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借我10块钱可以吗?微信支付宝都行,我在北门,这儿没有出租车了,只有网银打车,我爸妈手机关机了

偶尔自我,永远真我
作者的其他原创文章
在京东商城上购物,凭信用可以先消费后付款。近日,一款被称为“京东白条”的业务正式开始公测,两天内开放50万个名额。“京东白条”将成为国内互联网首个信用支付产品。
谁动了银行的奶酪 “京东白条”业务与银行的信用卡业务颇为相似:信用额度最高为1.5万元,最长可免费延期30天付款,还能享受3个月至12个月的分期付款,其中分期付款的手续费低是亮点。京东许诺分期付款的手续费为每期0.5%,公测推广期手续费还会打6折。这个手续费与银行目前普遍收取的0.6%-0.7%的分期费率、与消费金融公司不高于银行基准利率4倍相比很有竞争力。从某种意义来说上,京东已经开始动了“银行的奶酪”了。 “京东白条”的还款操作也与信用卡相似:可绑定银行卡,并通过网银在线手动还款。如果逾期未按时还款,京东会收取每日0.03%的违约金。(银行普遍是每日0.05%)京东称,整个在线申请和授信过程可在1分钟内完成;对用户还款,京东会以短信、电话等方式适当提醒。 “京东白条”对传统金融的冲击 “京东白条”如果需要一个专业名称小编认为应该称为“虚拟信用卡”或者“网络信用卡”更合适。“京东白条”具有了所有银行信用卡的全部功能,“京东白条”作为互联网新金融产品像一把锋利的匕首,直插传统金融传统银行主体业务的心脏。
互联网金融纵然风起云涌,但是资产信用业务比重却很小。一旦缺乏了资产信用业务这一大块,那么,互联网金融整体上就是残缺的,对传统银行金融的威胁也是非常有限的。 “京东白条”的横空出世可以说是互联网金融向金融信用资产领域迈进的标志,吹响了互联网金融攻破传统金融银行信用资产业务地盘的冲锋号。传统银行岂能不倍感边缘化,岂能不充满恐慌性的危机感?
与传统银行相比较,无实物卡的虚拟信用卡对客户来说更加便利,而“京东白条”产品问世,直接冲击了传统银行的信用卡业务。也标志互联网金融将逐步渗透到传统金融业务的所有领域。如果银行的信用卡业务地盘被互联网金融蚕食,那么,将大大影响到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目前,银行卡收入占到了银行全部中间业务收入的50%以上。 “京东白条”产品兼具信用卡和消费信用信贷两大金融职能,这种优势是传统金融企业不可比拟的。消费信用金融业务的难点在于,如何控制信用风险,这就要求具备如何授信、给谁授信的完备信用评价体系。如何准确、快速甄别确定客户的信用程度是关键。“京东白条”产品完全颠覆了传统银行的被动信用评价和授信体系。
面对互联网金融的全方位入侵,传统银行如果还在执迷不悟睡大觉,内部决策效率极低,那么,不仅仅是被边缘化的小问题,而是很快将被淘汰出局的大问题。到最后,面对一匹死马,既是国家力量保护也难以保其活命。所以即将推出的“银行破产法”是有一定道理的。
京东的小算盘
马年春节前夕,京东赴美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IPO申请,正式开始了进入资本市场运作的节奏。
京东一直在寻找一个合适的时机推动IPO赴美上市,为什么选择美国呢?小编认为有两个主要原因,一方面2013年美国的证券市场高涨30%,另一方面美国股市对互联网等新兴行业很有信心,重要一点目前京东第二大股东是美国的老虎基金占有京东22.1%股份。京东赴美IPO准备了有2,3年的时间,一直在等待一个合适的理由和时间点。由于前二年京东对赴美IPO估值离预想有较大的差距,所以被暂时放缓了脚步。
根据传言京东内部认可的心理估值是450亿-500亿美元,但是京东IPO招股书的业绩却差强人意,2009年-2012年亏损将近5.9亿美元,2013年盈利1000美元。如果扣去2013年利息收入3700万美元和其他收入2740万美元,实际2013年京东还是亏损5440万美元。所以估值受业绩影响并不被大多数机构看高,普遍认为在200亿-300亿美元左右。
面对估值巨大的差异,京东果断出手推出“京东白条”直接挑战传统金融信用业务,打压竞争对手的移动支付业务。给资本市场展现了无限的想象空间,对于创新的互联网金融业务,吻合了美股估值的基本规律,核心就一个词“创新”。
京东按现在的态势来讲“京东白条”就是为了高估值而顺势推出,京东画了一个大蛋糕,如果按照50万公测用户都能拿到满额授信,金额即为75亿,一个月能够产生的利润超过2000万,即便只有一半,利润也能够超过千万。按照京东公布的长期在线活跃客户有将近3800万,如果即使只有10%用户使用“京东白条”业务,那将是多么恐怖的盈利数字,然而目前只停留在想象,一切都将有时间来证明一切。 (插一句支撑“京东白条”业务的资金来源将主要依靠上市以后募集的资金来支撑)
花老美的钱,让中国人爽吧!
两会一结束,央行立马暂停网络信用卡和线下扫码支付业务,始于去年下半年的这场互联网金融盛宴,遭遇急刹车。业界纷纷猜测,互联网金融的监管观察期就此结束。第三方支付行业或将面临更加严厉的监管环境。
央行为何匆匆“变脸”? 在今年两会上,“互联网金融”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这一度被互联网公司拍手叫好、奔走相告。央行副行长潘功胜也表示,对互联网金融这个金融新品种态度明确,第一要鼓励创新和发展,第二是要推动金融市场改革,扩大金融供给,第三是规范监管,跨部门交叉性产品,需要协调监管。此段话相信被多数人解读为是央行对互联网金融支持的表态。 中央进一步深化改革的余音还在绕梁,据传央行已向第三方支付企业下发《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手机支付业务发展指导意见》草案,该草案对第三方支付转账、消费金额进行限制。拟要求个人支付账户转账单笔不超过1000元,年累计不能超过1万元,个人单笔消费不得超过5000元,月累计不能超过1万元。如果草案实施,那么用户在转账、互联网理财、网购等方面将造成较大影响。对于第三方支付行业以及电商也将带来重挫。 央行为何匆匆“变脸”?央行的理由是安全,防范风险永远是金融首要面对的问题,当一种支付方式由小规模创新变成大范围适用的时候,必须防范其带来系统性风险的可能性。 银联暗自窃喜 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的快速崛起让银联“很苦恼”。针对央行暂停虚拟信用卡产品以及二维码支付,小编认为,这些新业务导致银联的利益受到损害,是暂停的主因。要知道国内发行的每一张银行卡上均印有“银联”标志,因为按照相关规定,发行银行卡就必须走银联。而在国内国外消费每刷一次卡,提供刷卡机的商户都需要支付一笔手续费,这个手续费被分成了三份,你的银行卡所属银行拿走70%,提供POS机的银行或银联的子公司“银联商务”拿走20%,银联拿走10%。也就是说你一刷卡,银联就有一笔收入,银联不论如何都是不会允许其他人来分杯羹的。 而支付宝、腾讯所推的二维码支付、虚拟信用卡产品,刷卡手续费仅有发卡行和收单行(主要
美国电影租赁服务商及网络视频服务商Netflix公司通过Netflix网站以流视频方式首播美剧《纸牌屋》,在北美大获成功。相信国内很多美剧的拥趸对《纸牌屋》都会赞不绝口。固然导演大卫芬奇的导演风格,总是张力十足,悬疑丛生,老戏骨凯文·史派西对角色演绎的入木三分。但却不知道《纸牌屋》的成功背后却是依据了大数据的分析和运用。
《纸牌屋》的成功之路 Netflix通过分析3000万北美用户观看影视的习惯数据,发现奥斯卡影帝凯文·史派西、美国大导演大卫·芬奇和英剧《纸牌屋》这三个关键词在受众中存在概率较高的交集,由此预测将这三种元素结合在一起拍摄的影视将会风靡全球。果不其然,《纸牌屋》一问世,立刻火了起来,男女老少趋之若鹜。奥巴马总统在推特上的一句“请粉丝不要剧透《纸牌屋》”,更是“火上浇油”。Netflix发行覆盖的国家,《纸牌屋》的收视率无不高居首位。 Netflix公司拥有一个庞大的数据库,每天用户在Netflix网站上产生高达3000多万个行为、400万个评分、300万次搜索请求,询问剧集播放时间和设备。这些都被Netflix公司转化成代码,当作内容生产的元素记录下来。 Netflix引入“大数据”概念后,为《纸牌屋》项目决策、剧本撰写、演员组合、影视制作、流程调整、营销策略提供了实质性的帮助。制片人基于对观众喜爱的分析,寻觅观众喜爱的演员出演相关的角色,预测、设计观众追求的剧情,甚至去预测票房价值。这些所有的预测,都是基于占有的大量数据,经过一定的模型处理、逻辑推理得出的。所以《纸牌屋》的成功一定是必然的,可见大数据的商业魅力可窥一斑。 大数据之争 大数据是客户信息、渠道轨迹、营销艺术的科学整合。目前电子商务行业已把大数据作为参与市场竞争的核心元素,谁能拥有大数据,在市场上就占得先机。正因为如此,大数据正成为商家拼抢的商业资源,可谓得大数据者得天下。 百度、阿里、腾讯三大互联网巨头目前正在上演争夺移动客户端的“三国演义”,其实质就是大数据之争。 百度 就百度而言,互联网搜索引擎从第一天开始就是大数据应用,百度义无反顾地承担了从互联网海量数据中找出需要的信息这一使命,百度拥有两种类型的大数据:用户搜索表征的需求数据和公共web数据。 阿里 阿里方面,拥有交易数据和信用数据。这两种数据更容易挖掘出商业价值。阿里旗下的淘宝网对所有在线购物的消费者作统计分析,就能得到网购的各种数据,淘宝网可用它来调整战略,余额宝成功推出也是水到渠成。 腾讯 腾讯则把目光盯在与流量相伴的数据分析上,从中挖掘、分辨出用户的行为模式、兴趣偏好等,打造专属于每个人的智慧空间。腾讯拥有用户关系数据和由此产生的社交数据。依据这些数据,可分析人们的生活行为,挖掘出政治、社会、文化、商业、健康等领域的信息来布局商业模式。 移动互联网因为三家的竞争风生水起,让数据变得丰富多样,质感鲜明,显示出它的移动性、碎片化和私密性。大数据里面有商机。在这个信息庞杂、数据处理技术十分先进的时代,只要你有全新的理念,就能从一大堆数据中得出各种各样的商业推理,挖掘到丰沛的商机。 大数据时代 “互联网金融”携“大数据”强势登场,不断制造出新愿景、新故事乃至新传奇。在这一汹涌大潮的冲击之下,被认为在劫难逃的,首当其冲者非银行莫属。但其实,若能正确解读大数据的本质特征并善加利用,将有助于银行的传统优势重获生机。 中国有着庞大的人群和应用市场,复杂性且充满变化,如此庞大的用户群体,使中国即将成为世界上最大数据的国家,探索以大数据为基础的解决方案,是中国的传统银行提高自身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可以说,大数据时代对银行的数据驾驭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也为银行获得更为深刻、全面的洞察能力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空间与潜力。 银行应对之道 在“大数据时代”,银行所面临的竞争不仅仅来自于同行业内部,外部的挑战也日益严峻。互联网金融、电子商务等新兴企业在产品创新能力、市场敏感度和“大数据”处理经验等方面都拥有明显的优势,将对银行形成较大的威胁。百度、阿里、腾讯已开始在利用大数据技术提供金融服务,通过其掌握的电商平台各种信息数据,京东甚至借助大数据分析技术自动判定是否给予用户小额贷款,全程几乎不用出现人工干预。这种基于“大数据”分析能力的竞争优势已明鲜显示了这种威胁的现实性和急迫性。 数据将是未来银行的核心竞争力之一,这已成为银行业界的共识。应该说,银行对于传统的结构化数据的挖掘和分析是处于领先水平的,但一方面银行传统的数据库信息量并不丰富和完整,如客户信息,银行拥有客户的基本身份信息,但客户其他的信息,如性格特征、兴趣爱好、生活习惯、行业领域、家庭状况等却是银行难以准确掌握的;另一方面对于多种异构数据的分析是难以处理的,如银行有客户的资金往来的信息、网页浏览的行为信息、服务通话的语音信息、营业厅、ATM的录像信息,但除了结构化数据外,其他数据无法进行分析,更谈不上对多种信息进行综合分析,无法打破“信息孤岛”的格局。也就是说,在“大数据时代”,银行的数据挖掘和分析能力严重不足。 因此,对于银行来讲,要拥有强大的“大数据”处理能力,才能使数据真正成为核心竞争力。
本文相关的原创文章
刚刚过去的2013年,对于金融从业者来说,一定感触颇深。互联网金融的大热,让传统金融行业的从业人员感到压力剧增。从日,支付宝联手天弘基金上线“余额宝”以来,随即日,新浪发布“微银行”,将通过微银行涉足理财市场、日,微信5.0上线,增加“微信支付”功能、日,百度金融宣布理财计划“百发”将上线。日,淘宝开卖基金,多家基金公司的淘宝店铺齐上线。日,由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中国平安保险(放心保)董事长马明哲、腾讯CEO马化腾联手打造的首家互联网保险公司—众安在线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宣布开业、日,京东“京保贝”融资业务上线,并透露个人融资理财业务将于2014年1月底前上线。这一系列的互联网金融事件,不仅让金融从业人员倍感压力山大,也让最普通的老百姓也看得眼花缭乱。但如果你认为这就算了,那就大错特错了,2014年春节,微信红包的横空出世,只一个测试版的“微信红包”一夜走红,让微信支付让人不得不感慨,新一轮科技革命已箭在弦上,也让人不得不有这样的担忧:支付宝的霸主地位终于要被微信移动支付撬动了吗?”一、
微信支付的简介要谈微信支付,一定离不开微信。微信是腾讯公司于日推出的一个为智能手机提供即时通讯服务的免费应用程序,发展到现阶段,微信作为时下最热门的社交信息平台,也是移动端的一大入口,正在演变成为一大商业交易平台,其对营销行业带来的颠覆性变化开始显现。微信支付是由腾讯公司旗下通讯软件微信及第三方支付平台财付通联合推出的移动支付产品,目的是为广大微信用户及商户提供更为便利的支付服务,用户只需在微信中关联一张银行卡,并完成身份认证,即可将装有微信APP的智能手机变成一个全能钱包,之后即可购买合作商户的商品及服务,用户在支付时只需在自己的智能手机上输入密码,不需要任何刷卡步骤就可完成支付。微信的支付和安全系统由第三方支付平台——腾讯财付通提供支持。二、
微信支付的创新微信支付和支付宝同时从出租车行业切入,嘀嘀打车和快的打车近乎疯狂烧钱式抢夺客户,但他们抢占的不是打车市场的份额,而是客户的支付习惯,其背后是微信和支付宝在移动支付平台的较量,就目前的竞争局势来看,快的在出租车行业略占上风,但却无法占据绝对优势,因为微信支付也在慢慢地建立自己的支付生态圈。微信生态的建设,首先是从游戏开始的,因为游戏可以拉动用户的付费习惯或者说支付习惯。手游是大市场,目前先用腾讯的一些产品做实验,往后会看到更多合作伙伴的产品。以“飞机大战”这款游戏为例,很多以前从来不玩游戏的用户通过这款游戏尝试到了手游的乐趣,扩大了手游的用户群。游戏之外,微信在主力发展一个微信公众平台,它主要是为了帮助那种具有优质服务能力的品牌,跟它的客户维持良好的互动服务。公众平台代表了这种互动服务的探索,通过这一手段,绑定了众多的客户资源。公众平台推出一年多,虽然目前还在完善过程中,从公众平台的第一波典型案例,如招商银行、南方航空来看,它们本身就有很多客户,原来通过短信、邮件、电话等方式跟顾客接触沟通的效率和体验效果不够好,自从有了公众平台,他们在微信公众平台上,可以更加友好地与其客户互动。伴随公众平台建设的逐步完善,更多规则的透明化、更多API放出,微信应该可以支持更多垂直领域的创新,未来小而美的东西会越来越多。微信支付的推出,有助于更多O2O的创新,微信支付功能的开通,加速了移动支付的普及,将支付引入到社交,这本身就是一个引爆点。伴随移动互联网生活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微信正从单一社交平台转化为移动生活服务平台,微信支付满足了消费随机性的需求。微信支付主推O2O (线上对线下)业务,完成支付程序只需几秒钟,微信客户端的使用量远远大于手机淘宝,所以微信在O 2O领域方面的优势明显。三、
微信支付对支付宝的影响谈到微信支付,一定要谈一谈“微信红包”。2014年春节前,笔者还认为微信客户端的微信支付功能,显得有点麻烦,而手机淘宝在网上购物比微信完善许多,也更加便捷。但伴随着马年新春的到来,微信红包的大热,让微信仅在2天的时间就实现绑定个人银行卡2亿张,干了支付宝8年的事,着实让笔者震惊了,也不得不让支付宝为之着急和害怕。在“红包”大热的潮流下,笔者也加入了抢红包大战,亲身体验了一把。这一场抢红包大战,让笔者不得不感叹,微信的产品设计足以让人震惊。微信红包满天飞,造就大量微信支付用户。微信搭建的抢红包平台,不费一枪一弹,却让全国微信用户为之“疯狂”,实在有些令人始料不及,被马云称为宛如“珍珠港偷袭”。首先是其在设计之初,微信红包团队曾经想到的是“要红包”,即一个用户向其他用户讨要红包,这个逻辑更接近AA收款。但是要红包会让被索要者产生抗拒感,而抢红包则相对更符合人的心理活动。所以,最终上线的红包就从“要”转成了“抢”。其次是随机算法产生红包金额的分配,在如何分配红包时,最早团队也考虑过给用户一个吉利的数字,比如末尾为8。但是这势必造成另一些用户得到并不喜欢的数字组合。于是,就决定采用生成随机数字的方式,这种随机算法打消了人们的顾虑,既符合人们对于收益的期待,又符合传统中国人民过年对于过年讨喜的心理活动,即使只抢到0.01元,也玩得不亦乐乎,使得微信红包在短时间内能够迅速传播开来。但红包不是腾讯发明出来的,早在2013年春节,支付宝就在开展“红包”的活动,但支付宝红包是苦大仇深的人情债;微信红包是欢天喜地的打交情。支付宝红包讨了不给不好,讨了给少了不好,不讨没给不好,想给没支付宝钱包没法给的不好,给了多少都没个动静的不好;微信红包随便拿几百发个几百个红包送出去,发红包的有种老子今天土豪一把撒撒钱的豪气;抢钱的紧张刺激,抢到几毛几分的都觉得跟中500万一样幸运,欢天喜地。而收到红包后想要提现,就必须绑定银行卡,这样一来,绑定微信支付的用户数量大增。腾讯数据显示,从除夕开始,至大年初一16时,参与抢微信红包的用户超过500万,总计抢红包7500万次以上。领取到的红包总计超过2000万个,平均每分钟领取的红包达到9412个。这一数据的确是不能不让支付宝为之担忧和害怕。然而就一个“微信红包”就能让微信支付动摇支付宝的霸主地位吗?笔者认为现在下定论还为时过早。支付宝推出的余额增值业务余额宝,通过“余额宝”,用户存留在支付宝的资金不仅能拿到“投资收益”,而微信支付虽然背后也有一个财付通,无论是从支付能力还是垫资能力来看,财付通都无法与支付宝抗衡。其次,微信支付的安全性是值得所有人需要认真去思考的问题,微信及微信支付发展到今天,微信支付现在最缺的不是用户,而是大量支持微信支付的商家,这就好比很多人为什么要办招行的信用卡,因为支持优惠打折的商家很多,微信现在坐拥几百万公众号,不管那些账号是个人还是企业,起码有一半以上是想开门做生意的,但估计最多只有1%的拥有微信支付接口,剩下的都接了支付宝。尽管微信支付将支付一道了社交平台,但如果社交就可以解决一切问题的话,那么现在网上购物应该上拍拍网,付款都该用财付通,而不是支付宝……如此看来,支付宝的使用范围领先于微信支付,但考虑到微信支付是新型的支付平台,以及其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及O2O上的优势,微信支付的前景不可估量,微信商城的开发也随之兴起,微信商城是基于微信而研发的一款社会化电子商务系统,消费者只要通过微信平台,就可以实现商品查询、选购、体验、互动、订购与支付的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模式。其中,微网网络研发的微信商城系统,同时又是一款传统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微信、易信四网一体化的企业购物系统。但目前这个阶段并不能撬动支付宝在手机支付方面的领先地位,双方倒是可以在各自领先的领域,发挥所长,而非一味地竞争和比较。其实,支付宝的优势更多的是在线上交易,背后依托的是强大的淘宝平台,而微信支付由于其线上商户有限,使得线上交易有限,更大的优势在于其线下交易。从这一点来看,微信支付与支付宝并不存在着直接的竞争关系,但不排除未来微信支付将开发更为强大的线上支付功能。微信支付和支付宝某种程度上应该是友商,市场上多一些不同领域的探索,也符合整个世界更多元的方向。我个人认为微信支付与支付宝之间并不是直接竞争的关系。支付宝很成熟,非常值得尊敬,它是改变中国人生活的产品和服务。微信支付要走的更多是新的移动O2O领域,并不是在抢同一个蛋糕。微信支付和支付宝某种程度上应该是友商,市场上多一些不同领域的探索,也符合整个世界更多元的方向。当手机变成人的一部分后,当用户从一二线城市的白领用户,扩展到三四线城市,以及将来有机会扩展到县城和乡镇, 可能会衍生出来很多社会化的问题,微信是不是能够帮助人们生活得更加优质?微信的生态能不能更健康?这是我们每天要思考的。一味地拿微信支付与支付宝来做比较,评判谁胜谁负并没有太大的意义,不管谁更有优势,不是说说就算,而是由市场来选择,微信也好,支付宝也好,都只是工具而已,两者都应该在便捷、用户体验方面下功夫,毕竟便捷才是王道,体验才是王道,这也是互联网一贯的精神,抓住了用户体验,就抓住了市场……四、
微信支付对余额宝的启示1、“简单”的力量:移动应用场景的小而美微信支付在支付的同时只要输入6位阿拉伯数字密码就可以了,而支付宝需要用复杂密码,先暂且不考虑安全性的需求,对于客户体验,复杂密码和六位阿拉伯数字密码的差别其实是很大的。 “新年红包”只需三个步骤,就可玩转:填写红包信息、微信支付成功、发送给好友/微信群。当对方打开红包后,只需要关联微信的银行卡,领到的红包就会在一个工作日之后自动转账。用户体验操作简单,始终是应用设计最深层的魅力。
2、“社交”的价值:基于人性的传播驱动派红包不是微信发明的,也不是第一个做的。但是微信把它做活了,产品做得好,时间赶得巧!微信红包已经超出了红包的概念,它更像是一个社交游戏。与支付宝相比,微信的优势在于社交关系链,即人的链接和流动。支付宝是通过通讯录或对方支付宝帐号的方式实现的,而微信则利用现有的好友关系网络,微信本身就作为日常交流的工具,其好友关系都是在平时积累。在这种情况下,人的主动传播显然更利于人群之间的互动和扩散。
3、凡事要好“玩”,产品思维的营销胜利现实里地上有两块钱钢蹦儿都没人抢着拣,微信红包中也许只会拿到一元钱的红包,大家还是会抢得不亦乐乎,为什么?因为好玩。打开红包之前不知道里面有多少钱,有些小期待和兴奋,这个感觉有没有很熟悉?4、赢在一个“抢”字,满足你光明正大的贪婪抢的乐趣。在这个一切皆娱乐的时代只有正能量的东西和顺应用户心理的做法才能得到快速和大量复制传播。抢到红包后,再参与发红包的人并不在少数。因为有限量的“抢”红包既满足了用户之间好胜心,也让发红包的“土豪”,心里得到了满足。5、行进中“开火”,移动互联网就是一个从上至下不断试错的过程其实派红包真的不是微信发明的,也不是第一个做!然而成功属于那些原是精准研发、快速调整的团队。今年财付通花了3个月的时间利用微信再派红包,根据用户的反馈迅速调整产品。腾讯自己公开为了达到操作简单,产品本身是经历过调整的。Pony马化腾、张小龙多次亲自发红包就可以明确推断出这是一次从上至下的一级作战行动。其实,移动互联网就是一个从上至下不断试错的过程。6、移动“微”支付,基于应用场景的移动购物市场必将爆发根据iResearch艾瑞咨询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交易规模达12197.4亿,同比增速707.0%。移动支付交易规模暴增,反向O2O从线下到线上将成为2014年的主战场。微信支付在教育用户绑定银行卡获得胜利之后,势必在提高用户活跃度上推出更多的功能。
Part 1 微信支付在当今互联网在线支付市场的崛起以及对支付宝的冲击:
进入21世纪第二个十年,腾讯从一家只是做QQ聊天工具的公司经过了十几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了目前中国最大的互联网综合服务提供商之一,也是中国服务用户最多的互联网企业之一。腾讯不断开拓新的互联网产品,甚至要全方位覆盖聊天工具、休闲游戏、电子商务、杀毒软件、交友工具、购物网站等等,腾讯就像一艘宇宙飞船在互联网这样不断蓬勃发展的浩瀚星空中飞翔。
微信是腾讯公司于日推出的一个为智能手机提供即时通讯服务的免费应用程序,腾讯通过自己公司产品线丰富的优势,通过微信把所有旗下的产品都整合在了一起,俨然是一艘腾讯公司产品的旗舰。随着微信版本的不断提升,人们习惯的逐渐改变,互联网科技产品的种类越来越多,腾讯已经并不满足把微信只是当做为智能手机提供即时通讯服务的应用程序了。微信5.0的更新正式表明了微信支付的正式上线,也预示了腾讯互联网科技跨出了划时代的一步,并且完成度相当高,5.0版微信服务号中支付、收货、维权的闭环已经完成。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习惯从线下到线上的转移,这预示着互联网金融是未来发展潜力非常巨大的一块市场,在线支付市场领域一直是支付宝占据着绝对的优势,腾讯势必不会任由支付宝一家独大,微信拥有着超过6亿注册用户的群体基础,随着微信支付的上线,这势必为移动支付带来新机遇,并挑战支付宝的领先地位。在微信支付刚上线的时候,微信支付拥有着自己不同于支付宝的优势,它不用安装其它支付应用的特性,更加方便、快捷。伴随着微信支付的出现,微信商家也应运而生,很多淘宝开店的店主纷纷在微信上开设商家,通过朋友圈分享来做生意,这对于客户来说,信任度比淘宝更高,转介绍的客户也很容易接受,开拓市场相对淘宝成本更低,更容易形成规模。市场的商机是无限的,这还只是刚刚开始,但可以预见的是,这会成为一股挑战支付宝地位不可忽视的势力。 Part 2 互联网在线支付市场的发展趋势:
为什么像支付宝、微信支付这样的互联网在线支付产品这么受人看重,为什么互联网在线支付市场越来越被人看重?这就要说到互联网金融在线支付市场的发展了。自从互联网技术诞生以来,经历了80年左右的发展,互联网技术可以说是进行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进入21世纪,互联网技术更是进入了飞速发展的时代,人们随着互联网技术发展,生活习惯也在不断的变化着。互联网不断渗透着人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当金融和互联网相结合的时候,互联网金融划时代的诞生了。况且互联网金融不是互联网和金融业的简单结合,而是在实现安全、移动等网络技术水平上,被人们熟悉接受后,自然而然为适应人们新的需求而产生的新模式及新业务。
随着银行网上和手机银行的不断创新,在线支付市场的不断发展,互联网金融已经真正融入了我们的生活。随着新一代人们逐步走上社会,社会也在经历着很多东西的更迭,生活习惯的改变,市场竞争的多元化,日益增长的人力及资源成本,利率市场化的推出,互联网金融相对于实体金融的优势正不断显现在人们面前,互联网金融相对实体金融有着成本低、效率高、覆盖面广、发展快等诸多优点。
互联网金融中在线支付平台的发展和变革也在不断推进中,在现在的互联网金融模式下,在线支付方式以移动支付为基础,移动支付则是依靠移动通信技术和设备的发展,特别是智能手机和iPad的普及,私以为在这方面苹果和三星的竞争可以说是最大的驱动力。而根据Juniper Research估计,在2011年全球移动支付总金额为2400亿美元,预计未来五年将增长200%。因此随着Wi-Fi、 3G的技术发展以及现在4D技术小范围的上线及应用,互联网和移动通信网络的融合趋势非常明显,并且有线电话网络和广播电视网络也逐渐融合进来。移动支付将与银行卡、网上银行等电子支付方式进一步整合,真正做到随时、随地和以任何方式进行支付。
随着身份认证技术和数字签名技术等安全防范软件的发展,移动支付不仅能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小额支付,也能解决企业间的大额支付,替代现金、支票等银行结算支付手段。在中国的市场上,随着中国互联网用户规模的持续扩大,电子商务普及度的不断提升,特别是互联网在线支付产品不断完善,安全性和便捷性不断加强,已有越来越多的个人用户和不同领域的商户机构接受互联网在线支付。 Part 3 微信支付短期难以动摇支付宝的原因:
从以上来看,微信支付的上线预示着中国互联网在线支付市场从支付宝一家独大进入了两强争霸甚至未来几年群雄争霸的格局,毕竟微信已经突破了6亿的注册用户,其最根本的基础客户资源非常的庞大。不过微信即使突破了6亿注册用户,微信支付在互联网在线支付市场的普及率也在未来几年可想而知,但是在短期之内,微信支付还是难以动摇现在中国互联网在线支付市场龙头老大支付宝的江湖地位。
目前在移动购物与移动支付领域,支付宝依然占据领先地位,根据艾瑞咨询最新公布的2013年第二季度移动互联网支付数据显示,支付宝占75%的市场份额,腾讯的在线支付产品财付通只有5.8%的份额,这主要得益于淘宝移动电商的发展。
2013年第二季度移动购物市场规模为375.2亿,淘宝占比76.2%。从以上数据很明显的看出,阿里巴巴借着淘宝支撑着支付宝的市场地位,保持着与市场后面竞争者的差距,这两者相辅相成。在当今这样信息对称、高速发展的市场中,光靠一个产品已经很难保持足够的竞争力了,所以腾讯在推出微信支付以前已经向市场投放了自己的购物网站拍拍网和主打的互联网在线支付产品财付通,从市场反馈来看,好像不太尽如人意,因此不管为了保持自己企业的竞争力,在未来几年互联网市场占有更多的份额还是为了打破现今互联网在线支付市场一家独大的格局,腾讯推出了微信支付,组成了自己互联网在线支付的铁三角。
不过微信5.0在线支付功能的加入,还是有助于提高财付通的市场份额,可以在未来几年保持对于支付宝的持续挑战,但是对于支付宝的根深蒂固,还是有着很长的一段路要走。更何况一款产品能否成功不能只看用户数量与使用时长,就比如说腾讯的QQ用户很多,活跃度高,也推出了腾讯微博,但是如果说到微博首先想到的还是新浪微博,并且腾讯微博活跃用户数量和社会的影响力也远远比不上新浪微博,这是对于人们心理先入为主的一个例证。
所以,微信支付的上线只能说在线支付丰富了微信的功能,增强了实用性,但要说动摇支付宝现在在线支付市场的地位还言之过早。而且面对着微信支付的出现,支付宝也不是坐以待毙,很早就开始了应对之策,比如开始对PC端转账收费,鼓励用户在移动端的使用,就被认为是支付宝对于微信支付的反攻。所以微信支付在短期内还是难以撼动支付宝的地位的,私以为其最根本的原因其实还是支付宝是以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来拓展市场,而微信却并不是,这两者有着根本上的区别。
微信支付与支付宝的春节红包大战刚告一段落,伴随着近日微信支付团队发布公告称自3月1日起,开始对零钱提现收取手续费,一石激起千层浪,围绕着微信支付与其它移动支付,尤其是支付宝的论争又一次引爆舆论。关于微信支付与支付宝的移动支付大战,我几年前就写过相关文章,现在重新发出来。这两天在美交流,很多人问我如何看待微信支付和支付宝大战的事情,恰巧,最近跟几个领导一起合写了一本《支付革命》,我提几点不成熟的看法。第一、非正面竞争微信支付确切的说,跟支付宝不是一致竞争。支付宝是支付工具,而微信支付,只是以微信为基础,为支付提供应用场景的生态体系,微信是个底层架构,是个生态系统。支付是微信基础上衍生出来的一个服务,微信可以搭载更多的支付工具,包括了支付宝,也可以在微信上实现有效应用,所以说,微信支付跟支付宝确切的说不是一个层面上的竞争。从结果来看,微信通过这种方式,让支付宝感受到了压力是必然的,因为很多支付工具,都可以依赖微信所形成的应用场景,来实现支付,从而就不需要再充值到支付宝里去,通过支付宝来实现支付了,从而对支付宝形成了挤压,这里的核心,其实并不是微信支付跟支付宝打,他只是支持了很多支付机构来跟支付宝打。包括了银行支付,都可以搭载微信基础。我自己觉得支付这个行业,最终比拼的其实不是技术,而是应用场景,更多应用场景,才能有更多的支付可能,脱离了支付使用场景,支付很难生存,支付宝走到了第一,是因为有了淘宝,财付通走到第二是因为腾讯,如果单纯比拼支付,支付宝肯定远胜财付通,那是因为商品特性更产生支付基础,而社交的支付场景过少,两者不可比。但是微信横空出世之后,已经把腾讯也从原先的社交属性里给延展出来,现在的微信其实已经远不止社交的概念,一个适用人群覆盖六亿的客户端,理论上可以把人类的各类行为都涵盖在内,从而诞生出更多的想象空间了,就支付而言,就已经远远大于淘宝的支付场景,这个时候,微信支付的可怕之处就显现出来了,可以实现真正的无处不支付。这里其实还有个所谓线下线上之争的观点,事实上,在当前的技术条件下,从逻辑上推论,互联网的总体流量也好,需求也好,都是有限的,可以直接推算为总人口乘以总时间这个是极限值,总体流量有限的情况下,诞生两个逻辑,第一个是线上线下平衡逻辑,人在线上和线下分配自己的时间,也就是分配流量,目前从电商情况来看,虽然电商发展速度很快,但是总占比还只是占到大概不到8%左右的份额,这里面其实虽然还有很大想象空间,但是现实也看到很多线下目前的确也遇到无法线上化的问题,线上入口目前白热化的竞争背后,其实反映的是线上的流量目前大幅度增长的可能性在降低,技术条件约束了很多线下东西无法线上化,虽然可以看到珠宝、汽车都在线销售,但是全体性的铺开线上化,难度还是很大。为什么O2O大行其道,反过来其实也说明的是未来线下的流量之争可能比线上更关键。基于线上流量的增长乏力的情况下,目前互联网里的竞争业态,就反映为在各个业态之间分配时间的不同所呈现的流量此消彼长的情况,微博没落,不是因为微信比微博好,因为两者不可比,但是微信挤占了更多人类的时间,自然就会对微博构成了挤压,互联网之间的竞争,就是如此,我喜欢吃肉了,就不太会多吃素菜,因为我吃的东西总是有限的。流量之争的背后其实表现为人类更喜欢在什么地方上花更多的时间,从而把那些不愿意花时间的东西给打败了,跟这两个东西好坏不关键。所以微信支付的逻辑其实就我愿意在微信上停留更多的时间,我自然也就会在微信上把支付的事情给干了,当然前提是微信支付要提供足够方便的支付场景,而前面说了,几乎人人在用微信,这个应用场景其实就很容易形成,支付宝的钱包,很难做到人人都用。支付场景要超越微信的难度很大,毕竟一个是开放体系,一个是单一体系。这里面谈所谓的财付通的事情,我坚持我在北京电视台BAT大战里说过一个观点,没有微信的财付通,一无是处,而有了微信,财付通天下无敌,但是这里有个前提其实是微信要带着财付通玩,因为理论上,前面说了,微信只是个基础平台,应该是开放式的,不应该只是财付通的应用场所,否则对微信的伤害也很大,从这个角度来看,一旦微信抛弃了财付通,我看财付通会好,但是很难很好。第二、谁胜谁败微信支付不犯错误的情况下,感觉失败的可能性不大,理由两个,第一个是支付宝跟其他支付是正面竞争和对抗,不但包括跟第三方支付公司竞争对抗,还跟银行进行对抗,他的核心逻辑是,支付宝自建账户体系,要从银行里拿钱充值到自己的钱包里去,虽然最终托管在银行,但是一方面必然是降低了银行利差收益,挖走了银行很大的存量低息资金,另外一方面,其实是绕开了银行的清算,形成体系内的虚拟清算,无论哪个,都是树敌过多的行为,从人家口袋里抢钱的事情,不好干。加上阿里一直很强势的作风,我感觉规模越大,阻力越大。而微信支付前面说了,不跟任何一家支付机构形成对抗,确切的说,他是提供支付和服务的机构,更开放的模式,比相对封闭的模式,更容易起规模,也更容易铺开,所以微信支付5月份上线,我估计到年底做到五六千万的用户群,应该不是难事,这个是必然的,甚至他都会考虑放开第三方支付公司,阻力会更小,微信支付确切的说,更符合互联网的开放特性和去中介化特性。第三,安全性。这个问题,很难回答,从逻辑上推论,两个都必然是金融级安全技术,否则无法支撑支付这个行业,但是由于各自流程不同,在流程上的漏洞是非技术层面出现的,支付宝的快捷支付目前出现的安全漏洞报道较多,一方面是因为捆绑手机的非卡非密方式,主要是大量快捷支付的应用,可以通过拦截手机来实现破解,这个破解其实已经跟技术本身可能已经是关系不大,而是因为流程上存在漏洞,要填补这样的漏洞就要考虑更改流程,而更改流程,会带来支付体验的不佳。安全性和便捷性永远是个博弈难题,只能寻求平衡点。另外,支付宝采取的是自建账户体系的方式,相当于你额外弄了个零钱包,而且还支持零钱包之间的相互转账功能,也在不断的扩大支付场景,零钱包可以直接使用,可以绕开银行卡进行交易,这样就使得你就要花更多的心思去保管这个零钱包,而且现在零钱包里的零钱越来越多之后,攻击力度都会极大的增加,也一定程度上抬高了安全成本。而微信支付不是这个概念,微信支付只是帮助你从你的银行卡到别的银行卡,直接跟银行卡捆绑,他本身不是资金沉淀和账户体系的概念,资金还是沉淀在银行卡里,所以,更多安全性还其实是回归到银行卡身上去,在流程上,也比较简单,直接还是通过银行卡进行划款,流程相对更简单,应该也更安全。当然这个只是逻辑推演,这个命题现实中还真很难说明白,我自己个人感觉,目前能解答的说法只能是谁也无法说谁比谁更安全,但是考虑到两者都是全赔策略,其实,意义也不大。反正微信支付和支付宝都是全赔的情况下,打安全牌意义也不是特别大。第四、支付宝加上来往呢来往对抗微信的事情,从常理上推论,其实胜算是很小的,互联网的竞争,一致竞争的可能性,先发优势和基础性优势,是很难撼动的,我们看到过很多公司后发制人,譬如携程干掉艺龙等,但是这种概率还是很低,更何况腾讯一直以即时通讯起家,如果会被来往给干掉,我看马化腾也干脆回家种地去得了,这里的基本逻辑是,马化腾不要犯太大的错误,在微信上败给来往的可能性基本上没有。而且现在的微信承载了大量的其他功能,使得微信越来越不可能被颠覆,因为替换成本太大。来往能做成第二个旺旺,但是做不成第二个微信,这个是我的基本判断,干趴微信的必然是另外一种更让用户群在上面停留花费更多时间的东西,在即时通讯领域,大部分人其实是不会去做第二个选择了,真没必要,用什么都一样的东西,干掉微信的是那些我们现在想不到的生活习惯或者生活方式的东西,而不是来往这样,跟微信连外表都一样的东西。所以加上了来往的支付宝,也很难打得过微信支付,更何况,我感觉支付宝走的就是独立账户体系的模式,承载开放性的可能性基本上是没有的,即使来往做起来了,做来往支付,其实是革支付宝的命,这个对支付宝来说,可能性几乎为零。所以即使加上了来往的支付宝,也本质上行跟微信支付是不一样的东西。最近,微信也说推出余额宝,由于微信支付是通道模式,这个模式,不会形成资金的沉淀,有账户体系,但是不以账户体系为核心,他只是给微信提供方便的资金服务应用,但是由于没有资金沉淀,也就没余额管理的概念,个人感觉微信的余额宝金额是超越余额宝是不可能的事情,余额宝的基础性优势是账户体系模式,所以这个基础不打掉,没人能超越余额宝,唯一能打败余额宝的,其实是银行的活期直接转货币基金,但是这个显然银行短期是不会去做的事情,这里面,由于微信的便捷性,估计会打掉一些纯粹以存款替代为目的的投资人放弃支付宝的钱包,而使用微信的余额宝,存在一定的分流可能性,实际的意义比较有限。(本文作者介绍:新浪财经专栏作家。)
他们也关注
微信支付对支付宝的冲击
微信支付和支付宝,谁将取代用户口袋中的钱包?
差异:微信支付做的是移动端从流量(资金流)切入拼的是支付流程,大而全的支付宝无法舍弃存量(用户在交易、理财等 行为中沉在账户上的存量资金)拼流量,因此挪出支付宝钱包来专做流量牵制。
支付宝已不仅仅是支付工具,而逐步升级为金融工具,通过支付宝来购买商品,用余额宝进行理财交易,这都是建立在PC端的一种支付方式,支付宝抢占的就是存量资金。
微信支付重点就是想在线下支付领域占据份额,回避支付宝以线上交易模式为主的市场,直接扫描二维码就可完成付费,省去了在POS机上刷卡消费这一环节,微信支付将来直接竞争的对手不是支付宝,而是银联,微信若想撬动线下交易市场,就得打破监管,反之其只能在固定的小池子里独舞。
而在场景支付背后的线下资源,将成为另外一个关键点。即除了产品和技术团队之外,能否拥有一支强有力的线下推广和商务拓展团队,能否跟广泛的线下商户达成更多的合作,争取更多的线下资源将成为移动支付竞争的另一大关键点。
优点:微信支付方便快捷,简化到让支付回到用银行卡直接付款这个最短流程。
支付宝定位就是资金管理者,确保交易公平,账户资金安全,还可通过余额宝获得收益。
缺点:微信支付目前定位于微支付
支付宝适合任何交易金额,交易支付过程相对较为复杂。
移动支付市场竞争格局
支付方式:1、POS机(银联)
2、支付终端硬件(拉卡拉等)
3、软件APP钱包(支付宝,微信等)
4、NFC(中国移动等)
发展形态: 从产品形态来看,钱包类APP这样的软件应用以其成本和体验的优势,将成为增长最快的领域,也是各大巨头在移动支付领域争夺的焦点。
竞争焦点:微信支付和支付宝钱包
微信支付的应用模式对支付宝钱包拥有颠覆式的优势。支付宝钱包从本质上来讲,还是对PC版支付宝的延伸,定位在移动支付服务。而微信支付作为嵌入到聊天软件的服务,其最大的颠覆性的优势在于:离用户更近,用户使用微信的时间是以小时计算的,而用户打开支付宝钱包的时间就少的多。在没有明显的差异体验的情况下,谁离用户更近,谁就能成为用户的支付入口。
支付竞争:
2013年底,微信支付和支付宝同时从出租车行业切入,嘀嘀和快的疯狂烧钱式抢夺客户,他们抢占的不是打车市场的份额,而是移动金融账。谁能把这群白领的移动支付习惯掌握,那习惯背后的电影票、团购、餐饮等一系列场景应用都能自然而然地延续下去,如此一来,以移动支付为基础的移动金融就包含着无限的可能。就目前的竞争局势来看,快的就算占上风,也无法像支付宝一样占据绝对优势,所以微信支付在慢慢地建立自己的支付生态圈。
从微信将嘀嘀打车入口放置在“我的银行卡”中不难看出,巨头正在不遗余力的提高支付入口的曝光度,而打车App俨然成为微信支付与支付宝的“流量来源”。未来微信支付、支付宝之间的战争绝不仅是纠结于打车App,更广泛的线下支付战争才刚刚开始。
移动支付市场前景
用户:预计2014年中国移动支付用户规模达3.87亿户,年均复合增长率达35%以上,预计2014年中国移动支付产业总规模将达3850亿元,到2017年中国移动支付市场交易规模将突破2万亿元,未来几年增长率将超过50%。
从移动支付市场份额来看,支付宝暂时领先。艾瑞咨询三季度数据显示,移动互联网支付交易规模环比增长接近2倍至2747.9亿元,支付宝的市场份额是78.4%。
微信支付具有海量用户,朋友圈和公众平台便是微信做移动支付的根基。据媒体报道,2013年底微信共拥有5亿国内用户,1亿海外用户,并以8000个/每天的速度增长,这个增长率将有增无减。
传统业态是近场近付(现金和银行卡),支付宝和网银是最好的远场远付方式,而微信O2O 扫一扫 微信支付则看中了以POS机、拉卡拉、手机钱包为代表的近场远付的潜在的巨大市场。
总结与发展
在移动支付的争夺上,腾讯原本有个财付通,即使功能比较好用,却从未真正对支付宝产生过威胁,而这次微信支付重拳出击确实让支付宝在意许多。前些时日,PC端支付宝恢复转账收费,目的就是为了增强支付宝移动端的实力,而这么做的原因很明显是出于对微信支付的忌惮。微信在移动支付上开创了以服务/公众账号为代表的“生活支付圈”,这种成为未来移动支付新趋势的模式才是使支付宝如坐针毡的真正原因。
支付宝如此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银行的网银支付并不方便,如果以后各大银行能够提供安全方便快捷的支付通道——这是必然的趋势———支付宝必然会受到相当大的影响。而这种情况对微信的“生活支付圈”的冲击则要小得多。事实上,支付宝在微信平台也是早早开通了公众账号提供功能服务。
微信支付对支付宝现有的基础业务威胁其实并不大,但长久而言,微信慢慢铺就的新商业移动支付习惯才是使得支付宝夜不能寐的最终原因。回到这篇文章最初的应用对比的话,结语就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微信支付的兴起对于支付宝来说只能谈得上是冲击,并不至于颠覆。
总而言之,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便于处理小额交易、结合目前相对成熟的微信公众账号、结合O2O 和线下支付、庞大的用户数量以及QQ生态,就是微信对支付宝最大的冲击。
当然,所说的冲击,就是竞争力,支付宝也在调整和改变着,谁胜谁负,就要看两家如何过招了。
微信支付正在不动声色地渗透进生活的每个角落。而这些角落之处,支付宝也在期盼。
(本文内容不得以盈利为目的进行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本站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有 1343 人读过
(25人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