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你是宏观经济决策者,请找出你所在省份简称及省会城市的经济发展瓶颈?并找出找出自己的解决办?比如说新疆

宁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时间:日&&
字体显示:
阅读:{{ pvCount }} 次
宁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日市三届人大六次会议批准)
“十三五”时期,是实现我们党确定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战决胜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期,是全面依法治国和全面从严治党的关键期。正确判断与准确把握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常态、新机遇,科学编制和有效实施《宁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对于我市深入实施环三都澳区域发展规划、加快建设“六新大宁德”,实现科学发展跨越赶超,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本规划《纲要》以市委三届十七次全会精神和《中共宁德市委关于制定宁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为依据,重点阐明政府的战略意图,明确政府的工作重点,是今后五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引领全市人民共同奋斗的行动纲领。
开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征程
“十二五”时期,全市上下主动作为、真抓实干,有效应对经济下行压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顺利实现越位赶超目标。“十三五”期间是宁德深入实施环三都澳区域发展规划,加快建设“六新大宁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机遇期,应着力调结构、转方式、促创新,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迈出更大步伐。
& 发展基础
过去的五年,全市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建设取得显著进展,宁德加快发展的条件更加成熟。
1.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经济保持快速增长,地区生产总值突破千亿元、公共财政总收入和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先后突破百亿元,主要经济指标提速晋位。2015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1487.65亿元,是2010年的近2倍;公共财政总收入147.4亿元、地方公共财政收入104.39亿元,分别是2010年的2.3倍、2.6倍;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4481.39亿元,是“十一五”的3.5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65.45亿元,是2010年的2倍,区域经济竞争力进一步增强。
2.产业集聚初见成效。冶金新材料、新能源、电机电器等支柱产业加速形成,鼎信系列、宁德新能源等一批百亿企业迅速崛起;千亩设施农业、山地农业综合开发等现代农业加快发展;港口物流、旅游成为服务业发展新亮点。2015年,全市工业化率达到4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717.85亿元、总产值3000.12亿元,均是2010年的2.3倍;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52.77亿元,是2010年的1.3倍;服务业增加值474.79亿元,是2010年的1.5倍;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7∶51.1∶31.9,产业整体竞争力进一步提升。
3.基础设施明显完善。能源、交通、市政、农业、通信基础设施加快建设,电力装机总容量净增350万千瓦,在全省率先跨入“核电时代”;新建变电容量620.5万千伏安、110千伏以上输电线路1013公里;新增高速公路通车里程241公里,实现“县县通高速”,新增铁路通车里程19.6公里、普通公路通车里程1075公里、港口吞吐能力732万吨;新建城市主干道190公里,完成海堤强化加固64.4公里、水库除险加固186个,新增围垦面积6300亩;实现建制村“村村通宽带”。
4.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中心城市“港、业、城”加速融合,东侨经济技术开发区获批升格为国家级开发区,中心城市拓展到34平方公里,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县域经济培育壮大,福鼎市、福安市、柘荣县、古田县、寿宁县先后被评为省级县域经济发展“十佳”县(市),29个小城镇综合改革建设试点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初见成效。2015年,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分别达到53.9%、34.3%。
5.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各类教育加快发展,“双高普九”提前实现,宁德师范学院顺利获得学士学位授权。卫生事业稳步发展,“海云工程”覆盖大部分农村人口,千人医疗机构床位数和医生数分别达4.63张和1.81人。文化旅游事业加快发展,宁德世界地质公园申报成功,新建市图书馆等一批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广电“村村通”提前实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逐步完善。成功获得第十六届省运会举办权,竞技体育水平持续提升,全民健身氛围不断增强。
6.人民生活持续改善。城乡居民收入和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029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391元,分别是2010年的1.7倍、1.9倍。完成造福工程搬迁2万人,全市贫困低收入人口从2010年的20.3万减少到11.5万。就业规模持续扩大,五年累计新增城镇就业14.66万人。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健全,新建城镇保障性住房4.17万套,城乡基本医疗、养老保险制度实施全覆盖。
7.生态环境保持优良。主体功能区战略和生态市建设加快推进,新创建国家级生态县1个、省级生态县(市、区)8个,省级以上生态乡镇107个。环境空气质量保持优良,重点流域水功能达标率为100%。主要污染物排放控制在省定目标内。全市耕地保有量219万亩,森林蓄积量4371.65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为66.99%,资源环境承载力不断增强。
8.改革开放有序推进。申请创建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试验区获得省里批复,争取国家层面支持取得重大突破。政府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继续深化,除法律法规和上级明令不得下放事项外,市级基本不再直接履行行政审批职能。全市基本完成农村土地确权颁证任务。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深入开展,组建市医院、闽东医院为龙头的医疗集团。广生堂药业成功上市,闽东电机、白水农夫、古甜食品、白茶股份在“新三板”成功挂牌。对外经贸水平迈上新台阶,出口总值242.49亿元,是2010年的4倍;实际利用外资2.1亿美元,是2010年的3倍。
专栏1:“十二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
指 标 名 称
2010年实际完成
2015年实际完成
增长或提高(%)
地区生产总值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
公共财政总收入
地方公共财政收入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外贸出口总额
实际利用外资(验资口径)
三次产业增加值比重
18.5:42.9:38.6
17:51.1:31.9
R&D经费支出投入占GDP比重
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年末总人口
城镇登记失业率
新增城镇就业人数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财政教育经费支出占财政一般预算支出比重
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
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
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
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
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
城镇保障性住房建设
完成省下达任务
千人医疗机构床位数
千人医生数
耕地保有量
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
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
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
控制在省下达的基数内
单位GDP能源消耗降低
主要污染物排放减少
控制在省下达的基数内
森林蓄积量
森林覆盖率
未来五年,既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面临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严峻挑战,是宁德适应新常态、加速新融合、实现新跨越的关键阶段。
1.发展机遇
——政策叠加凸显新优势。国家支持福建进一步加快经济社会发展,陆续出台建设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设立自由贸易试验区等区域发展政策,尤其是国家支持宁德建设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试验区,有利于宁德进一步拓展政策机遇,融入全省发展大局,发挥更大作为,打造海西东北翼新增长极。
——创新驱动增添新动力。创新驱动、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引发影响深远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变革,形成新的生产方式和商业模式,有利于宁德借助新技术、新理念,在高起点上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更加深入地参与国际国内分工,承接发展新兴产业,构建现代新型产业体系。
——改革开放激发新活力。发展体制机制瓶颈制约加快破除,市场活力进一步释放,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海丝”核心建设孕育更多开放合作机遇,有利于我市进一步发挥比较优势,积极“走出去、引起来”,拓展与“海丝”国家、地区对接合作,打造互联互通、互利共赢的新格局。
——发展基础蕴蓄新潜力。随着环三都澳区域发展战略深入实施,“六新大宁德”加快建设,我市产业集聚效应初显、资源和生态优势更加明显。尤其是现代交通网络体系的加快构建,有利于宁德依托深水大港开发,沿交通主干线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实现科学发展、后发赶超。
2.面临挑战
——宏观环境仍然趋紧。世界经济进入金融危机后的曲折复苏阶段,新的贸易规则和标准开始涌现,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国际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外部环境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明显增加。
——三期叠加仍然严峻。资源环境约束趋紧,产能过剩问题突出,增速换挡、结构优化、动力转换成为新常态,以往经济高增长掩盖的突出问题将在新常态下逐步显现。
——赶超任务仍然艰巨。随着全省迎来新一轮竞相发展热潮,我市经济总量小、创新能力弱,面临的要素保障、金融风险、民生保障等瓶颈制约和短板问题更加突出,竞争压力进一步增大。
总体而言,这是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总体上有利于加快发展的环境,宁德进入一个“转型创新、跨越发展”的新阶段。我们既要坚定信心,又要保持清醒认识,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强烈的忧患意识和敏锐的时代眼光,认清形势、把握机遇,趋利避害、顺势而为,全力加快区域开放开发,持续释放改革红利,创造更多看得见、摸得着的民生实惠,实现更加高质量、高效益的经济发展。
全面落实新一轮加快发展的战略部署,积极抢抓发展机遇,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着力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推动跨越发展,努力开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协调发展的新局面。
1.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省委九届十五次全会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及对福建对宁德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坚持“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五大发展理念,以跨越赶超为主题,以转型升级为主线,深入实施环三都澳区域发展规划,加快建设“六新大宁德”,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基本原则
——坚持在加快发展中提升质量效益。既要增强追赶意识,抢占新一轮发展制高点。又要树立补齐短板意识,努力优化结构、提升质量,不断增强区域经济竞争力。
——坚持在改革开放中增强发展活力。扎实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创新体制机制,更好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持续激发发展活力。
——坚持在区域统筹中加快临港突破。实现环三都澳等重点区域率先突破,促进沿海带动山区、城市支持农村、工业反哺农业,推动全市共同发展。
——坚持在转型升级中推动绿色发展。坚持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强化生态文明激励约束机制,以转型升级推动低碳集约发展,不断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坚持在共建共享中增进民生福祉。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普惠化,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动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让全体人民有更多获得感。
今后五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要求的基础上,努力实现以下新的目标要求。
——综合实力加快提升。“十三五”时期,全市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020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以上。主要指标更加均衡匹配,发展的协调性进一步提高。产业转型升级深入推进,产业结构更加优化,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服务业比重进一步提高,互联网与三次产业加快融合发展,重点特色产业竞争力显著提升,着力构建高质高效的新产业。
——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发展空间格局进一步优化,宁德中心城区产业集聚效应增强,城市功能进一步提升。沿海县城镇建设品位提高,产城融合初见成效,山区县“大城关”战略加快实施,人口集聚效应增强。“小城市”培育试点取得明显成效,一批特色小城镇和美丽乡村建设有序推进,着力构建宜业宜居的新城镇。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左右,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3%左右。
——改革开放步伐加快。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三都澳开放开发、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等事关长远的重大事项取得全面突破。服务型政府建设成效显著,政府公信力和行政效率显著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全面提高,若干领域走在全省改革开放前列。
——创新活力明显增强。基本形成有利于创新驱动发展的体制机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格局基本形成,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高。加快形成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的社会创新体系,全面带动理论、制度、文化创新。
——社会民生加速改善。保持居民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现行标准下贫困人口全部稳定脱贫。各项社会事业加快发展,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显著提升。法治宁德建设全面推进,公众文明素养显著提高,人民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障,着力构建幸福和谐的新民生。
——生态环境持续优化。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非化石能源消耗比重、二氧化碳排放、主要污染物排放均控制在省下达目标内,单位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持续下降,森林覆盖率和蓄积量保持较高水平,县(市、区)城区空气质量、主要流域水质均保持优良,着力打造优质优美的新环境。
专栏二:宁德市“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方案
2015年预计
2020年目标
年均增长&&&& [累计]
地区生产总值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
公共财政总收入
地方公共财政收入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外贸出口额
实际利用外资
全员劳动生产率
服务业增加值比重
户籍人口城镇化率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
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强度
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
科技进步贡献率
互联网普及率
固定宽带家庭普及率
移动宽带普及率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
财政教育支出占财政一般预算支出比重
城镇新增就业人数
农村贫困人口脱贫
人均预期寿命
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
城镇棚户区住房改造
耕地保有量
不低于省下达指标
新增建设用地规模
控制在省下达指标内
万元GDP用水量
单位GDP能源消耗降低
控制在省下达指标内
非化石能源占一次性能源消费比重
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
控制在省下达指标内
森林覆盖率
森林蓄积量
市县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
市县城区细颗粒物(PM2.5)浓度
微克/立方米
好于III类水体比例
劣Ⅴ类水体比例
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
化学需氧量
控制在省下达指标内
注:[]为五年累计数。
增强科学发展新动力
主动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以创新驱动和需求拉动为抓手,加快发展动力转换,促进结构性转型升级、质效型快速增长。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统筹发挥好消费的基础作用、投资的关键作用、出口的促进作用,加快形成经济增长新机制。
1、增强创新驱动。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增强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驱动力。
——促进大众创业。有效整合创业资源,建设“四个一批”众创空间,积极发展众包、众扶、众筹等新模式,构建多层次创业服务平台,营造良好创业环境,培育浓厚创业文化,激发全民创业活力。促进科研人员创业,推动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科技人员在职或离岗创业,国有企事业单位科研人员离岗创业;促进大学生创业,依托宁德师范学院和宁德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设立公益性大学生创业基地,推动普通高校在校大学生自主创业,大学生返乡创业;促进境外人才来宁创业,着力引进海内外“高、精、尖”技术领军人物和科研团队,引进推动台湾青年大学生、科技创新人才、台湾资深创业导师及专业服务机构来宁创业。深入实施农村青年创业富民行动、宁德籍在外工程技术人才回归创业工程,大力推动基层创业人员依托电子商务第三方交易平台创业。加快培育一批创业大本营、创业示范基地和科技型小微企业,落实创业培训、精简审批、创业贷款、社会保障等创业支持政策,加快形成大众创业的良好局面。
——促进万众创新。推动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再上新水平,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积极推进创新载体建设,打造一批极具竞争力和区域特色的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高科技园区,建设一批为小微创新企业成长和个人创业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综合服务的新型平台。推动一批国内外著名大学、研发机构、大型企业来宁新设研发分支机构。鼓励一批企业与院校、政府共建或自建适应产业发展需要的研发机构。着力完善创新驱动机制,加快打造有利于万众创新的市场环境、产权制度、投融资体制、分配制度、人才机制,促进创新资源高效配置和综合集成,强化科技同经济对接、创新成果同产业对接、创新项目同现实生产力对接、研发人员创新劳动同其利益收入对接,基本形成适应创新驱动发展要求的制度环境。
2、释放有效需求。进一步开放投资领域,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益;发挥新消费的引领作用,稳步扩大消费需求;提升外向型经济,拓展新兴出口市场,推动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协同发力。
——发挥投资对增长的关键作用。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优化投资结构,着力补齐短板,扩大有效投资,突出投向扩量增效的临港产业链关键节点、拓展腹地的立体交通、新型城镇化“一融双新”工程、关系民生的公共产品公共服务供给项目。深化实施项目带动,加强重大项目策划储备,完善行动计划重大项目推进机制。创新融资方式,发挥财政资金撬动功能,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带动更多社会资本参与投资。
——发挥消费对增长的基础作用。着力提升消费能力,培育新的消费热点,优化消费环境。重点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创业政策,千方百计促进就业,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增加中低收入居民收入。主动适应人口结构、产业结构变化,培育和释放农业转移人口等新兴群体消费潜力,吸引周边区域旅游、健康养老、休闲娱乐等消费,拓展家政、教育、信息、消费金融等新兴消费业态。鼓励合理房地产消费,抓好保障性住房建设,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持续推进城市核心商圈建设,加强市场流通体系和城乡配送网络建设,加快发展特色产品电商、农村电商,促进电子商务线上线下协同发展。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和整治,建立健全社会诚信体系,切实维护消费者权益。
——发挥出口对增长的促进作用。着力提升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建立健全贸易促进服务体系,创新外贸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通过科技创新、政策引领,推进对外贸易结构优化,加快转型升级。加强电机电器、农水产品等出口优势行业的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建设,提高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比重。推进贸易市场多元化,支持企业参加境内外重要展会,开展宁德品牌贸易促进活动,深度挖掘欧美日及东盟等传统市场,大力拓展中南美、非洲、中东等新兴市场。加快公用型保税物流中心建设,服务我市进出口贸易发展。推广出口信用保险统保,进一步扩大出口信用保险覆盖面。建立和完善跨境电子商务服务功能,推动跨境电子商务发展。
◆“四个一批”众创空间:即加快培育一批创业示范基地、创建一批创业大本营、改造一批创客天地、提升一批传统孵化器,到2020年前建成**家以上众创空间,不断满足大众创业创新需求。
◆“一融双新”工程:指农民工融入城镇、新生中小城市培育、新型城市建设。&
第二节 实施创新驱动五大工程
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着力实施创新引领、主体培育、创新平台、创新人才、创新环境“五大创新工程”,持续激发创新活力。
——创新引领带动工程。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引领产业、制度、品牌、组织、管理等全面创新,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和创造潜能。加快突破制约后发地区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和共性技术,加快实施农业技术攻关和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加快引进领先适用的产业技术和管理模式,促进创新成果资本化、产业化。加快行政管理、公共教育、医疗卫生、食品安全、防灾减灾、生态环保等民生领域的技术和管理创新应用,推动科技创新与管理创新良性互动,强化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带动作用。
——创新主体培育工程。围绕冶金新材料、电机电器、新能源等产业链布局创新链,构建以产业龙头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健全以市场决定研究项目和扶持力度的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不断增加普惠性创新投入政策支持比重,引导企业有计划、持续地增加研发投入。加强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加大商标品牌培育力度,支持企业与国内外行业佼楚开展前沿技术、标准、装备、商标品牌等深度合作。
——创新平台建设工程。充分利用老厂房、旧仓库、存量商务楼宇以及传统文化街区等资源改造成为新型众创空间,设立一批劳模、技能大师工作室、农村创新驿站等创客天地。规划建设一批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平台,并逐步形成创新网络。鼓励高校院所与各类投资主体共同参与,建设一批协同创新组织。主动对接6.18虚拟研究院、海峡技术转移中心,促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
——创新人才集聚工程。围绕我市重点产业人才和技术需求,引进一批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强化高等教育的适应性和创新性,打造一支规模匹配、分布合理的科技人才队伍。吸引各类国际人才、港澳台青年人才、宁德籍在外人才来宁创业就业,加快高层次创新人才集聚。建立科研能力和创新成果等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标准,实施“企业用工调剂计划”,鼓励企业建立技能人才薪酬挂钩分配制度,推行股权期权激励、特岗特薪、政府奖励等人才机制,加快市级人才公寓建设。加快构建统一、开放、有序的人力资源市场,提高人才管理和服务水平。
——创新环境优化工程。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支持天使投资、创业投资发展,通过市场机制带动社会资金和金融资本参与创新活动,完善科技创业投资链。加强创新项目用地、用林、用海等要素保障,支持创新与生产、需求对接,加快转化。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保护和激励知识产权创造与运用。优化科技开放合作环境,鼓励重大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实施,加强与省内外发达地区的科技合作,促进创新资源跨区域对接互动。
◆众创空间:顺应创新2.0时代用户创新、大众创新、开放创新趋势,把握互联网环境下创,,,新创业特点和需求,通过市场化机制、专业化服务和资本化途径构建的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新型创业服务平台的统称。&&
第三节 实施投资拉动八大工程
围绕优化投资结构,着力补齐短板,扩大有效投资,大力实施交通运输、清洁能源、产业提升、城镇建设、信息网络、生态环保、健康养老、防灾减灾“八大投资工程”,持续增强投资效应。
——交通运输投资工程。围绕构建高效的铁路网、便捷的公路网、发达的港口运输网络,全方位打造综合交通、智慧交通、绿色交通和平安交通等“四个交通”,统筹协调各种运输方式发展,构建以“客”为主的便捷舒适的公众出行服务体系和以“货”为主的经济高效的现代交通物流服务体系,力争完成投资700亿元。
——清洁能源投资工程。围绕显著增强能源供应保障能力,着力推进核电、风电、水电、生物质能发电、海洋能和太阳能利用、输变电网及天然气储运等重大能源项目实施,力争完成投资1000亿元。
——产业提升投资工程。围绕“抓龙头、铸链条、建集群”,培育竞争力强的传统优势产业,引进关联度大的临港重化产业,壮大特色明显的现代服务业,突出扩量增效的临港产业链关键节点,抓好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实施,力争完成投资1000亿元。
——城镇建设投资工程。围绕加速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着力推进城市新区拓展、旧城区改造、小城镇“一融双新”工程、房地产开发等重点项目实施,力争完成投资1000亿元。
——信息网络投资工程。坚持把发展互联网经济作为实施创新驱动和打造经济升级版的重要支撑,打造区域资源配置相适应的信息枢纽,抓好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力争完成投资500亿元。
——生态环保投资工程。围绕明显改善城乡环境质量,抓好城镇污水处理厂和城乡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持续推进重点流域、大气污染防治和区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加强城乡生态环境建设,力争完成投资500亿元。
——民生保障投资工程。始终将改善民生作为投资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推进教育卫生文化设施、健康养老、社会保障工程等关系民生的公共产品公共服务供给项目实施,力争完成投资500亿元。
——防灾减灾投资工程。围绕构建平安宁德,加强防洪防潮、蓄水引水、防火防震、地质灾害、避风渔港、沿海防护、生态保障、食品安全等防灾减灾工程实施,力争完成投资500亿元。
全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把握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带来的全球产业链融合以及国内重化产业向沿海优化布局的历史机遇,主动对接“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持续抓龙头、铸链条、建集群,加快构建集聚度高、竞争力强、资源环境友好的现代产业体系。
大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深入落实“中国制造2025”,引导制造业朝着分工细化、协作紧密方向发展,努力促进信息技术向市场营销、工业设计、生产工艺等环节渗透,推动生产方式向集约、智能、精细转变。“十三五”期间,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以上。
一、集聚发展重点特色产业
以提质增效为中心,主动对接国家、省制造业发展战略,加快推动“两化”深度融合,发展智能制造、服务型制造,提高协作配套水平,着力打造不锈钢、铜(铝)合金、中小电机电器、新能源、船舶修造、绿色食品、生态合成革、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等八大特色产业基地。到“十三五”末,培育4个以上超千亿产业集群和10个以上百亿企业。
——冶金。以清洁生产、环保提标为方向,提高冶金生产过程自动化和信息化水平,做大做强青拓集团、福建联德等龙头企业集团,延伸带动下游产业发展。着力打造中国富有竞争力的不锈钢生产加工基地,重点建设宁德漳湾、福安湾坞两大临港生产加工区,延伸带动古田杉洋-大甲、霞浦溪南-牙城及周边精深加工区域发展,重点发展不锈钢下游运输设备、建筑装饰、五金制品、家电器件、汽车配件等精深加工项目;着力打造东南沿海重要的铜(铝)合金生产基地,重点加快漳湾冶金产业园年产40万吨铜冶炼项目实施,延伸铜制品精深加工和伴生硫酸深加工产业链,积极争取布局铝工业一体化项目,配套发展大宗物流仓储贸易。同时,进一步提升三祥新材、宁德星宇科技等传统冶金行业科技含量,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重点发展稀土永磁材料、蓝宝石晶体材料、新型研磨材料、高性能工业新材料等。逐步把冶金产业打造成为5000亿元产值规模的主导产业。
——电机电器。以节能高效、智能化、品牌化为方向,以亚南电机、安波电器、闽东电机等为依托,做强龙头、补齐短板、完善集群,在整合提升中不断增强产业竞争力。着力打造我国重要的中小电机生产基地,重点发展步进电机、伺服电机、直线电机、稀土永磁电机及控制系统,开发智能型发电机组、中频数码发电机、无刷发电机、永磁变频发电机组等机电一体化发电机组及发电控制器等产品,同步延伸发展上下游产业,提高电机电器对“数控一代”、“智能装备”的配套能力。促进电机产业与地方产业融合发展,推动新能源汽车、电动摩托车配套电机等重要零部件的研发和产业化生产,发展多缸摩托车发动机的化油器、环保型化油器及电喷、电控化油器,努力实现单一化油器向通用机整机及其配套产品转化;加快发展农林废弃物处理机械、耕作机械,研制食用菌、茶叶、果蔬等特色农产品加工成套设备。加快应用柔性自动化生产装配线、数控机床等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制造设备,推进“机器换工”工程。
——新能源。以清洁能源多元化合理布局和生物燃料、储能电池产业链延伸为方向,发挥宁德新能源、时代新能源、宁德核电等龙头示范效应,推动新能源产业规模化、集群化。着力打造安全稳定的东南沿海重要清洁能源基地,重点推进宁德核电站、霞浦核电基地、周宁抽水蓄能电站及一批风电示范工程建设,逐步提高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比重。着力打造燃料乙醇产业化示范基地,重点加快年产50万吨天冠木薯燃料乙醇项目建设,延伸发展生物天然气、二氧化碳全降解塑料、聚乙烯、聚四氟乙烯、生物复合肥等产品。着力打造高端储能电池产业基地,重点加快延伸宁德新能源锂离子电池产业链,突破轻便、安全、大容量动力电池和强储能技术瓶颈,引进电动汽车生产制造企业,推进客车、工程机械、环保等专用汽车新能源化。
——食品。以“安全、优质、营养、健康、方便”为发展方向,强化全产业链质量安全管理,建立食品安全可追溯体系,加快食品工业技术进步和改造,完善食品标准体系,培育知名品牌,促进食品工业发展由数量扩张向依靠科技进步、提升质量效益转变。大力发展农水产品精深加工,重点发展特色水产功能食品、淀粉食品、果蔬制品,丰富旅游休闲、营养保健食品种类,着力打造和提升一批茶叶、黄酒等知名品牌,大力推进以富硒富锌为代表的特色农产品开发,建设东南沿海绿色食品生产加工基地。
——合成革。以清洁生产和合成革精深加工为方向,大力引进中下游深加工企业,促进合成革全产业链整合集聚、绿色发展。推广水性聚氨酯合成革新工艺技术、无溶剂型聚氨酯以及其它非溶剂树脂合成革新工艺技术,加快环保型助剂、水性色浆、生物基高分子的开发应用,重点发展仿真革、超细纤维合成革、生态功能性PU合成革等。主动与国内大型皮塑企业对接,着力引进鞋类、箱包和家具等合成革下游企业。集中布局发展福鼎龙安合成革生态产业园,加快园区集中供热和固废处理项目建设,加大“三废”治理,推广实施废气、废水、废渣处理新技术,努力打造绿色生态环保型合成革产业基地。
——医药和医疗器械。以生物医药、化学新药、新型制剂、现代中药、海洋药物为发展方向,加快推进创新药物开发和产业化,增强医药产业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重点支持广生堂、力捷迅等医药骨干企业研发针对重大疾病的化学药、中药、生物技术药物新产品,继续发展抗乙肝病毒药、冻干粉针制剂、中药饮片、太子参深加工、基本药物等生物医药产业,鼓励药业企业开发以太子参为原料的新药。推进兽、禽药新产品开发。强化绿色中药材规范生产管理,加快名优中成药的剂型改造和二次开发创新。大力开发医疗保健器材、物理治疗及康复设备、病房护理设备及器具、医用电子仪器设备、医用手术器械,促进一批企业从生产按摩保健器具向医疗器械转型,建设海西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生产基地。
——船舶。以创新驱动、质量提升和品牌培育为方向,整合现有船舶企业,进一步完善配套,不断拓展新领域,打造布局合理、结构优化、技术先进、军民融合、环境友好的现代船舶工业体系,切实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重点发展海洋工程装备、高端特种船、渔业捕捞船、游艇等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大力发展船用低速柴油发动机、船用通信导航设备、船用自动化系统、关键甲板机械和舱室设备、舾装件、机电设备等船用关键零部件,延伸动力维护、金属材料、涂装材料等配套产业。加快推进军民深度融合产业园建设,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大力发展军民一体化的船舶科研生产体系,完善军民互动的体制机制,加速军民两用技术的相互转化。引导骨干船企应用“数控一代”设备,提高修造的精度和自动化水平,鼓励船舶企业申报国家《船舶行业规范条件》认证。推进船舶企业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和专业化分工协作水平,建设东南沿海重要船舶修造基地。
二、积极培育新兴产业。把握新时期新兴产业发展方向和国家产业政策支持导向,立足我市资源禀赋,实施新兴产业扩容计划,培育具有地域特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体系。突出对接世界500强、国内百强、十大军工、行业十强,扶持潜力企业,加快新产品开发和产业化,突破技术链、价值链和产业链的关键环节,因地制宜培育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科技、电子信息、智能制造、高端装备、新型建造业等新兴产业,重点发展智能装备、先进复合材料、高性能稀土磁性材料、纯电动汽车、节能环保设备、生物医药、高性能医疗器械等产品。加快新兴产业专业园区建设,着力打造产业链长、创新能力强、具有核心知识产权支撑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体系。
三、改造提升其他传统产业。实施工业强基工程,应用新技术和信息化手段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大力发展智能制造、绿色制造和服务型制造。加快企业“机器换工”,引导企业瞄准国际同行业标杆推进技术改造,开展质量品牌提升行动,创建“全国知名品牌示范区”,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支持骨干龙头企业采用收购、兼并、重组等方式组建企业集团,推动城区零散工业向周边园区腾挪整合。多措并举推动现有建材、铸造、汽配、轻工等传统产业的技术、品牌、营销、管理全面提升,实现转型升级。
四、做大做强工业园区。按照“布局集中、定位准确、配套齐全、资源集约、企业集聚”的要求,科学编制工业园区规划,重点建设东侨经济技术开发区、福安经济开发区、福鼎工业园等11个国家级、省级园区,以及宁德漳湾冶金产业园、漳湾新型工业园区、福安湾坞工贸区、福鼎龙安经济开发区、屏南精细化工园等一批重点专业园区,推进东侨-古田大甲等一批山海共建产业园,鼓励企业“退城入园”,整合提升零散园区,推动工业园区标准化、规模化、特色化发展。加快完善园区基础设施,优先建设水电路等配套设施,着力完善供热、供气、固废处理等专业设施,逐步提高园区行政、商务服务平台建设水平,合理布局学校、医院等公共设施,推动工业园区向产业新城转型。突出招大商、招好商,适度提高园区投资强度、税收贡献、环保达标、科技含量等准入门槛,集中集约利用要素资源,优先保障园区建设和扩容的需要。理顺园区开发和管理体制,赋予工业园区相应权限,采取商业运作模式,引进园区开发企业,创新园区建设筹融资体制,提高园区调控、建设和运营能力。
◆“中国制造2025”: 日由国务院公布,提出了中国制造强国建设三个十年的“三步走”战略,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
◆“互联网+”:即“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形态。
◆“两化”深度融合:即信息化与工业化在更大的范围、更细的行业、更广的领域、更高的层次、更深的应用、更多的智能方面实现彼此交融。
◆“机器换工”:升级智能设备,提高生产自动化程度,用机器替代人工。
◆“数控一代”:具体指使用数字信息技术对工作过程和机械运动进行控制,将其与各行各业的机械设备有机融合,实现机械设备的数字化控制,从而引发机械产品本身内涵发生根本性变化,使产品的功能极大丰富、性能发生质的飞跃。&&&&&&&&&&&&&&&&&&&&&&&&&&&&&&&&&&&&&&&&&&&&&&&&&&&&&&&&&&&&&&&&&&&&&&&&&&&&&&&&&&&&&&&&&&&&&
将服务业作为调结构、增动力的重要抓手,培育壮大与产业发展相配套的生产性服务业,丰富提升与消费需求相适应的生活性服务业,推进服务业与一二产深度融合。“十三五”期间,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9.5%,到2020年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5%左右。
——旅游。整合全市旅游资源,进一步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打造一批精品旅游线路,壮大一批旅游龙头企业,提升“山海梦想,自在宁德”旅游总品牌,打造中国著名的山海休闲旅游目的地。重点做强蕉城旅游综合服务核心区,建设福鼎、福安、屏南、古田4个旅游集散枢纽,提升亲水游憩片区、生态康养片区、山海休闲片区、生态文化片区等4大旅游片区,打造渔家风情带、福寿联动带、亲水联动带3条旅游带,形成“1443”旅游产业发展新格局。梯次推进旅游项目建设,着力打造中国渔家海岸世界级旅游名片,整合提升海上仙都、闽东大峡谷2大国家级旅游名片,推进宁德世界地质公园-白云山园区、赤溪畲族村旅游扶贫示范基地、洞天福地生态康养休闲区、世界廊桥文化带、中国廉文化第一村、环翠屏湖生态文化旅游区、鲤鱼溪-九龙漈生态文化旅游区、柘荣中医药健康养生示范区8张潜力名片。着力做强“生态旅游”、做精“生活体验”、做亮“海洋旅游”,推动全市旅游从太姥山、白水洋两极向多极化发展,推动旅游产品向观光、休闲、康养、度假并重转变,使宁德成为福建旅游新增长极。
——现代物流。依托综合交通运输通道和枢纽,引进国际及国内知名物流企业,重点培育一批覆盖范围广及功能性强的物流龙头企业,构建以三都澳为核心物流区的现代物流格局。沿交通主干线合理规划建设具有综合物流功能的大型物流园区、物流(快递)配送中心、集散中心,加快推进宁德北站现代铁路物流中心、周宁高速互通口综合物流园等一批港区、场站、道口等物流园项目建设。大力发展港口仓储、保税物流、集装箱运输、商务贸易、保税加工等为主的港口服务业。加快传统货运场站转型升级,鼓励发展甩挂运输等先进运输模式,构建物流信息供应链平台,逐步完善、强化信息系统的信息采集和处理、数据交换、信息发布、电子商务及物流配送等功能。
——商贸流通。依托中心市区及县(市、区)主城区,继续抓好一批有较强集散能力、服务功能齐全的大型商业交易市场、专业批发市场、大型购物中心建设,完善城市商圈,增强商贸流通吸纳能力。继续推进一批大型城市综合体、购物中心建设,加快开发机电、船舶修造等专业市场,改造提升茶叶、水产品、水果、食用菌、药材、建材等专业市场、边贸市场和山区农贸市场,形成以大型购物中心、商业交易市场和专业市场为中心,各类便民综合超市等为配套的市场体系。着力推进业态创新与布局优化,做强做大我市商业零售企业,建设一批有特色的商业一条街、餐饮一条街。提升农村商贸业发展水平,加快供销社经营网点改造,鼓励城市商贸流通网点向农村延伸,形成以配送中心为龙头,乡镇店为骨干、村级店为基础的农村商贸经营网络。
——金融。拓展“引银入宁”效应,创造条件吸引更多区外金融机构来宁设立分支机构,增强金融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持作用。引导和规范发展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性担保公司、融资租赁、典当等金融中介服务机构,推动有条件的民营资本进入金融服务领域。加快农村信用社改制,做大做强地方法人金融机构。促进在宁金融机构盘活存量、扩大规模、创新产品、扩展业务,提升金融业发展水平。发展和引进产业投资基金、股权投资基金、创业投资基金和基金管理企业等股权投资机构。鼓励融资租赁服务企业加强与金融机构合作,多渠道拓展融资空间,大力推广大型制造设备、施工设备、运输工具、生产线等融资租赁服务。积极推进企业改制上市或在场外交易市场挂牌。加强诚信体系建设,增进银企互信,有效化解金融风险,改善金融业发展环境。
——房地产。主动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趋势,针对多层次住房需求,统筹协调保障性住房与商品房开发,加快建立统一、规范、成熟、稳定的住房供应体系。合理确定房地产开发面积与开发时序,引进有实力的知名房地产企业,培育有潜力的本土房地产企业,提高城镇商品住房设计水平与建设品质;加大财政性资金对保障性住房建设投入力度,吸引企业和其他机构参与公共租赁住房建设和运营,提高中低收入群体住房保障水平。综合运用政策措施,进一步发挥公积金的积极作用,化解房地产库存。积极发展住房二级市场,加快推进旧城改造、提升与开发,规范发展房地产中介和物业服务,健全住房租赁市场,配套发展装饰装修服务业,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
积极拓展服务业发展领域。引导生产性服务业在开发区、重点产业园区、总部经济区集中布局并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重点培育技术研发、技术转移、创业孵化、科技咨询、科普等科技服务,承接服务外包产业转移,培育和开拓服务外包市场,发展会计、审计、税务、广告、资产评估、资产管理、财务顾问、经纪代理等商务服务业。发挥宁德生态优势与文化魅力,加快推进生活性服务业集聚发展,重点抓好屏南县国家级养老基地及蕉城霍童溪沿岸、柘荣东狮山等一批养生养老项目建设,扶持建设若干个业态优势明显、集聚效益显著、带动辐射广泛的健康服务产业示范园区。加快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努力培育数字出版、动漫、文创媒体等文化产业新型业态,不断增强文化产业辐射渗透力。
◆旅游全域化:把一个行政区当做一个旅游景区,是旅游产业的全景化、全覆盖,是资源优化、空间有序、产品丰富、产业发达的科学的系统旅游。要求全社会参与,全民参与旅游业,通过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一体化,全面推动产业建设和经济提升。
深入推进“数字宁德”建设,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加快发展以互联网产业、互联网应用、信息消费、“两化”深度融合为主要内容的互联网经济。“十三五”期间,全市互联网经济年均增长20%以上。
——加快发展电子商务。结合地方特色产品销售和区域消费需求特点,有效整合相关资源,推动中小电机、按摩器、汽摩配件等特色工业品上网交易,着力拓宽市场销路。扩大福安、屏南、古田等省级农村电子商务示范县(市)带动效应,打造食用菌、茶叶、水产、果蔬等特色农产品线上品牌,加快布局农村电商。推动传统产业龙头企业发展电子商务,支持企业发展集交易、电子认证、在线支付、物流配送于一体的全程电子商务服务,推动企业电子商务普遍应用。大力发展仓储、物流、快递、咨询等第三方电子商务服务,推动开展跨境电子商务。
——培育互联网新兴产业。围绕互联网技术与服务模式融合创新,推动以互联网为依托的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加快车联网、移动互联网、工业互联网、农业互联网、云媒体等新业态发展,推进物联网技术创新和集成应用。推动公共服务与互联网结合,加快交通、旅游、教育、健康、医疗、环境、城市、社区的智慧化应用,构建网络化运营的“平台+应用+终端+内容”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互联网金融,创新“B2B+P2P+征信服务”三位一体金融服务模式,推进基于互联网的金融产品、技术、平台和服务创新,培育衍生新型互联网金融业态。
——建设互联网经济平台。加强公共平台建设,依托通信、广电网络,打造“信息惠民”互动平台。开展大数据应用示范,建设包含人群集聚、智慧旅游、智慧交通等大数据服务能力开发平台。建设基于云计算的覆盖全市的安全可控的广电网络电子政务公共平台,实现资源集中管理应用,普遍推行云端服务。鼓励引进国内知名专业投资商建设互联网经济产业园,发展互联网经济“区中园”、“园中园”,推动开发区、城市新区、工业功能区改造提升为网络经济园区。
◆“数字宁德”: 是以宁德市为对象的数字化、网络化、可视化和智能化的信息集成及应用系统。它将全市各部门、各行业、各领域的信息通过数字化和计算机处理,最大程度地集成和利用各类信息源,快速、完整、便捷地提供各种信息服务,最终实现宁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
◆B2B、P2P、O2O:B2B是Business-to-Business的缩写,指企业对企业之间的营销关系;P2P是 peer-to-peer 或 person-to-person 的缩写,指个人对个人之间的交易往来关系;O2O是Online To Offline的缩写,指线下的商务机会与互联网结合,让互联网成为线下交易的前台。&
第四节 加快海洋经济发展
探索海洋综合管理和陆海统筹发展新机制,合理有序开发利用海域、岸线、海岛等海洋资源,优化空间布局,引导海洋产业集聚升级,打造海洋经济发展创新区。
1.加快海洋现代产业发展。做大做强冶金、能源等高端临港产业,着力延伸产业链条。加快培育和提升海洋工程装备、邮轮游艇、海洋生物制药、海洋可再生能源、海水综合利用等海洋新兴产业。加快构筑以港口物流、海洋旅游为主导,涉海金融、海洋信息服务为保障的现代海洋服务业。提升发展现代海洋渔业,建设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和深水大网箱养殖基地,加快水产品精深加工、冷链物流等产业发展,鼓励发展远洋渔业,支持做强海洋特色品牌。实施科技兴海战略,引导企业与科研院所深入开展科技协作,提升海洋科技对产业发展的支撑能力。
2.创新海洋综合管理体制。推动建立海岸综合协调机制,加强海岸带保护和利用。强化海洋资源市场化配置,完善海域海岛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建立海域海岛收储制度。合理控制近岸海域资源开发强度,强化闲置海域监督管理。推行建立海域、岸线、海岛等重要海洋资源的投资强度标准。推进海洋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实施“碧海银滩”工程,加大海洋资源与生态环境监管力度。加强陆源和海域污染控制,建立以海湾为单元、跨行政区域的海洋环境保护综合协调管理机制。创新海域综合执法体制,建设海洋事务联合联动执法平台。
◆“碧海银滩”工程:包括海域海岛海岸带环境整治与生态修复、沙滩修复和海漂垃圾整治等内容。&
第四章 努力提升“三农”工作水平
围绕农业“两带一区”总体布局,坚持用工业的方式发展现代农业,持续推进农业农村改革发展,构建绿色、生态、高效的特色现代农业发展体系。“十三五”期间,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年均增长4%。
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狠抓粮食安全,扩大“茶乡、菌都、药城、果竹与水产大市”的品牌效应,大力发展精致型、集约型、高附加值型农业,不断延伸特色农业产业链,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推进现代农业发展进程。
一、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坚持“安全、高效、绿色”发展目标,全面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稳定粮食生产面积和粮食总产量,保障粮食安全。建立和完善市、县两级粮食安全应急种子储备及监管制度,强化粮食增产增收的科技支撑体系建设,加快粮食作物品种改良开发,积极开发有市场需求的特色粮、专用粮,满足非口粮需求。积极推行粮食产业化经营,重点抓好古田、福安两个粮食主产县(市)和福鼎店下、霞浦溪南等10个粮播面积超4万亩乡镇的生产基地规划和建设,加快建设宁德市粮食储备库,完善现代粮食物流体系,提高粮食生产经济效益。“十三五”期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分别稳定在199万亩、63万吨以上。
二、做强农业特色产业
——茶业。鼓励集中连片改造低产低质茶园,调整茶业品种结构,加大名优特茶开发力度,进一步提高茶叶品质。大力发展茶叶精深加工,不断提升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加快全市20万亩高效生态茶园建设,推进茶叶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做大做强品品香茶叶、奇隆翔农业、仙洋洋食品科技等龙头企业,加强“坦洋工夫”、“福鼎白茶”、天山绿茶”、“官司云雾茶”、“寿宁高山硒锌茶”、“霞浦元宵茶”等品牌建设;加快福安、福鼎等茶叶专业市场建设,支持茶企、茶商组建茶业产销联盟,合理拓展国内外市场。到2020年,全市茶园面积达105万亩,茶叶产量达11.5万吨。
——水产。转变渔业发展方式,优化渔业养殖模式和品种结构,继续完善水产原良种体系建设,提高水产养殖业综合效益。推进“上岸-外拓-远捕”的发展模式,开展增养殖品种与模式研究,鼓励发展湾外“海洋牧场”,推进离岸深水抗风浪网箱养殖基地建设,调整优化湾内养殖布局,推广岸上循环水工厂化养殖,重视山区淡水养殖。发展壮大海鸥、三都澳、岳海、金盛水产品龙头企业,扶持发展霞浦顺来发、正冠等远洋渔业企业。培育发展渔业特色品牌,重点培育壮大宁德大黄鱼、宁德大弹涂鱼、宁德香鱼、霞浦海带、霞浦紫菜、霞浦海参、福鼎桐江鲈鱼等区域公共品牌。加快霞浦台湾水产品集散中心、三都澳大黄鱼产业园区、福鼎秦屿等水产品加工集中区和一批现代设施渔业产业园区建设。到2020年,力争全市水产总产量113万吨。
——食用菌。调整优化食用菌生产方式和产品结构,加大珍稀食用菌、反季节食用菌和代料栽培菌的发展力度,缓解菌林矛盾,促进食用菌产业可持续发展。积极推动工厂化栽培、标准化菇棚改造,优化形成“一点二线”的布局结构;大力扶持现代工厂化食用菌生产龙头企业,全力提升古田.中国食用菌之都建设水平,积极推进全国优良食用菌菌种供应中心、食用菌电子商务示范园、食用菌休闲养生综合体验园、食用菌菌需物资配送中心、食用菌产品冷链物流中心等重点项目建设,拓展食用菌精深加工,全面提升食用菌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到2020年,力争全市食用菌总产量达117万吨(鲜重)。
——果蔬。实施蔬菜“1234”工程,按照自然地理优势,着力构建优质特色蔬菜产业带,低海拔沿海地带发展春提早设施蔬菜,中高海拔地区发展夏秋高山蔬菜。抓好传统优势水果产业,加强良种引进、繁育和推广,加大品种结构调整力度,加速果树高优栽培技术应用和推广,建立一批良种化、标准化、规模化的优质水果生产基地,推进名优水果产业化发展。继续做好“福安葡萄”、“蕉城晚熟龙眼”、“福鼎四季柚”、“古田脐橙”、“古田水蜜桃”、“古田油奈”等品牌建设,大力发展蔬果精深加工,不断拓展产业休闲功能,促进蔬果行业向精细化、多功能化发展。力争到2020年,全市蔬菜面积达126万亩,产量146万吨;水果种植面积达68万亩,产量58万吨。
——药材。大力推广科学种植技术,加强良种繁育基地和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科学有序发展太子参、金银花、黄栀子等传统中药材和适度规模发展金线莲、铁皮石斛等珍稀中药材林下仿生种植,进一步挖掘药材资源潜力,通过提纯复壮,扩大产业规模。依托闽东药城及柘荣太子参批发市场,大力推进中药材种植、加工和交易一体化经营,培育一批区域性中药材品牌,延伸产业链条,发展精深加工,把宁德打造成为福建省最大的中药材产业基地。到2020年,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达20万亩,总产量6万吨。
——畜牧。按照“生态型、规模型、标准型”要求,突出抓好草食节粮型畜禽生产和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推广生态环保养殖技术,强化生产监管、技术推广和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打造优质、生态、高效的现代畜牧业生产体系。做大做强南阳实业、古田祥云、周宁怡然、屏南秋田等龙头企业,加快大中型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及闽东山羊、古田黑番鸭等畜禽特色品种规模繁育基地及蛋鸡产业化生产基地建设。到2020年,全市肉蛋奶产量达12万吨。
——林竹。实施林业七大工程,全面推进森林生态体系、森林产业体系和森林文化体系建设。大力发展竹业、丰产油茶、森林旅游等绿色富民产业,提升生态产品供给能力。加快发展林药、林菌、林蜂、林禽等林下种养殖,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和产品附加值。推进现代农业设施园艺项目建设,大力发展地方特色花卉苗木,加快设施花卉和特色观赏绿化苗木示范基地建设。
◆“两带一区”:沿海现代蓝色农业产业带、山区现代绿色农业产业带和城郊平原现代千亩农业示范园区。
◆食用菌“一点二线”布局结构:一点为古田多菌类生产和工厂化栽培中心,二线为以屏南、周宁、寿宁、柘荣等山区为主体的木生为主草生为辅的食用菌产业带,以及以福安、福鼎、蕉城、霞浦等沿海县市区为主体的草生食用菌产业带”。
◆蔬菜“1234”工程:即提高蔬菜产品质量安全一条主线,建设高山生态鲜销菜生产和加工原料生产两类基地,着力发展无公害蔬菜、特色蔬菜、加工蔬菜三个重点,增强加工增值、科技支撑、市场拓展、服务保障四个能力。
◆林业七大工程:包括造林绿化和森林经营工程、天然林保护工程、战略性林木资源储备工程、速生丰产林工程、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赎买和补偿工程、竹业开发过程、丰产油茶工程。&
第二节 开辟农业发展新途径
坚持用工业化的理念发展农业、用现代信息技术引领农业、用先进适用技术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方式拓展农业,全面推动农业生产方式、加工技术、营销能力、管理水平升级,建立重点农业产业标准体系,提升特色农业标准化水平,形成“一产接二连三”互动融合发展,促进我市传统农业向现代特色农业转变。大力发展设施农业,以推广先进农业设施、高新技术和先进实用技术为支撑,开发适合我市地形、气候条件的农业设施模式,推动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建设集中连片、高标准的设施农业示范基地,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重点发展设施蔬菜、设施水果、设施中药材、设施园艺,配套建设智能温控大棚、无土基质栽培、水肥一体化和储藏、保鲜设施。加快建设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推进9个省级农民创业园(示范基地)、11个千亩高优农业示范园区和一批山地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基地建设,以农业园区化带动农业现代化。实施种业创新和产业化工程,加大农业公益性科研投入,加强农科教结合和农业“五新”推广,提供农业生产机械化率。强化农业新品开发、品牌运作和市场营销,大力开发富硒富锌等功能化、营养化的高附加值农产品,推进订制农业、订单农业及直销配送、农超对接等多种产销衔接模式发展,推动农村电子商务,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实现种养加、产加销一体化。发挥我市山海兼备的资源优势,积极拓展农业生态、休闲、观光等功能,大力开发休闲观光农业,建设一批休闲农庄、农家乐、森林人家、水乡渔村等休闲观光农业示范项目,把宁德建成区域重要的农业观光旅游示范基地,提高现代农业发展水平。
◆“一产接二连三”互动融合发展:就是要从第一产业农业的单纯种养,向第二产业工业的农副产品加工业对接,并与第三产业的涉农服务业相连接。
◆农业“五新”。新品种、新技术、新机具、新肥料、新农药。&
探索一切有利于农民增收的新思路、新途径和新办法,建立健全农民收入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稳定基本盘,培育增收点,拓宽增收面,促进农民增收获得新成效。
一、拓展农业功能增加农民经营性收入。在巩固提高传统农业生产获得收入基础上,引导和扶持农民因地制宜拓展特色农业功能,发展设施农业、生态农业、休闲观光农业、乡村旅游和农村服务业,扶持发展一批“乡村旅游”、“森林人家”、“水乡渔村”等示范点,带动农产品销售和家庭手工业、交通运输业、住宿餐饮业等相关产业发展,提高农民二、三产业经营收入水平。鼓励农民加入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完善县、乡、村级农产品网络服务体系,构建畅通、快捷农产品市场信息服务通道,减少农产品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增加农民收入。
二、拓宽就业渠道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稳定既有务工就业格局,引导农民抓住工业化和城镇化加速推进的有利时机,适应快递员、家政服务员、休闲农业导览员、农业职业经理人、农村信息员等新业态、新工种,进入务工新领域。依托工业园区、农产品聚集区,开展农民就业的“订单式”培训,深入实施阳光工程和雨露计划,努力培育新型农民,提高农民职业技能,增强农民创业就业的能力,大幅度提升农民务工收入。
三、盘活资源资产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依法推进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推广“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等股份合作发展模式,增加农民集体资产股份分红收益。实施集体土地所有权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林权证、房屋所有权证、集体土地使用权证等农村产权“五证”发放工作,增加农民土地流转收益。积极稳妥推进征地改革,使农民更多分享土地增值收益。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完善农村信贷担保机制,多方位加大对“三农”的信贷支持力度,积极拓展政策性农业保险业务,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
四、落实惠农政策增加农民转移性收入。落实中央、省、市出台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完善粮食直补、农资综合直补、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办法,确保让农民直接受益。加快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契机,大力推进旧村复垦,直接增加农民收入。用好用活省扶贫开发重点县政策措施,加大各级财政扶贫开发资金投入,深入实施信贷扶贫工程,完善农村社会养老、医疗、低保、计生家庭扶持等保障制度,减轻农民负担,增加转移性收入。
◆阳光工程:由政府公共财政支持,主要在粮食主产区、劳动力主要输出地区、贫困地区和革命老区开展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到非农领域就业前的职业技能培训示范项目。
◆雨露计划:为进一步提高贫困人口素质,增加贫困人口收入,加快扶贫开发和贫困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步伐,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决定在贫困地区实施“雨露计划”&
按照“建新路、盖新房、聚新人”的思路,推进新农村改革发展,提升新农村建设水平。
一、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完善农村路网,继续实施农村公路生命安全防护工程和“海岛交通便民工程”,推进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和宽带入乡进村工程。加快水利设施建设,继续实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海堤强化加固、中小河流治理、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水土流失治理等水利工程,推进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加强防震减灾能力建设,完善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预警服务和乡镇精细化预报服务,加强防汛防台风抗灾设施和山洪灾害防治项目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二、推进农村生态宜居环境建设。按照“布局美、环境美、建筑美、生活美”的四美要求,细化生产、生活、服务等功能区块定位,注重农村空间布局、建筑形式、田园风貌和自然景观相互融合,加强对传统特色古村落的保护和提升,积极引导建设“三统一特”的农村住房,打造各具特色的美丽宜居村庄景观带。加快农村水、电、路、气、房改厕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和综合整治,合理规划乡村绿地,推进城乡绿化一体化发展,继续推进村镇住宅小区建设试点,打造新型农村社区和美丽村庄,明显改善村庄人居环境质量。
三、培育文明“新农民”。加强优秀历史文化传承,提升农民的思想观念,提高农民的知识水平,增强农民道德素质。强化农业技术人员和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实施新型职业农民素质提升工程。努力构筑服务农村发展的人才智力平台,大力促进农村人才集聚和开发利用。加强对农村教育、农村敬老院和农村卫生机构的支持力度,建立健全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改善农村五保对象生活条件,着力解决务工农民后顾之忧。
◆“两带一区”:沿海现代蓝色农业产业带、山区现代绿色农业产业带和城郊平原现代千亩农业示范园区。
◆蔬菜“1234”工程:即提高蔬菜产品质量安全一条主线,建设高山生态鲜销菜生产和加工原料生产两类基地,着力发展无公害蔬菜、特色蔬菜、加工蔬菜三个重点,增强加工增值、科技支撑、市场拓展、服务保障四个能力。
◆食用菌“1点2线”的布局:1点为古田多菌类生产和工厂化栽培中心,2线为以屏南、周宁、寿宁、柘荣等山区为主体的木生为主草生为辅的食用菌产业带,以福安、福鼎、蕉城、霞浦等沿海县市区为主体的草生食用菌产业带。
◆“五大生态工程”:包括重点江河流域生态修复工程、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绿色通道和城乡绿化一体化工程、自然保护区和湿地建设工程、森林灾害防控工程。&
着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全面总结推广精准扶贫“宁德模式”,组织实施“六百千万”工程,落实“五个一批”要求,持续提高贫困地区、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扶贫脱贫工作整体水平,确保“十三五”末,6个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部“摘帽”,452个贫困建制村整村脱贫,11.5万农村低收入人口稳定脱贫,实现“两不愁、三保障”。
坚持稳定脱贫、持续发展的原则,建立健全一线扶贫、专项扶贫、对口扶贫、社会扶贫等工作机制,充分调动市场主体、社会组织的力量,形成扶贫开发工作合力。
1.强化扶贫工作组织。全面建档立卡,精准确定贫困对象,精准覆盖扶贫措施。建立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日常推动制度、脱贫攻坚绩效考核制度和第三方评估机制,科学制定扶贫工作计划,发挥市、县、乡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精准扶贫督导室的组织协调作用,发挥派驻贫困村第一书记、科级以上干部挂钩扶贫、“蹲点”干部的助力推动作用,提高基层党组织带领群众脱贫攻坚的能力。广泛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扶贫攻坚,发动各级工青妇、科协、残联、工商联等群团组织,发挥市扶贫协会、老促会、慈善总会等社团作用,开展“巾帼扶贫”“志愿者服务”“爱心助残”“科技下乡”等形式多样的扶贫帮困活动。充分发挥基层干部和群众的首创精神,打造“扶贫团队”、“扶贫先锋”、“脱贫之星”等扶贫典型示范。
2.加强山海扶贫协作。继续深化沿海联系山区的“大手牵小手”对口帮扶机制。实施财力帮扶,蕉城、福安、福鼎、东侨等沿海县统筹新增财力,分别对口帮扶屏南、周宁、寿宁、柘荣等山区县,支持民生工程、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实施产业帮扶,推动沿海与山区共建产业园,建立产业联动发展机制,积极引导和支持中心城市和沿海县冶金新材料、电机电器等龙头企业(集团)进一步延伸产业链,向周边县份辐射布局。全面推动沿海与山区旅游资源、文化资源、自然资源的整合协作,促进沿海与山区在产业发展上优势互补,联动互动,共同发展。
3.深化扶贫挂钩帮扶。弘扬“四下基层”工作作风,继续开展市、县领导“无会周”驻村“三昼夜”活动,全面落实“六项百分百责任制”,坚持整村推进扶贫,壮大村财收入,实现农民增收。重点抓好贫困村和贫困户的挂钩帮扶,实施“六个一”包村工程,突出抓好发展规划编制、发展资金争取、主导产业培育、民生工程实施、集体经济培育、基层组织建设等关键环节;实施“五个一”包户工程,突出抓好脱贫计划制定、帮扶资金落实、脱贫项目策划、工作技能培训、农产品推销等重点工作,坚持不脱贫不脱钩。
发挥政府在扶贫工作中主导的作用,加大财政对贫困地区的倾斜扶持力度,补齐教育、医疗、社保等民生短板,健全基本民生保障安全网。
1.加大财政扶贫投入。统筹设立精准扶贫资金,倾斜安排财政预算支出,重点用于扶持省级扶贫开发重点县贫困乡村现代特色农业、交通、水利、造福工程、民生事业、社会保障等事业发展。改革扶贫资金使用管理体制,拓宽扶贫专项资金补助到村到户渠道,建立规范透明的扶贫资金监管制度。实行“造福工程”、小额信贷贴息等扶贫资金“打卡到户”,扶贫开发重点村等专项扶持资金采取“一事一议”方式直接由村级组织项目自建自管,其他扶贫资金按照扶贫成效科学合理分配,减少中间环节,提高资金效率。
2.实施教育扶贫工程。科学布局各类教育平台,增加贫困乡村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全面实行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寄宿生在校免费就餐,逐步推进普通高中、中等职业贫困家庭学生免学杂费,着力推动未升入普通高中的贫困家庭学生普遍接受中等职业教育。加大乡村教育队伍建设力度,提高边远贫困村教师工资、职称等待遇,推行沿海县选派骨干教师(校长)支教对口联系的山区县。优质校跟岗学习制度。加大对贫困家庭学生的救助力度,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3.实施医疗扶贫工程。健全医疗救助机制,设立医疗救助基金,保障贫困人口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防止因病返贫。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对贫困群众个人缴费部分由当地政府给予全额补贴。大力推进“分级诊疗制度”改革,开展边远山区现场诊疗服务,加快“海云工程”推广覆盖。全面实施沿海三级医院对口联系省级扶贫重点县医院,继续争取省级医院对口帮扶,加大医务支援、人才培养、学科建设、设备投入、医院管理等方面支持力度。
4.实施社保扶贫工程。加大农村社会保障力度,逐步推进农村扶贫和低保标准协调统一,把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全部纳入农村低保,实现社会保障兜底。建立因灾、因病、因子女就学暂时返贫的预警机制,落实因灾返贫临时救助金、子女就学助学金、助学贷款及社会捐资。建立健全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人,以及农村残疾人、“五保户”关爱服务体系。加强农村儿童福利院和“五保幸福园”等救助机构建设,实现生活无依的弱势群体由政府集中供养。
创新扶贫开发模式,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实现‘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的转变。
1.加快推进产业扶贫。依托贫困乡村生态优势、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增收脱贫成效显著的特色产业,形成“一村一品”产业格局,以产业发展带动农民增收。进一步完善特色产业专项规划,健全完善配套扶持政策和农业保险制度,发展“公司+合作社+农户”等形式,扶持一批带动力强的龙头经济实体不断做大做强,带动贫困村、贫困户脱贫致富。推动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贫困地区建立农产品基地,吸纳贫困户就业。推动一批有实力的旅游开发企业到有条件的贫困村开发生态旅游资源,发展农家乐、休闲农业、观光农业等乡村旅游项目。推动一批有条件的企业对接贫困乡村,设立扶贫发展创业基金,帮助贫困地区开发资源,扶持贫困群众自主创业。大力开展职业技术培训和“雨露计划”劳动力转移培训,实现每个贫困家庭至少有1名劳动力接受培训,掌握一门实用技术。全面推广屏南“小额信贷促进会”农村金融服务创新模式,提供贫困群众的小额信贷推介担保服务,促进贫困村产业发展。
2.提升基础设施水平。大力实施扶贫开发重点县国省干线、贫困村通村公路升级改造计划,建设一批加快革命老区、少数民族集聚区、海岛和边远山区产业发展,便利农产品运输、旅游通达、资源开发的道路工程,解决群众生活和生产交通制约。大力实施边远偏僻山村整体搬迁“造福工程”,规划建设一批县城城郊、中心集镇、工业园区周边、中心村集中安置点,完善生活配套设施和搬迁后续服务,引导搬迁村落开展旧村宅基地复垦,开发原有耕地、茶果园、山地等资源。加快贫困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电子商务、就业信息、市场信息服务水平,夯实贫困村致富基础条件。
◆"六百千万"工程:基于我市目前的脱贫攻坚目标(6个省级扶贫重点县、452个贫困村、1022个边远偏僻自然村、11.5万农村贫困人口),提出的省级扶贫重点县“六县摘帽”、贫困建制村“百村致富”、边远自然村“千村搬迁”、贫困低收入群众“万户脱贫”工程。
◆“五个一批”:国家基于贫困人口的主要致贫原因,提出的精准扶贫到户到人五条主要措施,即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
◆“两不愁、三保障”:国家提出,精准扶贫要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
◆四下基层:是指习近平总书记1988年在宁德工作时大力倡导的领导干部“信访接待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调查研究下基层、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下基层”。
◆整体搬迁“造福工程”: 从1994年开始,为帮助分散居住在生产生活条件相对恶劣的偏远山村和偏僻海岛的群众脱贫致富,福建省组织实施了较大规模的搬迁移民计划,称之为造福工程。&
第六章 健全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
坚持统筹规划布局,加强协调衔接,注重综合提升,加快推进交通、能源、市政、水利、防灾减灾等基础设施体系建设,构建安全高效、适度超前、城乡一体的基础设施体系。
围绕发展大港口、大通道、大物流,加快构建以三都澳为核心,集港口群、铁路网、公路网及航空运输于一体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网络体系,成为“一路一带”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构建畅通便捷的新交通。
1.培育现代化港口群。以工业港、物流港起步,集中要素开发漳湾、城澳、湾坞、杨岐、溪南等作业区。重点加强漳湾作业区10-26#连片公共码头群、湾坞作业区1-15万吨级散杂货码头、杨岐作业区5-10万吨级通用码头、城澳作业区3-30万吨级通用码头等一批深水泊位建设,重视增加军民两用的深水泊位和滚装码头建设。建成沙埕湾进港航道工程,开工建设三都澳深水航道二期工程。围绕构建“大口岸”,加强口岸设施建设,推进宁德港与东盟国家港航合作,建立和完善与东盟国家市场对接的港口物流体系,鼓励开辟新航线,开展国际海上货物运输,构建海上丝绸之路重点战略节点。拓展宁德港与台湾港口合作,加快把环三都澳区域建设成为对台客货运的前沿平台,大力发展现代港口物流业,扶持发展冷链物流业,鼓励发展煤炭、金属矿石、矿建材料及集装箱等专业运输,培育2-3家具有一定规模的水路运输企业。力争到2020年基本形成布局优化、功能完善的港口群,港口通过能力达到7000万吨,货物吞吐量突破5000万吨。
2.构建大运力铁路网。围绕建设宁德中心城市客货兼备的区域性铁路枢纽暨宁德港口群港区铁路枢纽,积极推进畅通南北、拓展内陆的大运力铁路通道建设,健全港口集疏运铁路运输网络,全面推动“过境铁路”向“枢纽铁路”的跨越发展。建成衢宁铁路(含宁德北至福安湾坞货车联络线)和白马、漳湾铁路支线,开工建设宁德至南平铁路和宁德至长乐机场、宁德至福安城际线。加快推进衢宁铁路复线、福安至福鼎城际线、福鼎至罗源湾段沿海货运铁路及溪南、城澳、沙埕、下白石等港口铁路支线前期工作,争取开工建设;开展温州经寿宁下党至武夷山铁路、沿海高速铁路福州至福鼎段和南平至周宁(接衢宁铁路并延伸至浙江丽水)铁路前期研究。到2020年,全市铁路运营里程突破380公里,基本形成“T”字型对外通道、枢纽车站、客货运分流、大小路网对接的“一枢纽一纵二横二支线”区域铁路网,成为内陆省份重要的铁路出海口。
3.完善公路运输网络。按照打通通道、互联互通、提升等级、拓展腹地的思路,加快推进高速公路、普通国省干线公路、镇镇有干线公路、农村公路建设,完善公路网络,提升公路运输水平。建成宁东线沙埕跨海公路通道工程、福鼎(贯岭)至柘荣段、福安至蕉城(漳湾)段、蕉城(漳湾)至连江(浦口)宁德段及屏南至古田联络线,开工建设宁德至古田疏港高速公路、沈海高速公路宁德段扩容工程和溪南疏港高速公路,深化机场高速公路、霞浦城关至东冲高速公路、闽浙界(庆元或景宁)经寿宁至周宁高速公路和古田至德化高速公路前期工作,构建“三纵四横三联”高速公路网。加快普通国省道未达二级及以上标准路段和乡镇支线未达三级标准路段的改造建设,加强港口、重要景区、运输场站等接线公路建设,打通国省道断头路,推进农村公路网络化建设,形成主干线、干线、支线相连接、高效便捷的“四纵四横三联”普通国省道干线公路网和四通八达的农村公路网。
4.加快发展航空运输。推进运输机场建设,以深化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为契机,积极推进霞浦军民两用机场民航扩建工程建设,并按“飞行区指标4C、设计控制机型采用B737、A320系列”的要求开展宁德运输机场选址等前期工作。加快发展通用航空,建成正阳宁德通用机场和福鼎水上机场,加快古田、屏南和寿宁基地通勤机场前期工作,力争开工建设1-2个通勤机场。培育发展航空产业,规划建设正阳宁德通用航空产业园,培育发展集飞行员培训、通航作业、商业航空、商务会所、航空研发、维修、租赁等多种业务于一体的通航综合服务基地。
5.建设综合运输枢纽。立足服务中西部,对接福州、浙西南,加快宁德火车站综合客运枢纽、漳湾水陆联运中心等项目建设,打造集铁路、公路、水运、城市公交、出租车等多种运输方式于一体的综合交通枢纽。推进福安汽车站、宁德汽车北站搬迁,新建柘荣汽车客运中心站等公路客运站,完善客运场站布局,提升客运服务功能。按照客运零距离换乘、货运无缝衔接的要求,加快智能交通服务网络建设,推进客票一体联程,大力发展多式联运、滚装运输、甩挂运输和驼背运输,实现各主要客运枢纽和城市核心区、货运场站和产业聚集区的快速衔接。加快推进邮政服务网络建设,强化邮政普遍服务、机要服务和电商物流配送能力。
◆“一枢纽一纵二横二支线”:“一枢纽”:宁德中心城区铁路枢纽暨宁德港集群港区铁路枢纽;“一纵”:沿海快速铁路,“二横”;合福铁路、衢宁铁路,“二支线”:白马、漳湾港口铁路支线。
◆“三纵四横三联”高速公路网:“三纵”:沈海高速宁德段(G15)、宁波至东莞高速宁德段(G15W3)、闽浙界(庆元或景宁)至寿宁-周宁-屏南-古田-德化高速;“四横”: 宁武高速(G1514)、福寿高速(G4012)、宁德城澳至古田疏港高速、京台高速(G3);“三联”:溪南疏港高速、机场连接线、东冲半岛高速。
◆“四纵四横三联”普通干线公路网:“四纵”: G228、G104、S207、G235;“四横”:G237、G353、S306、G316;“三联”: S201 、S203、 S211。
坚持多元发展、结构优化,着力建设能源大基地、输电大通道,增强能源储运辐射能力,构建安全、稳定、经济、清洁的现代能源产业体系。
1.推进电源基地建设。以清洁、低碳为发展方向,坚持核、风、水、火、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全面发展,加快电源建设步伐。安全高效发展核电,建成宁德核电站5#6#机组,加快推进霞浦核电基地项目,做好沿海核电厂址保护与论证。合理利用水能资源,建成周宁抽水蓄能电站,深化1-2个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前期工作,推进“核蓄一体化开发”。有序开发风电资源,开工建设海上风力发电宁德示范工程项目,建成一批陆上风电场项目。适度发展生物质能,建成天冠燃料乙醇项目,推进太阳能产业化开发利用,稳步提高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比重。力争“十三五”期间全市新增电力总装机500万千瓦以上,逐步建设成为海西重要的能源基地。
2.完善城乡电网设施。抓好500千伏主干输电网架建设,新建500千伏崇儒变、福鼎变2座500千伏变电站,增容改造500千伏宁德变主变,新增变电容量325万千伏安,新建500千伏线路190公里,形成以福鼎核电、大唐宁德电厂和榕城特高压变电站为中心的双回路坚强环网结构。新建、扩建(增容)金钟、岚后等16座220千伏变电站,新增变电容量306万千伏安,新建、改造220千伏线路630公里,促进宁德220千伏电网形成以500千伏宁德变、崇儒变、福鼎变为中心的沿海多环、辐射西部的主干电网结构。新建宁德、扩建(增容)53座110千伏变电站,新增变电容量240万千伏安,新建改造110千伏公用线路50条,新增110千伏线路600公里。加快改造完善城乡电网,新建、扩建(增容)一批35千伏输变电项目,对10千伏及以下中低配电网进行改造,增强农村电网供电稳定性。
3.提升能源储运能力。依托深水港口优势,统筹煤炭、天然气等能源储运设施建设,增强对内陆省份的服务与辐射能力。积极争取布点建设360万吨/年LNG接收站,完善配套主干输气管网及城乡输气管网,推进输气管网互联互通及运营协调,实现县县通天然气。依托大唐火电厂及煤码头,规划建设煤炭中转储备基地。以储能电池为重点,加强储能设施开发。积极推动台湾海峡油气资源的勘探。
◆“核蓄一体化开发”: 即核电机组和抽水蓄能机组一体化运营模式。
以提升市政基础设施水平、构建城乡水利保障体系和改善城乡环境保护质量为重点,着力构建适度超前、功能配套、安全高效的城乡公共设施保障体系。
1. 提升市政基础设施水平。加快城市道路、供水、排水、防洪排涝、电力通讯、园林绿化、地下管廊等市政基础设施和公用服务设施建设。提高路网密度,重点加快中心城区路网及连通环湾“一城四区”的高等级城市道路建设,注重完善城市干道与高速公路、国省干线的联系,打通断头路,新增城市道路360公里。城市主次干道全面实现沥青化,加快新建及改建城市主次干道配套步行和自行车道、行人过街设施,并与绿道网建设有效衔接。继续落实公交优先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公交港湾式停靠站、智能公交站台,推行公交专用道设置,提高公交服务质量和运行效率。提高公共停车设施配建指标,新建一批公共停车场,推广建设机械式立体停车场,合理布局建设公共充电桩;加快地下空间开发利用,鼓励市政广场、公园绿地等地下空间建设地下停车库。加快城市供水设施建设,新建或改扩建一批城市自来水厂,实施一批备用水源、应急水源和蓄引调水工程,提高城市供水保障能力。结合局部区域试点推进海绵城市发展,完善城市排水防涝设施,完成旧城区低洼地易涝区治理。抓好城镇燃气设施建设,增强城市管道燃气应急保障能力。大力推进城市新区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实现县、市城区主次干道、重点区域各类架空缆线下地。
2.完善水利和防灾减灾体系。坚持“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方针,加快构建“疏挡并举、滞泄并重、抽排结合”的江河湖海防洪防潮安全保障体系、“分区配置、湖库连通、多源互补”的水资源安全保障体系和“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人水和谐”的水生态安全保障体系,不断提升水利保障和防灾减灾能力。加强防洪防潮工程建设,推进闽东苏区宁德市中心城区防洪防潮工程和各县(市)城区防洪排涝工程实施,完成赛江防洪二期工程、闽江古田溪(古田段)防洪一期工程、海堤强化加固工程、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设任务,确保宁德主城区防洪标准达到30-50年一遇,县(市)城区防洪标准达到20-30年一遇。加快蓄水调水工程建设,重点推进宁德官昌水库、上白石水利枢纽工程、霞浦吴坑水库、福鼎溪头水库、古田黄田仔水库等一批蓄水工程和霍童溪、穆阳溪、杯溪、七都溪、福鼎市东部沿海等一批跨流域引调水工程实施,加快闽东苏区沿海地区军民融合供水安全保障工程和蕉城区三都、福鼎市台山、沙埕军民共建供水工程项目建设。加强流域综合整治,推进福鼎市桐山溪左岸灰窑增坪段堤防工程等一批流域综合整治项目实施,综合整治中小河流63条(段),建设堤防198公里,治理山洪沟59条180公里。坚持生态围垦理念,加快推进宁德滨海大道内侧围垦、福安下白石湖塘围垦、福鼎渔井围垦、番岐头围垦建设。继续做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实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推进城乡气象与洪水预警、防震减灾、地质灾害防治、海洋与渔业安全、消防安全等基础设施建设,支持救灾物资储备库、应急避灾场所等基础设施和救灾应急能力建设,不断提升防灾减灾水平。
3.构建信息化支撑架构。加快推进“宽带宁德”建设,推进基础信息网络演进升级,充分发挥光纤宽带网络、新一代移动通信网络和数字电视网络对互联网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
——建设新一代宽带网络。深入实施数字宁德•宽带工程,积极创建“宽带中国”示范城市。实施“光网宁德、提速降费”计划,推进光纤宽带网络和新一代移动通信网络在城乡普及,提升信息通信技术在各行业中的应用水平。加快三网融合,加强农村、欠发达地区和公益行业宽带接入和高速光迁网络覆盖,推动网络整体向IPV6平滑过度,促进基础信息网络向下一代互联网升级。重点推进宁德中心城区公众网络服务,全面实施“国民休闲智慧文化广场”项目建设。加快建设公共WIFI,扩大热点覆盖,提高热点区域大流量移动数据业务承载能力。加快下一代广电网络建设,加大有线电视网络数字化和双向化改造力度,提高广电网络业务承载能力和对综合业务的支撑能力。到2020年,城市和农村家庭宽带接入能力分别达到100M和30M以上,4G网络和光纤网络实现全覆盖。
——构建互联网应用支撑体系。全面推广应用自主安全、可靠可控的软硬件产品,增强互联网管理和风险防范能力,建设全方位、立体式的网络空间安全防护体系。大力推进身份认证、网站认证和电子签名等网络信任服务,推行电子营业执照,构建安全可信的互联网应用环境。依法加强信息产品和服务的检测和认证,推进建立第三方安全评估与监测机制,加强与终端产品相连接的集成平台建设和管理,加强网络与信息安全监管,提升互联网信息安全保障能力。围绕智能传感、移动互联、大数据、电子认证、网络信息安全等互联网产业核心与关键技术,建立互联网应用技术创新体系。
◆IPV6:是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6的缩写, IPv6是(互联网工程任务组,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设计的用于替代现行版本IP协议(IPv4)的下一代IP协议。身份认证和隐私权是IPV6的关键特性。&
第七章 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加快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做大做强中心城市,加快中小城市和县城发展,优化城镇布局形态,推动产城融合,加强山海协作,构建城乡一体化和区域协调发展格局。
围绕做大做强中心城市目标,高要求实施规划、高起点发展产业、高标准完善配套,不断提升中心城市环境质量、人民生活质量和城市竞争力,建设和谐宜居、富有活力、极具特色的现代化城市。
1.加强中心城市规划。全面落实中心城市总体规划,按照“临海、环海、跨海”三步走战略,推进中心城市向临海布局、环湾发展,加快构建主城区、白马城区、海西工业园区、三都岛群区等“一城四区”空间结构。优化中心城市布局结构,加快要素资源集聚,推动蕉城区、东侨经济技术开发区和三都澳融合发展,规划建设滨海新城。逐步推动“三规合一”、“多规合一”试点,全面提高国土开发和陆海统筹管理水平。全面开展宁德城市设计,完善建筑方针,留住城市特有的地域环境、文化特色、建筑风格。适时调整行政区划,拓展中心城市发展空间,加快形成宜居宜业的生态海湾新城市。
2.做强中心城市产业。强化中心城市产业支撑,重点培育冶金新材料、新能源、食品、机电等中心城市主导产业,突出发展与中心城市产业相配套的港口物流、总部经济等生产性服务业,与市民需求相配套的健康养老、休闲旅游等生活性服务业。加强城市果蔬、畜禽生产保障基地建设,打造农旅一体都市近郊型现代农业。支持市县之间整合资源,共建园区,加快产业在城市周边集中配套。依托东侨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加快漳湾临港工业区和飞鸾、三屿等一批园区开发进程,加快产城融合和人口集聚,推动园区向城市产业功能区转型,全力提升中心城区经济实力。
3.健全完善城市功能。适应户籍人口城镇化加速趋势,合理布局完善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社会福利等公共服务,加快城市公共停车场建设和城市地下空间开发,提高城市配套服务能力。完善主城区路网结构,加快环湾快速通道建设,强化新旧城区、功能组团及区块之间的交通衔接和协调融合。提升中心城区供水排水、防洪排涝、污水垃圾、园林绿化、公交场站以及城市电网、燃气管网、通信管网等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稳步推进中心城区“城中村”、老旧小区、城镇棚户区和危房改造,推动中心城市内涵提升式转变,实现精明增长。加快建设中心城区绿地系统,大力推进宁德公园绿地、城市绿道等工程建设,整治城区内河(湖)。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制定企业和市民参与城市建设、管理的工作机制,提高市民对城市发展决策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加快智慧城市建设,提升城市综合管理水平。
统筹县域功能定位、文化特色、建设管理等因素,科学制定差异化发展规划,加强县域特色城镇、特色产业间的互动融合,实现优势互补,逐步形成横向错位发展,纵向分工协作的环三都澳城镇群发展格局。
1.差异化发展县域经济。坚持因地制宜、统筹协调,大力培育县域特色产业,增强对农村转移人口的集聚能力和承载功能,提高县域间产业协作水平,推动县域经济整体提升。福安、福鼎要发挥县域经济龙头作用,加快“港、业、城”融合发展,促进冶金、电机电器、合成革等产业链延伸,推动传统产业转型提升,辐射带动周边县域;霞浦要发挥临海资源优势,抢抓临港产业转移机遇,加快布局大产业、大园区,做大经济总量,打造县域经济新增长点;古田、寿宁、屏南、周宁、柘荣要发挥生态优势,把握交通基础设施改善带来的发展机遇,突出发展特色生态产业,继续实施大城关战略,提升县域经济质量和效益。加强各县域经济发展的协作配合,完善差异化发展引导机制和“飞地”政策,衔接好沿海与山区之间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分工,鼓励山海协作共建产业园区,推动产业优势互补、融合发展。
2.分类发展特色小城镇。坚持分类指导、差别化发展,以实}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全国省份简称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