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将桌上性尤物下载的朋友会长久吗

> 普贤共修 >
& 普贤讲堂 > 普贤上师言教·浅释 >
《普贤上师言教·浅释》第三十五课
视频加载中...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文殊智慧勇识
顶礼历代传承大恩上师
顶礼法王如意宝
顶礼大恩根本上师希阿荣博堪布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大圆满前行引导文》共分为两大科判:一、闻法方式;二、所讲之法。所讲之法分三:一、共同外前行;二、不共内加行;三、往生法。共同外前行分六:(一)暇满难得;(二)寿命无常;(三)轮回过患;(四)因果不虚;(五)解脱利益;(六)依止上师。
  我们继续学习轮回过患这个科判。轮回过患分二:一、总的思维轮回痛苦;二、分别思维六道各自痛苦。分别思维六道各自痛苦分六:(一)地狱之苦;(二)饿鬼之苦;(三)旁生之苦;(四)人类之苦;(五)非天之苦;(六)天人之苦。
  我们已经思维过地狱众生、饿鬼众生和旁生众生的痛苦,现在学习思维人类众生的痛苦。
  人类之苦分二:1.三大根本苦;2.八支分苦。
  我们已经学完了三大根本苦,现在正在学习八支分苦。
  八支分苦分八:⑴生苦;⑵老苦;⑶病苦;⑷死苦;⑸怨憎会苦;⑹爱别离苦;⑺求不得苦;⑻不欲临苦。
  我们首先学习了生苦,了知从一出生起,人就感受了很多的痛苦,同时,伴随着生而来的还有老和病,老苦和病苦我们也已经学习完了。本课开始学习死苦。
  出生以后,我们就会走向死亡。除了已经获得生死自在的圣者,所有人都害怕死亡。我们每个人都不愿意死亡,因为死亡意味着离开今生所拥有的一切,离开今生所有的亲友,独自一人前往陌生的地方。每个人的死亡只能由自己承担,中途没有依靠或陪伴,不像我们现在出国旅行时,虽然很陌生,但身边总是有人来来去去,仍处在人群当中。死亡时,只有我们自己一个人去,其中的艰难困苦也只在自己面前显现,没有任何人可以帮助我们,非常孤独,非常无助。
  华智仁波切在本论中给我们介绍了死亡的痛苦。实际上,无始以来的生生世世当中,我们都曾这样死去过,只不过我们现在忘记了。现在一些人学佛或念佛,是为了求升官、发财、平安、健康、快乐,有几人真正考虑到要解脱轮回呢?华智仁波切再次给我们指出了死亡时会出现的情况,是提醒我们:既然我们必然要经历死亡,那就请大家做好准备&&念佛求往生也好,精进积累资粮清除业障也好,观修上师瑜伽等修法也好,不管怎样,在获得解脱之前,我们一定要为死亡做好准备,这才是明智的选择。这样,当死亡来临时,我们才不会惊慌失措,措手不及。
  其实,自打我们出生以后,就只有死亡这一条路&&我们奔着死亡就去了。所有人的当务之急,就是让今生的死亡成为自己轮回中最后一次不自在的死亡,不要让轮回中死亡痛苦的一幕再再地重演。我们应为了使今生的死亡更有意义而精进行持善法,让善法资粮成为我们解脱的助伴。如果这样做了,当我们再次踏入轮回时,就不再会是如今这种不自在的生死状态,而是犹如出入花园一样地在轮回中自在出入、游舞,不再感受凡夫被业力所牵引的不自在生死。为了这个目标,我们应精进修持正法。
  而且,精进修法是对上师最殊胜的一种法供养。一切供养当中,法供养是极为殊胜的。我们如实修持正法,也是对上师无上的法供养。因此,我们要精进修持正法。
  我们前几堂课学了人生的三根本和生苦、病苦、老苦,今天学习了死苦之后,我们一定要发起从轮回中出离的心,祈愿自己不要再次堕在轮回当中,不自在地感受这不自在的生死之苦。
  四、死苦
  我们首先介绍什么是死亡。死亡是一期生命走到了尽头,再也无法住持,而且舍弃了同分的诸蕴,是老的终点。十二缘起支中,老死是其中一支。因为人类众生的生命是有为法,所以有了最初的&生&,就会有后来的&老&&死&,这是法尔的道理,是自然规律,无法改变。我们的身心是刹那刹那不断相续的,临终时心相续可向后结生相续,但身相续只能从此断掉,于是就舍弃了今世,这就是&死亡&。
  死亡时要感受什么样的苦?华智仁波切首先讲到在临终迷乱的状态中,亡者只能独自一人感受痛苦。
  正文中讲道:&卧于病榻之上不知起身,见到饮食也无食欲,遭受死亡的痛苦,所以心不欢喜,丧失了以往的勇气、傲慢,处于迷乱显现的状态中。&由于疾病或者衰老等折磨,快要死亡的人躺在最后的病榻之上,已没有体力和心力从床上爬起来,看到饮食也丝毫没有食欲,感觉索然无味,独自遭受死亡的摧残。因为想到要跟此生此世永别,所有的一切都要从自己的面前消失,所以心里很不欢喜。我们由此知道,世间的一切对自己无有意义,因此不应追求世间八法。对临终的人来讲,世间的一切已丝毫没有吸引力,对死亡时将要发生的一切,内心非常迷茫,不知道自己死后会有什么样的归宿,因而内心郁郁不乐,没有欢喜心。并且因为死亡一步步逼近,自己马上就要与现世离别,因此感受到无法堪忍的痛苦,&丧失了以往的勇气、傲慢&,原先的斗志、骄傲全部一扫而光。内心是不欢喜的状态,却又无法摆脱,所以&心不欢喜&。
  接下来华智仁波切讲到了亡者处于临终迷乱状态时,眼前会出现的一些迷乱显现。后面的公案也讲到,造恶业的人还未死时,就已经有很多迷乱的显现出现在面前了。
  正文中讲道:&已到永逝之际,虽有亲友围绕却无法挽留,唯有一人独自感受气息分解的痛苦。&到了永远辞别世间的时候,虽然所有亲友哭天喊地想把他留住,但却无法挽留寿命已尽之人的生命。如《入行论》云:&魔使来执时,亲朋有何益?&此时亲朋好友帮不上任何忙,唯有自己一人感受气息分解的痛苦。《无量寿经》亦云:&人在世间,爱欲之中,独生独死,独去独来。&我们独自一个人来,也独自一个人去,不可能有人陪伴。如《入行论》云:&临终弥留际,众亲虽围绕,命绝诸苦痛,唯吾一人受。&只能自己一个人独自感受命终死亡的痛苦,没有人可以代受。
  华智仁波切接着讲道:&纵有无量的财产也无法带走,虽然心中难割难舍,但这些财产也不可能跟随。&我们耗尽一生精力所积累的财产,平时舍不得吃也舍不得穿,更舍不得布施,但是这样的财产在我们临终时一点作用也没有,乃至一针一线都带不走。虽然心里依依不舍,对所有财产都放不下,但自己再放不下,世间财产也不会跟随自己前往后世,只能自己赤身裸体地前往后世,乃至自己最爱护的这个身体也只能留在人间。
  《大圆满心性休息大车疏》中也描述了死亡的痛苦,这里分享给大家:&无论是寿尽而亡还是寿未尽而夭折,都要感受死亡的剧烈痛苦。临命终时,卧最后床,住最后处,说最后语,吃最后食,著最后衣,此生的一切都是最后一次享用,必然要舍弃眷属、受用。所拥有的一切皆无有权利带走,只能独自前往陌生的地方,想到这些,心不欢喜,无可奈何,在这种心态中感受气息分解的强烈痛苦而中断生命。漂泊于自现的中阴界,无依无怙。&此处讲到,凡夫不自在死亡时,会在死者面前现出中阴境界。由此我们也可理解到后面要讲的造恶业众生面前会显现阎罗法王,造善业众生面前会显现善趣或天界的景象,造非常重恶业众生面前会显现冤亲债主。中阴唯是我们造业的自现,所以才会有这样的显现。
  接下来华智仁波切又讲到造恶业的人临终时身心非常不安乐,并有强烈的追悔心。
  文中讲道:&回忆往昔所造的恶业,心生懊悔,想到恶趣的痛苦便异常恐惧。&此时,造了恶业的人十分后悔以前所做的恶行,但已经无法挽回,也没有了弥补机会。因为临终时要感受四大分解的强烈痛苦,再去忆念、行持善法非常困难,所以此时会有超乎寻常的恐惧感。
  正文中又讲道:&死亡突然到来,显得十分可怜,人间的一切就此而隐没,生存的显现已隐没,所以身心不安。&如果死亡突然到来,这个人会十分可怜,人间的所有显现此时在他面前已全部隐没,迎接他的是自现的中阴狭长险道。这时,五根以及四大全部隐没,身心也感到很不安乐。五根正在隐没时,其实是对亡者进行助念最为适宜的时机,亡者此时还有可能跟随助念者的声音进行观想或念佛,如果错过这个机会就很难了。
  华智仁波切又讲道:&如果是一个罪恶深重的人死亡,临终时,想起以前所造的罪业,惧怕转生到恶趣,想到自己有自在的时候未修持对临终有利的正法,所以追悔莫及,痛苦万分而以手抓胸,胸口留下深深的指甲印痕而死去。如米拉日巴尊者说:&若见罪人死亡时,为示因果善知识&。&
  罪业深重的人临终时很难得到助念往生的机会&&一般来讲,这种人没有得到助念机会的福报,他人无法帮助他往生。临终时这辈子身口意所做的所有罪业都会在面前现前,有的人此时已现见恶趣境界,因而心生极大恐惧,非常惧怕转生到恶趣。想到自己在死亡之前或年轻有力气的时候,没有修持唯一可利益自己后世的正法(只有正法才能够帮助人们上升到三善趣或往生极乐世界),自己一生都在恶业中度过,连一个善念都没有生起,所以临终时只会非常后悔。所以,为了让自己今生死而无憾,我们应该在自己活着、有自由的时候,多积累善法功德。否则到临终时再后悔就来不及了,只能&痛苦万分而以手抓胸,胸口留下深深的指甲印痕而死去&。《华严经》中也说,到临命终时,会出现中阴相。平时造作恶业的人,会见到自己在三恶趣中受苦:有的人会看见阎罗王或者鬼卒拿着刀、杖要来抓他;有的人会听到三恶趣受苦的声音。
  我们再补充分析一下,如果以不善心死亡,通常会出现什么样的境界呢?
  以不善心死亡的人,临终时会回忆起自己以前的所作所为,或因为他人而使自己回忆起以前串习的恶法,在这种粗相现前时,就会追忆、思念。因此会生起贪欲、嗔恚等心念,心中显现不善法。倘若如此死去,他的身体将会感受极其粗重的苦报。有一个公案,描述了在不善心中死亡所感受的果报:佛还在世的时候,有位居士经常供养三宝, 在他临终的时候,妻子在他身边非常悲伤地哭泣,使他心生贪恋,结果因这一念生贪,就化作妻子鼻孔中的一条小虫。这是以妻子的因缘使亡者心中出现贪恋的烦恼,从而导致下堕旁生界中。
  造作了一般不善业的人,临终时必定会感受先前所造不善业所感得的不可爱之果的显现,就像梦中显现很多怪异景象一样,所有现象会在亡者心前显现,此时的情景犹如从光明走入黑暗当中,会有这样的恶相。
  那么,造了上品不善业的人临终时会有什么样的恶相呢?
  造作了非常深重的不善业的人临终时,会看到各种恐怖、不可爱的景象,会全身汗毛竖立,手脚乱动,大小便失禁,并手抓虚空,双眼翻白,口吐白沫。临终时会显现这样见变怪相所引起的恶相,非常恐怖。
  那么,造了中品不善业的人面前是什么样的恶相呢?造了中品不善业,以上介绍的上品恶相不会全部显现,其中有些会显现,有些不会显现。
  台湾《觉世旬刊》记载了这样一个事例。在本乡汤岛附近的一条街上,有一个卖鸡的贩子,在日本桥旁边做生意,最初跟别人合伙,不久就有了自己的资产。他五十岁以后得了一种非常难治的疑难病,从此,渐渐不重视钱财了。当他五十七岁的时候,病情已经恶化了,临死之前,他把大儿子夫妇叫到枕边说:苦呀!快把我身边这些鸡赶走。说的时候,看起来非常痛苦。孩子们问他原因。他说:你们没有看见吗?我以前所杀的鸡,统统都来了,用鸡爪踩我的身体,还用嘴啄我,太痛苦了!有什么办法可以把这些鸡赶走?太可怕了!赚了钱有什么用?不要再做这些生意了!说完就断气了。儿子夫妇俩见到了这样的景象后,再也不做贩鸡的买卖了。
  以上这则事例中鸡贩子心前显现鸡用嘴啄他,这些变怪色相的出现是堕落恶趣的前相&&实际上是因为要堕落恶趣了,所以会出现这样的前相。看见这些色相后,鸡贩子心中万分恐惧,这就是因见到变怪色相所引起的恶相。这教戒我们,生前千万不要造恶业,尤其不要造杀生的恶业。否则临终时,等待自己的只有下堕恶趣,而不会有其他去处。本论也用到了米拉日巴尊者的教言 &若见罪人死亡时&,&罪人&指一生造了很重罪业的人,他死亡时&为示因果善知识&,成为示现因果不虚最好的善知识。因为见到了亡者的这种死相,旁人就会对因果不会空耗,因果不会错乱等生起定解,因而说亡者为示现因果的善知识。
  下面描述造过恶业的众生死亡时,感受剧烈苦难的情景。
  华智仁波切讲道:&在这样奄奄一息之时,恶趣的境界已经现前,所有景象都是十分恐怖的,一切感受都是痛苦的。&所有景象和感受全部以难以忍受的境界出现,因为听到了打打杀杀的声音,或见到了以往所杀的旁生前来索命,所以感到非常恐怖。所有感受对他来讲非常痛苦,我们现在活着的人无法体会到这种痛苦。如果我们造了恶业,必定会以这样的方式死亡,所以要告诫自己,一定要在自己有能力时努力作善法功德,千万不要作杀盗淫妄等十不善业中的任何一条,否则最后等待我们的就是感受这样的苦果。
  正文接着讲道:&身体的四大内收、呼吸窘迫、肢体颤抖、意识迷乱、眼睛变成灰白色的时候,已离开人间。随着死主阎罗的到来,中阴的境界出现了,无依无怙,裸体空手离开了人间。&
  临终时身体的地水火风四大会内收(后面会分别讲到四大内收的情况),呼吸非常急促,身体颤抖,意识非常迷乱。当眼睛变成灰白色的时候,说明人已离世。随着死主阎罗的到来,中阴的境界已经现前了。死亡和中阴犹如秤杆的两头,当秤的左边低下去的时候,右边就会昂起来。神识舍离肉体之时便是中阴形成之时,中间没有一刹那的间隔。由于长期串习&我爱执&的缘故,凡夫人在临终的时候,&我爱执&的力量会使心中产生&我将没有了&的恐怖想法和感觉(不自在的&我爱执&自身就是产生中阴的原因),此时中阴境界就会现前。&无依无怙&指没有任何依靠、怙主或者友军、亲人陪伴,只能自己一个人离开世间。&裸体空手&指世间的一切都带不走,生前又没有积累任何善法功德,只能空着手离开世间。之后,亡者就随着自己的业力漂泊在轮回当中,十分可怜。
  实际上,死亡就在眼前,是我们不得不关心的事。即使是去旅游,人们也会提前做些准备,何况我们将要面临的是死亡这样一件大事,它可以说是我们的&终身大事&。所以,有智慧的人应提前为来世做好准备。如果自己没有善法功德,两手空空,就只有在临终时后悔莫及了。为了临终时不后悔,我们应当抓紧现在的一切时间来修行善法。前边讲过病苦,重病来临时真的无法抗拒,所谓&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如果死亡在非常短的时间里就到来了,而我们没有任何善法功德,那我们拿什么来应对死亡?为了使自己在临终时不后悔,我们只有抓紧现在的时间,把一切时间和精力都用在修行正法上。我们平时闻思、打坐、念咒、念佛号、转经轮、做功课、礼佛、忏悔、供曼扎等时,都要以三殊胜摄持,这才是今生最有意义的事。临终时世间的一切都带不走,所以我们不要贪执世间的有漏享乐,一定要把人身用在修行正法上,这才是对自己最有利益的事情,才没有空耗自己难得的暇满人身,等到临终时再后悔,就已经晚了。
  华智仁波切讲道:&我们不能确保这种死亡今天不来。&我们的身体是四大假合的,我们在人间停留的时间非常短暂。虽然没有真实的&我&存在,但因为不了解&无我&的道理,我们反而执著有&我&。执著&我&的过程,又是如此无常,我们不能确保死亡今天不会来。因为我执非常强烈,我们无法从轮回中获得解脱。死亡时没有一定修法功德的人没有办法认识心的本性,因此不能获得解脱,所以我们在临终前一定要修持正法。《地藏经》中亦云:&无常大鬼,不期而到。&我们在没有任何准备的情况下,就可能死亡。如果没有以前所作的善法功德,我们就只能两手空空地离开人世,这是多么可怜的状态。我们现在就要修持正法。
  华智仁波切接着讲道:&那时唯有正法决定有益,别无依处。&死亡时没有其他的法可以救护我们,唯有正法才对我们有利益。我们自己在不远的将来要面临死亡,我们周围的人也会面临死亡。为了能往生极乐世界或者即生获得解脱,一定要劝勉自己修持正法,而且如果有缘分,也要劝身边的人修持正法,这是唯一对自他两者都有利的事情。
  下面讲从出生起我们就应修持正法:&如颂云:&念法始从母胎生,出生之时忆死法。&无论老幼,死亡都会突然降临,所以出生以后,就应修持对临终有益的正法。&我们从母胎出生之后,就要开始忆念正法,否则就太晚了。&出生之时忆死法&意即出生时就应忆念对自己死亡有益的正法。不要以为自己年轻就不会死,所谓&黄泉路上无老少&,不管是老人还是年轻人,死亡都不会提前来作约定,而是说死就死,说离开人间就离开,没有半点通融,非常痛苦。我们出生以后就应修持正法,如果只是听闻而不实修,那实际对临终也不会有太大帮助。听闻以后一定要实修,把法义融到自相续中,否则我们今生造了很多恶业,加上以前生生世世所造作的恶业,必定会下堕恶趣。所以,我们一定要忆念正法。
  当然,出生时就忆念正法,对于大多数人来讲非常困难。即使不能从母胎中一出生就忆念正法,我们也应可以做到遇到正法后开始忆念。但如果遇到了正法我们还不忆念,就真的来不及了。而且,我们要尽量做到时时刻刻忆念正法,不能只是在自己心情好时忆念,而在自己生病或心情不好、情绪低落时就不忆念。违缘出现时,我们反而更应该忆念正法,否则我们就往往会随恶缘而转,生起烦恼,造作恶业,甚至退失对上师三宝的信心。只有让自己心心念念都缘于正法,不断串习、训练,成为一种稳固的习气,最终才会在善心中死去,这才有希望转生善趣或解脱;否则,解脱就会比较困难。
  下面接着讲没有忆念死亡是非常令人遗憾的事。华智仁波切讲道:&但我们以前没有忆念死亡,一直扶亲灭敌,为住处、财富等而奔波忙碌,为了亲戚朋友等的利益而以贪嗔痴虚度光阴,这的确是令人遗憾的。&
  &以前&指今世真正学佛以前乃至以前的生生世世。因为不知道临终时唯有正法对我们有利益,所以我们以前没有忆念死亡,一直都在扶亲灭敌的状态中。殊不知亲怨也是无定的&&今生的朋友或亲人,也许就是上一世的怨敌,而今生加害我们的敌人,也许就是上一世最关心疼爱我们的亲友;或者转生到下一世,今生的亲友又会成为我们下一世的怨敌,或者今生的怨敌又成为我们下一世的亲友。正如前面&亲怨无常&部分里嘎达雅那尊者说的颂词所言:&口食父肉打其母,怀抱杀己之怨仇,妻子啃食丈夫骨,轮回之法诚稀有。&轮回当中,相互之间做父母、亲人或怨敌等都是不固定的,这一世的亲友,真的不能确定下一世还能成为亲友,而且他也不一定是由上一世的亲友转生而来,也许是由怨敌转过来的。所以,我们今生所做的一切扶亲灭敌的事情,实际上都是毫无实义,没有什么益处,唯一只有损害自己。
  我们为了今生的住处、受用、财产以及世间八法而奔波,却没有意识到,世间所有的荣华富贵都如同秋日的白云一样,很容易在天空中被风吹散。我们临终的时候,什么也带不走,一切只能留在世间。如果孩子孝顺、学佛还好,会在我们死亡时,为我们做一些善法功德;如果遇到孩子不孝顺或者不学佛,我们死了以后,他可能在很短的时间里就把我们一生所积累的留给他的财产全部挥霍光,也根本不知道去请僧众为我们念经、超度。所以,即生积累财产没有任何益处,对自己的临终也没有任何帮助。
  我们为了亲朋好友的利益,在贪嗔痴等负面情绪中虚度了一生,时间全都空耗了。因为没有行持善法,并且又有贪嗔痴等恶心掺杂,所以唯一做的就是下堕恶趣的因。这真是非常遗憾的事,我们所做的一切都只是为了今生的蝇头小利而已,目光非常短浅,连后世都没有考虑。临终时,如果我们一件善法都没有做,自己会非常遗憾。如果自己这辈子一件善法也没有做过,那临终时只能是双手抓胸,后悔莫及了。《入行论》云:&唯福能救护,然我未曾修。&临终之际唯有善业福德才能救护自己,然而遗憾的是自己这辈子却从未修行善法,所以无法救护自己。《教王经》亦云:&士夫无论至何处,业如身影紧随后。&我们所造的善恶业像影子一样,永远紧紧地跟随着我们。
  我们看看上师(希阿荣博堪布)对于修持正法是如何宣说的。上师在《次第花开》中说:&虽然我们常说人生苦短,但心里真实的感受却是来日方长,要做什么事情,以后有的是机会,急什么?人们总是认为无常离自己很远,不要说旁人的生死离别与自己无关,就算是自己遭遇了重大的变故,比如是罹患疾病、亲友去世,也很难从根本上改变对无常这个基本事实的习惯性忽视。&虽然无常离我们非常近,但我们却总是忽视它。比如我们经常会在医院或电视里听到不同人的死亡消息,我们身边的朋友、邻居乃至宠物也在一个个死去,但是人们通常只会看到别人死,却没有意识到自己最终也会死,并且认为死亡离自己还很遥远,所以特别麻痹大意。
  &正在麻将桌上的人们,不会因为身旁电视里正在播放的地震灾难的镜头而停止围城酣战。&玩麻将的这些人并没有意识到,这些人的死,实际上也是在告诉他们,将来他们自己也会死亡,但他们现在却完全不考虑这一点,反而沉浸在暂时的享乐之中。
  &疾病康复的人们很少因为曾经经历的病痛和危险,而认识到自己倾尽全力去追求的名利对生命来说,其实没有太大意义。&临终时自己生前拥有的一切都带不走,连最珍贵的身体都要留在人间,所以我们应这样思惟&&和名利、地位、财产等相比,&内心的平和富足、亲情友情、慈善助人的行为等对自己更有帮助,更容易产生幸福感。&
  &我们是一群得了严重健忘症的人。受苦受难哭天抹泪心灰意冷,全架不住健忘,一转眼功夫,又哪儿热闹往哪儿赶。不是说大家不能积极乐观,而是在乐观的同时应该意识到人生何其脆弱、短暂,我们的身体逐年衰老,终将死亡,在生与死之间还有疾病和各种事故的侵扰,一生当中可以用来积累福慧资粮、追求解脱的自由时间并不多,而我们却把这宝贵的人生浪费在琐碎、无聊的事情上,努力想去维持正在不断消逝的事物。&由于万法无常迁变的本性,世间的一切事物想留也留不住,乃至最珍爱的身体也是如此,所以不要妄想去改变万事万物的规律,这样只会徒增自己的痛苦,&甚至为此造下恶业。&
  &当人生走到尽头,除正法外,什么都帮不了你。纵然富有四海,也带不走一针一线;位高权重,也带不走一奴一仆,就连最为珍爱、精心保护的身体也不得不舍弃。那时,唯有恶业对你有害,除此以外哪怕整个世界都与你为敌,他们也无法向你射出一支寒光闪闪的箭。&所以,趁我们还活着有自由的时候,应该去行持各种善法。
  有一定修行基础的人,平时会非常谨慎地取舍因果,会精进修行、集资净障,在持戒、修定等修持方面都相当稳固。这样的修行人在临终时,能依仗长期串习养成的坚固信心和定力,完成此生最后的修行。在临终时,他们能够尽量减少杂念或其他干扰,努力使心专注于修法上。米拉日巴尊者也说:&我的宗教是生死无憾。&这实在是甚深微妙之修行窍诀!生时无憾,包括了从严谨持戒、精进忏悔到安住于空性法界等所有生前的实际修持,可以让我们生的时候没有遗憾。那么,死时无憾又体现在哪里呢?死时无憾,指修行者修持境界的体现,这样死的时候就不会有遗憾。这也是临终时的窍诀,我们应当要用上。如果我们有了一定的修持境界,死的时候我们就没有任何遗憾。那么平时应该怎么做呢?对于平时没有扎实修行,甚至不辍造恶业的人来说,临终时至关重要的就是忏悔。通过祈祷和忏悔,把强烈的后悔和恐惧之心转化为对佛或净土的信心、希求心。对临终没有把握的人应该这样修持正法。
  法王如意宝在《文殊静修大圆满》中讲过一个在临终时修法的窍诀:于心间将自心观成白色的藏文&&(啊)字,被风吹送,融入顶上安住于上师心间(上师安住在自己头顶上,自己的心变成白色的&&字逐渐融入上师心间),上师越升越高,去往极乐世界。自心与上师之意在无二无别中入定而往生。此修法平时就要反复串习,尽量让自己熟练这样的观想方法,这样到临终时才有把握用得上,不会手忙脚乱。
  如果遇到横死而没有时间进行观想的时候,就可以观想自己要往上去,有一个往上去的意识或想法,这时可能也会逐渐获得上师、佛菩萨的接引而往生。
  我们从出生以后就应该意念这样的正法,只有正法才能让我们获得解脱。到此,关于&死苦&的内容讲完了,接着讲下一个科判。
  五、怨憎会苦
  怨憎会苦是人类八支分苦中的第五个,是生老病死四苦之外第一个讲的。生老病死是我们人生中都要经历的重大痛苦,在每个人身上都会出现。而下面要讲到的怨憎会、爱别离等苦,不见得每个人身上都会出现,有些人会感受这样的痛苦,有些人则不一定。
  所谓怨憎会苦是指不可爱、所憎恶的人或事,想要远离,反而相遇。虽然想远离不悦意的对境,但是反而要感受相遇,从而就会产生痛苦。《大毗婆沙论》亦云:&不可爱境,与身合时,引生众苦,故名非爱会苦。&非爱会苦即怨憎会苦。本论主要讲因财产所引发的怨憎会苦。为什么后面一直强调财产如敌人呢?因为敌人可以给我们造成很多痛苦,财产同样也会给我们带来很多痛苦。
  首先讲到有的人虽然精心地守护财产,但是仍然没有办法保证财产不会遭到损失。
  华智仁波切讲道:&即担心遇到怨恨的敌人而对财产白天守护、夜间巡逻,为了养家糊口等终日庸庸碌碌,结果却无济于事,一切财产受用也会被敌人享用,白天遇到强盗夜间遇到盗贼或豺狼野兽等突然出现而遭损害。&虽然我们非常珍惜、爱护自己的财产,日夜不停地守护着它,但是我们却没有办法真正地保护它,反而会让它遭到损害。财产会被盗贼偷走,会被敌人抢走,会被不孝子孙挥霍光,会被国家、国王等没收,会被地水火风等灾难吞噬&&所以,财产没有稳固性。了知财产没有真实意义后,我们就不应该希求它。
  因为对自己所拥有的世间有漏财产爱恋不舍,就非常害怕失去它。其实当遇到敌人时,我们也没有办法真正保护它。即便我们夜间巡逻,心思日夜不停耽著在财产上面,也还是没有办法保护。所以,我们不应该把所有的心思都用在保护财产上,而应该要想一想应如何行持善法。我们的心就像一趟火车,往东开时决不可能再往西开。如果我们把所有的心思都花费在保护财产上,就不会再把心思用在行持善法上。虽然我们一心想要保护财产,但财产却终将耗尽,这就意味着我们此生来到世间没有做任何的善法功德,白白空耗了一生的时光。
  有些人为了养家糊口,为了一家人的衣食住行,忙碌操劳了一辈子,虽然也得到了一些财产,但是还是会最终失去,到头来今生所积累的一切财产受用,却被最不愿意见到的敌人夺去享用。还有些人虽然一生忙碌,却积累不了多少财产,因为自己以前世没有集聚布施等善法功德的缘故,所以最终也只是白忙一场。白天强盗会明抢,夜晚盗贼会暗中盗取。当出现豺狼野兽的时候,自己也不可能背着财宝逃跑,为了活命只能全部舍弃掉,哪还顾得上这些身外之财。正是由于我们拥有了财产,才会遇到怨恨的敌人、强盗等来抢夺。如果我们像知足少欲的修行人一样,本身没有任何财产,那么,即使来了怨敌或盗贼,也可以让他们随便拿,此时也不会有任何痛苦。可见,财富只会令自己徒增痛苦。华智仁波切在这里告诫我们对财富不要有太多希求心。对修行人而言,知足少欲是最大的功德,知足少欲才是我们拥有的真正财富。
  华智仁波切接着引用教证来说明财富都是痛苦的本性:&总之,无论有多少财产受用也只是积累、守护、增长等无量痛苦的本性。如怙主龙树说:&积财守财增财皆为苦,应知财为无边祸根源。&又如米拉日巴尊者所说:&财初自乐他羡慕,虽有许多不知足;中被吝啬结束缚,不舍用于善方面,乃为着魔之根源,自己积累他人用;最后财为送命魔,希求敌财刺痛心。应断轮回之诱饵,魔之财富我不求。&&
  不论我们拥有多少财产,即便富如帝释天王也没有任何实义。财产只会让我们感受四处奔波积累之苦,担心丢失而拼命保护之苦,为了让财产不断增长而操心劳神之苦。除圣者七财外,其他一切世间财富都是有漏的,而有漏的财产是苦的本性,所以我们活着时,如果要积累财产就要积累圣者七财,只有这样才能对后世起到利益的作用。财产是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走,连自己的肉身最后也会留在人世间,更何况所积累的身外之财呢?所以财产唯一是一切痛苦的根源。
  怙主龙树说,最初是积累财富,中间会守护财富,不愿让它丢失,最后还想让财富增长。很多人也有过类似的经历,总是想方设法要让自己的财富不断保值、增长。比如有人会把钱存入银行希望利息增加,如此就会花很多心思进行算计,不知道怎样才能让自己有限的财富增长起来。所以,想一想我们的行为便能了知,财产实际是痛苦的本性。寂天菩萨也说:&积护耗尽苦,应知财多祸,贪金涣散人,脱苦遥无期。&如果我们把心思全都用在财产的积累、守护、增长上,那么我们只能在痛苦的轮回中不断流转,无法获得出离。对财产贪恋不舍只会让我们感受到剧烈的痛苦。《菩萨本行经》亦云:&富贵荣禄,众苦之本&。财富、势力实际是众苦的根本,没有这些钱财也就不会有这样的痛苦。
  下面讲一则公案。从前有一户富人和一户穷人是邻居。富人家里整天因为钱财的事情吵闹打架,但是他们发现邻居穷人家里总是发出欢乐的笑声。富人很想知道这是怎么一回事,通过观察发现,邻居家很穷,衣食住用只要能满足当下的生活就已经很知足了。于是富人就想:为什么自己这么富有反而很痛苦,他们家这么贫穷反而很快乐呢?富人不解,便去问别人,有人就说:&你把自己的钱扔一些到他们家,看看他还会不会这样快乐?&富人想:那我就试一试吧,看痛苦和快乐是不是因为钱引起的。于是将自己的一些钱扔到穷人家门口。穷人捡到这些钱之后,他们家因为这笔钱发生了很多争执,也开始又吵又闹,从此再没有传出欢乐的笑声。富人最后明白了,原来是财富导致他们痛苦不堪。所以说没有财富就没有这些痛苦,越是富有的人越会为钱财操心担忧,必然也会因此感觉到痛苦。所以钱财对我们而言真的是无边的祸根。
  下面讲解米拉日巴尊者所说的颂词。
  &财初自乐他羡慕&,刚开始的时候,财富可以给自己带来喜乐。&他&指他人,自己因此成为他人羡慕的对象。
  &虽有许多不知足&,虽然自己已经积累了很多财产,但是仍然不满足。&不知足&指贪得无厌的状态,终日为了寻求财富而奔波。由于贪心太重的缘故,自己即使拥有全世界的财产也不会满足。《亲友书》亦云:&知足无财真富翁&。没有财产、非常知足的时候,实际上就是最富有了。所以我们应该知足少欲,作为修行人更应该如此。以上讲了积财的痛苦。
  &中被吝啬结束缚&,中间的时候,由于被吝啬之结束缚,所以不愿意将财富用于行持上供下施等善法功德上,无法让善法增上。下面我们具体分析这个颂词。
  首先,&中&指中间,可以从两方面理解:第一,人们年轻的时候,因为能力有限,无法积累很多的财富;而老年人的心力、体力都已经衰弱,也没有了积累财富的能力;只有人到中年时才有体力和心力积累财富。所以从自身方面来讲,&中&指中年人。第二,从外财方面来讲,最初的时候,我们为了获得财富而四处奔波,到处敛财,但是不知道自己将会获得多少财富。当财富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会认为自己很富有,这个时候就是&中&的阶段。当我们认为自己很富有的时候,就会对财产生起耽执之心,一方面害怕失去;另一方面,由于贪心作怪,所以希望获得更多,即使拥有再多也是欲壑难填,对已有的财产会倍加珍爱,不愿意失去,自己既不舍得吃,也不舍得穿,更不舍得上供下施。像这样目光短浅之人,只想今生不想来世,为了不让自己因财产减少而伤心,甚至连布施等善法都不去行持。
  到这里就分析完了&中&。可见处在这个阶段的时候,拥有了一定的财富后还会想要获得更多,哪怕一分一厘也不愿意失去。这个时候我们会被&吝啬结&所束缚。
  &吝啬结&在这里指对钱财的吝啬成为了心结。由于被这种吝啬的心结束缚,所以不愿意做上供下施等有益于今生和来世的善法功德。对这种人而言,做这些就如同在他身上拔毛一样痛苦。&束缚&首先指心被束缚,有一种不愿意放舍,甚至一分钱都放不下的心态;其次指行为被束缚,想让这种人布施是非常难的事情,甚至一把青菜他都不舍得拿出来。
  了知这些过患后,我们应该在自己有能力、有条件的情况下,尽量布施自己所拥有的一切。如果做不到这一点,我们首先应该做到不生贪心,不以贪心去享用自己所拥有的一切财产受用。如果只是一味积累财产,我们的贪心会越变越大,而这些对我们临终没有任何帮助。无论是因我们贪心而积累的财富,还是天天守护在自己身边的亲人,临终的时候,我们一个都带不走。如果到了临终时还对自己的财产、亲人等留恋不舍,那么这些都将成为我们流转轮回的因,使我们很难获得解脱。因此,我们应该尽早放下对一切深爱事物的执著,只有这样才有解脱的希望。
  &不舍用于善方面&:是指不舍得将财富用在行持善法上面。
  &乃为着魔之根源&:为了财富像着了魔一样拼命地追求,不断增长贪欲,所以财富是着魔的根源。
  &自己积累他人用&:自己所积累的财产全部都成为了他人的受用。
  &最后财为送命魔&:最后财产成为葬送自己性命的魔鬼。俗话说&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人们为了积累财产而送命。
  &希求敌财刺痛心&:财产如同敌人一样会刺痛我们的心。我们为财产奔波了一辈子,最后却一分钱也带不走,这种刺痛人心的感觉就如同在战场上被敌人伤害了自己的性命一样。
  &应断轮回之诱饵&:财产是轮回的诱饵,所以我们应该断除对财产的执著。如同鱼因贪著味道被钓上来,而葬送了性命,如果我们对财产贪执不舍,那么临终时的一念贪心必将成为转生恶趣的因,从而漂泊在轮回之中,无有出期。&诱饵&指贪心可以将我们再钩回到轮回中。我们在前面讲过一个公案:一位居士在临终时见到自己的妻子伤心哭泣,只因他对妻子生起了一丝贪心,终化作一条小虫,下堕到了恶趣当中。
  &魔之财富我不求&:不要去希求如同恶魔一样的财富。米拉日巴尊者是在告诫我们,不要希求一切世间有漏的财富。
  下面讲一个公案。我们看看主人公为了钱财奔波劳碌了一生,最后是什么样的结果。
  韩国大宇集团的主席金宇中,在十四岁时,父亲便死于战乱,从此,他担负起养家糊口的重任。从卖萝卜卖报纸开始,一步步地开拓事业,最终成为国际巨富。
  在韩国,金宇中可以算是超级工作狂,三十多年中不曾休息过一天,从未休假过一次。他为了钱财舍弃了身体,既不休息,也不怕操劳(如果我们能有他这样的精神来修行正法就太好了)。他每天早晨五点钟起床,深夜十二点才拖着疲惫的步履回到家中。为了掌握国际市场的动向,他经常到国外出差,而且时间安排得非常紧凑,甚至一天之内在三个大洲用餐:早上还在北美洲,中午已经到了欧洲,晚上又飞回非洲。
  金宇中创立了大宇集团,全盛时期名列韩国第二大财阀,在一百一十个国家雇佣了三十二万人。大宇集团所涉及的行业包括汽车、造船、航空、机械、建筑、电子、化工、金融、证券、保险等,甚至还为法国的葡萄酒业生产葡萄,在波兰、乌克兰、伊朗、越南、印度等国家建立了多个汽车工厂。在许多国家,金宇中都是受到国宾级的待遇。
  但是,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到了1999年10月,这个富可敌国的集团,因为负债八百亿美元而倒闭。金宇中被迫流亡到国外,被国际刑警组织发布国际通缉令通缉,五年之后,他以欺诈、诈骗贷款、贿赂等罪名被韩国警方拘捕,锒铛入狱。
  我们通过这个公案可以看到,金宇中为了增长、守护今生的财产最终沦为阶下囚,所以,我们对身外之财千万不要有希求心。人的欲壑难填,如果不能发现自己的贪欲,我们就永远会被它牵着鼻子走。有了一百万,会想要一千万,有了一千万,还想要一个亿,没有办法从贪欲中解脱出来。我们在贪心驱使之下造了很多恶业,贪心成为轮回的诱饵,使得我们只能流转于轮回之中。
  从上面的案例,我们可以了知,就算再富有的人,最后也有钱财舍尽的时候。所以,在还没有生起强烈贪心的时候,我们应该控制自己的贪欲,最好能知足少欲、平平淡淡。拥有再多的财富最后也只能给我们带来痛苦。金宇中已经拥有那么多的财富,最终的下场又是怎样的呢?所以,在知足少欲当中每天修一些善法,做一些功德是最好的事情。不要为了财产耗费一生的精力,财产最终也不会给自己带来任何实义。
  下面接着讲到有多少财富,就会有多少痛苦。
  华智仁波切讲道:&拥有多少财富,就会有与彼同等的痛苦。例如,拥有一匹马也会担心它被敌人抢走、被盗贼偷走、草料不足等,虽然只有一匹马,却有许多痛苦。同样拥有一只羊也有拥有一只羊的痛苦,甚至仅仅拥有一条茶叶也必定有拥有一条茶叶的痛苦。&不管我们拥有什么财物,都会因为这些财物而感受痛苦。这里讲到&与彼同等的痛苦&,即财产越多,痛苦也越多,二者是等量增长的;拥有的越少,相应的担心、损失和痛苦就越少。如果有一匹马,我们会担心它被敌人抢走、被盗贼偷走、草料不足等,因为把这匹马视为自己的财产,所以就会有积累、守护、增长等方面的痛苦。而且,因为具有吝啬心的缘故,就不愿意施舍,一心就想守护增长,所以,这一匹马也成为吝啬心的源泉,也会有痛苦。同样,拥有一只羊也会有如前面一样担心被偷走等这样的痛苦;茶叶也是一样的。
  下面讲到没有财产才会让我们获得安乐,所以,我们应该断除一切贪执财产的想法,唯一修持正法。
  正文中讲道:&如云:&若无财产远离敌。&如果没有财产将远离仇敌,安乐无比。&财产如同仇敌一样,我们应该远离。自己的敌人会危害自己,财产同样也会危害自己。所以,远离了财产就如同远离了敌人一样,可以令我们的身心感到安乐。
  我们从三个方面来分析财产如同仇敌:第一,财产如同仇敌一样,会给人们带来积累、守护、增长等痛苦;第二,仇敌掠夺我们,是因为我们拥有财产,如果没有财产就不会感受被仇敌掠夺的痛苦;第三,在积累财产的过程中,必然会造很多恶业。所以对自己而言,财产就如同敌人一样,没有必要去希求。
  其实财产只要能维持今生的生活受用就行了,没有必要希求太多。财产越多,给自身带来的痛苦也会越多。我们只要够了今生的受用,最好能把余下精力或者财产用在行持善法上。比如:有人很有钱,如果把钱全都用于行持善法、积累功德,这能让自他的今生或者来世都获得安乐。如果拥有财产却不愿意布施,对自他来讲是一种痛苦。如果真的没有财产,也就远离了如同敌人一样的危害,对自己来讲也是一种安乐。
  正文下面讲道:&所以应当观修:如同往昔出世的诸佛、圣者前辈的传记中所说的那样,根除一切对财产受用的贪执,象鸟雀生活一样唯一修持正法。&我们应当断除一切贪执来修持正法,如同往昔诸佛,他们为了求法,什么样的苦行都能忍耐,没有那么多的资财。我们应随学往昔诸佛以及诸多圣者的苦行。米拉日巴尊者也说:&无人山谷岩洞中,恒具出离厌世心,上师乃为三世佛,强烈坚信永不离。&我们应依止这样的行为,断除对今生以及所有轮回琐事的贪执,舍弃今生的一切,在无人的岩洞中,对上师三宝生起如佛的信心,在强烈的信心中修持正法,祈祷上师让自己在不贪执的状态中修持正法,我们应这样修持。而不是在一直贪求财富、永不知足的状态中修行正法,这对我们没有什么利益。
  &法王如意宝曾说:&虽然不是所有人都能像米拉日巴尊者那样舍弃今生,但也不要太贪心。& 世间人追求的富贵同时也是负累。&(摘自希阿荣博堪布著《安乐》)。世间人都希求富有,但钱财其实对其本人是一种累赘和负担。
  这里也讲到了一个公案,&从前华智仁波切隐姓埋名,在化缘的途中为一名亡者做超度。当亡者往生的瑞相全部出现后,家属高兴地供养给衣衫褴褛的华智仁波切三匹马以表示感谢。华智仁波切说:&我不需要任何供养,有了三匹马就会有三匹马的烦恼。&&(希阿荣博堪布著《安乐》)。
  &有人说藏族人生活条件那样艰苦,虔诚地信仰佛教并没有让他们的社会更发达,生活更富足。可是在藏族人心里,发达社会的标准不是物质繁荣,而是平等安乐。生活富裕却不快乐,不是幸福的生活&(希阿荣博堪布著《安乐》)。虽然有钱,但心里并不快乐,这实际上不是幸福的生活。对钱追逐得越多,我们的贪心就会越炽盛,这时会由于贪心的迫使而令心不得自在,所以难以获得幸福的生活。
  &在佛法中,我们学到的便是让今生来世平等安乐的方法。龙树菩萨曾经发愿:来世一不投生到富贵人家,二不投生到过于贫穷的人家,最好是投生到有吃有穿的中等人家& (希阿荣博堪布著《安乐》)。我们也可以这样发愿:如果这一世没有获得解脱,或者没有往生极乐世界,那我们下一世,在投生的时候,也要转生到中等人家,并且最好是在修学佛法的人家中出生,让自己一出生就遇到殊胜正法,让自己具有暇满人身。&既不用为衣食操心,也不会为富贵所累,平稳安乐,最适合修行& (希阿荣博堪布著《安乐》)。最适于修行的是中等人家。
  我们以上师仁波切(希阿荣博堪布)《次第花开》一书中《安乐》一文的内容作补充,说明不要对今世贪执。依照前辈高僧大德或圣者传记中所说的那样,彻底断除对一切财产的贪执。对今生和来世最有益的是善法功德,如果耽执有漏的财产,就无法获得今生或来世的安乐,所以我们应该唯一修持有益的正法。
  生活上应知足少欲,因为贪心是永无止境的。要舍弃对今生财产和受用的耽执,更进一步,对来世享乐的耽执也应舍弃,应将所有的心思都用于行持善法、希求解脱上,只有善法才对我们有利益,只有解脱成佛才是我们最究竟圆满的归宿。《亲友书》中亦云:&佛说一切财产中,知足乃为最殊胜。&最殊胜的财产就是知足。如果知足,即便没有财产也能生活在安乐中。以前喇荣五明佛学院的条件非常艰苦,记得给我上课的一位堪布说,他刚来时,学院的男众女众汉僧只有十几个(他们是第一批入藏的汉族人,当时那批汉族出家人,现在留下的已非常少了,有的回到家乡弘法利生了,有的已经往生了,也有的还俗了,各种各样的情况都有),其他都是藏族人。当时学院的条件非常艰苦,冬天根本看不见绿色的蔬菜。晚上也没有电灯,要靠煤油灯,而煤油必须要去色达县城买,早上很早就出发,半夜才能从色达县城赶回来,一个来回要走一天。吃饭就是用咸菜或辣椒拌米饭。他们也是经历了这样的苦行来修持,对财产没有任何贪执。跟他们比,我们现在的生活条件已经很好了。我们也不要对财产生起耽执心,我们没有贪心地去享用这些财产就可以了。
  不要贪得无厌地积累那么多财产,其实没有用,临终的时候什么都带不走。唯一要把心思花在修持正法上,够吃够穿,可以让我们的色身得以维持就行了。不要有太多贪心,贪心对我们没有任何好处。如果没有贪心,那么,我们生活在任何地方,在任何条件下,都能非常快乐,可以无忧无虑地修持善法。以贪心获得的很多财物、食物等,必将成为我们的累赘。所以我们应从断除贪心下手,没有贪心就不会刻意去积累财产,也不会因为财产而带来这么多的痛苦。要管好自己的心,修行佛法说来说去唯一是修自己的心。如果真正没有贪心,有一百件一万件衣服也没有关系;如果有贪心,即便只有一件衣服也会带来种种烦恼,此时,我们就要断除对这件衣服的贪心,去观察这件衣服有没有真正的实质?这样逐渐逐渐观察,我们的贪心就会在观察的过程中逐渐消失。所以,说来说去就是要修自己的心。
  下面讲一点&爱别离苦&。
  六、爱别离苦
  《大毗婆沙论》中讲道:&诸可爱境,远离身时,引生众苦,故名爱别离苦。&&可爱境&远离自己的身时,因为不愿让此&可爱境&远离,所以会产生爱别离苦。如果是&不可爱境&,我们也不会产生这种痛苦,如不可爱的人离开自己时,反而会高兴,此时就不会产生爱别离苦。对于&可爱境&,唯一是因为我们对它生起了耽执心,在迷乱显现中认为它是&可爱境&,所以才会生起痛苦。如果我们对所有&可爱境&如实观察,会发现它真的没有什么&可爱&之处。因为没有详细观察,被无明愚痴推动役使,只从粗大的表面现象上,我们就认为其非常&可爱&。并且&可爱境&最终还是会离开我们,如亲友都具离别的本性,但人们却不能认识到这一点,贪执自方,嗔恨他方,所以在亲友分离的时候会感到痛苦。
  下面华智仁波切讲道:&世间轮回的一切众生都是贪爱自方,嗔恨他方,偏袒亲戚、朋友、眷属一方,为了他们而感受诸多痛苦。亲戚朋友暂时聚合,但这也是无常的,都是别离的本性。&轮回众生由于烦恼无明,会贪爱自己人的一方,嗔恨他方。这个&他方&就是和自己意见不一致的人,或是自己看不惯的人,或是自己认为在害自己的人,或是认为是敌人的人。我们总喜欢对人们进行归类:一方是属于自己的,一方是属于别人的。实际上,我们认为的这个和自己意见不一致或看不惯的人,虽然我们把他划成敌方,但人家心中不一定把我们划成敌方了,所以划分派别对我们来讲毫无意义,只会让我们由爱生恨。看见&不可爱对境&而生嗔恨,这对我们的修行没有任何利益。所以,不要对人进行划分,平等相待就好。亲怨都是无定的,他这一世害我们,也许上一世却是对我们非常好的亲人,所以,我们要对现在面前所显现的一切众生观平等心。
  我们通常会偏袒亲戚、朋友,为了亲友来扶亲灭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感受很多痛苦。亲友的相聚也不会长久,因为是因缘聚合的产物,因缘消散的时候必定会分离。亲友的暂时相聚也不离无常的本性,没有任何实质,不会有恒久稳固的性质,都是离别的痛苦本性。由于本性就是离别的,所以一定会分散、分离。如果了知了本性如此,又有什么可痛苦的?就像水的本性是湿性,火的本性是热性,我们无法改变水的湿性,火的热性。同样,我们也没有办法改变亲人的聚合是离别的本性这一事实,那我们接受它就可以了。因为无论如何我们都无法改变事物的本性,即使我们不接受、去努力抗拒,事物的本性也不会因此而改变,反会由于无谓的抗拒而增加我们自身的痛苦。因此,我们应放下眼前所执著的一切人事物,将时间和心思全部用在修行解脱上,修行对临终有益的正法。修行人更应该重视的是来世,而不是今生的这些短暂聚合。由于对相聚贪恋,我们才会在离别时痛苦。
  正文接着讲道:&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如果亲友死亡或沦落他乡,或被怨敌及其它损害,自己甚至比遭受痛苦的那些人还痛苦&,大多数人见到自己亲友死亡,或沦落他乡,或被敌人所害,或遭受天灾人祸、疾病折磨等时,会比遭受痛苦的那些人还要痛苦,这就是因为执著不舍的缘故。人们不但执著&我&,而且还强烈地执著&我所&,如此就会痛苦万分。在执著有&我&的基础上,执著&我的&亲友、&我的&孩子或者&我的&邻居等,产生了这样的&我所执&后,在看到亲人遇到痛苦时,自己就会比他们还痛苦。
  下面讲到了做父母的人不愿和心爱的孩子分离,但即便不愿意也还是要跟自己的孩子、亲友等分离。华智仁波切讲道:&特别是父母亲慈爱怜愍儿子,担心他们受冻、挨饿、干渴、生病或死亡。儿子生病自己宁愿死亡代受儿子的病苦,为了心爱的儿子,宁愿独自感受痛苦,同样,怜爱亲友等也担心与他们分离而感受痛苦。&
  这里讲到了父母非常怜悯自己的孩子,孩子受痛苦时,宁可自己代孩子去受痛苦,也不愿孩子受苦。这里也讲到了父母对孩子恩重如山。《佛说父母恩重难报经》中亦宣说了&推干就湿&等父母对孩子的十种恩德。
  父母时时刻刻把自己的一颗心系于子女。这里,华智仁波切是以儿子为例来宣讲。父母非常慈爱自己的孩子,对孩子从小到大一直担忧,关心他们过的怎样,能不能过好,父母实际上没有过上一天好日子,心里始终都是在不自在的痛苦当中。担心孩子是不是冻着、饿着、渴着了,担心孩子是不是生病了,或病了能不能治好,到哪里能找到更好的大夫等。父母最害怕的是孩子的死亡,担心孩子死在自己之前,但因为死亡什么时候来临也不知道,所以这种恐惧对他们来讲非常大。有的孩子命很短,在父母没有死亡之前就已经死了;有的命长一些,能把父母养老送终。但不管怎样,父母首先都是担心自己的孩子,自己死不死没关系,最重要的是孩子不要死亡。孩子生病或遇到危难时,最担心的就是父母,最操心的也是父母。孩子生病对父母来讲是天大的事,天都塌下来了,他们会非常担心和忧虑。如果孩子好起来了还算好,如果孩子的病情一天一天加重,那父母真的是生不如死了。父母太担忧自己的孩子了,对孩子的执著非常严重。父母宁愿自己死亡,心甘情愿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来交换孩子所受的苦,并且不会有半点怨言。为了心爱的孩子,父母亲宁愿独自感受痛苦,也不愿孩子受到丝毫痛苦。
  父母对孩子的爱非常真切,没有任何造作的成分。如果我们能有这样爱众生的心,离解脱就不远了。如果我们可以像父母爱孩子一样去爱所有众生,能把自己的小爱换成无边无际的大爱时,修慈悲心、菩提心、自他交换、自他平等后面所要修的法都会非常容易。所以,我们要生起三界轮回众生如同自己独子一样的心。要产生这样的心并不容易,但我们可以逐渐修出这样的心来。当真正产生这样的心时,我们会对一切众生产生平等的大爱,这时大悲心、大慈心就能从相续中产生了。想一想父母是怎么爱自己的,或者通过华智仁波切所讲的,父母是如何执著自己孩子的,我们也可以逐渐把自己的心量扩大,对所有众生如同自己的独子一样来爱护,此时我们的修法就会很容易进步。
  今天就讲到这里。
所南德义檀嘉热巴涅&&&&&& 此福已得一切智
托内尼波札南潘协将&&&&&& 摧伏一切过患敌
杰嘎纳其瓦隆彻巴耶&&&&&& 生老病死犹波涛
哲波措利卓瓦卓瓦效&&&&&& 愿度有海诸有情
下一篇文章闻思班
根荣塔欣法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死在麻将桌上的悼词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