。一下是一些常用而且简单暴力的类库,希望你喜欢。
1.slidemenu&#8212;&侧滑
2.android async http &#8212;-&网络加载库
3.Universal_Image_Loader&#8212;-&图片加载框架
4.viewpager indicator&#8212;-&页面切换指示器
5.SwipeRefreshLayout&#8212;&下拉刷新控件
6.fastjson&#8212;-&json解析库
用开源项目,让开发更简单
3个月后,第一个天气预报的Demo做好了,功能还是很简单,因为用了第三方类库,代码也很少,看Apk的大小,根本拿不出手啊,于是我开始思考如何才能做功能更多,界面更炫的APP。Github,我自从认识了它,都是找他拿代码的。
我找来了一堆的完整项目APP的源代码。开始从这些项目中拿更多的代码。当然了拿之前的工作也是困难的,因为导入项目也会遇到很多的问题。如何解决导入的问题,在后续的文章会说。下面说一下如何在更多的源项目中获取你想要的东西。
查:找一个大型的项目,例如微信的仿品(凡信),导入你的eclipes(一定要用这个)。然后运行。再看图片。
删:把一个个界面的图片删掉,看哪里打叉。这样就找到了位置,顺藤摸瓜,了解整个项目。
改:在原来的项目改代码,看效果。
移:把这个项目某一个模块移到你的项目中去,并让它正常运行。
增:在这个新建项目上加上你的元素吧。
这是奴才为皇上准备的菜。
1.Android心情驿站源码(仿QQ空间)
2.Android凡信源码(仿微信)
3.Android仿今日头条源码
4./android-cn/android-open-project-analysis
用这些拿来的菜,做满汉全席
很久没发朋友圈了,对啊2个月过去了,因为我已经觉得这些微不足道的成就已经不能让我获得成就感了,逼格上来了。我开始把一些开源项目的代码粘到了自己的项目,但是结果只有一个,乱,代码没有模块化,重复代码多,关键是没注释。那么如何去规整这些拿来的代码,让你的项目更加有活力呢?
1.命名规范,这个是最关键的,整个项目必须有统一的命名规则。
2.多用文件夹区分不同功能模块,也要有命名规范
3.合理运用设计模式,Android的设计模式是MVC,但是有一种趋势是MVP,合理运行设计模式会让项目代码更加舒服,更加有规律。这是更高级的了。
上线前的优化
”做了这么久的APP,过几天就上线了“,我的朋友圈- -。这种时刻必须来一发啊。App上线前其实是有很多工作要做的,下面列举一些必须做的。
1.应用内存优化,具体怎么做,后续文章会更。
2.Apk瘦身,对于我们引入的图片资源,可以适当压缩,甚至去掉,对于类库,可以找更加轻量的替代。
3.Android多屏适配,这个东西没办法必须面对,不过有很多解决方案可以在网上找到。
4.Android兼容性测试,可以用第三方的测试平台,例如Testin云测试。
5.代码混淆(我自己都没做,不能告诉你)
上线完成后的感受
在一个软件开发不怎么活跃的学校(医学院),我始终感到无比的孤独,因为什么事情都是自己独立思考,独立解决。在这个过程是痛苦的,煎熬的。怎么样才能让自己在这个过程中感到快乐呢?分享,是最好的方法。说说你最近解决的问题。如果找不到人,那就写在纸上。面对面是最好的,因为你可以感到无比的成就感。我庆幸的是大学遇到几个好朋友一起交流。
总是追求完美的,开发者总是要经历过千万次人格分裂去思考用户那些蠢得不行的行为。甚至每天都在感慨,大兄弟你怎么这么笨。哎!其实这是非常正常的,开发者和用户只能相互协调,开发者永远都是向用户妥协的一方。当你决定你就是一名开发者的时候,请记住,需求分析你要比项目经理还要清楚,否则到时候测试的时候,你可能会想砍死帮你测试的人。
当你想成为一名开发者的时候,请记住,程序并不是我们要开发的,我们要开发的是产品。产品无程序最大的区别在于产品面向的是宇宙最笨的人(客户),产品不是你一个人说了算。因此要成为开发者必须学会交流和沟通。不然闭门造车永远都是做不出让人满意的产品。
当你觉得你似乎具有超强的开发能力的时候,兴致满满地想去做开发,找各种项目去做,去提高自己的开发能力。但是你觉得你开发能力强的时候,请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你实现的功能,人家是如何去实现的,人家的性能怎样。人家的架构怎样,人家的设计怎样。其实当你觉得你开发能力强的时候,只能说明你入门了,而此时你要去做的是提高,不是去做你熟悉的东西,而是一些非常酷炫的新鲜玩意,新技术,你从来没用到过的东西。IT行业就是这样的,开发者要去不断学习才能不被淘汰。对比其实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
这是一个装X的故事
这是我的装X故事,希望能给大家启发,我没有看太多的书,这都是我自己的感悟,开发不是简简单单地看几本高级编程就能做好的,它是需要思考,总结,交流,沟通才能去做的。我怀着一颗赤诚的心去追求着我的目标,我享受着孤独的喜悦。
这是我的首发啊,处女作啊,要不要鼓励一下的(*^__^*) 嘻嘻……
本文由为你推荐并呈现
文章来源:简书
文章作者:帅气小伙
友情提示:
若出处标注错误,请联系QQ:及时更正,感谢理解和支持!
少年关注我们的官方微博和微信订阅号:chanpin100ghsd,有惊喜哦!
/archives/58539/feed
运营思考丨产品的消费人群是不是购买人群
/archives/58567
/archives/58567#comments
Tue, 03 May :17 +0000
<![CDATA[【文章摘要】在过程当中,最重要的当属定位目标用户人群了,找准了用户,后面的工作我们就能顺藤摸瓜。
所以本人之前也专门写一篇文章叫做《1分钟分析目标人群画像流程图》,对于精准目标人群定位给出一些自己建议,需要了解的朋友可以看看。如果再加上今天要和大家讲消费人群和购买人群的关系,那么感觉就更加的完美了,这是一个比较容易忽略但是有非常重要的话题,对于做了很多年产品运营的你,想过消费人群和购买人群的关系吗?
先解释一下消费人群和购买人群:
1、消费人群:产品最终的使用人群,如卖手机,手机最终的使用人群就是普通大众;这种人群一般定位起来比较方便;
2、购买人群:可能和消费人群是同一类的,但是也可能不是,产品的直接购买者,可能是自己用,或者送人,或者其他作用;比如卖鲜花,可能就是小伙送给女友的生日礼物,并一定自己有需求;
好了,当我们通过自己的精湛分析,得出了产品目标人群定位的时候,再问自己一下:产品的消费人群到底是不是实际购买人群?这就好像是目标人群定位整个分析过程中的收尾之作,点睛之笔!如果你想明白了这个问题,那么你的方向就不会错了。如果运气不好,消费人群和购买人群不是一样的,那么你就是再绞尽脑汁,想到很多的牛逼文案,操作了很多引流推广方法,最后的结果只能是让你不好意思直视的转化率!
只说文字比较抽象,下面我们直接上干货,老何想通过3个不同的案例场景分析来帮助大家理解,知道消费人群和购买人群分析在用户定位中的重要性;
案例场景分析1:保健品销售
“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还收脑白金”的口号似乎已经成为一句口头禅被广为传播,可以说保健品行业它已经成为神话。它的定位是中老年朋友,有一段时间逢年过节去长辈家,不拿两盒脑白金都不好意思,带了脑白金,甭管喜不喜欢,面子就很足!
上面的这个例子我们不难看出,脑白金的购买群体其实和它最终的消费群体其实是不一样的,因为绝大多数买脑白金的都是为了送礼的,也映衬了它送礼的广告语。
其实脑白金为什么要使用这句口号你想过吗?为什么不说“吃了脑白金,年轻有活力”,或者“脑白金,可以让你变年轻10岁”……而最终选择上面的送礼广告词(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还收脑白金)?
仔细想想我们不难发现,其实脑白金运营策划人员很聪明,他们非常知道购买人群和消费人群区别,所以他们的广告词应该是针对真正的购买人群的直接需求,而不是消费人群的直接需求;
如果是针对老年人(消费人群)写广告词,那么就只能从产品本身对于这一部分人群最大的好处来写,比如吃了年轻,有活力,健康等等,但是我们想象,真正给自己买这样的保健品的老年人有几个?
所以抓住年轻人(购买人群)的需求才是真正要做的,因为送长辈保养品已经是逢年过节的传统,送礼需求市场巨大,他们才是真正的目标人群。这一步定位非常重要!
案例场景分析2:玩具销售
玩具市场其实和保健品市场差不多,为什么这样说,以为购买人群都不是最终的消费人群,所以我们经常能听见这样的广告语:“开启孩子的的兴趣和创新,还孩子童真,童趣,快乐!”,“玩具世界父母心!”,“给孩子一个美满的童年!”……
其实上面的广告都是站在父母的角度来考虑的,因为父母才是玩具的真正的购买人群,所以你的广告打动了父母的心灵,那么你就真正的把准了目标用户的心思。
当然玩具市场的购买群体也不仅仅局限在孩子自己的父母,其实我们身边有很多兄弟朋友或者闺蜜生了孩子,这个时候我们给孩子带点什么礼物让很多大龄青年男女很是头疼,而玩具则是很多人一个中意的选择,所以这一部分用户群体也应该考虑进购买人群里面,而他们的需求就是送礼物。所以我们也可以针对这一部分用户写一些广告文案,如:“一生好闺蜜,从爱她的孩子做起!”,“孩子叫你一声叔叔,你拿什么应答?”等等
案例场景分析3:软件程序销售
这个领域可能很多人并不熟悉,本人以前就是从事软件程序销售(就是开发现成的网站程序然后卖给别人,别人不需要从0开发直接就可以用,搭建一个自己的平台)的运营工作,工作过程中遇到很多新手文案经常会把购买人群和最终使用人群搞混了,这里简单讲一下:
软件程序销售的目标用户应该是那些帮助别人做网站或者自己做网站的群体,而不是做出网站后的网站的消费群体。可能有点绕,下面画张图给大家帮助大家理解,以销售腾讯QQ系统为例:
所以我们在写文案的时候,一定要针对想做腾讯QQ的人去考虑,挖掘他们的需求,站在他们的角度去阐述,能给他们带来什么好处,而不是站在普通大众的角度去写,这样讲相信大家应该明白了吧。
挖掘目标用户的需求并且满足是一个战术层面的能力,但是如果你连消费群体和购买群体都没有弄明白,那么你就犯了方向性的错误,哪怕你的战术能力再强,那么最后也只能是徒劳。所以还是那句话,当你再给产品目标人群定位的工作完成以后,问自己一句:我们的产品最终消费人群是不是它的购买人群?好了,今天分享到此结束,如果你有什么想法可以和我微信交流或者在我的博客留言!
本文作者:何杨(公众号:heyangview),互联网自由创业者,6年互联网运营实战经验!
本文由@何杨 原创投稿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产品100并附带本文链接
产品100非常欢迎产品界的各路大神、人神、女神、男神、土豪、屌丝来稿!
共同分享爱,明天会更好,小编等你来稿:
少年关注我们的官方微博和微信订阅号:chanpin100ghsd,有惊喜哦!
/archives/58567/feed
文章打开率越来越低怎么办?
/archives/58104
/archives/58104#comments
Tue, 03 May :05 +0000
<![CDATA[【文章摘要】有微信自媒体人向我诉苦说,最近他的公众号文章打开率好像越来越低了,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难道是微信的统计数据又抽风了?
事实上,在近段时间微信新增了「置顶公众号」功能之后,很多自媒体人都表示文章阅读率下降了。据此,「啖书局」的刘仓还专门撰文一篇《置顶之灾》来表达许多自媒体人的心声。
据二马菌观察,事实上这个功能出来之后,有人欢喜有人愁。例如,那些自媒体大牛们就非常欢迎这个政策啊,简直就是为他们量身定做的。本来因为帐号名称的原因,排在比较靠后的大号,有时候很容易被读者忘记阅读。有了置顶功能之后那就不一样啦,用户可以将自己喜欢的公众号都统统排到前面去,毕竟文件夹里收着一两百个帐号,每天消灭小红点也是要许多功夫的。
但是,对于一些小号来讲就真的是悲剧了,本来关注度就低,有了这个功能之后,就如同是打入冷宫的妃子。期盼主人来临幸,却又可怜自己姿色不够和姿势也不多。
对于「置顶公众号」功能二马菌倒是没有觉得受到很大影响,因为「三十八度五」本来就不是一个大众的公众号,知道的人本来就不多,而且我自认为水平有限,所以,文章打开率基本也是那个样子,保持着15%的打开率。而根据调研显示,这个打开率实际上是算比较高的了。
文章打开率低罪魁祸首真的是置顶功能吗?
影响文章打开率的因素有很多,但主要来源于「公众号会话」和「朋友圈」两个渠道。据我统计,80%的文章,都是从「公众号会话」打开的,只有文章质量比较高,深受读者喜爱的情况下,才会出现「朋友圈」渠道比例更大的情况。
就以「三十八度五」公众号的文章为例,我选择了近期比较典型的两篇文章做分析。第一篇是《干货|从初级到高级:运营汪的自我进阶修炼》,这篇文章「朋友圈」渠道的来源占了57.96%比例。也就是说,超过一般的人都是从朋友圈读到我文章的。事实上,这篇文章的转发量也是比较多,有34人转发。这也解释了为什么这篇文章在朋友圈打开会比较多了。
但是,对于大部分文章来说,转发量并不会太大。所以,在正常情况下,文章的阅读渠道反而主要是来源于「公众号会话」。例如,我近期发布的《你若端着,我还不爱了呢!》,从「公众号会话」打开文章的占了48.91%。
什么是「公众号会话」打开?也就是说,你的读者是主动的从微信的「订阅号」文件夹里找到你的公众号,并打开你的更新文章看到的。
是不是很惊讶?许多人都认为,文章要被大量曝光主要是依靠朋友圈分享曝光这个途径。事实上,去年「小道消息」的Fenny就对此有过研究,并以其公众号为例,分析得出的结论是,文章打开率主要是取决于「公众号会话」,也就是说,你的公众号有没有拴住你的读者,你的文章有没有吸引到读者点开,直接就影响了你这篇文章的寿命。
如今,有了「置顶公众号」功能,这也意味着许多自媒体小号失去了被读者大人翻牌的概率。很难说「置顶公众号」功能是不是导致你帐号打开率低的直接原因,但恐怕至少也是占了很大比例。
但事实上,我们发现文章打开率变低这个问题是从去年就开始了。所以,文章打开率变低并不是有了置顶功能才出现的。置顶功能只不过是加剧了这个趋势而已。究其根源,实质上是因为微信官方越来越重视和培养那些具有原创能力的自媒体大咖所知。
去年微信官方的一系列举措,总结起来就是鼓励原创,保护版权,打击过度营销。现在,原创保护功能逐步开放,一大批具有原创能力的自媒体小号都拿到了官方授予的原创保护绿卡。就以我为例,我之前做「二马菌」公众号的时候,用了将近半年才拿到了原创保护功能。而这个「三十八度五」公众号,却只用了9篇文章2个多月就拿到了原创保护功能。
另外,微信官方也降低了流量主的申请标准,开通原创功能的公众号只要达到一万关注用户及可以开通流量主。而没有原创功能的公众号却要2万关注用户才可以。另外,拥有原创功能的个人号也还可以获得打赏功能。以上种种迹象都表明了微信官方对于原创保护的。
这个趋势的变化,导致了那些依靠转载文章生存的草根大号不得不找这些具有原创保护功能的小号授权转载文章。于是,草根大号的很多粉丝也顺藤摸瓜的,找到了文章的原作者,关注原作者公众号,于是粉丝也被分流到了那些具有版权的原作者公众号上。
再者,如今微信公众号越来越多,依靠转载为生的草根号转载的文章内容同质化非常严重。同一篇文章,一天之内可能会出现在N个公众号的推送文章列表上。你说,这种情形下,文章打开率怎么可能不会变低呢?
文章打开率变低了怎么办?
那么,既然文章打开率是下降了,我们该怎么办呢?
置顶功能出来以后,我是发现许多自媒体人都变得越来越没有脊梁骨了。以前是文章发布之后,还要发个红包到群里,请求读者酱文章分享出去,而现在运营狗就更加离谱了,他们除了发红包哄读者分享文章,还想尽各种办法跪舔读者,让读者将自己的公众号置顶。
在二马菌看来,如果你的文章内容够烂,就算读者将你的公众号置顶也是没用的。没有多久,你的公众号要么就是被取消关注,要么就是取消置顶。你的成功从来都不是用户怜悯而来的,而是真真切切的要依靠你的实力。
面对越来越残酷的公众号江湖,什么招式都是假的虚的,唯有踏踏实实,持续不断的输出有价值的内容给用户才能确保你的帐号能够生存下去。
我在「三十八度五」公众号发布了《干货|从初级到高级:运营汪的自我进阶修炼》许多互联网行业的优质帐号都有转载我的文章,如「姑婆那些事」、「3W互联网深度精选」、「腾讯大学」等。通过这些公众号的转载,很多自媒体人都关注了我的公众号,希望我能够持续的输出这样的内容。
我想,或许我应该将这个帐号定位为以运营心得分享+鸡汤的模式。也许你需要开始认认真真的思考,你的帐号到底能够给用户提供什么有价值的内容?你的帐号有没有一个清晰的定位?看到你的帐号,用户能够想到什么?做好了这一项,也许你就能够在后面的运营路上走得很顺溜。
另外,如果你有原创输出能力和时间精力,你还可以同时运营头条号和简书。据我了解,只要是原创自媒体大号都有同时运营豆瓣、头条号、知乎和简书。通过这几个渠道的帐号,你可以打造出一个相对完整的传播矩阵出来,通过这个传播矩阵,将你的文章扩散到目标群体,达到快速发展公众号粉丝目的。
本文由产品100为你推荐并呈现
文章来源:三十八度五
文章作者:二马菌
友情提示:
若出处标注错误,请联系QQ:及时更正,感谢理解和支持!
少年关注我们的官方微博和微信订阅号:chanpin100ghsd,有惊喜哦!
/archives/58104/feed
一款真正会被人喜爱的APP究竟需要什么?
/archives/57197
/archives/57197#comments
Mon, 02 May :30 +0000
<![CDATA[【文章摘要】 打开手机的应用商店,你会发现里面各种琳琅满目的产品,让你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打开手机的应用商店,你会发现里面各种琳琅满目的产品,让你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苹果的app store里共有150+万个产品,海量的产品都可以提供给用户,但用户手机里的app 一般就那么几个。这不禁让我思考一个问题:一款受人喜爱的好产品究竟需要什么呢?
经过仔细的思考后,我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一个好的产品,需要用户参与进来。
为什么呢?这里举一个微软的例子,希望给大家带来启发:
微软在PC时代取得巨大的成功后,在互联网时代遇到了不少挫折。当时它感到很痛苦,不明白为什么像谷歌、Facebook这样的初创公司,甚至其他一些小公司,它们那么小,竟然可以在直面微软的竞争压力下,发展得那么迅速;甚至在某些方面超过微软。到底是哪里出现问题了呢?
微软一直追求“最完美”的开发模式,那是一种不可能让你犯错的开发模式,每个周期都要那么严谨。要执行这个计划的话,没有人可以犯错,这本身就是一个问题。你可以看到:这整个过程都是工程师们在闭门造车,做出他们自认为最好的产品,可是用户根本都没有参与进去,用户都没有使用体验过,你怎么能保证产品是好的、适合用户的,甚至说是完美的呢?所以,与终端用户联系的产品,一定要让用户参与进来,听取用户对你的产品的评价,并及时根据用户的评价改进和完善产品。总之一句话:用户说好才是真的好!
根据用户对产品的参与程度的高低,我认为可以分为重模式和轻模式两种。
首先,重模式。这种模式下,用户会深度参与和使用产品,一般他们会表现出很高的活跃度,并且对产品逐渐建立起信任和依赖感,有时甚至能从产品使用和参与的过程中获得归属感和自豪感。什么样的产品是属于重模式的呢?我认为分为两种:第一种,用户深入参与产品的研发过程;第二种,产品本身就需要让用户深度参与,产品内容就是是由平台上的用户生产并输出的。
小米是属于第一种重模式的一个典型案例。它让用户参与进产品的研发过程,小米的工程师们每周必须要泡在论坛上,听取大家对小米产品的意见以及”浮在水面上”的用户需求,当知道用户的痛点后,工程师们就可以开发新的功能或者在原有产品的基础上进行改进,来解决用户的问题。
小米始终保持着一周迭代一次产品的高效率,也许用户在这周提出的产品bug在下一周的MIUI新系统中就得到了修复,用户真的参与进产品的研发过程中来了。
第二种重模式,产品本身就需要让用户深度参与;换句话说,用户就是生产者。这类产品现在有很多,用户活跃度也很高。举个例子,维基百科就是这种用户模式的产物。维基百科的创作者不是一群精心挑选出来的专家,而是成千上万的各种爱好者、发烧友、旁观者,但他们却创造了一个非常伟大的产品。
在这种模式下,用户不仅使用产品,还拥有产品,拥有感使用户遇到问题不仅会吐槽,还会参与改进产品,实现了“人人都是产品经理”。现在直播类产品如映客,微博、豆瓣、知乎、百度知道等产品其实都是属于这一模式。
还有一类产品是轻模式的,也就是用户参与产品的程度较轻。这类产品,一般都有很明显的主打功能,用户往往是出于特定的目的和需求才会使用产品。比如,现在很多的电商产品,为了增强用户的参与度和活跃度,都在产品上增加了社区或是直播等功能。
聚美优品中,加入了社区功能,用户可以在社区中观看美妆达人直播,发布自己的动态等等;蘑菇街app中也有社区,用户可以在社区中分享美美的衣服,观看私服达人的直播,讨论最新最热的话题等;京东app中,也有故事会等内容,讲述一些生活小技巧或是日常知识的科普等等。
形式的确花样百出,其实最终的目的只有一个:挽留住用户,让用户花更多的时间使用产品,有更大的兴趣了解产品,最后为产品付费。但是,这种模式下,用户参与的积极性并不是很高,因为用户如今还是没有养成习惯。如何提高用户参与的热情,培养用户的习惯,这是需要深思和考虑的一个问题。
聚美优品:
如何提高用户的参与感呢?在这里给出三点建议:
第一、明确产品是为谁而设计。也就是确定产品的目标用户群体是哪些人,分析他们有哪些共性的特征及个性化特征。做产品切忌眉毛胡子一把抓,这种做法不仅不能帮助所有用户解决问题,而且问题解决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也会大打折扣。
试想老年机的界面按钮配色用“中性灰”,而不是用“撞色的强烈对比”,那老人用户用起来就看得极度吃力。而且,目标群体的细分越具体,越容易实现精准化营销,用户的参与感就会越强烈。
第二、建立信任,为用户创造价值。用户的参与感是基于信任基础上的,只有用户信任了一款产品,他才会愿意参与、使用、甚至是宣传产品。而信任感是如何建立起来的呢?它需要产品持续地为用户创造价值,让用户可以长时间地感知用户的存在。
提供价值的方式有很多,但这些必须都是基于第一点,即明确了产品是用户为谁设计这一问题已经解决的基础上。想一想,你的目标群体有哪些特征,他们需要解决的问题有哪些,这些想明白之后,为用户提供价值就不难了。
第三、适时的制造话题和活动,点燃用户的参与热情。这点相信大家也都能明白,天猫的双十一应该是做得最为成功的一个案例。原本只是一年中一个普通的日子,充其量算是个节日——光棍节,但阿里巴巴却创造性地把它制造成一个互联网上最为盛大的活动,使中国所有的网民在这一天都纷纷活跃起来,参与进来。所以,适时的制造活动,可以激发起用户内心的参与热情,不失为增强用户活跃度的一个好办法。
这三点说完以后,给大家举一个真实的案例,我们从这三点来剖析一下这款产品的成功之道。
这款产品是一个面向中产阶级父母,提供0-3岁科学育儿知识的公众号。公众号仅做了5个月,零成本吸粉12万且在近期获得了人民币百万级天使轮融资。目前已经开始在公众号内进行电商方面的尝试,出售儿童绘本等早教产品,并实现了盈利,成为了具有盈利能力的“自媒体”。那么,它究竟是怎么成功的呢?
目标群体非常明确,只面向中产阶级父母,因为这个阶层的父母最能接受科学育儿的理念且具有相当的购买能力。
持续为用户提供价值。截止目前,已经产出了300多篇原创文章,90%以上的内容是由其创始人亲自撰写。为了保证内容的科学权威,创始人将美国儿科协会等 几个,代表儿科领域权威观点的网站作为唯一的内容学习来源,坚决否定一切传统但不科学的育儿方式。
可以看出,这些精品的育儿内容,为用户提供了很高的价 值,使用户愿意对产品建立起信任,为产品宣传。
定期地制造活动,每周聘请一位业内知名的育儿专家为粉丝们上公开课,针对父母感兴趣的话题(如何进行辅食喂养)进行讲解和互动,这些活动极大地激发了用户的参与感。
一款好的究竟需要什么?我认为,是要让用户参与进来,听取用户的建议,为用户持续地创造价值。一句话来概括,用户模式大于一切!
本文由产品100为你推荐并呈现
文章来源:鸟哥笔记
文章作者:zysunshine
友情提示:
若出处标注错误,请联系QQ:及时更正,感谢理解和支持!
少年关注我们的官方微博和微信订阅号:chanpin100ghsd,有惊喜哦!
/archives/57197/feed
APP竞品调研分析怎么做?你想要的方法&#124;工具&#124;模板都在这了
/archives/51600
/archives/51600#comments
Fri, 29 Apr :24 +0000
<![CDATA[【文章摘要】 竞品分析是我们平时在工作中有意无意都在进行的行为。就是通过分析研究竞争对手,达到取长补短取、知己知彼、居安思危这三种目的。
竞品调研的目的:
竞品分析(Competitive Analysis)是我们平时在工作中有意无意都在进行的行为。就是通过分析研究竞争对手,达到取长补短取、知己知彼、居安思危这三种目的。
竞品分析到底可以包括哪些内容?下面这张图里的每一个点都可以单拎出来做一份PPT,反正我第一次看是被吓到了
(如果图片看不清,见文末获取方式)
竞品调研的程度:
千万不要让一个偏执狂来做竞调,最后他会吐血身亡,或者被竞品公司挖走。好吧,这个笑话可能有点冷。我想说的是竞调这件事是可以无限细化的,也没有什么不对,但时间精力的投入产出比是否合算,就要看你的老板给你的时间以及进行此次竞调的动机、需求、期望的结果了。
反正做竞调之前你要清晰明确自己的目标,拟定一个竞品分析大纲,再细化执行。
如何做竞品调研:
千万不要为了做竞调而做竞调,一份没有切实目的的竞调,PPT做得再美也是没有意义的。我们应该把竞品调研当作是解决问题的手段,每一次竞品调研的程度以及频率都是应公司和产品需求来的,不仅限于市场营销和战略规划层面的那种大规模的竞调,针对某类活动(例如双十一)进行竞品分析,某个运营手段(例如用户激励体系),某项内容(微信推文)都可以进行,总之,只要你擅于以人为镜进行学习,博取众长,竞调是一种有效而快速的学习方法,可以帮你少走很多弯路。正如华为提出的口号“像素级模仿”,模仿的就是像素级竞品调研。当时一个品牌不可能纯靠抄袭受人尊重,但模仿是创新的基础。建议大家将竞品情报收集作为日常的工作之一,时时保持市场敏感度,在分析和对比中及时取长补短。
一份App推广运营方面的竞品调研可以有:
1、市场趋势、业界现状;
2、竞品APP公司背景、产品定位、商业模式、融资情况、发展战略;
3、竞品APP的运营现状与自身的对比;
上线时间、总下载量、注册用户量、日活月活、核心KPI
4、竞品APP的产品设计与自身的对比;
5、竞品公司的付费推广渠道与自身的对比;
6、竞品公司的社会化营销等免费推广渠道和自身的对比;
7、总结补充竞品的优势及缺点;
8、拟定分阶段性学习改进方案;
ps:如果是常规性的竞品分析,还可以包括以下几点:
9、竞品近期重要的营销动态和产品迭代;
10、行业情报&值得关注的新竞品。
以上列出的内容仅作归纳参考,在日常的工作中就某个问题进行多维度的深入分析,比大而空的进行竞品调研能获得更多的实际作用。
如何获取竞品分析中的数据:
基础信息:搜索引擎,竞品的网站、APP、微信、微博
外部信息:知乎、媒体报道
运营数据:清源火眼、ASO100、酷传等都可以进行竞品分析,但数据仅供参考,不尽准则,百度指数、淘宝指数
专业公司:艾瑞咨询、易观智库、CNNIC、比达咨询
本文由为你推荐并呈现
文章来源:鸟哥笔记
文章作者:斯蒂芬晶
友情提示:
若出处标注错误,请联系QQ:及时更正,感谢理解和支持!
少年关注我们的官方微博和微信订阅号:chanpin100ghsd,有惊喜哦!
/archives/51600/feed
一个苦逼活动运营女生的检讨书
/archives/57867
/archives/57867#comments
Fri, 29 Apr :23 +0000
<![CDATA[【文章摘要】 首先,我以中国共产主义接班人的高贵身份发誓,我真的认真的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了,作为活动策划的主要负责人,文案不够精简、重点不够突出的错误一犯再犯,难道我不知道用户的阅读成本有多高吗?我还有脸说这次活动只 &#8230;
首先,我以中国共产主义接班人的高贵身份发誓,我真的认真的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了,作为的主要负责人,文案不够精简、重点不够突出的错误一犯再犯,难道我不知道用户的阅读成本有多高吗?我还有脸说这次活动只有xxx个人参加吗?(数据太烂,没有脸写出来)有时候你不努力一下,你都不知道什么叫绝望,我辜负了吴彦祖、宋仲基、参与用户、领导和小伙伴们对我的期待。
因为我的错误很大程度影响了这次活动的转化率和社会主义特色国家的建设,我愧对&永远18岁机智善良美丽のgirl&这个称号。看来我只是一个善良美丽的女孩,捶胸痛惜,掩面泪奔ing。
回看这次活动的多个流程,很多细节都没有做的很好,我绝对不会承认是因为时间紧迫的原因,这不是理由!我已经蹲在角落深刻的反省了3小时26分42秒,含泪写下了以下活动总结。
以上种种,请领导审阅,若觉得仍不深刻,请送我到吴彦祖面前,我甘愿独自面对他狠狠的鞭策。活动运营这一块我会继续深耕的,万事开头难,(然后中间难,最后结尾难。)但我还是会继续努力哒!希望领导能宽宏大量原谅我,指点我,继续看着我这朵美丽的祖国的花朵继续成长!
祝领导越长越帅!
检讨人:xxx(此处打码。要脸)
本文由产品100为你推荐并呈现
文章来源:鸟哥笔记
文章作者:佚名
友情提示:
若出处标注错误,请联系QQ:及时更正,感谢理解和支持!
少年关注我们的官方微博和微信订阅号:chanpin100ghsd,有惊喜哦!
/archives/57867/feed
产品迭代前,先用这10个问题评估下产品机会
/archives/55648
/archives/55648#comments
Fri, 29 Apr :20 +0000
<![CDATA[【文章摘要】《启示录》是一本非常有名的产品启蒙书,我阅读了不止一次,每一次浏览都有一种全新的体验。接下来笔者打算从评估产品机会的角度谈谈书中的观点。
评估产品机会的目的在于淘汰馊主意,避免浪费时间和金钱;挑选合适的产品机会,团结团队,理解产品,整合资源,更好的打造一款爆品。结合《启示录》一书的内容与个人项目经验的思考,梳理了以下10大问题。
1.产品要解决什么问题(产品价值)
产品的目的是什么?可以持续性的解决哪些问题与困扰?例如滴滴和Uber解决的是用户快速打车的需求,微信解决了熟人之间实时沟通交流的需求。
产品的问题解决务必是可持续性的,而不是一次性的快餐产品,这是一个最难回答也是最重要的问题。
2.为谁解决这个问题(目标市场)
产品的目标用户是谁?涉及哪个社会阶层?哪个年龄层次?我们了解该目标用户群体的特性吗,我们设想的产品与他们的需求符合吗,是否可以在第一时间得到他们的关注?
例如国内比较大的图片社交应用in的用户为一二线城市的90后为主的女性,该类用户喜欢拍照记录生活,渴望秀自己,美食、萌物、明星、搭配、旅游都是她们的兴趣所在。而in正满足了她们美化图片秀自己、记录生活、寻找同好等需求。
3.成功的机会有多大(市场规模)
成功的机会大小在于我们打算进军的目标市场的前景如何(即市场规模)?目标市场的规模包括潜在的用户数量与其消费能力。本身市场太小或者横向扩张空间太窄,我们的产品再好,资本市场也不会看好,因为天花板局限性太显著。
我们可以通过行业的分析报告和目标用户的抽样调研等方式评估目标市场的规模。例如果选择大学生市场就应该深思熟虑,该类用户虽然规模巨大,但存在着消费能力不足、流动风险较大的问题。
4.怎样判断产品成功与否(度量指标或收益指标)
产品的成功必须是可衡量的,比如社交方面的衡量是每日活跃用户数,社区发帖量,使用时长等;电商方面是客单价,购买频率,复购率等等。
通过指标可以阶段性的总结工作的成效,及时发现产品的趋向存在的问题。唯快不破,快速迭代是如今互联网项目的必备策略。
5.有哪些同类产品(竞争格局)
现在关于互联网的创业想法层次不穷,同类产品过多已经成为了一个很正常的现象,反映了我们选定的目标市场的竞争已经异常激烈,例如外卖市场,饿了么、美团外卖、百度外卖还有阿里口碑,群雄割据,俨然一片红海。
这个时候我们就得回过头去思考前面的1、2两个问题,我们的产品是否能切中用户在现有产品无法解决的痛点;如果同类竞争产品寥寥无几,我们要着重再思考下问题3,为什么没有人去涉及该市场领域呢?是否存在着我们尚未发现的问题?比如体育场馆业为什么还不能在线预订,因为行业条件不允许,并不是其他人没想到。
6.为什么我们最适合做这个产品(竞争优势)
该问题是小公司要着重思考的问题,软件领域,如何BAT入侵怎么办。硬件领域,小米涉足又怎么办。
虽说大公司涉足证明了市场前景好,可以共同教育用户培养市场,但在与大公司的竞争中小公司难免处于弱势,小公司要仔细思考自身是否具备了与项目相关的渠道资源相关的能力,是否已具备了一定的资源积累,如先进的技术、线下供应商的合作关系等等。
7.时机合适吗(市场时机)
据外国机构研究表明,创业成功最重要的因素并不是产品本身,也不是融资多么高,商业模式怎样,而是市场背景如何,也就是所谓的“天时”。
很多项目未来的市场前景是光明的,如3D打印、谷歌眼镜等等,但不意味在该项目现在就可以去深入去研发了。Uber、Airbnb共享经济的兴起正好赶上了08年美国经济萧条时间,人们拉紧了裤腰带过日子,希望能省就省。
事实已经证明过快的领先用户的需求的产品成功的几率也是十分渺小的。
8.如何把产品推向市场(营销组合策略)
传统的营销策略为产品、价格、促销、渠道4P策略,而当今随着社会化自媒体的不断发展,可选择的营销策略也更为多样。
例如之前柴静的穹顶之下视频引起了社会的热烈讨论,同时带动污染地图app冲上了App store榜首。年初手机移动直播app映客被App store下架,团队借势营销,换马甲上线,引爆朋友圈,重新上架一直高居排行榜前几名。
在市场上市的初期如何借助一些事件与话题制造引爆点或者采取平稳的快速迭代的口碑积累的营销策略是我们值得思考的问题,究竟如何选择最后一定要归于本原,基于我们的产品本身的特性去考虑,去借力。
9.成功的必要条件是什么(解决方案要满足的条件)
成功的必要条件指的在产品需求的调研过程中发现的特殊需求。同样,确定必要条件的任务不是描述解决方案,而是搞清楚产品的以来因素和约束条件。
比如说如果要通过系统集成商销售我们的产品,对方可能会对产品的扩展性、合作方式提出要求。
10.根据以上问题,给出评估结论(继续或放弃)
在机会评估时只讨论待解决的问题即可,而暂时无需涉及到具体的解决方案。一个产品如果历经了以上10大问题还未被OUT出局的话,我们就可以一展拳脚进入产品下一阶段的设计开发工作里了。
本文由产品100为你推荐并呈现
文章来源:简书
文章作者:LinkLin
友情提示:
若出处标注错误,请联系QQ:及时更正,感谢理解和支持!
少年关注我们的官方微博和微信订阅号:chanpin100ghsd,有惊喜哦!
/archives/55648/fe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怎样把产品推销出去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