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分配不予立案的原因发放的原因是

中国目前社会矛盾的根本原因是财富分配不均衡,收入分配不公吗_百度知道中国收入分配不均对消费需求的影响研究--《湖北大学》2011年硕士论文
中国收入分配不均对消费需求的影响研究
【摘要】:自从1987年改革开放以来至今,中国经济一直保持持续高速稳定增长的状况,居民的总体收入水平和人均收入水平也大幅度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也得以改善,由尚不能温饱逐渐提高到基本小康水平。但是在中国经济改革和发展的进程中,我国居民收入分配不均现象也越来越明显,日益严重。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居民消费支出增长幅度明显下降,居民的平均消费倾向一直在减小,同时我国居民消费率也长期偏低。政府为了刺激消费,实施多种扩大内需的对策,但是效果甚微。可见,中国居民收入分配不均对消费需求的影响研究是一个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的课题。
本文根据经济学理论知识并且采用的相关数据,研究中国居民收入分配不均对消费需求的影响以及相互关系。在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和经济体制逐步完善的过程中,我国的居民收入分配不均状况究竟如何?收入分配不均和消费需求间有什么关系?用什么测量指标去衡量收入分配差距?收入分配差距如何影响消费需求?如何调节收入分配差距来有效刺激消费需求和促进经济增长?这些就是本文试图回答和解决的问题。通过定性和定量分析,本文得出以下结论:中国居民收入差距与消费需求是成负相关的,即收入差距增加时,消费需求下降,反之亦然。收入分配差距通过改变居民的平均消费倾向和边际消费倾向作用于最终消费率从而最终影响消费需求。城乡收入差距比较明显,并且制约着消费需求的扩大。中低等收入阶层居民的平均消费边际消费倾向都明显高于高收入阶层,尤其是中等收入阶层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最高。
具体而言,本文的基本内容可以分为六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概述问题提出的背景和意思,以及国内外研究的相关动态,并介绍了本本的具体研究目的、研究方法及研究思路。
第二部分是中国收入分配差距的现状和原因。包括收入分配政策及原则,城乡居民之间,不同地区之间、不同行业之间以及不同收入阶层之间的收入分配不均现状,并且分别分析收入差距的形成原因。
第三部分是中国收入分配差距对消费需求影响的理论分析。关键是介绍两者之间相互影响的相关理论,说明中国收入分配不均通过消费倾向来影响最终消费,并且分别分析了收入差距对消费需求、消费结构、和消费增长的具体影响。
第四部分是中国收入分配差距对消费需求影响的实证分析。具体介绍收入差距的衡量指标,从城乡居民之间以及不同收入阶层之间这两个角度,分别研究中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对消费需求的影响,并且得出相关结论。
第五部分是缩小收入差距的政策建议。
第六部分在研究结论的基础上提出结论与展望。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湖北大学【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11【分类号】:F124.7;F126.1;F224【目录】:
摘要5-7Abstract7-11一、绪论11-20 (一) 研究的背景11-12 (二) 拟解决的问题12 (三) 研究的意义12-13 (四)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13-17
1. 国内研究文献综述13-15
2. 国外研究文献综述15-17 (五) 研究目的、方法和思路17-20
1. 研究目的18
2. 研究方法18
3. 研究思路18-20二、中国收入分配不均的现状及原因20-32 (一) 中国收入分配不均的表现20-27
1. 城乡间收入分配差距20-23
2. 区域间收入分配差距23-24
3. 行业间收入分配差距24-26
4. 不同收入阶层间分配差距26-27 (二) 中国收入分配不均的原因27-32
1. 制度原因27-29
2. 其它原因29-32三、中国居民收入分配不均对消费需求的影响:理论分析32-40 (一) 中国收入分配对消费需求的相关理论32-34 (二) 收入分配差距作用于消费倾向来影响消费需求34-37 (三) 中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对消费需求的具体影响37-40
1. 收入分配差距影响消费倾向37-38
2. 收入分配差距影响消费结构38
3. 收入分配差距影响消费增长38-40四、中国居民收入分配不均对消费需求的影响:实证分析40-45 (一) 收入分配差距的衡量指标40-41 (二) 收入分配不均对消费需求的影响41-44
1. 城乡收入差距对消费需求的影响分析41-43
2 不同收入阶层收入差距对消费需求的实证分析43-44 (三) 相关结论和分析44-45五、缩小收入差距的政策建议45-49 (一) 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建议45 (二) 缩小区域收入差距的建议45-46 (三) 缩小行业收入差距的建议46-47 (四) 缩小不同阶层收入差距的建议47-49六、结论与展望49-50 (一) 本文主要工作及结论49 (二) 本文研究的局限性及未来研究方向49-50参考文献50-53致谢53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徐建中,李丽;[J];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张小南,钟永建;[J];理论与改革;2002年06期
徐秋慧;王晓峰;;[J];求索;2010年05期
方红;;[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4期
张建强;[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2003年06期
叶莉萍;[J];金融与经济;1999年07期
曹晋红,胡少维;[J];消费经济;2000年02期
张东刚;[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安敏;;[J];当代经理人(中旬刊);2005年06期
魏芳;张宇辉;;[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7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赵宇;王栋伟;张京祥;;[A];城市规划和科学发展——200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9年
王守川;;[A];论商品流通体制改革——中国商业经济学会第二届年会论文选编[C];1984年
王健华;;[A];北京市第十四次统计科学讨论会获奖论文集[C];2008年
梅翠;;[A];中国现场统计研究会第12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李翠平;潘寄青;;[A];2010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殷莉;;[A];陕西省《资本论》研究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延安经济社会发展新思路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1年
周玉江;赵馨燕;;[A];京津走廊经济崛起与工业园区产业集群研究——纪念廊坊开发区建立十五周年暨工业园区产业集群专题征文研讨活动论文集[C];2007年
邹磊磊;黄硕琳;;[A];渔业科技创新与发展方式转变——2011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刘长庚;伍再华;;[A];用科学发展观统领中国经济发展——全国高校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第十九次大会论文集[C];2005年
孔令刚;蒋晓岚;;[A];第五届中国中部商业经济论坛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陈江涛;[N];中国房地产报;2006年
李春秋;[N];黑龙江经济报;2006年
车勇;[N];期货日报;2006年
詹志方;[N];湖南经济报;2007年
赛迪顾问消费电子咨询事业部分析师 曹卫云;[N];中国计算机报;2005年
兰昆;[N];中国经济导报;2007年
;[N];人民日报;2006年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经济形势课题组;[N];上海金融报;2006年
储著胜;[N];证券时报;2008年
海纳;[N];河南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敏;[D];辽宁大学;2011年
王云川;[D];四川大学;2002年
施雯;[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李莉;[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王朝阳;[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杨建荣;[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2年
吴薇;[D];吉林大学;2009年
马喆;[D];辽宁大学;2011年
郭亚军;[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朱孟晓;[D];山东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冬梅;[D];山西财经大学;2011年
邸巍;[D];山东经济学院;2010年
郭斐;[D];云南财经大学;2010年
刘雪梅;[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8年
包小玲;[D];湖北大学;2011年
蒙明忠;[D];广东商学院;2011年
常国平;[D];湘潭大学;2008年
王盼红;[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李旻;[D];沈阳农业大学;2003年
林阿春;[D];福建农林大学;2004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我国收入分配不均的原因浅析_中华文本库
第1页/共5页
我国收入分配不均的原因浅析
随着改革的深化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国民收入规模不断加大,与此同时,国民收入分配不均引起的收入差距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并引起了公众的高度关注。国民收入分配差距如果过大,会影响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并且与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初衷相违背。分配是整个生产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研究国民收入分配机制,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对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我国收入分配的现状
(一)、城乡差距
城乡收入差距是我国的遗留问题。改革开放20多年以来。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经历了由迅速缩小到逐渐扩大,由扩大到逐渐缩小,再由逐渐缩小到加速扩大的一个动态发展过程。
剔除了人口增长与城乡人口比重的变化,通过人居收入水平,更能准确的看出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国家资料局数据显示,无论是城镇居民还是农村居民,个人收入都在不断提高。1992 年,城镇居民的人居收入水平是农村居民人均收入水平的 2.59 倍,而 2005 年达到了3.22倍。2008 年是3.31倍,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的个人人均收入倍数在95至97年有略微下降之后一直扩大。
(二)、地区间收入差距
改革开放20年,各地区经济有了较大发展,但由于各种原因,速度有快有慢,差距逐渐拉大,因而各地区的收入差距逐渐拉大。
国家统计局资料显示,08年全国的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了15780.76元,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的省份全部分布在东部。2008年,在地区居民可支配收入最高的前十大城市中,东部地区就占据了8个。人均收入最低的五个省份来看,全部分布在中西地区。从全国各个省份来看,人均个支配的收入都呈增长趋势,但是,上海,08与07年相比,城镇人均收入的增长了0.13,甘肃是 0.09 。07年,人均收入最高的上海和人均收入最低的甘肃相差13610.39,而在 08 年人均收入最高的上海与人均收入最低的甘肃相差 15705.49,最高和最低的收入差距在进一步扩大。
(三)、行业间收入差距拉大
第1页/共5页
寻找更多 ""收入分配不公的根本原因在哪里?——兼与牛越等同志商榷--《经济纵横》1992年09期
收入分配不公的根本原因在哪里?——兼与牛越等同志商榷
【摘要】:正 收入分配不公的问题,近年来已成为我国社会的一个热门话题,引起了众多经济工作者和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尽快消除分配不公的现象,已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经济理论工作者和政府部门的共识.牛越等四位同志在《教学与研究》1991年第3期发表的《收入分配双轨制——分配不公的根本性原因》一文(以下简称"牛文").可以说是探讨我国分配不公问题的有益尝试,文中不乏真知灼见.但是,笔者对"牛文"的关键性论点,即对我国分配不公原因的诊断不敢苟同,现提出来商榷,以期进一步推动对这
【作者单位】:
【关键词】:
【正文快照】:
.收入分配不公的问题,近年来已成为我国社会的一个热门话题,引起了众多经济工作者和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尽快消除分配不公的现象,已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经济理论工作者和政府部门的共识。牛越等四位同志在《教学与研究》1991年第3期发表的《收入分配双轨制—分配不公的根本性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付德波;[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5期
魏杰;谭伟;;[J];中国国情国力;2005年06期
新化;;[J];东北之窗;2006年13期
张婷婷;;[J];大众商务;2010年16期
;[J];经济研究参考;1993年Z4期
赵金飞;[J];嘉兴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4年00期
汤荔荔;[J];莆田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3期
赵人伟;;[J];金融博览;2006年08期
周莉;;[J];科技信息;2008年33期
何艳;;[J];法制与经济(中旬刊);201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蔡继明;;[A];回顾·探索·选择()[C];1989年
田世江;;[A];第八届21省(市、自治区)4市铸造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曾昭宁;;[A];2005年经济体制课题研究和优秀论文集[C];2005年
刘长庚;高连水;;[A];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集萃——全国高校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第21次会议论文(2007)[C];2007年
李实;;[A];2010年宏观经济与改革走势座谈会内容汇编[C];2010年
任瑞平;;[A];第七届中国煤炭经济管理论坛暨2006年中国煤炭学会经济管理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06年
杨强;;[A];中国经济发展进程中的热点问题探讨[C];2003年
潘石;;[A];治理整顿与深化改革[C];1990年
洪国起;;[A];"发展中国家现代化模式"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5年
陈永国;魏健;;[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如一;[N];经济参考报;2006年
王东京;[N];中国经济时报;2009年
赵晓谛;[N];学习时报;2009年
吴文彪;[N];人民政协报;2010年
本版编辑 苗凡卒 刘伟 钱飞鸣;[N];深圳商报;2006年
乔新生;[N];郑州日报;2006年
茅于轼;[N];中国税务报;2007年
复旦大学金融学博士
陆志明;[N];证券时报;2010年
本报见习记者
徐梓;[N];人民政协报;2010年
何小红(作者单位:酒钢集团);[N];甘肃经济日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孙浩进;[D];吉林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何卫华;[D];太原理工大学;2010年
马颖;[D];安徽大学;2012年
黄展健;[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支晓芳;[D];苏州大学;2006年
祖进;[D];西北大学;2007年
冯双喜;[D];山西财经大学;2012年
高连水;[D];湘潭大学;2007年
张玮东;[D];吉林大学;2008年
刘建春;[D];浙江大学;2007年
王迎;[D];东北财经大学;2006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收入分配差距过大问题的产生及解决
中国改革论坛网
&&&&作者:
  中国收入分配差距持续扩大的趋势似乎已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共识,而由此而导致的社会矛盾与冲突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也越发凸显。本文在此并不打算备述中国收入分配差距持续扩大的经验事实或者讨论中国的基尼系数是否已经达到了可能导致某种社会危机的水平,或者进一步讨论这种可能的危机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国际背景下会将如何的被放大。
  但讨论造成中国贫富差距的各种可能的原因以及每种原因的性质可能对于我们寻找降低收入分配差距的办法,以及理解每种降低收入分配差距的办法所可能带来的结果,尤其是其对经济增长所可能带来的影响是非常有助益的。本文的第一部分讨论造成收入分配差距的两类原因;第二部分讨论解决收入分配差距问题的三种方案及其各自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第三部分是简单的总结。
  一、造成收入分配差距的两类原因及其性质
  造成中国收入分配差距持续扩大的趋势并使其似乎已经达到危机水平的原因可能有两类:其一为市场竞争中的个体差异的众多因素造成的,比如个人禀赋、努力程度、受教育程度和财富的代际转移等因素,对于这类原因造成的收入分配差距似乎应该藉由政府的二次分配进行调节;其二为体制性原因或者称之为中国目前的既有的公共治理架构所造成的收入分配差距,比如特权、垄断和腐败等因素。而可能正是第二类原因是造成目前中国的收入分配差距持续扩大的趋势的主要因素。
  个人禀赋、努力程度、受教育程度和财富的代际转移
  事实上,造成任何一个社会中不同的个人之间的收入差异的首先的原因便在于该个人禀赋的差异以及生活环境的差异。第一是个人天赋的差异,如比尔盖茨的企业家天赋,姚明的篮球天赋等等,这种天赋的差异会导致个人之间的收入差距;第二是个人努力程度的差异,有的人愿意工作更长的时间而实现更高的收入水平,而有的人却更重视闲暇,这也会造成个人之间的收入差距;第三是个人受教育程度的不同,有的人只接受了最基本的义务教育,而有的人则可能是硕士或者博士毕业。经济学的研究中一般比较确认,个人的受教育程度每增加一年,其工资就会提高大概 10% 以上。而这也会导致个人收入的差距;第四是个人的财产继承也会造成个人之间的收入差距。有的人的父母更加富有,而有的人从其他人那里继承的财产则很少甚至没有。
  发达国家中解决因禀赋和工作努力程度的不同造成的收入差距的办法,在于通过个人所得税的累进税制和建立社会保障制度来削峰平谷,通过政府的二次分配来矫正市场中的个人竞争造成的收入差距,将收入由高收入者手中转移到低收入者手中,以达到社会的公平和正义的目的。对因受教育程度的差异而造成的收入差距则可通过政府建立义务教育制度,建立高等教育的奖学金和助学金制度等来给予每个人以相对公平的受教育机会。至于由财富的代际转移而造成的贫富差距则可通过建立遗产税制度来相对缓解。
  特权、垄断和腐败
  但以上的四种因个人禀赋的差异以及生活环境的差异而造成的贫富差距可能并不是中国目前的收入分配差距持续扩大的最重要的原因或根本原因。因为除了因个人禀赋的差异以及生活环境的差异而造成的贫富差距之外,中国的贫富差距问题可能更多的是由整体的社会的政治制度环境而造成的贫富差距。而这些原因主要是由特权、垄断和腐败等造成的,在这里暂时称之为第二类原因。
  举个简单的例子,以使得我们可以更好的理解这两类造成收入分配差距的原因的差异。假设一群人站在一起比赛赛跑。有的人开着奔驰、有的人骑着脚踏车、而有的人却赤着双脚甚至是还要戴上脚镣。比赛的结果是很容易预料的,开奔驰的人将远远的甩开带脚镣的人,即便那个开奔驰的人是个步履缓慢的人,而那个带脚镣的人是博尔特。垄断、特权和腐败所造成的收入差距是不完全的市场竞争的结果,是通过改变市场竞争本来应该具有的公平性所造成的,并且扭曲了市场竞争该有的结果的。从根本上讲,目前中国的收入分配差距持续扩大的原因不是市场化造成的,而是由不完全市场化造成的,是由政府权力侵犯自由市场竞争而导致的。当然,假设我们消除了垄断、特权和腐败,解除了市场竞争的赛跑跑道上的奔驰和脚踏车,给赤脚的人穿上鞋,解开某些人的脚镣,换句话说让市场竞争是公平的状态下进行,收入差距其实还是会存在,只不过这种收入差距就变成了本文在开始的地方所讲到的由天赋和努力程度的不同而造成的收入分配差距。博尔特还是跑得最快的人,这是天赋使然。
  这样的举例可以使得我们更加明确这样的一个事实,即由垄断、特权和腐败而造成的收入分配差距是要远远的大于因为个人的禀赋、努力程度、受教育程度、甚至财富的代际转移而造成的收入分配差距的,由垄断、特权和腐败而造成的收入分配差距才是中国目前巨大的收入分配差距以及这种差距持续扩大的最重要的,最根本的原因。奔驰车和博尔特的速度差距必然远远大于博尔特和一般的奔跑者的速度差距。
  每当讨论中国的收入分配差距问题的时候,很多人将其归结为民生问题,好像中国的收入分配差距完全是由第一类原因引起的,而并不存在特权、垄断和腐败等第二类原因,并试图通过对高收入者征税,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完善教育制度,扶贫等方法来解决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这固然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缓解收入分配差距的持续扩大,并达到任何一个社会都应该具有的公平和人道的目的。但这并不是解决中国目前的收入差距持续扩大的最治本的方法。其所能起到的解决收入分配差距的效果也只能是缓解,而远非解决。只有通过进一步的完善市场化的制度,真正的让市场竞争在公平的状态下进行,限制强大的弱监督状态下的政府行政权力,消除由弱监督状态下的强大的政府行政权力所导致的垄断和特权对市场公平竞争原则的侵犯,消除由弱监督状态下的强大的政府行政权力所滋生的腐败,才是解决中国收入分配差距巨大的根本方法。当然,这可能是一个长期而缓慢的历史过程,而无法在短期内实现。但正确的认识与理解导致中国收入分配差距巨大的根本原因,并尽快的启动能够有效的解决弱监督状态下的强大的政府行政权力的政治体制改革似乎也是迫在眉睫的事情。
  二、解决收入分配差距的三种方案及其各自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根据第一部分对造成收入分配差距的原因的分析,我们将造成收入分配差距的原因归结为两类:其第一类原因为个人相关的,比如个人禀赋、努力程度、受教育程度和个人财产继承的差异所导致的收入分配差距;第二类原因为社会整体的治理架构尤其是政治体制机制相关的,比如由某些社会群体的特权、垄断和腐败等造成的收入分配差距。而解决收入分配差距的方案可以粗略的暂时划分为三类:即平均主义的或者叫均贫富式的解决方案;由政府通过税收政策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以及其他相关的政策为解决办法的通过二次分配来解决收入分配差距的方案;通过限制弱监督状态下的强大的政府行政权力来保护和促进市场的公平竞争的经由一次分配而解决收入分配差距的方案。下面将讨论这三种方案的性质以及各自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平均主义
  第一类方案,即平均主义的方案,是指我们重新回到吃大锅饭的年代。社会财富的划分将尊重完全平均的原则。这样的方案看似完全的公平,但最终的结果则必将导致共同的贫穷,而不是共同的富裕,会让整个经济重新进入到短缺的年代。公平和效率的原则简单看似是相互冲突,不可兼得的,实则不然。事实上是,社会分配的极度公平,完全的平均,将导致社会生产完全的无效率。一个经济体经济规模的大小,增长潜力的大小取决于该经济体内部劳动者投入的生产的努力与他们所获得的收入的正相关程度。蛋糕有多大,取决于蛋糕是如何分配的,取决于蛋糕的分配是否有效率,取决于蛋糕的分配结果能否促进和激励劳动者更加努力的生产蛋糕。如果蛋糕是完全的平均分配的,那么很难想象每个获取同样份额蛋糕的劳动者会努力的劳动和创新,以至于可以生产更多的蛋糕。所以,平均主义的方案不但不会有利于经济增长,反而还会使得经济体的规模不断缩小,将社会生产可能性曲线即便不是推向零点,也会处在极低的温饱的临界水平。
  政府的二次分配
  解决收入分配差距问题的第二种方案,即由政府通过税收政策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以及其他相关的民生政策为解决办法的通过政府的二次分配来解决收入分配差距的方案可能是政府目前所采取的应对收入分配差距问题的主要方式。对于这一种方案的性质,我们也许可以如此来理解。假设市场是公平竞争的,自由竞争的,假设市场竞争没有受到弱监督状态下的强大的行政权力的干扰和侵犯,没有受到垄断力量的羁绊。就像文章的第一部分所提到的那样,假设没有奔驰、脚踏车和脚镣,所有的奔跑者都穿着适宜的运动鞋。此时,由个人禀赋、努力程度、受教育程度以及财富的代际转移等因素的确会造成不同的个人或者奔跑者在奔跑速度上的差异,在收入分配上的差距的。只是这种差距是要远远小于由第二类原因引起的收入分配差距的。这种差距也确实应该以政府调节的方式来矫正,通过政府的二次分配的方式来改变。这种改变本质上其实是相当于将跑的最快的一部分人的手中的收入的一部分转移到跑得最慢的一部分人的手中,从而实现收入分配差距的缩小。
  但这种改变也是以牺牲一定的经济增长为代价的。收入从奔跑的最快的一部分的手中转移到了跑的最慢的一部分人的手中时,必将降低跑得快的人的快速奔跑的激励,也使得跑的慢的人相对而言更不在意自己的缓慢,而这必将降低整个社会向前奔跑的速度。欧洲高福利国家的经济增长活力似乎要显著的低于美国的经济增长活力,这可能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原因。同时可能这也是一些工业发达国家正试图努力的改革社会保障制度的原因之一。但任何的一个社会出于公平和人道的目的,出于保护社会弱势群体的目的,从而建立社会保障制度,调节收入分配差距,即便在一定的程度上以牺牲经济增长为代价,也似乎是正义的,应该得到社会的广泛支持的。
  问题的关键在于在最低程度的社会保障水平和收入转移水平到完全的平均主义之间,我们应该具体的怎样选择。任何人在做出这种由政府主导的社会保障水平和收入转移水平时,他们似乎都应该考虑到随着收入转移水平逐步提高而使得社会收入分配水平向完全的平均状态移动时,其所牺牲的经济体的经济增长的代价可能在边际上是逐步递增的。随着分配的越来越平均,蛋糕的大小是以加速度的形式衰减的。
  事实上,这种衰减的速度可能还会由中国目前较低的政府公共品的产出效率而被进一步的加快。这是因为当每一块蛋糕的分配由市场手中转移到处于监督弱化的状态下的强大的政府行政权力的手中的时候,蛋糕都会以职务性消费和腐败的形式漏出。职务性的消费的例子可以藉由政府官员消费的高档烟酒、公车和漂亮豪华的政府行政办公大楼而获得一点直观的印象。而腐败的问题则无需多说。换一个角度而言,通过第二种方案来调节收入分配差距可能是政府的行政分支非常愿意去做的事情,因为他们可能非常愿意将资源掌控规模更大化。而且他们也有可能具有将收入转移水平推向更高的冲动。但他们可能没有料到的是,当收入转移水平逐步增大并使得社会的收入分配向完全的平均状态接近时,蛋糕的规模正在以加速度的方式衰减。
  当然,在目前,这可能只是一种合乎逻辑的推理和潜在的危险而已。尤其是考虑到目前中国的社会保障水平还处于非常低的情况下,进行适度的收入转移并建立适度的社会保障水平即便可能会会有一定程度的漏出效应,会付出更大的增长代价也似乎是完全合乎社会的公平和正义的。
  此外,第二种解决收入分配差距问题的方案可能还有带来另一个问题,即激励扭曲的问题。我们以上的对第二种收入分配差距问题的解决方案的分析是假定市场竞争是在完全的公平竞争的条件下进行的。是我们假设在市场竞争的奔跑比赛中,没有奔驰车、没有脚踏车、也没有脚镣的情况下进行的分析。而如果市场竞争本身就存在垄断和特权,存在着在弱监督状态下的强大的政府行政权力对市场竞争的阻碍,存在着极高的不公平竞争的情况下,收入转移和社会保障的建立是会带来一定程度上的激励扭曲的。比如,在市场竞争的奔跑比赛中,带着脚镣奔跑的比赛者可能正是博尔特。可想而知,原本跑的最快的人现在却需要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救济才能过上稍微可以维持的生活,那这样的制度所造成的社会资源的浪费,造成的有些人的本应为社会的快速奔跑而做出较大的贡献的天赋和能力的浪费可能是非常巨大的。
  市场的一次分配
  因此,我们也许还可以看看第三种解决方案。不同于平均主义和政府的二次分配,第三种方案更加强调市场竞争的一次分配,通过促进中国目前的不完全的自由市场制度向更加公平和自由的市场制度的方向发展,消除垄断和特权,消除弱监督状态下强大的政府行政权力对于自由市场竞争的侵犯,从而促使收入分配差距的逐步缩小可能是一个更好的办法。因为,只有限制住政府那只攫取的手,消除垄断、特权和腐败对于市场自由竞争的侵犯,才能更多的发挥自由市场机制这只无形的手的力量。只有捆绑住了目前的主要是政府的行政权力的这只攫取的手,自由市场机制才能更好的发挥资源配置的职能,也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目前的主要是由垄断、特权和腐败等原因造成的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的问题。
  在这一点上,借鉴一下西方工业化进程中的经验可能也是有助益的。 Daron Acemoglu 和 James Robinson 在 2000 年的文章“为什么西方会扩大投票权:历史视角下的民主、不平等和增长”的研究认为西方国家历史上的民主化运动通常发生在倒 U 型的库兹尼茨曲线的顶部。也即是说,在旨在限制政治特权的民主化之前,一个社会的收入分配的不平等程度随着经济的发展是逐步提高的,而在这之后,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社会收入分配不平等的程度将从顶部的位置快速下降。
  也即是说,这样的办法不但不会降低经济增长速度,而且还会进一步释放经济体的增长潜力,促进经济增长。这是因为取消了特权和垄断之后,或者对特权和垄断进行逐步的渐进式的限制之后,市场竞争在更加公平的状态下竞争,每个人的收入水平与其付出的生产的努力水平的正相关程度更加紧密了。这不但会从根本上缓解由特权、垄断和腐败所造成的收入分配差距,还必然会激励他们投入更多劳动和创新的努力从而使得整个经济体的蛋糕的规模不断增大。同时,这样的结果也有可能会使得社会上包括既得利益者集团在内的所有的人群的绝对的生活水平同时得到提高。当然,由于取消了垄断、特权和腐败,取消了既得利益集团,他们也就需要付出更多的劳动和创新的努力,而且他们在收入分配结构中的相对地位可能会下降。而正是因为在该种方案下既得利益者集团在收入分配结构中的相对地位的下降会使得他们必然反对这种方案的采取和执行。当然,至于应该如何取消垄断、特权和腐败,如何渐进式的限制强大的政府行政权力,对他们进行更加有效的监督,并防止行政权力以及以其为依托的垄断力量对市场自由和公平竞争的侵犯则可能非政治体制改革的办法莫属了。而这并不是本文所可能尽述的。
  三、总结
  在事关收入分配差距的问题上,我们经常提到的一个目标就是共同富裕。但共同富裕是什么呢?平均主义者的共同富裕只能导致共同的贫穷和短缺,导致人们的绝对生活水平的急剧下降。而在良好的公共治理架构和公平有效的法律环境下运行的自由市场机制却可以做大蛋糕,虽然既得利益者集团在收入分配结构中的相对地位会下降,但却几乎可以使得包括既得利益者集团在内的每个人的绝对生活水平都将得到提高。在这样的基础上,再通过一定的政府的二次分配,通过政府的收入转移,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等等照顾到社会的弱势群体则可能是我们在事关共同富裕的问题上所能得到的最好结果。社会物质财富极大化条件下的平均主义的共同富裕至少在我们可以预见的将来是不可能实现的,在我们也许只能在科幻作品中幻想的人的理性本性可以通过基因改造或者任何的其他方式进行系统性的改造前只能作为理论中的角点而存在。
  总之,目前的中国的巨大的收入分配差距,可能是由两种原因造成的:第一种原因是由个人禀赋、努力程度、受教育程度以及财富的代际转移等原因造成的,可以认为这是自由市场竞争造成的结果,但由这类原因造成的收入差距可能只能解释目前中国的巨大的收入分配差距的很小的一部分;第二种原因是由体制性原因,如特权、垄断和腐败等造成的,巨大的收入分配差距的绝大部分应该都是可由该类原因所解释。而在本文所提及的解决收入分配差距的三种方案中。完全的平均主义只会导致完全的贫穷,而不是共同富裕。只要人的自利本性无法得到系统性的改变,完全平均主义式的共同富裕在逻辑上本身就是矛盾的。而第二种方案中,通过政府的二次分配进行收入调节,通过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等方式进行的收入分配差距的调节则无法解决目前的中国主要是由垄断、特权和腐败等体制性原因导致的收入分配差距,除非这种调节的规模或者叫收入转移的规模足够大以至于达到接近完全平均主义的水平时,而这又会导致共同贫穷。所以,这一方案并不能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的问题,用这种方法来应对由收入分配差距扩大导致的社会潜在的危机可能也是很难奏效的。当然,本文并不是反对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相反,这可能是任何一个社会所都应具有的最为底线的和起码的公平和正义。只不过,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政府的转移支付,或者说民生问题的解决并不能有效的扭转目前的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的趋势。而真正的能够有效的缓解收入分配差距过大问题的办法在于限制政府的行政权力,起码是渐进式的消除由垄断、特权和腐败等因素造成的对于自由市场竞争原则的侵犯,也即是文章提到的第三种方案。而这样的解决方案不仅可以扭转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的趋势,而且也许还能够进一步的释放整个经济体的进一步的经济增长潜力。并且如果政府和市场边界清晰,各司其职,政府在限制住自身那只攫取的手之后还能够有效的提供市场竞争所需的法律秩序、产权保护等公共服务,则我们可能还有充足的理由期望这样的方案会将我们的政府主导型、技术模仿型、投资拉动型和资源耗费型的经济增长模式转向市场主导型、技术创新型、消费拉动型和资源节约型的可持续的经济增长模式。
网站编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离职后不予发放奖金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