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一零件经淬火后必须回火吗回火后硬度偏低,其可能的原因有哪些

热处理工程师资格考试整理问答题-五星文库
免费文档下载
热处理工程师资格考试整理问答题
导读:22.激光淬火的主要优点有哪些?简述激光热处理的原理和感应加热淬火的基本原理.与,易于采用计算机对激光热处理工艺过程的控制和管理,激光热处理原理是利用聚焦后的激光束照射到钢铁材料表面,23.制订出消除40Cr钢混晶的热处理工艺,答:经高温固溶+正常正火+正常淬火处理,3)在淬火回火处理中增加一次在两相区(α+γ)温度的加热淬火处理,42.简述工具(包括刀具和模具)热处理主要特点是什么?答:为提
21.(1) 45钢淬火出现开裂的最敏感尺寸范围是多少mm ? 最易开裂的尺寸范围是多少mm ? 裂纹起源于何处? (2) 某零件用45钢制造,淬火时用水作冷却介质,淬硬层深度不能满足要求。仓库中有40Cr、50、40和60Si2Mn四种材料。选用哪种钢比较合适?淬火时选用哪种淬火介质比较合适?回火温度选在什么温度范围内比较合适? (3) 某零件用45钢制造,淬火时用水作冷却介质,要求淬硬层深度为8mm,实际得到的淬硬层深度为3mm。仓库中有40CrMn、50、40和5CrMnMo四种材料。选用哪种钢比较合适?淬火时选用哪种淬火介质比较合适?回火温度选在什么温度范围内比较合适?
(4) 45钢经亚温淬火后得到的马氏体的硬度和完全奥氏体化加热淬火后得到的马氏体的硬度是否相同?哪个温度下加热淬火后得到的马氏体的硬度高?为什么?(5) 某轴类零件用45钢制造,淬火时用水作冷却介质,淬硬层深度不能满足要求。仓库中有50、20CrMnTi、40Cr和60Si2Mn四种材料。选用哪种钢比较合适?为什么?淬火时选用哪种淬火介质比较合适?回火温度选在什么温度范围内比较合适? 答: (1) 最敏感尺寸范围是5~11mm。最易开裂的尺寸范围是6~9mm。裂纹起源于最先入水或表面缺陷部位形成马氏体。(2) 选40Cr钢。淬火介质用油。回火温度550℃±20℃ (3)
选40CrMn钢较合适。淬火介质选用20#机油较合适。回火温度在500~520℃。(4) 不同。前者的硬度高于后者。因为45钢经亚温淬火(即在Ac1~Ac3之间加热淬火)后的组织为M+F,此M是由含碳量较高的A转变来的,且A是由P转变成的(即M中的含碳量高于该钢的平均含碳量0.45%C) ;而45钢经完全奥氏体化加热淬火后得到的组织为混合型马氏体,此M中的含碳量可视为该钢含碳量的平均值。马氏体的硬度随其中的碳含量增加而升高,故前者M的硬度高于后者。(5)选40Cr钢。该钢的淬透性好于45钢,故可获得满足要求的淬硬层深度;淬火介质选用机械油。(20#机油)回火温度选在 550℃±20℃。
72.试简述常用的淬火方法及选择的原则, 简述分级淬火与等温淬火工艺的区别。
答: 常用的淬火方法有:单介质淬火法(形状简单的碳钢工件用水冷,合金钢或合金工具钢件用油冷):一般形状简单的碳钢件用水冷;合金钢件用油冷。双介质淬火法(形状复杂、易变形工件可采用此淬火方法):如水淬油冷、油淬空冷等。主要用于形状复杂的高碳钢件及大型合金钢件。这种方法既能保证获得马氏体组织,又减小了淬火内应力和变形开裂倾向。延时淬火法(用于工具、模具钢,可减少其变形和开裂):钢件在浸入淬火介质之前先在空气中降温一定时间,以减少热应力。如工模具非工作面的棱角处,使之先降温到一定温度后再浸入淬火介质中。分级淬火法(用于合金工具钢及小截面碳素钢工具钢,以减少其变形和开裂):将奥氏体化后的钢件浸入稍高于或稍低于钢的Ms点的淬火介质中,保持时适当时间,使工件内外温度一致后取出空冷进行马氏体转变,因而减少了淬火应力及工件的变形和开裂倾向。对于形状复杂、尺寸较小或小批量工件可选用这种淬火法。淬火后获得马氏体组织。等温淬火法(用于要求变形小、强韧性高的合金钢工件):将奥氏体化后的钢件浸入稍高于钢的Ms点的淬火介质中,保持足够时间,让过冷奥氏体在等温条件下完成下贝氏体转变。对于中高碳和低合金钢制作的尺寸较小、形状复杂、强韧性要求较高的工件可选用该淬火法。局部淬火法:只对钢件需要硬化的局部进行淬火法。如T10A钢卡规的局部淬火。分级淬火是将奥氏体化的钢件淬入稍高于Ms点温度的盐浴中,保持到工件内外温度接近后取出,使其在缓慢冷却条件下发生马氏体转变的一种淬火工艺,最终获得淬火马氏体组织;等温淬火是将奥氏体化的钢件淬入高于Ms点温度的盐浴中,等温保持,以获得下贝氏体组织的一种淬火工艺。
22.简述零件感应加热淬火的基本原理。
是利用通入交流电的加热感应器在工件中产生一定频率的感应电流,感应电流的集肤效应使工件表面层被快速加热到奥氏体区后,立即喷水冷却,工件表层获得一定深度的淬硬层。
25.感应加热淬火有同时加热一次淬火和移动加热连续淬火两种方法,同时加热的比功率
和移动加热的比功率选用多少为宜? 试指出感应加热淬火常出现的三种质量问题,试分析其原因。答:同时加热的比功率一般选用0.5~4kW/cm2,移动加热的比功率一般采用>1.5 kW/cm2。1.开裂;原因是加热温度过高、温度不均;冷却过急且不均;淬火介质及温度选择不当;回火不及时且回火不足;材料淬透性偏高,成分偏析,有缺陷,含过量夹杂物;零件设计不合理,技术要求不当。2.淬硬层过深或过浅;加热功率过大或过小;电源频率过低或过高;加热时间过长或过短;材料淬透性过低或过高;淬火介质温度、压力、成分不当;
3.表面硬度过高或过低;材料碳含量偏高或偏低,表面脱碳,加热温度低;回火温度或保温时间不当;淬火介质温度、压力、成分不当;
61. 试说明过共析钢淬火加热温度为何选在Ac1~Acm之间,而不选在Acm以上的原因.亚共析钢的淬火温度常选在AC3以上,而过共析钢淬火加热温度为何选在Ac1~Acm 之间,试从理论上加以分析。
答:正确选择淬火加热温度(TH)是保证淬火质量的重要一环。钢淬火时的具体加热温度主要取决于钢的含碳量(即钢的相变临界点)和零件的使用性能要求。对于过共析钢:TH=Ac1+30~50℃,淬火后可得到细小的M与粒状渗碳体(Fe3C),具有高的强度、硬度和耐磨性。若TH&Accm,不仅无助于钢的强度、硬度增加,反而会由于加热时产生粗大的奥氏体晶粒淬火后得到粗大M和较多的残余奥氏体(A′)导致硬度和耐磨性下降,强度降低脆性增加,淬火变形开裂倾向增加。对于亚共析钢:TH=Ac3+30~50℃,若加热温度不足(&Ac3)则淬火组织中将出现铁素体(F)而造成强度及硬度的降低。若加热温度过高(&&Ac3),则淬火后将得到粗大的淬火马氏体(M),致使钢的强度、韧性降低,脆性增加,同时工件氧化脱碳现象严重,淬火变形开裂倾向增大。对于过共析钢:TH=Ac1+30~50℃,淬火后可得到细小的M与粒状渗碳体(Fe3C),具有高的强度、硬度和耐磨性。
22.激光淬火的主要优点有哪些? 简述激光热处理的原理和感应加热淬火的基本原理.与感应加热淬火相比优点是什么?
答:加热及冷却速度极高,获得的组织细密,硬度高,耐磨性好,疲劳寿命高;可进行局部选择性淬火,如盲孔、深沟、微区、夹角、圆角和刀具刃部等局部区域的硬化;易于采用计算机对激光热处理工艺过程的控制和管理,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具有耗电低,工件淬火变形小,不需要冷却介质,速度快,效率高,无工业污染等。激光热处理原理是利用聚焦后的激光束照射到钢铁材料表面,使其温度迅速升高到相变点以上,当激光移开后,由于仍处于低温的内层材料快速导热作用,使表层快速冷却到马氏体相变点以下,获得淬硬层。感应加热淬火是利用通入交流电的加热感应器在工件中产生一定频率的感应电流,感应电流的集肤效应使工件表面层被快速加热到奥氏体区后,立即喷水冷却,工件表层获得一定深度的淬硬层。激光淬火与感应加热淬火相比,使用的能量密度更高,加热速度更快,不需要淬火介质,工件变形小,加热层深度和加热轨迹易于控制,易于实现自动化,激光淬火可使工件表层0.11.0mm范围内的组织结构和性能发生明显变化。
23.制订出消除40Cr钢混晶的热处理工艺。答:经高温固溶+正常正火+正常淬火处理,组织均匀细小,混晶消除。即1250℃×7min,850℃×1h空冷,850℃×20min油冷。
83. 现采用低温(320~380℃)、高温(540~560℃)配合回火工艺,会使高速钢的寿命明显提高,试分析其原因。答: 低高温回火高速钢比普通回火高速钢的M2C型碳化物析出充分, M2C、V4C及Fe3C型碳化物弥散度大,均匀性好,且有约5%~7%(体积分数)贝氏体存在,故低高温回火高速钢比普通回火高速钢的硬度、热硬性、冲击韧度较高,而平面应变断裂韧度、弯曲强度、挠度则基本不低于普通回火高速钢的指标。因此,现采用低温(320~380℃)、高温(540~560℃)配合回火工艺,会使高速钢的寿命明显提高。
26.钢的回火分哪几类?说出低温回火的适用性(目的)。回火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碳钢回火时发生哪几种转变? 相应的温度范围是什么? 试说明钢的回火脆性及解决办法. 简述钢的
第二类回火脆性的温度区间,产生原因,及防止措施。
答:(1)低温:150-250℃,用于工模具、轴承、齿轮等。中温:250-500℃,用于中等硬度的零件、弹簧等。高温:500-700℃,用于各种轴累、连杆、螺栓等。低温回火的适用性:消除淬火应力、稳定尺寸、减少变形和开裂,一定程度上减少残余奥氏体量。(2) 回火的主要目的是:调整硬度、强度、塑性、韧性和红硬性等,降低或消除淬火应力,避免变形、开裂,保持使用过程中的尺寸稳定。碳钢回火时发生以下几种转变:1.马氏体中碳的偏聚。相应的温度范围是25~100℃;2.马氏体分解。相应的温度范围是100~250℃;3.残余奥氏体的转变。相应的温度范围是200~300℃;4.碳化物的转变。相应的温度范围是250~400℃;
5.渗碳体的聚集长大和α相再结晶。400~600℃时,碳化物聚集球化,铁素体仍保留马氏体晶体的外形;550~650℃时,α相发生再结晶,变成等轴状;600~700℃时,α相发生再结晶和晶粒长大,球状渗碳体粗化。(3) 钢的回火脆性是指有些淬火钢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回火后出现冲击韧度下降的现象。回火脆性有两种类型:第一类回火脆性(回火马氏体脆性):碳钢在200~400℃范围内回火会出现这类脆性,合金钢约在250~450℃范围内回火会出现这类脆性。现第一类回火脆性则需重新加热淬火方可消除。第二类回火脆性(马氏体高温回火脆性或可逆回火脆性):某些合金钢在450~650℃范围内回火或回火后缓慢冷却通过上述温度范围时会出现冲击韧度下降的现象。第二类回火脆性的零件则需重新回火并在回火后快冷。某些合金钢的第二类回火脆性的温度区间在450~650℃。产生原因:与Sn、Sb、As、P等杂质元素在原奥氏体晶界偏聚有关。防止措施:1)钢中加入Mo、W等合金元素;2)在回火脆性温度以上温度回火后快冷;3)在淬火回火处理中增加一次在两相区(α+γ)温度的加热淬火处理,以获得极细奥氏体晶粒可使杂质原子在晶界偏聚分散减少。
对于已产生第二类回火脆性的零件则需重新回火并在回火后快冷。
72. 高速钢低高温回火新工艺特点是什么?(以W18Cr4V为例)为什么它比普通回火后的高速钢力学性能好?答:新工艺特点是:W18Cr4V钢经1275℃加热淬火后,首先在320℃保温1h,随后在540~560℃保温1h并进行2次回火。高速钢经低高温回火比普通回火后的力学性能好的主要原因是由组织所决定。即它比普通回火高速钢的M2C型碳化物析出充分,M2C、V4C、及Fe3C型的碳化物弥散度大、均匀性好,且有5%~7%(体积分数)贝氏体存在所致。
42.简述工具(包括刀具和模具)热处理主要特点是什么?答:为提高刀具使用寿命,一方面充分挖掘材料潜力,采用各种强韧化热处理新工艺;另一方面采用各种化学热处理方法,如蒸汽处理、氮碳共渗、硫氮共渗、氧氮碳共渗、物理气相沉积TiN、TiC等均获得显著效果。模具的预先热处理:(1)中碳钢 采用完全退火;(2)高碳钢、高碳合金钢 采用球化退火或等温退火;(3)对于一些形状复杂或多孔的模具以及板状的工件,为消除机加工应力,以减少淬火时产生变形和开裂,淬火前应进行去应力退火(高温回火);(4)对返修或翻新模具可进行翻新退火(高温回火);(5)对于形状复杂而精度要求高的工模具,为减少淬火时变形,在工件精加工后进行调质处理。模具的最终热处理:根据不同类型的模具,可采用不同的强韧化热处理新工艺以及不同的化学热处理方法,如热锻模具(5CrMnMo钢)复合渗工艺(即先C-N共渗,后N-C共渗);冷作模具(Cr12MoV钢易拉罐冲嘴模)经二次硬化处理(1000℃油淬+520℃回火两次)和(480~520℃,8~16h)的离子氮碳硫三元共渗。
25.高速工具钢的金相检验应包括哪些项目?答:1)高速钢中碳化物的不均性和尺寸大小的评级;(2)高速钢锻件碳化物不均性评级;3)高速钢刀具淬火过热程度和回火程度检验。
93.高速钢刀具深冷处理为什么能提高刀具使用寿命?
答:高速钢刀具深冷处理后获得较少(4%左右)稳定残余奥氏体,且其中存在大量的位错缠结而使其自身强化;深冷过程中转变的片状不完全孪晶马氏体,含碳及合金元素量较高,于是强化了α固溶体;深冷处理并回火后能析出比常规热处理尺寸小而多的片状MC型碳
化物,使高速钢抗回火性、塑韧性和耐磨性提高。故高速钢刀具深冷处理 能提高刀具使用寿命。
33.高速钢正常淬火后为什么都要进行三次高温回火?
答:经560℃三次回火,不仅有细小WC、VC弥散沉淀析出(弥散强化),且A'→M(二次硬化),从而进一步提高钢的硬度;后一次回火能消除前一次回火组织转变产生的应力。
30.减少零件热处理畸变的主要措施和工艺方法? 并以某一典型零件为例,从减少零件畸变的角度进行热处理工艺设计。 答:选择合适的淬火加热温度、冷却介质、淬火操作方法等。 现以减少40Cr钢齿条调质热处理的畸变为例,介绍具体热处理工艺规范为:(850±5)℃×30s/mm,油冷;600~680℃×2~3h高温回火后油冷;再进行(430±5)℃×4~8h后空冷的补充回火,即可满足要求高精度工件的技术要求。
21.典型的金属晶体具有哪三种晶体结构? 晶体结构中原子半径受哪些因素而变化?
答:典型的金属晶体结构有:体心、面心和密排六方;晶体结构中原子半径变化除与温度、压力等外界条件有关外,还受结合键、配位数以及外层电子结构等因素的影响。
23. 晶体中的位错有哪两种基本类型?位错在晶体中的运动方式有哪两种?位错的固溶强化原理是什么?
答:位错基本类型:刃型位错和螺型位错。位错运动方式:滑移和攀移。位错的固溶强化原理:在位错应力场的作用下溶质原子与刃型位错能发生强烈的交互作用后,在位错周围偏聚的现象称为气团(又称柯氏气团),气团的形成对位错有钉扎作用,从而起到固溶强化作用。
25.热处理裂纹的主要种类? 分析断口形貌可直接观察、反差大、立体感强的分析方法是哪种?
答:热处理裂纹的主要种类有:淬火裂纹、回火裂纹、加热裂纹、放置裂纹(淬火延迟裂纹)。分析断口形貌可直接观察、反差大、立体感强的分析方法是:断口的宏观观察,即用肉眼、低倍放大镜、体视显微镜在较低放大倍率下对断口的观察。
26.金属的硬度试验有哪几种方法? 正火、退火、淬火热处理件和渗碳层深度检测常用哪种硬度试验方法?金属的硬度试验方法有:压入法、回跳法和刻划法三种。正火、退火钢件常用布氏硬度试验法;淬火钢件常用洛氏硬度试验法;渗碳层深度检测常用维氏硬度试验法。
39.断口的宏观及微观形貌的哪些特征可推断为疲劳断裂?
答:若断口的宏观形貌特征是由裂纹源区、裂纹扩展区和最终瞬断区组成其微观形貌基本特征为:在电镜下观察到的疲劳条带或称疲劳辉纹(疲劳条带具有一定的间距,在某些特定的条件下每条条纹与一次应力循环相对应),这样的断口则为疲劳断裂。
27.模具的主要失效形式是什么?答:其主要失效形式是:断裂、过量变形、表面损伤。
33.零件失效的主要形式?为了使零件不发生脆断,设计者应控制哪三个参数?答:零件失效的主要形式:变形、断裂、磨损和腐蚀。设计者应控制的三个参数:强度、塑性和韧性。
53. 何谓疲劳?影响疲劳抗力的因素?
答:疲劳――零件在交变载荷下经长时间的工作而发生断裂的现象。影响疲劳抗力的因素:载荷类型;材料本质;零件表面状态;工作温度;腐蚀介质。
28.铸锭的主要缺陷有哪些? 控制铸件晶粒尺寸的主要途径? 答:铸锭的主要缺陷有:微观偏析、宏观偏析、夹杂和气孔、缩孔和疏松。控制铸件晶粒尺寸的主要途径:增加过冷度(即增加环境冷却能力)、变质处理、采用机械振动、超声波振动、电磁搅拌等。
27.面缺陷包括哪两大类? 表面吸附在工业生产中有何重大意义,主要用于哪些工业领域?
答:面缺陷包括:晶体的外表面(表面或自由界面)和内界面。
表面吸附是净化和分离技术的重要机制之一。在工业生产中,广泛应用于三废治理、轻工、食品及石油化工等工业领域。例如:钢中加入微量的硼(约0.003%)能明显降低晶界能,这抑制或缓解了第二相从晶界处形核和长大,从而改善了钢的淬火能力。
23. 何谓蠕变极限和持久强度?零件在高温下的失效方式有哪些?如何防止?
包含总结汇报、考试资料、办公文档、党团工作、专业文献、旅游景点、出国留学、人文社科以及热处理工程师资格考试整理问答题等内容。本文共3页
相关内容搜索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金属学与热处理答案 金属学与热处理 金属学及热处理 金属学与热处理 pdf 825金属学与热处理 金属学与热处理原理 金属学与热处理课件 金属学热处理 金属学与热处理教材 金属学教程课后答案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第九章金属学与热处理
热处理工艺答案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淬火缺陷的5个表现 - 弘超模具钢
- 畅享博客
|收藏博客|加入友情链接|给博主留言
特殊钢:www.51mjg.net
www.alloy-
淬火缺陷的5个表现
淬火缺陷的5个表现
& & 淬火缺陷外观上的有:裂纹、开裂、变形(包括弯曲、尺寸胀大或缩小超差)、表面腐蚀等微观组织缺陷有:硬度超差(偏高或硬度不足以及硬度不均匀)、组织粗大、氧化(包括表面氧化和晶间氧化)、脱贫碳、组织异常等。& &1:淬火畸变与淬火裂纹& &淬火畸变是不可避免的现象,只有超过规定公差或产生无法矫正时才构成废品,通过适当选择材料,改进结够设计,,合理选择淬火,回火方法及规范等可有效的减小与控制淬火畸变,可采用冷热效直,热点校直和加热回火等加以休正。裂纹是不可补救的淬火缺陷,只有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如减小和控制淬火应力方向分布,同时控制原材料质量和正确的结构设计等。& &2:氧化脱碳过热过烧& &零件加热过程中,若不进行表面防护,将发生氧化脱碳等缺陷,其后果是表面淬硬性降低,达不到技术要求,或在零件表面形成网状裂纹,并严重降低零件外观质量,加大零件粗糙度,甚至超差,所以精加工零件淬火加热需要在保护气氛下或盐浴炉内进行,小批量可采用防氧化表面涂层加以防护。过热导致淬火后形成粗大的马氏体组织将导致淬火裂纹形成或严重降低淬火件的冲击韧度,极易发生沿晶短裂,应当正确选择淬火加热温度,适当缩短保温时间,并严格控制炉温加以防止,出现的过热组织如有足够的加工余地余量可以重新退火,细化晶粒再次淬火返修。过烧常发生在淬火高速钢中,其特点是产生了鱼骨状共晶莱氏体,过烧后使淬火钢严重脆性形成废品。& &3:硬度不足& &淬火回火后硬度不足一般是由于淬火加热不足,表面脱碳,在高碳合金钢中淬火残余奥氏体过多,或回火不足造成的,在含CR轴承钢油淬时还经常发现表面淬火后硬度低于内层现象,这是逆淬现象,主要由于零件在淬火冷却时如果淬入了蒸汽膜期较长,特征温度低的油中,由于表面受蒸气膜的保护,孕化期比中心长,从而比心部更容易出现逆淬现象。& &4:软点& &淬火零件出现的硬度不均匀叫软点,与硬度不足的主要区别是在零件表面上硬度有明显的忽高忽低现象,这种缺陷是由于原始组织过于粗大不均匀,(如有严重的组织偏析,存在大块状碳化物或大块自由铁素体)淬火介质被污染,零件表面有氧化皮或零件在淬火液中未能适当的运动,致使局部地区形成蒸气膜阻碍了冷却等因素,通过晶相分析并研解工艺执行情况,可以进一步判明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废品。& &5:其他组织缺陷& &对淬火工艺要求严格的零件,不仅要求淬火后满足硬度要求,还往往要求淬火组织符合规定等级,如淬火马氏体组织,.残余奥氏体数量,未溶铁素数量,碳化物的分布及形态,等所作的规定,当超过了这些规定时,尽管硬度检查通过,组织检查仍步合格,常见的组织缺陷如粗大淬火马氏体(过热)渗碳钢及工具钢淬火后的网状碳化物,及大块碳化物,调质钢中的大块自由铁素体,(有组织遗传性的粗大马氏体)及工具钢淬火后残余奥氏体过多等。&&&&<div class="votes" id="Score
查阅更多相关主题的帖子:
下一篇:上一篇:
您还未登录,不能对文章发表评论!请先以下试题来自:
单项选择题某T10钢零件淬火回火后发现组织粗大,硬度不足,其原因可能是:()。
A.淬火加热温度过高
B.淬火加热温度过低
C.冷却速度太快
D.冷却速度太慢
为您推荐的考试题库
您可能感兴趣的试卷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A.弹性变形
C.疲劳屈服
D.塑性变形
D.10~15mm
A.大尺寸厚件
B.大批量生产
C.形状复杂
D.中小尺寸薄件
D.表面淬火&#xe621; 上传我的文档
&#xe602; 下载
&#xe60c;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xe602;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3.6 热处理的工艺性
下载积分:2000
内容提示:3.6 热处理的工艺性
文档格式:PPT|
浏览次数:1|
上传日期: 02:46:38|
文档星级:&#xe60b;&#xe612;&#xe612;&#xe612;&#xe612;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3.6 热处理的工艺性
官方公共微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淬火和回火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