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梓翔教授的祖籍

作者:秦臻来源:新闻通讯社发布时间:
常有人用失散多年的亲人来比喻大陆和台湾的关系,在命运多舛的历史长河中之中既有牵绊又有鸿沟。海峡两岸是如此之近&&隔海相望,血脉相连;又是如此之远&&相异的政体、相悖的现实。
大陆对台湾究竟有多少了解?两岸存在怎样的矛盾和差异?祖国统一究竟是理想还是泡影?针对这些问题,台湾世新大学传播系教授兼主任、世新大学传播研究所所长游梓翔教授带来了题为《台湾政治,你不知道的事》的讲座,为我们还原了一个真实的台湾。
血脉相连的梦中故乡
大多数人了解台湾是从台湾的流行文化开始的。周杰伦、费玉清等许多台湾歌手以及著名的台湾综艺节目《康熙来了》在大陆颇都受欢迎。&其实台湾并没有大家想象的这么远。&游梓翔教授肯定了两岸的文化交流作为窗口的重要作用,&就好像你看到小S和蔡康永的时候,不会说&啊,他们是台湾人,我不喜欢他们了。&这样的话。相反的,许多台湾民众,尤其是像我这样的外省人对大陆,对从未去过的梦中故乡都是非常有感情的。&游梓翔教授表示,自己的祖籍在安徽,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台湾人,他并没有去过那里,但他的毕业证上依然会印着&安徽婺源&(按中国大陆地制今属江西省)的字样。
许多红极一时的台湾歌曲也表达了同样的心声。刚刚过世的台湾歌手凤飞飞的歌曲《我是中国人》中有这样几句歌词:忍无可忍的时候/我会挺身而出/同胞受苦河山待复/我会牢牢记住/我不管生在哪里/我是中国人/不论死在何处/誓做中国魂。&这样的歌放在大陆可能很多人都不会觉得怎样,但是在台湾却真的让人非常有感触。&
台湾不仅对大陆有难易割舍的情怀,她的身上也深深烙有大陆的印记。游梓翔教授讲述了台北路名的故事,据悉当年国民党败退台湾之时,蒋介石心念大陆,因而将台湾的路名以大陆的地名加以命名,聊以慰藉。&我们有龙江路,看到这个就会想到黑龙江,这条路在台北的北面;我们有阳明山,原本这座山叫做&草山&,后来蒋介石推崇王阳明心学,就将其改名为阳明山,以纪念王阳明先生。&
难以逾越的鸿沟
在这样血浓于水的牵绊之下,是什么样的原因致使两岸之前始终存在着芥蒂和隔膜呢?游梓翔教授指出,大陆民众其实并不了解台湾人的想法,由于历史、政治等复杂的因素让台湾的情况变得十分的复杂。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签订《马关条约》时,中国非常的羸弱,台湾在日据时期不得不&认贼作父&,接受日本皇民化教育,同时心心念念祖国有一日能将他们接回去。但是事实,1945年当中华民国接收台湾时,恰逢国民党败军之际,军容不整、军纪不严,加之蒋介石将台湾视为反攻大陆的根据地,对台湾这块土地和人民也并不十分珍惜,发生了震动台湾的&二二八事件&,让台湾民众的心里产生了巨大的落差,对大陆引起了强烈的抵触情绪。
&而从现实政治的角度来看,台湾是华人社会第一个为西方所承认的民主化社会,台湾民众对此都非常的自豪。游梓翔教授笑称在台湾政治是&官不聊生&,以马英九为例,台湾人都称其为&7-11&(台湾有名的便利商店)&&早上7点开始工作,晚上11点休息,而他的工作团队常常会工作的更晚。同时,由于开放自由的媒体环境,领导人还常常受到舆论的监督和调侃,马英九先生妻管严怕老婆的故事就屡见不鲜。这些台湾政治的常态却并不以大陆所熟知。
&大陆对台湾的了解还是太少。&游梓翔教授表示,以大陆作为礼物送给台湾的两只大熊猫的名字&团团&、&圆圆&为例,&大家都知道,台湾人很少给小孩子取两个叠字的名字,&团团&和&圆圆&虽然是票选结果,但在我们看来非常奇怪;如果这两只大熊猫能叫&阿团&和&阿圆&,甚至是&志明&和&春娇&(台湾人喜欢的名字),我相信更易搏得台湾民众的好感。
沟通才是最重要的
在对台湾及两岸历史现实脉络做了一个简单的梳理后,游梓翔教授将台湾政治概括为&54321&,即&五个政党、四个组群、三种文化、两套历史和一个自豪。&五个政党包括蓝营的国民党、新党、亲民党以及绿营的民进党和台联党;四大族群指原住民、福佬人、客家人和外省人;三种文化指的是原著名文化、大陆外省人文化和日美等西方国家文化;两套历史指的受岛内的两种史学观点;一种自豪则是台湾自由民主的政治体制。
&两岸关系就好像男女关系一样,大陆方面温柔一些,少一些家暴倾向,让台湾多表达自己的想法,经常赞美、表达对台湾的欣赏有助于双方的缓和。& 游梓翔教授认为,&我认为我们应该多运用冰箱&&搁置两岸争议,优先发展经贸科教的往来,增加两岸接触和了解,随着时间的发展,台湾迟早有一天还是会嫁给大陆的。& 他表示,自己作为一个媒体人,应该多参与像今天这样的两岸交流活动,作为一种桥梁,增进两岸的认知和了解,倾听两岸民众最根本最直接的想法。
在近三个小时的讲座中,游梓翔教授结合自己台北市政府新闻处处长兼发言人的经历,站在一个台湾媒体人的角度向同学们阐释了台湾民众的感受和想法,展现了一个不为大陆所了解的真正的台湾,风趣的言语、生动的比拟使主题严肃的整场讲座充满了轻松愉悦的气氛。&今天真的非常开心。&一位专程从上海理工大学赶来听讲座的同学表示,&讲座的收获比我想象的还要大。&
<input type="hidden" name="content" value=" " />
本周新闻排行游梓翔/我們熱愛的中華隊 | 設計魅客
游梓翔/我們熱愛的中華隊
文/游梓翔
「最大公約數」 (Highest Common Factor) 是數學名詞,指能整除多個數字的系列數字中,數值最大的一個。例如12、16與20間的最大公約數是4。
如果比喻某件事是你我他之間的最大公約數,意思是說那事是我們的「共同成分」,即使我們呈現的樣貌並不相同。
英文也有類似說法,但一般習慣說「最小公分母」 (Least Common Denominator) 或「公分母」,這是指多個分數中不同分母的「最小公倍數」(可以整除所有分母的數中最小的一個),例如1/2、1/3和1/4分母間的最小公分母是12。
要是比喻某件事是你我他之間的「最小公分母」,等於是在說我們都是那事的一種成分,你我他樣貌不同,但有個更大的事物是我們的「共同歸屬」。
台灣是個多元社會,不同群體的歷史經驗、政治信仰各異,雖然生活中我們其實擁有不計其數的「共同成分」,但每當遇到認同與政治,似乎就難有共識,難以找到那個「最大公約數」。
好在經過這些年的政治發展,很多人相信「中華民國」慢慢成為了那個「最大公約數」。經過了多年的背對國旗、否認中華民國之後,反對黨候選人終於出現在中華民國的生日慶典上,這總是一個好的開始。
但如果真心把中華民國當成最大公約數,就不該再出現「去中華」的舉動,例如不掛國旗,不使用國旗配色,或是在運動競賽中,抗拒多年來早已成為最大公約數的「中華隊」稱呼。這種抗拒總讓人想起民進黨上一次執政時如火如荼的「正名」運動,總讓人懷疑他們真的把中華民國當成2300萬人的「共同成分」。
況且,中華民國不該只是我們的「共同成分」,她應該是台灣所有人的「最小公分母」,是我們的「共同歸屬」。你我他樣貌不同,但我們都屬於中華民國,我們無分族群、無分政治立場挺的都是同一個中華隊,無論比賽結果如何。
更重要的是,一旦中華民國成為我們的「最小公分母」,將更有助於確保台灣的現狀和安全,因為無論對岸如何解讀,都無法否認「中華」與「中華民國」確實是他們歷史與文化的一部份。兩岸之間因為中華民國,將可能找到某種「最大公約數」,讓和平發展的現狀能夠維持。
既是台灣人的「共同歸屬」,也是兩岸間「共同成分」,這個「中華民國」我們怎麼能不好好保護,怎麼能不大聲喊出我們熱愛的「中華隊」?
●作者游梓翔,現任世新大學口語傳播學系專任教授。本文不代表公司立場。海峡两岸中游梓翔说美国是蔡英文的爸爸视频_百度知道游梓翔/台灣,最美的風景是人?   | ETtoday論壇新聞 | ETtoday 新聞雲&#xe621; 上传我的文档
&#xe602; 下载
&#xe60c;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xe602;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游梓翔的认识辩论重排
下载积分:1500
内容提示:游梓翔的认识辩论重排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13|
上传日期: 01:23:17|
文档星级:&#xe60b;&#xe612;&#xe612;&#xe612;&#xe612;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游梓翔的认识辩论重排
官方公共微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游梓翔微博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