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人口婚嫁农村婚嫁可享受农村婚嫁政策吗

当前中国的农村经济和农村政策
当前中国的农村经济和农村政策
(2003年中央一号文件)当前中国的农村经济和农村政策&一、当前的农村经济平稳发展&  由于播种面积减少4.3%和自然灾害比较严重等原因,粮食总产量为8613亿斤,比上年减少528亿斤,减产的幅度约为5.8%。乡镇企业继续发展,增加值约为36600亿元,比上年 增长13%。农村劳动力离乡外出就业的人数继续增加,总数约为9900万人,比上年增加了500万人。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2622元,比上年增加146元,扣除价格因素后的实际增长幅度为4.3%。总的看,2003年,农业和农村生产结构的调整在继续稳步推进,农村税费改革的覆盖面已稳步扩大到全国所有的省市自治区,农林牧渔业和乡镇企业的生产,以及农民外出务工就业等,都继续稳步发展,农民的人均纯收入在继续稳步增加。应该说,在2003年,农业和农村经济克服了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冲击和多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严重影响,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是很不容易的。二、当前农村经济中的突出问题是农民增收困难。&  在 2003年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也存在着不少值得高度重视的问题,其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农民增收困难。2003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了4.3%,增幅比上年下降0.5个百分点,主要原因是“非典”疫情的影响,使二季度农民收入出现了负增长。但总的看,自1997年以来,农民的收入增长一直比较困难。主要表现在三方面:&  一是农民收入持续低速增长。从1997年到2003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增幅已连续7年没有一年超过5%,最高的年份增长4.8%,最低的只增长2.1%,年均增长4%,仅相当于同期城镇居民收入年均增长幅度的一半。&  二是与城镇居民的收入差距在继续扩大。1997年农民的人均纯收入为2090元,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为5160元,两者的收入差距为1:2.47;2003年农民的人均收入为2622元,城镇居民为8500元,差距已扩大为1:3.24。&  三是以粮食生产为主的纯农户收入增长更为困难。过去几年中,由于不少农产品供过于求,价格下跌,导致农民来自农业的收入额减少,使以农为主的纯农户的收入增长尤其困难。1997年,农民人均来自农业的纯收入为1268元,但自1998年到2003年,农民来自农业的纯收入已连续6年低于这一水平。纯农户主要分布在粮食主产区,因此近几年粮食主产区种粮农民的收入增长相当困难,特别是中部地区8个粮食主产省(冀、吉、黑、皖、赣、豫、鄂、湘)农民人均收入已持续5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年均只增长2.73%。在有些年份,粮食主产区农民的人均纯收入甚至是负增长。显然,这样的局面不仅限制了农民购买力的提高和国内市场的扩大,而且也不利于粮食生产能力的稳定和提高。自1999年以来,我国的粮食产量在持续下降。这里有农业为适应市场供求的变化而主动调整产业结构的原因,但也有因为粮食生产的比较效益低,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的原因。应该说,像2003年这样,粮食的播种面积降到了不足15亿亩、粮食总产量降到了8600多亿斤,是出乎许多人的意料的。尽管我国目前当年的粮食产量加上国有粮食部门现有的库存,仍然是供大于求的格局,但是,毕竟当年产量与需求量之间的缺口正在逐步扩大,必须动用部分库存才能满足需求,长此以往,粮食的供求形势总有一天会出现逆转。因此,必须设法增加农民尤其是粮食主产区种粮农民的收入,才能调动农民种粮的积极性,稳定和提高我国的粮食生产能力,以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三、2004年中共中央1号文件的特点和要点 。&  、2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召开了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分析当前的农业和农村形势,根据中共中央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精神,研究促进农民增加收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深化农村改革的有关政策措施。会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了提交会议讨论的中共中央、国务院拟发出的关于指导农村工作的政策性文件。回良玉同志代表中共中央、国务院在会上做了重要讲话。中共中央、国务院长期保持着每年召开一次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每年发出一个指导农村工作的政策性文件的传统。这次会议和发出的文件有两点特别引人注目:一是尽管会议研究了农民增收、粮食安全、农村改革等一系列问题,但文件却突出了促进农民增收这一个主题。文件的题目就是新华社昨天公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以中共中央、国务院的名义,专门制定一个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的文件,这在我国建国以来还是第一次,可见当前党中央、国务院对于促进农民增收问题的重视程度。二是这个文件的序号是中共中央2004年1号文件。在农村改革初期,从1982年到1986年的5年间,中共中央、国务院曾经连续5年每年发出一个1号文件,对实现农村改革的率先突破、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解放农村的生产力起到了极其巨大的促进作用。虽然时隔多年,但很多从事农村工作的干部乃至很多农民,至今对于“中央1号文件”仍然记忆犹新、感情颇深。不难想象,时隔18年,当人们再次看到中共中央、国务院以“1号文件”的形式发出的指导农村工作的政策性文件,必然是倍感亲切、倍受鼓舞。2004年中共中央1号文件,即《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围绕农民增收问题,写了九个部份、22个方面的政策措施。文件肯定了2003年农村工作的成绩,同时分析了农民增收的严峻形势和促进农民、尤其是促进粮食主产区种粮农民增收的紧迫性、重要性,提出了增加农民收入的基本思路和总体要求。文件的九个部份,概括起来可分为四个大的方面:第一个方面,分别强调粮食主产区农民增收和贫困地区农民增收这两个重点和难点。&  当前农民增收难,主要难在主产区,稳定和恢复粮食生产,主要也靠主产区,因此,抓住主产区就抓住了农民增收和粮食安全的关键。文件特别突出了支持主产区农民增收的问题,并提出了力度较大的政策措施。支持主产区,主要强调搞好粮食生产能力建设和粮食转化加工增值。为此,明确提出从明年起,开始实施国家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对购置和更新大型农机具进行补贴等措施。有关资金来源,除要求整合现有投资外,还提出要开辟新的渠道,主要是确定一定比例的国有土地出让金的收益,用于支持农业土地开发,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解决好农村贫困人口的生产生活问题,是做好农民增收工作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文件主要强调了要完善扶贫开发机制,继续增加扶贫资金投入,分类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扶贫措施和加强对扶贫资金的管理。&  第二个方面,分别从农业内部、农村内部和农村外部这三个层次,提出促进农民扩大就业和增加收入的有关政策。&  文件强调,要在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前提下,继续推进结构调整,向农业广度和深度进军。主要是抓好三件事:一是推进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建设。提出要扩大良种补贴、逐步把法定检验和商业检验分开等措施,加快建设产业带,带动农产品的优质化和区域化。二是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提出通过安排专项资金、给予财政贴息和补助等形式,支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三是加强农业科技。提出要允许各类农业企业申请国家研发、引进和推广资金等措施。解决农民增收问题,还必须努力在农村内部拓宽农民增收的空间。这就必须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壮大县域经济。因此文件强调了要促进乡镇企业的改革和调整、发展农村个体私营经济和小城镇建设等问题。&  近几年,外出打工已成为农民增收的一大亮点,年三年农民收入的增量中有47.8%来自外出打工。目前,跨地区流动的农民工约1亿人,引导好、组织好、服务好这些人,不仅关系到农民的切身利益,而且关系到我国产业竞争力的提高和社会的稳定。文件强调了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和加强职业技能培训两个问题,提出了要加大力度落实有关政策、加快大中城市户籍改革、各级财政都要专项安排对农民的职业技能培训资金等措施。第三个方面,从为农民增收创造必要外部条件的角度,提出了开拓农产品市场、增加对农业和农村投入,以及深化农村改革的政策措施。&  继续开拓农产品市场,是使农民从农业中增收的关键。文件提出要在全国范围建立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外贸发展基金要向促进农产品出口倾斜、引导出口农产品加工企业进入农产品出口加工贸易区等措施。&  2004年国债发行规模进一步减少,但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不仅不能减,还要尽可能增加。文件提出要依法安排预算内支农支出、整合农业投资、固定资产投资用于农业和农村的比例要稳定并逐步提高、继续扩大“六小工程”投资规模和建设范围等措施。&  对于农村改革,文件根据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主要强调了四个问题:一是改革土地征用制度,按照“保障农民权益、控制征地规模”的原则,提出了改革的基本思路和主要内容。二是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强调了要抓紧清理不利于粮食自由流通的有关政策法规,对种粮农民进行直接补贴。三是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农业税税率总体上降低一个百分点,同时取消农业特产税,并加大机构改革、人员精简等配套改革的力度。四是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提出了明确县域内各金融机构为“三农”服务的义务、避免农村资金过度外流、信用社改革要总结试点经验、逐步在全国推开,以及采取多种抵押担保形式,改善对农民的金融服务等措施。第四个方面,强调了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领导、落实政策。文件要求,各级干部必须自觉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认清国情、增强对农民的感情,按照中央提出的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要求,切实抓好各项政策的落实工作,努力实现增加农民收入,确保粮食安全,深化农村改革的目标。&
发表评论:
馆藏&24315
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转]&男方是农村户口,女方是城市户口。两人结婚后,女方迁到男方农业户口下,女方能享受农村政策吗?_百度知道
男方是农村户口,女方是城市户口。两人结婚后,女方迁到男方农业户口下,女方能享受农村政策吗?
第四?其实:一是,这样的迁移,这计生政策还能执行下去吗?二是。如果这方面的漏洞不杜绝,将户口由城镇居民迁入男方,女方户口迁入农村,没用,本就为了规避现行生育政策,计生部门早就知道有人在象你这样的做法,可许多人仍保留着非农户籍,本就存在问题,虽说迁过去了,估计是为了生育问题吧,早在10年前这种情况已存在了,你认为用这样的方法只你一个人想到吗,孩子的户籍怕很难再从农村户籍而迁回城镇,许多地方的计生部门也因此而作出规定,都说“聪明反被聪明误”,恐怕到时申请再生育并不会象想像中那样的方便。第五,你这迁户口的目的;第三。没错吧你这种户口迁法?希望我的回答能对你有所帮助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农业户口的相关知识
其他2条回答
如果有了孩子先上到女方户口上,等几年后迁回来还能吗?
这个不好说
如果有了孩子先上到女方户口上,等几年后迁回来还能吗?
迁回农村就迁不回城里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欢迎浏览“居民户口可否迁回农村 户口迁回农村原籍政策 结婚了城镇户口迁农村”这篇文章,如您对本文有任何看法或意见,欢迎联系我们予以反馈!
骨学网编辑报道: 居民户口可否迁回农村,非农户口迁回农村原籍,农转非户口迁回农村,居民户口如何迁回原籍,户口迁回农村原籍政策,城市户口迁回农村,户口迁回原籍农村落户,城镇户口迁回农村原籍,农村户口当兵给多少钱,农村户口生二胎新政策。
居民户口可否迁回农村 户口迁回农村原籍政策 结婚了城镇户口迁农村(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滚动新闻记者 谭旭燕 李柯夫 长沙报道   《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提出,将在2020年实现1亿左右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   对落户城镇,农村户籍的居民对此持什么态度?   7月30日,潇湘晨报记者在长沙街头随机采访不少农村户籍居民,当被问到&作为农村居民,是否想过要转为城市户籍&时,大多数人表示&不愿意从农村户口转为城市户口&。   至于原因,他们之中的一些人表示,&农村有地,有地就踏实&,&农村现在保障多了,农村人一样可以买社保&,&没什么理由,我是农村出生成长,我就是农村人&。   个案   三位居民的户口迁移意愿   &我转出去后,马上拆迁,就倒大霉了&   25岁的王双双户口一直在农村,她说不会迁出户口   25岁的王双双从出生到现在,户口一直都在湘潭市的农村。   &转来转去比较麻烦,而且我是在本省读书,农村户口还有一定优势,所以不想转。&王双双从来没有考虑过要将户口转移到城市里去。   王双双认为,农村户口有优势,&我现在也能享受医保和社保,城市户口居民虽然有社保,但工作不稳定。即使在城里有固定工作,还是不想转。转户籍麻烦。&   按照相关法律,农村房屋遭到拆迁,户主将获得一定数额的拆迁补偿款。在村里,王双双听说了&拆迁的传言&,&如果我转出去后马上拆迁,就倒大霉了。&   &城里人以前说&你是乡里别&,现在农村人会说&我是乡里的又怎样,我们乡里还好些&。&王双双说。   《意见》称,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宅基地使用权是法律赋予农户的用益物权,集体收益分配权是农民作为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应当享有的合法财产权利。进城落户农民是否有偿退出&三权&,应根据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在尊重农民意愿前提下开展试点。现阶段,不得以退出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作为农民进城落户的条件。   &三次户口迁移,都是被学习、工作所迫&   30岁王小静户口从农村迁到城市,她说想迁回户口   30岁的长沙市民王小静已经历过三次户口迁移,因为工作变动,可能面临着第四次户口迁移。   &那时候考大学,必须转户口,要转到大学去。&王小静说,这是她第一次动户口,从爸爸的户口本上撤下自己名字的那一页,户口落到了她的大学。   &毕业后,我想落到我爸爸的户口上,但没有成功。&rdquo
<<上一篇:
>>下一篇:
医 疗保 健骨科病骨知识&#xe621; 上传我的文档
&#xe602; 下载
&#xe60c;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xe602;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三农问题与农村政策解读
下载积分:1000
内容提示:三农问题与农村政策解读
文档格式:PPT|
浏览次数:93|
上传日期: 03:18:34|
文档星级:&#xe60b;&#xe60b;&#xe612;&#xe612;&#xe612;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三农问题与农村政策解读
官方公共微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农村享受低保条件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