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刚来巴拿马时间和北京时间有手机信号过段时间就没有了

刚刚与中国建交的巴拿马是怎样一个国_高清图集_新浪网
责任编辑:马俊岩 SN112
键翻阅图片
版权所有 请勿转载
显示更多文字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顶部 “”,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地球知识局:刚刚与中国建交的巴拿马,曾经为何沦为美国的后院?
地理+人文+设计,全球视野新三观
关键字: 巴拿马中国建交美国VS巴拿马美国巴拿马地图地球知识局巴拿马
北京时间6月13日,巴拿马正式宣布与中国建交,我们来讲讲巴拿马的故事。
摊开任何一张美洲地图,赫然出现在南北美连接处的巴拿马总是人们无法离开视线的聚焦之处。
贯穿这个国家的巴拿马运河承担着连接世界东西的重要职责,每年从这里通过的货物多达3~6亿吨。
巴拿马的位置对于美国和哥伦比亚都很重要,哥伦比亚更近,而美国更强
来自中国、越南、孟加拉的廉价货物从这里运往美国东海岸,让纽约廉价市场上超过1/3的商品得到适当的补给。
尽管和巴拿马没有正式的外交关系,中国却因为这条贸易路线成为了巴拿马运河的第二大的使用者。
这里的第一大使用者,当然就是近在咫尺的美国。利用巴拿马运河,美国的东西海岸物资调度获得了一条廉价而可靠的水上路线。
正因为这一层关系,巴拿马国的历史和美国深深地纠缠在一起,成为了美洲地缘上的一段值得一提的往事。
很多人都知道,最早想打通巴拿马运河的是西班牙人。
尽管16、17世纪的西班牙王国正值鼎盛时代,技术条件和开挖的难度却让他们最终打了退堂鼓。这一耽搁就是三百多年。
西班牙在美洲的殖民帝国可分为四大总督区:新西班牙、新格拉纳达、秘鲁、拉普拉塔总督区,巴拿马属于新格拉纳达(哥伦比亚的前身)总督区
一直到了19世纪末期,才由主持修建过苏伊士运河的法国人组织公司重启了这个项目。然而因为独特的地理条件,法国也铩羽而归。
一个悲伤的故事,这位因修建了苏伊士运河而名利双收的法国人叫雷赛布。被任命为巴拿马运河公司总经理时,他已年过古稀。法国铩羽而归,这位老人亦是血本无归,郁郁而终……
法国施工时的场景
这个历史的接力棒于是交到了美国手里。
当时美国独立已久,已经有了把整个中南美洲纳入自己经济后花园的计划。阻拦在这个伟大计划面前的主要对手正是英国。这个对手太过强大,以至于美国在整个19世纪都无法彻底摆脱大英帝国的阴影,只能做出一些委曲求全的示好。
仍然如日中天的大英帝国
巴拿马的战略地位就是双方争锋的焦点之一,也是美国释放善意的桥梁。
尽管运河的正式通航仍然遥遥无期,英美双方却早就定下了使用运河的计划。当时的美国国务卿亨利·克莱和英国驻美公使布尔沃签订了以两人名字命名的《克-布条约》,规定双方不能在运河修建问题上互相排挤,运河建成后两国应平等使用,保证运河中立自由。
稳住了英国的竞争,美国开始在当时仍然属于新格拉纳达(也就是哥伦比亚共和国的前身)的巴拿马埋设有利于自己的伏笔,为以后争夺运河支配权的有利地位做准备。
曾经的新格拉纳达总督区之后分裂为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厄瓜多尔(边界与总督区不完全一致),而哥伦比亚最终又被美国分裂出一个巴拿马
就在签订《克-布条约》的同一年,美国在巴拿马开工建设全长75.8公里的铁路线,让纽约到旧金山的航程一下子缩短了3/4。顺便,这条铁路还为美国带来了400%的资本回报率,堪称一招好棋。
建设中的铁路
但铁水联运还是太麻烦,对一条运河的需求仍然在敲打美国商人与政客们的大脑袋。想要赶在英国之前尽快占据对南美的控制权,修建一条运河只是早晚问题。
在具体的修建方案上,美国人也并不是一开始就达成了共识。
事实上,由于西班牙人和法国人的双双失败,巴拿马一开始并不是运河的首选修建地点。和巴拿马运河同时被拿上桌面考量的另外一个方案,是尼加拉瓜运河。
如果哥斯达黎加不是被山脉横贯,或许也会想搞运河
在1890年代的美国高层,尼加拉瓜运河甚至因为更靠近美国、传染病不凶猛等原因而相当受欢迎。这个方案即使在今天的尼加拉瓜,也仍然是经常被拿出来讨论的话题——他们早就想从巴拿马繁盛的海运贸易里分一杯羹了。
但尼加拉瓜方案的推动者大多是出于纸面计算在支持这个方案,远没有那些有经济利益驱动的人来得积极。
这里所说的后者,正是在法国巴拿马运河公司破产之后主动接盘的另一个法国人布诺·瓦里亚。这个法国人虽然盘下了继续修建巴拿马运河的生意,却没有足够的启动资金。想要继续做下去就必须设法说服美国的投资人们。于是各种威逼利诱齐上阵,布诺·瓦里亚一下子成了1900年前后华盛顿的明星人物。
布诺·瓦里亚这货还给巴拿马设计过一面国旗……然后,被拒绝了……
经过一番或真或假的宣传攻势,布诺·瓦里亚使议员们相信,尼加拉瓜的修建路线将会遇到泥石流、火山爆发等自然灾害,并不是首选。
而一旦克服了工人流行病这个难题,巴拿马运河的修建将会顺风顺水。这样的宣传在今天的创业讲故事环节当然屡见不鲜,在100年前也是有颇有收效的战术。
虽然商人和美国政客已经达成了高度一致,修建运河还有一个致命的阻挠:修建国当地的民众。
南美解放者玻利瓦尔建立的大哥伦比亚共和国尽管在独立后不断分崩离析,直到19世纪末期至少还保留着对巴拿马地区的控制权。对这个已经经历了多次分家的国度而言,继续出让国家主权是很难被接受的。
一旦失去了巴拿马这个伸向北方的突出部,哥伦比亚将断绝一切北上扩展势力的可能,不仅无法控制海洋贸易,自身两条海岸线之间的联系亦操于他人之手
1903年,美国和哥伦比亚在政府层面签订了运河区租借协议,引起了哥伦比亚群众的强烈反弹。出面签订协议的哥伦比亚代表甚至受到了生命威胁,其局面之混乱,正如中国在巴黎和会后的五四运动一般。
一家哥伦比亚报纸这样评论这份协议:“绝不能让出我们一分的主权,让出我们一寸的土地!”一向听话的哥伦比亚国会也趁势否决了政府签订的这一条约,一下子把美国人停在了杠头上。
我当年起义的时候也是这么说的
其实以哥伦比亚政府军的势力,镇压一些搞事情的人岂有做不到之理?没有政府的默许,傀儡一般的国会又怎么敢否决美国人给出的提案?
他们最主要的目的,不过是借着民气可用,再从美国人的口袋里抠点美金出来。当时的哥伦比亚国内早就在盛传:“难道美国人不知道一万美金就能收买一个议员吗?”
这种激烈的反弹是美国人和布诺·瓦里亚都没有想到的。如果当地民众不配合,巴拿马运河的修建工作看来又要告吹。
这一次,不仅布诺·瓦里亚等不了,连美国也等不住了。因为在1900年,美国对英国在南美洲的利益摆出了一副强硬的态度,废除了原本友好的《克-布条约》,改签了一份新条约。
新条约规定美国有权在运河设防,他国无权干涉运河的运营事务。纸面上的巴拿马运河俨然成为了美国的一条内河。
整个西半球,他国都无权干涉
本来敢跟英国人叫板就是指望通过运河快速拉动东西海岸间的经济互动,提供新的经济增长点。如果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却迟迟没法把运河造出来,被国际社会看笑话不说,自己也会泄了劲。
有强烈的需求在先,那就只好神挡杀神佛挡杀佛了,哥伦比亚的民族情绪成为了第一个被拿来开刀的羔羊。
时任美国总统老罗斯福在一封私人信件中说:“如果巴拿马成为一个独立国家,我会很高兴的。”
此人正是在美西战争的战火中扬名立万,外交手段更是极有特色的大棒加胡萝卜,有此举动并不出人意料。耐人寻味的是连国务卿海约翰也暗示在巴拿马活动的布诺·瓦里亚:“太平洋舰队已经奉命驶向地峡。”一场大国支持下的军事政变看来已经避无可避。
美西战争后,美国的海外领地相距遥远,更需要运河来沟通两大洋
1903年十月底,美国、巴拿马起义军、哥伦比亚三方终于风云际会,在巴拿马展开了争夺。
率先发难的是巴拿马起义军,其头领也是巴拿马独立后的第一任总统阿马多尔正是布诺·瓦里亚在当地扶持的头面人物。美国和这位起义军首领暗通款曲,通过一位律师先后向起义军输入了250万美元的巨款,使起义军获得了哥伦比亚驻当地官员的支持。(这就把祖国卖了....)
美国人突然转变的态度其实一开始让反抗军摸不着头脑,因为在过去的几十年时间里,美国一直是帮着哥伦比亚政府军镇压起义者的。这下美国的态度来了个180度大转弯,反抗军自然喜不自胜,全力配合。(到了今天,别国反抗军反对派仍是美国常用的武器)
11月4日,阿马多尔宣布巴拿马国成立,把巴拿马全境变成了一座壁垒。参与防御的不仅有起义军士兵,甚至还有留守当地的美国侨民。为了巴拿马运河的利益,美国人可是真豁出去了。
哥伦比亚官方当然也不是吃素的。面对美国明里暗里的挑衅,他们早做了安排。
首先是在国内调查可疑的美国间谍,让美国人知道哥伦比亚汹汹的民意。其次,未被收买的本土军队早在起义军宣布独立前就登陆了巴拿马第二大城市科隆,随时防备军事政变。
巴拿马运河的两端,科隆和巴拿马城
然而这些未雨绸缪的运作还是没有坚船利炮实在。
老罗斯福总统对巴拿马国独立的支持手段,就是派舰队在巴拿马海域实弹演习,把前来镇压的哥伦比亚军队吓得不轻。
在政治上,美国则是第一个承认巴拿马独立的主权国家,瞬间和他们建立了外交关系。而且一旦建立外交关系,老罗斯福就指派海军陆战队司令乔治·艾略特将军协助起义军组织防务。
艾略特将军的防御战术非常简单:以攻为守。他计划一旦哥伦比亚对巴拿马动手,就用一千人左右的精英陆战队在哥伦比亚核心地带玩焦土战略,破坏其宝贵的基础设施。当然这样的下场谁都不愿意看到,艾略特的战略更多是用来恐吓可怜的哥伦比亚人的。
在美国的恫吓之下,哥伦比亚只得忍气吞声,任凭巴拿马分裂出去。
在宣告独立的集会上,阿马多尔这样说道:“昨天我们还是哥伦比亚的奴隶,今天我们已获得了自由。”这话倒是不假,但很快他们就沦为了美国的奴隶。
祖国旗帜终于高高飘扬?
布诺·瓦里亚在巴拿马独立之后,担任美国驻巴拿马公使,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尽快推动运河的建设。
他为两国起草的租借协定对巴拿马极端不利:美国有权永久租借宽10英里的运河区并可驻防;巴拿马获得的经济补偿是1000万美元的买断款和每年25万美元的租借款(后来随通胀有所增加)。
巴拿马新政府拿人手短,只能接受这份不平等条约。随后美国用了八年时间快速修建了巴拿马运河,终于得偿所愿地大幅减少了东西海岸沟通的航程。
日,第一艘通过运河的船只
在巴拿马运河工作的西班牙劳工
监工总统:罗斯福
英国由于1890年的条约,只能眼睁睁看着运河却分不到好处;提前放弃的法国人更是对错失在南美的好局沮丧不已;哥伦比亚对此则是不予置评,根本拒绝承认运河的成功;但损失最惨重的,还得说是正主巴拿马。
美国在巴拿马画出的所谓运河区正是臭名昭著的南方“国中国”,总面积达到1400多平方公里,是巴拿马国总面积的1/53。按比例放在中国的话,差不多就是江浙两省归别人所有,对巴拿马人的民族信心是个严峻的挑战。
巴拿马运河区(首都巴拿马城并没有被占领...)
运河修建完成之后,所有的通航款项都被美国运营方独吞。据统计,在整个美占时期,运河收入款项达450亿美元。相比之下,留给巴拿马人的只有每年几十万美元的补偿款。
最精华的一块部分被挖走了
尽管美国在后来的运营过程中不断向巴拿马示好。从解禁巴拿马人的工作岗位到提高本地工人的工资水平,甚至允许在运河区悬挂巴拿马国旗(……难道不应该么),美国人想了很多办法缓和当地人情绪。但是只要美国占据这里一天,收益的大头就落不到本地人的头上。
在民族主义分子的运作下,巴拿马开始成为冷战时期美国后花园里的一颗定时炸弹。
炸弹的爆炸是在1964年,一名携带巴拿马国旗的进步学生被驻地美军枪杀,引起了巴拿马人的强烈不满。
进步学生总是很英勇的
不仅运河区受到冲击,巴拿马甚至和美国断交,拒绝承认运河协议。美国对巴拿马运河长达半个世纪的控制,终于要画上句号了。
经过十年的再次谈判,美国终于在1977年和巴拿马重新签订运河条约并于1999年底交还这个“永久租借”区的控制权。
巴拿马运河条约签署后,美国总统与巴拿马国民卫队将军握手,巴拿马运河真正成为了巴拿马的运河
(本文作者:猫斯图,制图:孙绿,观察者网已获微信公众号“地球知识局”授权转载)
原标题:地球知识局:刚刚与中国建交的巴拿马,曾经为何沦为美国的后院?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责任编辑:李泠刚与台“断交”三个月 巴拿马总统对中国送祝愿|巴拿马|王毅|中巴_新浪新闻
  原标题:刚与台湾断交三个月,巴拿马总统就对中国送出贴心祝愿
  当地时间日,巴拿马总统巴雷拉在巴拿马城总统府会见外交部长王毅。
  巴雷拉请王毅转达对习近平主席的亲切问候。巴雷拉表示,巴拿马同中国建交开启了两国关系新篇章,他对建交3个月来双边关系的迅猛发展深受鼓舞,很高兴能于年内访问中国,推动两国各界交往和各领域合作。
  巴方热烈响应并积极支持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愿利用自身独特地理位置,积极参与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同中方一道,共同为促进世界互联互通做出贡献。
  巴方将坚定奉行一个中国原则,恪守建交时有关台湾问题的承诺,不做任何有违一个中国原则和损害双边政治互信的事情。
  巴方祝愿并相信,中国一定能够实现国家的完全统一。
  王毅转达了习近平主席对巴雷拉总统的亲切问候,强调巴拿马同中国建交,加入到国际社会坚持一个中国的行列,站到历史正确的一边,顺应时代潮流,符合民意人心,得到巴各界积极响应和国际社会普遍欢迎。
  建交3个月来,两国各领域交往呈现井喷态势,多年来积蓄的合作潜力开始充分释放。事实证明,中巴建交完全符合巴拿马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和长远利益,是一个正确的战略抉择。
  中方愿同巴方做好巴雷拉总统访华准备,并以此访为契机,开启中巴互利合作、共同繁荣的新时代。双方可着重在产业投资、贸易、航空、海运、金融、质检、旅游、文化和司法等九大领域拓展合作。中方欢迎巴方发挥自身地理优势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建设连接亚洲和美洲的现代海上丝绸之路。
  一个中国原则是中巴建交的重要前提和两国关系的政治基础,中方希望并相信巴方能够妥善处理好涉台问题,筑牢中巴关系的根基,建设好中巴合作的大厦。
责任编辑:张岩
跟格局小的人打交道,就像被缩骨伞夹住脑袋一样不痛快。
号外号外,特朗普又出行政命令啦!行政命令有多强,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是XX你就坚持60秒!
吴承恩的人生经历,决定了《西游记》背后必然影射着中国特色的官场文化。
没有石油的生活,可能比如今这种依赖石油的生活更加有趣和充实。刀姐刚从巴拿马回来,台湾就冷不丁被踹……
今天,巴拿马宣布同台湾断交,同时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
刀姐上周刚去见了巴拿马总统,这周刚回来上班,不成想,这么快就目睹湾湾陷入一万点悲桑。刀姐到底做了些什么?唯有一脸无辜才能稍微掩饰一下刀姐的喜大普奔……
上周,刀姐到这个地处南北美交界的小国出差。虽然那时巴拿马要同中国建交的消息还未宣布,但很多蛛丝马迹都表明,中巴关系或将很快面临“重大突破”。
刀姐街拍巴拿马新城
早在今年4月,巴拿马前驻台“大使”马蒂斯就接到命令卸任回国,然后,新任驻台大使人选迟迟没有公布。台湾“驻巴大使”刘德立则于5月返台接任“外交部次长”。估计,那会湾湾就应该感到胸口隐隐作痛。
一到巴拿马,很多在当地的中资企业工作人员就告诉刀姐,他们听说巴拿马很快就要和中国建交了,估计在年内就能完成。刀姐在巴拿马呆了短短一周,但已经森森感觉到,“建交”已俨然成为在巴华人私下交谈中必谈的“热词”:有人说,现任巴拿马总统巴雷拉对中国非常友好,强烈希望在自己的任内在对华关系上做出突破;还有人甚至说,巴雷拉曾在私下表达过,自己反对“台独”,支持一个中国。
刀姐街拍巴拿马美女
6月7日,刀姐参加了一家中资企业收购的港口扩建开工仪式。对的,就是在这个仪式上,刀姐见到了巴拿马总统。总统还同刀姐合影留念,请原谅刀姐就不放照片了。
一位总统出席一家来自中国大陆企业的开工仪式,这本就有些不大寻常。更不同寻常的是,巴雷拉在仪式致辞中反复强调,这个港口项目将会成为中巴关系的“里程碑”,中国和巴拿马将“兄弟齐心,其利断金”。
这话说的,意不意外,惊不惊喜?其实,淡定如刀姐,倒也觉得不足为奇。巴雷拉总统早就有与台湾断交,跟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的想法。他亲口说,自己在2007年访问北京和上海的时候“就秉持这个立场”,因为和中国的关系是一个“很重要的议题”。作为巴拿马总统,自己一直在推动中巴两国经贸关系的发展,“以及中巴外交关系的可能性。”
由于在这个开工仪式还有太多围观的人群,甚至还坐着一位来自台湾支持的“中巴文化中心”的人士,所以巴雷拉在仪式上的讲话还有几分“欲言又止”,不太“解渴”。
据刀姐了解,巴雷拉在私下里谈这个问题是曾表示,现在很复杂,“需要非常小心”。也许是不想让台湾方面提前察觉到什么。
其实端倪不仅于此。刀姐在巴拿马时,曾先后前往了台湾驻巴“使馆”和中国巴拿马贸易发展办事处。尽管都位于一座写字楼中的一层,但二者的冷热境遇却几乎是截然不同:台湾“使馆”门庭紧闭,冷落萧索;在中国巴拿马贸易发展办事处,却先后看到几波人进进出出,显而易见十分热络忙碌。
巴拿马位于中美洲最南部,国土面积不大,只有7.5万平方公里,比中国的重庆市面积还小。人口也才393万。但是,刀姐想提醒你,千万别轻视巴拿马的地缘战略价值。
巴拿马地峡位于美洲中部的一块狭窄的地段,犹如西半球陆地的蜂腰。它连接着太平洋和大西洋,而且还是南美洲和北美大陆的分界线。穿过地峡最窄处,有一条大运河,这就是由地峡的名称而得名的巴拿马运河。
刀姐俯瞰巴拿马运河
巴拿马运河于1914年竣工,1915年通航,1920年起运河成为国际通航水道。由于巴拿马运河的开通,太平洋与大西洋之间的航程比原来缩短了5000公里至10000公里,并减少了航行中的危险性。
这条运河总长82公里,宽的地方达304米,最窄的地方也有152米。由于连接着太平洋和大西洋,所以称为全球最重要的航运要道,也是世界上最具有战略意义的两条人工水道之一,另一条为苏伊士运河。巴拿马运河还被誉为世界七大工程奇迹之一。
在军事上,巴拿马运河大大便利了两洋间军用船只的调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经由运河的军舰达5300航次,军事供应船舰8500航次。因此,巴拿马运河不仅在国际航运和贸易上是捷径通途,而且在军事上也是战略要道。
刀姐亲历货船通过巴拿马运河
正因为地理上和航运上的极其重要的作用,历史上很多大国都想把巴拿马占为己有,甚至不惜“大打出手”。
在世界舆论压力下,日,美国将掌控了近百年的巴拿马运河所有土地、建筑、基础设施和所有的管理权都交还给巴拿马。
如今,每年约有1.5万艘来自世界各地的船舶经过这条运河。中国是使用巴拿马运河第二大的国家。
中国(清朝)与巴拿马的交往历史长达160多年,1854年第一批华人到达巴拿马,参与巴拿马的铁路建设。
正因为巴拿马如此重要,它在台湾仅存的21个邦交国(现在是20个了)中的地位超然。巴拿马在国际上毕竟有一定能见度,台湾与之相交,还是能蹭上一些“热点”的。现在“邦交国”金字塔的塔尖崩塌了。这对台湾的打击一定是很残酷的。
从冈比亚、圣普到巴拿马,不少新闻报道和媒体对专家的采访中都用了“多米诺骨牌”这个词。在这波断交潮中,还夹杂着很多台湾当局的外交失利,比如民航大会、世卫大会的缺席,比如梵蒂冈等国家若有若无、时隐时现的断交传闻等等。
而“英文菜”当局的脱困之法,即所谓“新南向外交”,几乎没有收到任何成果。
其实,台湾的“邦交国”都不傻。当年两岸融洽之时,“邦交国”估计还能稍稍心安,现在万一台海降到冰点,它们怎么可能甘当炮灰呢?
于是一张张“投名状”飞向北京。说实话,台湾民进党当局说大陆是在国际空间挤压它们,搞统战搞压迫,真是太把自己当根葱了。明眼人都能看出来,与台湾断交的几个国家,外交动作的主动性非常强。之前北京没有与它们建交,估计是因为当时两岸关系较好而“有所考量”。
就说巴拿马,中国与巴拿马虽未建交,但经贸关系早已有之,也设有贸易办事处。中国银行在巴拿马开设分行有几十年历史。
根据代表处提供的数据,中国是经过巴拿马运河的第二大货物来源国和第二大货物目的国,是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运河用户。2014年,中国共有几百家企业参加了第32届巴拿马国际贸易博览会、拉丁美洲汽配展、拉丁美洲轮胎展等重要地区展会,是参展企业、展位数最多的国家。
日,“英文菜”上任后首先就访问巴拿马,参加巴拿马运河拓宽工程开通典礼,希望能稳住这个重要的“邦交国”。不过她前脚才离开巴拿马,后脚就发现巴拿马总统在社交媒体上把台湾写成“China(Taiwan)”。当时就有媒体猜测,台湾被巴拿马踹估计去日无多了。
还应该看到,相对于台湾,巴拿马一直被认为是美国的“后院”,与其说这是大陆外交对台湾的“胜利”,不如说是对美国的“胜利”。要知道,巴拿马通行的货币就是美元。巴拿马作为中美洲国家,是地道的美国“势力范围”。而在美国的压力之下,巴拿马如此积极与中国大陆建交,也可见中国对中美洲国家影响力的上升。
说回台湾。其实,与几个国家中断“外交关系”,或许短期内对台湾老百姓的生活不会带来显著影响。但相信台湾民众已经明确看到了,民进党政府不承认“九二共识”,带来一连串的外交打击,是如此的紧迫与鲜明。
菜政府的“柔性台独”是一条走不通的路。“台独”就是一场闹剧,它根本不可能让台湾走向独立,倒是只会让那些“台独”分子成为独夫民贼。
昨天上午,激进“台独”政党“时代力量”搞出所谓“台港连线”,“港独”分子也参加了仪式。越来越势单力弱的“台独”和“港独”算是正式走向了抱团取暖。
势比人强!面临越来越小的国际空间,越来越强的国际孤立,“台独”们看来只能找些比自己还弱的小兄弟去开开茶话会了。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巴拿马时间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