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军军旗没有工兵兵吗?

新四军有多少人_百度知道
新四军有多少人
1940年底,计31万余人。1941年1月,地方武装9.7万余人,新四军刚组建时只有10329人,新四军已有49901人,重新整编的新四军共9万人,新四军发展到拥有主力21.5万余人。抗战结束时,新四军扩大到88744人。1939年底新四军人数1938年4月;另有民兵自卫队96万余人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7条回答
共9万人,即有1,陈毅为代理军长://zh,华东新四军总兵力为25万人(不含位于中原地区的新四军第5师李先念部4万余人)、日.wikipedia。对此.03万人1.5万支步枪(人).wikipedia。2、1940年底新四军兵力为例://zh.org/wiki/%E6%96%B0%E5%9B%9B%E5%86%9B" target="_blank">http.03万,刘少奇为政治委员(后政委饶漱石):新四军<a href="http、至抗战胜利前夕:《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国解放战争史》(军事科学出版社1997年8月出版)第一卷185页
维基百科词条、1941年2月、3。参考来源、九万甚至逾13万的等等说法.4。统一整编为7个师1个独立旅,部分学者持相当保留态度。3。全军共约1,新四军下辖4个支队和1个特务营,新四军军部在汉口成立
皖南事变前:日,新四军军部在汉口成立,日移至江西南昌。全军共一万余人,下辖四个支队:第一支队,陈毅任司令员,傅秋涛任副司令员;第二支队,张鼎丞任司令员,粟裕任副司令员;第三支队,张云逸兼任司令员,谭震林任副司令员;第四支队,高敬亭任司令员。皖南事变后:1941年2月,陈毅为代理军长,刘少奇为政治委员(后政委饶漱石),张云逸为副军长,赖传珠为参谋长,邓子恢为政治部主任。统一整编为7个师1个独立旅,共9万人。
1938年1月新四军军部在南昌成立,全军共一万零三百多人,下辖四个支队。 日,中共中央军委发布重建新四军军部的命令;任命陈毅为代理军长,刘少奇为政治委员,张云逸为副军长,赖传珠为参谋长,邓子恢为政治部主任。25日,新四军军部正式成立,全军整编为七个师和一个独立旅,共九万余人.1945年8月,新四军已发展到三十万余人,配合全国各地的军队举行大反攻,为夺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作出了贡献。解放战争时期,与八路军、东北抗日联军等一起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
那要看是哪个时期
这....不具体啊
新四军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影片中的新四军为什么没有帽徽?_柳堡的故事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386贴子:
影片中的新四军为什么没有帽徽?收藏
《柳堡的故事》影片中的新四军指战员的军帽上,一概看不见的帽徽。众所周知,新四军名称为“国民**军陆军新编第四军”,和八路军一样属于国民党的战斗序列,是**战争时期国共合作的特殊时期的特殊现象,标志着全国军队精诚团结、守土抗战。
那么新四军的帽徽是什么样子呢?当然是青天白日徽章了。从新四军的老照片里可以看出,新四军上到领导人叶挺、项英、周子昆、袁国平、邓子恢,下到普通战士帽徽标志非常明显。
帽徽的问题,不仅仅是一个标志,而是事关一支部队的政治面貌和指挥属性的问题,不可小觑,不能轻而易举的就去掉。
当然,王萍阿姨也非常难为,既要还原历史本来,还要政治上不出问题,只能是摘下帽徽。人民的军队,怎么可以佩戴国民党的青天白日章呢?国民党的军队是纪律涣散,是不可能帮助老百姓修房子和割麦子。
无独有偶,后来的**样板戏《沙家浜》,影片里的新四军战士“十八棵青松”,没有一个佩戴帽徽。谁敢闹这些呢?
五年以后,部队回来了,部队还是这支部队,战士还是这一班战士,除了指战员们提了干,骑上战马,最明显的改变就是帽徽。
这一下,怎么记起了军帽徽来呢?其实王萍阿姨一直没有忘记这件事,新四军焕然一新,终于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这也是整部影片大结局的爆发点。
影片中的帽徽问题,并没有影响思想性和艺术性。我们不能苛求导演不遵于历史事实。任何时期的文艺作品,无不打下时代的烙印。首先是文艺的政治属性,其次还有观众的接受能力。 。。。。。。
值得欣慰的是,现在的影视片中,新四军的帽徽终于重见了天日。
历史从来不会走的很远。
大学生们注意啦!一大批流量来袭!现办理4G飞享套餐,每月返1GB,畅刷不停!
还是楼主心细!原来《柳堡》还有这么多可挖掘的话题!说实话,以前从没注意过楼主的主题——“新四军为什么没有帽徽”?平时多是“感情用事”,只想着副班长和二妹子的爱情了,后来想起讨论新四军军装的颜色吧,也还是没想到他们的军帽上该有帽徽。还觉战士们军帽上的两颗钮扣很漂亮呢!权当帽徽算了!现在看来,这个话题还真是被大家忽视了的“盲点”。不知道剧本作者和王苹阿姨当初想没想过这个帽徽的事,还是碍于当时的政治环境(指拍电影时的年)根本没把这些当回事呢?柳堡的故事发生在1944年春天,正是抗战的时候。按说拍电影时这么重要的“细节”(不光是细节,该是历史的真实性)不该被忽视,之所以能省略掉,说明当时的政}治环境已经成不正常了。。。呵,有点语无伦次了。感谢天气朋友把这么重要的发现“还给”柳堡!!!献!!!
天气的贴子图文并茂!真象连环画一样一页页看过去……精彩!!
纠缠不清的帽徽问题。昨晚睡不着,影片中的青天白日帽徽到底应该不应该出现?忽然想起了“皖南事变”。日蒋介石宣布取消新四军的番号,我军也宣布重新组建新四军,由陈毅、刘少奇负责。那么青天白日应该随时摘下来了。看了看电视剧《新四军》,也是一头雾水。电视剧中刘少奇陈毅到新四军上任时,就没有了“青天白日”帽徽。
连同朱德总司令在延安,竟然也没有了帽徽。难道真的“皖南事变”导致国共破裂吗?
还是回到历史看看吧蒋介石取消了新四军的番号,但是我军并没有取消,还是“国*民**军新编第四军”的名称,这一张油画记叙就是刘少奇在新四军。青天白日帽徽清晰可见。以上的新四军军官照片,可以确认“皖南事变”后,依然是有帽徽存在。特别是这一张,拍摄于日,新四军苏中军区成立大会。新四军头上的“青天白日”帽徽清清楚楚了。
《柳堡的故事》发生在1944年春天。青天白日帽徽该不该存在,还有待继续考证。
很喜欢和天气朋友探讨帽徽的事!看了朋友收集了这么多详尽资料和图片吃了一惊!希望慢慢的会看到真实可信的(考证)结果。在这里想说的是:进得这楼,看到一楼里贴的副班长和指导员在风车下谈心的图片心里一热!用电影传奇里小崔的话说:他们都是漂漂亮亮的小伙子!——楼主选了这张……还有副班长端着水碗望着二妹子凝神的模样——五年后副班长重回柳堡在田埂上意气风发的模样——当然还有他向村里人打听二妹子时兴奋的模样——这几张电影图片看来是天气精心或者是“无意”挑选的!虽然用这些图只是为了说明帽徽问题,我不得不说天气朋友抓住了柳堡的神韵和风格!这是朋友心中的柳堡,呵呵,凭这两照片我可以断定!很高兴又来了个“柳堡迷”!当然,我更愿意相信这些照片的选择来自天气朋友喜欢摄影的天赋和直觉。。。愿朋友在柳堡过得愉快!!!
:)!一楼里按顺序第八张图片——就是这张——是我用了两年多的桌面!我非常非常喜欢!现在还有用着……天气朋友怎么知道选了这张呢?!
哦,再说一下,关于王苹阿姨……+++++王苹1956年带着摄制组来柳堡的时候很年轻。。。当然我们的副班长和二妹子更年轻!摄影和美工年纪也不大,歌曲《九九艳阳天》的作者高如星也只有24岁!——那是一个年轻的剧组!……后来从一些资料上看到有人亲切地称副班长的扮演者廖有梁为‘小廖叔叔’……王苹导演生于1916年,我们可以叫她王苹奶奶……当然,我真希望还是叫她为王苹阿姨!不是对她不尊重,而是希望她能象她拍摄的《柳堡的故事》那样永远年轻着……:)
和张大佛爷、二月红一起去探秘矿洞墓穴!
高如星但时只有24,大概和指导员同龄吧这是高如星1953年苏联等国访问归来的照片,才24岁。真是年轻英俊、意气风发。
刘胡子的“青天白日”帽徽看见了吧?他和新四军是友军啊,同属国*民****军
“大概和指导员同龄吧……”嗯,刚刚翻了一下小说,小说开头就对副班长的年龄有了交待:“一九四四年,他十八岁哩!”电影里通过指导员的画外音说:“三年前他偷着跑出来参军的时候还没有三八枪高。”没有说他具体多大,倒是《九九艳阳天》的一句歌词唱出了这个年龄:“十八岁的哥哥坐在河边”。。。当时我们在吧里讨论“《九九艳阳天》与电影的关系”时只想到它是以当地民歌方式出现的歌曲,歌词的内容都是泛指,没法对号入座,也不能对号入座的。现在想想,词作者黄宗江和石言还是把电影不能完全交待的信息用这首歌唱出来了。这也符合电影表现的故事内容:写战士恋爱的嘛,十八岁以上可以谈了!:)小说和电影对指导员的年龄倒没有正面交待。电影里指导员叫副班长‘小鬼’,小说里说是他“看他长大起来。”他们年龄相差七、八岁还是说得通的。指导员当时二十四、五岁。呵呵,石言老师在他创作这部小说时也是这个年龄啊。
副班长李进如果是像指导员所说的“一九四四年,他十八岁哩!”,那就存在以下问题。根据当时的党*章“年满十八岁者,方得被接收为党员”、“新党*员预备期为一年”,那么李进申请入*党时年龄最大也不足17岁,是具备符合入*党资格呢?
!!看了您这条儿,我不是举双手反对,该是跺着脚反对!咱先别查《党章》,我就问问您:刘胡兰——胡兰子是多大入的党?——
说的好!刘胡兰就没有入党,才是预¥备*党……员,意思是写了入党申请的积极分子。刘胡兰牺牲以后,才追认为共*产*&党%员。
好像是丁玲还是谁的那本书里面提过一句入党这事儿...早已经忘记了
据说在那个年代,入党有时候只要有人同意,十几岁的孩子入党的多的是,尤其是在战争紧张的时候。这种特殊情况下发展的党员,其党龄往往比一些年龄大的同志的党龄都要多出几年来。
得~!我16楼白说了——
关于帽徽的问题,原因很简单,就是无人供应。政治原因只是顺水推舟。陕北红军改编时,老蒋给了一个“八路军”的番号,规格不低,但却规定下辖三个师。南方红军游击队则改编为“陆军新编第四军”。之所以称“新四军”,是为了既继承北伐时期第四军的光荣,又与其区分。改编初期,为表诚意,国民政府依其所承认的编制发放了一批弹药和被装,包括帽徽。给八路军和新四军的高级将领同时发放了笔挺的将军服,但纵观整个八路军和新四军,只有叶挺一人喜欢穿戴。国民政府的供应只是昙花一现,随后以种种借口中断,并始终不承认八路军和新四军编制外的部队的合法化。到抗战末期,八路军和新四军已发展到近百万,去哪里搞那么多的帽徽?至于历史照片中八路军和新四级佩带帽徽,要么是高级将领,要么是改编初期,要么是后方机关人员。所以既然政府不供应帽徽,那么索性不戴,反正共产党的部队对青天白日帽徽是不屑的。综上所述老电影中八路军和新四军的形象是真实的,现在的都是扯淡。
政府不供应,他们还可以自制瓷质帽徽。我个人收藏了很多枚。
老蒋不发,他们还可以自己弄个瓷质帽徽嘛。我个人也收藏了很多。
问题是无论瓷质帽徽还是铜质帽徽都是老蒋造的。
参考并学习中。这楼知识面很广啊
挖一下坟,说到帽徽,汪蒋毛全都是青天白日,打的旗帜也一样,就是军服不一样。至于为什么早期影视剧里少有,估计还是政 治原因。八十年代我们那儿经常有台湾放飞的物资气球飘落,有一次我捡到一个青天白日徽章和几张印刷精致的宣传单,拿回家被老爸看到了很生气,大骂一通叫我丢掉,好像留着会被批斗一样。那时“十年浩劫”都结束十年,改革开放也好多年了,普通百姓还是这样的“政 治觉悟”,那些在“旗手”领导下、见多识广的文艺工作者们不用说就更敏感了,谁敢顶着“青天白日”干阁命呢?
民國26年-民國36年都佩戴帽徽 現在在優酷搜紅旗漫卷西風紀錄片可以看到延安的戰士佩戴帽徽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
为兴趣而生,贴吧更懂你。或发表评论:
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转]&[转]&新四军没有多少战绩可言
新四军没有多少战绩可言
新四军是非正规编制
新四军全称为“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由江西、福建、广东、湖南、湖北、河南、浙江、安徽八省十四个地区的红军游击队从1937年10月12日起陆续改编而成。军长叶挺,副军长项英,参谋长张云逸,副参谋长周子昆,政治部主任袁国平,副主任邓子恢。辖4个游击支队,10个团,1个特务营,共10329人。1937年12月25日在汉口建立军部,1938年1月6日移驻南昌。
新四军第一支队1938年1月成立,司令员陈毅,副司令员傅秋涛。下辖两个团,共2300余人。&&& 新四军第二支队1938年1月成立,司令员张鼎丞,副司令员粟裕。下辖两个团,共1800人。&&& 新四军第三支队1938年1月成立,司令员张云逸(兼),副司令员谭震林。下辖两个团,2100余人。&&& 新四军第四支队1938年2月中旬成立,司令员高敬亭,副司令员戴季英。下辖四个团,兵力3100余人。
从编制看,八路军以国民党正规军编制,按照师、旅、团编制序列编组,师一级兵员超过1万人。总兵力开始就达到45000人。而新四军以支队编制,一个支队仅相当于旅。全军兵力才10300人,不如八路军一个师的兵力。
抗战时期国民党军的编制比较复杂,有战区、行营、方面军、绥靖公署、长官公署、长官部、指挥部、路军、集团军、军团、兵团、军、师、旅、团等,还有游击、整编、调整、整理、暂编、新编、预备、美械、德械、骑兵、青年、税警、教导等加有前缀的番号。通常情况下,战区、行营和方面军是一个层次,可指挥集团军。绥靖公署、长官公署、长官部、指挥部、路军、集团军、军团是第二层次,可指挥军一级。。其基本指挥层次是战区、集团军、军团、军、师、旅六级。国民党收编的杂牌部队一般授予路军,规格与集团军和军团相当。只是路军下面编制为师,集团军可编师也可编军,而兵团下面一定编制有军。通常情况下,路军享有的独立的人事权,南京政府不能罢免其主官和属下的军官。而且在作战上,军令一般不能越级下达到路军下面的师。新编军一般是几支部队合并而成,如新四军。有的虽然称军,其编制和级别却很高。比如青年军,团长可授少将。
军衔在国民党军称阶级,国民党军的军衔分正式军衔和职务军衔两种。正式军衔是由军事委员会铨叙厅根据职务、资历、学历、战功等情况综合考虑,由国民政府颁发任官状的军衔。此种军衔除了褫夺和晋升外,不随职务调动而变动。职务军衔是一种临时性的军衔,随职务变更而随时变更。由军事委员会发布的任职令的同时授予的军衔。大体上国军的职务军衔和职务的对应关系是少尉——排长,中尉——副连长,上尉——连长、副营长,少校——营长,中校——副团长,上校——团长、副旅长,少将——旅长、副师长,中将——师长、副军长、军长、(集团军)路军正、副总指挥、正、副军团长、兵团正、副司令、绥靖公署正、副主任、方面军正、副司令,陆军中将加二级上将、二级上将——个别军长(一般需要兼任省政府主席之类的重要职务)、路军总指挥、正军团长、绥靖公署主任、方面军司令、战区正、副司令,一级上将——采用定额制度,即退役或者除役一人则可择优从高级将领中晋任一人。抗战以后在大陆期间只有程潜、陈诚、白崇禧三人获得晋任一级上将的殊荣。冯玉祥、朱培德、李宗仁、何应钦、张学良、陈济棠、唐生智、阎锡山、陈绍宽等一级上将都是1935年前授予。刘湘、曹 锟、吴佩孚、宋哲元、陈调元等一级上将是死后追赠。特级上将自始至终只有蒋介石一人。  朱德因是战区副司令长官兼八路军总司令,应授二级上将。新四军军长叶挺只能与八路军师长一样授中将衔。
新四军抗战时期对日作战规模小
从对日作战看,八路军1937年9月进行了平型关战斗。1937年10月参加了广阳战役,11月至12月,展开了反围攻战役。1938年2月参加了晋西北反围攻战役,3月进行了午城井沟战役和易涞战役、神头岭战斗,8月至9月参加了漳南战役、薛公岭战斗和秋季反扫荡作战。1939年1月举行了春季反扫荡作战、7月参加了易满徐战役、陈庄战斗和秋冬反扫荡战役。1940年举行晋西北春季反扫荡战役、南繁战役,举行了百团大战。1942年开展了青纱帐战役、反扫荡作战,以及后来的卫南战役、诸日莒沂鲁山区战役、林南战役、八公桥战斗等。1944年开展了春季攻势战役及秋季攻势作战。到抗战结束,八路军已发展到近一百万正规军。&
新四军对日作战方面则逊色的多。1938年5月第4支队第9团一部打了场蒋家河口战斗,6月 步兵6个班在卫岗与日军交火、第1支队第2团一部在西南竹子岗伏击了日军车队、第1支队第2团第1营要歼恶意灭日军十余人。7月第2支队第3团一部在安徽省与芜湖之间,伏击京(南京)芜铁路上日军运输物资、第1支队第2团第2营在南京至公路上的附近设伏毙伤日军40余人、8月军第1支队第2团配合国民党第79军进攻苏南、、参加了珥陵战斗。9月第4支队特务营和第7团第3营4个连及两个班在安徽省至公路上之埋伏,击毙日军70余人、第1支队特连和第1团第2营参加了宋巷里战斗、第4支队第7团第1营在安徽省至合肥公路的岗,击毙日军80余人、第4支队第7团第3营设伏击毙日军28名、第4支队第7团第3营在棋盘岭设伏击毙日军80余名。10军第1支队第2团一部在江苏省县以西、一带,毙伤日军中郎启和等官兵126人。以及后来的大官圩战斗(毙伤日军60余人)、战斗(毙伤敌15人)、窦楼战斗(击毙日军林津等官兵10余人)、马家园战斗(毙伤日军300余人)、战斗(毙敌31人)、(苏南)战斗(毙伤日军50余人)、战斗(击毙日军20余人)、余家店战斗(击毙日军20余人)等。除却新四军于伪军作战,真正与日军交战并不多,而且很少以团级以上规模作战,基本没有参加过战役行为,多以袭击战为主,斩获也比较小。
抗战中新四军对日作战规模小的原因是兵力不集中,担负的主要任务是敌后袭扰和配合作战。几个支队分布在不同的战场。配合国民党军作战时也没有担负主要作战任务。
皖南事变使新四军大伤元气
同样的是共产党的队伍,外于阎锡山第二战区的八路军与国民党军配合较好。八路军属于卫立煌的第十四集团军。卫立煌就任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兼前敌总指挥后,第十八集团军(即八路军)又属于第二战区战斗序列。卫调任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后,对十八集团军采取不干预、不夺权、不搞“磨擦”的方针。而且给八路军调拨、支援了大批武器弹药、食品、服装等军需物资。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本身是杂牌军,只求保地盘没有消灭异党异军的倾向。
新四军属于顾祝同苏浙第三战区。第三战区属下包括第10集团军、第19集团军、第23集团军、第28集团军、新四军、宁波守备司令部等,共24个步兵师,6个步兵旅。顾祝同曾任黄埔军校教官、第一军师长(蒋介石曾任一军军长)。此时任第三战区司令长官兼江苏省主席,是蒋介石的嫡系。当时任第三战区司令部总参议兼第三十二集团军总司令的上官云相与顾祝同、叶挺均是保定六期同学,却因为战区内部队指挥不畅而不满。因为忠义救国军听戴笠指挥,新四军听共产党的指挥。
&1940年10月,新四军挺进纵队和苏皖支队与以国民党江苏省主席韩德勤为首的国民党军黄桥决战,造成韩德勤部共计一万一千余人被歼,被国民党军认为是奇耻大辱和破坏抗战行为。而11月下旬中原局书记刘少奇提议举行的华中指挥部苏北曹甸战斗,又使双方的矛盾进一步激化。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国民党军令部长何应钦上书蒋介石,要求第三战区“立即将江南新四军予以解决”。1940年12月9日,蒋介石下达《展期限新四军北移手令》,命令“凡在长江以南之新四军,全部限本年12月31日开到长江以北地区,明年1月31日以前开到黄河以北地区作战。”同时以特急密电命令顾祝同:“该军仍不遵命北渡,应立即将其解决,勿再宽容。” 到12月底,顾祝同、上官云相已调集6个正规师1个团、新7师1个旅在皖南将新四军军部严密包围。1941年1月4日夜,新四军军部及9000余人,进入了国民党十几万大军的驻扎区,几近全军覆没。
当时新四军正规部队不足五万人,其中皖南军部和第四支队达10770人,苏北指挥部12000人,江南指挥部3500人,江北指挥部18800人。
&1941年1月初,皖南新四军军部直属部队尚有9千余人,其中6个建制团的部队和军直机关干部、战地服务团成员及海外归来参军的华侨、革命知识青年。北移时分为左中右三个纵队。
左路为第一纵队,司令员兼政委傅秋涛,副司令员赵凌波(原军参谋处长),参谋长赵希仲,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江渭清,包括熊应棠的老一团和张铚秀的新一团。
&中路为第二纵队,司令员周桂生,政委黄火星,副司令员冯达飞,参谋长谢忠良,政治部主任钟德胜(即钟民),特派员徐一非,包括周桂生的老三团和熊梦辉(余立金指挥)的新三团及教导总队。
右路为第三纵队,司令员张正坤,政委胡荣,参谋长黄序周(6日任职),政治部主任吴奚如,特派员林谷,包括徐金树的第五团和刘别生的特务团。
随军部行动的包括军长叶挺,副参谋长周子昆,秘书长李一氓等军部各部门。随军行动地方领导干部包括中共东南局副书记饶漱石、皖南特委代理书记李步新、特委秘书长兼军事部部长张世杰、特委妇女部部长李桂英,特委组织部副部长林芳、特委青年部长朱光、特委民运部长林凡、中共泾、太县委书记方向明、县委副书记兼军事部长尹德光、太平县委书记项克清、南陵县委书记陈洪、铜陵县委书记张东、岳阳中心县委书记杨贞泮、繁昌县委副书记潘效安等。&&&& 新四军江南指挥部由第一支队组成,指挥,副指挥,政治部主任、副主任。辖3个纵队,9个团,共7000余人。包括第1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第2纵队司令员,政治委员,正战斗在江苏黄桥地区。皖南事变后改编为新四军第一师。
新四军江南指挥部由组成,司令员已赴延安,由统一指挥。皖南事变后改编为新四军第7师。
新四军江北指挥部由第三支队组成, 任指挥,、任副指挥,任参谋长,邓子恢任政治部主任。皖南事变后改编为新四军第二师。
皖南事变中黄火星、傅秋涛率领的一纵队两个团和饶漱石等高级领导人小股零散约1000余人突围,4000多人壮烈牺牲,3000多人被俘,余者为逃跑人员。据国民党方面战果统计:“俘新四军官兵四千余人送三战区感训大队。战场死伤约二三千人。
皖南事变主观上蒋介石消灭异党异军早有图谋,客观上新四军与国民党军的多次摩擦为事变提供了借口。其实蒋介石1940年3月制定《剿办淮河流域及陇海路东段以南附近地区非法活动之异党指导方案》和《中央提示案》,就预想在3个月内解决新四军。而上官云相只用半个月就把皖南新四军消灭。上官云相因此得到国民党最高当局的特别嘉奖:奖三十二集团军总部及特别出力的二十五军各法币5万元,立功人员可报请勋章、奖章。上官云相在一次庆功宴会上得意地说:“这次消灭新四军,作战非常顺利,似有天助,正在作战时,连下几天雨,新四军困在山谷,进退不得。”上官云相后来官居战区副司令长官、华北剿总副总司令。而顾祝同则高升国民党参谋总长。
皖南事变后八路军补充了新四军的力量
&&& 1月7日, 爆发,新四军受到重创。军长叶挺被扣,政委和政治部主任被杀害,在突围时牺牲。一大批新四军团以上干部牺牲、被捕或叛变,新四军番号被国民党取消。中共及时发布重建新四军军部命令,任命为代理,为,为副军长,为,为。
为了加强新四军力量,中央军委决定陇海路以南的新四军和八部队,分别改编为新四军第1至第7师和独立旅。全军共9万人。
包括八路军第四纵队。宋时轮任司令员、邓华任政治委员。整体改编为新四军第4师,师长彭雪枫兼政委,参谋长张震,兵力约14000人。八路军第五纵队,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任参谋长,黄克诚兼任政治部主任(后任政治部主任),改编为新四军第三师,共约2万人。八路军鄂豫挺进纵队,司令员李先念,改编为新四军第六师,兵力约12000人。
到抗日战争结束时,新四军已经不是原来的新四军,而是八路军和新四军合编而成。所辖的七个师中有三个师来自于八路军系统,包括黄克诚(八路军115师344旅政委)的第三师、彭雪枫(八路军参谋处长)的第四师、李先念(八路军挺进纵队司令员)的第五师。来自八路军系统的三个师总兵力达到11.6万人,真正的新四军只有一师(粟裕)、二师(张云逸)、六师(谭震林)、七师(张鼎丞),这四个师总兵力不足10万。新四军总兵力达到21.5万,而此时115师经略的山东军区部队主力已达27万,比新四军全军兵力还多。
皖南事变后的新四军建树不多
皖南事变发生后,虽然蒋介石取消了新四军番号,但共产党仍然以新四军的番号存在。加强了党的领导,进行抗日根据地建设。实行主力地方化,先后成立苏中、淮南、苏北、淮北、皖江、苏浙等军区以及许多军分区,发展了地方武装和民兵。在1941年至1943年进行了艰苦的反「扫荡」、反「清乡」、反「蚕食」、反磨擦斗争。1944年,新四军第1师粟裕部主力渡江南下,与苏南部队和浙东游击纵队会师,成立苏浙军区。第二师转战淮南,成立淮南军区。第三师建立苏北军区。第4师淮北军区,主力西征豫东,恢复了豫皖苏抗日根据地。第5师与南下的八路军第359旅会师,成立了鄂豫皖湘赣军区。第六师成立苏南军区,第七师成立皖江军区。&&& 事实上新四军所谓的军区并非是独立的解放区,而是与日伪和国民党混杂在一起。既要与日伪军斗又要与国民党军打,是真正的游击队。
抗战结束后新四军进入山东根据地有不劳而获之嫌
山东根据地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控制的最大根据地,基础是中共山东省委书记黎玉领导的八路军山东纵队,1938年已发展25个团5万多人,,比八路军一个师的兵力还多。正是因为山东纵队已经在山东打下了一片江山,中央才派115师进入山东。此后山东纵队和115师改称山东军区,由任司令员兼政委,黎玉任副政委。辖鲁中(王建安)、鲁南(张光中)、胶东(许世友)、清河(杨国夫)、冀鲁边(刑仁甫)、滨海(陈士渠)6个军区。部队统一整编为13个主力团,全区部队共10万余人。到945年8月,山东军区编成野战兵团8个师、12个警备旅、4个独立旅和1个海军支队,共21万余人。
抗战胜利后,罗荣桓率近七万人到东北后,山东军区部队仍然是中共军队最强的一支队伍,而且控制着包括烟台等城市。此时中央军委突然任命在华中作战的陈毅为山东军区司令员兼山东分局副书记,由黎玉代理山东分局书记。1945年9月下旬,新四军政委铙漱石率新四军军部及淮南第二师第四、第五旅,淮北第四师第九旅,皖南、皖中第七师共4万余人,由江苏省淮阴向山东进发。11月13日,中共中央决定饶漱石任华东局书记分管鲁中、鲁南、滨海、渤海、胶东五个区党委。  中共中央军委于1945年12月3日决定,新四军军部兼山东军区领导机关,军长兼山东军区司令员陈毅,政委饶漱石,副军长兼山东军区副司令员张云逸,副政委黎玉,参谋长陈士榘,政治部主任舒同,副参谋长袁仲贤,政治部副主任唐亮,后勤部部长宋裕和、副部长彭显伦。1946年4月4日,又任命罗炳辉为新四军第二副军长兼山东军区第二副司令员。此时,山东总兵力达到22万人,而新四军在山东的部队直到1946年4月总兵力才达到7万人。
新四军成员多为江苏、浙江、江西等省的南方人,乍到山东首先遇到的是环境转换,生活不习惯。山东军民军曾归纳为“三奇”:一是说话像鸟啼,一句也听不懂,好像一批外国兵;二是个个留长发,好像一批学生兵;三是不少战士盖着五颜六色的绸面丝绵被,有的还穿绸衬衣,好像一批少爷兵。
虽然新四军开始进山东仅4万人,但新组建的山东军区却是新四军干部当家。新四军不仅军事上不用原山东军区干部,而且利用“三查三整”把一大批原山东干部整肃。包括中央委员、山东根据地的创始人。山东首任省委书记、省人民政府主席、中共山东分局代书记、华东局第二副书记、山东野战军政委、华东军区副政委黎玉、山东省委副书记、胶东区党委书记兼胶东军政委员会书记,胶东军区政委、华野九纵政委林浩;胶东行署主任曹漫之。渤海区党委书记、渤海军区政委景晓村,区党委副书记、军区副政委王卓如,行署主任李人凤、公安局长李震。鲁中区党委书记兼鲁中军区政委霍士廉、鲁中行署主任马馥唐等。此举基本把原来创建山东根据地的山东土生土长主要领导干部清扫干净,只是没有敢动八路军包括许世友、陈士渠、唐亮、舒同等干部。
新四军进山东有不劳而获之嫌,在建立山东根据地时新四军没有任何功劳,却在抗战胜利后进入山东根据地,靠山东军区补充壮大了力量。同时又整肃了山东土生土长的干部。
山东根据地危急时刻逃出山东
新四军进山东本来是发展和巩固山东根据地,然而在1947年国民党重点进攻山东,大兵压境之下却组成外线兵团跳出山东,进入晋冀鲁豫地区,留在山东的是原来胶东军区的许世友谭震林内线部队。结果是整个山东解放区被国民党占领,许谭内线兵团也差点全军覆没。
新四军不仅对山东根据地贡献不大,而且内耗不断。陈毅与铙漱石等新四军和山东部队的矛盾直接导致陈毅离开山东到中原局和中原野战军任副职,从此再没有回山东战场。而粟裕后来也归属中原军区指挥,其中曾担任东南野战军副司令员兼一兵团司令员,基本脱离了华东野战军。(东南野战军基本是后来南京军区的地盘,指挥粟裕的一兵团和陈士渠的3兵团。连辖第1、3、4、6、8、10纵和王秉璋纵队,期间进行了著名的豫东战役)
山东解放后粟裕又回到山东
在陈毅和粟裕离开山东后,山东部队主要由饶漱石、黎玉、谭震林、许世友指挥,领导和参与指挥了胶东保卫战、周张战役、潍县战役、兖州战役,济南战役。
在山东军区部队壮大并解放山东全境后,粟裕又带领他的一兵团和三兵团回到山东,以华野代司令员代政委的身份再次指挥山东兵团和原华东野战军部队。
此时粟裕率领的七个纵队损失较大,远不如许谭的东兵团力量强。在中央要求西兵团配合攻济打援时,粟裕在1948年8月27日晨报军委的电报中说:"西兵团七个纵队,自开封、睢杞两战役后,所补俘虏不够补偿伤亡,部队极不充实(每连只四至六个步枪班),尤其干部伤亡太大,至今无法补充,许多营连有政干无军干,有军干无政干,而营连排干部太新太弱(五月中补充之新兵已当副连长),班排干部俘虏成份不少,因此团级(老的多)与营以下脱节现象甚严重。团以下各级对个人前途悲观的倾向亦较普遍(因前方战斗剧烈,伤亡甚大,而见到后方环境安全舒适,革命又快要胜利,极想保存自己,以享受和平生活,但不知自己何日报销,故团以下干部保命思想较普遍)。依部队军政情况,东兵团打一个月至两个月进攻无问题,但西兵团担负一个月阻援,则很难完成任务。"后来许谭东兵团九天就攻下了济南,粟裕的打援没有实现。
陈毅和粟裕领导指挥的新四军部队在抗战胜利后进入山东根据地,在国民党重点进攻山东时又离开山东。在山东形势变好的情况下又回到山东,难怪山东军区和山东兵团的战将们一直对陈毅和粟裕有看法。
在后天的语景里,很多人总是把华东野战军和第三野战军说成是新四军的部队,原因在于司令员陈毅、副司令员粟裕和第一副政委谭震林都是新四军出身。然而细化分析,真正的新四军部队并不多,大部分是八路军部队和山东军区部队。第三野战军中真正的新四军嫡系部队只有叶飞的第十兵团,其它王建安的七兵团、陈士渠的八兵团、宋时轮的九兵团和陈锐霆的特种兵纵队都不是新四军班底。当然原来属于新四军的张云逸部、张鼎丞部、高敬亭部已被打散编制,唯一保持建制的是粟裕的第一师,属下的三个旅长叶飞(兵团司令)、王必成(军长)、陶勇(军长)一直跟随粟裕。
新四军虽然与八路军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的两支武装,抗日战场上却没有多少光辉业绩可言。作为抗日队伍,人们记忆最多的是苏中七战七捷、黄桥决战和皖南事变等,这些都是与国民党军的内战,对日作战的战绩并不多。
发表评论:
馆藏&30197
TA的最新馆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工兵铲有什么用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