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市梅李镇总体规划经济管理局长是谁

梅李镇_百度百科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
梅李镇隶属于江苏省,因五代十国天宝元年(公元908年)吴越王将梅世忠、李开山戍此,居民依军成市,因取二将之姓,以名其地”,梅李因而得名。梅李镇位于常熟东北部,东靠,南频,西邻,北依黄金水道。距今已有1100多年的建镇史,素有“东乡十八镇,梅李第一镇”之美誉。[1-2]
截至2015年7月梅李镇总面积80.84平方公里,辖15个行政村,3个社区,户籍人口8万,外来人口6万。[1]
梅李镇是江苏省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镇、苏州市城乡一体化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先导区、苏州市美丽城镇建设示范点。[1]
梅李镇建制沿革
唐代,《吴地记》后集载∶“常熟县十二都∶积善、开元、太平、感化、南沙、崇素、端委、归政、双凤、思政、郭行、升平”。梅李一地属于开元。[4]
宋代,《元丰九域志》载,常熟县辖九乡三镇,梅李为三镇之一。[4]
南宋端平年间,常熟县以下九乡辖五十都,都以下辖里,梅李一地大致属开元乡第二十五都和第二十六都。[4]
元代,元贞元年(公元1295年),常熟县升为常熟州,改里为图,乡以下划分场、都、图。梅李一地属东二场二十都和东三场二十五都。属东二场二十都的∶一图梅李,二三图、又三图梅李北,四图梅李东,五图、十三图梅李南,二十图梅东江下桥。属东三场二十五都的∶又六图塘桥,十八上下图寨角,清水港。[4]
清代,雍正四年(公元1726年),划常熟县东境设昭文县,梅李一地隶属于昭文县开元乡。[4]
宣统二年(公元1910年),常熟县、昭文两县划分为35市乡,置梅李市。[4]
民国十八年(公元1929年)8月,常熟县划为15区。梅李市隶属于梅塘区。[4]
民国二十三年(公元1934年)4月,全县改为8个区,建立梅李区(第二区),区公所驻梅李镇,辖5镇37乡。[4]
民国三十五年(公元1936年)5月,梅李区扩并为5镇8乡,169保,2326甲。将原梅北镇、师德乡、聚沙乡、赤乌乡合并为梅李镇,原万柳乡、塘桥乡、淘沙乡合并为塘桥镇。[4]
1950年3月,全县划为14区、218乡,梅李区辖19乡。现梅李镇境域划分为梅李、聚沙、翻身(1953年9月改为景巷乡)、清水、师德、塘坔和赤乌乡的一部分。下半年,乡以下废除保甲,建立行政村和村民组。[4]
1952年11月,县划梅李乡为梅李区直属镇,乡改镇名。[4]
1957年9月,全县撤区并乡,现梅李镇全境并成梅李大乡,由县直属。[4]
1958年10月,以乡建立农村人民公社,梅李乡改称梅李人民公社。实行政社合一。[4]
1981年3月,撤销梅李人民公社革命委员会,复称梅李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4]
1983年,政社分设,复称梅李乡人民政府,直属于常熟市。[4]
日,撤乡建镇,成立梅李镇人民政府。[4]
梅李镇行政区划
截至2015年7月梅李镇下辖15个行政村,3个社区,政府驻地:梅李镇人民路18号。[1]
梅李镇人口民族
截至2015年7月梅李镇户籍人口8万,外来人口6万,民族为汉族。[1]
梅李镇地理环境
梅李镇位置境域
梅李镇地处北纬31°42′,东经120°52′,系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位于市境东北,距城区12公里,东邻、珍门,南接,西与周行接壤,北连、赵市,总面积80.84平方公里。[6]
梅李镇气候
梅李镇地处中国北亚热带沿海区域,季风盛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年绝对湿度为17.6百帕。春季东南风、西北风交替出现,气温回升,但不稳定,时寒时暖,天气多变,多春雨。夏季多东南风,前期有梅雨,多阴雨天气;中期盛夏,气温最高,多伏旱;后期多台风影响。秋季早期有晚台风,偶有龙卷风,多秋风秋雨天气;中后期秋高气爽,有早霜。冬季前期多西北风,寒冷干燥,少见雨雪;后期有阴冷雨雪天气,全年平均气温15.4℃,最高年(1961年)为16.5℃,最低年(1972年)为14.8℃。,日照梅李地区年平均日照时数2202.9小时,占可照时数的50%,太阳年辐射总量为118.029千卡/平方厘米,[7]
年降雨量1055.8毫米,集中在4~9月之间,其中6月初梅子成熟时雨量较多,时间最长,俗称“梅雨”季节,雨量约占全年的28%。[7]
霜镇区年无霜期平均242天,有80%的年份无霜期的保证率为228天。[7]
梅李镇土壤
梅李镇的土壤在自然及人为双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发展形成。盐铁塘以东的土壤母质为长江冲积物,以夹沙土、潮沙土为主。盐铁塘以西以湖积母质土、乌沙土为主,因受冲积物覆盖,地形平坦。一条长4.6公里、宽40米的带形古岗身的残迹以沙土为主,属渗育型水稻土。镇内稻区以乌沙土、乌栅土、乌松土为主,棉区有沙土、潮沙土、夹沙土等。[8]
梅李镇自然资源
梅李镇境内哺乳类动物有11种,鸟类动物有40种,爬行类动物有12种,如、。两栖类动物有3种,、、。鱼类有24种,如、、。甲壳类动物有9种,如、、。昆虫类有45种。[9]
梅李镇境内野生植物有63种,如、、。[9]
梅李镇交通
梅李镇位于常熟东北部,地处主城区和港区的中部,距主城区12公里,在上海一小时核心经济圈内,沿江高速和()在常熟境内交汇,的常熟、常熟港道口距梅李2分钟, 227省道、338省道在梅李川境而过。从梅李出发半小时可达苏州、无锡、昆山,一小时以内可达上海;梅李距上海虹桥国际机场80公里,浦东国际机场120公里,苏南国际机场40公里,京沪高铁苏州北站40公里;常熟港10公里。[10]
水路:是国家一类对外开放口岸,是上海航运中心的组合港,已于全球55个国家地区的265个港口通航
铁路: (梅李至35分钟)18分钟到虹桥、5个小时到北京
沪通高铁(上海—常熟—南通)已开工
(上海—常熟—南京)已开工
(南通—常熟—苏州—嘉兴)规划中
梅李镇经济发展
梅李镇综述
2014年梅李镇地区生产总值实现90.4亿元,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收入5.4亿元,增长7.2%,实现工业总产值282.96亿元。[1]
2013年梅李镇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09.5亿元,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收入5.04亿元,增长22.2%,增幅列全市乡镇第一,工业总产值330.2亿元。[11]
2012年梅李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7.8亿元,增长0.5 %。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3.3亿元,同比下降12.5%。全社会用电量16.3亿度,增长16.6%。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收入4.1亿元,增长8.5 %。[12]
2008年,梅李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9.8亿元,增长18.8%;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67亿元,增长15%;实现工业总产值210亿元,增长20%;工业产品销售收入205亿元,增长20.2%;新增注册外资2153万美元,实际到账外资3379万美元;新办私营企业66家,新增注册资本近9亿元;完成工业性投入12亿元,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亿元。[13]
梅李镇第一产业
2012年梅李镇以珍北、新丰、聚沙为核心的13000亩蔬菜标准化示范生产基地,全年蔬菜产量约12万吨。新增高效农业面积6000亩。累计建设节水灌溉面积12000亩,搭建产销平台进行“农超对接”、“农商对接”,供应企业蔬菜近80吨。新建蔬菜保鲜冷库7000立方米,累计24000亩,流转率达91%。新建农机库点4个,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89%,桔秆机械化还田率达90%以上,成功创建江苏省平安农机示范镇和苏州市农业机械化示范镇。[14]
新增各类专业合作组织13个,实现农地股份合作社、社区股份合作社工商登记率100%。农民人均收入增长17.1%,村级财力增长12%。[12]
梅李镇第二产业
2012年实现工业总产值317.5亿元,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68.4亿元,分别增长0.5%和2.8%,8家新兴产业和13家高新产业分别实现产值131.8亿和17.7亿元。工业开票销售收入完成255亿元,下降1.9%。产品销售收入308.8亿元,增长1.3%。注册外资完成1470万美元,实际到账外资2527万美元,完成全年目标的252.7%。27只工业重点项目全力推进,其中16只已经正常竣工投产,全年完成工业投入12.6亿元,其中设备投入7.6亿元。[12]
2009年梅李镇有各类工业企业500多家,其中外商投资企业50家,私营企业614家,规模以上企业158多家,已形成了冶金、机电、纺织、轻工、工艺、建材、食品、印刷、电子、包装等10个大类30多个行业。有24家企业为市百强企业。轻纺工业园是常熟市经编布、园机布生产基地,产品主要出口东殴及非洲等国家,全镇拥有经编织机、ks等织机约1000多台(套),年销售额超3亿元。有43家企业通过了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3家企业通过了ISO14000环保体系认证;获江苏省著名商标3只,苏州市知名商标5只,省名牌产品4只,苏州市名牌产品12只,省质量信的过产品1只,苏州市质量信的过产品2只。[13]
2008年工业经济较快增长。全镇实现工业总产值210亿元,增长20%;工业产品销售收入205亿元,增长20.2%,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占91.2%;工业开票销售收入180.4亿元,增长20.8%,占全部工业销售收入比重为88%。新增注册外资2153万美元,实际到账外资3379万美元。完成工业性投入12亿元,其中设备投入占69.8%。[11]
梅李镇第三产业
2012年完成服务业增加值26.7亿元,增长11.3%;完成服务业投资10.3亿,增长26.1%。新设交通银行、苏州银行2家支行。[12]
2008年梅李镇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15.17亿元,增长19.7%。消费需求持续增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亿元,增长25%。旅游业加快发展,成为国家AAA级旅游风景区,月河桥修复、梅李历史文化博物馆布馆等顺利完成,全年接待游客39万人次。新建商用房、住宅楼11.72万平方米[11]
梅李镇社会事业
梅李镇科技
2012年新增江苏省民营科技企业8家,申请专利1400件,其中发明197件。培育省名牌4家,苏州名牌5家,新增ISO9000认证企业11家,8家企业网上成功对接教授博士柔性进企业,一家企业申报成功省技术研究工程中心,3家企业申报成功省级研究生工作站。[12]
2008年梅李镇有皮件和装饰玻璃二个苏州市特色产业基地,10家企业被列为科技成长型企业,2家重新认定为江苏省高新技术企业2家企业获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称号,全年共申报各类专利达625件,其中发明专利34件。[11]
梅李镇教育
1987年有10位同学参加全奥林匹克小学数学竞赛、“华罗庚”金杯赛、《小学生数学报》邀请赛等竞赛。3位同学分获一、二、三等奖10次。文艺、体育、科技、书画、航模等也在全国、省、市比赛中获奖54人次。[15]
1992年,梅李镇有中心小学1所,完小5所,初小8所,共14所,73班。教职员工151人,学生2435人。[15]
截至2015年7月梅丽镇有省级重点高中、江苏省四星级普通高中一所(),初级中学3所,省级实验小学一所(),[1]
珍门中心小学、赵市中学成为省级绿色学校,梅李中心幼儿园成为苏州市级绿色学校。[11]
梅李镇社保
截至2015年7月老年农民养老保障率分别为96.2%、89.5%、96.5%、99.6%,城乡登记失业率控制在1%。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9.17%。[1]
2008年社会保障全镇农村养老保险覆盖率、基金征缴率、老年农民补贴率分别达到了98%、96%、99%;城保扩面净增4350人,农村合作医疗参加人数达4.5万多人,参合率99%。全镇120个无地村民组的补偿安置工作基本完成,全年新增就业岗位1.1万多个,本地农村劳动力和被征地农民转移就业岗位近千个。开展各类在职培训和就业培训工作,完成农村劳动力就业指导培训2145人,职业技能培训300人,外来务工人员就业指导培训1655人,全年共举办劳动力招聘会4场。[11]
梅李镇卫生
梅李人民医院是集医疗、急诊急救、预防保健、公共卫生、计划生育、康复保健为一体的乡镇综合性中心卫生院。2012年成功晋升为二级乙等综合性医院,并已更名为“梅李人民医院”(原名为梅李中心卫生院)。[16]
截至2008年9月占地面积3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6173平方米,绿化面积14700平方米,其中业务用房约14000平方米,医院设计床位200张,实际开放床位138张。至2012年底,新院在编人员153人,其中卫技人员138人。[16]
梅李镇城建
2014年梅李镇建设城乡一体化示范小区5个,总建筑面积约32.8万平方米,总投资约12.85亿元,全年完成复耕复垦287亩。[16]
投入2400多万元完成红梅南路、将军路西延、新丰路、珍碧线延伸段、师桥路等工程建设,投入1600多万元进行道路养护。投入1100多万元完善农民居住小区配套设施,完成支福妙线、通港路、美迪洋路等污水管网建设,投入使用5座污水提升泵站。全年共疏浚镇村二级河道54条,50.75公里,土方80.14万方。拆坝建桥9座,新建桥梁10座,全年完成“三星级康居乡村”2个,“二星级康居乡村”2个,“一星级康居乡村”16个,“环境整洁村”123个。[16]
梅李镇历史文化
截至2015年7月梅李镇文物20多处,列入保护范围的建筑单体有82处,每年7月定为全镇“孝廉文化月”,建成孝爱文化广场,建立“孝爱亲情林”和“孝爱学堂”。[1]
集收藏、研究、陈列、教育功能于一体的博物馆。[17]
时期  品名西汉仿桐双耳环弦纹陶瓶[18]
西汉双系红陶弦纹罐[18]
东汉云纹陶瓶[18]
唐陶俑[18]
梅李境内方言系吴语方言,口语词汇十分丰富。属常熟东乡方言小区,与普通话区别甚大,即使本镇内东西南北之间语言也不尽相同。下面遴选境内人民日常生活中的部分乡土俚语、俗语、谚语、歇后语等,以示梅李域内民间方言的特点。[19]
梅李镇旅游
梅李镇聚沙公园位于梅李中心镇区东侧,占地53000平方米,因全园主体为始建于南宋的聚沙百福宝塔而得名,现为国家AAAA级旅游风景区。园内亭台水榭,古木参天,绿树成荫,百花吐艳,是旅游爱好者休闲娱乐的理想场所。为充分挖掘千年古镇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优化投资环境,提高集镇品味,梅李镇历届党委政府投巨资先后多次对聚沙公园进行扩建改造,使公园面积扩大到55668平方米,绿化面积达到了80%。园内设有屏山听泉、梧桐踏月、濠濮间想、古木清风、聚沙塔影、荷浦薰风、曲径寒梅、梅李风云以及名家碑刻回廊、名胜古迹展厅、中共常熟县委重建的常熟人民抗日武装纪念碑、健身中心、茶座等旅游景点和休闲场所,其中“聚沙塔影”是新虞山十八景之一。可谓集文化娱乐、体育活动、休息游览多功能于一体。漫步园间,繁花似锦,轻乐相伴,令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20]
据传系取《法华经·方便品》:“乃至童子残,聚沙为佛塔,如是诸人等皆已成佛道”之中聚沙二字为名。在镇东街聚沙园内,全名“聚沙百福宝塔”。1995年4月列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21]
此塔为宋绍兴间邑人钱道者所建。相传以镇潮水冲激。[21]
该塔在明崇祯时重新换塔顶覆钵,清康熙年间又换刹杆下的横木。清乾隆三十一年(1766),僧雪林与里人邓氏三兄弟再次集捐重修,并由县令康基田撰记。清道光十年(1830)冬,楼梯楼板及飞檐走廊为野火所废,仅存楼上三层。民国元年6月15日,塔顶端为飓风吹坠,与宝顶同时坠下有小佛18尊,抄经1部,塔图1帧,惜均在沦陷时散失。自此塔身逐渐倾斜。日,常熟县文物管理委员会为排除险情将覆钵和塔刹取下。发现承托刹杆之柁木上有铭文:“大清康熙岁次丁未仲夏吉日众姓重修”,铁制覆钵上镌文:“大明崇祯十年岁次丁丑四月吉旦众信重修”。为使这一珍贵文物得以保存,常熟市人民政府和梅李镇人民政府在国家、省、市文物部门的直接支持指导下,对聚沙塔进行抢救性修复。工程分两步实施,第一步纠偏加固,第二步修复。日—9月27日,历时140天,耗资40余万元,纠偏到位。在纠偏时,发现塔底的“须弥座”(底座)部侧的精细原砌筑件。据文物部门考证,此砌筑件过去仅有书籍记载,在全国古塔中未发现过,此为首例。第二步修复。日—日,历时一年许,耗资108万元的修复工程竣工,一座七级八面翼角舒展的玲珑宝塔重展于世。[21]
梅李镇名人
王伯广[22]
字师德。宋绍兴十二年(1142)进士,授德清尉,转温州教授,后调常州教授,未赴,卒。少工文,长于诗。尤脍炙人口。著有《听雨集》等。
字廷美,号完庵。明宣德年间,任主事,任上秉公执法,凡有人借馈赠为名替案中人说情,他一概拒绝。莆田县丞因督运漕粮中饱私囊,托人送黄金二百两被刘怒斥一番,掷还贿金,依法惩办。《》说他“为官清廉,政声甚著”。
刘珏还是明代早期文人画家,为吴门画派的勃兴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常昭合志》载,徐武功赠诗曰:“书高画亦高,当代不独称。”
徐祯卿()
字,又字昌国。明代文学家。与唐伯虎、、并称“”(也称“吴门四才子”)。因“文章家家玉,烟月扬州树树花”之绝句而为人称誉。
徐祯卿天性聪颖,少长文理。16岁著《新倩集》,即知名于吴中。但早年屡试不第,读《离骚》有感,作《叹叹集》。明弘治十四年(1501)作《江行记》。弘治十六年(1503)与文征明合纂《太湖新集》,弘治十八年(1505)闻入侵,官兵抗战不力而败,又作长诗《榆台行》。同年中进士,后被授予副。明正德五年(1510)被贬为国子监博士。
徐祯卿在诗坛占有特殊地位,诗作之多,号称“文雄”。及第后与明文学家、等并称“”。著有《》、《》、《剪胜野闻》、《异林》等。
初名棣,字诵棠,号翼生、北山。幼孤,依寡嫂为生。自幼勤奋读书,十五岁即以诸生,入。清光绪十九年(1893)中举人,次年中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后,恨、刚毅和显宦谀媚弄权,蠹政卖国,遂上疏弹劾其“误国”,请杀“三凶”。不敢代奏,沈拂袖归乡。途经天津,将奏稿交《》发表,引起朝野震动,被捕判终身监禁。狱中慷慨陈词,视死如归。两年后获释归里,交地方官严加管束。后精神失常,宣统元年(1909)七月二十二日去世。著有《沈北山剩稿》。
吴本立()
字道源。清代名医。幼时习举业,因屡试不售,遂专事习医。乾隆三十二年(1767),当地疫痢流行,因调治不当而死者很多。吴本立广选前人有关治痢验方、论述,参以临床验症,纂成《治痢汇参》10卷,得当时医林重视和好评。又纂成《》8卷。两书均简明实用,流传颇广,治方至今仍为中医界应用。
字宝岩。清雍正初,任时,以诗文考试秀才,得第一名,遂由荐授安徽蒙城训导,主讲于,被知府所器重。黄移官川陕时,延聘他任当地讲席。甘肃书籍既少,又乏人讲解,元珍乃精选古今文章集一大册,以作授课教材,当地文风为之一振,尊其为“”。著有《经训约编》十二册,《》一卷。
陆志刚()
又名生。业铜匠。擅乌铜嵌银丝工艺,以黄铜作坯,镶嵌银丝图案,再用羊肝石磨光,浸卤中,成品黑白分明,颇典雅。1915年,江苏省举办首届地方博览会,其所制乌铜嵌银丝墨盒获一等奖。
金德顺(?—1846)
孔武有力,爱抱不平,因协捕海盗,授千总衔,后削发为僧,又还俗居乡。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麦收荒歉,昭文县令借机勒索佃户,激成众怒。金氏率佃户拆毁县署暖阁和漕总家房屋,并在梅李率众抗拒,东乡10余图数千农民响应,打死兵差,拆毁梅李一带财主大户房屋,附近数县震动。后遭清政府重兵镇压,起事失败。走顾山被捕,于同年农历八月被害于苏州。这一次农民起义载入《中国近现代大事记》。
原名鸿生,字屺椿,化名王顺芝、李范、李坚。北街人,布店学徒出身。1933年在上海参与组建进步组织“进社”,积极投入抗日救亡活动。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5年任中华民族武装自卫会总会党团成员、秘书长等职。抗战爆发后,受中共江苏省委派遣,回乡领导抗日武装斗争,是常熟人民抗日自卫队(简称“民抗”)的创建人之一。1938年5月起,历任中共常熟县委书记、中共东路特委宣传部长、新四军六师供给部长、江南财经处长、苏南行政公署行政委员兼财经处长等职,对创建,尤其在财经工作方面,贡献卓著。日,随部队北撤乘中安轮渡长江时,在江苏附近沉船遇难。
薛惠民()
万柳村人,布店学徒出身。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深入农村,办农民夜校,组织“农民”。抗战爆发后,在家乡筹建抗日武装,是常熟人民抗日自卫队(简称“民抗”)创建人之一。历任民抗总部参谋长、新四军江抗第五支队支队长、江南保安司令部警卫二团副团长兼常熟县县长、新四军六师十八旅五十五团团长、新四军六师十八旅作战科长等职。1942年冬起,参与领导苏常太抗日游击区的恢复工作。后任中共苏常太工委书记,回到常熟后,与武工队一起活动,因环境艰苦,工作繁重,积劳成疾,1945年4月在吴市病故。
又名启生,村人,出生于中医世家。1935年毕业于上海中医学院。抗战爆发后,弃医从戎,变卖家产筹建抗日武装,是常熟人民抗日自卫队(简称“民抗”)创建人之一,并任司令。矢志抗日,医道高明,关心群众疾苦,深得人民爱戴,百姓昵称其为“老天”,把民抗部队称为“老天部队”。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常熟县人民抗日自卫队主席、县长、中共常熟县委书记、苏南第一行政区专员等职。后又领导苏常太游击区的恢复工作,直到抗战胜利。1947年1月,因叛徒出卖,在上海被国民党当局逮捕。在狱中正气凛然,坚贞不屈,1948年牺牲于南京。陈列了他的斗争事迹。
梅李历代举人一览
明正统三年(1438)
山西按察佥事
明正统六年(1441)
明成化元年(1465)
韶州府同知
明弘治二年(1489)
  吴汝第
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
江西广昌教授
国子监教授
南京迪功郎监丞
  吴之琯
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
    徐灏
清乾隆九年(1744)
国子监学正升助教
  张廷珏
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
镇江府训导
清嘉庆二十四年(1819)
  郑仁植
清咸丰九年(1859)
  黄宗城
清光绪五年(1879)
浙江省国税厅长
湖北省财政厅长[23]
官费留学日本,早稻田大学卒业,归国后授法科举人
梅李历代进士一览
宋绍兴十二年(1142)
德清尉转温州教授
调常州教授
宋绍兴十二年(1142)
衢广州西安县主簿
江山县主簿
明成化五年(1469)
己丑科2甲55名
南京刑部主事、刑部郎中湖广左参议
明成化五年(1469)
己末科3甲119名
明弘治十八年(1505)
己丑科2甲93名
大理左寺副
国子监博士
明嘉靖二十六年(1547)
丁未科2甲40名
工部主事、湖广参议
明嘉靖二十六年(1547)
丁未科3甲78名
四川按察副使
明万历十七年(1589)
己丑科3甲248名
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
丁丑科2甲31名
清光绪二十年(1894)
甲午科2甲130名
翰林院编修[24]
梅李镇荣誉成就
江苏省特色景观旅游名镇[25]
江苏经编纺织名镇[26]
国家园林城镇[27]
国家建设宜居小镇[28]
国家园林城镇[29]
江苏省“菜篮子”工程蔬菜生产基地[30]
.梅李在线[引用日期]
.江苏文明网[引用日期]
.中国共产党江苏省委员会办公厅[引用日期]
.苏州地方志[引用日期]
.常熟市梅李镇人民政府 承办:中共常熟市梅李镇纪律检查委员会[引用日期]
.苏州方志[引用日期]
.苏州方志[引用日期]
.苏州方志[引用日期]
.苏州志[引用日期]
. 梅李在线 [引用日期]
.常熟[引用日期]
.梅李镇[引用日期]
.梅李镇[引用日期]
.中共苏州市委农村工作办公室[引用日期]
.苏州地方志[引用日期]
.梅李镇人民政府[引用日期]
.梅李政府官网[引用日期]
.苏州地方志[引用日期]
.苏州地方志[引用日期]
.梅李镇[引用日期]
.梅李镇[引用日期]
.梅李在线[引用日期]
.梅李镇[引用日期]
.梅李镇[引用日期]
.中国经济网[引用日期]
.企业家日报[引用日期]
.人民网[引用日期]
.人民网[引用日期]
.新华网[引用日期]
.常熟农业[引用日期]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苏州市民政局走进常熟市梅李镇开展“六个一”走访调研_苏州市人民政府
上年发布信息:48046条
今年:4860条
昨日:12条
最新动态:
苏州市民政局走进常熟市梅李镇开展“六个一”走访调研
& &来源:苏州日报
浏览次数:次
视力保护色:
  今年以来,市民政局基层走访调研组多次前往挂钩联系点常熟市梅李镇,到企业生产一线和村、社区了解民情民意。4月17日,调研组兵分两路,再赴梅李镇开展“六个一”基层走访调研活动,切实为百姓排忧解难。
  80岁老太穿珠子贴补家用
  【民情记录】  17日,市民政局党委书记、局长李永根等调研组一行先后来到常熟市龙腾特种钢有限公司、江苏中诚建材集团有限公司、常熟市梅李敬老院、常熟市水墨江南爱心联盟会和聚沙成塔爱心集团了解情况,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随后,走访慰问了梅李镇天字村的10户困难家庭。  陶忠明家属于拆并区,房屋看起来比较破旧,家中也没有像样的电器和家具。去年妻子去世,本人病情稳定,医疗费比较少,因而被取消了低保边缘户资格。女儿女婿在私营企业上班,孙女在读幼儿园。周建鸿无劳动能力,与妻子离婚后没有再婚,儿子周志成退伍后被别人骗走了安置金,精神上受到了打击,父母年老体弱。周建鸿80岁的老母亲为贴补家用,戴着一副用棉线搭着镜框的眼镜,正在替人家代加工衣服——在毛衣上穿细小的珠子,每件的加工费0.6元,一天能加工10多件,收入10元左右。周翠云家祸不单行,本人中风生活不能自理并常年吃药,丈夫早年就去世,儿子去年患病花了大量医疗费还是没能救活,孙子还在读书。到她家时,她坐在院里,女儿刚过来给她送午饭,因为身体不适,一口饭也没吃。  据了解,天字村共有6200多人,人均可支配收入3万元,全村共有低保户4家、低保边缘户8家。村支书戴志健告诉我们,因病致贫的,是村里困难户的主要部分。农村合作医疗全部由村集体经济支出,每年支出60万元,每人是250元,其余是医保。一般小病,费用够用,大病看不起。困难户们希望政府能否再多补贴一些,除特大疾病外,都可以有所保障。
  对困难群众要兜底线
  【走访出招】  据了解,调研组走访的10户困难家庭几乎都是因病致贫,调研组一行人与他们拉起了家常,并送上慰问金,同时鼓励他们不要失去生活的信心,党和政府会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民政工作一定想方设法做好兜底线、补短板、扫盲区。对不同的困难群众实施不同的生活救助,家庭人均月收入低于当地低保标准的,可纳入最低生活保障;家庭人均月收入高于当地低保标准且低于2倍低保标准的患15类大病重残的患者,可纳入低保边缘救助,生活上按低保标准的120%实施差额救助,一家有2名残疾人和供养人达到退休年龄的,可纳入一户多残、依老养残救助,残疾人每个月可享受低保标准的60%的生活救助;家庭人均月收入高于当地低保标准2倍的家庭,且本人收入低于低保标准的重度残疾人,可纳入重残救助,生活上按低保标准实施差额救助;无业且本人收入低于低保标准的劳动年龄段内的三、四级精神和智力残疾人员,可享受低保标准60%的生活救助。其中,低保、低保边缘对象,除享受生活救助外,还可以享受四种医疗救助:居民医保保费减免、85%的实时医疗救助、自费超过6000元的可享受70%至85%的自费救助,医保和救助后剩下的自负部分达到5000元的还能享受30%至85%的年度救助。
  临时救助金能不能提高些?
  【民情记录】  当天下午2时,市民政局调研组在天字村召开座谈会。“我们这次来就是了解中央、省市惠民政策在基层有没有得到落实,低保金、抚恤优待金、尊老金等有没有及时足额发放到位,对我们苏州民政工作还有哪些意见和建议。大家不要光讲好话,也不要讲客套话,就直接提意见。”调研组负责人开门见山。  村民邵建东抢先发言:“我的左邻右舍已经全部拆迁了,现在只剩下我一家没有拆迁,儿子已经结婚,并有了第三代,没有住房,只能住在岳母家,我何时才能拿到房子?”  “我是低保户,自己得了乳腺癌,丈夫是党员,已经退休,唯一的儿子因为犯法正在监狱服刑,儿媳跟他离了婚,孙女读初一,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像我这样的家庭政府能不能多救助些?”村民张雪萍说。  村民杨艳萍发言说,要说穷原本都不穷,就是因为家中有人得了病才导致贫穷的,能不能适度提高一些临时救助金。参会者还表示,办理临时救助手续繁多,能不能简化程序,能不能再提高点额度?
  临时救助可先救助再补手续
  【走访出招】  村民们你一言,我一语,现场气氛十分活跃。见大家的意见表达得差不多了,调研组一行与群众代表推心置腹地说,大家提的问题都很实在,但解决起来还得区别对待。回去以后,要认真加以梳理,属民政职责范围的事尽快解决,涉及到其他部门的要立即进行反馈,协调解决好。  针对村民提出的临时救助问题,调研组表示,新的临时救助制度是去年出台的,从许可条件、认定环节、办理程序、救助标准等方面作出了严格的规定,这也是依法行政的趋势和必然要求。虽然政策规定的程序有些繁琐,但对于情况紧急的申请,民政部门可先行预支救助,紧急情况解除后,按规定补审核审批手续。至于救助标准,下一步民政部门将根据各地执行新政策的情况进行调研,适时提出新的调整方案。
  要时刻感受困难群众的冷暖
  【走访者说】  “民政工作有其特殊性,服务对象在基层,工作重心在基层,政策落实在基层,更需要我们重视基层、关心基层、支持基层。通过此次走访调研,我们真切感受到了基层干部的酸甜苦辣,感受到了困难群众和弱势群体的忧乐冷暖,从而更加深刻体悟‘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的工作理念。接下来,市民政局将按照常态化开展‘六个一’走访调研活动的要求,倾听民声、聚焦民生,努力做好为基层服务的相关工作。针对基层反映的困难和问题建议,逐项梳理研究,凡是属于民政职能范围的,一定尽力从速解决好,着力提高各类对象办理民政工作便捷性,不断提升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不属于本部门职能范围的,及时向市委、市政府和相关部门反馈,积极帮助基层解决实际问题。”李永根说。
  【走访机制】  市民政局领导班子成员和机关党员干部将积极主动参与大走访活动,用双脚丈量民情,用心灵感受民生,用行动排解民忧,实现群众工作上水平、解决问题见行动、转变作风有成效、人民群众得实惠的目标。局班子成员继续带头带组深入一线,坚持多往意见最集中、问题最棘手、任务最艰巨的地方去,把握走访节奏,真心问计惠民。局机关党员纳入大走访,让每个党员深入民政对象家中,“零距离”倾听民声、掌握民需,在为民解困中接受教育,进一步强化使命宗旨和责任担当意识。业务处室也将归口纳入各走访组,分头走访调研,同步开展服务,强化双向联系,确保大走访与民政工作互促共进、相得益彰。走访结束后,认真汇总收集到的基层情况,梳理解决民生问题,对因政策层面不能马上解决的问题,深挖根源,高位协调,全力解决,确保走访见真情、解困不留根。
主办单位:苏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单位:苏州市政府门户网站管理中心
技术支持:苏州名城信息港发展有限公司
 网站标识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常熟市梅李镇天字村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