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伙入股注意事项包工程,对方入股20万,工程没完工,他要退出,我还了他20万,而且他20万是借的利息钱,

“这十几个项目都要上市,等上市了就不是两倍(收益)那么简单了。”2016年5月,广州市天河区珠江新城高德置地31楼的“广州盖粉之家”,“盖粉”黄姐握着手机左右摇摆,屏幕上明晃晃列出10余款项目的“基金”收益表。  “盖粉”是“盖网公司”会员的昵称。成立于2012年8月的“盖网公司”一度对外宣称,向该公司投资10万元资金后,可享有“周返利”形式的分红,两年后共可获20万元收益。  2016年4月,高回报率的“周返利”无以为继。在此前后,市面上又相继涌现出十余款“盖字头基金”公开发售,并声称“基金”项目正在操作上市事宜,上市后“基金”可自动转变为“原始股”。一、10万变20万  “每个‘基金’后边都有项目的,业绩很好。”家住广州市老火车站附近的黄姐,通过朋友介绍接触到了盖网投资项目。  她向南方周末记者推荐,如果早些时候投资盖网,可以享受到“周返利”分红模式。如今“周返利”的项目已经“封盘”,但投资盖网的其他“基金”项目, 短期内仍有高额回报,而且还可以转换成为项目上市后的“原始股”。  所谓的“周返利”,是指投资者向盖网投资10万元资金(10万元起投),两年内分104个星期,每周可获得元的现金返利,再加上季度分红,一共可收回20万元。  不过,20万返利中,有15万元为现金收益,5万元为盖网旗下电商的积分,可以充当“购物券”在线上线下任意消费。  “最早的项目是‘盖网商城’与‘盖网通’,已经在上市了。”高德置地31楼的“盖粉之家”董事长助理廖林燕告诉南方周末记者,盖网商城是业绩良好的电子商务项目,而盖网通则是模式独特的O2O项目,“周返利”模式主要针对这两个项目展开。  廖林燕还介绍,如果能推荐一位投资人“入会”, 还可以享受投资总金额5%—8%的提成奖励。“不是按人头拿提成,而是根据投资金额。”她特别强调。  这意味着拉到的会员越多,金额越大,提成越丰厚。  曾经的“盖粉”郑彩云比黄姐更早成为盖网会员。她对南方周末记者说, 两年内的翻倍收益十分诱人,让她对盖网产生兴趣。  在盖网的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当中,“互联网+”的创新模式反复被提及。盖网声称, 国家正在实施“互联网+”战略, 盖网的项目运用会员经济的优势, 利用互联网与大数据、云计算技术,打造全新电子商务生态体系,是革命性的商业模式。  除了线上宣传,盖网还举办规模不等的线下招商会、交流会,宣讲这些理念。“你们年轻人更懂互联网了,一定要抓住机会啊。”黄姐说。  日,盖网赞助冠名福州开往北京的某次列车为“盖网号”。  各线明星也经常出现在盖网的年会、招商会当中,其中,曝光率最高的明星为曾主演电影《庭院深深》的宋佳。  2014年年底,认证为“珠海横琴新区盖网通传媒有限公司山西总代理”的微信账号“山西先锐文化传媒”称,“宋佳用盖网积分在盖网通购买一辆奔驰ML400,并已于9月2日举行了授车仪式”。  注册主体为江苏南华传媒有限公司的微信公号“无锡盖粉之家”,在关于上文当中“盖网号”冠名的新闻中描述,盖网总裁郑永雄与宋佳母女在舞台上一道反串表演了京剧《沙家浜》片段。  在盖网给南方周末的官方回复当中,否认宋佳为盖网“站台”一说。  不过,宋佳与盖网还有更紧密的合作。  广州粤凯影视传媒有限公司的工商注册资料显示,宋佳即为该公司股东之一。  粤凯影视前总经理、广州华南版权贸易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武东兴对南方周末记者说,宋佳的确是该公司股东之一,粤凯影视是由盖网控股。而粤凯影视还是广州华南版权贸易股份有限公司第二大股东。二、不存在的母公司  不过,最让黄姐、郑彩云们心动的,是盖网雄心勃勃的上市计划。 日,广州国际演艺中心举行的“2014年度盖网周年庆典”上,当时的盖网董事朱军宣布,盖网已经在英国上市成功。此时距离盖网公司成立尚不满3年。日,珠海横琴新区盖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盖网科技”)、珠海横琴新区盖网通传媒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盖网通”)、珠海横琴新区盖网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盖网投资”),同时在珠海横琴新区工商行政管理局注册成立,法定代表人皆为郑永雄。  廖林燕介绍,盖网的总部位于广州市,办公地点在越秀区东风路的东宝大厦内。但全国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信息显示,盖网的注册地实为珠海市。  南方周末记者在广州市越秀区工商行政管理局查询得知,注册地址坐落于东宝大厦内的“盖网公司”全称为珠海横琴新区盖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 珠海横琴新区盖网通传媒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  也就是说,东宝大厦内的两家盖网公司,实则只是盖网在广州的分公司。  盖网科技的注册地址为珠海市横琴新区宝华路6号105室。南方周末记者来到该处建筑实地调查发现,宝华路6号并没有105室,楼内也没有一家叫盖网科技的公司。  “以前也有人来问过,没有这家公司。”该栋楼的一位办公人员告诉南方周末记者。  另外两家盖网系公司——盖网投资与盖网通两家公司的注册地址皆为珠海市横琴新区粗沙环89号202房。南方周末记者实地调查发现,此处建筑为一座城中村的民宅。民宅业主说,房屋并未对外出租,也从未听说过“盖网公司”。  盖网公司法务顾问陈立文对南方周末记者称,盖网科技、盖网投资、盖网通三家公司用的是工商部门提供的免费地址注册,并不需要真实的地址。“没在那里办公也是经过当地政府许可的。”陈立文说。  南方周末记者查询全国企业信用信息系统还发现,盖网投资注册资本1亿元, 股东郑永雄、陈勇分别认缴出资7000万元、3000万元,实缴出资额为0。  同时,因为“通过登记的住所或经营场所无法联系”,日,盖网科技已被珠海市横琴新区工商行政管理局列入“经营异常名录”。  针对“经营异常名录”的问题,陈立文的解释为,“10万返20万”的现象,过去确实存在,所以,珠海市工商部门要求盖网对这一经营模式限期整改。  “10万返20万”的周返利模式,主要针对盖网旗下最早的两个项目“盖网商城”、“盖网通”展开。盖网商城打造的是互联网电商模式,盖网通运用了时下火热的O2O概念。  陈立文还提供了一份盖网向珠海市横琴新区管理委员会的汇报材料,其中称盖网通电子终端机设备的多媒体广告、电子终端机每台10万元的使用费、以及通过终端机完成交易的佣金等,是盖网通的主要收入来源。  根据盖网通广州分公司微信公号提供的加盟商户名单,南方周末记者走访调查了广州越秀、海珠、天河三个区的10家加盟商的电子终端机运营状况。  其中,天润路一家咖啡馆、龙口东路天城广场的一家酒店、岗顶百脑汇商城一家烤肉店,三家商户已经关门歇业,电子终端机闲置在角落里落满灰尘。  珠影星光城的一家烤肉店、较场西路的一家眼镜店、环市东路的一家美发店、万胜围的一家美容养生馆,四家商户每个月通过盖网的电子终端机完成的交易量皆为个位数。  大沙头惊鸿交易市场的一家通讯器材店店员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对于如何操作这台终端机、有何优惠等问题一概不知。  “之所以放得这么远,主要是这个机器会挡住门面,使用的人又少,再加上接通电源不方便,偶尔有人来用我们就再推过来。”万胜围的该家美容养生馆店长说。  据店主介绍,店中的电子终端机皆为盖网免费向商家提供,并不需要缴纳10万元的使用费。  “有生意好的,有生意差的,你们去的刚好是生意差的。”对于这一调查结果,盖网公关部经理张雍解释。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发布的一份名为《2013年(上)中国电子商务用户体验与投诉监测报告》中,将盖网商城列为“全国主要涉嫌网络传销网站”之一。三、基金“脱壳术”  介绍完“10万返20万”的周返利模式之后,廖林燕又向南方周末记者推荐了现在主推的项目“基金”。  “天使轮一块钱买进,A轮涨到一块五可以抛出去,也可以不卖等上市。”廖林燕解释,“基金”投资也是10万元起投,短短几个月时间,就可以获取百分之三四十的收益甚至更多。“盖网的‘基金’不会跌,你可以放心。”  她说,“基金”运营到3—4轮,就可以全部售罄。一款“基金”卖完后便会自动“封盘”,等待项目上市。需要特别强调的是,进入封盘阶段后,“基金”便不可以赎回,直至上市成功,获取超额“原始股”股权收益。  在黄姐的手机中,南方周末记者浏览到只有投资者才可以登录的盖网旗下项目的“基金”平台。平台上有“盖聚地产”“盖支付”“盖生鲜”“GnetBox定投 (盖网魔盒)”“至优100商旅”“盖聚时尚”“盖信通”“盖聚娱乐”“盖聚联盟”“京茂地产”“盖云环保”, 一共11只“基金”。  廖林燕介绍,与盖网商城的电子商务以及盖网通的O2O相类似,每一只基金背后,都对应一个正在运营的实体项目。并且,11个项目已经全部进入筹备上市阶段。“这些项目业绩都很好,所以才能上市。”  对此,陈立文回应,盖网旗下的确有10余个正在运作的项目。这10余个项目,是盖网旗下的拥有独立法人代表地位的公司在运作。私募基金对盖网旗下项目进行投资之后,为了吸引外部投资,以盖网的项目前景为蓝图,对外进行宣传,以便吸引资金。  “宣传是基金在做,出问题是基金去担。”陈立文说。  陈立文说,在这个过程当中,盖网只与基金公司存在股权关系,盖网并不发行基金,所有的基金皆由基金公司发售。“我们没有卖基金,基金都是基金公司卖给投资者的,跟盖网没有关系”。  既然基金公司发售基金与盖网无关,那么对于为何基金推销、宣传、交易行为集中发生在盖粉之家?陈立文说,“有些是(盖网)授权的,有些没授权,全国到底有多少是授权的不知道。”他说。  但盖网高层却曾频繁为盖粉之家站台。日的“无锡盖粉之家揭牌仪式”上,盖网通公司董事、常务副总裁寇南南发表了致辞,盖网通公司旗下的盖粉俱乐部常务主席毛俊廉做了演讲。  日,南宁盖粉之家举行授牌仪式,盖粉俱乐部常务主席毛俊廉进行了致辞。被陈立文认为与盖网无关的高德置地的“广州盖粉之家”的“陈总”,也在这次会议上致辞,并“抽取晚会最大奖项”。  日,高德置地的“广州盖粉之家”举行“2016年广州盖粉之家第一场推介会”,盖网总裁郑永雄也参加了此次推介会,并为广州盖粉之家题写了“大爱盖网”四个字,会后还与盖粉们交流、合影。  陈立文还向南方周末提供了一份,与盖网有合作意向或已经签署投资协议的基金公司名单。他以肯定的语气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名单中的基金皆为私募基金。  日,证监会发布的《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规定,私募基金应当向合格投资者募集,“投资于单只私募基金的金额不能低于100万元,且符合金融资产不低于300万元或最近三年个人平均年收入不低于50万元的个人。”而且对募集人数(自然投资人或者企业法人)有限制。  陈立文对私募基金的解释与之有所偏差,他认为,散户投资者结合在一起凑一笔钱,可以算作一个募集名额。  张雍解释,两年内“10万返20”万的周返利模式的确一度存在,在珠海工商部门的整改要求下,已集中逐步退出。但是,对于未满两年投资者的退出方案,他也说不清。“有的是补,大部分是转,肯定补不够20万。”  张雍说,有很大一部分“10万返20万”的投资者自动转成了“基金”,但是具体如何操作,他并不清楚。  搜狐财经《潜望》报道,已经与盖网签约的其中一家名为深圳惠立信的基金公司,在日成立了一个名为“深圳惠民心投资中心(有限合伙)”的股权投资基金,该基金计划投资广东盖鲜生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不过,“盖鲜生基金”从去年11月份就开始发售。  另值得一提的是,在多个公开新闻报道中,已经与盖网签约的另一家名为福建奇艳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的基金公司高管林钦,是盖网福建省总代理。  陈立文强调,投资盖网的私募基金分属于不同的基金公司。但在黄姐手机当中的11个“盖字头基金”,全部被列入一个平台系统之内进行交易、操作。四、兜售的是“上市梦想”在“基金平台”所列出的11款“基金”项目当中,南方周末记者检索了涉及“盖聚娱乐”的内容,只在一些盖粉之家的微信当中,发现了与之相关的一款名为“神偷莉莉”的安卓游戏。但是在安卓商店并未能下载到该款游戏。  廖林燕介绍,盖聚地产项目在广州科韵路、海口市拿有地块,并正在进行房地产开发。也在筹备上市事宜。  “我没去(实地)看过,但是老板有去看,小郑(郑永雄)一天只睡三四个小时, 帮我们赚钱。” 面对南方周末记者的提醒,黄姐说,不用到科韵路实地考察,自己对公司十分放心。  “我们已经有上市的项目了,剩下的‘基金’也都会上市。”廖林燕说。  陈立文纠正了廖林燕的一个错误说法。他说,盖聚地产确实有两块地,但并没有位于科韵路。“这个是宣传嘛,每个人都可以这样说啊,我胸怀远大”。  张雍说,盖聚地产将来确实有上市的打算,并且,旗下的10余个项目,全部打算做到上市。  盖网在“2014年度盖网周年庆典”上正式宣布上市成功后,向盖粉展示了公司在英国AIM(伦敦另类投资市场)上市的书面材料,材料显示,在英国上市的公司叫 Gate Ventures。投资者提供的材料显示,他们认为Gate Ventures便是盖网的第一个上市项目盖网商城。  但是,日,FT中文网发表了一篇名为《一家现金壳公司股价疯涨之谜》的报道。报道指出,GateVentures于2015年3月份才正式上市, 只是一家在配股中筹集300万英镑的空壳公司,并无现实业务。  上市数日后,来自中国的买家朱军收购了该公司8.74%的股权。随后,朱军又通过进一步购入GateVentures的股份,持股比例升至17%。  南方周末记者查询全国企业信用信息系统得知,盖网通注册股东为郑永雄、 陈勇。日,盖网通发生了第一次股权变更,此次变更后,盖网通的股东为郑永雄、朱军、王茂基、寇南南。  2015年3月份,朱军购入GateVentures的股权时,他的身份为盖网通的股东之一。  到了日 盖网通发生第三次股权变更,股权变更后的股东名单为朱文杰、郑小茜、郑永雄、王茂基、寇南南,朱军又从股东名单中消失。  此为依据,盖网通曾经的股东朱军只是入股过Gate Ventures,而且持股比例没有达到20%,盖网商城与Gate Ventures实属为两家公司。  对此,陈立文的解释为,盖网是想通过一系列复杂的资本运作,在英国借壳上市,在运作过程当中,甚至需要股东股权的“腾挪转移”。  问题是,在FT中文网该篇报道发表之前,Gate Ventures股票已从AIM退市。  陈立文又解释,Gate Ventures虽然已经在AIM退市,但是在必达克(BRITDAQ)的网站上可以找得到。“(必达客)属于资本市场,所以这个股票和公司不是一个骗局。这是一个上市公司。”陈立文说。  据搜狐财经《潜望》报道,伦敦证券交易所集团(以下简称“伦交所”)在给他们的回复中表示,Gate Ventures目前所交易的必达克市场不是公共证券交易中心,和伦敦证券交易所没有任何关系。  伦交所还表示,“该企业去年7月份退出AIM市场,之后没有就再次上市与伦交所做任何沟通。而伦交所不会对任何投资建议做评论背书。”成都盖网投资人发布的网帖↓↓↓作者:金沙琨盖网传销  一、盖网商城号称将在英国上市,诈骗公司怎么可能上市,都是狗屁,我被他们骗了,大家不要再相信骗子的丑恶嘴脸。  问题一:什么是积分电子货币平台?无非就是以前用钱买,现在用积分买,买完了反一点积分下次继续用。这种模式有什么竞争优势?有什么前途?  问题二:这是一个在2012年刚成立的公司,2014年就要上市?阿里巴巴集团2000年就成立了,市值上千亿,十多年后的现在还在紧张地为上市做准备。  问题三:一个吹得如此厉害的公司,在中国高知识分子中竟几乎无人听闻?新闻媒体从来不报道?附:英国AIM上市条件  二、盖网通过出售所谓原始股,两个月上涨40%,分三个月返还80%的股份。  还有什么比这种收益高呢?这种机会,轮得到小市民去投钱?真的这么好,需要向小市民使劲宣传,需要借小市民的钱?  三、通过发展下线投资,分层级收取人头费,层级低的抽8%,其中10%为积分。投资10万,安装盖网通,每周返还1442元,共返104周,每季提现7500元,两年收回20万,拉下线还有8%的奖励。  给我10万,两年之后给你20万,还有提成?啥东西?钱投哪个神仙行业去了,投钱抢银行去了?放高利贷都没那么高的收益。这种发展下线的模式,赤裸裸的传销。  四、所谓盖网商城,一进网站,每一类商品只有几种,几乎所有商品历史销量为零,买篮球,买不到,买耐克运动鞋,买不到,买方便面都买不到。最奇怪的是,几乎所有的商铺都没有客服?  五。呵呵,非法集资的结果就不提了,大多数人都知道,不但犯法,热切没有任何保障,血本无归!  以下是各大媒体和网络媒体报道的新闻,其中包括“人民日报”“315在线”  浅析G网上市之可能性  企业上市投资者分到企业经营利益应看重什么?企业是否有价值,企业能否上市,上市后能否有交易!  众所周知,一个互联网企业,一个电商平台,首先我们要看这个互联网企业商业模式是否创新?G网是一个B2C平台,也就是和京东一样的模式,请问,互联网只认第一不认第二,有谁知道除了京东之外的B2C平台?何谈上市?还有,电商平台要看数据量,包括入驻商家数量,单品数量,点击率,有效购买率,重复购买率,等等!请问,G网拿出这些数据晒晒,何谈上市?第二,G网只是一个会员内部网站,价格至少比其他网站价格高30%,因此没有一个社会消费者购买商品!G网有的是会员购买商品,因为积分是送的,所以商品价格高也得买,必须买,不买就是浪费 !综上所述,一个商业模式没有创新,沒有交易量,商品价格奇高的会员内部网站,请问G网价值在哪里?  第二问题,能否上市?我们知道,一个企业上市要经过几个阶段,企业起步期、成长期、发展期,这几个阶段相对应的融资。G网起步期的融资是天使期,那天使投资人当然是可爱的会员。可是后面的vc(风险投资人)呢?再后面PE(私募股权基金)呢?是G网沒找还是PE,vc沒有考察过G网?都不是!因为PE,vc是非常专业的投资人,G网也找过很多PE、vc,PE、vc也找过G网,听说G网董事长x军的xx是中信集团的xxx,众所周知,中信系作为中国最大的综合性金融集团,他们不想抓机会?当然也不是!还是因为G网没有价值,中信们太专业,G网唬不了专业人士,只能唬老百姓!所以结论是不能上市。  第三点最重要,上市后是否有交易量,能否价格上涨?这里要补充一下上市知识!海外上市有主板市场、创业板市场还有垃圾板市场(很通俗的说)。垃圾板市场上市没交易量,不用说,是企业平盘用的!也就是说企业对投资者有一个交待!(我上市了,沒有交易量和我没有关系呀!)所以投资者会亏死了还说不出话来!  那主板和创业板是不完全一样的。如果在主板和创业板上,要有坐市商,要有拉升股票价格的机构,包括国际投行等,有时候坐市商也要承担拉升股价的角色!说到这里,请问G网有吗?所以G网只能在AIM这种垃圾市场上市。但是因为沒有拉升股价的机构,G网董事长亲自赤裸上阵,自己拉升股价,左手倒右手,自己玩给市场看。从上市xx便士拉升到xx英镑。英国金融管理局不是傻子,一个空壳公司,没有业绩支撑,股价上涨几百倍?所以G网独立董事辞职,G网退市!这中间所花费用多少?曾xx获利多少?独董获利多少?包装G网董事长,总裁花费多少?有多少高管通过这次洗白了多少钱?有一个普通投资者交易过一股吗?没有!但是所有投资者开户花了好多好多钱!!!  还有G网已经把法定代表人更换,网站更名,网址频频更换!试问一家沒有流量,产品价格奇高,法定代表人更换,网站更名,网址更换的会员内部网站,并且已经在垃圾市场都退市的网站,它能上市吗?如果可以上市,请给我一个上市的理由!  如果不能上市,请G网不要再欺骗投资者,否则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天作孽尤可活,自作孽不可活!值得可喜的是,有些明智的投资者已经看穿G网把戏,要求退股,可耻的G网却要求G网战略委领导退给投资者钱!请问股权发行主体是G网,市场领导只是帮G网卖了股权,G网有什么权力让市场领导人退给投资者钱?市场领导人说白了也是投资者,为什么有些市场领导给投资者退了钱?他们有多少钱可以退?他们不怕引火烧身吗?当然市场领导都不傻,如果傻也坐不上领导的位置!所以只有一种说法可以解释:G网承诺上市从2013年至今,至少说了上市十几次成功,可今天依然没有上市。可是盖网通要搞,盖鲜生要搞,必须继续融资,否则投资者前面2.8倍的收益这个巨大的窟窿如何平?不融资,资金链就断,就崩盘!还不能说G网不上市,否则对投资者交待不了。那有要求退股权的还不能说退,退的话一下就完蛋!还不能说不退,说不退会有人报案!那麻烦就更大了!那怎么办?只有公司出钱,领导人出面给退!同时又出狠招,退一半,奖金不退。又说马上上市!有些人又被迷惑!所以提醒所有投资者,现在给退赶紧退,能找到领导人的找领导人,找不到的找公司,过几天G网沒钱了想退都退不成!尽量减少损失,不要梦想再上市了!!!  & & & & & & & & & & & & & & &一位已经退股权的投资人2015年10月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人气:37988 更新:
人气:31147 更新:
人气:22894 更新:
人气:17073 更新:
期货圈的更多文章
大家在看 ^+^
推荐阅读 ^o^
美版王思聪:我好烦!爸爸逼我继承1500亿公司
【重磅】3年再迎牛市,火币李林CCTV讲比特币!
表里如一的美学复兴|推广
??农村人这三句话:句句养人;城里人这三句话:句句坑儿
猜你喜欢 ^_^
24小时热门文章
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我与人合伙做垫资工程,做到半途现合伙人拿不出钱了想要退出,要求清算工程量,并结清他的投资和工程利润_百度知道
我与人合伙做垫资工程,做到半途现合伙人拿不出钱了想要退出,要求清算工程量,并结清他的投资和工程利润
但现在还没到甲方付款时候,做到半途现合伙人拿不出钱了想要退出,并结清他的投资和工程利润,我现在该怎么办呢,甲方对此很不满,要求清算工程量,按合同他属于违约方,还发动工人闹事停工我与人合伙做垫资工程?请各位出出主意
合同就好办!只要不是你违约就行,直接告他!他还得赔你钱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1条回答
对付无赖最好的办法只有拳头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大股东一手遮天,小股东何去何从? - 困惑与求助 - 找同行
这是一个非常专业且小众的行业,S公司做为民营企业,在2008年以前的十年间,曾经是这个行业的龙头企业,从领导层到员工,都风光无限,倍受行业羡慕。后来说到底,还是因为钱的原因,五个股东分崩离析,将公司卖给了国外同行。公司的五大核心股东,分别分得了一笔不小的资金。有二三四五股东当时继续留在了S公司继续工作,而第一股东同时也是董事长的H先生收购了国内一家与S公司名字上有相似的企业,组成了S1公司,原S公司的员工纷纷站队,有一部分继续留下来享受稳定的工作和较好的福利,也有相当一大部分的骨干员工,投奔了H先生,一切从零开始,用五年的时间,让公司的销售额突破了亿元,重回行业前列。这其中的艰辛大家是可想而知的。
五年下来,当初投奔S1公司的老员工,已经由于各种原因流失了一半左右。这其中的原因很难说清楚,有H先生认为能力不行淘汰的,也有由于创业五年薪资一直较低熬不住的,也有由于新聘的管理层有意清洗掉的。总之,创业之初前三年众志成城、团结一致的精气神,随着公司越来越走向正轨而慢慢消失。
可能归根到底还是钱的事,在公司成立之时,H先生号召骨干员工老部下,全部入股公司,并描绘了很美好的蓝图。出于对H先生信任,以及对公司未来的期望,所有员工都积极入股,有的甚至卖了房子赌未来(公司初始注册资金500万元,不包括后来的员工入股共有将近300万左右)。公司几年发展下来,注册股份从当初的五百万,变更成了1380万,H先生分几次增加了股份份额,而员工以及部分骨干员工最初入股公司的资金,一直作为公司流动现金在使用,没有在注册股份上体现出来。五六年的时间,没有召开过一次股东会,没有分红,也没有公开过一次财务数据,甚至都没有让每位股东看到完整的股份变更文件。其间,也有小股东要求公开财务数据等要求,均遭到H先生的反对与推诿。大家的猜测和怀疑很多,退股的部分员工,都是以1:1的比例退掉了股份,没有溢价,也没有说明,连银行的利息都没有。久而久之,对大家的情绪影响非常大,对工作积极性也影响很大。到第六个年头,已经越来越人心不稳,而H先生又为自己增加了300多万的股份,而且同样没有召开股东会,而是直接拿文件给几位小股东的高管签字,或者干脆找人代签!
综上,总结起来就是股份不明确、经营状况不明确、财务状况不明确,除了H先生,可能没人知道公司到底是赚钱还是亏钱。流传在员工中的意见和猜测就是大股东设置了小金库,转走了公司的利润;大股东通过入股的方式,分散了自己的创业风险,同时又无形中绑架、制约了众多骨干员工,使大家除了在S1公司努力工作以外,别无选择。现在公司发展壮大,步入正轨,大股东用这种不惜违法的极端方式逼走小股东,同时以极小成本收回更多股份,扩大自身股例。
作为公司的小股东,请各位专家尤其是黄铁鹰老师给予解答,面对这样的一个状况,该何去何从??是与小股东联合起来,与H先生谈判,要求公司按照规定召开股东大会,并且公布财务数据呢?还是拿起法律的武器与H先生彻底翻脸要求公司召开股东会并公布财务数据?再或者是继续这样混下去,等H先生良心发现,主动交待?
作为公司的高管,除股份这个直接冲突点外,工作中,其实H先生也是大家长似的一言堂,总是对大家充满怀疑、不信任,多次直接粗暴的干涉到我的管理工作,并且直接发布未经我同意和知晓的文件或决定给我的下属。时不时制造一些误会和误解,引起各管理层之间的猜测和矛盾,我在想,这是否也是大股东逼我离开,逼我退股的一种方式?面对如此玩转职场厚黑学的管理者,单从职业的角度来讲,他是否值得忠诚和继续跟随??
有24人觉得具有操作性。
有20人觉得真受启发。
有35人深有同感。
有8人不同意。
感谢作者:
企业并购及重组专家。1955年出生于吉林,曾任香港华润创业董事总经理和深圳万科公司等四家上市公司执行董事。主持过13个公司的收购、以及收购后的重组和整合,收购金额达15亿美元。2001年起受北大光华管理学院邀请担任访问教授,2008年始历年都被评为最受MBA欢迎的老师。 是《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全球发表文章最多的学者,2010年获该杂志“最佳中国案例研究奖”。并著有《斗大黄金印》、《领导羊》、《天生企业家》和《海底捞,你学不会》等著作。">
企业并购及重组专家
<p class="sponsorforpost zth-post-detail-author"
name="1955年出生于吉林,曾任香港华润创业董事总经理和深圳万科公司等四家上市公司执行董事。主持过13个公司的收购、以及收购后的重组和整合,收购金额达15亿美元。2001年起受北大光华管理学院邀请担任访问教授,2008年始历年都被评为最受MBA欢迎的老师。 是《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全球发表文章最多的学者,2010年获该杂志“最佳中国案例研究奖”。并著有《斗大黄金印》、《领导羊》、《天生企业家》和《海底捞,你学不会》等著作。找同行网的创始人之一。">
找同行 发起人
Guest from 125.94.140.x
谢谢你相信找同行和我,把这么闹心的事写出来分享给大家。
你这位H董事长看起来是个能人,因为他在同一个行业两次创业,把两个企业分别做到了行业的“龙头”和“前列”。因此,你先别急着出招,要先把情况搞清,再做决定。
我有几个问题:
1、他想员工集资时,有没有文字上的东西,是借钱?还是股份?
2、如是股份,你们有什么证明?工商登记有没有?股东协议有没有?
3、公司除了他是大股东,有没有二股东,或者三股东.....你是第几大股东?
4、 退股没有溢价,也没有利息,那些退股的股东为什么同意?
5、员工辞职了,股份就必须退出,还是可以继续保留?
有13人觉得具有操作性。
有3人觉得真受启发。
有2人深有同感。
有3人不同意。
感谢作者:
感谢黄铁鹰老师的回复。无可否认H先生是一个颇有魄力的领导,从一个商人的角度来讲,他的种种操作,都已经做到了自身利益最大化。但一个企业的成功,决不是一个人的成功,而是一个团队。回复您的几个问题:
1、员工集资时有公司群发的红头文件通知入股。
2、股份有少数高管的部分股份有工商注册,但大部分并没有进行工商注册。拿到手的,只有财务的收据和一份公司打印的自制股份证明,没有股东协议等其他文件。
3、公司有第二、第三股东,但第一股东的股份超过50%,第二、第三也共只占20%不到,我属于三以后的小股东。
4、退股的员工股东大部分是由于没有注册、没有分红对股份架构不满,对公司没信心等原因,考虑到现实的问题而选择保本退出。
5、没有注册的股份,员工离职是肯定要退出的,否则根本没有任何保障。而注册的部分股份,离职后是否退出,也没有相关文件说明和规定,或者可以说有,但也没有看到过。
有7人觉得具有操作性。
有4人觉得真受启发。
有2人深有同感。
有2人不同意。
感谢作者:
北京交通大学MBA,从事二十余年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与理论研究,在相关媒体发表人力资源、企业管理类论著百余篇。2002年起从事管理咨询与培训师工作,2007年进入猎头行业,现为汇才猎头创始合伙人、首席顾问。历任新闻记者、集团总裁办主任、集团人力资源总监、集团副总裁、管理顾问等职。为几百位职业经理人提供过免费职业规划指导。">
找同行网 发起人
Guest from 113.89.106.x
1、按我国现行公司法,有限公司股东最多不超过50人,股份有限公司最多不多不超过200人。如果超过规定的股东数,是无法在工商办理注册登记的;
2、现行有一些公司的实际操作方法用“代持”,以一人名登记工商注册,实际代持N人的股权。至于这种方式是否合法还不太清楚,可以咨询一下专业律师;
3、非上市公司股权转让是否“溢价”,并不完全取决于公司的现值,一般是市场交易价格,也就是说,A要转让股权,如果没有接收人,转让就无法实现。大股东“回购”,可以按原价,也可以按溢价,甚至可以低于原价。如果A不同意原价或低价,只要有出价更高的人,包括非公司员工,当然可以与出价更高者交易。但是否可以外部转让,还要看“公司章程"是如何约定的。
4、在企业中大股东“一言堂”很正常,如果大股东(包括二、三位)占51%以上的股权,除了公司法规定的公司倒闭、清算之类的决策必须经过三分之二以上(66.7%)股东同意外,其它日常经营根本不需要小股东同意。
5、小股东有权要求了解财务数据,大股东也必须按公司法规定召开股东会,如果这些做不到,小股东可以联合聘请律师,通过法律途经解决问题。
6、最后说到的是管理问题,别将股权和管理两个问题混为一谈。任何一家公司所谓的文化实则是“老板文化”,老板决定了管理风格。先把股权的问题搞清楚,再谈管理风格是否适合您。
有8人觉得具有操作性。
有10人觉得真受启发。
有5人深有同感。
人不同意。
感谢作者:
企业并购及重组专家。1955年出生于吉林,曾任香港华润创业董事总经理和深圳万科公司等四家上市公司执行董事。主持过13个公司的收购、以及收购后的重组和整合,收购金额达15亿美元。2001年起受北大光华管理学院邀请担任访问教授,2008年始历年都被评为最受MBA欢迎的老师。 是《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全球发表文章最多的学者,2010年获该杂志“最佳中国案例研究奖”。并著有《斗大黄金印》、《领导羊》、《天生企业家》和《海底捞,你学不会》等著作。">
企业并购及重组专家
<p class="sponsorforpost zth-post-detail-author"
name="1955年出生于吉林,曾任香港华润创业董事总经理和深圳万科公司等四家上市公司执行董事。主持过13个公司的收购、以及收购后的重组和整合,收购金额达15亿美元。2001年起受北大光华管理学院邀请担任访问教授,2008年始历年都被评为最受MBA欢迎的老师。 是《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全球发表文章最多的学者,2010年获该杂志“最佳中国案例研究奖”。并著有《斗大黄金印》、《领导羊》、《天生企业家》和《海底捞,你学不会》等著作。找同行网的创始人之一。">
找同行 发起人
谢谢你的补充,还有几个问题:
1、如果你的股份没在工商登记,公司发的股份证明是怎么写的?
2、H单方面增资时,你的股份被摊薄了多少?你的股份是按什么公式减少的?
3、H为什么要单方面增资?跟小股东有没有说明?
有2人觉得具有操作性。
有1人觉得真受启发。
有2人深有同感。
人不同意。
感谢作者:
1976年生于湖北荆州,毕业于工艺美术系,14年打工,2年自主创业,2011年11月加入盛和塾至今,经历了从美术设计转向销售、从销售转向管理、从管理走向创业的过程,最近7年一直接触连锁体系。喜欢Yello黄的那句话:管理是具体的!">
找同行网 发起人
Guest from 125.94.140.x
早几天我就看了这个案例,很想等黄铁鹰老师问的问题得到更多信息之后再写的,不好意思再等了,分两个方面来写,看看可否共鸣:
一、相似部分:
我公司曾经也有三个小股东,现在还有两个小股东,一个5%,一个2.5%,很多情况跟你相似:我在公司也是一言堂、公司注册也没有这两个小股东的名字、自入股起只开过两次简短的小会(那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股东会)、入股时只签了一份股份占比文件其它啥都没有、财务数据只公开了最终的分红数据、很多时候我管理越级指挥……看了你的案例,我确实应该在某些方面深刻检讨,应该立刻启动股东会。
在我公司实际情况里,有必要阐述我自己内心的想法,做有意义的沟通,这也是我要给我的小股东说明的:
a、当初公司注册没有写小股东的名字,更多考虑的是风险问题。试想一下,那个时候,一个新创立的公司,谁也没有把握一定赚钱,能够舍弃原有的高薪、从自己口袋拿出钱来投资于一个只有信心、没有实际收入的新公司……叫我怎么好意思让小股东担如此风险?心想打算:如果真的亏损、出问题,就把公司处理掉,把投入的那些还给他们(这些钱只需一部车、几部空调就差不多抵了),不能愧对人家。关于这一点,我还专门写了一篇私密日志,至今存在Q私密日志里,时间、地点清清楚楚。
b、没开股东会,当初是因为公司所有的经营情况不大好,我怕开了股东会以后,咱们的小股东顶不住压力,会扛不住:去年年中就有另一个5%的股东涉及财务情况、看见状况不好而想退出的,最后,虽那个时候公司没赚钱,我依然溢价20%加一个大红包让其退出——现在我们还是朋友,现在该股东也很想再回来。直到现在公司慢慢脱离生存期、基本安全了,我才偶尔吃饭谈起一些股东事宜。前几天12月31号分钱的时候,才算真正意义开了一次也是唯一一次股东会。
c、股东文件不够清晰,不是我不想清晰,是我觉得大家共创一辈子的事业,暂且不说死了都要埋在一起那么伟大的信任,至少现阶段有信任才会走到一起,什么都可以商量的,没有信任说什么都没有用。现在看来,我十分有必要再拟一份有助于共同发展和交心的文件,谢谢你的内容让我警醒。
d、关于越级指挥:一是很多时候情况很急来不及说,再者我想言教不如身教,你看见了总会有感悟吧?对于成长来说,我认为做给你看了、这样的冷静观察比说起来更重要。无论作为一个股东还是管理者,如果没有这个观察力与理解力,真应该检讨和反思。现在想来,我确实有问题,至少我应该表明我的出发点,哪怕让其做个错的,再观察反省也好过我这样默默无闻。说真的,我从来没有想那么多,一心只想把工作做好了就好,无论作为股东还是管理层,受益是大家,结果好才是真的好。
翻开创业到现在的几百篇私密日志,看看你写的内容,深刻感受到快速赶路的同时、忽略了太多细节,尤其对于人心把控的细节。
二、温馨提醒部分:
a、请你认真回复黄铁鹰老师的第二次提出的问题,越准确越细越好,以便得到更清晰的信息;
b、从你的字里行间看得出对大股东的不信任(这是合伙的大忌大大忌),也没有看到你为这些烦心事所做的竭尽全力的真正行动。其实完全可以与你的各个股东沟通,因为你真正为了公司好。另外,你没有清晰的沟通就有如此的负面信息、包括普通员工对股东的评价。关键是面对这些,你不是极力维护股东公司与其沟通。假如你是我公司的小股东,我是那个大股东,我知道你的这些情况想法之后,我最多与你沟通一次、两次我的想法以后,你还不大改、大变,以我的性格,会毫不犹豫的把你请出股东这个行列,包括花几倍代价(请原谅我的言语直接,呵呵)……
c、假如今天公司不是在行业做到了前面,而是面临亏损或者二次创业极其困难的局面,你会如何面对你现在的状况?
有时间多看看《找同行》里面关于其它合伙的案例,多与你信任的朋友聊聊关于真正合伙的成功故事,应该有更多的共鸣。
有2人觉得具有操作性。
有16人觉得真受启发。
有7人深有同感。
有6人不同意。
感谢作者:
回复&&黄铁鹰
1、没有工商注册,只是公司的出据的一个收据而已。
2、我所占的股份比例本身就比较小,最开始的5%到现在的3%多一点,但是是根据什么计算公式摊薄的,不知道,也没有说明。五年前,我们按1:1的股本入到公司,五年后的今天,增资的部分,还是按1:1的方式入。举例说明,五年前1元1股,五年后增资的,也是1元1股。
3、为什么要单方面增资不知道,也没有说明!!一股东的解释是,这几年公司现金流紧张的时候,他个人垫付到公司的,但具体何时垫的,怎么垫的,除了他和财务,其他人均不知道,也没有任何股东签字。
感谢您的回复。也真心希望我的这个案例对您有启发。对您说的几个问题,回复如下:
1、做为一个小股东,我们的定位并不是合伙人,一股东也从来没有把我们当成合伙人,我们只是他的追随者而已。通过我们各自的资源,在他搭建的这个平台上,快速实现自我的价值。所以我们不仅投入十二分的激情,也投入了自己的资金。希望在事业做大做强的同时,能有所收益。
2、如果不信任,我们都不会放弃高薪投钱跟着他从零开始。前三年,大家埋头前进,众志成城。三年后公司发展已经基本稳定,大家对前期忽略的一些规则,希望正规化,其中关注的当然是股份的问题,毕竟我们投入的几乎是半个身家。希望股份结构正规化,我们的股份能够有一个明确的说法和保障。与一股东进行过多次沟通,均一拖再拖,或者一再回避。其间一股东不断增资扩股,而公司盈利与否,也没有个说法,股份是否增值,也没有说法。是他自己一手造成了如今的不信任。而对一些中途退股的小股东,在退股上产生了很多纠份,1:1退股,没有任何利息,也没有任何说法,还要扣押人家的股本,拖上半年,闹得几个退股的小股东,也是骨干员工非常不愉快,当然让我们这些同样没有保障,而又身在其中的小股东唇亡齿寒,不得不加紧为考虑自己的股份问题。
3、创业到现在,六年的时间,对公司自然是充满感情,也希望公司越来越好,大家都能受益。所以不可能是没有沟通的,反复多次沟通的结果就是各种推辞。而且以一股东的强势和自负来讲,我们也根本不可能站在平等的沟通平台上,基本每次沟通的结果都是不了了之。
4、此外,我们也并不是亏不起的人,如果公司真的亏了,你明明白白,清清楚楚开会公布数据,或者找第三方审计部门审计,找出问题所在,大家都心甘情愿接受,一起努力寻找更好的盈利模式。最怕的就是稀里糊涂,莫明其妙,一无所知。六年时间,不分红、不公布数据、不接受投行进来,总得对大家有个交待吧?长此下去,谁受得了?谁还能保持最原始的信任?
有1人觉得具有操作性。
人觉得真受启发。
有13人深有同感。
有1人不同意。
感谢作者:
企业并购及重组专家。1955年出生于吉林,曾任香港华润创业董事总经理和深圳万科公司等四家上市公司执行董事。主持过13个公司的收购、以及收购后的重组和整合,收购金额达15亿美元。2001年起受北大光华管理学院邀请担任访问教授,2008年始历年都被评为最受MBA欢迎的老师。 是《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全球发表文章最多的学者,2010年获该杂志“最佳中国案例研究奖”。并著有《斗大黄金印》、《领导羊》、《天生企业家》和《海底捞,你学不会》等著作。">
企业并购及重组专家
<p class="sponsorforpost zth-post-detail-author"
name="1955年出生于吉林,曾任香港华润创业董事总经理和深圳万科公司等四家上市公司执行董事。主持过13个公司的收购、以及收购后的重组和整合,收购金额达15亿美元。2001年起受北大光华管理学院邀请担任访问教授,2008年始历年都被评为最受MBA欢迎的老师。 是《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全球发表文章最多的学者,2010年获该杂志“最佳中国案例研究奖”。并著有《斗大黄金印》、《领导羊》、《天生企业家》和《海底捞,你学不会》等著作。找同行网的创始人之一。">
找同行 发起人
Guest from 113.92.184.x
谢谢你补充的信息。
这是一个非常明显大股东跟小股东沟通不畅的案例。
1)我认为,既然把大家的钱集合起来一起做生意,再小的股东也有权利知道公司的经营状况,这点大股东显然做的不够。
2)尤其是大股东单方面增资时,更要跟人家说明,凭什么我的5%变成3%了?
3)从你提供的信息,大股东后来的增资也是按着初始投资的1:1增资的。这个价钱是否合理?要看这几年公司是否亏钱,和有没有股东继续原因承担风险追投。如果没有人愿意继续投,大股东的1:1定价应该是合理,甚至是慷慨的;如果公司赚钱,大家都愿意投,大股东这样做法显然是占便宜。
4)还想请问一个问题,你跟二三股东沟通过吗?
5)我建议你想办法让这个大股东看看这个案例的讨论,看看他有什么要补充的?然后再做决定。毕竟你为了这个公司付出6年,也认可这个老板的能力,如果把问题搞清楚,误解消除了,这个投资很可能是你最有眼光的投资。
6)至于与大股东又是老板在管理问题上的冲突,我完全同意高世德的观点。这个问题不要同股份掺和到一起,否则它会影响你的判断。
有5人觉得具有操作性。
有5人觉得真受启发。
有2人深有同感。
有1人不同意。
感谢作者:
1976年生于湖北荆州,毕业于工艺美术系,14年打工,2年自主创业,2011年11月加入盛和塾至今,经历了从美术设计转向销售、从销售转向管理、从管理走向创业的过程,最近7年一直接触连锁体系。喜欢Yello黄的那句话:管理是具体的!">
找同行网 发起人
Guest from 113.92.184.x
如果真的如你所补充的信息那样,我认为你们那个大股东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至少在沟通上和我一样犯了大错。我曾经也为公司垫付过临时缺少的资金,也只有我和财务知道,不过,我与公司的账号是完全分开的,转账数目、日期、银行网点、清清楚楚。下次对于这样默默无闻的付出,我也会明示各个股东,让财务清清楚楚公告。很欣赏你所说:如果公司真的亏了,你明明白白,清清楚楚开会公布数据,或者找第三方审计部门审计,找出问题所在,大家都心甘情愿接受,一起努力寻找更好的盈利模式。
回到你的问题上来,假如我是你、有想在公司呆下去的决心与意愿,会:如黄铁鹰老师所言,让大股东也参与进来讨论,或者把这个内容发给他看看(哪怕匿名发大股东也可以)。
这样的做法、对你来说可能比较难。你有顾忌是可以理解的。但想一想,这样做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大家好、为了公司好,你的大股东有能力把企业做到那么好,一定有胸怀、有智慧、有宽容之心面对的。退一万步说,如没有那样的眼光、胸怀,你也没有必要待下去了,与其犹豫不决、不如斩钉截铁!付出六年的风风雨雨,有必要做最大程度的努力,一辈子不后悔!
一个家庭的夫妻之间都会吵架,何况股东之间?这都是共赢的事情、且是做得更大更好的必经之路,请你遵循你自己内心最真实的声音,做一个长痛不如短痛的决定!为你渡过这样一个艰难的时刻感到痛心!又为你有更好的明天而加油!
有12人觉得具有操作性。
有4人觉得真受启发。
有4人深有同感。
人不同意。
感谢作者:
大家好,我是这个公司的股东之一,应该是三股东。
我要替这个公司的大股东说几句公道的话。
一、大股东增资的资金,并不是在公司走上轨道趋于成熟的时候才来增资扩股的,而是在公司一直亏损、中途缺少流动资金的情况下,急迫之下投入的。在投入了几年之后,大股东看到公司短期之内归还借款希望不大,加上公司的股份格局要做一些调整,大股东才决定把其中部分借款转为股本的。一句话:这些钱早都投入公司几年了。
二、大股东增资的资金,与其实际借给公司的相比,仍然是很少的一部分,增资之前,大股东借给公司使用的流动资金已经近一千万元,增资的时候大股东仅仅是把其中不到300万的借款转为股本了,增资之后,公司仍欠大股东约700万借款。
三、大股东所有的借款,都是经过财务部办理的,都有收据,投入时间、打款人、打款银行等等都是非常清晰的,在公司的财务报表上清楚的挂着应付借款。
四、大股东借给公司的一千万资金,已经超过三年以上,几年来,没有给过任何的回报,连最基本的银行贷款利息都没有付过。一句话:没有付过一分利息。大股东的牺牲由此可见。
五、此次增资扩股,大股东本人并不是很情愿增资扩股,只是我们统盘考虑,考虑到将要引入投资基金,可能会摊薄大股东的股份,使大股东的股份比例低于50%,我们几个主要股东考虑要保持大股东一股独大超过50%的格局,因此,我们都很支持大股东增资扩股。
六、我是中途投资加入公司的,在我加入的时候,我跟随公司经营走了一个多月,把所有的财务报表都看了个底朝天,当时公司的股份已经亏损的从每股一元降到不到二角了,但我仍然是每股一元通过增资扩股进来的。
因为,我很看好这个公司的大股东,看好大股东的为人,他是宁愿自己吃亏也不会占别人的便宜,在我进入公司之前,他没有在公司领过一分钱的工资,在我进去之后,为了让我拿工资,才和我一样,每年领取不到10万的工资。
关于帖子提到的其它一些问题:
一、关于小股东投资入股与退出的问题。
一些股东曾经建议把所有的投资入股的人员一律办理工商注册,如果中途退出完全按照股份公司股份转让和公司章程中预定的规则处理。但是大股东不同意,他的态度是,他不想用这种工商注册的办法绑架一些投机分子,他理解这些股东的意见是办理了工商注册之后任何人都不可能草率地、轻易的退出了,就会不得不随着公司一起前进了,大股东认为以他的经验,现阶段投资入股的人当中一定会有一些是头脑发热想搭便车的人,一旦公司出现风吹草动经营不善,这些投机分子一定会寻找各种理由要求退股,到时面对着哭哭啼啼的员工,将会是非常难办的。因此,大股东只把一些高管人员办理了工商注册,大多数员工都单独放在外面,准备将来以另外一个公司的方式来持有这些员工股东的股份。
后来发生的事实果然就验证了大股东的预判,公司经营连续几年亏损的时候,总有员工以这样和那样的理由,闹着要退股,因为没有办理工商注册,所以这些员工的退股就非常容易的处理了。
至于一些办理的工商注册的高层管理人员,一旦出现个人原因要求退股,就不得不办理的比较麻烦了,因为公司的股东散布在全国各地,这么多人想要凑齐在一起在转让协议上签字并不是太容易的一件事情,也不可能因为某一个人要退10万的股份就把这些股东从上海、北京、珠海等地都叫回来。必须要等到合适的时间点,如年终开会等等才比较方便。
这就造成了别人误解的大股东故意拖延,故意押着别人股份的说法。
二、关于退股的溢价、分红、补偿等等。
1、办理了工商注册的股东,在退股的时候,公司和大股东完全是按照相应的规则处理的,大股东表示,如果严格按照公司章程,是没有退股的说法的,你们坚持要退,也只有转让,如果有人接手,你们溢价或者打折,大股东都会支持,如果无人可转,个别小股东仍然坚持要退,只有大股东出于友情接盘,价格肯定是1:1,因为公司并没有盈利。
2、对于一些没有办理工商注册的员工层面的股东,在退股之后,大股东个人都以个人的名义给了百分之二十的溢价补偿,大股东认为员工个人拿钱入股不易,不管什么理由退股,多少还是要给一些溢价,以公司名义处理不妥,只能大股东个人处理了。因为是大股东个人名义处理的,公司也就没有公开这些情况。
三、关于股东大会和公开财务报表
在公司初期的前三年当中,确实没有开过股东大会,因为前三年公司亏损严重,大股东认为,一旦召开股东大会公开财务真相,会让股东们对继续革命丧失信心,不如不开的好。
公司的财务报表每年都会花钱聘请专业的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审计,财务数据和经营数据对前几位的股东都是随时公开和随时可看的,日常工作当中前几位的股东都会参与财务报表的工作。
财务报表只是对个别的小股东没有公开,其中的原因我也不便猜测。
公司在近二年经营逐步走上正轨,所有亏损都已弥补而且开始盈利,近两年也有召开股东大会,向股东汇报所有的经营数据。
四、其它问题
除了我们前三位的股东投资上了百万之外,公司的其它核心骨干也好,员工股东也好,没有任何一个人在公司投资超过20万元,从头至尾都没有一个人的现金投资超过20万元,这些核心骨干加入公司之前都是有房有车一族,年薪都是超过20万,因此任何一个小股东在这个公司的投资区区不到20万,不可能会有半个身家、更不可能有卖房赌未来的说法。
客观一些的说,几乎所有人都是在搭大股东的车,沾大股东的便宜,包括我自己在内。因为公司几乎大部分资源都是大股东的,在市场上卖的是大股东的名声,客户认可的也是大股东的为人,公司的所有产品和技术都是大股东准备好的,公司的主要经营者和主要管理者也是大股东在一手操办。
不会有人否认,大股东在员工心中的声望和在客户当中的声望是非常高的。
继续补充一些内容:
大股东的做事应该说是非常到位的。
一、大股东没有利用小股东或者员工股东的资金来分担风险的想法。因为小股东和员工股东投入的资金在公司占的比例非常之小,几乎分担不了什么资金风险。除了前三位的股东之外,所有小股东和员工股东投入的资金才300万,不到公司实际投入资金的20%,而大股东仅仅个人借给公司的资金就有1000万。
大股东完全是以让大家共同发展、共同分享的心态让小股东和员工投资入股的。(大股东本身的资金投入能力是足够的)
二、让员工入股并不是一开始就投资的,而是在公司成立几年之后的事情,在公司亏损了几年又通过盈利弥补了这些亏损,大股东判断公司已经走上轨道,才开始号召和鼓励员工投资入股的,并且明确表示,公司已经度过了亏损阶段,前期的亏损已经全部弥补完成,即将开始盈利了。员工也都是在公司成立三年之后才开始投资入股的。
而且大股东向投资入股的员工明确承诺:所有亏损不让员工承担,一旦公司亏损,大股东个人负责托底保本。
有2人觉得具有操作性。
有10人觉得真受启发。
有2人深有同感。
有10人不同意。
感谢作者:
企业并购及重组专家。1955年出生于吉林,曾任香港华润创业董事总经理和深圳万科公司等四家上市公司执行董事。主持过13个公司的收购、以及收购后的重组和整合,收购金额达15亿美元。2001年起受北大光华管理学院邀请担任访问教授,2008年始历年都被评为最受MBA欢迎的老师。 是《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全球发表文章最多的学者,2010年获该杂志“最佳中国案例研究奖”。并著有《斗大黄金印》、《领导羊》、《天生企业家》和《海底捞,你学不会》等著作。">
企业并购及重组专家
<p class="sponsorforpost zth-post-detail-author"
name="1955年出生于吉林,曾任香港华润创业董事总经理和深圳万科公司等四家上市公司执行董事。主持过13个公司的收购、以及收购后的重组和整合,收购金额达15亿美元。2001年起受北大光华管理学院邀请担任访问教授,2008年始历年都被评为最受MBA欢迎的老师。 是《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全球发表文章最多的学者,2010年获该杂志“最佳中国案例研究奖”。并著有《斗大黄金印》、《领导羊》、《天生企业家》和《海底捞,你学不会》等著作。找同行网的创始人之一。">
找同行 发起人
谢谢三股东的加入。此时,再看这个案例,感觉完整了。建议案例主人公还是别退股了,如果跟老板搞不到一起,可以走人,但保留股份。
有3人觉得具有操作性。
人觉得真受启发。
人深有同感。
有4人不同意。
感谢作者:
认真看完了所有回复,也许您说完整了,但是鄙人还有些不解之处。从小股东和三股东的两人信息来看,可谓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都值得理解。但是问题是,是什么原因造成这样的沟通不畅呢?这才是核心问题,与大股东和小股东的人品无关,公司盈利无关,其实很多时候,就是告诉真相,每个人根据得到的信息做出自己适合的选择。
有2人觉得具有操作性。
人觉得真受启发。
有8人深有同感。
人不同意。
感谢作者:
1976年生于湖北荆州,毕业于工艺美术系,14年打工,2年自主创业,2011年11月加入盛和塾至今,经历了从美术设计转向销售、从销售转向管理、从管理走向创业的过程,最近7年一直接触连锁体系。喜欢Yello黄的那句话:管理是具体的!">
找同行网 发起人
其实你的想法我特理解,给予几个方面的温馨提醒:
1、小股东的投资是不是真的没有20万?如果真的连20万都没有,对于一个注册超过千万的公司,依上面所描述状况、就资金这一项来说,这个所谓的股份投资太微不足道了,可能一年公司利息都不止这个数,可见大股东不是真的想要资金,而是要一颗凝聚、干事之心。
2、最好请这位匿名朋友调查一下,是不是“对于一些没有办理工商注册的员工层面的股东,在退股之后,大股东个人都以个人的名义给了百分之二十的溢价补偿”。如果真的有这样的事实,建议这位匿名老兄、还是无比感恩地呆在公司、好好学习、好好发展。当然,也可离开公司,若干年后,只要这位仁兄依然上进、发展,会发现离开的选择是错误的,这是作为过来人的经验,信不信、走走就知道了,如果因为合不来,可以换职换岗,是金子、总会发光。
3、特别提醒:再厉害的上司、再好的夫妻,都会有信息不畅的时候,大股东可以理解、宽容这位小股东的种种不足,小股东也应该理解大股东的苦衷:创业面临亏损与竞争,太不容易了,沟通不畅、加强沟通便是,工作哪里十全十美。现在公司慢慢好起来,更应该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宽容,即便今天完全解决了这个事情,明天也许还有需要互相理解的内容。即便离开这个企业、去别的公司,同样还会遇见这样的问题,即便你自己做,也会像我一样遇见沟通不畅。太多类似案例、经历了。
4、合伙做生意真不是嘴上说的那种信任、那种理解、包容,那是战场上、战友之间、把生命进行互换、互相掩护的协作、信任,唯有这样,才能共赢。
有1人觉得具有操作性。
有4人觉得真受启发。
有3人深有同感。
有3人不同意。
感谢作者:
企业并购及重组专家。1955年出生于吉林,曾任香港华润创业董事总经理和深圳万科公司等四家上市公司执行董事。主持过13个公司的收购、以及收购后的重组和整合,收购金额达15亿美元。2001年起受北大光华管理学院邀请担任访问教授,2008年始历年都被评为最受MBA欢迎的老师。 是《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全球发表文章最多的学者,2010年获该杂志“最佳中国案例研究奖”。并著有《斗大黄金印》、《领导羊》、《天生企业家》和《海底捞,你学不会》等著作。">
企业并购及重组专家
<p class="sponsorforpost zth-post-detail-author"
name="1955年出生于吉林,曾任香港华润创业董事总经理和深圳万科公司等四家上市公司执行董事。主持过13个公司的收购、以及收购后的重组和整合,收购金额达15亿美元。2001年起受北大光华管理学院邀请担任访问教授,2008年始历年都被评为最受MBA欢迎的老师。 是《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全球发表文章最多的学者,2010年获该杂志“最佳中国案例研究奖”。并著有《斗大黄金印》、《领导羊》、《天生企业家》和《海底捞,你学不会》等著作。找同行网的创始人之一。">
找同行 发起人
回复 12# seetoo
这个案例好,好在真实。真实的世界不仅是由事实组成,还有谎言,还有误解,还有偏见……这位小股东感到受欺负,甚至受骗;我相信大股东看到这个帖子也一定感到委屈;这才是精彩的真实。
管理非常讲究沟通,但沟通不是万能,有些事有些人是不能沟通。因此,人生和世界才有遗憾。
再次感谢,这个案例提供者,我会把这个案例用在这个学期的课堂上。
试着回答Seetoo的问题,大股东这么大公小私的行为,怎么就不能事先跟小股东们说清楚?
我估计,有些事在当时不敢说清楚;说清楚了,有些人一定受不了!比如,如果老板说,再这样下去,不出三个月公司就要关门!你会怎么想?过了三个月,公司又活了;过了三年,公司发达了。这都是说不准的事。可是在当时,老板真觉得公司要死了,他也得忍着,想办法;我见过卖自己住的房子,让公司能活下去。可是即使这样,老板还要装的气定神闲,忽悠大家——明天一定会更好!
有5人觉得具有操作性。
有4人觉得真受启发。
有2人深有同感。
人不同意。
感谢作者:
看了此帖,让我想起了当年明月说过的话“历史不忍细看”,同样的,在这呈现出的每一个案例,也许真实,但不一定完整。这背后,总是会有或多或少你我所不知道的细节,还有我们无法揣测的人性。
我是小股东之一,当然我不知道排名第几,但我出的现金股本肯定不止20万,而且我知道高于20万股本的小股东大有人在。且,这些股本所入时间都在三股东之前,这在公司注册资本只有几百万的时候,也不是一个很小的比例。由此可以看出,上帖若真为三股东本人所回复,显然三股东对公司股份情况/资金情况也是不甚了解的。关于帖中所回复的,退股员工补贴20%的事情,的确存在,只是我特意关注了一下,是在本帖发出后也就是最近才有的事,且只针对在职的部分员工,在补领这笔利息的时候,同时需要签署一个免追责内容的声明。
或许,我猜测一下,发帖的和跟帖的三股东是同一个人??特意解我等小股东之心中疑惑的??
有1人觉得具有操作性。
人觉得真受启发。
有2人深有同感。
有1人不同意。
感谢作者:
企业并购及重组专家。1955年出生于吉林,曾任香港华润创业董事总经理和深圳万科公司等四家上市公司执行董事。主持过13个公司的收购、以及收购后的重组和整合,收购金额达15亿美元。2001年起受北大光华管理学院邀请担任访问教授,2008年始历年都被评为最受MBA欢迎的老师。 是《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全球发表文章最多的学者,2010年获该杂志“最佳中国案例研究奖”。并著有《斗大黄金印》、《领导羊》、《天生企业家》和《海底捞,你学不会》等著作。">
企业并购及重组专家
<p class="sponsorforpost zth-post-detail-author"
name="1955年出生于吉林,曾任香港华润创业董事总经理和深圳万科公司等四家上市公司执行董事。主持过13个公司的收购、以及收购后的重组和整合,收购金额达15亿美元。2001年起受北大光华管理学院邀请担任访问教授,2008年始历年都被评为最受MBA欢迎的老师。 是《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全球发表文章最多的学者,2010年获该杂志“最佳中国案例研究奖”。并著有《斗大黄金印》、《领导羊》、《天生企业家》和《海底捞,你学不会》等著作。找同行网的创始人之一。">
找同行 发起人
Guest from 113.89.104.x
这个案例和讨论真是越来越有意思了。如果你说的属实,证明大股东也看到了这个讨论,不仅看到了,而且还有所行动——真的补给退出股东20%的溢价。
找同行网办了快五年,如果只能帮助别人解决这样一个管理难题都值了。
有2人觉得具有操作性。
有2人觉得真受启发。
有3人深有同感。
人不同意。
感谢作者:
1976年生于湖北荆州,毕业于工艺美术系,14年打工,2年自主创业,2011年11月加入盛和塾至今,经历了从美术设计转向销售、从销售转向管理、从管理走向创业的过程,最近7年一直接触连锁体系。喜欢Yello黄的那句话:管理是具体的!">
找同行网 发起人
Guest from 113.89.104.x
如黄老师所说,确实有点意思啊,跟了这么多案例,这是获得的出乎意料的信息。
既然现在的公司不亏本,怎么处理都不难!不管大股东、小股东、多股东、少股东,大家都是一起打过江山、同甘共苦、曾经战斗过的革命战友。人的一生很短,过十年以后我们回头看看曾经走过的路,很多都会淡然一笑。我觉得,只要大家把话说明白,无论谁有问题:即使错了、哪怕错的离谱,拿出自己真挚的心、并给到相应的行动,相信大家都会慢慢理解!
人心是最复杂的、可一旦链接起来、力量想象不到的强大!
临近春节了,大家应该都有家人、亲友需要陪护,真诚希望这个时候,各位股东尤其大股东(我觉得大股东应该在各方面带头,小股东也适当给予大股东鼓励),拿出当初创业的勇气与魄力来面对一切,没有过不去的坎,那么艰难的日子都过来了,这算不了什么。企业发展就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即使真的不能再合作,一定是朋友,行业很小,世界很小。
有1人觉得具有操作性。
有2人觉得真受启发。
有5人深有同感。
人不同意。
感谢作者:
如黄老师所说,这个案例越来越有意思了啊,本以为了结的案例。随着小股东的最后一句话,让人充满联想。
有2人觉得具有操作性。
人觉得真受启发。
人深有同感。
人不同意。
感谢作者:
1982年出生于浙江永康,西安理工大学市场营销本科,打工两年,2006年贵阳极致机电有限公司,2008年成都极致机电有限公司,主营机电连锁,连锁加盟,内部创业,商社发展。现在为成都市金华商会副会长,四川省浙江商会理事,西安理工大学成都校友会执行秘书长,川商明日之星。混迹于学院派与街头派之间。亦正亦邪。亦理论亦实践。深信管理是实践的艺术。行在知前,行在知先。对初始创业,传统企业,草根创业,有8年的经历,经过九败一胜,在试错中前行,是一个幸运的幸存者。">
找同行网 发起人
Guest from 125.94.140.x
1、曾经有一位朋友,参加了很多的培训,说过一次关于犹太商人关于股权的定义。
他说,犹太人的股份制,他们的精神是保护最小一个股东的利益。
只有最小股东的利益保住了,大股东的利益才能够保住。
当然是一些理论上的说法。
2、万通的冯仑说,最好的一种股权方式是30-40之间。
一些小的事情要可自己决定,而大的事情必须要商量。
3、我的几位朋友一起做生意。
其中一位是大股东,他们也是基于信任而合作。
没有财,也没有分红。
项目也是遇到很多的问题。
而大股东也是花了很多的心力,很多的关系与力气,包括自己去借款等。
慢慢把项目做起来。
而其他两个股东也是基于信任。
就是一句话——只要大股东有钱赚,他们也是会有钱赚。他有肉吃,大家也会有肉吃。
就是以一种很朴素的乡情信念绑在一起。
也是一种草根的智慧。
4、权贵一。
初创的企业是很艰难的。只有权力统一了,才有可能杀出一条血路。
大股东往往会承担很多看不到的东西。
前期的投入到负债。
每天为现金流而担心。
要为工资而操心。
大家都是股东,也只能是大股东去借最多的钱,也可能把自己的钱拿出来到公司用。
有很多帐很难一下子算清。
有时候用生意的方式不好解决,可以用人情的方式解决。
有1人觉得具有操作性。
有2人觉得真受启发。
有2人深有同感。
人不同意。
感谢作者:
很抱歉让子弹飞了这么久才再次回复。
首先扯点题外话,我突然发现这个网站挺有意思挺好玩的,顺便在此向高世德先生表白一下“我很喜欢你”,这近一口气看了你所有的评论,喜欢你的真诚,很真实,而且很用心,并且客观公正。
再回到主题,这个帖子的火热程度有点超出我的预期。原本以为这是一个很小众的网站,应该不会引起那么大的关注,估计此帖只有我和大股东能够看到,却没想这里还潜伏了我这么多的小伙伴们。不过这也未必不是一件好事,说开了,大家都不必藏着揶着,有什么想法可以直接在此沟通。不管如何,我发帖的目的已经达到。大股东已经充分看到了我的诉求,并且迅速有了行动。三股东的回复本来我还在考虑是否转给其他小股东看,没想到居然有潜伏的小伙伴回复,那么我也无需再进行反驳和回复。
都说现在的企业管理已经进行到了合伙人模式,但相对于传统行业、传统企业管理者来说,这是很难做到的一件事。都是专家,又有那么多的小伙伴看着,我不想再就此帖回复太多。之所以家丑外扬,完全是本着对企业负责、对自己负责的一种态度,希望改变以往存在的、但是大家又忌讳沟通,却私下互相猜忌的局面。让企业良性发展,让大家十几年的情谊延续,当然也希望个人的收益能够有保障。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作为员工有员工的担当,作为合伙人,应该有合伙人的担当;作为老板,更应该有老板的担当。不管大股东将小股东当成合伙人,还是跟班的小弟,信息共享、利益共享是最基本的相处之道,也是众员工、小股东忠诚与信任的根本。
谈钱伤感情,谈感情伤钱!!
有2人觉得具有操作性。
人觉得真受启发。
有8人深有同感。
有1人不同意。
感谢作者:
Guest from 128.186.93.x
无意中知道前公司成了网上的案例,作为曾经的一员,本来不想再涉此江湖,但看到一股东冒充三股东所说的某些内容,无法接受,只好爆料。
帖子内容反复看过几遍,可以负责任告诉各位老师,三股东就是大股东,上面有回帖已经猜出来。
作为曾经的一员,曾经梦想追随大股东,重新创办S1公司,打造民族品牌,实现自己人生的理想。几年过程却从拼搏到郁闷,再到伤心离开,唯有过来人才能明白。大股东一直是家长式管理,对于小股东和拉进来的人,前1-2年各项工作能够起码的商量,随着公司的稳定和增长,特别是管理干部有代替人选时,对待高管、骨干的是非常随意、粗暴,每一次开会,啰嗦话、骂人话占时90%,实质开会内容就是5分钟的事。公司刚成立前几年,小股东们都是蛮拼的。随着大股东家长式管理,粗暴和骂人式管理,总是自我标榜,不认同团队作用,活在自己世界里的管理套路,让不少高管骨干不得不寒心离开。之前,大股东常常挂在嘴上私话“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其乐无穷”,他能说出此类话,你懂的。
不可否认,任何人与大股东第一次接触,均受他个人魅力和魄力的感染,随着双方的深入交往、合作,当你了解更多时,结果是一样的。现在的S1公司,是铁打的老板,流水的骨干。
& & & &大股东在创业初期,从家中拿钱给公司运营,由衷佩服大股东。但是,亲兄弟也得明算账,就像回帖的内容说的,账务只要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即使公司亏了,小股东都能够接受,只要众志成城,未来是能赚回来的嘛。大股东天天说自己无息借钱给公司,自己风险最大,如果哪个股东要进一步了解财务状况,就是打死也不公开财务数据。原因,你懂的。
& & & 大股东以三股东名义回帖说,小股东没有一个投资超过20万,简直就是扯蛋,大股东在这里说假话。2011年文件鼓励大家入股时,包括没有注册的普通员工,有几个普通员工达20万。好像是前年底,听说开了个不像样的所谓的大股东式的股东会后,大股东计划把一批骨干已入股未注册金额进行工商注册,以方便控制这些骨干。谁知几个都是人精的骨干们看透大股东的心思,借大股东的疏忽,把汇入自己账户的注册款,再也不注册,造成新的“退股风波”,最后连行业内都听到此事,影响极坏。本人当听到此消息时,真是“NO ZUO NO DIE”。
现在公司最大的死结:就是大股东近几年越来越没有团队精神,总认为公司发展到今时今日的成绩,全是他个人的力量和功劳,所有小股东们都是来占便宜的。其实,S1公司能有今天的成绩应是大家一起拼搏出来的,包括员工股东,只不过大股东是带头大哥,成绩比份大些,而不是一味否定骨干们的作用。因而,三年内闹出多起退股风波,不会无缘无故,可以说,现在小股东们对大股东言行完全不信任,公司表面风平浪静,实际内部风险极高,大有当年S公司卖给外国企业前一样,一触即溃。
& & & &大股东唯有拿出诚意,放开心胸,抛弃家长式、自我式、粗暴式、自私式管理,真心把企业做成一个受股东、客户、员工尊敬的民营企业,还是有非常微弱发展机会。如果自己仍不改变,此类小众企业,发展的天平只会倾向竞争对手(S公司另一股东设立)。
&唉,几十年的自负、自私的性格,不可能轻意改变,再声叹息!
有1人觉得具有操作性。
人觉得真受启发。
有6人深有同感。
有1人不同意。
感谢作者:
企业并购及重组专家。1955年出生于吉林,曾任香港华润创业董事总经理和深圳万科公司等四家上市公司执行董事。主持过13个公司的收购、以及收购后的重组和整合,收购金额达15亿美元。2001年起受北大光华管理学院邀请担任访问教授,2008年始历年都被评为最受MBA欢迎的老师。 是《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全球发表文章最多的学者,2010年获该杂志“最佳中国案例研究奖”。并著有《斗大黄金印》、《领导羊》、《天生企业家》和《海底捞,你学不会》等著作。">
企业并购及重组专家
<p class="sponsorforpost zth-post-detail-author"
name="1955年出生于吉林,曾任香港华润创业董事总经理和深圳万科公司等四家上市公司执行董事。主持过13个公司的收购、以及收购后的重组和整合,收购金额达15亿美元。2001年起受北大光华管理学院邀请担任访问教授,2008年始历年都被评为最受MBA欢迎的老师。 是《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全球发表文章最多的学者,2010年获该杂志“最佳中国案例研究奖”。并著有《斗大黄金印》、《领导羊》、《天生企业家》和《海底捞,你学不会》等著作。找同行网的创始人之一。">
找同行 发起人
Guest from 116.25.66.x1)
谢谢楼上这位前员工的加入,这个案例变得越来来越出神入化了!案例主人公对大股东的不满主要是两点,一是公司账目不公布,大股东有占小股东便宜之嫌;二是大股东管理方式和风格刚愎自用。
你的加入让我开始对这个大股东的个人风格有了更具体的了解,但案例主人公也说了,他第二次创业,在同一个行业,用了5年时间又把公司做到了行业的翘首。这么说,此人的缺点——刚愎自用,目中无人,是不是恰恰又是他的优点——&胆大,傲视群雄,敢于冒险?关于这点,我真希望你们公司还有其他人也谈谈看法。一个人眼中的坏蛋,可能是另一个人眼中的英雄。不论是坏蛋,还是英雄,对企业家的判断有几个硬性指标——这个企业做起来了吗?在行业的地位如何?赚不赚钱?
关于股份账目不清的问题,看来员工入股有没有超过20万是个很关键的事实。到底有没有?我希望真有入股超过20万的股东可以私信告我,我一定保密。
另外,我还想问一个问题,那几个主要骨干不愿意入股,是担心公司做不起来?还是认为大股东为人有问题?看到现在公司有做到了行业前列,如果老板还希望让大家入股,大家入不入?
有1人觉得具有操作性。
有1人觉得真受启发。
有2人深有同感。
人不同意。
感谢作者:
Guest from 125.94.140.x
看到这个觉得大家都是性情中人,说的都是性情的事。但除了性情,还有理性和测量。
大老板什么人,做一个旁观者,不妄加评论。
公司2008年成立,经过6年时间,做到销售额1个亿,行业第一。公司成立之时,注册资金500万(大股东),流动资金300万(小股东)。之后变更为1380万,其中债转股300万,占比50%以上,二股东、三股东20%,那么大股东800万,二股东280万、三股东280万,其他小股东的股权由大股东代持。大股东垫付资金1000万,其中700万,已作为流动资金。二股东或者三股东,进入公司的股价是每股1元,净资产每股0.2元,所以5倍的溢价进入。
公司发展前期亏损多少?首先净资产0.2元每股,二股东三股东投资的时候,说明企业的净资产为100万,按照股本500万、流动资金300万,来看公司创立时候的总资产为800万,再加上后期大股东投入的1000万,总资产为1800万,那么二三股东投资的时候,公司已经亏损1700万。假设前三年都是亏损,每年亏损大概是550万,每个月亏损45万。
工资部分,大股东、二三股东每年工资是10万元,小股东的工资情况,假设按照之前年薪20万的估计,那么这个数字可以按照每年少收到的工资数作为一种隐形的投入。关键在于亏损期间退出还是现在盈利了退出。
每个亏损期间退出的人,按照补偿20%的收益,假设投入20万,那么按照净值价格,实际为4万元,而得到24万元,基本上为6倍的溢价。
盈利之后的价格,按照企业1亿元的收入来看,假设员工平均产值为200万,公司人员规模在50人-100人之间。行业第一的话,净利润可能在40%-50%,4000万的话,企业已经是扭亏为盈了。假设按照企业前5年每年亏损550万计算,一共亏损2750万。到今年盈利之后净资产规模应该在1250万。
合理估计,未来5年,每年盈利万。按照150%的增长,企业5年之后的净资产为66000万,溢价为53倍。
所以盈利之后退出的小股东,合理估计,按照20万的股本来说,应该有10-20倍的溢价。
有1人觉得具有操作性。
有3人觉得真受启发。
有1人深有同感。
有2人不同意。
感谢作者:
Guest from 183.14.249.x
满篇看到对于小股东的不重视,不尊重,违规、违法说的也非常冠冕堂皇。
没有透明度的老板文化,必然猜疑重重。
有1人觉得具有操作性。
有1人觉得真受启发。
有3人深有同感。
人不同意。
感谢作者:
剥离道德找真相,独断黑箱是祸源。在企业的初创期,肯定有很多的不规范、模糊之处,但发展中暴露出问题之后,必须高度重视,坦诚沟通,规范章程, 亡羊补牢是关键。
有1人觉得具有操作性。
有2人觉得真受启发。
有1人深有同感。
人不同意。
感谢作者:
Guest from 113.89.104.x
前期的不归范、模糊是难免的,但肯定在后期是要付出代价的,局中人无人能免。
在人性与资本的角力中,或成就巨人,或退化小人。
有1人觉得具有操作性。
有1人觉得真受启发。
人深有同感。
有1人不同意。
感谢作者:
Guest from 123.493.78.x&
楼上的大股东继续自吹。
近期研读黄铁鹰老师的《褚橙你也学不会》,感触良多。企业要管理得好,得有褚老务实精神和干劲。企业要长久,更需要合伙人一起努力和共赢精神。上周与旧同事电联,说到S1公司近况,颇为唏嘘,确实如上帖老纳所言,到2015年9月底销售额远不如晚两年成立的S2公司(上一帖说到的另一股东成立),年中6-7月间又有两位董事级别高管给阴谋排挤走掉,所持股份无说法,成为史上最强押金,离开人据说为营销总经理和真实三股东。现S1公司干部和销售员普遍打工心态、得过且过、能捞则捞.& 有正常思维的人都知道,今年股市波动奇大,IPO全部暂停,已在IPO排队公司都不敢吹牛何时上市,S1公司连毛都没。据说还在不断忽悠员工们,大吹特吹过几年上市。如某人所言,大股东脸皮超西安城墙厚,证监会吃干饭的?再次预言,到2017年底,S1公司不是没落(或可能破产),唯有再次卖身.& &S公司某股东,2014年离开S公司后,年底成立S3公司,S1又多一位超级竞争对手。现在实体经济普遍极差,S1或许是S公司出来最先完蛋的企业。
有1人觉得具有操作性。
人觉得真受启发。
有1人深有同感。
人不同意。
感谢作者:
因疑惑大小股东问题偶然搜到这个网站案例。直接感觉那个3股东是个冒充的,所说极不合理,有人品那么高大却跟其他员工股东处得那么差的老板?另外提个小意见,贴子不能看到发表时间感觉有点缺陷。
有2人觉得具有操作性。
人觉得真受启发。
人深有同感。
有1人不同意。
感谢作者:
还有一个消极的看法,一直做或处不好的事,局面没出现根本性变化时,不会莫名变好。
有1人觉得具有操作性。
人觉得真受启发。
人深有同感。
人不同意。
感谢作者:
相关精彩案例
找同行网向您推荐
找同行网有&3102&篇当事人自己写的真实管理难题;
有&13352&篇同行的精彩点评。
填写我的收藏备忘
共 29 人参与该案例
相关精彩案例
找同行网向您推荐
黄铁鹰&刘宇波&主编
宁高宁&柳传志&
任志强&茅理翔&点评
陈春花&宋新宇&
2014年5月,王石找到黄铁鹰,
“中国现代商业史应该有褚时健的案例,”
“他都87岁了,再不研究就晚了!”
黄铁鹰与找同行网团队,从云南到澳洲,
历时8个月,修改 11稿,得褚老2次审阅。
再出力作《褚橙你也学不会》。
找同行新书发布
黄铁鹰&梁钧平&主编
宁高宁&任志强&作序
116&名作者共同编著
面对现实难题百思不得其解的管理者,
一定能在书中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解答。
鲜活热辣的职场故事,一线管理者现身说法;
行业大咖点对点评论,教你如何做到总经理;
在线各位的切身感受,找同行网里个个都是老师。
找同行新书发布
黄铁鹰&主编
宁高宁&作序
136&名作者共同编著
一本职场人最受用的自身成长贴身工具
一本管理者最靠谱的自我提升独门秘籍
一部商学院教科书不讲的商场实战读本
在生意场、职场摸着石头走的人
一定能在书中找到自己的生存方法
找同行新书发布
黄铁鹰&主编
宁高宁&作序
96&名作者共同编著
大街上风风火火走路的我可能就是书里的人
咖啡馆的我也可能就是在说书里的事
原来企业的大事就是我身边的琐事
原来我的闲聊也可以成为理论
原来我的家长里短尽是哲学
如果您觉得找同行网的案例对您有帮助,请支持我们,购买我们的产品。
您的支持,将鼓励更多拥有实战经验的人在网上提供高质量的内容;您的支持,将会逐渐改变中文网络的生态环境。}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合伙入股协议书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