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人人还·爽的昏海凡电脑科技·♂义下了门星匕\川想问这星过辽i越

推荐这篇日记的豆列
&&&&&&&&&&&&
&(5387人关注)
&(44人关注)
&(998人关注)
&(9人关注)979被浏览30,582分享邀请回答12317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515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端点星图书馆端点星图书馆端点星上的银河大百科关注专栏更多最新文章{&debug&:false,&apiRoot&:&&,&paySDK&:&https:\u002F\u002Fpay.zhihu.com\u002Fapi\u002Fjs&,&wechatConfigAPI&:&\u002Fapi\u002Fwechat\u002Fjssdkconfig&,&name&:&production&,&instance&:&column&,&tokens&:{&X-XSRF-TOKEN&:null,&X-UDID&:null,&Authorization&:&oauth c3cef7c66aa9e6a1e3160e20&}}{&database&:{&Post&:{&&:{&title&:&机器人帝国(4):驭电飞行篇·上&,&author&:&taisa&,&content&:&\u003Cblockquote\u003E\u003Cb\u003E 「欢迎来到,真实的荒漠……」\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blockquote\u003E\u003Cimg data-rawheight=\&272\& data-rawwidth=\&522\& src=\&82ddd3c9b077c30e2901.jpg\&\u003E\u003Cp\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这次要向大家介绍的正是90年代燃烧至今的当红科幻类型:Cyberpunk。\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看到这里可能会有读者说,Cyberpunk怎么能算机器人故事啊?虽然部分作品的确会出现先进的机器人,但一来这些故事大多发生在不远的未来(通常不超过100年),二来科技水平也并没有发达到能造出如此精密的机器人,你这不是在糊弄人吗?\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非也非也。Cyberpunk在我看来的的确确就是机器人文化的传承者。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Cyberpunk作品给已经到了创意尽头的机器人类型开创出新的一条路——\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谁告诉你,机器人一定得有实体的呀!\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是的,Cyberpunk向我们展开了另一个世界观:机器人还可以活在虚拟世界,还可以在看不见摸不着的地方对人类产生巨大的影响。\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人类与机器人的区别,或许只在于是否以电维生……\u003C\u002Fp\u003E\u003Ch2\u003E# def.[About \&Cyberpunk\&]\u003C\u002Fh2\u003E\u003Cp\u003E万\n事休提,先说起源。细心的读者可能已经发现,一直以来我都没有把Cyberpunk的流行译名(诸如「赛博朋克」等等)写出来,而是直接写原文。如此并非\n \n为了装逼,而是因为Cyberpunk这个字眼目前流行的译名个人感觉不是特别好,所以干脆只写原文。如果要选的话,我会使用台湾AITNOG老师的译名\u003Cb\u003E「电驭叛客」\u003C\u002Fb\u003E,此译名音意兼顾,个人认为值得推广,算是比较贴切原文的一个译名。\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说到这里,Cyberpunk这个名字到底是怎么来的呢?他寓意着什么意思呢?请容我细细道来。\u003C\u002Fp\u003E\u003Ch3\u003Efor i in \&Cybernetics\& to \&PUNK\&\u003C\u002Fh3\u003E\u003Cp\u003ECyberpunk这个名字要拆开两部分来看,即「Cyber」和「punk」。\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Cyber,是\u003Cb\u003ECybernetic(s)\u003C\u002Fb\u003E的简写,其中文翻译为「控制学\u002F控制论\u002F模控学」等等。这个名字根据维基百科的说法,最早由法国科学家安培(就是电流单位的那位兄台)在1845年所发明。但赋予实际意义的是后来的一位美国科学家\u003Cb\u003E诺伯特·维纳(Norbert Wiener)\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blockquote\u003E\u003Cp\u003E\u003Cimg data-rawheight=\&254\& data-rawwidth=\&247\& src=\&cade38e47f5f57ccd9d0ab403cd442d9.jpg\&\u003E就是这位肯德基上校…… \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blockquote\u003E\u003Cp\u003E 此君从小是个神童,12岁高中毕业,15岁取得学士学位,19岁就拿到了博士学位。当年\n曾经受邀来到中国当时的国立清华大学(现清华大学的前身)教书,在其课堂听课的学生当中就有著名的中国数学家华罗庚。尽管诺伯特先生如此天之骄子,但无情\n的病魔却一直折磨着他。他的家族皆有精神分裂病史,本人也罹患躁郁症等精神问题,病情发作的时候行为会变得疯疯癫癫,说话胡言乱语,还有自杀冲动……\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不\n论如何,1948年诺伯特先生发表了《控制论:或关于在动物和机器中控制和通讯的科学》,在其中赋予了Cybernetic(s)这个词语新的含义,并以\n此作为这门新的综合学科的名字。维基百科是如此描述这项新学科:「控制论是自动控制、传播学、电子技术、无线电通讯、神经生理学、心理学、医学、数学逻\n辑、计算机技术和统计力学等多种学科相互渗透的产物。」后世我们接触到了许多应用科学多少都会跟这门学科扯上关系,其中影响最深的莫过于电子(计算机)科\n技了。于是Cyber这个词后来就跟机器人、电脑等东西联系起来,成为一个新兴热门的科技词汇。\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其中最出名的莫过于Cyborg这个造词。Cyborg,即\u003Cb\u003ECyb\u003C\u002Fb\u003Eernetic \u003Cb\u003EOrg\u003C\u002Fb\u003Eanism,混合机械的生命体、机械义肢体。电影或者游戏当中出现的大面积机械化改造人、人造人,身体充满各种机械义肢的半生物……这些都算属于Cyborg。\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Cyberpunk」\n 一词即以类似的逻辑而生造出来的,其中的「Cyber」指的就是机器人跟电脑相关的内容。甚至,其故事主体就是在描述一个由机器人或电脑组成 \n的超现实世界(CyberSpace),在那里简直就是一个乌托邦。人们可以通过电脑网络世界作出跟真实世界无异的行为,有时还超越了真实世界。科技已经\n和日常生活融为一体,许多在过去坚如磐石的分野在此摇摇欲坠:当电脑运算能力超过人类想象时,它还只是一台普通的电脑吗?\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Cyberpunk告诉我们,科技已经无处不在,无处不在到我们甚至不知道它无处不在。\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那么,Punk又是什么?\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Punk在中国一般翻译为「朋克」,在台湾则翻译为「庞克」。无论哪边翻译,我都觉得不够味道,按照Punk的核心精神,翻译为「叛客」才是最佳。\u003C\u002Fp\u003E\u003Cblockquote\u003E\u003Cp\u003E\u003Cimg data-rawheight=\&468\& data-rawwidth=\&446\& src=\&02e7a2c7ef0ee5a405e321c.jpg\&\u003E典型的punk打扮 \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blockquote\u003E\u003Cp\u003E 时年70年代,西方国家由于政治和社会环境改变等原因,陷入一个经济繁华则人心堕落的境\n况当中。一群不满社会现状,反叛主流文化,甚至有反社会倾向的年轻人开始将他们的态度融入到音乐表演当中,借此抒发不满。起初,这只是一种地下文化,只在\n少数人当中流传。然而这种发泄不满的摇滚乐逐渐受到底层市民的接受,开始病毒式向外传播。这种起源于英国的非主流文化、新形态的摇滚风格如野火一般蔓延欧\n洲,甚至烧到美国本土。这种文化即是Punk文化。\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Punk \n文化核心就是一个字:倔!由于兴起这种文化的那群家伙全部都是一些「社会底层闲散人员」,他们生活贫穷,对世界充满怨言,整天向着别人竖中指,因此 \nPunk文化强调的永远都是对表面美好的世界如何不满和愤怒。在他们眼中,无论你们怎么把自己粉饰得干净文雅,但你们的内心其实都是肮脏和污秽的。再有就\n是对消费主义的焦虑和怀疑,他们相信阴谋论,认为这个人类活在资本市场的一个巨大阴谋当中,那些制造消费品的公司财阀早已经串通政府,让人民永远沉沦在物\n欲而无法自拔。最后,他们出身贫寒,衣物装饰全部 \n都是废弃物或廉价商品,因此Punk文化的审美观永远都是一身黑,随意,凌乱而诡异,肮脏又堆叠,呈现出一种打破平衡的美感,叛逆于传统美观中对整洁大体\n的要求。\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Punk就是Junk的变体,他们就是一群垃圾——无论自愿还是被迫。\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不\n \n过随着Punk的流行和进入大众视野,这种底层人民的独特文化却逐渐被主流收编和驯化,渐渐变成了名牌奢饰品,某些上流贵族把玩的昂贵玩具。当年「叛客」\n 们正是因为买不起那些名贵奢饰品才做出punk这种文化来,现在换成PUNK产品没人能够轻易买得起了,这不得不说是一个莫大的讽刺……\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好了扯回来。总而言之,Cyberpunk这种类型正是由Cybernetic(s)这种\u003Cb\u003E技术图景\u003C\u002Fb\u003E和Punk这种\u003Cb\u003E生活态度\u003C\u002Fb\u003E融合而来,表达出一种和过去科幻作品与众不同的调子:\u003Cb\u003E真实与虚幻的边界模糊,个人与财阀的阴谋诡计,先进与落后的强烈对比,无产与有产的权力冲突,人性与兽性的内心斗争\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High Tech,Low Life(高科技,低人性)\u003C\u002Fb\u003E——正是Cyberpunk的最佳注脚。\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i\u003E(※这句话的一般翻译为「高科技,低生活」。但个人认为「生活」用「高低」去修饰有些别扭,因此将Life意译成「人性」。)\u003C\u002Fi\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h2\u003E# class.[PreCYBERPUNK]\u003Cbr\u003E\u003C\u002Fh2\u003E\u003Cp\u003E原\n本接下来应该谈Cyberpunk的诞生原因,不过对于那些很少接触Cyberpunk甚至完全不知道的读者来说,他们或许还没有对Cyberpunk有\n比较直观的认识。因此在正式进入Cyberpunk的世界之前,我们不妨先退后一步,看看一些跟Cyberpunk已经十分相似但又还不能算\nCyberpunk的作品。通过这些作品我们或许更能深入了解Cyberpunk的风格都是怎么形成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早在公认的Cyberpunk鼻祖作品1984年的《Neuromancer》出版之前,美国科幻作家\u003Cb\u003E弗诺·文奇(Vernor Steffen Vinge)\u003C\u002Fb\u003E就\n在1981年发表了中篇科幻小说《真名实姓》(True \nNames)。故事当中描述了虚拟网络空间等Cyberpunk特征的概念。只是这部作品基调相对明朗,风格一点都不Punk,所以一般不会将其归入\nCyberpunk之中,而是列为「准Cyberpunk」的作品。\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这些「准Cyberpunk」作品或许跟后世的Cyberpunk作品没有太大的直接联系,但不得不说这些作品都有可能启发了后世Cyberpunk的创作。而其中,最必须要谈到的一个作者,就是接下来要介绍的这位仁兄,他被誉为\u003Cb\u003E科幻界的梵谷\u003C\u002Fb\u003E,生前的作品没人买,死后的作品没人买——得起!\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这位便是传奇一生的P.K.D,\u003Cb\u003E菲利普·狄克(Philip K. Dick)\u003C\u002Fb\u003E先生。\u003C\u002Fp\u003E\u003Ch3\u003Ecase P.K.D = 1: 2: ...\u003C\u002Fh3\u003E\u003Cimg data-rawheight=\&384\& data-rawwidth=\&324\& src=\&92ff7dc163a9be2f4f71155.jpg\&\u003E\u003Cp\u003E那是1928年年末的一天。这一天平淡无奇,没人会觉得有什么不一样。美国芝加哥市的医院中收留了一个病人,这是一个孕妇。不知为何,距离预产期尚有六个星期的这名妇女突然作动,眼看就要生下来了。医生当机立断,要让这孕妇体内的龙凤双胞胎顺利诞生到这个世界。\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期间的过程现在已经不得而知。唯一可知的是,这对龙凤胎终于保住了,婴儿的啼哭声预示着两个新生命的到来。然而这对兄妹并不知道,这新生命的喜悦却是命运之神的刻意嘲弄,熟睡中的他们必将有一人遭逢劫难——而另一人,将会承受无限痛苦。\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一个多月后,双胞胎妹妹死于疏忽照顾和营养不良。\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长大后得知此事的哥哥对此深感不安,他认为是因为自己害死了妹妹——营养不良,意味着营养都到了他身上了。这个念头最终折磨了他一辈子,使他始终走不出原罪的阴霾。为他将来写作灰暗阴冷的诡异科幻故事埋下了伏笔。\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这个故事中的双胞胎哥哥,正是菲利普·狄克。\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菲\n \n利普·狄克生长于一个非常不幸的家庭。首先妹妹的死对他打击非常大,其次没多久父母因为无聊的搬家问题而离婚,好好的家庭就这么破碎了。获得抚养权的母亲\n 却对他的感情冷淡,并不关心他。诸位也看到,菲利普·狄克的妹妹死于疏忽照顾和营养不良,说明菲利普·狄克的母亲并不是一个擅长照顾小孩的人,因此菲利\n \n普·狄克的童年并不美好。加上离婚后父亲又对母子俩不闻不问断绝来往,这使他的内心更加封闭了。与此同时他还患上了吞咽困难症,终其一生都无法在公众场所\n 进食。身体更是出现各种健康问题,他会经常突发性眩晕,发作时根本无法感觉到自我的存在……\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成年后的菲利普·狄克过着非常贫苦的日子。更糟糕的是,他被确诊患上精神分裂症。这使他的开始出现一些难以言喻的幻觉,并且感到浑身的不自在。如果只是这样的话,那菲利普·狄克只不过是一个可怜的人,但命运之神注定要跟他不断开玩笑——他染上了毒瘾。\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n \n精神问题、毒瘾发作、童年阴影、内心创伤、生活拮据等等多重搅浑下,菲利普·狄克眼中的世界产生剧变,他发现真实和虚幻在此时此刻已经没有了区别,假亦真\n 时真亦假。手边摸到的物品可以是仿造的,身边的亲朋好友也可能是假扮的,甚至记忆也有可能是虚拟的,自我认知也只不过是一场骗局……\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菲利普·狄克就是在这么一个时常神智不稳定的状态中度过后半生。据说梵高的眼睛异于常人,或者干脆就是患有某种疾病,因此他才能画出色彩如此大胆的画作来。毫无疑问,菲利普·狄克也是这样的一个人,精神问题的折磨使他写出了大胆、异色、疯狂一般的科幻小说来。\u003Cb\u003E早在那个电子网络世界还只是高深理论的时代,菲利普·狄克,一个疯子,就已经凭借幻觉超越时代地预言了一个真假莫辩的未来\u003C\u002Fb\u003E。菲利普·狄克的作品中充满了这种怀疑真实,边界模糊的调调,而这个调调正是被Cyberpunk发扬光大。\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接下来,就拿菲利普·狄克的其中一部名作介绍,你就明白为什么他的作品是如此深刻地影响和启发Cyberpunk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Ubik》(幽闭\u002F尤比克)\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data-rawheight=\&480\& data-rawwidth=\&286\& src=\&17d4f46ddabaf4.jpg\&\u003E\u003Cblockquote\u003E小說的背景是1992年的「北美聯盟國」。 \n當時人類已經在月球進行殖民,同時擁有相當高超的生命科學技術,能將生理學上定義為死亡(如心跳停止)的人進行冷凍,並探測其大腦皮質存餘的神經活動,使\n之可以和外界的人溝通。這樣的一個「活著的」狀態被稱為half-life。Half-life非常奇特的一點是,由於電子網路的串連,往往一個冷凍槽中\n的個體能夠與另一個冷凍槽中的個體溝通 - 儘管在外界的人看來,他們都是死去的。\u003Cbr\u003E在\n當時人類社會中有許多擁有強大心靈能力的超能力者。大老闆Mr \nRunciter雇用了許多超能力者專門從事保障顧客的隱私不被其他超能者所盜取。也因此Mr Runciter的業績蒸蒸日上,與另一位Ray \nHollis所掌控專門從事探查隱私工作的公司處於對立狀態。\u003C\u002Fblockquote\u003E\u003Cblockquote\u003E故\n事的主角Joe Chip本身受雇於Mr Runciter,負責替Mr Runciter篩選有潛力的超能者以為公司所用。在一次任務中Mr \nRunciter與Joe,以及公司內最強大的幾位超能力者前往月球談生意,卻意外遭到了來自對手Ray \nHollis的炸彈埋伏。結果Joe等人勉強脫險,而老闆Mr Runciter卻不幸死亡。Joe立刻帶領其餘同伴打算返回地球將Mr \nRunciter進入half-life狀態,然而在這趟過程中發生了許多不尋常的事件——原本高科技的未來世界,突然不斷向後倒退時代,所有人與物品都\n在腐朽當中。\u003Cbr\u003E\u003Cbr\u003EJoe終於了解到真\n相: 在月球的爆炸中,其實自己和大家都死了,他現在其實是位於冷凍槽中的half-life狀態中。反過來,唯一倖存的人是Mr \nRunciter:他正試圖從外界傳達「非常重要的訊息」給Joe等人。透過Mr \nRunciter的努力提示,他開始了解有一種叫Ubik的物質可以保持虛擬時空的穩定,不至退化下去……\u003C\u002Fblockquote\u003E\u003Cp\u003E如果没告诉你这是一部公开于\u003Cb\u003E1969年\u003C\u002Fb\u003E的\n科幻小说,你肯定会说这应该是部Cyberpunk小说。然而并不是!在当时现代电脑技术才刚刚起步,电脑之间能够连接起来也只是理论上可行。可即便如\n此,菲利普·狄克已经生动地描写了「人脑意识大串联」「无限接近真实的虚拟世界」这些后世Cyberpunk最标志性的设定。\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这\n \n个故事最大的反转正是前半部你以为自己跟着主角经历的世界是真实的,随后才揭露你刚才身处的才是虚假世界,真实世界其实在外头呢!故事当中,「Ubik」\n是一种能够使虚拟空间稳定下来的神奇道具,大概就是一支喷雾的样子(所以《Ubik》的封面多是以喷雾为主题)。最神奇的是,「Ubik」必须在虚拟空间\n当中合成出来,而主角所身处的空间正在不断衰退当中,前一秒刚收集完喷雾的原材料,下一秒就衰退成别的东西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bik」的名字来源于「ubiquitous」这个单词——意为「无处不在」。这支神奇喷雾其实象征着菲利普·狄克的经典论调:\u003Cb\u003E你以为无处不在(ubiquitous)、普遍存在、习以为常的一切事物,是否只不过都是幻觉而已?\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当然,由于当时的科技水平所限,加上菲利普·狄克的学历并不高,他并没有接受过任何严格的科学训练,因此他描写的虚拟世界在技术上根本不可能的,且故事当中并没有合理地解释这些科技的基本原理。但是早在那个年代,就已经提出了这么一个构想,也是相当的大胆和超前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顺带一提,《Ubik》还曾经改编成PlayStation游戏,有兴趣的人可以找来玩玩看……\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data-rawheight=\&317\& data-rawwidth=\&320\& src=\&aa1d5c2c69bf5c47e8aaa016cbc49669.jpg\&\u003E\u003Cp\u003E除此之外,菲利普·狄克的另外两部短篇小说也有相当浓重的Cyberpunk风味。这两篇小说分别是《We Can Remember It For You Wholesale》和《Second Variety》。\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很凑巧这两部小说都有电影改编,分别是1990年的《全面回忆》(Total Recall)和1994年的《异形终结》(Screamers)。不过总体而言这两部都不怎么忠于原作,尤其《全面回忆》是编剧套用了原作的梗,然后塞了一堆菲利普·狄克风格的其他内容……\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data-rawheight=\&624\& data-rawwidth=\&829\& src=\&aed19ec1fcae36aa586e434e.jpg\&\u003E\u003Cp\u003E 《We Can Remember It For You \nWholesale》(1966年发表)这个故事简单说起来,就是你的记忆不是你的,很有可能是伪造的。原本人的思想和意识是一个人独有且不可磨灭的,在\n这个故事里这块磐石却被敲得粉碎——你真的确定你的过去是你的过去?Cyberpunk当中就有相当多作品谈到了这种微妙境界,因为在全电子化的世界当\n中,意识本身就是可以伪造的。什么是真,什么是假,在这里已经分不清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Second\n \nVariety》(1952年发表)则是另外一种世界。其故事讲述未来美苏争霸还在继续,美国研发了一种自动机器人帮助杀敌。这种机器人最强大的地方在于\n \n他们会自我进化,像大自然生物一样优胜劣汰。结果就是这种机器人反面不认人,开始全面屠杀人类。而这种机器人凭什么能够反叛人类?原因在于它们进化出杀人\n的终极技巧——模拟成人类,骗取人类的信任!一开始是假扮成伤兵,混进碉堡;后来这个形态被认出来了,他们就假扮成遗失在战场的可怜孤儿,让人 \n放松警惕;到最后还是被认出来了,于是机器人祭出了它们的杀手锏:被称之为「第二变种」(Second Variety)的神秘型号……\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会\n自我进化优胜劣汰的机器人,机器人跟人已经没有区别,为了对抗机器人导致人与人之间的彻底不信任……这是一个奇妙扭曲的世界观,却跟Cyberpunk的\n世界观如出一辙。Cyberpunk谈的正是因为技术的无限提升导致人(有机体)跟机器(无机体)的区别越来越模糊:一个全身都是机器义肢,只有大脑是原\n装的个体,她还算不算是人类?说起来,人类又该怎么定义?当机器人能够像大自然生物一样繁衍生息,那它们又算不算是一种生物?\u003C\u002Fp\u003E\u003Ch3\u003Egoto TRON\u003C\u002Fh3\u003E\u003Cp\u003E我知道提及菲利普·狄克就不得不提另外一部电影。这部电影是唯一一部在菲利普·狄克的改编作品当中大众认知最广,评价口碑最好的一部。没错,这部电影正是《银翼杀手》(Blade Runner)。\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银\n翼杀手》改编自菲利普·狄克的小说《Do Androids Dream of Electric \nSheep?》(仿生人会梦见电子羊吗?),于1982年上映。《银翼杀手》的故事虽然没有谈什么电子网络,里面的电脑也没什么出彩的地方,但常常视之为\nCyberpunk的作品之一。这是为什么?\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原因在于《银翼杀手》完美地诠释了\n什么是「High Tech,Low \nLife」。故事所表现的未来科技非常发达,连跟人类一模一样的仿生人(Androids)都能制造出来。然而整部电影却没有一场戏是有充足阳光的,总是\n弥漫在阴暗和雨水当中。底层人民并没有享受到高科技所带来的美好,而是反而被高科技所压抑着,过着贫苦凄凉的生活……\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银翼杀手》非常视觉化地把Cyberpunk世界的一面展现出来,以至于后世的Cyberpunk作品在画面风格上无一不向该作取经。因此《银翼杀手》在后来公认为Cyberpunk的经典作品。\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银翼杀手》用视觉化表现了Cyberpunk世界真实的一面,那有没有别的作品展现了虚拟的一面呢?很凑巧,1982年同年上映的另一部电影恰恰做到了这点。而这部电影竟然是由迪斯尼投资开拍的!\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data-rawheight=\&600\& data-rawwidth=\&403\& src=\&dedbb71b1681b.jpg\&\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电子世界争霸战》(TRON)\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这\n部电影可谓是世界上第一部用非常具体的视觉表现描述了虚拟空间概念的电影。同时他还算是世界上第一部以电脑特效为主要卖点的电影。当时一出来可是把不少观\n众都看惊了——要知道在当年,个人电脑在美国才开始有普及苗头,这部电影已经告诉你还能进入到里面去冒险!后来进入电脑业界的精英们大多数都是因为看了这\n部电影而对电脑产生兴趣的,据说在一些老牌电脑公司里,你还能找到当时配合电影发行的街机框体……可以说,在美国,如果你到电子技术相关的行业工作,却从\n没听过《TRON》的大名,那你就甭想在那个圈子里混下去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不过如此高瞻远瞩\n \n的电影却并没有获得相应的掌声。这是在于本片的定位在当时来说不够清晰,冲着迪斯尼招牌的大众熊孩子们看不懂那吊炸天的剧情设定,讨厌迪斯尼招牌的成熟大\n \n人们又不想进场……这导致本片票房失利,损失惨重,只能靠街机框体回本。这也使得迪斯尼在随后的十多年内不敢再碰真人电影这块。最啼笑皆非的是,有传当年\n 奥斯卡并没有把最佳特效奖颁给他,原因在于「真人电影用电脑做特效是在作弊」……\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无论如何,《电子世界争霸战》向当时处于萌芽时期的GEEK们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先例,对Cyberpunk的诞生有着直接的影响。2010年,迪斯尼隔了20多年后再度抄冷饭,推出了续作《创:战纪》,不过这时候电子世界已经不是什么新鲜概念了……\u003C\u002Fp\u003E\u003Cblockquote\u003E\u003Cp\u003E\u003Cimg data-rawheight=\&600\& data-rawwidth=\&405\& src=\&5df9bb0dfe4e0a75a3d1a30.jpg\&\u003E海报构图简直就是在致敬前作 \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blockquote\u003E\u003Cp\u003E 非常遗憾的是,1982年《银翼杀手》和《电子世界争霸战》上映之时菲利普·狄克因为中\n风伴随心脏衰竭抢救无效与世长辞,享年53岁。他生前只看了《银翼杀手》的粗剪样片,没来得及在电影院看到正片上映。他也办法没看到两年之后,有一部小说\n改变了整个科幻界,开创出一种有他推波助澜的新科幻类型。究竟他在死前感到的是遗憾,还是解脱?我们就无从得知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但是我相信,在宇宙的某个角落,他的眼睛依然注视着我们,一如我们也在注视着他的子孙作品……\u003C\u002Fp\u003E\u003Ch2\u003E# type.[Cyberpunk from 1980s]\u003C\u002Fh2\u003E\u003Cp\u003E正如我在机器人文化简史《欧美起源篇》中介绍的那样,1984年是Cyberpunk元年。那一年\u003Cb\u003E威廉·吉布森(William Ford Gibson)\u003C\u002Fb\u003E发表了小说《Neuromancer》(神经漫游者\u002F神经浪游者\u002F神经唤术师),奠定了Cyberpunk的基本形态,开创出这个新的流派。\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data-rawheight=\&288\& data-rawwidth=\&288\& src=\&ac3bea94ccf3bd0849fb79b.jpg\&\u003E\u003Cp\u003E很有趣的是,1984年也正是\u003Cb\u003E乔治·奥威尔(George Orwell)\u003C\u002Fb\u003E的\n著名反乌托邦科幻小说《1984》所发生的年份。而Cyberpunk故事本身就含有强烈的反乌托邦意识。Cyberpunk的典型故事中,主角往往是一\n个处于社会底层的黑客(Hacker),从事一些非法活动。在战斗当中,主角们往往获知这个高科技时代原来是建基于大财阀对小市民的无情剥削,他们意图利\n用电脑网络操控全世界。要么就是这些财团玩火自焚,制造出反叛人类的超级AI,使人类跌入浩劫当中。主角们便是举起反旗向极权对抗的第一人。\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到底为什么Cyberpunk为什么大多是一个反乌托邦的基调?为什么这种类型的科幻作品会把Punk精神融入进来?\u003C\u002Fp\u003E\u003Ch3\u003Edispose Cyberpunk_style.update = ASIA\u003C\u002Fh3\u003E\u003Cp\u003E这一切都要从80年代的社会环境说起。\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进入80年代,苏联的实力已经大不如前,世界霸权开始呈现往西方(美国为首)倾斜的态势。但就在这个时候,一直以来西方不甚重视的亚洲却突然发力,在经济上取得非凡的成就。新加坡、韩国、台湾、香港……这四个经济体在当时并称为「亚洲四小龙」,风头一时无两。\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作\n为亚洲强国之一的日本,自然也不甘落后于人。其时日本朝着泡沫经济高歌猛进,日本人手里有钱了,就跑到美国欧洲买地皮,买大楼,买黄金。全球资本市场在以\n日本人为首的亚洲热钱涌入后变成一场你死我活的银弹战场,企业兼并、投机,助长了短期利润的巧取豪夺。而电子科技的加入更使富者越富、穷者越穷的现象不断\n升温。劳动力市场日渐萎缩,底层社会成员的经济权益不断遭到侵蚀……于是西方社会(尤其美国)呈现出对跨国企业残酷竞争的厌恶和多元文化渗透的焦虑。\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与\n此同时,一些科技新贵通过电脑打开通往新世界的大门,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迷幻的新领域。他们通过电脑黑进各种系统,盗打电话窃取银行卡,有时目的仅仅是为\n了证明自己的技术。这群反叛的高智商高水平年轻人俨然成为了电子时代的嬉皮士,他们叛逆,吸毒,滥交,讨厌极权。同时由于异国文化(尤其是亚洲的,日本\n的)的强势入侵,他们对此充满猎奇心理。这群人便是最元祖的GEEK。\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这些人发\n现,在这样一 \n个物欲横流,资讯爆炸的时代,看似繁荣实则空虚,表面因为科技的进步而更加舒适,实际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反而更加紧张了。这种压力迫使他们寻求发泄的渠\n道,而Cyberpunk正好反映他们感到的焦虑、悲观 以及愤怒。因此在80年代,Cyberpunk成为了科幻的一股新浪潮,席卷全球。\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data-rawheight=\&500\& data-rawwidth=\&500\& src=\&1d1f6ddc3efab7d426afdce.jpg\&\u003E\u003Cp\u003E跟某些Cyberpunk作品当中的世界相比,《1984》简直就像是 一个老年人健康度假村。因为在Cyberpunk的世界里,人性被压到最低,甚至泯灭人性。为了生存,人可以做出任何事情来。\u003Cb\u003E犯罪遍地横行,正义无法声张,政府施政无能,财阀哄抬物价,经济成果全部垄断在某部分特权阶级当中……面对如斯环境,人们却沉溺于网络世界和毒品,试图在快感的海洋当中逃避现实。\u003C\u002Fb\u003E人们已经没有勇气去直面罪恶,更别说试图去反抗或呐喊。因为在Cyberpunk的世界里,社会和人心已经糟糕到无可救药。\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那么多Cyberpunk故事会提到香港的九龙城寨,或者在别的地方将九龙城寨复刻出来。作为国际经济重镇的香港,却有着这么一个三不管的脏乱地带,可谓是完美地以视觉呈现了「High Tech,Low Life」的状态。\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某\n程度上,Cyberpunk真是不幸言中了我们的现状。我们目前虽然还制造不出如此拟真的虚拟实景,但是我们已经越来越依赖网络。买东西可以在网上解决,\n接收资讯可以在网上解决,连工作都可以在网上完成。不仅在家如此方便,出门了也一样方便。4G网络和WIFI网络的覆盖,让我们几乎九成以上的时间都是泡\n在网上。没错,就连你能看到这篇文章,也是拜网络所赐。\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有一种说法认为,今时今日我们一天的信息接收量是两百年前某个平民一年的量。我们让科技进步,目的是提高效率,从而获得更多的空闲时间。然而实际上是这样吗?效率提高的同时,我们的工作量也在增加——\u003Cb\u003E科技的提升非但没有让我们变得更闲,反而变得更忙!\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忙着刷微博,忙着刷微信,忙着看美剧,忙着在QQ群瞎扯,忙着……\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到底是我们操控着机器,还是机器操控着我们?\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data-rawheight=\&720\& data-rawwidth=\&1280\& src=\&91d14bba06b1d00afab4.jpg\&\u003E\u003Cp\u003E一口气说了那么多严肃的话题,是时候说点轻松的话题暖暖场。\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从上文可知Cyberpunk的祖师爷是写出《Neuromancer》的威廉·吉布森,大多数读者应该都会以为此君定必痴迷电子科技,或者甚至是学电脑出身的吧?然而事实却是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威廉·吉布森是读英国文学出身的,而且对电脑技术什么的压根就不是特别懂!\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我们总是会有一种奇怪的偏见:\u003Cb\u003E科幻小说当然是理科生写得好\u003C\u002Fb\u003E。\n但是威廉老爷子却竖起中指说了一声「不」!文科生也能写出经典科幻来。当年威廉·吉布森只是在一些杂志报刊什么的了解到关于电脑的介绍,身为创作者的他立\n马就明白这是一块未经开垦的处女地,于是就糅杂了这些科技理论概念以文学的角度写出这么一部小说来。兴许他还看了《电子世界争霸战》而受到不少启发呢!当\n然他是怎么构思这个故事的过程我是不知道,但我知道的是,这么一部讲述未来电脑世界的经典小说其实是在传统打字机上一字一句敲出来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关于《Neuromancer》还有一点值得说说,那就是他的译名。目前国内的译本译名定为《神经漫游者》,而台湾的译名为《神经唤术师》。说实话,这两个译名也只是译出原文的部分意境。因为「Neuromancer」这个词蕴含了三层意思。\u003C\u002Fp\u003E\u003Cblockquote\u003E\u003Col\u003E\u003Cli\u003E可拆分为「Neu」+「Romancer」,即「用神经信号书写的传奇作家、说书人」\u003C\u002Fli\u003E\u003Cli\u003E可拆分为「Neuro」+「-mancer」,即「神经信号的巫师、占卜师」\u003C\u002Fli\u003E\u003Cli\u003E「Neuromancer」中的「u」替换成「c」,得到「Necromancer」,即死灵法师\u003C\u002Fli\u003E\u003C\u002Fol\u003E\u003C\u002Fblockquote\u003E\u003Cp\u003E前面说过威廉·吉布森是读\u003Cb\u003E英国文学\u003C\u002Fb\u003E出\n身的,这种文字小把戏可是他的专长。所以要想用中文把这种英语文字双关游戏准确表达出来几乎不可能,这也是为什么我的文章当中不以译名作为标准的原因。不\n过看得出中文译名也是尽量往原文的含义去靠拢的,比如中译的「漫游者」就跟「mancer」发音有那么一点相似,而且「漫游者」本身跟故事内容也是贴切\n的;台译则在意思上做文章,「唤」跟「幻」同音,「幻术」既可以是指现代巫师的那层意涵,也可以指故事内容的迷幻。且「唤」即「召唤」之意,跟原文内容也\n有对应的地方。只是无论怎么说,比起英文原文来说还是差了点……\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data-rawheight=\&581\& data-rawwidth=\&450\& src=\&d03f173ff1db11a2d4e4e783105fafa1.jpg\&\u003E\u003Cp\u003ECyberpunk之所以盛行,桌面游戏可是功不可没。在Cyberpunk这一流派创\n立以后,各种关于Cyberpunk的桌面游戏开始陆续上市,其中更以Steve Jackson \nGames公司出品,基于GURPS(泛用无界角色扮演系统)的《Cyberpunk》角色扮演规则书最为经典。\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原本好好的一本游戏书应该谁也不会冒犯到,谁知道天惹不着地惹不着,偏偏惹到了美国政府头上!\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990\n年,当时Steve Jackson \nGames公司正在紧张编写《Cyberpunk》一书,突然美国特勤局的探员闯门而入,声称收到线报这里有人正在从事教导非法网络攻击行为,意图攻击国\n家机密资料库甚至泄露国家机密!这些探员当即把电脑都收缴了,还将其他资料一并带走。原来,美国特勤局竟然把一本教导如何在未来网络世界「进行犯罪」的游\n戏书当成了现实黑客的培训手册!\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后来经过漫长的官司诉讼,特勤局终于撤销起诉,\n将收缴的电脑和资料都送回去了。可此时已经是1993年,加上电脑内的重要资料皆已删除,不可能把《Cyberpunk》完成。于是一众员工咬咬牙,凭着\n记忆硬是把《Cyberpunk》这本书重新写一遍。后来这件事情还在新版《Cyberpunk》中堂而皇之地登载出来,当然了,语气夹带嘲讽……\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这件事情在当时引起了轩然大波,一些有识之士认为网络使用也是人权的一部分。于是他们创立了一个法律援助公益组织「电子前哨基金会」,旨在保障和推动网络技术应用。也因为这些人士的行动,最终迫使美国政府放开对个人网络的限制。\u003Cb\u003E这个由一本《Cyberpunk》游戏书所引发的事件,可是在网络史的教科书上有所记载的……\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u003Ci\u003E# To be continued...\u003C\u002Fi\u003E\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本文图文资料引用自以下个人或团体(排名不分先后):\u003C\u002Fp\u003E\u003Cblockquote\u003E「搧胡椒的秘密基地」科幻专栏,难攻博士\u003Cbr\u003E台湾国立清华大学公开课程《科幻概论》,郑运鸿\u003Cbr\u003E「驭·电·飞·行」,AITNOG\u003Cbr\u003E菲利普·狄克中文同好站「科幻小说之魔」\u003C\u002Fblockquote\u003E\u003Cp\u003E特此感谢!\u003C\u002Fp\u003E&,&updated&:new Date(&T06:01:59.000Z&),&canComment&:false,&commentPermission&:&anyone&,&commentCount&:1,&likeCount&:9,&state&:&published&,&isLiked&:false,&slug&:&&,&isTitleImageFullScreen&:false,&rating&:&none&,&sourceUrl&:&&,&publishedTime&:&T14:01:59+08:00&,&links&:{&comments&:&\u002Fapi\u002Fposts\u002F2Fcomments&},&url&:&\u002Fp\u002F&,&titleImage&:&https:\u002F\u002Fpic3.zhimg.com\u002F1ba7a39b9e15f3123862adeb9b334af9_r.jpg&,&summary&:&&,&href&:&\u002Fapi\u002Fposts\u002F&,&meta&:{&previous&:null,&next&:null},&snapshotUrl&:&&,&commentsCount&:1,&likesCount&:9},&&:{&title&:&机器人帝国(5):驭电飞行篇·下&,&author&:&taisa&,&content&:&\u003Cp\u003E ☆☆☆☆☆☆\u003C\u002Fp\u003E\u003Cblockquote\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港口上空的天色,一如失落讯号的电视频道……」\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blockquote\u003E\u003Cimg data-rawheight=\&1200\& data-rawwidth=\&1920\& src=\&93ed0a23a25ec12f860a69ee3d5e4a69\&\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h2\u003E # obj.[Ghost in the Matrix]\u003C\u002Fh2\u003E\u003Cp\u003E上篇说到,\u003Cb\u003ECyberpunk(电驭叛客\u002F赛博朋克)\u003C\u002Fb\u003E的诞生多多少少都受到了亚洲(尤其是日本)的影响,那就不得不提到日本。很凑巧的是,跟其他科幻类型不同,Cyberpunk是少有的西方和日本几乎同步发展的一种科幻类型。甚至于你来我往,我影响了你,你影响了我,这种情况屡见不鲜。\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这种情形下,经典作品《攻壳机动队》(Ghost in the Shell)诞生了。\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data-rawheight=\&1200\& data-rawwidth=\&1912\& src=\&64afc8ae8aade20fc07749\&\u003E\u003Cp\u003E 《攻壳机动队》是日本漫画家\u003Cb\u003E士郎正宗\u003C\u002Fb\u003E于1989年发表的漫画作品。故事讲\n述在不远的未来,科技已经高到能让人用机械义肢替换身体,甚至将意识上传到网络。于是便有人利用高科技的便利进行犯罪。为了打击罪恶,日本政府成立「公安\n九课」,招募了一群身体已经义肢化的超级战士加入其中。而传奇战士,除了大脑全身义肢化的巾帼英雄草薙素子更是队伍中的领导者……\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我在机器人文化简史《日本异化篇》中谈过,当美国发明出一些东西而传到日本的话,这件东西就会变得完全不一样。机器人传到西方,被日本人发展出「超级机器人」文化,可谓例子之一。而Cyberpunk传到日本,竟也跟母国美国有些不一样。\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早\n期传统的Cyberpunk故事基调之一是无产阶级和有产阶级的强烈冲突。故事中的主角大多是游走法律边缘的黑客、混混、走私客等等。随着故事的推进,属\n于底层人民的主角才发现这个世界的主要问题其实都是上层建筑的阴谋,因此他们要向这些特权人士揭起反旗。而《攻壳机动队》却完全反过来:主角是个公务员!\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如果说以《Neuromancer》为首的传统Cyberpunk故事是自下而上的「阶级革命」,那么以《攻壳机动队》为首的日本Cyberpunk则是由上而下的「犯罪管理」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不\n过这种改变并没有削弱Cyberpunk的魅力,某程度上还补充了Cyberpunk的其他角度。因为《攻壳机动队》描述的Cyberpunk世界,少了\n一些阶级冲突,多了一些人机模糊的定义探讨。其英语译名《Ghost in the \nShell》中的Ghost既可以指人的灵魂,也可以泛指机器的灵魂:AI;Shell可以指肉体躯壳,也可以指机器的硬件。一个实体装着一个虚体,但这\n是人形的实体装着电脑的虚体,还是电脑的实体装着人类的虚体?\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data-rawheight=\&450\& data-rawwidth=\&600\& src=\&1c26bb6db97bcbcd303a0c06\&\u003E\u003Cp\u003E《攻壳机动队》一经推出便引发震撼,许多读者第一次领略到真假莫辩的诡异未来世界。于是《攻壳机动队》这部作品便在历史上留名,成为Cyberpunk世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后来著名动画导演\u003Cb\u003E押井守\u003C\u002Fb\u003E将其动画化,让《攻壳》的世界以影像的方式在世界流传。这一改编更令《攻壳》的影响力扩大,甚至烧到了美国去,影响了那边的Cyberpunk作品。\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不\n过比起原作漫画,押井守的动画版显然严肃了许多,也沉闷了许多。原作漫画虽然基调是Cyberpunk的,但偶尔也会有些喜剧成分,士郎正宗不吝在自己的\n作品里添加各种充满想象力趣味的桥段。而动画版则加入了更多哲学思辨的探讨,使之内容成人化,深刻化。虽然这样看起来十分有逼格,也令主题深化升华,但缺\n点是不够平易近人,观看起来十分费劲。经常和同是经典的机器人动画《新世纪福音战士》评为90年代最枯涩深奥的两部作品。\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data-rawheight=\&1040\& data-rawwidth=\&1920\& src=\&e89c792fcf7b179ca37921\&\u003E\u003Cp\u003E后来为了平衡和吸引新观众,以神山健治为核心的新型《攻壳》出现了。这次《攻壳》的世界\n从剧场版动画转为TV动画,内容比起押井守的剧场版好入口了很多,至少该有的娱乐效果神山健治都做出来了。同时也保留了一些剧场版的特色,延续动画版《攻\n壳》不深沉会死人的高逼格风味。只是神山健治作为一名动画导演,个人觉得匠人气重了一点,虽然做出了精致的东西,但那种粗犷和大工不巧的味道却减少了几\n分。总的来说,无论是士郎正宗还是押井守还是神山健治,三者风格各有偏向,读者观众自行按照需要取阅吧。\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话说自《攻壳机动队》以后,世界进入90年代,电脑科技拜日新月异的制造工艺所赐越造越小,电脑网络也越来越宽广。著名的「摩尔定律」预言:集成电路上可容纳的电晶体(晶体管)数目,约每隔24个月便会增加一倍!而这个现象至今还在持续……\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人们对电脑科技越来越重视,也越来越觉得未来的人类跟电脑分不开来了。此时一部电影的出现,准确地描述了这种焦虑和想象。没错,这部电影就是中国影迷耳熟能详的——\u003Cb\u003E《黑客帝国》(The Matrix)\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data-rawheight=\&819\& data-rawwidth=\&1024\& src=\&1bf3267cfffffc8f77461ea\&\u003E\u003Cp\u003E关于《黑客帝国》所引起的反响相信我不用再次赘述。这里要说的是,《黑客帝国》的出现是一个结果,是Cyberpunk蓬勃发展后自然而然出现的\u003Cb\u003E集大成之作\u003C\u002Fb\u003E。\n真实的虚拟世界,人类被机器人统治,命中注定拯救世界的英雄……《黑客帝国》恰到好处地淡化了Cyberpunk那些难以入口的冷硬风格,套上大众喜闻 \n乐见的希腊英雄史诗架构,一下子就让当时的普通观众「三观刷新」。因为此片大热,「脑后插管」更成为了当代中国年轻人的口头用语……\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黑\n客帝国》的出现成就了Cyberpunk,也使Cyberpunk进入了一个缓慢的滑坡期。因为后续的Cyberpunk作品难以超越《黑客帝国》,容易\n \n变成东施效颦。甚至多年以来一直筹拍的《Neuromancer》电影版也因为《黑客帝国》的出现而显得没什么必要拍了——《黑客帝国》都已经将虚拟世界\n表现得那么淋漓尽致,你还能在画面上怎么超越他?\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而即使《黑客帝国》本身也陷入了某种怪圈,两部续集场面变大阴谋更深,但始终无法给人更强烈的新鲜感。最终大结局差强人意,人类和机器的和解略显牵强……\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要\n表现《黑客帝国》的世界观,最佳的选择不是电影,而是游戏!可是《黑客帝国》同期推出的相关游戏却普遍口碑不佳,最早的《Enter \nMATRIX》制作粗糙,玩法单调,加上最核心的「子弹时间」效果被其他公司早早抢注,因此很快就被人遗忘。之后推出的《黑客帝国ONLINE》也磕磕碰\n碰运营了几年后因为种种原因而关停……\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所谓「墙内开花墙外香」,之前说到\nCyberpunk这种科幻类型是日本跟西方互相交流的结果,连《黑客帝国》也是一样。原本就热爱日本文化的沃卓斯基兄弟(现姐弟)授权日本的一些动画公\n司拍摄同一世界观但不同于主线故事的《ANIMATRIX》(黑客帝国动画版),9段各不相同却又精彩纷呈的短篇动画以不一样的方式展现了《黑客帝国》的\n庞大世界观。其中,《第二次文艺复兴》跟正片有最直接关系,可视之为前传。这部分为上下的短篇动画阐述了人类是怎么欺负机器人,然后机器人反抗继而奴役人\n 类的欧美经典机器人故事两大戏码……\u003C\u002Fp\u003E\u003Cblockquote\u003E\u003Cp\u003E\u003Cimg data-rawheight=\&824\& data-rawwidth=\&624\& src=\&38e674f7cfbf\&\u003E先是机器人以人类的姿态向人类示好,最后以自己的姿态向人类下最后通牒……两相比较,甚为讽刺\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blockquote\u003E\u003Ch2\u003E if CYBERPUNK == NOW ; else ...\u003Cbr\u003E\u003C\u002Fh2\u003E\u003Cp\u003E许多人看完《黑客帝国》以后,或许会有那么一刹那怀疑自己的世界是否真实。不过大多数人都会很快恢复理智,笑着自我解释「那只不过是虚构故事,那样子的世界怎么可能会是真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然而Cyberpunk离我们很遥远吗?不,Cyberpunk就在我们的身边……\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按照目前的科技水平,像Cyberpunk中描述的高科技世界或许还没办法实现。因为外设的成本和设计问题,我们也不可能把自己的意识传送到虚拟世界当中。可是在中国,早就被一群看不见的机器人所统治了半个生活。\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这\n群看不见的机器人,其实智能很低。它基本上只有一个功能。甚至低到必须整天要人类帮它维护。可是因为它看不见,而且遍布你生活中的每一个方面,因此它非常\n容易奇效。是的,这些机器人并不是无敌,市面上也的确有很多方法和工具破解它。但是,与此同时这些机器人也在不断升级,道高一丈魔高一尺的攻防战时刻消耗\n着你的耐心。终有一天,你会觉得烦了,继而放弃跟这些机器人对抗。\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说得很玄乎是吗。并不玄乎,这群机器人的能力很简单:\u003Cb\u003E只是在你访问某些特定网站的时候,它返回给你404错误提示。\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最恐怖的敌人,永远不是能给你看见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最恐怖的敌人,是那些你知道它存在,你却永远看不见摸不到它。\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Cyberpunk的世界,我们已经一只脚踩过去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而大多数人,对此毫无自觉……\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h2\u003E# module.[Entertainment:ACGNM]\u003C\u002Fh2\u003E\u003Cp\u003E一种类型的兴起和流行绝不只靠上述的这些经典作品,势必还有其他东西推波助澜。接下来向大家介绍一下其他同样有趣的作品,有的是新兴的电子游戏,有的则是传统的小说漫画,但这些作品都有相当Cyberpunk元素,借此管中窥豹,可见一斑。\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下面的介绍从高到低分为四个等级,从最能体现Cyberpunk的到只是借了Cyberpunk的壳。之所以有这个分级主要是照顾到读者可能对Cyberpunk的需求不一样,诸位可按照自己的喜好斟酌挑选。\u003C\u002Fp\u003E\u003Ch3\u003E硬核正本\u003C\u002Fh3\u003E\u003Cp\u003E既\n然Cyberpunk的世界观讨论的是电子虚拟世界,自然而然用电子游戏的方式最能表现Cyberpunk啦!当然了,Cyberpunk最早诞生在纸上\n的,关于Cyberpunk的小说、动漫画也有不俗的表现。有多少个Cyberpunk故事,就有多少个CyberSpac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Deus Ex(杀出重围)系列\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data-rawheight=\&1080\& data-rawwidth=\&1920\& src=\&ef59c8d023e\&\u003E\u003Cp\u003E说到Cyberpunk的游戏当然不得不提本系列呀。《杀出重围》系列第一作登场于\n2000年,比《黑客帝国》第一集只晚了一年登场,但其精彩程度并不亚于《黑客帝国》!残破扭曲的未来世界,机械义肢的普及化,扑朔迷离的庞大阴谋,神秘\n恐怖的超级病毒……最重要的,是这款游戏提倡开放式体验:是如中文译名那样用暴力杀出重围?还是躲在暗处用小手段解决问题?一切都是你的选择!\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Cyberpunk 2077(开发中)\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data-rawheight=\&800\& data-rawwidth=\&1280\& src=\&aea8adf5c745\&\u003E\u003Cp\u003E注意!这款作品目前还没有正式面世,理论上大家还不能玩上他……但根据目前的介绍来看,\n此款作品很有大作潜力。本作由游戏界后起之秀,来自波兰的CD Project公司倾力打造。该公司的另一名作乃是奇幻沙箱游戏大作《猎魔人》(The \nWitcher)系列,这一次CD \nProject将要用同样的思路制作关于Cyberpunk的游戏!完全开放的世界,真实和虚拟两重空间的冒险……想想都觉得过瘾。如果真出来了恐怕能弥\n补《黑客帝国》游戏版的各种遗憾吧……\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System Shock(网络奇兵)系列\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data-rawheight=\&1045\& data-rawwidth=\&1600\& src=\&b64dab8d676c1a87508f67f\&\u003E\u003Cp\u003E这个游戏的故事内容可以一言以蔽之:这是一个发了疯的AI如何整死你的故事!《网络奇\n兵》诞生于1994年,以第一人称射击(FPS)的方式展现一个疯狂而残酷的恐怖世界。在那个3D游戏还不成熟的年代,本作就已经呈现出极高的水准,算是\n所有Cyberpunk电子游戏当中最经典的一作!5年后推出续作《网络奇兵2》,再续经典。题图上的是谁?她就是把你困在太空船的邪恶\nAI:Shodan,持一把冷峻的女声。有道是「男有HAL9000,女有Shodan」……\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Shadowrun(暗影狂奔)跨媒体系列\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data-rawheight=\&1080\& data-rawwidth=\&1920\& src=\&db5f070f7f\&\u003E\u003Cp\u003ECyberpunk的故事以写实著称,大多发生在近未来,虽然科技发达,但通常来说连太\n阳系都出不去。Cyberpunk应该是一种现实主义的类型作品吧?不!这世界上就是有反例——以「中古魔法世界糅杂未来科幻世界」的《暗影狂奔》系列堂\n堂登场!最早作为桌面游戏的本系列拥有庞杂的世界观,后来多次改编成电子游戏、小说。已经看惯了Cyberpunk那冰冷的机器世界?来,黑客武士放魔\n法,精灵兽人写代码!魔戒加上Neuromancer,你会惊叹于竟然这样也可以!\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WATCH_DOGS(看门狗)\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data-rawheight=\&1800\& data-rawwidth=\&2880\& src=\&3939abfeec722d517edbd65\&\u003E\u003Cblockquote\u003E
\n《看门狗》是一款开放世界型第三人称电子游戏。在游戏中,玩家需要扮演艾登·皮尔斯(Aiden \nPearce),通过黑客各种与城市中心操作系统(ctOS)链接的电子系统解决大量任务。例如艾登可以入侵他人的手机,盗取其银行资料并利用这些资料窃\n取其银行储蓄。艾登亦可以引发交通设备故障,以引致交通意外发生。艾登更可以进行跑酷。玩家在游戏中并没有特定的任务或目标,而是通过增强现实查阅市民的\n个人资料,并推测其潜在行为。玩家在游戏中须要完成任务,包括杀死指定目标、逃避警察、保护潜在受害者等。此游戏更有在线多人模式,允许玩家在多人模式中\n控制监控摄像机入侵对手\u003C\u002Fblockquote\u003E\u003Cp\u003E育碧在2014年的游戏大作,一个用黑客技术耍酷的游戏!不过一如其他育碧游戏的常见毛病:优化不行,BUG甚多……\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Snow Crash(溃雪\u002F雪崩)\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data-rawheight=\&500\& data-rawwidth=\&704\& src=\&aaacb877d7baf\&\u003E\u003Cblockquote\u003E\u003Cp\u003E故事发生在21世纪初期的美国的洛杉矶,在这个未来中美国联邦政府将大部分权力给予了私人企业家和组织,国家安全交付给了雇佣军队,公路公司之间也相互竞争来吸引司机来上他们的路,政府剩余的权利只是做一些繁琐的工作而已,社会的繁荣安定与他们无关。\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小\n说的主人公名为Hiro,他在他的名片上写着“最后的自由黑客和世界上最强的剑斗士”,在失去工作之后,他成为了一名为黑手党送比萨的快递员。在工作中他\n遇到了一名名叫Y·T的女孩,他们决定合伙进行情报工作。他们发现了一种名叫“雪崩”的药物,这种药物实际上是一种电脑病毒,这种病毒不仅能在虚拟体感网\n络(Metaverse)上传播,还能在现实生活中扩散,造成系统崩溃和头脑失灵。这个病毒是五旬节教会通过其基础设施和信仰体系进行传播的。在Hiro\n和Y.T.的深入调查下,他们发现这种病毒与古代苏美尔文化有着莫大的联系。\u003C\u002Fblockquote\u003E\u003Cp\u003E《Neuromancer》\n后又一Cyberpunk经典作!紧张刺激的曲折剧情,细腻扎实的世界观描写,如电影分镜一般的流畅文字……不喜欢Cyberpunk那种愤世嫉俗过分悲\n观的调子?免惊!《溃雪》就如Cyberpunk式的金庸小说,向你讲述一个热血沸腾的近未来网络武侠故事!(日版封面是一众版本中最能抓住其精髓的,\n讚)\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捍卫机密(Johnny Mnemonic)\u002F 记忆强尼\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data-rawheight=\&600\& data-rawwidth=\&431\& src=\&db8eaeed014a13a5ba2b6\&\u003E\u003Cblockquote\u003E\u003Cp\u003E公元2021年,资料除了透过电脑输送外,还可利用人脑运输。专业运输员尊尼为了运送更多资料,不惜洗去自己的记忆。一次任务中,尊尼被客户输入过量资料,若他不在二十小时内找到输出密码,他便会倒毙。另一方面,日本集团为了夺取他脑内的资料,也对他展开一场大追杀。 \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blockquote\u003E\u003Cp\u003E这\n部1995年上映的电影虽然评价不佳,却是当时少有的Cyberpunk电影啊……故事改编自威廉·吉布森的短篇小说,世界观与\n《Neuromancer》有直接关系,可视之为前传。而且威廉·吉布森有对影片进行指导,甚至一度有打算在片中登场《Neuromancer》的女主角\nMolly!可惜种种原因,这部电影拍砸了,除了世界观新颖外其他评价一般……有趣的是,男主角扮演者基努里维斯在几年后拍了另一部Cyberpunk经\n典作《黑客帝国》,某程度上本片也能算《黑客帝国》的某种前传?!\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AKIRA(阿基拉)\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data-rawheight=\&600\& data-rawwidth=\&405\& src=\&51eb444d5d2aa898faf4b69dc3f684e8\&\u003E\u003Cp\u003E1988年7月,关东地区使用新型炸弹进行爆破,第三次世界大战即刻爆发。31年后,人类从一片废墟中重建都市,东京湾上建立了巨大城市——新东京。世界仿佛要恢复到以前的繁荣。\u003C\u002Fp\u003E\u003Cblockquote\u003E2019年的一个夜晚,新东京郊外的封闭高速公路上,暴走族团体正在公路上飙车。带头的少年,是一名叫做金田的职业高中学生。\u003Cbr\u003E突然,街上出现了一位奇怪的矮个子男子,暴走族少年铁雄为躲避车祸连人带车飞出公路。正当金田要拿那位男子问罪之时,军队驾驶直升飞机感到。将那位矮个男子与铁雄一起收押。\u003C\u002Fblockquote\u003E\u003Cblockquote\u003E铁雄进入了一个陌生的地方,这里似乎在从事超能力的研究。而金田则在盘算如何营救铁雄。二人都不知道,他们的未来,因为神秘力量——阿基拉而已经开始了巨大的变化。\u003C\u002Fblockquote\u003E\u003Cp\u003E日\n本手绘动画的最后挽歌,大友克洋的砸钱力作,Cyberpunk的日方经典代表!超能力、暴走族、机器人……别奇怪,这些也是Cyberpunk——因为\nCyber不只有电脑网络呀!机器人本身就是Cyber的一部分呀!此片也创造了多个技术神话,那繁杂的细节动画,浑然天成的景观描写,毁灭东京时的震撼\n表现力……哪怕当今美国特效之王詹姆斯·卡梅隆也得甘拜下风啊!\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铳梦(銃夢GUNNM)\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data-rawheight=\&600\& data-rawwidth=\&419\& src=\&6badc115d828da194a2d7ec19a5cc392\&\u003E\u003Cblockquote\u003E废铁镇中一位叫伊度的医生,有天在垃圾山上找到一个少女的机械残躯。\n原来她的脑袋还保持着假死的状态,伊度成功把她救活并为她改名为凯丽,但她已失了以前的记忆。伊度除了是医生外,原来也是赏金猎人。在缉捕犯人的战斗中他\n清楚知道废铁镇的黑暗,所以他希望凯丽能像个普通女孩子般过著幸福的生活。但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发现凯丽原来懂得已失传的火星古武术“机甲术”。\u003Cbr\u003E虽然记忆失去,但她身体流著战斗的血,她不理伊度的反对而登记成为赏金猎人。凯丽的本性其实是很善良的,但她的自傲和好胜为她带来不少麻烦。加上她优秀的机甲术技巧,强大的战斗力为她注定了要不停战斗的命运。 \u003C\u002Fblockquote\u003E\u003Cp\u003E天\n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铳梦》的世界里高科技是高科技了,但真正核心的地方是低人性。人命变成了可消耗的资源,为了生存人们什么事情都能干得出来!拥有\n高超的科技,却没有高超的道德……黑暗的地平线上,尚存什么样的光明火种?抬头望去,那高耸的巴比伦塔赝品又能带给人们什么样的希望?一切尽在木城ゆきと\n的经典Cyberpunk漫画《铳梦》当中……\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玲音(Serial Experiments Lain)\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data-rawheight=\&572\& data-rawwidth=\&412\& src=\&d7ebc5f916a0cd4f52ae95\&\u003E\u003Cblockquote\u003E\u003Cp\u003E 岩仓玲音的同学四方田千砂自杀了。没有任何前兆的自杀事件让同学们不\n知所措,一周后,玲音收到了千砂的短信。明明已死的千砂居然以手机短信和玲音开始了交流。回到家,玲音用爸爸给她的电脑开始与千砂联系。当谈及为何自杀\n时,千砂回答说“因为我已经不需要身体了,没有身体,我可以在wired网络之间继续活着。”不解的玲音继续调查千砂的事件,发现wired网络之中隐藏\n的巨大秘密,玲音自己的身世也出现了谜团。玲音面对网络世界中的真相,耳边不断响起千砂的话“我生存在wired中,因为神在那里。”\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blockquote\u003E\u003Cp\u003ECyberpunk\n可以很叛逆,Cyberpunk可以很暴力,Cyberpunk可以很炫目,Cyberpunk还可以……很萌。日式美少女加上电子幽魂的哲学探讨,为你\n献上一部青春萌动但又沉闷之极的异色Cyberpunk作品。只要你能耐得住通篇压抑沉闷的节奏,或许你就能跟少女玲音一起发现世界的真相……\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TEXHNOLYZE(机魂末世录)\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data-rawheight=\&864\& data-rawwidth=\&1152\& src=\&91d9b4cffbb4d10bffdd71a98b9b2c89\&\u003E\u003Cblockquote\u003E故事描述的未来既残酷又美丽…绝望跟暴力蔓延着在这被世人所遗忘的街\n道——流9洲。一名为了生存参加生死拳击赛而失去生命的少年——栎士,还有可以预看未来之少女——兰。加上欧尔卡诺之领袖——大西京吴,以及对这片土地有\n着深藏于心的雄心壮志之男子——吉井,组成了《机魂末世录》的故事。\u003Cbr\u003E欧\n尔卡诺以武力统治着流9洲。劳工阶级的武装集团,由其精神领袖木保所率领的救民--一群倡导自由的年轻人所组成的集团——罗汉。最后是决定远离这个街道,\n而独自建构生活圈的加贝。就是这样的零星琐碎的集团斗争,巧妙地维持这街道的平衡点,这对街道的和平来说是必要的。还有以生化科技义肢接在人类身上之稀少\n物质,以及被遗忘的城市之唯一生存意义——拉菲亚花。象征这街道的欧贝里斯克纪念碑,静静地眺望着这街道喧哗。绝望之狂想曲正在这被世人遗忘的城市演奏\n着……\u003C\u002Fblockquote\u003E\u003Cp\u003ECyberpunk的另一特色就是不讳言犯罪,本作更\n是赤裸裸地将高科技世界的罪恶直面呈现。落魄地下拳击手被装上机械义肢,继而因为一个护卫任务而卷入残忍的帮派仇杀当中……地上世界和地下世界有着天渊之\n别,穿衣服的未必是人,还有可能是禽兽!残忍、扭曲、颓废、绝望、末世……这部2003上映的动画注定儿童不宜:不是因为片中毫不避讳的残暴镜头,而是世\n界观渗透着永不断绝的无奈……\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blame!\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data-rawheight=\&444\& data-rawwidth=\&297\& src=\&12ec3c8cc16ccbc0cd315\&\u003E\u003Cblockquote\u003E在网络崩溃时代,作为整个系统混乱之前的系统密使,孤身一人的雾亥手\n持“重粒子放射线射出装置”,自地下5000层上行,寻找网络末端未受污染的人类基因。他出现在一片荒芜,充满危险的地域中,为了寻找传说中的网络终端遗\n传因子,在充斥着安全警卫,建设者,统治局的异世界中不停搜索,抗争。\u003C\u002Fblockquote\u003E\u003Cp\u003E鬼才贰瓶勉的成名之作,以「看不懂」著称!目前只有漫画版,动画版虽然多次短篇动画化,但目前还没有正式长篇化。倒是在同作者的《希德尼亚骑士》第二季动画当中作为剧中剧惊鸿一现……\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死亡代理人(エルゴプラクシー)\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data-rawheight=\&600\& data-rawwidth=\&800\& src=\&ed91f609be65e969e50a\&\u003E\u003Cblockquote\u003E这个世界构建在人与机器共同生活的基础之上。在这个世界里,感情是不\n被允许且也不需要的事,这个科技无限发达,人情无限冷漠的都市被称之为“Romdo”。每个乐园的人都有一台属于自己的机器人,被称之为\n“Autoreiv”,用来检测人的感情波动;而人类也在提防Autoreiv,避免他们感染上名为“Cogito”的自我意识。\u003Cbr\u003E这\n种相互制约的关系被发生在Romdo的一系列杀人事件所打破。调查此事的市民情报局的Rilu发现这些杀人事件比想象中复杂和黑暗的多,随着调查的深\n入,Rilu的人身安全开始受到威胁,许多怪物、机械相继登场,一切都在阻止着她的调查。到底Romdo的背后暗藏着什么真相,让我们随着Rilu来一一\n揭晓。\u003C\u002Fblockquote\u003E\u003Cp\u003ECyberpunk搭上各种神话哲学心理学,一下子逼格就上去了!冷酷美女烟熏妆加黑暗颓废风,讲述一个Cyberpunk式的后现代灵性故事……\u003C\u002Fp\u003E\u003Ch3\u003E花开两朵\u003C\u002Fh3\u003E\u003Cp\u003E所谓「花开两朵各表一枝」,Cyberpunk的故事风格也是在不断地变异当中。有一些作品乍一看上去跟Cyberpunk关系不大,实际深究下来就会发现其中蕴含Cyberpunk的精神内涵,这些作品可以算是与Cyberpunk一母双胎的奇妙兄弟关系!\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心理测量者(PSYCHO-PASS,サイコパス)\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data-rawheight=\&600\& data-rawwidth=\&425\& src=\&3b039c6ba6b36cb67ba3cf\&\u003E\u003Cblockquote\u003E计算人类的每个心理状态和个性倾向所衡量的值,通称:PSYCHO-\nPASS(心理测量者)被因而引进未来世界。因此,为让大众达到“理想的人生”这个指标,实现这些数值就变得非常积极。然而,有关犯罪的数值,也就是“犯\n罪指数”也会被测量,当然犯罪者亦是如此,但既使如说没有犯罪,可是其规定值超过的人也是会被列为潜在犯,将而受到制裁。这个故事是在描写为了维持治安的\n工作,公安局刑事课第一分队的成员活跃的表现。\u003C\u002Fblockquote\u003E\u003Cp\u003E由日本经典日\n剧《跳跃大搜查线》的导演\u003Cb\u003E本广克行\u003C\u002Fb\u003E执导,新晋鬼才编剧兼作家\u003Cb\u003E虚渊玄\u003C\u002Fb\u003E担任故事原案和编剧,碰出火花缔造后现代反乌托邦佳作!基督教认为人性本有原罪,但人的\n原罪能被系统测量出来吗?任何事情皆通过「电脑」系统判断,自由还会存在吗?如果因为一点错误导致系统出错,其时又如何分辨谁是罪犯,谁是好人?乌托邦的\n建构完全建基于空中楼阁,色相浑浊的未来必将侵蚀全世界……本作将日本式警探故事糅杂《银翼杀手》和大量菲利普·狄克元素,使之虽然没有\nCyberpunk之名,却有Cyberpunk之实。可惜整体故事起了一个漂亮的问题,却给出相对糟糕的答案……\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Metal Gear Solid(潜龙谍影\u002F合金装备)系列\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data-rawheight=\&1080\& data-rawwidth=\&1920\& src=\&e3dca70e4cf01\&\u003E\u003Cp\u003E开创潜入式游戏体验、全3D即时演算、丰富细节高自由度的经典游戏品牌,2015年9月\n推出(应该是)系列故事最终作!虽然故事主题更多关注战争和世界格局,但对科技和人性的探讨却也非常深入。先是第二作《MGS2:自由之子》融合「模因」\n(meme)概念,探讨信息是如何深刻地影响人类社会;第四作《MGS4:爱国者之枪》更是阐述一个超级AI如何利用战争经济平衡全世界!可谓是虽然没有\n明说Cyberpunk,但却在暗地里处处呼应Cyberpunk……\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异次元骇客\u002F十三度凶间(The Thirteenth Floor)\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data-rawheight=\&600\& data-rawwidth=\&400\& src=\&b55b7ed2ecdd4aa4d437\&\u003E\u003Cblockquote\u003E十三,一个听起来就有些阴冷的数字。在一座大厦的第十三层,科学家道\n格拉斯o霍尔和汉农o富勒用电脑模拟出一个逼真的1937年的洛杉矶,他们可以通过电脑进入这个虚拟世界,真实地体验1937年的生活与自己。然而一个夜\n里,富勒被人杀死,种种线索都表明似乎是霍尔所为。可霍尔却对当天夜里的事情全无记忆。这时一个自称是富勒女儿的女人又神秘出现,可霍尔从未听富勒说过自\n己有女儿……为了找到凶手明晓真相,霍尔循着富勒留下的线索来到虚拟世界中,他离真相越来越近了……近到窒息……\u003C\u002Fblockquote\u003E\u003Cp\u003E这\n是一个鬼打墙的故事!科学家发明了虚拟世界,没想到电脑程序反叛,把自己传送到这个世界的人脑当中。当他满心以为找到了真实,却得知这一层世界也只不过是\n更高级文明的玩乐游戏……那么更高级文明的后面,是不是还有更更高级文明?如此反反复复,什么时候才到头?经典假想实验「缸中之脑」在此完美重现!可惜上\n映档期跟《黑客帝国》重叠,加上预算问题无论特效还是演员都斗不过《黑客帝国》,让此概念不输《黑客帝国》的经典好片沦为冷门小众……\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hack跨媒体系列\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data-rawheight=\&768\& data-rawwidth=\&1024\& src=\&f95f14ffbbdc4cebe2f5b797\&\u003E\u003Cp\u003E未来世界,体感网络无处不在,在虚拟世界感受第二人生成为了每个人的首选娱乐。在此环境下,「The World」虚拟体感网络游戏堂堂登场,万千青少年为此疯魔。然而好景不长,因为不知名的原因,这些少年的意识被锁在游戏当中,成为「未归还者」……\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由日本玩具大厂Bandai(现Bandai Namaco)于2002年开始的多媒体策划,涵盖电子游戏、漫画、动画、小说等多重领域,第一次向全世界展现网络游戏世代的力量,并且开创日本网游穿越故事之滥觞。在网络的无限宇宙里,连游戏玩家都可以是拯救世界的英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Fallout(辐射)系列\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data-rawheight=\&388\& data-rawwidth=\&499\& src=\&12507daf94c26101aeb785d1bda39120\&\u003E\u003Cp\u003E啥米?废土硬核的游戏算什么Cyberpunk?此言差矣!其实很多Cyberpunk\n的故事都是发生在核战或核灾难之后,作为后启示录风格的《辐射》系列自然也有着一点Cyberpunk血统。甚至乎游戏当中还有角色把自己的意识做进电脑\n里,成为永生不灭的AI!「高科技,低人性」……这不也正是《辐射》系列的最佳注脚吗?\u003C\u002Fp\u003E\u003Ch3\u003E阖家欢喜\u003C\u002Fh3\u003E\u003Cp\u003ECyberpunk\n冷硬残酷的风格着实会吓跑不少观众,那么有没有对大众温和一点,更好入口的作品呢?当然有!以下这些作品的外表形态虽然有cyber而不太punk,但其\n精神面貌却跟Cyberpunk有着千丝万缕的纠缠关系。这些作品可谓是帮助普罗大众进入Cyberpunk世界的儿童学步车……\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西蒙妮\u002F虚拟偶像(Simone\u002F\u003C\u002Fb\u003E\u003Cb\u003ES1M0NE)\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data-rawheight=\&600\& data-rawwidth=\&400\& src=\&57620deb76f819a7c5a5ccb3767dd8ea\&\u003E\u003Cblockquote\u003E好莱坞导演维克多曾经大名鼎鼎,有过辉煌的历史。然而,时运不济,一\n心追求艺术的他,却遭到大牌明星的罢演,就连一直支持他艺术的前妻也将他解雇。一位天才程序设计师神秘地出现在维克多面前,交给他一套可以设计出高度逼真\n的三维动画的程序。利用它,维克多创造出了一个让全世界,无论是男人还是女人都狂热喜爱的“完美女人”——Simone。Simone一夜之间迅速走红,\n成为全世界追随的超级偶像。可是,人们并不知道,他们日夜追捧的“完美女人”,其实并不存在于现实世界。虚拟背后的危机,随之攀升……\u003C\u002Fblockquote\u003E\u003Cp\u003E好\n笑!好玩!够疯狂!本片导演安德鲁·尼科尔(Andrew Niccol)正是《楚门的世界》(The Truman \nShow)的导演,《千钧一发》(Gattaca)的编剧和导演,好戏高质有保证。个人而言,这部电影虽然十分爆笑,看完之后却让我毛骨悚然。因为片中所\n描述的科技现在看来并不困难,甚至相当多的技术已经有了雏形。一个虚拟的偶像却被当成真人——这种事情,已经开始在我们的世界上演了……\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乐园放逐(楽園追放 -Expelled from Paradise-)\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data-rawheight=\&600\& data-rawwidth=\&425\& src=\&7ca9a26e33ac4c184546d\&\u003E\u003Cblockquote\u003E四百年后的未来,一曾蔚蓝的地球黄沙遍野,自然环境极度恶劣。与之相\n伴,旧有的人类文明凋零殆尽,早先绝大多数幸存者迁往靠近地球的外太空,在名为迪瓦的设施中安顿下来。他们抛弃肉体,将自己的精神和灵魂投入迪瓦所构建的\n虚拟空间中,尽情享受没有丝毫痛苦的快乐。但是自称弗隆提亚·赛塔的骇客让维护迪瓦网络安全的中央保安局坐立不安,为了彻底揪出这个神秘敌人,保安局派出\n三等官安吉拉o巴尔扎克回到地球调查。操纵先进机甲的安吉拉率先打败蜂拥而至的沙地巨虫,随后和前来接应的丁格见面。两个性格全然不同的搭档一同上路,来\n到了弗隆提亚可能藏身的杰德小镇。安吉拉在那里得知令人惊讶的事实,而她曾经所坚持的信念也开始动摇……\u003C\u002Fblockquote\u003E\u003Cp\u003E《心\n理测量者》的鬼才编剧虚渊玄再度执笔,以《钢之炼金术师》《高达00》闻名的科幻死宅动画导演水岛精二指导,为你讲述一个糅杂Cyberpunk、太空科\n幻、废土硬核、超级机器人、二次元萌少女等等元素的大杂烩科幻故事。精彩绚丽的3D渲染技术使其犹如传统2D作画般的优美,同时又能以3D才能做到的大魄\n力镜头呈现火爆科幻场景。2014年上映的精彩剧场版动画不可错过!唯独比较可惜的是体裁所致,剧情信息量太多,最后结局意犹未尽……\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夏日大作战(サマーウォーズ,Summer Wars)\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data-rawheight=\&600\& data-rawwidth=\&421\& src=\&5f2f581bb25fdf90439dbcf23e35e9c3\&\u003E\u003Cblockquote\u003E高中生小矶健二是一个老实内向的数学天才,夏日的一天,他应邀来到美\n丽的学姐——阵内夏希的家乡打工。结果发现,打工的内容竟是假扮夏希的男友。阵内家祖上曾是与德川军团殊死激战的武士家族,数百年过去,刚硬顽强的性格仍\n在深深植根于这个家族的灵魂之中。最初的拘谨过后,健二渐渐融入这个热闹的大家庭。\u003Cbr\u003E在\n当时的世界,一个名为“OZ”的网络虚拟平台风靡全球,16亿人为之神魂颠倒。它拥有号称世上最安全的防御系统,但其登陆密码无意中被健二所破解。神秘黑\n客入侵OZ,虚拟网络和现实社会顿时陷入混乱。危急时刻,阵内一家重拾武士家族的责任与荣誉,与破坏者A.I.展开了紧张激烈的夏日大作战……\u003C\u002Fblockquote\u003E\u003Cp\u003E原\n来Cyberpunk也可以很合家欢……新晋动画导演细田守奠定地位之作,出色的节奏把控加上对未来世界的阳光幻想,整部动画充满和传统\nCyberpunk完全不同的异色调子。尤其故事中那温暖人心的家族情缘,酸酸甜甜的青春萌动,令原本冷峻的网络世界变得五彩纷呈。后Cyberpunk\n时代的轻喜剧,实至名归。\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机器人笔记(ロボティクス ノーツ)\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data-rawheight=\&570\& data-rawwidth=\&400\& src=\&9f4d14cd14b7665bca2f4\&\u003E\u003Cblockquote\u003E时间是2019年的夏天,“口袋电脑”变得普及,扩张现实亦已成为普\n遍现象。中央种子岛高中的“机器人研究社”面临着即将废社的危机。社内仅有的两名社员之一的八汐海翔在这样的情况下,依旧对机器人社提不起兴趣,整天猛玩\n机器人格斗游戏。而莽莽撞撞的社长-“濑乃宫秋穗”以完成“巨大机器人”为目标,为了避免被废社而奋斗着。\u003Cbr\u003E就在这样的某日,海翔发现名为“君岛报告”的 A.R.标注。里面记载一位名为君岛孝的人物,揭发一项将世界卷入其中的巨大阴谋。\u003C\u002Fblockquote\u003E\u003Cp\u003E作\n为「妄想科学ADV系列」的第三作,内容依旧加入了许多前沿科技概念,这一次终于连虚拟网络世界也加进来了。当然,少不了日本人最喜欢的巨大机器人!因此\n故事的其中一条主线,就是讲述主角所在的机器人研究会社如何把巨大机器人做出来的过程。当然了,现实中的巨大机器人是不可能灵活运动的,因此故事中也略带\n嘲讽地设定最终做出来的巨大机器人只能移动极短距离,持续时间也只有短短几分钟……原本为文字冒险游戏,后推出TV动画。\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电脑线圈(電脳コイル)\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data-rawheight=\&478\& data-rawwidth=\&600\& src=\&de108fa3e5baddae0bb82a\&\u003E\u003Cblockquote\u003E公元2026年,被称为“电脑眼镜”的眼镜型透明显示器已经在全世界普及了11年。在电脑内才存在的虚拟宠物、道具、或是互联网都可以戴上电脑眼镜来看到。\u003Cbr\u003E暑\n假结束时,优子(正确的念法为ゆうこ,Yūko,但通常被称为ヤサコ,Yasako)与双亲还有妹妹京子搬家到大黑市,在抵达大黑市过马路的时候看到了不\n可思议的事情与在原住地金泽从来没有看过的道具。同时遇见了另一个“ゆうこ”,通常被称为イサコ(Isako)的天泽勇子,以及其他的小孩子们,于是开启\n了优子在大黑市冒险的日子。\u003C\u002Fblockquote\u003E\u003Cp\u003E2007年春季新番动画三神作之一!(其余两作分别是《天元突破》《精灵守护人》)\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本\n \n作最独特的设定,莫过于虚拟世界跟现实世界并不是壁垒分明的两个世界,而是重叠在一起。只要戴上特制的「电脑眼镜」,你就能看见铺设在现实空间之上的电脑\n \n空间,「物联网」的终极体现版。最令人会心一笑的是,在网络如此发达的年代,小孩子们应该是在家里泡着电脑不肯外出吧?然而在本片当中,戴着「电脑眼镜」\n \n的小孩子们却返璞归真,在大街小巷结伴同行四处探险,一如那个没有电脑网络的纯真年代!而原因是由于老旧街道的电脑空间未能及时更新,BUG日积月累就会\n \n产出一种珍贵的虚拟产物:MetaBug。小孩子以收集这些MetaBug为乐,甚至能在地下市场卖出一个好价钱。昭和时代的抓甲虫游戏在电脑时代的今天\n堂堂复活——因为都是在抓虫(BUG)啊!\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整部动画节奏明快,美术风格朴实却有\n想象力,剧情充满童趣之余又结合了高新科技,可谓合家欢Cyberpunk当中最经典的一作。本片获得第十一回日本文化厅多媒体艺术节动画部门的优秀赏、\n2008年东京国际动画博览会电视节目部门优秀赏、第39回星云奖(多媒体部门)、第29回日本SF大赏。故事原案兼导演矶光雄也因此部作品得到神户动画\n赏(个人赏)。非常推荐一看,我就重复看了好几遍!以后有机会的话我也想写篇介绍本作品的文章……\u003C\u002Fp\u003E\u003Ch3\u003E徒有其表\u003C\u002Fh3\u003E\u003Cp\u003ECyberpunk给科幻作品带来了全新的一股风潮,其影响力可谓一时无两,连其他关系不大的类型作品都受到了影响,开始往里面塞Cyberpunk相关的概念设定!注意,以下列举作品纯粹是设定上受到那么一点启发,其核心内容跟Cyberpunk可谓八竿子也打不着……\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刀剑神域 and 加速世界\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data-rawheight=\&824\& data-rawwidth=\&1158\& src=\&df17c75cdd8f9e6f47e59654\&\u003E\u003Cp\u003E两部作品的作者均为川原砾,起初作为轻小说出版,作品大卖后分别改编成动画。总体而言,\n两个作品都谈到了未来的体感网络世界,也用到了「虚拟分身在网络世界进行战斗」的标准Cyberpunk套路,但是故事核心不过是少年异世界冒险顺道泡妹\n的青少年幻想童话翻版。故事当中网络世界的设定不过是噱头布景板,Punk精神更是无从谈起……只是喜欢看在体感网络游戏世界「左拥右抱开后宫、打怪夺宝\n逞英雄」的话这两部作品还是做得挺不错的,娱乐效果很足,但内涵反思就甭想有啦。\u003C\u002Fp\u003E\u003Ch2\u003E# paint.(Hello World)\u003C\u002Fh2\u003E\u003Cp\u003E至此,「机器人文化简史」三部曲到此结束……(还自封三部曲,什么鬼~)\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我\n也没想到我居然能把它完成。一开始只是出于一个妄想:不如写一篇长文,介绍一下机器人文化吧~可是没多久我就觉得这不切实际,首先涉及到的资料就非 \n常庞大,准备的时间可要非常大;其次牵涉到的作品非常多,说实在话,里面很多作品我也只闻其名,要把握好内容也是相当困难。不过一旦开始写下去,似乎就能\n 克服这些问题,最后还是硬着头皮写完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不过实际写出来后我也吓了一跳,没想到能写这么多。而且有很多内容其实我是漏写了,写之前想着要谈到但实际写的时候却忘掉了……不过即便如此,我还是自信目前的内容足够丰富。而且还有些太丰富了,篇幅过长,可以的话其实我还想削减一些。\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说实话,我并不是一个机器人迷。原本我对机器人的喜爱只能算一般,像国内大多数读者观众玩家一样,我也是看了《变形金刚》和《高达》之类的才对机器人有些兴趣。写这系列篇文章的动机,与其说是喜好,不如说是因为现在的我对机器人乃至科幻这种东西有了本质的不同看法。\u003C\u002Fp\u003E\u003Cblockquote\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科幻作品当中十之八九探讨的都是未来。反过来说也成立——探讨未来的作品当中,十之八九都是科幻。」\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blockquote\u003E\u003Cp\u003E机器人、外星人、死光枪、宇宙飞船、时间机器……这些东西尽管被大众媒体娱乐化,但它们不仅仅是一个娱乐的符号。可以说,一个科幻作品其实就是预言着一个未来。\u003Cb\u003E我们怎么看待科幻,某程度上约等于我们如何看待未来\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遗憾的是,目前中国的科幻还不习惯于\u003Cb\u003E思考\u003C\u002Fb\u003E未\n来。我知道有许多精彩的中国科幻故事也在描述未来,但要不这些未来是套用外国人早已定型的模板,要不这些未来只是机械式的科学臆想,想象力是有了,批判力\n却不足。或许这么说有些托大,毕竟我没资格评判整个中国科幻界……但我觉得目前的中国科幻问题不在于想象力,我们国家有许多优秀的技术人才,他们能做\n(写)出技术水平比国外高很多的作品。中国科幻的问题在于,我们的科幻较为忽视人文,总有强烈的理工思维,甚至歧视社会人文方面的内容。而国外的科幻之所\n以成为经典,并令人感觉深刻,正是因为他们从来都不忽视人文方面的探讨。\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西方谈机器人,其实是在谈人与科技的相互关系。日本谈机器人,其实是在重现一度失落的朝阳气息。我们谈Cyberpunk,其实是在谈电子世代的种种问题。\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而中国的科幻都在谈什么呢?\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我们眼中的未来是什么?\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当未来面临选择吞下红色药丸还是蓝色药丸之时,希望我们对此早已了然于胸……\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data-rawheight=\&287\& data-rawwidth=\&550\& src=\&a5cb4b878c955f593aa577f\&\u003E\u003Cblockquote\u003E\u003Cb\u003E\u003Ci\u003E# end\u003C\u002Fi\u003E\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blockquote\u003E&,&updated&:new Date(&T06:33:04.000Z&),&canComment&:false,&commentPermission&:&anyone&,&commentCount&:1,&}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戴海凡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