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删节版权力的游戏1-4季,此id,跪谢表情包。

求《权利的游戏》百度云1-4季资源_百度知道求权力的游戏1-4季未删减版百度云_百度知道【冰与火之歌权力的游戏1-4 txt 小说 发我邮箱 谢谢】-突袭网
13:11:27【 转载互联网】 作者: &&|&责编:李强
&&& &为了解决用户可能碰到关于"冰与火之歌权力的游戏1-4 txt 小说 发我邮箱 谢谢"相关的问题,突袭网经过收集整理为用户提供相关的解决办法,请注意,解决办法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网同意其意见,如有任何问题请与本网联系。"冰与火之歌权力的游戏1-4 txt 小说 发我邮箱 谢谢"相关的详细问题如下:RT,我想知道:冰与火之歌权力的游戏1-4 txt 小说 发我邮箱 谢谢===========突袭网收集的解决方案如下===========
解决方案1:如果收件箱中没有 请查看【垃圾箱】……满意请速速采纳,请注意查收你好,你需要的资源【已发送】或【正发送】,亲,有问题可以回邮或HI我解决方案2:谢谢 收到也谢谢2L
================可能对您有帮助================
问:要英文的,不要PDF啊~求。 谢谢啊!!!!!答:已发望采纳 ===========================================问:要英文的,不要PDF啊~求。 谢谢啊!!!!!答:楼主请留邮箱===========================================问:求 [冰与火之歌:权力的游戏]1-4部TXT完整版小说 哪位大侠有啊,麻烦发我...答:已发送 注意查收 《冰与火之歌》(中文1-4全集+外传+地图_美剧《权利的游戏》的原著)作者:乔治·马丁===========================================问: 急求!跪谢!答:你好 你要的资源已经发你了 满意的话 请有效率的采纳我的答案吧 如果想表达你的谢意~~~那就加分吧(*^__^*)……~ 收件箱内没有. 请看下垃圾箱 如果没收到,请百度尽快HI我 或者给我发邮件,我会尽快解决的。 O(∩_∩)O by 水墨凌微===========================================问:QQ邮箱 5 7 4 5 0 9 7 5 2 谢谢!!!!!答:很高兴为您回答 【资源】冰火1-5卷英文版多格式下载_冰与火之歌吧_百度贴吧 /p/?pid=&cid=0# 《冰与火之歌1-5》txt中文合集.zip_微盘下载 /s/ufRfJQas2S8Q http:/...===========================================问:QQ邮箱 5 7 4 5 0 9 7 5 2 谢谢!!!!!答:亲,很高兴为您解答。我是第一个发给你资源的哦请点击最下面网盘链接下载吧,附件如设置下载金额只针对其他直接下载的童鞋,提问者无需支付财富值有不明白的可以追问!如果您认可我的回答。如果满意我的回答的话,请轻轻一点赞同,并“采纳为满意...===========================================问:权力的游戏:冰与火之歌小说中文版全集TXT下载 谢谢 企鹅邮箱: 2 2 4 0 7...答:您要的资源正在发送,请稍后。 如需帮助请hi我。 感觉满意望及时采纳。 O(∩_∩)O谢谢 如果没有收到资源请及时查看垃圾箱或草稿箱 我是孤独 来自 我爱电子书团队===========================================问:邮箱答:亲,你好…… 资源已发送或发送ING…… 请注意查收…… 如果没有,请查看垃圾箱…… 满意请采纳,谢谢…… 有问题请回邮或HI我…… (*^__^*) 嘻嘻…… BY:人生若芷初见 ps:附件在邮箱下面,注意查看===========================================问:发送至:,谢谢!答:亲~ 已在发送中...请您注意查收 发件人:【晕落地】 [温馨提示:如果没有收到 请查看垃圾箱和检查邮箱地址是否正确] 如果有问题请百度hi我 或 用邮箱联系我 我将尽快给您回复 如果满意 请尽快采纳 O(∩_∩)O谢谢... 来自 一朝风月绕指柔 的【晕落...===========================================那些被解封的禁片们
那些被解封的禁片们
那些被解封的禁片们&
近日,央视电影频道破天荒 “一刀未剪”播出电影《V字别动队》,此举在微博上引起热议。已经习惯片子被禁的民众一下子得到了官方版本的未删减“禁片”难免就会产生别样的情怀。这里,小编为广大网友收集曾经因为各种原因尘封于历史后又陆续得以重见天日的幸运的禁片们。也许,你会在这些影片中看到一些不同意味。
《v字别动队》
《v字别动队》
导演:詹姆斯·麦克提格
演员: 娜塔丽·波特曼,雨果·维文,约翰·赫特,斯蒂芬·瑞
出品/上映日期:2006年3月
这部影片上映之初在大陆本是属于禁片范畴的。央视播出时虽然片名略为和谐了一下,用的《V字别动队》,但还是亮瞎了无数人的眼睛。
《V字仇杀队》根据阿兰·摩尔同名漫画本小说改编而成,讲述的是在未来英国的极权统治下,整个伦敦完全是独裁者萨特勒的禁严之地。在他的统治下,人民被不间断地灌输着政府实施宵禁的目的是“为了保护你”。法西斯式的政府无恶不作,疾病、饥饿、宵禁、特务、秘密警察,所有公民的言行均被严格控制,凡同性恋者,包括许多的外国移民全被疯狂逮捕甚至随意杀害,虽然民众群情激奋,却无人敢以身涉险。整个社会处于一种风声鹤唳的状态。这时,一个叫“V”的保安员在街上悄悄奔走,试图唤醒人们的反抗意识……【详见附录1】
《武训传》
《武训传》
导演:孙瑜
演员:赵丹,黄宗英,周伯勋,张翼
出品/上映日期:1950年
号称“新中国首部禁片”的电影《武训传》在沉寂了近六十多年(曾于1951年公映)后,开始发行正版DVD。这条消息被众多影迷迅速传开,更让不少影迷喜出望外。
1950年底,由孙瑜编导、赵丹主演的电影《武训传》在全国公映,并被评为1950年度10部最佳影片之一。但是谁也没有想到,一年之后,针对这部电影竟掀起一场全国性大批判,该影片随之被禁止上映,成为新中国的第一部禁片。对电影《武训传》的批判,也是共和国历史上第一次掀起的对文化作品的大批判。孙瑜作为《武训传》的编导,亲历了《武训传》拍摄和被禁的前前后后……【详见附录2】&
《清宫秘史》
《清宫秘史》
导演:朱石麟
演员:唐若青 周璇 舒适 洪波 鲍方
出品/上映日期:1948年
前不久,网上正在热烈讨论“新中国第一部禁片”《武训传》的修复版DVD正式制作出版发行一事。但实际上,新中国第一部被禁演的影片是《清宫秘史》,而不是《武训传》。《武训传》只是新中国正式拍摄完成的影片里,第一部被禁演的。
《清宫秘史》是香港永华影业公司在1948年摄制的一部历史题材影片,根据姚克所作话剧剧本《清宫怨》改编,主要讲述光绪皇帝、珍妃与慈禧太后3人在戊戌变法期间的宫廷内部斗争的故事。【详见附录3】
导演:何建军
演员:冯远征 濮存昕 梁丹妮
出品/上映日期:1995年3月
第六代导演何建军的代表作《邮差》由当时还未走红的冯远征、梁丹妮夫妇以及濮存昕出演。曾参加过20多个电影节,并获诸多奖项。按主演冯远征的话来说:“实在描绘了社会太多阴暗的东西了。”就连国内发行的DVD,导演的名字也未敢署真名,而是以“何一”取而代之。于2004年通过审查并公开面市。
影片中,冯远征所扮演的小豆是北京的一个不大不小的邮局的邮差,因父母去世与姐姐在老平房里相依为命,但新姐夫的介入打破了原有生活的平静。做邮差的小豆因一封装饰特别的信件起了窥视心,他悄悄将信拿回家拆开偷看,从此一发不可收拾……【详见附录4】&&
《大鸿米店》
《大鸿米店》
导演:黄建中
演员:陶泽如 石兰 杨昆
出品/上映日期:1995年
影片改编自苏童小说《米》。据传此片于1995年摄制完成后因被认为宣扬人性恶论而被称为灰色电影,被雪藏七年后才得以解禁。
故事发生在20世纪20年代,一个旧中国黑暗时期,军阀相戈、土霸横行、连年灾荒、民不聊生。五龙是枫杨树的农民,在一次洪灾中逃难才到城里谋生,饥饿迫使他食生米而苟活下来。在码头上为了一块畜生吃剩的肉,与码头一霸阿保起了冲突,势单力薄的他被阿保踩在脚下喊“爸”,受到侮辱的五龙就此种下了仇恨的种子 ……【】&
《苏州河》
《苏州河》
导演:娄烨
演员:周迅 贾宏声
出品/上映日期:2000年1月
本片在巴黎、鹿特丹等国际电影节获多项奖。女主角周迅一人分饰两个性格截然相反的角色,演技出众。男主角贾宏声于2010年7月5日下午坠楼身亡轰动一时,时年43岁。本片于2011年11月份解禁公映。
《苏州河》的故事情节其实不算复杂:上海苏州河上,用摩托车替人送货的马达(贾宏声)接下送接纯真少女牡丹(周迅)的活,两人相处时,牡丹爱上马达,但就在她决定把终身托付给对方时,马达财迷心窍联合黑道朋友绑架了她,令牡丹心灰意冷跳进苏州河里。五年后,当马达在某酒吧里看到扮美人鱼表演的美美(周迅)时……【详见附录6】
《十七岁的单车》
《十七岁的单车》
导演:王小帅
演员:高圆圆 崔林 李滨 周迅
出品/上映日期:2000年
本片获得柏林国际电影节最佳故事片评审团大奖即银熊奖。影片关注小人物在大社会中的命运,为了生存用尽全力奋斗。于2004年解禁公映。
故事是这样开始的,小贵从外地到北京求生,找到一份快递的工作,公司为他提供单车,从他的工资中扣钱。在单车正式成为己有的那一天,他的车被偷了。他开始在北京的自行车流中寻找自己的车。他找到了,车被一个中学生从二手市场买回。他偷回了车,从此便和中学生的朋友开始了几次反复的争夺和纠缠。最终他们达成了协议:每人骑一天。影片的结尾留给我们的是,一辆残破的单车,两个受伤的十七岁少年……【详见附录7】&
《鬼子来了》
《鬼子来了》
导演:姜文
演员:姜文,姜鸿波,陈强,香川照之
出品/上映日期:2000年5月
本片是姜文导演的第二部影片。获第53届戛纳国际电影节评委会大奖及2002年日本“每日电影奖”最佳外语片奖。于2003年左右悄悄解禁。
该片讲述在抗日战争期间,一个村子的农民看管照顾日本俘虏却招来日本军队屠杀的故事。从头看到尾,几乎无尿点。在抗日战争行将结束之际,位于河北唐山挂甲台村的马大三忽然在夜里被“我”以枪指头交待了看管并审问一位日本军官花屋小三郎与翻译的任务,平淡的生活忽然被打乱,安分的农民面对一丁点变化都是不安的,更何况忽然闯入这么一档子事儿,于是在焦躁与不安中处理着这两个乱吼乱叫、寻死觅活的“活物”,在盼着“我”来取人的日子里,朴实的村民……【详见附录8】&
导演:王小帅
演员:燊高圆圆 小A 曹可凡 田原
出品/上映日期:2003年4月
王小帅的《左右》是根据真实故事改编而成。故事令人咂舌而有悖于伦理。于2008年4月公映,票房平平。
两个重组的家庭,因为之前的孩子,又发生了新的情感变化。主人公梅竹和前夫离婚了,他们有个孩子叫禾禾。禾禾生病了,是白血病,治疗需要配血型,但梅竹和前夫的都不符合,而等待配型又遥遥无期。出于对孩子的疼爱和医生的举例,梅竹做了一个大胆的极具挑战性的决定。她要和前夫再生一个孩子,用新生儿的血来挽救禾禾。而这时梅竹和她现在的男人老谢的感情又很好,她的前夫也有了新的家庭,生活……【详见附录9】&
导演:李杨
演员:黄璐,杨幼安,贺运乐
出品/上映日期:2007年
导演李杨2003年完成电影处女作《盲井》,获得多项国际大奖,时隔4年完成“盲”系列第二部。
《盲山》用纪录片的样式讲述女大学生被拐卖至某法盲山区,多年后被解救的故事。这是一部挑战人性盲点片子,看完后压抑让人无法呼吸。电影讲述的故事很简单、但却很无奈,1990年代,一个毕业的女大学生急于找份合适工作,在她发愁之际,遭遇装扮成医药采购公司员工的人贩子,之后,发生的悲剧…… 这不是一部主流电影,揭露的却是国家某些地区的闭塞与落后,深刻领悟过人性盲点带给人的内心撞击是何等惨烈!……【详见附录10】&
《霸王别姬》
《霸王别姬》
导演:陈凯歌
演员:张国荣 张丰毅 巩俐 葛优
出品/上映日期:1993年1月
1993年电影《霸王别姬》,改编自香港女作家李碧华的同名小说。影像华丽,兼具史诗格局与深刻的文化内涵,讲述了两个伶人的悲喜人生,并掺合了半个多世纪的中国发展。本片曾于93年荣获法国戛纳国际电影节最高奖项“金棕榈大奖”,这也是我国唯一一部获此殊荣的影片。
影片中的三个男人,程蝶衣,段小楼,袁世卿。程蝶衣在第一次唱对了《思凡》那一刻起,便一直沉溺在戏里,至死才明白过来。段小楼,一个比程蝶衣更真实的,被社会渐渐磨得毫无棱角的霸王。袁世卿,真正懂得程蝶衣的如戏如梦,因他也是一个活在戏里的人,却始终难逃历史巨轮的碾压。还有一个女人,菊仙。一个纯粹的,刚烈的,矫情的,敢爱敢恨的女子。她只……【详见附录11】
一部好的电影不光是娱乐消遣,更是一个载体能浓缩一个时代的记忆。由于种种原因,这些电影曾经被附着了诸多不该承受的东西,随着时代的进步,也终能有幸地或公开或犹抱琵琶半遮面地与世人见面。本专题收录的只是一部分。相信在以后的影史发展中,必然会有更多的影片重见天日。也许它们曾经经历过令人惋惜的遭遇,不过最终,它们还是会受到历史公正的待遇。(《悦博》2012年第24期)
如何解读央视播放《V字仇杀队》?
12月14日晚,CCTV-6破天荒播出电影《V字别动队》,此举在微博上引起热议。有网友甚至惊呼“这样的电影能在央视上映,我一度怀疑自己是在做梦。”这部曾经一度禁播的电影自上映以来首次在大陆公映,该片中的经典台词“人民不应该害怕政府,政府应该害怕人民”、“艺术家用谎言道出真相,政客用谎言掩盖真相”如此直白、赤裸的表露,引发网上广为流传。鉴于此,不如来看一看,这到底是一部怎样的神片,为何受到那么多网友的推崇呢?
《V字仇杀队》的剧情
《V字仇杀队》根据阿兰·摩尔同名漫画本小说改编而成,讲述的是在未来英国的极权统治下,整个伦敦完全是独裁者萨特勒(约翰?赫特)的禁严之地。在他的统治下,人民被不间断的灌输着政府实施宵禁的目的是“为了保护你们”。法西斯式的政府无恶不作,疾病、饥饿、宵禁、特务、秘密警察,所有公民的言行均被严格控制,凡同性恋者,包括许多的外国移民全被疯狂逮捕甚至随意杀害,虽然民众群情激奋,却无人敢以身涉险。整个社会处于一种风声鹤唳的状态。这时,一个叫“V”的保安员在街上悄悄奔走,试图唤醒人们的反抗意识,把英国从法西斯魔掌下解救出来。
这是一部讲述极权政治意义下的起义,几乎就是一个人挑战一个国家机器的复仇故事。本片直到最后男主角也没有以真面目示人,当总督察长问女主角艾维,V到底是谁的时候。结尾伊芙的话很到位,他是基督山伯爵,他是我的父亲,他是我的母亲,他是我的哥哥,是你是我是他,是我们每一个人。接着画面上所有的面具全都打开,露出了你我他熟悉的面孔,这张面具下隐藏的就是我们自己。也许这个结尾很团圆,很有象征意义,看起来很荡气回肠。
《V字仇杀队》背后的隐喻
该片的警世意义正如该片导演所说:“我们发现小说跟当下的政治气候相比体现出了很惊人的政治预见性。它很好地揭示了一旦政府领导人民而不再倾听人民发出的声音,后果将多么严重。”当一个政府选择了利用人民的恐惧,人民的“温顺”通常是有时效性的。当人民看到新闻的时候会发出“that is lie!”的时候,当人民见到电视恶搞首相是发出来自心底的快乐的时候,当人民感受到政府有太多秘密而对政府有阴谋论的时候……这个政府已经走到了尽头!导演在整部影片中使用了很多巧妙的象征手法,来警醒世人要警惕统治阶级对人民思想的禁锢。
《V字仇杀队》是一部揭示极权特征并鼓励反抗的电影,反抗的意义不在于立即推翻旧势力重建新世界。因为没有任何某一次、某一个人、某一个时刻的反抗能做到这一点。当民主沦陷、法治死亡;宗教充满着猥琐和腐臭的味道,极端的宗教思想凌驾于基于基本人性的道德之上;人民有清醒的头脑却没有团结的力量足以让政府感到害怕。这时,反抗的意义在于强化和扩大,强化你内心想要的,扩大你理应扩大的势力——正义、自由、民主。正如它们是在集权者经年的日积月累的渗透中被悄悄掠夺的一样,它们必然也需要通过人们经年的日积月累的搏弈重新夺回。
也有人认为,这部电影宣扬了自由和民主的思想。当然,他也描述了一个老百姓没有自由,政府的权利无限放大,言论没有自由,政府可以随意扭曲事实,冤枉好人等等,对于我们而言某些场景似乎似曾相识。西方的社会应该也是经历过这么一段的,而他们现在拥有了民主和自由。而处于民主和自由的初级阶段的我们,看到这一切,感受会不同,有一个人在影评里说“看着看着我就留下了眼泪,我感觉我就生活在这部电影里,它讲的就是我所在的社会”.或许他有点偏激,或许没有。
如何解读央视播放《V字仇杀队》?
这部影片上映之初,在大陆是属于禁片范畴的,原因不多说。问题是最近已经习惯片子被禁的民众一下子得到了官方版本的未删减“禁片”难免就会产生别样的情怀。虽然片名略为和谐了一下,用的是《V字别动队》,但还是亮瞎了无数人的眼睛,甚至它突然在各大论坛火的一塌糊涂,那个标志性的V字被频繁的用做头像或者签名档。当然,它的火不是偶然的,是民智觉醒和社会现状有机契合起来的结果。
如果有谁认真思索过在一个和平、自由、以及个人精神不可侵犯的社会中生活的样子,那这部《V字仇杀队》就为诸位提供了一个机会,重新思考我们的社会前提。这部电影不啻为一针强力的解毒剂,把我们从正摧毁人类的思维倾向中解救出来。它不是为那些仅仅希望改良体制或肯定自己的信仰,不肯为既得利益让步的人准备的。那么这部电影在CCTV-6的放映是否真的能成为我们一厢情愿的某种信号和标志呢?对此,我们不必悲观,也不必过于乐观。一切看行动!()
新中国第一部禁片:武训传
1950年底,由孙瑜编导、赵丹主演的电影《武训传》在全国公映。但是谁也没有想到,一年之后,针对这部电影竟掀起一场全国性大批判,该影片随之被禁止上映,成为新中国的第一部禁片。对电影《武训传》的批判,也是共和国历史上第一次掀起的对文化作品的大批判。孙瑜作为《武训传》的编导,亲历了《武训传》拍摄和被禁的前前后后……
1944年夏,孙瑜在重庆北温泉中华教育电影制片厂工作时,一天,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送给孙瑜一本《武训先生画传》,他希望孙瑜有机会时能够把武训的事迹拍成电影。
武训是清末山东堂邑县(今山东冠县)人,生于1838年,死于1896年。他出身贫寒,青年时因苦于不识字而受人欺骗,决心行乞兴学,以便让穷人的孩子都能读书识字,免受有钱人的欺压,过上好日子。武训经过30年的乞讨,积累了一些钱,在他50岁以后陆续办起了3所义学,而他自己仍然乞讨度日,直至死去。武训的行乞兴学活动,受到当时统治阶级的赞扬,清末山东巡抚张曜曾奏准光绪帝给予“建坊施表”。武训死后,其事迹“宣付史馆”,被尊为“义乞”、“乞圣”。
孙瑜怀着很大的兴趣细读了《武训先生画传》,深深地为武训“行乞兴学”的独特事迹所感动,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电影题材。1945年孙瑜赴美国时,身边还带着《武训先生画传》和初拟的简单《剧情梗概》。1947年秋天,孙瑜在回国的旅途中,拿出笔记簿来,开始写了一部分的“分场剧情”。剧中的一些主要角色(包括艺术加工虚构的)也逐渐在孙瑜的头脑中形象化了。
回国后不久,孙瑜就决心筹摄《武训传》。1948年1月初,孙瑜在南京赶写“分场剧本”,1月底就写成简单的电影文学剧本。
这个《武训传》分场剧本,描写武训自幼穷苦,乞讨为生,他羡慕村里有钱人的孩子入私塾念书,有一次,他壮起胆子走进一个学堂里,跪着请求收他念书,但是,老塾师见乞丐进门,认为“有辱斯文”,一顿戒尺和呵责把小武训赶了出去。武训不能念书,后来到张举人家帮佣,言明每年工钱6000文铜钱。武训帮工3年,等他要求支钱回家看望生病的伯母时,张举人欺武训不识字,拿出假账簿,说他钱已支用完毕,武训不服,被一顿毒打赶了出来。经过这些教训,武训懂得了穷人不识字的苦,决心兴办义学,要让穷孩子也能读书识字,不受欺侮。于是,武训做短工、讨饭,敲铜瓢卖唱要钱,集资办学。他一生到处奔波行乞,忍辱负重,含辛茹苦,最终办成了几处对穷孩子进行免费教育的义学……
电影分场剧本着重刻画了武训一生的苦行,主调完全是歌颂性的,歌颂了武训舍己为人、艰苦奋斗到底的伟大精神。
《武训传》分场剧本写完打印后,孙瑜寄了十几份给上海昆仑影业公司,交郑君里分送阳翰笙、史东山、蔡楚生、沈浮、赵丹等人。赵丹曾在医院里阅读过《武训先生画传》,他见清朝的山东同乡武训(赵丹也是山东人)忍辱负重,终生艰苦修“义学”的事迹,曾感动得痛哭流涕。后来孙瑜在上海约他合作主演,他立刻接受了。
孙瑜很想能在昆仑公司拍摄这部影片,并于1949年2月起加入昆仑影业公司。当时“昆仑”正在赶摄《三毛流浪记》和积极筹摄赵丹、吴茵合演的《乌鸦与麻雀》,电影《武训传》暂难排上拍摄日程。
1949年6月20日,孙瑜在解放后的上海接到赴北京参加新中国“第一次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的通知。在北京,几千位来自全国的文艺战士云集一堂,聆听毛泽东主席的欢迎辞,听取了周恩来长达4小时的政治报告和其他首长们的讲话。在每天的文艺晚会上,孙瑜和其他艺术工作者愉快地欣赏了老解放区艺术家们的那些充满革命豪情和蓬勃朝气的歌舞、戏剧的演出。
一天晚上,在中国电影工作者协会成立后的盛大晚宴上,周恩来和茅盾、郭沫若都参加了。孙瑜从老远处挤到周恩来跟前,颇为唐突地告诉站着的周恩来,他准备拍摄电影《武训传》,并请教总理对武训的看法,周恩来略为思索,告诉孙瑜,他听说武训年老时一共办成了3个“义学”,但后来这些“义学”都被地主们拿过去了。在当时参加晚宴的一些同志都想和总理说话的情形下,周恩来不可能再和孙瑜多谈。但他的寥寥数语,已给了孙瑜很大的启发。
1949年12月,昆仑影业公司把《武训传》推上拍摄日程。孙瑜和郑君里、沈浮、赵丹等其他剧组人员多次讨论研究《武训传》的问题。大家感到,武训立志终生艰苦修“义学”,为了使穷孩子们也能写写算算,不再吃不识字的苦,其志可嘉,精神可贵;但“兴学”绝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穷人的地位,应该在电影里加以评述(当年一度曾有人建议改电影的名为《武训评传》)。于是,孙瑜决定修改《武训传》剧本。
孙瑜原来写的《武训传》剧本是一部歌颂武训行乞兴学、劳苦功高的所谓“正剧”。大家感到,武训兴办“义学”可以作为一部兴学失败了的悲剧来写,而武训本人到老来也发现和感到他自己失败的痛苦,才能成为一个大的悲剧。这些修改意见,孙瑜都一一接受。孙瑜认为,封建统治者不准穷人念书,但武训说“咱穷人偏要念书”那一种“悲剧性的反抗”,能揭露封建统治者愚民政策的阴险刻毒,也是对《武训传》剧本的修改和提高。同时,虽然剧本的主题思想和情节上作了重大修改——改“正剧”为“悲剧”——写了武训为穷孩子们终生艰苦兴学劳而无功,可是他的那种舍己为人、艰苦奋斗到底的精神,仍然应在电影的主题思想里予以肯定和衷心歌颂的。于是孙瑜在昆仑公司昼夜赶写,很快地修改了剧情和写好了分镜头本。
1950年1月初的一个晚上,昆仑影业公司请了当时负责上海电影事业的夏衍、于伶和陆万美等3位领导来到公司,由孙瑜口头把修改后的《武训传》的主题思想和剧情场次细讲了一遍,赵丹作了补充发言。夏衍等人听完介绍之后,建议孙瑜把电影的开场和结尾再做一次修改,原来的开场戏是以一个“老布皈”在武训出殡时对他孙儿讲武训兴学故事,改为由解放后的一个“女教师”在武训诞生111周年纪念会时,对几个小学生讲武训兴学的故事;在片尾还是由解放后的那位“女教师”做出结论,“用今天的观点对武训加以批判”。这样,剧本当晚就被夏衍等领导口头通过,决定继续拍摄了。
1950年2月,孙瑜和《武训传》外景队———演员赵丹和饰小武训的孙栋光、摄影师韩仲良、美工师丁辰、制片主任孟君谋等人,到了武训的家乡山东堂邑县柳林镇武庄,借住在柳林镇的武训师范学校里,武训师范学校的旁边就是武训的坟墓(这个坟墓后来在“文革”初期就被一些“红卫兵”们砸烂了,据说还把武训的骨头刨出来,淋上汽油当众烧毁)。在开拍前,孙瑜邀请了好多位老年农民座谈和回忆武训“讨饭修义学”的种种细节。
《武训传》的外景在山东拍摄完后,大家回到上海拍摄内景和场地景。《武训传》顺利地拍摄到当年9月时,忽然昆仑公司要孙瑜把电影拍成上下两集。在以后的半个月里,孙瑜又坐下来继续夜以继日地赶写剧本。
孙瑜为增加主人公更多更大的困难和矛盾,又精心增加了一些细节。例如,武训因不识字受了欺骗和一顿毒打,在破庙卧床悲戚昏睡,深夜里幻入一场大梦(代表他的思索),幻见张举人变成红顶朝服的魔鬼,把他和无数的“文盲”打下寒冰苦海和炽热的火狱里受罪,最后他回忆幼时听武母“义学”的话,从苦海幻进天堂杏坛,把封建恶魔张举人打下尘埃,因而最后武训得出了他“修义学”的“伟大计划”。
与此同时,孙瑜又从历史现实出发,力图合情合理地在戏的主线外添加了支线,发展了郑君里提出过把车夫周大作为北伐太平军被打散的军士的建议,增加了周大的戏,写他在小偷李四和一个管狱的王牢头(两个新添的虚构人物)的冒险协助下,纠合死牢中的囚犯们,打出牢狱,“逼上梁山”,带领一支农民武装的队伍,和官府恶霸们英勇地斗争下去———在剧情上和武训兴学成为“一文一武”正副两条线。这两条线轻重不同地并行发展,互相衬托,直到剧终。
为了更进一步深化电影的主题思想,孙瑜又增加了这样的情节:武训在办成第一个“义学”后不久,含泪跪谢考得第一名的小学生赵光远时,竟然在赵光远的口中听到“书念好了,就可以做官”的话语,白发苍苍的武训当时犹如霹雳击顶,惊痛地发现,他为之奋斗一生的“义学”,竟会劳而无功,一败涂地!最后,老武训在悲愤的心情中,拒绝穿“皇上”赐给他的“黄马褂”,拒不跪谢皇恩,装疯子进行他的“悲剧性的反抗”。他对一群小学生痛哭流涕,恳求他们“将来千万不要忘记咱穷人”的同时,又在剧终时看到所谓“武”的一线———他的朋友周大和革命武装农民弟兄们在原野上英勇地跃马飞驰而过,再次高喊“将来的天下都是咱老百姓的”!
为了加戏,孙瑜在电影里加强暴露了封建统治者的残暴和阴险。蔡楚生在养病中,还热情地自动替孙瑜写了一段精彩台词,刻画山东抚台张曜和幕僚吴庸之利用武训,为武训奏请清廷赐造牌坊,以“收揽民心”的卑鄙对话。
电影《武训传》在1950年年底终于完成了。公映后,观众反应极为强烈,可算得好评潮涌,“口碑载道”。1951年2月,在上海和南京公映获得热烈反应之后,孙瑜亲自带了《武训传》的新拷贝到了北京。
2月21日晚7时,文化部电影局局长袁牧之带了孙瑜和史东山两人乘汽车直赴中南海。周恩来等大约有百多位中央首长谈笑着走进了中南海放映大厅,都来看电影《武训传》。孙瑜没有预料会有那么多的中央首长来看这部片子。这晚,毛泽东主席没有来看,后来据中影华北管理处的同志告诉孙瑜说,主席几天后又专门调了《武训传》去看。
在电影的整个放映中,周总理一直聚精会神地看着银幕。孙瑜坐在他身旁,心里忐忑地多次观察他对电影的反应。尽管上海、南京等处已经有了那么多的“好评”,孙瑜仍然像一个刚刚交上考卷的小学生,心里相当紧张地等待老师评分!电影放完后,周总理没有在大厅里提多少意见。总理只在某一艺术处理上告诉孙瑜,武训在庙会广场上卖打讨钱时,张举人手下两个狗腿子乘机毒打武训的残暴画面描写似乎太长了。孙瑜即于第二天把踢打武训的镜头剪短了。
《武训传》2月25日在北京公映之前,曾举行了一次盛大的招待试映。公映之后,称誉和推荐的文章在报刊上接踵而来。孙瑜在北京逗留了约10天,很多看过片子的领导和同志们都说《武训传》的社会效果颇好。一些原来不安心、不热爱教育事业的教师看了《武训传》以后,开始安心教育,热爱孩子,纷纷表示要“把毕生的精力贡献给人民的教育事业”。
1951年初,随着《武训传》在全国的热映,该片被评为1950年度10部最佳影片之一,孙瑜和《武训传》的全体剧组人员都感到莫大的庆幸和安慰。没想到两三个月后,晴天一声霹雳,展开了一场对《武训传》全国规模的批判运动。
1951年5月20日,《人民日报》发表了社论《应当重视电影〈武训传〉的讨论》。社论认为,电影《武训传》宣传了反历史唯物主义的反动思想,必须严肃批判。社论严厉地指出:《武训传》所提出的问题带有根本的性质,承认或者容忍对它的歌颂,“就是承认或者容忍污蔑农民革命斗争,污蔑中国历史,污蔑中华民族的反动宣传为正当的宣传”。社论还说,“一些号称学好了马克思主义的共产党员……竟至向这种反动思想投降”,并由此得出“资产阶级思想侵入了战斗的共产党”的严重结论。
1951年7月23日,《人民日报》又刊登了《武训历史调查记》一文,说武训是一个“大流氓、大债主和大地主”。这样,《武训传》的讨论就变成了全国性的政治大批判,《武训传》随之被禁止上映。批判前后持续了一年多,这一批判严重地混淆了思想艺术和政治问题的界限,也给新中国的电影艺术创作的发展带来严重的不良影响。以康生等为首的一些政治人物为捞取政治资本为影片罗织了种种罪名,使孙瑜、赵丹等40多名剧组人员受到沉重的打击或者牵连。
1985年9月6日,《人民日报》在第一版上刊登了一条重要消息,标题是《胡乔木说:对电影〈武训传〉的批判非常片面、极端和粗暴》。电影《武训传》在蒙冤34年之后,终于得到平反昭雪。2005年底,在上海影城举办的纪念赵丹诞辰90周年电影回顾展上,《武训传》又被完整地展示在观众面前,这是《武训传》被雪藏50余年后首见天日。()
新中国第一部禁片不是《武训传》而是《清宫秘史》
近日,新浪网上正在热烈讨论“新中国第一部禁片”《武训传》的修复版DVD正式制作出版发行一事。但实际上,新中国第一部禁片并不是《武训传》,而是《清宫秘史》。
《清宫秘史》是香港永华影业公司在1948年摄制的一部历史题材影片,根据姚克所作话剧剧本《清宫怨》改编,由朱石麟导演,姚克编剧;主要演员有舒适、周璇、唐若青、洪波、鲍方等人。
该片主要讲述光绪皇帝、珍妃与慈禧太后3人在戊戌变法期间的宫廷内部斗争的故事。剧情梗概:
清德宗光绪十五年(1889)二月,北京皇宫里鼓乐齐鸣,香烟缭绕,册封皇后的仪式正在隆重举行。由于慈禧太后的摆布,光绪所钟爱的珍妃未被选中,而与皇帝素不相识的隆裕被立为皇后。
翁同龢教习光绪学经解义,灌输启蒙思想,使光绪萌发维新变法之念。光绪驳回工务处秉承太后旨意动用海军经费建造颐和园的奏折。太后震怒,否定御批。此后,珍妃每天向海军储金罐内投入10块龙洋,以明心志。甲午年(1895)中日海战败绩,光绪忧心如焚。翁同龢被太后开缺回乡,他向光绪推荐康有为,辅佐推行新政。
戊戌年(1898),光绪裁撤一些无用衙门和昏庸老臣。太后径调荣禄任直隶总督,双方矛盾趋于激化。太后在宫廷内外布满心腹,以钳制光绪的行动,并密谋于九月初五挟持皇上去天津阅兵,企图废帝,将维新派一网打尽。光绪接连下了两道密谕,令康有为等从速应变,维新派首领夤夜决策,密奏皇上。光绪随即密召袁世凯,委以重托,派他去天津刺杀荣禄,然后围执太后。袁世凯抵天津后即向荣禄告密,与荣禄回师入京。太后重又垂帘听政,下令捉拿维新派首领。光绪被禁于四面环水的中南海瀛台,珍妃也被打入紫禁城的北三所寿药屋。
接着八国联军(1900)入侵中国,大沽陷落,逼近天津,光绪焦灼不安。某晚,他凭着一叶扁舟前往北三所探视珍妃。两人相对无言,执手呜咽。珍妃劝勉皇上保重身体,来日再展鸿图。侵略军兵临京城,太后挟持光绪一起出逃,并且逼迫珍妃跳井自杀。马车徐徐西去,光绪潸然泪下……
该片以电影艺术的形式,大致反映了那个时期的历史事实,对维新派和支持变法运动的光绪给予了肯定和赞扬,对慈禧等封建顽固派则给以了鞭笞和揭露。
影片完成之后便在香港上映;1950年3月在北京、上海等地上映。
但就是这样一部影片,在北京上映不久,竟被息影多年的江青调看以后,即向毛泽东汇报说“《清宫秘史》是部坏影片”,并得到毛泽东的支持。同时毛泽东还指出:“《清宫秘史》是一部卖国主义的影片,应该进行批判。”
最初,中宣部领导陆定一、周扬、胡乔木等人并没有积极合作。胡乔木说:“少奇同志认为这部影片是爱国主义的,不能批判!”后来毛泽东又批评了胡乔木。胡乔木等人不得已承认了错误,并在1950年5月3日被迫通知停止《清宫秘史》的放映。由此,该片亦便成了新中国历史上最早遭禁演的影片。因为《武训传》遭禁演是在1951年5月,比《清宫秘史》晚了整整1年。
1954年10月16日,毛泽东在《关于〈红楼梦研究〉问题的一封信》中,又一次指出:“被人称为爱国主义影片而实际是卖国主义影片的《清宫秘史》,在全国放映之后,至今没有被批判。”
不久后,毛泽东再次指出:“《清宫秘史》5年来没有批评,如果不批评,就是欠了这笔债。《清宫秘史》实际是拥护帝国主义的影片。光绪皇帝不是可以乱拥护的。”
1965年12月21日,毛泽东在杭州,又在一次讲话中说:“《清宫秘史》有人说是爱国主义的,我看是卖国主义的,彻底的卖国主义。”
也就是说,毛泽东先后5次提到了“卖国主义”影片《清宫秘史》的问题。显然,这件事就不仅仅是电影、文化、历史的问题了,而上升到了政治、革命、运动的高度。
不久之后,毛泽东的这些讲话,便被一些别有意图的人(主要是林彪、“四人帮”反革命集团、康生、陈伯达等)利用,而掀起了对“党内最大的走资本主义道路当权派”、“中国的赫鲁晓夫”、“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此外还有邓小平等人)的长时间的、大规模的、惨无人道的批判和镇压,直到1969年11月14日刘少奇在河南开封被摧残致死,而酿造了中共历史上这场最大的冤案。
但是,谣言终究不是事实,真理的阳光总会驱散天空中笼罩着的乌云。正如刘少奇本人所说:“好在历史是人民写的。”1980年2月,中共中央作出决定,为刘少奇平反昭雪。()
看电影5——何建军之《邮差》
&曲终了人散了
何建军的《邮差》拍摄于1993年,由当时还未走红的冯远征、梁丹妮夫妇以及濮存昕出演。但是至今还不知道能否公映。按主演冯远征的话来说:“实在描绘了社会太多阴暗的东西了。”就连国内发行的DVD,其中导演的名字也未敢署真名,而是以“何一”取而代之。
冯远征在其中扮演男主角“小豆”。在这部影片中,冯远征与梁丹妮扮演姐弟,而濮存昕则扮演冯远征的姐夫,是个想升官发财的工厂小干部,当时他还没有拍摄让他一炮走红的《英雄无悔》。影片中,冯远征所扮演的小豆是北京的一个不大不小的邮局的邮差,因父母去世与姐姐在老平房里相依为命,但新姐夫的介入打破了原有生活的平静。做邮差的小豆因一封装饰特别的信件起了窥视心,他悄悄将信拿回家拆开偷看,从此一发不可收拾。他从信中看到了第三者、卖淫、自杀、同性恋、吸毒等内容,小豆幻想以救世主的姿态去干涉他们的生活,于是他写信警告第三者、扣押同性恋者的信件、修改自杀者写给父母的信、跟踪卖淫女……
何建军导演的《邮差》,描述了城市中的小人物小豆因压抑而产生的极度抑郁的心理状态。《邮差》塑造的主人公小豆的社会身份是城市里递送信件的邮差,他处于阴暗、抑郁的家庭和社会空间中。他用“非常态”的方式——偷窥与他人沟通。
在影片中,书信是人们相互交流和沟通的重要媒介,小豆的邮差身份是他窥视他人隐私、介入他人生活的便利条件。信件中充斥着偷情者、卖淫女、吸毒者的隐私,这些不可告人的隐私普遍存在于城市人的生活中。影片中的城市具有封闭性的特征,生活在其间的人缺乏彼此应有的交流,由此产生了具有排他、私秘、冷漠、普遍存在等特征的隐私。灰暗的旧居民楼、狭窄的胡同、单调机械的邮政所、高高的烟囱、林立的新居民小区,交织于其中的是各种模糊隐约却实实在在制约着人的秩序,如邮局局长,警察代表的力量,外在的控制和压抑造成了人的异化,人无从释放的苦闷只能以某种“不合法”的渠道呈现。影片中小豆就以偷窥这种“不合法”的行为发泄他的压抑和苦闷?
片中一个典型的城市封闭空间是小豆和姐姐的家。影片中小豆和姐姐的关系靠儿时的回忆维系,但姐姐并不能真正进入小豆的内心世界。小豆对姐姐为他编织毛衣反应冷淡,在有限的家庭空间里小豆还常常冷漠地把门关上,将自己封锁在狭小的房间里。另一个典型的城市封闭空间是邮政所,这个为人们提供思想和情感交流的枢纽,本身却是如此单调而机械。室内布局和劳动分工井然有序,俨然是现代化的生产流水线:信件分类的工作枯燥无味,盖邮戳的声音机械沉闷,同事之间没有对话和交流只有工作,人的表情是机械?漠然的。小豆的自我疏离和信件中的隐私说明了都市人对于交流的无奈,也正因为如此隐私才对人具有无穷诱惑,对他人隐私的窥视正源于和他人的隔膜,但窥视他人隐私,不但不能为小豆解除沟通的症结,反而使欲望泛滥成灾?
小豆通过获得他人隐私来和外部空间交流,他一步步从窥探隐私发展到干涉他人隐私。从开始尝试到后来沉迷其中不能自拔,在社会组织的权力分配网络中,种种令人惊怵的隐私是如此弥漫,在影片中几乎每个人都有隐私,信不仅是交流的媒介,更是容藏隐私的媒介:第三者写给情人的信、卖淫女给医生的信、自杀男女给父母的信……每个隐私都和人的欲望相关,现实生活对欲望的压制反而造成了隐私的暗流,这是一种反常的兴奋?
在对他人的性隐私的窥探的同时,也使小豆产生了性欲萌动。不仅如此,新婚的姐姐和姐夫也激活了小豆隐秘和躁动的欲望。影片中性欲既是小豆释放压抑的主要出口,也是小豆和他人进行交流的一种尝试。
小豆从卖淫女宛娟和医生的来往信件中获知了宛娟的秘密,他开始跟踪宛娟并装成病人到医生诊所见到宛娟,甚至扮成嫖客来到宛娟家中。宛娟的职业化和熟练让他不适,他尴尬地离开。有了和宛娟的这次并不成功的性经历之后,他接受了同事云清的性邀请,和云清在邮政所的工作间里发生了性关系。但和云清性爱之后,两人关系的漠然更显醒目,亲密的身体接触后人与人的心灵似乎更加遥远。小豆没有得到快乐,孤独也没有缓解,小豆企图通过性与他人交流的尝试因而彻底失败,人最终复归自我的封闭中。
影片有一个颇具意味的对照,老邮差老吴因良心的谴责向局长坦白了偷拆信件的事实,局长在安慰老吴之后随即老吴却被警察带走。相比之下,同样有偷窥行径的小豆的结局却不同。小豆的行为被局长暗暗察觉后,由于小豆洞察局长和云清的私情,因而小豆在拿到奖金后被发配去安装邮筒,成为权力控制的漏网之鱼。老吴和小豆结局的对比讽刺了权力的荒谬,小豆因权力而孤独也因权力而逃脱。《邮差》提出了一个问题:人与人之间是否存在真正的沟通?
随着现在通讯方式的更新换代,写信的人越来越少了。短信、电子邮件、快递等等,代替了以往必须靠书信往来的传统通讯方式。这部影片所记录的故事,慢慢就会淡忘出我们的记忆了。()
大鸿米店——灰色人性
早就听说过《大鸿米店》,但由于它身上贴着“限制级”“情色”的标签,一直没“壮胆”去一探究竟。自从《色戒》从一片争议声中勇敢地站出来之后,关于“情色”的定义似乎不再局限于男女床上的那点儿事儿,关键在于我们拿什么样的眼光去解读它,要是我们的视角摆正了,就能从这点不方便光明正大的私事里悟出点儿道理或者发发关于人生啥的感慨。思了又想,还是忍不住想揭揭《大》的面纱,谁让他宣传得那么邪乎呢。
故事发生在20世纪20年代,一个旧中国黑暗时期,军阀相戈、土霸横行、连年灾荒、民不聊生。五龙是枫杨树的农民,在一次洪灾中逃难来到城里谋生,饥饿迫使他食生米而苟活下来。在码头上为了一块畜生吃剩的肉,与码头一霸阿保起了冲突,势单力薄的他被阿保踩在脚下喊“爸”,受到侮辱的五龙就此种下了仇恨的种子。
米店家老板有两个女儿,大的叫绮云,小的叫织云。织云自十四岁起就成了六爷的女人,整天跟着“比皇上还牛”的六爷吃喝玩乐。不知是骨子里带的还是跟着六爷混练出来的,用大白话评价织云,就俩字儿:既骚又贪。(米店老板让七八岁的织云给六爷下跪请安,织云不肯,反问六爷:“如果我给你下跪能得到什么好处呢?”六爷说:“你想要什么好处?”爹提醒织云说:“你不是一直都想要一件貂皮大衣吗?”再得到了六爷给她买一件雪貂大衣的承诺后,织云二话没说,兴高采烈地给六爷跪下了,口里念叨着:“给六爷请安!给六爷请安!”)大姐绮云是个洁身自好、清高、心肠歹毒的女子。(米店要关门了,而那些饥饿难耐的难民们依然向米店讨米,以至于店伙计无法插上门板,绮云看见了,拿起扫帚凶巴巴地朝难民们一阵挥舞。小时候,姐妹二人一起去澡堂找爹,绮云看到光屁股的老爷们儿吓地转身跑了出去,而织云径直穿过澡堂去找爹。)
米店的冯老板收留五龙做了伙计,白天他十分卖力地干活,晚上便躺在米槽中感受米从头到脚撒遍全身肌肤而带来的快感,米雨中五龙的食欲得到了满足却又落入性欲的陷阱。生性风骚的织云对五龙百般挑逗,五龙对她也早已是垂涎三尺;绮云十分痛恨五龙来米店做事,千方百计刁难他(不让他吃饱饭,织云要带五龙去买双新鞋她也不允许),五龙可怜的点点尊严被践踏殆尽。一天晚上,五龙发现织云与六爷手下阿保通奸,嫉妒与仇恨使他夜不成寐,复仇之火油然而生,他向六爷告发,阿保被扔到江里喂了鱼,仇敌一除五龙兴奋难耐,当晚在米槽饱受性欲煎熬的五龙抵挡不住织云的色诱而狂泄一气。不久织云有了身孕,六爷疑是阿保的种将其丢弃,为了遮丑冯老板把女儿嫁给了五龙。从此五龙想尽办法让自己得以翻身,他对织云不理不睬甚至虐待她;他不让伙计吃饱饭,在家里横行霸道。绮云按耐不住心中的愤怒,与爹商量想致五龙于死地,但却因五龙过于狡猾顽强屡次没能得手,于是五龙变本加厉地作恶。丧心病狂的五龙霸占了绮云,气死了冯老板,略施小计成了六爷手下的走狗。织云的孩子出生后,六爷要回了孩子,织云打算去投靠六爷,留下姐姐与五龙守家。不料战争爆发,六爷所在的地方被炸,织云被炸死了。绮云开枪打死了五龙。
有这样几个镜头印象比较深。
打了一场成功的翻身仗之后,五龙要换一口金牙。牙医劝说五龙保留原来很坚硬的牙齿,并且告诉他拔掉满口牙不能用麻药,五龙不听。牙医用锥子刨牙的时候,鲜血止不住地往外流,实在不忍看下去,但五龙不皱眉,不喊疼。这般疼痛不是一个常人能忍受的,可见五龙之“狠”,也正是一个吃过的苦头超越自身极限的人,才能忍受这番折磨吧。
五龙赤身躺在诺大的米缸里,随手一抓就是米。他贪婪地咀嚼生米,无拘无束地在米缸里翻滚,沉浸在米的世界里,不管是五龙对米的渴望还是对性的渴望,都表达地淋漓尽致。这让我想到了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的基本需要尚未满足的时候,是不会眷顾更高层次的需要的。而五龙自打进了米店以来,所做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了满足他的基本需要(生理的需要)。
我感觉这部影片的主题是“恶有恶报”,赤裸裸地向我们展现了人性中恶的一面。织云生性风骚,不务正业,后来因为贪图享乐投奔六爷而被炸死;绮云看不起奴隶,对人恶毒,虽然最后幸免一死但洁身不保;冯老板为了自己的利益让女儿小小年纪就讨好六爷,最终也没有好下场;五龙忘恩负义(如果不是冯老板收留他,他也许会横尸街头),最后也是一死。
五龙是个复杂的角色,他既有为了达到目的而不择手段极其恶毒的一面,又有顽强、不服输、有韧性的一面,从不同的角度看五龙,就会对这个角色产生不同的认识,我们也会得到不同的收获。
其实这部片子不属于“情色”范围,至于它被禁的原因,大概是对人性恶的一面刻划得过于暴露的原故。
每个人骨子里都有不同程度的“恶”,只有当我们敢于正视它的时候,我们才能战胜所谓的“邪念”。退缩,只是进一步的纵容。
看看这部影片,认识一下我们所不曾见过的自己,或者以此作为人生路上的借鉴。
对于人性,我们本该多些了解。()
被禁大片探密之《苏州河》
大猪脚的天空
2000年上海的苏州河上,纯真少女牡丹爱上摩托车速递员马达。马达却串通朋友绑架自己,勒索父亲的钱。牡丹伤心欲绝,跳进苏州河里,临跳前对他说会变成美人鱼回来找他。五年后马达出狱,到处寻找牡丹,后来在一家小酒吧遇见戴假发扮美人鱼的美美,认定她就是牡丹,对她锲而不舍。后来美美也失踪了,究竟这是流传的故事还是一个现代神话?
今天下午有幸看了第六代导演娄烨的新作《苏州河》。看的时候,第一感觉就是想起了王家卫,因为相同的东西太多了:同样是城市题材,同样是边缘青年,同样是青春爱情,同样是大量的运动镜头,同样是第一人称叙述来衔接情节(只不过这个片子玩了个在中国还算新鲜的花样:叙述者只出现了一双手,呵呵其他部分就省略不计了)的角度。
不是所有的人都会喜欢王家卫的片子,同样不是所有的人都会喜欢娄烨的这部《苏州河》。更不是所有的人都会给予这部片子以较高的评价,假如用一堆“艺术”的水准、“思考”的尺度来衡量的话。 
技术方面我不想谈,因为那不是我这个业余影迷所能谈得了的,尽管我也觉得相当不错。
看完片子后的聊天或讨论会上,有专业人士评价说,《苏州河》是个不错的片子,但可惜是个“嚼情的”片子,因为导演不知道到底想说什么,因为这片子一平到底,根本就没有“思考”。并且举了塔科夫斯基和伯格曼作为反证——这两位的片子“思考”的内容和程度是众所周知的。
我不敢苟同。《苏州河》真的没有“思考”吗?
电影不过是活动图像与声音同步形式表现的故事。导演即故事的制作者和叙述者。叙述者讲述一个故事,一定有他的用意。只不过这个故事的内容决定了思考的内容,故事的优劣程度决定了思考方式、和思考深度的优劣高下而已。叙述的故事本身就是一种态度,一种观点,一种思考的结果。
《苏州河》的故事情节其实不算复杂:一个爱情故事——马达和牡丹的爱情、叙述者即摄影师“我”与美美的爱情,这两个故事由叙述者的叙述加以衔接。
说到这里得先谈谈“爱情”。正如聊天时有人所说“这个时代,还有谁去看托尔斯泰?”一样,“后现代”、“解构”风行的今天,什么价值和意义都可以消解,重新诠释,不过对于象“爱情”这种基本的词汇都没有同一认识的话,恐怕也没有讨论电影的必要了,艺术难道不能被重新诠释吗?谁会去和托尔斯泰讨论艺术?我在这里所说的爱情,很不后现代地指向那些普通群众很认真对待的情感。
第一个爱情:
送货员马达出于犯罪的目的接近了牡丹,但随之而来的爱情令他手足无措,爱还是不爱,他也想不清楚。在牡丹跳河的那一刹那,也许他明白了什么是爱情——至少是牡丹对他的爱情。当然任何人都有理由说马达在出狱后苦苦寻找牡丹的行动不过是出于负罪感的内疚,可是任何人也没有理由说这内疚与爱情毫无关系。在寻找过程中马达遇上与长得酷似牡丹的美美,以及美美的男友叙述者。一番波折之后,马达终于找到了人间蒸发多年的牡丹,两人重又饮酒,飚车,最后意外地死去。这是本片的主线。
第二个爱情:
相对来说简单得多,主要通过叙述者的自白来完成。美美是世纪爱心酒吧的“美人鱼”。叙述者“我”认识美美之后不久,两人即开始同居。不过叙述者可能一开始并不认为这是“爱情”,从他那反应神速的一句“我们是现在分手,还是做爱之后再分手?”就可以看得出来,新同居时代,同居而已,谁会去想“爱情”这两个字?马达、牡丹死后,美美也离开了。这是影片的辅线。
美美认为马达和牡丹那种爱情是“只能在童话里有的爱情”。的确如此,即使马达几经周折找到真正的牡丹,最终导演还是给了他们一个快速的死亡——喝完带牛毛的伏特加,飞车溅入苏州河。即使有这样的爱情,也是不可能在世间存在的。
与注意到尸体手中的酒瓶相反,很多人却忽视了那一张纸条——美美离去后留给叙述者的纸条:FIND ME IF YOU LOVE ME (如果爱我,来找到我)。
因为见证了马达与牡丹的故事,美美开始怀疑自己和叙述者的感情,这是爱情吗?我不相信,你如果爱我,试试来找我?
我想不是所有的人对爱情都有“后现代”的理解,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真正的爱情是必须认真面对的。然而什么是爱情,对于中国这样一个价值观念正处于空前变动时代的某些青年男女——美美、叙述者、也许还有我们中间的某些人——来说,很难把握,很难说得清楚。你可以感觉,但无法说明。娄烨注意到这个问题,提了这个问题,虽然没有完全回答,但是给出了一个建议:FIND ME IF YOU LOVE ME
“爱情”是什么?有“爱情”吗?你去找找你就可能知道。
这难道不算是一种思考吗?当然不是塔科夫斯基、伯格曼那种思考,不是生存与死亡,不是人与神,不是宗教,没有长篇内心独白,没有救赎冲动……但这仅仅是思考的主题不同,思考的方式不同,思考的深度不同而已。再说,要是这世上每一位导演都模仿塔、伯二位去拍片子,无异于钻进牛角尖,相信电影的末日也为期不远了。
也许爱情这个问题比不上生存、死亡、救赎形而上、深刻、严肃,可这并不能否定它是一种思考,最多是境界不同而已。谁能回避思考爱情这个永恒的主题?恐怕自有人类以来没有一个人有资格声称完全解决了这个问题,即使有,也是个自大狂,或者可以说,他的精神已不正常了。不过这个世界上的确有一些人对作为文学、艺术创作主题之一的爱情抱有空前的轻蔑态度,不知道这种轻蔑是出于本能的自负,还是出于有意识的敌对。()
哭泣的梦想,失落的尊严
——王小帅《十七岁的单车》
&Jen Splendid
故事是这样开始的,小贵从外地到北京求生,找到一份快递的工作,公司为他提供单车,从他的工资中扣钱。在单车正式成为己有的那一天,他的车被偷了。他开始在北京的自行车流中寻找自己的车。他找到了,车被一个中学生从二手市场买回。他偷回了车,从此便和中学生的朋友开始了几次反复的争夺和纠缠。最终他们达成了协议:每人骑一天。影片的结尾留给我们的是,一辆残破的单车,两个受伤的十七岁少年。
十七岁的花季本应是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年龄,王小帅却让我们通过他的摄像机镜头看到了两个十七岁人的辛酸。单车对于小贵来说,是梦想;单车对于小坚来说,是尊严。当小坚年轻的脸庞布满污血,当小贵扛着几乎报废的车融入茫茫人潮中,是什么让我们的心变得如此沉重?
《十七岁的单车》,多么诗意的名字,看到它,人们头脑里充满的是关于年轻、关于青春的美好想象。王小帅没有迎合观众的这种想象,影片的开场没有浪漫,没有美好,有的只是残忍的现实。扑面而来的是外地打工仔不加修饰的脸部特写,单调的布景和背光拍摄使面部光线更暗也更真实,浓重的外地口音,局促不安却故作镇定的神态,这一切都明白无误地传达给我们这样的信息:这是一部带有纪实色彩的电影。
影片开始交待了有六个外地少年进入快递公司工作,本部影片只是对其中一个少年在北京遭遇的特写。结束观映之后,我们会禁不住问:另外五个少年的命运如何?但很快我们便可以肯定地给自己答案:他们的经历大同小异,这是由那个时代、那个环境、那些少年自身决定的。快递公司的经理说他们是“新时代的骆驼祥子”,这句轻描淡写的话却道出了他们无法逃脱的命运悲剧。
车丢了,小贵向经理承诺把车找回来。他丢的不只是一辆车,而且是闯荡北京的梦想。他奔跑在街头,寻找丢失的梦想,强大的人流穿梭在繁华的都市,更衬托出他的弱小,似乎对于北京来说,他永远都是个不入流的外来人,不论他付出多大的努力,强大的外界力量都可以轻而易举地把它毁掉。在和小坚的朋友们几番争夺之后,小贵发出了无助的叫喊,这喊声镇住了对方,也镇住了周围的一切。这是小贵为了保住梦想而进行的歇斯底里的挣扎。
他们达成了一个也只有少年才可能达成的协议:单车由小贵和小坚各骑一天。一辆单车,就这样把两个十七岁的少年连结在了一起,一个是外来的打工仔,一个是本地的中学生,他们的共同点就是,都是生活在北京的下层人。一辆单车却同时承载了一个少年的梦想和另一个少年的尊严,这种超负荷的承载注定有一天会坍塌的。
与小贵相比,他的朋友不再挣扎,而是踏踏实实开个小卖部,在城市的一个小角落里混日子。虽然没了梦想,却可以尽情地说家乡话;虽然没有越野车,却拥有一辆不会被偷的旧单车。
周迅在影片中饰演自始至终一句台词都没有说的小保姆,她的神态也是一成不变的,“一天到晚没个笑脸”。她偷穿主人的衣服,穿主人的高跟鞋,还把主人的衣服偷偷拿去卖,被主人抓住之后辞退了。导演没有直接拍她,我们是从小贵朋友的口中把她的形象和故事一点点拼凑起来的。就像饶有兴致地玩一个拼图游戏,玩到最后,才发现,这根本不是一个游戏。
大量的全景镜头和长镜头,使得影片的节奏缓慢,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感和悲剧性,减少了戏剧性,它所带来的现实意义也就越明显。
本片中采用了多种杂烩式的背景音乐,每过一处,都有不同的音乐(锣鼓声、流行歌曲、戏曲等),这些音乐大都有十足的京味,也刻上了当时时代的印迹。开场时,伴随电影标题出现的是很多车轮的特写,还有观众判断不出是喜还是悲的跳跃的音乐;影片结束时,小贵扛着残破的自行车汇入人流之中,开场的音乐再次响起,跳跃的节奏一下又一下敲打在观众的心上,电影渐渐接近尾声,痛感也越来越深。
看完《阳光灿烂的日子》也有相似的感觉。因为文革的风风雨雨,一切看起来忽而大错特错忽而又是冤屈,这个时期的人们,心里没了准儿,他们的孩子,因为父母没了方向自己就更没有了方向。马小军、刘忆苦这么一群迷茫、惶惑、失去方向感的孩子,因痛苦而恣意放纵自己,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什么是价值、什么是意义,没有人告诉他们,他们自己也无法回答,于是抛弃价值寻求一种畸形的解脱。若干年后,这些孩子都长大成人,那段荒唐的少年时光已如云烟随风飘散,岁月的印迹却永远无法抹去。
《十七岁的单车》采用了悲剧性的结局,而《阳光灿烂的日子》看似大团圆的结局却恰恰增强了其悲剧色彩。时代的烙印印在这些少年的身心,成为抹不平的伤痕,带给我们的是无尽的思索。()
鬼子,来了!
最近抽时间看了姜文执导的电影《鬼子来了》,改编自尤凤伟小说《生存》,禁片。
其实,在中国,片子被禁有很多方面原因,除去一般正常禁止原因之外,很多都是由于牵扯的政治方面的因素。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被禁的这些片子,往往由于其所反映出的真实、人性和独特视角而在国外屡屡获奖,姜文的《鬼子来了》也算其中之一,电影讲述了在抗日战争期间,一个村子的农民看管照顾日本俘虏却招来日本军队屠杀的故事。影片中对村民懦弱、卑微、愚昧的刻画和对“抗日”吝啬的笔墨,以及最关键的没有对“英雄中华儿女主旋律”的弘扬是引来“杀身之祸”的主要原因,而它的真实质朴却赢得了观众更为深刻的感触。
作为商业电影,没有得到公映的允可是遗憾的;作为艺术,在国际上频频得到好评是值得骄傲的;作为一种传媒,大众的高度认可与“**总局”的封杀对比起来是可悲的。
这里我想说的更多是电影本身,在豆瓣上能得分9.0+的电影基本上都是值得一看的,况且这是中国目前来看最具个性的导演之一姜文的作品。作为一个接触电影时间并不怎么长的人来说,看的姜文的第一部电影还是几年前大火的商业片《让子弹飞》,行云流水的情节推进、干净利落的转场过渡以及特有的“姜氏幽默”,给自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后来在接触到久石让为姜文电影《太阳照常升起》的作曲时,又加深了对姜文风格的理解:大气、朴实、不做作。
电影《鬼子来了》是姜文执导的第二部电影,从头看到尾,几乎无尿点。在抗日战争行将结束之际,位于河北唐山挂甲台村的马大三忽然在夜里被“我”以枪指头交待了看管并审问一位日本军官花屋小三郎与翻译的任务,平淡的生活忽然被打乱,安分的农民面对一丁点变化都是不安的,更何况忽然闯入这么一档子事儿,于是在焦躁与不安中处理着这两个乱吼乱叫、寻死觅活的“活物”,在盼着“我”来取人的日子里,朴实的村民治好了日本人的伤,用可笑的办法防止他自杀,同时也提防两个人想逃走的每一次机会。而等了一天又一天,始终不见“我”的踪影,最终,村民终于同意了花屋小三郎提出的用粮食来换命的条件,兴高采烈地去交换。然而,回到大本营的小三郎并没有得到战友的待见,而被指责丢了武士精神,与此同时,队长野野村酝酿了更加残忍和丧心病狂的计划……
和传统的抗日题材影视作品不同,影片中的中国人基本上是不抵抗的,或许他们没有多少抵抗的理由,他们所在的村庄除了会受到日本驻扎军类似“偷鸡”的骚扰,基本是还算安稳的,影片中多次出现探照灯在村中照来照去的画面,但这对于村民们都没什么,只要没有威胁到生存,他们该怎么喝酒怎么喝酒,该怎么逍遥怎么逍遥,该怎么过活怎么过活;中国人是能忍的,中国的农民更是能忍的,如果哪一天他们揭竿而起,那一定是到了忍无可忍的地步。或许,这就是原著小说使用《生存》一题的理由,原著的意图,更多的是用马大三等村民这种渴求平安无事、能忍则忍的“没有骨气”的生活状态反应当时乃至现在大多数村民或国民的生存状态;而电影则在此基础之上,用农民的善良和质朴与鬼子的凶残形成强烈鲜明的对比,从而更加突出了日本侵略者的残忍一面。
看完这部电影的时候,正好也是“保钓”事件发生的这几天,报纸上、电视上、网络上各大媒体铺天盖地的报道,其实想想看,从抗日战争结束到现在,我们面临的不是“鬼子来了”,而是“鬼子没走”,作为一衣带水的邻邦,历史的、现实的、经济的、领土的……太多问题我们不得不去面对去斡旋,而关于领土主权的纷争是毫无道义可言的,相比较于“谴责”、“强烈谴责”、“声明”、“再次声明”,十四位保钓人士是勇敢的!
国民意识不是一日养成,国民勇气更是需要长期的培养,“攘外必先安内”,安的不是秩序,而是环境,是适合国民发展的政治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环境。电影《鬼子来了》=《生存》,而我们今天面临的命题却是“鬼子来了”和“发展”,与其把国民驯化成温顺的绵羊,不如创造更多肥美的水草,让羚羊在草原上肆意奔跑。()
《左右》的伦理道德
最近看了王小帅的电影《左右》,深有感触。这个故事发展的很让人吃惊,但也不难理解,这是个选择的问题,是个孰轻孰重的问题。但这个选择关乎伦理道德,关乎情感道德,一如电影的名字,让人左右为难。
两个重组的家庭,因为之前的孩子,又发生了新的情感变化。主人公梅竹和前夫离婚了,他们有个孩子叫禾禾。禾禾生病了,是白血病,治疗需要配血型,但梅竹和前夫的都不符合,而等待配型又遥遥无期。出于对孩子的疼爱和医生的举例,梅竹做了一个大胆的极具挑战性的决定。她要和前夫再生一个孩子,用新生儿的血来挽救禾禾。而这时梅竹和她现在的男人老谢的感情又很好,她的前夫也有了新的家庭,生活也不错。荒谬就这样开始了,整个故事都围绕着救禾禾。梅竹从一开始就很坚定,无论怎样,她都要救禾禾。这个想法真让人难以接受,因为这样做,同时伤害了四个人的感情,可后来经过几番说服,她前夫及爱人和老谢竟然同意了。一开始是人工受精,但三次都失败了,梅竹不甘心,又做了一个更大胆的更具有挑战性的决定,她要和前夫来真的。故事到了这里,就好比一根针刺一张膜,已经到了极限了,再用力就破了。可梅竹义无反顾,不顾任何情感阻挠,她要背着老谢,也同时让前夫背着爱人,来完成这件事情,而且他们也的确做了,但在我看来,这样做是一种救赎,也同时是一种沦陷。
这个故事充满了伦理的荒谬性,单从这一点来讲,它是不正常的,也是不可接受的。但要从救孩子的生命来讲,又似乎可以说的通。是孩子的生命重要,还是伦理道德重要?这就要有一个权衡,生命固然可贵,尤其是一个鲜活的孩子的生命,但这涉及到四个人的情感接受,毕竟这种事情在心里还是有阴影的,如果因此发生了感情破裂,让四个人都生活在痛苦之中,那这样的选择就未必合适。虽然电影的最后,四个人都接受了这件事情,但也是被迫的,毫不情愿的。
我们再往远了看,抛开这四个人不说,单从孩子来讲,日后长大了,知道了这件事,她会作何感想?她会接受吗?当她知道她的生命是用如此代价换来的,她该背负多么重的心理包袱。如果她以后生活在这样的阴影中,她还能幸福吗?
从伦理上来讲,即便是人工受精也不可接受;从情感上来讲,动真格的就更不可接受。因为从后续的影响来看,这是不值得的。迟早有一天,当他们五个人,如果他们最后成功了,那就是六个人,当六个人坐在一起时,那事情就尴尬了,从感情上来讲,这是难以完成的事情。
也许会有人说,那孩子就不救了吗?孩子当然要救,但不能这么救。等待配型虽然几率小,但也还是有的,即便不成,孩子没了,大人固然伤心,但他们还有机会再生,有了新的孩子,这样的伤痛就会少一些,新的天伦之乐就能弥合之前孩子去世的伤疤。
《左右》虽然左右为难,但也不无道理,只不过在我看来,这未必是最好的选择。()
---一个命运沦陷的女人和她的社会关系
& Leo-北风
前几天在微博上看到有人推荐电影《盲山》,就下意识做了收藏并在晚上认真的看完了,看完后心里久久不能平静,首先这是一部挑战人性盲点片子,看完后压抑让人无法呼吸。电影讲述的故事很简单、但却很无奈,1990年代,一个毕业的女大学生急于找份合适工作,在她发愁之际,遭遇装扮成医药采购公司员工的人贩子,之后,发生的悲剧……
这不是一部主流电影,揭露的却是国家某些地区的闭塞与落后,做为西北人,我深刻领悟过人性盲点带给人的内心撞击是何等惨烈!电影有几个细节还是很深刻表现出当今农村人习性和冷酷无情,尤其是收费员和村支部书记刻画还是很深刻的,影片如影随形揭露乡村生活无奈,一个人,生活在农村、山就是一个世界符合,走出山成为很多人梦想,整部片子风格上与新时代的仰首阔步有些格格不入。
《盲山》整部片子有种记录片影子,低调的似乎与时下电影有着很大反差,是因为他缺少了一个致命的元素,这个浮躁时代最抢眼的明星,所以电影就和他所描述的山区一样,偏远而边缘,很陌生。反主流之道而行,没有了明星加盟,独特的剧情与风格成为了看点,将错位的两类人纠缠在一起,冲突、突围、失败、再突围、再失败,最后形成一个很荒唐的结论,代表智慧与文明的大学生最后被蒙昧与落后所征服,见证文明在野蛮摧残下风雨飘摇的状态。
这部电影题材很现实,却又离现实很远,因为他把画面定格在90年代初,当时大学生有天堂似的景遇,不知道能否因工作的困境而失足,刨根问底完美的剧情细节上难免存在纰漏,不能吹毛求疵,苛刻地雕琢艺术品。让我想起《庄子》里的故事,南北两帝为谢恩,替混沌开窍,窍开七道、混沌却一命呜呼。可见很多事情就不能强求,道法自然,有时顺其自然就足矣,因此就姑且不论其中可圈可点之处。
电影内容上看,在困难和不幸中寻求解脱、寻找光明,与国外《肖生克的救赎》异曲同工,只是那部影片主角的智慧与忍耐更令人惊叹,在屈辱中几十年磨一剑,最后惩治了罪有应得的监狱管理层,主角的睿智与能力可比尼采说的超人。然而《盲山》中的主角尽管很坚强、也不笨,但却不是一个超人,很平凡,平凡的人即使卧薪尝胆也未必能力挽狂澜。这就是小人物的卑微,改变不了就只能妥协。顽强的自救过程,最后遭遇失败,无法逃脱,就像困兽,只有日渐疲惫的身躯、日渐疲惫的眼神。刚听说这电影,望文生义联想其内容,我就觉得山里必定会有所启蒙的学校,解冻智慧的心灵,至于是她去解脱众人,还是从中得救,我把悬念在观看过程中一环环打开。果然,出现了一位老师让他感到在山村中第一次告别无助,书慰藉了她荒芜的心,但却无法拯救她,毕竟只有离开才能釜底抽薪。学校里的老师,是山里唯一还有点文明气息的人,因为老师的身份兼她丈夫的弟弟,所以他们的相遇不是偶然,虽然不是高山流水会知音,确也让她在无助中获得了一份信任,找到微乎其微的希望。于是她不再孤军奋战,把希望寄托给了这位老师,憧憬着能依靠他,扬帆脱离苦海,甚至因为感激、出于他对自己的理解,动了一些感情,萌生暧昧,我觉得这不是爱情,而是在偿还一笔债务,因为对她荒芜的心而言即使绿意如此微小,她也感恩戴德,没有以身相许、却以身相献。纸终究包不住火,待东窗事发,红杏出墙被家人获悉,一个原本就若有若无的希望,随着老师的出走而变得飘渺。于是,她又再度陷入孤独无援的境地,一个人的出入,将她棱角打磨殆尽。甚至放下了尊严和作为一个学生的青涩,可以用出入风尘来换取逃走的资金,忍受小店老板的兽欲。但,让她精神陷入崩溃的事还是发生了,即便离开了山坳还是被拽了回去,一切的努力又付诸东流,同很多悲剧一样将人的抗挣最终沦落为了挣扎。
影片直到他父亲协同警察来援救,才出现了久违的一丝光明,但与民众的无理取闹、有理的冲撞中,却不得不败下阵来,警察在这里是一个陌生的名词,毫无威性,确实制度与法律的混乱,村主任享受位如部族酋长的权力,也有同样的傲慢与偏执。所以,最后也是采取了下下之策,以暴治暴,趁机强行带走了他们,但最后到底有没有离开,导演却又打了个太级,尾声没有交代,就戛然而止。可能想让人回味,去遐想,但是,这样生活谁又愿意回头?
最后,一群被拐妇女,曾经冒险试图离开,跳不出这个乾坤套,当真正能离开的节骨眼上,却放弃了离开。似乎,在渲染母性是伟大的,伟大得可以让人放弃很多,尊严、自由、幸福。我觉得,执著于骨肉之情,成为了眼中的幸福,却也成了命运中不幸,被命运套牢的无可奈何。所以,在一群缺乏人性的地方,浓墨重彩挥写人性,显得很荒唐。
电影我喜欢关注细节,很多细节的处理非常独到,电影有几个改变,初夜丢失、逃跑被追回,放羊的画面、沧桑的山歌。一次是在失贞的第二天,当然也是他丈夫获得作为男人尊严的一天,山羊满坡,象征着被驯服的温顺。第二次,对覆水难收的显示的反抗与挣扎升级成自杀,但是未遂,被遭遇同样命运的难友规劝,开始向这样的生活妥协。于是有了第二场放羊的画面,山歌大意虽然听不明白,铿锵的声音有很强的穿透力,但是心情却闪烁着明媚的忧伤。
穷山恶水出叼民,不仅民如此,天高皇帝远,官从民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官更叼,细节上,一次村里催缴猪崽费,让我想起“苛政猛于虎”,生活是可怜的,生活也是惨淡的。穷得叮当响,无情是被逼出来的。这盲山,不仅是世人的盲区,也是法律的盲区,大山中离奇的故事,错在于谁?村民何错之有,自私,但谁又不自私?无知,谁又愿意无知?蒙昧,又能等谁来开化?最后导演,把错归咎在了人贩子,而人贩子猖獗更是一个社会的弊病,风生才会水起,那又能怨谁。
最后,我记得他们村主任有句经典的台词,“领导就是为群众解决麻烦的”,是的,他解决了当务之急,平息了民愤,似乎麻烦烟消云散,他的鼠目寸光无形中又制造了一个更大的麻烦,不识盲山真面目,只缘身在盲山中。
1、国内公映版:
22岁的女大学生白雪梅找工作的时候认识了热情大方的姑娘胡晓晓。她在工作和金钱的诱惑下和胡晓晓一起坐车去山区采购中草药。
经过长途跋涉他们来到一个小山村。白雪梅睡醒后,发现胡晓晓和她的老板早已不知去向,她也不知道自己身在何处。
白雪梅被告知,她已经被家里人卖给40岁农民黄德贵做老婆了。到这时候她才知道,自己上了人贩子的当了。白雪梅想要回家,遭到了黄德贵的拒绝。到了晚上黄德贵上床要和白雪梅睡觉,她坚决不肯就范。愤怒的黄德贵强奸了她,并且将她关在屋里。白雪梅稍有反抗就会遭到毒打、漫骂。白雪梅从此过上了暗无天日的性奴隶的生活。 性格坚强的白雪梅不断寻找机会的逃跑。但是这个封闭的山村中没有一个人愿意帮助她这个外来人。他们反而还帮助黄守贵对她严加看守。她每次逃跑都被抓回来,当众毒打。村民们的自私和冷漠,当地官员和警察的渎职行为使她在那里孤立无援。白雪梅为黄德贵生了一个男孩,使黄家对她放松了警惕。白雪梅在初中学生李青山的帮助下,和父母取得了联系。由于村民的阻挠,与父亲一同而来的两个警察无法救出白雪梅,于是他们商量改天偷偷救走白雪梅,白父留这陪女儿。某日,在警察的帮助下,她终于逃出了这个山村。但是她的孩子却不得不留在那里。
2、海外公映版:
22岁的女大学生白雪梅找工作的时候认识了热情大方的姑娘胡晓晓。她在工作和金钱的诱惑下和胡晓晓一起坐车去山区采购中草药。经过长途跋涉他们来到一个小山村。白雪梅睡醒后,发现胡晓晓和她的老板早已不知去向,她也不知道自己身在何处。白雪梅被告知,她已经被家里人卖给40岁农民黄德贵做老婆了。到这时候她才知道,自己上了人贩子的当了。白雪梅想要回家,遭到了黄德贵的拒绝。到了晚上黄德贵上床要和白雪梅睡觉,她坚决不肯就范。愤怒的黄德贵强奸了她,并且将她关在屋里。白雪梅稍有反抗就会遭到毒打、漫骂。白雪梅从此过上了暗无天日的性奴隶的生活。性格坚强的白雪梅不断寻找机会的逃跑。但是这个封闭的山村中没有一个人愿意帮助她这个外来人。他们反而还帮助黄守贵对她严加看守。她每次逃跑都被抓回来,当众毒打。村民们的自私和冷漠,当地官员和警察的渎职行为使她在那里孤立无援。白雪梅为黄德贵生了一个男孩,使黄家对她放松了警惕。白雪梅在初中学生李青山的帮助下,和父母取得了联系。由于村民的阻挠,与父亲一同而来的两个警察无法救出白雪梅,于是他们商量改天偷偷救走白雪梅,白父留这陪女儿。但是黄德贵知道白父就是想带走自己的“妻子”,于是想把她带走藏起来。在黄德贵和白父的争执下,雪梅为救父亲,把菜刀砸向自己痛恨的丈夫。
1959年生,陕西西安人。1985至1987年攻读北京广播学院电视系导演专业。1988至1990年就读于西柏林自由大学艺术史系。1990至1992年就读于慕尼黑大学戏剧系。1992至1995年就读于科隆影视传媒艺术学院电影电视导演系,获视听传媒学硕士学位。主要纪录片作品有《妇女王国》、《欢乐的绝唱》、《痕》。2003年完成电影处女作《盲井》,该片获第53届柏林国际电影节最佳艺术贡献银熊奖,第5届法国杜维尔亚洲电影节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演员、最佳影评人、最受观众欢迎等五项大奖,第2届美国纽约崔贝卡电影节最佳故事片奖,2003年荷兰海岸电影节获得最佳影片和文学大奖,2003年塞尔维亚电影节获得最佳导演,最佳编剧大奖,比利时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奖,布拉提斯拉瓦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奖,第27届香港国际电影节银火鸟奖,第57届英国爱丁堡国际电影节优秀电影奖,金马国际电影节最佳编剧,最佳新人奖,挪威贝尔根国际电影节评审团奖等三十余个国际奖项。在法国《电影》杂志评出的2003年全球十佳影片中,《盲井》排名第二,但一直没有获得内地公映的机会。时隔4年,完成“盲”系列的第二部《盲山》,并首次在在中国内地正式公映。()
霸王别姬--人生如戏,不疯魔不成活
前些日子,新浪网评选中国最伟大的导演,我倒是不了解那些导演都做过什么事都拍过什么电影,以至能称得上伟大,可是若是让我选一部中国最伟大的电影,我可以毫不犹豫地说,《霸王别姬》。
忘了当初为什么要去看这部电影,大概是想去看看张国荣吧,那时到底年纪还小,没有耐心从蝶衣的小时候看起,而只看到了他犯毒瘾时的狼狈,看到他被批斗时的绝望,看到他念叨“我本是男儿郎,又不是女娇娥”时的凄美。
而今又重新回顾这部电影,程蝶衣倒成了次要的事。
电影拍得是如此真实,不是摄像的真实,而是表演的真实。就像那把刀就真的那么切在了冻僵的手上,就像死之前真的要吃几个糖葫芦才能稍微减少一点遗憾,就像真的只有在被喜欢的人用烟斗搅过之后才能知道该怎样唱戏,就像真的有这样一个人活在京戏的世界里,那么一辈子。
几次泪流满面。
影片中的三个男人,程蝶衣,段小楼,袁世卿。
程蝶衣在第一次唱对了《思凡》那一刻起,便一直沉溺在戏里,至死才明白过来。以思凡始,以思凡终。那是他所爱的人逼着他唱出来的,他要和他的师兄唱一辈子,不能差一年一个月一天一个时辰的一辈子,他为日本军官唱戏,为国民党反动派唱戏,为反革命分子袁世卿唱戏...在文化大革命时仍然坚持着,仍然做他的虞姬,仍然希望霸王能与他同唱一辈子,仍然在他看作是真实的世界里执着着。他是一个求道者,却独自前行。
段小楼,一个比程蝶衣更真实的,被社会渐渐磨得毫无棱角的霸王。童年卖艺时干脆的把砖头拍在头上,为了保护小豆子甘愿受到严厉的毒打,刚出道时一茶壶砸破了汉奸的脑袋,抗日结束后对着不懂戏的国民军鞠躬,文革时被审讯时一砖拍的血流满面,甚至批斗时“连楚霸王都下跪了”。要埋怨他么?要咒骂他的妥协,嘲笑他的无能?这不是他的错。
袁世卿,真正懂得程蝶衣的如戏如梦,因他也是一个活在戏里的人。他想成为程蝶衣这个虞姬身边的楚霸王,却始终难逃历史巨轮的碾压。他对楚霸王临终前所走的台步究竟应该是七步还还五步一直都有自己的坚持,却未找到答案。甚至在被执行枪决前,右脚刚迈出半步台步便被身边的人打乱。他直到临死之前都希望自己能像戏台上的楚霸王那般,却始终未能了却成为霸王的心愿。他的人生如戏,渴望疯魔,但却不够疯魔……
还有一个女人,菊仙。一个纯粹的,刚烈的,矫情的,敢爱敢恨的女子。她只是想与小楼安心的过一辈子,清楚小楼和蝶衣的关系,却只能求助于蝶衣去救小楼。她觉得她是欠蝶衣的,所以在蝶衣被小四挤兑时为他披上一袭戏袍,在蝶衣毒瘾犯的时候像个母亲那样抱着他,在被蝶衣和小楼同时背叛后选择了自尽,穿着纯洁的红色新婚礼服,她欠蝶衣的,已经还清,小楼欠她的,一辈子都还不清。
关于这部电影,我只评论人物,这部电影的历史背景,我不愿多提。我甚至觉得这部电影会成为禁片。
四段历史,四场戏。
每场戏一样的霸王和虞姬,不一样的观众,不一样的反应。
日本军恭敬的端坐,国民军用手电筒调戏,解放军在戏唱到一半时唱起了军歌。
我只说这么多。()
发表评论: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黄晓明跪谢葛优探班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