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对你来说是游戏,对我来说是玩命游戏电影英语

&b&1. 中国光凭自己做不了粉碎机,粉碎机必须是中美组合。&/b&&br&与其说中国是发达国家粉碎机,我觉得更确切的表达是:&b&中国和美国会合力粉碎其他所有国家&/b&。&br&&br&一个很好的类比就是手机市场。现在的手机市场就只有两种选择:5000 以上的 iPhone 和1000 - 2000 元的 Android 手机。iPhone收割了高端手机市场,再奢侈的手机也没人敢比苹果卖得还贵。千元安卓收割了几乎所有的功能机,所有人都愿多添一点钱买个高性价比的智能机。最后,iPhone和低端安卓还在争取联手做掉中端手机市场,三星的安卓再也不可能在3000元的位置轻松卖出一个爆款了。&br&&br&那个iPhone就是美国,那个千元安卓就是中国。&br&&br&巧合的是,iPhone来自于美国硅谷,低端安卓来自于以小米为首的中国厂商。被做掉的诺基亚来自于欧洲。&br&&br&或者,这也不是巧合。像手机这样,美国高端旗舰型+中国低利润高性价比的组合,很可能将在很多新型领域出现,比如电动汽车。&b&美国负责旗舰种的实体化产品化,中国快速跟进负责低成本普及化。&/b&&br&&br&&br&&b&2. 中国的优势&/b&&br&说起来可能有些反直觉,但中国最大的优势就是落后。&br&&ul&&li&落后于人,就意味着你见过先进的正确的东西是什么。无需探索,无需试错,把别人已经证明好使的东西拿过来就可以了。不需要创造“风口”,你只需要站在“风口”上。&br&&/li&&li&国民收入较低,致使用户对于收费极为敏感,大多数人都乐于使用免费和低价产品。这迫使中国的企业们需要学会在极低的利润率下生存,并因此淘汰了大量竞争力不够强的企业。&/li&&/ul&&br&这类中国企业的代表就是小米。小米不是苹果,它在软件方面不掌握编译器、开发平台、操作系统之类的底层技术,在硬件上也不掌握CPU设计能力。小米做不出iPhone。&br&&br&但问题是,小米也不需要做出iPhone。如果以iPhone做为100分标准,小米至少可以做到80分,但它的销售价格竟然跟其他40分产品差不多低。&br&&br&通过美国旗舰种来发现风口,提供一个价格更容易承受,质量远超过平均水平但并不追求业界第一的产品,把那些已经被别人证明是好东西的产品迅速普及规模化。这是小米的打法,也是几乎所有中国手机厂商的产品和定价策略。&b&这件事,比中国发达的国家做不到,因为高价的人力成本根本无法允许如此低的利润率。比中国落后的国家也做不到,他们根本没能力造出一个80分的产品。&/b&&br&&br&&br&&b&3. 中国 vs 美国&/b&&br&美国为什么能一直做出突破性创新,做出各种高端旗舰型产品?因为&b&在美国,一个初创公司如果想成功,除了专注创新,几乎没有别的途径。&/b&&br&&br&作为对比,我们可以先想想中国创业公司们的常见策略:&br&&ol&&li&价格战,做补贴&/li&&li&整合上下游,重推广和运营&/li&&/ol&&br&这两条策略在美国都不可行。贴钱吸引用户?美国人消费承受力高很多,对价格远没有中国人敏感,少个5美元,对用户的直接影响不大,对于创业公司的财务却是沉重的负担。整合上下游把业务做重?美国的人力成本那么高,维持一个重业务不是创业公司可以承受的。&br&&br&更重要的是,经过几十年上百年商业社会洗练下产生的传统行业巨头们,早有形成了严密且健壮的商业逻辑,使新入者根本无法挑战。比如说:&br&&ul&&li&在美国,可能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无法看到是用手机扫码进行线下支付的场景。因为信用卡在美国的普及率实在太高了,以Paypal,Square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公司,由于相当一部分买家的资金来自于信用卡,不得不付给信用卡公司不菲的交易费用。Square经手一笔100美元的划款,要付给Visa和Mastercard等信用卡公司 1.82美元,自己只能留0.92美元。更别提和星巴克这类大商户的合作Square本身完全不挣钱。这意味着本想靠移动微支付来颠覆传统支付行业的Square,给传统行业上的贡还比自己挣的钱还多。&/li&&br&&li&在美国,做一般的电商很难活下来,因为有一个商业怪物叫Costco。Costco只卖4500个常见SKU,但能把平均毛利率控制在6.5%。这意味着如果你做一个电商只是卖爆款,很可能你卖的比Costco贵,东西还不如Costco的好。&/li&&/ul&&br&所以Square市值一路缩水,不得不转型新业务寻求突破。所以在美国只有一家叫Amazon的电商发展了起来,它不做一般的电商,它决定卖2亿个SKU同时通过技术手段控制毛利率。&br&&br&所以,初创公司只有突破性创新一条路。&br&&br&在华尔街日报列出的超过10亿美元估值的创业公司名单中,你会发现很多在中国完全不会存在的领域和形态:&br&&ul&&li&Palantir:200亿美元,数据和情报分析&/li&&li&SpaceX:120亿美元,航空航天&/li&&li&MagicLeap:45亿,虚拟现实&/li&&li&Cloudera:41亿,大数据解决方案&/li&&li&Github:20亿,代码版本管理,开源社区&/li&&/ul&&br&这里面,将会孕育出引领领域的新的旗舰种。&br&&br&而这是一路通过跟随美国路线发展起来的中国公司所做不到的事情。的确,小米不需要成为苹果,但中国要不要赶超美国?&br&&br&当然,中国的确有一定的科研能力,但也仅限于科研。从一项科研成果到最终的经济效益至少要经历两步:&b&工业化,商业化&/b&。这两步中国都欠缺,商业同科技割裂太远。&b&中国有一流的商业能力,二流的科研研发能力,三流的将科技通过商业化打包成产品的能力。&/b&&br&&br&&br&&b&4. 中国 vs 其他发达国家&/b&&br&在中国本土,中国公司依照自己特有的打法,配合美国已经成功反扑了其他发达国家。但中国公司能不能在世界范围内击败其他国家?&b&这本质上是国际化能力上的较量&/b&。而这是发达国家们长期以来的优势。随便两个例子:&br&&ul&&li&手游霸主Supercell,芬兰公司,2015年营业收入23.3亿美元,全球日活超过1亿。绝对意义上的国际化,号称只有图瓦卢人民没玩过他们的游戏。&/li&&li&音乐流媒体Spotify,瑞典公司,估值85亿,用户遍及欧美国家。&/li&&/ul&&br&欧洲发达国家的劣势是什么?是自身的市场太小。这个劣势倒逼他们想要壮大必须做好国际化。结果,&b&做得好的就拿下了美国市场,做得特别好的就拿下了全球市场&/b&。&br&&br&而中国离这样的故事还很远。&b&本土大市场所导致的本土化,先天性的同国际化做出了区隔&/b&。&br&&br&&br&&b&5. 结论&/b&&br&看到这里其实就比较明显了,一个经济体的优势和劣势是一体两面的:落后是劣势,但落后带来了低成本模仿,市场太小是劣势,但小市场带来了国际化。&br&&br&中国会不会是发达国家粉碎机,取决于相比发达国家,有多少劣势转化成了优势,又有多少优势退化成了劣势。
1. 中国光凭自己做不了粉碎机,粉碎机必须是中美组合。与其说中国是发达国家粉碎机,我觉得更确切的表达是:中国和美国会合力粉碎其他所有国家。一个很好的类比就是手机市场。现在的手机市场就只有两种选择:5000 以上的 iPhone 和1000 - 2000 元的 Android…
分为三个阶段:&br&1.熟悉合同体系的构成,授标函,通用合同条件,专用合同条件,特殊规范,图纸附件,会议纪要,投标文件,招标文件,还有各种附件等等。整部合同的构成及其有限顺序。&br&背下来FIDIC二十章的名称,了解第一章里面对各个名词的定义,熟悉合同中重要的关于时间和钱的重要规定:基准日期,投标截止日,开工日期,竣工日期,投标保函,履约保函,预付款保函,预付款,保险,支付证书等等。&br&需要达到这个水平的人:国际工程总承包方的工程师们。即使你只是一个翻译,或者一个电气工程师,也请你了解这个概念,因为整个合同管理体系靠的是所有人的参与。(这个要求是当年上学的时候陈勇强大哥对他学生的要求,有阵子每天上课都默写这个来着)&br&&br&2.逐字逐句地阅读过正本合同,看GCC的时候会去参阅SCC,同时也会把MOM和PS的相关章节放在一起,在函件中骄傲地声称,As the description in GCC&SCC section 8.8, P18, quoted here:&&b&U R A SB&/b&&, Thus, please refer to the correspondence #1-2-3-4, the Contractor is entitled to balahbalah without the approval by the Employer/Engineer.&br&不用吧合同都背下来,你知道哪个条款大概什么意思,SCC和PS以及之前的MOM里面有没有做出过特殊规定,这些点能不能支持你的声称或者能不能反驳对方的要求等等。&br&需要达到这个水平的人:商务工程师,合同工程师。(基本上打印一份合同你先翻烂翻毛边儿,我第一任大领导范明同志的办公桌上就摆着一沓合同,皮都烂了,边都黑了)&br&&br&3.坐在会议室里,面对着一帮面目黎黑的业主及其代表,面色温和而充满智慧:“大家都对这件事情的来龙去脉很清楚了,在合同章节的解释上我们彼此有不同的见解,这是非常正常事情,世界上就没有十全十美的事情,不然我们何必坐在这里谈合作呢。当然,合同条款的拟定也是为了咱们双方合作的目的,我在某某项目上恰好跟FIDIC撰写组的约翰爵士在一起合作过一段时间,当时也恰巧发生了这么一件事,确实也发生了这样的争议,后来我们写信咨询了史密斯先生,对,就是咱们争端仲裁委员会的那位史密斯先生,为了项目的最终完成,也从双方合作的角度出发,这段解释是这样的:U R A SB(如果你占理)····················/当然今天咱们坐在一起,主要就是为了解决这件问题,完全搬着合同我们只能去DAB等仲裁决定了,现在这个我们需要多花两千万美刀,恩,将近多少万亿卢比/**法郎/第纳尔,这么多钱的事情,我们也愿意退一步来跟你们进一步地来探讨解决方式(如果你不占理)。(此段完全YY)
分为三个阶段:1.熟悉合同体系的构成,授标函,通用合同条件,专用合同条件,特殊规范,图纸附件,会议纪要,投标文件,招标文件,还有各种附件等等。整部合同的构成及其有限顺序。背下来FIDIC二十章的名称,了解第一章里面对各个名词的定义,熟悉合同中重…
&p&从2013年的word2vec开始,自然语言处理领域引爆了深度学习这个热点,至今有2年多了。在我看来,2014年的热点是各种新颖的词表示学习方法,而2015年则开始扩展到句子层次,CNN、RNN、LSTM等模型轮番上阵,在机器翻译、文档摘要、阅读理解、关系抽取等任务上取得了重要进展。进入2016年,3月份DeepMind推出的AlphaGo在今年3月大胜李世乭,更是把深度学习的热度推向新的高潮。&br&&/p&&br&&p&2016年已经快过去一半,在这里猜测2016年NLP深度学习技术的发展趋势,也许并没有太大难度,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p&&p&(1)深度学习模型在更多NLP任务上的定制化应用。例如将过去统计机器翻译的成熟成果迁移到神经网络模型上,基于深度学习的情感分析,再例如今年NAACL 2016的最佳论文Feuding Families and Former
F Unsupervised Learning for Dynamic Fictional Relationships也利用神经网络模型检测小说中的人物关系。&/p&&p&(2)带有隐变量的神经网络模型。很多NLP任务传统主要基于HMM、CRF方法对标注标签的关联关系建模,而单纯的神经网络模型并不具备这个能力,因此一个重要热点将是在神经网络模型中引入隐变量,增强神经网络的建模能力。&/p&&p&(3)注意力(attention)机制的广泛应用。大量工作已经证明attention机制在文本产生中的重要性,也是继CNN-&RNN-&LSTM之后的新的论文增长点,相信在2016年会有大量论文提出各种带有attention的神经网络模型。&/p&&br&&p&以上是对2016年发展趋势的估计,也许等ACL、EMNLP和COLING一轮下来就能明了了。然而我想对未来更长一段时间的发展做一点思考。复旦大学邱锡鹏老师已经在他的回答中开了很多脑洞,很多观点很有启发。作为补充和争鸣,这里我也想讲讲我自己的想法。&/p&&br&&p&&b&&u&如何将先验知识引入分布式表示&/u&&/b&&/p&&p&分布式表示(distributed
representation)是深度学习的重要特点;避免特征工程的端对端(End-to-End)框架则是深度学习在NLP的独特优势。然而,现实世界中我们拥有大量人工标注的语言知识库和世界知识库,如何在深度学习框架中引入这些先验知识,是未来的重要挑战性问题,也是极大拓展深度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在这个方面,有很多颇有创见的探索工作,例如来自香港华为Noah实验室Zhengdong Lu团队的Neural Enquirer: Learning to Query Tables [1],等等。此外,我认为基于深度学习的attention机制也是引入先验知识的重要可能手段。机器学习领域还提供了很多其他可能的手段,等待我们去探索。&/p&&br&&p&&b&&u&探索人类举一反三能力的One-Shot Learning&/u&&/b&&/p&&p&如2015年在Science发表的轰动论文[2]所述,人类学习机制与目前深度学习的显著差异在于,深度学习利用需要借助大量训练数据才能实现其强大威力,而人类却能仅通过有限样例就能学习到新的概念和类别,这种举一反三的学习机制,是机器学习也是自然语言处理梦寐以求的能力。这需要我们特别关注认知领域的相关进展[3, 4],机器学习领域也在热切探索one-shot learning任务。在NLP领域,如何应对新词、新短语、新知识、新用法、新类别,都将与该能力密切相关。&/p&&br&&p&&b&&u&从文本理解到文本生成的飞跃&/u&&/b&&/p&&p&目前取得重要成果的NLP任务大多在文本理解范畴,如文本分类,情感分类,机器翻译,文档摘要,阅读理解等。这些任务大多是对已有文本的“消费”。自然语言处理的飞跃,需要实现从“消费”到“生产”的飞跃,即探索如何由智能机器自动产生新的有用文本。虽然现在有媒体宣称实现了新闻的自动生成,但从技术上并无太多高深之处,更多是给定数据后,对既有新闻模板的自动填充,无论是从可扩展性还是智能性而言,都乏善可陈。我认为,自然语言处理即将面临的一个飞跃,就是智能机器可以汇总和归纳给定数据和信息,自动产生符合相关标准的文本,例如新闻、专利、百科词条[5]、论文的自动生成,以及智能人机对话系统等等。毫无疑问,这个技术飞跃带来的应用拥有无限的想象空间。&/p&&br&&p&&b&&u&大规模知识图谱的构建与应用&/u&&/b&&/p&&p&“知识图谱”是谷歌推出的产品名,现在已经成为对大规模知识库的通用说法。如果说深度学习是机器大脑的学习机制,那么知识图谱可以看做机器大脑的知识库。知识图谱是问答系统的重要信息来源,也是阅读理解、机器翻译、文档摘要等任务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支撑。目前,知识图谱从构建到应用都仍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例如新概念、新知识的自动学习,如何基于知识图谱实现智能推理,等等。在这方面,我一直关注知识的分布式表示学习,能够建立统一的语义表示空间,有效解决大规模知识图谱的数据稀疏问题,有望在知识获取、融合和推理方面发挥重要作用[6]。&/p&&br&&p&以上是我最近对NLP深度学习技术发展的一些思考,限于个人视野难免以偏概全,主要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功用,请大家批评指正。&/p&&br&&p&PS: 如果有新的想法,会不断补充。&/p&&br&&p&&b&参考文献&/b&&/p&&p&[1] Yin,
Pengcheng, et al. &Neural Enquirer: Learning to Query Tables.& arXiv
preprint arXiv: (2015).&/p&&p&[2] Lake,
Brenden M., Ruslan Salakhutdinov, and Joshua B. Tenenbaum. &Human-level
concept learning through probabilistic program induction.& Science
350.): .&/p&&p&[3] Tenenbaum,
Joshua B., et al. &How to grow a mind: Statistics, structure, and
abstraction.& science 331.): .&/p&&p&[4] Vul,
Edward, et al. &One and done? Optimal decisions from very few
samples.& Cognitive science 38.4 (2014): 599-637.&/p&&p&[5] Sauper,
Christina, and Regina Barzilay. &Automatically generating wikipedia
articles: A structure-aware approach.& Proceedings of ACL-IJCNLP, 2009.&/p&&p&[6] 刘知远, 孙茂松, 林衍凯, 谢若冰. 知识表示学习研究进展.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2016.&/p&
从2013年的word2vec开始,自然语言处理领域引爆了深度学习这个热点,至今有2年多了。在我看来,2014年的热点是各种新颖的词表示学习方法,而2015年则开始扩展到句子层次,CNN、RNN、LSTM等模型轮番上阵,在机器翻译、文档摘要、阅读理解、关系抽取等任务上…
你要问我大学生有没有必要学英语,我当然说有必要。&br&&br&不管你愿不愿意承认,对于大多数行业来说,这个世界上至少80%以上的优质资源都是以英语形式呈现的,而且层次越高,优质资源英语占比越大。即使是中国的硕士生,稍微有点能力的都以英文的形式发表自己的研究成果,你说呢?&br&之前在知乎上回答了一个关于线性代数的问题,提到了大多数线代教材安排不太友好,刚入门的几个章节太抽象了,同时推荐了一本教材的PDF链接。有人私信我:“这教材是英文的,我看不懂呀!请问有没有中文版呢?”我笑了笑,没回复---哎,年轻人,这个世界的大门已经对你关上了。&br&&br&对于大多数行业,你想要行业中有所作为,交流写作另说,至少比较好的英语阅读能力是必须的,最好能达到与母语相当。高中英语教育能给你这个这样的阅读水平么?我很怀疑。&br&&br&那你要说大学英语教学有问题,可能还稍微有些道理。&br&但是,另外一个事实是:在我呆过的大学中,英语教学的水平在所有的课程中都算是比较好的了!根据我个人还有众多接受过高等教育朋友的经验来看,大多数学校学科的教育水平都是:&b&基础课(数学,英语,物理,计算机基础)&专业基础课(如各大力学,电工电子等)&专业课。&/b&&br&&br&专业课真是水课的重灾区,我本科的时候上过一门有关流体机械的课程,上面赫然一句话:“欧美国家采用XXX标准,我国和苏联采用YYY标准。”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翻到教材前面仔细看:1985年第一版,2009年第16版,----你都重印了这么多版,不奢求你内容与时俱进了,给“苏联”打个黑框框好不好?&br&&br&我本以为这是中国特色,后来发现,其实这个问题世界顶尖大学也有:好课不多,水课满满。&br&&br&即使是好课,又能给学生塞多少东西呢?我这个学期带了一门本科生的CAD实验课。我和搭档认认真真讲了10次,给学生做了10次Solidworks建模练习。我自认为Solidworks使用水平不算高,但是10次练习之后,我还是觉得我教给学生的太少。我最后公布了Project assignment,推荐了一个下载模型的开放社区,鼓励他们自己多下载,多摸索软件.我课上的最后一句话是:&To quote Obi-wan Kenobi, you have taken your first steps into a larger world.&(就像欧比旺对卢克说的那样:你们已经迈出了进入更大的世界的第一步)&br&&img src=&/5a048d689b886ce46801e4acf74b3531_b.png& data-rawwidth=&892& data-rawheight=&38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92& data-original=&/5a048d689b886ce46801e4acf74b3531_r.png&&&br&我丝毫不怀疑这群学生中很多人以后的Solidworks建模能力要远远超过我。他们应当预备的大多数技能都不是我教的-----即使我教学水平再高也不可能在这10个session里把他们所需要的知识全部交给他们,我最多只能教一些皮毛。最好的情况,我能带他们爬到Learning curve的第一个拐点。同样的,作为一个有想法的大学生,你在课堂外学到的,永远要比那36学时中要多得多才算合格。&br&&img src=&/cc8cf9d72fd_b.png& data-rawwidth=&608& data-rawheight=&40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8& data-original=&/cc8cf9d72fd_r.png&&&br&我最近回答过几个高中教育的问题。我认为高中教学内容有很多要改革的地方。但是对于大学教育,我的态度是不太一样的----我认为大学教育中,学生要承担的责任更大,课水已经不能成为你弱鸡的理由了。&br&&br&你要说英语课增加了你的负担。。。。you are a f**king wuss and you know it.
你要问我大学生有没有必要学英语,我当然说有必要。不管你愿不愿意承认,对于大多数行业来说,这个世界上至少80%以上的优质资源都是以英语形式呈现的,而且层次越高,优质资源英语占比越大。即使是中国的硕士生,稍微有点能力的都以英文的形式发表自己的研…
&p&贫穷最大的原因,是贫穷。这话听着有点循环向,那么我们换一个说法,那就是:“当一个穷人”这件事本身就是一件很贵的事情。&/p&&br&&p&&b&比如从现金流的支出上说:&/b&&/p&&br&&p&1)穷人要支付比富人更多的钱才能买到同等数量的“尊严”&/p&&br&&p&隔壁村张三结婚的彩礼钱,包个500,太寒碜,毕竟自己都进城打工好几年了;家乡邻居家生了胖小子,凑个吉利红包,不给个888拿不出手;农二代进城,第一次见识了声色犬马的浮光镜,挤着地铁吃着盒饭,试着努力买上几个腰上挂着的 手上拎着的 烫金的logo来武装自己的尊严。而一个有钱人,就算一身假货也不会有人会多问半个字,甚至穿着拖鞋就去参加同学聚会。若有心摆起排场,花掉的钱也不过是自己家产的九牛一毛,他们可以在“尊严”这笔消费上较之穷人省下大量金钱。&/p&&br&&p&2)穷人购买商品的边际成本无法摊薄&/p&&br&&p&穷人因为现金流紧张,永远只能用小额多次的方式来购买人世间的各种物资和服务,这种购买方式往往是最贵的;而有钱人可以凭借一个很大的购买量获得充分的折扣。更不用说,穷人无法购买高质量耐用品,而在低值易耗品上浪费太多宝贵的钱。&/p&&br&&p&3)穷人难以获得真正意义上的税务优惠&/p&&br&&p&中国税收总额的百分之60来自交易税和间接税,如增值税和消费税等。而这些税种在发达国家一般只占20%。中国政府在事实上对穷人征收了比富人更高的税率,因为恩格尔系数较高的穷人会将其收入中的更大的份额用于家庭消费。 此外大部分工薪阶层承担了个人所得税,而有钱人拥有自己的公司,私人的各种开销都报在公司的成本与费用中抵消企业所得税。很多合伙制企业还会和税务局单独谈判出一个优惠税率,导致富人实际承受的税率往往比真金白银往外掏的工薪阶层要低得多。而国家提了那么多年的个税调整(包括个税起征点的提高和最高税率覆盖面的扩大),其实仅限于中产阶层内部的减负和收入差距的缩小。&/p&&br&&p&&b&再从现金流的获取上说:&/b&&/p&&br&&p&4)穷人的资金成本更贵&br&&/p&&br&&p&穷人即便获得贷款,也在人生一个比较晚的阶段。而房贷可能是一个普通人能获得的最低息和最大额的“人生启动资金”。不仅如此,就算你能取得贷款,即便拿到的是一模一样的钱,你也会付出比有钱人更高的资金成本。在一个完全自由的金融市场上,想象一下王思聪去贷款1000万,会需要抵押物吗?他脸上就写了无风险三个字,而你去贷款同样的钱,银行会收取你一个很高的利息,因为你没有一个好爹,你违约风险高。而在一个利率不自由的金融市场上你可能压根就没有获得贷款的可能,出再高的利息也可能没有银行给你钱,你只能去借高利贷,于是资金成本上升得更高。&/p&&br&&p&5) 穷人无法承担风险&/p&&br&&p&一个公式就能很简单明了的解释这一点:2-1= 1 = 10-9,如果一个人维持基本的生活只要1元,那么富人家的孩子出来闯荡,能接受的downside是10元变1元,而你只能接受50%的损失就必须停止。因为无法承受风险,所以穷人往往无法获得更高的收益率,而这必然会使你在社会的财富竞赛中变得(相对)更穷。&/p&&br&&p&6)穷人必须出售时间来获得金钱&/p&&br&&p&富人可以用金钱来购买时间。如果穷人恰巧处在财富积累期,这种出售时间的买卖,其机会成本实在是太大了。如果穷人家里的长辈恰好染上恶疾,那将是灭顶之灾,富人可以去找护工,而穷人家的孩子会花费更多时间在照顾家中生病的长辈,这些时间都是浪费的机会成本。有可能在一次又一次被迫的时间浪费中,有些人生的机遇,就这样白白流逝了。&/p&&br&&p&其实最令人难过的,并不是辛劳一生,却仍然生活在社会底层。而是那些努力的人,跌跌撞撞,几经摸索,终于沐浴到一缕微光,猛一抬头,却发现这玻璃之上的月亮,只能看,不能摸。&/p&
贫穷最大的原因,是贫穷。这话听着有点循环向,那么我们换一个说法,那就是:“当一个穷人”这件事本身就是一件很贵的事情。比如从现金流的支出上说:1)穷人要支付比富人更多的钱才能买到同等数量的“尊严”隔壁村张三结婚的彩礼钱,包个500,太寒碜,毕竟…
不能。&br&&br&私人会所、高端俱乐部的第一特征是私密。如果谁都能轻易接触到里面的人,会所和俱乐部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br&&br&对于高于自己社会阶层的人,要想在接触中产生有效沟通,有一条基本原则,就是尽可能要让自己和对方处在一个“摒弃社会属性”的场所。例如:竞技类体育运动、小众爱好论坛、网络游戏(你没看错)。&br&&br&同等美貌程度的女人,出现在不同的场所,所呈现的即时价值是差异很大的。去社会属性过强的场所,等于去对方的主场作战,只能是送人头,就算容貌非常出众,在不利于自己发挥的环境下也拿不到特别好的成交价格。&br&&br&不过,现在的趋势是,社会属性原本不强的场所正在快速减少。例如夜店这种原本模糊职业的休闲场合现在用高消费门槛区分人群;以前的游戏没人在乎你现实中是干吗的,现在用人民币可以直接造成实力的区分;就连原本参与者最为平等的中小学校园,现在也因为学区、家长的因素出现了阶级区分。&br&&br&总的来说,当今有钱人的主场是在越来越多的。这对于“财-色”交易市场而言,最大的意义就是信息不对称逐渐消失,美女越来越难以被埋没,但也越来越无法像过去那样卖出高价。
不能。私人会所、高端俱乐部的第一特征是私密。如果谁都能轻易接触到里面的人,会所和俱乐部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对于高于自己社会阶层的人,要想在接触中产生有效沟通,有一条基本原则,就是尽可能要让自己和对方处在一个“摒弃社会属性”的场所。例如:竞…
除了“什么都懂一点”的女生,还有一种叫“什么都想懂一点”的女生,一样难得,一样可贵。&br&&br&从长远看,后者甚至比前者更重要。前者是存量,后者是增量。存量总有聊完的一天,增量则不然,你们会有永远聊不完的话题。
除了“什么都懂一点”的女生,还有一种叫“什么都想懂一点”的女生,一样难得,一样可贵。从长远看,后者甚至比前者更重要。前者是存量,后者是增量。存量总有聊完的一天,增量则不然,你们会有永远聊不完的话题。
原问题:一年读完1000本书会怎样?&br&&br&一个真正以读书为乐的人,对读书这件事决然不会以“年”为标尺,也不会以整数来衡量,更不会关心读了以后 “会怎样?” 这就好比你去烤串摊边上问那些撸串的汉子,“请问你吃了串儿又能怎样呢?”他保准一愣,还想怎样?&br&&br&这些我们都不谈,就仅仅从功利的角度来看“一年读1000本书”这件事:&br&&br&1. 请务必记住,时间是有成本的。什么都不干只看书,机会成本巨大,大部分人承受不起。而对于收益甚少的书,从会计角度看,其所耗的时间只能记入费用,而不能资本化。&br&&br&2. 读书应该带着具体目标,心里要清楚读这本书是为了解决哪一个具体的问题。拿来就看,过度强调开卷有益,是过去出版物稀缺年代留下的饥荒后遗症。&br&&br&3. 读书是最好的避世龟壳。比起废柴在家里打网游更有迷惑性。“你若想废掉一人,就给他一个没有生存危机的屋子,一台可联网的电脑、足够多的书。”&br&&br&4. 已经存在的书,是对已经解决了的问题的记录。而你所处的当下时代,大部分未解决的问题,需要付出血的试错代价,才能获得一丁点微弱的进展,靠看过去的书是没用的。读太多对创造力反而有一定程度的反效果。&br&&br&5. 社会衡量一个人价值,在于他能向外产出什么,至于他吸收了什么,没人在乎。
原问题:一年读完1000本书会怎样?一个真正以读书为乐的人,对读书这件事决然不会以“年”为标尺,也不会以整数来衡量,更不会关心读了以后 “会怎样?” 这就好比你去烤串摊边上问那些撸串的汉子,“请问你吃了串儿又能怎样呢?”他保准一愣,还想怎样?这…
我的建议是:做你擅长做的事情,去能发挥你长处的领域。所谓“选对路,比做对事重要100倍”这句话指的就是这个,而不能简单理解成去“去风口站着”。&br&&br&&br&每个人都是有天生擅长的领域的,野比大雄这样的废柴在翻花绳领域还是全日本第一呢。很多人在问,到底怎样能找到自己“擅长的领域”?其实好好回忆一下,你从小到大有哪些事情、技能、经历是你随便搞搞就比周围其他人努力了都要做的好的,或者别人都说难但你觉得一点也没啥的,这些基本就是了。&br&&br&&br&只要待在这种领域,你不可能会有“兴趣和职业如何取舍”的困境,因为你总比别人强,正向激励越来越多,你对这个领域只会越迷越深。&br&&br&&br&最怕是什么?在某个领域你就算拼上老命也比不上别人随便做做。非要在这种领域混,你是自己选择hard模式作死。就算这个领域本身是“风口”,你迟早也会崩溃到自己离开的。&br&&br&&br&比如我在中学里就发现作文这东西我随便写写也比其他人强,后来艺高人胆大,喜欢在作文里埋一些只有学生懂的段子,这样每次考完,全年级老师读我的范文都会引发爆笑,还有人专程跑到我班上向我致敬。在写作上我几乎没花过什么额外精力,却得到了不成正比的回报。毕业后好多年没写过工作以外的东西,今年过年后才开始写知乎,一写就得到了大量的正向反馈,说明写作就是我的天赋。&br&&br&&br&但我也有弱项,我是个特别缺乏细节注意力的人,如果让我从事校对工作那简直要我的命。有时候一份商业文件我逼着自己比别人多检查好多遍,还是会有诸如大小写标点符号错误等等。说明在我不擅长的技能上,我努力再多也都很难达到其他人的平均水平。所以最佳的组合,应该是我只写东西,另有个天生特别细心的人帮我检查。这样总效率最优化。&br&&br&&br&职业分两种,一种是DPS型的,一种是奶妈型的,前者往往是收入部门,评价标准是长板,后者往往是后台部门,评价标准是短板。前者容错率高,后者容错率低。逼着比如我这样的人去做容错率低的事情,最终我估计老板和我都不会有什么好脸色看。&br&&br&&br&但我现在看到的是,大量的人在并不适合自己的领域,做着并不适合自己的事情。搞得他们很痛苦,自信每天都在被打击。但没准换个舞台他们就是是天生好手,他们自己却意识不到,这真令人惋惜。还有一些人,连自己擅长做什么都不知道,甚至不知道自己喜欢的是什么。他们随便填了个看似热门的志愿,毕业后做了一个和专业毫不沾边的工作,又因为一些浮云的理由当中跳过那么一两回,人到30了,一事无成,浑浑噩噩。&br&&br&&br&我还是要说这是“校园思维”的后遗症。学校里的评价体系是短板评判,短板越少越好,只要考试总分高,你有什么特别出挑的长处也并没有什么卵用,所谓“反正又不考”。而社会的评价体系是长板评判,哪怕一个满身缺点的人,只要有一技之长,就可以养活自己,若是有点天赋,就可以衣食无忧。&br&&br&&br&但是很多人根本没有从学校思维转变到社会思维,毕业那么多年了,还不懂得扬长避短的意义。非要在自己明明不擅长,没天赋,无兴趣的领域里折磨自己,还美其名曰“锻炼自己的弱点”、“磨练自己的心性”。把这种老板给你的兴奋剂当补药吃,不用别人忽悠,自己先把自己蒙傻了。&br&&br&&br&在你的短板领域工作,这是徒然消耗你的生命力和自信心。现在这个时代,成功和失败的周期都被缩短了,只要选对了方向,只需要短短几年时间就能出头。&br&&br&&br&还是那句话,千万别和自己过不去。
我的建议是:做你擅长做的事情,去能发挥你长处的领域。所谓“选对路,比做对事重要100倍”这句话指的就是这个,而不能简单理解成去“去风口站着”。每个人都是有天生擅长的领域的,野比大雄这样的废柴在翻花绳领域还是全日本第一呢。很多人在问,到底怎样…
如果要想获得世俗意义上的成功,最核心的秘诀,就是要和别人不一样。&br&&br&“不一样”不是要你事事标新立异,而是要有差异化思维。要把为世界增加多样性作为一种值得尊敬和值得追求的价值观。&br&&br&从0到1的事情,比从1到10的事更值得做。&br&&br&如果你留心观察,且观察期够长的话,你就会发现,所有为这个世界增加多样性的行为早晚都会以某种形式得到奖励。
如果要想获得世俗意义上的成功,最核心的秘诀,就是要和别人不一样。“不一样”不是要你事事标新立异,而是要有差异化思维。要把为世界增加多样性作为一种值得尊敬和值得追求的价值观。从0到1的事情,比从1到10的事更值得做。如果你留心观察,且观察期够长…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2147 人关注
442 个回答
853 人关注
375 人关注
6362 人关注
369 个回答
19254 人关注
459 个回答}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玩命游戏电影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