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说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人是最可怕的人?

  谈产品集权   人物PORTRAIT = P   雷军 = L   P:据说小米内部是“人事放" />
世界上没有牛逼的人,只有极其认真的完美主义者
  谈产品集权   人物PORTRAIT = P   雷军 = L   P:据说小米内部是“人事放松,产品集权”,很多产品决策要你拍板。具体指什么?   L:对。在包装上、产品上,比如说,字体、字号、东西大小怎么摆。这些细节都是我看过的,包括小米微博里发出去的每张图都是我定的。这样就保证了小米所有出去的东西都是一致性的,维持了很高的品质,就像如果我办杂志,里面的每一张图我都看过,每个版式、字体、有没有错别字、标点符号对不对,基本都看过了。好像你们的字体有问题,略小一号。   P:故意小的。   L:小完以后,会制造阅读的(障碍),会让阅读很疲劳。   P:但是它会显得更精致、更美观、更好看。   L:精致和美观和字号小没关系。还有,你的行间距肯定宽了。   P:咱们先不纠结这个了吧。…   L:OK,你肯定有你的选择,我有我的选择,如果这个产品是我做的,它必须按照这个标准走。所有这些细节要求完以后,你要把所有的事情简化,你要尽量少做一些事情,因为只有你少做事情,你才能把事情做好,所以小米极其强调专注。   我可以给你举个简单的例子。我以前做新闻发布会,我抓的细节是什么呢,比如说请客,我怎么能保证每一场新闻发布会,第一,准点开,第二,场场爆满。要不要我展开告诉你怎么能做到?   P:说一说你最得意的。   L:第一个,就是你要花4次的时间去邀请一个人,比如说你提前一个月告诉他,我们什么时候开发布会,你提前一周提醒他说什么时候开,然后你提前一天,你要跟他再次cellphone(电话)确认,提前一小时再发条短信,他出门没有。做了这些,不表示这个人能到,我们更强调的是现场会,这个会开完了以后,比如说你负责请20个人,现场开会,这20个人到了多少个,19个,为什么那个没到。就是因为你有一个客人没到,你可能在那里要给我解释半个小时,这个人为什么没到。   这个会结束以后,你一定会打电话投诉他,你为什么不到?好,下次你再请他,要么他就说我不来,要么他答应了来,他一定得准点来。我们有现场会,直接考核请到率,这是第一招狠的。第二招,请100个人,摆80把凳子,后来的人没有位置,是不是场场爆满。   P:故意的。   L:故意的,所以你要准点到了,是吧,你相信我是做事情极细的人吧?OK,办一场发布会把自己累个半死,这次干小米,这些事情全部不干了,全部砍掉。因为我发现一个最重要的事情没做好,我们花了这么大代价、花了这么多钱把客人请来了,但是我们没有真正跟他们讲明白我们这个发布会到底发布什么。你看一般的发布会,记者都在外面抽烟,很多记者,拿完新闻稿听完以后,基本都撤了,没有人真的坐在那里听。   P:嗯,这种新闻发布会模式的确高成本低收益。   L:好,成本是什么呢,每个请到的记者,我们所有成本算上去,你要租场地,你要布展,你所有的成本分摊到人头上去,可能闹不好2000块钱。正儿八经的你这个会可能只讲了15分钟、20分钟。讲稿呢,提前一天不怎么睡觉,花五六个小时整理一下就完了,这是传统的发布会,安排领导讲话,安排什么沙画、小提琴、艺术,什么乱七八糟的,最后找几个走秀,是吧,漂亮衣服展示一下,还挺热闹,其乐融融,但是没价值。我办小米,我跟他们说专注,小米的发布会只要干好一件事情,把讲稿写好,就是把现场的PPT写好。你知道我们讲稿要花多长时间,多少人写吗?   我们会有四五人的一个核心团队,会有四五十人参与,一般会写一个月到一个半月,我自己每天会花四五个小时,一般会改100遍以上,每一张都要求是海报级。写完了稿子以后,要推敲每5分钟听众会不会有掌声,每10分钟听众会不会累,我们是应该插短片还是插段子,还是插图片,怎么调动全场气氛,怎么能确保这个发布会一个半小时能结束。我一个人从头讲到尾,保证那一个半小时里面,能让你觉得全场无尿点。   所以请客那些爱到不到算了,不重要,重要的是来了多少人,你能不能打动他,让他真的觉得你这个东西做得好。当然最后你可能说,雷军做东西也不见得好看,这个是能力问题,不是态度问题,但是你要知道我那个字号可能改了100次,左挪挪,右挪挪,上挪挪,拿尺子再量,都是干过的。 (指办公室白板上贴着的小米电视海报)你觉得这个活儿,多长时间你能干完?比如说我们在电梯里面贴张海报。   P:找一个美编,一下午。   L:一下午,你说得很好。我们找10个人,先做100套方案,再选出10个方案,然后全部打印出来之后摆一排,我看一个星期以后选两幅,把两幅再展成十几幅,再干完以后,修图,修完以后再放两周,还有些问题,再改一遍,再看一周,然后再投放,至少要干一个半月。   (指墙上贴的小米电视海报)这是中间稿子,不是最终的,这个稿子还是有问题。   P:为什么不可以是一个你欣赏的、足够牛逼的设计师,他花一下午时间做。   L:我再告诉你,我们这里请了一大批牛逼的设计师,我认为小米对设计是极其重视的。我们8个合伙人有2个,一个是黎万强,跟我干了十几年设计,还有刘德,刘德是ACCD(Art Center College of Design)毕业的,全中国ACCD毕业的没几个人吧。但是我认为,世界上没有牛逼的人,只有极其认真的完美主义者。   我再举个例子,同样是发布会,我准备已经够认真了,后来看乔布斯怎么做的时候,我发现我疯了。乔布斯会把那个会场租下来两个星期——我们没钱,我们只能租两天——现场彩排两周,我们没有一个人做到这样,花钱太厉害了。   我为什么举这个例子(小米电视海报)呢,因为当当的老板见我说,你们广告做得很好啊,经常做广告,我说我们基本不做广告的,他说电梯广告每天换来换去,只有你们给我留下了印象。这说明我们的付出得到了回报。
  谈互联网思维   P:“互联网思维”这个概念最近很流行。我查了百度指数,这个词是从2013年11月份开始走高,到今天很多传统企业都在谈,你怎么理解这个现象?   L:严格意义上,我们是2008年开始讲互联网思想。我在2008年写了一篇博客《用互联网思想武装自己》,2012年又把它重新贴了一遍。   所谓的“小米模式”就是用互联网思想武装的传统消费电子。我自己认为互联网是一种方法论,是一种思想,我在整个行业里面讲得比较多,也讲得比较早。“互联网思想”这个词,他们有人考证过,说是2002年李彦宏最先用的。   小米可能是体现互联网思维最淋漓尽致的一家企业,它的业绩和成长性说服了很多很多企业家和创业者,你讲一万遍都不如做一遍,我们在大家眼皮底下做了一遍。而且,比如说百度很成功,阿里很成功,腾讯也很成功,他们都是十三四年的企业,有时候历史太悠久了,你不一定记得住它怎么做的,小米在你眼皮底下用了两年时间,当着你做了一遍,所以有典型代表意义。我认为这个词对整个社会来说,是有着重大的积极性意义的,因为它帮助了整个社会提高竞争力。   P:它的引爆点是什么?   L:我觉得跟朋友圈有关,主要是要在微信中分享的太多了。不仅我讲的,有李彦宏讲的,有马化腾讲的,几个人讲的内容在朋友圈内被分享的密度特别高。有一个媒体同行批评我们说,他打过一个赌,他说朋友圈哪天要是没有“马(云)雷(军)成功学”,他愿意给每个人赔多少钱,结果每天都有人分享。天天分享,天天分享,都是那几家公司的事。   P:那这是一种自发的行为,还是小米有意设计的?   L:讲实在的,我们最近特别想把大家总结的互联网思维的方方面面做一个大的总结,结果我一过完年发现,慢了,我们的工作是滞后的。在最火的时候,我们没有意识到我们应该把它总结一下,(后来)我就跟我们的市场部说,你们把各种讲话给整理整理,总结总结,帮助大家梳理一下,这个梳理的工作还没结束,这个词已经过时了。   P:这个词也引发了部分人的恶感。   L:我觉得今天的互联网传播就是这样的,有人捧,捧过了就会有人砸,这是正常的传播,是吧?因为大家讲的是更新鲜的话题,反过来就反向思考,任何东西它有利有弊,你专门讲弊呢,它就成了问题。   P:黄太吉的煎饼果子和雕爷牛腩都说自己践行了互联网思维,你怎么看?   L:OK,这两个例子,因为我没有去吃过,我不了解,我说我吃过的,我经常举的例子是海底捞,海底捞做得很好。你要注意啊,其实还有一个小米很痛苦的问题,口碑源于超预期。任何一个公司如果被过度营销之后,用户的期待值变得很高,再超越用户期待值的难度就提高了。就像你们刚讲的这些很热门的公司,如果用户的期待非常高,去现场可能等待的是失望,我以前举的例子是迪拜帆船酒店,号称全球最好的酒店,你去完以后挺失望的。   当你去海底捞的时候,你很少看到海底捞任何营销,而且又是在一个很破的地方,你的预期就被降低了,结果你一进去,剩下的都是超预期。   P:是。   L:是吧,所以超预期的核心在于控制预期,所以在小米的第一年半,雷军是隐姓埋名,没有任何人知道我们在做这件事情,你看到了就出了一个MIUI,但是不知道什么人在干。   我们为什么这么做?这么做的核心是希望控制预期。但是小米太火之后,控制预期的效果其实不够好。讲实话,从整个我设计小米的模式,我就希望小米不是一个今天这么红得要发紫的这种状态,我觉得不好,要收着一点。但是依然是这样,看到了我们被过度营销,被批评过度营销,可是这些报道里面,绝大部分不是我们做的,比如昨天(2月18日)郭金龙书记送了连战一个红米,因为红米用了很多台湾的产品,我是从新闻上看到的。好,这个报道又很火,你把每件事情连起来,比如说郁亮要到我这里坐一坐,我随便跟他聊了聊,举例互联网思想怎么做房地产,就变成了小米要做房地产,不就又火得不行吗,就天天头条。   然后呢,克强总理做了一个座谈会,邀请了4个企业家,6个经济学家,讨论政府工作报告和宏观经济问题。好,你说这么多人去,总理就说了一句,小米变大米,又变成头条,那个影响力极大。结论是小米真的是过度营销,我都觉得小米过度营销了。比如说我做北京市人大代表,很多记者约采访,我全部拒绝了,他们讲为什么,我说你打开报纸,每天都是雷军,你烦不烦,我都烦了,我都烦了。如果我在人代会上,再说点什么雷人雷语,我的天哪,又是头条,你能理解我的感受吗?我就是不想接受采访。其实小米今天要做的是收一些,尽量不要再制造什么话题了,因为我们的话题过了。   这个原因是什么呢?是因为我们总是希望能够超预期,是吧,但是用户对我们的期望值越来越高,我们能不能一样再超预期,这是我们的难题。我刚才讲,如果之前你是偶尔去国贸,去了有一个煎饼果子店,说国贸还有煎饼果子卖,你肯定超预期。如果你是慕名去的,还抱着很高的梦想,吃完以后发现不过如此,你就觉得低于预期。你很难把一个产品做到非常完美,我们还得承认这都是创业公司,才干了两三年,它咋就能超英赶美,左手摁苹果,右手摁三星,怎么可能呢,这不科学。   P:我听说过一个说法,你在私下里有一个抱负,就是把小米做成一家4000亿美金的公司,跟三星比肩。   L:第一,我肯定没说过;第二,我也不会这么讲。我在办小米的时候,最大的抱负就是办一个ten billions company,就是100亿美金的公司,我已经做到了。对我来说,小米第二个目标是能不能有机会办一个世界一流的技术公司,这是我真实的目标。用市值来衡量小米的成与败,我觉得这个阶段我已经过了,原来我做了一堆10亿美金的公司,今天我说我自己出手,总得搞个100亿的吧。从今天的市场反应来说,我觉得小米的100亿应该是板上钉钉了,只会多,不会少,所以我基本没这个目标。
  谈黄章   P:可以预见,2014年小米和竞争对手的竞争会更加激烈,包括小米口号是“为发烧而生”,华为就打出“为退烧而生”的口号。你怎么看待针锋相对的竞争?   L:华为荣耀也好,其他品牌也好,他们都是打着学小米的旗帜,我觉得这就是小米对社会的贡献,小米带活了整个行业,使消费者能够买到更多又好又便宜的手机。   而且行业一年卖4亿多部手机,小米一年才卖4000万部,如果这个世界上的人都要买小米手机,估计还是买不着,所以我们热切地希望整个行业都能推出更多又好又便宜的手机。唯一的请求就是,大家要学小米,就不要再骂小米了,是吧,而且这是我罕见的一次批评华为,华为说他们有现货,最后你看看他们,是吧,也被大家骂惨了,因为他们的产能比我们还差。   反正我是第一次公开批评华为,大家不能昧着良心说瞎话,整个工业品刚开始爬坡,大家都有产能的压力,是吧,不能为了攻击小米讲一些不符合行业规律的话,尤其华为这样领导型的企业。   P:最近魅族的黄章重新出山,传闻可能和格力的董明珠联手阻击小米,你怎么看?   L:我觉得挺好的,挺好的。我觉得这个行业挺大的,能够有各种各样的公司存在,因为一年有4亿部的规模,我觉得小米不可能一家独吃,不可能。所以呢,它这个市场的盘子足够容纳各种各样的企业存在,我觉得消费者有更多的选择,对消费者是好事。   P:在黄章出来之前,他在内部论坛里有很多对你和他过去交往的指责,但是你从来没有正面回应过?   L:对。我觉得黄章是我们中国这个社会里面少有的草根创业很成功的人,这点值得我们整个社会用一种更宽广的胸怀和爱护的眼光去看待。刚认识他的时候,我还是觉得他挺了不起的,初中毕业,教育程度并不高,而且从厨师做起,能做到这样的事业。可能他做的事情,如果你要受良好的教育,有很多资源,你可能不会觉得他做得有多好。但是你把这几条加上去,我觉得还是蛮励志的,我觉得这是他的长处。但是,我觉得他有他的局限性。在去年9月份,他用了侮辱性的词,我们曾经试图回应,后来他找我的朋友说情,然后把所有骂我的东西都删了。所以,在我这个角度我没办法评价黄章,你能理解吗?   他在网上骂了我们很多的内容,我其实只是问一条,我只想说一条,那都是他一家之言。   P:包括说你窃取魅族的商业机密,都是一家之言?   L:不,这事因为我们就没有回应过,你能理解吗?没有回应,可能公众会认为两种观点,第一种观点会觉得,因为你没道理;另外一种观点,是因为你不屑于回应。反正我在过去几年里面,我都没有回应,(去年)9月份我试图回应的时候,他找了几个朋友。   P:他知道你要回应?   L:我觉得圈子很小吧。我们就顺着他的话出了第一篇文章,叫《黄章到底教了雷军什么》,你想我出道比他早这么多年,对吧,我们就问了一个问题:黄章到底教的什么?而且你们仔细想想,我跟他过去交往,还是交往了那么几个月时间,聊过几次,我有跟他交往的短信、邮件,一系列的东西。   P:是打算公布的东西?   L:是。我们(去年)9月份是真的准备回应,谈了一整天,他说的词太难听了,对,太难听了。而且他也骂了我们用户。我们遇到的痛苦就是说,纠缠你,骂你,侮辱你,好,你回应,就在帮他Markting(营销),你不回应,你又很难受。今天的互联网传播是不是都以这种方式为主,是吧,包括周鸿祎上来先骂你,骂得你不得不回应,一互动,就热了。周鸿祎的本事是骂到你不能不回应,其他的我们都没回应过,所有骂我都忍了。互联网上做手机的每个人都骂我,是吧,你看我们回应过哪一家?连魅族我们都忍了。我跟他们讲,我说我进这个行业的时候,我怎么一个人没骂过?难道骂人就是互联网营销吗?是吧。   OK,反正我不知道别人的道德标准是什么样的,我没这么做过。曾经有很多我们的粉丝不理解我们跟魅族恩怨的时候,我就说了一句,我说“疾风知劲草,路遥知马力”,我说雷军的口碑不是这一天,不是黄章一个人出来(说了算)的。   陈年:雷军丢掉了枷锁   我和雷军在1998年一个朋友的饭局上认识,当时我还在做报纸,他喜欢读《小说月报》。我们一起工作14年,认识16年。很长时间我都叫他“有为青年”,因为他老是热衷于各种励志活动,跟各种各样的人聊天。在做公司的路上,雷军比我勤奋。   做卓越网的时候,我们共通的地方除了年龄、经历、一些爱好的交集以外,最重要的是我们两个人都有“洁癖”,对于所做的事情的洁癖。我记得当时我们爱说一句话,“我靠,这个东西要拿出去,太丢人了。”这不是随便说,是真的很反感。   2004年中国互联网处于低谷。我们用了整整6个月促成出售卓越网的交易,通过5年的时间实现了一个还不错的投资回报。卖出卓越给雷军的价值是非常非常大的,是雷军实现财务自由,证明自我价值的重要的一步,是雷军作为一名投资人、创始人的开始。此前雷军的角色是一个职业经理人。交易完成当晚,我召集卓越的股东,朱立南、赵令欢、陈晓红去KTV庆祝,我们当时年龄还小,互相还挺收敛的,大家都掩饰着内心的激动,尽量平静地度过那个夜晚。雷军普通话不太好,一直没唱歌,他在和朱立南下象棋。今天雷军做小米跟那时候我们做卓越的初心也差不多——他当时就想做一本特别好的书,做一个最好卖的CD,做一款最好的应用。   雷军对凡客倾注特别多。他是凡客的第一位模特,我前两天还在微博上发了一张他2007年穿着凡客的照片,那时他看上去还年轻。2007年9月,在我们筹备凡客的时候,雷军还没有离开金山,为了拍照折腾了他好几个小时,让他跑上跑下地去换衣服。当时我俩什么都不懂,雷军照相时那个袖子都不太合身,我们甚至不知道拍摄要在衣服后面夹个夹子。前一段,我俩谈到一件300支的白衬衫的时候,心中有那么多的情感,因为凡客最初只是想做一件好的衬衫。   年,在凡客一些重要的时间节点,比如融资,雷军每一轮参与的都非常深入。我俩的关系有点像那样的角色:雷军先去跟别人说一通,我就在家里等着。最新一轮融资也是一样。
  2011年初,雷军意识到凡客可能存在问题。他在管理层年会上提出来,他说有的事情是不是不够细啊,但是当时因为我的情绪问题,没有认真对待这个坎儿,或者说凡客的隐患。   2007年雷军从金山辞职,我当时特别高兴。雷军是一个非常好的投资者,但这肯定不是他要做的事情,他内心要做的事情应该是自己的一个事业。2008年、2009年我一直这么说,但是没多少人相信我,直到2010年,2011年小米做出来。雷军向上的力量或者说欲望,是不可预估的。我当时那么说,就是我看到了他内心的这种愿望,或者说动力。   我觉得雷军有一句话说得非常好,他说所有小米的产品,他都是它的第一个用户。前段时间,合作伙伴中有一个人问我说,你这个好哥们儿这么牛,他之前的工作是修手机吗?我说不是。那他的工作是卖手机吗?我说不是,我说他就是一个用手机的。2009年、2010年,那时候每次见他,他包里面都放二三十个手机。“咣”就给我摆一桌,让我看。问我说这俩手机不一样在哪儿?我说我哪儿知道啊,雷军就告诉我这几个手机不一样在哪儿,那几个手机不一样在哪儿。   做小米的雷军和我们刚刚开始的时候比,我觉得他还是那个有为青年,还是有美好想象的雷军。变化呢,只是说在过去的三四年里面,雷军突破局限的能力超出我的想象。他过去还会有一些管理上这样那样的框架,但是通过这段时间,我觉得他丢掉了过去身上的枷锁,他自由了。传统的管理方式把人的关系放在前面,正是因为人和人的关系,才构成所谓的管理层和组织结构的出现。围绕产品所进行的目标管理,会把人事简单化。提出以产品为主导的思路之后,管理思路自然就发生了变化。   2010年凡客公司的估值超过10亿美金的时候,雷军跑到凡客来送给我一条金条。他以前随口说过一句话,如果凡客估值有一天超过10亿美金,我就送你一公斤金条。99.999%,很多9的人往往都是随口一说,说了就算了,但是雷军做到了。这就是雷军做人做事的方式,我觉得挺难的,挺难的。   王川:雷军帮你没有任何条件   我和雷军在2004年认识,没有任何商业合作,就是节假日一起去世界各地滑雪。我们看过同一本书《硅谷之火》,上大学看了这本书就没法去找工作了,得创业啊。后来我找了一本《硅谷之火》送给他,他很激动。这次沃兹尼亚克(苹果联合创始人)来中国,我们很激动,那可是偶像啊,没想过有生之年可以见到,我们都想像他一样创建一家公司改变世界。   我对雷军印象最深的是人品。全是帮人,帮你没有任何条件。有一次他帮我一个很大的忙,我说不知道该怎么感谢你,以后有什么需要你就跟我说。后来他就忘了这事。2011年小米刚发布第一款手机,他又接了金山的董事长,忙不过来,让我先帮他看一下(代任CEO)。我说我不要工资、不要股份、不要董事的年费,我说你可能忘了,当年我说过你有任何需要我都无条件帮你。反正我觉得,雷军是我愿意帮的人。   雷军很聪明很敏感,我觉得我俩成为好朋友的原因就是我很单纯,不希望在他那里得到什么。他有什么看法可以直接跟我说,在外头不能讲的也能跟我讲,我听听给他做一些分析可以有点参考。我很珍视那种关系,很单纯,什么话都愿意讲。   说实话,我希望我们在生意上一辈子没有交往,他也不用猜我,我是啥就是啥,我也不会迎合他,不管他爱听不爱听。因为一旦有利益很难讲,这里面会有摩擦。我大学毕业就创业,从来没有过老板,我们能不能合作好我不知道。我们两个人个性都很强,一起做,会不会有冲突?当时他答应我,除非天塌下来,否则听我的。有时候即使他觉得不舒服也容忍我干我觉得对的事。原来他在金山是高度控制,他现在放松了,允许大家做一些他认为未必是最好的事。我觉得这个是他做天使投资最大的改变之一。   以前他下了很大的功夫学习大企业的管理。联想在管理上下过很大功夫,又投资过金山,雷军学过联想。从请柬怎么写,到发布会怎么干,场地租在哪儿,前台怎么布置……他会冲上去把这些事搞得很清楚,做得非常细非常到位,再教给从学校里刚出来的大学生,手把手教。金山管理看上去无可挑剔,一尘不染窗明几净,但是并没有成为像腾讯、百度、阿里这样的公司,金山比管理比它们都好,比业务比它们都差,这是雷军一直在反思的问题。   雷军今天在小米就抓两件事,一件事是产品和服务,一件事是找人才,放掉了的就是管理。我不知道今天公司谁管,我觉得没人管,很好啊,很高效。这次他抓住了商业的本质,去掉了看起来漂亮实际上无用的东西。小米是巨大的创新,包括商业模式、营销模式、产品研发、组织结构……是多层面的创新。   今天大家很怀疑小米做这么多业务,可能不专注,做不好,但我不担心,因为每个业务都有非常强的人负责。除非我们看错人,一个业务选错人,也许个别业务会失败,但不影响整体。现在不会出现雷军精力放在这儿那个业务就不行,转到那儿这个业务就不行的情况。我觉得,以今天的组织形式和雷军的管理水平,小米未来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大公司难做决策是因为掺杂着大家各自的利益,又不好明说。小米一上来就分给大家了。小米的合伙人人品都很端正,没有私底下的运作,沟通是摆在桌面上说。小米没有决策的流程,或者说,决策很快。我们没有委员会,基本没有审批,各自负责的事和雷军一对就定下来了,可能就两三个人,我没有见过开二三十人的会。   小米是悠着干的,快乐创业。悠着干就是有分寸。用户想买你的手机买不到,当然会抱怨会骂你,但是你卖不出去有库存,就没人管你了。库存带来一系列的恶果:第一是资金链的断裂,公司死了;即使资金链能扛得住,会带来巨大的成本,要分摊到产品中去,产品就贵了,我得把这个成本赚回来啊。所以别努啊,就是你有十分的力气,别真使十分,都使出去遇到困难就麻烦了。   我觉得雷军挺简单的,他的轴心是工作。他投入巨大热情和精力,不是为赚钱,就是乐趣。他希望在中国这样的商业环境里,能够靠诚信、靠真材实料建立起这样一家成功的公司,他也相信能建立起来。这也是我愿意参与小米的原因。雷军说,在我们死之前还是能坚持这个价值观的。
  他最近跟我说起钦佩扎克伯格,花190亿美金(占Facebook账面上35%的现金)去收购whatsapp,看着像高中生一样,竟然有这样的魄力。希望我们未来也有这样的勇气和魄力。   周鸿祎:   如果非让我挑他毛病,就是太敏感   两个骄傲的人   1995年,我研究生毕业,是方正的程序员,属于北漂一族。雷军受求伯君的赏识,少年得志,是金山的二老板。那时候金山还算是方正的,他跟比我早一年分到北京的师兄李昭比较熟,后来一起吃饭就认识了。其实我跟雷军年龄上就差一岁。我们关系最近是刚认识那会儿,都住集体宿舍。他太太跟我是方正的同事,又跟我太太在同一个部门工作,因为这层关系,我们两家一直有来往。我记得,有一段我们有时候还到他家去,我还负责亲自下厨给他们做饭。   当时我初生牛犊,也是很不知天高地厚的。有一次我俩坐在车里聊天,我批评他的软件《盘古组件》做得不好,说了以后,雷军生气了。他生气是这样的,他不跟你吵架,他不说话了,然后看着车窗外开始抽烟,气氛变得很尴尬。后来我才知道,盘古实际上没有成功,这是雷军心头的痛啊。人家已经做公司做了好几年,突然来了一个刚毕业的研究生,上来就说你东西做得不好,他从情感上肯定接受不了。   1996年那会儿,中关村还没有这么高层的电脑楼,都是二楼菜市场改的。因为方正工资比较低,我还干了相当长时间帮人攒电脑的活儿,每攒一台电脑可以多收两三百块。当时电脑还是稀罕物品,我在教人用电脑的过程中就产生了一个想法——做一张教人如何用电脑的光碟。我兴冲冲地去找雷军聊,他对我比较冷淡,觉得这个想法不怎么样。后来1997年,我在做方正飞扬电子邮件,觉得很开心,想把电子邮件做成一个游戏似的画面。有一天,雷军来我们家玩儿,我就让他看,雷军很不屑地说:“你这是在马桶上绣花,绣得再漂亮,它还是一个马桶。”当然我就不高兴了,对不对。   过了好多年,我想一想,这可能就是两个都比较骄傲的人沟通的结果。后来我想,也许电子邮件这个方向是对的,但是当时花比较多的时间雕琢界面是不对的。   金山上市当天夜里,雷军叫上我和中关村一些朋友,在乡谣酒吧喝酒。他当时还送了我一个礼物,一台日本索尼的数字相机。我觉得他长吁短叹,特别不开心,我这人情商差,对别人的情绪感受不是很敏感。那天晚上的情形,我记不得了,事后是别人告诉我说,他准备离开金山了。   金山时期的雷军太把眼睛放在微软身上了——你要成为民族旗手,就得以微软为假想敌,微软做什么你就得做什么,跟微软竞争的日子肯定会比较痛苦。金山有太多历史包袱,把他漩在里面,他很难把金山改造成一个互联网公司。要我自己评价,雷军真正脱胎换骨正是他离开金山。   金山错过了互联网,雷军没有,他做了投资,做得相当出色。坦率地说,只做投资他也能挣到钱,也有江湖地位,为什么还要去做小米呢?这种动力来源于哪儿?你觉得是挣钱吗?我觉得也不是挣钱,大家能感觉到他其实有种不服气。雷军要重新证明他自己。   最担心的公司是腾讯   雷军的目标,我认为他现在是深挖洞、广积粮、缓称王,他的心气儿肯定不会说只是做行业第四第五,实际上他的想法比我要大。从原来跟他交往的谈话中,我认为他最忌惮的人是马化腾,最担心的公司是腾讯,现在唯一能颠覆小米的我看只有腾讯了。腾讯走到今天,思路转变只是“我不一定杀你,我可以投资你,控制你”,但是放心,腾讯绝对不会容忍谁能超过它。这跟业务竞争不竞争没关系,你可以不竞争,但是就像中国发展了,中国从来没有想去侵略美国,但美国一定要遏制中国,为什么?因为你已经长成第二了。   我觉得跟我比,雷军情商比我高,在战略上和策略上比我要成熟。我们愣头青似的就跟腾讯打起来了,但是雷军就比较注意和腾讯的关系,比如他为金山引进腾讯的投资。3Q大战有点像朝鲜战争——朝鲜战争实际上拯救了日本,也帮助了台湾,3Q大战的最大的受益者其实是金山,本来360的免费杀毒已经快把金山打死了,3Q之后,腾讯等于是出钱出力帮金山。从雷军的角度来说,我认为他做的这些策略,还是比我高明许多,真的。   不是竞争对手,更不是敌人   我和雷军之间的主要矛盾,是360做免费杀毒和金山之间的矛盾,如果没有这档子事,我觉得我俩其实没什么问题。他也跟我解释说,我把金山打得太厉害了,他作为金山的创始人不能坐视不管,必须要出手。   严格来说,我俩不算是竞争对手,更谈不上是敌人,只是有时候因为一些小事有些情绪,是朋友,但是也谈不上很近的朋友。我俩相互还是有一些欣赏的,不然也不可能交往这么多年——雷军和我肯定都不会跟特别笨的人长期交往,确实也有很多交流,但是因为历史上他批评过我的东西,我也毫不留情地说过他,就有点较着劲儿,不太服气。   不讨论一些意气之争,我们对很多东西的看法,对互联网所有的看法其实是高度一致的。最近我也在琢磨,向他学习。举个例子,比如最近小米投资了迅雷,他们就把金山快盘合并过去了,既得到了迅雷的资源,又挽救了金山快盘。在商业上,他想得比我们缜密。   很多人以为我是为了炒作华为的360特供手机才去跟雷军吵架,这是一个误解。这个事相当于是擦枪走火,当时我宣布要跟华为做360特供机,小米也刚起步,他们的人就比较紧张,在微博上对我出言不逊。我的个性又属于做事极感性——这事要不骂就算了,真骂起来我又很投入,确实大家打急了,有些话就说得比较狠,再加上我对雷军比较了解,实话说,我可能也能骂到点上,肯定把他骂得很难受。当时并不是借机去炒作,炒作可以有其他方法,不至于骂得那么激烈。但是从事后来看,还是那句话:用产品说话。只要小米把产品做好了,消费者接受,这些都是你前进路上的一些波澜而已。回过头来说,对小米没准儿还是一个推动。   如果非要让我挑他的毛病   大家都看好无线互联网,但是我们的眼睛不可免俗地只看到我们擅长领域的延长,比如说安全类App。雷军看到的是一个大方向,之前深圳有那么多山寨机,但是就没有人想着把这东西跟互联网结合起来,这是小米最了不起的地方。   雷军的总结能力比我强,雷军的口才比我好,我对雷军的整体评价是非常正向的,但是呢,如果非要让我挑他的毛病,我就认为他可能就是太敏感,太在意别人对他的评价,有些事情有点放不下。比如做宣传做专访,他会比较在意对自己形象的描述,我对这方面不像他那么在意。唯一可能是我比他强的,就是我不太怕别人骂我,或者别人骂过我,过去了,就算了。   “雷布斯”这个外号真不是我给他起的,这是他的粉丝给他起的,而且这个外号并不负面。在当时那个阶段,雷军的榜样是乔布斯,但是现在再拿乔布斯来比喻他就不对了,因为他现在的目标超越了苹果,是办一家亚马逊似的公司了,他现在目标可能是贝佐斯。今天不要再把亚马逊看成一家电商公司,实际上它自定义为一家互联网公司,它的硬件里面是带了很多内容的。   如果我见到雷军,我唯一能劝雷军的,就是别对这些东西太在意,大家说你是雷布斯,或者说你不是雷布斯,总会有人认为你好,有人认为你不好,那我还看到在中国很多人一提乔布斯就提他呢,对不对。我想随着他下一步可能做得更成功,他会看得更淡一些。   我和黄章慕名,认识,通过电话,但还没见过面。为什么黄章微博上只关注我,这不很简单吗,黄章肯定想挑战雷军,对吧?那他认为周鸿祎也挑战过雷军,这不是把我架到火上来烤吗?
【相关论文推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完美的人具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