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家人共同买的土地,一家人想单独的分割自己那部分出来办理房产证和有房产证无土地使用证证,怎么办,费用是怎么算的

土地使用证和房产证在哪里办?要什么证件_百度知道一块土地3280倍的升值之旅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康巴什新区征地问题调查①
250元/亩从农民手中征来的土地被当地政府拍卖,最高卖到82万元/亩
一块土地3280倍的升值之旅
□本报首席记者 李江涛 记者 郝成 俞杰 内蒙古自治区摄影报道
从250元/亩到82万元/亩,一块土地在不到5年的时间里,实现了这一惊人“巨变”,这一切发生在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康巴什新区。为此,享受250元/亩补偿的一千多被征地农民开始四处“寻找说法”,四年中先后28人被“关紧闭”,多人被打伤,一位失地农民无奈地住进了政府办公楼的走廊和卫生间长达两个月……
而站在82万/亩这一端的则是当地政府。农民记得,在征地时,有关单位和领导开大会讲话:保证被征土地不会被倒卖赚钱,保证征地过程将公开合法……领导向农民作出具体承诺——保证被征地者的利益……
然而当地政府的每项承诺最终都遭遇了“打折”,这块土地不再被耕种、放牧,却令人惊奇地“长”出一栋栋豪华别墅,这些别墅有着尽人皆知的绰号:“领导别墅”、“公务员别墅”!
这一巨变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秘密?
别墅里的保安说,这45栋豪华别墅是给市里领导盖的
3月23日,45幢别墅在鄂尔多斯市康巴什新区里显得格外漂亮。这些别墅是当地开发商为高级公务员定向开发
一块250元/亩的土地
被征的32平方公里土地属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康巴什村和寨子塔村。这两个村原本隶属于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征地开始后,被划入本市东胜区境内。两个村所在的哈巴格希乡随后也改为哈巴格希街道办事处。
2002年发文、2003年开始、2004年搬迁的大规模征地,涉及康巴什村和寨子塔村431户1381人。
现在已经变成鄂尔多斯市康巴什新区的这块土地位于鄂尔多斯市中南部,地处鄂尔多斯高原腹地,被流经这里的东乌兰木伦河和西乌兰木伦河环绕。目前已成为鄂尔多斯市政府所在地。
近年来,东乌兰木伦河流量渐少,但西乌兰木伦河的流量却被这里的农牧民一致夸赞——这条河即使在上世纪六十年代的三年大旱期间,也未曾断流,至今仍是这一地区农牧业生产的重要依靠。“过去我们这里每家每户都养羊、种地,一家养三四十只羊、种十几亩地很普遍。”今年62岁的解来存是康巴什村5社(系当地政府官员及文件中的称谓,同村民小组)的社长,他告诉记者,过去依靠这块地的收入达到小康是不成问题的。
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农牧民们,在2002年之前,没有想过这样一个问题:这块土地值多少钱?直到政府部门的征地补偿标准里出现“250元/亩”的字样。“我们这个地区人均承包地30亩,其中多数是放牧草地,这样一来,多数土地都以250元/亩的价格被征走了。”村民们在看到这一标准后,便向政府相关部门提出了反对意见,但没有得到正面回应。
在随后展开的调研工作中,派来丈量土地、房屋面积的政府工作人员成为村民们“发难”的对象:为什么这些长满了各种人工种植物的草地被定义为天然草地?
同样没有结果,250元/亩的补偿标准仍与这大片的人工草地紧紧“绑定”,不甘心的村民拒绝在调研出来的结果上签字。“明明是人工草地,一眼就可以看清楚的东西,他们非要说这是天然草地。”村民们把记者带到一处围起来的工地里,指着里面一米半高的柠条告诉记者,被政府定义为“天然草地”的地方,当年大多数都长着一米高的柠条,这些柠条是村民们种植起来的。
而另外一些土地当时则是灌木林,属于补偿标准里的幼林地类,也被政府划进了250元/亩的天然草地类别中。“当年国家要求退耕还林,退牧还林,我们每家每户都种了柠条这些保持水土的植物,怎么能说成是天然草地了?”村民们至今不明白这块土地“身份”的奇怪转变。
然而令村民们更不明白的是,这之后征地过程中发生的一系列奇怪事。
漫漫旅程中的种种悬疑
康巴什新区所在的这块土地,早在2000年就已经成为“青春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并被内蒙古自治区政府批复同意,所以从那一年开始这里许多农牧民都见到了政府派来的调研人员。
最初负责征地的原本是伊金霍洛旗,但就在2002年秋天,这块地方所在的哈巴格希乡被划入东胜区,征地也随即由东胜区负责。征地面积也由最初的24平方公里扩大为28平方公里,后来又变为32平方公里。
奇怪的是,在2003年的征地中,“青春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又变更为“鄂尔多斯市东胜区康巴什新区”,换名不换地方。相关批复文件中,仍为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始终没有出现国土资源部的身影。村民中有人从自治区政府工作人员中得到消息:青春山项目更名的原因是——未曾获得上级批准。
在记者对康巴什新区管委会主任杨卫东的采访中,经历了征地全过程的他,也承认目前只有内蒙古自治区政府的批文。对于各级政府土地审批权限以及这样一次征32平方公里是否需要国务院批准,杨表示并不了解。
在征地过程中,村民始终没有获准参加听证会。后来他们看到了两份以村委名义,写给鄂尔多斯市国土资源局东胜康巴什新区分局的《放弃听证说明》,上面写了“村民反映良好,我村不需再组织听证会议”。但涉及征地四个社的社长和村民均反映并未见到任何听证告知书,不知所谓的放弃听证会是谁的决定,又和那个村民进行了商议。
在经历了听证会事件之后,村民们惊异地发现:在之前的告示中,也只有补偿标准,却并没有各级政府的批文或批准字号——公示并不规范!
接着,拆迁也出了问题,由于政府在移民村只给每户村民建了50平米的“凉房”(坐南面北,多用于储藏的南房),许多村民无法解决拆后住房问题,所以有不少人并不愿意拆迁。
但此时政府又出了一条“拆迁奖励办法”:一方面,谁先搬到移民村,可以先挑选房子位置,并将获得16000元拆迁安置费之外的1500元“奖励”;另一方面,对于不拆迁的人实行强拆,甚至暴力拆迁。在软硬兼施的背景下,多数人迁入移民新村。
整个拆迁过程中,没有人出示拆迁许可证,而此前的征地中,村民至今没有签任何土地转让协议。手拿土地承包协议和土地使用证的村民们对此愤怒地说:“推土机、装载机就是拆迁证,250元就是转让协议。”
康巴什新区管委会主任杨卫东则声称已与社长签订土地转让协议,但问到协议一式几份,是否每个村民人手一份时,杨卫东则说:“应该是都签了,但我也不记得了。”
整个过程的不规范在最后也没有一个圆满的结尾:移民新村里绝大多数人至今没有房产证,分到的两亩地也没有土地使用权证。
对于村民的诸多不满意,康巴什新区管委会主任杨卫东声称这主要出自两个原因:一是村民想追求利益最大化;二是和其他地方被征地农民相互攀比。“我们没有和别人攀比,我们是和自己过去的生活水平攀比,国家政策也明确规定要保证失地农民收入。要说利益最大化,我们现在哪一项要求不是要他们(指当地政府及征地官员)兑现之前承诺的?”村民认为当地政府完全没有细算过250元/亩的补偿带给村民的是怎样的后果:“他们只看到这块地现在的卖价了。”
3280倍的增值利益归属
从东胜区前往康巴什新区的路上,随处可见的搅拌厂矗立在草原上,显得颇为怪异。但这些搅拌厂生产的混凝土,被迅速送到一个个大型建筑工地上,去将那些效果图上一个个气势恢弘、设计独特的大型建筑变为现实。
迫不及待的情绪中,或许是对未来发展的热切向往,但周遭大片被圈起的土地仿佛更能说明,这种情绪中的苍白成分。
土地是被一次性征来的,但在那两份《放弃听证会说明》中却写着第三和第四批次征地,这仿佛想要掩盖什么。
时至2008年3月,康巴什新区内,大片政府出让给企业的被征土地仍只是被围了起来,还没有任何建设。
在日《鄂尔多斯日报》刊出的《创新融资建新区》一文中,标明:康巴什新区2005年挂牌出让土地最高为82万元/亩。文中还这样描述“各地房地产商也纷至沓来”,而记者的走访也证明了这一点——新区中房地产开发异常火热,商品楼每平方米少于4500元的都极为少见。
除此之外,被当地媒体盛赞的华泰汽车城在进驻后除了圈起大片土地外,真正利用的却只占一少部分,而大部分都在荒芜中,其他一些房地产公司也大体如此。村民对此颇有意见。
对于政府如此获利,村民们拿出了伊金霍洛旗副旗长白广斌于日在青春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动员大会上的一段讲话:“所征用的土地将全部用于城市建设和公共设施建设,政府在征地搬迁过程中与农牧民的利益是一致的,不会将征用回来的土地转手倒卖,从中赚钱……”“违反这个也不要紧,我们也没说要从政府这里分多少钱,我们就是想把我们该得到的和政府承诺给我们的实现了就好。”但村民就连这样的愿望也逐个破灭:新区里的小学拒绝移民村的孩子去上学,除非有新区里的房产证;承诺的新区就业遭遇打折;三产用地迟迟没有落实;水库被用于浇灌“领导别墅”周围的绿地,却任由村民的庄稼受旱绝收;在移民村旁边建成的蔬菜大棚却被街道办事处领导转租他人……
最终,在这块土地的3280倍的升值之旅中,原本打算利用这块土地养家糊口并走向小康的农民在接受了250元/亩的补偿后,开始变得无奈,开始被部分官员斥为“刁民”……
这个时候,当地政府官员却已经在积极装修,准备入住高档豪华的别墅群了。
这些别墅,就建在那些被征来的农民的草地上。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康巴什新区征地问题调查②
牧场上豪华别墅便宜抢手
从牧场到别墅的巨变
□本报首席记者 李江涛 记者 郝成 俞杰 内蒙古自治区摄影报道
在国务院一再限建高档豪华别墅的背景下,在各级政府三令五申要求保障失地农民利益的环境里,却有这样一个地方敢于冒天下之大不韪,公然将250元/亩征来的农民牧场,建为给高级公务员居住的394平米豪华别墅。
于是,昔日的牧场和眼前的别墅在距离上为0,在时间上相隔5年。但这个0距离和
5年,在失地农民的心里,却是一道难以去除的伤痕。
这个美丽的别墅群,不再是康巴什新区的风景。
3月23日,在自己昔日的地里,失地农民刘忙则讲起自己经历的征地过程,不禁失声痛哭。
失地者的尴尬
走近康巴什移民区,远处看着颇为整齐的房舍却并不整洁:巷道里随处散放着草料,猪牛羊的粪便气味也不时飘来。“没有办法,人住的地方都很紧张,牲口的地方就更别说了。”村民告诉记者,由于是按户分房,所以一家好几口人都挤在一起,孩子结了婚当地政府也不再给批地建房。
住房紧张的同时,养家禽、牲畜的空间也异常紧张,所以草料往往要放在巷道里,使用不便也留下了安全隐患——暴露在公共空间里的草料更容易接触到火源。“你要说不养牲口的话,上哪找生活收入?但是要养牲口的话,二亩地产出的东西让人吃还是让牲口吃?”村民郭宏伟说。
由于之前政府答应建给村民的大棚被租给了一家公司,分给每户的两亩地也在政府干涉下,从水浇地变成了旱地。这对于许多失地农民来说,除了从事农牧业身无长技的他们变得颇为尴尬。
其实更令人尴尬的是,他们目前的身份——既非城市居民也非农村居民。在今年新近发下来的养老保险缴纳通知上,移民新村里的人被按照失地多少和年龄大小分了不同缴纳办法,几乎每一种情况里都有一句“其余由单位交付”,大家便不知道这个“单位”究竟指哪里?
“最重要的是收入没保障了,这是最大的尴尬,我们过去有羊有地,收入起码是稳定的,现在没有房产证,这两亩地也没有任何在法律上说得过去的证件,随时都可能失去。”村民们认为目前最大的尴尬在于没有足够的稳定感和过得去的收入。
对比眼下的生活,村民们对征地前生活的回忆变得踊跃,在一句句“你还记不记得……”的提示下,聊天变得欢快了起来。但当记者提出要大家带着去看一下过去的土地时,现场所有人都变得沉默了许多。
“那草场都变成领导们的别墅了,想看就看去哇,那可漂亮着了。”一位老牧民气愤地说了一句。
牧场成了豪华“领导别墅”
在康巴什新区的诸多建筑中,位于鄂尔多斯市政府大楼西北的45栋三层豪华别墅格外醒目——每个394平方米的面积和华丽的欧式外表,让人忍不住想要走进去欣赏一番。
这些豪华别墅在开建后不久便有众多购房者打探,有人甚至愿意每平方米1万购买,但多数购买者都被同一句话拒绝:这是给政府人员建的,属于定向销售。
日下午,记者来到这片别墅,在四号别墅里,正在装修的一位安徽工人告诉记者:这些别墅已经分给了鄂尔多斯市高层领导,他们正在装修的是一位副市长的别墅。
“一般没有点门路,你揽不到这儿的装修活,这都得有门路,而且这个装修往往是不挣钱的。”负责装管道煤气的一位工人说。他的说法也在环卫工人和给17号装修的“北京三度空间装饰”的工人口中得到了印证。
负责看别墅区的保安徐先生说:“这几天也有领导的亲戚过来看房子的,也有领导亲自来看的,就等着交钥匙了。这几天来了好几拨搞装修的,都想找到领导们给装修房子了。”
康巴什新区管委会副主任杨卫东则告诉记者,这些别墅是经珠江开发公司开发后,定向卖给政府官员的。“但房产证应该还没办下来。”他说。
负责监理的万和监理公司的张工也告诉记者:这些别墅将在下个月交到领导们手中。
下午4点,在这些豪华别墅的东边的土坡上,环卫工人正给松树浇水。一位来自包头的张师傅告诉记者,这片绿化带的许多树木是花大价钱从外地买来的,品种之多让许多科班毕业的大学生都说不上名目。“也就这些名贵的树才能配得起这么豪华的别墅了。”张师傅感叹道。
而在这45栋豪华别墅的对面,更多联体别墅即将建成。
一位来自呼和浩特的项目经理告诉记者:这一千来套联体别墅是分给处级和科级干部的,路南路北两个别墅区共22万平方米。“公务员买房的钱都交了,每平方米1600元,据说都已经办理了房产证。”
他说:“就这样还有许多当官的住不进来呢,北边那些建给市级干部的别墅起初建了42栋,后来不够又建了3栋,听说还要建。”他告诉记者,由于工钱方面的拖欠,这一工程被延后了很长时间:“我这也是断断续续,要是政府把钱给到位了,我们马上就可以收工交房。”
另外一名负责北边独栋别墅的项目负责人也声称:“这笔生意不好做,政府的钱不好挣。”但随后他又笑着说:“但这个回报是长远的,就算不挣钱也人人抢着干了。”
康巴什新区建设局局长张琳,在回答记者对于这些别墅的提问时,声称自己并不清楚国家对于建别墅的什么规定。她说:“这个小区的房产应该由房管局负责,权限不在建设局。”而事实上,康巴什新区建设局兼有房管局的职能。而规划局局长吴保华则声称,自己并不管土地规划属性方面的事情,随后便说要去开会,匆匆离开了办公室。
“抢别墅”事件
相对于周边几家商业住宅区元每平米的售楼价格,这两块定向销售给政府官员的别墅区,却便宜得离奇,也因此让许多非公务员开始打这里的主意。
伊金霍洛旗的刘丽,并没有想过要利用这些房子大赚一笔,但她的一位姓丁的朋友告诉她:给处级干部建的珠江国际城B10区的开发商——鄂尔多斯市永明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正在融资,这个B10区并没有政府资金投入,所以建成的别墅也不会分给公务员。
随后,这一消息在周围的亲戚朋友中传开。2006年4月份,刘丽和众人立即以3分5到5分不等的利息贷来了368万元资金,投给了这家永明房地产公司,对方则许诺别墅建成后,以成本价卖给她,双方为此签订了协议。
刘丽说:“当时我们就算是这个项目的股东,一共280名股东,累计出资1630多万。”
但当2007年下半年刘丽拿到房子钥匙,开始装修房子的时候,怪事出现了:康巴什新区治安办的巍国平(音)带了十几个人过来阻止装修,说这些房子是分给鄂尔多斯市公务员的。“当时我和我朋友,我们两个女的被他们拉扯得衣服都撕破了,装修工人也被他们赶走了,还把我好一顿数落。”刘丽说自己当时怎么也不明白,为什么自己的别墅会变成公务员的。
但接下来多数融资者都遭遇到了这样的事情。“好多人在房子里就遇见了公务员来看房,人家说这是市里面分给他们的,我们就说那你们有钥匙吗,他们说没有,但他们前一年就给市里交钱了。”
后来刘丽从开发商那里得到了消息:鄂尔多斯市政府现在要了这片别墅,但钱还没到,市里面现在正在研究解决他们这280个“股东”的问题。“他们说市里打算把钱退给我们,然后再按1分钱的利息补一下。”刘丽说如果这样的话,自己就要倒贴进去这两年期间将近200万的贷款利息,自己去年刚刚下岗,如果赔这些钱的话恐怕这辈子都很困难。“你说他们市政府怎么这么不讲理,如果说他们当初要,那就先给开发商钱啊,他们不是已经收了公务员的钱了么?现在强行抢我们的别墅,还要我们赔得血本无归啊。”刘丽说自己和许多人正在等待4月份的解决办法下来。
刘丽还告诉记者,现在B10区的不少公务员都等不及股东们撤出,便带人来转卖别墅,她准确地知道,至少一位股东名下的别墅就被一名公务员给转卖了,那名公务员说,那座别墅他已经交了钱,是他的。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康巴什新区征地问题调查③
房屋被推土机碾平栖身公厕被骂“讨吃婆”老人寿木遭砸
寨子塔失地村民的悲惨生活
□本报首席记者 李江涛 记者 郝成 俞杰 内蒙古自治区摄影报道
在鄂尔多斯市康巴什新区征地范围内的原寨子塔村,村民们希望和当地有关部门签订征地补偿合同,希望得到适当的补偿,希望前来征地的干部给自己出示相关的文件和拆迁许可证……但是,他们没有得到“理想中的”回应。
这些农民事后才得到通知,征地过程中,连国家法定的“占地补偿听证会”也被取消了。
“这些补偿是怎么来的?为什么会这么低?我们失去土地,以后的日子怎么办啊!”被征地的农民不愿意接受一亩草地250元的微薄补偿,昔日的家园被强制拆除。
&3月3日,失地农民的住房被强拆后的废墟
不满微薄补偿成了“钉子户”
在原寨子塔村旧址的荒地里,凌乱堆砌的泥砖有近百平方米,几根断木斜插在当中,边上的猪圈羊圈已被冲塌,一些没有来得及搬出的农用器具和家具被压在泥砖下,外面还有小半圈的土院墙。这就是原寨子塔村6社村民李外来、何翠莲一家被强制拆除的房屋,失去住所的夫妻两人这几天一直住在附近工地的简易房里。
3月23日,在自家被推倒的房子废墟前,有着二十年教龄的退休教师李外来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从教学岗位退下来后,我一直在家种老婆孩子的地,也搞养殖。”李老师告诉记者,他家在康巴什新区征地前,不仅养着2头猪、20多只鸡、80多只羊,还有36亩耕地、近200亩放羊地(草地),年收入数万元。
记者从原6社其他村民处了解到,毕业于伊旗一中的李外来是当时仅有的几个高中生之一,“这些年来一直勤勤恳恳,生活条件在全乡都算好的。”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受人尊敬的小学数学教师,在东胜的征地大潮中,却落在了后面,成了“钉子户”。从2003年至今,乡政府多次来人要求征收李外来家的土地和房屋,但都被他严词拒绝。“不搬走的理由很简单,因为我看到被骗搬进新移民村的人们在那边地少房小,250元/亩的征地补偿和1.75万元的安置费根本不能满足失地农民的生活需要。”
据李外来介绍,来他家调研和测量房屋大小的工作人员,并没有认真履行他们的职责,“他们总是趁家中没人时来,看到有村民过来就会离开,有次甚至被我碰见一个带着一身酒气的。”说到这里,李老师原本就已满是皱纹的脸,因愤怒而显得更加苍老。“他们量也不好好量,测也不好好测,我凭什么要搬出去?”
今年3月19日上午,李外来、何翠莲两人都在家中,乡政府、公安局和法院的工作人员和工人共数十人来到李他家,要强行拆除房屋。“他们用脏话骂我老婆,几个人将她拖到屋外,双臂被反拧在身后。”说到这里,李老师忍不住眼圈红了,我们夫妻眼睁睁看着住了多年的房子后墙、前墙被依次推倒,变成废墟却无能为力。
两人的孩子李彦龙在伊旗念书,本来每周末都要回家,这个周末却接到父亲的电话,“别回来了,家里已经没住的地方了”。李外来将生活费送到儿子宿舍,并叮嘱说“一定要好好念书,长大了不要像父亲这样受人欺负”。
因不想和搬进移民区的人那样接受微薄的补偿而拒绝搬迁,最后导致被强拆,处境反而不如其他村民,然而,李外来最后仍然坚定地告诉记者:“我不后悔,如果没有我这样的人,难道我们农民就只能忍气吞声吗?”
栖身公共厕所&&&
李清智、刘忙则夫妇是原寨子塔6社的另一家“钉子户”,去年他们因拒绝搬迁而被强制拆除房屋。
“既要住人又要放家具和机器,移民区每户50平米的凉房根本不够地方,而我们家又没条件另盖上房(指正房)。”身上衣服已是破旧不堪的刘忙则,站在自家房子废墟上,手捧着一块房砖泣不成声:“我好怀念原来又有地又有房的日子。”
日,刘忙则回家发现房门已被砸开,乡政府的工作人员正指挥工人从房里向外搬东西。“我阻止他们搬却被拉走,甚至没亲眼看到屋子是怎么塌的。”
从此,刘忙则开始了近2个月的流离之旅。
据村民们介绍,起初刘忙则为了讨说法住在乡政府的走廊里,半个月后被安置到了康巴什街道办事处,“我住的地方很小,里面还有上厕所的地方。”这时,知情的村民在一旁告诉记者,久居乡村的刘忙则不知道,她住的其实就是办事处的公共卫生间。
“办事处有个姓屈的领导(即新上任几个月的屈永祥书记),他在的时候我有饭吃,他不在的时候,别的领导不给我饭吃,或者把饭扣在桌上让我吃,还说我是‘讨吃老婆儿’(即要饭的老年女性)。”“你说哪有这样侮辱人的啊”,旁边的村民们都在为刘忙则鸣不平。
强制拆迁两个月后,她看没有结果,就出来与丈夫团聚,“过了一个素年,没有吃到一口肉”,而且,拆迁之前家里养的1头猪、20只鸡、23只羊也不知去向,说到这里,刘忙则再次痛哭失声。
如今,李清智、刘忙则夫妻两人靠从水库里采水挣钱谋生,“被外地人发现打了我们好几次。”刘忙则所指的“外地人”,即有新区政府正式园林绿化给水许可的外地绿化队工人。
在记者即将结束采访的时候,刘忙则远远望见了正从水库里采水的丈夫,苦闷的脸上才难得露出了一丝笑容。
强制拆房砸坏85岁老妪寿木
和前面村民的境遇不同,农民乔来锁一家人在征地拆迁过程中遇到了意想不到的问题。
2006年春,已经入住新移民区的乔来锁、王三女夫妇被邻居告知,旧址的房屋被推土机推倒已成废墟。乔来锁闻听大吃一惊,原来偏房里还放着他们为85岁老母买的寿木(即棺材,按当地习俗长辈年老后,子女会提前为老人准备寿木,并选吉日抬回到家中备用)。
“那口寿木花了我们2000多元吧,是松木的。”乔来锁告诉记者,他们赶回旧房时,寿木已被砸烂,不能再用。对风俗更讲究的老人知道此事后,整天情绪不稳,并称解决不好此事就住乡政府里去。
为此,乔来锁夫妇将老人安置到了姐姐获妹妹家,“因为当时强制拆房的司机说他也不知道房里有寿木,我们也不能怪他,只好向乡政府要求索赔。”令乔来锁始料未及的是,直到2007年冬天,经过一年多的不懈交涉,乡政府才勉强给他家3000元赔偿金。
由乔来锁一家的遭遇,新移民区的一些村民也向记者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提前几年准备寿木是我们一直以来的风俗习惯,现在我们每家50平米的凉房如果放置了寿木,可供居住面积不就更小了吗?”
经过记者数日来的走访了解到,整个康巴什新区因为拆迁旧房安置新房而引起了大多数被征地农民的不满,前面提到的三家人只是其中相对更有代表性一些,实际上这里的问题远不止这么简单。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康巴什新区征地问题调查④
东胜区的诺言与谎言
□本报首席记者 李江涛 记者 郝成 俞杰 内蒙古自治区摄影报道
新区“有内蒙古自治区的批准文件”
在记者整个采访过程中,农牧民和政府相关部门对整个东胜区康巴什新区被征用土地的面积说法不一,例如规划区内的华泰汽车城,记者驱车5分钟也未穿过,被征地的农牧民告诉记者,华泰占地总面积为5000亩,而新区党政办办公室郭军主任则称只有2000亩。记者在康巴什新区规划局看到的规划面积图显示华泰汽车城占地面积为“356.28公顷(即5344.2亩)”
但是,即使按照郭主任的说法,仅一个华泰汽车城就已经远远超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于日通过)第四十五条中规定的征用“其他土地超过七十公顷(约1050亩)的”需由国务院批准的标准。
而记者通过新区管委会主任杨卫东(前哈巴格希乡党委书记)证实,整个康巴什新区共征地32平方公里,并且未经国务院批准,但“有内蒙古自治区的批准文件”,也就是说,整个新区的规划从根本上就是不符合《土地管理法》的。
实际上,早在2002年,鄂尔多斯市(前身为伊克昭盟)人民政府就打算征收土地83平方公里以建设“伊克昭盟青春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当时国家提倡退耕还林,这个项目未被批准(早在2000年当地政府就已有征用土地意向的文件出台)。
在一个规划落空后,为了达到土地征收的目的,当地政府又重新改名规划了“鄂尔多斯市东胜区康巴什新区”,在未经国务院批准的情况下开始建设。
“不会将征用土地转手倒卖赚钱”
日,白广斌副旗长在青春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启动建设动员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到,“……所征用的土地将全部用于城市建设和公用设施建设,政府在征地搬迁过程中与农牧民的利益是一致的,不会将征用回来的土地转手倒卖,从中赚钱。”
那么,这里的“城市建设和公用设施建设”到底是什么概念?所征用的土地是否都用于了非商业设施建设?
还是据杨卫东主任介绍,新区里有约50亩左右的商业金融用地,还有以建设商品房为名出售的45栋市级领导干部别墅和占地500亩的公务员小区。同一块土地,政府以250元/亩从农牧民手中征得,倒手卖出时成了82万元/亩。
在日出版的鄂尔多斯日报《创新融资建新区》一文中提到,第一批“挂牌出让4000亩商住用地”,“收入达到10亿元”。“不会将征用回来的土地转手倒卖,从中赚钱”,康巴什新区就是在这样的“诺言”中被一步步营造出来。
“无偿为失地农牧民提供养殖地……”&&&
在日的《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鄂尔多斯市东胜康巴什新区征地补偿安置有关问题的批复》中提到,“……同意你市在原来达到补偿标准的基础上,增加安置费2000万元,东胜康巴什新区今后征地补偿安置费不得低于增加补偿后的费用标准。”
移民村的村民们告诉记者,他们不管是过去在伊旗还是现在归属东胜,补偿标准均是原来的,比如荒草地是250元/亩,远低于东胜区荒草地10000元/亩的标准。
而在鄂尔多斯市国土资源局东胜康巴什新区分局《关于解来存等人上访反映问题的说明》(鄂东康国土资函[2007]6号,下同)中,规定的“无偿为每户被征地农牧民提供”的200平方米宅基地、240平米养殖地、50平方米凉房,虽然如期建好,可是自掏腰包出了部分建设费用。
征地搬迁村的居民屈玉山说:“养殖地能养什么?没有土地,拿什么喂牛羊?宅基地有了,我们自己拿那些补偿款盖房子,房子建好,手里就分文不剩,到现在还没有房产证……”
“无偿提供2亩水浇地”
在鄂东康国土资函[2007]6号等文件中,不止一次地提到“向被征地农民无偿提供2亩水浇地,并配置水利设施”。
然而实际上,虽然2亩耕地按时落实,但是相配套的新建水利设施——考考什纳水库却没有用来向农民开放,而是当了新城灌溉绿地的抽水库。后来又为农民建的新给水站,因为在下游,不能满足灌溉需求,而导致水浇地成了旱地,直接造成了当地农民的经济损失,2007年近乎绝收。失地农民焦急地说,如果近期内不能及时解决这个问题,原来的水浇地将变得对农民毫无用处,今年很可能又要绝收。
“为每户移民户无偿提供0.5亩温室大棚”&&&
在鄂东康国土资函[2007]6号文件中,也提出“为每户移民户无偿提供0.5亩温室大棚,现正在建设过程中”。
但是,当农民们满心欣喜地来到本已属于自家的温室前时,却发现这里被街道办事处租赁给了一家公司。
对于移民区农民们的质疑,杨卫东告诉记者,别处已另有为农民准备的大棚预留地,在被问及具体地址时,他又连称不清楚。农民们则愤怒地告诉记者,从始至终他们就没听说过有别的温室大棚项目规划。
“子女按照新区城市居民子女对待”
同样是在在鄂东康国土资函[2007]6号文件中,记者看到这样一条补偿政策:“被征地的农牧民子女来新区上学,按照新区城市居民子女对待。”
而已经在新区盖起来的一座小学,却不向曾奔跑在这块土地上的孩子们敞开大门,经村民统计,只有7个家长在新区工作的农牧民子女在这里上学。
而新区管委会主任杨卫东向介绍说,今后新区内将陆续建成20所小学,均将招收在新区工作和生活人员的子女。就这样,政府又一条曾向被征地农牧民做过的承诺成了农牧民眼里的摆设。
取得高学历政府给“补贴”
在日鄂尔多斯市东胜区人民政府印发的《关于印发东胜城市规划区内征地补偿安置实施方案的通知》中提到,“完全失地农民的子女,在本方案执行之后,通过国家统一考试取得大学本科毕业证书的,政府一次性补贴30000元,取得大学专科毕业证书的,政府一次性补贴15000元,取得高中(中专)毕业证书的,政府一次性补贴5000元。”
这里的“完全失地”是什么概念?失地农民折占后说:“如果因为每户都分配到的2亩“水浇地”,而将全部失地农牧民排除在此项政策之外的话,那么这条政策本身也就失去了意义。”
而记者从几个移民村了解到,之前所有土地均被征收,家中只有2亩耕地的农民子女,并未享受到这条优惠政策,“实际上,符合条件的高中(中专)毕业生是一分补贴也拿不到的。”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康巴什新区征地问题调查⑤
咫尺间传闻的各方声音
“我就想看看这个公平、公开在哪了?”“失地农民不满补偿是因为逐利和攀比”
□本报首席记者 李江涛 记者 郝成 俞杰 内蒙古自治区摄影报道
移民新村距康巴什新区管委会、鄂尔多斯市政府相距不过数里,可谓近在咫尺。但失地农牧民却认为,从2003年到现在,地方政府和失地农民之间的沟通似乎变得越来越难。人们试图在多种言论中寻找双方认同的能够大致体现征地实情的信息,但显然这种尝试并不成功。
“康巴什新区的建设者们敢想敢干……随着新区各项建设的顺利推进,经营土地效益初步显现……平均成交价为39.6万元/亩(最高价82万元一亩,最低价20万元/亩)。今年(2006年)3月15日,挂牌出让4000亩商住用地,出让第一批土地收入达到10亿元。”
——摘自日鄂尔多斯日报《创新融资建新区》记者 牛元 戴学东 郝生荣
&&& “同一块土地,
250元从我们农民这边买入,
80多万在政府那边卖出,建设新区到底挣了多少钱?这个钱能不能公示一下?有多少用在我们老百姓身上了?”
&&& ——屈云山
60岁原寨子塔村6社村民
“2003年征地,同是一个内蒙古自治区,同是一个鄂尔多斯东胜区,同样是农民,同一个时期征地,铁西区为什么征地补偿就比我们高?那里草地补偿是1万元/亩,我们是250元/亩,这个体现的还是不是公平?”
&&& ——张玉海
38岁原寨子塔村4社村民
“失地农民不满补偿有两个原因,一是想利益最大化,还有一个原因是和其他征地区攀比。”
——杨卫东新区管委会主任、前哈巴格希乡党委书记
“我是一个有3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我就不明白我到底犯了什么罪,要被拘留了?我就是去反映了一下老百姓情况。”
&&& ——杨文智
65岁原寨子塔村4社村民、党员
“公安抓村民我清楚,但什么原因我不清楚,但他们(警方)一定是有事实依据和法律依据的。”
——杨卫东新区管委会主任、前哈巴格希乡党委书记
“……要与每一农户办理合法手续,农民的合法利益要切实得到保障,需要安置的要妥善安置,不留后遗症。”
——摘自日鄂尔多斯市高峰云副市长主持召开的《关于青春山开发区土地征用问题》的会议纪要
“这个移民村旁边的大棚,是之前他们说好给我们的,现在被他们卖给企业了,这算个什么事情?以后还让我们怎么相信政府的话?”
&&& ——杨云海
67岁原寨子塔村4社社长
“征地前我又养羊又养猪,为什么新区建了,我们农民的生活水平反而降低了?那么多负责征地的领导,哪个来看过?也给咱老百姓说个行行道道哇。”
&&& ——郭云
51岁原康巴什(哈巴格希)村6社(队)社长
“开发新区我们没有反对过,这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但为什么开发的结果是富了官穷了民?他们那些当官的豪华轿车是哪里来的?豪华别墅是哪里来的?当官的是人民公仆,还是专门要来人民土地给自己建别墅的?整个过程里面,推土机、装载机就是拆迁证!250块钱就是转让协议。真正的合法手续我们村民谁见过?”
&&& ——解来存
62岁原康巴什(哈巴格希)村5社(队)社长
“我们家是康巴什新区人,是移民户,我的娃娃为什么不能上离家近的学校?这个学校究竟是给谁建的?我现在9岁的孩子逼得到另一个地方住校上学。不在新区买楼房就不能上新区的学校是什么道理?”
&&& ——白美琴
30岁原康巴什(哈巴格希)村6社村民
“对土地使用权已流转的农户,可自由选择城乡户口,自由选择城乡居住。”
——摘自鄂尔多斯市委常委、东胜区委书记王学丰在区委六届三次全委(扩大)会议上的讲话
“我们农民是这片土地的原住民,现在我的娃娃因为不能到新学校,都不想去上学了。那么小的人都明白这个道理了,这些大人应该更能明白哇?”
&&& ——解云
38岁原康巴什(哈巴格希)村5社村民
“康巴什征地的事情要是能全部公诸于世,我就算一分补偿金拿不到,也是心甘情愿!我就想看看这个公平、公开在哪了?”
&&& ——郭宏伟
42岁原康巴什(哈巴格希)村6社村民
“地也没了,牲口也不能养了,再过两年,我们都成讨吃子(乞丐)了!”
&&& ——赵玉莲
46岁原寨子塔村5社村民
“那些下来调研的,你说明明是10亩的水浇地,怎么就被说成旱地了?”
&&& ——刘忙则
52岁原寨子塔村6社村民
“你们不要采访我了,上次来了个记者问了下,乡里的干部就说我在告状了,结果羊圈都不让我盖了。”
——赵飞雄汉族哈巴格希乡达尔汗壕村村民
“任何人都可能出现口误,我不想给办事处惹麻烦,我不能说村民(赵飞雄)是哪个民族。”
——杨卫东新区管委会主任、前哈巴格希乡党委书记
“我是汉族,家里还有蒙古族衣服,是市里统一给公务员做的,我在民族运动会上还穿过。这能说明什么了?”
——杨卫东新区管委会主任、前哈巴格希乡党委书记
“别墅区好多名贵树种,连我们这里的专业大学生都不认得。”
——张师傅北京美亚绿化公司工作人员“领导别墅”区绿化工作人员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国有土地使用证分割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