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各位老师帮我查下刘春霞辽宁康平调兵山拍的这个塔叫啥塔?谢谢!

[转载]康平小塔子塔
癸巳年正月初九,是春节期间沈阳最晴朗的一天,如此上佳的天气不外出采风岂不可惜?于是决定前往康平县郝官屯乡的小塔子。
中午11时许从沈阳长客总站登上开往康平县城的大巴,走203国道、沈康高速,一个半小时后驶离高速。我在高速出口下车,沿303省道向东南方向先步行、再搭车。在即将离开康平县境之前,右转驶入一条乡间公路,直抵小塔子村。
(303省道再往东南,可通往两个方向,向北可跨过辽河,抵达历史上的水陆枢纽、交通重镇——通江口,既而抵达昌图、开原;向南通往调兵山,可抵达铁岭、沈阳。)
康平小塔子塔位于小塔子村东头,村因有塔得此名,古塔又以村名而得此俗称(下图为走在村子里拍古塔)。
小塔子塔为八面十三级密檐式砖塔,塔身粗壮,高达25米以上。(参见下图)
小塔子塔的第一层塔身采用了传统辽地的八主尊十六胁侍飞天典型构图(下图为第一层塔身的正西面和西南面)。
康平小塔子塔的主尊佛像和胁侍菩萨像,采取的都是塔下预制砖雕的方法。砌塔时,在塔身上预留安置佛像、菩萨像的位置,待塔体完工后之后,再将预制的佛像、菩萨像砖雕补砌到塔身之中,属于典型的辽代手法(见下图)。由于此塔的主尊也采用了这种方法,因而不会出现如辽阳白塔、海城析木金塔那样的胁侍尚在、券龛内主尊不见的情况。
上图中的主尊、胁侍头部皆为后补。此塔史上曾遭劫难,八主尊十六胁侍的头部尽遭破坏,部分飞天也未能幸免。
康平小塔子塔的一大特点是八面飞天都呈立姿,与阜新塔营子塔相同,这大概是小型塔节省空间的做法。其中四个正面为向下俯冲的飞天、四隅面呈站姿。呈俯冲姿势的飞天头部尚存,大概是破坏起来不那么容易,俯冲飞天的姿势与阜新塔营子塔非常相似(见下图,左为康平小塔子塔、右为阜新塔营子塔)。
但四隅面的飞天与阜新塔营子塔隅面的跪姿飞天不同,呈站姿,足踏祥云、手托供品。站姿飞天的头部与主尊、胁侍的头部一样,亦被破坏(见下图)。
八面飞天之间镶嵌的佛名榜题也字迹全无(上图),无一能够识读。貌似也是人力故意为之,以致各主尊名号无从得知。
八面主尊佛像造型相近,除头部外,手部似乎亦遭破坏,手印不清无法辨认(下图为其中四面主尊)。
但八面的十六尊胁侍菩萨,除正南面外的两尊外,其他七面造型相似,手部仍亦难辨认(下图为其他七面的胁侍菩萨,每面选一尊贴图于此)。
而正南主尊两侧的胁侍菩萨,其服饰等级明显高于其他七面(见下图,再对比上图),说明康平小塔子塔独尊正南。
小塔子塔的基座,几乎完全是维修后的样貌(下图中上图)。只有少数几个壶门里的乐伎人,还残留着当年的风貌(下图中下图)。
第一层檐下为双抄五铺作斗拱,值得一提的是,此塔的转角铺作中,仿出了瓜子拱与华拱相列(下图)。这种列拱,可见于部分传统辽地辽塔,在幽云地区辽金塔上是见不到的。
但此塔转角铺作之下,却不见倚柱,转角部位代之以八大灵塔(下图)。这种倚角装饰砖雕密檐小塔的手法常见于河北西部诸塔,传统辽地中仅见于此塔与阜新十家子塔。与阜新十家子塔相比,此塔阑额扁平,观之如同另一层普拍枋(下图)。
此外,此塔券龛上之上饰以流苏宝盖,但两侧胁侍菩萨上方却不是宝盖,而似一朵盛开的莲花(见下图),悬在胁侍的头顶,这种图案也同样见于阜新十家子塔,看来此塔或许与阜新十家子塔有些亲缘关系。
各种介绍古迹的资料上常称开原崇寿寺塔为辽宁省地理位置最北的古塔,其实不然,康平小塔子塔才是辽宁最北的古塔。
小塔子塔东为祺州与其附郭县庆云县的城址(见下面卫星地图)。
祺州城址位于辽河以西(见下面卫星地图),河东属昌图县境。
康平一带与契丹族萧氏的世居地阜新、彰武等地同属辽西北地区。这里是唐代松漠都督府的边缘地带,尽管祺州为辽太祖俘檀州密云县汉户所置,但此地“辽河堑左”,在辽朝建立之前,就已属契丹人的活动地带,祺州一带应属于契丹人相对较多的地区,此塔建于辽代的可能性较大。此外,小塔子塔独尊正南主尊,与阜新十家子塔、塔营子塔在局部做法上还有相似之处,有可能也与密教相关。
这是我第二次来康平,上一次是在2010年6月,当时正框着架子。康平小塔子塔在大概十年前曾整饬一新,这次维修,最明显的莫过于贴补头部(参见下图中的对比,左为本次维修前、右为本次维修后),但维修效果很不理想。
对比老照片和上次维修前的照片,村民的普遍反映是感觉塔修瘦了(对比下图左、中)。大概是维修后的第一层檐更加深远、各层密檐更加齐整显的。
再对比本次维修后照片(对比上图中、右),各层密檐加设了覆瓦,估计会显得胖些了吧!
此外,本次维修在上次的基础上,还补刻出了仰莲莲瓣,补刻了上次未雕的部分飞天(参见下图)等等。下图可见,券龛壁有破坏痕迹,看来本次维修之后又遭盗贼惦记。
在康平小塔子塔的众多照片中,总能看见有一类似山门的建筑与古塔形影不离(下图),是塔下寺院的遗物。
塔南十数米还立有一对石狮和具有满族风格的索罗石杆子(下图),是1941年设立的。
拍完小塔子塔,沿公路步行出村,近半小时后抵达303省道边上。乡间的午后车辆稀少,在寒天里煎熬了一个小时不见来往客车。正焦躁之时,驶来一辆康平县的出租车,运气不错,10元钱,20公里。约20多分钟后抵达了康平县客运站,刚好赶上回沈大客还剩下几个空座。又是一个半小时的车程,夜幕降临之后返回了沈阳。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康平小塔子塔
癸巳年正月初九,是春节期间沈阳最晴朗的一天,如此上佳的天气不外出采风岂不可惜?于是决定前往康平县郝官屯乡的小塔子。
中午11时许从沈阳长客总站登上开往康平县城的大巴,走203国道、沈康高速,一个半小时后驶离高速。我在高速出口下车,沿303省道向东南方向先步行、再搭车。在即将离开康平县境之前,右转驶入一条乡间公路,直抵小塔子村。
(303省道再往东南,可通往两个方向,向北可跨过辽河,抵达历史上的水陆枢纽、交通重镇——通江口,既而抵达昌图、开原;向南通往调兵山,可抵达铁岭、沈阳。)
康平小塔子塔位于小塔子村东头,村因有塔得此名,古塔又以村名而得此俗称(下图为走在村子里拍古塔)。
小塔子塔为八面十三级密檐式砖塔,塔身粗壮,高达25米以上。(参见下图)
小塔子塔的第一层塔身采用了传统辽地的八主尊十六胁侍飞天典型构图(下图为第一层塔身的正西面和西南面)。
康平小塔子塔的主尊佛像和胁侍菩萨像,采取的都是塔下预制砖雕的方法。砌塔时,在塔身上预留安置佛像、菩萨像的位置,待塔体完工后之后,再将预制的佛像、菩萨像砖雕补砌到塔身之中,属于典型的辽代手法(见下图)。由于此塔的主尊也采用了这种方法,因而不会出现如辽阳白塔、海城析木金塔那样的胁侍尚在、券龛内主尊不见的情况。
上图中的主尊、胁侍头部皆为后补。此塔史上曾遭劫难,八主尊十六胁侍的头部尽遭破坏,部分飞天也未能幸免。
康平小塔子塔的一大特点是八面飞天都呈立姿,与阜新塔营子塔相同,这大概是小型塔节省空间的做法。其中四个正面为向下俯冲的飞天、四隅面呈站姿。呈俯冲姿势的飞天头部尚存,大概是破坏起来不那么容易,俯冲飞天的姿势与阜新塔营子塔非常相似(见下图,左为康平小塔子塔、右为阜新塔营子塔)。
但四隅面的飞天与阜新塔营子塔隅面的跪姿飞天不同,呈站姿,足踏祥云、手托供品。站姿飞天的头部与主尊、胁侍的头部一样,亦被破坏(见下图)。
八面飞天之间镶嵌的佛名榜题也字迹全无(上图),无一能够识读。貌似也是人力故意为之,以致各主尊名号无从得知。
八面主尊佛像造型相近,除头部外,手部似乎亦遭破坏,手印不清无法辨认(下图为其中四面主尊)。
但八面的十六尊胁侍菩萨,除正南面外的两尊外,其他七面造型相似,手部仍亦难辨认(下图为其他七面的胁侍菩萨,每面选一尊贴图于此)。
而正南主尊两侧的胁侍菩萨,其服饰等级明显高于其他七面(见下图,再对比上图),说明康平小塔子塔独尊正南。
小塔子塔的基座,几乎完全是维修后的样貌(下图中上图)。只有少数几个壶门里的乐伎人,还残留着当年的风貌(下图中下图)。
第一层檐下为双抄五铺作斗拱,值得一提的是,此塔的转角铺作中,仿出了瓜子拱与华拱相列(下图)。这种列拱,可见于部分传统辽地辽塔,在幽云地区辽金塔上是见不到的。
但此塔转角铺作之下,却不见倚柱,转角部位代之以八大灵塔(下图)。这种倚角装饰砖雕密檐小塔的手法常见于河北西部诸塔,传统辽地中仅见于此塔与阜新十家子塔。与阜新十家子塔相比,此塔阑额扁平,观之如同另一层普拍枋(下图)。
此外,此塔券龛上之上饰以流苏宝盖,但两侧胁侍菩萨上方却不是宝盖,而似一朵盛开的莲花(见下图),悬在胁侍的头顶,这种图案也同样见于阜新十家子塔,看来此塔或许与阜新十家子塔有些亲缘关系。
各种介绍古迹的资料上常称开原崇寿寺塔为辽宁省地理位置最北的古塔,其实不然,康平小塔子塔才是辽宁最北的古塔。
小塔子塔东为祺州与其附郭县庆云县的城址(见下面卫星地图)。
祺州城址位于辽河以西(见下面卫星地图),河东属昌图县境。
康平一带与契丹族萧氏的世居地阜新、彰武等地同属辽西北地区。这里是唐代松漠都督府的边缘地带,尽管祺州为辽太祖俘檀州密云县汉户所置,但此地“辽河堑左”,在辽朝建立之前,就已属契丹人的活动地带,祺州一带应属于契丹人相对较多的地区,此塔建于辽代的可能性较大。此外,小塔子塔独尊正南主尊,与阜新十家子塔、塔营子塔在局部做法上还有相似之处,有可能也与密教相关。
这是我第二次来康平,上一次是在2010年6月,当时正框着架子。康平小塔子塔在大概十年前曾整饬一新,这次维修,最明显的莫过于贴补头部(参见下图中的对比,左为本次维修前、右为本次维修后),但维修效果很不理想。
对比老照片和上次维修前的照片,村民的普遍反映是感觉塔修瘦了(对比下图左、中)。大概是维修后的第一层檐更加深远、各层密檐更加齐整显的。
再对比本次维修后照片(对比上图中、右),各层密檐加设了覆瓦,估计会显得胖些了吧!
此外,本次维修在上次的基础上,还补刻出了仰莲莲瓣,补刻了上次未雕的部分飞天(参见下图)等等。下图可见,券龛壁有破坏痕迹,看来本次维修之后又遭盗贼惦记。
在康平小塔子塔的众多照片中,总能看见有一类似山门的建筑与古塔形影不离(下图),是塔下寺院的遗物。
塔南十数米还立有一对石狮和具有满族风格的索罗石杆子(下图),是1941年设立的。
拍完小塔子塔,沿公路步行出村,近半小时后抵达303省道边上。乡间的午后车辆稀少,在寒天里煎熬了一个小时不见来往客车。正焦躁之时,驶来一辆康平县的出租车,运气不错,10元钱,20公里。约20多分钟后抵达了康平县客运站,刚好赶上回沈大客还剩下几个空座。又是一个半小时的车程,夜幕降临之后返回了沈阳。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康平棋州塔
假期最后一天,跑了第三趟康平县郝官屯小塔子村的棋州塔,校核测图、修改方案。蔡工从塔尔寺回来了,一起同行,并初步商定明年抽空,我趁他还在修缮的时候去趟塔尔寺,呵呵呵,非常高兴。顺便问了问关于沙画坛城的问题,好像塔尔寺有的。康平距沈阳约120千米,早上7:30出发。
完全被脚手架箍住了,前面的牌楼是清代的。辽宁今年大旱,来路上的玉米都黄了,只有塔周围方圆的旱情不太严重,据说还下了几场雨的。
第一第二层的跳板撤掉了,只能攀上去。
造像的头都没了。这塔在01年曾经修过的,有点粗。
塔刹部分。
塔下面的小塔子村。辽代的棋州城距塔仅70米,现在庄稼张起来了,遗址看不清楚了。
影壁。前面有建筑的遗迹。当地有恢复的意向。
这次主要是校图、修改。干完活急忙往回赶,明天上班了。
辽塔兄,这架子今年不会拆了,如果想去带付手套木架子上全是刺,风很大,注意安全。
谷歌的图不清楚,小塔子就在几字湾内。
塔顶向东南方向拍摄,逆光。下面是棋州城遗址。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您当前的位置:&>&正文
康平辽塔网上资源
&&&&来源:腾讯网&&
康平辽塔网上资源康平辽塔简介  康平辽塔位于康平县东南约25公里处的郝官屯乡小塔子村,东临浩浩汤汤的辽河,与昌图县通江口隔河相望。辽河西岸,一座城池临河虎踞龙盘,这便是辽代早期的祺州城。祺州城西北角,一座辽塔高耸,这便是宝塔寺的遗存。
  千年宝塔巍峨
  来到康平县郝官屯乡小塔子村,远远便看到了一座辽代风格的古塔。古塔西面是因古塔而得名的小塔子村。
  俗话说,有塔必有庙。此处原为宝塔寺基址,但目前惟余古塔、照壁、旗杆、石狮,昔日的宝塔寺早已荡然无存。古塔为青砖实心八面十三层密檐结构,突兀拔起,巍峨壮观。据康平县文物管理所有关人员介绍,该塔曾于2001年进行了加固维修。古塔前的照壁、石狮、石旗杆,则为后人所建。
  考古专家介绍说,该古塔与左边的祺州城,均建于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天赞、天显年间,即公元922年至926年。祺州城最初名为檀州密云县,后更名祺州庆云县,使用年代为辽、金、元三个时期,至明代废止。古塔建在祺州城的西北角;而宝塔寺庙宇则始建于清代。辽塔与祺州城,均于1988年被定为辽宁省文物保护单位。
  寺庙自古兴盛
  66岁的陈兴周大爷,兴致勃勃地讲述了宝塔寺的往昔:宝塔寺南面临道,是三间“二马殿”,东西两侧围着石栏杆;“二马殿”中间是过厅,通往寺内,门楣上匾额楷书“宝塔寺”;“二马殿”左间室内有泥塑黄马,右间有泥塑红马。“二马殿”后面为照壁,其两侧券门,中间设佛龛,其上砖雕阴刻楷书“玉浪恒清”。“二马殿”与照壁之间东西两侧,建有钟楼、鼓楼。照壁后面即为古塔。古塔北面为老爷殿,泥塑关羽塑像;东西配殿泥塑周仓、关平、雷公、电母、风婆、雨司等塑像。老爷殿后面为娘娘殿,泥塑云霄、碧霄、琼霄“三霄娘娘”坐像;大殿两侧排列助生、催生、送生等塑像。最后面的大殿为三佛堂。寺院的西北角上,有青砖花墙独立成院的群仙堂;寺院东侧还有5间门房、10间东西厢房,供僧人、水手居住。
  据当地史料记载,清代咸丰年间,古塔西面原有一座三间禅堂的古刹,住持僧法号同宝,弟子法号心悟。由于此地毗邻辽河,师徒二人以摆渡为生。后来,师徒二人用摆渡所得钱财,从法库请来空杰和尚,动工扩建庙宇,最终修建成占地30亩,南临村道、北至壕沟、东接祺州城城墙、西连小塔子村的4层大殿、三进庙宇,形成了宝塔寺的最初格局。清代同治元年(1862年)八月,僧人们又在古塔前修建了券门佛龛照壁。
  康平县文物管理所所长李英魁提供的一张绝版照片,不仅印证了宝塔寺当年的风采,还佐证了宝塔寺门前一对石狮、石旗杆的来历:照片上,人们在宝塔寺“二马殿”前合影;照片天头上的题字,说明1941年6月建立旗杆合影留念;落款为:信士姜化东敬献,住持刘广善监制。
  李英魁所长介绍说,1940年,在当地警署任职的姜化东来到宝塔寺求嗣,翌年果然得子。他遂为宝塔寺建立一对石旗杆、石狮,以表还愿诚意。眼下,古塔前保存完好的一对石旗杆、石狮,就是姜化东于1941年设立的。
  据史料记载,宝塔寺历经七世僧人。1945年8月之后,僧人们离去,宝塔寺无人管理,此后陆续遭到破坏。古城遗址尚存。
  祺州城遗址满目青翠,城墙上长满了青草、树木;城池内种植了苞米、大豆。当地农民说,宝塔寺南面的将近30亩地,人们称为“佛眼珠”宝地,不用上肥庄稼年年长势茂盛;祺州城内的田地也十分肥沃,发水淹不着、天旱旱不着。
  登上祺州城城墙极目远望,整个城池尽收眼底。考古专家介绍说,祺州城南北长280米、东西宽200米,目前残高3至5米,顶宽2至3米,基宽10米,设有东、西、南3座城门;城墙四周辟有护城河。经过实地勘察,城墙上的垛口、角楼、马面、城门遗迹犹存;城内正中,可见高岗台地,为当时政权建筑遗址。祺州城东临辽河200米左右,为辽代的交通孔道,足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重要地理位置。
  存如此完好,令人欣慰
  古塔“瘦”损裸露尽管古塔已于3年前进行了加固维修,但文物保护现状仍然不尽人意。考古专家认为,妥善保护这座辽代初期的宝贵古塔,是迫在眉睫的事儿。陈兴周老人说,他是看着宝塔寺古塔、老柳树长大的,对这座古塔再熟悉不过了。古塔维修后,眼看着矮了七八尺,塔身还“瘦”了许多。记者看到,塔身中间部分佛龛内的佛像,身上斑驳陆离。有村民介绍说,这都是当地顽童用石块击打的。古塔前钟楼、鼓楼遗址,已经被挖掘开来,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考古专家指出,这显然是破坏文物行为,在对古建尚未复原建设之前,其遗址绝不可以轻举妄动。紧贴着钟楼、鼓楼南面,有人砌筑了一道东西向的墙基,破坏了寺院历史原貌。考古专家说,这是不允许的做法,应该立即拆除,恢复寺院的历史原貌格局。不见塔刹风铃在古塔的东西两侧,分别堆放着不少青砖。据当地农民介绍,这些青砖是拆除了康平县俱乐部后运来的。当初,康平县拆除了宝塔寺的古建,用这里的青砖建造了俱乐部,这次又把这些青砖返还回来。康平县文物管理所有关人员介绍说,去年9月,有人将古塔上的避雷针导线盗走,当地公安部门至今未能破案。到目前为止,3年来的古塔文物看护费用共计6000多元,始终尚未兑现,致使文物看护工作受阻。记者发现,古塔的塔刹光秃秃;所有塔檐上均不见风铃。当地文管部门有关人员介绍说,2001年加固维修时,囿于资金等问题,并未将塔刹、风铃维修纳入维修计划,以致形成了目前的“秃塔”。目前,当地文管部门已经行文,向上级部门申请维修古塔塔刹、设立风铃,以及建设看护房、围墙等。考古专家认为,恢复古塔历史原貌,复建宝塔寺,使之与祺州城形成完整的文物古迹景观,并在辽河上修建一座桥梁,沟通昌图、法库、康平三县,对保护文物、开发旅游资源,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古塔为青砖实心八面十三层密檐结构,突兀拔起,巍峨壮观。--博才网
下页更精彩:
点击排行版
微信查看最新信息微信扫一扫或用微信搜索微信号:hbrc-com
安卓手机客户端更省流量手机扫描下载或者直接
猜您还喜欢的文章
热点文章排行榜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1 All rights reserved.做塔罗占卜的时候抽到了高塔牌,请帮看一下,谢谢_百度知道}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辽宁省康平县高级中学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