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硕笔记本固态硬盘电脑的磁盘是硬盘还是软盘

【图】教你如何把光驱改成硬盘扩展笔记本的储存
【图】教你如何把光驱改成硬盘扩展笔记本的储存
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是一位本友教大家如何安装华硕光驱位硬盘托架的使用教程,不得不说硬盘这个东东是永远不会让人满足的,并且对于大多数本友来说,如何最大限度的扩展笔记本的储存能力,让更多的数据能够随机器携带,是本友们一直希望实现的话题。所以今天就让这位本友细致的教教大家,怎样安装华硕光驱位硬盘托架。 不要让问号困扰你  首先说一下这篇文章的大致几个部分,便于大家阅读:  1.前言 2.背景知识简介 3.如何选择托架 4.安装步骤 5.托架简单拆 6.结语现在开始喽  【前言】目前笔记本出厂配置的硬盘容量已经以500G为主流,某些高端机型甚至SSD都上了数百G(眼馋),但是型号较老的机器仍然使用着320G,160G,120G甚至80G的机械式硬盘,应付目前主流的WIN7系统十数G,一部BDRIP或一个游戏几十G,高清剧集上百G的局面就显得捉襟见肘,因此很多动手能力强的朋友已经自己购买大容量硬盘替换下了原来的配置,换下来的硬盘如何处理也成为了一个问题——即使是80G的容量那也是能储存一些东西的,浪费1M容量也是不可忍受的,笔者前一段时间也是苦于原配的硬盘容量太小,眼瞅着外接的仓库盘图标一个个由蓝变红,并且每次倒腾数据都要接硬盘底座,还得想着这个软件那个资料下一次用可能是什么时候,需要不需要放进仓库,于性入手了一块500G的笔记本硬盘作为主盘,原来的硬盘配了个光驱位硬盘托架继续发挥余热,正好最近华硕笔记本讨论区的很多朋友也跟笔者家有同样的想法,发帖咨询的也不少,于是就把从选到买再到装的全过程总结成一个帖子,希望对想安装硬盘托架的朋友稍有帮助。【背景知识简介】一般来说,大家采用内外两种方式来让老硬盘继续发挥余热。所谓内,就是在身内空间增加储存设备,或提高储存设备的容量,外是指外接储存设备。内部储存能力增加需要有一定的空间,对于一般的笔记本而言,内部扩展的储存能力对于笔记本的便携移动没有太大影响,缺点是能够扩展的空间不够,两个,至多三个可以增加储存设备的空间,基本上都只能容纳2.5英寸的硬盘,自然能够扩展的容量也受到限制;外接存储设备的优点是储存容量可以几乎不受限制,可以在多台机器上传输数据,但移动性稍差——即使是体积小巧的1.8寸硬盘,也是要单独占据一个空间的,并且使用移动硬盘盒有时候会出现比较尴尬的情况——程序没有响应,设备无法弹出,在这种情况下断电还是不断电,是一个需要消耗脑细胞的问题。两种方式各有利弊,到底选择哪一种,还是要自己拿主意。 选择接下来说说内部增加储存设备,对于体积比较大的机器,例如M17X,G73等游戏本,内部一般都有预留的第二硬盘空间,随配置不同有的是空置,有的是直接装了两块硬盘组RAID。一般15寸以下的机器只有一个硬盘位置,另外一个可用的空间就是光驱,以咱家自己来说,光驱的使用频率非常小,只有在装系统的时候才用一两次,那么拆下光驱换硬盘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说到光驱换硬盘,不得不提的名词就是“光软互换”,当年IBM的 TP600是最早应用“光软互换”理念的机器之一,堪称一代经典,光驱与软驱可以互换的功能既保证了与当时尚在流行的软盘与最新的储存介质CD-ROM兼容,并且有效的降低机体重量,之后的ThinkPad系列就沿用了这一技术,周边产品越来越多,光驱位电池,光驱位减重模块等等相继而生,形成了一个丰富的周边产品系列。图似乎不太清楚  抛开TP专门设计的光驱位周边不谈,其他笔记本厂商一方面也为自己的部分旗下产品生产了一些可互换模块,为了节省部件与开发成本,除了某些比较特别的机型之外,更加倾向于采用统一外形,统一接口的光驱产品,即我们所说的“通用型光驱”,而与“通用型光驱”外形相同,可以接驳硬盘,使用光驱数据与电源接口的转接器,则可以叫做“通用型光驱硬盘托架”,也就是本帖的主角了。 【如何选择托架】在动手之前,进行准备工作是必不可少的,首先来看我们的硬盘,现在仍然在大量使用的笔记本硬盘有两种硬件接口形式,一种是44pin的ATAPI接口,即我们所说的IDE,另外一种是串列ATA接口,即SATA,当然两种接口都有升级换代,例如SATA-I与SATA-II,但其硬件接口外形是一样的,并且向下兼容,也就是说,我们在选择硬盘托架的时候,只要根据自己的硬盘和笔记本光驱硬件接口进行选择即可,亦即根据接口外形选择自己想要的产品。  关于硬盘托架和笔记本自身能够支持的硬盘容量,一直是比较热点的话题,我翻了一遍945PM、PM965、PM45芯片组的datasheet,没有发现芯片组对于硬盘容量的限制,也就是说,只要硬件接口合适,目前的笔记本芯片组可以支持市面上已经有的全部硬盘,当然,这个结论仅对于芯片组而言,笔记本主板和硬盘的生产厂商很多,产品也是随批次随型号各不相同,不能保证从供电、元件等多方面都保证能够满足双方要求,本友会里也有一些更换硬盘失败的例子,大家可以搜索参考。一般来说,选择时下比较热门的硬盘是没有太大问题的。 有些朋友说了,我不是很清楚自己的光驱是什么接口的,应该选择什么样的硬盘托架,咱家昨天先给华硕客服打电话询问,未果,之后花了一晚上的时间,对华硕F8机型采用的光驱接口进行了整理(很烦的工作),为什么只整理F8而没有华硕其他机型的呢?这是因为F8所采用的模具源于早期的华硕A8,小修小改制后沿用了A8-F8-N80-N81四款机型,从945PM一直到PM45,历经三代平台,硬件接口从IDE到SATAII,其散热能力比较受大家好评,F8也正好是光驱接口从IDE过渡到SATA的机型,比较有代表性,这样正好把A8-N81的机型也包括进去,对于使用这些机型的朋友们同样有参考价值。 我们来看一下华硕A8,F8,N80,N81各机型平台光驱接口,感谢lionamc的建议接口列表  需要说明的是,A8系列的机器基本上都是IDE的光驱接口,而F8V系列上市之后的机器,基本上用的都是SATA光驱接口,也包括华硕现在热卖的机器。  光驱对应的IDE和SATA接口长啥样?这里有两个图可以看一下IDE接口  上图是IDE接口的光驱(网络图片)SATA接口  上图是SATA接口光驱  通过图片和表格,应该能知道自己机器的光驱是什么接口了吧!下面我们来看硬盘的接口  硬盘接口也分为IDE和SATA两种,除特别情况外,用的都是9.5mm厚度,其中机械硬盘盘片直径尺寸为2.5英寸,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2.5寸盘,无论是SSD还是机械式硬盘,外形尺寸是一样的,即100.5mm长,69.85mm宽,9.5mm厚。与光驱的IDE接口不同的是,硬盘的IDE规格接口是44pin的针式结构,而硬盘与光驱的SATA接口规格是一样的。IDE硬盘接口(网络图片)上图是IDE硬盘接口(网络图片) 已经确定了硬盘和光驱的接口,我们就要选择硬盘托架了,需要说明的是,硬盘托架也可以起到转接桥的作用,可以把硬盘的SATA接口转为光驱的IDE接口,也可以把硬盘的IDE接口转成光驱的SATA接口,当然也能把硬盘的IDE接口转成光驱的IDE接口或者把硬盘的SATA接口转成光驱的SATA接口(绕口令啊),只需根据手里的硬盘和光驱接口去购买硬盘托架即可。 需要说明的是,如果硬盘和光驱接口不同,那么硬盘托架相应的也会贵一点点,原因我们在后面阐述,在这里先来看看几种转接方式的设备图——不一定是硬盘托架里面用的,但原理差不多。IDE转SATASATA转IDEIDE转IDE  最后,我们再来选择硬盘托架的外形尺寸,硬盘托架的截面尺寸跟光驱必须是一致的,对于F8和A8,N80,N81来说,选择厚度为12.7mm的“通用硬盘托架”即可。一般来说,市场上最常见的托架的材质有两种,一种是全ABS材质,另外一种则是铝外壳+ABS,前者稍微便宜一些,至于其他品牌的,例如TP的UltraBay能不能用,咱家只能说不知道了。这里是光驱的几个尺寸,游标卡尺忘在公司了,拿尺子凑合一下。长度 127mm 加上接口之后是128mm宽度 129mm厚度 12.7mm测量测量测量有个切进去的部位,几张细节尺寸图  OK,以上就是为F8选择的硬盘托架接口、尺寸等一系列的图和说明,希望对大家有帮助,需要说明的是,外部尺寸允许1%左右的公差,没有问题的。【安装步骤】前面废话了那么多,现在开始正式进入实施阶段,首先,强烈建议诸位一定要有一套好用的螺丝刀,至少需要十字0和十字00,一字3,3种规格的螺丝刀,不要用5块钱的地摊货凑数,螺丝拧花了就只有哭的份了。比如我这套就很好用 工具插播个广告,本套螺丝刀是本友会秒杀活动奖品安力精密螺丝刀,产地为日本,共有6把,端地是刀头规整,质地坚硬,实在是居家旅行,拆机卸件的不二之选,想要的话,请多多关注本友会,多发好贴,多参加活动,就有机会获得~~~。主角这就是本次行动的主角——光驱位硬盘托架,这次买的内含托架一个,劣质面板一块,螺丝4颗,除了面板之外都有用处。恩~~强扒干净了再来一张。卡口请注意这个小卡扣,后面会起到比较大的作用。接口托架内部,接硬盘的SATA接口。原接口托架外部,接原光驱位的SATA接口。接口注意后面照和侧面照,注意螺丝孔,在下文中会有用处。螺丝孔正面照,共7个定位孔,5个有用。红圈首先拆卸机器的光驱,F8固定光驱的有两个螺丝,在红圈中,用十字0号螺丝刀拧下即可,一定记得保存好卸掉的螺丝。拆然后用指甲抠住缝隙,向外拉出光驱,需要的力度不是很大。出来啦就像这样!光驱被拆下来的光驱,先别收起来,我们还要拆卸两个零件下来。光驱光驱首先是定位用的一个零件,光驱就是靠这个零件与我们拆下的两个螺丝相连接的,该零件被4个螺丝紧固在光驱之上,螺丝拧得比较紧,拆卸时要用力且小心。捅用拉直的回形针或者细螺丝刀捅进光驱紧急弹出孔,轻轻按下,弹出光盘托架。出来就像这样!卡扣卡扣下面我们拆卸光驱面板,光驱面板共计有4个卡扣,其中两个是起到主要紧固作用,分别是上图的两个!卸光驱面板拆卸难度稍大,首先用一字3mm螺丝刀向内推这个卡扣,并向上顶,直至松脱。拆然后再去拆卸这里的卡扣。细节从细部图中可以看出,这里的空间实在是太小,不足以让卡扣产生足够形变,采用推顶方式比较难,不过没关系!撬我们用撬的,在卡扣右侧有一个大约4mm的空间,把螺丝刀伸进去,用杠杆原理轻轻的撬,让外壳产生一定形变,然后向外拉面板即可。搞定简单就是这么简单!定位把面板的卡扣对齐光驱位硬盘托架顶部的定位孔,按下即可,顺序无所谓,但要小心切勿折断卡扣。合适将拆卸下来的光驱固定件安在硬盘托架上,可以看到还是比较合适的。完成哈哈至此,硬盘托架准备完毕!材料下面开始硬盘的安装,这里是我机器的老160G日立硬盘,托架和4颗螺丝钉,都有用处!螺丝将四颗螺丝安装到硬盘上,不要拧死。螺丝孔这四颗螺钉是起到左右固定的作用的,看看硬盘托架里面对应的位置,有4个凸起(果然是山寨版,TP原装品可不是这种简陋的固定方式)准备装裁下一小块1.5cm见方,1mm厚的泡沫塑料,放在图示的位置,这里对应硬盘内部是磁头定位线圈的位置,不过无所谓,主要是为了垫一下硬盘,避免直接与硬盘盒接触,起到简单的减震作用。固定调整好螺丝的长度,最好不要让硬盘左右晃动,把硬盘放入托架中,向接口方向缓缓平推,把硬盘插入接口。快完工啦前面给特写的卡扣,安在这里固定硬盘,我们快要完工了。塞进去再就是把硬盘托架插回笔记本内即可,需要说明的是,在插回的过程中,由于形变与外形尺寸问题,可能会导致插不进去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不要用蛮力,多试几个角度和姿势,要温柔!老伙计好了,跟老光驱伙计合个影,说再见。BIOS现在就可以开机了,从BIOS里面可以看到两块硬盘,一块是新的5K500.b,500G。BIOS一块就是原来的5K250,160G。来看看简单的HD TUNE测试HD TUNE测试HD TUNE测试新买的5K500.bHD TUNE测试HD TUNE测试HD TUNE测试HD TUNE测试原来的5K250通过上面的图文,相信诸位朋友已经知道如何装硬盘托架了,比换显卡、换U容易多了,是不是? 【托架简单拆】在托架的选择部分,曾经提过不同接口之间需要转换的托架价格比较高一点,在本部分,我会拆开托架看个仔细。 从这张照片上看,托架上只有三个小固定螺丝,用十字00号即可拆开。三个小螺丝揭掉顶部的铝盖外壳把中间的ABS塑料部分拆下来,这里就是全部的东西了。接口看看最关键的部分,SATA转SATA的电路板,就这些东西,除了一个贴片电容之外,没有任何芯片,说白了这块电路板就是焊了两个SATA口的直连电路,简单的一塌糊涂,成本也就几块钱。电路板  再看看前面贴过的IDE转SATA的电路板,由于接口不同,有一枚控制芯片在上面,同时元件也更多一些,自然价格也就贵一点点,不过这块芯片的质量和效率会影响传输的速率,购买的时候了解一下用的哪块芯片,自己心里要有数。托架简单拆就到此结束,其实说白了托架里面没有什么技术含量,可以认为是需求和市场催生的产物,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总结】硬盘托架是一个非常简单的电脑配件,容易买,容易装,容易用,稍有动手能力的朋友就能买一个自己装上用,只不过在选择什么样的硬盘托架的时候,会有一些顾虑,希望看完这篇帖子,能够让有意向的朋友打消顾虑,买到合适自己机器的硬盘托架。 总结咱家虽然用了一段时间的F8,但是技术方面的知识还是很少,难免犯错,请各位朋友多多指正,特别是不同机型光驱接口的部分,不胜感激!在选购硬盘托架的时候,曾经向pixelshader朋友请教如何购买到合适的光驱托架,pixelshader很热心的帮助咱家提供了线索,这才有了这篇帖子的诞生,在写帖子的时候得到了华硕版版主lionamc的指导与帮助,在此特别向pixelshader与lionamc致以谢意。
发表评论:
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转]&[转]&我电脑用的是服务器主板华硕p6t的改成家用电脑的显示找不到硬盘能解决_百度知道海淀区北京大学南门资源东楼五层1518
维修咨询:010-
培训咨询:010-
项目合作:
投诉电话:
联 系 人:刘老师
特别说明,本文章是作者原创文章,具有版权,转载必究!
主板系统概述
主板又称主机板,系统板和母版,安装在主机箱内,是计算机最重要的部件之一,主板上有各种类型的接口(如CPU接口、内存接口、显卡接口、PCI接口等等),PCI接口上可以插各种扩展卡(如声卡、网卡)。主板通过连接这些核心器件和周边设备,使之能通过总线(BUS)传输信息。
主板的设计是为了实现对CPU、 内存卡、显卡、硬盘和计算机其他技术的支持。反过来说,计算机所有先进的技术充分发挥出来,必须得到主板的支持。主板是计算机的硬件平台,所有的计算机相 关设备必须通过主板的支持得以充分发挥各自的功能。综上所述可以看出主板对计算机的重要性,一旦主板某些功能失效,就会引起计算机工作不正常。
1.1 主板的组成
本节主要讲述主板的组成部分,包括接口、芯片组、输入/输出和总线等部分的介绍及其应用的技术。通过本节的学习,维修人员应该对主板的组成有初步的认识,能够掌握主板的主要组成部分的功能。
1.1.1主板接口的组成
主板接口由CPU接口。内存接口,AGP接口,PCI接口,PCI-E接口。AMR(软声卡)接口。CNR(通信网卡)接口,SATA(硬盘光驱)接口,键盘接口,鼠标接口,USB口,电源接口,风扇接口,以及各种跳线柱组成,有的主板还集成了声卡,游戏手柄,显卡,网卡等。如图1-1所示。
图1-1 主板的组成
1.目前常见的主板结构规范
主板结构分为AT、Baby-AT、ATX、Micro ATX、LPX、NLX、Flex ATX、EATX、WATX以及BTX等结构。其中,AT和Baby-AT是多年前的老主板结构,现在已经淘汰;而LPX、NLX、Flex ATX则是ATX的变种,多见于国外的品牌机,国内尚不多见;EATX和WATX则多用于服务器/工作站主板;ATX是目前市场上最常见的主板结构,扩展插槽较多,PCI插槽数量在4-6个,大多数主板都采用此结构;Micro ATX又称Mini ATX,是ATX结构的简化版,就是常说的&小板&,扩展插槽较少,PCI插槽数量在3个或3个以下,多用于品牌机并配备小型机箱;而BTX则是英特尔制定的最新一代主板结构。
(1)ATX结构
由于Baby AT主板市场的不规范和AT主板结构过于陈旧,Intel在1995年1月公布了扩展AT主板结构,即ATX(AT Extended)结构主板标准,如图1-2所示。顾名思义,它是对AT主板标准的改进,仍然属于AT工业标准的范畴。这一标准得到世界主要主板厂商的支持,目前已经成为最广泛的工业标准。1997年2月推出了ATX 2.01版,目前最新的ATX标准是2.03版。
图1-2 ATX结构主板
ATX主板针对AT和Baby AT主板的缺点做了以下改进:
1)主板外形在Baby AT的基础上旋转了90&,其几何尺寸改为30.48cm&24.38cm。
2)采用7个I/O接口,CPU与I/O接口、内存接口位置更加合理。
3)优化了软硬盘驱动器接口位置。
4)提高了主板的兼容性与可扩充性。
5)采用了增强的电源管理,真正实现计算机的软件开/关机和绿色节能功能。
(2)Micro ATX结构
1)Micro ATX保持了ATX标准主板背板上的外设接口位置,与ATX机箱兼容。
2)Micro ATX主板把扩展接口减少为3~4个,DIMM(Digital Image Memory Module 数字图像存储模块)接口减少为2~3个,纵向减小了主板宽度,其总面积减小约5.94cm2,比ATX标准主板结构更为紧凑,其结构图如图1-3所示。
图1-3& Micro ATX结构主板
(3)Flex ATX结构
Flex ATX也称为WTX结构,如图1-4所示。它也是Intel新研发的一种主板规格,引入All-In-One一体化设计思想,集成度很高,结构精炼简单、设计合理。
图1-4 Flex ATX结构
1)Flex ATX主板的最大好处是比Micro ATX主板面积还小1/3左右,而且机箱的布局更为紧凑。
2)Flex ATX主板主要用于准系统之类的高整合度计算机。
(6)BTX结构
随着个人电脑的进一步发展,ATX规范逐渐显现出一些不足之处。特别是随着Serial ATA和PCI Express等新技术、新总线的出现,ATX架构在散热性能、抗信号干扰、噪声控制等方面的表现已经很难让人满意。前不久,Intel公司发布其下一代主板结构为BTX(Balance Technology Extended)结构。相对于ATX结构,BTX结构有以下优点:
1)它支持Low-Profile,即窄板设计,系统结构将更加紧凑。
2)针对散热和气流的运动,对主板的线路布局进行了优化设计。
3)主板的安装将更加简便,机械性能也将经过最优化设计。
1.1.2 主板上的接口
1. CPU接口
CPU(中央处理器)是计算机的大脑,现在计算机中用到的CPU主要有Intel和AMD两大厂商生产的两种类型。CPU不同,与其匹配的CPU接口也不同,在市场上主流CPU接口有Intel LGA1156 CPU座接口 和Socket AM2 两种。常见的CPU接口如图1-5,1-6所示.
如图1-5& Intel LGA1156 CPU座接口
(2)图1-6 Socket AM2接口
图1-6 Socket AM2接口
2.内存接口
主板上的内存接口主要有SIMM、RIMM和DIMM等,不同的内存接口、引脚数量、额定电压和支持的内存条的类型都不相同。
(1)SIMM接口(Single Inline Memory Module)即单内联内存模块,SIMM接口采用的是30或72引脚,主要支持早期的FPM和EDO内存条。
(2)RIMM接口(Rambus Inline Memory Module)即Rambus公司生产的RDRAM内存采用的接口类型,由于RDRAM内存价格较高,该内存接口现在在主板上很少看到。
(3)DIMM接口(Dual Inline Memory Module)即双列直插内存模块,它可以支持SDRAM内存和DIMM接口,有168只引脚,为内存提供+3.3V的工作电压。而且接口中有两个卡口,这是一种防呆设计,可以保护内存条不致插反。支持SDRAM的DIMM接口,如图1-7所示。此处的DDR DDR2 DD3属于DIMM接口内存,只不过是技术不同而已。
图1-7 SDRAM内存接口
(4)DDR内存的DIMM接口有184只引脚,为内存提供+2.5V的工作电压,而且接口中有一个卡口,卡口把接口分成了两个不等长度部分,同样是防呆设计。支持DDR内存的DIMM接口如图1-8所示。
图1-8 DDR内存接口
(5)DDR2(DIM DDRAM)内存:采用240引脚DIMM结构,如图1-9所示金手指每面有120个引脚。与DDR DIMM一样,金手指上也只有一个卡口。但是接口位置与DDR DIMM位置不同。因此DDR内存和DDR2内存是不通用的。
图1-9& DDR2内存接口实物图
(6)DDR3内存(DIM DDRAM)采用的是240引脚DIMM结构,如图1-10所示每面有120个引脚。DDR3相比起DDR2有更低的工作电压,&从DDR2的1.8V降落到1.5V,性能更好更为省电;DDR3目前最高能够可以达到1600Mhz的速度,目前最为快速的DDR2内存速度为800Mhz/1066Mhz。
图1-10 DDR3内存接口实物图
(7)DDR3内存与DDR2内存设计方面的优势。
&1)逻辑Bank数量
&&& DDR2&SDRAM中有4Bank和8Bank的设计,目的就是为了应对未来大容量芯片的需求。而DDR3很可能将从2Gb容量起步,因此起始的逻辑Bank就是8个,另外还为未来的16个逻辑Bank做好了准备。
DDR3由于新增了一些功能,所以在引脚方面会有所增加,8bit芯片采用78球FBGA封装,16bit芯片采用96球FBGA封装,而DDR2则有60/68/84球FBGA封装三种规格。并且DDR3必须是绿色封装,不能含有任何有害物质。
3)突发长度(BL,Burst&Length)
由于DDR3的预取为8bit,所以突发传输周期(BL,Burst&Length)也固定为8,而对于DDR2和早期的DDR架构的系统,BL=4也是常用的,DDR3为此增加了一个4-bit&Burst&Chop(突发突变)模式,即由一个BL=4的读取操作加上一个BL=4的写入操作来合成一个BL=8的数据突发传输,届时可通过A12地址线来控制这一突发模式。而且需要指出的是,任何突发中断操作都将在DDR3内存中予以禁止,且不予支持,取而代之的是更灵活的突发传输控制(如4bit顺序突发)。
4)寻址时序(Timing)
就像DDR2从DDR转变而来后延迟周期数增加一样,DDR3的CL周期也将比DDR2有所提高。DDR2的CL范围一般在2至5之间,而DDR3则在5至11之间,且附加延迟(AL)的设计也有所变化。DDR2时AL的范围是0至4,而DDR3时AL有三种选项,分别是0、CL-1和CL-2。另外,DDR3还新增加了一个时序参数&&写入延迟(CWD),这一参数将根据具体的工作频率而定。
(8)DDR3在应用中的优势。
&1)提升带宽
DDR3面世就是为了进一步地提升内存带宽,为FSB越来越高的CPU提供足够的匹配指标。DDR2内存其频率需要可以达到1066MHz这样的极端频率,但它的良率及成本都不理想,这种玩家级的产品没法进入到市场主流。DDR3内存的起跑频率就已经是在1066MHz。
2)降低功耗
DDR3内存在达到高带宽的同时,其功耗反而可以降低,其核心工作电压从DDR2的1.8V降至1.5V,相关数据预测DDR3将比现时DDR2节省30%的功耗,当然发热量我们也不需要担心。
3) 延迟值方面的提升
不少消费者均被CAS延迟值数值所误导,认为DDR3内存的延迟表现将不及DDR2。但相关专家指出这是完全错误的观念,要计算整个内存模块的延迟值,还需要把内存颗粒的工作频率计算在内。事实上,JEDEC规定DDR2-533的CL 4-4-4、DDR2-667的CL 5-5-5及DDR2-800的CL6-6-6,其内存延迟时间均为15ns。
目前DDR3-1066、DDR3-1333和DDR3-1600的CL值分别为7-7-7、8-8-8及9-9-9,把内存颗粒工作频率计算在内,其内存模块的延迟值应为13.125ns、12ns及11.25ns,相比DDR2内存模块提升了约25%,因此消费者以CAS数值当成内存模块的延迟值是不正确的。
3.AGP接口(此接口已经淘汰,在介绍PCI Expres接口的时候简单介绍就可以的)
AGP(Accelerated Graphics Port图形加速端口)是主板上靠近CPU接口的褐色接口,它是一种为了提高视频带宽而设计的用来替代PCI总线的规范。它通过专用的AGP总线直接与北桥芯片相连,所以AGP显卡的传输速率大大超过与其他设备共享总线的PCI显卡。AGP接口从最初的AGP 1&发展到AGP 2&、AGP Pro、AGP 4&和AGP 8&,速度越来越快,功耗也越来越高。AGP 1&能提供266MB/s的带宽,而AGP 2&可达到533MB/s的带宽,AGP 4&高达1066MB/s,AGP 8&接口总线提供了高达2.1GB/s的带宽供显卡与主板之间传递信息,尤其针对3D模型、贴图、阴影、绘图命令以及图像信息流等,所提供的传输带宽更是常规AGP 4&汇流排的两倍。AGP接口标准的不同,使得接口电压和外形不尽相同,如下图所示1-11,1-12,1-13所示。
AGP2X接口如图1-11所示
图1-11 AGP2X接口
(2)AGP4X接口如图1-12所示
图1-12& AGP4X接口
(3)AGP8X接口如图1-13所示
图1-13& AGP8X接口
4.PCI接口(分成两部分讲解,1、标准的PCI 2、PCI-E 分别介绍清楚,包括用途和实物图)
& &&(1)PCI总线是高速同步总线,具有32位总线宽度,工作频率为33MHZ,最大传输速度达到133MB/S,如图1-14所示。
图1-14& PCI 32位接口
(2)PCI Expree是新型的总线接口,采用此接口的显卡产品在2004年的后半年也已正式面试。PCI Expree采用的是目前业内流行的点对点串行连接,比早起PCI和更早期的的计算机总线的共享并行架构,每个设备都有自己的专用连接,不需要向总线中心发送总线带宽请求,而且可以把数据传输提高到一个相当高的频率,达到PCI所不能达到的高带宽。相对于传统PCI总线在单一时间周期内只能单向传输,PCI-E的双单工连接能提供更高的传输速率和质量,它们之间的差异类似于半双工和全双工之间的差异。
&&&& PCI Express的接口根据总线位宽不同也有差异,包括X1、X4、X8和X16(X2模式用于内部接口而非接口模式)。相对较短的PCI Expree的卡可以插较长的PCI& Express的接口中使用。PCI Expree的接口支持热插拔,这是在电脑行业的一个相当大的飞跃。PCI Expree的卡支持的三种电压分别为+3.3V、3.3Vaux和+12V。取代AGP接口的PCI Expree的接口位宽X16,能提供5GB/S的传输速率。
&&& &PCI Expree的规格从1条通道连接到32条通道,有相当强的申诉性,用来满足不同系统系统设备对数据传输速率的要求。PCI Expree接口如图1-15所示。(注意英文的拼写错误)
图1-15& PCI Express接口
5. AMR(软声卡、软猫)接口
&&&& AMR是Audio/Modem Riser的缩写,可翻译成&声卡/调制解调器插卡&,如图1-16所示。
图 1-16 AMR接口
6. CNR(通讯网卡)接口
CNR是Communcation& Networking Riser的缩写,可以翻译为&通信网络插卡&,如图1-17所示。它的作用主要有两个 :一是通过外置CNR接口卡(声卡),是计算机具有6声道环绕音效功能;二是通过通过外配CNR接口的网卡或者调制解调器卡,使计算机具有简单的网络连接功能。&
&&&&&&&&&&&&&&&&&&&&&&&&&&&&&&&&&&&&&&&&&&&&&&&&&&&&&&&&&&&&&&&&&&&&&&&&&&&&&&&&&&&&&
图1-17& CNR接口
7.SATA接口
SATA是Serial ATA的缩写,即串行ATA。这是一种完全不同于并行ATA的新型硬盘接口类型,由于采用串行方式传输数据而得名。SATA总线使用嵌入式时钟信号,具备了更强的纠错能力,与以往相比其最大的区别在于能对传输指令(不仅仅是数据)进行检查,如果发现错误会自动矫正,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数据传输的可靠性。串行接口还具有结构简单、支持热插拔的优点。如图1-18所示。
图1-18& SATA硬盘接口
(1)SATA接口的原理与优点
1)SATA原理
 &&& 在此有必要对Serial ATA的数据传输率作一下说明。就串行通讯而言,数据传输率是指串行接口数据传输的实际比特率,Serial ATA 1.0的传输率是1.5Gbps,Serial ATA 2.0的传输率是3.0Gbps。与其它高速串行接口一样,Serial ATA接口也采用了一套用来确保数据流特性的编码机制,这套编码机制将原本每字节所包含的8位数据(即1Byte=8bit)编码成10位数据(即1Byte=10bit),这样一来,Serial ATA接口的每字节串行数据流就包含了10位数据,经过编码后的Serial ATA传输速率就相应地变为Serial ATA实际传输速率的十分之一,所以1.5Gbps=150MB/sec,而3.0Gbps=300MB/sec。
2)与并行ATA相比体现的优点
与并行ATA相比,SATA具有比较大的优势。首先,Serial ATA以连续串行的方式传送数据,可以在较少的位宽下使用较高的工作频率来提高数据传输的带宽。Serial ATA一次只会传送1位数据,这样能减少SATA接口的针脚数目,使连接电缆数目变少,效率也会更高。实际上,Serial ATA 仅用四支针脚就能完成所有的工作,分别用于连接电缆、连接地线、发送数据和接收数据,同时这样的架构还能降低系统能耗和减小系统复杂性。其次,Serial ATA的起点更高、发展潜力更大,Serial ATA 1.0定义的数据传输率可达150MB/sec,这比目前最快的并行ATA(即ATA/133)所能达到133MB/sec的最高数据传输率还高,而在已经发布的Serial ATA 2.0的数据传输率将达到300MB/sec,最终Serial ATA 3.0将实现600MB/sec的最高数据传输率。
8.PS/2接口
PS/2接口主要是用来连接键盘和鼠标专用。如图1-19所示。
图1-19 PS/2接口
9. 主板电源接口
ATX结构主板的电源接口由20针组成,如图1-20所示,有+5V、-5V、+12V、-12V、3.3V供电等组成。
图1-20 ATX电源接口
10.VGA显卡接口(还有DVI接口)
集成显卡接口为15针接口,主要用来连接视频输出设备,如图1-21所示。
图1-21& 集成显卡接口
11.网卡接口
网络接口主要用于与通讯设备连接,如调制解调器、宽带接口等,如图1-22所示。
图1-22& 网络接口
缺少声卡接口,看一下主板上的接口,还缺少那些。
1.2& 主板体系结构
本节主要讲述主板的体系结构。早期的主板采用一种多层结构,即南北桥结构,当时芯片组厂商都支持这种结构;现在Intel公司的I3和I5采用中心体系结构的主板。通过本节学习,维修人员能够掌握主板的体系结构。
1.2.1& 中心体系架构
从Intel 800系列芯片组后采用的是中心体系结构,以往的北桥芯片改为存储器控制器中心(MCH),而南桥芯片改为I/O控制器中心(ICH)。不像标准南北桥的设计,中心体系结构没有通过PCI总线使之相连,而是通过专门的中心接口以两倍PCI的速度相连接。中心设计相比传统南北桥的设计具有以下几个优点。
图1-23是中心体系结构图,它支持Intel的多种Pentium处理器
图1-23& 中心体系结构图
1.数据传输速度较快
中心接口是4倍时钟66MHz/8bit(4&66MHz&1Byte=266MB/s)的接口,它的吞吐量是PCI(33MHz&32bit=133 MB/s)的两倍。
2.减轻了PCI的负担
中心接口是独立于PCI的,它不能共享或盗用PCI总线的带宽用于芯片组或Super I/O流量,这将改善所有连接到PCI总线设备的性能,因为PCI总线将不再卷入中心的事务中。
3.减少了板卡连线
虽然中心接口有两倍PCI的速度,但它只有8位宽,只需要15个信号来连接主板。相反,PCI在板卡上需要不少于64根信号线,这增加了电磁干扰(EMI),对信号衰减和噪声更敏感,也增加了板卡厂家的成本。
中心接口的设计使PCI设备具有更大吞吐量,这是因为没有南桥芯片来吞噬PCI总线的吞吐量。由于绕过了PCI接口,中心体系结构也能够使直接连接I/O控制器中心(前面的南桥)的设备有更大的吞吐量,如新的较高速的ATA-100和USB 2.0接口。
中心接口的设计也是十分经济的,因为只有8位宽。它看起来好像带宽小,但设计成这样是有原因的。只有8位宽的接口设计使得中心设计只需要15根信号线,与用在北桥/南桥设计中的32位PCI总线需要64根信号线的情形形成了对比。较少的引脚数量意味着主板上较少的电路连接、较少的信号噪声和不稳定信号的生成,芯片自身有较少的引脚,使芯片更小、生产更经济。
尽管中心接口一次只能传送8位,但它可在每个时钟周期输出四次,时钟周期为66MHz,这就形成了高效的4&66MHz&1Byte=266MB/s的吞吐量,是PCI带宽的两倍。PCI是32位宽,但只能以33MHz时钟周期进行传输,总带宽为133MB/s。由此可以看出中心接口具有很高的性能价格比,而且与以前的北桥/南桥设计相比有更好的信号完整性。
MCH是高速处理器总线(400/133/100/66MHz)和中心接口(66MHz)及AGP总线(533/266/133/66MHz)之间的接口,而ICH是中心接口(66MHz)和ATA(IDE)端口(66/100MHz)及PCI总线(33MHz)之间的接口。
ICH也包含一种新的较少引脚数量(LPC)的总线,基本上是4bit/s带宽版本的PCI设计,它用来支持主板ROM BIOS和Super I/O芯片。数据、地址和命令使用相同的4根信号线,只有9根其他信号线是必须用于实现总线的,总数仅为13根信号线。这就显著地减少了在系统上连接ROM BIOS和Super I/O芯片的线路数量,老的北桥/南桥芯片组上需要96个ISA总线信号,它们使用ISA作为这些设备的接口。LPC总线有6.67MB/s的带宽接近ISA,带宽足够支持FWH(固体中心)和Super I/O芯片等设备。
1.2.2 单芯片体系结构
从Intel P55系列芯片组后采用的是单芯片体系结构,以往存储器控制器中心(MCH)功能大部分集成中央处理器中,而控制中心的功能集成到北桥芯片中。
1.数据传输速率:
主板的前端总线从原来的400扩展到现在1333大大提高CPU和北桥直接调取速度。
(2)北桥的大部分功能被释放减轻北桥的负担
&I3、I5、I7等单芯片体系结构的主板将显卡和内存控制模块集成到中央处理器中,是主板的性能大大提高的同时也减小了北桥的压力。
(3)HM55芯片组是Intel为了配合内置图形处理单元的新款处理器(I3)而推出的,可以提供全面的处理器支持。
&& 与双芯片架构相比,单芯片在功耗和发热量方面更加具有优势,无论是帮助笔记本电脑更好的散热还是提升续航能力,都是一个良好的前提。而同时少了一个芯片之后,厂商可以将主板设计的更加小巧,而对笔记本的轻薄化、轻量化带来帮助。HM55芯片组也可以支持最多六个SATA 3Gbps接口(含eSATA)、八个PCI-E 2.0 x1接口、14个USB 2.0接口、Hanksville GbE MAC千兆以太网控制器、Matrix Storage矩阵存储技术、High Definition Audio高保真音频、Management Engine Ignition Firmware技术等等。 主板芯片GL40,PM45,GM45,GS45,GM47哪个更好?区别还是蛮大的。最大的区别在集成显卡上。
&&& 1)GS45,GM45,GM47所集成的集成显卡都是GMA X4500MHD。但显卡的核心频率分别为320/333MHz;533MHz;640MHz。
&&& 2)而GL40所集成的集成显卡为GMA X4500M,核心频率虽然较高为380MHz,但没有高清硬件解码支持,且不支持VT、TxT、AMT等技术。
&& 3)至于PM45,规格与GM45/47相同,只是不含集成显示核心。
&& 4)值得注意的是,GM45面向主流,GM47面向高性能,而PM45面向独立显卡的芯片组。GS45和GL40主要面向超便携、超轻薄笔记本领域,所以尺寸只有25&27毫米,而GM45/47/PM45的尺寸达到了34&34毫米。
&& 5)其余的,GL40仅支持667MHz前端总线,DDR2/3最高频率667MHz; GM45/GM47/PM45/GS45,最大支持1066MHz FSB,支持DDR2 800/667和最新的DDR3 内存.
1.3 主板常见的技术
1.3.1主板上芯片组和CPU以及内存之间的关系
芯片组(Chipset)是主板的核心组成部分,如果说中央处理器(CPU)是整个电脑系统的心脏,那么芯片组将是整个身体的躯干。在电脑界称设计芯片组的厂家为Core Logic,Core的中文意义是核心或中心,光从字面的意义就足以看出其重要性。对于主板而言,芯片组几乎决定了这块主板的功能,进而影响到整个电脑系统性能的发挥,芯片组是主板的灵魂。芯片组性能的优劣,决定了主板性能的好坏与级别的高低。这是因为目前CPU的型号与种类繁多、功能特点不一,如果芯片组不能与CPU良好地协同工作,将严重地影响计算机的整体性能甚至不能正常工作。
主板芯片组几乎决定着主板的全部功能,其中CPU的类型、主板的系统总线频率,内存类型、容量和性能,显卡插槽规格是由芯片组中的北桥芯片决定的;而扩展槽的种类与数量、扩展接口的类型和数量(如USB2.0/1.1,IEEE1394,串口,并口,)等,是由芯片组的南桥决定的。还有些芯片组由于纳入了3D加速显示(集成显示芯片)、AC&97声音解码等功能,还决定着计算机系统的显示性能和音频播放性能等。
芯片组(Chipset)是主板的核心组成部分,按照在主板上的排列位置的不同,通常分为北桥芯片和南桥芯片。北桥芯片提供对CPU的类型和主频、内存的类型和最大容量、ISA/PCI/AGP插槽、ECC纠错等支持。南桥芯片则提供对KBC(键盘控制器)、RTC(实时时钟控制器)、USB(通用串行总线)、Ultra DMA/33(66)EIDE数据传输方式和ACPI(高级能源管理)等的支持。其中北桥芯片起着主导性的作用,也称为主桥(Host Bridge)。
北桥芯片(North Bridge)是主板芯片组中起主导作用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也称为主桥(Host Bridge)。一般来说,芯片组的名称就是以北桥芯片的名称来命名的,例如英特尔 845E芯片组的北桥芯片是82845E,875P芯片组的北桥芯片是82875P等等。北桥芯片负责与CPU的联系并控制内存、AGP数据在北桥内部传输,提供对CPU的类型和主频、系统的前端总线频率、内存的类型(SDRAM,DDR SDRAM以及RDRAM等等)和最大容量、AGP插槽、ECC纠错等支持,整合型芯片组的北桥芯片还集成了显示核心。北桥芯片就是主板上离CPU最 近的芯片,这主要是考虑到北桥芯片与处理器之间的通信最密切,为了提高通信性能而缩短传输距离。因为北桥芯片的数据处理量非常大,发热量也越来越大,所以 现在的北桥芯片都覆盖着散热片用来加强北桥芯片的散热,有些主板的北桥芯片还会配合风扇进行散热。因为北桥芯片的主要功能是控制内存,而内存标准与处理器 一样变化比较频繁,所以不同芯片组中北桥芯片是肯定不同的,当然这并不是说所采用的内存技术就完全不一样,而是不同的芯片组北桥芯片间肯定在一些地方有差 别。
南桥芯片(South Bridge)是主板芯片组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位于主板上离CPU插槽较远的下方,PCI插槽的附近,这种布局是考虑到它所连接的I/O总线较多,离处理器远一点有利于布线。相对于北桥芯片来说,其数据处理量并不算大,所以南桥芯片一般都没有覆盖散热片。南桥芯片不与处理器直接相连,而是通过一定的方式(不同厂商各种芯片组有所不同,例如英特尔的英特尔Hub Architecture以及SIS的Multi-Threaded&妙渠&)与北桥芯片相连。
&南桥芯片负责I/O总线之间的通信,如PCI总线、USB、LAN、ATA、SATA、音频控制器、键盘控制器、实时时钟控制器、高级电源管理等,这些技术一般相对来说比较稳定,所以不同芯片组中可能南桥芯片是一样的,不同的只是北桥芯片。所以现在主板芯片组中北桥芯片的数量要远远多于南桥芯片。例如早期英特尔不同架构的芯片组Socket 7的430TX和Slot 1的440LX其南桥芯片都采用82317AB,而近两年的芯片组Intel945系列芯片组都采用ICH7或者ICH7R南桥芯片,但也能搭配ICH6南桥芯片。更有甚者,有些主板厂家生产的少数产品采用的南北桥是不同芯片组公司的产品。
&南桥芯片的发展方向主要是集成更多的功能,例如网卡、RAID、IEEE 1394、甚至WI-FI无线网络等等。
1.3.2主板的跳线的作用和设置方法
1. 认识跳线
不管是主板还是硬盘、光驱等驱动器,都能看到跳线身影。那什么是&跳线&呢?所谓跳线,也就是镶嵌在主板、 硬盘 、光驱等设备上的金属插针(跳线柱),以及套在这些金属柱上的跳线帽。跳线柱是一根根小金属柱,而跳线帽从外表上看是个有两只&小孔&的塑料帽,跳线帽外层(塑料层)是起绝缘和保护作用的,它里面有两块金属弹片所以当跳线帽插在跳线柱上时,这两根跳线柱之间就形成了一个&通路&。
跳线的作用是调整设备上不同电信号的通断关系,并以此调节设备的工作状态。如确定 CPU 的工作电压、外频,驱动器的主从关系等等。需要注意的是,一个跳线至少有两根跳线柱,但也可以有多根跳线柱。从排列组合的角度来看,具备多根跳线柱的跳线(应该说是跳线组)能够调节的状态远比只有两根跳线柱的跳线要多,所以这种&跳线组&往往用在主板上,以此来调节 CPU 的外频倍频等(用于超频)。 另外,很多主板上还有 DIP 开关设置,用以替代跳线帽,使用起来更为方便简单。 DIP 开关右上角常有& ON &标识,表明开关向上部时为接通& ON &状态(相当于跳线帽插入状态),向下则为断开& OFF &状态。 跳线非常重要,如果设置错误,轻则主板工作不稳定,重则主板不工作,还有的甚至损坏其它元件。所以在调整跳线时一定要仔细阅读说明书,核对跳线名称、跳线柱编号和通断关系。虽然不同设备的跳线设置方法不同,但也具备通用性,所以下面就让我们去认识并设置一些常见的跳线。
主板上需要设置&通断&关系的地方很多,所以这里也是跳线最多的地方。对于一个初学硬件的新手而言,正确设置主板上的跳线是必须掌握的技能。
2 设置 CPU 的标准外频
目前的主板都支持&软跳线&,也就是通过& BIOS &来设置 CPU 外频,但在相当多的一些主板上还保留有该跳线,其最基本的作用是针对不同的外频的 CPU ,在主板上正确设置其外频,使之正常工作,充分发挥的性能。在外频跳线的附近一般都能找到一个白色字体的简单跳线说明。例如说明中的& 1-2 &的意思就是指将 1 号与 2 号跳线柱用跳线帽连接起来,跳线的旁边都对 1 号跳线柱用数字& 1 &或&▲&进行了标示,我们很容易就能确定跳线中各个跳线柱的编号。
3.CMOS 设置跳线
该跳线一般都在 BIOS 芯片附近,而且也能在主板上找到跳线说明。它们常见的设置方法是:当跳线帽插在 1 、 2 号跳线柱上时, CMOS 设置处于 NORMAL 正常状态(这也是主板出厂时的默认值);当把跳线帽从 1 、 2 号跳线柱拔下来,改而插在 2 、 3 号跳线柱上时, CMOS 设置将被清除( CLEAR );当将 CMOS 设置清除后,我们还必须将跳线帽还原&&重新插在 1 、 2 号跳线上,否则不能开机。
4.CPU 电压设置跳线
CPU 电压设置跳线一般位于 CPU 插座的附近,此设置跳线可以适当提高超频状态下的 CPU 的工作电压,能有效提高 CPU 的稳定性,这也就是常说的&加压&。不过,提高 CPU 的工作电压会造成 CPU 温度升高,另外也对 CPU 的寿命造成影响。此类跳线一般都只能稍微提高 CPU 的电压,并且分为几个挡位,如 +0.05V 、 +0.1V 、 +0.15V ,一般不会超过 0.3V ,否则有可能烧坏 CPU 。此类跳线一般也采用跳线组的形式。当然,由于该类跳线都是为超频而设,所以只有少部分主板能看到此类跳线。除此之外,有些主板上还有设置 CPU 电压的 VID 跳线,这个我们将在以后的章节中详细介绍。
5.BIOS 写保护跳线
由于 CIH 这样的病毒能够破坏 BIOS 芯片(也就是写入一些破坏程序到 BIOS 中),所以后来的主板便针对这种情况在主板上增加了一个& BIOS 写保护跳线&。具备此跳线的主板 BIOS 芯片在刷新 BIOS 程序时,需要更改 BIOS 的电压才能写入 BIOS 程序&&处于写保护状态(不能刷新 BIOS )为 5V ,未处于写保护为 12V 。而用来调节这个电压的跳线也就是& BIOS 写保护跳线&。该类跳线一般也位于 BIOS 芯片的附近,当把跳线帽插在& 2 & 3 &号跳线柱上时,则处于可写入状态;将它插在& 1 & 2 &号跳线柱上时,则处于写保护状态(主板的默认设置)。
6.AC ' 97 声卡屏蔽跳线
如今的主板大多都集成了板载软声卡(俗称 AC ' 97 声卡),虽然此类声卡能满足一般用户的需要,但还是有很多人会单独购买一块 PCI 声卡插在主板上。不过当把 PCI 声卡插在主板上之后,用户往往会发现 PCI 声卡很难安装,很容易出现中断冲突,因为原来的 AC ' 97 声卡还在工作。要关闭 AC ' 97 声卡很简单,一般在集成声卡输出端的附近,都有一个&声卡屏蔽跳线&,只要将默认的& 1 & 2 &改为& 2 & 3 &就能将 AC ' 97 声卡屏蔽,也有的主板把此类跳线设置在 BIOS 程序中,一般是把 AUDIO 选项设为& DSABLE &,默认为& ELABLE &。
7. 键盘开机跳线
目前许多主板都支持&键盘开机&功能,当打开此功能后,需要按键盘上相应的键,便能启动电脑。虽然很多主板都支持键盘开机,但一般情况下此功能都被主板上的跳线屏蔽了。要找到该跳线比较简单,它一般位于 PS/2 (键盘鼠标)接口附近,按照跳线说明,将默认的& 1 & 2 &连接改为& 2 & 3 &连接就行了。
1.3.3常见的主板品牌和厂家介绍
表1-27列出了常见主板品牌与厂家。
1.4计算机加电启动过程
1.4.1计算机加电过程
当ATX电源接通220V电压后,ATX电源的9脚分别给I/O、SB开机排针提供电压,SB接收到这个电压后通过南桥内部的电路送给频率为32.768KHZ的晶振,晶振将电压传给南桥内部的开机电路,这样就完成了初始化。
当短接开机排针时,瞬间产生一个高电平变低又恢复高电平的跳变信号,送给南桥,南桥输出信号,将ATX电源的14脚拉成低电位后,ATX电源开始工作,输出各电路电压。给CPU供电,然后给内存供电,从而产生正常工作所需要的主供电电压及数据线电压。送给显卡供电电路时,长生显卡识别电压。当主板上的供电电路完成后,主板上的供电电路会给时钟芯片提供3.3V和2.5V两种电压,时钟按在把3.3V电压通过内部电路送给频率为14.318MHZ的晶振,晶振收到这个电压后开始起振,输出14.318MHZ的频率,送给CPU,内存、显卡。南桥、AGP、PCI等。当时钟电路完成工作后,ATX电源第8脚会送出一个电源信号,经过一些电子元器件后送给门电路,门电路再把这个电源信号进行处理,产生一个复位信号,送给南桥,南桥内部的电路在把这个电源信号分别进行处理,产生一个复位信号,送给芯片、声卡、网卡芯片、SATA槽,然后再送给PCI、AGP和北桥,北桥在把这个信号进行处理,产生一个CPU的复位信号送给CPU。当CPU收到复位信号后,整个主板的复位电路就完成了工作。
1.4.2计算机启动过程(增加图片说明或者框图书名)
1.计算机启动过程
  1)当我们按下电源开关时,电源就开始向主板和其它设备供电,此时电压还不太稳定,主板上的控制芯片组会向CPU发出并保持一个RESET(重置)信号,让CPU内部自动恢复到初始状态,但CPU在此刻不会马上执行指令。当芯片组检测到电源已经开始稳定供电了(当然从不稳定到稳定的过程只是一瞬间的事情),它便撤去RESET信号(如果是手工按下计算机面板上的Reset按钮来重启机器,那么松开该按钮时芯片组就会撤去RESET信号),CPU马上就从地址FFFF0H处开始执行指令,从前面的介绍可知,这个地址实际上在系统BIOS的地址范围内,无论是AwardBIOS还是AMIBIOS,放在这里的只是一条跳转指令,跳到系统BIOS中真正的启动代码处。
  2)系统BIOS的启动代码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进行POST(Power-OnSelfTest,加电后自检),POST的主要任务是检测系统中一些关键设备是否存在和能否正常工作,例如内存和显卡等设备。由于POST是最早进行的检测过程,此时显卡还没有初始化,如果系统BIOS在进行POST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些致命错误,例如没有找到内存或者内存有问题(此时只会检查640K常规内存),那么系统BIOS就会直接控制喇叭发声来报告错误,声音的长短和次数代表了错误的类型。在正常情况下,POST过程进行得非常快,我们几乎无法感觉到它的存在,POST结束之后就会调用其它代码来进行更完整的硬件检测。
 3)接下来系统BIOS将查找显卡的BIOS,前面说过,存放的ROM芯片的起始地址通常设在C0000H处,系统BIOS在这个地方找到显卡BIOS之后就调用它的初始化代码,由显卡BIOS来初始化显卡,此时多数显卡都会在屏幕上显示出一些初始化信息,介绍生产厂商、图形芯片类型等内容,不过这个画面几乎是一闪而过。系统BIOS接着会查找其它设备的BIOS程序,找到之后同样要调用这些BIOS内部的初始化代码来初始化相关的设备。
  4)查找完所有其它设备的BIOS之后,系统BIOS将显示出它自己的启动画面,其中包括有系统BIOS的类型、序列号和版本号等内容。
  5)接着系统BIOS将检测和显示CPU的类型和工作频率,然后开始测试所有的RAM,并同时在屏幕上显示内存测试的进度,我们可以在CMOS设置中自行决定使用简单耗时少或者详细耗时多的测试方式。
  6)内存测试通过之后,系统BIOS将开始检测系统中安装的一些标准硬件设备,包括硬盘、CD-ROM、串口、并口、软驱等设备,另外绝大多数较新版本的系统BIOS在这一过程中还要自动检测和设置内存的定时参数、硬盘参数和访问模式等。
  7)标准设备检测完毕后,系统BIOS内部的支持即插即用的代码将开始检测和配置系统中安装的即插即用设备,每找到一个设备之后,系统BIOS都会在屏幕上显示出设备的名称和型号等信息,同时为该设备分配中断、和I/O端口等资源。
  8)到这一步为止,所有硬件都已经检测配置完毕了,多数系统BIOS会重新清屏并在屏幕上方显示出一个表格,其中概略地列出了系统中安装的各种标准硬件设备,以及它们使用的资源和一些相关工作参数。
 9)接下来系统BIOS将更新ESCD(ExtendedSystemConfigurationData,扩展数据)。ESCD是系统BIOS用来与交换硬件配置信息的一种手段,这些数据被存放在CMOS(一小块特殊的RAM,由主板上的电池来供电)之中。通常ESCD数据只在系统硬件配置发生改变后才会更新,所以不是每次启动机器时我们都能够看到&UpdateESCD...Success&这样的信息,不过,某些主板的系统BIOS在保存ESCD数据时使用了与Windows9x不相同的数据格式,于是Windows9x在它自己的启动过程中会把ESCD成自己的格式,但在下一次启动机器时,即使硬件配置没有发生改变,系统BIOS也会把ESCD的数据格式改回来,如此循环,将会导致在每次启动机器时,系统BIOS都要更新一遍ESCD,这就是为什么有些机器在每次启动时都会显示出相关信息的原因。
10)ESCD更新完毕后,系统BIOS的启动代码将进行它的最后一项工作,即根据用户指定的启动顺序从软盘、硬盘或光驱启动。以从C盘启动为例,系统BIOS将读取并执行硬盘上的,主引导记录接着从分区表中找到第一个活动分区,然后读取并执行这个活动分区的分区引导记录,而分区引导记录将负责读取并执行,这是DOS和Windows9x最基本的。Windows9x的IO.SYS首先要初始化一些重要的系统数据,然后就显示出我们熟悉的蓝天白云,在这幅画面之下,Windows将继续进行DOS部分和GUI()部分的引导和初始化工作。
  如果系统之中安装有引导多种操作系统的,通常主引导记录将被替换成该的引导代码,这些代码将允许用户选择一种操作系统,然后读取并执行该操作系统的基本引导代码(DOS和Windows的基本引导代码就是分区引导记录)。上面介绍的便是计算机在打开电源开关(或按Reset键)进行冷启动时所要完成的各种初始化工作,如果我们在DOS下按Ctrl+Alt+Del组合键(或从Windows中选择重新启动计算机)来进行热启动,那么POST过程将被跳过去,直接从第三步开始,另外第五步的检测CPU和内存测试也不会再进行。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冷启动还是热启动,系统BIOS都一次又一次地重复进行着这些我们平时并不太注意的事情,然而正是这些单调的硬件检测步骤为我们能够正常使用电脑提供了基础。
(C) 笔记本维修|电脑维修|北京笔记本维修|北京电脑维修|力拓盛世 版权所有. 京ICP备号-2}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华硕笔记本固态硬盘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