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个索尼的a6000是aps-c.现在买a6000 定焦头镜头,买全幅的镜头可以用吗?将来

APS-C画幅旗舰微单 索尼A6000实拍评测|索尼|微单|无线_数码_新浪科技_新浪网
APS-C画幅旗舰微单 索尼A6000实拍评测
  索尼作为当年数码产品的龙头老大,却在可换镜头数码相机方面一直无法抗衡佳能,尼康两大厂商,但凭借NEX系列产品的出色表现在微单领域获得了自己的一席之地,而前年推出的全幅黑卡RX1和去年的全幅微单A7/A7r更是轰动了整个影像界,获得了万众瞩目。
  在2014年索尼并没有放慢更新的脚步,在2月份就推出了旗下最新(
),其主打卖点是超高速对焦,官方宣称最短合焦速度仅为0.06秒,是目前对焦最快的微单相机。
  性能提升 旗舰本色突显
  A6000所使用超高速混合式对焦系统具备179点相位对焦点于25点反差对焦点,几乎覆盖取景画面,相位差与反差式协同工作,提高 对焦的速度与精度。0.06秒是目前E卡口相机中对焦速度最快的,支持11张/秒的连拍速度,且支持连续自动对焦,确保在拍摄移动物体时也能拥有超高的合 焦精度。
  A6000定位在在外观设计和操控上,A6000沿袭了NEX6和NEX7的诸多设计元素,包括当年NEX7上备受好评的双拨轮设计。在我在拿到A6000之前就对它的操控性能充满期待。
  在A6000身上索尼为其配备了一块APS画幅2430万像素CMOS,具备与NEX7相同的像素数量,但并非同一块传感 器,A6000的传感器采用了与A7R同样的无隙芯片镜片和镜片位置匹配技术,消除了微透镜间的间隙,提高像素点的聚光率,从而更好地收集从锐利角度入射 的光线,提高了感光能力和信噪比。
  在全新A系列微单相机中,都使用了与A7/A7R相同的BIONZ X 影像处理器,也让A6000在画质方面获得了提升,更加真实的还原影像细节。
索尼α6000 相机相关文章
值班电话:010-&&|&&&&|&&&&|&&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顶部 “”,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推荐效果更好!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灭门!出索尼a6000 大全套。港版a6000机身,港版 18-200mm f/3.5-6.3 OSS LE 二代镜头,国行 35mm f/1.8 定焦头
都有肯高UV,双电双充,遥控器,遮光罩,原装索尼相机包。
最开始接触单反 用的是佳能600D,这确实是一个不错的入门机,照片效果比手机强很多,拿着感觉也更专业。后来对相机领域的不断学习和了解,觉得600D已经不满足我的需要了,笨重的机身,旅游时携带很不方便,对焦速度和连拍也不够快,这时a6000进入了我的眼帘,小巧的机身,每秒11张的连拍,真的太适合我了。
15年年后在沈阳三好街入手了港版的a6000套机,一并买了50mm 1.8和55-210mm的长焦,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发现a6000的性能非常好,对焦迅速,照片锐利,50mm拍室外人像非常出色,但在室内就有点伸展不开了,标头的16-50和55-210搭配虽然覆盖了全焦段,但出去玩时,想要拍远近还要不断的换镜头,非常麻烦。
所以经过再三斟酌,决定入手了港版的18-200,和国行的35mmf/1.8,这回就非常完美了,两个镜头都非常适合挂机,想出去玩就挂18-200,想拍人像或扫街,就挂35mm1.8。非常方便,效果也很好。最近觉得APSC已经玩够了,想试水下全画幅,所以灭门,出a6000的大全套。
a6000套机是当时3850入手的,18-200 港版 3400入手,国行 35 f/1.8 2400入手。全部95新,无磕碰无划痕,现在全套7500出。包括两个肯高UV,遮光罩,一原电一品胜,遥控机,屏幕保护膜,索尼原装相机包。(备注,只有35 f1.8有原装盒子,但发票找不到了,不影响保修)
我这一套买回去再加一张内存卡,就算完美了,长焦定焦都有了,旅游街拍人像完全胜任。
7500全套出,慢出,不单出,不刀,邮费到付,微信:,为节省宝贵时间,加微信就默认接受此价格。加微信可发细节图。
16:26 上传
16:26 上传
16:26 上传
16:26 上传
35mm f/1.8样张
16:35 上传
16:35 上传
16:35 上传
18-200mm样张
16:35 上传
16:35 上传
16:45 上传
16:45 上传
6000好机器,想要单机,不单出就帮顶了
这一套确实够用了,可以满足入门的所有要求。不过18-200的镜头的体积不适合挂机。我的搭配是,平时搭配挂机16-50,包里放着35 1.8和55-210,大多数情况16-50就够了,需要再换,毕竟出去玩,便携更重要。
不是恶魔,何以灭门?哈哈,开个玩笑
不错,可惜不单出。帮顶。
对35有意,不单出,帮顶
35 1.8多少出?
这一套,初烧足够了。
两个镜头?
不是恶魔,何以灭门?哈哈,开个玩笑
这一套,初烧足够了。
是的 足够了,我已经烧完了
35 1.8多少出?
对35有意,不单出,帮顶
6000好机器,想要单机,不单出就帮顶了
不错,可惜不单出。帮顶。
这一套确实够用了,可以满足入门的所有要求。不过18-200的镜头的体积不适合挂机。我的搭配是,平时搭配挂机16-50,包里放着35 1.8和55-210,大多数情况16-50就够了,需要再换,毕竟出去玩,便携更重要。
就算是挂18-200mm 重量也要比600D套机轻,而且不用换镜头,我用着很方便
两个镜头?
两个 35mm f/1.8定焦 18-200mm
6000好机器,想要单机,不单出就帮顶了
这一套确实够用了,可以满足入门的所有要求。不过18-200的镜头的体积不适合挂机。我的搭配是,平时搭配挂机16-50,包里放着35 1.8和55-210,大多数情况16-50就够了,需要再换,毕竟出去玩,便携更重要。
不是恶魔,何以灭门?哈哈,开个玩笑
不错,可惜不单出。帮顶。
对35有意,不单出,帮顶
35 1.8多少出?
这一套,初烧足够了。
两个镜头?
用户出售过的商品
数字尾巴-分享美好数字生活
Share Pretty Digital Life, Starting from Here&评论&&&&用户名:
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
验证码: 请输入验证码。
说50定就50定了,干嘛老拿佳能说事?就烦这种托。这种文章最好不要专门推哪个牌子,您以为全世界的用户都是和您一样的啊?本来结尾有各厂标头的列表就足够了
算了吧,佳能的50/1.8和50/1.4都是跑焦王,是促使你发烧,买牛机牛头的关键步骤!
看来楼上不是佳能派的~~呵呵~~~
不过我绝对第三个理由有点牵强~~
以为个人来看,我会选择宾得的F1.4的,宾得的定焦镜头绝对的王者!
居然 没有AF 50 1.4D 太搞笑了
第三个理由才是最搞笑的
没了定焦就出不了好片子练不出技术没了构图意识
定焦镜头更适合学习摄影。这条很重要,最重要的是标头很便宜、轻便!
玩定焦?取景移步跌落山涧,拥有它时刻准备献身摄影事业。
全幅机用50mm好,APS-C画幅机用50mm镜头就不太合适啦,还是要讲清楚才好.
同意9楼说的。边界条件说清楚更明了。
用好定焦头,关键还是靠人头!
写这篇文的人自己就是异菜鸟,还来忽悠人,不想挑他刺了。
不管什么品牌什么焦段的镜头,只要运用好,发挥出镜头的本质特点就是好头,就是好摄影师!
大家觉得85定是不是好点啊~ 我不是很懂啊~ 哈哈
玩定焦?取景移步跌落山涧,拥有它时刻准备献身摄影事业。 &&--說得太到位了。
啥叫大部分用户都拿定焦扫街啊?
GBeT如是说:极度同意12楼观点“写这篇文的人自己就是异菜鸟,还来忽悠人,不想挑他刺了”
宾得有50 1.8的吧;
刚买14~50定焦镜,一使用就感到后悔了。
50mm镜头和相机的50mm焦距有什么不同
50mm镜头和相机的50mm焦距有什么不同
网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摄影网观点。
现在有21人对本文发表评论 &&夏昆冈作品 - SONY 索尼 α6000 [ILCE-6000]微型可换镜头数码相机测评报告 [Soomal?数码多]
SONY 索尼 α6000 [ILCE-6000]微型可换镜头数码相机测评报告
索尼发布全幅微型单电后,原有的NEX子品牌被弃用,统一使用α商标,α6000其实就是以前NEX-6的后继型号。相比NEX-6,最大的不同应该来自感光器的变化。
机身与外形
α6000 的外观设计风格源自NEX-7,与NEX-6相近。集成了电子取景器,体积在微型单电中属于中等身材,比追求小体积设计的NEX-5N要大一圈,但比起全幅的α7系列以及奥林巴斯E-M1,还是明显更小。这种体积依然能保持很好的便携性,我们在使用α6000 时并不会专门使用摄影包,随便放于普通挎包中就能带出门。比NEX-5N更大一点的机身,能让镜头机身搭配看上去更为协调,而不是NEX-5系列那样明显的头重脚轻的感觉。
相比NEX-6,α6000的做工似乎还有所退步,至少机身质感看上去就显得廉价了不少,价格则确实也亲民了一些。机身手柄部分突出,贴有皮革纹的胶片,胶片质感舒适,不黏不硬,握持舒适,手感不错。
机身内部集成了充电电路,使用标准的USB电压电流标准,USB口则采用手机上最常见的Micro USB,因此理论上是可以和手机充电器共用充电设备的。在NEX-6测评中,我们发现NEX-6并不是兼容所有充电器,会有充不上电的情况,但在α6000的使用过程中没遇到这种情况。α6000附赠了充电器,但一般用不上,外出用手机的即可,这也减轻了用户的负重负担。
索尼的微型单电体系的卡口标准为法兰距为18毫米,法兰内径46毫米。我们在很早前的文章中就提到过,这个卡口标准是刚好可以容下全幅感光器的,索尼也这么做了,但APS-C规格的机型会继续保留,α6000就是APS-C规格的机型。
APS-C规格的机型的基础参数与之前的NEX完全一样,NEX时代留下的E系列镜头统统可以继续使用,理论上为全幅机型开发的FE系列镜头也能相容,只是没人这么用而已。NEX体系最大问题就是镜头群的匮缺,尤其优质的镜头的匮缺,这个问题困扰索尼的微型单电很多年,α6000依然会遇到这样的困扰。在扩展出全幅机型后,能分给APS-C机型的镜头开发资源会更少,因此要做好持久战的准备,在很长时间内,镜头的问题不会获得根本性的解决。
α6000采用APS-C规格的Exmor APS HD CMOS感光器。这颗感光器是索尼自行开发生产,有效像素2430万,而NEX-6的是1600万。它也应该与NEX-7的那颗2430万的有所不同,NEX-7的感光器在使用广角镜头时具有华丽的红移现象,而α6000上并没有类似问题,说明有过很大的改进。
α6000的感光器集成了179个片上相位检测点,而相位检测范围也几乎覆盖整个画幅,更大的覆盖范围也意味着使用上会更加轻松。关于α6000对焦,官方信心满满,也是很多读者关心的,我们将在对焦段落详细说。
α6000采用双滚轮设计,并不是奥林巴斯E-M系列那种前后轮设计,而是靠后的顶轮和背轮设计,这种设计不及前后轮那样方便,前后轮可以实现同时拨动,而α6000这种则难以做到,操控效率上会低一些。α6000的默认设置也是有问题的,在光圈优先、快门优先模式下,双滚轮默认都是控制光圈,索尼的操控逻辑确实是很奇怪的。菜单中有个定义EV滚轮的设置,开启后,双滚轮才算有意义。在菜单选择中,双滚轮效率比单滚轮也要高一点。
α6000 具有3英寸可翻转的16:9液晶屏,翻转范围为向上90度,向下45度,这足够完成大部分常规机位的拍摄了。屏幕分辨率740X416,而官方的说法是92万像素,其实这是日本企业混乱标准的一种体现,实际上92万是点,而一个像素是三个点组成,日企经常有意无意的混淆像素和点的区别。这个屏品质不太好,显示的灰阶不够,会有溢出或者死黑出现,让人判断错误,屏幕也略有偏红的情况。α6000 并没有提供触控选项,因此选择对焦点方面的效率不高,不如NEX-5系列,其实加上触摸也没多少成本。
NEX-6的按钮自定义功能做得很不好,而α6000大幅改善,可定义的按钮有AEL、C1、C2、中央、左、右、下7个之多,这够用了。
相比NEX-6的XGA[]规格的OLED EVF取景器,α6000的EVF是缩了水的,分辨率降低到800X600,也就是官方说的144万点。取景效果相比NEX-6也是有退步的,不够精细。色彩表现则大大好于背屏。视野率100%,放大率107%,属于“大取景器”范畴了
虽然EVF和屏幕都不够好,但滚轮和按钮的设置变得更为合理,因此α6000操控体验还是改善了不少。
α6000 支持手机连接,手机中安装PlayMemories Mobile后就可以实现手机控制拍摄,但这个功能简直弱到无法吐槽,除了曝光补偿之外,没有任何其他可控功能,也无法触摸设置焦点,就剩下一个拍摄按钮,权当一个无线快门线用了。不过机内内置了一个叫做智能遥控的APP,可以在线升级,升级后,手机可以实现更多一些的控制功能,包括光圈、感光度、快门时间等,触摸对焦也有了。不过即便这样,还是很简陋,稳定性也不算好,会有连不上的时候,相比松下等竞争对手的APP,索尼提供的体验不算好。
机内处理技术
制造商=SONY;型号=ILCE-6000;镜头=E 50mm F1.8 OSS;焦距=50毫米;等效焦距=75毫米;光圈=F7.1;测光模式=模式;感光度=ISO1250;白平衡=自动;对比度=标准;饱和度=标准;锐度=标准;曝光补偿=-0.7EV;曝光时间=1/80秒;曝光程序=光圈优先;场景类型=标准;日期= 16:57:05
制造商=SONY;型号=ILCE-6000;镜头=E 19mm F2.8;焦距=19毫米;等效焦距=28毫米;光圈=F4.0;测光模式=模式;感光度=ISO100;白平衡=自动;对比度=标准;饱和度=标准;锐度=标准;曝光补偿=-0.3EV;曝光时间=1/500秒;曝光程序=程序模式;场景类型=标准;日期= 19:03:57
几乎每次写索尼的机型,我们都夸一次多帧合成。多帧合成技术是索尼的特色之一,其中包括了全景合成、多帧合成降噪、多帧HDR等实用型功能,虽然竞品也在模仿,但索尼始终更好用,表现为合成速度快,用户干预度低,很容易上手,也很容易出片。多帧合成降噪在NEX-6中作为收费功能被取消,而α6000又恢复成内置功能了。与多帧降噪类似的功能还有手持夜景、运动防抖等,其基本原理都是拍摄多张合成,来降低噪点提高画质。这种设计思路不只是影响到相机行业竞争对手,也深刻的影响到了手机行业,现在很多手机都可以拍摄全景、手持夜景,其原型都是来自索尼的相机。单帧后期处理功能依旧,因为单帧处理,索尼做得比较平庸,我们就不一一展现样张。
从NEX-6起,索尼启用了新的相机操作系统,对于用于来说最大改进就是支持安装APP来实现更多功能。NEX-6的国行版本却阉割掉了这个功能,而国行版的α6000则允许用户安装APP。但针对中国大陆地区的提供的APP只有寥寥几个免费APP,而且都不怎么实用,收费软件需要切换到香港区下载,支付货币自然也必须是港币。其中有几个比较有用的APP,例如星轨、延时拍摄、动态镜头等多帧拍摄APP,也有一些拍摄后处理的单帧处理APP,这些APP丰富了α6000的功能。
α6000支持引入了相位对焦,但以前的使用的反差式对焦也保留,构成了一套混合的对焦系统。其对焦原理和NEX-6一样,使用相位粗略对焦,使用反差对焦精确对焦,按照官方的说法,α6000 的是“增强型混合自动对焦”,官方还给出了一个参考的对焦速度――约0.06秒,如果只看数值,这就是当前微型单电圈中最快对焦之一,另外一个标称0.06秒的是松下GM1。但两者实际对比,α6000还是慢得多。
我们打算详细的说一下对焦的使用体验,因为α6000相比过往的索尼微单,进步是明显的。官方有个注释,0.06秒是在使用E PZ 16-50mm F3.5-5.6 OSS镜头并关闭预先AF情况下获得的,这个数据可能是极理想情况下获得,会与实际使用脱节,但实际使用中,即便达不到0.06秒,体验也是相当快速的,这与这枚镜头的驱动结构设计有关,它更容易实现快速的响应,而老的镜头则无能为力,这有个问题,目前能达到这种速度的镜头,仅此一枚,所以要改善索尼微型单电对焦不快的整体现状,需要更新镜头群。使用E PZ 16-50mm也不是全天候的快,当场景光线不好时,或者光圈偏小时,就会遇到明显变慢的问题,推测为通光量不够导致相位对焦系统不启动而依赖纯反差对焦来实现整个对焦过程。
制造商=SONY;型号=ILCE-6000;镜头=E PZ 16-50mm F3.5-5.6 OSS;焦距=50毫米;等效焦距=75毫米;光圈=F5.6;测光模式=模式;感光度=ISO100;白平衡=自动;对比度=标准;饱和度=标准;锐度=标准;曝光补偿=0.0EV;曝光时间=1/1000秒;曝光程序=光圈优先;场景类型=标准;日期= 15:22:24
制造商=SONY;型号=ILCE-6000;镜头=E 50mm F1.8 OSS;焦距=50毫米;等效焦距=75毫米;光圈=F1.8;测光模式=模式;感光度=ISO100;白平衡=自动;对比度=标准;饱和度=标准;锐度=标准;曝光补偿=0.0EV;曝光时间=1/1600秒;曝光程序=光圈优先;场景类型=标准;日期= 12:10:17
制造商=SONY;型号=ILCE-6000;镜头=E 50mm F1.8 OSS;焦距=50毫米;等效焦距=75毫米;光圈=F2.0;测光模式=模式;感光度=ISO100;白平衡=自动;对比度=标准;饱和度=标准;锐度=标准;曝光补偿=0.0EV;曝光时间=1/400秒;曝光程序=光圈优先;场景类型=标准;日期= 12:40:28
制造商=SONY;型号=ILCE-6000;镜头=E 50mm F1.8 OSS;焦距=50毫米;等效焦距=75毫米;光圈=F3.2;测光模式=模式;感光度=ISO100;白平衡=自动;对比度=标准;饱和度=标准;锐度=标准;曝光补偿=0.0EV;曝光时间=1/1600秒;曝光程序=光圈优先;场景类型=标准;日期= 16:39:04
制造商=SONY;型号=ILCE-6000;镜头=E 50mm F1.8 OSS;焦距=50毫米;等效焦距=75毫米;光圈=F5.6;测光模式=模式;感光度=ISO100;白平衡=自动;对比度=标准;饱和度=标准;锐度=标准;曝光补偿=0.0EV;曝光时间=1/800秒;曝光程序=光圈优先;场景类型=标准;日期= 14:43:25
制造商=SONY;型号=ILCE-6000;镜头=E 50mm F1.8 OSS;焦距=50毫米;等效焦距=75毫米;光圈=F2.0;测光模式=模式;感光度=ISO100;白平衡=自动;对比度=标准;饱和度=标准;锐度=标准;曝光补偿=0.0EV;曝光时间=1/1250秒;曝光程序=光圈优先;场景类型=标准;日期= 12:12:32
老镜头虽然不够快,但比起以前,搭配α6000也有明显的提升,加一点耐心,可以扫街拍摄了,而在此之前,抓拍是否成功,主要靠运气。我们拿着α6000在拉萨街头也拍到了很多想要的片子,我们对索尼微单的对焦性能开始有了改观。
制造商=SONY;型号=ILCE-6000;镜头=E 50mm F1.8 OSS;焦距=50毫米;等效焦距=75毫米;光圈=F2.2;测光模式=模式;感光度=ISO640;白平衡=手动;对比度=标准;饱和度=标准;锐度=标准;曝光补偿=-1.0EV;曝光时间=1/80秒;曝光程序=光圈优先;场景类型=标准;日期= 14:36:01
制造商=SONY;型号=ILCE-6000;镜头=E 50mm F1.8 OSS;焦距=50毫米;等效焦距=75毫米;光圈=F2.2;测光模式=模式;感光度=ISO640;白平衡=自动;对比度=标准;饱和度=标准;锐度=标准;曝光补偿=-2.0EV;曝光时间=1/80秒;曝光程序=光圈优先;场景类型=标准;日期= 14:32:23
制造商=SONY;型号=ILCE-6000;镜头=E 50mm F1.8 OSS;焦距=50毫米;等效焦距=75毫米;光圈=F2.2;测光模式=模式;感光度=ISO1250;白平衡=手动;对比度=标准;饱和度=标准;锐度=标准;曝光补偿=-0.7EV;曝光时间=1/80秒;曝光程序=光圈优先;场景类型=标准;日期= 11:44:46
制造商=SONY;型号=ILCE-6000;镜头=E 50mm F1.8 OSS;焦距=50毫米;等效焦距=75毫米;光圈=F1.8;测光模式=模式;感光度=ISO400;白平衡=自动;对比度=标准;饱和度=标准;锐度=标准;曝光补偿=-1.3EV;曝光时间=1/80秒;曝光程序=光圈优先;场景类型=标准;日期= 12:40:46
之前我们带着索尼微单去博物馆拍照,一般都是使用DMF模式,DMF就是AF+MF的混合模式,因为纯AF经常脱焦,而使用α6000,我们发现可以告别DMF了,这意味着α6000的对焦EV范围实际上得到了扩展,这种变化让人也更愿意在弱光环境使用α6000。α6000在弱光下对焦会明显下降,这可能与弱光下相位对焦系统无法启用有关。弱光无法对焦的现象还有一定比例,但比起之前,是少了很多,已经不足以构成一大心病了。
制造商=SONY;型号=ILCE-6000;镜头=E PZ 16-50mm F3.5-5.6 OSS;焦距=16毫米;等效焦距=24毫米;光圈=F5.6;测光模式=模式;感光度=ISO100;白平衡=自动;对比度=标准;饱和度=标准;锐度=标准;曝光补偿=0.0EV;曝光时间=1/250秒;曝光程序=光圈优先;场景类型=标准;日期= 10:14:47
制造商=SONY;型号=ILCE-6000;镜头=E PZ 16-50mm F3.5-5.6 OSS;焦距=16毫米;等效焦距=24毫米;光圈=F5.6;测光模式=模式;感光度=ISO100;白平衡=自动;对比度=标准;饱和度=标准;锐度=标准;曝光补偿=0.0EV;曝光时间=1/1600秒;曝光程序=光圈优先;场景类型=标准;日期= 15:04:35
但α6000的对焦算法还是存在问题。默认的对焦模式是自动多点对焦,合焦会显示对焦框,就是屏幕出现一堆小绿框的那种,对象目标在对焦框能应该就算成功了,但实际结果可能会有偏差。例如我们上面两张,对到后面的墙壁或者远景上了,而我们希望的目标对象是人物。这种现象不只是偶发,出现概率还挺大,所以我们后来也就不用多点对焦而改成单点,成功率就大大提高了。
制造商=SONY;型号=ILCE-6000;镜头=E 19mm F2.8;焦距=19毫米;等效焦距=28毫米;光圈=F4.5;测光模式=模式;感光度=ISO100;白平衡=自动;对比度=标准;饱和度=标准;锐度=标准;曝光补偿=0.0EV;曝光时间=1/1600秒;曝光程序=光圈优先;场景类型=标准;日期= 13:04:31
制造商=SONY;型号=ILCE-6000;镜头=E 19mm F2.8;焦距=19毫米;等效焦距=28毫米;光圈=F3.2;测光模式=模式;感光度=ISO100;白平衡=自动;对比度=标准;饱和度=标准;锐度=标准;曝光补偿=0.0EV;曝光时间=1/1250秒;曝光程序=光圈优先;场景类型=标准;日期= 15:15:03
制造商=SONY;型号=ILCE-6000;镜头=E 50mm F1.8 OSS;焦距=50毫米;等效焦距=75毫米;光圈=F2.5;测光模式=模式;感光度=ISO2000;白平衡=自动;对比度=标准;饱和度=标准;锐度=标准;曝光补偿=-1.0EV;曝光时间=1/80秒;曝光程序=光圈优先;场景类型=标准;日期= 09:08:08
制造商=SONY;型号=ILCE-6000;镜头=E PZ 16-50mm F3.5-5.6 OSS;焦距=16毫米;等效焦距=24毫米;光圈=F5.6;测光模式=模式;感光度=ISO100;白平衡=自动;对比度=标准;饱和度=标准;锐度=标准;曝光补偿=0.0EV;曝光时间=1/1600秒;曝光程序=光圈优先;场景类型=标准;日期= 14:51:05
索尼的测光一直靠谱。α6000测光范围0-20EV,全局1200区测光,支持全局、中央和点测模式。大部分场景中的测光结果准确可靠,略偏保守。其实α6000的宽容度很好,测光就算不那么准都不会有太大影响。α6000还提供了±5EV的曝光补偿,提供了很好的创作空间。
α6000的快门设计继承前作,快门范围依然是为1/4000秒 - 30秒,超过30秒,自动切换到B门模式,快门同步时间为1/160秒。依然具有电子前帘,可以提高拍摄效率。
色彩与白平衡
制造商=SONY;型号=ILCE-6000;镜头=E 19mm F2.8;焦距=19毫米;等效焦距=28毫米;光圈=F4.0;测光模式=模式;感光度=ISO100;白平衡=自动;对比度=标准;饱和度=标准;锐度=标准;曝光补偿=-0.7EV;曝光时间=1/4000秒;曝光程序=光圈优先;场景类型=标准;日期= 14:19:30
制造商=SONY;型号=ILCE-6000;镜头=E 19mm F2.8;焦距=19毫米;等效焦距=28毫米;光圈=F3.2;测光模式=模式;感光度=ISO100;白平衡=自动;对比度=标准;饱和度=标准;锐度=标准;曝光补偿=-1.0EV;曝光时间=1/4000秒;曝光程序=光圈优先;场景类型=标准;日期= 15:16:35
制造商=SONY;型号=ILCE-6000;镜头=E 19mm F2.8;焦距=19毫米;等效焦距=28毫米;光圈=F3.2;测光模式=模式;感光度=ISO100;白平衡=自动;对比度=标准;饱和度=标准;锐度=标准;曝光补偿=-0.7EV;曝光时间=1/4000秒;曝光程序=光圈优先;场景类型=标准;日期= 14:58:52
制造商=SONY;型号=ILCE-6000;镜头=E 50mm F1.8 OSS;焦距=50毫米;等效焦距=75毫米;光圈=F2.0;测光模式=模式;感光度=ISO1250;白平衡=手动;对比度=标准;饱和度=标准;锐度=标准;曝光补偿=-0.7EV;曝光时间=1/80秒;曝光程序=光圈优先;场景类型=标准;日期= 12:47:39
制造商=SONY;型号=ILCE-6000;镜头=E 50mm F1.8 OSS;焦距=50毫米;等效焦距=75毫米;光圈=F2.0;测光模式=模式;感光度=ISO640;白平衡=手动;对比度=标准;饱和度=标准;锐度=标准;曝光补偿=-1.0EV;曝光时间=1/80秒;曝光程序=光圈优先;场景类型=标准;日期= 12:49:22
制造商=SONY;型号=ILCE-6000;镜头=E PZ 16-50mm F3.5-5.6 OSS;焦距=16毫米;等效焦距=24毫米;光圈=F5.6;测光模式=模式;感光度=ISO100;白平衡=自动;对比度=标准;饱和度=标准;锐度=标准;曝光补偿=0.0EV;曝光时间=1/1000秒;曝光程序=光圈优先;场景类型=标准;日期= 14:56:23
制造商=SONY;型号=ILCE-6000;镜头=E PZ 16-50mm F3.5-5.6 OSS;焦距=35毫米;等效焦距=52毫米;光圈=F7.1;测光模式=模式;感光度=ISO100;白平衡=手动;对比度=标准;饱和度=标准;锐度=标准;曝光补偿=0.0EV;曝光时间=1/400秒;曝光程序=光圈优先;场景类型=标准;日期= 11:09:26
制造商=SONY;型号=ILCE-6000;镜头=E PZ 16-50mm F3.5-5.6 OSS;焦距=16毫米;等效焦距=24毫米;光圈=F7.1;测光模式=模式;感光度=ISO100;白平衡=自动;对比度=标准;饱和度=标准;锐度=标准;曝光补偿=0.0EV;曝光时间=1/500秒;曝光程序=光圈优先;场景类型=标准;日期= 13:45:39
制造商=SONY;型号=ILCE-6000;镜头=E 50mm F1.8 OSS;焦距=50毫米;等效焦距=75毫米;光圈=F3.2;测光模式=模式;感光度=ISO100;白平衡=自动;对比度=标准;饱和度=标准;锐度=标准;曝光补偿=0.0EV;曝光时间=1/500秒;曝光程序=光圈优先;场景类型=标准;日期= 12:49:54
制造商=SONY;型号=ILCE-6000;镜头=E 50mm F1.8 OSS;焦距=50毫米;等效焦距=75毫米;光圈=F1.8;测光模式=模式;感光度=ISO100;白平衡=自动;对比度=标准;饱和度=标准;锐度=标准;曝光补偿=0.0EV;曝光时间=1/800秒;曝光程序=光圈优先;场景类型=标准;日期= 16:15:03
制造商=SONY;型号=ILCE-6000;镜头=E 19mm F2.8;焦距=19毫米;等效焦距=28毫米;光圈=F6.3;测光模式=模式;感光度=ISO100;白平衡=自动;对比度=标准;饱和度=标准;锐度=标准;曝光补偿=0.0EV;曝光时间=1/100秒;曝光程序=光圈优先;场景类型=标准;日期= 18:21:01
制造商=SONY;型号=ILCE-6000;镜头=E 19mm F2.8;焦距=19毫米;等效焦距=28毫米;光圈=F6.3;测光模式=模式;感光度=ISO100;白平衡=自动;对比度=标准;饱和度=标准;锐度=标准;曝光补偿=0.0EV;曝光时间=1/100秒;曝光程序=光圈优先;场景类型=标准;日期= 18:16:59
制造商=SONY;型号=ILCE-6000;镜头=E 19mm F2.8;焦距=19毫米;等效焦距=28毫米;光圈=F6.3;测光模式=模式;感光度=ISO100;白平衡=自动;对比度=标准;饱和度=标准;锐度=标准;曝光补偿=-0.3EV;曝光时间=1/320秒;曝光程序=光圈优先;场景类型=标准;日期= 18:50:05
制造商=SONY;型号=ILCE-6000;镜头=E 50mm F1.8 OSS;焦距=50毫米;等效焦距=75毫米;光圈=F2.2;测光模式=模式;感光度=ISO2000;白平衡=自动;对比度=标准;饱和度=标准;锐度=标准;曝光补偿=-1.0EV;曝光时间=1/80秒;曝光程序=光圈优先;场景类型=标准;日期= 14:22:39
制造商=SONY;型号=ILCE-6000;镜头=E 19mm F2.8;焦距=19毫米;等效焦距=28毫米;光圈=F4.5;测光模式=模式;感光度=ISO100;白平衡=手动;对比度=标准;饱和度=标准;锐度=标准;曝光补偿=0.0EV;曝光时间=25/10秒;曝光程序=光圈优先;场景类型=标准;日期= 21:52:43
制造商=SONY;型号=ILCE-6000;镜头=E 19mm F2.8;焦距=19毫米;等效焦距=28毫米;光圈=F4.5;测光模式=模式;感光度=ISO100;白平衡=自动;对比度=标准;饱和度=标准;锐度=标准;曝光补偿=0.0EV;曝光时间=1/800秒;曝光程序=光圈优先;场景类型=标准;日期= 14:04:51
制造商=SONY;型号=ILCE-6000;镜头=E 19mm F2.8;焦距=19毫米;等效焦距=28毫米;光圈=F6.3;测光模式=模式;感光度=ISO100;白平衡=自动;对比度=标准;饱和度=标准;锐度=标准;曝光补偿=0.0EV;曝光时间=1/500秒;曝光程序=光圈优先;场景类型=标准;日期= 15:15:47
制造商=SONY;型号=ILCE-6000;镜头=E 19mm F2.8;焦距=19毫米;等效焦距=28毫米;光圈=F6.3;测光模式=模式;感光度=ISO100;白平衡=自动;对比度=标准;饱和度=标准;锐度=标准;曝光补偿=0.0EV;曝光时间=1/400秒;曝光程序=光圈优先;场景类型=标准;日期= 16:26:23
制造商=SONY;型号=ILCE-6000;镜头=E 19mm F2.8;焦距=19毫米;等效焦距=28毫米;光圈=F3.2;测光模式=模式;感光度=ISO100;白平衡=手动;对比度=标准;饱和度=标准;锐度=标准;曝光补偿=0.0EV;曝光时间=1/1600秒;曝光程序=光圈优先;场景类型=标准;日期= 19:01:57
制造商=SONY;型号=ILCE-6000;镜头=E 19mm F2.8;焦距=19毫米;等效焦距=28毫米;光圈=F3.2;测光模式=模式;感光度=ISO100;白平衡=自动;对比度=标准;饱和度=标准;锐度=标准;曝光补偿=0.0EV;曝光时间=1/125秒;曝光程序=光圈优先;场景类型=标准;日期= 15:20:23
NEX-6尝试着朝明快活泼,色彩偏暖的方向走,但α6000又回归到索尼一贯的中性偏浓郁的色彩风格,这种风格保守,不一定讨好眼球,但留给后期的空间要大一点。α6000高光部分具有出色的宽容度,即便曝光设置比较激进,高光区域还能保留不少细节,合理情况下很难出现惨白的现象。中间调层次丰富,能展现高光到暗部细腻的变化,在APS-C机型中,已属上等。缺点依然在暗部,容易出现死黑,这个问题从第一台NEX问世起就有了,这与降噪算法有关。根据α6000的这个成像特点,可以试着经常性的加些曝光补偿,如果特别在意暗部细节,还是使用RAW更好。
与之前的机型一样,α6000一样具有丰富的白平衡选项,包括各种预设以及手动设置K值,调节范围K,调节色温值的同时还可以调整色偏,以达到预期效果。α6000 的色彩模式还是叫做“创意风格”,包括标准、生动、中性、清澈、深色、轻淡、肖像、风景、黄昏、夜景、红叶、黑白、棕褐色等,其中最常用的标准、生动、黑白、等都有副组,用于保持不一样的设置,这张设计比较方便。以前我们使用NEX拍摄,标准模式偏清淡,α6000也是如此,因此我们一般使用生动模式,色彩看上去会更加饱满,但在暗部会更多的牺牲一点细节。
制造商=SONY;型号=ILCE-6000;镜头=E 50mm F1.8 OSS;焦距=50毫米;等效焦距=75毫米;光圈=F8.0;测光模式=模式;感光度=ISO100;白平衡=手动;对比度=标准;饱和度=标准;锐度=标准;曝光补偿=0.3EV;曝光时间=1/5秒;曝光程序=光圈优先;场景类型=标准;日期= 17:30:19
制造商=SONY;型号=ILCE-6000;镜头=E 50mm F1.8 OSS;焦距=50毫米;等效焦距=75毫米;光圈=F8.0;测光模式=模式;感光度=ISO100;白平衡=手动;对比度=标准;饱和度=标准;锐度=标准;曝光补偿=0.3EV;曝光时间=1/5秒;曝光程序=光圈优先;场景类型=标准;日期= 17:30:19
制造商=SONY;型号=ILCE-6000;镜头=E 50mm F1.8 OSS;焦距=50毫米;等效焦距=75毫米;光圈=F8.0;测光模式=模式;感光度=ISO200;白平衡=手动;对比度=标准;饱和度=标准;锐度=标准;曝光补偿=0.3EV;曝光时间=1/10秒;曝光程序=光圈优先;场景类型=标准;日期= 17:30:47
制造商=SONY;型号=ILCE-6000;镜头=E 50mm F1.8 OSS;焦距=50毫米;等效焦距=75毫米;光圈=F8.0;测光模式=模式;感光度=ISO400;白平衡=手动;对比度=标准;饱和度=标准;锐度=标准;曝光补偿=0.3EV;曝光时间=1/20秒;曝光程序=光圈优先;场景类型=标准;日期= 17:31:06
制造商=SONY;型号=ILCE-6000;镜头=E 50mm F1.8 OSS;焦距=50毫米;等效焦距=75毫米;光圈=F8.0;测光模式=模式;感光度=ISO800;白平衡=手动;对比度=标准;饱和度=标准;锐度=标准;曝光补偿=0.3EV;曝光时间=1/40秒;曝光程序=光圈优先;场景类型=标准;日期= 17:31:28
制造商=SONY;型号=ILCE-6000;镜头=E 50mm F1.8 OSS;焦距=50毫米;等效焦距=75毫米;光圈=F8.0;测光模式=模式;感光度=ISO1600;白平衡=手动;对比度=标准;饱和度=标准;锐度=标准;曝光补偿=0.3EV;曝光时间=1/80秒;曝光程序=光圈优先;场景类型=标准;日期= 17:31:57
制造商=SONY;型号=ILCE-6000;镜头=E 50mm F1.8 OSS;焦距=50毫米;等效焦距=75毫米;光圈=F8.0;测光模式=模式;感光度=ISO3200;白平衡=手动;对比度=标准;饱和度=标准;锐度=标准;曝光补偿=0.3EV;曝光时间=1/160秒;曝光程序=光圈优先;场景类型=标准;日期= 17:32:21
制造商=SONY;型号=ILCE-6000;镜头=E 50mm F1.8 OSS;焦距=50毫米;等效焦距=75毫米;光圈=F8.0;测光模式=模式;感光度=ISO6400;白平衡=手动;对比度=标准;饱和度=标准;锐度=标准;曝光补偿=0.3EV;曝光时间=1/320秒;曝光程序=光圈优先;场景类型=标准;日期= 17:33:03
制造商=SONY;型号=ILCE-6000;镜头=E 50mm F1.8 OSS;焦距=50毫米;等效焦距=75毫米;光圈=F8.0;测光模式=模式;感光度=ISO12800;白平衡=手动;对比度=标准;饱和度=标准;锐度=标准;曝光补偿=0.3EV;曝光时间=1/640秒;曝光程序=光圈优先;场景类型=标准;日期= 17:34:07
制造商=SONY;型号=ILCE-6000;镜头=E 50mm F1.8 OSS;焦距=50毫米;等效焦距=75毫米;光圈=F8.0;测光模式=模式;感光度=ISO25600;白平衡=手动;对比度=标准;饱和度=标准;锐度=标准;曝光补偿=0.3EV;曝光时间=1/1250秒;曝光程序=光圈优先;场景类型=标准;日期= 17:34:27
制造商=SONY;型号=ILCE-6000;镜头=E 50mm F1.8 OSS;焦距=50毫米;等效焦距=75毫米;光圈=F2.0;测光模式=模式;感光度=ISO2000;白平衡=手动;对比度=标准;饱和度=标准;锐度=标准;曝光补偿=0.0EV;曝光时间=1/80秒;曝光程序=光圈优先;场景类型=标准;日期= 12:48:21
制造商=SONY;型号=ILCE-6000;镜头=E 50mm F1.8 OSS;焦距=50毫米;等效焦距=75毫米;光圈=F2.2;测光模式=模式;感光度=ISO1250;白平衡=手动;对比度=标准;饱和度=标准;锐度=标准;曝光补偿=-0.7EV;曝光时间=1/80秒;曝光程序=光圈优先;场景类型=标准;日期= 11:35:46
制造商=SONY;型号=ILCE-6000;镜头=E 50mm F1.8 OSS;焦距=50毫米;等效焦距=75毫米;光圈=F2.5;测光模式=模式;感光度=ISO2000;白平衡=自动;对比度=标准;饱和度=标准;锐度=标准;曝光补偿=-1.0EV;曝光时间=1/80秒;曝光程序=光圈优先;场景类型=标准;日期= 09:06:53
制造商=SONY;型号=ILCE-6000;镜头=E 50mm F1.8 OSS;焦距=50毫米;等效焦距=75毫米;光圈=F2.2;测光模式=模式;感光度=ISO3200;白平衡=手动;对比度=标准;饱和度=标准;锐度=标准;曝光补偿=-1.7EV;曝光时间=1/80秒;曝光程序=光圈优先;场景类型=标准;日期= 15:24:47
不管是人造光环境测试还是实景测试,α6000可用感光度可达ISO,ISO3200涂抹开始变得明显,但还可以勉强用于创作性拍摄,而ISO6400用户记录性拍摄也没问题,更高就失去实用性了。100%的放大观察,相比NEX-6,α6000的进步看似不大,但不要忘了像素是由1600万提升到了2400万,缩图到一样尺寸时,α6000的画质优势会得以体现。
相比NEX-6,视频性能并没有得到明显的提升,最高规格为P,最高码率28Mbps,但获益于对焦性能的改善,视频的拍摄体验还是有所改善。α6000的视频画质不足以作为高级应用,但家用绰绰有余了。
一流水准的感光器
APS-C画幅,高感表现当前一流水平
中性保守的色彩风格
改善的操控性
PlayMemories Mobile体验不佳
相比NEX-6缩水的电子取景器和背屏
翻转屏适合各种机位拍摄
对焦有显著改善,但缺乏镜头支持,整体性改善需时日
α6000可以安装扩展功能的APP
整体进步明显
α6000在保持画质相当的情况下,提高了像素,实际上是提高了画质,高像素变得有意义。中性保守的色彩风格,给后期留下空间,但直出的片子确实不如奥林巴斯那么招人喜欢。对焦系统的显著提升,让α6000能适用的题材更多,可以拿着去扫街了,也可以去博物馆用自动对焦模式拍展品了,以前都是比较困难的,但目前的镜头和对焦性能还不足以高效率的拍熊孩子。操控性的改善,让α6000也变得易于使用,但索尼更需要改进的是设计师的操控逻辑。操控和对焦的改善,能明显提升机器的使用率,而不是放在一旁吃灰。缩水的地方是取景器和背屏,需要适应适应,但价格上则做出了让步,α6000的国行套机价格也就4000多,价格算是厚道,因此,Soomal给予索尼 α6000以推荐评级。
本文的相关书签:
1077108855049
相关的文章
23250100141340
本文一共有 106 条评论
113.246.103.***113.246.103.***
140.207.223.***140.207.223.***
183.069.221.***183.069.221.***
202.103.212.***202.103.212.***
124.074.101.***124.074.101.***
124.235.154.***124.235.154.***
120.219.148.***120.219.148.***
058.049.174.***058.049.174.***
106.036.254.***106.036.254.***
061.141.177.***061.141.177.***
175.020.104.***175.020.104.***
014.210.071.***014.210.071.***
提示本贴不可匿名回复,回复等级为:0 ,您现在正处在潜水状态
0529 为防止广告机贴垃圾,不得已而为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a6000定焦镜头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