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挣扎,高考结束的时候我打游戏的时候认识一个男生,也是今年s6结束时间参加高考,我们因为游戏里的默契而相识。

CyNIcs 。的喜欢 | LOFTER(乐乎) - 记录生活,发现同好
LOFTER for ipad —— 记录生活,发现同好
CyNIcs 。 的喜欢
&nbsp&nbsp被喜欢
&nbsp&nbsp被喜欢
{list posts as post}
{if post.type==1 || post.type == 5}
{if !!post.title}${post.title|escape}{/if}
{if !!post.digest}${post.digest}{/if}
{if post.type==2}
{if post.type == 3}
{if !!post.image}
{if post.type == 4}
{if !!post.image}
{if !!photo.labels && photo.labels.length>0}
{var wrapwidth = photo.ow < 500?photo.ow:500}
{list photo.labels as labs}
{var lbtxtwidth = Math.floor(wrapwidth*(labs.ort==1?labs.x:(100-labs.x))/100)-62}
{if lbtxtwidth>12}
{if !!labs.icon}
{list photos as photo}
{if photo_index==0}{break}{/if}
品牌${make||'-'}
型号${model||'-'}
焦距${focalLength||'-'}
光圈${apertureValue||'-'}
快门速度${exposureTime||'-'}
ISO${isoSpeedRatings||'-'}
曝光补偿${exposureBiasValue||'-'}
镜头${lens||'-'}
{if data.msgRank == 1}{/if}
{if data.askSetting == 1}{/if}
{if defined('posts')&&posts.length>0}
{list posts as post}
{if post_index < 3}
{if post.type == 1 || post.type == 5}
{if !!post.title}${post.title|escape}{/if}
{if !!post.digest}${post.digest}{/if}
{if post.type == 2}
{if post.type == 3}
{if post.type == 4}
{if post.type == 6}
{if drlist.length>0}
更多相似达人:
{list drlist as dr}{if drlist.length === 3 && dr_index === 0}、{/if}{if drlist.length === 3 && dr_index === 1}、{/if}{if drlist.length === 2 && dr_index === 0}、{/if}{/list}
暂无相似达人,
{if defined('posts')&&posts.length>0}
{list posts as post}
{if post.type == 2}
{if post.type == 3}
{if post.type == 4}
{if post.type == 6}
this.p={ dwrMethod:'queryLikePosts',fpost:'3ee1d3_15baad1',userId:3480742,blogListLength:26};猜你感兴趣
&热门高三励志我总认为高考是一个人的战斗。
在这条路上,谁先放弃了自己,谁就提前倒下了。
曾经我放弃过,抱怨过,痛恨过,考过倒数,挨过骂,最后我跟自己说,如果连学习这么简单的事都不能去完成,你还凭什么去拥有其他梦想。
高三的最后时日,我把自己变成了拼命三郎,在我的桌子上贴着各种奋斗的小纸条,有一条至今还记忆犹新,生命不息,战斗不止!它是我整个高中最真实的写照。如今不管走到哪,不管遇到什么困难,他都会给予我战胜一切的信心。
三年来,谢谢那些怀疑我,鄙视我,在我失败时落井下石的人们,是你们给我以斗志。谢谢那些一直鼓励和支持我的人们,是你们给我以战力。让我在高考的征程中一直充满十分的斗志,用百分的战力去克服一个个失败。
人总要成长,高考就像一个催熟剂,让我成长,让我成熟。让我在饱受委屈与辛酸中浴火重生。这里眼泪毫无用武之地,它太过拥挤,没有眼泪的空间,哭只能在心里。伤心了,难过了,朝自己哭,心脏在哪里,就在哪里哭,因为那里最痛,痛了才能记住所犯的错,才能奋发而起。
高考,这样的故事还在不停的上演。我的高考,已经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你们的高考还只是开始……
1.这样的混沌生活不是我想要的
2.是生存还是毁灭?
3.停电后,我看到了她清秀的脸
4.英语,第一次给了我学习的信心
5.学习数学的苦恼
6.再战数学
7.我的数学及格了
8.我进光荣榜了
9.学习物理的困惑
10.理科第一关,物理大关
11.迟到的惊喜
12.为我的高一写些什么
13.班主任和我在高二开学的谈话
14.我告诉自己要坚持
15.迟到的梦想
16.为期中考试正名
17.期中考试为我正名
18.高中的第二个寒假
19.我对学习各科知识的感悟
20.一个差生的质变
21.再尝胜果
22.日夜兼程
23.高中的第二个暑假
24.高三,我来了
25.不会出现的意外
27.再一次在数学上失败
28.太阳下的誓言
29.我又进前十了
30.青春交响曲
31.孤注一掷
一、分享我的学习技巧
二、如何培养好的学习心态
三、具体学科答疑
1.这样的混沌生活不是我想要的
时间定格在2011年夏天。
这年夏天我拿到了我们县市重点高中——HZ中录取通知书。红色的壳子十分显眼,它不仅证明我的初中时代已经结束,也告诉我将踏入更大的征程,那里有一个叫做“高考”的巨大门槛等我跨过去。
刚开始到HZ中的时候,我还是秉承初中的学习方法,上课认真听老师讲课,下课按质按量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一有时间就投入到自己的精神文明建设中——看各种文学,时尚杂志,古今中外著名的小说。连续的两次打击证明我是错误的。
第一次打击是当我看到老师手上名单的时候,那个名单是按照中考成绩高低排序的。当时,我中考成绩在我们初中是年级第三。当我怀着兴奋和一丝骄傲去看班主任手上的名单时,瞬间心跌至低谷。全班58人,我排在30位,中等偏下。这样的成绩对于一个在初中经常被老师夸赞的学生来说,打击是巨大的。尽管我多有不甘,但是这是真真切切摆在我面前的事实;尽管我委屈,但这种感情也只能埋在自己的空间。我告诉自己,要一个个翻上去,这是我进入高中后给自己定下的第一个目标。
第二次打击是班主任兼数学老师第一次给我们上课。数学老师凭借丰富的教学经验,上课从来不带课本,信口拈来。由于之前一段时间我一直活跃在军训中,闲暇时间一般都在看杂志听歌,悠闲自在好一阵。虽然新书发了一个多星期,我动都没动过。于是,就这样让我置身令我倍感尴尬的局面当中,当周围的同学很简单的回答出老师的提问时,我把书翻的“格格”响,但始终也找不到老师具体讲到了哪里。第一节数学课就这样在忐忑不安中过去,课后我费了很大的劲才搞懂了老师上课时所讲的内容的其中一部分。
高一的时候没有分班,文理双修。好容易刚把数学老师第一堂课上所讲的知识搞到一知半解,那边的物理又兜头抛出若干问题。直到第二节晚自习结束,也不过是把一天来老师上
课所授的内容大致看了一遍。第二天,我有幸被数学老师叫上讲台去解题,瞪着黑板上老师给出的题目半天,拼命的搜索脑中的记忆,九年来的所学所知,全都派不上用场。第一个上讲台,最后一个下来。当数学老师示意我可以下去的时候,眼睛里有了一丝愠怒。更是无法面对讲台下面那57双眼睛,自尊心严重受打击。其实这是他上课的特点,出一个题目,用到的是上一节的基础知识,下一节的解题思路,不预习课本,根本解决不了。
在上其他课的时候偷偷的看数学,这是我在初中经常用的方法之一,在这里根本行不通。各科老师上课时的声音都很大,根本没有办法静下心来;另外看周围同学都在认真听讲,自然给自己形成了一种莫名的压力。最后的结果不仅数学垮了,连带着其他科目也被拖垮了。
那时,我自以为自己很幸运。上课时只要我低着头,数学老师就不会再让我上去做题。,由于一时无法适应高中的教学方式,班级里开始出现一部分这样的学生——只要老师不点名到黑板前解题,他们们就可以蒙混过去。课后继续说说笑笑,而我就是其中一位。
一周后,第一次数学测验,我们用的是100分的试卷,我考了59分。当时这个成绩刚好比最后一名58分多一分。尽管班主任后20份试卷的分数没有当众读出,但最后还是特地点了我和另外那个同学的名字,毕竟全班就我俩不及格。拿着这张59分的试卷,让我有了一种错误的认知——是班主任故意让我不及格的。于是,我满试卷找老师的批改漏洞,客观题找不到,就找主观题,把同桌的试卷拿来一个个对照。“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再三审查,终于在一个主观题上发现了老师的批阅漏洞。这说明我是可以及格的,我为自己找到了一个自我安慰的借口,进行自我精神麻痹。因此,我并没有为自己在数学上的失利而改变自己的打算。对于当时那个备受同学瞩目考取99分高分的骄子,我同样给予不屑。
这种混沌的生活持续到第一次月考的失败。此时,我方有所悟,内心深处有种痛楚在提醒我,只有通过不断的奋斗,才能有尊严生活在老师与同学们之间。我不能再这么混沌的持续下去,否则,我如何有勇气迎接那个未知的高考,又如何达成我曾经的高考目标。也就是从这一天起,我养成了每天一次自省的习惯。具体的做法就是,对一天所学的知识进行全方面的审查,哪些地方没有搞懂,哪些地方需要花时间细看,并把明天的学习计划提前安排合理,课间10分钟和中午的午睡时间也要充分利用。同时,寻找那些与成绩好的同学生产生差距的原因,重新审视自身的缺陷,合理分配自己的时间。经过这样的一个调整,我的各科成绩得以稳步提升。
2.是生存还是毁灭?
第一次月考强烈的动摇了我的自信。这份自信就像一个在黑暗中行走的人的信仰。一个没有信仰的人,很容易在现实中迷失,失去自我。而此时,我正扮演着这样的角色。
HZ高中的考试十分频繁,学校经常举行大型的摸底考,好掌握学生在这段时间的学习情况。第一个月,我就撞枪口了。总共考了九门,3门亮红灯,3门擦边过,其他的三门只能说是勉强说的过去。唯一值得高兴的地方就是历史考的还不错,但这并不能成为我可以骄傲的资本,只能说我们的运气比较好,历史老师事先给我们画的重点都是考试内容,在这种情况下,我才考了82分。
第一个月在数学老师的“威逼利诱”下,勉强通过了考试,刚好90分。英语,物理,政治都亮了红灯。英语刚好考了150分的一半,物理分数低得说不出口。政治虽然考了50分,却没有任何的伤心,因为考全年级第一的那个家伙正坐在我们班,政治只考了49分。如果说这次考试,我还有什么值得高兴的地方,就是政治考的比他多了,前提是他的政治试卷后面的两个大题都没做。
第一次月考结束后的几天里,也是大家讨论成绩最凶的时候。一个月前,高中对于我们来说没有什么概念,虽然知道有那么一个事物存在,也如井中月,雾里花般探不到,摸不着。
这次是真真切切的感觉到了他的存在,他就在我们身边,以一个旁观者的眼光看我们在高考这个征程中如何跌倒,如何失败,然后他可以站在一个高度俯视我们,给我们以蔑视。
在同学面前我装出不在乎成绩的样子,看杂志,和周围同样不在乎的人一起聊杂志里的人物,谁出了新书,谁的小说卖的很好,说音乐,话电影,自以为这样的生活还算充实。第一次月考之后的三天,我一直在干这些事情,它们就是我的全部。其他什么都不想管,安安静静地一个人过自己的生活。
我们的月考是全校型的,高一高二所有学生都要参加,高三另行安排。高三在HZ是个特殊的群体,没有音乐课,没有体育课,一个星期放一个下午的假。他们同样拥有诸多的特权,早上不用打扫卫生,学校什么会议,什么讲课,他们都可以不去,这些特权曾经是我一直想要的,三年后,我也到了高三,享受诸多特权,却发现和别人说一句话都变成奢侈。
学校在这三天时间里做了个历史性的决定,也是从那天开始,这个决定成了HZ高中的一个日常事务。三天后,在我们的大门前,有了三块巨大的光荣榜。上面是这次考试前三百名学生的班级和名字,换句话说,进了这个光荣榜的人,就走进了老师的视线,成为学校重点培养的对象。学校在这一天特意向校外人员开放,陪读的家长和周围开店的人都来观看HZ中的“盛事”。除了HZ中的50年校庆和一年一度的冬季运动会,就属公布成绩的时候学校的人流量最多了。从教室到校大门,堪比一个发达城市的劳务市场。不同的是他们找的不是工作,而是那个排在最前面的孩子,还有自己子女以及周围朋友子女的名字。
三天后的一个晚上,我接到了老妈的电话。隔壁王阿姨又在小区里吹嘘她女儿考的怎么样好了,都进前十了,没有看到我的名字。老妈问我是怎么回事,我随便找了借口搪塞老妈。老妈不想给我太多的压力,也没有说什么,而这种无言的谴责让我更加感觉愧对他们。
班主任对这次班级的整体成绩还是很满意的。在班级里通报了一下取得的优秀成绩,前10名有5个是我们班的,前五名有3个是我们班的。各科成绩除了英语和政治以外不是第一就是第二。最后加了一句话,同时全年级倒数十名我们班也占了3个。倒数十名,我在问自己,我又在不在其中呢?班主任的一席话在我心里激起千重浪,我害怕看到班级的成绩表,同时也期望看到成绩表,它能告诉我,我不是那个排名倒数的人。
那段日子我不知道是怎么熬过来的。我用三天的时间去平复第一次月考在我心里留下的伤痕,当班主任说完那段话后,我又逼迫自己重新回到正常学习的轨道上。有那么一下子,我变的沉默寡言了,埋头学习。先是把第一次月考各科的试卷重新做一遍,不懂的就问身边会的人,一次同桌笑着跟我说,“哟,阿斗也知道努力了。”阿斗?原来前段时间我在他心里是这个角色——扶不起的阿斗。我笑着回答,“我可不想做乐不思蜀的阿斗。”
各科老师用这个星期余下的时间把试卷都讲了一遍。我很认真的做着笔记,不懂的地方自己先琢磨着,有时一节课就盯着题目看,脑子想出一个解决办法,在纸上演算,出错,否定,继续思考。那段时间我一直在锻炼自己的耐心和坚韧,也是为了让我的精神尽快融入到高中的课本中,毕竟别人讲的永远没有自己思考出来的东西深刻。
有次我花了两节课研究一个数学题,实在想不出思路,就把题放在一边,随手从众多书里抽出一本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之一的《哈姆雷特》,上面有句话是这样的,“是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个问题。”想想自己,现在不也是遇到这样的难题了吗?哈姆雷特即使最后死了,也达到了他的目的。我相信我的努力总会有一个结果,我人生的剧情该向哪个方向发展,这不是我能决定的,我只有尽自己的最大的努力去迎接它给我的挑战。我们每天都在自己的舞台上演一场戏,我想让它精彩,让它吸引人,多些观众,多些掌声,哪怕是自我鼓掌!
3.停电后,我看到了她清秀的脸
第一次月考结束后的第二个星期,真正进入了紧张的学习状态,不为别的,就为了能够
在光荣榜上露个脸,这不是虚荣心的问题,而是一个自我证明的好胜心。上大学后,学长就告诉我,人生不过是一个寻找被肯定的过程。就像基督教徒信奉人生下来就是为了赎罪一样,我们一开始就是为了证明自己。
在这段时间,学校“光荣”的给我们停了一次电。HZ高中在电路上做了充足的准备,不仅有两条不同的线路,还有自带的发电机。那天晚上,鬼使神差的两条线路都断电了,老师们期待的发电机也出了故障。
由于它特殊的地理环境,教室暗暗的。除非遇到圆月,平时是进不了一点月光的。我拿出初三的那股狠劲,打开手电筒,照着一本白色光亮的教科书,用反射的光学习。身处闹市,此时我的心无法平静。周围的同学都在聊天,各种新闻敏感话题,一个个刺激我的耳膜。实在是忍不下去了,自然加入他们的讨论中。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一和他们聊起来,就忘了时间,忘了自我。期间班主任只是象征性地说了一句,“你们小点声。”
等我反应过来的时候已经是第二节自习将要结束的时候,也说累了,舒展一下筋骨,活血通络。
我朝前排的人群看了看,只有几个人在小声的讨论题目,其他人都安静了下来,在黑暗里做着力所能及的事。突然有一束光吸引了我的注意,它就像万绿从中一点红一样,独立特殊。我看见了一张脸,一张清秀娇好因为书本反射的光更加清晰的脸。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有的人是希望自己变美,有的人是欣赏美。而我是后者。
那张清秀的脸一刻不离的盯着书本上的题目,随着思考的深入而起变化。时而舒展笑颜,时而眉头紧皱,时而远望放松瞳孔,时而陷入一场情景剧中。当我清醒过来的时候,发现这一切不过是我的意淫,她就像米开朗琪罗的一个完美的工艺品,在那里一动不动,除了手中的笔在蓝白线交叉的笔记本上勾勒涂抹外,没有任何的动作。也许她正在这个我们给予的闹市中用思想创作出一个绝世之作。虽然是一两个公式或者是一个英语单词,她笔墨的线条都让人怀想。
想到这里,我的自卑心就上来了。不是没有勇气上去和她说一句话,而是我们中间隔了四排桌子的距离,而这个距离我今天还没有办法逾越。这不是一个卓文君和司马相如的故事,也不是一个梁山伯和祝英台的故事,无关门第,无关家仇国恨,有的是中等偏下这个群体和上群体之间的差距。
在我再次望过去的时候,她正和后面的一个男生讨论问题。我迅速收回了目光,害怕被发现,一个下群体对上群体突然的爱慕之心。那个男生能够坐在那个位置,是因为在第一次月考中,他从中等偏下考进了班级前十。星期一班主任点名夸奖了他,还让他站上讲台讲学习经验。他口才不是很好,但他引起了所有人的关注。后排男生的嫉妒,前排女生的羡慕。
如果问我什么时候开始想超越一个人,就是这个时候。我想近距离看看那张脸,多么期待她的一个转身,问我一个问题,我们一起讨论解决。这个目标在高二刚开学伊始实现了,如今和她成了很好的异性朋友,只是这个晚上的事我从来没和她说过。
自我反省一番,我发现自我控制力差,看了很多这方面的书,都不得要领。以前会在桌子上放几本励志类小说或者散文之类的书。上了高中后,班主任不只一次跟我说,把它们收了,这里没有它们存活的土壤。
我后来采取了流水式学习。看累了一个科目就换另一个科目,毕竟有九门的知识需要我学习。对于分班,那时我们毫无概念,光荣榜上的成绩是九门课的总和。做出一个难题,在草稿纸上抄一遍题目,再把整个过程默写一遍,加深记忆。到后来,上了高三,由于时间问题,只写解题流程,哪些地方需要注意细节,哪些地方可以有更好的解决办法,在资料书画出来,做标记,回头翻阅的时候看了五角星就知道这里很重要。
我很喜欢小学课本里一篇文章里的一句话,“小心,注意,总结,提高。”对于我后面的学习很有帮助,按照这个流程来学习知识,起码把我从中等偏下拉到了中等偏上。虽然在高
考这个征程中只是一小步,但对于接近那张脸来说却是一大步。为了这一大步,我辛勤的耕耘这片土地,让温室里的花能够在土里吸收室外阳光的营养,茁壮生长,好去迎接更大的挑战。
4.英语,第一次给了我学习的信心
那时候,英语不光是对于我,对于整个班级来说,都是一件亟需解决的问题。第一次月考全班英语惨败,平均分在14个班中名列倒数,全班及格人数寥寥无几。就像班主任对我们说的那样,“我没想到的是你们能够在历史和地理上取得那么好的成绩,同时更没想到英语会考的这么差,几乎全军覆没。”
那时候有个大家都默认的事实,班主任所带的科目决定了这个班级在分班时候的走向,是理科班还是文科班。我们班主任当初带的是数学,自然而然以后分班的时候,我们班将是理科班。文科老师在理科班上课一般没有在文科班尽心,用他们的话说,“没必要把这么宝贵的时间浪费在以后不考的科目上。”他们不会逼你做作业甚至不布置作业,照本宣科意思意思就行。而理科老师给我们上课很少拿课本,书上的概念他们都记得特别清楚,讲一会课马上用例题分析,然后打开练习册,进行实战演练。他们会布置大量的作业,定期批改作业。因此我们班能够在历史和地理上取得那么好的成绩,所有人都始料未及。
2011年11月末,在这间简陋的教室里,全班进行了一次轰轰烈烈的英语攻坚战。我在这场攻坚战上赢得了高中的第一份自信,虽然是一次小小的测验,但是它对于我的意义非常重大,可以说是久旱逢甘雨,润物细无声。
英语老师是这场攻坚战当之无愧的主角。她比任何人都担心,着急。这无关她的教学水平,也无关我们的智商。她同时教了两个班,另一个班的英语平均分排年级第二。究其原因是我们不够重视,仍然抱着过去学习英语的老办法,守着一筐单词,一个个的解答意思。看到熟悉的单词没有缘由的就选它了,最后仔细分析起来,把整句话翻译成汉语,会发现诸如“一只猪在饭店吃霸王餐”这样的句子。当英语老师翻译出来的时候,笑倒一片。这就是所谓的中国式翻译,对于一个初学英语又得不到一个老师正确的指引时,这个过程是必将经历的,本人在这个过程徘徊了数年。问题积累了一大推,一时暴露出来,手足无措。
英语老师给我们下了死任务,每天早上英语早读的时候要把当天上的文章读熟,上课的时候会抽查。那时候我的英语基础很差,英语单词对于我来说,已经是一个很难跨过去的门槛。而课文里的一句话,就像是一座害怕仰望的大山。
每天早上,勤劳的英语老师都会早早的来到教室,一圈又一圈的绕着教室转。那时候我们的英语老师脾气比较大,恨铁不成钢的意味很浓,所以大家都怕她。只要英语老师往教室里一站,一种莫名的气场就把我们都hold住了。这时候,我毫无办法,只能逼迫着自己去试着读课文里的句子。那个感觉,就像是一个刚认识几个大字的一年级学生读鲁迅的文章一样晦涩难懂。不光是难懂,读起来都有点艰难。
为了在英语上赶上其他的班级,英语老师充分利用上了晚饭和晚自习中间的时间。其实学校有安排晚自习的时间,只是一个习惯如果没有人去督促或者很少有人去带头执行,就很难形成。那些天,英语老师6点整都会到教室里,这时候,晚读英语的习惯就这样形成了。
后面的几番考试看来,晚读对于英语的学习很有作用。任何一门语言都是通过交流而产生的,而学习语言,首先必须培养自己敢于读出书本上文字的信心,然后就是与人交流。英语的学习也是如此,我们周围没有学习英语的环境,那么我们就自己创造一个这样的环境。当你周围的人都投入到这种语言环境中的时候,对于这门语言的感触力就会逐渐上升。
对于大部分中国学生来说,学习英语只是为了应付考试,少数有出国留学打算的学生除外。因此在出于这方面的考虑,对于英语学习的目标和方法,我们都略有迥异。那时候听的最多的就是看英文电影,听英文歌曲,从视觉和听觉方面感受英语和汉语的不同之处。这些方法不否认对于英语的学习都是有极大帮助的,但是我认为在高中阶段的学习,这些说起来就有点不切实际。
高中的学习时间应该算是比较紧的。没分班前,文理双修,科目多而杂。分班后,随着专业科目的深入学习,对学生掌握知识点的要求就比较高了。这些都需要我们花大量的时间去琢磨。而在高中,老师怕影响学习,对于手机等高科技设备的携带都是有严格要求的。没有时间和设备,这些方法就不了了之了。如果为了更深入的学习,在大学里需要考四六级,或者想考外国语学院的学生可以在这方面下功夫,毕竟他们自己说出的话才比较纯正和适应他们生活的环境。
最重要的当然是培养学习英语的兴趣。我不知道大声读英语对于其他人有没有帮助,我只知道,通过大声读英语,起码在英语的学习上,我勇敢迈出了第一步,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从此之后,我可以完整的用英语写出一句话,慢慢的用英语表达我心里的想法。
学习英语,单词是第一步,课文是第二步。掌握英语单词后,我开始尝试着读课文,进而背课文里的段落。这种效果很好,背了几篇课文,做试卷的时候,一种莫名的熟悉感就上来了,这应该就是所谓的语感吧。语感有了,只能说明我才刚刚入门,后面就是真正的抛弃感觉,把一句话当作是一个数学题去分析,套用什么样的模版,什么样的公式去导出最后的答案。这里的模版相当于句型,公式相当于固定短语了。这个对于单项选择极有帮助。做到了这点,就把英语的学习达到了理论学习的水平上。
刚开始,我学习英语的句型非常吃力,像什么虚拟句型,定语从句,状语从句······听着这些名字就头疼。因为我们以前并没有系统的学过语言的架构,包括母语——汉语,都是凭借天然养成的感觉去遣词造句,所以学英语都是从零开始。高一的时候,对于英语句型的学习并没有那么深入,学习英语还停留在短语和语感的培养。但是这样已经足够我应付当时的考试了。
那段时间,我在英语学习上花了很大的功夫,终于取得了一个不小的进步。英语老师的单元考试很快就到了。考试前,我在心里默念了“冷静”十遍,卷子发下来,稍微把正张卷子浏览了一遍,开始心无杂念的答题了。前面的听力没有太大的进步,还是一知半解,仿佛所有的答案都似曾相识,却偏偏拿捏不准,最后只能凭第一感赌上一局。单元出卷,单项选择限制比较大,因此我做起来比较顺手,很多都是固定搭配,读起来朗朗上口,意思差不多就行了,十有八九是正确的。后面的完形和阅读凭感觉了,觉得没什么进步,做到作文的时候,就发现遣词造句的能力有很大的提升。平时半天憋不出一个词,现在很快就能完成80个单词的写作。
这次英语单元测试下来,我破天荒的进了班级前五。当时我心里非常高兴,在我的人生格言里,一直信奉一句话,“只有成功者才有资格说一分耕耘一份收获。”它就如我的信仰,信仰只有让你看到了它的价值,你才会一直信奉下去,不然就没有所谓的自然规律和人生大道。这次考试让我看到了前进的方向,跟着这个方向走,我最终就能实现心底那个小小的幻想,大大的梦想。
5.学习数学的苦恼
在英语学习上获得的小小成绩并没有阻挡住我在数学成绩上的颓败之势。数学成绩仍然如一匹脱缰的野马,找到了广阔的大草原,奔跑无止境。
衍生的我对教室那块大大的黑板都有恐惧症,每当到我擦黑板的时候,我都会重重的
给它两黑板擦,泄愤!
我上初中的时候,所学的科目比较少,要考试的科目就更少,有大量的时间去琢磨数学这门学科。到了高一学习阶段,文理不分科,学习时间被分割的很细,即便如此,还是没有哪一天能够圆满的完成心里定的计划。你觉得20分钟能够做出的一个大题,往往30分钟都难想出一个解决办法,刚开始接触高中的数学犹是如此。这就是一个量变产生质变的过程,说不定哪天,我就顿悟了。那时我经常这样安慰自己,越安慰越糟。
初中我的数学成绩并不是很差,发挥超常的时候我拿过满分。好汉不提当年勇,现在我在数学学习上就是一个白痴。如果一个白痴不甘心做一个白痴的时候,他总能闹出些什么。我就是这样一个不甘心做白痴的人。
当时全班有偏理科的现象,根据这个学校的传统,我们班在高二分班的时候肯定是理科班,不学理科的学生就得转班级。读理科的学生一个原因是和身边的同学呆了一年,怕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长时间无法适应,毕竟在高中的第一份感情已经献给了这个班级;另一个原因也是最现实的原因,理科生比文科生好找工作。就像当时我们语文老师讲的那样,我们学校读文科的学生都是朝着公务员的方向发展的,平时说起话都是官模官样。在现实情况下,这条独木舟,明显是过载了。而我们的理想都很简单,考个好大学,找一份好工作,养活家人。
对于一个学理科的学生来说,如果你的数学过不了关,连带着物理化学生物都有学习障碍,在物理后续的学习上尤其体现数学的重要性。第二次月考前,我把文科的学习时间缩减了一下,缩减出来的时间都放在数学的学习上。所谓的学习方法就是没有方法,多做了十几道题,比原来的一知半解略微的好了点,慢慢的发觉了和初中数学知识的一些共同点。有些东西似乎能够抓住,如果我集中精神去抓的时候,还是一团没有氧气的空气,点不着那朵智慧的火花。
第二次月考在紧张而急促的考试铃声中结束了,我如释重负的趴在桌子上睡了一觉,等待着最终的审判。这个月,我为英语疯狂过,知道了英语里的一句话,“NO
pains,no gains.”
因为我在英语上的突出进步获得了英语老师的表扬。数学上,在两次单元考试中停步不前,考的分数在及格线左右徘徊。这些数据唯一的特点就是离散性小,稳定!其他科目还是浑浑噩噩的学习着,一个经常经受打击的心渐渐习惯了底层的生活,没有阳光下的喧闹,没有青春路上自由自在的奔跑。
像早已既定的结局那样,第二次月考再次考的不理想。数学150分的试卷考了七十几分,由于把文科的时间挪到了理科学习上,文科的总体分数也下降了不少。唯一值得高兴的地方,英语自从上次单元测试以后,一直保持在前五的成绩。心情随着考试成绩的出来瞬间到了最低点,这时候前后左右的同学讨论最多的就是分数,平时一起玩得开心的朋友都加入了这次集体大讨论中。
教室倒数几排的同学都在翻看和试卷无关的杂志和电子书,他们构建自己的舞台,和那些不合时宜的表演。前面的学生都在激烈的讨论着试卷上的题目,说话者表达自己的立场时慷慨激昂,不管理论能不能压倒对方,起码在声音上不输给对方。听者时而愤怒,时而迷惑,时而一拍手,恍然大悟。
我坐在教室后几排的边缘地带,一两天之内,我并不想任何事物来打扰我的睡眠。与其说是给心灵的一次放逐,不如说是在逃避现实中的诸多无奈。这里并没有你喜欢与不喜欢之说,前去的人们已经给那你钩织了大学所有的美好。相对而言,高中就是一个爬天梯的过程,爬得越高,摔得越疼。而我现在一无所有,又怕什么呢?每次在前进的路上遇挫的时候,我都试着找些理由说服自己继续去努力,去奋斗,抛弃因为失败而产生的负面情绪。
前十年,我一直活在心情的阴影下。心情支配着身体去做某些事情,碌碌无为也罢,功成名就也罢,都由我的心清决定这个走向。在这个新环境下,我是一无所有,但是我害怕失
败,特别是努力后的失败。
我面临一个选择,是继续坐在这个边缘地带,然后彻底融入后面几排人的生活,还是继续在失败的海洋里尝试爬起,奋起直追?
我不知道我的付出还能不能得到回报,我不知道我的坚持是否是还有意义,我不知道失败这条路有多长,有多远?
心里有种冲动在排斥着我现在的生活,也许当我低下头,说“你赢了”的时候,我就不会有如此多的烦恼,纠结和挣扎。以后三年的生活会变得特别的简单,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别人的不屑和轻视都当作是禁不起阳光照射的雾气,凝结成水滴落入尘土化作万千尘埃里的一员。
那几天,我的心里一直在解这个命题。它比我遇到的任何数学题都要难解,因为没有谁能告诉我一个标准答案,我是一个倔强的人,很少有人能够说服一个倔强的人。
又是一个周末,接了老妈的一个电话。其实每次通电话,说来说去就那么几个问号和那么几个句号,老妈照常和我说了她在外面的工作情况,也没问我的学习怎么样。很早以前,她就和我说过,学习是自己的事,无关他人,理解他人首先要认识自己。这是我作为一个差生唯一值得高兴和悲哀的地方。
这次和老妈的通话说起了小时候的一件趣事。每逢夏天的晚上,同村的小孩最大的乐趣莫过于聚在一起捉萤火虫,那时候比谁抓的萤火虫最多,然后全部聚集在一起放了。那时候也不知道这样做是为了什么,只知道那么多的萤火虫飞起来很好看。大人们最喜欢问的话就是“孩子,你长大了要做什么?”我的回答是“做那只最亮的萤火虫”。
最亮的萤火虫?这不是我小时候就有的梦想吗?长大后,有次在《读者》里,看到丘吉尔的一句名言,“我们都是虫子,但我是一只萤火虫。”这只萤火虫必要有非人一般的意志和超人一般的坚韧。
老妈的电话把我带入了以前的回忆中。当时想想,我以前的生活也不尽是愉快的,怎么回忆起来,都是些美好的片段,过去的十几年,就像一部电影诉说着人类最质朴最原始的幸福。学习也是如此,曾经我的英语也是一团糟,可是留在我脑子里最深的还是我考进前五名的时候,老师的那句表扬和同学眼中那抹溢出于表的赞赏。
这时候我的数学考的不理想,随着时间的冲洗,它肯定会被未来的那次惊喜所代替,从而深深的映在我的脑海里。就像我现在坐在这里给大家写我的高中生活一样,我曾经失败过,那些不愉快的事情都会变成美好的回忆,哪怕是失败都会是一笔珍贵的财富。它曾经横亘在我人生前进的道路上,它是如此高大,以至于我感到恐惧,无能为力。现在想想,它除了让我的心变得更加坚强,也没什么。
我曾经一度因为自己在数学上花了时间而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对命运耿耿于怀,由耿耿于怀而产生害怕心理。后来我开始把心冷静下来,认真审视我在这段时间的学习情况,发现我在做题上加大了分量,而在理解上却减少了力度。做的会一半,没做的一点不会。在重要公式推到上,总是得过且过,没有认真对待。造成后面即便是试卷上有书上公式推倒的时候,还是一知半解,似曾相识,又忘了关键步骤,画龙点睛的一笔不知道往哪点。这应该是初学高中数学的人经常遇到的情况。
记得一个诗人说过,过去的愉快的、不愉快的随着时间的推移都会变成美好的回忆。我以前在数学上的失败都将成为过去,唯一要做的是吸取教训,倔强的在这条路上一直走下去。
任何人都需要一个证明,尖子生是,差生也是。
6.再战数学
大本钟的指针上标注着人类生活的一天24个小时,我床头的闹钟精确的筹划着我的一天24个小时。人们说一个成功的男人身后必有一个支持他的女人,一个成功的学生背后何尝没有一个闹钟?
第二次月考结束了,各科老师对试卷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和分析。这时候很多人都觉得索然无味,因为往往这时候,一个简单的试题可能讲一节课,人都喜欢往自己熟悉的地方延伸,老师也不例外。一个试题讲完,他们的高中生活或者大学生活才讲了冰山一角。
老师的故事变向的给了他和我们一个缓冲时间,毕竟试卷上的题目就那么多,和同学讨论讨论,再自己琢磨琢磨就过了。但是一次考试就像是一次远征,到了目的地,身体和精神都疲了。后来到了高三才知道,考试就像是徒步环游世界,没有边际。
与其他人不同,我必须利用这个时间继续奋战在数学第一线。对于一个差生来说,任何问题都是时间问题。我经常感觉时间不够,有很多事情等着我去做,我不是救世主,比救世主还忙。等到了可考试结果出来后,才发现我并没有那么多的观众,连仅有的几个观众都是戴着有色眼镜。
想在闹市中独善其身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昔日的朋友都在旁边大侃特侃,从北边的食堂,谈到南边的厕所,无所不欢。我现在要做的就是装大尾巴狼,逐渐脱离他们话题的诱惑。一个差生想扮演一个尖子生,首先要临摹他们思考问题的姿态,前面第三排的学生刚好给了我参照。老师说过,那个位子是我们班的黄金地段,越挖金子越多。那似乎是我们这种差生梦寐以求的地方,做到那个位子,就说明,我们离名牌大学不远了。
现在想想那段时间,我一直以一个陌生人的姿态存在我周围的环境中。这次体验给我带来的好处是让我找到怎么在闹市中安静的学习,也就是完全融入书中的内容中,累了疲了望望前数第三排的学生,再次找到了沉默的理由。亚里士多德说过,耐得起寂寞的人是了不起的生物。
经得起孤独的考验不代表你就能把学习搞上去,我还得做出付出,想要改变这种状况,我就要比别人付出加倍的努力。
这几次数学考试的连续失败,归根结底是对知识理解的不够透彻,说白了,就是抱着一种侥幸心理,只看到事物的表面,死记硬背一些公式。一旦到了考试中,这些公式就像无头的苍蝇,胡乱的飞个不停。在平时,可能花点时间,最终也能导出最后的答案。但是到了考试压抑的环境中,稍有问题影响了心情,或者是整套试卷不走寻常路,头脑一发蒙,手一哆嗦,便忘得差不多了。
在这种情况下,我当时的做法是捧着数学书,把之前学过的内容又温习了一遍。传统中国教育提倡“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其必然是有一定道理的,在上高中之前,我的学习方法是以书本为主,很少去买辅导书,买的都是些了解社会动态的杂志和青春文学类的小小说。上高中后,知识面逐渐扩张,试卷上的题型也是千奇百怪,参考书就成了必需品。
这次看书,当然不是像做英语快速阅读的浏览式,而是开始补缺补差,把前后所学的知识串联起来,特别是在公式的推倒上,尤为看重。书上的一个公式推倒过程包含的内容很多,怎样把一个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应该是高中数学最根本的精髓,至于把现实问题数字化,则是以后更深入学习的必要思想。而书上的公式推倒恰恰是做到了这一点,编者总能够找到公式里完美的巧合,可以称它是一个偶然,而哲学上讲究偶然即必然。我想这是每个人的潜意识都要有的触感,毕竟谁都不想给自己找麻烦,包括大自然中的世间万物都有它自己的轨道和规律。这些当然是我后来逐渐明白的道理,这里先写出来和大家分享一下。
那时候,只要是书中的公式,我都很认真的推倒了几遍。刚开始推那些公式并不是那么
顺利,中间的过程有涉及到初中所学知识,现在忘了,或者是由于书的版本不同,我没学到的知识,我都会去请教同学和老师。回家的时候,翻阅以前的书,把那单元的知识从头再看
一遍,加深映像。那时候在我的意识里,没有比书本上的内容更能说服自己。遇到一个解不开的难题,苦苦探寻无果,翻开答案,恍然大悟,原来如此,“我记得在书上的某某地方是有这个知识点的。”翻开书,“在这里,在这里。”这种感觉感觉是美妙的,也容易记住。
那时候对于数学的学习没有系统的总结,当然很多东西也不会像我在这本书上写的这样轻松。只是一旦在高中枯燥的学习生活中,找到一种自己迷恋的感觉后,我就会深入进去,继续人生的这些美妙之旅。这应该是差生苦苦寻找的学习之乐,也是一个差生需要勇敢迈出的一步。差生有差生的孤傲,差生有差生追寻的东西。但是如果一个差生连学习这扇门都不敢触碰的话,他的人生应该是一个悲剧。他的一生永远活在单调的山脚下,春来风景依旧,冬来草木无机。这时候,应该换换生活的姿态,考上大学,出去走走,世界为每个人而生。
我的高中学习生活因为有了这种乐趣而出现转机,如果要问我为什么会有这个转变,我会故作幽默地说,“忘了告诉你们,其实我是一只丑小鸭。”上了大学后才知道,丑小鸭也有黑色童话版本······
重新看书和推倒书中公式大约花了我一周的业余时间,这个业余时间包括中午午睡和晚上八个小时标准睡眠时间。当然这个8个小时标准睡眠时间在高三的时候被老师缩减为6个小时。
当这一切完成后,我试着去做了一套之前老师讲过的月考试卷。这套试卷我是再熟悉不过的了,虽然我没有像其他人一样把它揉成团扔进垃圾桶,但是它在我心里早已被撕了无数回。有人问我为什么还留着它的时候,我的虚荣心会告诉他,“我觉得凌迟比较适合它。”说完还不忘撕下它小小的一个边角,以证明我对它的恨无以复加。结果也是这样,当它经历了3000刀“非人一般”的折磨后,终于化作碎片不知所终,而此时,我手中已经拿到了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在我心里,别人鄙夷的目光就像是这张试卷一样,割裂我的虚荣心的同时也在被我伤害着,因为我一直都在进步。
做完试卷,我大约估计了一下,能拿到80%的分,中间有几个题目拐的弯比较多,一时半会我想不到好的解题方法。即便是这样,我还是比较开心的,起码那个80%的分的试题我已经完全弄懂了,对类似题目的解题速度和正确率也上去了。还有一个好处是粗心的地方少了许多,换句话说,我能把我应该拿满分的题目做到完美。至于那几个难题,写进了我的笔记本中,有时间再细嚼慢会。
任何事情不可能一步登天。作为一个差生,我所能做的是一步一个脚印,迈向那座早已刻上我名字的山峰。只有登上了山顶,才有机会去尝试着在空中行走,俯瞰苍茫的大地。登上了山顶,纵使是需要往下跳,也会有飞翔的感觉。
现在我还是一只虫子,隐匿于黑暗中,没有人关注,没有人关心。我相信,我相信有天,我会得到所有人的肯定,我相信上帝装在我尾巴上的灯泡在漆黑的夜空会发出耀眼的光芒,YOU
HAVE MY PROMISE!
7.我的数学及格了
自从数学跟上了班主任上课的节奏,他让我上黑板的次数逐渐减少了。后来经研究发现这个改变应归功于冬天的到来,人类的主观能动性全部呈下降趋势。事实也是如此,所有的科目课堂上基本是老师一个人在讲,下面的人听听,做笔记人都很少了。即便是那些优等生,也是双手插在口袋里取暖,或者埋头在书上涂涂抹抹。
这种静默被突如其来的第三次月考打破。按照HZ中的考试传统,考试一般是提前一周跟你说的,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一月一次,完全取决于校方的意思和各班各科老师的教学进度。出卷子也是随机抽老师出,因此偶尔也会出现超前的题目。出现这种情况,也只怪班上
的教学进度太慢,归根结底,是这个班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太差,怨不得别人。这就好比是高考的试卷经常需要大学的解题方法。
这周是学生学习能力最强的时候,毕竟自己的名字出现在学校大门口的光荣榜上对于自己来说是莫大的光荣,那天的景象虽然比不上古代科举出榜的日子,但也上万人空巷。大门瞬间被堵塞。然后,我们的“状元”就全校皆知了。这周对于一个差生来说,紧迫至极,各种临时抱佛脚。关键问题是老师不会把上课时间给你,课程的进度还是在有条不紊的前进,唯有中午午睡时间和晚上三节自习。
整整一周的生活都像是滑板在光滑的地面做永不停歇的匀速运动。宿舍、教室、食堂,三点一线,16小时学习制。这样的学习生活让我不得不用DJ来让自己时刻保持清醒,稍有休息,就戴上耳机,隔绝外界的杂音,沉浸在辅导书中的世界。
这样的考试,对于一个刚刚入门的理科生来说,也就是中等以下的学生,我觉得熟练掌握练习册上的题目解法和书中的知识是最重要的,做法就是回过头把以前做过的题目重新看一遍。这种做法,切记一目十行,一目十行的结果是看着都懂,做起来都不会。我当时是给自己掐时间,比如数学,规定一个时间段,把这个单元的题目解法掌握。简单的题目可以挑选几个典型作为例题,刚开始可以在纸上演算,找感觉。后来记得熟了,做的题目多了,就可以开始练习心算,换句话说公式的转换和数字的带入全部需要在脑中完成,这个阶段的要求比较高,这是对进入一定学习境界的学生而言的。心算的优点是锻炼大脑,答题速度快。缺点是容易出错,特别是在细节方面。
练习册上的题目看过一遍后,后面应该花一点时间去做一个总结。这个总结相当的重要,做总结中,抛开书本和练习册,凭着脑子中的记忆,想想书上的公式,然后写下来。之前做错的题目或者不会做的题目,再次回想一下它们的解题步骤,然后记下来。还有一些巧妙的公式转换,记下来。做这个总结是为了在考试中更好的找到问题的切入点,这个切入点就像是一篇作文的题眼,其实这也是各科出题的共同点,往往一个看起来特别难的题目往往只有关键的一步。这也是所谓的做题捷径。
上面这些是当时我结合一些杂志上介绍的尖子生学习方法和自身的实际情况,给自己定的初步学习规划。作为一个差生,认识自己所在的位置很重要,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每次月考对于我们来说更像是一场艰难的战役,只有步步为营,才能赢得高考这种战争的胜利!
那一周,除了照常听各科老师的讲课以外,其他时间基本在复习和迎考中。自从找到数学做题的乐趣,原来那些枯燥的数字和公式变得活跃起来,有时候吃饭,脑子中都会出现一串奇怪的数字符号。做题的效率也高了许多。由于老师减轻了单元考试力度,老师和同学没有察觉我的改变,我就像是一匹潜藏的黑马,随时准备显现惊人的爆发力。而第三次月考刚好给了我契机。
我清楚的记得,当我第一次英语单元考试进前五名的时候,周围同学用难以置信的表情表达对我这次考试的怀疑,英语老师跟我说的第一句话是“这是你自己做的吗?”我冷然的回答了一句“是的。”那时,英语老师开始用各种理由找我回答问题,几次被我有惊无险的回答下来的时候,英语老师说了句,“多注意口语的练习。”这种怀疑从第二次单元考试进前三的时候终于转变成信任,随着第二次月考英语成绩出来,和第一名的分数相差无几,英语老师的目光变为欣赏,周围的同学开始投来羡慕的目光,以及尖子生敌意的目光。这就是我的证明,一步又一步把成功的概率提上去。
十二月份,第三次月考风风火火的进行了,考试前一夜,我的脑子想起了北京奥运那句广告词“世界给中国一个机会,中国还世界一个奇迹。”我能做到吗?我能!
发卷,答卷,收卷。钟声在空旷的操场上响起,考场上人们变得异常安静,这就是我们的青春,一场名为考试的月考的战役,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为自己而争,为明天而争!
当所有人信心百倍的进入考场答题的时候,第一场语文就给我们当头一棒。5分的古诗
词默写一半不是语文书上的,剩下的一半是老师最近一周才上的课文,而这周对于我们来说,背诵的课文是零。考试前,我们做的都是把之前学的古诗都背诵几遍,这次出的题目竟然全部是新近学的文言文里的句子。后面的现代文阅读为了混淆视听,花了三大页出了两篇现代文阅读,出题人的意思是选做其中一篇完成,事实上80%的人没有看题目,把两篇都做完了。语文考试结束,大家一说,最后的作文没有几个人能完成。
如果说语文考出了一个悲剧,那么数学考试给大家传来了一个信息,等着全军覆没吧!数学考试很悲催地走上了语文古诗词默写的套路,很多题目都是新近没怎么听课的空间几何知识,几道证明题异常的艰难。造成的后果是一个教室70%的人把选择题做完的时候,后面的题目只能干瞪眼,许多填空题都是凭感觉做的,即便是选择题,也有两到三道是凭感觉选的,大题只等全军覆没。考完试,一个个垂头丧气。那刻,作为一个备受打击的差生,我觉得我比那些尖子生要坚强许多。
整张试卷,我做的也不理想。相对于以往来说,心里少了些许的焦虑。以前碰到不会做的题目,心里特别紧张,捏笔的右手心满是汗水。这不得不归功于我第二次月考数学考的极低的分数,紧张时我就想到那张试卷上的红叉,后面做题就有一种破罐子破摔的味道,不怎么怕了。正是抱着这种思想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填空题做的还算顺利,大题把会做的完成,不能完成的题目把自己想到的步骤都写上去。到高三的时候随着老师批改试卷的严格化,发现这也是一个做题的技巧,高考按照步骤给分,不会做的题目说不定因为你写的几个公式就能拿到意外的分,所以不要吝啬自己的笔墨,勇敢表达自己的思想,批改试卷的老师会给你惊喜。总之一句话,这次数学考试我发挥了真实水平,没有什么好遗憾的。
后面的考试不管是文科的还是理科的,试卷上留大堆的空白似乎成了一件早就安排好的事情。我更愿意理解为这是一场阴谋,一场校领导和老师给我们的教训。这些考试毫无常理可言,物理试卷上最后的两个大题一直等我到了高三才会解答。而文科的那些东西,似乎到了现在我还是一知半解。大学里考试流行的一句话特别符合当时的情景,“我感觉我的智商在被压制。”当时我们的智商处于一个被极度压制的阶段
最后一科英语考试结束,尖子生和中等生的脸都和苦瓜一样,差生还是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样子。虽然我的数学做的没有多少遗憾,其他科目也和众人一样,心里再次升起一股平日里的努力被老师蹂躏的感觉。什么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不过是老师给我们开出的一张空头支票,写了数字却忘了写日期。为了缓解考试后到成绩出来这段时间的压力,几个同班同学一起去篮球场疯了一次,意外的球场出现了几个尖子生的足迹,也许这样的考试对于他们来说也是一种折磨。这一刻我发觉,尖子生也不是不能超越的人,他们也会像普通人一样苦恼和烦心,只是平时都压在心里,久而久之,在忙碌的学习生活中忘却。
记起我初中毕业时写给同窗好友的一句话,“不管是谁,拥有梦想就伟大。”虽然已经放弃学业,还是希望他坚持自己的梦想,因为我们都是伟大的人!不管是尖子生还是差生,拥有梦想就伟大!而我现在的梦想就是超越他们,高考离我还远,他们就在眼前。
因为是同班同学,所以我们和尖子生来了一场友谊篮球赛。这场篮球赛打得异常激烈,场上的所有人都负了伤,当时我的右手食指和中指被球砸的基本处于不能动的状态,最后一直拼到双方没有力气拿球,我们靠平时的锻炼的体力赢得了比赛。那时候发现,我不但是个倔强的人,也是个要强的人,要强的时候也可以拼命。而我的大学梦就是拼了命去实现的。
第三次月考结束,学校组织了冬季运动会,全校放假三天。这次冬运会平时不名一文的差生成了各班体育赛事的领军人物,现在还记得当时一个神一般的女生同时打破了女子100米,200米,400米,800米,1500米HZ中记录。真真正正是个风一般的女子。
由于没有参加任何体育比赛,我被安排坐在班级服务台上给那些体育健儿写宣传稿。这件事让我更加坚定了考上大学的目标,我是一个要强的人,怎么甘心做一个配角?那次运动
会,我们班输的一塌糊涂,晚上我发神经的为他们写了一首带有浓厚悲情色彩的现代诗。此
时此刻,我发现我对这个班已经生了感情,这个班给了我感动和奋斗的力量。这也是在高一结束,文理分科时我留在这个班的原因之一。
三天的运动会很快结束了,一种被审判的焦急情绪充斥在我们周围。当天晚上,班主任就拿了一踏试卷走到了教室,我们心里都知道这是第三次月考的试卷,教室突然静的可怕。人们总喜欢说风平浪静后就是狂风暴雨,这样看来也可能是发试卷。
班主任用10分钟陈述了这次试卷的难度,再用10分钟安慰了一下我们的情绪,最后用1分钟点了10个人的名字。“这次考试只有10个人及格。”10个人及格?3秒钟停顿后,我终于在震惊中反应过来,我及格了!刚才班主任念了我的名字,我竟然在这10个人中,简直不可思议!
我数学及格了,现在回想起那一刻,感觉还是很美妙的。虽然后来我知道在那10个人当中是垫底,这样的成绩已经让我高兴好一会了。当我试卷发下来的那一刻,同桌的眼光在我身上游离了好一会,然后拿着我的试卷满世界的找老师批改错误的地方,最后给我竖起了大拇指。我再一次在我生活的群体里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坐在中间的同学也开始对我产生浓浓的敌意,也许在不久的将来,他们的位置即将被取缔。只有我知道,我的目标是坐进第三排,那里才是离大学最近的地方。
上天在我绝望的时候下了一场雨,雨后出现了我人生中的第一道彩虹。
当晚物理试卷分数也出来了,110分的题目我考了50分。
8.我进光荣榜了
那天晚上发生了很多事情,毕业后几个老朋友谈到那个晚上时,还是记忆犹新。很多人拿到不及格的试卷都不敢相信这是自己做的试卷,虽然之前班主任花了很多时间来说这次试卷很难,但是结果出来的时候,剩下的还是很长很长的沉默。这种沉默因为物理试卷陡然发下来变得死一般的寂静。
物理试卷班级最高分也只有70分。前几次月考中,一个学习一般的人都能考九十分。极大的落差让很多的人变的沉默。第二天,随着一科科试卷分数出来,教室的上空飘着一朵散不去的乌云。那次我的数学虽然出乎意料的及格了,但是其他的几个科目几乎全军覆没,有几科的分数极低。我比较喜欢的语文历史也是勉强及格。这样的结果再次让我提不起学习的兴趣,这次前面的许多学生似乎都被感染了这种情绪,成天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
第三天,光荣榜出来了。这时,我已经逼迫自己进入紧张的期末考试准备中了。出榜那日,像极了古时候的科举考试出榜,班上的同学一个个的把光荣榜上的名字传回来,越传越兴奋,前五个,我们再次占了四个,单科最高分只有英语不是我们班的。班级的两极分化也是从这次考试中开始走向极端。班主任感叹,第三排的尖子生们再次发挥了他们超人一般的能力。
这时候的我也是和后面的同学聊得最开心的时候,为了那仅存的虚荣心,我要装作漠不关心。随着一个个消息传来,我发现没有人在听我讲,整整半个小时,我都在自言自语!正当我想说什么表达我的存在的时候,同桌从外面飞奔回来一把抓住我的手,“你进光荣榜了。”
我确实进光荣榜了,排在光荣榜倒数21的位置,年级279名。进光荣榜后,我做了两件事。一件是给老妈打了一个电话,告诉她我进了光荣榜。第二件事是安慰同桌,说了一大堆我都不懂的道理。
班主任对我的态度稍有改观,这次我的数学没有拖班级后腿。那次考试后,我在班级的排名在前20左右,按照HZ中学传统,一个班前20都能考上大学。这种进步并没有引起班主任和其他老师的注意,只有后面和中间的学生对我的态度转变少许。只有英语老师开始注意我的英语学习情况,早读的时候跟我说上几句关于英语学习的话。
高一的时候,各科的学习变数一般很大。因此不是考前几名,很难引起各科老师的注意。如果想引起所有老师的注意,总分就得考进年级前几名。就像是物理,卷子容易的时候一般的学生110分的试卷都能考九十多分,而卷子的难度增加,他们就和差生的区别不大了。比如这次考试,很多一般的学生也只能考四五十分,考三十分的也有。这次考试更像是老师对学生的一次筛选,从这次考试中,那些真正的尖子生便会脱颖而出。因此虽然我对自己这次考试的最后成绩还算满意,在众多人眼中还是被认为是运气好,侥幸而已。以后和班主任聊天的时候,他也是这么和我说的。
那次我挨了语文老师一顿骂,因为我的作文没有完成,这是做语文试卷的大忌。不管文采有多好,最起码的文章字数都不达标,拿的分数一定不怎么高。可能是我比较喜欢上他的课,在文章的理解上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语文老师对我还是比较关注的。上课打比方的时候都用我的名字,也许在他心里是把我当文科生培养的。在理科生当中,语文和历史好的我就是一个异类。有很多次上课的时候,我发现他会引用我在作文里的句子来说明某一个道理,偶尔也会用我的理科逻辑去评判一件事的对与错。这是我尊敬他的原因,他发现了我,他尊重了我。我对于英语的喜欢也是因为语文,至于学精学深完全是为了应付考试。
和老师想的一样,这次能够进光荣榜,我也觉得是一种侥幸。如果试卷出的没有那么难,我就不会考出光荣榜上的那个排名,那个排名有一部分是赢在了心理素质上。我不能把我的大学梦寄托在一个未知的试卷难度上,没有坐进第三排,我的心里还是没有底。
如果我的高中是一口深不见底的枯井,我之前做的所有努力就是往上爬,看看外面的世界。而那次考试的结果就像是一米阳光,刺痛我心里深深的渴望。可它又是这般稍纵即逝,稍有放松,便不知所踪,留给我的是深深的黑暗和绿色青苔下的恐惧。
那次考试让一批新的人找到了目标,整个班级的竞争愈演愈激烈。这也是学校和老师们要达到的目地。当然前三排和后两排一直保持着稳定,特别是第三排的尖子生表现出坚强的生命力,激起我的斗志。后两排的差生集中营越来越差,这次考试让几个人彻底沦落。垫底的一直在垫底。想重新站起来的又没有勇气,或者觉得时间还很早,再玩一段时间,会努力的。他们不知道,这些离当初他们上高中在心里立下的誓言越来越远。
第三次月考结束,学校流行两句话,“学习就是花钱买罪受。”“教育就是一种投资。”前面一句是父母对孩子说的,后面一句是孩子对父母说的。前面一句话的意思是说“孩子,如果你考不上大学,就不要浪费我的钱,早点出来工作,娶妻生子,安度此生。”后面的一句话的意思是说“爸妈,教育就是一种投资,有风险。利益越大,风险越大。我不能保证一定能达到你们的期望,但是我一定会努力的。”
第三次月考后没几天,就迎来了2012年的元旦节。那时候学校对手机管制非常严格,因此不会出现群发短信这件事。除了学习还是学习,2012年,HZ中学元旦节还没有放假的先例。按照HZ中的惯例,只有高三的学生才有权利去弄元旦晚会。这天对于高三的学生来说是上高中以来最幸福最快乐的一天,而对于我们来说,无疑是最悲催的一天。
按照HZ中学的另一个惯例,操场上会排满一圈的烟花。晚上八点整,那里将会上演一场独特的烟花节。我一直以为,这场烟花是为了给高三的莘莘学子送行。整整一天,全校高三学生放假,而我必须坐在位子上听老师讲课。因为年轻,我的心在这时候并不怎么安分,像随时都会冲动的丢下课本跑出去和他们过元旦节一样。这种冲动在晚上八点整终于爆发出来。
当时的烟花很漂亮,在场的很多人都看呆了。高考应该是他们作为HZ中学人最后一次释放青春的光彩,这也将是我无法逃避的命运。只是不知道当时的烟花是否也像如今这般美丽动人。
很快,期末考试就来了。轰轰烈烈的高一生活即将过去一半,老师们上课也加快了速度,这段时间,我开始为各科做系统的复习。
由于我的政治老师上课非常幽默,经常在上课的时候给我们讲以后工作的道理,我发现我渐渐喜欢上了这个老师的课。在期末的复习中,我对政治下了些功夫,这个“功夫”就是背诵一些专有名词。因为后来我学的是理科,所以我不知到这样做对学文的学生学习政治有多大的帮助。我觉得对我的帮助挺大的,期末考试政治100分的题目我考了79分,之前我考的都是50分左右。这件事让我后来在选文科还是理科的时候感到非常的苦恼,分班的时候纠结了很一会。
文科上的考试内容在高一的时候基本处于背诵,我也没有做多少题。说白了,我把做题的时间都花在了理科各科目上。所谓系统的复习就是把之前的题目选择性的再来一遍,做错的题目、用到特殊解法的题目、之前不会做的题目都是重点考虑对象。如果你想减少翻阅以往试卷的麻烦,一个大容积的笔记本会给你带来便利。我的笔记本是在高一第三次月考后开始使用的,有的人的笔记本是改错本。这个在高三的时候,会有很多高考状元的改错本,当然其中有一部分是老师自己找的一些题目,然后根据学学们经常出错的地方做的批注。
我的笔记本上不止是我做错过的题目,还有我不会做和一些特殊解法的题目。有些题目自己可能会做,经过一番周折,我也能把最终的答案借出来。但是花的时间特别多,拐的弯比较多,中间的计算稍有不胜,就会出错,这是很可惜的一件事。而标准答案里的方法可能比你的方法要简单许多,只需要几步就能把问题解决。这样的题目属于典型题目,像这样的题目记入笔记本就很有必要。面对这样的题目最重要的是掌握它的解题思路,还有在解题过程中运用的思想。
考试前复习看一遍笔记本,相对可以帮我节约一些时间。如果时间比较充足的话,可以拿以前做过的试卷,试一下自己的做题目的反应速度和正确率。也可以尝试着做一张综合试卷,这个相当于自己给自己考试,规定时间内完成,然后对着答案看自己做错了多少。如果这张试卷做起来非常吃力,就不要计较你能考多少分,对着答案把这张试卷上所有的题目弄懂才是你需要做的事情。我没有上过辅导班,没有请过家教,在大学里的那些同学平时带学生也是这么做的。我认为,通过努力获取的知识记忆才深刻。
上面的考前复习方法是我的学习稍有起色后运用的方法,这样的复习方法一直持续到高二结束。那些不知道怎么考前复习的学生可以借鉴一下。当时老师给我们的建议是光看不做,看的是以前做过的题目,之前我也是这么做的。可是当我所有时间都放在学习上的时候,我发觉做完这些我还剩下一些时间,这个时间我的方法是通过做综合试卷验证我掌握知识的程度。我觉得中等偏下的人还是用老师的方法比较好,而成绩不怎么好的学生首先要解决的是心态问题,只有意志坚定了,把学习当回事了,别人所说的方法才能发挥作用。
高一的时候很多人都在寻找考试的捷径,我不否认通过临时抱佛脚,很多人考的成绩还很不错。就像我在前文写的那样,高一阶段的学习中间段的变数特别大,天堂与地狱离的很近。到后来这种距离慢慢会拉大,那时候临时抱佛脚,佛就会踢你一脚。上大学后,80%的人的学习方法都是临时抱佛脚,这时候是60分万岁,可能老师花一个学期时间上的课,我们自学了两天就能通过考试,这种情况在高中明显是不存在的。一个是大部分学生的自学能力在高中时期很差,一个是出题目的难易程度不一样。这所有的一切注定了对于平时混日子的学生来说,高中的考试没有捷径,高考也没有捷径。
考试不要有侥幸的心里,做最坏的打算才有可能获得最大的惊喜。
高中的第一个寒假在最后一科英语考试结束铃声响起后正式到来,而我在HZ中学适应学习的阶段也正式结束。对于一个还没有达到尖子生水平的我来说,寒假回家没有多少乐趣。老爸对于他的教育投资一直抱着悲观态度,联系上我在HZ中学的表现不尽人意,什么辅导班什么的一个都没有给我报,回家该干嘛干嘛。
过年周围的亲戚邻居少不了给我颜色看,因为我的学习不如别人。而那些尖子生们,总能得到最丰厚的优待。这样的寒假也给了我一个相对安静的环境,除了和几个同学玩的时间
和吃饭睡觉上厕所的时间,整天就是呆在书房听歌,阅读课外书,做笔记,心情好的时候做做寒假作业,然后发一会儿呆。那时脑中对于高考的概念也不是很明显,离开了那个竞争的环境,心里也没有那么大的压力,这应该也是我和学霸的差别吧。有自己的生活,为梦想不顾一切。
我有时在想,鸵鸟把头插进沙子里就一定在逃避现实吗?难道不可以在思考,在蓄势,为了以后的惊天一击吗?我不是鸵鸟,我也不会把头埋进沙土里,我会微笑的去面对我身边的人和他们的表情。一本《微笑中的眼泪》足够我在感动中找到前进的动力。我微笑着走自己的路,让他们的泪水飞会。
9.学习物理的困惑
高中的第一个寒假过的很快,没看着几次潮起潮落,一个月的寒假一晃就过去了。现在想想,其实高中也只不过是一晃就过去了。
新学期开始最紧要的一件事就是已经到来的分科问题。分科对于我来说,就是选择以后要走的路。不管是有没有考上大学,这个分科对自己以后的人生都是至关重要的。我虽然呆在理科班,但是我的理科成绩不是很理想,反而语文历史还要好一点。加上上学期我的期末成绩文科总分比理科总分还要多一点,这成了一道坎,让我选择读理科的坎。
对于一个刚开始在理科班上课的我来说,听到最多的是文科生和理科生以后的就业问题。班主任举出了一系列的数据来说明理科生比文科生好找工作,家里的亲戚也比较偏向读理。而目前,物理化学生物在我脑中的概念还是一片模糊,“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规律并不适用它们,就像我不喜欢它们一样,教它们的人也不怎么喜欢我。和一群互生厌恶的人在一起学习,会有什么好结果?这是语文老师在上课经常讲的逻辑,他似乎在暗示我该去学文。
新学期的另一项任务就是评试卷,上学期的期末试卷。随着我在物理化学生物几科里备受打击,心情落到了低谷。
我们的物理老师很负责任,每次说到我们茫然的地方,后面都会加一句,“我很负责任的告诉你们,如果你们不能理解这些东西,后面的学习就很困难,我建议你们去文科班。”当时讲的是物理里经典的小球和弹簧问题,要求我们通过想象和受力分析画出速度—时间,加速度—时间图像,以及写出每段时间的运动方程和受力平衡方程。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知道小球在各区间段的运动情况。
物理老师叫了一些尖子生回答,他们勉强能够回答出正确的答案。而我坐在那里,更像是听天书。那会,我的水平还停留在画物体受力分析上,经常画出多余的力或者少画几个力,每次做到这样的题目都不一而终。那时候的物理选择题大多是多选题,一选就错。什么运动状态分析完全不会。
物理老师花了一节课给我们讲解了一遍小球与弹簧问题,我第一次很认真的做着物理的笔记。下课后,我回忆之前上课的内容,脑中仍然是一片模糊。笔记中的图形和运动状态分析仿佛在压制我的智商,越想头越痛。我试着背下答案,花了半个小时,我将小球的运动状态熟记于心。
第二天,物理老师旧事重提,再次在黑板上说了这个问题。又问了一遍昨天的问题,我使劲的回想脑中那些乱七八糟的运动状态,它们好像是在和我玩一种文字游戏,等着我去拼凑最后的答案。等我花了几分钟好不容易拼凑出来一些什么东西的时候,时间和运动状态的搭配又出了问题,它们的顺序我忘了。物理老师还在等待,他似乎在等我们放弃读理科的念头,这是一条不归路。
结果我没有回忆起我笔记上的答案。从那天开始,物理成了我在理科班学习的一大障碍,我曾经以为只要把数学成绩提上去了,物理只要后面分完科的时候稍微努一下力就能追上那些理科尖子生的步伐。我错了,虽然说数学是万物之源,但是每一科都有它自己独自的特点,或者说是哲理。数学好,物理一定好是个假命题。
学校给我们一周的时间考虑,是读文科还是读理科?这周我每天晚上都会问自己这个问题,是读文还是读理?又想起我的大学梦想,考上大学是为了什么?不是为了找一份好工作吗?找一份好工作,什么样的工作才是好工作呢?蓝领技术工,白领管理人?焊铁工,记者?还是其他的各类职业。我试着去问班主任帮我解答这个问题,可是两次去他办公室都没有人。班主任也不会在班上点名,你该去读理还是读文。
一周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选择读文的学生一个个离开了这个班级,然后我们班又换来了一批新的面孔,这些学生都是从文科班转过来的。而我最后选择留在这个班级,不是抛硬币的结果。理由很简单,第三排的人一个都没有走,而他们是我一直想超越的目标。家里的人听说我读理的决定后很高兴,打电话过来给了我不少的鼓励。
直到现在我也没有后悔我当初的决定。我知道自己并不适合一个文科生的生活,我追求的是冒险,刺激,和充满创造激情的生活。而读理可以满足我的这些要求。那时候我发现我不但是个倔强的人,坚强的人,还是一个不安定的人。不否认,我很喜欢历史和语文。它们带给我很多乐趣,特别是遇到烦心的事,或者感到孤独的时候。在那些过去的历史中总能找到心灵的解脱,正是它们一步步帮我解开了心灵的枷锁,我才能一直勇敢的走下去,做一个坚持不懈的追梦少年。
在现实生活中,正如老师们说的那样,这个社会更需要理科生。一个理科生用他的勤劳很容易找到一份工作去养活自己,或者他所要承担的压力。而且随着政治和地理学习的深入,我发现很难掌握里面的规律。我脑中既定的思维逻辑对政治还有极强的排斥心理,可能是以前读的小说多了,思想自由惯了,受不得约束的缘故。
所有这一切说明我该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理科生,而喜欢的文科的一些东西都可以当作是业余爱好去开发。这些都是我在选择读理还是读文考虑的事情。
物理老师的忠告的确吓走了几个原本打算读理科的学生,而我不在其中。因为在他的忠告之前我就有了目标,而这个目标我必定是要坚定不移的走下去。物理老师的忠告整整响了一个星期,教室里隔一天就会有些新面孔进入,旧面孔出去,或者原来的旧面孔回来。
所有的这一切并不能挡住高一下学期紧张的学习。整整两周的分科行动后,学校下达了本学期第一次月考时间。两周后的周末,在这次月考中,我扮演的又是一个悲情人物,一切缘由因我没有听物理老师的忠告?
10.理科第一关,物理大关
分完科后,我就投入了高一下学期紧张的学习中。随着学校通报了第一次月考的时间,平时原本吵吵闹闹的声音安静了许多。老师为了赶进度,上课的内容比平时多了不少。为了应付高二下学期的会考,班级并没有完全停止文科的教学,只是不用考试了。刚开始出于对文科老师的尊重,我还会听听他们讲的内容。后来发觉大家都在做自己的事情,我也开始安排自己的事情。
在文科课上安排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睡觉。新学期开始,班主任没有按照期末成绩调换位置,我现在的位置还是坐在后排差生圈里面。那时候上晚自习要到九点半,早上六点就要起来做早操,上早自习。春天一到人很容易犯困,而像政治地理历史这些课给了我一个极好的借口休息,休息前望一下周围,趴倒了大部分,我也就心安理得了。
那时候我一直以为物理老师的话是在恐吓我,所以我一直没当回事。上课听他讲新的知
识,下课照着书用数学推倒一下新学的公式。练习册一边做一边看答案,自认为做的还不错。不会的用意念去冥想一下,由于我的感知能力一直都不错,解物理题如果发觉过不去的坎,看着答案我的感知力会帮我自动跳过去,然后向大脑传达一个信息,“嗯,这题可以过了。高一上学期我也是这么做的,有时候考试也能收获意外的惊喜。
物理老师的忠告在分科后的第一次月考中将我的自信砸个结实,以至于我怀疑一个月前我选择读理科是个错误的决定。
第三次月考各科成绩出来后,我的理综分数还没有达到180分。那时候还不能算是严格意义上的理综成绩,一直到高二下学期结束,HZ中实行的都是物理化学生物分开考试,我们不需要统筹三科的考试时间。这样的考试比后来的理综考试要容易许多,在这种情况下,我连200分都没有拿到。数学和英语考的也不尽理想,在班级排名顶多算是个中等偏上的成绩,那次语文考试的试卷特别难,全年级只有6个人及格,我们班只有一个,我刚好90分。最后的整体排名因为我的理综考的特别差,没有进光荣榜。而理综中物理100分的试卷只考了36分。
这次月考后,物理老师的忠告时常在我的脑海中响起。我的心里开始一直纠结那个小球和弹簧的问题,越想越头疼。老师评卷的时候,我一直在走神,又开始最初的自我怀疑,自我否定。失败这东西在外面走了几糟,像附了魔法一样又开始出现在我的生活中。那几天,心情烦透了,傍晚经常一个人去操场散心,来排解心中的压力。有时一个人躺在操场的草地上,仰望云卷云舒,闭上眼,微风习习,这样的生活该是如何的惬意。
现实的残酷没给我多少时间去解开是不是应该转班的谜团,各科老师评试卷的速度比上学期加快了许多。这所有的一切无疑在告诉我,真正的高中生活已经学习,如果还在当初的选择中纠结,那么物理上的失败只是一个开始。等待我的将会是更多的失败,而之前所做的努力都可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我用一节晚自习的时间在物理的笔记本的第一页写了一些关于当时心情的随想,把低落的心情写进纸里,是在缓解压力同时也是在提醒自己,曾经我那么糟糕。那次后把因为月考考试失败而低落的心情随想写进各科的笔记本里成了我的一个习惯,它记录了我的高中成长过程,每一次重要考试失败后深深的印记。
物理考试失败的阴影在我心里停留了很长一段时间,那段时间,每天傍晚都会去操场散步找寻感觉,然后每当学不下去的时候,就把这些随感写进笔记本。在另一个世界建造属于我的王国,给自己一个宣泄的地方,不要把一切积压在心底,然后变成束缚自己前进的囚笼。
物理的失败是我选择读理科遇到的第一个障碍,在这个巨大的障碍面前,我缓了很有一会。回到现实,我的人生并没有像小说里的传奇故事一样,得到谁的拯救,或者是拿到什么学习秘籍,从此一发而不可收拾,潜能像小宇宙一样爆发,一路过关斩将,很简单的实现了自己的梦想。随着学习的深入,物理一如既往的打击着我,而生物和化学学的也很勉强。总在寻找适合我的学习方法,一直都找不到。
这张试卷,经过一番思想斗争,最终选择留了下来。那张试卷上的题目涉及的内容大部分是天体运动,天体运动的题目有几个特点,一个是公式复杂,一个计算量大,还有就是运动状态分析难以把握。在这一块,我做的惨不忍懂。当时我的水平仍然停留在受力分析上,而力与物体运动的关系我一直没有认真对待过,总是马马虎虎糊弄过关。
学习天体运动有诸多麻烦,然而期中的共性也很多。这些共性也是物体其他题目的共性。这些都是我后来经过实践发现的,在这里联系我的这次物理考试失败和大家分享一下。
任何理论性很强的学术,都是以几个基础公式推倒而来,在推倒的过程中遇到了困难,后面就是假设内容,根据实验研究或者通过其他的公式推倒能证明我的假设是正确的,那么我的公式可以一直推下去,以得到很多意想不到的结论。我把这种现象称作是理学之美,后来我爱上了物理和数学也是因为从这个美中获得了精神上的享受。对于一个理论研究学家来
说,人生最高兴的事莫过于发现了事物存在的规律。哲学家说,存在即合理。而理论研究学家就是发现和证明它的合理性,转化成人类容易理解的数字符号,从而促进人类社会的进步。
知道了这些公式的来源和试题提问的方向,对于后面发现它们的规律就容易许多了。这就像一群人在进行射击比赛,除了我之外,其他人都没有靶子可以射。有了点有了方向,最后就是运气和自身能力的问题。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运气这个东西不是我能控制的,剩下的只有能力。所谓天道酬勤,能力是靠后天实践形成的。
上面说那么多,总结起来就两个词,规律,能力。那次物理考试的失败,一个是我没有弄清楚它们的规律,另一个是我解物理题的能力也没有。在一张真正的物理试卷面前,我怎么能不失败?真正的物理试卷是和没有分科之前出的物理试卷相对应的,简而言之,分科前我处于一个一元的世界,分科之后我处于一个三元世界。这是我要跨越的110米栏,能否跨好这一栏,关系我能否再坐在这个教室学习。
当时我认真的分析完这张失败的试卷和我脑中少得可怜的哲学思想得出了一个模糊的方法,一切从基础公式出发,充分利用题目中的不变量,推倒出我需要的公式。这个方法要求我对所有基础公式相当熟悉和公式推倒转换相当熟练,最后这个问题归于数学问题。很幸运,我在高一上学期,就很注重这方面能力的培养。我花了一些时间,去寻找物理书中这些基础公式,然后认真的看书中所述的实验现象和前人所作的假设,一步步推倒,发现公式之间的内在联系。这种方法虽然很耗时间,但是对于以后做陌生的题目的帮助很大。
不管是出于考虑考试中出现的概率,还是它里面包含的思想,物理书上的实验内容一直是我关注的对象。学过物理的学生都知道,物理后面的考试,经常考到书上一模一样或者相似的试题,难点的还要学生自己设计实验。看书上的实验不外乎是看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这两项是考试中经常考的内容。除了这两项之外,我对书中的实验图像情有独钟,一个是因为根据图像计算物体运动的位移、速度、加速度等是试卷上经常考的题目,另一个原因是书中的实验图像存在动态效果。
我读高中的时候,一般的老师都不会带我们去做实验,如果想通过实践获得书上一模一样的结论就有点困难。一种方法是自己根据身边能利用的课本桌子笔纸乒乓球什么的东西设计实验,另一种方法是通过对书中图像的观察和记忆,在脑海中形成天然的物体运动规律,还有一种比较困难的方法就是一步步根据物体的受力分析画出它的运动状态。不管是用哪一种方法,重点在于理解和融汇贯通。下次碰到新的实验题或者判断物体运动轨迹的题就不会觉得猝不及防了,毕竟信心是建立在有充分准备和对对手的了解上的。
那次物理失败对我的打击很大,同时对我的触动也很大。分科之后,我一直在感性和理性之间模棱两可,而既以选择读理科,不管是考虑事物的逻辑还是处理事情的方法就要偏向于理性。1加1在正常情况下只会等于2。
思考完这些,我坚定了学理科的决心。那次月考,数学和英语考的分数没有达到心里的预期,也让我明白了革命的果实需要保证,这样才能腾出手去打击其他的敌人。当老师把那次月考的试卷分析完后,我自己又花了一个晚上的时间把这些试卷重新分析了一遍,比以往多做的一件事是像一些错误学会了归类记录在笔记本,以便于我以后翻看查找。
走出了物理失败的困境,重新明确了自己奋斗的目标。真是拨开云雾见天日啊!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今年伏天什么时候结束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