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居家养老实施方案服务台是国家批准的组织吗

居家养老服务网络中心_百度百科
居家养老服务网络中心
根据国家发改委、民政部《十一五社区服务体系发展规划》和十部委联合颁布《关于全面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意见》指出“以信息服务网络整合建设为依托,推进社区服务信息化”。要求有条件城市和地区建立社区“一键通”呼叫系统,加快构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
居家养老服务网络中心项目内容
根据国家、民政部《十一五社区服务体系发展规划》和十部委联合颁布《关于全面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意见》指出“以信息服务网络整合建设为依托,推进社区服务信息化”。要求有条件城市和地区建立社区“一键通”呼叫系统,加快构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为响应国家政策关于养老服务信息化的号召,红寿堂以信息服务网络整合为依托,汲取先进,构建成符合国家养老服务标准的“居家养老信息平台”,真正实现智能化养老落地。
居家养老服务网络中心核心
《居家养老服务网络中心解决方案》及配套的《养老服务运营管理系统》、智能终端产品(一键通呼叫器、老人手机),是在深刻理解国家政策和社区服务特点的基础上,针对民政部门构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构建中国特色养老服务模式的需求,而开发的一套完整的信息化应用系统。
该项目是通过为老年人提供一部集移动通讯和一键通呼叫器为一体的手机,全天候为老年人提供紧急支援、信息查询、远程医疗、社区服务、家政上门、电器维修等服务项目的综合服务系统。其服务特点:一是随时随地;二是一键求助;三是服务全面。
居家养老服务信息化项目可与三级(区、街道、居委会)居家养老服务平台紧密结合,既为信息化居家养老提供了服务载体,又全面提升了居家养老的服务水平,是值得推广的一个好项目。
有关部门可结合实际情况,搞好规划,整合资源,按照高效、便捷和广覆盖的原则,以区为单位建立居家养老信息和呼叫服务网络,积极打造一个设施配套,服务健全、方便快捷、惠及广泛的“居家养老服务网络中心”平台,为居家老年人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
从而实现“以社区为依托,老龄人群为服务对象,企事业服务机构为网点,社区义工为补充,为老服务网络中心为支撑,建立全方位的信息化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的工作目标。
真正做到“让老人生活的舒心、安心;让老人子女放心、省心”,从而推动家庭和谐、社区和谐、社会和谐!
居家养老服务网络中心背景
居家养老服务网络中心组成部分
政府重视是建设养老服务体系的基础条件,“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才能有效地推动养老事业发展。养老服务社会化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离不开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各地有的成立养老服务社会化工作领导小组,有的将推进养老服务社会化、发展养老服务事业列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建设规划及其他专项规划,有的将养老机构建设、养老服务体系完善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和目标考核责任内容,同时,出台优惠政策,扶持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使养老服务社会化工作强势推进,蓬勃开展。
居家养老服务网络中心核心内容
居家养老是指政府和社会力量依托社区,为居家的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康复护理和精神慰藉等方面服务的一种服务形式。它是对传统家庭养老模式的补充与更新,是我国发展社区服务,建立养老服务体系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推进养老服务社会化的过程中,部分地区从出台政策、建立机构、明确任务入手,大力推进居家养老,确立了居家养老在养老服务体系中的基础性地位。
居家养老服务网络中心重要载体
社区是社会与家庭的中间纽带,老年人居住在社区、生活在社区,加强社区服务网络建设,对于改善老年人居家养老的支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在推进养老服务社会化的进程中,各地通过建设和整合社区服务设施、培育发展社区养老服务中介组织、建立社区养老服务信息平台等,极大提升了社区为老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
居家养老服务网络中心特点
用户老人通过手机或采用一键通或拨打电话提出服务要求;
服务中心根据老人服务要求进行分区和项目归类,同时联系社区服务站或服务人员,进行服务对接和派单;
终端服务店接单,联系客户确认信息及服务时间,并安排服务人员上门服务;
服务中心24小时内按流程回访老人,了解老人对本次服务的意见及满意度;
此次服务及信息自动进入会员服务数据库备份,做为客户资料永久保存;
终端服务终端店或服务人员根据此次服务获得相应记录和评级
居家养老服务网络中心网络结构
居家养老服务网络中心
居家养老服务网络中心功能构成
居家养老服务网络中心智能终端
【呼叫器(可携带一个挂机),可连接固定电话使用】
【老人手机】
【定制型移动固话】
企业信用信息为什么说我国居家养老服务队伍建设不到位_百度知道居家养老护理服务自主定价由哪个部门审核_百度知道中国居家养老服务的发展状况研究
李薇&丁建定
日11:20&&&来源:
[收稿日期]
[作者简介]李薇,博士研究生,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系,430074;丁建定,教授,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系,社会保障研究所,430074。
[关键词]居家养老服务社会养老社区养老
[中图分类号]C913;K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09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计划生育国策的实施,到20世纪末,人口老龄化问题开始突出起来,中国传统的家庭养老方式逐渐向社会养老方式转变。作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基础,居家养老服务一直是中国养老服务发展的核心和重点,也是解决中国养老问题的重要举措。居家养老服务是指政府和社会力量依托社区,为居家的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康复护理和精神慰藉等方面服务的一种服务形式。[1]本文拟对中国居家养老服务的发展历程作一梳理,以期审视中国居家养老服务的发展状况。
一、居家养老服务理念的初步变化和政策的逐步发展
(一)居家养老服务理念的初步变化
中国家庭养老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老年人由家庭成员提供养老的理念根深蒂固。在养老、尊老、敬老的传统观念影响下,家庭成为提供养老服务的唯一主体,保障着老年人的吃穿住行等。这一养老观念也体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如《宪法》第四十九条第三款即规定:“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2]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社会经济转型,中国家庭日趋小型化、核心化,同时中国人口日趋老龄化、高龄化,仅仅依靠家庭已经不能有效满足老年人口的养老需求。
联合国1991年通过的《联合国老年人原则》强调:“老年人应能尽可能长期在家居住”,并“应按照每个社会的文化价值体系,享有家庭和社区的照顾和保护”。[3]在现实国情以及国际养老政策的影响下,中国的家庭养老服务理念也在悄然发生变化:家庭提供养老服务的主体地位不变,社会养老服务理念逐渐形成。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老龄工作的决定》提出今后一个时期中国老龄事业发展的目标是:建立以家庭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社会养老为补充的养老机制;逐步建立比较完善的以老年福利、生活照料、医疗保健、体育健身、文化教育和法律服务为主要内容的老年服务体系。[4]从依靠家庭养老到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的结合,21世纪初中国居家养老服务理念已经发生了初步变化。在中国,引导社区、社会组织和个人参与提供养老服务逐渐成为社会共识。
(二)居家养老服务政策的逐步发展
1居家养老服务政策的探索
20世纪初,为了适应人口老龄化的要求,实践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相结合,中国居家养老服务政策开始逐步提出。日,为满足迅速增长的社会化养老需求,国务院转发了民政部、国家计委等11个部门的《关于加快实现社会福利社会化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推进社会福利社会化的指导思想是,“在供养方式上坚持以居家为基础、以社区为依托、以社会福利机构为补充的发展方向”。[5]这是中国政府首次使用居家一词,也是中国最早的居家养老政策。从2000年开始,上海、北京、大连、南京、宁波等地开始了居家养老服务的探索。
在各地试点的基础上,民政部正式确定了居家养老的地位。日,民政部发布《关于开展养老服务社会化示范活动的通知》提出:建立以国家、集体投入为主导,以社会力量投入为新的增长点,以居家养老为基础,以社区老年福利服务为依托,以老年福利服务机构为骨干的老年福利服务体系,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服务。[6]此后,居家养老服务的基础性地位在各种政策文件中得到确认,如《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意见的通知》、《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等,部分省市还制定了扶持居家养老服务的相关政策,如上海市的《关于进一步促进本市养老服务事业发展的意见》、《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关于开展养老服务质量星级评定工作的通知》、《辽宁省民政厅、财政厅关于深入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通知》、《关于印发天津市居家养老服务政府补贴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山东省关于积极推进养老服务社会化工作的意见》、《重庆市南岸区人民政府关于在全区开展城镇居家养老社会化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等。同时,有条件的地方如杭州、宁波、嘉兴、金华、台州、舟山等市的29个县、市(区)将居家养老服务向农村延伸。[7]
2居家养老服务政策的发展
日,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等10个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全面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意见》,这是中国首次专门针对居家养老服务出台的具体政策,具有里程碑意义。该意见明确了居家养老服务的重要意义、基本任务和保障措施,为居家养老服务发展指明了方向。以此为标志,中国居家养老服务政策步入发展时期。从2008年起,居家养老服务发展凸显出制度化、规范化的特点,各省市陆续出台服务政策,全面开展了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同时,中央政府也加强了对各地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引导(详见表1)。
此外,中国开始制定实施养老服务规划。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9月17日和12月16日,国务院分别印发了《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和《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年)》,明确指出:“居家养老服务涵盖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康复护理、医疗保健、精神慰藉等,以上门服务为主要形式”,并将“以居家养老服务为导向,以长期照料、护理康复和社区日间照料为重点,分类完善不同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的功能,优先解决好需求最迫切的老年群体的养老问题”。[8]
表1年中国关于居家养老服务的重要举措时间重要举措日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司、民政部规划财务司在南京市联合召开了“基本养老服务体系试点工作会议”,部署2009年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确定了五个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试点省份日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司和民政部、全国老龄办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联合召开了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会议日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司、民政部规划财务司在湖北宜昌召开了“国家基本养老服务体系规划试点工作会议”,正式确定浙江等12个省(市、区)为全国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试点省份日民政部与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联合召开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专家论证会日全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推进会在江苏省无锡市开幕资料来源:详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网站,http://wwwsdpcgovcn/gzdt/t743
http://wwwsdpcgovcn/gzdt/t932htm,http://wwwsdpcgovcn/gzdt/t706htm。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站,http://wwwgovcn/gzdt//content_1605751http://wwwgovcn/gzdt//content_1740042htm。从2011年起,在国家养老服务政策的推动下,各地居家养老服务政策进一步细化,如《四川省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云南省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等,并制定出台了相关服务规范,如《杭州市社区(村)居家养老服务标准》、《广州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实施办法》、《温州市居家养老服务标准(草案)》等,部分地区还出台了收费标准,如《北京市居家养老(助残)服务指导性收费标准》、《南宁市居家养老服务收费标准指导意见》、深圳市民政局发布《深圳市各区居家养老消费券定点服务机构名册及收费标准一览表》等。
在关注居家养老服务中生活照料服务的同时,满足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也被列入国家法律。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30次会议修订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明确规定“家庭成员应当关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9]
从居家养老政策的提出、实施到养老服务规划的发展历程来看,中国居家养老服务政策的发展体现出政府主导、循序渐进和城镇优先的特点。目前,居家养老服务基本政策已经建立,配套制度在逐步完善,居家养老服务步入了规范化全面发展阶段。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党员学习微平台”
(责编:万鹏、谢磊)
热点关键词
热门点击排行榜
12345678910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572306 Email:}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智能居家养老国家补贴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