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中和二爷的心尖前妻一个级别的女性叫什么

贾宝玉为什么要叫做贾二爷?_百度知道
贾宝玉为什么要叫做贾二爷?
  因为贾宝玉是贾政的次子,他的哥哥是贾珠,嫂子是李纨,侄子是贾兰。而且贾宝玉很少被叫做贾二爷,一般是叫宝二爷的。  贾宝玉,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中的男主角。他是女娲补天弃在青埂峰下的一块顽石和赤霞宫神瑛侍者转世真身,荣国府贾政与王夫人所生的次子。因衔玉而诞,系贾府玉字辈嫡孙,故名贾宝玉,贾府通称宝二爷。他是大观园女儿国中唯一的男性居民。  贾宝玉一生经历了三个时期。第一时期,“有却有些乐事,但不能永远依恃,况又有’美中不足,好事多魔’八个字紧相连属” 。他自幼深受贾母疼爱,游于温柔富贵乡,反对“男尊女卑”,身体力行“女儿尊贵”,专爱作养脂粉,亲敬家里姐妹和丫鬟;他与林黛玉青梅竹马,互为知己,发展成一段世间少有的纯洁爱情;他重情不重礼,结交了秦钟、柳湘莲、北静王等有情男子;他喜欢诗词曲赋之类性情文学,厌恶四书五经和八股文,反对程朱理学,把那些追逐科举考试、仕途经济的封建文人叫做“禄蠹”。第二时期,“瞬息间则又乐极悲生,人非物换” 。他所爱的清净女儿们死的死,散的散,大观园沦为一座荒园;在封建礼教、家族政治和宿命的压迫下,他糊里糊涂与薛宝钗结婚,致使林黛玉泪尽而逝;再经抄家之痛,越发唬得他疯疯傻傻。第三时期,“究竟是到头一梦,万境归空” 。为了报答天恩祖德,也为了尽快了却尘缘,他以高魁贵子重振家业。最后情极而毒,悬崖撒手,跟随一僧一道出走,回到青埂峰。  贾宝玉形象带有曹雪芹自传的色彩,但其本质上属于艺术虚构,是作者有意识塑造的集意淫、补天济世、正邪两赋三大美德于一身的典型形象,在世界文学史上极具创新性。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为他排行老二,他妈妈哭说,上面还有一个哥哥小时死了你没记得痛打宝玉时,要是他哥哥还活着
其他21条回答
琏二爷. 刘心武说贾琏在现实中有原型的,但不指贾琮,贾赦有二子;荣府排行,但是称呼没改过来。但是作者为了不太坐实于是写琏为长子贾府是大排行,宝二爷,理由是贾母一直不喜欢贾赦,贾代化的儿子.而贾赦本来是宁府的,是珠大爷,是珍大爷.所以宁府排行,过继给贾代善的。七三版的红楼好像是证明解释的 宁府和荣府分别采用大排行, 按《诸本》解释贾琏还有一个哥哥
贾宝玉是有一个哥哥的,名叫贾珠,可惜英年早逝,留下年轻的妻子李纨和遗腹子贾兰,也即后来光兴贾府的&兰桂齐芳&的贾兰.贾珠在&红楼梦&中没露过面,不过从只言片语中可以让人了解到他应该是合乎贾政理想的继承人,和贾宝玉的离经叛道是完全不同的.
贾府是大排行, 按《诸本》解释贾琏还有一个哥哥,贾赦有二子,但不指贾琮。七三版的红楼好像是证明解释的 宁府和荣府分别采用大排行.而贾赦本来是宁府的,贾代化的儿子,过继给贾代善的,理由是贾母一直不喜欢贾赦.所以宁府排行,是珍大爷,琏二爷;荣府排行,是珠大爷,宝二爷.
晕,因为他是贾正政的次子,他的哥哥是贾珠,嫂子是李纨,侄子是贾兰.而且他很少被叫做贾二爷.....一般是叫宝二爷的.
贾宝玉是有一个哥哥的,名叫贾珠,可惜英年早逝,留下年轻的妻子李纨和遗腹子贾兰,也即后来光兴贾府的&兰桂齐芳&的贾兰.
贾宝玉是有一个哥哥的,名叫贾珠,可惜英年早逝,留下年轻的妻子李纨和遗腹子贾兰,也即后来光兴贾府的&兰桂齐芳&的贾兰.
王氏嫁与荣府贾政后生二子一女,女元春入宫为妃,长子贾珠早夭,二子为贾宝玉,所以宝玉被称为贾二爷。
王夫人生了两个儿子,老大叫贾珠,死了,老二贾宝玉,但是好象不叫&贾二爷&而叫&宝二爷&吧
有个哥哥啊^就是十二钗中李纨的老公.我们所看的内容里他是已经死掉的角色.
因为他排行老二,
他有个哥哥叫贾珠,所以他是二爷
因为他排行老二啊!
因为行二....
问这么没文化的问题。一看就是没看过红楼梦或没看透的
按照生他的顺序叫的
宝玉的哥哥名为贾珠,已过逝
因为他排行老二呀 !
因为他排行第二呗???
他有哥哥呗
二爷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贾琏为什么叫琏二爷?_百度知道
贾琏为什么叫琏二爷?
他和王夫人的大儿子贾珠(李纨的丈夫)是过继之前出生.贾宝玉、2:贾政贾赦原家.贾珍,贾政(原型是曹頫)是过继为嗣的;贾琏的父亲贾赦是贾政的亲哥哥:1.贾琏荣宁二府,所以在过继之前那个贾家、2,贾珠是老大.贾珠:1,贾琏是二爷,之后就是宝二爷和环三爷了所以排行应该是,贾珍是老大(珍大爷),在荣宁二府排辈;而贾宝玉(以及贾环)是在贾政过继之后出生的,不在荣宁二府排辈分根据人物原型分析、3
书中人物关系本来就错综复杂,大致关系可以认为是宗家和分家的两个贾家,贾珠和贾琏属于分家,贾珍、贾宝玉和贾环属于宗家
你说的听不懂。谢谢。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贾琏的相关知识
其他3条回答
贾珍是珍大爷,明白了吧。比如惜春是四姑娘
惜春?哪跟哪呀?
元,迎,探,息,四春。分别是家政,贾赦,贾政赵姨娘,贾敬生的,叔伯姐妹或者同父异母姐妹,但是排行一起拍的。迎春二姑娘,探春三姑娘,惜春四姑娘。同样贾珍是贾敬生的,下人称呼珍大爷,贾链是贾赦生的,下人称作琏二爷。宝玉应该是三爷,贾环是四爷,因为太小了,就直呼名字了。贾珠已经病故,不参与排行。
大爷是谁?宝玉叫什么?
那贾珠叫几爷?宝二爷又该叫什么呀?
那宝玉为什么不大排呢?
要大排,应该都大排,小排都小排对吧?不能荣国府琏和宁府珍大排,不和玉大排吧?
大排也应荣府大排吧?
谢谢。网上的看腻了,才来这里。
我细细的看过五遍,还不算平时随便翻的。
我在研究它。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电视剧《老九门》剧中的九门是哪九门介绍 大佛爷,二爷,八爷这是按什么来排的_百度知道
电视剧《老九门》剧中的九门是哪九门介绍 大佛爷,二爷,八爷这是按什么来排的
提问者采纳
齐铁嘴,有着门面上的正当买卖。下三门和平三门的来住关系密切(比如吴家跟解家就是姻亲):霍仙姑(霍秀秀的奶奶),这些人都比较年轻,平三门的传说大部分就是恶名了,黑背老六,倒斗主要靠自己的伙计:张启山(张大佛爷)。下三门为商,名声是靠拼杀出来的。下三门。如果说上三门的传说大部分都是英名,都是已经往古董商靠的商人,虽然功夫不弱但是不太自己活动,手下最多几个徒弟,因为当时他们家族的势力已经类似于小军阀,是夹喇嘛的主力,主要以倒卖为主、美名或者是市井八卦,而且在官面上势力庞大。平三门,阎罗浪子笑面佛,吴老狗(主角吴邪的爷爷),整天在山里走的就是这些人:陈皮阿四,是故事比较少的一门,而且正式的身份大体已经漂白,因为无利益瓜葛往来相对少,二月红(解雨臣
的师傅),当时道上说一不二的人物老九门分上三门,美人算子棋通天。上三门,都是些孤胆英雄,半截李,解九爷(解雨臣的爷爷),而且贪欲很重,所以也没什么顾虑。平三门为贼 。说他们是土夫子,杀人掠货什么都干,军爷戏子拐杖仙,可能有点屈就,都是赫赫有名的老瓢把子。上三门为官。上三门的三位老当家,都是家道殷实的老家族,平三门和下三门,而上三门和下三门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1条回答
启山 演员 陈伟霆 张启山坐镇老九门“上三门”之首,同时也是盗墓世家传人,与普通人混血的张家后人、有胆有识。解放后对九门进行过一次彻底大清洗、力量都能在老九门中数一数二,但用的不是真名,无论威望:老九门的大当家,人称张大佛爷,是开国元勋之一,目的是为了保护一个无法现世的秘密、能力。是上代张起灵的孙子。
张启山,因家中有一座神秘大佛而得到张大佛爷的绰号。性格大开大阔。参加过近代革命,势力庞大。家道殷实,任职国民党长沙分区布防军官、城府
佛爷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亲属的称谓
  家族、亲族的构成和繁衍,形成了众多的系别。无论直系、旁系家族、各类亲族都横向、竖向分别排列着各种不同辈份的亲属关系,这就涉及到民俗学范围内的亲属称谓问题。家族成员间的互相称谓是固定的,称谓不仅标志着双方各自的辈份,还显示着在家族或亲族中关系的远近。
  旧时,天津的称谓以叙述式为主,类别式是关系较远的泛称或是与被称人同辈份人的总称。叙述式称谓从字面上还不能对所有亲属均能显示关系远近,如二叔这一称谓,它既标明与自己的辈份差异,还标明了与自己父亲的具体关系。但仅称二叔则限于自己家庭范围内,而在整个家族中,有资格被称作二叔的人不只一个。所以,称谓虽同,而关系远近是不同的。
  旧时,天津有的大家族虽各成体系,但有一种是同一代人按大排行来排定行次的。由于旧时的生育是多多益善,假若上代人弟兄共5人,按大排行计则第二代兄弟行可能多至10几人或20人(女子不算),况且旧时一夫多妻不为鲜见,那么,三代的人数恐怕还要多。这种一辈人以大排行排列的现象,即以他出生的大排行行几为乳名(如乳名十四或十八,即大排行十四或十八),尽管他们各有学名(大名)。天津风俗称父之兄为“大爷”(音yie),称父之弟为“伯”(音bāi),遇有这种人排行的情况,则会出现“八大爷、十大爷、十三伯、十六伯”等等称谓,是各地称谓风俗所无。另外,天津称谓习俗,父母称儿子常常将长子称为“老大”或“大的”,将次子称“老二”或“二的”,以此类推次第相称,独称幼子为“老的”或“小老儿”。所以下代人称上代,假定父亲在上代排行第三,则称父之长兄为“大爷”,称父之二兄为“二大爷”,称父之弟为“四伯”、“五伯”等。而称父之幼弟为“老伯”。以此类推,母之幼弟称“老舅”,母之小妹称“老姨”,父之小妹称“老姑”,祖父之幼弟称“老爷(音yi&)等。又天津旧俗,出门与邻人相遇互相称谓或在一定社会范围内互相称谓,往往不称名字而称“爷”,只是在上面冠以其在家庭中的排行次第。如称“二爷”,则已表明此人在家排行第二,称“七爷”,则表明此人在家排行第七,以此类推。那么礼尚往来,必须立即以称谓表示回敬,也要根据对方在排行次第鞠躬称“四爷”或“六爷”等,如遇一时来不及辨别对方在家行几,也要忙着回答“爷爷……”,表示以礼相答。这种称谓只显示被称人的排行次第,并不表明家族中的任何关系、地位和互相承担何种义务,也可以视为名字在社会上的代号,只不过带有尊敬之意罢了,不在家族称谓之例。
  称谓在天津民俗中还有一种特例,即称谓从文字上看毫无区别而只是发音略有不同却标示着两种截然不同的关系。比如,爷爷的大哥称为“大爷”,父亲的大哥称作“大爷”。这里的“爷”字,前者发音为y&e,而后者发音为yie,两者在文字上一样;又如,天津习惯将祖姑丈称作“姑爷”,又习惯将女婿称作“姑爷”,文字一样,只是发音与前例类同,意谓便不一样,在亲族辈份上更相差三代了。
  在称谓上还有一种特殊情况,从习俗上最具天津特色,即翁婿关系的称呼。从传统文字上讲是岳父与女婿的关系,理应女婿称对方为“岳父”、“岳丈”,俗称“老丈人”、“老泰山”,称妻之母为“岳母”,俗称“丈母娘”(老丈人和丈母娘往往是背后称呼)。而天津习俗则是直呼妻之父母为“爸爸”、“妈妈”,但“爸爸”、“妈妈”这两个称谓在家族关系尤其是直系血统关系中是最近的特指性的,不是能随便称呼其他人的,所以,做女婿的有相当一部分人很难出诸于口。所以,每当翁婿相见时,女婿往往只施以礼,无所称谓,谈话时以“您”、“您老”称之。岳父一方对女婿难以开口相称自然理解,往往于形式上的称谓不甚在意,以免女婿表情尴尬。从传统的“为人皆有双重父母”的角度看,这种难于启齿便无所称的现象似乎不近人情或没有家教,但它毕竟作为一种民俗事象或者说一种习俗现象至今在天津存在着。
天津家庭称谓大体列比如下:
  以上是天津习俗直系、旁系亲属称谓的主要常见的一些类别。至于其它旁系的、间接的、远亲拐弯的亲属关系,大体统以类别式称之则可,比如:表哥的表哥即可以“表哥”称之;表姐夫的表姨夫即可以“表姨夫”称之,在此不一一罗列。
家族事务
家务
  家务,是家族习俗中最有普遍意义的内容,家庭生活的衣、食、住、行以及柴、米、、盐、油、盐、酱、醋、茶无不包括其中。所以,家务事又称“家政”。在旧天津的大家族和一般家庭中,主家政者是第一代女主人(家长之妻),但她的位置常常是指导性的或监督性的,在她的安排下,负责着整个家庭每个成员的饮食、衣着、家居以及外出的照料和管理这些日常生活内容的实际执行者往往是第二代的长房女性。并由家中其他二代别房(或雇佣人俗称”老妈子)妇女分别担当、共同协助来完成的。
  家务习俗与经济生活中的消费习俗有着密切的关系。操持家务或者说一个家庭的家务管理水平如何、处理得当与否,直接关系着这个家庭的面貌、兴衰以及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和外部的声誉影响,所以家政——操持家务在家族民俗中可以称为一门艺术。
  旧时,即便是一般两代之家,主家政者也是这家的女主人,由家中女孩子来协助她。这不单可以使女主人减轻些体力劳动,也可以锻炼女孩子操持家务的能力,为出嫁以后实际操持家政作好准备。
  在中国当代生活中,大家庭逐渐减少,取而代之的是普遍的两代之家。主家政者已不再是女主人的专职,家务的分担制越来越取代了妇女专任的传统习俗,这是因为妇女和男人一样参加社会生产、担当社会工作,男女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平等,家务的分担在家庭中已成为现实。几千年来的父系家族的传统观念,随着社会的进步、妇女的解放而发生重大变化,并且,随着物质文明进程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家务习俗势必还将不断发生变化。
家规与家法
  俗话说“家有家规,国有国法”。旧时,天津的大家庭是极其讲究“门风”的。“门风”,又称“家风”,一个好的门风往大处说往往能够产生于国家、民族有用的人才,往小里说,家中子弟在社会上大多能够遵纪守法,这是和良好的家教有关的。旧时,大家宅门门心对有“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的联语,约略可窥见家风所禀之一斑。
  一个良好的家风来自良好的家教,旧时常谓没有社会公德、不懂礼貌的人为“没家教”。家教,是传统家族教育子弟成材并能承续祖业的重要手段,主要内容是德和才两方面。侧重于封建伦理道德及遵行旧礼法方面,提倡勤俭、孝顺、老实,反映到社会交往中就是礼貌周到、待人以诚和热心公益事业。家规或家法,实即针对家风或家教而形成的。家法(家规),隐含着一种惩罚意谓,即不遵守家教或败坏门风按家法从事。家法,对家族每一成员在家族中和社会上的行为都有一定制约性,是家族共同信守的规约。在社会生活中,家规是不成文的行动准则,常常是根据社会习俗的制约而订的种种规矩,内容大体相同,其中有些是极有针对性的,触犯了这些规则,就要受到家长的制裁和惩罚。在封建时代,惩罚的手段多是体罚,这种惩罚用具多是竹制的或藤制的,也有皮革制的,天津惯俗常把这种惩罚用具叫作“家法”。
  家教突出的是“教”,家规突出的是“管”,两者的有机结合,用于确保良好的家风世代相传。传统的家教、家规、家风多受封建儒家思想的影响,侧重于封建伦理道德及礼法的教育,但由于家长的言传身教,规范子弟忠厚、善良、正直、诚实、勤劳等等。这对于一个家庭乃至国家、民族都是不无积极作用的,甚至对现代社会也还有着不可低估的借鉴意义。
家号与家讳
  家号,在家族民俗的传承中也是一个极其普遍的事象,亦称“堂号”。它标志着家族门第异于其它家族的基本特征。20世纪20年代前,世人注重家族堂号。凡家族或富或贵后,皆注重置房产、立祖坟、起堂号三件大事。房地产的四至立石柱要刻上堂号和姓氏,茔地的四至石桩也要刻上堂号和姓氏。堂号一般两字,多是吉祥、美德的好字眼,举凡在公开场合下使用的器物,如捧盒、圆笼、拜帖、谢帖等也都要写上堂号。
  堂号多是自称,外人则以人名、绰号、店铺名、职业、居住地、原籍地以及某种特征称某些家族。比如“当铺韩家”,标明着这家姓韩,以典当为业;又如“切糕张家”,标明着这家姓张,以卖切糕为业;再如“茶叶穆家”,标明着这家姓穆,是开茶叶店的,凡此种种,共同特点是家号足以表现出姓氏和行业,仅从字面,一望可知。另一种家号是一听便知是表明姓氏和原籍的,如“霸州李”,表明这家姓李的原籍是霸州。又如“保定王”,表明这家姓王的祖籍是保定,凡此,也可以从字面得知。再一种是袭用祖先名号(堂号、斋号)为家号的,往往是祖辈某人在某方面大有名望、为世所知,或祖辈某人曾做过什么高官,政绩可称或造福一方者,后人引以为荣,则会取先人名号为家号。如“李善人家”是天津的大盐商,发家后曾从事多年赈务及其他慈善事业,故得“李善人之称”。其后代以此为荣,并以“李善人家”为家号。另外,也有取吉祥字为家号的。
  家讳,表现在对于父、祖等直系长辈名字敬避的形式上。旧时,在文字书写时通常遇父、祖的名字时,或多写一笔,或少写一画,或借用它字。在日常言谈时也是尽量回避父、祖的名字,俗语说“子不言父名”即是避讳的意思,甚或在与人交谈时,对方言及父、祖,本人则立即站起,欠身垂手,以示敬避。
家神与家祭
  家神,是家族中日常供奉的神灵,其目的和为之所做的一切,就是希望家族在神灵的庇佑之下人丁兴旺、家大业大、生活富足,不受灾祸邪难侵扰。
  旧时,天津民间供奉的家神主要包括本家族的祖先、南海观音、吕祖、五大家(狐黄自柳灰)、财神、灶神、张仙等。最有特点的是民间将南海观音、吕祖、财神、白老太太、胡三太爷等神灵的影像绘于一张纸上,托裱后悬挂,俗称“全神像”。民间对供奉家神的位置和相互间的次序都有着严格的规定。一般富户人家都有自家的佛堂和祖先堂,有的在家庙中单独供奉,还有的人家将佛堂和祖先堂合二为一,即使房屋不宽裕的人家,也要利用堂屋供奉家神。一般是南海观音影像放在中间,右边供全神像,左边供祖先灵牌或影像,若单独有祖先堂,则左边的位置空着。至于五大家的牌位则一定要供奉在院内的仙家楼中。对于家神的祭拜,各家有所不同,但不外乎包括每日三炷香叩拜祷告、每月(农历)初一、十五烧香上供、年节敬香祭祖等形式。如春节前夕,一般是腊月二十八晚上之前,各家主妇必须布置室内的桌帷椅套,挂字画影像,同时摆设神佛、祖先的供品、香烛。到了腊月三十晚上九十点钟时,家长要在香案上供上事先准备好的“增福财神”神码儿、“全神大纸”神码儿和值年灶王神码儿。这时,全家都须梳洗,换上新衣服,家长洗手后冠服向神佛、祖先上香叩拜,以下众人先男后女依次行礼,说是请家神回到家里和家人共同过团圆年。从此时起各处灯烛不熄,香火不断。至次日,即大年初一早晨五六点钟时,家家要把请回的全神送走,即将全神大纸连同黄钱一同焚烧,谓之“送大纸”。再如对五大家的祭奉则是在每月初一、十五(农历)两日更换供品。对张仙的供奉则每日更换香案上的湿白面球。
  家祭,是指在祭祀祖先的活动。这种活动,是沿袭封建家族信仰、祖先崇拜的一种形式。家祭的时间一般是在祖先的生日和年节时举行,其中以年节的祭祖最为隆重。家祭按地点概念划分可有三种表现形式,即家祭(在家中祭祀)、庙祭、墓祭。家祭是指在家中祖先堂或宅院附近从事的祭祀活动。如祖先的生日、农历七月十五鬼节、八月十五日中秋节、十月初一送寒衣以及春节等节日来临时,各家均要为祖光上香上供,焚化纸钱,有钱人家还请僧、道来家诵经,为祖先超度祈福。
庙祭,是指在家庙中举行的祭祀活动。家庙在天津又称“家祠”、“祠堂”或“宗祠”,是旧时大家族为祭祀祖先而专门构置的建筑设施。旧时,天津城区和城外祠堂很多,如李公祠、丁公祠、金家祠堂等等,称某公祠者,“公”字往往是后人或时人敬称所加,实即某家祠。现市区内保存较完整的祠堂是位于南开区白堤路的李纯家祠。其始建于民国十二年(1923年),系江西省督军李纯为奠祖所建的家庙,占地约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8千平方米,坐北朝南,仿故宫布局。正门两侧雄居石狮1对,面对正门有照壁横障,两侧有翁仲。正门向里先是一玉石牌坊。其后东西矗立有华表1对。前行有玉带河,跨河有玉石桥,石雕精细,气势庄重。往北,有3进院落,院周围皆有游廊环绕。院之间,有夹道通连。庭、堂、殿宇皆为古典式砖木结构。殿顶覆以彩色琉璃瓦,重檐斗拱,五脊六兽,顶板描金,方砖铺地,雕梁画栋,金碧辉煌。1960年天津市人民政府批准在此建立了南开人民文化宫,并被批准为天津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今祠堂多已废止、拆毁或已改作他用,但从现今遗存的地名来看,足可想见旧时大家族修建祠堂风行之盛家一般是以供奉祖先神位为主,根据家谱所载,依次设列历代祖先牌位,主要是为在传统的重要节日祭祀祖先时所用。除供奉祖先神位之外,有的家庙还把本家所信奉的神灵(如关公)供奉在内,作为家族的守护神来对待。
  家庙的修建形式大体一样,但规模程度却不尽相同,往往根据各自家族的社会地位、声望以及经济实力的不同而不同,有的官宦人家和大户世家的祠堂修建得十分讲究、气派。平常人家的家庙,则较简陋,但家庙的意义和用场则是一样的。
  家庙的修建及使用有其盛与衰的不同阶段或过程。普遍情况,是家族中的某一代某一人荣显或是发达以后开始兴办这类事,对外则光宗耀祖、显耀门庭;对内则取“慎终追远””的孝行并藉以在精神上求得祖先神灵的庇荫,对子孙后代,也隐含着一种“孝”的教育。
  2O世纪二三十年代时,由于土地价格昂贵,地皮紧张,民间出现了一种仿真的家庙建筑木模型,可根据自己宅院或房间的大小制作,内放祖先牌位,代替家庙的作用,其造型别致,雕工精美,宛如一件木雕艺术的珍品。
  墓祭,是到祖先的陵墓或公墓进行的祭祀活动,俗称“上坟”,一般在清明节时举行。如有祖茔,则要培新土,人们在哀悼祖先的同时,伴有烧纸钱和上供、磕头或鞠躬等形式,至今沿袭,这是祭扫习俗的一种最简单的传承。
  家祭的习俗在旧时还具有调和家族、宗族内部矛盾的功能。同一宗族贫富不同,所以,又常常被剥削阶级利用为控制宗族的手段。
  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家族已逐渐被分化成若干个小家庭,庙祭的形式已不存在,家祭和墓祭则仍存留在人们的生活空间,成为寄托哀思的主要方式。
家庆与家难
  家庆,指的是家族共同的喜庆事;家难则是家族的灾难或不幸的事。对整个家族而言,往往都被视为重大事件。
  天津旧俗,生日、婚礼、寿礼等喜庆事都属家庆范围,科第时代,尤其把家中子弟中举、中式(中进士)、授官、升迁等视为家庆。扩而广之,一切家中添喜之事均可算作家庆。不过,因家族显卑不同而增减,一般小户人家不过限于喜寿的主要大事。
  家难,在一般人家通常即指家族成员的丧亡、重大伤病以及意外的灾祸,如水灾、火灾、盗劫等,总之,一切生活中的不幸之事。
无论家庆与家难,通常都举行一定的礼仪,家庆则亲朋好友纷纷前来祝贺,情绪高涨、兴高采烈;家难一般也有邻里亲朋届期前来哀吊、慰问,以表同情。因此家族的庆典与灾难,程度不同地具有着普遍的社会意义。
家塾
  家塾,又称“私塾”,是家族出钱聘请先生为族中年幼子弟传授课业(儒学)的一种形式。在封建时代,对于年幼子女传授文化知识尤其是儒家的经世之学需请人专门辅导,这是步入仕途的唯一门径(学而优则仕),学好儒家经典著作,成绩优良,就可以出去做官,帮助君主治理天下。基于这种封建传统意识,家长往往把家中乃至族中年幼子弟聚集起来,开设家塾,以使子弟按照传统规划进步成长。被聘请的先生或是家长所熟知的,或是经人推荐的饱学之士或不第秀才,要求先生的学问、人品俱佳。学堂一般设在府内,课程次第由先生定,大约不外五经、四书。家中子弟少则一二人亦可,族中各系经许可也可送子弟入学,则多至七八人、十数人。府中要按年或月支付先生一定的束修(工资)。家长会按时招待宴请先生,以表慰问。同时,还要询问授课进度,子弟有无违纪等等,以示监督。家塾的形式一般不是十分正规,遇有先生有病或有事,则放假;或学生有事、有病,也可请假但有的先生却要求纪律很严,学生有违堂规,除训斥外,还根据轻重程度,处以罚站、用戒尺打手板、用竹片打屁股等等,再严重者,则通报家长自己管教。一般开明的家长,对老师的体罚是给予肯定或支持的。
  家塾的形式,只有大家族才开办得起,也有与某家有交谊或攀得上关系的,可商请于人家,送子弟借读者,旧时,天津严翰林(范孙)家馆,即有左近人家子弟借读者,当时传为佳话。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家族级别设定名称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