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里可以贷款100亿,我想用来如何制造宇宙飞船船,造出来后跑了

中国为什么造了宇宙飞船,不造航天飞机?
孟德尔,不玩游戏的游戏迷
航天飞机本身过于接近当时技术极限,导致安全性和经济性极差,这是第一个原因。
第二个原因是,中国不可能造得出来。很多人不知道,我们现在火箭发动机领域和三哥是一个水平的。
当然这是暂时的,过两年 YF77 研制成功我们秒杀三哥渣都不剩,但是这个事实应该可以让天天叫嚷超日赶美的朋友冷静下来,不要因为发射了几个美苏 60 年代水平的载人飞船就目中无人了。
(之前看错了,前几天印度发射的应该不是 CE20,还是 CE7.5)
LZ 可能以为神州飞船和航天飞机是差不多水平的东西,其实完全不一样。
航天飞机的核心组件是可重复使用大推力氢氧发动机,还是分级燃烧循环的,这种外星产品我们写科幻小说都不知道怎么写,别说制造了。中国目前全力研制的 YF77 技术水平和指标甚至还不如日本 20 年前的 LE7 系列(推力只有鬼子的一半),跟美国差距至少在 50 年以上。
说我国火箭比日本优越,一般都是拿鬼子的可靠性说事,然而 LE5 与 YF73 基本是同时期,技术路线相近(燃气发生器循环氢氧机,上面级,YF73 推力小一 半),日本 9 次飞行全部成功,YF73 却导致了 1984 年和 1991 年两次失败。我相信问全世界除中国外任何一个国家,都不会得出中国火箭可靠性比日本高这样的结论。顺便一提,96 年长三乙那次著名的事故和 YF75 没有关系。
航天飞机代表的是美国 80 年代的火箭发动机制造水平,中国达到同样的水平肯定要在 2030 年之后。
科研和工业是两回事,工业只要有制度和资本就可以产出,科研则需要更多。中国现在航天技术的发展速度并不比美日欧快,别说追赶,差距不拉大已经是竭尽全力了。实际上,我国也没有超俄赶美的需求,YF77 几十吨的推力足够满足我国的需求了,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技术水平就应该踏步了,否则总是拿苏联 60 年代的火箭拼凑,我们终有一天会被淘汰出局。欧空局也是认识到这个问题,才开始重走日本的老路,推动分级燃烧循环氢氧机。科学毕竟是没有捷径可走的。
引用超大上的一段话:
这样的事情已经发生过了,在我们手上只有 YF20 系列发动机的时候,为了满足运力要求,我们通过简单加法搞出来长二捆和长三乙,运力一下子达到了当时主流载荷的水平。可是随之而来的是:当 LEO 载荷要求进一步达到 20 吨级别,GTO 要求 10 吨级别的时候,我们怎么办?继续捆绑更多的 YF20 吗?90 年代的时候我们还可以自豪的宣称我们的火箭至少在运力上超过了日本,但是当 H2B 出世的时候&&H2B 仅仅芯级用了两台 LE7A&&我们连这一块裤衩都没了!
列一些火箭发动机的推力参数
氢氧发动机的地面推力
中国 YF77 是 673KN(还在研制)
日本 LE7 是 843KN(90 年代)
航天飞机的 SSME 是 1670KN(80 年代)
目前最先进的氢氧发动机是美国的 RS86,2886KN,我们的 4 倍还多。
我们现在在用的是 YF 75,推力 78KN 。三哥的 CE7.5 同级 。这两个是高空用的。而 SSME 的高空推力是 2090KN。
我国目前正在研制的最大最先进的 YF100(苏联 RD120 的发展型,相当于苏联 70 年代末水平)是煤油发动机,1223KN美国在 60 年代研制的煤油发动机 F1 是 6770KN,虽然技术很落后,但毕竟数字吓人啊。中国能造出宇宙飞船,为何生产不了民航客机? - 爱问知识人
(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2491531',
container: s,
size: '150,90',
display: 'inlay-fix'
中国能造出宇宙飞船,为何生产不了民航客机?
航天大学教授关志东说,尽管中国自行研制大型飞机的道路可谓任重道远,但具有可行性。与过去相比,今天的中国已经具备了...
中国不是不能造,1980年中国自行研制的“运十”飞机就试飞成功了。
新华网北京日电 (记者韩洁 姜雪丽 钱春弦) 中国中断了30多年的制造大飞机梦想有望在新的五年规划中得以启动。
  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宣布,中国将在“十一五”期间启动大型飞机研制项目。这是中国继上世纪80年代首个大飞机制造项目——“运十”下马后第一次公开宣布要造大型飞机。
  新中国的历史上,以“两弹一星”、载人航天、杂交水稻等为代表的若干重大项目的实施,曾经对整体提升中国综合国力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专家表示,发展大型飞机的决定将同样为中国的经济增长赋予更深厚的“质”的内涵,对于国家的产业升级、技术进步和拉动相关产业均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所谓大型飞机,主要是指150座以上的干线飞机,最大航程在4000公里以上,起飞重量在30吨以上,是民航使用最广泛的主力机型。
  目前研制大型飞机已列入“十一五”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北京航天大学教授关志东说,尽管中国自行研制大型飞机的道路可谓任重道远,但具有可行性。与过去相比,今天的中国已经具备了发展大型飞机的良好的技术基础,又有好的国际环境,可以通过国际合作等多种方式实现自己造飞机的梦想。
  中国早在1970年8月就开始自主研制举世闻名的“运十”大型飞机,仅比欧洲的空中客车起步晚两年。10年后,“运十”首飞成功并获得了海内外航空界的一致赞誉,至今堪称中国航空工业的经典之作。 但由于种种历史原因,“运十”项目最终黯然下马。原中国航空部飞机局局长胡溪涛曾表示:“如果‘运十’没有被迫停止开发,也许中国现在已经是世界一流的航空工业大国了。”
  中国现在已成为美国以外全球最大的民用飞机市场,过去5年航空客运量激增95%。波音公司预测,未来20年中国需要价值2130亿美元的2600多架新飞机,其中大型客机占绝对多数。
  面对大蛋糕,海内外航空界人士认为,中国造飞机最便捷的道路是从支线飞机起跑,同时在大型干线客机上,通过与世界主要航空工业体的合作,最终实现“自主研制大型飞机”的目标。
  目前中国已经从多条线路着手研发载客量较少的中小型客机。2005年底,中国首架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短航程喷气支线飞机ARJ21全面转入试生产,并有望于2008年投入航线使用。这个中国花费了50亿元研发出来的飞机已获得41份定单,被视为中国民用飞机制造的“起跑线”。
  此外,中国自行研制的另一种中型支线客机“新舟60”也在去年底正式交付第三架给津巴布韦,另外还有其他国家订购了20架这种飞机,标志着中国国产支线客机出口实现了批量化。
您的举报已经提交成功,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
民用客机的要求比军用机更高。
军用机的重点在动力、速度和机动性,安全性不如民用机来得重要。而且设计寿命比较短,因为有格斗竞争对手,机型更新较快。
与军用机正...
不是所有民航职工都有,只有航空公司的职工和家属才有,别的机场/空管/管理局/航空油料公司等都没有.
飞向宇宙空间,探索宇宙奥秘。
大家还关注&>&&>&正文
我们已步入私人造宇宙飞船时代了吗?
来源:蝌蚪五线谱&&作者:&& 09:21:00
  前不久,著名的飞机制造商波音公司宣布正在研制“星航线”商业飞船,预计在2017年首飞,波音总裁米伦?伯格在宣布仪式上称,这将是人类太空探索的新纪元。新飞船由波音公司研发,隶属于私人机构,未来的航天发射将更多地由私人企业参与,太空商业化的味道越来越浓。如果美国宇航局要使用“星航线”商业飞船,就要支付费用,比如前往国际空间站等近地轨道任务。首飞任务中,波音计划使用阿特拉斯-5型运载火箭发射这艘飞船,未来人们有机会乘坐飞船遨游太空。
  波音的“星航线”商业飞船此前编号为CST-100,在概念设计阶段,波音计划搭载5名宇航员,方案为4名宇航员加1名自费乘客。在后续的方案调整中,乘员数量达到了7名,运载能力更强大,毕竟“星航线”的直接竞争对手是龙式飞船的载人版,后者也可以携带7名宇航员,如果乘员数量处于劣势,人均入轨成本就比别人高。目前“星航线”商业飞船已经获得NASA商业载人飞行的资格,可以进行载人飞行。
  当前世界上的载人航天器,航天飞机块头最大飞,飞船种类中,美国仍然最多
  波音飞船有何特别之处?
  “星航线”商业飞船代表了私人公司研发属于己方商业飞船的最高水平,不像此前的航天任务中,研发的项目中国家行为比重较大。“星航线”飞船研发成功后,使用权和定价权都在波音公司手中,如果NASA要租用飞船,就要向波音公司付费。此前NASA已经提供6.2亿美元给波音研发这艘飞船,之后又拨款42亿美元用于采购6次国际空间站的货物补给。NASA的目的在于将载人飞船业务分包给波音这样的大公司,提供部分资金作为支持,但主要投入来源仍然来自波音方面。
编辑:于洋洋
版权所有:共青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5108号 京ICP备号-1&&|&&&&|&&客服电话:010-把所有地球人转移到一万年前的地球,不带任何物品,多长时间可以重新造出宇宙飞船?
那时候已经有宇宙飞船了,而且就像现在的人类家家都有汽车一样普遍。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宇宙飞船图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