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马拉雅fm人人都是要怎么做3亿人的生意

喜马拉雅FM又造节“卖会员” 这是一门怎样的生意?
  【环球科技报道】喜马拉雅FM再次造节了,这次他们选择在6月6日推出&付费会员&。截至6月6日20点,喜马拉雅FM宣布其打造的内容消费行业首个会员日&&&喜马拉雅66会员日&已召集超221万名会员。用他们的话来说,这是&继去年&123知识狂欢节&后又一次全平台的大狂欢&。
  去年12月3日,喜马拉雅FM曾以&24小时销售5088万元&交出了国内首个内容消费节的成绩单。
  同时,喜马拉雅FM官方首次公布了2017年以来其付费用户的月均ARPU值(企业从每个用户所得到的平均收入)已超过90元。
  有公开资料显示,内容消费的主力渠道包括视频、文字以及音频。其中网络文学的月度ARPU值约在30元左右,付费视频的年度ARPU值则维持在80元左右。对比来看,大多数用户或在音频领域内有相对更强烈的付费意愿。
  照此趋势,喜马拉雅FM有可能将会员做成一门收入不错的生意。
  超过221万名会员的生意
  据悉,喜马拉雅FM会员月费为18元,年度会员188元,价格与视频网站会员价格相仿。
  此外,&66会员日&在会员福利方面,设置了包括专享折扣、每天免费听书资格、每月获赠优惠券资格、线下活动福利等各类特权,更有邀请好友加入会员返送礼品的活动。喜马拉雅FM官方数据显示,截至6月6日20点,已经发展了2216495名会员。
  喜马拉雅FM相关负责人表示,选择在&知识付费一周年&之际开放会员权益,目的是为现有的付费用户提供更为优质及精准的服务。
  据上述负责人透露,截至目前,平台内尚有97%的用户还未购买过付费内容。
  根据Quest Mobile最新发布的《2017移动知识付费行业观察》报告显示,从月人均使用时长看,喜马拉雅FM用户3月人均使用时长超过4个小时,用户粘性远高于同行业APP;喜马拉雅FM用户月人均使用次数超过66次,用户参与度远高于同行业APP。
  可见,高活跃度、高粘性的用户,使得平台未来付费潜力依然巨大。
  从行业方面看,当下行业内对内容付费的未来走向及趋势看法不一。上述负责人表示,&实际上,内容付费行业才刚刚开始。从我们自己的平台数据来看,用户付费意愿正在不断加强,我们有信心开启付费会员,为了检验整个知识付费行业的发展动力,为行业提供变现的新的可能性。&。
责编:黎晓珊
版权作品,未经环球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环球时报系产品
扫描关注环球网官方微信
扫描关注 这里是美国微信公众号
扫描关注更多环球微信公众号新闻爆料:finance@ 电话:(010)
免责声明:中国网财经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推动实体经济转型升级。
美联储2015年底停止债券购买并提高利率,今年已加息两次,明年还将有3-4次加息。
就监管的资源配置来说,要把监管资源向发现风险、防范风险、处置风险倾斜。
金融从业机构应该找准服务实体经济的着力点,既要做到适,也要做到配。
把新三板培育成为中小企业服务,让投资者能得到回报的,有中国特色的,全世界最大的资本市场。
现在新三板企业纷纷排队IPO是不理性的,应该先把基本面做好,业绩上去了,融资机会就有了。
目前来看,新三板从量到质的过渡期太长,容易消耗太多已有成果,甚至错过最佳成长期。
只要相关政策出台,引入更多流动资本,统一A股与新三板的审计标准,新三板的未来指日可期。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中国网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领导,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管理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本网通过10个语种11个文版,24小时对外发布信息,是中国进行国际传播、信息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网站注明“来源:中国网财经”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电话:81166
传真:81900
邮箱:finance@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花园路2号牡丹科技楼A座2层 北京国新汇金股份有限公司注册 | 登录
产品经理就业特训营,专门为大学生和准备转型做产品的人量身定制,60天线下培训,包就业!
2016,知识付费元年,随着行业的发展,付费领域的四大巨头产生。本文对四巨头的发展现状展开了分析,让我们来一窥究竟吧。
2016年在互联网被誉为三大元年:人工智能元年、网络直播元年和知识付费元年。
知识付费领域在过去一年中发展迅速,罗辑思维团队推出得到 app、知乎推出知乎live和值乎、果壳推出在行和分答、喜马拉雅FM作为领先的音频平台进军知识付费。根据36Kr的推算,2016年有知识付费意愿的用户暴涨了 3 倍,知识付费用户达到近 5000 万人;截止到2017年3月,用户知识付费(不包括在线教育)可估算的总体经济规模为 100 – 150 亿左右。
知识付费领域已经产生四大巨头,分别是喜马拉雅FM、知乎、得到和分答,其中喜马拉雅FM和知乎占据着领先优势。本文尝试从行业发展的角度,通过可追溯的数据剖析知识付费领域的成长过程和竞争现状。
市场环境的孕育
为什么知识付费会在2016年爆发?市场、用户、技术发展为这个行业储备了怎样的爆发条件?
1.社会竞争日趋激烈,人对自己未来发展感到焦虑。
印象笔记刚刚发布的《中国知识工作者研究报告》中,将知识工作者比作20世纪的缝纫女工——知识成为赖以谋生的工具,身为知识工作者的优越感正在降低,与之伴随的是焦虑感的提升,而化解焦虑的方式就是通过学习充实自己。《中国知识工作者研究报告》指出知识工作者也是终身学习者,85%以上的知识工作者喜欢阅读,87.2%的知识工作者为学习课程付过费。
2.互联网碎片化了人们的时间,用户希望利用碎片时间获取知识。
人们越来越难拿出大块时间安静地读书或者参加课程,大量的碎片时间不可虚度,因此人们更多地使用随身携带的智能手机来填充碎片时间获取新知识。
3.内容生产门槛低,用户需要更权威和有效的知识。
微信公众平台在2013年普及,自媒体迅速发展。互联网用户接触到的信息很多,而生产者的准入门槛却很低。人们在享受互联网免费带来的种种好处的同时,也饱受低质信息爆炸带来的伤害,因此人们渴望更加权威的信息来源和更加高质的知识体系。
4.人们的付费习惯正在慢慢养成。
微信打赏、付费阅读出现,还有一些用户主动尝试用二维码为优质内容付费,此外付费微信群、付费分享会等也逐渐成形,用户的付费意识和为优质内容付费的意愿正在加强。
5.移动支付普及,知识付费更加方便。
2013年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交易规模已达 12197.4 亿,同比增速 707%,支付手段不再成为障碍。
2016年的爆发
在2015年底,知识付费已经初见雏形。12月,果壳推出了在行,提供一对一付费咨询服务;罗辑思维推出了得到,从知识新闻、音频书切入知识付费领域。
2016年4月开始,知识付费进入高速发展期。
4月份,知乎推出了值乎,真正意义上进入了知识付费领域;
5月份,知乎推出知乎Live,开启实时知识问答。紧接着,果壳在行团队推出分答,仅用42天时间,就获得了超过1000万授权用户、100万付费用户。
6月份,得到上线的《李翔商业内参》仅10日就获得超过4万用户的订阅量;喜马拉雅FM也开始进军付费订阅,第一个付费节目是马东与奇葩天团带来的《好好说话》,第一天就售出25731套,销售额突破500万。
至此,分答、知乎、得到和喜马拉雅FM成为知识付费领域的四大平台。
付费用户属性
果壳网和网易云课堂在2017年1月份公布了《2016知识青年付费报告》,所谓知识青年是指在线学习者。这份报告可以帮助我们窥探在线学习用户群体的属性和付费意识。
在线学习的用户中,90后占比接近70%,无疑是知识青年的典型人群;80后也不甘示弱,80与90后已经占据知识青年的近90%。此外,学生和在职人员各占半数,职业以互联网和教育科研居多。工作1-3年的人群在知识青年中占比最高,工作8年以上人群紧随其后。极光大数据的《知识付费类app研究报告》显示,知识付费 APP 用户年龄以20~24岁为主,这一年龄段在得到的用户中占比47.6%,知乎为53.1%,分答上则为50.2%。 由此可以得出知识青年的典型画像:90后、毕业3年以内、从事互联网或者教育行业的人群。
《2016知识青年付费报告》显示了知识付费从年的增长规模,2015年仅有26%知识青年为在线学习付费,而仅仅经过一年这一比例就高涨至70%。此外知识青年的付费态度也较为积极,超过半数的知识青年认为好内容本来就应该付费;75.65%的知识青年愿意为好内容付费。
大多数的用户获取知识内容的动机仍然是功利性的。《2016知识青年付费报告》显示有63.32%的知识青年愿意为了提高工作能力和收入而付费,另外用户在个人的兴趣爱好上也比较愿意付费这一比例达到42.19%。
2016年知识青年为在线学习付费数额分布比较均匀,在100-300元之间的用户占比较多,而付费1000元以上的也超过了20%,其中80后付费比例最高。
知识付费巨头
喜马拉雅FM
喜马拉雅FM是国内领先的音频平台,在FM领域已经稳居前列。在得到推出音频+文字的知识付费产品并获得巨大成功后,喜马拉雅联合马东奇葩说迅速推出《好好说话》,正式进军知识付费。截至2016年底,付费内容已经占喜马拉雅总营收的50%。目前有马东、吴晓波、龚琳娜、华少、乐嘉等2000位知识网红和超过10000节付费课程,涵盖商业、外语、音乐、亲子、情感、有声书等16个类目。
知乎以问答平台为核心,长期耕耘于知识分享社区,并通过用户的自我筛选形成高质量内容,用户粘性和认可度都非常高。华菁证券在其知识付费报告中指出,知乎精准且大量地圈出了中国互联网里年轻、高学历、相对高收入的“知识型准中产”。知乎的付费产品包括知乎Live、值乎及知乎书店。
知乎Live是实时问答互动产品。答主可以创建一个Live,用户点击并支付答主设定的票价后,就能进入到沟通群中,由答主提供语音分享和实时互动服务。值乎是知乎对一对一咨询场景的拓展,采用语音回答形式,所有用户都可以付费收听,费用由提问者和回答者平分。
得到起源于罗辑思维的每天清晨一分钟推送,这种形式的知识脱口秀获取了百万级别的订阅用户。罗辑思维团队推出得到后,从电子书、音频书开始逐渐突破,并邀请了多个领域的专业人士共同创作,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就收入了2.3亿。截至201年5月,得到累计销量已经达到177万份,其中包括定价1元的罗辑思维85万份。当前最受欢迎的《通往财富自由之路》已经超过15万订阅。
在行在2015年3月推出,通过一对一线下咨询满足用户对领域专家的需求。2016年在行团队推出分答,早期使用付费语音问答形式,答主用1分钟时间回答用户的疑问,用户可以支付1元“偷听”回答。后续推出快问、分答小讲,前者优化了原本的问答模式,后者致力于为学习者提供系统的知识学习。
分答上线后汇集周国平、马东、王思聪、李银河、罗振宇、汪峰,章子怡等众多明星大咖及多个领域名人在分答平台上回答问题。上线仅42天就拥有,超过1000万授权用户和100万付费用户,交易总金额超过1800万,复购率达到43%,每日付款笔数超过19万次。
用户数据对比
以下数据除非特殊说明,均来自易观千帆2017年2月份的数据。
喜马拉雅FM的活跃用户达到3千万以上,而知乎的活跃用户数只有1千万左右,相比之下得到、分答的活跃用户数要少得多。喜马拉雅和知乎都是早在知识付费风口出现之前,就已经在各自领域耕耘并获得了领先地位的产品,而得到和分答是在知识付费风口上产生的创业产品,活跃用户量上的差异或算是情有可原。再看用户的启动次数和使用时长,都与活跃用户数呈现出一致的趋势;即使是去掉用户数量带来的影响,单看人均单日启动次数和人均单日使用时长,也是呈现出喜马拉雅领先、分答垫后的趋势,而刨除用户基数带来的影响后,得到比知乎显示出了更高的单日使用时长。
我们看喜马拉雅FM和知乎的用户群体重合度,或许可以对喜马拉雅的绝对领先优势做出解释。喜马拉雅和知乎的用户仅重合了1.86%,喜马拉雅中大部分用户是独占用户(即没有使用知乎),而知乎中没有使用喜马拉雅的仅有24.45%。喜马拉雅FM作为一个休闲电台产品,有着大量听相声、小说和情感节目的用户,而他们并非是知识付费领域的典型用户,可见喜马拉雅在用户数据上的一马当先与其进军知识付费之前积攒的大量电台典型用户不无关系。
以下是四款应用在不同时段的人均使用时长。喜马拉雅仍旧占据领先优势;除此之外比较有趣的是,几款应用的使用时长高点都在晚上11点到凌晨7点之间,也就是用户更习惯在夜间长时间地使用付费音频类产品。
易观千帆的数据显示几款应用的用户性别比例如下,知乎用户女性占多数,喜马拉雅FM和得到则是男性占多数;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这个研究结果跟极光大数据并不一致,主要差异在于极光数据显示知乎为男性群体占多数,而喜马拉雅FM的用户男女比例应接近1:1。
极光大数据
性别之外再来看看地域,四款APP中都有80%左右的用户来自超一线城市或者一线城市,可见知识付费在发展水平较高的城市更为盛行。
最后借用极光大数据的一个分析图来做总结。喜马拉雅FM、知乎、得到和分答都是知识付费风口上表现优异的产品。喜马拉雅和得到主攻音频订阅,前者偏重内容的多样化,后者更希望打造出值得终身学习的知识精品。知乎利用其广大的“准知识中产阶级”用户群,主攻UGC的音图文形式的知识分享。而分答使用语音问答的形式,并在发布初期汇集了大量名人大牛作为答主,吸引付费用户。
从产品数据上看,喜马拉雅遥遥领先,而知乎稳居第二,得到和分答的用户基数则相对较小。喜马拉雅和知乎并非专攻知识付费领域,其广大的用户基数未必都是知识付费的目标用户,因此单就当前的用户数据上看,几个应用之间的实际差异还难下定论。
尽管如此,喜马拉雅和知乎毕竟占据着流量优势,用户转化或比用户获取更容易;喜马拉雅已宣布知识付费业务营收已经占据总营收的一半,而知乎长期以来都是精英知识的分享平台,原有用户与知识付费群体不会有太大差异。由此看来,喜马拉雅和知乎要在知识付费领域保住头部地位或许并不太难;而得到和分答需要在各自深耕的领域站稳脚跟,打出差异化优势,在知识付费的风口上也能得到不少红利。
最后附上2017上半年内容创业大事记:
相关参考资料:
本文由 @cyan_zheng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如果觉得有用,欢迎打赏!
赞赏4人打赏
收藏已收藏 | 102赞已赞 | 22
产品经理群运营交流群营销交流群
文案交流群
Axure交流群
PM要学点技术
关注微信公众号
8个回答12人关注
13个回答14人关注
26个回答91人关注
22个回答35人关注
29个回答24人关注
27个回答27人关注24小时收入5000万元的秘诀:罗辑思维、一条、喜马拉雅FM如何靠电商赚钱#春节特供完整版#
以下是创业邦推出的《内容电商上手报告》完整版。
所谓内容电商,指一些媒体或文娱内容平台,依靠自己的流量和影响力优势,售卖自己生产或其他机构生产的产品。
这股风从2016年伊始开始刮,直到去年夏天,《李翔商业内参》、《好好说话》等在罗辑思维“得到”、喜马拉雅FM等平台上赚到了真金白银。这也让邦哥适时地推出了创业邦自己的知识电商。
直到今天,我们看到,“得到”仍在推出《通往财富自由之路》、《刘润5分钟商学院》等一个又一个爆款,喜马拉雅FM造“123知识狂欢节”24小时收入5088万元,越来越多公众号的推文后面带上了广告、附上了链接,今日头条等内容平台也链上了“有赞”——可见内容电商并不只是内容创业者关心的现象,而确实是大势所趋。
PS:本报告数据截至2016年9月
当内容创业与电商接壤,一发不可收拾。
《李翔商业内参》《好好说话》领衔了2016年这股内容创业公司的电商热。谈不上倾巢出动,但是有意挑战自我且对变现觉悟稍早的内容创业者都在跃跃欲试。内容创业者摸索出了一条“知识电商”的产品线,前所未有地使得知识产品化、服务化,用户也前所未有地直接付费购买了这些虚拟商品。这种尝试让创业者真正地把自己的优势直接换成了收入。
以下这份报告当中提到的大多数团队创业邦都已走访,其中有知识电商产品的制作者,也有负责营销和包装的“主理人”。希望在案例多、范围广、聚焦一线采访的背景下,这份操作指南具有更多的实用价值。
第一部分:在哪儿卖?
一、微信是流量主战场,也是销量主战场
如今的新内容创业,不管内容载体是文字、音频还是视频,公认的主要发布场所都是微信公众号。粉丝聚集在此,电商自然也从这里开始。“有赞”目前是内容电商使用较多的管理系统,2014年“罗辑思维”就开通了有赞,近期流水很高的“年糕妈妈”、文怡、吴晓波、凯叔也在借助它开店。此外“微店”等产品也是一些内容创业者的选择,还有一些人选择了自己开发微店系统。
可以说,这一波内容电商大潮能够兴起来,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手机支付尤其是微信支付的便利性。企鹅智酷2016版《微信数据化报告》提到了相关数据:微信红包是微信支付中渗透率最高的功能,近七成用户每月支付/转账额度超过100元。坊间传闻不断的“付费阅读”功能如果真能在今年落实,这部分钱又将落在微信的碗中。
近期“今日头条”也联合有赞推出了内容电商,拥有内容电商业务的媒体可以在更多场景下获取收入。
二、有网页和App的产品自成卖货平台
内容创业公司当中,很多本身就有平台属性,所以它们的卖货行为可以在自己的网页、App端上展开。喜马拉雅FM是一个代表,它的网页端和App也是音频的主要消费场所。
也有高手专门为了销售而开发App。“罗辑思维”在2016年初推出App“得到”,目前它的非实体产品都放到了“得到”上面去销售。这款App相当于阅读器,用户在这里购买也在这里阅读,避免了非实体产品因流转而产生的盗版问题。而盗版正是“知识电商”发展的主要困扰之一。
三、天猫和京东意味着销售的常规化和辐射人群的广泛化
借助于天猫和京东,可以让媒体机构自己的产品形成品牌效应。,但这并不只是把微信店铺上面的货品“同步”到天猫和京东上这么简单。首先在天猫和京东上销售就意味着全网流量的接入,如果产品的产能很大,会创造出一些不错的成绩,但是内容电商销售的很多产品都是周期化、闪购化的,货源可控性弱,经常需要处理没货、补货的问题。
另外很多产品一经推出就登陆了“京东众筹”和“淘宝众筹”,二者也是一些创业者推出新产品的必经之地,如Pluto音响就参与了京东众筹,短时间内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力,但是后续的产能不够使这个品牌打算暂时放弃众筹。
第二部分:卖什么?
在我们讨论“卖什么”的时候,我们在讨论的实际上是内容电商产品的采购和生产环节。需要考虑的问题其实无非是两个:第一,什么样的产品与自己的基因相符,适合销售?第二,什么样的产品值得付费?
一、 选品的各种维度
二、为什么有些产品一出必爆
以下是内容电商们大多会选择的一些品类。
“罗辑思维”领衔销售的书籍。可以说“罗辑思维”是内容电商第一梯队的唯一成员,在卖书方面极尽能事:2014年6月卖了8000套“事先不告诉你是什么”的图书包;不到3个月时间,凯文·凯利的《必然》独家卖了16万册;《物演通论》过去10多年只卖出8000册,它20天卖了1.5万套。
实际上图书出版业是“一堵可以被打穿的墙”。首先,《必然》等著作即使没有罗振宇的推荐,仍然值得购买,对于一些硬实力足够的著作来说,“罗辑思维”的助推即使过火一些也无伤大雅,可以说“罗辑思维”选择以卖书起家是非常明智的。另一方面,中国的图书出版行业有诸多顽疾,整个行业利润低,著书者收入分成更是难以想象,“罗辑思维”等角色的介入相当于“破局”,掠夺了这个行业以往被层层渠道赚走的钱。
垂直类商品:“年糕妈妈”的母婴产品,“有车以后”的汽车后服务,“文怡家常菜”的厨具等。垂直公众号凭借优秀内容获取流量,稳扎稳打,几乎占领了垂直用户的心智。如今它们在销售上玩起买手制,很容易出效果。2016年7月“年糕妈妈”销售额超过5000万元,而且它的SKU并不多,主推类似“周x特卖”,电商团队超过40人,这个数据应当会引起很多婴童电商公司的重视。
酒类,如“酒哥”“企鹅与猫”的进口红酒。在传统零售年代,进口红酒就已经是非常有代表的一个品类了,多年来一直被认为是“暴利”。电商时代,红酒电商企业的渗透率并不够,这给了内容创业者很大的空间。
首先,对红酒的认知存在极高的信息不对称,中国老百姓几乎完全不懂该如何挑选;第二,进口红酒商有一定的定价权,利润可以很高,价格有一定的模糊性;第三,红酒的SKU极多,以不同的种类、酒庄、年份等划分,可供挑选的基数非常大。所以进口红酒特别需要被信赖的买手帮忙挑选。
付费音频节目。以喜马拉雅FM平台的《好好说话》为例,最初马东的米未团队想利用自身优势做成视频节目,后来改成了音频,无意中发现音频能解放用户的眼睛,反而更适合一些干货内容。罗振宇和吴晓波的节目的音频播放量比视频平台上的播放量高出4~5倍,也能说明一些问题。
古典音乐相关产品。愿意在内容电商上付费的人群当中,很多是重视内容格调的中产阶级。近期冒出了很多与古典音乐相关的产品,销售情况都很好,如音频节目《雪枫音乐会》《田艺苗:古典音乐很难吗?》,再如实体产品Pluto音响、黑胶唱片机等。或许如这些产品的生产者所说,古典音乐在中国的普及率总会上升的;也或许因为古典音乐是一个人均付费很高的艺术,容易衍生出一些利润不错的商业产品。
三、要不要推出自己的知识电商
与“非知识电商”相对,很多内容创业者正在尝试“知识电商”的自产自销。目前知识电商的形式包括书籍、报告、专栏、音频、视频、课程培训等。
这是一种全新的产品,与内容创业者以往生产的文字、图像、音频、视频不同,不再是免费的。那么,什么样的产品值得付费?付费产品与免费产品的界限在哪里?我们来分析一下付费产品身上的要素。
起初,纸媒出身的李翔计划将《李翔商业内参》做成周更,后来在罗辑思维创始人罗振宇的强烈建议下变为日更,因为这是最适合付费用户每日阅读的商品形态。
当然,不同产品的频次也有区别,《好好说话》每年260期,《卓老板聊科技》是一周两更,还有直接把10期都挂上去的付费专辑《中国历代疆域的变迁》。
在资深互联网人方军所撰写的报告《知识电商趋势指南》中提到了知识电商的根本——不再高高在上,而是成为读者可以吸收的服务。例如《李翔商业内参》的每条消息都会被打上标签“可PPT用”“可作谈资”等,简单粗暴但有效。
一些培训产品的服务性通过不同的梯度会有新的体现,例如混沌研习社,免费线上听,付费现场听,通过付费拉开了梯度。
3.干货密度
付费之后,读者很难忍受内容的同质化、非独家化和注水,因为无法“值回票价”。
4.主播和主笔
观察罗辑思维“得到”付费专栏的作者:曾在《经济观察报》《彭博商业周刊》《时尚先生Esquire》及《财经天下》四家纸媒任主编的李翔;博客时代著名写手和菜头;曾任《爱乐》主编、在诸多报刊开辟古典音乐专栏的刘雪枫;原新东方名师、中国比特币首富李笑来。
在时代的交接点,总会有一些名气不大但积累足够、技能突出的写手、主播冒出来,比如订阅量稳定增长的《卓老板聊科技》主播卓克,他是泡泡网的一位编辑,深度科技宅。
或者圈够大,涉及到的用户范围很广;或者圈够准,成为用户的必选付费项。仍然以《 好好说话》为例:全球十几亿华语人群,想要精进自己说话技巧的不计其数,圈够大;李笑来的《通往财富自由之路》针对的是想要积累财富的中产阶级,他自己也是一位财务自由的投资人,圈够准。
此外,定位成新品类也会获取到一定的红利,只要产品本身的需求不是伪需求。
6.试错成本
出现在货架上的很多产品在推出之前都经过小圈试错,从最小的这款产品生成的圈子,到平台的紧密粉丝,再到大部分粉丝。
第三部分:怎么卖?
你在内容电商产品销售当中经常会感觉到的一些关键词,其实就是这些平台卖东西的重要法宝。
一、内容电商的关键词
二、内容电商惯用的营销技巧
1.靠公众号推送
即使是使用场景不在微信上的“得到”“喜马拉雅FM”等,公众号推文仍然是让产品被更多用户所熟知的最好方法。
因此诞生了各种公众号推产品的方法、各种推文风格。
以Pluto音响为例:它是在“罗辑思维”平台上开始售卖的,开始的风格是强调“不要亏待自己的耳朵”;在“一条”上面是讲述Pluto与“声学界的霍金”林柯维兹之间的故事;在“吴晓波频道”的“美好的店”讲述了创始人的创业历程;甚至在一个儿童教育公众号上用“孩子学音乐的第一步是听到对的声音”一口气卖了10台。
2.事件营销
内容电商销售的大部分产品都是周期性的,类似闪购,更适合一气呵成卖完为止。制造营销事件就能在短时间将势能发挥到最大,事半功倍。
吴晓波的“吴酒”其实就卖了四次:
号,限量5000瓶33小时抢光;
号,72小时预购,订出3万多瓶贺年款;
号,947位树主众筹认领杨梅树,相当于酒被提前预售出去;
号,用无人机在杨梅岛上做直播处女秀,吸引到522万人观看,卖出几百瓶。
《李翔商业内参》的订阅量能比当时“得到”上的其他产品高出3倍,很大的一个原因是马云的背书。在付费之前,用户不清楚产品的效果,很多用户会因为想和马云看到同样的内容而订阅它。
4.占领时间红利
早开卖意味着早一步占领目标用户的口袋。
5.塑造品类和品牌
比起“爱国者”这样的老品牌,年轻用户反而更愿意购买“喜马拉雅FM”品牌的车载产品。风水轮流转,如今是“网生品牌”弯道超车时代。
6.靠社群将付费用户找出来
内容老司机普遍追求阅读量,但是电商强调的是转化率,而阅读量和转化率不一定成正比。所以,找到已付费的用户,摸索到他们更多的潜在需求,再把新产品推给他们,就显得非常重要。毕竟曾经在这里付费的人,再次付费的几率要超过尚未付费购买产品的人。
社群是一种“筛人”的办法,“罗辑思维”在初期就尝试了这样的手段,将全国各种“犄角旮旯”里面想要求知读书的人通过社群聚集到一起。
此外,“年糕妈妈”“酒哥”等公众号在启动电商之后特意开辟了新的服务号,用服务号将已经付费的人聚集起来,统一发送信息。这样此前的公众号还可以继续做内容,避免了付费产品信息对用户的过多干扰。
7.交叉推广
内容电商能发展起来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好内容自带流量,而传统电商已经买不起流量了,生意越来越难做。
新一批内容电商正在灵活运用交叉销售的方式,例如“罗辑思维”的“得到”平台推出的《李翔商业内参》《通往财富自由之路》等付费专栏,也在通过其他内容平台分销抽成,形成了知识电商的线上经销网络。
第四部分:为什么要卖?
在内容竞争越来越激烈,用户需求也越来越多元的时代,只提供内容其实并没有为用户提供足够好的服务。推出付费产品是一举两得,用户和商家都受益。
在我们走访的内容创业者当中,很多人提到了盈利问题。“大象公会”曾经在自己的平台上销售书和徽章,创始人黄章晋对创业邦表示,虽然“大象公会”貌似清高,其实内容电商对他很重要,因为不可能总是把广告作为唯一的收入来源,而且公众号本身的气质有时候也难以与广告商相吻合。没有收入的创业就如在没有光的隧道里前行。收入才是那道光。
不同产品形态下,内容创业者对盈利的渴求程度也不同。普遍来看,产品为文字的创业者比产品为视频内容的创业者对盈利的需求更加急切。
马东的米未团队从第一天开始就有收入,《奇葩说》第一季直接得到了网络综艺领域最高的5000万元赞助,这使它在尝试内容电商的时候并不急切,“粑粑瓜子”等限量版产品就属于轻装上阵,能卖多少算多少。《好好说话》是以子公司“米果”的形式去做的。马东对创业邦表示,视频类赚钱普遍比文字更快、更多,这也是他从央视离开创业很有底气的原因之一。
其实内容电商并不是一件新的事情,古往今来,内容创造者一直在利用内容获取收入。只是在“罗辑思维”等创业公司的带动下成为今年的热点,恰好天时地利也足以支撑他们的这次尝试:消费升级时刻到来,人们愿意付费获取知识、提高自己;移动支付的成熟;盗版渐渐边缘化。
尤其知识电商的发展还在非常早期阶段,更加值得创业者投入精力。
更多精彩文章:
商务合作请加微信:bangcbd
推荐邦哥的好朋友“毒舌科技”,ID:dushekeji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喜马拉雅fm 人生励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