凹印油墨温度 蜡怎样才能干的慢温度在80度下墨合4秒移动1次

(2012o扬州)在学习“探究影响电流热效应的因素”时,同学们发现用电阻丝对煤油加热时,观察温度计的示数变化的过程非常耗时,为了减少实验的时间,他们提出了如下改进的设想:
设想一:将煤油换成水来做实验,
设想二:通过加热空气来做实验.
(1)根据所学知识,他们经过讨论,断定设想一是错误的,你认为他们他们判断的依据是:水的比热容大,温度难升难降.
(2)为了验证设想二,他们设计了下面的实验:
1在的锥形瓶中装入等质量的红墨水,用相同的电阻丝及玻璃管组成如图A、B的装置,通电后通过玻璃管中液柱的高度来显示温度变化的大小.然后把它们分别接入相同的电路,发现在相同的短时间的内A管中的液柱比B管上升迅速,这说明气体传热本领比液体好.
2在塞橡皮塞时发现有液体进入玻璃管并高出瓶内的液面,这是因为瓶内气压大于外部气压,使管内的液柱与瓶内液面相平,他们用带有针头的注射器通过橡皮塞插入瓶内如图C甲所示,接下来的操作是抽气.
3同学们用两根电阻丝(R甲>R乙)插入相同的甲、乙瓶中并接入电路如图C所示,闭合开关,甲、乙两玻璃管中液面如图D所示,由此得出关于电热的结论是电流和通电时间一定时,电阻越大,产生的热量越多.
解:(1)设想一是错误的,因为水的比热容大,吸收相同的热量后,温度升高的小;放出相同的热量后,温度降低的小.
故答案为:水的比热容大,温度难升难降.
(2)①为了便于比较,两锥形瓶中的红墨水的质量应该是相等的.
本实验采用了转换法,用玻璃管中液柱的高度变化来显示物体温度变化的大小.
把它们分别接入相同的电路,发现在相同的短时间的内A管中的液柱比B管上升迅速,说明A瓶中气体的导热能力比B瓶中液体的导热能力要好一些.
故答案为:等质量;温度变化;气体传热本领比液体好.
②在塞橡皮塞时,瓶内气体的体积变小,压强变大,使瓶内的气压大于外部的气压,把红色墨水压入到玻璃管中.
要使管内的液柱与瓶内液面相平,就要让瓶中的气压减小,可以用带有针头的图注射器通过橡皮塞插入瓶内把瓶内的气体抽出一部分.
故答案为:瓶内气压大于外部气压;抽气.
③图C中的两个电热丝串联,电流相等,且同时通断电,加热相等时间后,甲、乙两玻璃管中液面如图D所示,甲管中的液面上升的比乙管中液面上升的高,表明电阻丝放出热量的多少和电阻丝电阻值的大小有关,电阻越大放出的热量越多.可以得出的结论是:电流和通电时间一定时,电阻越大,产生的热量越多.
故答案为:电流和通电时间一定时,电阻越大,产生的热量越多.
(1)要想让电热丝在放出相同的热量的情况下,温度上升的快,就要换用比热容较小的物质.
(2)①本题要用到的研究方法是--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控制锥形瓶中红墨水的质量相等.把物体温度的变化转换成玻璃管中液柱的高度的变化来显示.
②在塞橡皮塞时,瓶内气体的体积变小,压强变大,使瓶内的气压大于外部的气压,把红色墨水压入到玻璃管中.
③电阻串联表示通过的电流相等,同时通断电,加热时间相等,然后观察玻璃管中液面升高的高度变化,显示出电阻通电时放出热量的多少.1827年,布朗把花粉放入水中,然后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花粉小颗粒在水中像着了魔似的不停运动,而且每个小颗粒的运动方向和速度大小都改变得很快,不会停下来.这些小颗粒实际上是由上万个分子组成的分子团,由于受液体分子撞击不平衡,从而表现出无规则运动的状况.这就是著名的布朗运动.(1)布朗运动中花粉颗粒的运动是运动.A.分子     B.原子     C.物体(2)分子很小,看不见摸不着,但正如布朗运动一样,我们可以通过一些直接感知的现象,经过合理的推测来认识.下列推测既合理又符合事实的是.A.现象:压缩密闭在注射器内的空气,感觉越推越吃力;推测:分子之间只有斥力没有引力.B.现象:磁铁吸住了很多铁屑;推测:分子间有引力作用.C.现象:等体积水和酒精混合,总体积变小;推测:分子之间有空隙.D.现象:将墨水滴入水中,可以看到墨水在沿途拉成一长串墨迹;推测:分子在永不停息地运动.(3)小明将烧杯放在酒精灯上加热,在加热过程中发现花粉颗粒的运动加剧并上下翻滚,于是小明推理得出: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越剧烈.你认为小明得出的结论(选填“可靠”或“不可靠”),原因是.(4)①从微观上看,蒸发就是由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带来的.由于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和相互碰撞,在任何时刻总有一些分子具有比平均动能还大的动能.这些动能大的分子,如处于液面附近,其动能大于飞出时克服液体内分子间的(选填“引力”或“斥力”)所需的功时,这些分子就能脱离液面而向外飞出,变成这种液体的气态形式,飞出去的分子在和其他分子碰撞后,有可能再回到液面上或进入液体内部.如果同时间内飞出的分子数多于飞回的分子数,液体就在蒸发.这就是蒸发现象.如果飞出去的分子数等于飞回来的分子数,则达到一种动态平衡.②暴露在空气中的水蒸发越快,表明空气越(选填“干燥”或“潮湿”).③根据上面提供的信息推断,当蒸发已经达到动态平衡后,继续提高水温,那么水将蒸发(选填“继续”或“不再”),原因是. - 跟谁学
在线咨询您好,告诉我您想学什么,15分钟为您匹配优质老师哦马上咨询
搜索你想学的科目、老师试试搜索吉安
在线咨询您好,告诉我您想学什么,15分钟为您匹配优质老师哦马上咨询&&&分类:1827年,布朗把花粉放入水中,然后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花粉小颗粒在水中像着了魔似的不停运动,而且每个小颗粒的运动方向和速度大小都改变得很快,不会停下来.这些小颗粒实际上是由上万个分子组成的分子团,由于受液体分子撞击不平衡,从而表现出无规则运动的状况.这就是著名的布朗运动.(1)布朗运动中花粉颗粒的运动是运动.A.分子     B.原子     C.物体(2)分子很小,看不见摸不着,但正如布朗运动一样,我们可以通过一些直接感知的现象,经过合理的推测来认识.下列推测既合理又符合事实的是.A.现象:压缩密闭在注射器内的空气,感觉越推越吃力;推测:分子之间只有斥力没有引力.B.现象:磁铁吸住了很多铁屑;推测:分子间有引力作用.C.现象:等体积水和酒精混合,总体积变小;推测:分子之间有空隙.D.现象:将墨水滴入水中,可以看到墨水在沿途拉成一长串墨迹;推测:分子在永不停息地运动.(3)小明将烧杯放在酒精灯上加热,在加热过程中发现花粉颗粒的运动加剧并上下翻滚,于是小明推理得出: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越剧烈.你认为小明得出的结论(选填“可靠”或“不可靠”),原因是.(4)①从微观上看,蒸发就是由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带来的.由于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和相互碰撞,在任何时刻总有一些分子具有比平均动能还大的动能.这些动能大的分子,如处于液面附近,其动能大于飞出时克服液体内分子间的(选填“引力”或“斥力”)所需的功时,这些分子就能脱离液面而向外飞出,变成这种液体的气态形式,飞出去的分子在和其他分子碰撞后,有可能再回到液面上或进入液体内部.如果同时间内飞出的分子数多于飞回的分子数,液体就在蒸发.这就是蒸发现象.如果飞出去的分子数等于飞回来的分子数,则达到一种动态平衡.②暴露在空气中的水蒸发越快,表明空气越(选填“干燥”或“潮湿”).③根据上面提供的信息推断,当蒸发已经达到动态平衡后,继续提高水温,那么水将蒸发(选填“继续”或“不再”),原因是.1827年,布朗把花粉放入水中,然后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花粉小颗粒在水中像着了魔似的不停运动,而且每个小颗粒的运动方向和速度大小都改变得很快,不会停下来.这些小颗粒实际上是由上万个分子组成的分子团,由于受液体分子撞击不平衡,从而表现出无规则运动的状况.这就是著名的布朗运动.(1)布朗运动中花粉颗粒的运动是运动.A.分子&&     &&B.原子&     &&&C.物体(2)分子很小,看不见摸不着,但正如布朗运动一样,我们可以通过一些直接感知的现象,经过合理的推测来认识.下列推测既合理又符合事实的是.A.现象:压缩密闭在注射器内的空气,感觉越推越吃力;推测:分子之间只有斥力没有引力.B.现象:磁铁吸住了很多铁屑;推测:分子间有引力作用.C.现象:等体积水和酒精混合,总体积变小;推测:分子之间有空隙.D.现象:将墨水滴入水中,可以看到墨水在沿途拉成一长串墨迹;推测:分子在永不停息地运动.(3)小明将烧杯放在酒精灯上加热,在加热过程中发现花粉颗粒的运动加剧并上下翻滚,于是小明推理得出: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越剧烈.你认为小明得出的结论(选填“可靠”或“不可靠”),原因是.(4)①从微观上看,蒸发就是由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带来的.由于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和相互碰撞,在任何时刻总有一些分子具有比平均动能还大的动能.这些动能大的分子,如处于液面附近,其动能大于飞出时克服液体内分子间的(选填“引力”或“斥力”)所需的功时,这些分子就能脱离液面而向外飞出,变成这种液体的气态形式,飞出去的分子在和其他分子碰撞后,有可能再回到液面上或进入液体内部.如果同时间内飞出的分子数多于飞回的分子数,液体就在蒸发.这就是蒸发现象.如果飞出去的分子数等于飞回来的分子数,则达到一种动态平衡.②暴露在空气中的水蒸发越快,表明空气越(选填“干燥”或“潮湿”).③根据上面提供的信息推断,当蒸发已经达到动态平衡后,继续提高水温,那么水将蒸发(选填“继续”或“不再”),原因是.科目:难易度:最佳答案解:(1)花粉小颗粒在水中像着了魔似的不停运动,是物体在运动,因为分子太小,用肉眼根本无法看到.(2)A、注射器内的空气越推越吃力,是因为分子间存在着斥力,但不能证明分子之间没有引力.推测:分子之间存在斥力没有引力,是错误的;B、磁铁上吸住了很多铁屑,是磁铁具有磁性的表现,不属于分子间的引力作用.推测:分子间有引力作用,是错误的;C、由于分子间有间隙,所以酒精和水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酒精和水的体积之和.推测:分子之间有空隙,是正确的;D、墨水放入水中,可以看到沿途拉成一长串墨迹,等一会儿整杯水变黑了,是墨水扩散到水中了.推测:分子在永不停息地运动,是正确的.(3)水被加热过程中,发生对流,密度减小向上运动,推动花粉颗粒一起运动,所以从花粉运动剧烈不能得出温度升高,分子运动加快的结论.故结论是不可靠的.(4)①由于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和相互碰撞,部分动能大的分子,如处于液面附近,其动能大于飞出时克服液体内分子间的引力所需的功时,这些分子就能脱离液面而向外飞出;②空气越干燥,液体蒸发越快,所以暴露在空气中的水蒸发越快,表明空气越干燥;③当蒸发已经达到动态平衡后,继续提高水温,那么水将继续蒸发,因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从水面出来的水分子变多,多于回到水中的水分子.故答案为:(1)C;(2)C、D;(3)不可靠;加热过程中主要是由于水的对流加快了花粉的运动;(4)①引力;②干燥;③继续;&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从水面出来的水分子变多,多于回到水中的水分子.解析(1)我们看到的小颗粒运动是物体在运动,分子用肉眼根本无法看到;布朗运动实质上反映了水分子在运动.(2)①扩散现象是分子运动.②分子之间存在间隙.③分子之间同时存在引力和斥力.(3)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物体质量越小,运动状态越容易改变.(4)①分子引力的作用是保持物体具有一定的形状和空间体积,使分子有间距缩小的趋势.②液体蒸发快慢与空气湿度有关:空气越干燥,液体越容易蒸发.③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知识点:&&基础试题拔高试题热门知识点最新试题
关注我们官方微信关于跟谁学服务支持帮助中心【答案】分析:解答此题要掌握:(1)物质由分子组成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的这种运动与温度有关,被称为热运动;(2)根据压强的定义式P= 知,当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从而增大压强;注射器能将药液吸入针筒是因为针筒内的气压减小,外界大气压把药液压入针筒.(3)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可以增大摩擦;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即处于平衡状态时,要么不受力的作用,要么受到平衡力的作用;惯性是指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解答:解:(1)将墨水滴入清水中,水变成红色,这是扩散现象,说明物质的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加入红墨水后,在热水中水的颜色变化快说明分子的运动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2)由公式P= 知,注射器的针头做得很尖,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注射器将药液吸入针筒之前,需要先排出针筒内的空气,这样,针筒内的气压减小,药液受到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会被压入针筒.(3)汽车车轮的外表面上有凹凸不平的花纹,是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的;停在平直公路上的汽车,没能推动,说明此时汽车在水平方向上受到平衡力的作用,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可以判断,这时的推力等于汽车所受的阻力;汽车由于具有惯性仍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所以快速行驶的汽车刹车后,还会继续前进一段距离.故答案为:(1)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越剧烈;(2)压强;大气压;(3)增大摩擦;等于;惯性.点评:此题难度不大,但涉及到的知识点较多,综合性较强.贴近生活实际,便于激发学生探究物理现象的兴趣,同时,也体现了新课程的指导思想.
请在这里输入关键词:
科目:初中物理
(2012?广陵区二模)(1)将一滴红墨水滴入一杯清水中,一会儿整杯水都变成红色,这是扩散现象,该现象说明了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若将两滴红墨水同时滴入温度不同的热水和冷水中,看到盛有热水的杯中整杯水先变成红色,这一现象说明了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越剧烈.(2)注射器的针头做得很尖,其目的是为了增大压强;注射器能将药液吸入针管是利用了大气压的作用.(3)汽车车轮的外表面上有凹凸不平的花纹,这是为了增大摩擦.某同学用水平推力推停在平直公路上的汽车,没能推动,这时推力等于(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汽车所受的阻力.快速行驶的汽车刹车后,由于惯性,还会继续前进一段距离.
科目:初中物理
(2012?赤峰模拟)身边处处有物理.(1)根据图甲所示,将光屏放在像的位置,发现光屏上并没有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2)如图乙所示,将一滴红墨水滴入清水中.过一会儿,整杯水都变红了,这一现象说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3)请用电池、导线、小磁针做一个物理小实验,说明主要过程和观察到的现象以及该现象的物理原理.
科目:初中物理
(2013?高邮市二模)(1)将一滴红墨水滴入一杯清水中,一会儿整杯水都变成红色,这是扩散现象,该现象说明了分子在永不停息做无规则运动;若将两滴红墨水同时滴入温度不同的热水和冷水中,看到盛有热水的杯中整杯水先变成红色,这一现象说明了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激烈.(2)汽车车轮的外表面上有凹凸不平的花纹,这是为了增大摩擦.某同学用水平推力推停在平直公路上的汽车,没能推动,这时推力等于(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汽车所受的阻力.快速行驶的汽车刹车后,由于惯性,还会继续前进一段距离.
科目:初中物理
在学习“走进分子世界”的内容时老师在课堂上总要做一些实验帮助我们加深对分子知识的理解,请结合回忆完成下列总结:(1)把40ml的酒精与40ml的水混合后,其总体积小于80ml(选填“大干”、“等于”或“小于”).这个实验表明:分了间存在着间隙.(2)将两个底面干净、平整的铅块紧压在一起,两个铅块就会结合在一起,既使在下面吊一个较重的物体也不会将它们拉开,这一现象表明分子之间存在引力.(3)请你举一生活中的实例说明组成物质的分子是不停的运动的.把一滴红墨水滴进一杯热水中,一会一杯水就会全部变红.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学年江苏省高邮市九年级下学期适应训练(二模)物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1)将一滴红墨水滴入一杯清水中,一会儿整杯水都变成红色,这是扩散现象,该现象说明了&&&&&&&&&&&&&&&&&&&&;若将两滴红墨水同时滴入温度不同的热水和冷水中,看
到盛有热水的杯中整杯水先变成红色,这一现象说明了&&&&&&&&&&&&&&&&&&&&&。
(2)汽车车轮的外表面上有凹凸不平的花纹,这是为了&&&&&&&&&&&&&&&&。某同学用水平推力推停在平直公路上的汽车,没能推动,这时推力&&&&&(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汽车所受的阻力。快速行驶的汽车刹车后,由于&&&&&,还会继续前进一段距离。
精英家教网新版app上线啦!用app只需扫描书本条形码就能找到作业,家长给孩子检查作业更省心,同学们作业对答案更方便,扫描上方二维码立刻安装!
作业讨论群:Ⅰ (1)①NaOH溶液 ②遮光 (2)NaHCO3溶液,装置乙作对照 光照充足、温度相同的环境中 (3)左;右
 84 【解析】试题分析:(1)要测光合作用强度必须先测呼吸作用强度,在测呼吸作用强度时一定要将实验装置置于黑暗条件下,使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用NaOH溶液除去玻璃钟罩内的CO2,植物呼吸作用消耗一定量O2,释放等量CO2,而CO2被NaOH溶液吸收,根据玻璃钟罩内氧气体积的减少量即可测呼吸作用强度.(2)净光合作用强度的测试实验要满足光合作用的条件:充足的光照、一定浓度的CO2(由NaHCO3溶液提供),光合作用过程中消耗一定量CO2,释放等量O2,而CO2由NaHCO3溶液提供,因此,玻璃钟罩内气体体积的变化只受O2释放量的影响,而不受CO2气体减少量的影响.(3)根据以上装置可得,在测定呼吸作用速率时,装置中气体量主要是氧气的消耗,因此甲装置中液滴左移;在测定净光合速率时,由于二氧化碳维持相对稳定,气体变化主要是光合作用氧气的净释放,因此液滴右移.Ⅱ.对照装置乙中红墨水滴右移是环境因素(如温度变化等)对实验影响的结果,实验装置甲同样也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因此,植物呼吸作用消耗O2量等于玻璃钟罩内氧气体积的改变量,即1.5+0.5=2(g/半小时);根据净光合作用的测定值是4.5-0.5=4(g/半小时),白天光照15小时的净光合作用量是(4×2)×15=120(g),一昼夜葡萄糖的积累量是15小时光合作用实际量减去24小时呼吸作用消耗量,等同于15小时的净光合作用量减去9小时的呼吸作用消耗量,即8×15-4×9=84(g).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意在考查考生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的能力。 
请在这里输入关键词: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届湖南省益阳市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各种生理现象中,没有直接涉及到细胞间信息交流的是A.精子与卵细胞的结合
B.肝细胞表面的糖蛋白结合胰岛素C.吞噬细胞吞噬细菌
D.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届湖南省衡阳市高三上学期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如图表示一个由三条多肽链形成的蛋白质分子,共含271个氨基酸,图中每条虚线表示由两个R基中的巯基(-SH)脱氢形成一个二硫键(-S-S-)。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组成该分子的氨基酸最多有8种B.氨基酸合成该分子后相对分子质量减少了4824C.该分子至少含有3个游离的氨基D.该物质遇到斐林试剂会发生紫色反应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届湖南省衡阳市高三上学期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将某种植物栽培于玻璃温室内,下图为用CO2浓度测定仪测定的密闭玻璃温室内一昼夜CO2浓度的变化情况,则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图中曲线表示植物积累有机物的区段是bfB.g点与a点相比,植物体内有机物含量更高C.de段CO2浓度下降趋于平缓的原因主要是CO2供应不足D.bcd三点的C3含量满足c>b,c&d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届湖南省衡阳市高三上学期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右图表示某实验及其结果,对此分析不正确的是(
)A.图示中两种生物共有的细胞器只有核糖体B.该实验可证明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C.图示中的水绵和细菌都可进行有氧呼吸D.图示中的水绵和细菌之间为寄生关系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届甘肃省高三第一次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关于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与白色花瓣相比,采用红色花瓣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B.用黑藻叶片进行实验时,叶绿体的存在会干扰实验现象的观察C.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不同部位观察到的质壁分离程度可能不同D.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液泡中有色素,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届甘肃省高三第一次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18分)某校生物兴趣小组要探究酵母菌通过呼吸产生等量CO2时,有氧和无氧条件下消耗葡萄糖量的多少。他们将相同的无菌葡萄糖溶液与少许酵母菌混匀后密封(瓶中无氧气),按下图装置进行实验。当测定甲、乙装置中CaCO3沉淀相等时,撤去装置,将甲、乙两锥形瓶中的溶液分别用滤菌膜过滤,除去酵母菌,得到滤液1和滤液2。请分析回答:(1)甲、乙两组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实验中需控制的无关变量主要有__________。(2)酵母菌产生CO2的场所是__________、__________。(3)请你利用提供的U形管(已知滤液中的葡萄糖不能通过U形管底部的半透膜,其余物质能通过)、滤液1和滤液2等,继续完成探究实验。实验步骤:①将__________的滤液1和滤液2分别倒入U形管的A、B两侧并标记;②一段时间后观察__________的变化。实验结果预测和结论:①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_,则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少②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_,则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多;③如果A、B两侧____________________,则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一样多。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届福建晋江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采用基因工程的方法培养抗虫棉,下列导入目的基因的做法可行的是(
)①将毒素蛋白注射到棉受精卵中 ②将编码毒素蛋白的DNA序列注射到棉受精卵中③将编码毒素蛋白的DNA序列与质粒重组导入细菌,用该细菌感染棉花体细胞,再进行组织培养
④将编码毒素蛋白的DNA序列与质粒重组,注射到棉花子房,并进入受精卵A.①②
D.④①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届甘肃省高三第一次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关于脂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脂质中的磷脂是细胞膜的组成成分B.维生素D和性激素不属于固醇类物质C.脂肪比相同质量的多糖彻底氧化产能少D.脂质在核糖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上合成 
精英家教网新版app上线啦!用app只需扫描书本条形码就能找到作业,家长给孩子检查作业更省心,同学们作业对答案更方便,扫描上方二维码立刻安装!
作业讨论群:}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油墨烘烤温度 附着力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