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坻和怀来 房价 潜力哪个地方未来发展潜力大?

未来五年宝坻会发展得更富更强更美 不信来看!
来源:天津北方网
 编辑:唐淑倩
我来说两句
?&????????????
热点新闻排行榜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2- | 举报邮箱:jubao@ |
(C) 2000-.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本网站由天津北方网版权所有&&& 摘要 本研究是从区域协同发展的角度,针对京津冀地区发展面临的&区域生态退化,环境污染严重;转型升级滞后,重化工倾向严重;贫富差距扩大,社会矛盾日趋激化&三大挑战,展开京津冀地区协同发展和城镇空间布局研究。文章从多中心网络城市群和集中圈层发展两种模式出发,提出了京津冀城镇空间布局调整的建议方案。文章依据城镇化水平预测,就城镇体系、京津核心区、边缘城和特色自立新城进行了系统的规划研究,最后从水源涵养区建设、静脉产业园区建设、生态补偿机制和区域一体化规划四个方面阐述规划实施的对策。
  关键词 京津冀协同发展;城市群;区域规划;城镇空间布局
  京津冀地区包括北京市、天津市和河北省,陆地面积21.76万km2,海域面积1万km2。2012年,全区常住人口1.07亿元,约占全国总人口的8%;5.7万亿元,占全国经济总量的11%左右。京津冀地区是我国继长三角、珠三角之后的第三大城市群,是北方占地最大和区域开发程度最高的经济核心区,也是面向全球的国家门户,我国最重要的政治、文化中心,亚太地区综合实力强、发展最具潜力的区域之一。但是,从区域协同发展的角度来看,京津冀地区发展面临三大挑战。首先,区域生态退化,环境污染严重。区内大气和水环境严重污染,城市固体废弃物处理能力严重不足,水土流失、土地沙化、沙尘暴与生态退化并存。其次,产业转型升级滞后,重化工倾向严重。京津冀作为政治和文化中心的首善之区,在高新产业和装备制造业方面有了快速发展,但钢铁、建材、石化等原材料产业部门低水平重复建设且发展更快,已经突破大气、水和土地的自净能力上限。最后,贫富差距扩大,社会矛盾日趋激化。北京、天津等中心城市产业转型发展快,创造就业岗位多,对人才和流动人口吸引力巨大,人口机械增长迅速,大城市无序蔓延,涉及交通、住房、教育、医疗的基本民生工程设施严重短缺,加上日益严重的人口老化问题和周边24个县、200万贫困人口带,人口和社会问题日益突出。要解决这些急迫的大区域社会-经济-环境问题,需要从国家战略发展的高度出发,调整和重构京津冀地区城镇空间布局,为经济发展提供可持续发展的大平台,为社会发展营造包容性社会大熔炉,为国家发展创造全球化世界城市区。
  1 多中心网络城市群发展模式
  过去30年,发达国家伴随着去工业化过程,以制造业为主的工业化对城市化的影响与作用逐渐弱化,要素(通信、计算机、自动化等)成为形成的基本条件。弹性生产使中心与端点间按等级体系重新组织空间形式成为可能,原有的&核心&边缘&结构被打破,并逐渐融合到一个不平衡的发达区域、城市和地方的全球网络之中。由于城市的生产性功能不断弱化,服务和性功能逐步强化,于是在传统城市区域外围的郊区或半农业化区域、大城市高速公路交叉口、新形成的集商业、购物、娱乐功能为一体的城市新区,被称为边缘城市(edge city)(图1)。此外,菲什曼(Fishman)提出呈现多中心性的&增长走廊&(growth corridor),巴顿(Batten)提出具备水平联系和互补性,注重科研、教育、创新活动,增长潜力不受制于城市规模而与弹性相关的网络城市等都应运而牛。
  也正是这一时期,信息技术推进全球的自由流动,新国际地域分工格局进一步形成,全球市场建立,世界产业结构发生重构与转移,形成新的产业布局和城市化空间。在信息技术发展带来的生产服务也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全球化正在重塑全球城市体系,一批全球城市或世界城市形成,其核心呈现出&多中心&网络化&功能区&通道脊&的空间结构特征(图2)。京津冀地区特大城市的空间发展模式已经到了不得不向这两种空间结构转变的时候了。
  2 集中集聚圈层发展模式
  国际经验表明,世界级城市群地区是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是发挥全球影响力的核心地区,在金融、和资源掌控、科技和文化发展等方面都具有全球影响力。大国首都地区往往是国家管理职能、国际性重大职能叠加作用的多元化功能地域,伦敦、巴黎、东京依托首都职能与全球其他国家紧密联系,并在经济管理职能、国际门户、科技创新、文化交流、国际宜居社区等职能方面具有全球影响力(表1、表2)。
  首都圈多采取&制造业分散&战略,中心城区强化高端服务功能,远郊地区推动工业及制造业集聚发展。一般规律是商贸物流、制造业外迁,中心城区聚集了大量的总部经济、科技创新产业、商务办公等高端服务业。空间组织呈现多中心结构,&圈层+廊道&效应显著。世界级城市群多采用多中心聚集模式,呈现由圈层分布向轴带扩展的发展规律,分区差异化引导产业发展,构筑网络化结构以促进区域。50km内为首都圈核心区,空间圈层拓展;50~200km范围内依托主要交通通道串联产业基地、专业化城市、休闲旅游区等形成发展轴带。东京首都圈第五次规划提出构筑&分散型网络构造&,打造东京环状据点都市群和外围三大自律都市圈。首尔在仁川、京畿地区形成10个内外自立性城市圈,打造京畿道五大自治经济圈,形成&多核联系型空间结构&。交通上形成多层次、多方式集合的复合枢纽体系。由洲际空港、国际海港、铁路枢纽、国际通信节点组成跨行政区的国际门户地带。通过首都圈核心区的区域性枢纽和区域性二级中心城市综合交通枢纽实现城市间的高效联系。通过都市型枢纽实现节点地区与重大功能区的结合,尤其在50km范围内是轨道网络密集区域。例如东京高密度的轨道交通网络使人们很方便从居住地到达市中心,城市轨道交通形成了覆盖半径50km的城镇化密集地区,并辐射到100km范围,在东京及其副中心城市工作的人员90%利用轨道交通上下班,对于人口密集的京津冀地区未来发展有很强的借鉴意义。生态上形成多样化、景观丰富的生态网络结构。以多样的生态功能区建设推动区域的可持续发展。首都圈核心区内由于开发建设和人口稠密,以&楔形+圈层&绿化隔离带、大型主题公园、休闲绿道等为主。50~200km范围,广泛分布生态生物多样保护区和水源、风沙防治的生态保育功能区;同时借助于生态河道、郊区绿化带、农田、历史文化遗迹建设带状郊野游憩空间。同国外首都地区的城镇空间组织比较,京津冀地区缺乏合理有序的城镇规划体系等级结构。国外东京、伦敦、巴黎等首都地区空间组织演化表现为&核心城市&&&近郊新城&&&外围中心城市&&&专业新城(区)、节点&&&都市农业服务中心&的合理分布组织规律。
  3 城镇空间布局调整建议方案
  北京要化解自身出现的大城市病,单靠一己之力难以完成,需要着眼于京津冀一体化,在更大的空间范围内谋求跨区域合作。比如大气污染防治,必须由京津冀协同周边省市,共同合力,才能拿出有效措施。但问题的关键在于,京津冀如何实现协同发展?最近,北京市规划委员会提出了四项构想:①以交通设施为先导,促进功能、产业、人口和用地向位于交通走廊上的城镇集中;②构建区域生态安全格局,加强京津冀区域北部地区水资源涵养、风沙治理、防护林建设以及南部城镇组团间重要生态廊道的保护建设;③促进区域产业布局与城镇体系的对接,共建产业功能区和区域新城,推进区域产业转型升级;④推动北京教育、医疗等优质公共服务资源向周边地区辐射,提升京津冀区域整体公共服务水平。河北省就京津冀协调发展提出五个方面构想:①在京津冀大城市群范围内重构区域功能;②优化城市布局,改善区域内发展不平衡的现状;③扩大生态空间;④使用清洁能源,调整能源结构;⑤进一步完善区域交通网络。有关调研组提出,把北京的大学、医院和博物馆等一些文化教育资源迁移到河北省,以疏散北京的城市功能。吴良镛呼吁北京城乡规划要改变观念,跳出&就城市论城市&的局限。他带领课题组对京津冀地区发展进行了持续跟踪研究,一期报告提出的&世界城市&、&双核心&,二期报告提出的&一轴三带&等观点,基本都得以落地。最近的三期报告针对京津冀地区出现的新现象、新问题,提出了诸多协调区域发展的新设想。习近平总书记日就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提出7点要求,即明确北京、天津、河北三地功能定位、产业分工、城市布局、设施配套、综合交通体系等重大问题,充分发挥环渤海地区经济合作发展协调机制的作用,加快推进产业对接协作,不搞同构性、同质化发展,提高城市群一体化水平和综合承载能力,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合作,完善防护林建设、水资源保护、水环境治理、清洁能源使用等领域的合作机制,加快构建快速、便捷、高效、安全、大容量、低成本的互联互通综合交通网络,破除限制资本、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的各种体制机制障碍。就京津冀城镇空间协调发展,我们提出如下调整设想方案。
  3.1 构建&双核多心网络&城镇空间布局
  借鉴国外城镇群空间演变规律,未来京津冀地区城镇空间布局将由圈层布局走向轴带拓展,由行政分割走向区域城镇融合发展,由点状发展走向有机联系的城镇群体发展。吴良镛(2014)认为:京津冀在生态环境保护、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区域文化发展等涉及公共利益的方面,要拟定共同政策并付诸共同行动,提出实现人居环境的城镇网络、交通网络、生态网络和文化网络&四网协调&设想。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提出建设&双核一区、两翼多点&的空间结构。其中,&双核&指北京、天津两大核心城市;&一区&指京津保大三角核心区;&两翼&指以石家庄为中心的冀中南一翼和以唐山为中心的冀东一翼;&多点&指京津的自身卫星城镇以及河北省张家口、承德、秦皇岛、沧州、邯郸、邢台、衡水等京津冀次级中心城市和若干新兴区域中心城市。中央提出,优化京津冀城市群布局,可在河北选择资源环境承载力较好的现有中小城市,作为北京疏解功能的集中承载地。
  我们认为:在未来一段时期内,京津冀地区城镇空间布局将形成&众星拱月&状的&双城记&形态。以北京、天津两大城市为核心,调整优化城市功能,充分发挥人才、技术、金融等优势,积极参与国际产业分工,加快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城市;加快发展石家庄、唐山两大区域中心城市,做大做强城市经济,提高对京津功能和产业转移承接能力,增强对冀东、冀中南两翼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发展要素向京津、京邯(京广)、京秦(京沈)、京衡(京九)、石(家庄)衡(水)沧(州)五条交通走廊集聚,形成区域发展轴;构建沿海经济产业带、环首都东南新兴产业带、环首都西北绿色产业带和扶贫开发与特色生态产业带;建设邯郸、保定、廊坊、沧州、秦皇岛、张家口、承德、衡水、邢台九个地区性中心城市,完善城市设施,优化发展环境,提高对产业和人口的集聚能力;围绕中心城市功能扩散和产业延伸,以新区、中小城市和县城为依托,建设各具特色的卫星城镇,逐步形成以大带小、层级合理、多点支撑、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
  3.2 建立分圈层的空间发展框架
  国外首都地区在空间上,用地布局均表现出以中心城市为中心由内到外呈&均质化团状&带状连绵一轴线点状&的发展形态。团块状以城市交通网络支撑,带状连绵由轨道市郊快线与快速道路支持,而点轴发展地区主要由区域及国家级交通网络支持。在部分多层级交通网络复合的走廊上,呈现长距离的连绵发展。京津冀地区以交通时空距离为基础,建立拓展圈、通勤圈、同城化发展圈、城际间紧密协作圈、统筹发展圈五个圈层空间发展框架。针对不同空间圈层,采取有针对性的交通发展策略,配置不同的交通设施,分类引导城镇建设和产业发展。拓展圈&&半径距五环20km范围内,环首都的14县(市)的土地资源、劳动力资源和邻近北京的区位优势明显,能够承担首都职能疏解的发展空间和基础条件,建议将其纳入拓展区(朱正举,2014);通勤圈&&半径30km内,以及距东四环、南四环30km行程的外围城镇;同城化发展圈&&通勤圈向外推移20km(半小时时空距离),主要发展轴外推30km左右;城际问紧密协作圈&&以半径70km为基础(1小时时空距离),主要发展轴外推50km,沿放射轴延伸至天津、唐山、保定、张家口、承德,通过交通引导和生态规划,促成京津冀城市群向协同布局、基本公共服务同城化方向发展;统筹发展圈&&半径200km左右(2小时时空距离),主要发展轴外推100km,涵盖京津冀全部地区(表3、图3)。
  以北京五环为基准,规划沿五环外延20km为北京拓展圈;20~30km为通勤圈;30~50km为同城化发展圈,包含河北省永清县、固安县、涿州市、三河市、大厂县、香河县、廊坊市区;距北京五环线50~70km为城际间紧密协作圈,包含河北省霸州市、高碑店市、定兴县、涞水县、怀来县;距离北京五环线70~120km为北京经济辐射圈,包含河北省文安县、雄县、安新县、徐水县、容城县、易县、涿鹿县、赤城县、兴隆县、玉田县。
  以天津为核心划分拓展圈(半径30km);同城化发展圈(半径60km),包含河北省永清县;城际间紧密协作圈(半径90km),包含河北省三河市、大厂县、香河县、玉田县、黄骅市、青县、大城县、文安县、霸州市、固安县;经济辐射圈(半径120km),包含河北省唐山市都市区、曹妃甸区、海兴县、盐山县、沧州市、孟村回族自治县、河间市、任丘市、容城县、雄县、安新县、定兴县、高碑店市、涿州市。
  3.3 选择重点发展区集中建设
  按照增长极理论,依托优势资源与优势地区,打造新兴增长空间,对于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带动与支撑作用。因此,京津冀应围绕新机场、廊坊北三县、沿海等优势地区,培育新兴增长极。
  3.3.1 北京南部新机场临空发展区
  北京南部新机场的建设必将对京津冀发展带来深远影响,为北京城市功能和人口的疏解创造了条件,河北的廊坊和保定获得临空产业发展的新机遇。京冀合作共建北京南部新机场空港新区,统筹廊坊中心城区和固安空间资源,与大兴共建首都南部副中心,打造成为面向国际和区域的新增长极。因此,以北京新机场规划建设为契机,统筹确定土地开发、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目标和战略,跨区域共建机场新区,使其成为京津冀新的增长极和引擎。也有专家质疑,比如北京市规划委主任黄艳就表示,各方不要对新机场期待过高,顺义的首都机场目前有超过8000万人次的,&都30年了,顺义也没有大起来。新机场这个区域,其实能干的可能就是交通走廊&。2014年,北京新机场将开工建设,在业内人士看来,这是北京市重修规划和京津冀一体化的一个新契机。新机场选址北京城南大兴区,与河北廊坊交界。规划年客流量1.3亿人次以上,年货运320万吨以上,年起降100万架次。如果全按规划完成,将是世界最大的机场。将北京新机场新区作为环首都地区新的增长点进行培育,通过航空、高铁可以辐射到保定、石家庄、天津、曹妃甸新城和唐山、黄骅新城等,围绕北京建立若干个河北中等城市(朱正举,2014)。
  3.3.2 津冀沿海统筹发展区
  津冀合作,依托沿海优势资源,大力建设滨海新区、唐山湾生态城、黄骅新城,实现曹妃甸区、渤海新区与天津滨海新区合力支撑京津冀沿海地区的发展与崛起。以天津滨海新区为龙头,京津冀共建沿海经济区,参照天津滨海新区,赋予京津冀滨海地区更为积极的发展政策。整合天津和河北沿海地区的港口和滨海空间资源,建立以天津滨海新区为龙头,沧州渤海新区、唐山曹妃甸区和北戴河新区为两翼的&京津冀沿海发展区&。制定共同的产业发展战略和渤海湾岸线综合利用规划,共同建设疏港交通网络。充分发挥天津滨海新区和河北沿海地区国家发展战略的政策优势,促进京津冀沿渤海地区的协同发展。
  3.3.3 冀北生态保护和水源涵养区
  太行山地区、燕山地区、海河流域上游地区的生态保护和民生改善是影响整个京津冀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可以将冀西北的山区县和北京的昌平、怀柔、平谷及天津的蓟县等地作为国家级生态发展实验区,京津冀共同参与,实施长期的生态扶持补偿政策,整体解决实验区内的扶贫、移民、生态安全、公共服务等问题。在河北张家口、承德、保定和北京昌平、怀柔、平谷以及天津蓟县等地划定适当地域,设立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实验区,计划单列于中央政府重点扶持和政策支持的特殊区域,建立京津冀生态保护协调机制,实施长期的生态改善扶持政策。尽快启动滦河流域水资源问题研究,促进新形势下流域水资源优化配置。《河北省城镇体系规划(2013)》(征求意见稿)提出建立北部生态保护带:以张家口、承德为主的冀北地区,强化重点城镇的据点发展,注重扶贫开发与生态保护,将生态经济作为经济战略性调整的基本方向,积极发展休闲旅游业和特色农林经济,建设绿色能源产业基地、绿色农林基地和休闲旅游基地,建立冀北生态经济特殊示范区,构建生态型城镇格局。
  3.3.4 京津保城市间生态过渡带
  首先是遏制城市过度扩张,结合京津保三角区城市未来发展规模和布局形态,合理确定城市开发边界,科学设置开发强度,为生态建设留足空间;其次是恢复洼淀生态功能,稳妥推进白洋淀、东淀、文安淀、永定河泛区等洼淀退耕还湖、退厂还湖,实施洼淀居民易地搬迁工程,逐步恢复和扩大湿地空间;再次是建设森林隔离带,协同京津两市,在京津保之间适度控制开发建设,按照先易后难实施退耕还林,近期重点退出市郊耕地、河滩占地、洼淀及其他自然保护区周边耕地,中远期除基本农田外,其他一般性耕地都要逐步退出。
  3.4 维护传统城镇体系
  首先,河北石家庄、北戴河、唐山、沧州、衡水、邢台、邯郸七个中心城市,是传统城镇体系的重要支点,进一步发挥这些地区中心城市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引领作用,形成&核心引领、集聚发展、统筹协调&的都市区格局。其次,中等城市是转移制造业和农村劳动力的重要承接地,大力发展中等城市符合国情省情,选择一批基础条件较好、发展潜力大、区位条件优越、产业带动能力强的县(市)培育成为中等城市。可以考虑将唐山湾生态城、黄骅新城、白洋淀新城(任丘、安新、雄县、白沟)和定州、辛集、迁安等率先发展成为带动区域发展的中等城市。最后,针对河北省县多、县小,110个县城城区平均人口规模仅8万人,难以发挥聚集和辐射带动农村地区作用的小县省情,采取&小县大城关&战略做大县城,加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力度,提升县城吸纳产业和人口转移的综合承载能力,培育和形成一批高标准的小城市,带动县域经济发展(表4)。
  4 城镇化水平预测
  从京津冀地区所有区县的人口发展现状来看,2012年年底北京市常住人口为2069.3万人②,城镇化率为86.2%③;天津市常住人口为1413.15万人④,城镇化率为81.55%⑤;河北省常住人口为7287.51万人⑥,城镇化率为46.8%⑦。由此得到2012年年底京津冀地区总人口为10769.96万人(图4)。
  通过对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三个地区人口发展现状、发展条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的分析,结合各市总体规划及《河北省城镇体系规划()》(征求意见稿)关于未来三个地区人口规模的数据,本次规划:至2015年,京津冀地区总人口达到11250万人,城镇化率达到63%;至2020年,京津冀地区总人口达到12200万人,城镇化率达到70%;至2030年,京津冀地区总人口达到14200万人,城镇化率达到82%(表5)。
  4.1 京津冀人口规模预测
  京津冀地区包括北京市16个区县、天津市16个区县以及河北省11个市,2011年京津冀各县(市)人口现状规模分布情况如表6所示。
  本次规划各区县人口规模的预测方法为:计算出每个区县的人口占京津冀人口的比例,对比现状比例和发展条件及发展趋势,预测未来每个区县人口规模所占的比例,然后根据上述预测的京津冀总人口,乘以比例即可得出各区县人口规模。本次规划首都圈人口分配比例及预测结果如表7。
  4.2 京津冀城镇化水平预测
  &&北京市城镇化率预测。2012年年底北京市城镇化率为86.2%,按照一些国家和地区城镇化的发展规律,城镇化水平超过70%,城市化趋势将趋于平缓,城市化发展的主要特征是提升质量。年,北京市城镇化率由83.6%上升为86.2%,平均每年增加约0.4个百分比。预计年城镇化率年均增长0.4个百分比,年城镇化率年均增长0.3个百分比,由此得到北京市城镇化率2015年为88%,2020年为90%,2030年为94%。
  &&天津市城镇化率预测。2012年年底天津市城镇化率为81.55%,按照城镇化的发展规律,城镇化水平超过70%,天津市城市化趋势也将趋于平缓,城市化发展的主要特征是提升质量。年,天津市城镇化率由75.11%上升为81.55%,平均每年增长约1个百分比。预计年天津市城镇化率年均增长1个百分比,年年均增长0.7个百分比,年城镇化率年均增长0.4个百分比,由此得到天津市城镇化率2015年为84%,2020年为88%,2030年为92%。
  &&河北省城镇化率预测。2012年河北省城镇化率为46.8%,按照城镇化的发展规律,城镇化水平超过30%,河北省城镇化率发展进入加速发展阶段。年,河北省城镇化率由37.69%上升为46.80%,平均每年增长约1.3个百分比。预计年河北省城镇化率年均增长1.5个百分比,年年均增长1.4个百分比,年城镇化率年均增长1.3个百分比,由此得到河北省城镇化率2015年为51%,2020年为58%,2030年为73%。
  &&京津冀城镇化率预测。综合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三个地区总人口以及城镇化率的预测结果,得到至2015年京津冀的城镇化率达到63%,至2020年京津冀的城镇化率为70%,至2030年京津冀的城镇化率为82%。
  5 京津冀城镇体系规划设想
  5.1 城镇地域空间结构
  5.1.1 京津冀城市群及其空间构造
  京津冀城市群位于中国环渤海地区,其中由北京、天津、唐山组成的京津唐城镇密集区同辽中南城市群和山东半岛城市群构成了环渤海巨型区,该区是中国北方最重要的集政治、经济、文化、国际交往为一体和外向型、多功能的密集的城市带(顾朝林,2011a;图5)。
  5.1.2 京津冀城镇发展轴设想
  通过对北京、天津和河北11个地级市空间规划拼接,得到京津冀地区城镇发展轴在空间上的大致布局。在承接已有规划的基础上,综合考虑京津冀空间资源分布、城镇交通联系、城镇现状发展水平和未来发展方向,以京津冀城镇一体化发展为核心,构建&两纵四横&的城镇空间发展轴。由北向南,依托京广铁路、京承铁路、京港澳高速和大广高速形成承德&北京&保定&石家庄&邢台&邯郸城镇发展轴,通过此发展轴将河北中心城市石家庄及首都圈后花园承德与北京串联,作为推动京津冀一体化的主要轴线;充分发挥滨海资源优势,以天津为中心,依托现状秦皇岛&唐山&天津&沧州之间铁路和高速公路形成沿海发展轴,并将交通向衡水延伸,使沿海经济能够辐射衡水。由东向西,以生态资源为基础,依托承秦高速和张承高速将秦皇岛、承德和张家口串联,形成京津北部生态保育轴,为京津冀可持续发展提供生态背景;依托京包铁路、京沪铁路、京藏高速和京津高速将张家口与北京、天津两大核心城市串联,作为&两纵&间联系主通道带动张家口经济发展,同时可将北京人口向怀来和涿鹿方向疏解;依托保沧高速形成保定&沧州城镇发展轴,向东对接沿海经济带,是&两纵&间联系次通道;以中心城市石家庄为冀南核心,依托石德铁路和石黄高速形成石家庄&衡水城镇发展轴,向东北与沧州对接,向东南与山东济南对接,是冀南东西城镇发展的主轴。
  5.1.3 城镇地域空间结构设想
  从城市群发展的角度出发,考虑北京作为中国面向世界的门户城市地位,将京津冀城镇群发展定位为建设世界级城镇群。以北京和天津为核心,区别于长三角城市群和珠三角城市群的单核发展模式,推动京津冀城镇群向双核发展,强化合力作用,奠定世界级城镇群的发展基础。采取轴带拓展方式,将京津冀城镇串联:向北连接张家口和承德,促进张承地区发展,同时解决山区人口向山下转移的问题;向东连接海港城市,推动京津冀城镇向海发展,傍海发展,打造中国最具影响力的海港经济区;向南连接以石家庄为中心的冀南地区,壮大石家庄省会城市集聚能力,带动冀南地区与以唐山为中心的冀北地区两翼互动发展,形成京津核心的南北助力。最终,构建&双核、三轴、一区、一带&的京津冀城镇地域空间结构。
  &双核&即北京和天津两大核心,是京津冀城镇群的发展核心力量,围绕京津两市建立不同空间距离的城镇圈层,推动京津核心区圈层式发展; &三轴&即承德&北京&涿州&保定&石家庄&邢台&邯郸南北城镇发展轴、天津&廊坊&北京&怀来&张家口东西城镇发展轴和沧州&衡水&石家庄东西城镇发展轴,是推动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主要通道脊;&一区&即以张家口和承德为核心的冀北山区,同时涉及冀西山区,作为京津冀的生态保育区,是京津冀赖以发展的重要区域;&一带&即由秦皇岛、唐山、天津和沧州共同组成的沿海经济发展带,是引领京津冀经济实现飞跃发展的先导区。在京津冀城镇空间结构规划中,建议将涿州(涞源、涞水、易县、高碑店、定兴、容城和雄县划入涿州)和怀来(阳原、蔚县、涿鹿和赤城划入怀来)提升为地级市,作为北京产业和人口转移的重要承载区。
  5.2 城镇空间功能定位
  5.2.1 环首都圈城镇职能结构
  环首都绿色经济圈城镇职能分为区域中心城市、门户城市、地区中心城市、县(市)域中心城市、建制镇五级结构(图6)。
  &&区域中心城市。为保定、廊坊、张家口、承德四个城市。到2020年,保定、张家口、廊坊三市发展为100万人以上特大城市,承德发展为大城市。按照规模做大、实力做强、功能做优原则,增强辐射带动能力。
  &&地区中心城市。三河、霸州、定州、怀来、涿州五个城市作为大圈市域副中心城市,规模参考各市总体规划及河北省城镇体系规划,到2020年发展为中等城市。
  &&县(市)域中心城市。香河、大厂、固安、涞水、涿鹿、赤城、丰宁、滦平、承德(县)、兴隆、白沟11个内圈城镇及文安、大城、永清、围场、宽城、隆化、康保、尚义、沽源、怀安、万全、崇礼等大圈城镇。到2020年,香河发展成为中等城市,大厂、固安等内圈城市发展为10万~20万人小城市。大圈城市规模参考河北省城镇体系规划,到2020年发展为平均人口规模10万人小城镇。
  5.2.2 外围圈层城镇职能结构
  外围圈层城镇职能分为省域中心城市、区域中心城市、地区中心城市、县(市)域中心城市、重点镇五级结构。
  &&省域中心城市。为石家庄、唐山两个。到2020年,石家庄、唐山两市发展为300万人以上特大城市。
  &&区域中心城市。为沧州、衡水两个。到2020年,沧州市发展为100万人以上特大城市,衡水发展为65万人以上的大城市。
  &&地区中心城市。任丘、黄骅、迁安、辛集四个城市作为大圈市域副中心城市。到2020年,任丘、黄骅发展为50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辛集和迁安发展为30万人口以上的中等城市。
  &&县(市)域中心城市。滦县、玉田县、滦南县、乐亭县、迁西县等共40个县(市)域中心城市。到2020年,滦县、玉田县、滦南县、乐亭县、迁西县、泊头市、河间市、藁城市、鹿泉市、新乐市、晋州市、正定县、平山县、冀州市、深州市、武邑县发展为20万人口以上的中等城市,其他县市则发展为10万~20万人小城市。
  5.2.3 边缘圈层城镇职能结构
  边缘圈层城镇职能分为区域中心城市、地区中心城市、县(市)域中心城市、重点镇四级结构。
  &&区域中心城市。为邯郸、秦皇岛、邢台三个城市。到2020年,邯郸市发展为220万人以上的特大城市,秦皇岛市发展为130万人以上特大城市,邢台市发展为100万人以上的大城市。
  &&地区中心城市。武安市、宁晋县两个城市作为市域副中心城市。到2020年,武安市、宁晋县发展为30万人口以上的中等城市。
  &&县(市)域中心城市。清河县、大名县、涉县、磁县、昌黎县等共32个县(市)域中心城市。到2020年,涉县、磁县、永年县、魏县、昌黎县发展为20万人口以上的中等城市,其他县市则发展为10万~20万人小城市。
  5.3 城镇等级规模结构
  京津冀城镇规模分为特大城市、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和建制镇五级(表8、图7)。
  6 京津核心区城镇发展思考
  6.1 北京世界城市建设设想
  世界城市是对世界能够或正在产生影响的城市,目前公认的世界城市有伦敦、纽约和东京。《北京城市总体规划()》指出要&以建设世界城市为努力目标,不断提高北京在世界城市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首次明确建设&世界城市&的规划目标,并提出&到2050年左右,建设成为经济、社会、生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进入世界城市行列&。2010年1月,北京市政府《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建设&世界城市&的目标。
  6.1.1 优化中心城区城市职能
  2012年年末,北京常住人口2069.3万人,其中1008.2万人集中在城市功能拓展区(朝阳、海淀、丰台和石景山,涵盖中关村科技园区核心区、奥林匹克中心区和北京商务中心区等),占48.72%;城市发展新区653.0万人,占31.56%;核心区和生态涵养发展区各占10.61%和9.11%。优化城市功能和空间结构,必须促进人口和经济活动的同步转移,中心城区可以转移部分批发、物流等传统产业到城市郊区或周边省区,注重发展知识型服务业,做强做大具有优势的金融、文化创意、商业服务、休闲旅游等产业(徐颖,2011);优化城市功能必须协调好中心城区与市域的关系。需要严格控制新增人口和经济活动,并渐次将部分城市经济功能向中心城区之外的周边地区转移,为建设世界城市打下良好基础。
  6.1.2 多中心的空间结构
  建设世界城市应以多中心的空间结构为核心,在北京市域范围内建设多个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的城市职能中心区域,包括中心城区和郊区新城两大部分。中心城区作为政治、科教文化等首都职能和高端服务功能集中的地区,应严格控制人口和经济活动规模,重在提升城市服务品质和综合能力。郊区各新城为承担疏解中心城区人口和城市功能、聚集新产业,带动区域发展的规模化城市地区,将成为承载人口和经济活动的主要地区(图8)。
  &&政治金融商贸中心。北京作为首都最首要的职能就是政治中心。作为国家首都,政治中心对于国家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政治力量的强大让中国可以有效调配资源,支持战略型产业发展,从而保证了经济的快速增长,有效战胜了几次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迅速崛起为世界经济大国。因此,北京作为政治中心的地位在今后的发展中将进一步加强。政治中心仍位于中心城核心区域,包括中央党政军领导机关所在地;邦交国家使馆所在地,国际组织驻华机构主要所在地,国家最高层次对外交往活动的主要发生地;国家经济决策、管理,国家市场准入和监管机构;国家级国有企业总部,国家主要金融、机构和相关社会团体等机构所在地。北京是实质上的国家金融管理中心,集聚了大批金融实体以及为金融业服务和配套的实体。北京的金融商务中心是国际高端服务业的集聚区,主要有金融服务、专业服务(咨询、会计、法律等)、会展与机构服务、研发与技术、教育培训、医疗保健、文化传媒(包括体育)等服务产业。北京金融商务中心将以现有CBD为基础向东拓展,作为建设国际金融中心、总部管理中心的重要支撑性区域。重点发展总部经济、国际金融、高端商务,借CBD东扩的契机,进一步发挥总部经济的带动作用,建设国际商贸中心城市。
  &&科技创新中心。北京西北方向的中关村地区将作为北京的第二大副中心,这里主要集中了全国领先的教育科研资源,是中国科技、智力、人才资源最密集的区域,也是国务院批准的第一个国家级高新技术园区,是中国打造全球科技和知识创新中心的龙头型区域,被称为中国的&硅谷&,也是产学研一体化建设的示范区域。利用教育科研资源优势,在中关村高科技园区核心区、海淀山后地区科技创新中心以及昌平高科技产业研发生产区形成中国的科技创新中心,在医药、软件、通信等领域尽快取得自主,参与全球科技竞争。
  &&生态旅游中心。北京西北方向的延庆、昌平地区,是未来北京重点发展的旅游服务中心。这里生态和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多彩,生态旅游景观类型多样,空间上具有连续性,功能上具备了休闲、游憩、度假等功能,未来北京和张家口举办冬奥会,将在此区域结合军都山建设滑雪场地,为以后的城市旅游提供有利条件。
  6.1.3 郊区成为承载人口和经济活动的主要区域
  城市经济功能从中心城区向郊区转移必须遵循市场规律。有序促进中心城区一些传统服务业向周边郊区地区转移,不仅有利于缓解中心城区的过密问题,也有利于提升城市土地利用价值和综合效益。同时加大力度吸引一些跨国机构,尤其是跨国金融机构和世界经济组织的金融机构,实施走出去战略,增强对世界经济的参与、渗透与辐射能力。近期应该考虑在北京市西北部地区和南部地区建设形成两个大规模郊区新城,以应对人口和经济活动的不断增加。大规模郊区新城应尽可能和中心城区保持一定距离,并且需有永久性绿化隔离带等分开。
  6.1.4 部分城市经济功能向首都圈地区转移
  北京作为经济中心,仅重化工业就有1000多万吨炼油、100万吨乙烯、170万辆汽车的生产能力;作为交通中心,铁路公路年货运量超过2.6亿吨、客运量超过14亿人次;作为教育中心,集中了170多家高等学校和高等教育机构,在校生规模超过100万;作为医疗中心,拥有医院近600家,年诊疗外地患者近1亿人次。因此,在强化北京首都功能的同时,把一些不符合首都定位的功能转移到首都圈地区,是建设世界城市的必然要求。
  北京的周边地区已经在不同程度上承接了部分城市功能,如河北燕郊的居住功能。以保定、廊坊地区为重点,高标准规划建设宜居宜业的中心城市和中小城市,打造特色明显的产业园区,承接首都部分行政管理以及科研、教育、文化、卫生等公共服务功能,部分总部经济、高新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等经济功能,逐步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体、战略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的核心功能区(图9)。
  6.1.5 选择西北作为城市发展新方向
  随着北京世界城市的建设,高新技术科技创新中心中关村功能的逐步完善,将有大批人口向西北地区迁移,规划至2020年,西北地区昌平区的人口规模将达到140万,吸引人口迁移的不仅是高新技术产业向西北方向的拓展,更有未来将大力建设西北生态地区。利用北京和张家口合作申办冬奥会的契机,取消南部新机场选址,在怀来规划建设新机场,一方面满足冬奥会和区域交通需要,另一方面促进怀来+涿鹿地级市发展,加快建设北京高新技术产业制造基地和生态旅游度假基地。
  6.2 天津北方枢纽港和制造中心城市建设
  依托京津冀,服务环渤海,面向东北亚,实施&双城双港、相向拓展、一轴两带、南北生态&的总体战略(图10)。
  6.2.1 &双城双港&
  &双城&是指中心城区和滨海新区核心区,是天津城市功能的核心载体。中心城区通过有机更新,优化空间结构,发展现代服务业,传承历史文脉,全面提升城市功能和品质。滨海新区核心区通过集聚先进生产要素,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构建高端化、高质化、高新化的产业结构,实现城市功能的提升,成为服务和带动区域发展的新的极。通过&双城&战略,加快滨海新区核心区建设与中心城区改造提升,二者分工协作、功能互补,实现市域空间组织主体由&主副中心&向&双中心&结构转换提升,构成双城发展的城市格局,促进北方经济中心建设。
  &&中心城区。中心城区是天津城市发展的主中心,为缓解中心城区城市功能过度集中,人口、交通和环境压力不断加大等问题,进一步提高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塑造现代化大都市形象,2020年中心城区人口控制在470万人以内,实施&一主两副、沿河拓展、功能提升&发展策略。①&一主两副&。&一主&指城市主中心,由小白楼地区(包括小白楼、解放北路、南站商务区以及滨江道、和平路商业区)、文化中心及周边地区组成,重点发展金融、商务办公、中高端商业和文化创意产业。&两副&指西站地区和天钢柳林地区两个综合性城市副中心。西站地区城市副中心由西站综合交通枢纽、西站中心商务区等组成。天钢柳林地区城市副中心由综合会展区、商业商务区等组成。通过&一主两副&,实现中心城区由单中心向多中心转变,完善综合服务功能,塑造更加科学合理的城市空间形态。②&沿河拓展&指实施沿海河拓展策略,进一步加强海河两岸综合开发改造,把海河两岸打造成特色鲜明、独具魅力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③&功能提升&指通过合理控制中心城区规模,调整优化用地布局和产业结构,重点发展金融、商贸、文化、教育、科研、旅游等现代服务业,转移其他不相关的功能,实现中心城区功能全面提升。
  &&滨海新区。滨海新区核心区是天津城市发展的副中心,以科技研发转化为重点,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制造业,提升港口服务功能,积极发展商务、金融、物流、中介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完善城市的综合功能。规划2020年滨海新区常住人口规模为300万人,城镇人口规模为290万人,滨海新区城镇建设用地规模约510km2。其中,滨海新区核心区规划面积270km2。滨海新区实施&一核、九区、双港&发展策略。①&一核&是指滨海新区金融商务核心区,由于家堡金融商务区、响螺湾商务区、解放路及天碱商业区、蓝鲸岛及大沽炮台生态区等组成。重点发展金融服务、现代商务、高端商业,建设成为滨海新区的标志区和国际化门户枢纽。②&九区&指滨海新区中心商务区、临空产业区等九个功能区,通过产业布局调整、空间整合,打造航空航天、石油化工、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制药、新能源新材料、轻工纺织、国防科技八大支柱产业,形成产业特色突出、要素高度集聚的功能区,成为高端化、高质化、高新化的产业发展载体,支撑新区发展,发挥对区域的产业引导、技术扩散、功能辐射作用。③&双港&是指天津港的北港区和南港区,是城市发展的核心战略资源,是天津发展的独特优势。通过&双港&战略,加快南港区建设,扩大天津港口规模,培育壮大临港产业,调整优化铁路、公路集疏运体系,促进港城协调发展,更好地发挥欧亚大陆桥优势,进一步密切与&三北&腹地和中西亚地区的交通联系,加快建设成为我国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增强港口对城市和区域的辐射带动功能。
  6.2.2 &相向拓展&
  &相向拓展&是指双城及双港相向发展,是城市发展的主导方向。中心城区沿海河向下游区域主动对接,为滨海新区提供智力支持和服务保障。滨海新区核心区沿海河向上游区域扩展,放大对中心城区的辐射带动效应,实现优势互补,联动发展。处于双城相向拓展方向的海河中游地带,是天津极具增长潜力的发展空间。通过重点开发,使之成为承接双城产业及功能外溢的重要载体,逐步发展成为天津市的行政文化中心和我国北方重要的国际交流中心。在海河中游地带规划生态廊道,避免城区连片发展,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生态环境。同时,统筹推进双港开发建设,相向发展,实现双港分工协作,临港产业集聚,南北功能互补,做大做强天津的港口优势。通过双城及双港相向拓展,引导城市轴向组团式发展,在海河两岸集聚会展、教育、旅游、研发、商贸等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形成老区支持新区率先发展、新区带动老区加快发展,海河上、中、下游区域协调发展、良性互动、多极增长的新格局。
  6.2.3 &一轴两带&
  &一轴&是指京滨综合发展轴,依次连接武清区、中心城区、海河中游地区和滨海新区核心区,有效聚集先进生产要素,承载高端生产和服务职能,实现与北京的战略对接。依托&京滨综合发展轴&,加强与北京合作,形成高新技术产业密集带、京津冀地区一体化发展的产业群和产业链。
  &两带&是指东部滨海发展带和西部城镇发展带。东部滨海发展带贯穿宁河、汉沽、滨海新区核心区和大港,向南辐射河北南部及山东半岛沿海地区,向北与曹妃甸和辽东半岛沿海地区呼应互动。西部城镇发展带贯穿蓟县、宝坻、中心城区、西青和静海,向北对接北京并向河北北部、内蒙古延伸,向西南辐射河北中南部,并向中西部地区拓展。
  通过&一轴两带&,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提升新城和城镇功能,统筹区域和城乡发展;进一步加强与北京的战略对接,扩大同城效应,与北京共建世界级城市;进一步加强与河北省的产业协作;强化天津服务带动作用,促进和扩大与环渤海地区、中西部地区的经济交流与合作,加快形成我国东中西互动、南北协调发展的区域发展格局。坚持开放带动战略,强化滨海新区改革示范效应,增强天津参与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能力。
  6.2.4 &南北生态&
  &南生态&是指京滨综合发展轴以南的团泊洼水库一北大港水库湿地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区,以及正在规划建设的子牙循环经济产业园区等。
  &北生态&是指京滨综合发展轴以北的蓟县山地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区、七里海&大黄堡洼湿地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区,以及中新天津生态城、北疆电场等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区。
  通过&南北生态&保护区的建设,构建天津城市生态屏障,融入京津冀地区整体生态格局,完善城市大生态体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清洁产业,建设循环经济产业链,促进资源集约利用和循环利用,增强天津的环境承载力,提高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发展模式,实现建设生态城市的发展目标。
  6.3 张承地区城镇布局规划
  6.3.1 生态环境保护
  张承地区与京津在生态环境上有着极其紧密的联系并处在京津冀重要生态保护建设区位置,距京津两大城市均不到100km,处于京津的上风上水区域,是京津的生态屏障,既是京津的城市供水水源地,也是&京津风沙源&的重点治理区。张承地区为规划中的西北部山区,主要为水资源涵养区、防风固沙区、山地土壤保持区、山体和森林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保护区。张承地区属太行山地区、燕山地区、海河流域上游地,这里的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是影响整个京津冀地区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点。但目前现状问题较多,包括山地生态系统退化、水资源过度开发、环境污染加剧、土壤侵蚀和水库泥沙淤积严重、水库周边地区面源污染问题突出、地质灾害敏感程度高等需要逐步改善和建设。
  6.3.2 城镇空间重构
  张承地区是京津周边地区乃至整个京津冀地区的生态保护基础和屏障,规划为&两带三心,多点多楔&的整体城镇布局。
  &&&两带&。北京市与张家口承德交界处打造一条景观缓冲绿化带,以主题公园、观光农业、生态湿地为主要景观节点,构建多条绿道连动地区绿色生态旅游,主要改善地区小气候,缓解地区性的空气污染,并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中心城市向外蔓延,成为城市之间的缓冲带。在张承地区的北侧张承内蒙古边界构建一条面积更为广阔的生态防护绿化带,以森林公园、生态旅游、防护林地构造而成,其主要功能是成为张承地区重要的水源涵养地和生态保护核心地区,并且与内蒙古和山西的林地相串联形成一个大型的生态绿化带,改善张家口、承德、北京市的生态环境,为整个京津冀地区的环境护航。
  &&&三心&。规划对张家口地区进行划分重组,组建张家口和怀来两个中心圈层。怀来县距离北京120kin,为环首都经济圈中重要的县城,根据怀来县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经济发展机会,规划怀来县升级为地级市,把整个张家口地区的人口、经济、文化、服务等资源聚焦在这两个中心地区,以组团的形式建立集约、高效、理性增长的核心区域,对张家口生态建设区域的居民进行生态移民,以政策和解决就业的形式搬到中心圈层中去,进一步强化中心城市功能,缓解周边城镇对生态环境的压力。精简城镇化规模并在一定程度上限定张家口地区的人口增长,对整体区域的生态环境结构进行统一部署,把人力资源聚焦到中心圈里,促进产业转型,以绿色经济为主要发展方向。承德地区,以承德市、滦平县为中心圈层,兴隆县、承德县为附属镇,把部分老城区的居民搬迁到新城镇中,在新城镇开展绿色经济拉动就业,使老城镇能发散出其独有的历史韵味和旅游特色。承德地区依据其山地城市的特性,在今后的发展中主要发展旅游业、山区种植业、养殖农业、生态观光农业,使承德发挥出其山水园林城市的本质特色。
  &&&多楔&。在张家口、承德、怀来三个中心圈层的周围地区,采用绿楔的形式使绿色生态深入到城市内部中,形成绿色开敞空间,通过建立都市绿道、水系蓝廊、生态防护林来营造整体区域的生态结构,选择自然生态绿地、林地、水系为基础,规划利用都市生态农业与之相容,构造人与自然的交互空间。
  &&&多点&。在张承地区的北部,对生态建设核心区的居民采取生态移民政策,一部分可以选择迁移到中心圈层,另一部分则就近迁移到附近的县镇当中,建立多个特色镇点,其主要功能为旅游服务、特色产业、养老度假。依附于北部生态绿化带的旅游资源,挖掘当地的文化特色,将地方文化与自然生态相融合,促进旅游业的发展。把&点&建立成以生态旅游为基础的张承地区特色镇,特色镇的人民既可以&养绿护绿&,又可以受益于绿。
  7 边缘城和特色自立新城规划
  边缘城和特色自立新城建设由活力新城、生态文明新城和重点镇、特色镇组成。鉴于京津冀地区小县特征,采取&小县大城关&发展战略,鼓励人口向县城集聚。在产业基础好的地区谨慎布局新城、重点镇、特色镇,避免出现&鬼城&。
  7.1 地区活力新城规划
  活力新城是京津冀地区城市发展轴和发展带上的重要节点,是各区、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或重要的功能区,也是带动区域发展的中等规模的城市地区。按照中等城市的标准进行建设,通过不断壮大经济实力,承担中心城区人口的疏解,承接产业转移,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形成多极增长的格局和各具特色的现代化新城。通过年城市建设用地增长规模分析,北京的顺义、大兴以及亦庄、昌平、通州,天津的静海、武清、宝坻、蓟县,河北保定的安新县、容城县、徐水县、高碑店,石家庄的灵寿县、无极县,唐山的乐亭县、曹妃甸区、滦南县、丰南区,廊坊的香河县、永清县、文安县、固安县、大城县、三河市、霸州市,沧州的海兴县、孟村、吴桥县、黄骅市、东光县、盐山县等建设用地增长速度较快,这些县城、城市将作为未来的活力新城进行规划建设(表9、图11)。
  &&北京活力新城规划。通过对北京地区年城市建设用地增长规模分析,北京地区的顺义、大兴以及亦庄、昌平、通州等城区建设用地增长速度较快。同时西北部昌平地区生态环境较好,适宜居住,高端产业发展具有一定基础。顺义、大兴以及亦庄、昌平、通卅1作为北京大都市区外围的边缘城建设,远期形成巨型城市的独立新区和独立中心(图12)。
  &&天津活力新城规划。通过对年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增长分析,天津西部对接廊坊地区的静海、武清发展速度最快,宝坻、蓟县发展也较快。天津重点发展静海、武清、宝坻、蓟县四个新城(图13)。
  &&河北省环首都活力新城规划。环首都绿色经济圈内圈(主要指环北京河北省13县市)是北京世界城市功能的承载区、北京城市功能外溢圈、依托中心城市的快速发展区和重要的首都生态环境保育区,依据对接、融入、脱贫、增强、隔离的内圈整体发展目标,最大限度地布局新城发展,使内圈成为中心城区人口扩散、大圈人口内聚,经济和就业岗位迅速增长的地区。在这一圈层,规划建设各具特色、设施完善、生态良好、品位一流、服务首都的专业化生态卫星城,促进北京、天津城市空间结构优化和部分城市功能的疏解,实现首都圈功能重构。首先,在北京六环之外,整合廊坊北三县空间资源建设,共建跨京冀边界的&畿辅新区&(杨保军,2014),面积2000km2左右,用以疏解北京主城区功能,将部分国家行政职能、企业总部、科研院所、高等院校、驻京机构等迁至&畿辅新区&,使之成为京津冀新的增长区(吴良镛,2014)。其次,依托涿州+高碑店、怀来+涿鹿,利用地方资源和产业、城市发展基础,构筑&反磁力&中心,通过行政区划措施,撤县设立涿州、怀来地级市,涿州+高碑店共同打造文化创意和先进制造业基地,怀来+涿鹿建成北京高新技术产品制造基地,分散北京主城区制造业发展压力。赤城、兴隆、丰宁充分利用优越的自然生态资源,构建首都的重要生态屏障,建成服务首都的高端休闲旅游基地、康体养老基地、绿色农副产品供应基地(图14)。
  7.2 生态文明新城规划
  在全国生态功能区划中,京津冀地区涵盖了河湖水系、生物多样性保护区、防风固沙区、水源涵养区、土壤保持区、洪水调蓄区以及城镇建设区等多种生态类型区。就京津冀地区的生态格局来看,可以明显划分为三个区,分别为西北山区、中部平原区和东部沿海区(图15)。①西北山区。主要为水源涵养区、防风固沙区、山地土壤保持区、山体和森林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保护区,目前主要面临的现状问题包括山地生态系统退化、水资源过度开发、环境污染加剧、土壤侵蚀和水库泥沙淤积严重、水库周边地区面源污染问题突出、地质灾害敏感程度高等。②中部平原区。主要为农产品提供功能区、水源涵养区、洪水调蓄区、防风固沙区,目前主要面临的现状问题包括夏季易发洪涝灾害、地下水超采严重、河流污染日益严重等。③东部沿海区。主要为京津冀大都市群人居保障功能区(部分)、生物多样性保护区,目前主要面临的现状问题包括人、地矛盾突出,工农业之间争地现象日趋明显,工业的发展对环境的污染越加严重,海水入侵,盐渍化土地面积不断扩大,海岸侵蚀日益强烈,海岸线不断后退等。
  由于北京快速的人口增长和迅速的城市化过程,城市环境污染改善步履维艰,水资源紧缺,水体污染、大气污染严重,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现象普遍存在,植被退化、生物多样性丧失,城市固体废弃物处理能力和空间严重不足,能源利用结构不合理等问题突出。推进京津冀城镇群的全面协同发展,迫切需要确保城市运转的气候、生态、宜居环境等支撑条件,需要京津冀地区在森林生态、水资源等外溢性、公益性资源方面的共建共享。当前京津冀的生态环境现状已经成为制约首都圈现代化建设的障碍。生态文明包括生态涵养、生态产业、生态转型三个方面的内涵。从生态本底、生态资源和产业发展等方面对京津冀各大城市进行初步评估,选取九个生态涵养新城、四个生态产业新城、七个生态引导新城。
  7.2.1生态涵养新城
  生态涵养新城主要分布于京津冀西北山区,是首都圈发展的生态屏障,也是展示首都圈绿色生态面貌的重要窗口(表10)。在该类新城的规划中,应:①提出严格的生态涵养规划要求;②制定生态补偿机制;③发展风能、太阳能、核电等新能源产业以及旅游度假休闲等环保产业。
  7.2.2 生态产业新城
  生态产业新城主要分布于京津冀中部平原区,是首都圈发展生态低碳产业的重要基地,也是生态低碳产业发展的全国性示范区(表11)。在该类新城的规划中,应:①鼓励发展新能源、节能环保、新材料、信息、新能源汽车和高端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②制定新兴产业发展鼓励机制。
  7.2.3 生态引导新城
  生态引导新城主要分布于京津冀中部平原区和东部沿海区,是过去首都圈产业污染和碳排放的重灾区(表12)。未来定位为产业转型发展的全国性示范区。在该类新城的规划中,应:①加速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②制定生态循环经济策略;③完善监管机制。
  7.3 重点和特色镇建设
  小城镇建设是推动中国城镇化的重要力量,通过对发展基础良好,以及具有鲜明特色的小城镇进行重点建设,有助于促进农业现代化和产业化生产,推动广大农村地区人口就地城镇化。根据不同区位、交通和资源禀赋等条件,鼓励京津冀地区小城镇发展加工工业、交通运输、商品流通和社会化服务等,形成工业型、商贸型和旅游型等职能特色突出的重点和特色镇(表13)。
  8 规划实施对策与措施
  8.1 划定水源涵养区
  水是生命之源,是一座城市、一定区域和一个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京津冀属于中国淡水资源较为紧缺的地区,要实现区域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建设世界级城镇群,水源涵养区的划定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对首都圈(张家口、承德、保定和廊坊)水资源开采潜力、流域划分、流域内经济可行性和水质分析,选取承德境内小滦河流域、伊逊河流域、丰宁满族自治县境内滦河流域、潮白蓟运河流域和张家口境内潮白河流域作为首都圈水源涵养区。首都圈以外的京津冀地区,考虑天津、唐山和秦皇岛水源主要从滦河引入,增加滦河流域西北段为京津冀水源涵养区;冀南地区,选取水库上游的西部山区作为水源涵养区,保证冀南水资源供应。
  8.2 建设静脉产业园区
  静脉产业园区是以静脉产业为主导的生态工业园区,静脉产业是以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为目标的新兴产业发展模式。目前,京津冀正面临生态退化、环境污染的严峻挑战,产业亟待升级转型,因此建设静脉产业园将是京津冀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规划北京、天津和河北省11个地级市结合现状工业园区建设静脉产业园区,方便企业间废弃物和副产品的交换,同时实现用地集约布局(图16)。
  8.3 建立生态补偿机制
  争取国家在京津冀水源涵养区、风沙重点治理区、水土保持功能区及渤海湾近海岸生态保护区等区域开展生态补偿试点工作。建立&纵向+横向&立体化生态补偿模式,通过中央对地方财政纵向转移支付开展生态补偿,受益地区对生态保护地区实施横向生态补偿,实现中央与地方、地方与地方之间的对接;设立生态补偿专项资金,用以弥补向京津输水、退耕还林、风沙源治理等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程所带来的各项费用,重点对张家口和承德两地给予资金扶持,加大后续产业发展支持力度,促进张承地区生态培育和产业转型;搭建&政府+企业+市场&生态补偿交易平台,交易平台建设的优劣,直接影响着生态补偿资金的收支绩效,通过搭建市场交易平台,实现更高水平的生态服务供给;制定生态补偿法律法规,将生态补偿的基本框架(补偿主体、补偿对象、补偿途径、补偿范围、补偿内容、补偿标准、补偿管理)和配套措施等以法律形式确定下来,实现生态补偿制度的可持续性。
  8.4 加强京津冀一体化规划
  从城市群发展的角度考虑,京津冀地区城镇空间协调发展需要以区域一体化规划为指导。消除行政区划约束,将京津冀作为整体编制发展规划,提出京津冀城市群发展目标,确定各城镇发展规模和职能分工以及产业的空间布局,使城镇之间联动紧密、融为一体。通过一体化规划,明确京津冀发展方向和发展方式,最终将京津冀城市群打造成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核心城市群。
  (作者:顾朝林,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郭婧,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运迎霞,天津大学建筑学院;鲍龙,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张兆欣、侯春蕾、郑毅、李明玉、牛品一、张朝霞、李洪澄,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顾朝林工作室)
  ①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委托课题。
  ②2013年《北京市统计年鉴》。
  ③http://www./news/jjdt/8894721.html。
  ④2012年《天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⑤天津市人口计生委。
  ⑥http://www./hebGov/214/index.html。
  ⑦http:///2012sy/hbyw1//t907.shtml。
  参考文献
  [1]北京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北京常住人口2114.8万增速放缓&,2014年,http:///sh//5772142.shtml.
  [2]顾朝林:《北京首都圈发展规划研究:建设世界城市的新视角》,科学出版社,2011年.
  [3]顾朝林:&转型发展与未来城市的思考&,《城市规划》,2011b年第11期.
  [4]顾朝林、赵民、张京祥主编:《省域城镇化战略规划研究》,东南大学出版社,2012年.
  [5]河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河北省城镇体系规划(征求意见稿)》,2013年,http:///p/.
  [6]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京津冀城镇群区域规划要点(河北建议)》,2014年,http:///p/.
  [7]兰亚红、王玉光、陈星月:&北京时隔十年重修规划:求解&大城市病&&,财经国家新闻网,日,http:///fortune//c_.htm.
  [8]天津市人民政府:《天津总体规划文本()》,2005年,http:///link?url=RVF-TUgfqtoETx6bRAcTNXwU4ebDimK5UptEoMY2_kODMHCyZlcYkzO620qEo8RZYimPzlw1hSeBiU6ezy26Mfb24eKIqX4UiwK6s-uBiK_.
  [9]天津市人民政府:《天津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2011年,http:////585.html.
  [10]王飞:&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修改将&做减法&&,《参考消息(北京参考)》,日.
  [11]吴良镛:《京津冀地区城乡空间发展规划研究》,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年.
  [12]徐颖:&北京建设世界城市战略定位与发展模式研究&,《城市与区域经济》,2011年第3期.
  [13]杨保军:&借助北京南城兴建新机场设立&大北京特区&设想&,载王玉光、陈星月:&大北京首倡者吴良镛的吴氏蓝图:建四网三区世界城&,《财经国家周刊》,日,http://.cn/china/dfjj/.shtml.
  [14]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天津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修改》,2012年,http:///Article/CJFDTotal-CSGT.htm.
  [15]朱正举:&京津冀协调发展问题的重要性和严峻性&,载王玉光、陈星月:&大北京首倡者吴良镛的吴氏蓝图:建四网三区世界城&,《财经国家周刊》,日,http://.cn/china/dfjj/.shtml.}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宝坻发展潜力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