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盛为何将积分归零也过年发不发祝福短信个短信通知

年末消费:网络促销商家打折 抢钱抢货抢人气_新浪上海_新浪网
年末消费:网络促销商家打折 抢钱抢货抢人气
  文/壹周记者 杨扬 卢晓欣 潘一灵 李雪清图/CFP IC
  年底啦,开年会啦,发年终奖啦,吃吃喝喝过新年啦……年终消费和电影贺岁档一样,是商家必争之地,是顾客必花之钱。2012年的1月,元旦新年和农历春节一头一尾,加上被好莱坞电影点燃的“末世论”,使得这个年末消费异常火爆。网络“双12”前脚刚走,虎视眈眈的商场打折后脚跟到,抢钱,抢货,抢人气,三“抢”拍案不惊奇
  网络:新生巨无霸
  电商是个时髦词。2011年电商大战风起云涌。到年末,圣诞、元旦、春节,三节一线,网购大战愈演愈烈。而年末网购的大爆发并不是中国一枝独秀。“CyberMonday”(网购星期一)这个词已正式进入英语词典。“星期一”指的是感恩节假期之后的第一个上班日,CyberMonday,就是感恩节假期之后的第一个上班日的网购促销活动。今年仅从“网购星期一”那天开始的“网购一周”(11月28日-12月2日),美国人就疯狂在线购买了价值60亿美元的东西,相比去年的51亿美元飙升了15%。11-12月购物季的前32天,人们总计在网上消费187亿美元。把眼光转回国内,看看淘宝当当京东卓越们又掀起了怎样的网购狂潮。
  销售战:延续“双12”的疯狂
  淘宝方面称,12月12日零点过后的第一分钟内,有270万人同时涌入淘宝网,快速找准购买目标并立即付款。短短10分钟,淘宝网成交数量达51万笔,支付宝交易额突破1亿;仅仅一小时之中,就有278万笔交易完成,成交额4.75亿。据事后统计,“双12”当日淘宝的销售总额达43.8亿,而“双11”的数字是33.6亿。
  那些隐匿在“旺旺”背后的网店客服的手指在电脑键盘上不停敲打,轮岗休息,销售数据一步步攀高。“12月12日我们的流量创了新高,比‘双11’翻高了几倍。”一网店人士告诉壹周记者,“双12”当日,该网站的销售额飙至几百万,“比淡季高了10倍”。
  淘宝那场持续24小时的疯狂购买,吸引了上万商铺参与。有内行分析:淘宝创造了这个购物节,就是想在其他电商年底“下手”前先抢一把。事实上,淘宝之外,各类网购平台的“战役”或明或暗早已打响。
  “我们业内人士知道,年底网购的价格战都打得很凶。”某网购平台的负责人陈先生称,他的网站原计划在“双12”当日推出“全场返现活动”,“任意消费都返现40%,这算是很大力度了”。然而12月7日傍晚,他在竞争对手网站上看到醒目的“12月8日返现40%”的广告语,“赶在了我们前面”。于是陈先生召唤同事连夜开会紧急部署,最终决定:提前将“双12”的所有广告都放上网站。“促销信息一旦提前公布,活动前几日的销售就会很惨淡――大家心态都一样,等着打折那天买嘛。”但为了不落人后,他只得如此。
  “第二天下午我们的广告上线,当晚竞争对手又加大了促销力度,从返现40%增至返现42%。于是我们又连夜开会,决定同样返现42%。”
  作为消费者,当然乐见这样的价格战,但商家岂会白让利?“我们广告上线后,把竞争网站相当一部分的客流又拉了回来。预计年底销售额能突破3000万。”&/p&&p&物流定胜负:一定要给力
  无论是双“11”、双“12”还是即将到来的其他节日,伴随网购销售额直线飙升的,是线下快递公司的直接爆仓。淘宝店的留言板上,有网友哀怨地表示:“都快过年了,我光棍节买的袜子还没送到,都一个多月了啊!”
  历次网购大战之后,总有物流公司怨声载道、默默收拾残局的新闻。一些普通网店卖家的主页上纷纷标注:“发货时间可能将延迟2至3天”、“注意:拍下商品5天后发货”等等,仅有少数卖家会选择联邦快递之类的跨国速递公司。
  随之而来的是用户体验的下降:退换货难、物品丢失理赔难、发货速度慢、快递员代签收等,问题多多。也有一些“受不了”这种高强度高负荷发件任务的物流公司,在临近年末时紧急买车、招工。“爆仓是肯定的”,不同的只是延误时间的长短。
  “圣诞、元旦都好说,春节放假七天,据我了解绝大多数B2C的网站都不送货。京东有自己的物流,可能会送。”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网购大战到了尾声,就得看“物流大战”了。
  “我知道有的品牌网站,今年春节‘拼’了。除了大年夜那天全体休息,初一开始就安排公司的快递加班送货。而且考虑到很多北方地区那时可能大雪封路没法送,网站还提供食品类产品从代理商处提货后代为适温保存的服务,直到路通。”其口碑促销的苦心可见一斑。
  物流的效率和价格,在网购也一片飘红的大洋彼岸同样重要。把消费者拉去网上的原因除了亚马逊之类的电子零售商不断推出各种高折扣和活动之外,正成为行业标准的“免费送货”手段也扮演了关键角色。跟踪网购记录的网站comScore发现,80%的消费者认为,商家是否免运费是决定他们是否网购的重要因素。
  商家:抢钱没商量
  与电商一样,2011年末商场之争硝烟四起。随便走入任何一个商圈,都会被铺天盖地的“满199减100”、“购5880送iPad2”等等诱惑得蠢蠢欲动。荷包反正是管不住了,那就看看生意人又翻出了什么新花样吧。
  疯狂模式:盛市与仓促
  迫于淘宝“双11”、“双12”前赴后继的围堵,今年多家商场的年末促销在12月初就早早启动。其中声势最大的非巴黎春天莫属。除了打出“满99减70”、“满99减50”等传统折扣之外,“通宵不打烊”和“消费满5880送iPad2”像是兴奋剂一般让全市9家商场夜夜爆满。
  于是顾客打了鸡血,巴黎春天的员工打了鸡血,黄牛也打了鸡血。促销活动第一周的数据显示,淮海店、五角场店、宝山店、成山店的客流量和销售额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了50%和70%。据业内不完全统计,12月2日-4日的销售数据已经达到2.4亿元,且疯狂还在继续。
  12月11日,记者刚走入巴黎春天中山公园店,立即被乌泱泱的人群吓得倒退三步。从地下2层一路向上,整个商场俨然变身七浦路:营业员站在高处挥舞品牌LOGO招揽生意;还未拆封的纸箱被直接搬到了商铺内;黄色胶带把各家店铺围成一个个不规则的区域,顾客们以沙丁鱼的姿态从货架、柜台、地上抢出衣物,一派昌盛和混乱。
  普通品牌不喜欢,喜欢的品牌买不到。这是很多参与“不打烊抢购”的顾客共同面临的问题。仅以巴黎春天中山公园店为例,在几乎所有二线品牌店铺中,很少有当季新款上架,低价的无非都是过季和库存款式。有业内人士分析,商场推出促销活动时,给予供应商的回款率非常低,通常只有销售总额的20%~30%。再扣除15%左右的人事费用,最后只能剩下5%~15%的材料费,所以一般供应商在促销活动中吃亏最大。
  无商不奸,之所以愿意吃亏促销,其目的也很明确――快速清理库存。与其让这些商品堆在仓库里卖不出去,还不如便宜卖掉收回原材料的费用。不过巴黎春天却否认这种说法,“很多五折的货品仍然在其他分店以全价销售。”
  当然,要抢到ELAND、ONLY等品牌的打折货品也不是不可能,但必须抱有足够持久的耐心和足够强壮的体魄。抢购长征一般从跨进店铺的第一秒开始,先要从无数双手中迅速夺取中意的货品,挤入每层楼收银台前望不到头的队伍,再提着大包小包坐在可以落脚的过道处盘点战利品。巴黎春天里,汗打秋衣裤的顾客比比皆是,料峭冬夜,空调费都省了。
  第一轮“通宵不打烊”之后,消防队、交警齐齐出动,俨然一副如临大敌的架势。而在遭遇人流蜂拥而至的措手不及之后,巴黎春天也增派了超过10倍的安保人员。在走出中山公园店并不宽敞的大门时,四名安保大叔正用对讲机与商场内的同事对话,眼神警惕,大概中南海保镖也就这样了吧。
  巴黎春天的疯狂并不是前无古人。多年之前,百盛淮海路店就已经让人们见识过了什么叫做抢购,什么叫做排队。限流进场、店铺如蝗虫过境般被一扫而空、买单的队伍从二楼一直排到楼下,这些画面如今仍深深地刻在每个曾狂热过的大脑中。
  但今年,或许因为时机未到,12月中旬的百盛还未进入疯狂模式,“单柜满299元立减150元”的促销力度在今时今日也已经风光不再。
  在最火爆的女装楼层,虽然每个店铺内还是聚集着不少顾客,但与巴黎春天内摩肩接踵相比,显然还是相去甚远。如MANGO、VEROMODA、TENNIEWINNIE等促销力度较大的品牌还能吸住人气之外,其他品牌内的顾客略显冷静。而男装、家电、运动、化妆品等楼层的购物环境则更加舒适,挑选、试穿的顾客们足够气定神闲。
  一位大型商场的负责人表示,像百盛周年庆和巴黎春天“不打烊”这样的促销模式虽然赚足人气,但是由于人群集中量太大,存在安全隐患不说,消费者的购物体验肯定也不会愉快,反而会伤害品牌形象,“短期爆棚难以换来真正的销售增长。”
  也许只有在晚上9点的兑奖时间,才能依稀找到一些百盛昔日的风采。时间一到,本就狭窄的底楼大厅就会被手举购物小票的人群挤得水泄不通,一阵惊喜与遗憾过后,人潮散去,场面又会回到不温不火的状态。甚至是接头地标的大门口,也被寒风吹得寥寥无几人。
  而与百盛一街之隔的巴黎春天淮海店内,盛极一时之后显得越发冷清,顾客不紧不慢地试穿,营业员则带着刚从疲惫中恢复的笑容侍立一旁。
  年末促销季是每个商家都不愿放弃的黄金时段,就连还未完成整体布置的虹口龙之梦也硬要分上一杯羹。
  开业仅10天,匆匆上马的龙之梦虹口店就屡屡被投诉油漆味过重、吸烟室像闷罐子、电梯故障多等诸多问题。对开业仓促、设备不完善并不知情的热情消费者仍旧在商家公布的开业之日如约而至。然而据称有72家店铺的B2餐饮楼面内,约有1/3商铺还未开张,“coming soon”的招牌比比皆是。浓重的油漆味萦绕,顾客一下底层电梯就必须用手或者纸巾捂住鼻子,匆匆逃离。
  龙之梦虹口店的工程部解释:“绝对不会在营业时间施工,油漆味或是从附近工地传来。”但是对于如何处理,工作人员只能无奈表示“具体情况仍需要在工作日咨询相关部门。”
  再看“全场商品9折,部分折上7折,折后满288元赠送指定袜子一双”的促销力度,也许龙之梦还未领略到年末折扣季的惨烈竞争,明显诚意不足。
  再接力:那些不紧不慢
  或许是因为走高端路线,内部相连的梅陇镇伊势丹两幢商场内完全不见汹涌的人潮。
  平日里空旷的商场在12月中旬仍旧维持现状,原本用来安置日本商品特卖会的梅陇镇广场中庭现在被特价服饰特卖场占据。然而与日货特卖会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除了几台按摩椅依然保持较高使用率之外,服饰区却难见盛况。
  与巴黎春天、百盛等商场不同,梅陇镇伊势丹并未采取“满XXX减XXX”的促销手段,而是以店内品牌自己的打折活动为主,可以称作“各自为战”。
  主打“圣诞节”概念的商场活动将时间定为12月12日-12月25日。其将主要目标瞄准儿童及家庭的同时,再把某个别品牌打包融合为“体贴绅士礼”和“时尚白领礼”,但由于商品档次较高、打折度不大的原因,未能给人“疯狂血拼”的欲望。折扣季梅陇镇伊势丹仍然坚持“细细挑慢慢选”的购物环境。
  而在时尚快消――GAP、马莎、H&M、优衣库――相对集中的南京西路,气氛也相对平常。事实上,是否处在年末打折季对于这些人气持久的品牌来说并没有多大的区别,平时已经够火爆,现在依旧。
  不过马莎的BA透露,今年的促销折扣可以说已经到了底线,很多单品的价格降到了历史最低。尤其品牌主打的鞋类,也有部分参加低至3折的店铺活动。作为明星产品的内衣也已经在原价本身就不高的基础上再打折。
  与所有时尚快消品相同,H&M、GAP、优衣库都将过季商品摆入了“两件XXX”,“满XXX减XXX”的折扣区。至于新款,还是不要奢望可以有诱人的价格出现。
  蓄势待发:保不住的荷包
  百联集团旗下的第一八佰伴以往的年底促销是上海滩最为津津乐道的商业案例。可以说浦东的商圈内,第一八佰伴处在“折扣给力榜”的头把交椅。
  围观过巴黎春天的疯狂之后,第一八佰伴已经为从圣诞档期开始的促销季蓄足了力。事实上,“通宵不打烊”并未让八佰伴有多羡慕,百联股份总经理李国定认为从人气旺的角度来看,巴黎春天的活动非常成功,只是商场的服务接待、购物环境、安全保障更加重要。“我们今年年底的促销力度无意突破往年,优惠幅度将和往年相仿,但服务措施会在往年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给顾客提供更好的购物体验。”
  此次第一八佰伴的活动最大亮点在于全场无门槛收券,“券”成了万能的。无论是A类商品(男女服饰、鞋包等)还是B类商品(黄金、家电、手表等),在面额300元一张的购物券面前,样样平等。不过值得注意的是,FION、COBO、LaPayago、华歌尔、黛安芬、爱慕等品牌不参加送券活动,只能收券。
  按照去年黄牛券的行情,一张300元购物券的卖出价大约在240-250元不等,加上10%的加价,买入价起码在260元以上。所以,黄牛报高价,入手请三思。
  与此同时,位于南京东路步行街上的超大广告牌透露了上海第三家苹果店即将开幕的讯息。红色幕布拉开一角,露出熟悉的白色苹果标志。这家共有4层楼面的旗舰店的规模甚至将超过LV旗舰店,成为亚洲最大的苹果门店。
  在南京东路、河南中路路口的名人购物中心外,“红色幕布”毫不掩饰地表露出苹果的野心。虽然目前内部还处于装修阶段,但从商场大厅内的一块示意图可以发现,该苹果零售店占据地下一楼到地上三楼,每个楼面分别有3至6个普通店铺单位。据商场知情人士透露,该店计划开业时间为9月17日,但还未最后确定。
  在香港广场苹果店开幕时,负责全球零售业务的苹果高级副总裁罗恩?约翰逊曾表示,由于苹果旗舰店比较受欢迎,未来会在中国开出更多更大的店。有业内人士猜测,在美国遍地开花的小规模零售店不会在上海复制。相反,更多旗舰店将成为主流。
  如此大张旗鼓,果迷们只有心甘情愿被苹果抢钱的份了。
  LINKS& 链接
  跨年打折月:这才刚开始
  凡客诚品的主页上,“圣诞狂欢,12月全场免运费,0元商品免费领,礼品卡免费送”的标语赫立顶端,并且大打“闺蜜牌”、“温暖牌”,主推产品无一不与圣诞、暖冬气氛呼应。
  京东商城的产品杂多,便按不同类别采取不同的促销手段:“圣诞风暴,满299送300”,这是家居厨具、化妆品、美食等&&& 百货类;“手机年终大促”,这是手机;“年终巨献,全场2~3折”,这是包包;还有数码“购实惠”、电影精选超低价等等,煞是热闹。
  麦考林也推出“双旦嘉年华”,其寄往各会员的邮件目录上,标明“全场免运费,满399元立减80再返100”,而网站上的大部分产品都显示打折。“加1元送……”“低至3.8折”“秒杀低至99元”“大抢购”……个个字眼扣准血拼族淘便宜的心意。
  而以奢侈品折扣销售为主的尚品网,也要“无折扣不狂欢”,推出不同大牌的折扣专场,以及“衬衫送礼季”、“箱包圣诞低折扣出清场”,相关产品3折起。
  就连主打图书的当当网都要拉出横幅曰:“你送礼,我贴钱,礼品套装书最高直降200元”,显然是提醒大家:过年别忘了还能买一套书作为礼物送给朋友、学生哦。
  “最近是销售旺季,今年连着那么多节日,我们的策略是‘抓大放小’,不想盲目地跟着一轮轮节日折腾,而是以春节促销为主线,把‘沿途’的节日放进去。”电子网商“也买酒”的相关人员介绍,为了串起所有的节日促销,他们以明年的龙为象征,“六条不同颜色的龙代表不同的销售策略,每周‘变一色’,推出一个主题”。如“金龙”对应年末各大公司尾牙上的饮酒,整箱买有优惠;“紫龙”对应商务送礼,主推葡萄酒礼盒等。“最后是中餐年夜饭的一整套配酒,气泡酒、白葡萄酒、红葡萄酒、甜酒等等。”
  其他:他们也抢钱
  除了网络和商场两大“巨无霸”,黄金、股票、汽车、礼品卡这些看起来似乎和年终打折没有半毛钱关系的大宗商品也悄悄搭上了“抢钱号”这艘“万吨轮”。被五花八门的礼品卡券搞得晕头转向?一样是黄金,搞了半天首饰没啥保值功能?跟消费有关的吃喝玩乐原来也有一一对应的概念股?商家抢钱,无孔不入。&/p&&p&礼品卡券:撑爆钱夹
  “这卡那卡,钱包里卡比钱还多。”在区政府某下属单位工作的Wendy说,虽然基本工资不过区区两三千元,但平日单位经常会发各种消费卡。斯玛特、OK卡、雅高卡,“这些还是蛮多地方可以用的,还有些听也没听说过,不知道去哪里用的。”
  因为嫌麻烦,Wendy通常不带卡出门。“也没想要买什么,一堆卡塞在钱包里,又重,万一被偷也麻烦。”但所有这些消费卡都有有效期限,年底往往是个大关,“好多都是12月31日到期的。”于是Wendy的整个12月,都在和这些卡券“做斗争”:去任何地方消费,都会先问,你们可以用什么卡?然后在钱包里一张张比对。“有些卡用的地方比较少,局限在大商场里,东西又贵,可是不用掉又会浪费……”
  这样的问题在大洋彼岸也层出不穷,今年在美国最受欢迎的节日礼物不是平板电视或iPad,而是礼品卡。美国人今年在礼品卡上的消费预计将达278亿美元,全年礼品卡消费可达1000亿。平均每个购物者在这些塑料卡片上花155美元,比去年增加10美元。
  然而每年过完节,手中还没用掉的礼品卡就成了老大难问题。现在平均每个美国家庭手中都有300美元左右没用掉的礼品卡。一些在线二手礼品卡交易网站如,和应运而生。这些网站根据卡的使用范围折价收购礼品卡,然后以略高于收购价的价格卖出去。
  尽管经济持续低迷、失业率居高不下,美国人的假日消费并没有受影响。根据全美零售联合会的统计,今年美国的假日零售额将比去年增长2.8个百分点,11月和12月的销售总额达4650亿美元。慈善组织收到的捐款额也将增长6.5%。今年,美国人仅花在圣诞装饰品上的金额就预计可达60亿美元,比去年增加8%。今年很多家庭顺因潮流,将在家里摆上最少2棵圣诞树,总计花费34亿美元――8亿买真树,26亿买假树。这其中,礼品卡功不可没。&/p&&p&4S店:买车须赶早
  奖金、红包、年终奖,一年到头,年末往往都是荷包最丰时。而大件商品的添置也常常在年末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对于在社会中打拼了两三年并且有了些经济积蓄的人来说,买房遥不可及,但买辆车还是能实现的。
  “基本上考虑在10万元以内吧。”从事金融工作的樊先生工作三年,算上不久就会到手的年终奖,买车这个计划呼之欲出。“这个预算里面,相比来说小型车划算一点,外观比较时尚,车内空间又还可以。”说到买车,樊先生侃侃而谈。
  促使他决定下手的还有一个原因,“年底总归要打折的嘛,不打折也会有其他优惠,最不济也会送东西,总归比平时买要划算一点吧?”樊先生的“年终划算论”思想根深蒂固,和各大4S店大张旗鼓的宣传密不可分――你减一万我打折,你送GPS我免费保养。
  “其实我也知道,羊毛出在羊身上,这些小优小惠就是为了让你花大钱。”樊先生打趣,“可是辛苦一年,到了年底总想奢侈一把,本来就想花钱,商家再用优惠折扣这类名目一撺掇,于是就掏钱了。”他将心甘情愿被商家“抢钱”的客户心理分析地丝丝入扣。
  抱此类想法的购车者显然不在少数――去年年底,就曾发生过年末各大车型断货的问题。“买车子要等货,这不是什么新鲜事,但要去年年底是所有车型都要等货……”在各大网站收集信息做功课的樊先生说,“当时是多数车型都没有现车,甚至包括骐达、悦动这些之前从未断过货源的车型。”
  无论是真有这么多人都挤在年终买车,还是商家故意压货造成市场饥渴,樊先生都准备先下手为强。“之前在车友的某个论坛看到,有个牛人去年的买车流程是这样――12月12日交定金,13日办理贷款,25日贷款通过交首付,28日签定合同及办理牌照,29日放款,30日提车……”
  儿童商品:掏空父母的口袋
  过年穿新衣是很多“80、90后”小时候的记忆,即使在物质尚不丰富的年代,过年除旧迎新也是很多家庭的一件大事,大人自己可以将就,小孩子的却一定是全身“新行头”。
  随着经济发展,现在的小朋友已经可以天天穿新衣了,但新年仍然是一个儿童商品消费的热点。“这款700多元的点读机没有了,要年底才到货。”位于徐汇区某大型超市电子柜台的营业员告诉记者,“最近儿童类产品都卖得很好,点读机啊复读机啊电子词典什么的,今年过年早呀。”营业员阿姨一语点破,“不管条件好不好,家长给小孩买东西都很爽快的。”
  天下父母心,全世界都一样。在公共开支大幅削减、施行财政紧缩政策的英国,家长们尽管在别的地方想尽办法省钱,对孩子却毫不吝啬。从主要礼物到塞在袜子里的小玩意儿,他们平均在每个孩子身上花费112.5英镑。
  著名妈咪讨论版Mumsnet针对用户的抽样调查发现,24%的人今年为孩子花的礼物钱比去年多,一些说自己将削减给成年人的礼物经费,甚至取消节日聚会以节约出行成本,好为孩子买礼物。有位家长说,自己小时候圣诞节只能收到一盒小人兵,不愿自己的孩子也这样。
  不过这并不表示英国家长为了孩子丧失理智。一些计算开销的iPhone应用软件如“更好的圣诞购物单”大受欢迎,它们可以提醒家长们,每个孩子的预算分别还剩多少。&/p&&p&黄金:首饰、金条两个价
  在外企工作的Max对商场消费不感冒,但每年,他都会有一项固定的大宗消费。“年终公司会给中层发一个比较‘厚实’的红包。”四年前,他也踏入了够格拿红包的中层行列,“手里拿着一笔钱,总想用来犒劳犒劳自己。”尚无家庭、不爱时尚、奢侈品无感的Max最终选择了看起来异常传统的消费――黄金。
  拿到红包的第一年,Max逛进商场,偶尔看到饰品专柜的年终打折宣传,“好像是免加工费而且每克黄金让利多少。”Max于是下手一条金项链送给妈妈,“当时是想,送首饰给我妈她肯定开心,另一方面黄金是硬通货,放在那里总能保值吧。”但这个想法很快被爸爸的“否定”,“我才知道,同样是黄金,饰品金价和金条价格相差很多,换句话说,黄金首饰是没什么保值空间的。”根据香港周大福官方网站的信息显示,12月15日内地饰品金价为413元,而内地金条价格则是在380元。
  “所以之后每年一到这个时候,就索性直接买金条了!”Max说,自己年底花钱并非是盲目的,他年底的固定花销都用来购买生肖金条,“12生肖的金条我已经收藏了三根,打算收集完整。”
  家里有金心中不慌,虽然Max一度认为,与其说自己是在花钱,不如说是在把钱变成硬通货,让它继续保值增值,但一定程度上还是被“年末消费”套牢,“香港的首饰金价和金条金价又是另外一个价,每克都要再便宜50元左右!”现在,Max正在盘算,今年是否直接去香港购买金条,“但这样,机票住宿又是一笔。”――总也逃不过商家的“抢钱大法
  日&&& 来源:上海壹周 ( 新闻04-08)
  其他:他们也抢钱
  除了网络和商场两大“巨无霸”,黄金、股票、汽车、礼品卡这些看起来似乎和年终打折没有半毛钱关系的大宗商品也悄悄搭上了“抢钱号”这艘“万吨轮”。被五花八门的礼品卡券搞得晕头转向?一样是黄金,搞了半天首饰没啥保值功能?跟消费有关的吃喝玩乐原来也有一一对应的概念股?商家抢钱,无孔不入。&/p&&p&礼品卡券:撑爆钱夹
  “这卡那卡,钱包里卡比钱还多。”在区政府某下属单位工作的Wendy说,虽然基本工资不过区区两三千元,但平日单位经常会发各种消费卡。斯玛特、OK卡、雅高卡,“这些还是蛮多地方可以用的,还有些听也没听说过,不知道去哪里用的。”
  因为嫌麻烦,Wendy通常不带卡出门。“也没想要买什么,一堆卡塞在钱包里,又重,万一被偷也麻烦。”但所有这些消费卡都有有效期限,年底往往是个大关,“好多都是12月31日到期的。”于是Wendy的整个12月,都在和这些卡券“做斗争”:去任何地方消费,都会先问,你们可以用什么卡?然后在钱包里一张张比对。“有些卡用的地方比较少,局限在大商场里,东西又贵,可是不用掉又会浪费……”
  这样的问题在大洋彼岸也层出不穷,今年在美国最受欢迎的节日礼物不是平板电视或iPad,而是礼品卡。美国人今年在礼品卡上的消费预计将达278亿美元,全年礼品卡消费可达1000亿。平均每个购物者在这些塑料卡片上花155美元,比去年增加10美元。
  然而每年过完节,手中还没用掉的礼品卡就成了老大难问题。现在平均每个美国家庭手中都有300美元左右没用掉的礼品卡。一些在线二手礼品卡交易网站如,和应运而生。这些网站根据卡的使用范围折价收购礼品卡,然后以略高于收购价的价格卖出去。
  尽管经济持续低迷、失业率居高不下,美国人的假日消费并没有受影响。根据全美零售联合会的统计,今年美国的假日零售额将比去年增长2.8个百分点,11月和12月的销售总额达4650亿美元。慈善组织收到的捐款额也将增长6.5%。今年,美国人仅花在圣诞装饰品上的金额就预计可达60亿美元,比去年增加8%。今年很多家庭顺因潮流,将在家里摆上最少2棵圣诞树,总计花费34亿美元――8亿买真树,26亿买假树。这其中,礼品卡功不可没。&/p&&p&4S店:买车须赶早
  奖金、红包、年终奖,一年到头,年末往往都是荷包最丰时。而大件商品的添置也常常在年末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对于在社会中打拼了两三年并且有了些经济积蓄的人来说,买房遥不可及,但买辆车还是能实现的。
  “基本上考虑在10万元以内吧。”从事金融工作的樊先生工作三年,算上不久就会到手的年终奖,买车这个计划呼之欲出。“这个预算里面,相比来说小型车划算一点,外观比较时尚,车内空间又还可以。”说到买车,樊先生侃侃而谈。
  促使他决定下手的还有一个原因,“年底总归要打折的嘛,不打折也会有其他优惠,最不济也会送东西,总归比平时买要划算一点吧?”樊先生的“年终划算论”思想根深蒂固,和各大4S店大张旗鼓的宣传密不可分――你减一万我打折,你送GPS我免费保养。
  “其实我也知道,羊毛出在羊身上,这些小优小惠就是为了让你花大钱。”樊先生打趣,“可是辛苦一年,到了年底总想奢侈一把,本来就想花钱,商家再用优惠折扣这类名目一撺掇,于是就掏钱了。”他将心甘情愿被商家“抢钱”的客户心理分析地丝丝入扣。
  抱此类想法的购车者显然不在少数――去年年底,就曾发生过年末各大车型断货的问题。“买车子要等货,这不是什么新鲜事,但要去年年底是所有车型都要等货……”在各大网站收集信息做功课的樊先生说,“当时是多数车型都没有现车,甚至包括骐达、悦动这些之前从未断过货源的车型。”
  无论是真有这么多人都挤在年终买车,还是商家故意压货造成市场饥渴,樊先生都准备先下手为强。“之前在车友的某个论坛看到,有个牛人去年的买车流程是这样――12月12日交定金,13日办理贷款,25日贷款通过交首付,28日签定合同及办理牌照,29日放款,30日提车……”
  儿童商品:掏空父母的口袋
  过年穿新衣是很多“80、90后”小时候的记忆,即使在物质尚不丰富的年代,过年除旧迎新也是很多家庭的一件大事,大人自己可以将就,小孩子的却一定是全身“新行头”。
  随着经济发展,现在的小朋友已经可以天天穿新衣了,但新年仍然是一个儿童商品消费的热点。“这款700多元的点读机没有了,要年底才到货。”位于徐汇区某大型超市电子柜台的营业员告诉记者,“最近儿童类产品都卖得很好,点读机啊复读机啊电子词典什么的,今年过年早呀。”营业员阿姨一语点破,“不管条件好不好,家长给小孩买东西都很爽快的。”
  天下父母心,全世界都一样。在公共开支大幅削减、施行财政紧缩政策的英国,家长们尽管在别的地方想尽办法省钱,对孩子却毫不吝啬。从主要礼物到塞在袜子里的小玩意儿,他们平均在每个孩子身上花费112.5英镑。
  著名妈咪讨论版Mumsnet针对用户的抽样调查发现,24%的人今年为孩子花的礼物钱比去年多,一些说自己将削减给成年人的礼物经费,甚至取消节日聚会以节约出行成本,好为孩子买礼物。有位家长说,自己小时候圣诞节只能收到一盒小人兵,不愿自己的孩子也这样。
  不过这并不表示英国家长为了孩子丧失理智。一些计算开销的iPhone应用软件如“更好的圣诞购物单”大受欢迎,它们可以提醒家长们,每个孩子的预算分别还剩多少。&/p&&p&黄金:首饰、金条两个价
  在外企工作的Max对商场消费不感冒,但每年,他都会有一项固定的大宗消费。“年终公司会给中层发一个比较‘厚实’的红包。”四年前,他也踏入了够格拿红包的中层行列,“手里拿着一笔钱,总想用来犒劳犒劳自己。”尚无家庭、不爱时尚、奢侈品无感的Max最终选择了看起来异常传统的消费――黄金。
  拿到红包的第一年,Max逛进商场,偶尔看到饰品专柜的年终打折宣传,“好像是免加工费而且每克黄金让利多少。”Max于是下手一条金项链送给妈妈,“当时是想,送首饰给我妈她肯定开心,另一方面黄金是硬通货,放在那里总能保值吧。”但这个想法很快被爸爸的“否定”,“我才知道,同样是黄金,饰品金价和金条价格相差很多,换句话说,黄金首饰是没什么保值空间的。”根据香港周大福官方网站的信息显示,12月15日内地饰品金价为413元,而内地金条价格则是在380元。
  “所以之后每年一到这个时候,就索性直接买金条了!”Max说,自己年底花钱并非是盲目的,他年底的固定花销都用来购买生肖金条,“12生肖的金条我已经收藏了三根,打算收集完整。”
  家里有金心中不慌,虽然Max一度认为,与其说自己是在花钱,不如说是在把钱变成硬通货,让它继续保值增值,但一定程度上还是被“年末消费”套牢,“香港的首饰金价和金条金价又是另外一个价,每克都要再便宜50元左右!”现在,Max正在盘算,今年是否直接去香港购买金条,“但这样,机票住宿又是一笔。”――总也逃不过商家的“抢钱大法
  股票:看好吃喝玩乐概念股
  除了金条,年底还有一个财经“抢钱大户”――股票。时近年底,广大消费者因为辞旧迎新的传统心理,通常都会增加吃喝玩乐的活动,从而直接带动消费,乐了商家,喜了店家。
  “股市也是一样的。”卢先生说。此前几年,因为结婚、生子、妻子辞去工作当全职太太,卢先生一家的财政都靠他一人支撑,也一直比较紧张。直到2011年初,儿子进入托儿所,妻子也重新找了份工作,家庭财政才渐渐开始有了盈余。“有闲钱,但金额不多,这种情况股票是比较合适的投资渠道。”做功课、看报表,卢先生决定在年末进入,他的理由是“股市已经衰了一年,年末的消费会增大,吃喝玩乐的概念股说不定也会跟着悄然兴起。”
  对于商家来讲,一年之际在于年末,正逢最好的销售旺季。虽然经济不太景气,但必需的消费基本上不会减少,奢侈品除外。有关专家分析,商业在年底的销售弹性较小,由此可以简单地联想到基本消费品的炒作可能。在今年的熊市背景下,炒作题材并不多,年终消费在大盘进入阶段性震荡后,很有可能后发制人,掀起一波年终消费行情。商业股、酒类和食品股值得关注。操作上,对于这些板块应提前埋伏,连续拉升即可出掉,追高的风险无疑是巨大的。
  年底积分大作战
  信用卡、电话卡、电信帐号、商户会员卡……到了年底,除了忙着疯狂血拼,千万别忘了算算这一年积了多少分,能换什么东西,否则到期归零了多浪费啊!
  通讯类积分:折成话费最划算
  若不是姨妈特地来家“求帮领积分”,小桦根本不知道每月的固定电话费账单上也是有积分的,而且年底会过期。
  她展示着这张中国电信寄来的对账单,略过主要的“账单详情”一路往下看,在最末端的“温馨提示”栏有黑色小字写着:“上期可用积分16844,本期新增积分695,本期末可用积分17539,年底到期积分6874。”隔了四行诸如“上月账单费用已收到”等其他杂讯,又有一行字表明:500积分兑换10元充值费的活动到今年10月底结束,11月起1000积分才能兑换10元充值。
  “装了那么多年固定电话,第一次知道这个也有积分,之前不知道浪费了多少分!”小桦说自己平时拿到账单,信纸的正反面都印满了字,包括那些千篇一律的声明、广告。“谁会每次都一行行细看啊?”
  小桦拿着发票直接拨10000号,把所有的积分全部折成话费,一共充了350元。“说实话,积分折成话费还挺实用的,等于明年的电话月租费都免掉了。”
  与小桦不同,诸先生每年年底都颇有计划地进行着积分兑换活动。“其实要兑换的内容比较单一啦,就是中国移动的手机话费积分和几张信用卡的积分。”12月初起,他就着手统计各张卡本年度的消费情况、积分总数、到期积分,然后浏览网站或积分手册,寻找划算的兑换组合,有时“想换的奖品积分不够,还会努努力,再刷几笔钱”。
  今年,他觉得“赚到”的一次兑换是用手机套餐换购物卡。“只要办一个50元手机套餐,就送500元的畅购一卡通,OK卡那种。”诸先生有两个手机号,于是各办了一个50元套餐,一共收进1000元购物卡。后来有同事问起兑换细则,他上网却找不到相关内容。“官网上没有,手机短信通知也没有,我是两三周前偶然去营业厅缴费才看到的。也许他们是想故意淡化这种优惠兑换,以减少支出?”
  总体而言,移动的积分兑换口碑一直不错,主打实用牌。今年底前,用这些积分不仅可以换百联OK会员积点、电子券、蛋糕券、生活用品等,还能换加油卡。外资公司的Susan因为工作关系,经常要打国际长途,一个月手机费两三千。这笔钱由公司报销,但积分当然归她了。“用积分换过最新的手机、26寸的奶牛旅行箱,还有其他。”网上,有人晒出某年底用积分兑换的一堆东西:电热水壶、饭盒、电动剃须刀、豆浆机、鼠标、MP3等等。
  “对我们这些积分不算多但每月话费也不少的人,还是折成手机费最有用,OK卡也不错。”小桦说,她的手机打了10年,却从来没兑换过东西。“主要是懒得去弄,不知道白白流失了多少钱呐。”她如今“心痛”不已,“现在想来,认真仔细地兑换积分也是赚钱啊。还好,至少今年已经赚回了350元。”&/p&&p&信用卡积分:离目标永远差一口气
  信用卡积分兑换是年底最主要的兑换活动,由于许多银行都规定有积分有效期,过期不候,所以要早做打算。
  “今年已经兑换过的信用卡有平安银行、、广发银行,换到了可以测脂肪的人体秤、烤面包的多士炉等等。”IT人士Ted说。
  有两张信用卡的诸先生,今年年初时目标明确:努力用招行积分换一套双立人刀具。“想换双立人已经很久了,因为招行的积分属于永不过期型,所以之前一两年我都攒着不用,就盼有朝一日能换到。”但现实是残酷的,他看中的那套双立人要4000积分,而招行采取的是20元积一分,相当于得先刷8万元的卡。“它的积分累积有时很苛刻,比如今年我在百脑汇买电脑时刷卡,竟然是不算积分的。”所以他离“双立人”永远还有一步之遥。
  也有人冲动消费。Merio为了兑换一款知名电器,不仅今年的所有消费――甚至去超市买个盒饭――都刷卡,而且只要听说亲朋好友要买价格高一点的东西,就会主动要求他们刷自己的卡,以累积更多积分。一年下来,他一共刷了7万多元,但能兑换的礼品依然只是MP3,要换知名电器,还需要消费3万多。“刷不动了,准备放弃,其实去商场买那个电器也就一两千元。”还有人表示:“我家里已经有好几个西门子的体温计了,实在没啥可换的。”
  “大部分银行都是刷卡消费一元积一分,貌似广发银行的礼品兑换优质一点。很多银行会推出积分活动,比如生日当月双倍积分、周五或节日有积分翻倍……老婆有时会去‘赚’积分。”Ted说。据他所知,为配合新年季,从现在到明年1月底前,买指定的酒类就能送2万多的积分,买满1000元更可以赚到5万6千分。
  “盘完手里的卡和积分,别忘了在几家银行间比较一下。比如中信银行一千分才能换乐扣乐扣,而招行500分就能换――当然,因为后者的一分对应20元消费,所以实际上还是中信的划算。”这是Ted的经验之谈。
  “积起来很难、看起来很美、换起来很鸡肋。”这是不少人给信用卡积分的总结。
  购物送积分:一不留心就浪费
  年底打折季,各商家除了忙促销,还忙着推出积分兑换活动,百盛、巴黎春天、、汇金、梅陇镇伊势丹等等,纷纷在醒目位置贴出兑换标准,5000点可以换瓷器、3000点换Burberry手帕、1000点换美腿丝袜……
  几乎所有商场都对会员卡积分换购都有年月限制,一般卡内积分存到两三年就会面临清零的“最后通牒”。“我们的VIP卡积分今年12月31日清零,现在时间越来越接近,每天到顾客中心兑换礼品的人很多,最后几天还会排长队。”某商场工作人员表示。
  与信用卡兑换相比,商场积分对应的礼品更为“寒酸”。“不要抱太大希望,选个实用的。”Brenda建议。往年总要在百盛、巴黎春天“大开杀戒”的她,今年绝大部分的血拼都在网上。“商场不打折买不起,大家懂的。”
  但大大咧咧的她每次在淘宝上买完衣服付完钱,就顺手关了网页。直到不久前一天,她无意中扫了一眼网页,发现付款成功的下方有点击领取淘金币的按钮。“类似消费积分的东西,在交易成功后的30分钟内可领取50个金币,过期不补。我今年淘宝了一百多单,浪费了几千个金币啊。”
  Brenda原先对这些虚拟货币并不在意,“无非是吸引大家不断消费”,后来发现还是有点小用的。“前两天看到相关主页上有1万瓶卸妆油免费换购的活动。还有旺旺好友说,曾用积攒了一年的金币(大概2万不到)全额兑换了某品牌的松软靠垫,还包邮。这倒挺好,不用再多付钱。”偶尔有她看中的商品可以用金币抵扣现金,“别以此为目标,聊胜于无而已”。
  Links& 链接
  其他积分联华OK卡积分
  随着消费一卡通的盛行,年底还可以关注此类的积分兑换。比如联华OK会员卡,是消费一元积一分,可以兑换手机充值卡、电信充值卡、数码产品等,也可以按“500点积分抵用1元人民币”来折现使用。&/p&&p&航空里程
  “如果非要选择一种方式兑换信用卡积分,不如用积分兑换航空里程,相对而言比换不实用的礼品更划算,乘飞机去旅行多好啊。那些坐飞机出差频繁的人,一定要办张航空公司的会员卡或银行联名卡,积攒每一次的飞行里程来换取更远地方的机票。”曾用航空联名卡积分换取免费来回全国任一城市机票的小石建议。&/p&&p&咖啡印花
  “每年圣诞前夕,星巴克的太妃榛果拿铁就会上市。记得有一年同时推出积分卡,敲满5个、10个、20个章对应不同的礼物,钥匙圈啦、圆珠笔啦之类。我的目标是最高积分对应的日记本,于是就每天喝一杯,碰到有朋友就一起拉着买,变成每天要完成的任务。其实那本子原价也就一杯咖啡的钱。不过如果今年有,我还是会继续积分的!”酷爱各种太妃榛果拿铁的Liz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短信只收不发业务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