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虽然要好好过,但为什么很多人玩的网页游戏还在游戏人生,图什么

懒癌晚期患者
视频地址复制
Flash地址复制
Html地址复制
离线看更方便
用或其他应用扫描二维码
YouTube 作者频道/user/LeeandLie/videos?sort=dd&shelf_id=0&view=0 下载链接作者没有给←_← 以后作者放出来我再写在评论区吧 真要就自己从视频里抓吧
PS 没有完整版很不爽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1248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沪网文[6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10417
互联网ICP备案:沪ICP备号-3
沪ICP证:沪B2-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邮箱: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转 3时事新闻:一个32岁青年的游戏人生
查看 (791)
积分60792 等级12 香主
一个32岁青年的游戏人生(完整版)我现在要讲述的是一个很引人深思的典型因果案例。但是,首先呢。请花点时间看完这个视频。在网上很容易就可以搜到这个名为32岁青年的游戏人生的视频。因为这个视频才引发了我接下来的占察。首先呢,这位年轻人出生在偏远的农村,家境贫寒,那么,这种情况在佛经里面被称为边地受生报。地藏菩萨本愿经云:若遇邪见者,说边地受生报。也就是说这个人在前世做人的时候,因为自身有邪见的缘故,导致今生受这样的果报。接着,为了印证这位年轻人的情况,是不是与佛经说的吻合,我就占察到弟子现在想知道这位年轻人是从哪一道投生人道的?请地藏菩萨以轮相161到171开示。第8次就得到数字55+54+56=165从人道中来。(占察日期日)也就是说这个人是两世为人,那么佛经又说人身难得,怎么去理解这个人第一世邪见,这一世还接着做人呢?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里面提到:复有业能令众生命尽而业不尽。若有众生。从地狱死。还生地狱。畜生饿鬼。乃至人天阿修罗等。亦复如是。是名命尽而业不尽。这里佛解释了这个情况。第一世人道果报的生命走到了尽头,但是受人道果报的业还没有尽,以余业故,再得人身。这个年轻人的家庭背景非常差,这种果报就是下族姓报,再看佛经: 复有十业。能令众生得下族姓报。一者不知敬父。二者不知敬母。三者不知敬沙门。四者不知敬婆罗门。五者于诸尊长。而不敬仰。六者于诸师长。不奉迎供养。七者见诸尊长。不迎逆请坐。八者于父母所。不遵教诲。九者于贤圣所。亦不受教。十者轻蔑下族。以是十业。得下族姓报.从这里我们就大概可以去分析这个人前世做人的时候,为什么是邪见之人,那么什么是邪见呢?《止观》说:“作决定解,名之为见。”邪见即颠倒见,广义来说,对于不正确的道理作决定解,都是邪见。也就是说这个人前世的时候,思想上的污染很严重,导致不去亲近智者,也不孝顺自己的父母,父母的言教对这个人也就没有任何影响力可言。那么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自然不会去种福修善。从视频里面,我们可以知道,这位年轻人10年都没有回过家,甚至没有跟家里通过电话,可以说对父母家人是毫不关心的。典型的不孝顺父母。那么,怎样理解这种严重习气性格是如何产生呢?前面提到下族姓报的业因里面,不孝顺父母排在首位。那么,今生再做人的时候,必然会受到前世习气的严重影响,也就是佛法里面常说的等流果报。所以,这个人今生在不孝顺父母方面就表现得极为明显。接着,我们再看,这位年轻人只活到了32岁就离开了人世。这是典型的短命果报。先看经文佛告首迦。有十种业。能令众生得短命报 :一者自行杀生。二者勤他令杀。三者赞叹杀法。四者见杀随喜。五者于恶憎所。欲令丧灭。六者见怨灭已。心生欢喜。七者坏他胎藏。八者教人毁坏。九者建立天寺。屠杀众生。十者教人战斗互相残害。以是十业。得短命报。从视频里面我们可以清楚的了解到,这位年轻人离家10年,这10年就沉浸在虚拟的游戏里面,并且在某些游戏领域达到了很高水平。而这些游戏无一例外都是以暴力杀戮为主要内容的。直到现在网咯上还有他留下的教人如何玩游戏的视频(搜索电光影里这个网名就可以看到相关视频),那么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这个人今生会受短命报。10年的时间,每一天都在游戏世界里面思考着杀生方面的事情,心里想着怎么杀死虚拟的人物对手,嘴里也念叨相关的事情,身体配合做出相应的操作。这就是身口意三业皆是造杀业,所以,根本不需要等到下一世,今生就会因为造业猛利,现受杀生短命报。那么,我们接着分析,这位年轻人临终的时候留下的遗言是:太有意思了,你们无法理解。这短短的两句话。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他对游戏的痴迷,对自己长达10年的游戏生涯至死不悔。更没有留下关心自己父母的只言片语。这种果报就是邪智报。请看经文:复有十业。能令众生得邪智报。一者不能谘问智慧沙门婆罗门。二者显说恶法。三者不能受持修习正法。四者赞非定法。以为定法。五者吝法不说。六者亲近邪智。七者远离正智。八者赞叹邪见。九者弃舍正见。十者见痴恶人。轻贱毁呰。以是十业。得邪智报。那么,从他今生的种种经历来看,他的人生观价值观都是极端的,病态的。长达10多年的时间里面,一直都是接触游戏方面的信息,学习游戏方面的知识,并全身心的投入到所谓的游戏事业里面去,根本没有去亲近过有智慧德行的人,也没有阅读学习圣贤教育方面的善法。平常与人交流,以及赞叹推崇的,只有游戏。这些,都完全符合上面受邪智报的特征。所以,业因果报,丝毫不差。那么,关于他前世今生的情况,我们了解得差不多了,再看看他死后投生何处呢?我在占察完他前世之后,马上接着占察他死后在哪一道投生。弟子现在想知道王刚投生在哪一道,请地藏菩萨以轮相172到189开示。刚开始的时候,我经历多次失败也没有相应。稍作调整之后,念完整1000声地藏菩萨圣号,就在占察到第8次的时候得到数字59+59+56=174舍身已做饿鬼。也就是说他在人间命终之后,直接投生做了饿鬼。下面看做饿鬼的原因何在。复有十业。能令众生得饿鬼报。一者身行轻恶业。二者口行轻恶业。三者意行轻恶业。四者起于多贪。五者起于恶贪。六者嫉妒。七者邪见。八者爱着资生。即便命终。九者因饥而亡。十者枯渴而死。以是十业。得饿鬼报。从王刚的整个人生经历来看,由于自身性格原因,交际圈很狭窄,大多时间都在网吧游戏厅这些地方,并没有造作明显的不善业,做那些对人以及单位国家等明显伤害的事情。在表象上没有明显的大恶。但自己对游戏的贪爱已经达到了常人无法理解的地步。对游戏事业的追求到死都放不下。那么再看他临终的形象,形销骨立,已经有几分饿鬼的样子了,最后是生命枯竭,吃不下东西饥渴而死。种种迹象经历,完全符合佛经的记述,也和地藏菩萨给出的结果吻合。不可思议。从这个经典的案例我们可以很清楚的知道,占察法门在引导我们深信三世因果六道轮回的殊胜法益方面,有着不可思议的妙用,经云:地藏菩萨若入具足诸乘明定。由此定力令彼佛土一切有情皆得善巧天眼智通宿住智通死生智通了达此世他世因果。而地藏菩萨木轮相法,恰恰就是地藏菩萨给我们的善巧方面,让我们获得接近于宿命通的能力。当我们通过占察感应,亲身去体验到佛法真实不可思议的时候,自然就知道去断恶修善,依教奉行。最后愿以此功德 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 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 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 同生极乐国。回向功德愿这个年轻人脱离恶道得生善趣。南无地藏菩萨摩诃萨!!!转眼,时间到了日,我心想,我写下这篇和占察有关的三世因果文章,希望能够让有缘人看到,并认识到佛法真实不虚,以及占察法门的不可思议。末后以此功德回向给这位青年,希望他脱离恶趣,得生善道。在占察之前呢,我分析过,若靠这篇文章的善法功德之力去回向超度,加上他是因为长期玩游戏造的极大罪业,堕在饿鬼道,那么若超拔成功,唯一符合他性格习气的善趣就只有阿修罗道。因为阿修罗的梵文翻译意指「非天」,他的果报殊胜,能生活得犹如天人般享福,但却没有天人的德性,性好争斗。所以,我一分析完就拿出占察法宝,占察到:弟子在文章最后功德回向超拔这位青年,希望他脱离饿鬼之身得生善趣,请地藏菩萨开示弟子,现在这位青年脱离饿鬼之身后,得生何处?请地藏菩萨以轮相舍身已开示.。结果在占察到第2次的时候就得到数字57+61+57=175舍身已做阿修罗的轮相,实在不可思议。完全符合我之前的占察分析。我感到高兴的是,轮相的显现不仅仅是给我这一系列的占察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这也是地藏菩萨对我这篇文章的肯定,以及对我占察经验的肯定。也证明流布佛法的功德不可思议。充分说明占察法门就是地藏菩萨赐给末法众生的不可思议妙用神通。
有大觉悟,才知人生是一场大梦&【益西彭措堪布】人生大多数时间都在贪嗔痴中度过,求解脱心很微弱,念佛也泛泛悠悠。到临终时念佛心提不起.被恶业·病苦缠住.就万分危险了。所以.不能把解脱的希望放在临终.生前就要时刻求出离生死,求往生净土,不松懈地修法。孟子说:“人人都可作尧舜。”荀子说:“这路上的人都可作大禹。”常不轻菩萨对任何人都恭敬说:“我不敢轻于汝等,汝等皆当作佛。”所以,人人都可以作圣贤,人人都可以作佛祖。西方净土就是作圣贤、作佛祖的要捷门径,无人不可以修,因此,合掌普劝众生同修净土!以道眼来观察,今天的人们从早晨睁开眼起床,洗漱、吃早点,然后出门奔波,到晚上回家,看看电视,就倒在床上颠倒梦想。像这样,一天之中,心一直往外奔驰,在尘境中攀缘、执著,无非尘劳之事,难得有片刻返照自身。所以说,都是既执着自己,却又忘了关照自己的人。人照顾自己,以一天来说,最重要的莫过于饥渴,所以一定会准备饮食。以一年来说,最重要的莫过于寒暑,为了冬不受寒、夏不受热,必定会准备冬夏两季的衣服。以一生来说,最重要的莫过于死生,但很少有人为往生净土做准备,这是为什么呢?人们只知道为小事做准备,却不知为大事做准备,真是颠倒啊!如果人有一百斤金子,突然遇到大难,不能抱着金子走,就一定会舍弃。如果抱着金子死,人人都会说他太愚痴,都知道身体远比百斤金子宝贵!虽然是尽人皆知的道理,可是,人们却仍死死地抱着还不如百金价值高的小小名利,小心谨慎,唯恐受损,而对这一期暇满难得的生命却从不知珍爱至此,实在是愚痴!被人无故指责为“盗贼”,或被恶骂为“禽兽”时,马上就变得很愤怒,有的因此终生怀恨,有的相互殴打,甚至吃上官司。其实,说“盗贼”也好、骂“禽兽”也罢,都只是虚假的声音,丝毫无损于自己,却厌恶成这样。可见,人们爱惜自己的虚名远远超过了爱惜自己的实际!而虚名终究又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呢?外在的五欲不是自己,虚假的名声不是自己,四大假合、旋生旋灭的身体也不是自己。排除了六尘、虚名和幻身,往里看,只见念念迁流的心。实际上,心从没有断灭。从前世到今生到来世,以前心为因,而生后心,是一条相续不断的心识之流,所以说“心”从没有死,这个一直在生死轮转的心才是真正的自己。我们看见一个人舍下身体走了,就说他死了。孰不知,只是心从此处迁往他处。既然心有所往之处,怎么能不预先准备呢?所以,西方的教法绝不能废。只有树立起它,才能让无数人得到安乐的归宿。愚人是怎么颠倒的呢?愚人的心往外奔驰,忘记了自己,看不到内在三世迁流的心的相续,因此就根本不为来世做准备。既然不为来世做准备,就一门心思追求现世名利,为一点小利,耗尽毕生精力!财富、身体、名声是虚假的法,不是人生所应追求的重点。内在的心是决定苦乐之本,所以要着重修心。心不会断灭,短暂的此生过后,还有无限的未来,所以要为来世做准备。在来世的去处中,以弥陀宏深愿力,求生必生,所以极乐净土是我们最好的归宿。认定了这一点后,就要把人生的重点放在求生西方上。人生在世,有父母、妻子、儿女等亲眷,也有产业、住宅、轿车、家具、电器等财物,这些东西,不问大小,或是祖上、父母传给自己,或是自己经营而来,或是儿孙或他人给自己积累的,没有一件不执为己物。一旦对这些眷属、财物生起了执著,一生的心就被绑在上面,不由自主地成了家眷和财物的奴隶。一个杯子虽小,被人摔破,就有怒心生起;一支笔虽小,被人拿走,心里还舍不得;家里摆得满满的,心里还不满足;财富已经够多,追求还不止息;出门才一天,就挂念起家来;孩子晚回来一会,就担心是不是丢了。举眼动步,对冠上“我所”的东西,没有不生爱著的。人,就这样在整天牵挂执著中耗尽了一生!大限来时,一切都要抛去,连一生片刻不离的身体也是弃物,何况身外的财富、眷属?一生所经历的苦乐悲欢,除了记忆中残余的影像外,一切都了不可得。静心想想,人生的确就像一场梦。庄子也说:有大觉悟,才知人生是一场大梦。那么,应该选择渐渐放下执著,系心净土?还是继续被它牵引,流转轮回呢?
我们有没有反思过这个社会环境让多少年轻人只能在游戏中寻找自我,得到释放,我们真正关心了他们的内心了吗?
学佛以后我就彻底不打游戏了,毫无意义,浪费生命,还容易视力变差,颈椎腰椎受影响。
阿弥陀佛师兄吉祥很惭愧,因为这是个佛教圈,所以话题多了些佛教的东西,上述两段文字都是用佛教的语言来诠释当今社会的现象佛教讲究深信因果,一切都离不开因缘果报,所以也就从现象开始挖掘产生的原因,目的是为了帮助后人起到警示作用。当然这样一条鲜活的生命,还没绽放就已经陨落,这是谁都不愿意看到的,当今社会,若不是从你、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宣讲真理,那么将来痛苦的现象还将不断出现在我们的身边。愿更多人都能醒悟活着的真正意义。下面再转篇文章,用佛教的论点来诠释现象,接下去再听听民间的说法。感恩师兄阿弥陀佛从烦恼六因分析现代人的烦恼为什么如此深重 ?(转)&&& 生起烦恼的六因是随眠、所缘、猥杂、言教、串习和作意。以下对应当今的社会现实,逐一诠释六因,就能明白如今人类烦恼为何如此炽盛。  随眠:对凡夫而言,无始以来深植在相续中的烦恼种子无量无边,从古到今没有差别。  所缘:如今诱发种子现行的外缘相比古代,有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社会物欲横流,在都市的街头,处处耸立着耀眼迷离的广告牌,商铺饭店森然密布,我们的六根时时处处都被强大的欲尘包围,所受刺激的强度远胜古代千百倍。一接触到这些六尘,自心就会不由自主地随之而转,潜伏的烦恼种子顿时猛利现行,很快就迷失在尘境中。同时,人们的思想、言行相互感染,从而增上烦恼浊与见浊。在激烈的竞争当中,几乎每天都无法遏制地现行骄慢、嫉妒、虚荣、攀比等烦恼。  这个时代显著的特征就是信息业发达,各种媒体信息通过影视、网络、杂志等冲击着我们的视野,通过耳目直接挑起内在的烦恼,因为所缘境纷繁迷离、闪现频繁、感染性强,所以众生的烦恼也就不断地增上。  猥杂:古代人们是随学圣人贤士,但现代人却崇拜影星、歌星、球星以及商界、政界的成功人士,作为自己行为的导师。他们的生活方式成为人们,尤其是青少年的模仿对象。不论饮食服饰还是言行举止,乃至于生活习惯都深深影响着狂热的追星族。其实这些明星、成功人士,原本就是贪嗔烦恼炽盛的具缚凡夫,他或她如何能指引我们走向自我净化的正道呢?   言教:古时候,人们恭敬圣言,以圣贤的经论教言为准绳,代代相承,没有中断。人们因为依止了圣言量,而具有正知正见,知道如何取舍,但傲慢无知的现代人不再尊崇圣贤,完全推翻圣言量,认为是迂腐、封建、迷信思想。一正不立百邪丛生,随顺烦恼以及宣扬贪嗔痴、断常见的邪说纷纷粉墨登场,人们接触的尽是如何享乐、欺诈、竞争的说教或自欺欺人的自我包装技术……。这些令人眼花缭乱的种种方法都是诱发、增上烦恼的邪说,我们无始以来的烦恼已经够深重了,再受这些邪见的熏染,导致内心更加污浊。  非理作意:现代人因为不依止圣言量,而丧失了取舍的智慧以及辨别善恶染净的能力,遇到诱生烦恼的对境时,不知道防护对治,非理作意随即现行,一发而不可收拾。  串习力:如果烦恼不加以对治,就不会止息丝毫,相续中的贪嗔痴只会不断串习加强,即便远离对境,在独处乃至睡梦时,烦恼依然会涌沸,一旦失控,就会现前各种严重的心理疾病,甚至于精神崩溃、人格分裂、丧心病狂。  对此再以具体例子分析。比如,一位受性开放思想(言教)影响的青年,被朋友(猥杂)引到网吧上网,他下载了黄色网站的信息(所缘),当眼耳接触到淫秽色声时,内心毫无对治力,无间就生起非理作理(非理作意),相续中的贪欲种子(所依)如水决堤,汹涌澎湃,屏幕上有多少刹那的信息闪动,相应就会现起多少刹那的不净念头,如此持续数小时后,烦恼不断猛利增上,形成强大的串习力(串习力),即使他离开了网吧,仍然会沉溺在染污的心态中。  以此为例,展开分析现代生活的各方面,我们就会知道现代人的烦恼为什么如此深重,这个时代为什么被称为五浊恶世。
【文化教育】信仰迷失是五四运动以来最大的文明沦陷!(转)&&& 朋友来访。原来他刚带六岁的女儿去教堂参加洗礼。朋友早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在国企做过一段时间后下海做生意。他说,现在社会越来越乱,人越来越浮躁,宗教信仰能使人安静,能让人精神上有寄托,于是让自己的小孩信仰基督教。听后,深有感触,当今中国社会贫富分化,官场腐败,政治,经济,就业等危机重重,但最深层次的危机还是社会道德沦丧和信仰迷失。&&& 信仰迷失是中国自五四运动以来最大的文明沦陷,精神失败。五四运动,打到了孔家店,也将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一次清洗,传统的儒家信仰被打入地狱。文化大革命,传统的儒佛道信仰被彻底摧毁,就连传承下来的庙宇,名胜古迹,文物都被破四旧打烂,中国人只有一种信仰--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三十年的改革开放,经济发展了,却没有实现***倡导的两手抓两手硬,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齐头并进的效果,人们在追求物质享受和生存就业的双重压力下,对遥远***主义的信仰也渐渐迷失。没有信仰,就没有了精神的寄托和追求的最终目标,变得渐渐浮躁,为了短期的利益不惜一切代价。上了年纪的人们怀念毛泽东时代,怀念那种物质贫乏却精神快乐的日子,就是一种最好的例证。而八零后们是不信这些空洞说教的。现在儒佛道,甚至外来宗教基督教的复兴,也是社会发展到一定时期人们的精神回归& 。&&&& 首先,没有了政治信仰,当官就成了鱼肉百姓,获取私利的手段。过去的***党人,头可断,血可流,为了***主义连死都不怕,爬雪山,过草地,什么苦都能熬过来。没有了政治信仰,再加上体制的原因,导致政治道德沦丧。官场上的人为了保住现有的位置,为了升迁,讲究的不是能力和政绩,而是讲派系,讲送礼,讲阿谀奉承拍马屁。有人甚至为了升官,不惜把自己的老婆女儿送给上级领导把玩。他们一旦做了官,也不是为人民服务,而是为人民币服务。&&& 其次,没有了信仰,人就变成了动物,人们为了逐利,不择手段,导致商业道德沦丧和价值观的异化。以前是欺诈,参假制作销售伪劣产品,现在发展到了往牛奶里面参毒,猪肉里面有瘦肉精,牛肉里面注水,蔬菜里面重金属及农药超标。信用体系几乎崩溃,人们不知道该相信什么?相信谁?相信什么产品? 重塑商业价值观,就要树立商业时代的商业信仰。象潘石屹们争相参加佛教论坛,也许是一件好事,毕竟佛教宗旨是教人向善。一个虔诚的佛教徒总不会制假贩假,危害消费者生命吧。&&& 其三,信仰的迷失导致社会道德在新一代青年身上几乎荡然无存,传统伦理道德沦丧。为了生存和发展,总想不劳而获,不择手段,傍大款,当二奶情人,坑害别人。六七十年代以前的中国人都在党的教导下为***主义事业而奋斗,八零后年代的中国人几乎不再信奉这些远大的目标,他们,还有被现实生活压得透不过气来的中年人,又在为什么奋斗呢?人生没有信仰,人的生活变得没有目标,只是为人民币活着,这样就很容易迷失自己。就是有了钱还是不快乐的现象还少吗?传统道德的沦丧,又导致早恋,婚外恋,男女之间性泛滥,少男少女们几乎没有廉耻观念了。&&&& 现在,新儒学勃然复兴,国学热也越来越热。国家也非常重视传统宗教佛教道教的发展,也许是一种亡羊补牢吧!最近的佛教论坛,不仅有国家领导人参加,更吸引了经济界,文化界,政界大量的名流雅士参加,我想关键还是儒学和佛教都崇尚一个“和”字,这确实是我们当今社会最需要的,不管是政治,社会,还是个人精神。所以,我对朋友让小孩参加基督教,表示理解和尊重。 我想,有了正统宗教的传播,总好过邪教泛滥吧。我们的下一代如果没有信仰的支撑,精神上肯定会走火入魔。&&& 一个没有信仰的国家,人们的思想很难统一。一个道德沦丧的社会,光靠法律是治理不好的。钱没了,可以再赚,经济危机来了,始终会被克服,道德沦丧信仰迷失了,人却再也找不到自己了。
心地家园问:在现今的社会状况之下,如何教育下一代?  答:现在的社会环境,信息发达,要想不受环境的干扰,这是一桩相当不容易的事情。小孩受污染的最多的无过于,小孩从两三个月就会看电视,小眼睛天天就盯着电视屏幕,这个污染实在太严重了。从前没有这些科技,小孩的心灵纯洁,确实没有被污染。我们生长在乡村农家,十岁真的还不懂事,对人情世故一窍不通。现在几个月的小孩就会察言观色,就懂得看大人的脸色,真是不得了。&&&  古人讲童年的幸福,童年就是天真烂漫,现在的儿童没有了,都被电视破坏了。家里要是没有电视又不行,小孩会跑到邻居家去看,所以电视是我们现在世间第一号的魔王。佛说:[邪师说法,如恒河沙],电视就是邪师说法如恒河沙,很可怕!&&   如何教小孩?为了养育小孩,母亲决定不能工作,一定要在家里照顾小孩。电视可以选择好的.有教育的,对小孩会有正面的影响,这是真正爱护子女,真正负责任。家庭生活可以节俭.清苦一点,决不可以把心完全放在赚钱,和提升自己家里的物质生活条件,而把对小孩的物质疏忽了,这个损失非常之大,我们应当要了解。(第249页)问:子女在幼儿.少年.成年后.成家后,父母应如何教育,才不会误导子女?&&&  答:我给你介绍一本书《五种遗规》,头一篇就是[童蒙养正],第二篇就是[训俗遗规],后面还有一篇[教女遗规],这把你的问题全部解答了。这是一部非常好的书,收集在《四库提要》里,我们过去在台中求学,李炳南老居士指定这本书做为学生修身的课本。问:台湾.中国大陆和西方国家的孩子崇尚自由.物质,请问如何帮助孩子的教育,并使其人格及道德上,要有菩萨心利益众生。而身为佛教徒,要做应该做的事,请师父开示。 &&&  答:就是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在家里要给家人做好榜样,在社会上要给大众做榜样,潜移默化,且不要希望很快就收到效果。效果没现前,要反省我做得还不够,要认真努力去做],至诚就有感应。中国古人常讲:[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真诚到了极处,没有不能感动人的。别人还没有感动,是自己的诚意还不到。&&&  所以,在家里要做一家人的好榜样,真正将[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完全落实,就能感动你一家人,就能感化你的亲戚.朋友.同事。要真做!肯吃亏,愿意上当,于人无争,于事无求。如果不肯吃亏.不肯上当,你的诚意是假的,不是真的。好的受用,让给别人;别人不要的,我们来接受,永远这样做下去。这是释迦牟尼佛给我们示现的。他老人家一生三衣一钵,日中一食,树下一宿;到晚年,也没有改变他的生活方式,这是做给我们看的。问:《了凡四训》.《阴骘文》以及世出世间法,我都尽最大的努力在教导下一代,请问还有什幺方法能救这些孩子?&&   答:在这种环境之下,只能潜移默化,自己做一个最好榜样给儿女看。儿女现在虽然不懂.叛逆,等他年长时会觉悟,所以恐怕要用二.三十年的功夫,才能帮助他回头。&&   古圣先贤教导我们教育小孩,从何时教起?[教孩婴儿],刚出生就要教他。所谓是[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到他已经养成这种坏习惯,你再叫他改,他会反抗.嗔恨,就相当不容易!问:儿女是现代派的意识,科学头脑,难以接受传统教育,请问我们如何沟通两代人的关系?&&&  答:两代关系沟通不良,家庭就不和睦。要把这个关系做好,需要恩德与智能。所谓恩德是真诚的爱心。过去半个世纪,中国赖以维系社会安全的儒家教育完全被废弃了,可以说七十岁以下的人,对于儒家教育都非常淡薄,四.五十岁的人印象都没有了。伦理.道德.纲常,现在说起来没有人懂,社会怎能不乱?就是古人说的:[家不像家,国不像国],今天整个社会的动乱,世间种种天灾人祸,都是从这里来的。所以,伦理道德的教育非常重要。&&&  我们要如何落实?印光大师教导我们修学《了凡四训》与《安士全书》。特别是《了凡四训》,现在我们流通的《了凡四训》连续剧光盘片,一定要重复再重复的看。看个一遍.两遍.十遍.二十遍,没有效果,要把它当作功课来看,每天看一遍,连续不断的看一年。看了之后,家人再一起来讨论。你果真这样作法,我相信你们父子两代人的关系就圆满了,代沟就消失了。我们们能把这些教导,用现代电视连续剧的方法演出,这是非常好的教学工具。相信现代的儿女应该能接受,不妨试试看。问:过去为了事业,将孩子宝贵的成长期浪费了。现在他已经是中三学生,整天都在打杀魔鬼恐怖的电视.计算机里,回想起来真叫人后悔莫及.伤心欲绝。请问有没有办法补救?&&&  答:电视.计算机是今天世间的大魔王,把这两大魔王请在家里,家想要太平可不容易。真正有智能的人不买电视.计算机,当然这样做也过分,最好是电视.计算机要监制,小朋友看的时候跟着他看,为他选择比较适宜的节目,并教导他。这件事情在现代社会非常普遍,也能给做父母的人带来警觉心,这的确是一个非常严重的家庭问题。一个家庭能否兴旺,要看他有没有后继的人才,如果后继无人,这个家庭就衷亡。你这一代能够飞黄腾达,你底下一代完了,这是失败。真正成功兴旺的家庭,气象一代比一代兴旺,这是世间人所赞叹的。所以,一代不如一代,问题就产生了,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因此,整个社会的安危.世界的和平.众生的幸福,都是系在家庭教育上。&&&  我们也常常很感叹的说,现代家庭与古圣先贤的教学脱节了,而且脱节的时间很长。现代人处事待人接物,连自己日常生活规矩.礼节都不懂,表现出来的叫人家看了讨厌,你想在社会上立足难矣!儒家.佛法都重视威仪(即现在人讲的风度),一举一动如理如法,这都是从小养成的习惯。古时候从开始认字.读书,就教《弟子规》,使小朋友懂得生活.待人接物的基本规矩。现代人不学了。佛在《无量寿经》说:[先人不善,不识道德,无有语者。]先人无知,不知道圣贤教诲,没有教导我们。所以,我们现在一举一动是面目可僧,无论做什幺事情,得到别人的帮助很困难,人家看到你远远就离开了。由此可知,这些小礼节不能不重视。若将来想弘法利生接引大众,这些基本的规矩要在自己日常生活习惯中养成,这一点相当重要。问:孩子不学无术,喜爱吃喝玩乐。母亲亲近念佛,请问能否把儿子不良习惯转变过来?&&&  答:这在理论上讲得通。精进念佛要念到什幺程度?要念到你儿子能感动,能回头了,这个需要时间。往年香港的何东爵士将军,他们劝驾都是虔诚的基督徒,他的母亲是虔诚的佛教徒,也是一生念佛,最后把全家都转变了。何世礼的母亲往生,她是预知时至,她告诉佳人什幺时候走,要全家人念佛送她。她盘腿打坐,跟大家交代话完毕之后,大家念佛不到十几分钟,她就走了。她用这个方法,让全家人回头。&&   你要叫你儿子回头,可能也要用这个方法才行,真正表演给她看,让他觉悟.回头。要用其它的方法感动一个人,不是容易事情,但是一定要做,要求佛菩萨加持。在现前社会,跟他讲理论讲不通,他也不能接受。而[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很现实的摆在他面前,他不能不相信,他不能不认真思考。这也就是印光大师一生提倡[因果教育]的原因。问:两.三岁的小孩说不礼貌的话,请问是否造业,又应如何处理?&&   答:是在造业,但这是父母有罪,父母没有把他教好,不能怪小孩。作父母的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要给儿女做榜样。小孩从生下来就开始学,他完全模仿父母的言语造作,这是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是所有一切教育的根本,疏忽了家庭教育,往后教育就艰难了。中国谚语云:[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习惯很难该,有时候一生都改不了。古人非常重视家庭教育,现在人疏忽了。尤其现代夫妇都上班,小孩请佣人带,是佣人教导他。所以,纵然自己的事业再辉煌.再殊胜,底下一代完了,他没有后代。他样的小孩他不教,这个过失很重,[养不教父之过],父母都有过失。所以,小孩从小就要严格管教。问:我的小孩今年五岁,非常好动,动作粗鲁,也经常自言自语,但表达能力很差。而医生检查,说他很健康。我们无法管教他,请问有何方法能挽救.或是改善?&&&  答:这个问题,在你自己的信心。经纶里常常告诉我们,[一切法从心想生],如果你有坚定的信心,求佛菩萨加持,应该会有效果。重要的还是在真诚心,真诚心就能感动佛菩萨.天地鬼神,帮助这个小孩改变他的思想.习惯。我们在《安士全书》里看到,周安士居士在佛菩萨面前祷告:[凡是不肖的.不好的儿女,不要到我家来;希望到我家来的,都是孝子贤孙。]他这个祈祷非常有效,可以给你做一个参考。
那是什么业力让我们投胎于此没有信仰的国度?
我们也应该谢谢业力,让我们投胎在一个佛教信仰仍然存在的国度,只是我们自己因缘未到,尚未真正接触和了解这种信仰。:)
南无阿弥陀佛“业力”这两个字说起来比较复杂,因为它不全是字面上的表达,但按简单诠释就是:“业力”组成因果关系的原素。业力是指个人过去、现在或将来的行为所引发的结果的集合,业力的结果会主导现在及将来的经历,所以,个人的生命经历及他人的遭遇均是受自己的行为影响。那就如师兄所言,究竟是什么样的业力造就果报,那只有问我们每个人自己了。师兄没指这个“国度”是哪个国度,儒医权且理会是指中国,中国并不是没有信仰的国度而是迷失了。
随缘介绍名词:业力&& (百度)业力业印度宗教一个普遍的观念。“种善因,得善果”印度宗教画业的解释& 一种认为一个人的行为在道德上所产生的结果会影响其未来命运的学说。在印度传统宗教包括印度教、锡克教、佛教、耆那教都有业力的观念。业力概念是组成因果关系的原素。业力是指个人过去、现在或将来的行为所引发的结果的集合,业力的结果会主导现在及将来的经历,所以,个人的生命经历及他人的遭遇均是受自己的行为影响。因此,个人有为自己生命负责的可能性以及责任。而业力也是主导轮回的因,所以业力不单是现世的结果,还会生生不息地延伸至来世。业力论佛学思想中最重要、最困难、最难解释,因此最易使人误解的,要算业力(Karma)论了。业力思想影响了整个亚洲文明。多数之亚洲人,皆以业力论为其道德规范和宗教信仰之思想基础。业力论在整个佛教中占极重要的地位,因佛学之基石实建筑在业力思想上。业力论极难了解,极难解释,因为业力之究竟深邃无极,毕竟非人类之智慧所能尽其幽微。业力思想常为人所误解,因为有系统的分析和介绍此思想,实在异常困难,因此直到目前,尚无一个使人满意的业力论在任何佛学书籍中出现。下面就尝试对此极基本,但极复杂和困难之佛教思想,作一简单之介绍。业力介绍业力,梵文叫做Karma(古译羯磨)。Karma(或Karman)之字根是Kar,是去做或去行的意思。所以业力之“业”原是作业或行为的意思。但是今天佛教徒心目中的“业力”,却代表一个极端复杂的多方面思想。在这多角的思想中,最根本的是说:“业力者,即控制一切自然界和道德界现象之因果律也。”此一界说看似简单,但若进一步检讨,则发觉业力思想之极端复杂性和含混性。为便于了解起见,兹从六个角度来研讨业力论之思想。业力之关系论较复杂难讲,以七个次第之大小圆周所组成,每一圆周代表某一界次之业力圈。最外圈(第一圈)为最大的一个圆周,表示最普遍、最大之群体共同业力,此处姑称之为极共业圈。第二圈之范围较第一圈为小,其普遍度亦小,亦名之为大共业圈,如是业力圈之范围逐渐缩小,以至第七圈之最极不共业圈,代表个人之自我不共业,因为就最后之自我而论,是不与任何事物相共的。现在对这七个界次之业力圈及其相互之关系,逐一加以解说。(1) 极共业圈(2) 大共业圈(3) 国族共业圈(4) 各别共业圈(5) 不共业圈(6) 极不共业圈(7) 最极不共业圈最外之第一圈--极共业圈,可以从“人为生物之一种”之例来说明。只要是人--无论哪一种人,如黑人、白人、黄人、富人、穷人、男人、女人等,皆与此地球上之各种生物受有同样的某种共业果报。例如他们的最低生活条件,皆需依赖日光、空气和水才能生存。在这一点上人类与其他生物皆是一样的。这就是说,在必需依赖日光、空气和水的条件上,人是与地球上的生物有着共同的业报的。这种普遍的共业,本来叫做共***业,此处为易晓起见姑称之为极共业(或最大的共业)。这个圈子里不但包括各种人类,亦且包括一切生物。业力图之范围越大、越普遍,其约束性亦越大,越难于转变。例如说,人可以不食五谷,不住房子或不穿衣服,仍能生存;但人却绝对不能脱离日光、空气和水而生存。其他一切动植物亦然。因此这是地球上一切生物之共业和共报,其约束性至大,亦无法予以转变或突破。第二圈--大共业圈,此指人类之共业;唯人与人能享有或负担此共业,其他生物则不受此共业之限制。举例来说,人有运用符号与语言的能力,而其他动植物则没有;所以说此乃人之共业,不与其他生物相共者。符号与语言之运用,对人来讲,一方面固然扩大了知识的领域,另一方面也增加了许多特殊的烦恼和苦闷。语言固然可以作为思想之工具,但某一特殊语言系统之形式,亦会限制此一语系的人们之思想方法与模式。此运用符号之利弊唯人类能共享,这是与其他生物所不共者。再举一例,西洋的神学家们认为道德意识为人类所独有,此亦人之与其他生物所不共者。这一观点是否确实颇可怀疑,许多高等动物亦可能有某种程度之道德意识及自觉能力。但大体而言,人类之道德意识自比其他动物来得显著确定,是无庸置疑的。由此道德意识所引出之哀乐得失,实形形色色多彩多姿,此固人与人之间特有之关系,为其他生物所无者也。人类还有一项特殊的能力,为其他动物所无者,即人类有自觉性或自觉能力,此自觉能力即是人类之理性能够无限的超越自身,对能知之自心亦可以作纯客观的和不客观的观察与批评。这就是说,人类之自心不但能把外物当作对象(或所缘)来观察,亦能把自己当作对象予以观审。这种超越自我之能力,使人能够置身于能所现象之外和感情偏见之外,而对事物之真象予以明确之观察;这是和其他动物之行动完全受本能冲动和各种反射之支配大不相同的。上述运用符号之能力,道德意识之能力和自觉性之超越能力三者,使人成为有理性、有感情、有目的的万物之灵,所以此处划属于第二圈。因为此三点皆不与其他动物所共也。但就人类而言,则所有的人,无论国族、阶级、性别皆有此自觉能力,所以此处称之为大共业圈--意即全体人类所共同分享之业报,决不限于某一特殊国族或阶级之人,故称之为大共业圈。& 第三圈--国族共业圈。人类是群体和社会的动物,因此其生命及活动无时不受种族或国家因素之影响。科学极端发达、交通极端便利之20世纪,亦未因空间之缩短而使国族意识逐渐衰落。今日支配国际政治局势及决定和平或战争因素,仍以国家本位思想为首要之前提。某一个别国家中之人民皆必需分担其国民之特殊义务,此亦即其国民皆必需分担之共业。举例来说,以色列国的公民,服兵役时间之长,为全世界之冠,这就是以人民之共业,为其他国家所无者。英国国民缴纳的所得税比大多数国家为高;中东的一个产油国家科威特,政府对每个人民所付出的福利费较任何国家为多,人民对国家所尽之义务则极少。这些例子皆说明国族共业对人民之影响是如何强大。当国家下令动员作战时,被征召入伍的青年是无法抗拒或逃避的;逃避则法律和社会不许可,甚至道德上亦难予以原谅。试想交战国双方的青年,皆身不由己的被征去入伍,到千里之外去杀那素不相识的人,难道这是彼此情愿的事么?可悲的是,人必须去做这些自己极不愿为之事,这就是极明显的为共业所缚的例子。第四圈--各别共业圈,此共业圈可以千差万别,任何小于国族之集团,皆可属于此圈之范围。兹用学校来做比喻。据说在台湾南部及靠近山区地带之公立中学,外文之程度,因教师素质较差,一般说来皆比台北为低。这也可以说是台湾山区及南部学生在某一时间之共业。中国大陆过去湖南和四川两省之学校,中文程度极高,其他省份大学生之中文程度还不及此二省之中学;此亦可说是四川、湖南二省学生之共业。缩小范围说,你进了一所什么大学,你就与此校之学生共同分享此大学之种种便利、负担、快乐或痛苦。你若碰见一个坏的系主任或坏的教授,你就与全系或全班同学共同倒楣;如果碰见了一个极坏的教员,不但白吃苦头,浪费光阴,而且每每将你终身对研习这一门学问的兴趣完全打失了。拿中国的京剧来说,某些在台湾的演员,其天份及造诣,比之战前大陆之水准,亦可算是第一流的,若在当时,这些演员一定身价百倍,四方争抢;但今天崇洋之风气太甚,政府之提倡亦不力,年青一代对中国之古老艺术皆极陌生,以致有时最佳的国剧上演时,观众亦寥寥可数。这与其说是曲高和寡,还不如说是共业使然来得确切。圈外人对此也许不太了解,京剧圈内的演员们,才会亲切地体验到时代与共业是极端无情的。第五圈--不共业圈。此姑以家庭为代表。无论是大家庭或小家庭,只要是属于此家庭之一分子,则必须承受此家庭之贫富荣枯之共业命运。譬如说,某人为一家之长,他若富贵显要,其家人亦跟着享乐或荣耀;他若作了极不名誉的事,其家人亦必蒙羞,心理上受沉重的打击;他若长年生病,则家人亦都要直接、间接的承受各种负担及义务。不同之家庭,其业力境遇亦皆不同,所以此处称之为不共业圈。其实所谓共或不共,乃是指界次以内或以外而言。在界次以内,如甲家庭之全体人员,则某种共同享有之业为其共业,但对在此界次以外的人来说就成为不共业了,因为其他之家庭未必能享有此业故。共业与不共业原无绝对之标准,而是以某一界次为标准而作决定的。 第六圈--极不共业圈。兹以夫妇之关系为例,夫妇间之许多关系,皆非别人所能相共或分享者,唯夫妇二人才能有此特殊关系。业力之与共范围至此已缩至极小,已经可以说是非常的不共了,所以称之为极不共业。相恋中之爱人,极亲密之师徒关系或朋友关系亦可以划属于此极不共业之范围。第七圈--最极不共业圈。这是最后的不共,或不共中不共,此即独存之自我。一个人生活在地球上必依空气、日光和水才能生存,在这一点上他是与一切生物相共的。他会符号和语言及具有超越之自觉性能力,在这一点上他又与一切人类相共。他是一个中国人,因此他分享一切中国人之权利和义务。他是公立中学的一位教师,因此他与同业者,分享及负担大家共同之待遇、责任及苦闷。他是一家之长,他与他的妻室儿女们共享若干欢乐、悲哀及烦恼。他像一个蜘蛛被一圈一圈的业力网所缠绕。这大的、小的、强的、弱的、纵深的和横断的各种业力圈,决定了他大部分的思想和行动。他的生命和生活,都是和其他的人息息相关、休戚与共的。但是在他自己心灵深处,他仍保持有一个最后的城堡,除了他自己以外,任何人皆不能进入,此即普遍所谓之纯粹自我。此纯粹自我之感受及意志是只有自己一个人所独有的,不与任何人相共的。他饥饿时,困倦时,愤怒时的感受,只有他自己能领略,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无人能共享;他的爱、恶、喜、嫉,取舍抉择之意志,亦只有自己知道。这个与一切不相共之自我堡垒,即是不共中之不共,或最极不共的一个例。佛教的业力观分类身业----由身体行为所做的业; 口业----由语言行为所做的业; 意业----念头;身、口之所造业都是随着念头而造是业,念善则造善业,念恶则造恶业。十恶业恶业有所谓十恶业,分别是三身恶业、四口恶业和三意恶业。身三恶业:是杀生、偷盗、淫欲,此三业皆是生死轮回的根本;四口恶业:是妄语、两舌、恶口、绮语,此四业不但是生死轮回之根本,而且是一切天灾人祸的根本;意三恶业:是贪嗔痴三毒,此三毒是无量无边之烦恼根源和三恶道的直接业源,是致人身体疾病的根本原因和水灾、火灾、风灾的直接原因,如水灾的业因是贪欲,火灾的业因是嗔恚,风灾的业因是愚痴。另有大恶业,就是“五逆”:杀父、杀母、杀阿罗汉、破和合僧、出佛身血。善业、恶业、无记业业又根据动机或道德意志分为:善业、恶业、无记业。善业有“有漏善”和“无漏善”。无记业则是不善不恶,但又分二种:“有覆无记”与“无覆无记”。不善不恶但能遮住本性的,叫“有覆无记”;分不出善恶,但不会遮盖本性的,则叫“无覆无记”。业力是一种力量业是行为,而任何行为都自然会产生一种力量,此力量又迫使人去作新的行为,此新行为又产生新力量……如此行为生力量,力量又生行为,辗转相生就形成一个循环式的业力推动圈。我们如果看“西部影片”,就能看见早期开发美国西部的一些情况,开发任何边疆之处女地时,首先必需要造公路或铁路。造铁路是一种行为,由此行为就会产生种种的新力量;例如更多的财力、人力、物力都会在铁路沿线之各据点接踵而来。这些新来的力量又必然地迫使人去作新的活动,因而又产生新的力量。又如我们先用某种行动来赚钱,有了钱就发生新的力量,购买力和活动力都不断增加,接着就有了新的要求,新的欲望,因而产生新的关系,衣食住行皆发生了改变,愈来愈趋于复杂。赚钱的目的原是要用钱替人服务,结果往往变成人替钱服务了。人发明机器,原是为了替人服务,作省力的工具,但今天却因为机器,费心烦神之事越来越多,人也几乎成为机器之奴隶了。由此看出,行为不但产生力量,而且会产生一种压迫人和约束人的力量,使人不得不接受由行为所产生之后果或约束力。再举一浅显之例:结婚是个行为(业),作了此行为之后,就要履行此行为所引起之种种义务及后果。因此凡做一事(或一业),必会产生一种力量,此力量一面驱使作者去继续作新的行为,一面会产生一种不可见之约束力。此即业力之基本含义。因此,行为大多不能产生自由,却能产生约束性的后果。俗话说:“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就是为了避免作某种业而反被束缚的意思。业力之“力”,虽然眼不易见,但却能感觉得到。我们如果站在闹市中的高楼上,向下面的马路上冷眼观察,看见那些熙攘往来的汽车和人群,那种匆忙紧张向前奔跑的样子,就会自然地感觉到,在人群的背后,有一股巨大不可思议的力量在驱使他们,不由自主地往前奔赶,这就是业力。如果我们自己也夹杂在马路上的人群中一齐向前奔走,则不太容易觉察到业力在驱策着我们。只有抽身局外时(如站于高楼上),才能深切的感到此业力。如果我们现在闭起眼睛,试想近代都市之各处百层大楼中,有千万个公司,千万所公事房,其中有千万人正忙碌着在讨论,在计划、争辩、阴谋、欺骗、争取、拟稿、打字、散发文件……等各种作业,我们亦会感觉到在他们背后,有一股驱使他们向前活动奔走的巨大业力。每人所做之业,皆产生一种力量,百千人之业就产生百千人之力量,万亿人之业力汇聚起来,就成为一股巨大无匹的力量,即所谓“共业”是也。所以个人之业力名为别业(个别的业力),群众的业力则名为共业(共同的业力)。共业是指许多众生所作之集体行为所产生汇聚之业力大流,它是推动人生、推动历史和推动宇宙流行之大力。业力即是驱使、创造和毁灭一切有情生命及其世界之原动力。然则此动力之因又是什么呢?佛家的回答是:“是由无明与‘行’之俱生欲力推动所致”。无明,梵文是avidya,是不知、愚痴的意思。 “行”是Sanskara,是一种冲动(impulse),一种必须要去行动的本能冲动。用现代的习语说,“无明与行”就是一种先天的盲目活动欲,或深藏于潜意识中的盲目冲动欲;此即佛法四圣谛中的集谛所明者。但为了易于了解起见,兹引用西哲叔本华氏对此问题之解释或更为清楚。他说推动世界之原动力,就是人类潜意识中俱生所藏之意欲。此根本意欲,主要的有两个:一是生存欲,一是活动欲,此意欲即是真正之自我。在《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一书中,叔本华说:“在意识之深处,我见到了那个真实的基层的真我……那是一个元始的,超越时空的和无有起因之活动力。此活动力所表现的是一种本能的欲望冲动、渴求,……此俱生之意欲就是真正的我。人之肉体只不过是此俱生欲之标帜而已。……此俱生意欲表示于盲目动力,即形成(无生命的)石头或金属;表现于意志活动,即形成人类之自觉的心意识活动。……在植物界中,我们也能看见此朦胧意识之冲动及挣扎。树林因为需要阳光,所以(不自觉的)拼命向上长;因为需要水份,所以死命的延伸至地层深处,……意欲导致各种生物之有序生长及指导其种种适宜之活动。意欲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就创造出各种适宜的器官以达成目的。例如,野兽因为要呑食及攫取动物,所以长出尖齿利爪和坚实之肌肉来,因为要用头来自卫,所以就长出角来。……所以说‘生存之意欲’乃生命现象之原动力。” 叔本华此处所说的意欲,似乎具有极大之“神秘智慧和能力”,因为它能巧妙的创造出生物之奇妙器官来。老鹰有一双特别锐利的眼睛和爪子,以为其求生之工具,刺猬浑身都是刺,乌龟长出硬壳来自卫;此皆潜意识之意欲使之如此生长,以达成生有之目的者。至于活动欲为众生本能之要求,则更属明显的事实;被捆绑的动物是苦不堪言的,牢狱的生活人皆视为畏途。凡此种种皆人类强烈的需要满足其种种活动欲之明证。此先天的意欲又大都是无意识或朦胧意识的。意即此根深蒂固之原始冲动,皆是在一种混沌和不太明觉之意识状态下活动的。明觉之思惟意识是后天的,此生命推动力之意欲则是先天的、原始的,所以亦是深藏于无意识或潜意识中的。  总之,业力之起因,乃是众生心中潜意识中之本能的生存欲及活动欲,由此俱生盲目的意欲之鼓励而形成的。业力用最简单的话说就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辰未到”。用农作收成的话说,业力可解释成:假使你播下好的种子,你将会有好的收成,假使你播下坏的种子,你将得到不好的收获。用科学的话说:业力是因果律,每一个原因就有一种结果。另外也可称为道德因果律,道德因果律应在道德领域中,正如物理领域里的运动律一样。法句经中业的解释是,心是善、恶业的主导者,假使你的语言和行为基于善或恶的发心,则愉快或痛苦(不愉快)将跟随你,如同牛车跟随牛蹄,如影随形般永不离开。业力就是一种行动,生命体中有一种动力,名叫本能倾向或意识等等,这种固有的习性推动每一种意识,包括推动心理和生理,这一动起来即成行为,这种行为的重复就是习惯,此习惯变成他的个性,在佛教中,这种过程称它为业力。就“业”的终极意义来说,它是有善有恶的,可以是心智活动,也可以是意志作用。佛说:“业是意志力”。如此说来,业是一种过程而不是以一种实体,它也是一种行为、能力和力量了。有人解释这种力量为“行为影响力”,这是我们自作自受。人所经验到的苦乐都是他自己的身、口、意活动的结果。成功、失败、愉快、忧愁,都是由我们身、口、意的造作而来。业力思想之渊源业力思想之渊源,究竟始自何时,尚无定论,但业力思想非始自佛教,则是明确之事实。在雅利安人入侵印度以前,印度之土著达尔哇丁族之原始宗教,原可能已有业力、瑜伽及解脱等思想。近贤金姆及巴香皆主此说。今天印度宗教之各派中,与原始土著之宗教最接近者,历史最悠久者,当推耆那教。早期佛典中,佛教与耆那教徒之交往和论道之事迹颇多,耆那教之教义与原始佛教亦有若干相同之处。业力思想则二者同异互见。其不同点此处有提出讨论之必要。依佛教之观点,善恶业之构成,必须通过心理之动机或意乐才能成立。心中若不先存善恶之动机,则不能构成所谓善业或恶业。业力所造成之因果循环,亦不是完全机械的。耆那教中之尼健陀派,认为彻底消灭痛苦,必须彻底消灭业力;而业力之构成,又完全是一种机械性的如是因生如是果的必然现象。你作了何种业,就必须受何种报,不管作者之动机是善、是恶或无意的,都必需受其作业之果报。例如说,人如果无心去杀生,而误杀了生命,亦必需受种种杀业之报。佛教则认为,若无瞋恨及谋杀之动机,无意之误杀,并不能构成一完全之杀业。耆那教这种百分之百的业力机械论,自然就会产生如下的主张:“人之一切经验和遭遇,无论是痛苦的,或快乐的,皆为往昔业力所带来的果报,因此,如果以种种苦行来折磨自己,则能补偿对昔日业力之所欠,而能消灭往业。同时能不再继续去作新的业,则亦不会受未来之果报,这样以苦行去抵销而毁灭往业,以无为去制止未来之业缠,则能彻底消灭一切业力,及由业力所导致之苦痛……。”耆那教的这种非故意杀亦必遭受杀报的见解,为佛典所破斥。佛教之业力观则与此种“完全机械化式的”耆那教业力观,完全两样。佛教重个人之伦理心理,以动机之善恶来决定业力之构成,不拘泥于外表之作业行为,因此对业力观起了一个崭新的革命。佛教之业力观,已不再把表面的行为作为衡量善恶之准绳,而是要教化人们由内心去向上。觉音尊者评论佛教与耆那教对业力看法不同时说道: “佛教徒们像是狮子一样,当猎者射击他们的时候,他们就会奋勇的向猎人猛扑,他们努力去止息苦恼,同时知道消灭苦恼的方法是消灭造成苦恼的根因,〔而不是去消灭根因以外的东西〕。外道(耆那教)们却像狗一样,当狗被棍击的时候,他们不老咬打狗的人,却去咬棍子!他们说,消除苦恼的方法,是用种种折磨自己的苦行。这是在果报上纠缠,而不是直接去对治造成果报的因……”。由上所论,我们知道佛教业力论的同类相应原则,并不是机械式的和定命式的;这样才能建立自由意志之业力观和伦理性之业力观。综观上述各点,可清楚的看出,佛家之业力论是一个极复杂、极广博和牵涉极广之宗教思想。兹为业力论作一简单之摘要如下:(一)从宇宙论的观点来说,业力代表一种巨大无匹之力量,能够创造、推动和毁灭个人,乃至整个宇宙。(二)从道德哲学的观点来说,业力是一个无差错、无谬误之自然道德规律,它能支配和执行道德行为上之因果报应。(三)从形而上学的观点上来说,业力运行之道,乃遵循同类相应之基本原则,但终非人类之理智所能忖测,它是宇宙之一大神秘。佛教中的详细解释(一)佛教传统相信“一因常生多果”;例如,某甲于酒后杀人,此为一业力之因。酒醒后某甲即觉其良心不安,不但无故断送了一人之性命,而且被杀者之妻眷儿女将孤苦无依。此极度之良心痛苦,是杀人业因之第一个结果。不久事发某甲被捕,定谳入狱,这是第二个结果。因此某甲之事业及前途皆一笔勾销,家庭亦为之破碎等……是第三个结果。除了这一串连锁反应以外,此杀业还会使某甲来世受被杀者的报复和多病及短命之报,这在佛学上称之为异熟果。现代人阅读佛经,在看到“因果报应”时,可能会感觉其有过分夸张之嫌。例如,某经中说,于往劫时,有一人,在佛陀经过路街时,曾用几粒米投洒佛身作为供养及敬意的表示。经过若干劫之后,此人即因供养此数粒米之功德,感得转轮圣王之报,为世界之主,其国土、城堡、妻眷、珠宝、车乘……不计其数云云。又如佛经中常说,作恶业之报应亦大得不可思议。《贤愚经》中有一个故事说,从前有一婆罗门,因其母之教唆,侮辱比丘以百兽之名咒骂之。以此恶因,多生多世,竟感得一个鱼身,且有百兽之头,苦不堪言。教唆此婆罗门之母,亦堕入无间地狱中云云。这样的故事,在佛经中极为众多,现代人对佛教的这类说法,通常认为这不过是佛教劝人行善的教化之言,把善恶果报特别加以夸张得极大,则能使人止恶向善,全属宗教的实效主义,并不一定代表真理就是这样的。西藏有个民间故事说,从前有一个老太婆去参加一个法会,听大喇嘛讲业力的故事。讲完之后,老太婆趋前对大喇嘛说:“说到因果报应,若按照佛经所说的善业果报之大,非但你这位大喇嘛可以成佛,就是连我这个平凡的老太婆也可以成佛。说到恶业果报之大,不但我这个老太婆会堕地狱,连你这位大喇嘛也会堕地狱!”这是一个极了不起的故事,是西藏佛国平民心中,由人本主义之直觉所引起的衷心共鸣。这一段话,虽令人发生无限之同情,但就业力论之中心思想而论,则不必轻易予以同意。因为在业力现象中,果量确是常常大于因量若干倍的。如前面所举的杀人之例即是。佛经中对“小因生大果”亦确有其哲学根据,此点容后再谈。再从宗教学的眼光来看,则这一类的话,除了能够影响宗教行为,发挥实效主义之目的外,还有其更深的象征意义存在。佛经中讲业力故事时,常有人和兽类及异类之兽,说话交谈之记载。在《杂宝藏经》中,白香象养育父母之故事中,并肯定“上古畜生,皆能人语”。这一类的故事,今天看来,除具有象征意义及教化作用外,实难承认其为不折不扣的事实。《杂譬喻经》之命名为“譬喻”,亦是说明经文具有象征之意义。话虽如此,佛经中所说的“小因能生大果”之记载,就业力哲学之观点而论,则是确定不移之真理。业力思想是“同类相应论”,而不是“同量相应论”。就业力因果的现象来说,果的量确是常常比因的量来得大的。佛教徒常以自然界的现象来说明此理。例如,一粒麦子所结的麦粒果实,何止十百?曾记得一本杂志上说,今天纽约市之中心,价值万亿的曼哈顿岛,据说两百年前是从一个红印第安人手中,以两块美元买来的。今天曼哈顿岛的价值和当年两块钱的售价相比,显然不成比例。  但有人说,如果在两百年前,把两块钱存入银行,以复利计算,两百年下来也能成为一个极为可观的天文数字了。果量大于因量的事实,在生物界中亦极为普遍,如细胞的不断分裂,成长而形成各种个体:一个精虫与卵子结合,分裂成二,又分裂成四,如斯不断分裂形成人体,合有万亿细胞。如果一个细胞的因,能够结成亿万细胞的果,则果量大于因量的事实,可能本来就是宇宙的一种常理了。所以我们读佛经时,除应明白佛学阐述的目的和象征意义之外,还要了解其象征意义后面的哲学基础,不可因为看其表面奇特,而武断的称其为怪诞不经之说。(二)业力虽一因可生多果,但不能生无限果。一粒精虫细胞可以分裂成长为人体,含有万亿个各种不同的细胞,但此一精虫之因,至完成一人体时,其果实就算全部完成。此人以后再生之子女,就应该从另一重因果关系算起。因此,此原始之一粒精虫,对以后繁衍之子女,只有间接之关系,而无直接之关系。所以说,一因可生多果但不能生无限果。换言之,有限的因不能生无限的果,否则就和“同类相应”的原则相抵触了。有限因不能生无限果的意义是,众生的恶业不管多么大,亦不至召来无限的苦果,所以佛家不承认有永恒的地狱。即使那最长最可怕的无间地狱,亦不是永恒的。同理,有漏的善业不管多么大,也不能使人生入永恒的天堂。因此,其他宗教所说的天堂永生,在佛教看来是不符合逻辑的。所以佛学的三界宇宙观中虽然承认天道(天堂)的存在,但是佛学认为天堂并不是永恒的。佛家中除“常寂光土”或报身佛之净土外,其他化身佛之净土亦非永恒的。因为前者是无限因所生之无限果,而后者则仍是各有限因果的范围。基督教之天堂或神之天国,究竟是一种处所或是一种境界,说法不一。若是一种处所,具有无限生命之天国,于道理上,也可能说得通。因为承认神是无限的,则有限之人仰仗无限的神的恩宠,也可能使有限达成无限,进入永恒之天国。但佛教则因为对于同类相应原则之看法颇为严格;所以只承认,唯无限之因始能产生无限的果。所以说,那相对的,有执着的和有能所的善业,无论如何伟大,亦只能算是有漏之善业,不能导致解脱。唯有那超越能所、相对及我执之善业,才能算属于无限之范围,才能产生无限或永恒之解脱果报。在思想之渊源上,佛教重自力,可能与业力之同类相应思想,有密切之关联。在早期和上座部佛教中,用的是狭义解释,把业力的因果现象加以区别,认为一种果必由多种因而成,业力不过是因的一种。此后佛教则广泛使用广义的解释,把造作之体、造作之用、造作之因、造作之果都叫做业,那持其体、显其用、种其因、产其果的力用就是力。因此“业”字便是指宇宙间一切因果现象中的一切事物,“力”字便是宇宙间一切事物的一切因果现象。“业力”二字,便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和一切因果现象而言。因为业的涵义很多,用这个名词的地方,要分别解释。如有时指业的基本,就应当作基本上的“身口意”三业解释,有时指业的行相,就应当作行相上的“善恶无记”等解释,有时指业的体量,就应当作体量上的“共业不共业”等解释,有时指业的时期,就应当作时期上的“定不定”业等解释。从基本上来说,人的造作是通过人的身体、语言、意识的一切活动来体现的,所以人的“身口意”三业的活动都叫做业,通俗举例来说:一、业力是一种力量。人的“身口意”三业活动造成行为,而任何行为都会自然产生一种力量,此力量又迫使人去作新的行为,此新的行为又产生新的力量……如此行为产生力量,力量又产生行为,辗转相生而形成螺旋式的业力圈。行为不但产生力量,而且会产生一种压迫人和约束人的力量,使人不得不接受由行为所产生的后果或约束力。每人所做的业,皆产生一种力量,百千万人之业就产生百千万人之力量;万亿人心聚起来就成为一股巨大无边的力量,就是“共业”,个人所作之业,名为“别业”。共业是指许多众生所作的集体行为所产生所汇集的业力大流,比如现在的全球气候变暖,这就是典型的众生共业。二、业力意味着命运的必然性。人依赖社会和自然的条件而存在,受自然和社会条件的约束,不能自由自在,从这方面说,人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但人又可以改造和造作自然和社会条件,掌握规律,发展自己,从这方面说,人又可以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合着这两方面来说,支配人们命运的必然性规律就是业力。所以业力不是宿命论,不是命定论,因为业由人造,自己造成的东西或局面既有其约束性,也有可变性。在人文和生命现象中,有定和不定即“定业”和“不定业”两种因素存在。三、业力是一种关系。人与自然和社会形成各自不同的关系圈。如人为生物之一种,需阳光及水,这个生物圈是极共荣圈。人有运用语言使用工具能力,与其他生物不共,这人类共业圈是大共业圈。人受自己所属国家、民族约束限制,各国各民族之间情况不一,这是国家民族的共业圈,如机关、学校社团不同而又形成各别共业圈。家庭形成家庭共业圈,如夫妇关系则形成极不共业圈。单独个人世界,独有自我,是最极不共业圈。以上几层圈,一圈比一圈大,一圈比一圈复杂,最小的圈,一般来说,譬如个人,较易改变,圈越大,改变就越难。人的意识即主观能动性是可转变环境和业力的,人是有意志自由的。但人受着许多圈圈条件约束,又是有很大局限性的。四、业力是道德的公正自然法律。业力遵守同类相应原则,如是因生如是果,若是这样,就必会这样。自然界,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道德界,善因善报,恶因恶报。玩火者自焚,多行不义必自毙。有同类不相应事实,大多数因为一是时机当未成熟,二是条件尚未具备,但同类相应原则不会改变,这个原则便是业力。诸恶莫作& 众善奉行& 自净其意&& 是诸佛教
本圈最新话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很多人玩的网页游戏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