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苹果夹背充电宝好不好哪种比较好,方便,背夹还是什么

注意事项:
1.涉及交易前,需详细了解相关产品信息及资料,并对交谈内容进行截图
2.有统计显示,被骗案例中,有超过95%是因为先付款转账交易的
3.为了您的资金安全,尽可能使用支付宝第三方担保付款
4.本论坛只是一个交易平台,买卖过程是双方自愿的个人行为,发生交易纠纷只能双方进行协商
PONY&iphone6/7背夹电池&苹果6splus充电宝专用移动电源充电壳大容量&可充满2次&高转化率&不伤手机评论
系统管理员
该楼层已被屏蔽 |
PONY&iphone6/7背夹电池&苹果6splus充电宝专用移动电源充电壳握在手上磨砂的金属感不错&插上电源试充了一下也没问题&发热问题倒还好只要不玩游戏没什么问题的&就是套上去之后手机略显笨重&但是总比带着充电宝还要带着连接线要好很多
这下就不用到处找插座充电了
参考详细使用网友评价点评:
用户被锁,内容被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帖
其他登录方式:iPhone 背夹充电宝, 真的不会伤害手机电池吗?
稿源:阿里头条
如今的充电宝都在往“容量大、体积小、速度快”上发展,以此来跟上时代的要求, 当然我们有时还会有带了充电宝却没带充电线的尴尬场景,于是乎就诞生了一款可以让我们摆脱“线制”的背夹充电宝。背夹充电宝也叫“背夹电池”、“外置电池”、“数码充电伴侣”,简单来说,就是一个带充电功能的手机套。从手机套来说,它的确算定制,但从为手机充电来看,实在不怎么样,这点小编相信用过背夹充电宝的人都深有体会。先说定制,目前市场上的背夹充电宝主要以iPhone为主,因其作为风靡全球的智能手机,电池续航能力却成为诟病,这对于整天电话不断的商务一族或是喜欢整天开黑的玩家来说,着实痛苦,且充电时还需另配数据线或转接头,容易被遗忘。针对这种情况市面上用于苹果的背夹充电宝越来越多,品牌也越来越杂,但真正得到苹果MFI认证授权的品牌却寥寥无几,价格方面也确实高到让人难以接受,所以,某宝上销售的背夹充电宝基本属于山寨货,只要苹果系统一升级,充电宝没坏也使用不了,又怎能称得上定制呢?再看体积,商家所打出的超薄,超轻,真正便携,好吧,小编只承认它做到了便携,不带数据线的确很方便,但是其所谓的轻薄实在瞎扯,装上去的效果让真轻薄的iPhone臃肿了三圈!并且因增加了手机本身的厚度,导致手机散热慢,影响到手机电池的使用寿命。小编认为,如果真的想要为你的iPhone7找一个定制充电宝的话,可以考虑下迷你充电宝,因为通过以上可以看出,背夹充电宝是针对手机型号来定制的,如果家人、朋友手机没电了,而你的充电宝却不能使用,那真是会让人感到心累了。此外,背夹充电宝普遍容量较小,一次充不饱iPhone7,否则,就不是臃肿三圈了,你懂的,那重量,长期拿在手上,真的是不要太“轻”。对于迷你充电宝,近期在网上卖的很火热的一款充电宝在小编看来还是不错的,即有你想要的大,同体积做到容量最大3350mah,也有你想要的小,仅士力架大小,还有你想要的快,支持iPhone7快充,“5V 2A”稳定输出,一次可快速充饱iPhone7,选配苹果官方MFI认证转接头,让真正的定制,从内涵做起。背夹充电宝看似为苹果而定制,但让原本轻薄的机身变得臃肿像板砖,还容易影响手机信号,接口无苹果官方MFI认证,只要苹果系统一升级就不能用了,只支持“5V 1A”的慢速充电,而且还影响手机的信号。相比之下,迷你充电宝可取之处颇多,小巧便携,充电速度比原装充电器还快,颜值也和苹果手机很搭,难怪短短时间就成为高端充电宝市场的销量第一。对于果粉来说,是个比较好的入手时机。
有好的文章希望站长之家帮助分享推广,猛戳这里
本网页浏览已超过3分钟,点击关闭或灰色背景,即可回到网页温馨提示:糗事百科为大家收集了很多的背夹充电宝什么牌子好的糗事,各种关于背夹充电宝什么牌子好的爆笑经历,尴尬时刻和开心视频,想持续关注背夹充电宝什么牌子好的糗事就收藏本页吧。
扫码下载糗事百科app5款iPhone 6 背夹电池横向详细评测
日 00:02&&&出处:&& 作者:张涵&&
  泡泡网手机其他配件频道7月10日 读、听音乐、查路线、找餐馆、玩游戏、刷论坛、移动办公、购物缴费……今天的智能手机能做的事情已经太多太多。以iPhone 6为例,强大的处理性能、精细的屏幕、丰富的互联网功能,都给予我们极佳的使用体验,让现代生活越来越便利。  然而随之而来的副作用就是耗电的巨增,且这一问题似乎没有什么根本解决方式,结果iPhone 6的电量完全不足以支撑一天的使用,导致笨重的移动电源几乎成了日常必需品。不仅如此,iPhone 6和移动电源各自需要充电,用移动电源给iPhone 6充电时还要拖着一根讨厌的线缆。这样一来,iPhone 6带来的便利性大打折扣,它本应是生活助手,用户却需要为其投入太多维护精力,相信出现这种尴尬局面实属无奈。  好在配件厂商们早已行动,被称为「背夹电池」的可充电一体式保护壳成为新选择,它们可以像普通的iPhone 6保护壳一样安装从而实现一体化,相比移动电源省去了连接线缆,便利性大大提升。如今适配iPhone 6的背夹电池已经不少,然而这些产品价格、样式千差万别,且正规品与仿制品鱼龙混杂,如何选择一款品质安心、便于使用的背夹电池,肯定会难倒不少用户。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这次我们收集了市场上颇具代表性的几款iPhone 6背夹电池,希望通过各方面尽可能详细地对比,将它们的优劣差异展现给各位读者,为大家购买这类背夹电池提供重要参考。本次参与对比的一共有5款产品,它们分别来自mophie、酷壳(Kuke)、MiLi、果时代(GoesTime)与Gotop。  上图从左起依次为mophie juice pack air(售价788元)、酷壳iPhone 6充电版经典款(售价198元)、MiLi Power Spring 6(售价299元)、果时代iPhone 6版(售价168元)、Gotop GRNF GT-6X2600(售价499元)。由于部分参测品完整品名较长,后文以品牌作为简称代替各自产品。  背夹电池可以看作是通过内置了电池增加充电功能的手机壳,与移动电源相比的一大优势就是 轻便,因此我们就从体积重量这些方面为起点,开始这次对5款背夹电池的横向对比评测吧。长度对比很关键  首先我们来看5款产品的长度对比。以往接触过iPhone背夹电池的读者可能有印象,此前这类产品安装后,无一例外地都会让iPhone长出一个相当碍眼的大“下巴”。好在去年年底,酷壳 率先开启了背夹电池的“无下巴”风潮,由此也为iPhone背夹电池的发展指示了一个新方向。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现在很多品牌的产品都开始用各种方式来优化背夹电池与手机的连接方式,争取实现或是尽可能实现无下巴的观感。  可以发现,除了mophie还是像老式背夹电池一样具有厚重的下巴外,MiLi、果时代和Gotop都已经追随 酷壳 的脚步,让自己的体型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其中MiLi采用外置软线连接方式,在不使用时收纳进本体;果时代则是使用了可拆卸的小巧接头,在不使用时转移至本体侧面以减少长度,不过由于接头是分体式的,使用中可能会出现掉落或是丢失的情况。左上:酷壳  右:Gotop GRNF  左下:mophie  酷壳作为无下巴的开创者,可算是做到了极致,完全一体化的背夹本体,在充电与非充电两个状态下完全不需要用户插拔线缆或是接头。令人惊讶的是,Gotop GRNF也做到了与酷壳几乎相同的效果。相比之下,MiLi和果时代的设计虽然也算新颖,但与酷壳和Gotop GRNF这类真正一体化的产品相比还是存在一定差距的,当然它们与mophie相比已经算是进步不少了。宽度与厚度对比  背夹电池长度控制的好坏决定了iPhone 6安装后是否美观,而宽度与厚度则是直接影响握持手感的重要指标。  宽度主要受边框影响,由于边框上都不会有复杂的组件,所以5款产品安装后都不会让iPhone 6变宽太多。通过实际测量我们发现,这几款背夹电池安装后宽度相差不大,其中mophie安装后会让iPhone 6宽出6mm以上,这对于握感应该还是会造成一定影响的。  接着是厚度对比,内含电池的背夹电池想要不增加厚度那是不可能的,但若厚到影响手感,就可能得不偿失了。  mophie厚度约15.05mm  酷壳厚度约11.41mm  MiLi厚度约15.02mm  果时代厚度约11.41mm(含充电接头的突起处厚度则会达到13 mm)   Gotop GNRF厚度约11.43mm  通过厚度对比,我们看到这5款背夹电池实际上可以分为两类。Mophine、MiLi具有较大容量的电池,舍弃了轻薄。酷壳等另外三款则显然是控制厚度优先,均采用薄型电池,安装后都仅让iPhone 6增加4mm左右。  从背夹电池的设计初衷角度来看,因大容量电池导致过于厚重可能并不可取。毕竟背夹电池这种产品之所以诞生,就是要在对便携性影响最小的前提下给iPhone补充电量。作为一个会长期安装在iPhone 上的外壳,若是因此将iPhone 变得过厚,影响了握持的舒适度,那可能还不如去使用移动电源。因此在厚度上,我们认为mophie和MiLi的设计理念有些偏离初衷。重量对比同样重要  与前面测定的宽度、厚度同样,重量同样是影响使用手感的重要一环。我们依次测试iPhone 6本身、分别安装5款背夹电池后的重量。  iPhone 6安装mophie后总重量226g  iPhone 6安装酷壳后总重量198g  iPhone 6安装MiLi后总重量236g  iPhone 6安装果时代后总重量182g  iPhone 6安装Gotop GRNF后总重量201g  经测量,iPhone 6本身的重量是128g左右,酷壳、果时代、Gotop GNRF这三款轻量级背夹电池安装后的总重量都在200g左右,而重量级的mophie则达到了226g,MiLi甚至达到了240g,基本让iPhone 6重量翻倍了。测试数据是一方面,实际体验也能明显感觉到mophie与MiLi大幅增加的重量感,加之这两款背夹电池的厚度也相当可观,单手使用时会明显感觉到吃力。材质做工与细节差异  mophie  mophie采用类肤质的表面,触感舒适顺滑,不过容易沾染汗渍、油渍,指纹存留明显。  Mophie存在一个比较严重的缺陷——静音拨杆过于生涩。这是由于mophie的宽度大于一般背夹电池,因此不仅音量键、电源键采用了延长按键的做法,静音拨杆也需要延长才可以操作。然而延长拨杆的受力并不像延长按钮那么直接,加上mophie外壳模块并没有采用硬度很高的材质,导致了拨杆的操作有很强的拖沓感,对于经常开会,需要频繁切换静音与铃声模式的用户来说,体验较差。  酷壳  酷壳的后盖也采用类肤质设计,触感舒适顺滑,而且可以有效避免汗渍和指纹残留。它采用铝镁合金边框,质感优秀,但这种高级感带来的缺点是比采用塑料材质更重,考虑到其整体重量在参测品中仍属于轻量级,已属不易。  物理按键方面,酷壳对音量、电源键采用了边框上的按键,手感不错。对于静音拨杆,由于酷壳边框厚度控制较好,所以静音拨杆选择了留空的方式,尽量避免对手感造成影响。酷壳的充电开关按键确认感不错,白色的电量指示灯给整机提升了档次,且亮度适中,使用感觉还是很舒服的。  MiLi  MiLi整体材质为普通的塑料,表面未经特殊处理。与手机连接的线缆为软质橡胶,多次插拔也不易损坏,这是值得肯定的。  不过接头处的橡胶包裹比较粗糙,毛刺明显,做工确实不佳。背面显示电量的指示灯采用了比较廉价感的蓝色,好在经过处理后还算并不太刺眼。  果时代  果时代从外观上看表面开模线非常明显,直接的坏处就是整体廉价感强烈,好在触感尚可。这款产品从做工用料的水准不难判断,应该是极力控制制造成本之后的结果。  果时代显示剩余电量的方式比较有意思,用手指接触底部4个触点会点亮指示灯,通过指示灯的闪烁判定剩余电量。不过点亮的成功率并不是很理想,有时需要左右搓动手指才可以触发。另外指示灯内部元件估计档次较低,导致透射不均匀,让「强迫症」有些难受。  Gotop GNRF  Gotop GNRF 也采用类肤质表面,触感不错,但比较容易残留指纹。整体而言其外观设计缺乏必要的点缀,显得像未完成品,如果再考虑到其四五百元的售价,就显得有点水准不足了。  充电开关与指示灯处,Gotop GNRF也是不走寻常路。如果不看说明,用户可能都不会发现控制键在哪。实际上Gotop GNRF将开关和指示灯隐藏在音量键中。利用音量键内藏的微动开关和薄型,通过轻按音量键触发。虽然创意满满,但由于按键的复杂以及定位并不是很准确,手机安装后有时感受不到轻按时的确认感,甚至开关会失效。需要反复拆装手机以达到准确定位。不过虽然实际效果欠佳,但这种设计思路还是让人眼前一亮的。充电电量与速度  接下来进入充电功能的对比测试环节。各参测品的标称电池容量分别是:  Mophie:2750mAh  酷壳:2400mAh  MiLi:3500mAh  果时代:1500mAh  Gotop GNRF:2600mAh  对于可充电量,虽然每款背夹电池都有标称的电池容量,但毕竟那只是电池本身的理论值。就整个产品而言,由于涉及充放电转换效率、电路损耗,甚至包括是否允许电量全部释放等多方面因素,电池理论值与实际可给iPhone 6充入的电量会存在很大差异,因此各位不必过于纠结各款背夹电池的标称电池容量。  我们以充满电的背夹电池给完全没电的iPhone 6进行充电,看它们各自能为iPhone 6恢复多少电量。  最终结果显示,MiLi凭借高达3500mAh的最大容量电池,可以给iPhone 6提供130%的电量(充满一次后,还能再次充入30%);Mophie则能充入117%的电量(充满一次后,还能再次充入17%)。这两款所付出的代价就是厚重的体型。  Gotop GNRF可以给iPhone 6提供103%的电量(充满一次后,还能再次充入3%),配合轻薄的身形,应该说调校得相当不错;可惜的是,它在充电速度上存在问题——花费近4个小时才将iPhone 6充满(这一点等一会再专门探讨)。酷壳可以给iPhone 6提供77%的电量,而果时代则能给iPhone 6提供62%的电量,这两款背夹电池的充电时间都很正常,约为一个小时多一点。  接下来就是充电速度的对比了,它也是一个重要的元素。之前的测试中已经发现Gotop GNRF存在问题,因此更有必要对各款产品的充电速度进行测试。如果背夹电池给iPhone 6充电需要花费的时间过长,则会丧失很多实际的意义。  我们用各款背夹电池为没电的iPhone 6充电一个小时,看同样的时间内,谁可以充入更多的电量。  正常情况下(5V 1A左右电源输入)给iPhone 6充电,一小时应该可以充入超过60%的电量,酷壳和MiLi表现正常, mophie和果时代相对较慢,最让人惊讶的是Gotop GNRF,它的充电速度非常慢,一个小时完全过去时,仅能充入28%的电量,这与此前充满iPhone 6要花费近4个小时的测试结果基本吻合;经过多次测试验证后,结果依旧,基本可以确定Gotop GNRF的表现就是如此了,原因我们会在后面的环节继续分析。一体化充电对比  背夹电池里的电量耗尽后,自然需要再次补充电量以备后续使用。可与iPhone 6一体化的背夹电池相比移动电源来说,除了避免连线的麻烦,另一个优势就是可以用一根线同时充电。这样一来,一个充电器、一根线就可以完成两件东西的充电,对于外出来说无疑是十分方便的。  在测试之前,我们先看看这五款产品充电都使用什么接口。  Mophie:micro-USB  酷壳:Lighting  MiLi:micro-USB  果时代:Lighting  Gotop GNRF:Lighting  Mophie和MiLi使用micro-USB接口,然而因为iPhone 6本身使用的是苹果自家的Lightning接口,有数据传输需求的用户Lightning线仍必不可少,等于还是需要准备两根线。这时就显出了采用Lightning接口的背夹电池的优势了,只需一根Lightning线,更方便一些。  我们测试一体化共同充电时的充电速度。测试方式为:iPhone 6与各款背夹电池均为没有电的状态,两者结合后,使用相应的线缆连接充电器与背夹电池,考察各款背夹电池对来自充电器电源的分配方式和充入效率。  我们对于Lightning接口的产品先使用苹果原装数据线,micro-USB接口的产品则使用mophie自带数据线,充电器则是iPhone 6原装5V 1A充电器。  我们先进行1小时的充电,然后查看iPhone 6和背夹电池分别充入多少电量。  iPhone 6如果自身单独充电,一般情况下1小时可充入60%左右的电量。可以看出,mophie、酷壳、MiLi三款都是优先为iPhone 6进行充电,因此一小时后iPhone 6均充入了60%左右电量。  果时代表现欠佳,一小时后iPhone 6仅被充入43%。更差的是Gotop GNRF,竟然完全没有为iPhone 6充进去电?!。这是什么原因呢?经了解很快发现,多位售卖Gotop GNRF的商家提示购买者,Gotop GNRF在完全没电时需要单独为其充上一段时间电后才能开始正常工作.............这下明白了,Gotop GNRF无法与其他对比产品一样正常进入测试,所以才导致了完全无法给iPhone 6充进电的结果。虽然原因找到了,但单独为Gotop GNRF充电需要先与iPhone 6分离,这种逻辑对于本身主打一体化设计的背夹电池来说,确实是有点无法接受。  我们只能放弃Gotop GNRF,继续进行一体化共同充电测试。又一个小时后,结果如下:  两小时后,安装了mophie、酷壳、MiLi的iPhone 6均已充满,而安装果时代的iPhone 6仅充到了87%。我们接着查看此时各款背夹电池自身的充入电量,因为只能凭借四个指示灯亮了几个的方式查看,结果自然不会太精确,但仅有酷壳能亮二个灯的结果,仍能证实它是占据了一定优势。  通过查看充电时的电流值,可以直观地看出充电效率的高低。由于iPhone 6即将充满时电流会自动降低以保证安全,因此我们仅对比0%至50%充电区间的平均电流值。  结果显示Gotop GNRF在连接充电器的多次测试中,输入电流十分不稳定,从100多mA至300多mA随机变化,这下明白为什么Gotop GNRF在自身没电的情况下无法与iPhone 6进行方便的一体化充电了。它只有平均约250mA的输入电流,减去损耗后,所剩无几,根本无法支持iPhone 6开机。因此Gotop GNRF才需要用户花费很长的一段时间预先单独给自己充入一定电量,才能正常使用。我们还特意进行了测试,Gotop GNRF即便是经过预充电后可以正常使用了,将iPhone 6与Gotop GNRF同时充满所需的时间也是其他产品的3~5倍...............  除了Gotop GNRF这位奇葩,其它四款产品的输入电流值都能接近1A甚至小幅超出,且很稳定。其中酷壳的输入电流测量值最大,可达到1.27A;果时代则只有0.8A。这与前面的充电速度测试基本吻合,即单位时间内酷壳可充的电量最多,果时代最低(忽略Gotop GNRF)。  通过充电测试,可以认为Gotop GNRF存在设计缺陷。无论是用Gotop GNRF给iPhone 6充电,还是用充电器给Gotop GNRF充电,电流都远小于正常值,导致花费时间非常长。如果你遇到没有足够时间等待充电的场合,那可是会耽误事儿的。充电时温度对比  大家应该都知道, 背夹电池给iPhone 充电过程中涉及能量转换,因此发热不可避免(能量转换期间的损耗是以热量形式放出的)。由于使用时手掌会直接接触背夹电池,充电时若发热量很高,会直接影响使用舒适度,所以测试一下各款产品充电时的表面温度,对于评价一款背夹电池的优劣也是相当重要的。 我们在25℃室温条件下,用事先充满电的5款背夹电池为没电的iPhone 6进行充电。每次测试前都先保证iPhone 6与背夹电池的温度与室温相同,以保证对比精确,然后使用 热成像仪 检测充电半小时后的最高温度。  Mophie 的最高温度为36℃,接近人体正常体温,表现不错。  酷壳 的最高温度为38.5℃,略高于人体正常体温,也属舒适范畴。  MiLi的表现则有些超出舒适范围,其实测最高温度为41℃,已经明显感觉到温热。  果时代 的最高温度已经很接近40℃,可以感觉到温热,而且整个背面温度都有较大程度上升。  Gotop GNRF 的表现需要特别区别看待,它的最高温度很低,但这是因为其工作时放电电流低的不正常(前文已经有介绍),所以温度低在预料之内。在每台背夹电池进行半个小时的充电测试后,Gotop GNRF仅能为iPhone 6充入8%的电量,而其他四款背夹电池则可以为iPhone 6冲入30%左右的电量,因此Gotop GNRF虽然升温最小,但这是以极低的充电效率换来的,它的成绩实际上没有对比参考意义。  在实现正常充电的四款产品中,mophie和酷壳的表现比较好,果时代和MiLi在使用时则需要对散热稍加注意,避免出现过热。适应国情进阶充电测试  之前的测试基于使用原装线或是优质线缆的情况。考虑到国内实际情况,使用十几元甚至几元的廉价线缆、不稳定充电头的恶劣使用环境很常见(很多普通用户甚至都不知道自己使用的所谓“原装线”其实是仿冒的),若是背夹电池本身没有设计到位的应对机制,可能会导致连接错误、无法充电等问题。  廉价的线缆往往没有很好的屏蔽,且线阻较大,造成充电时输入电压、电流值会有一定程度的降低,而且波动不稳定(通过对廉价劣质线缆的测定我们发现,它们甚至可能令充电电流降低2/3)。对连接电压要求严格的iPhone来说,一旦检测到不符合需求,就可能出现「可能不支持此配件」或「未经苹果认证,可能无法正常使用」这类弹出提示,进而无法充电甚至无法连接,想必谁也不想遇到这种情况,哪怕不是每次都会遇到。  Mophie在使用廉价劣质线缆时弹出「可能不支持此配件」提示  酷壳在使用廉价劣质线缆时一切正常  MiLi在使用廉价劣质线缆时弹出「可能不支持此配件」提示  果时代在使用廉价劣质线缆时弹出「可能不支持此配件」提示  在参测的5款背夹电池中,mophie、MiLi、果时代在使用廉价劣质线缆时均可能出现「可能不支持此配件」的弹出信息,进而停止充电;酷壳则没有出现这类弹出错误提示并正常工作。你问Gotop GNRF?廉价劣质线插上它后是连反应都没有的…………………………  这样的结果令人惊讶但却又不算意外,原因就是酷壳之所以能正常工作其实是有备而来,而并非什么黑科技。实际上酷壳发布时官方就介绍过,其内置的2400mAh电量并不会被全部释放用于充电,而是保留了一定比例的电量当作缓冲,用于稳定工作时的电流强度,尽可能避免用户当使用劣质充电头或线材时出现充电故障,例如充电异常慢或弹出“不支持此配件”导致充电直接中断。也就是说,酷壳的充电策略相当保守,宁愿牺牲可充电量,也希望尽可能减少因为国情造成的劣质充电头或线材泛滥导致充电故障,这个环节的测试只是恰好验证了这一点。  如果与廉价劣质线缆的兼容性不好,不仅仅是有时无法充电而已, 更麻烦的是还极可能在充电中途随时意外停止。设想一下,如果你的iPhone 6带着背夹电池一起充电一晚上后,第二天准备外出办事时却发现充电不知何时早已经停止,而iPhone 6的电量仍旧没有多少?!那造成的不良影响可想而知,要是再恰好遇上急事……………  由此可知,我们关注并测试背夹电池与廉价劣质线缆的兼容性是有原因的,在有些用户眼中也许不是什么大事,但实际使用中的影响却是实实在在的,忽视它很可能给自己造成原本不必要的麻烦。最终汇总及点评  到此为止,我们已经把手中这5台背夹电池的各方面差异尽可能展现给大家了。相信经过一系列对比和测试,大家对它们也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在你最初的预想中,这类产品可能仅有外观以及电池容量的不同,而测试结果显示,各位读者很可能需要重新审视这个品类。  背夹电池由于是适配iPhone的第三方配件,其实对厂商研发能力的依赖是比较高的,至少比你的预想要高。因为存在「背夹与手机共同充电」这个与移动电源原理上最大的不同点,所以在低电量时以怎样的比例分配充电量、遇到充电环境较差时如何保证正常充电,都需要缜密的设计、反复的电路调校,甚至是必不可少的取舍,才可能实现相对最佳的产品表现。  就本次测试中来自5个品牌的5款产品而言,应该说都有各自的一些亮点,需要通过综合分析来确定谁更胜一筹。  首先,就背夹电池而言,外国的月亮未必总是比较圆。作为国际品牌的mophie,juice pack air不论是笨重的体型、还是拨杆处的设计不足,不止一处让印象分下降。平庸的表现再加上它788元的高昂售价,基本上第一个就被剔出了选择范围。  接下来出局的应该就是Gotop GNRF了,虽然GT-6X2600的体积控制很出色,但实际充电时的各种“突出”表现,绝对让人刮目相看,499元的售价可算是彻底打破“一分钱一分货”思维模式的最好例证。  轮到MiLi的Power Spring 6了,唯一亮点是可充电量大,但与mophie同样笨重的体型,粗糙的做工,再加上发热量大以及毫无优势的299元售价,还是不足以让人产生购买的欲望。  果时代凭借168元的售价成为这次测试中价格最低的产品,当然其做工用料也确实比较低档,因此价格也不可能更高了。它的最大优点与Gotop GNRF一样是体积小巧,但很快被可充电量最少、充电速度较慢、分离式充电头易丢失以及线材兼容性不佳这些不足抵销了,建议把价格降至100元以下来增加吸引力。  综合而言,售价198元的酷壳iPhone 6充电版经典款是本次测试的优胜者,它并不完美,但却是款设计均衡的优秀设计。外形设计是酷壳的一大强项,毕竟无下巴设计就是它开创的,其它几位体型类似的参测者只能说是追随或者模仿,在真正一体化设计上还无法完全企及。无论材质、做工、触感,甚至包括色彩和亮度这些细节,酷壳也都属上乘,可以看出是经过慎重考虑的结果。作为轻薄向设计的背夹电池表率,酷壳的长度、厚度、重量都控制得十分优秀。同时其充电速度,以及在恶劣充电环境下的兼容性表现都是值得称道的。  酷壳的可充电量不算特别高,这与它的设计初衷有直接关系。无论是不使用体积大的高容量电池避免体积膨胀,以及特意预留一定比例电量不用于充电而用于保证充电兼容性,都对其可充电量有很大影响。不过酷壳的电量设计目标就是保证iPhone 6一天重度使用,而非几天,就此而言它已经完成了既定任务。这样有所取舍的设计,不一定适合所有消费者,但应该已经是反复权衡后的上佳选择。  酷壳iPhone 6充电版经典款的售价并不是本次横测中最低的,但客观说198元的售价颇具吸引力。它比售价最低的果时代只高30元,但两款产品的实物(非官图)如果摆在眼前,很快就能看出酷壳的档次感要高一个甚至几个级别,再加上其各方面表现也都优于果时代,因此差价远小于两者的实际差异。如果价格不是问题,那应该就没什么阻碍酷壳成为iPhone 6的实力搭档了。■
扯扯车精品文章推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充电宝什么牌子比较好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