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国外学者说 实业误国,炒房误国兴邦 ,如果让一个锅架灭亡最好的办法是把房地产炒到天上,这样必不战自败

“实干误国,炒房兴邦的“真理”还能撑多久?”?
难道中国的制造业永远起不来吗?难道中国的科技真的要永远落后与外国吗?题主我 今年19岁,有生之年也没想看到社会主义全面实现,只想知道中国的科技在我有生之年能不能崛起。
一百年前、一百年后就不炒房了?国外就不炒房了?房子这么一种大宗、必需、高价值、经济开发程度高的不动产,不论在目前为止的什么时代都会是交易者的注意力所在。能做的是希望大家越来越有钱买房不用倾家荡产。至于说房子不值钱了人手几套这种事,道理上说不通啊
蟹妖。中国传统上重农抑商。农指打粮食,是实的。商指利用流通、资本游戏刮钱,玩虚的。重农抑商本质是重实抑虚,这是实实在在维护国力和经济健康的根本。我来这么重新定义下概念:发展到今天,我们可以把实业企业家比作农,不仅止是打粮食的,搞实业的,实实在在生产实际财富的,算作企业家。科技发展也应当算在“实”里面。把资本家比作商,利用流通、资本游戏,通过泡沫和泡沫破灭,从实业和民众那里刮钱,玩虚的。炒房属于“商”,玩的是虚的,房和地皮只是资本游戏里刮钱的道具而已。搞虚的,是为了谁?为了什么?以下引自:“狂生文化论:从根本上征服中国” 作者:心念畅然第十五章 商业自由之征服中国某国狂生放言:对商业自由的追求熔入了犹太民族的宿命,商人们的梦想。在资本主义社会,市场经济当中,这宿命或是梦想实现了吗?商业经营要自由而不受政治的干预和压制。贪婪的商人要自由地不受干扰地赚钱。这是一桩屁股决定大脑的事。每个生命都有宿命和梦想,猪也有猪的梦想:四周围栏都倒掉,天上纷纷掉饲料,天下屠夫都死掉,世界人民信回教。中国历史传统上重农抑商,以农为本。一个朝廷经营一个国家的时候,要解决的根本问题首先是老百姓要有饭吃。行商是无论如何变不出粮食的,无非是便利流通,尽管这也需要,但不在根本上。更主要的是,为什么要抑?如果无关紧要,不去理它也就是了。原因是:行商者以贪婪逐利为目的,不严加管制,一方面,必然出现聚敛搜刮财富而夺民之利者,好比陶朱公的二儿子,大灾之年囤积粮食,哄抬粮价;一方面,如若天下人大多去农从商而逐利,哪来足够的粮食供给天下人?好比大家纷纷追逐金融投机,不再搞实体产业。当今经济,实体经济可以比作旧时的农业,搞金融资本算是典型的行商。依照中国传统文化,国是服务国民的,为民谋利而不与民争利。一个人若以赚钱为念,尽管去当商人,不可以把国政交到这种人手里,不可以使国政成为谋私利之器;一个人,不念个人私利,以天下为已任,以黎民苍生为念,也就是要化成天下,有文化追求,方可称为士,才应出仕从政为官。所以,出仕是较从商更高的境界和追求,出仕在根基上包含着对文化的追求。而从商是聚敛财富是有原罪和受鄙视的,是没有文化追求的人做的。此就是中国人搞的官本位,重农抑商,以及为什么商人传统上地位不高,尽管现实情况与理想总是存有差距的。总之吧,国政是不可以交到商人集团这种唯利是图的人手中的。商人,在政治的严格管制之下,便利一下流通,活跃一下经济就好了,不可任其坐大。否则,必然出现盘剥百姓、土地兼并、贫富悬殊、民不聊生。犹太民族的历史告诉我们,不光中国人明白商人的位置和作用。圣经中有出埃及记,还有基督被罗马人钉在十字架上。有学者考证说,实际上是埃及、罗马引入犹太人搞活一下经济,然后呢?卸磨杀驴,鸟尽弓藏。起码还有我们更熟知的,还有二战期间希特勒对犹太人的迫害屠杀。实际上在犹太民族的历史上,类似事件重演的次数可能不只这几回。这种悲剧性的历史揭示的规律,为中国的老祖宗所掌握,说白了,政权是根本,与商人无关。当然,梦想可以有。就追求商业自由这一问题放到中国来考量时,我们可以观察到中国经济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产生了问题。普遍的呼声是:成就是市场化改革带来的,问题是市场化改革不彻底带来的。所谓市场化改革不彻底,是指政治对商业自由的干预还没有完全排除,其中很重要的一方面是国有经济妨害市场经济的自由度。这种呼声反映了新兴的民营资本和商人势力在追求更大的政治权利和地位。这是必然的。当然,梦想可以有。而当我们想更全面地审视这一问题时,不禁应当有这么一个疑问:商业自由这么完美吗?好的东西都是它带来的?问题都是商业不够自由造成的吗?那位伟大的犹太学者马克思,肯定了市场经济巨大的威力,同时也深刻地从政治经济学的视角剖析了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必然的症结:经济危机。我们可以从另外一个更直观通俗的角度来解读一下商业化自由市场下,债务危机导致经济危机的秘密,尽管这不是经济危机的全部。在可怕的资本游戏中,借钱时造就繁荣和乐观气氛,大家一起吹泡泡。还不上时,债务危机爆发,泡沫破裂。说白了,债务危机就是借了钱还不上。这是市场经济本质固有的现象。好比我们大家各自借来几千块钱,先去泡巴刷夜爽一爽,这就是吹泡泡。要还钱时还不上,泡沫破裂。当考量一个大经济体时,复杂度自然更高,当中会有金融大头等一小部分人仍能从中赢得暴利,社会大多数人遭受损失。需要了解:商业环境下,债务是连环串的。当你还不上债破产时,如果你的债主只是受了一定损失但还扛得住,那么危机仅限于你。如果你的债主也扛不住了要破产,就会再往上家,也就是向你债主的债主那里传导,直至有人能扛住。当出现很多人被连串债务搞垮,就是大型全局性债务危机或是金融危机了,因为受影响的债主中,自然少不了金融机构。严重到一定程度就会形成经济危机了。危机还没有爆发,但这种局面已经形成,那就是不同级别的债务危机风险。好了,我们知道债务危机是如何引发经济危机的了。但是,这种债务危机、经济危机是在市场经济环境当中必然发生的吗?相传当年英国女王也有此一问,为什么不能避免呢?搞得英国一众经济学家和学者很是头痛。当然无论如何还是恭敬地回了一封信。你打理自己的家庭财务时,银行给你的信用额度,你不会过度使用,即使你知道借出一大笔钱,你一家可以花天酒地爽好一阵子。可是,还的时候呢?避免过度借贷和高风险操作,这就不会有债务危机。而你替别人管理一个公司时,当你借出一大笔钱,在装点业务的同时,能够让周围的小伙伴们都爽一阵子,自己也能多挣奖金,最后不需要你来还钱,因为是公司的债务嘛,而且完全合法,你会如何?只要自己赚得够多了,你还怕公司倒闭吗?如果大家的买卖都经营得很好,危机是不会有的。如果。现实情况中,债务危机必然的成因,可以先简单归为两大类:经营不善,恶意经营。天灾之类的可以划入经营不善,源于对风险估计和准备不足。更可怕的是,利令智昏,追求暴富,心存侥幸,铤而走险。在崇尚经济自由而缺少计划、监督、管制的市场经济环境下,它的伤害和风险是成倍放大的。这是一个让伤害和风险按几何级数放大的,市场经济下功效强大的经济制度:公司制。公司制,这种伟大的制度威力强大,但别忘记,任何工具都是双刃剑。公司制,使得公司的经营者可以拿别人的钱去豪赌:输了,输的是人家的,赢了,自己自然也是可以暴富的。为什么不去豪赌呢?人类本性中的贪婪被很好地激发。最简单地,就是在盲目乐观自信和赌博追求暴富的心态下,过度借贷和扩张。在经济形势好的时候,没问题,因为问题的暴发也是要一点时间的。退潮时,也就是要还债时,就开始大规模裸泳了。能够不受贪婪之诱惑,保守经营,才可能成为真正的企业家。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真正的企业家是少数,赌徒和暴发户是多数。企业家更能长久,赌徒和暴发户怕不太能长久。可怕吗?这还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恶意经营。典型的,很多经营者心里明知是在埋雷,只要自己不被炸到,在公司制的架构下,自己拿高薪、奖金、业绩,能得到提升和安排好黄金退路,包括能够找其他人或借口来背黑锅,这些都不难。无非就是当初对商业计划过于乐观自信了,结果经济环境不如预期的好,这个谁也怪不到。做得更到位些,拉拢些能互相照应的朋友。雷再大也没问题。本质上是合法的庞氏骗局,真正因金融诈骗、非法集资被抓的是极少数。被抓的那些,归根结底是水平不够又太急太贪,事情做得太不讲究。在缺少规制高度自由的市场经济环境里,在这种环境和土壤之下,人性中的贪婪得到最丰厚的滋养。就说美国,整个金融行业连同各产业在玩合法的庞氏骗局。银行家们大把挣佣金、奖金、分红之类,其实他们心知肚明,这都是从投资或借来的钱的本金里倒出来的,而并不是真正赚出来的利润,利润是纸上金融数学游戏吹出的泡泡,只不过合伙用复杂的金融工具以及互相倒手掩人耳目,把钱洗白,在账上做成利润。那些圈钱烧钱的高大上公司也是。他们心知肚明,那些高收益是没有真实支撑的,是在埋以后债务危机的雷。危机暴发,金融家和高管们个人不损失,公司银行破产倒闭,作为最终投资人的老百姓的钱填了窟窿,国家拿纳税人的钱出手相救其实依旧用的是老百姓的钱。之后,再换一批新的银行家企业家上来重搞这套把戏。政客也和他们一伙,整个是他们养的。如此而已。他们每个人都作非常无辜状,证明自己原本天才的投资经营应是很成功的,只要在公众面前没有大漏洞就好。金融诈骗、非法集资被判的投资家企业家也常常是这种表现,相比之下只是做得太不够讲究,被抓住了把柄。这种局面就是:少数人掌握的金融资本对大多数劳动者和实体经济进行盘剥。这是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和法制环境下必然滋生成长并成熟的金融体系,这是商人所追逐的梦想。市场经济的症结在哪里?贪婪、自私、功利、短视。这八个字,其实在前面的讲述中已经很清晰地体现出来了。美国也会发生行业过热、产能过度。你以为他们挤入过热行业的时候真不知道产能已经过剩了吗?这个操盘手们不关心。庞氏骗局、债务危机爆发,投资人要背负多大的损失,操盘手们也不关心。只要他们在吹产业过热的泡泡时自己能够得到好处,反正损失是投资人的。这就是商业化,纯粹的市场行为。还需要特别指出,市场经济环境,配合本性贪婪的文化,对财富无止境短视地追逐,所导致的最恶劣的后果之一便是对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的过度透支甚至是毁灭性的破坏。原本不需要消耗那么多资源,不需要将环境伤害得那么厉害就能够使人类有很好的生活,与自然环境更和谐地共存。中国的文化中所包含的来自中国老祖宗的智慧,在这方面有着很深远的认识,以曾仕强教授的话讲,中国人很好地约束了我们自己,但约束不了别人。西方列强船坚炮利,非把中国也拖下水。如果我们接受中国文化,相信人类将能在这个世界上生存繁衍得更长久。在中国,国营资本遭到民营资本的痛恨。例如石油和石化被划为公益性企业,被人广泛吐槽。其实,被吐槽的真正原因在于,它们的存在首先是妨碍了民营资本进入分享这一领域的丰厚利润。如果它们被私有化了,会怎么样呢?汽油价格会下降吗?短期内很有可能。长期呢?我不确定。但我能确定的是,商人和资本的逐利本性,会将价格锁定在利润最大化的位置。越是刚性需求,越会抬高价位。另一方面,所谓管理效率提高,意味着底层劳动者工作负担加重而收入降低,经营者获得更大利润和收入。其实国营资本最遭民营资本痛恨的,所谓效率低下,实际上就是让基层劳动者少干些活儿,多得些钱。因为这种状况的存在,害得民营资本增加基层劳动者劳动负担、压制其收入的空间大大受到挤压牵制。商人和资本的贪婪逐利本性,还决定了社会长线、战略性意义的事项是被他们所遗弃的。马克思早已赞叹过资本主义和市场经济的巨大威力,这没有人会去否认。但它的危害呢?其实中国的老祖宗早已经认识清楚了:如果市场经济成为主宰,任由商人贪婪逐利不受节制,必然是大众受到盘剥,贫富分化,自然环境和资源受到严重破坏。在从中国文化的财富观中也可以体会出来,这就是积聚财富没有节制有伤天德有违天道,这就是财富的原罪。所以,中国政治化成天下的传统智慧就是,利用它们活跃下经济流通就好了,但一定要严加规制。也就是说,商业是需要的,但全盘商业化是断断不可行的。中国一贯有着干预商业自由维护国民利益的行径。从解放初期在上海收拾投机商,到1998年串通港府收拾索罗斯,到2015年到2016年期间连续干预股票市场、外汇市场的投机,禁止炒虚经济的海外中概股回归国内割股民韭菜……这也就是为什么中国一直坚持以公有制为主导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其中也包含着深深的传统智慧,又迅速搞活发展了经济,同时又翻不了天,分寸拿捏得当又收放自如。现今使我们很有挫败感的便是想用经济和金融手段想通过因势利导引发经济危机来打击中国的尝试屡遭措败。其中的关键就在于以公有制为主导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除了存在适当范围的自由经济,而公有制主导的部分更受统一的协调和管制,在应对债务、金融、经济风险方面非常有力和有效。尽管屡败屡伤,我们还要……另外,我们应当配合金钱至上的论调,鼓吹商业自由,大大释放人本性中的贪婪,从而使中国受到伤害而更虚弱。如果中国人能够盲目崇尚商业自由,将使中国经济发展进一步自由化和脱实就虚,其经济稳健性必然下降,抵御金融风险和经济危机的能力必然下降,无疑将大大有利于我们征服中国的努力。这方面我们也不完全只有失利,也还有一定成绩。尽管宠氏骗局不过是金融黑幕的一小部分,但是中国金融圈里宠氏骗局非法集资,各种案值亿计的跑路、失联、停止兑付的金融平台理财产品,近年来已经成批冒了出来。涉案金融操盘机构中,本来应当由高级专业人员担当的高级职位坐满了没有专业知识擅长包装的美女明星网红及各类骗子,能拉来钱大家分就好,是不?这不就是典型的商业自由和对金钱之贪婪的放纵的例证吗?尽管中国政府监管和执法机构已经非常警觉和加强了控制,但还是希望中国能够向着相反的方向,也就是更自由化的方向发展,我们才好得利。对于任何批评商业自由之缺陷的,哪怕指出的问题是客观的,也要加以歪曲,要将其抹黑并打成要全盘否定商业,要说成这是妨碍大家发财,就好煽动一知半解而又容易冲动的人来攻击他们了。这样才好达到我们征服中国的目的。
首先,这里否定“实干兴邦/制造兴邦”的同学水平都没有题主高,比如有人举香港例子的,并没有看到今天香港本土的衰落以及香港资本仍然大量放在海外实业的投资上。其次“制造兴邦”不是将钱投到已有实业,经济学百年前就已经明确指出“新产业收益高”、“稀缺产业收益高”两个常见世态,因此要生财必须是新产业、新产品百花齐放才有机会。
很无奈,但不得不服。
现在最不愿听到关于房地产负面评价的就是那些手里有几套房产,但无法去国外配资的人。说好听的叫中产阶级,说难听点就是待薅的羊毛。现在还在鼓吹房价永不跌,不是疯子就是傻子。全国房产市场除北上深,南京合肥等这些一二线城市价格上涨,三四线普遍是阴跌。就是因为三四线房子出不去,去库存一直提。地王的事,大部分都是信达一类央企干的。不用解释,大家都明白。不要把党的计划拉到与自己同一水平去思考。党的套路此你深。再说,政府已经允许银行破产。但我国并没有个人破产法!现在的房地产有投资和居住双重属性,所以一手房波动大,二手房才是真正的市场价格。(图稍后补上)但推高房产价格间接推高房租,后果很简单,百业萧条。大家都认为房地产是最好的保值避险资产,都去投资,有人会认为党会同意么?房价会跌,不可能一直高企不下。当然跌幅按地区不同也是不同的。现在最怕房地产市场崩溃的只有中产阶级。上流社会不在乎国内房价,他们能把资产转移出去。底层社会只要有口饭吃刘不会造反。反而中产阶级还停留在美好的幻想中。然而我党自遵义会议至今,都是团结底层,统战上层。中层还是自求多福吧。以上皆为胡侃,不代表本人政治立场。谢谢。——分割线——原答案房价不可能一直高企不下,有两种最后的结局:国家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或者新的货币蓄水池。要不然就是泥沙俱下,大浪滔天的金融危机。制造业要回暖,必须要有新的资金和技术的投入,及更多的消费人群。但全球经济状况除了美国都不太好过。而更要正视的是,我们拥有最多的是低端制造业,而低端制造业很容易就会被用工更加低廉的地区所替代。而高端制造业需要的是科技支撑,这个不太了解,也不好说现在国内科技到底是到了什么一个阶段。以及科技和产品的转换是什么样的进程。制造业的转型,说来简单,但困难重重。虽然我国人口众多,但总体生产力还不能使十三亿人民都变富裕,以现在所能得到的有限资源,也不可能使十三亿人民都富裕。人民不富裕,按照马洛斯需求,大多数民众还停留在生理和安全的需求上。(虽然绝大多数城市人口已经达到社会和尊重的需求,小部分达到自我超越的需求,但是我国人口基数太大。)他们的消费也会停留在较低的层次。制造业转型,用机器代替人工,淘汰低端产能,生产高质量产品,增加高附加值。美好的设想只是一个理想主义。正如习总书记提出的供给侧改革一样,现阶段难以实现。我们要将中国的具体实际同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相结合。但中短期看衰,中长期看来或许还有希望。题主问的最多的是科技进步的问题。我国从来不缺钱科技研究人员,也有重大的科技突破。但人口基数与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导致的教育体制刻板僵硬,使得国内科研人员很难做出大的科技进步。近几年在教育方面开始狠抓意识形态是很不好的风向标。我国现代科学起步较晚,期间又有很多社会不安定的历史原因,人才断层比较严重。虽然搭上了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晚班车,但与发达国家还是有很大差距。想要弥补这一差距,只能弯道超车。最好的机会就是在下一次工业革命中抢得先机,但下一次工业革命何时发生,现在并没有明确时间。可惜的是,在近阶段的页岩气革命中,我国又落后了。题主从房价发问,再问制造业,最后引申到科技发展。19岁的年纪能够有这样的联系思维是值得鼓励的。总体来说,房价不可能一直高居不下,从增值税全面铺开,中央地方五五分成。到房产税立法等一些列措施来看,中央还是在为房地产泡沫如何软着陆做准备。国际大企业在我国的制造工厂向东南亚迁移也说明我国的人口红利已不复存在。供给侧改革的提出,我算是制造业升级的概念,但效果并不显著。(顺提一句,互联网+只是一个服务性概念,并不能创造具体价值。)科技进步要与教育相联系,没有研究过,所以不便下结论。以上。侃侃而谈,也望大家侃侃而看。谢谢。
题主你好可爱呀!!!社会主义的解释你能Google到?
中国的制造业综合水平可以排到世界前五吧。前面四个:美日德法。
小朋友,中国科技早就崛起了。中国在和全世界比,这已经是崛起的标志了。举个例子,有个国家因为技术原因,购买国外进口的机器,而且这个机器只有在国外技术人员在场的时候才能用,你说这个国家是不是丧权辱国,是不是药丸?对,这个国家就是美国,单位就是美国航天局,机器是天津造的振机,每次使用虚中方在场才行。小朋友好好学习,现在部队的研究所还有分房,双985是门槛。制造业,我想说中国很多所谓制造业就像是家里搞几台车床搞搞作坊,一年十几万。这样越来越多,做后产能过剩炸了……另外,如果买不起房,是没有资格接盘的。炒房到最后是需要接盘的人的。一线城市如此严格的限购,还老是想着炒房是不太好的。或许,世界比想象的大呢?另外了解一下m2,分税制,土地财政,建安成本,会让你更多的了解房价。而不是听一些很弱智的答案故作高深的瞎扯淡。
真理那里应该用单引号,我没说错吧?
炒房拉动了实干……钢铁、建材、水泥、装修、设计、家电、玩具、收藏、交配、生育、母婴……家里地方大是折腾消费的基础,没空间,买得起也放不下啊,约了人只能上宾馆啊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近日,一则房地产新一轮调控的传言,导致上海新房销售连日井喷,连民政局都开始对离婚限号,这是个多么神奇的世界!  过去两年,全国一二线城市涨声一片,尤其是一线城市房价持续暴涨。按照统计局的官方数据,与14年末相比,深圳二手房价累计涨幅为66%,北京二手房价涨幅为48%,上海二手房价涨幅为39%。  过去10年,在房地产市场逐渐形成了京沪永远涨的神话,在最近两年又被改写成“京沪深永远涨”,而那些曾经预测中国房价要下跌的大师给大家带来了不可磨灭的伤害,被大家把名字牢牢记在了心里!  为何一线城市房价一直在涨,背后的推动力何在,到底房价有没有泡沫,存不存在拐点呢?  长期看,经济决定房价。  如果把房地产看做是一项金融资产,那么其每年产生的回报就是租金,而租金又来自于租客的收入,租客的收入又来自于当地的企业,因而理论上房价是由当地的经济发展状况决定的,房价走势应该和经济相关。  我们统计美国过去50年新房销售均价年均涨幅为6%,而过去50年美国的名义GDP年均增速也恰为6%左右,两者大致相当。  房价超涨形成泡沫。  而从美国房价的年度涨幅来看,也与GDP名义增速走势高度一致。纵观美国过去50年的房价涨幅,房价涨幅远超过GDP名义增速的情况只出现过4次,分别是73-74年、87-88年、04-05年和13-14年,其中73-74年和13-14年两次房价的超涨源于前几年房价出现了暴跌,而另外两次房价超涨之后的房价均出现了暴跌,一次是87-88年的房价超涨,后来在89-90年引发了储贷危机;而之后一次04-05年的房价超涨在08-09年引爆了次贷危机,并席卷全球。  中国房价与经济无关。  而在中国,房价涨幅与GDP名义增速的走势并不一致。这其中有两个重要的含义,一是说明经济决定房价的规律在中国并不适用。大家购买中国的房地产并非基于经济的好坏、房租的高低。  全国来看地产泡沫程度有限。  二是统计05-16年,全国新房价格的年均涨幅为8.3%,同期GDP名义增速为13.4%,全国经济增速远超同期房价涨幅,说明从全国来看地产泡沫程度有限。  从统计局公布的70大中城市房价涨幅来看,过去5年的房价上涨主要集中在京沪深等一线城市和南京、苏州、武汉等少数二线城市,而诸如成都、长沙、重庆、西安等大多数二线和三线城市房价几乎没涨,这也意味着全国性的地产泡沫问题没那么严重。  货币决定中国房价。  如果中国房价走势和经济无关,那么到底和什么有关呢?  我们发现,真正和中国房价走势高度相关的是货币指标,无论是广义货币M2增速,还是全国总存款增速,其走势都和全国房价走势高度一致。  这意味着中国的房价主要是流动性驱动、而非经济驱动。在过去15年当中经济增速最快的是2007年,当年的全国GDP名义增速高达23%,但是全国房价涨幅只有15%。而在金融危机以后的09年,GDP名义增速仅为9%,但是当年的全国房价涨幅高达23%,创下历史最高涨幅,源于当年10万亿的信贷投放,当年M2和存款增速均高达28%。  15年监管放松,存款飙升。  而从15年开始的全国房价上涨,一个重要背景是在15年的存款增速出现了飙升,当年的新增存款接近22万亿,远高于14年新增的存款的10万亿,15年的存款实际增速高达19%,为金融危机以后的第二高涨幅。  有人会问我,15年官方的存款增速不是12.4%吗,好像没有你说的19%那么夸张啊,有没有搞错呢?  没错,在看似平稳的官方存款增速背后,其实隐含了巨大的变化。15年新增存款22万亿是实实在在的数据,为什么会这么多呢?  10万亿同业存款变身一般存款。  原因是央行在15年初大幅扩展了存款口径,将原本的同业存款纳入到一般存款,直接导致15年1月份的总存款新增加了接近9万亿,全年比14年多增了10多万亿,直接导致了实际存款增速的飙升。  而同业存款,顾名思义是金融机构之间的存款,主要是非银行金融机构在银行的存款,包括保险公司、基金公司、证券公司和信托公司在银行的存款,比如我们买的保险、我们买的余额宝,实际上是把钱交给了保险公司、基金公司,他们会把一部分钱存到银行,而这部分资金的规模当时就在10万亿左右。  15年信贷增速回升。  在15年以前,银行的信贷投放受到75%贷存比的限制,在14年底时用总贷款和总存款测算的金融机构整体贷存比为71.7%,逼近75%的红线,而将同业存款纳入以后,15年1月的贷存比立即下降到了68.4%,意味着银行信贷能力大幅提高,而15年6月以后央行进一步取消了贷存比约束。  因此,15年信贷增速的反弹其实有两个重要原因:  一个就是金融监管的放松。央行在15年开始对同业存款、贷存比监管持续大幅放松,释放了近10万亿的流动性,推动了15年信贷增速的反弹。  另一个是大家都知道的持续降息,从14年11月开始,央行连续6次降息,1年期贷款利率从6%降至4.35%的历史新低,利率下降增加了信贷需求。而货币信贷的回升在15年推动了全国房价的回升。  京沪深房价神话。  从中国房价走势来看,过去京沪深的房价交替领涨,而从15年开始,京沪深的房价涨幅又一次远超于同期全国房价涨幅,京沪深永远涨成了正在上演的神话。  京沪深房价涨幅远超经济增长,已经泡沫化。  首先,我们比较了京沪深各自的房价涨幅与经济增速,发现两者基本无关。而且从05年到16年,京沪深的房价涨幅均超过了经济名义增长,说明一线城市的房价已经泡沫化。  其中北京房价平均涨幅为13.9%,而同期GDP名义增速为12.2%。上海房价平均涨幅为12.3%,而同期GDP名义增速为10.3%。深圳房价平均涨幅为19.5%,而同期GDP名义增速为13.5%。  京沪深房价神话就是货币现象。  而京沪深房价的上涨也唯有货币可以解释。  从05年到16年,上海的存款总额从2万亿增加到10.5万亿,增加了5倍,年均增速15.6%,完全可以解释同期年均12.3%的房价上涨。  从05年到16年,北京的存款总额从2.7万亿增加到13万亿,也增加了近5倍,年均增速15.5%,也可以解释同期年均13.9%的房价上涨。  从05年到16年,深圳的存款总额从8600亿增加到5.8万亿,增加了近7倍,年均增速19%,完全可以解释同期年均19.5%的房价上涨。这说明深圳房价的领涨并非偶然现象,因为其过去10年的货币增长最快,房价上涨就是彻头彻尾的货币现象。  而且如果我们单独来看京沪深的房价涨幅与各地存款增速的变化,其走势也是高度一致。  比如上海是这样:
  再比如深圳是这样:  还有北京是这样:  15年放松监管,京沪深三地存款飙升。  我们注意到,本轮京沪深房价涨幅惊人,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其15年的存款增速出现了飙升,而这主要归功于当年金融监管的放松。  前面我们提到,14年底的时候央行宣布将同业存款算作一般存款,直接导致15年1月全国总存款增加了8.5万亿。而京沪深是全国区域的金融中心,比如全国几乎所有的公募基金公司都设在京沪深,而所有大型保险公司的总部也几乎都在京沪深,这也使得京沪深自然成为同业存款的主要集中地,全国一半的同业存款都集中在京沪深三地,所以在对同业存款的监管放松以后,15年1月三地的存款均出现了大幅飙升。  首先来看北京,14年12月时的存款总额为9.5万亿,到15年1月为10.8万亿,净增加了1.3万亿,月环比增幅为13.4%,15年全年北京存款增速为30%。  再来看上海,14年12月时的存款总额为6.95万亿,到15年1月为8.57万亿,净增加了1.61万亿,月环比增幅达到23%,15年全年上海存款增速为42%。  最后来看深圳,14年12月时的存款总额为3.4万亿,到15年1月为4.7万亿,净增加了1.3万亿,月环比增幅达到37%,15年全年深圳存款增速为57%,领涨北上深,也基本预示了之后深圳的房价涨幅。  16年以来存款增速骤降。  但是,15年的监管放松带来的流动性增加是一次性的,我们观察到从16年开始,京沪深三地的存款增速就出现了大幅跳水,到了16年7月,仅上海的存款增速还勉强保持在8%的个位数,北京和深圳的存款增速都降至了0增长,这说明北上深三地流动性增加的潜力已经接近枯竭。  存款增速跳水,贷款高增难久。  而在存款失速之后,北京的贷款增速已经出现了明显下降,从15年8月最高的18.6%降到16年7月的6.3%。  上海的贷款增速在16年3月达到24.5%的峰值,目前已经下降到了18.6%,其中和地产最相关的居民贷款增速已经从年初最高的43%降至25%。  目前北上深三地中只有深圳的贷款增速依然保持在25.8%的高点,但在存款增速降至0以后,相信贷款增速的高增也不会长久。  既然是货币现象,就没有不破的泡沫!  总结而言,京沪深永远涨神话的背后其实是彻头彻尾的货币现象,尤其是15年以来的房价上涨和15年初对同业存款监管的放松高度相关,当时政策的本意是增加银行的一般性存款,促进银行信贷投放能力,让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但是结果导致了三个区域金融中心的流动性爆炸式增长,并且直接推动了之后两年三地房价的暴涨。  而这个过程,和15年股市的牛市也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当年也是各种逃避监管,资金通过各种渠道配资流入股市,最终形成了疯狂的人造牛市。而美国08年次贷危机的形成,也在于放松了对次级房贷的监管,最终酿成了地产泡沫。  因此,对于目前上海排队离婚的人们,我想奉劝一句,天下没有只涨不跌的资产,没有不破的泡沫!  而对于中国经济而言,万幸的是由于房价只是结构性上涨,而且整体涨幅未超过经济名义增速,因此还称不上全面性的地产泡沫,而只是结构性的地产泡沫。也真心希望对流动性的监管能及时归位,千万不要形成全面的地产泡沫!
评论该主题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
作者:,欢迎留言
提示: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实干误国 房产兴邦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