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求功放管的放大倍数50的晶体管Au?

> 问题详情
在图15-18中,UCC=12V,RC=2kΩ,RE=2kΩ,RB=300kΩ,晶体管的β=50。电路有两个输出端。试求:(1)电压放大倍数Aul=;(2
悬赏:0&答案豆
提问人:匿名网友
发布时间:
在图15-18中,UCC=12V,RC=2kΩ,RE=2kΩ,RB=300kΩ,晶体管的β=50。电路有两个输出端。试求:(1)电压放大倍数Aul=;(2)电阻ro1和ro2。&&
为您推荐的考试题库
您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1在LC正弦波振荡电路中,不用通用型集成运算放大器作放大电路的原因是其上限截止频率太低,难以产生高频振荡信号。
)2当集成运放工作在非线性区时,输出电压不是高电平,就是低电平。
)3一般情况下,电压比较器的集成运算放大器工作在开环状态,或者引入了正反馈。
我有更好的答案
请先输入下方的验证码查看最佳答案
图形验证:
验证码提交中……
找答案会员
享三项特权
找答案会员
享三项特权
找答案会员
享三项特权
选择支付方式:
支付宝付款
郑重提醒: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元)
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遇到问题请联系在线客服QQ:
请您不要关闭此页面,支付完成后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遇到问题请联系在线客服QQ:
恭喜您!升级VIP会员成功
常用邮箱:
用于找回密码
确认密码: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粉丝量:249
本店资源来源于互联网,版权为原作者所有。若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提出指正, 我们将立即删除。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多级、功率放大器、差放
下载积分:600
内容提示:多级、功率放大器、差放
文档格式:PPT|
浏览次数:3|
上传日期: 06:41:13|
文档星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 600 积分
下载此文档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多级、功率放大器、差放
关注微信公众号当前位置: >>
9章 功率放大电路题解
第九章 功率放大电路9.1 在 图 题 9.1 所 示 电 路 中 , 已 知 V C C = 16V, R L = 4Ω , T 1 和 T 2 管 的 饱 和 管 压 降 │ U C E S │ = 2 V, 输 入 电 压 足 够 大 。 试 问 : ( 1) 最 大 输 出 功 率 P o m 和 效 率 η 各 为 多 少 ? ( 2) 晶 体 管 的 最 大 功 耗 P T m a x 为 多 少 ? ( 3) 为 了 使 输 出 功 率 达 到 P o m , 输 入 电 压 的 有 效 值 约 为 多 少 ?图 题 9.1( 解 : 1) 最 大 输 出 功 率 和 效 率 分 别 为Pom = (VCC
U CES ) 2 2 RL = 24.5Wη=π VCC
≈ 69.8% 4 VCC( 2) 晶 体 管 的 最 大 功 耗PTmax ≈ 0.2 PoM2 0.2 × VCC = = 6 .4 W 2 RL( 3) 输 出 功 率 为 P o m 时 的 输 入 电 压 有 效 值U i ≈ U om ≈VCC
U CES 2≈ 9 .9 V9.2 在 图 题 9.2 所 示 电 路 中 , 已 知 二 极 管 的 导 通 电 压 U D = 0.7V , 晶 体 管导 通 时 的 │ U B E │ = 0. 7V , T 2 和 T 4 管 发 射 极 静 态 电 位 U E Q = 0V 。第九章题解-1 图 题 9.2试问: ( 1) T 1 、 T 3 和 T 5 管 基 极 的 静 态 电 位 各 为 多 少 ? ( 2)设 R 2 = 10k Ω ,R 3 = 100Ω 。若 T 1 和 T 3 管 基 极 的 静 态 电 流 可 忽 略 不 计 , 则 T5 管 集 电 极 静 态 电 流 为 多 少 ? 静 态 时 uI= ? ( 3) 若 静 态 时 i B 1 > i B 3 , 则 应 调 节 哪 个 参 数 可 使 i B 1 = i B 2 ? 如 何 调 节 ? ( 4) 电 路 中 二 极 管 的 个 数 可 以 是 1 、 2 、 3、 4 吗 ? 你 认 为 哪 个 最 合 适 ? 为什么? 解: ( 1) T 1 、 T 3 和 T 5 管 基 极 的 静 态 电 位 分 别 为 U B 1 = 1.4V U B 3 = - 0.7V U B 5 = - 17.3V( 2) 静 态 时 T 5 管 集 电 极 电 流 和 输 入 电 压 分 别 为I CQ ≈VCC
U B1 = 1.66mA R2uI ≈ uB5 = 17.3V( 3) 若 静 态 时 i B 1 > i B 3 , 则 应 增 大 R 3 。 (4)采用如图所示两只二极管加一个小阻值电阻合适,也可只用三只二极管。这样一 方面可使输出级晶体管工作在临界导通状态,可以消除交越失真;另一方面在交流通路中, D1 和 D2 管之间的动态电阻又比较小,可忽略不计,从而减小交流信号的损失。9.3 在 图 题 9.3 所 示 电 路 中 , 已 知 V C C = 15V, T 1 和 T 2 管 的 饱 和 管 压 降 │ U C E S │ = 2V, 输 入 电 压 足 够 大 。 求 解 :第九章题解-2 ( 1) 最 大 不 失 真 输 出 电 压 的 有 效 值 ; ( 2) 负 载 电 阻 R L 上 电 流 的 最 大 值 ; ( 3) 最 大 输 出 功 率 P o m 和 效 率 η 。 ( 解 : 1) 最 大 不 失 真 输 出 电 压 有 效 值U om =RL
U CES ) R4 + RL 2≈ 8.65V( 2) 负 载 电 流 最 大 值iLmax =图 题 9.3VCC
U CES ≈ 1.53A R4 + RL( 3) 最 大 输 出 功 率 和 效 率 分 别 为Pom =2 U om ≈ 9.35W 2 RLη=π VCC
≈ 64% 4 VCC9.4 设电路如图 9.4 所示,管子在输入信号 vi 作用下,在一周期内 T1 和 T2 轮流导电约180 ,电源电压 VCC = 20V ,负载 RL = 8 ,试计算:(1)在输入信号 Vi = 10V (有效值)时,电路的输出功率、管耗、直流电源供给的功率和 效率; (2)当输入信号 vi 的幅值为 Vim = VCC = 20V 时,电路的输出功率、管耗、直流电源供给 的功率和效率。 (1) Vi = 10V 为有效值 解:P =V 2 100 = = 12.5W RL 82 2 VCC Vom Vom 管耗 PT = PV
, π RL 2 RL于是, PT 1 = PT 2 =2 1 2 VCC Vom Vom 1 2 V [
CC 2 π RL 2 RL 2 π RL2Vi 2 Vi 2 ] RL1 2 20 10 2 2 = [
× 2 × 10
] ≈ 5.0W 2 π 8 8二极管耗: PT = 2 PT 1 = 10.0W 由能量守衡: PV = P + PT = 12.5 + 10.0 = 22.5W 效率:η =P 12.5 × 100% = × 100% ≈ 55.6% PV 22.5第九章题解-3 (2) Vim = VCC = 20V , Vom = Vim = 20V ,即输出幅度为最大幅度值时 输出功率: P =2 2 1 Vom VCC 1 20 2 = = × = 25W 2 RL 2 RL 2 82 2 2 2 VCC Vom Vom 2 VCC VCC
) 总的管耗功率: PT = 2 PT 1 =
π RL 2 RL R L π 4=2 2VCC 1 1 (
) ≈ 6.85W RL π 4则电源功率: PV = P + PT = 25 + 6.85 = 31.85W 于是可得效率:η =P 25 × 100% = × 100% ≈ 78.5% PV 31.859.5 在 图 题 9.5 所 示 电 路 中 , 已 知 V C C = 15V, T 1 和 T 2 管 的 饱 和 管 压 降 │ U C E S │ = 1V,集 成 运 放 的 最 大 输 出 电 压 幅 值 为 ±13V,二 极 管 的 导 通 电 压 为 0.7V。图 题 9.5( 1) 若 输 入 电 压 幅 值 足 够 大 , 则 电 路 的 最 大 输 出 功 率 为 多 少 ? ( 2) 为 了 提 高 输 入 电 阻 , 稳 定 输 出 电 压 , 且 减 小 非 线 性 失 真 , 应 引 入 哪种组态的交流负反馈?画出图来。 ( 3) 若 U i = 0.1 V 时 , U o = 5V, 则 反 馈 网 络 中 电 阻 的 取 值 约 为 多 少 ? ( 解 : 1) 输 出 电 压 幅 值 和 最 大 输 出 功 率 分 别 为uOmax ≈ 13V Pom = (uOmax 2 ) 2 ≈ 10.6 W RL第九章题解-4 ( 2) 应 引 入 电 压 串 联 负 反 馈 , 电 路 如 解 图 P 9.5 所 示 。解 图 题 9.5( 3) 在 深 度 负 反 馈 条 件 下 , 电 压 放 大 倍 数 为 R
U Au = o ≈ 1 + f
Ui R1R 1 = 1 kΩ , 所 以 R f ≈ 49 kΩ 。
U Au = o = 50
Ui9.6 一单电源互补对称电路如图题 9.6 所示,设 T1 、T2 的特性完全对称,vi 为正弦 波,VCC = 12V , R L = 8 。试回答下列问题: (1)静态时,电容 C 2 两端电压应是多少? 调整哪个电阻能满足这一要求?(2)动态时,若输出电压 v0 出现交越失真,应调整哪个电 阻 ? 如 何 调 整 ? ( 3 ) 若 R1 = R3 = 1.1k , T1 和 T2 的 β = 40 , V BE = 0.7V ,PCM = 400mW ,假设 D1 、 D2 、 R2 中任意一个开路,将会产生什么后果?图题 9.6第九章题解-5 静态时, C 2 = V 解:1 VCC = 6V ,R1 、R3 为偏置电路, 故可调节 R1 或 R3 来满足 U C 2 = 6V 。 2(2) R2 的作用是调整 T1 , T2 的 B 极电压。 当出现交越失真时, V D1 + V D 2 & V BE1 + V BE 2 ,故要增大 R2 (3) D1 , D2 , R2 任意一个开路, B1 , B2 间断开。 由 KVL 定律, VCC = 2 V BE + I B R1 + I B R3 = 2V BE + I B ( R1 + R3 ) 于是, I B =VCC
2VBE R1 + R3VCC 2又因为 VCE = 所以PT 1 = PT 2 = β I BVCE=VCC
2 V BE VCC 12
2 × 0.7 12
= 40 × × W R1 + R3 2 2 2.2 × 10 3= 1156.4mW && PCM = 400mW故会烧坏管子。9.7 已 知 图 题 9. 7 所 示 电 路 中 T 1 和 T 2 管 的 饱 和 管 压 降 │ U C E S │ = 2V, 导 通 时 的 │ U B E │ = 0. 7V, 输 入 电 压 足 够 大 。图 题 9.7( 1) A、 B、 C、 D 点 的 静 态 电 位 各 为 多 少 ? ( 2) 为 了 保 证 T 2 和 T 4 管 工 作 在 放 大 状 态 , 管 压 降 │ U C E │ ≥ 3V, 电 路第九章题解-6 的 最 大 输 出 功 率 Pom 和 效 率 η 各 为 多 少 ? ( 解 : 1) 静 态 电 位 分 别 为 U A = 0 .7 V, U B = 9.3V, U C = 11.4V, U D = 10V ( 2) 最 大 输 出 功 率 和 效 率 分 别 为Pom1 (
U CES ) 2 = 2 ≈ 1.53W 2 RL1
U CES π 2 CC η=
≈ 55% 1 4
VCC 29.8 某集成电路的输出级如图题 9.8 所示。试说明: (1) R1 、 R2 和 T3 组成什么电路, 在电路中起何作用; (2)恒流源 I 在电路中起何作用; (3)电路中引入 D1 , D2 作为过载保 护,试说明其原理。图题 9.8(1)由 VCE 3 = (1 + 解:R1 )V BE 3 ,调节 R2R1 / R2 可以改变 VCE 3 ,使 VCE 3 ≈ V BE 4 + V BE 5 + V R3 + V R4 ,故T3 , R1 , R2 组成“ VBE 倍增电路” ,作用消除交越失真。(2)I 为 T1 、 T2 的有源负载,可以提高电压放大级的电压放大倍数。 (3) I C 4 过大时, V R3 增大, D1 导通, T4 的基极电流由 D1 分流,使 T4 电流不致过大;同 理, I E 5 过大时, v 0 上升, V R 4 增大, D2 导通, T5 的基极电流由 D2 分流,使 T5 、 T6 电流 不致过大。第九章题解-7 9.9 图 题 9.9 所 示 为 两 个 带 自 举 的 功 放 电 路 。 试 分 别 说 明 输 入 信 号 正 半 周和负半周时功放管输出回路电流的通路,并指出哪些元件起自举作用。图 题 9.9解 : 在 图 ( a) 所 示 电 路 中 , 在 信 号 的 正 半 周 , 经 共 射 电 路 反 相 , 输 出 级 的 输 入 为 负 半 周 , 因 而 T2 导 通 , 电 流 从 C4 的 正 端 经 T2、 地 、 扬 声 器 至 C4 的负端;在信号的负半周,经共射电路反相,输出级的输入为正半周,因而 T1 导 通 , 电 流 从 + VCC 经 T2、 C4、 扬 声 器 至 地 。 C2、 R3 起 自 举 作 用 。 在 图 ( b) 所 示 电 路 中 , 在 信 号 的 正 半 周 , 经 共 射 电 路 反 相 , 输 出 级 的 输 入 为 负 半 周 , 因 而 T3 导 通 , 电 流 从 + VCC 经 扬 声 器 、 C2、 T3 至 地 ; 在 信 号 的 负 半 周 , 经 共 射 电 路 反 相 , 输 出 级 的 输 入 为 正 半 周 , 因 而 T2 导 通 , 电 流 从 T2 至 C4 的 负 端 、 C4 的 正 端 经 扬 声 器 。 C2、 R2 起 自 举 作 用 。9.10 一个简易手提式小型扩音机的输出级如图题 9.10 所示。 (1) 试计算负载上的输出 功率和扩音机效率; (2)验算功率 BJT3AD1 的定额是否超过。 提示: (1)电路基本上工作在乙类, Tr 2 内阻可忽略,变压器效率为 0.8。管子 3AD1 的V( BR )CER = 30V , I CM = 1.5 A , PCM = 1W (加散热片 150 × 150 × 3mm 3 时为 8W )(2) 。′ 此题的等效交流负载电路 R L = (N1 2 ) RL 。 可参考双电源互补对称电路的有关计算公式 (3) N2算出 BJT 集电极输出功率,再乘以变压器效率就得负载 R L 上的输出功率。第九章题解-8 图题 9.10解:输出功率: POC2 1 VCC 1 =
= ′ 2 RL 22 VCC 1 12 2 =
= 9W N1 2 2 8 × 1 RL ( ) N2负载功率: PO = POC
η L = 0.8 × 9 = 7.2W 电源提供功率: PV =2 2 VCC 2
′ π RL π 2 VCC 2 12 2 =
≈ 11.5W N1 2 π 8 RL ( ) N2于是,可得效率:η = (2)最大集电极电流P 9.2 × 100% = × 100% = 62.6% PV 11.5I c max =VCC
0.7 = ≈ 1.41A ′ RL 8每个管子最大反向压降 Vce max = 2VCC = 24V 因为 PV = PO + PT = PO + 2 PT 1 故 PT 1 = PT 2 =1 ( PV
PO ) = (11.5
9) / 2 = 1.25W 。未超过 3AD1 的定额,故可用。 29.11LM 1877N- 9 为 2 通 道 低 频 功 率 放 大 电 路 , 单 电 源 供 电 , 最 大 不 失 真输 出 电 压 的 峰 峰 值 U O P P = ( V C C - 6 )V,开 环 电 压 增 益 为 70dB 。 图 题 9.11 所 示 为 LM1877N- 9 中 一 个 通 道 组 成 的 实 用 电 路 , 电 源 电 压 为 24 V, C 1 ~ C 3 对 交 流 信 号 可 视 为 短 路 ; R 3 和 C 4 起 相 位 补 偿 作 用 , 可 以 认 为 负 载 为 8Ω 。第九章题解-9 ( 1) 静 态 时 u P 、 u N 、 u O 、 u O 各 为 多 少 ? ( 2 )设 输 入 电 压 足 够 大 ,电 路 的 最 大 输 出 功 率 P o m 和 效 率 η 各 为 多 少 ?'图 题 9 . 11( 解 : 1) 静 态 时' uO = uP = u N =VCC = 12V 2u O = 0V( 2) 最 大 输 出 功 率 和 效 率 分 别 为PomVCC
6 2 ) 2 = ≈ 5.06 W 2 RL ( π VCC
≈ 58.9% 4 VCCη=9.12TDA1556 为 2 通 道 BT L 电 路 , 图 题 9.12 所 示 为 TDA1556 中 一 个通 道 组 成 的 实 用 电 路 。 已 知 V C C = 15V, 放 大 器 的 最 大 输 出 电 压 幅 值 为 13V。图 题 9.12第九章题解-10 ( 1) 了 使 负 载 上 得 到 的 最 大 不 失 真 输 出 电 压 幅 值 最 大 , 准 电 压 U R E F 为 基 应 为 多 少 伏 ? 静 态 时 uO1 和 uO2 各 为 多 少 伏 ? ( 2) 若 U i 足 够 大 , 则 电 路 的 最 大 输 出 功 率 P o m 和 效 率 η 各 为 多 少 ? ( 3) 若 电 路 的 电 压 放 大 倍 数 为 20, 则 为 了 使 负 载 获 得 最 大 输 出 功 率 , 输入电压的有效值约为多少? ( 解 : 1) 基 准 电 压 U R E F = V C C /2= 7.5V 静态时 u O 1 = u O 2 = 7.5V 。( 2) 最 大 输 出 功 率 和 效 率 分 别 为Pom =2 U o max ≈ 21W 2 RLη=( 3) 输 入 电 压 有 效 值π U omax
≈ 68% 4 VCCUi =U omax 2 Au≈ 0.46V9.13 电 路 如 图 题 9.2 所 示 。 在 出 现 下 列 故 障 时 , 分 别 产 生 什 么 现 象 ? ( 1) R 2 开 路 ; ( 2) D 1 开 路 ; ( 3) R 2 短 路 ;( 4) T 1 集 电 极 开 路 ; ( 解 : 1) 无 输 出 ;( 5) R 3 短 路 。( 2) 功 放 管 将 因 功 耗 过 大 而 损 坏 ; ( 3) u O = V C C - U B E 1 - U B E 2 ≈ 16.6V ( 4) 正 、 负 半 周 不 对 称 , 正 半 周 幅 值 小 ; ( 5) 稍 有 交 越 失 真 。第九章题解-11
C. 平均功率 ( 2) 功率放大电路的转换效率是指 A. 输出功率与晶体管所消耗...9章 功率放大电路题解 17页 1下载券
第9章 功率放大电路题解 14页 1下载...9章 功率放大电路题解 模电答案模电答案隐藏&& 第九章 功率放大电路 自 E 一、解: 1)A (( 5) C 测( 2)B 题( 3)C ( 4)B D 二、解: 1) 消除...功率放大电路题解资料_计算机软件及应用_IT/计算机_专业资料。第九章 功率放大...9章功率放大电路题解 23人阅读 6页 1下载券
功率放大电路功率匹配资... 66...第9 章 功放电路一、判断题(正确打“√” ,错误打“×” ,每题 1 分) 1.在功率放大电路中,输出功率愈大,功放管的功耗愈大。() 2.功率放大电路的最大...模​拟​电​子​技​术​课​后​习​题​详​解第九章 功率放大电路 9.1 在图题 9.1 所示电路中,已知 V C C = 16V, R L = 4Ω...(a) 零时 (b) 最大时 (c) 电源电压的一半 9.乙类互补推挽功率放大电路...本题可能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①若 T5、T3 和 T4 均工作在放大状态,则负载...第九章 功率放大电路 自 测 题 一、选择合适的答案,填入空内。只需填入 A、...U CES ? ? 69.8% 4 VCC 第九章题解-6 9.6 为了稳定输出电压,减小非...第7章功率放大电路习题与解答_工学_高等教育_教育...8 每个管子允许的管耗 PCM≥0.2 Pom=0.2×9=...VCC 图 7.23 题7图 解:(1)该电路由两级放大...第9 章 功率放大电路自测题一、选择合适的答案填入括号内。 (1)功率放大电路...。 解图 P9.8 9.9 在图 P9.9 所示电路中,已知 VCC=15V,T1 和 T2 ...华成英第四版_第9章_功率放大电路_工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华成英第四版_第9章_功率放大电路 吐血整理 第九章 功率放大电路 9.1 概述 9.2 互补输出级的分析...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www.tceic.com
copyright &copyright 。文档资料库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客服。一起来学习电子管基础知识(最适合初学者)
我的图书馆
一起来学习电子管基础知识(最适合初学者)
起来学习电子管基础知识(最适合初学者)
常见的电子管功放是由 功率放大,电压放大和电源供给三部分组成。电压放大和功率放大组成了放大通道,电源供给部分为放大通道工作提供多种量值的电能。 一般而言,电子管功放的工作器件由 有源器件(电子管,晶体管)、电阻、电容、电感、变压器等主要器件组成,其中电阻,电容,电感,变压器统称无源器件。以各有源器件为核心并结合无源器件组成了各单元级,各单元级为基础组成了整个放大器。功放的设计主要就是根据整机要求,围绕各单元级的设计和结合。 这里的初学者指有一定的电路理论基础,最好有一定的实做基础 且对电子管工作原理有一定了解的 (1)整机及各单元级估算 1,由于功放常根据其输出功率来分类。因此先根据实际需求确定自己所需要设计功放的输出功率。对于95db的音箱,一般需要8W输出功率;90db的音箱需要20W左右输出功率;84db音箱需要60W左右输出功率,80db音箱需要120W左右输出功率。当然实际可以根据个人需求调整。 2,根据功率确定功放输出级电路程式。 对于10W以下功率的功放,通常可以选择单管单端输出级;10-20W可以选择单管单端功放,也可以选择推挽形式;而通常20W以上的功放多使用推挽,甚至并联推挽,如果选择单管单端或者并联单端,通常代价过高,也没有必要。 3,根据音源和输出功率确定整机电压增益。 一般现代音源最大输出电压为2Vrms,而平均电压却只有0.5Vrms左右。由输出功率确定输出电压有效值:Uout=√ ̄(P·R),其中P为输出功率,R为额定负载阻抗。例如某8W输出功率的功放,额定负载8欧姆,则其Uout=8V,输入电压Uin记0.5V,则整机所需增益A=Uout/Uin=16倍 4,根据功率和输出级电路程式确定电压放大级所需增益及程式。(OTL功放不在讨论之列) 目前常用功率三极管有2A3,300B,811,211,845,805 常用功率束射四极管与五极管有6P1,6P14,6P6P,6P3P(807),EL34,FU50,KT88,EL156,813 束射四极管和五极管为了取得较小的失真和较低的内阻,往往也接成三极管接法或者超线性接法应用。下面提到的“三极管“也包括这些多极管的三极管接法。 通常工作于左特性曲线区域的三极管做单管单端甲类功放时,屏极效率在20%-25%,这里的屏极效率是指输出音频电功率与供给屏极直流电功率的比值。 工作于右特性曲线区域的三极管,多极管超线性接法 做单管单端甲类功放时,屏极效率在25%-30%。 而标准接法的多极管 做单管单端甲类功放时,屏极效率可以达到35%左右 关于电子管特性曲线的知识可以参照 以下链接: 三极管及多极管的推挽功放由于牵涉到工作点,电路程式,负载阻抗,推动情况等多种因素左右,所以一般由手册给出,供选择。 链接如下:
在决定输出级用管和电路程式之后,根据输出级功率管满功率输出时所需推动电压Up(峰峰值)和输入音源信号电压U'in(这里的U'in需要折算成峰峰值)确定电压放大级增益。Au=Up/U'in。例如2A3单管单端所需推动电压峰峰值为90V,输入信号峰峰值为1.4V,则所需增益Au=90/1.4=64倍,若为开环放大,则取1.1倍余量,实际所需开环放大量Au'=70倍。对于多极管或者推挽功放,常施加整机环路负反馈,这时取2倍余量Au'=128倍,整机反馈量也可以控制在6db以内。 如所需增益小于50倍,可以采用三极管或者五极管做单级电压放大。如所需增益大于50倍,可以采用三极管的多级电压放大或者五极管做单级电压放大,这些将在下面的电压放大级设计里提到。 2,电压放大级设计概要 电子管电压放大级通常由单管共阴放大器组成,其基本电路如下图所示:
放大电路分为无信号输入时的静态工作情况和有信号输入后的动态工作情况。对放大电路工作情况分析有两种方法:图解分析法和等效电路分析法。作为简易设计,这里主要介绍图解分析法。对于电子管工作原理及特性曲线尚不了解的,\ 一、静态工作情况分析 分析静态工作情况,主要分析其屏极电压Ua,屏极电流Ia和栅极偏压Ug。下面采用图解分析法进行分析。简易分析参照链接如下:/ 二、动态工作情况分析 静态工作情况选择是为了动态工作具备良好的条件。电压放大级工作于小信号,只要电路设计得当,非线性失真度较小,基本可以忽略不计。所以,对电压放大级动态情况分析主要有电压放大倍数,频率失真程度及输入、输出阻抗等。 (一)电压放大倍数简易分析 根据图一所示,其交流等效负载R'L=Ra·RL/(Ra+RL) 其放大倍数(中频段)A=──────── 1+ra/RL+ra/Ra 式中,u为电子管放大系数,ra为电子管内阻。 对于五极管,由于其内阻远大于R'L,所以其放大倍数可由下式计算: A=gm·R'L 式中,gm为五极管跨导 (二)幅频响应简易定性分析 在其他参数一定的情况下,低频响应主要受到输出耦合电容C和阴极旁路电容Ck的影响 输出耦合电容越大,阴极旁路电容越大,低频截至频率越低 高频响应主要受到信号源内阻,电子管极间电容(主要是Cga,屏栅间电容,由它产生密勒电容效应,粗略估算为u倍的Cga),本级输出阻抗和下一级输入对地电容的影响。 信号源内阻减小,电子管极间电容减小,本级输出阻抗减小以及下一级输入对地电容的减小都可以有效的提高高频上限截至频率。 (三)输入、输出阻抗简易分析 在一般情况下,输入阻抗主要由输入栅漏电阻Rg决定。高频段由于输入电容开始显现作用,逐渐成容性。 输出阻抗:在忽略分布电容的影响下,输出阻抗为电子管工作实际内阻和R'L的并联值 因此尽量选择较小内阻的电子管以降低输出阻抗,避免分布电容对高频段的影响。
做放大倍数简易分析: 设6N1 u=35,ra=10k,图中RL=150K,Ra=75K则放大倍数A=35/(1+10/150+10/75)=29倍另外需要注意的地方是1、电压放大级的最大输出电压能力要大于下一级需要的最大输入电压2、实际电子管手册中往往给出电压放大管做共阴放大的各种工作条件和特性给出的参数主要有 电压放大倍数A,最大输出电压Eo例如6SN7电子管手册中,所给出的条件如图所示:可以方便的查阅,以供设计便利 电子五极管和电子三极管做RC耦合单级共阴放大的选择问题:当输出信号幅值远小于可能输出最大电压幅值时,则选用五极管电路失真较小当输出信号幅值较大时,则选用三极管电路失真较小但五极管电路增益较高,输出幅值较高u三极管来得大由于五极管电路输出阻抗较大,不适于后级输入电容较大的电路,因此五极管更适宜做为小信号输入级,或者驱动输入电容较小的束射四极管、五极管标准接法电路。电压放大级信号相位的判断:对于电子管电压放大器,共有三种电路放大程式,共阴放大器、共栅放大器、阴极输出器他们的特点一一对应晶体管电路中的共发射极电路、共基极电路、射极输出器(共集电极电路)。在常见的电子管共阴放大器中,如果把栅极看作对地短路,没有信号输入,此时在阴极施加信号,则形成了共栅放大。共阴放大中,栅极输入信号和屏极输出信号反相,此时阴极和栅极信号同相共栅放大中,阴极输入信号和屏极输出信号同相用(+)表示同相,(-)表示反相,则同时标注在图中如下:图中黑色标号表示栅极做输入端,红色表示阴极做输入端采用这种相位标注法可以为日后判断反馈相位提供一定的基础 倒相级简易介绍倒相级也属于电压放大器的一种,它的分析计算方法原理同普通电压放大单元,它负责产生一对幅值相等,相位相反的信号以提供推挽输出级使用。常见的倒相电路如图所示:相位已经标注在图上分析。这种倒相主要是从上管的输出信号Usc1中取出一部分信号Usr2供给下管进行放大,得到一对倒相信号Usc1和Usc2。此种倒相形式较为简单,其原理是利用了电子管栅极输入信号时,屏极和阴极输出信号相反来达到目的的。长尾倒相级是差分放大器的变形。相位已经标注在图上。信号由V1管栅极输入,同时通过屏极和阴极输出一对相位相反的信号V1管阴极输出阴极信号耦合到V2管阴极输入,V2管栅极交流信号对地通过电容C短路,是共栅放大器。由V2管屏极输出和V2管阴极相位相同的信号,可见是和V1阴极信号同相的,和V1屏极反相的,从而获得了一对倒相信号。由于电子管屏阴放大倍数不同,阴极耦合程度越高倒相对称度越好,因此可以增加阴极电位,即通过Rk2来抬高电位,增加耦合度,Rk1,Rg1,Rg2保证两管的正常静态工作点。较大的阴极电阻Rk2就是通常称作的”长尾巴“,在差分电路里常用恒流源替代,因为恒流源等效交流内阻趋向无穷大。Rg1和Rg2是和普通共阴放大器电路中Rg一样的栅漏电阻。由于长尾电路V1管栅极需要高电位来确保”长尾巴“,所以常和前一级电路进行直耦,变形为我们熟悉的长尾电路,如图所示,其电路原理是相同的 由于长尾倒相的尾巴不可能无限长,故对称性始终受到限制,上管的放大倍数略大于下管一般设计时,使下管的屏极电阻值为上管的1.1倍,以平衡输出电压幅值。而差分放大则没有这个缺点。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转]&[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三级管放大倍数计数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