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环有用吗能联网吗

带你玩转智能手环
摘要:带你玩转智能手环
官方指导价:10.98万元-15.28万元一直以来都以青春实力派形象示人的小型SUV——北京现代ix25,此次也通过智能化、安全性和动力系统等方面的全方位升级,再度焕新归来。为满足80、90后主流消费群体对智能化、网联化的旺盛需求,新ix25新增了同级独有的SKB智能手环,携带便捷,功能丰富。通过这个小小的手环,可以实现车门开锁/落锁、发动机启停,以及运动管理、睡眠监测、来电提醒等多项功能。同时,新ix25还搭载了同级独有的并线辅助、陡坡缓降、转向辅助灯等智能安全配置,配合富有新鲜感的整体造型、获得沃德十佳殊荣的1.4T发动机以及低至6.5L/100km的综合油耗,这一切都将为80、90后用户带来便捷随心的创新体验。郑小庆
10.98-15.28万元
底价将以短信的形式发送到您的手机
个人信息不会泄露给第三方
一个月不再弹出99元内智能手环 评测对比 & 使用体验_什么值得买
99元还要啥自行车 — 市面上4种99元以下手环评测对比
[前言]作为一个低端的爱好者,一直以来都关注各种低端手环的发展。(主要是因为没钱&)从bongII开始,目前拥有的手环依次为bongII、小米手环、乐心BonBonC、37°。拖了很久写,37°上市了,连bongXX都上市了。不过99元真的是一个业界良心价,一下让手环这个市场对大众开放的门槛低了好多。&。如果你需要的不是一个表而只是记录运动和睡眠的一个小玩意,那绝对值得推荐~~~================================================手环 评测对比&结论:(如果没耐心看图的可以直接看完这里,然后出门右转了)BongII,专为赖人设计,连电都不需要充。佩戴感最为舒适,基本感觉不到存在。运动识别状态多,甚至连游泳都有。缺点是同步必须触摸“Yes”健,产品品控有问题,没电了基本可以扔掉了。小米手环,这四个中最大的厂家,产品可靠放心。有小米手机的不二选择,可以来电震动,短信震动的功能非常实用。APP设计过于简单,没有发挥应有的大数据库的优势。昨天刚发现有第三方的wp版本,业界良心,感动哭了。&乐心BonBonC,可以当手表使用,更懒,连APP都不用安装,直接微信公众号同步。功能少的可怜,睡眠还需要自己设置一下。37°,功能多,毕竟带了光电传感器,可以测量心率、血压、呼吸等等。如果你对手环的定位要求有健康参数和数据,那么购买37°绝对没错。如果只是需要一款运动手坏,37°的体积有点庞大。此外,不足之处在于续航时间短、APP设计山寨、佩戴舒适度需要提升。================================================手环&外观与硬件&评测:个人意见:小米&37°&乐心&bongII从包装盒上,最喜欢的还是37°的包装,低调华丽质感好。有方便取出的凹槽,比小米的牛皮纸感觉好多呢。小米那个非常难打开。bong的包装怎么看着都像什么耳机赠的包。(虽然我现在已经拿它装耳机了。&)乐心的也是类似耳机包装,不过现在包装不见了&。从配件上来看,表扬一下乐心,送了夹扣,提供了不同的佩戴方式(可以夹在领口上)。37°与小米都附有充电装置。37°是一个小小的充电模块而小米是标准的USB的充电接头。对于现在移动设备这么发达microusb似乎更实用一些,给手机充电完后就可以直接插上了(苹果用户请忽略&)。bong有附带一个拆机换电池使用的小起子,不过因为bong的内部设计,导致这样换电池后进水可能性大大增加,并且电池的搭扣容易断。从做工上讲,最用心的当属37°,主体部分甚至是有弯曲弧度,腕带也做的相当精致。小米手环的主体在这4个中相对最好看,手感也好。bong的主体单独拿有些割手,据传闻腕带容易断裂。乐心简直就是的配色是个大问题,否则的话还挺好看的。这4款手环中,bongII和乐心是使用不可的,而小米与37°则采用充电。从长远使用角度来讲,使用充电锂电池无疑是明智之举。小米的充电一次使用时间高达1个月,这也充分说明了低功耗元件和硬件集成工艺的成熟。37°因为有光电传感器,而且测试比较频繁,续航时间基本5天左右,这也可以理解。(某表的18个小时&) 乐心采用的是标准CR2032纽扣电池,一次换电池可以使用3个月,电池容易购买,也算可以理解。最坑爹的是bong,用纽扣电池就算了,为了提高产品续航,竟然自己设计一个特殊的产品。一个电池要9元,加运费18!!!关键是电池还有好有坏,我的第二个bongII(第一个吃饭的时候丢掉了&)只用了3个月就没电了。因为号称续航一年,所以同步的时候需要按yes键触发,很不方便。手环&佩戴舒适度&评测:本着越小越轻薄越舒适的原则,每个手环都带在手上至少一个星期的测试时间。个人意见:bongII&乐心&小米&37°从主题和腕带的角度来说,bongII绝对是带着最舒适的。4个产品中厚度最薄的,腕带最窄的产品,基本上可以做到无感佩戴。乐心和小米的佩戴感觉差不多,不过考虑乐心更加薄一些所以认为更加舒适些。37°无奈,因为体积较大,最最关键是因为光电传感器需要贴近皮肤,所以佩戴感觉并不是很好,甚至打字的时候都会受到影响。你们要的上手照,睡觉的时候我目前就是这样睡的。有一次出门差点忘记摘下来,&想想都丢人。手环&APP 的功能及实用度&评测:个人意见:bongII&小米&37°&乐心(把37°仅作为运动手环使用)这4个手环中,bong最大限度的使用了运动数据,可以识别丰富的运动模式,走路、跑步、其他运动,甚至连我最喜爱的游泳也能够识别。虽然有时候功能不准确,但至少比没有强。因为周围使用的同学较多,所以bongII的交互性也非常强大,可以用来跟朋友聊聊天,看看你男神女神最近有没有好好睡觉等等。&另外,bong还有个活跃点计划,去年的时候可以在商城里抵扣,不过今年基本上没用了。小米在这4个中最大的特色就是可以来电提醒,如果配合小米手机还可以蓝牙解锁等功能,非常的实用。况且小米现在毕竟是一个大厂了,后续的支持和扩展应该也相当丰富。不过就目前来说,运动的记录功能实在是太少了,就相当于一个。如果是,在实验室项目总会有跳绳和仰卧起坐的功能。小米手机的功能更加丰富哦,这也是小米打造智能硬件生态圈的战略之一。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发现业界良心,国外有开发者做了wp的应用可以绑定小米手环计步。感动哭了&37°这个就是仁者见仁了。因为传感器较多,所以37度能够测量的数据非常丰富。运动、心率、呼吸、血压、疲劳程度、情绪、睡眠,都能够给参考指标。不过需要提醒的是,血压、心率等指标个人认为仅供参考,呼吸、睡眠、运动还是挺准确的。虽然号称是第一款可以测量血压的手环,不过以个人情况来看,血压的测量值波动非常大!每周和每个月会给出用户的健康数据报告,这个比较赞。即使每天有些不准,相信用的时间越长,尤其是月报告,还是能反映健康状况的。乐心因为是基于微信的,所以功能非常少,只有3个,计步、睡眠与挑战。况且睡眠需要自己设定一个通常睡眠时间点,对于睡眠不规律的同学来说,简直就是噩梦。手环评测&其他与建议:基本上根据上面的介绍,大家在选购这些廉价手环的时候就不会在困惑和犹豫了。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平时的使用方法,选择自己合适的才是最好的。另外,使用了这么长时间这4个手环,也提一些小小的建议给它们。Bong,bongXX已经推出,在某偶像那里也得到了体验。相对bongII有很大的提升,屏幕也挺好看的,不过有点像小朋友佩戴的塑料手表,在大男人带上感觉怪怪的。(请原谅多毛人&)希望APP能够更加稳定,真正把活跃点这个功能用上来。另外,一定要做好产品的品控,这么多人吐槽新品和旧款一定是有问题的。小米手环,个人非常看好小米手环的未来前景和期待小米手环2。既然小米有这么庞大的数据分析和处理能力,那么希望小米在手环上能把运动数据更好的利用起来。多运动的识别和更好的历史记录系统必不可少。另外,手环需要做的更加轻薄,佩戴更加舒适。乐心BonBonC,背靠微信这个大山与潜在的用户群体,想想都可怕。建议先在微信中开发可以不基于手环的健康功能公众号,积攒用户数量。对于手环在公众号中增加pro功能,更好的引导用户使用。手环的功能还需要开发,任重道远。37°,基于医疗健康的手环,创意非常好,功能也不错。小,再小,这是最大的建议。另外,就是APP的设计,云数据同步需要夸设备查看历史。APP的设计需要更加的符合现代的审美观念。以上是针对4款手环的比较评测,希望对能够在大家选择时起到帮助。&
本文著作权归作者本人和什么值得买共同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文章仅代表作者看法,如有更多内容分享或是对文中观点有不同见解,值客原创欢迎您的投稿。
推荐关注:
鼠标移到标签上方,
尝试关注标签~
相关热门原创
作者其他原创(7)
乐态智能 随身家用穿戴空气净化器 防雾霾口罩围巾
日立 R10DAL 10.8V 锂电池充电吸尘器
范克 cross双肩包
START共享有车 上汽荣威 RX5 (5天租车券+500元油卡)
魅族 LIVE 四单元动铁耳机
赞97评论160
赞34评论97
赞33评论45
赞574评论334
赞850评论274
赞481评论291
赞354评论212
赞370评论198
扫一下,分享更方便,购买更轻松
用户名/邮箱
两周内免登录当前位置:
智能手环真的有用吗 小心被糊弄
你真的需要智能手环么,我不知道,但是手腕带着一款胶皮,胶皮可以通过手机看一些数字,还是蛮超现实主义的。
  智能,额,这是一个被用烂的词,只要是物理属性的固体,经过改造现在基本都可以套上这个词。可能以后也不局限固体。  科技公司想用智能包装一切,消费者想要一切变得智能。智能到底是个什么玩意。  现在据说是一个智能时代,而智能首先要改变周围的物体,也就产生了智能硬件,智能硬件现在就是无处不在的产物。把一些早就拥有的东西变得符合现在,加上计算能力,联网能力。就是智能的了。人们在学会利用工具以后丰富工具的多样性,现在属于在这基础之上的又一次大型革新,不只是能用,不只是好用。还要更好用。  这种更好用体现在什么地方呢,如同最初我见到智能机感觉好神奇,为什么这么神奇呢,后来我发现主要是添加了各种感应器。这些感应器是让机器更智能的第一步。为机器添加了感官原件,使机器更多的获取信息,所有智能硬件也都是这样添加感应器,使其更智能。  有人会说感应器是其次把,cpu才是重点,那可是大脑啊,如果没有那些感应器让外部获取那么多,cpu也不会发展,不但不会发展,已有的性能都是没有利用上的。所以感应器才是更推动智能设备发展的。  现在一些感应器不只是添加在机器身上了,还添加在人身上。手环就是一个最典型的代表。被称为,就是离人更近的设备,都穿在你身上了,一定离你足够近了。我们选择手环就是选择一项辅助的感应器,让我们获取一些平时得不到的信息,更加了解我们自己。可是我们知道这些一堆数字以及数字解析形成的统计图会有什么结果。就像玩网络游戏一样看见一堆数字就会让你兴奋,其实实际意义是不大的。  现在有好多的智能设备,其中一类叫做可穿戴设备。就是戴在你身上的,这类设备真的有必要存在么,或者说你真的需要购买使用他么。现在最经常见到的可穿戴设备就是手环,这个最基本的,基本到连外观材质都没什么特别的东西。可这也是现在可穿戴设备里面卖的最好的设备。  因为便宜廉价,尤其当小米推出手环那一刻,这个东西就真的开始了他的普及之旅。人们总是有好奇心的,总是想尝试一些新的东西,同样这也是促进人类发展的一项根本原因。尝试新的东西有时候成本是非常高的,我说的成本就是你的试错成本。所以人们对新鲜的事物也有一定的恐惧感,人们会选择把试错的成本尽量降低,于是手环就成为了可穿戴设备里面的销量冠军。  有多少人是买了手环带了一阵子就不带了,有多少人是一直带着,形成一种类似于带手表一样的习惯。大多数人都是一个新鲜吧,因为这玩应完全不实用,缺少了它,你不会不习惯。就算现在制作商为了让你习惯,增加各种功能,可是还是没有发挥出它的不可替代性。其实看着数字你每天多走了几步路,真的没有什么特殊的必要。如果你喜欢数字,去玩网游就好了。最后手环连唯一的救赎&&式样都没有搞好。这样人们就更不能带了,可能以后大众会强调功能大于式样。但是现在把一枚手环戴在手腕,好看还是很重要的。  你真的需要智能手环么,我不知道,但是手腕带着一款胶皮,胶皮可以通过手机看一些数字,还是蛮超现实主义的。
本文由入驻OFweek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用户名/邮箱/手机:
忘记密码?
用其他账号登录: QQ
请输入评论
最新活动更多 &&
四川省/成都市
广东省/深圳市
广东省/深圳市
广东省/深圳市
北京市/海淀区
广东省/深圳市
广东省/深圳市
广东省/惠州市
广东省/广州市
江苏省/无锡市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内容字号:
段落设置:
字体设置:
精准搜索请尝试:
摆脱手机?智能穿戴设备为何需要独立联网
来源:作者:汐元责编:汐元
智能穿戴设备已经成为越来越多消费者所关注的产品,不久前,甚至知名奢侈品牌LV也推出了一款安卓智能手表“TambourHorizon”,要进入奢侈品行列,除了贵,产品层面上至少各项基础体验应该已经成熟完善。事实上,目前可穿戴设备也越来越注重深耕最基本的功能体验,只有基础的使用体验足够完善,这一品类的产品才能逐渐被更多的用户接受。例如智能手表从最开始需要和手机连接才能实现网络互通,到目前能够自主联网,独立联网功能的实现就是对这一产品品类成熟度的一大推进。而这背后,芯片厂商高通自然功劳不小。可穿戴设备独立联网的重要性目前而言,智能手表/手环仍然是可穿戴设备的主流形态,因此这里首先不妨以智能手表为例。编辑总结,眼下智能手表设备存在的核心功能包括三项:事项、消息提醒;信息浏览和健康监控。想要考量独立联网功能对于智能手表的重要性,则不妨拆分来看对这三项核心功能的重要性。首先,事项/消息提醒可以说是智能手表功能设计基础中的基础,目前各种智能手表产品中也基本没有不具备该功能的,正是由于智能手表随手佩戴的便携性,消息提醒才能够第一时间被用户感知。而在智能手表可独立联网之前,必须通过蓝牙或者WiFi和手机保持连接才能联网互通,意味着手表上接受到的消息其实是手机上已经接收到的,并且不能和手机距离太远,不方便是一回事,更重要的是这一功能的实用性和应用场景的广泛性大大受限;再看信息浏览,当用户接收到消息时,若手表无法独立上网,便没有相应的资源支持,用户想要查看QQ、微信等互联网平台的详细的信息以及相关的信息,仍然需要在手机端进行操作,十分鸡肋,而当智能手表能够独立上网时,便可以直接在手表端查看相关信息,也免去了手机不在身边时的麻烦;最后是健康监控或者运动监控,很多剧烈运动的场景下并不适合随身带着手机,例如进行球类运动或者健身房健身,而当智能手表可以独立联网,那么不需要带手机,也可以随时记录运动时相关身体活动的数据并上传。总结来看,独立联网功能对于智能手表而言除了便利性的意义,对于这一类产品的存在价值也是一种提升,换句话说,如果不能独立联网,那么智能手表还是“智能”手表吗?网络是基础设施,对于智能穿戴设备而言也不例外。只有当基础设施建设好了,才能更好地修缮、建设其他建筑。智能穿戴在未来的主流产品形态显然不会只是目前所见的智能手表/手环等,但无论形态怎样变化,联网都是基本需求,而联网性能的好坏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智能穿戴设备能走到哪一步。物联网是目前普遍认定的未来发展大势,物联网的时代万物互联,几乎所有带电的产品都需要独立联网,甚至对稳定性、速度等方面都有严格要求,智能穿戴也不例外。可见“独立联网”的意义并不仅仅在当下,更重要的是在未来,是物联网时代的根基。像高通这样的技术提供方,及早完善智能手机之外设备的独立联网的技术,也是为未来打好坚实的基础。高通做了哪些在智能手机平台,高通在基带方面的优势相信大家已经了解,但高通并没有将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而是将眼光定位在未来的物联网时代。智能穿戴设备也是物联网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高通让这些产品更好、更独立地联网,客观上也为智能穿戴行业的进步起到了推动作用。首先值得一提的就是Snapdragon?Wear系列可穿戴平台的推出。Snapdragon(骁龙)Wear是高通专门针对可穿戴设备推出的芯片产品,第一款产品为2016年2月发布的Snapdragon Wear 2100,而在那之前,可穿戴设备广泛采用的是Snapdragon 400芯片,相比之下,2100尺寸小了30%,功耗降低了25%,除了支持WiFi和蓝牙连接,更集成独立的4G/LTE和3G通讯模块,内置的X5 LTE网络平台可以达到150Mbps的下行网速,远超市面上部分支持2G/3G的产品,并且支持GPS和GNSS导航。这些特性,特别是4G/LTE和3G通讯模块的加持可以让智能手表设备更加独立,能够自己打电话,上网等。Snapdragon Wear 2100被当做一个囊括芯片、软件、支持工具和参考设计的平台来打造,可以看出,从这个时候开始,高通便计划深入变革可穿戴市场了。而同年5月份,高通又推出了Snapdragon Wear 1100芯片,这款芯片在Snapdragon? Wear 2100的基础上更注重产品市场的细分,采用支持LTE/3G全球频段(LTE FDD/LTE TDD/TD-SCDMA/GSM)的新一代Cat 1调制解调器,同样支持蓝牙和WiFi模块。1100相较于2100体积缩小45%,LTE待机时间达到7天,主要是针对儿童、老人可穿戴设备设计的,是2100的一个补充。特别是儿童智能手表,在可穿戴市场上越来越成为刚需,而Snapdragon Wear 1100芯片的推动作用无疑巨大。而今年6月,高通在MWC上海展上又发布了全新的Snapdragon Wear 1200芯片,首次支持了LTE Cat M1(eMTC)和NB-1(NB-IoT)连接,高通布局未来物联网时代的目的已经展现。具体来说,这块芯片集成了LTE系统级芯片(SoC)、电源管理集成电路(PMIC)和无线收发器、以及支持15个全球射频频段的全球多模M1/NB-1/E-GPRS调制解调器。而定位方面,则拥有GPS、格纳洛斯、伽利略与北斗的支持。Snapdragon Wear 1200芯片是高通向智能穿戴领域深耕的表现,为需要更小尺寸、更长续航、更智能安全以及全面覆盖的产品领域提供了保障。除了在产品、技术方面的努力,高通还积极和OEM/ODM厂商合作,加速独立联网可穿戴设备的市场推广,目的是让智能穿戴设备能够加快普及。例如不久前的MWC大会上,高通就宣布了与ODM厂商播思和广达的合作,他们已开发出基于Snapdragon Wear 1200的参考平台,将支持设备制造商更迅速地商用其全新产品。其中,播思已经投入到物联网领域,并合作打造出基于可利用现有LTE网络并支持全球使用频段平台的参考设计。更早的,高通还和Infomark、inWatch等厂商达成了合作。数据显示,自高通进入可穿戴设备半导体领域以来,已有超过150款可穿戴设备产品采用了Qualcomm Technologies的可穿戴设备平台,而目前已发布(或宣布)的Android Wear?智能手表中,超过80%都搭载了Snapdragon Wear系列。总结智能穿戴是物联网时代的重要环节,在让智能穿戴设备独立联网、像手机一样工作上,高通主要坚持简化设计、高能效以及更广覆盖的方向。IT之家编辑认为,这件事的最终意义并不在于取代手机,而是着眼于未来万物互联的时代。对于高通而言,提前夯实好智能手机之外的网络技术,并积极进行产品布局,有助于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据更多的优势。
软媒旗下软件:
IT之家,软媒旗下科技门户网站 - 爱科技,爱这里。
Copyright (C) , All Rights Reserved.网络盒子、智能手环都火了!市场破300亿 硬件创业站上风口(图)_网易新闻
网络盒子、智能手环都火了!市场破300亿 硬件创业站上风口(图)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原标题:网络盒子、智能手环都火了!市场破300亿 硬件创业站上风口(图))
  制图/姜宣凭
  12月28日,《2015智能硬件用户报告》显示,今年智能硬件市场规模持续稳定增长 ,市场总销售额增长310%。智能硬件用户消费习惯已形成,据估算2015年市场总规模将达300亿。而成都已经成为仅次于北上广的智能硬件消费第四城。
  值得一提的是,成都对智能硬件的贡献不仅限于消费领域,在智能硬件创业的表现同样可圈可点。12月21日,创业天府·菁蓉智能硬件专场路演冲破寒流,成为严冬里的亮色。
  市场很火 创业很难
  2014年被称为中国智能硬件发展元年,2015年,智能硬件行业更是进入了热闹纷呈的野蛮式生长。相比2014年智能硬件传统“三大件”:网络盒子、智能手环、WIFI插座,2015年市场上智能硬件品类爆发式增长,多个单品销售过亿。
  执一资本投资总监谢晨星认为智能硬件市场爆发原因主要有三点:首先,智能手机的普及,集合了计算、控制、显示、联网等功能,极大地简化了智能硬件外设的结构,降低了成本。其次,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使智能硬件具备随时随地接入互联网的能力,极大扩展和丰富了产品功能。第三,外观设计的科技时尚感,使传统硬件产品有了全新的使用体验。
  另一方面,很多硬件创业者认为,2014年开始很多完成天使轮、Per-A轮甚至A轮融资的公司如今没了下文。有些公司即使没有完全消失,也面临裁员、砍掉业务线等压力。
  四川中电昆辰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朱晓章面对记者“硬件创业风口是否还在”的问题,表示受大环境影响,硬件创业比前两年可能略有降温。很多创业者都有一种感觉,一家硬件初创公司以合理的价值去融到理想的钱的案例越来越少。
  “相对于‘软件’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改变,‘硬件’反而更抽象。”在朱晓章看来,当下智能硬件核心在于传感器的使用,在各种产品中加入传感器,这是与早期硬件产品相比的主要区别。如果再通过一些人工智能或大数据算法的配合,就能提供传统产品所不能提供的用户体验。而在这个意义上,智能硬件的创业风口依然存在。只是不同于之前传统硬件的表现形式,不再是简单的互联,而需要更高的技术加以支撑。
  谨慎对待“互联网思维”
  风口虽在,但智能硬件的创业依旧维艰。李开复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硬件创业中的“互联网思维”一定要谨慎对待。
  互联网模式一般是烧钱卖出产品,以换取较大用户量,最后用大数据赚钱。如果按软件的互联网模式,硬件销售量越大,赔钱会越多,渠道和售后等问题会随之而来。而创业公司的融资能力普遍不足,如此一来难免陷入恶性循环。因此“互联网模式”更适合软件,软件产品研发相对简单,而且能迭代修改,推广的边际成本也较低。但硬件则不然,硬件迭代试错周期至少1到2个月,而靠大数据赚钱则更为遥远,目前还是靠硬件本身来赚钱。
  李开复强调,“如果只是把‘互联网模式’移植到硬件,绝对是不够透彻的。最好的模式是产品本身需要是一个好的硬件,而且不赔钱,标准式地去融资,慢慢扩大生产,达到规模效应。”此外,不能把智能当做硬件的目的,消费者用智能硬件是为了更好地生活。不能把“智能”当做用户的需求,用户的需求跟产品的功能有时不一定完全一致。现在的东西加个芯片、加个APP,能连手机不代表就智能了,更重要的它首先得是一个有用的东西。
  除了“为智能而智能,用户体验反而繁琐”之外,谢晨星提醒硬件创业者还有三点需要注意的:第一,一些手环和体重秤等,对于用户没有粘性,不能长期坚持使用。第二,缺少应用场景,比如一些外观精美,用途却不清晰的传感器。最后就是,一些硬件产品,只发现问题而不解决问题,有Input没有Output,没能形成闭环。
  硬件“触网”需要更多智慧
  尽管硬件与软件有诸多不同,两种创业路径不能完全相互参考。但硬件创业依旧要坚定不移“互联网化”,只不过硬件创业“触网”需要更多智慧。
  朱晓章认为,在硬件创业的产品定位与设计上,可以利用“云”做更多增值体验。比如智能家居时代的智能空气净化器,能否在空气质量达标时提醒用户此时可以不使用,以节能环保。如果室外空气足够好,建议用户开窗户通风。朱晓章觉得在任何时代,人文关怀永远重要。其次,硬件创业公司在有了一定的用户积累以后,可以基于用户反馈的大数据,进行迭代或者设计衍生产品。此外,在创业之前,一定要把自己项目的商业模式搞清楚,是靠硬件本身赚钱,还是靠硬件后期衍生零配件盈利,抑或是大数据。
  “一言蔽之,智能硬件的‘触网’路径依旧是硬件+云+大数据。”后两者可以不断激发智能硬件的新活力。朱晓章强调,对于初创公司,首先要把硬件本身做得过硬。如果硬件缺陷影响了用户体验,不会有用户愿意为大数据买单。只有把硬件本身做好了,才能开始考虑云服务与大数据。
  “云”是影响硬件“触网”与创业成败的第二个关键因素。一旦用户量增加,创业者的产品还能不能保证当初设计的实时通信的功能能正常运转?另外大家都知道大数据的计算量惊人,那么创业者又将如何设定自己产品的存储系统?对大数据而言,数据越多、价值越大,往往是当前看似没价值的数据,积累之后的价值会呈几何层级的爆发。所以要选择或构建稳定的云平台来储存这些原始数据。华西都市报记者肖纯
  继续投票
  “投票活动将一直持续到12月31日。”创客中国组委会负责人说,此次的“创客中国年度优秀创业项目网络评选”活动是即将举行的2015年创业峰会的预热环节。通过线上投票的方式,让那些有机会成为独角兽公司的创业项目进行一次集中的展示。并让所有人一起参与到独角兽公司的诞生中来。
  投票活动通过公平、公开、透明的方式,由大众投票推选出前5名创业项目,它们将直接进入2015年度创业峰会颁奖典礼,并将被授予“最佳网络人气奖”。另外,本次投票的所有结果也将成为年度创业峰会其他奖项评选的重要参考标准。
  / 如何投票?
  关注创客中国微信公众号“创客学院”。投票开始时间为日,截止时间为日23点55分。每个微信号用户每天可以给两个不同的项目投票。(来源:华西都市报)
本文来源:四川在线-华西都市报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智能手环有辐射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