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马岛上海有啥好玩的地方,就是一个海岛么?

您当前的位置 :&&&&&&&正文
杨悦浦:我和养马岛的故事
11:29:19   来源:昆嵛   【字号:】
  我和养马岛的故事
  杨悦浦/文
  一个清雅洁润的海岛
  隶书《养马岛赞》这篇字是写在高193cm宽503cm的丈六匹宣纸上的,落墨就用了两天多的时间。这是我自己撰写的一篇文字,抒发了对养马岛的感情。情愫是多年建立的,书写的时候想起我登上养马岛不下20次吧。
  最早的一次,是在1992年6月参加牟平画院成立会的时候。
  成立会在养马岛上一家宾馆举行,主办方邀请了周思聪、卢沉等在京的画家,牟平籍的几位在京画家杨先让、孙景波也以一半主人身份参与筹办了这次成立会。我应邀出席,代表中国美术家协会艺术委员会秘书处及《美术家通讯》编辑组在会上致辞祝贺。
  那是我平生第一次登上一座海岛。山东大地的养马岛、成山头、峄山,曾是秦始皇东巡的重要地域,在学生时期我只是将其作为历史知识的符号,没想到在中年之后亲历了这些地方。
  养马岛的清新秀丽让我怦然心动。由于要筹备组织第二次全国油画艺术讨论会,那次会后赶回北京了。来去匆匆,不要说游览,就是对岛的自然景观和文化遗存也是一无所知。离开的时候,我盼望能够再来看看。
  真正的拜会
  要说到老家周边的景区看看,会想到自己这个山东人的经历。
  人的出生地无可选择,我常说自己是山东招远人可并没有出生在老家。幸好我在老家农村生活了三年,总算是有依据的。我的父亲早在十几岁就被我的祖父赶出去闯荡了,1930年在北京协助经营家族的产业,我家基本定居在北京了,所以我们几个年幼的孩子都生在那里。后因祖上家业败落,父亲决定自己带着几个大的儿女在北京继续谋生,母亲就带着几个年幼的孩子回到老家,这才有了我7岁至9岁在老家生活的岁月。母亲走后,几个小孩子又回到北京父亲身边,自此,我就在北京学习、工作、生活,直到44年(1991年)后,53岁才重归故里。
  我重新登上老家村北的那座望儿山时,突然有了一种异样的感觉――这个地方属于我。这是一种很奇特的感觉,在北京或到其他的地方都不曾有过。有这种感觉对于一个从事艺术的人来说实在是太重要了。日后,我每年都要上一次望儿山。随着不断地回到山东烟台一带,我对家乡的情感和历史文化的认知都真切起来。可以说,我对从事艺术的根基――土地的认识,是望儿山让我从懵懂的状态中苏醒过来,虽然晚了一些。
  对于到山东烟台这里旅游的人,可能是欣赏和品味自然风光之美,抑或是从自然中找到自己的精神寄托,他们至多是感动。而我不是,无论走到哪里,倾注的是感情。
  也许我如此多地登养马岛,或缘于此。
  我第二次登岛的机会让我珍惜,印象也极为深刻。
  1993年5月,女儿杨洋从俄罗斯苏里科夫美术学院回北京度假,和我一起回了招远,之后,她也很想看看当年秦始皇去过的养马岛,我陪她上了岛。
  这也是第一次用自己的情感审视和品味大海和海岛。
  说起来很蹊跷,我9岁时乘船从龙口回北京,乘坐着木船在大海上颠簸,留下的是眩晕和痛苦记忆,对大海的美好没有一点感受。后来在工作中多次到过沿海城市办事开会,也有机会接触大海,都是匆匆一瞥。1991年回到烟台在烟台画院办展,就在海边,也是来去匆匆,没有用心去看看眼前迷人的景色。1992年我还到龙口出席龙口籍画家孙滋溪和夫人王雁的画展开幕式,主人也带我到了龙口的海边,还是没有静下心来做一番观察。
  这次和女儿在一起,心中快意,精神放松。去的路上,就产生了想了解大海和这个神奇海岛的渴望。出发的路上尤为强烈。
  那时,进岛的路不宽,桥也小,行车慢,反而能够让我细心观赏。远观岛景粲然,岛外大海杳然深远,海水蓝中带绿,清而不杂,海风逐浪,沧波无际,能让人潜心与它默对。
  进岛后,在海边行进时,看到岛边水击岛岸,礁屿遏浪,浪花掀腾,引人遐思。待浪流水退,礁石清华润透,海水泛起一圈圈白色波纹,在浪头间回旋涌动,如此反复不已,人心便会随之律动。而岛崖间的小湾,水面反而有些平静,天光清绕,微波潺潺,摇动着天光和岛影,又是一番境界。岛岸崖礁虽然不是那么高峻,但崖壁也有岩危峭险之态,崖下怪石嶙峋,海水在形状各异的大小礁石间串动着,显示着海天苍莽的情景。
  遥望岛上的山峰,山坡松树葱茏,往上便有千林散绿阴的韵致,真可仰步入翠微了。
  岛的阳面麓坡景气最旺,除了古老的村落,还耸立着许多现代堂馆等建筑物,大有杰阁凌空之概,临水开轩,滩声绕楼,居者皆可观海闻涛。宾馆多为顺地势变化而建,庭院也随坡点缀,花径环亭,深堂倚树,静凝仙阁气脉。
  这里空气极为清新,蓝天白云,远行而来,一路妙涤心尘。
  此胜境,备其天养,顺其天正,岛人谁不成神仙?
  想起杨先让在1992年牟平画院成立大会上说的一句话:“我的牟平!我的养马岛!”他是养马岛人,这种激情凝结,和我到了望儿山时情感激发是一样的。
  多次探岛
  此后,也说不清何年何月如何登上养马岛了。
  记得1994年4月,我与夫人今荣再次登上养马岛。
  当年,岛后面的海岸边上并没有什么建筑物,一派原生态的景色让我们着实亲近了一番。这里的朋友特地安排我们到仅有的一家小饭馆吃饭,只能接待很少的人。能够吃上岛上新鲜的特产,让我们一行十分兴奋。同行的一位老画家也是我的老乡,看到水箱中有活河豚,就想吃。主人问厨师会不会做,厨师用当地话说:“怎么不会!”那位老画家很有趣,非常想吃但又信佛,不能看到鱼被杀生,很是犹豫。最后还是经不起诱惑,双手合十口中念念有词:“鱼呀,实在对不起你啦,今天我要吃你了。”忽然态度一变,说:“活该!谁让你是鱼了!”
  我虽然已过知天命之年,只是知道有河豚,从来没有见到过,遑论吃了。在养马岛,跟随这位老画家,我才有了第一次吃河豚的经历。
  从那以后,总是因着各种缘由,我被邀上岛或由我陪同他人上岛。
  记忆中,较早的几次,能够见到海潮退去之后滩涂上有很多人在“赶海”,一种自然情境更是打动人。
  2006年我为北京四位水彩画画家在烟台画院展览厅操办展览,邀请的很多画家没有到过烟台,开幕之后便陪同他们到周边的景点游览,又一次到了养马岛。
  多次登岛也让我有更多机会了解不少养马岛的历史和故事。
  养马岛古称“莒岛”,又名象岛。东西长7.5公里,宽1.5公里,总面积13.5平方公里,共辖8个自然村落(现在叫做居民委员会),岛民7000多人。
  据记载,公元前219年,秦始皇东巡。据这里的传说,秦始皇东巡时,经芝罘沿海东进,走到莒岛对面,忽闻嘶嘶马鸣,放眼望去,只见岛上峰峦迭翠,草木葱茏,一群骏马在岛上嬉戏,始皇赞道:“好一个养马宝岛!”遂封此地为“皇家养马岛”,并下旨各地送马派员,进岛驯养,专供御用。按我的理解,秦始皇东巡,有成千上万的随从,皇帝车辇,辎重车辆,保卫将士,浩浩荡荡,无不需要大量的马匹。无论走到哪里,这种“交通工具”都需要养息、替换和补充,何况车辚辚马萧萧地到达中华大地最东端,行途劳累,极需要休息一段时间,找个合适的养息马匹的地方是后勤第一要务,在那里人吃饱喝足、马膘肥力壮之后,再浩浩荡荡尘土飞扬地回陕西老家。如此这般,养马岛对于马匹的放养和驯顺是绝佳之地,被始皇大帝看上了。一句“好一个养马宝岛!”(谁听见了?)从此成就了养马岛2000多年的后世新生。
  可惜,秦皇已去,现代化交通工具不断地更新,轰轰烈烈的养马场景一去不复返了。
  如今的养马岛已是旅游度假胜地,多年前重新规划建造,一进岛就是一个大型广场,白马高空腾飞,绿树、石栏、雕塑及种种装饰遍地开花,秦皇巡幸等新造景观,很适合现代旅游者口味。我由于喜欢的早先的那种自然韵味已荡然无存,心中难免失落,看到如此锦上添花,也不知道历史景点的现代重建究竟该是什么模样?
  我曾经在岛上一家名叫安德利度假村的宾馆小住,前面的海岸就是岛上的海水浴场,沙滩全长1000多米,滩宽沙细,海底坡度缓长,浪小水稳,与烟台的海水浴场可媲美。夏日,这里人声鼎沸。
  还知道了这里许多有意思的景点介绍。
  养马岛特殊的地理环境,是能够形成海市蜃楼的地方,很早出现过,这种景色旧时被称为“海市云收”,是牟平十景之一。资料中说,清代杨维乔曾集古人诗句而成《海市云收》一诗:
  倏忽不相似(包融),平台景物连(张说)。
  诡容纷入望(张九龄),佳处莫能传(张九龄)。
  对酒都疑梦(杜甫),群龙俨若仙(张籍)。
  相思随浪涌(许浑),图画彼山川(宋之问)。
  集成的诗句的确很有境界,但口口相传的海市蜃楼近百年来只在2008年出现过一次。像我这样匆匆来匆匆去的人,就更无缘分了。也许将来有一天人们会在这里亲睹其美。
  另一个景观倒是很实在,就是“灵岛浮翠”,也是牟平十景之一。资料说,自明代起就是有名的胜景。乾隆年间的《胶州志》记载,当时的灵山岛“其色四时常青,葱翠如滴,时与波光相乱”。
  这两个景色很有趣,“灵岛浮翠”是从海上看岛,形容的是在远处就看到海面上漂浮着一座葱郁秀碧的仙岛。而“海市云收”则是从岛上看海,会感受到身处仙境的奇阔。
  另外一些,有如老虎嘴、试刀石之类的景观,多是根据礁石的形状和意想而命名的,有的我找了几次都不知道在哪里。
  咏叹养马岛
  每次进岛,我都想表达一点对养马岛的感情,总找不到契合点。
  作为一个画家,用画笔描绘养马岛应为本分的事,可是,若让我用擅长的白描手法来画,真的不知道能不能表现出养马岛丰厚的文化内涵,也曾画过一点速写,完全不能表达内心被岛景激荡而起的涌动。就想,不如用文字尝试一下。
  如何下手呢?
  2014年5月,我应北京德泰书画院邹德文院长之邀,到烟台出席该院主办的部分省市区美协主席画展活动。我在开幕致辞中特别强调了我的身份:一个,我是从烟台流落出去的画家,很高兴以烟台画家的身份来欣赏展出的作品,觉得很高大。一个,我是主办单位的朋友,以朋友的身份看待这个展览,觉得这样的事应当多做。一个,我是这些参展画家的同事,以同事的身份看参展的画家,很羡慕,自己要努力追赶。我的这个致辞其实没有什么学术价值,但我说的身份感,确是这次回到家乡的一个新感受。
  会后,邹德文的朋友山东安德利集团公司董事长王安先生邀请大家到养马岛游览。在游览的时候,我的身份感更为强烈,作为烟台人到了烟台之地,总是要回味家乡的景色,且要尽心的。回京后,脑子里还在回味这次养马岛之行,说不清这是为什么。
  过了一个月,邹德文告诉我,王安先生想请我写一幅丈六匹的字,恰好我也在练习书写大幅作品,便应允了。至于内容,王安先生让我定,为此,从唐诗宋词中选了一些,可是在细细品味之后觉得都难以表达我对养马岛浑灏的理解。而且,即使书写出一篇与养马岛无关的文字,能有多大意思呢?
  一时文思袭来,不妨自己撰写一篇咏养马岛的东西吧,可以把长久想表述的心愿实现。这些年我对六朝骈文汉唐诗词很有兴趣,高兴时也胡乱试手,虽不成体统,也乐得自娱。索性学着写篇四六句之类的东西试试吧。
  我把自己写篇东西的想法告知他们,得到了赞同。
  机会终于来了。
  我查找了一些有关牟平和养马岛的资料,酝酿出一个轮廓。大致有了初稿后,觉得写的不过是印象,真的要成为可让人读进去的文字定然缺少厚度,更无法和养马岛所具有的那种大美相融通。所以,我必须带着这个创作心态再去一趟养马岛。
  2014年10月中旬,邹德文陪我再次登岛。
  此时中秋刚过,霜降临近,秋色渐浓。
  到后,王安董事长帮我找了一位在养马岛旅游局工作的朋友作为陪同,他向我讲解了一些我想知道的历史、典故、传说、行政建制等,我也请教了不少问题。这次交流,让我在这些方面有了底。
  当日下午,我让烟台的小友蔡进陪我环岛察考观览。
  现在的岛区修葺得很好。岸边的礁石所有不好走动的地方都修建了木质栈桥,海岸绿化得更好了,林中用石块铺就一些小路,还设置了照明设备,方便游客体验夜晚养马岛的灵蔚。
  第二天清晨,我早早起来了,看到晨阳把宾馆院中假山石上的爬山虎照射得无比红艳,让人产生剪叶成诗的激动。岛上的路是沿着大海的边缘修建的,我沿着大路东去,太阳刚刚跳出海面,空明漾波十分耀眼。海水向岸边漫涌着,波拍礁石,水声清越。
  路上没有人,也没有车辆,养马岛好似还未从梦中醒来,出奇得幽静。
  不一会,蔡进开车来接上我继续东行,到了盘龙湾,便是养马岛的最东北端了。遥看东方海面更加烁眼。岛崖上新建的那座高高的观海栈桥上,有个年轻女子在晨光中做瑜伽,阳光中的剪影祥晖绚采,与天水相融,与自然相涵,把养马岛的灵秀给点击出来了。
  记得上次来的时候,獐岛和岸边的礁石是让海水分隔开的,现在有了栈桥,游人就可以直接上獐岛东眺大海了。
  我还是喜欢崖边原来那种用简易石块铺成错落崎岖的小路,路边草色萋萋,有成片的黄黄的野菊花点缀在礁石周边,秋醉淋漓迷人。
  养马岛北侧海面上有一个小岛,就是象岛,这座小岛对于养马岛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符号。当地人说,象岛原来有个象鼻,所以才有这个形象的称呼。现在没有象鼻了,说是文革中民兵打靶时给打掉了。即使如此,象岛的魅力还是继续张扬着,它就像养马岛的一个卫星,又像是养马岛的一个孩子,静静地、平和地、长久地依偎在它的身边。
  离开獐岛,沿着岛的北岸继续努力地去寻找让我动心的苍润振采之处。一些传说中的景点仍然没有亲眼验证其美,倒也无妨,因为新的景点已经让人应接不暇了。
  傍晚的时候,我特地到居民区走了走,这里有着古老和现代融为一体的气韵,在这个尽管已被现代化了的岛上,人们还是能够远离都市喧嚣,平静地延续着自古规范出来的日子,无比的惬适,真让人羡慕。心中不禁叹咏:从历史角度看,真是“天垂福泽”,这里才有如此的蕃盛昌延;从时代角度说,国家长治久安,才有如此梦幻般的生活啊。
  想到我们在京城是被水泥和钢铁包围着,看到这里的人是被大海和林木包围着,上天给了他们如此奢侈的生存环境,怎能不让人赞叹……
  伟大的养马岛。幸福的养马岛人。
  回京后,《养马岛赞》很快就完成了。
  写于2014?11甲午年立冬
  杨悦浦,1938年生于北京,原籍山东招远东曲城村。擅长书画、美术评论。1962年毕业于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油画专业。中国美术家协会编审。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获中国美协“卓有成就的美术史论家”称号并被表彰。
编辑:周军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胶东在线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养马岛突围(马启代)
&养马岛突围
1988172007
养马岛,古称“莒岛”,又名象岛。相传在5000年前就有人居住,春秋时期有莒国人流亡至今大窑镇莒城村,故名莒岛。“养马岛”之名的由来有两种传说。一是公元前219年秋,秦始皇东巡,经芝罘沿海东进。一天正午,人马来到莒岛对面,只觉人困马乏。突然,一阵风送来阵阵馨香、嘶嘶马鸣。众人放眼望去,只见岛上峰峦迭翠,草木葱茏,一群骏马在岛上嬉戏。秦始皇情不自禁地赞道:“好一个养马宝岛!”遂封此地为“皇家养马岛”,并下旨各地送马派员,进岛驯马,专供御用。后百姓不满秦始皇的统治,故去掉“皇家”二字,直呼为养马岛;二是明朝初年,倭寇骚扰沿海一带居民。为了避倭,莒岛居民大量迁往内陆,一时土地空闲。因土质肥沃,防倭将士就利用此地养马,因而留下养马岛之名。这是在民间、史志和网络上颇为流行的说法,无论哪种,都与“马”有关。从行政沿革上看,养马岛在清朝时为宁海州连海乡莒岛社,民初袭之。1913年起改为象岛乡,先后隶属于第一区和牟平县第一区、第十区、牟东区、崔山区。1946年改为牟平县象岛区。1950年设为牟平县十六区,1955年复设牟平县象岛区,次年3月并入崔山区,12月设立象岛乡。1957年1月并入牟城镇,7月又分为象岛乡。1958年9月成立灯塔公社,11月并入东风公社。1962年设立象岛公社。1984年公社撤销,设立象岛乡,次年撤乡设养马岛镇。2001年撤镇设立养马岛街道。这是我从史志上看到的资料,岛上的老年人还有隐约的记忆,我夫人生活在牟平的时期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当时养马岛应为牟平县象岛公社。据区史志办的人讲如今的养马岛街道办事处也有文史资料员,我去了几次,都没能找到,我想找到了也可能就是这些流行的说法,干文史工作是个苦差事,要耐得住寂寞,要从心里热爱,还要有铁肩担道义的精神。如此看来,我们今天可称为史官的人真是太少了,连个文史资料员也成了摆设,应付一下而已。如此几代人下来,谎言就更无孔不入、而且可以堂而皇之自喻为真理了。
栉孔扇贝、紫石房蛤
胶东帮商人闯关东、下南洋、北上京津、东进日韩、出外为“客”的经商历史没有被好好地整理挖掘,可惜啊,那是多么波澜壮阔的一段传奇啊。据他介绍,清朝中后期,运河漕运由于河道淤积等原因逐渐衰落,道光年间海运漕粮兴起,由于养马岛得天独厚的位置,这就促成了养马岛各村船运业的发达,为养马岛人四处闯荡积累了经验,也积累了资金。后来,随着烟台开埠,商业勃兴,至民国初年,养马岛经商日盛,侨民众多,迅速富甲一方。民国《牟平县志》记载,“养马岛孤悬海中,而富冠全县”。说到这里,老孟皱起眉头,似乎又老去了十岁,这次是我主动捧杯与他一饮而尽,老孙醉眼朦胧,听得入迷,孙嫂子也已红云满腮,把头靠在了老孙肩上,一口一个“老公”的撒娇,老孙也不去哄,只听老孟继续讲书。他说,在清末民国时期,养马岛各村在全国各大商埠几乎均开有十分有名的商号、工厂,那可都是民营经济啊。其中尤以在东北闯关东和在朝鲜经商者实力最为雄厚,另外,在江苏海州(连云港)和盐城当地也是主要的商业力量。如今,谁还记得“颜料大王”张颜山、中国驻朝鲜总商会会长黄克忠?谁还记得哈尔滨的“同聚祥”与“合聚公”油坊、益昌面粉厂?谁还记得大连“东亚油坊”和“天合成油坊”?……,不记得了,都不记得了。为什么要抹杀这样的历史呢?我说,我这几天在岛西的海港上,打听到“杨大栝篓”船号的传奇故事,您能详细介绍一下吗?他摇了摇头说,知之甚少啊,那是养马岛早期海上货运艰辛历史的缩影。我说,不仅这些东西被抹杀着,我看到的古建筑岛上还有不少,可是好像没有保护,很多都遭到了破坏,您怎么看这个问题?老孟听到这个问题,一阵苦笑,随即与我响亮地碰杯,然后一干到底,咳嗽了两声,叹曰,老弟真是个有情怀、有性情的人,你的眼好毒啊,一眼就看透了许多问题。他说,养马岛共有8个村子,表弟住的这个村子叫孙家疃,算是古村落保存最为完整的了。听到这里我笑了,这还叫完整?破坏成什么样了?哪有一点古民居的影子?老孟喝得显然已经过量,我也有些上酒了,但内心感到非常清楚,这时,我脑海里一一浮现出白日里看到的情景:被盗窃的精美门楼、被垒上石墙的精细彩石、被涂上各类颜料的民居院墙,被新农村改造和房地产商占领围圈起来的古旧民居……,后来我知道,这些散发着唐宋文明余温,印证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基因,洋溢着中西美学气息的建筑,是一部人类文化学的丰富宝典。
岛的前海湾,就坐落在被史学家、地理学家奉为“神奇纬度”的北纬37°,在同一条纬线上,世界著名的度假名城就有雅典、旧金山、西西里岛等多个。养马岛被誉为“东方的夏威夷”不知起于何时?冬无严寒我不知道,但夏无酷暑却可能是事实,因为连日来其他地方连报高温,这里却还比较凉爽,而且三天两头的下雨。但在我的心里,却一样是冰雪覆盖的冬日。诉讼的浪头已过,下面就是如何应诉、如何让企业起死回生了。不过,从未遭遇过如此大难的我始终难以理出个清晰的头绪。这期间,我与夫人到了一趟烟台,在新华书店里除了搜寻有关养马岛、胶东商帮和相关历史的书,就是买全了新版的民事、刑事诉讼法规。痛定思痛,我要静下来好好学习,从一个小学生开始,看我今生今世能否读懂中国。
&我没有忘记孟先生的话,刘宠我也是知道的,只是知道的不甚详细。这位“一钱太守”是历史上有名的清官,山阴县五六位须眉皓白的老人,远来为他送行,每人带钱百文赠他。他推辞再三,只挑选一个收下,我试着去找了刘宠墓,但却一直没有找到。有的人说有,有的人摇头,有的人干脆就说那是杜撰,还有的人指给我说,那个院子里一个土堆就是,但园子我进不去,只能在园外兴叹。当今世上,容不下清官,难道连一个清官的墓穴也容不下吗?&《魏地形志·牟平》也明明记载:“莒岛有刘宠墓”。清初监察御史、翰林院庶吉士还为莒岛刘宠墓题写过如下诗句:“居官莫道一钱轻,尽是苍生血作成。向使特来抛海底,莒波赢得有清名。”&
19889910——
&&&&&&&&&&&&&&&&
&&&&&&&&&&&
是能刻进石头的
明明是泼墨一洒
为何这笔笔画画&
大风大浪为何都屏息顿足
风雨雷电剎时翻了几个跟头
&&&&&&&&&&&&&&&&&&&&&&&&&
我的更多文章:
( 20:05:45)( 20:03:18)( 23:33:29)( 15:09:45)( 21:42:57)( 21:41:18)( 21:25:01)( 15:30:08)( 17:42:56)( 16:00:25)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弘扬传统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聚焦山东乡村儒学现象,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推动“三个转变”,建设质量强省。
征集一批传递社会正能量的优秀漫画和动漫艺术作品。
提起我的家乡山东烟台牟平区养马岛,来过的人自然会联想到养马岛的碧海蓝天,美味海鲜。我在这要说的不是这里盛产的海参、鲍鱼、对虾、扇贝,而是一款独特的原生态美食――养马岛肉焖子。说起养马岛肉焖子,顾名思义就是用猪肉做出来的美食。
  提起我的家乡山东烟台牟平区养马岛,来过的人自然会联想到养马岛的碧海蓝天,美味海鲜。我在这要说的不是这里盛产的海参、鲍鱼、对虾、扇贝,而是一款独特的原生态美食――养马岛肉焖子。
  说起养马岛肉焖子,顾名思义就是用猪肉做出来的美食。那还得从我小时候说起,我记事时大概是七几年,那时家里很穷,兄弟姊妹好几个,一年也吃不上一点猪肉。可过年时家里一定会做肉焖子,因为其寓意幸福美满、团圆吉祥。那时的我总是趴在锅台边等着肉焖子出锅,等着闻那一鼻子的香味,等着妈妈偷偷地先切一小块给我解馋。现在想起来我的童年就是在盼着过年,盼着能吃到肉焖子中度过的。
  养马岛肉焖子究竟是怎么做的呢,有那么好吃吗?我向妈妈请教过它的来历,妈妈说肉焖子的做法是老辈人一辈一辈传下来的,往上追溯到底是哪一辈人发明的也说不清楚。我倒觉得有可能是秦始皇当年东巡给养马岛起名时从皇家传过来的,这也无从考证了。关于肉焖子的做法,首先是选猪肉,三分之二瘦肉,三分之一五花肉,切成丁;地瓜淀粉和成糊状,盐、味精、酱油、葱、姜适量,顺时针方向搅在一起。让淀粉和猪肉充分融合,倒到不锈钢盘子里,不能太厚,盘底先抹一点油,上火蒸三十分钟,憋十分钟掀锅,一盘晶莹剔透嫩滑爽口的养马岛肉焖子就做好了,既保留了肉的美味,吃起来又不油腻。
  现在逢年过节婚宴酒席,养马岛肉焖子一定是酒席桌上的主角。把肉焖子先切好块,再配上配角,像海参、虾仁、鲜贝丁、鸡蛋糕、木耳、黄瓜片、胡萝卜片等,再将葱姜、香菜作为调料,经过厨师精心熬制,一大碗色香味俱全的养马岛肉焖子全家福闪亮登场了。您尝尝,鲜美而有营养,一大碗肉焖子在大家的赞美声中一会儿就不见了踪影。我们这的海天酒店倒是保留了原汁原味的原生态吃法,肉焖子做好切块在盘子里摆出漂亮的造型,上蒜泥蘸着吃,又是别有一番风味。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好客的养马岛人现在经常在家做肉焖子招待客人,客人尝过了喜欢,学会了,回去照葫芦画瓢做出来了,还真是各人各味。哈,就是没有养马岛味来得正宗。朋友问我是哪道工序做得不对,我故作神秘地说,因为缺少一味调料,也只有我们养马岛人才有。那就是一份带有大海味的养马岛人浓浓的沉淀的爱,从选料、配料到制作,我们内心的那份想像,想像着吃到的人开心的样子,那份淳朴的爱,那份像大海一样深情澎湃的爱,赋予了这款美食不一样的味道,是我们用心做出来的味道。
  “蓝天白云飘,大海绿岛摇,花树深深处,玉楼谁吹箫,有朋远方来,长醉你怀抱。梦里常叫好,好个养马岛。”唱一曲养马岛之恋,欢迎各地朋友相聚在养马岛,来品尝正宗的养马岛肉焖子。(杨丽)
本文相关新闻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高娜
由著名军事摄影家、新华社高级记者查春明创作的大型摄影画册...
今日,演员戚薇李承铉结束爱情长跑于美国拉斯维加斯举行婚礼...
韩国的小眼正太亮相《女神的新衣》,走秀时不时耍帅,时不时...
邓小平来山东视察,在济南向省级机关党员干部作了关于整...
新闻热搜词
来源:360新闻
正在加载中
|||||||||||||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烟台养马岛好玩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