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手机曝光手机客户信息对国家做出贡献的人什么政策

央视315晚会曝光苹果涉售后歧视 内外标准不一|苹果|315|售后歧视_新浪财经_新浪网
央视315晚会曝光苹果涉售后歧视 内外标准不一
图为央视315晚会曝光苹果产品售后问题。(图片来源:央视截图)
图为问题苹果手机。(图片来源:央视截图)
  新浪财经讯 2013年央视3-15日晚会在北京举行。今年晚会主题为“我的权益我做主”,新浪财经全程直播本次晚会。晚会中曝光苹果苹果涉嫌售后歧视,为什么在美国苹果的保修期是一年,而在中国就变样了?
  以下为文字实录:
  主持人:问号是一个我们熟悉的标点符号,如果说我们写文章的时候,我们有疑问会写下一个问号,我们作为消费者对产品不放心的时候,也会在心里划上一个问号,而生活经营者他们在面对利益的时候,自然会受到良心的拷问。今天我们首先从问号开始。
  我们都知道苹果企业是全球知名的一家大企业,在中国也有很多的粉丝,这些粉丝们把他们叫做果粉,不过有的果粉真的很辛苦,他们为了在第一时间买到一款新的产品,所以往往会通宵地在很冷的寒风当中排队,有的粉丝非常地节约,因为他们为了追逐心中的那份喜爱和时尚,常常都会精打细算、节衣缩食。
  那么面对这样的消费者的迷恋,很多企业非常地羡慕,那么苹果又是如何来回报这些果粉们的热情和执着的呢?一起来看。
  记者调查发现,由于苹果手机高度一体化维修难度大,苹果公司对于出现故障的手机除摄象头、振铃等少数部件外,一般不做维修,而是以换代修,对于这种处理方式,苹果的售后人员都称之为整机交换。
  暗访:整个机器更换掉了,都是换了。
  记者:苹果他不单独换一个送话器,他是换一个整的机器给你。
  话外音:令人奇怪的是,苹果售后人员虽口口声声说整机更换,但在实际执行时却并没有更换整机。江苏顾先生发现,苹果售后为他整机更换回来的新手机,使用的竟然是原来的旧后盖。
  同样山东赵女士也发现,苹果售后给他更换的新手机也使用了原来的后盖,这样的事情也发生在北京甄女士身上。
  甄女士:我就很置疑他为什么后背板不换。
  话外音:
  那么既然说是整机交换,为什么偏偏不更换后盖呢?苹果售后给出了这样的解释。
  记者:后盖是不是整体的一部分,机器的一部分。
  话外音:苹果售后工作人员说,用户整机交换时,要想更换后盖只有一个办,那就得另外付钱。
  苹果售后:后盖的话是580,后盖是单独的,你另外换的话是500多。
  话外音:记者调查发现,苹果在全国执行统一的售后政策,如在保修期内因故障更换整机,都沿用原来的后盖,然而在其他国家,苹果的售后政策又是怎样执行的呢?
  记者:在美国苹果手机的保修期是一年,在这一年中所有的非人为损坏,苹果公司都将免费提供一台新手机,当然也包括手机的后盖。在英国在换机器的时候,手机的后盖也是连带在一起更换的。在澳大利亚如果苹果公司的产品出现了质量问题,苹果公司将为消费者更换一个新的产品,我们没有听说有保留后盖的做法。如果韩国的苹果用户发现自己的手机出现问题的话,那么只要在保修期一年之内,苹果公司就会提供给客户免费更换手机的服务,并且是不会拆开后盖,也就是说是一个整体更新手机。
  记者在多个国家的调查发现,苹果手机在保修期内出现故障换机时,都是连同后盖一起更换。同样是苹果产品,同样是整机交换的售后政策,为什么在中国和其他国家为会有两个不同的标准呢?
  在中国来就变样了,他不是就赚中国人的钱吗?他在国外就给人家免费换一个新的,在中国后盖他就不给你换。
  为什么中国的消费者会低人一等?这个对中国消费者太不公平了。
  话外音:更让消费者气氛的不仅仅是区别对待,江苏陈先生发现,他刚刚整机更换回来的iphone4手机,保修期竟然只有90天,苹果售后服务人员的解释是,按照苹果规定!更换后的手机三包期,仍然延续旧手机的,剩余期限不足90天的,仅保修90天。
  我国移动电话商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第21条明确规定,换货后,商品三包有效期自换货之日起重新计算。
  各地苹果售后在给消费者换机之后不重新计算保修期,理由都是惊人地一致。
  连后盖是不换的,给你换的是不带后盖的。
  苹果在中国整机交换时费尽心思保留后盖的做法真可谓是用心良苦,小小的后盖,竟然成了苹果拒不执行中国手机三包规定的挡箭牌。
  采访:它的核心部件全部换成一个新的了,我觉得拿到这部手机就应该跟新手机一样。
  话外音:更为重要的是更换后的苹果手机串号已经更改,每部手机只能对应一个串号,就像每个人的身份证一样,串号一变,也就意味着换成了另外一部手机。
  采访:维修之后我看了一下串号有改变。它的序列号也全给我变了,为什么保修期不可以重新计算。
  话外音:不仅是苹果手机,苹果的其他产品也存在三包有效期缩水问题,既使连后盖一并更换,苹果公司也同样不执行中国三包规定,新换的产品保修期,最多只延长90天。
  济南消费者毕先生,购买的苹果ipod因质量问题,苹果售后为他更换了一台全新的机器。
  暗访:保修期还是按照上一次的那个。
  记者:那个都已经整机交换了。
  暗访:苹果就这样规定的。
  话外音:苹果就是这样规定的,这成了众多苹果售后工作人员在回答消费者置疑时的口头禅。
  采访:因为这个是苹果规定的。
  采访:我们也没办法这是厂家规定的。
  话外音:苹果的霸气让毕先生气愤不已,决定为自己讨个说法,但交涉了一年多,苹果公司缺丝毫不做让步。
  采访:第一句话就是我们不会改变的,第二句话就是因为我们是苹果。
  话外音:记者调查发现,苹果电脑产品的保修也在执行苹果公司自己的政策,苹果电脑无论是整机还是主要部件都是保修一年。 而我国微型计算机商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电脑整机保修一年,主要部件包括主板、驱动器、显示卡、CPU、硬盘、电源、内存保修两年。
  采访:咱们这儿就是一年。
  记者:主要部件呢?
  采访:主要部件没有说,就整机一年。
  话外音:同样苹果ipad也拒不遵守中国三包规定。
  采访:ipad整机保修一年已经包括所有你的零部件了。
  采访:这个过了保修期就保不了了。
  记者:主板坏了呢?
  采访:这也保不了。
  话外音:对于Ipad主要部件为什么不执行两年的保修期,苹果售后工作人员回应称,这是因为ipad并不是电脑,不能按照三包执行,ipad到底是什么样的产品呢?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官方网站赫然显示,美国苹果公司在中国3C认证时,多款ipad产品名称都标注为便携式电脑,即国家三包中提及的笔记本微型机。
  记者调查发现,近两年霸气的苹果在世界多个国家接连不断地被处罚和制裁,在法律面前不得不低下傲慢的头颅,2011年9月,因此故障手机用户更换的手机为二手翻新机,且不提供免费维修或退款服务,在韩国公平贸易委员会的压力下,苹果同意韩国用户在购买iphone一个月内如发现瑕疵,可免费更换全新手机而非翻新机。
  记者:随后这种服务方式也是扩展到了ipad和ipod用户的身上,这也使得韩国成为全球首个因为当地的用户要求其服务条款的国家。
  话外音:2011年苹果手机一年的免费售后服务政策违反了欧盟移动电话可享受两年保修期的法律规定,在意大利法院,苹果公司被判处罚金90万欧元,苹果公司因此修改了其在意大利的售后维修政策。
  记者:为适应欧盟相关法律的规定,苹果公司已经将其在意大利的产品免费保修期延长至两年。
  话外音:苹果号称改变一切,进入中国的苹果在获取巨额利润的同时,什么时候能学会改变自己遵守中国法律、尊重中国消费者呢?
  主持人:一个大企业用一个小小的手机后盖和消费者玩儿起了游戏,作为一家知名的企业,应该是遵守各个国家的法律法规,不应该耍小聪明,相反应该承担起更多的商业责任和社会责任。
  消费者是包容的,好产品都喜欢,但是消费者也是较真的,因为在购买产品的同时,还要看看人品。
  今天我们的晚会有很多的朋友都在关注,他们关注的方式有所不同,我们首先看看新浪微博,看看他们对节目直播以后有着怎样的评论。
  我们首先来看留几手,他特别谈到了刚才说的这个节目,他说在中国赚足了钱,可是你的电脑在美国保修期是两年,在中国却是一年,手机在美国维修之后,保修期就重新要计算了,在中国却不是,提倡公平公正的美国企业,为什么要在中国玩儿这种双重标准呢?他用了一句今年春晚上的流行语,你摊上事儿了,摊上大事儿了。
  我们再看另外的一位朋友叫兽易小星,他说315行动,苹果产品有其划时代的意义,但是面对中国用户,平等坦诚的态度才能赢得更多的赞赏。
  我们再来看下一位郑渊洁,很多电视机前的小朋友都是看着他的童话书长大的,郑渊洁叔叔说中国消费者选择苹果,不光是选择技术,还是选择体恤、公平、关爱和价值观,那获悉苹果在售后服务上对这种消费者和发达国家的,对中国消费者和发达国家的消费者采取的双重标准,感到非常地震惊。用相同甚至更高的价格购买苹果,中国消费者获得的售后服务却低于发达国家的消费者,但愿苹果缺的那一块儿不是良心,可能他指的是苹果的那个logo,缺的那一块儿不是良心,你对此怎么看。
  感谢大家的参与,也感谢新浪微博,接下来请观众朋友们继续关注晚会。
&&|&&&&|&&
请用微博账号,推荐效果更好!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苹果手机自曝存在“后门” 可获取用户重要信息-中新网
苹果手机自曝存在“后门” 可获取用户重要信息
  据中国之声《全球华语广播网》报道,苹果手机的特有铃声,或许大家都不陌生,很多人之所以使用这一铃声,都是怕麻烦。因为如果不使用特定的苹果工具iTunes,就无法将音乐拷贝进手机之中。除了音乐、图片、电影或其他文件都是这样的,因此,行业普遍认为苹果手机安全性能是比较高的。不过,事实可能让大家失望了。苹果公司首次承认有"后门",可以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提取数据。
  据凤凰卫视报道,在美国纽约举行的地球黑客大会上,一名安全专家讲解了如何绕过iPhone的备份加密技术抽取大量手机资料。包括短信、相片、留言、电话簿和云端帐户等。技术不但被蒙在鼓里,更不能封堵这个后门,阻止获得授权的电脑,及时与手机建立联系。全球6亿台使用IOS作业系统的电子设备都存在这个后门。演说引起科技界极大回响,有人认为这是苹果公司与美国国家安全局合作的证据。德国《明镜周刊》就曾经报道,国安局利用软件遥制收集iPhone用家的资讯。苹果公司发表声明,否认这是为政府而设或以监控为目标的后门。声明强调,这其实是IOS系统的诊断功能,在不侵犯用家隐私的情况下让科研人员取得所需资讯,解决技术问题。而且用家必须先为手机解锁,并同意另一部电脑提取这些有限的数据,但有安全专家认为,苹果收集的资讯多于需要,而这个工具会被执法部门利用,苹果公司至今没有回应有没有曾经利用这个工具满足执法部门的要求。
  什么是后门呢?在软件的开发阶段,程序员常会在软件内创建后门以便可以修改程序中的缺陷。如果后门被其他人知道,或是在发布软件之前没有删除后门,那么它就成了安全风险。
  这个后门又称为Back Door,一台计算机上有0到6个端口,那么如果把计算机、手机、平板电脑看作是一间屋子,那么这65536个端口就可以把它看做是计算机为了与外界连接所开的65536扇门。
  为什么会需要那么多扇门呢?因为主人的事务很繁忙,它为了同时处理很多应酬,就决定每扇门只对一项应酬的工作。除了主人有权开启这些门,理论上,剩下的其他门都该是关闭着的状态,但偏偏因为各种原因,有的门在主人都不知道的情形下,却被悄然开启。
  于是就有好事者进入,主人的隐私就被刺探,生活被打扰,甚至屋里的东西也被搞得一片狼藉。而实际上,有后门的绝对不仅仅是苹果。
  根据近日发布的《美国全球监听行动纪录》,苹果和安卓手机操作系统在美国国家安全局内部被称作“数据资源的金矿”,美英情报部门2007年就已合作监控手机应用程序,美国国家安全局一度将这方面预算从2.04亿美元追加到7.67亿美元。国家信息技术安全研究中心总工程师李京春:
  李京春:他们出口的一些设备上,都会为它开展全球监控设置一些条件,我们用的网络交换设备、路由器、交换机,甚至操作系统,都有一些便于他开展全球性的监测,提供了技术后门手段。
  当然,说到个人隐私,有人会说:在如今的网络世界里还有什么隐私可言吗?除了手机,我们平时所知道的网络大数据分析,那些数据不正是通过窥探用户的隐私而来吗?对于这一点,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反恐中心主任李伟并不否认。
  李伟:在大数据网络化的情况下,个人隐私的界线可以说变得越来越模糊,现在很多大的网络IT公司,他搜索人们上网的一些诸多的习惯进行分析研究,然后并根据每一个人上网的习惯、包括购物、包括浏览、包括看网页或者去的网站,他会根据这个制定一系列针对个人的商业计划,这个实际上严格意义上来说也属于搜集个人的隐私,当然这种搜集个人隐私他主要是用在商业用途。
  但是,苹果就不一样了。李伟指出,苹果公司掌握了这些信息,却无法保证它只用于商业用途,这就是同大数据本质的区别。
  李伟:我们所提到的苹果,包括原来暴露出来微软的一些软件实际上都为美国的一些情报安全部门开有后门,使他们可以通过后门没有任何障碍的进入这些大的IT网络公司,他们进去了以后,他要获取的个人隐私就不再局限于刚才我们所提到的,用于商业目的。而是根据他们进行情报活动搜集的个人隐私问题。包括这些人他有什么爱好,这些爱好会不会被他们所利用,并且他也通过这了解这些人他在什么单位,或者说从事什么职业,这些也都可能会成为美国或者是西方其他一些国家通过一个人们的行为习惯来获取大量的个人隐私的情况。
  那么,它们为什么要这么做的?是美国企业主动寻求与政府合作,还是美国情报机构与企业存在某种默认的千丝万缕的联系?李伟的回答令我们吃惊。
  李伟:我们从美国的相关的法律包括他的反恐法,包括他的情报法,他的国家安全法,他实际上都要求这些公司要与这些国家的情报安全部门合作,包括只要是这些机构向他们索取任何的数据,他们都有义务向他们提供,所以这一个我们认为不简单的是一个IT公司和美国情报安全机构的一个合作问题,而是它变成一种义务。也就是说合作它是两厢情愿的事情,作为这些IT公司网络公司的义务,即使你不愿意提供一些个人的隐私,但是只要是美国的这些机构要求你提供,那么他们就必须得提供。所以现在我们已经不是一个单纯的合作问题了。
  如果说苹果等企业在提供情报方面已被美国情报机构所"绑架",那么,我们也不能只把偷窥的帽子扣苹果身上。这显然已经不仅仅是一个企业偷窥用户隐私的事。用着他国如同监视器的手机和网络系统,我们该怎么办?李伟表示:
  李伟:从这种现状来说,我们尽量避免通过网络通讯等一系列的现代化的通讯网络设施谈及涉及到国家秘密的任何的事情,包括你个人的一些隐私的事情。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这种网络上被窃取个人隐私,这样可能危及国家安全的问题,我们认为是主要是从技术上来能够逐步完善,即便不占领网络技术的制高点,我们也要大力发展民族产业,特别是在网络技术、IT技术的开发和研发,否则我们在这方面始终要受制于人,这样你使用网络,你的技术,你核心技术的问题都在别人的掌握下,很难根本性的防范这些国家利用网络侵犯了我们的国家安全问题。
【编辑:张明燕】
>经济新闻精选:
直隶巴人的原贴: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66833 34708 30649 18963 18348 16939 12753 12482 12188 12157
 |  |  |  |  |  |  |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 [京公网安备:-1] [] 总机:86-10-
Copyright &1999-. All Rights Reserved央视曝光苹果手机泄露用户信息 苹果谷歌等屡惹官司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那么位置权限所显示的用户信息到底会造成怎样的影响呢?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网络安全保卫学院院长马丁就根据该苹果手机中的位置信息准确的分析出了手机用户的行为轨迹。马丁表示:“苹果手机中的定位功能可以显示手机用户经常活动的地点,活动的时间、活动的频率,会把一个人完整的行为轨迹进行比较详实的分析,是公开性的,没有任何秘密。”
中新网7月11日电 今天央视《新闻直播间》曝光了只要在苹果手机上使用软件,用户使用软件的时间地点都会被记录下来。此种或许信息的方式与软件使用同步,并且比手机基站、WIFI等定位精度更高。专家表示,根据手机定位服务显示信息可完整分析个人行迹,用户动态会完全公开。而谷歌、苹果等公司也曾因擅自搜集用户信息屡次惹上官司。 苹果软件获用户位置信息 比手机基站WIFI定位更准节目中,记者对包括社交软件、办公软件、炒股软件、娱乐软件等在内的十一款进行测试。其中有5款软件出现了位置权限的申请,但都已经关闭。剩下的六款软件则并未出现位置权限申请。通过操作发现,当使用软件时,对应位置文件夹中会出现软件的使用情况,包括使用时间、使用位置的经纬度等。该文件夹虽然显示加密,但并不需要任何解密措施就可以打开。这些定位信息完全与软件的使用同步,相对于手机基站、WIFI定位,该种定位方式精准度更高。据了解,央视新闻客户端也参与了该项测试,但该客户端并未提出位置权限申请。央视客户端的工作人员表示:“在苹果上线央视新闻客户端之前并没有向苹果公司申请获取用户位置的权限,而且新闻客户端也没有必要申请位置权限,但是对苹果公司后台如何操作获取用户信息并不太清楚。”通过查阅还发现,在苹果手机位置文件夹所提供的数据中还显示了位置可信度分值,有部分数据达到80以上,说明定位信息较为准确。记者也根据数据表选取一组数据进行测试,发现数据表中提供的位置与实际使用软件的位置相距不到20米,定位较为准确。关闭定位功能仍被获取位置信息 90%用户不知情记者通过走访北京、等城市,对60位苹果手机用户进行随机采访,被采访者中知道苹果手机有该功能的人仅5人,超过90%用户对苹果手机该功能并不知情。而采访苹果手机专卖店工作人员时,工作人员也表示对该功能并不熟悉。“不了解苹果手机这项功能的正面作用,负面作用要大于正面作用。”该工作人员说道。那么位置权限所显示的用户信息到底会造成怎样的影响呢?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网络安全保卫学院院长马丁就根据该苹果手机中的位置信息准确的分析出了手机用户的行为轨迹。马丁表示:“苹果手机中的定位功能可以显示手机用户经常活动的地点,活动的时间、活动的频率,会把一个人完整的行为轨迹进行比较详实的分析,是公开性的,没有任何秘密。”马丁介绍,过去常常将数据和信息划分为不同的安全级别,安全级别越高,防护措施越好。但在大数据时代,泄密的通常不是关键性的保密数据而是普通的日常性信息。那么是不是将苹果手机中定位功能关闭就可以避免位置信息被搜集,避免泄露呢?对此,马丁表示:“即使用户将定位功能关掉,也不会改变后台系统,该系统还是能将手机软件使用时所在地点、时间等信息完整的记录下来。”擅自搜集用户位置信息 苹果谷歌屡惹官司随着移动互联网以及大数据的发展,用户数据保护显得尤为重要。而不少互联网公司如苹果、谷歌等也因搜集用户的位置信息而惹上麻烦,甚至做出赔偿。2011年,近三万名韩国苹果手机用户起诉苹果公司,未经同意擅自搜集用户行踪信息,要求苹果公司赔偿271亿韩元,约合1.6亿元。数月后,一名用户胜诉,苹果公司向其支付约合6100元的赔偿款。同时,苹果就手机定位事件,收到了来自韩国广播通信委员会开出的全球第一张罚单,被指控违反了位置信息保护法相关规定,并处以苹果300万韩元的行政罚金。2012年,苹果公司再次因搜集用户位置信息,在美国圣何塞被集体诉讼。另一互联网巨头—谷歌也曾因搜集用户信息而惹上官司。2011年5月,谷歌在韩国首尔的办公司被警方调查。警方表示,谷歌涉嫌擅自搜集用户位置信息。同年,美国安卓手机用户状告谷歌过分跟踪其地理位置信息,并向谷歌索赔5000万。2012年,谷歌因侵犯用户隐私遭美国政府罚款2250万美元。
[责任编辑:robot]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04/13 08:36
04/13 08:36
04/13 08:38
04/13 08:37
04/13 08:3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8
12/03 09:23
12/03 09:07
12/03 08:12
12/03 08:12
12/03 09:26
09/07 09:38
09/07 09:38
09/07 09:39
09/07 09:39
09/07 09:39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凤凰财经官方微信
播放数:194353
播放数:124395
播放数:173975
播放数:82180
48小时点击排行涨知识|为何能通过苹果手机获取用户隐私?
        图为北京三里屯苹果店。  IC 图        上周,一名知名黑客在一个黑客大会上展示了苹果公司产品的“惊人漏洞”:从iPhone中提取出大量数据,在用户无法察觉的后台运行,也无法被用户禁止。苹果公司随后承认,公司可以通过电脑中获取iPhone用户的短信、通讯录和照片等个人数据。        一石激起千层浪,作为人们生活中已经离不开的必需品,手机的信息安全再次成为全球广泛关注的议题。        中国知名IT人方兴东此前撰文,呼吁国家公务员弃用苹果手机。随后他在接受澎湃新闻()独家采访时表示,对国民社会生活有重大影响的行业,比如民航、交通、能源、广电的关键人员都应该禁用苹果手机,“目的不是封闭,也不是走极端”。在安全性要求比较高的岗位,需要个人做出一定舍弃。        长期以来,苹果公司的iOS系统由于其封闭性,被认为是世界上安全性最好的消费级操作系统之一。然而,从引入应用商店,并赋予开发者更多的权利和控制权之后,每一代iOS系统的版本更新便迎来一次“越狱”狂潮。由于安全原因,iOS系统中所有应用程序都被限制在一定的权限中,不能进行高于系统级别的操作。同时,用户只能通过苹果官方的应用商店,安装经过苹果公司审核过的软件。所谓越狱,便是黑客通过iOS的系统漏洞,植入特定的后门软件,从而获得对系统底层的读写权限。可以说,如果把iOS比作一个自视“十分安全”的监狱,一旦被“越狱”,并被植入后台软件,苹果手机便可以成为任黑客摆布的工具,用户的几乎所有个人信息将会毫无保留地暴露。        虽然苹果公司不断通过强制升级系统版本,力图封堵漏洞,但遗憾的是,随着iOS系统越来越庞大与复杂,漏洞反而越来越多。以最新版本的iOS7为例,在其正式版公布的同时,便有黑客组织已经利用其漏洞开发出“越狱”工具,令苹果公司十分尴尬。        随着苹果手机用户群体的不断扩大,iOS漏洞的交易已经逐渐成为一个庞大的地下市场。中国知名“越狱”组织“盘古团队”的成员此前曾撰文透露,有天赋的黑客发现漏洞,再将其高价贩卖给一些公司和机构, 后者会将其用于手机取证、获取数据等项目。        事实上,苹果公司曾多次因涉嫌暴露用户个人隐私而卷入麻烦。上月初,中国中央电视台曾曝光苹果手机可搜集记录用户位置。报道中揭示,苹果手机可详细记录用户位置和移动轨迹,并记录在未加密数据库中。        去年底,德国《明镜》周刊曝光了一份美国国家安全局(NSA)的文档,这份DROPOUT JEEP的项目称,NSA开发出可以植入苹果所有产品的后台软件,用以拦截短消息,获取联系人列表,使用基站数据定位手机,甚至激活手机的麦克风和摄像头。根据被曝光的文档,NSA表示,在向iOS设备植入间谍软件的操作中,成功率为100%。文档显示,NSA需要实际获得设备,随后才能安装间谍软件。通过将在线购买的设备首先发货至某个特定地点,NSA能做到这一点。不过,一个远程安装的版本也在开发中。        泄密NSA大量内部资料的前雇员爱德华·斯诺登还披露,苹果手机故意设计成电池拔不出,因此即使关机也照样定位发情报,可以调阅手机里面的信息。        随着英美国家大规模监控活动的曝光、中美反复就网络安全议题大打舆论战,信息安全问题早已成为我们这个时代最大的挑战之一。或许正是由于苹果公司庞大的用户基数,“树大招风”所以引来诸多指责。此前,国内通信行业专家项立刚曾对《北京晨报()》表示,使用iPhone反而比一些Android手机更安全一些,正因为iOS是一个封闭的系统,如果不是苹果公司刻意将个人信息泄露出去,那么其他人是很难获取大众的信息的。而安卓作为典型的开源系统,本身是可以被预装各式各样的应用软件的,而一些应用软件同样可以获取用户的个人信息,并且把这些信息泄露出去的几率比苹果更高。        但在方兴东看来,“封闭性”曾经是IOS系统的优点,现在恰恰是其软肋。“安卓系统起码是开源的,你可以打补丁、加防守也好,虽然也不能说绝对安全,措施总是可以找到的。”他对澎湃新闻()表示。        
(原标题:涨知识|为何能通过苹果手机获取用户隐私?)
本文来源:澎湃新闻网
关键词阅读:
不做嘴炮 只管约到
跟贴热词:
文明上网,登录发贴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易立场。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奥迪大客户政策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