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北京了,在西郊宾馆为何这么牛充电的时候,手机显示:快速充电,连续充电,涓流保养,因为等着用手机

手机快速充电 究竟是怎么回事?
手机快速充电 究竟是怎么回事?
  早在去年高通骁龙 800 处理器发布之际,高通就为这新一代的旗舰处理器升级了 2.0 版的快速充电技术协议。从之前在骁龙 S4 Pro 处理器身上的 Quick Charge 1.0 升级至先如今的 Quick Charge 2.0,相比普通的充电模式而言,第二代快速充电技术在第一代的基础上,充电速度还要快 75% 左右。
  而现在支持快速充电的热门产品是,先有 OPPO Find 7 独具特性的 VOOC 快速闪充,能够让 Find 7 从 3% 的电量充满至 100% 只需要一个小时多一点点的时间即可;不久前才发布的 HTC One M8 宣称同样支持 Quick Charge 2.0,虽然实际效果还没真机体验,但预计也不会让我们产生小失望。
  在手机电池技术发展低迷、遭遇瓶颈之际,无线充电技术的成熟度也是差强人意之时,且基于安全性的基础上,去发展快速充电来变相为手机增加使用续航时间不失为一条便捷之径。那么,手机快速充电究竟是怎么回事?
闪充基础优势和原理
  以高通骁龙 800 处理器为例,按高通的说法,如果是与之前完全不用快速充电的手机相比,此前的 Quick Charge 1.0 能够把充电速度提升至 40% 左右。意味着,普通充电模式的手机需要 3 个小时的话,Quick Charge 1.0 仅仅只需要 1.8 小时(理论数据);而 Quick Charge 2.0 在这个基础上提升至 75%,也就是说还不到一个小时的过程即可。
  此外,Quick Charge 2.0 的快速充电采用了更加优化的电路设计,并且很好地融入到高通骁龙 800 处理器芯片中。而采用 Quick Charge 2.0 技术的电源适配器,可以让搭载骁龙 800 处理器的智能手机,安全使用较大的充电功率来为手机提速充电(远远高于普通手机电源适配器的输出功率,比如 Apple 官网的数据显示,iPhone 5s 的电源适配器输出功率仅为 5W)。
高通的Quick Charge 2.0
  要知道,为了加速手机充电速度,就必须在电池的充电功率上面下功夫。而为了达到上述所说的大功率,根据初中物理学的知识来看,因为「功率=电压×电流」,就意味着在电压和电流这两个方面着手。高通的做法是,在收购 Quick Charge 背后的厂商 Summit 之后,便将 Quick Charge 协议于自己的处理器芯片当中,而里面集成的 DC/DC(是指将一个固定的直流电压变换为可变的直流电压)。
  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如果手机电池长期处于高出标称电池的情况下工作,势必影响电池的使用寿命。这样,前面提到高通的这项技术能够将固定的直流电压转变为可变的直流电压。意味着搭载支持 Quick Charge 协议的芯片的智能手机,便可以接受快速充电所需的高电压输入。从而达到提升手机充电功率完成充电提速的最终目的。
OPPO的VOOC快速闪充
  不过,在提到快速充电技术这一点上,OPPO 产品经理的说法是,盲目提高手机充电电压带来的后果是带来更多的损耗,势必或导致手机发热比较严重。因此,只能采用后一条路也就是提升电流的思路,来解决充电功率的问题。但这显然存在误导性的错误,恰恰相反,提升电流才是会导致损耗增加的潜在性因素(参考高压远程供电,但是对手机充电的影响就要轻微得多)。
  所以猜测不采用高电压低电流的做法,撇开高电压对电池寿命的影响外,便应该是 OPPO 定制的电池工艺支撑大电流的模式(感兴趣的可以去参考航模电池大电流充电)。已知的是,OPPO Find 7 便是在充电电流上面大做文章。通过研究 7 pin 充电接口,将定制电池上的金属触点也相应的提升至 8 个,再加上专门改进配套的电源适配器,这一套下来虽说成本上去了,但顺利在保证充电速度的同时,还有效保障了手机的充电方面的安全。
  当然,即便是快速充电,但到了后面一段时间,全速行驶的「充电速度」总归要放慢速度,也就是设计所谓的「涓流充电」来防止电池过冲和预防其他安全副作用。所以,快速充电更多的侧重点还是在前面的一段时间上面,也就容易解释,为何实际提速时间与各家所宣称的理论值有着一定的时间差距。
  暂时还不清楚 HTC One M8 与 Quick Charge 2.0 结合是怎么安排的。但不难猜测,应该与前面高通模式的原理相差不远。这样一来,就引申出另外一点值得注意的事情,那便是有着这些机型打头阵,后面就该有着一些更多的厂商跟进。估计他们的想法是:「既然,在电池容量的参数上我已经满足不了你们,但至少,提供更快的充电速度总行了吧。」
发表评论:
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转]&[转]&iphone 4 金山电池医生电充满后一直显示连续式充电进行中,1快速充电,2连续式充电,3涓流充电 ?_百度知道您现在的位置: >
手机电池充满电后还要涓流充电吗?过充电咋办
  在几乎所有手机省电应用中都能看到一项叫做&涓流充电&的功能,&涓流充电&是啥意思呢?简单来说,就是当手机充满电之后还继续充电,此时充电器会开始以微小的电流继续往手机中充电。
  而对于这一点,人民网前不久发的一条辟谣微博中也有提及,但意见却是截然相反,人民网的理由是:&锂离子电池任何形式的过充,都会导致电池性能受到严重破坏,&
  到底哪个才是正确的?平时在充电的时候,我们到底要注意些什么呢?本期手机流言终结者依旧通过实测来揭晓!
  小编用的测试机是前几天刚刚上市的索尼Xperia C S39h,5寸大屏用来播放视频测试电量消耗正合适。首先来看看充满电马上拔下来续航的表现如何。手机电量到100%后进入了涓流充电模式,省电应用将涓流充电的市场设定为固定的25分钟,小编拍完照的时候刚刚过去两分钟,还不算晚,测试马上开始。
相关文章:手机电池 手机电池充满电 手机电池充满电后
图解新闻:
最新攻略:
24小时更新:
热门排行本周本月
推荐文章本周本月1、凡本网已作出"不得转载"、"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声明的内容,本网所指向的非本网内容的相关链接内容及其他法律不允许或本网认为不适合转载的内容均不可任意转载。对不遵守本声明、恶意使用、不当转载或违法引用本网内容者,本网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行政责任或其他损失,本网不承担责任。
2、已经本网协议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转自(或引自)济南网络广播电视台"字样。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时事新闻类或资料性质的公共免费信息务必合理和善意的引用,不得进行曲解和修改。此项内容的引用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行担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在本网论坛、微博、评论等应用中,由用户发表的文章、图片、视频、评论等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立场无关,作者自负。
4、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传递更多信息、服务大众,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务必在相关作品发表之日起30日内进行,我们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是不是充完电电流还要输入手机电池,充到100%还继续充半个小时以上,手机的电能用久一点呢?
嫌弃太长,只看黑体字也行。流言终结,手机充满电之后想拔就拔,不想拔放着也没事儿。对于手机电池使用时长,没有影响。 转自?()
在几乎所有手机省电应用中都能看到一项叫做“涓流充电”的功能,“涓流充电”是啥意思呢?简单来说,就是当手机充满电之后还继续充电,此时充电器会开始以微小的电流继续往手机中充电。  而对于这一点,人民网前不久发的一条辟谣微博中也有提及,但意见却是截然相反,人民网的理由是:"锂离子电池任何形式的过充,都会导致电池性能受到严重破坏,"  到底哪个才是正确的?平时在充电的时候,我们到底要注意些什么呢?本期手机流言终结者依旧通过实测来揭晓! 小编用的测试机是前几天刚刚上市的索尼Xperia C S39h,5寸大屏用来播放视频测试电量消耗正合适。首先来看看充满电马上拔下来续航的表现如何。手机电量到100%后进入了涓流充电模式,省电应用将涓流充电的市场设定为固定的25分钟,小编拍完照的时候刚刚过去两分钟,还不算晚,测试马上开始。 小编所用的测试方式是让手机播放在优酷客户端中事先离线下载好的电影,时间为两个小时。经过两个小时的播放,剩余电量为68%,以此作为基准,将手机再次充满电,并且完成涓流充电的步骤,再来看看续航的表现如何呢?在充电的过程中,小编又发现了另外一个问题:涓流充电的步骤似乎只是一个计时器而已,即使完成了所有充电步骤,如果拔下充电器然后再次插上,应用还是会重新提示开始涓流充电;而且如果在涓流充电没有完成的时候重新插拔充电器,也会重新开始计时。也就是说,这些应用其实没办法真正控制手机充电的过程,只是通过电量来判断当前的充电情况而已。不过就算所谓的“涓流充电”这一过程不能被应用所控制,也不能说明这一步就没有意义,它会对手机续航产生影响吗?手机充满电,第二次测试开始。 测试方式和前面一样,也是播放优酷事先离线下载好的电影,测试时长为2个小时,剩下的电量会比之前的多吗? 测试方式和前面一样,也是播放优酷事先离线下载好的电影,测试时长为2个小时,剩下的电量会比之前的多吗? 令人惊讶的是,在完成涓流充电之后进行测试,手机的剩余电量竟然比之前还要略少一些,小编刚刚看到这个结果的时候认为可能是在操作过程中的正常误差,但为了保证结果的可靠性,还是进行了第二次测试,这一次的结果是剩余67%。不管是不是误差所导致,但很显然,涓流充电并不能增加手机的续航能力。涓流充电有用吗?  通过前面的测试,能够看出来,所谓的“涓流充电”对我们日常使用手机并没有什么影响。那么这个涓流充电的说法又是从何而来呢。  通过查阅维基百科很容易就能获得答案:“大部分充电电池特别是镍镉电池以及镍氢电池都有自放电现象(不适用也会自己流失电量);若要电池随时可用,要以提供涓流之充电器长期接驳。”  前面提到,有自放电现象的镍氢和镍镉电池有涓流充电的需求,但对于目前手机所使用的锂离子电池来说,每月的自放电仅在5%-10%,只有在长期存放的时候,每隔3个月左右将电池拿出来充满一次即可。每月充电时多25分钟的涓流充电时间,对手机电池起不到任何作用。至于省电应用里面说的“能让电子保持流动,延长电池使用寿命”则根本找不到任何靠谱的参考资料。如果涓流充电是扯淡,那需要担心过充电吗?下一页就为你解答。需要担心过充电吗?  关于过充电的问题,比涓流充电更好解答,因为很多人每天都在做这个测试,比如笔者几乎每天晚上睡觉的时候手机都插在充电器上,周末宅在家,充电时间超过10个小时也非常正常,如果会过充电的话大家都不一定还能看到这篇文章……  其实锂离子电池并非不存在过充电的问题,如果真的出现过充电,电池的确会出现鼓包,起火,甚至爆炸的危险,但现在的手机电池在设计时就加入了防止过充电的多重保护机制,首先是手机充满之后就会自动停止充电。如果真的出现了过充电的意外,电池上还有防止爆炸的气孔和阻止电池进一反应的隔膜,所以只要使用正品电池和充电器,过充电的问题同样无需担心。  其实对于手机电池的使用,小编想说的就是,随便用,想什么时候充什么时候充,想什么时候用什么时候用。其他的保养技巧也不用太在意,一般的手机电池设计寿命都在300-500次循环以上,超过这个数字电池容量也不会直接挂掉,而是逐渐衰减,足够撑到我们把一台手机报废。  结论:流言终结,手机充满电之后想拔就拔,不想拔放着也没事儿。
楼上长文的意思总结起来就一句话:想充就充,一直充着也没事。&br&&br&手机上显示100%并不是真正代表充满,多充一会没有错,用手感觉充电器,停止发热了就代表真正充满。这样的100%可以用很长一会儿才掉到99%。
楼上长文的意思总结起来就一句话:想充就充,一直充着也没事。 手机上显示100%并不是真正代表充满,多充一会没有错,用手感觉充电器,停止发热了就代表真正充满。这样的100%可以用很长一会儿才掉到99%。
多嘴提一句,血泪教训啊,充电程度是没有关系的,但是不要用pad的头给iPhone 充电,iPhone 那个头是1A的pad是2A的,现在我就整天抱着移动电源哭了&br&&br&———————————————&br&查了一下,好多说这个是谣言的。可是我的手机确实电池已经柴废了,或许我遇到的是个例吧。&br&&br&另外以前用touch的时候,随便配的头会完成触屏不准,不知道对电池有没有损伤。
多嘴提一句,血泪教训啊,充电程度是没有关系的,但是不要用pad的头给iPhone 充电,iPhone 那个头是1A的pad是2A的,现在我就整天抱着移动电源哭了 ——————————————— 查了一下,好多说这个是谣言的。可是我的手机确实电池已经柴废了,或许我遇…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Product Manager}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西郊宾馆为何这么牛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